权益价值

2024-11-05

权益价值(精选8篇)

权益价值 篇1

摘要:以股权激励的方式作为薪酬或奖励措施的行为, 已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纳。其中的会计处理问题, 有待我们深入思考。本文以薪酬型股票期权为例, 分析说明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问题。

一、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

(一) 股份。

对于授予职工的股份, 其公允价值应按企业股份的市场价格计量, 同时考虑授予股份所依据的条款和条件 (不包括市场条件之外的可行权条件) 进行调整。如果企业股份未公开交易, 则应按估计的市场价格计量, 并考虑授予股份所依据的条款和条件进行调整。对于授予条款和条件中规定职工无权在等待期内取得股份的情况, 则在估计所授予股份的公允价值时就应予以考虑。对于授予条款和条件中规定股份的转让在可行权日后受到限制的情况, 则在估计所授予股份的公允价值时也对此因素予以考虑, 但不应超出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市场参与者愿意为该股份支付的价格受到可行权限制的影响程度。在估计所授予股份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时, 不应考虑在等待期内转让及其他限制, 因为这些限制是可行权条件中的非市场条件规定的。

(二) 股票期权。

对于授予职工的股票期权, 因通常受到一些不同于交易期权的条款和条件的限制, 因而在许多情况下难以获得其市场价格。如果不存在条款和条件相似的交易期权, 则应通过期权定价模型估计所授予的期权的公允价值。在选择适用的期权定价模型时, 企业应考虑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市场参与者将会考虑的因素。对于一些企业来说, 这将限制“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期权定价公式的适用性。因为该公式未考虑在期权到期日之前行权的可能性, 故无法充分反映预计提前行权对授予职工的期权在授予日公允价值的影响。类似地, 该公式也未考虑在期权期限内企业股价预计波动率和该模型其他输入变量发生变动的可能性。

对于期限相对较短的期权以及那些在授予日后很短时间内即会行权的期权来说, 一般不用考虑上述限制因素。在此类情况下, 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公式能得出与采用其他期权定价模型基本相同的公允价值结果。所有适用于估计授予职工期权的定价模型的运用至少应考虑以下因素:期权行权价格, 期权期限, 基础股份现行价格, 股价预计波动率, 股份预计股利, 期权期限内无风险利率。此外, 企业选择期权定价模型时, 还应考虑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市场参与者在确定期权价格时会考虑的其他因素, 但不包括那些在确定期权公允价值时不考虑的可行权条件和再授予特征因素。确定授予职工的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 还需要考虑提前行权的可能性。在期权不能自由转让, 或职工必须在终止劳动合同关系前行使所有可行权期权的情况下, 必须对预计提前行权的影响予以考虑。

在估计授予的期权 (或其他权益工具) 的公允价值时, 仍不应考虑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市场参与者在确定股票期权 (或其他权益工具) 价格时不会考虑的其他因素。以授予职工的股票期权为例, 那些仅从单个职工角度影响期权价值的因素并不对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市场参与者确定期权的价格造成影响。

二、估计期权价格应考虑的因素

(一) 期权定价模型的输入变量的估计。

在估计基础股份的预计波动率和股利时, 应以尽可能接近当前市场或协议交换价格所反映的价格预期为目标。一般情况下, 对未来的预期建立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但若能够合理预期未来与历史经验的不同, 则应对该预期进行修正。

(二) 预计提早行权。

出于各种原因, 职工经常在期权失效日之前提早行使股票期权。预计提早行权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等待期的长度;以往发行在外的类似期权的平均存续时间;基础股份的价格 (根据历史经验, 职工在股价超过行权价格达到特定水平时倾向于行使期权) ;职工在企业中所处的层次 (根据历史经验, 高层职工倾向于较晚行权) ;基础股份的预计波动率 (一般而言, 职工倾向于更早地行使高波动率股份的期权) 。

(三) 预计波动率。

预计波动率是对预期股份价格在一个期间内可能发生的波动金额的度量。期权定价模型中波动率的度量, 是一段时间内股份的连续复利回报率的年度标准差。

(四) 预计股利。

计量所授予的股份或期权的公允价值时是否应当考虑预计股利, 取决于被授予方是否有权取得股利或股利的等价物。

(五) 无风险利率。

无风险利率指期权行权价格以该货币表示的、剩余期限等于被估价期权的预计期限 (基于期权的剩余合同期限, 并考虑预计提早行权的影响) 的零息国债当前可获得的内含收益率。

(六) 资本结构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 交易期权是由第三方而不是企业签发的。当这些股票期权行权时, 签发人将股份支付给期权持有者。这些股份是从现在的股东手中取得的。

三、案例分析

(一) 附服务年限条件的权益结算股份支付。

例1:B公司为上市公司, 20×2年1月1日, 公司向其2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股股票期权, 每股4元, 要求这些职员从20×2年1月1日起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公司估计该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15元。第一年有20名职员离开公司, B公司估计三年中离开率为20%;第二年有10名职员离开公司, 公司将离职率修正为15%;第三年有15名职员离开。计算过程见表1。

单位:元

(二) 附非市场业绩条件的权益结算股份支付。

例2:20×2年1月1日, C公司对其1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份股票期权, 其可行权条件为:20×2年年末, 公司当年净利润增长率达到20%;20×3年年末, 公司20×2-20×3年两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达到15%;20×4年年末, 公司20×2-20×4年三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达到10%。每份期权在20×2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24元。

20×2年12月31日, 权益净利润增长了18%, 同时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 公司预计20×3年将以同样的速度增长, 因此预计20×3年12月31可行权。另外, 预计第二年又将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20×3年12月31日, 公司净利润仅增长了10%, 但公司预计20×2-20×4年三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可达到12%, 因此预计20×4年12月31将可行权。另外, 实际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 预计第三年将有12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20×4年12月31日, 公司净利润增长了8%, 三年平均增长率为12%, 满足了可行权条件。当年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

分析:按照股份支付会计准则, 本例中的可行权条件是一项非市场业绩条件。第一年年末, 虽然没能实现净利润增长20%的要求, 但公司预计下年利润将以同样的速度增长, 因此能实现两年平均增长15%的要求, 所以公司将其预计等待期调整为2年。由于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 公司同时调整了期满后预计可行权期权的数量 (100-8-8) 。第二年年末, 虽然两年实现15%增长的目标再次落空, 但公司仍然估计能够在第三年取得较理想的业绩, 从而实现3年利润平均增长10%的目标, 因此公司将其预计等待期调整为3年。由于第二年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 高于预计数字, 因此公司相应调整了第三年离开的人数 (100-8-10-12) 。第三年年末, 目标实现, 实际离开人数为8人。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累计费用, 并据此确认了第三年费用和调整。计算过程见表2。

单位:元

(三) 附服务年限和市场业绩条件的权益结算股份支付。

例3:2010年1月, 为奖励并激励高管, D上市公司与其管理层成员签署股份支付协议, 规定如果管理层成员在其后3年中都在公司任职服务, 且公司股价每年提高10%以上, 即可以低于市价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同时作为协议的补充, 公司把全体管理层成员的年薪提高了50 000元, 但公司将这部分年薪按月存入公司专门建立的内部基金。3年后, 管理层成员可用属于其个人的部分抵减未来行权时支付的购买股票款项。如管理层成员决定退出这项基金, 可随时全额提取。

D公司以期权定价模型估计授予的此项期权在授予日公允价值为3 000 000元, 在授予日, D公司估计3年每年内管理层离职率为10%;在第2年年末, D公司将估计离职率调整为5%;到第3年末, 实际离职率为6%。在三年中公司股价分别提高了10.5%、11%、16%。公司在第一、二年末预计下年能实现当年股价增长10%以上的目标。

分析:如果不同时满足服务3年和公司股价年增长10%以上的要求, 管理层成员就无权行使其股票期权, 因此二者都属于可行权条件, 其中服务满3年是一项服务期限条件, 10%的股价增长要求是一项市场业绩条件。虽然公司要求管理层成员将部分薪金存入统一账户保管, 但不影响其行权, 因此统一账户条款不是可行权条件。按照股份支付准则的规定, 计算过程见表3。

四、市场条件与非市场条件处理的比较

通过对市场与非市场条件处理的比较可以发现, 在可行权条件是市场条件的情况下, 例如最低股价增长率和股东报酬率, 由于在确定授予日公允价值时已予以考虑, 并不影响每期可行权情况的估计;在可行权条件不是市场条件的情况下, 例如销售指标的实现情况和最低利润指标的实现情况, 由于在确定授予日公允价值时未予以考虑, 将影响每期可行权情况的估计。

单位:元

权益价值 篇2

一、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

1. 股份。

对于授予职工的股份, 其公允价值应按企业股份的市场价格计量, 同时考虑授予股份所依据 (合约) 的条款和条件 (不包括市场条件之外的可行权条件) 进行调整。如果企业股份未公开交易, 则应按估计的市场价格计量, 并考虑授予股份所依据的条款和条件进行调整。有些授予条款和条件规定职工无权在等待期内取得股份的, 则在估计所授予股份的公允价值时就应予以考虑。有些授予条款和条件规定股份的转让在可行权日后受到限制, 则在估计所授予股份的公允价值时也应考虑此因素, 但不应超出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市场参与者愿意为该股份支付的价格受到可行权限制的影响程度。在估计所授予股份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时, 不应考虑在等待期内转让的限制和其他限制, 因为这些限制是可行权条件中的非市场条件规定的。

2. 股票期权。

对于授予职工的股票期权, 如果不存在条款和条件相似的交易期权, 就应通过期权定价模型估计所授予期权的公允价值。在选择适用的期权定价模型时, 企业应考虑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市场参与者将会考虑的因素。

对于期限相对较短的期权以及那些在授予日后很短时间内就行权的期权来说, 一般不用考虑上面的限制因素。在此类情况下, 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公式能得出与采用其他期权定价模型基本相同的公允价值结果。所有适用于估计授予职工期权公允价值的定价模型至少应考虑以下因素: (1) 期权的行权价格; (2) 期权期限; (3) 基础股份的现行价格; (4) 股价的预计波动率; (5) 股份的预计股利; (6) 期权期限内的无风险利率。

此外, 企业选择期权定价模型时还应考虑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市场参与者在确定期权价格时会考虑的其他因素, 但不包括那些在确定期权公允价值时不考虑的可行权条件和再授予特征因素。确定授予职工的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 还需要考虑提前行权的可能性。

二、估计期权价格应考虑的因素

1. 期权定价模型的输入变量的估计。

在估计基础股份的预计波动率和股利时, 目标是尽可能接近当前市场或协议交换价格所反映的价格预期。一般情况下, 对未来的预期建立在历史经验基础上, 但如果能够合理预期未来与历史经验的不同, 则应对该预期进行修正。

2. 预计提早行权。

出于各种原因, 职工经常在期权失效日之前提早行使股票期权。预计提早行权时要考虑以下因素:等待期的长度;以往发行在外的类似期权的平均存续时间;基础股份的价格;职工在企业中所处的层次 (根据历史经验, 高层职工倾向于较晚行权) ;基础股份的预计波动率 (一般而言, 职工倾向于更早地行使高波动率股份的期权) 。

3. 预计波动率。

预计波动率是对预期股份价格在一个期间内可能发生的波动金额的度量。期权定价模型中的波动率, 是一段时间内股份的连续复利回报率的年度标准差。波动率通常以年度表示, 而不管计算时使用的是何种时间跨度基础上的价格, 如每日、每周或每月的价格。

4. 预计股利。

计量所授予的股份或期权的公允价值是否应当考虑预计股利, 取决于被授予方是否有权取得股利或股利的等价物。

5. 无风险利率。

无风险利率一般是指期权行权价格以该货币表示的、剩余期限等于被估价期权的预计期限 (基于期权的剩余合同期限, 并考虑预计提早行权的影响) 的零息国债当前可获得的内含报酬率。

6. 资本结构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 交易期权是由第三方而不是企业签发的。当这些股票期权行权时, 签发人将股份支付给期权持有者。这些股份是从现在的股东手中取得的。以薪酬性股票期权为例, 典型的股份支付通常涉及四个主要环节:授予、可行权、行权和出售。

三、案例分析

1. 附服务年限条件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例1:B公司为上市公司, 20×2年1月1日, 公司向其2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份股票期权, 这些职员从20×2年1月1日起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 即可以4元每股购买100股B公司股票从而获益。公司估计该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15元。第一年有20名职员离开B公司, B公司估计三年中离职率将达到20%;第二年又有10名职员离开公司, 公司将离职率修正为15%;第三年又有15名职员离开。费用计算过程见表1。

单位:元

2. 附非市场业绩条件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例2:20×2年1月1日, C公司为其1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份股票期权, 其可行权条件为:20×2年年末, 公司当年净利润增长率达到20%;20×3年年末, 公司20×2~20×3年两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达到15%;20×4年年末, 公司20×2~20×4年三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达到10%。每份期权在20×2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24元。20×2年12月31日, 权益净利润增长了18%, 同时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 公司预计20×3年将以同样速度增长, 即20×2~20×3年两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能够达到18%, 因此预计20×3年12月31日可行权。另外, 预计第二年又将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20×3年12月31日公司净利润仅增长了10%, 但公司预计20×2~20×4年三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可达到12%, 因此预计20×4年12月31日将可行权。另外, 实际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 预计第三年将有12名管理人员离开。20×4年12月31日, 公司净利润增长了8%, 三年平均增长率为12%, 满足了可行权条件。当年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

分析: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本例中的可行权条件是一项非市场业绩条件。第一年年末, 虽然没能实现净利润增长20%的要求, 但公司预计下一年将以同样的速度增长, 因此能实现两年平均增长15%的要求。所以公司将其预计等待期调整为两年。由于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 公司同时调整了期满 (两年) 后预计可行权的人数 (100-8-8) 。第二年年末, 公司仍然估计能够在第三年取得较理想的业绩, 将其预计等待期调整为3年。由于第二年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 高于预计数, 因此公司相应调整了第三年预计可行权的人数 (100-8-10-12) 。第三年年末, 目标实现, 实际离开人数为8人。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累计费用, 费用计算过程见表2。

单位:元

例3:2010年1月, 为奖励并激励高管, D上市公司与其管理层成员签署股份支付协议, 规定如果管理层成员在其后三年中都在公司任职服务, 并且公司股价每年提高10%以上, 管理层成员即可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同时作为协议的补充, 公司把全体管理层成员的年薪提高了50 000元, 但对于这部分年薪公司将按月存入公司专门建立的内部基金。三年后, 管理层成员可用属于其个人的部分抵减未来行权时支付的购买股票款项。如管理层成员决定退出这项基金, 可随时全部提取。

D公司以期权定价模型估计授予的此项期权在授予日公允价值为3 000 000元。在授予日, D公司估计三年内管理层离职的比例为每年10%;在第二年末, D公司调整其估计离职率为5%;到第三年末, 实际离职率为6%。

在第一年中, 公司股价提高了10.5%, 第二年提高了11%, 第三年提高了6%。公司在第一年、第二年末预计下年能实现当年股价增长10%以上的目标。

分析:如果不同时满足服务三年和公司股价年增长10%以上的要求, 管理层成员就无权行使其股票期权, 因此二者都属于可行权条件, 其中服务满三年是一项服务期限条件, 10%的股价增长要求是一项市场业绩条件。虽然公司要求管理层成员将部分薪金存入统一账户保管, 但不影响其可行权, 因此统一账户条款不是可行权条件。

按照股份支付准则的规定:第一年末确认的服务费用为:3000000×1/3×90%=900 000 (元) ;第二年末累计确认的服务费用为:3000000×2/3×95%=1900000 (元) ;第三年末累计确认的服务费用为:3000000×94%=2820000 (元) 。因此第二年应确认的费用为:1900000-900 000=1000000 (元) ;第三年应确认的费用为:2820000-1900000=920000 (元) 。

最后, 94%的管理层成员满足了市场条件下的全部可行权条件, 尽管股价每年增长10%以上的非市场条件未得到满足, D公司在第三年末也都确认了收到管理层提供的服务, 并相应确认了费用。

可见, 在可行权条件为非市场条件时, 如果在确定授予日公允价值时未考虑, 则会影响每期可行权情况的估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权益价值 篇3

固定资产 574,496,204.29 321,944,075.53

在建工程 37,194,390.24

无形资产 9,876,569.07

其中: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9,876,569.07

长期待摊费用 2,110,027.89

递延所得税资产 518,901.42

其他非流动资产 49,030,466.60

资产总计 564,771,665.79

三、流动负债 378,241,612.31

四、非流动负债 2,298,175.54

负债合计 380,539,787.85

股东权益合计 184,231,877.94

1. 委托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与上述经济行为涉及的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一致。

2. 主要资产情况如下:

(1) 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账面价值 83,577,647.03 元,包括库存现金 71.25 元,银行存款49,592,617.78 元,其他货币资金 33,984,958.00 元。

(2)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 31,361,502.54 元,其中账面余额 32,522,669.81 元,坏账准备 1,161,167.27 元,均系应收的供汽款。

(3) 存货

存货账面价值 12,066,485.35 元,其中账面余额 12,066,485.35 元,存货跌价准备 0.00 元,包括煤、蝶阀、球阀等原材料,均存放于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港区大道北的厂区内。

(4) 建筑物类固定资产

建筑物类固定资产合计账面原值 143,127,025.90 元、账面净值 99,590,771.19元, 系位于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港区大道北的工业厂房及生产辅助用房,包括房屋建筑物 33 项,合计建筑面积 53,613.70平方米,主要为汽机房、锅炉房、主控楼、干煤棚、宿舍、食堂浴室等,主要建于 年 3 月与 年 12 月,主要结构为钢混结构与砖混结构,上述房屋建筑物均未取得 《房屋所有权证》;构筑物及其他辅助设施 38 项,主要为蓄水池、输煤栈桥、绿化工程与厂区道路等,主要建于 2002 年3 月与 2010 年 12 月。

(5) 设备类固定资产

列入评估范围 的设备类固定资产共计 2,881 台(套/辆),合计账面原值431,369,178.39 元,账面净值 222,353,304.34 元, 主要为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电除尘器、磨煤机等发电供热设备,主要分布于常州市新北区圩塘镇江边化工区的公司厂区内。

(6)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账面价值 37,194,390.24 元,其中账面余额 37,194,390.24 元,减值准备 0.00 元,包括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均位于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港区大道北的厂区内。其中,土建工程账面价值 36,358,318.33 元,为改扩建工程项目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账面价值 836,071.91 元,为改扩建项目设备安装工程。

(7) 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 9,876,569.07 元,其中账面余额 9,876,569.07元,减值准备 0.00 元。 包括位于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港区大道北的面积合计为89,988.00平方米的 2 宗出让工业用地,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

3. 新港热电公司未申报账面未记录的无形资产及表外资产。

四、价值类型及其定义

1. 价值类型及其选取: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包括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投资价值、在用价值、清算价值、残余价值等)两种类型。经评估人员与委托方充分沟通后,根据本次评估目的、市场条件及评估对象 自身条件等因素, 最终选定市场价值作为本评估报告的评估结论的价值类型。

2. 市场价值的定义: 市场价值是指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在各自理性行事且未受任何强迫的情况下,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进行正常公平交易的价值估计数额。

五、评估基准日

权益价值 篇4

投资者关系管理 (Investor Relations Management, IRM) 诞生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 是一个国家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产物。面对日益稀缺的投资性资本的激烈竞争和股权文化的勃兴,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认识到, 吸引和留住投资者, 并与其保持良好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入, 如今的IRM已不仅仅局限在公司财务信息的简单披露上, 而是作为一种双向的战略沟通机制, 将重点放在改善与投资者的关系上。其中, 沟通对象扩展到了分析师、券商、媒体乃至所有投资者;沟通内容涵盖了更多的非财务和预测性披露信息;沟通渠道更多地使用网络平台;沟通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更是为了达到所有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最大化。

在IRM内涵不断演进的同时, IRM职能研究也由最初的企业价值视角发生了转移。国务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2007) 就曾指出, 鉴于上市公司与大股东的沟通相对充分, 下一步我国IRM关键还是应该回到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上来。中小投资者是证券市场最核心的因素, 上市公司的股票融资、股票交易、并购重组以及由此而来的证券监管都不能没有他们的广泛参与。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除了依赖宏观保护机制如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执行力度、加强监管和提高违规成本等措施发挥作用外, 是否还存在更有效的微观保护机制。近年的研究也表明, 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了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现象频发。而IRM作为上市公司的一项自主型治理机制, 能否承担起保护股东权益的角色;IRM对于股东权益保护的作用机理又是如何;本文在回顾和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 试对IRM的股东权益保护价值及其作用机理作初步探究。

二、IRM职能之间的逻辑联系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IRM职能的研究多是以其企业价值为研究视角, IRM的企业价值包括公司财务价值、治理价值和声誉价值。其中, 财务价值可归结为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股票流动性、促进市值稳定与提升以及提升公司绩效等方面, 主要代表学者有Lang和Lundholm (1996) , Clement (2000) , Higgins (2002) , Mary Conger (2004) , 马连福 (2008) 等;公司治理价值主要体现在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 降低代理成本和侵占效应等方面, 主要代表学者有Brennan和Tamarowski (2000) , Kiss (2002) , 杨德明、辛清泉 (2006) 等;至于IRM活动能够建立投资者信心, 提高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可见度等方面则属于公司声誉价值, 主要代表学者有Higgins (1992) , 马连福、高丽 (2008) 等。然而也有少数学者则是将焦点关注在IRM的沟通对象——投资者及其权益保护价值的挖掘上, 如IRM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决策权、降低投资决策风险以及提高投资满意度等等。那么, IRM的企业价值和其股东权益保护价值之间的逻辑联系是怎样的, 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 IRM的企业价值都是在其股东权益保护价值的基础上衍生而来, 没有股东权益保护价值就谈不上其他价值的实现。

(一) 基于IRM的财务价值的角度分析

降低资本成本主要是降低股权融资成本, 即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投资收益率;提高股票的流动性是通过IRM增大信息披露, 吸引分析师和媒体报道, 最终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来形成特定股票的交易量;市值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网络舆情管理和应对, 通过一系列的IRM活动旨在化解危机、说服投资者并恢复信任, 维持股价稳定态势, 引导社会舆论向公司有利的方向转化;而提升公司绩效, 则主要是从IRM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减少消耗的侧面改善公司的EPS或市盈率, 同时良好投资者关系的建立也为公司盈利能力的彰显提供有利的环境支持。

(二) 基于IRM的公司治理价值分析

投资者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使得公众投资者参与公司外部治理的积极性提高, 一方面加强了对公司内部人的监督, 另一方面使得管理层能够聆听来自中小股东的声音, 影响其决策过程, 于是IRM的公司治理价值便体现出来。

(三) 基于IRM的公司声誉价值分析

无论是提高资本市场可见度还是建立投资者信心, 提高财务声誉等方面, IRM活动致力于达到投资者的需求和满意, 是一个向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和声誉的过程。

综上所述, IRM的企业价值只有依赖投资者发挥作用才能实现, 不能离开投资者的作用而单独存在。因此, IRM活动应首先确保其股东权益保护价值的实现, 在此基础上才能衍生出其企业价值。抛弃了股东权益保护价值来实现其企业价值是不可想象的, 而IRM的股东权益保护价值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应当受到IRM理论和实践的重视。

三、IRM能够承担保护股东权益的角色

(一) IRM作为一种微观保护机制, 弥补了宏观保护机制的不足

股东权益保护的宏观机制可以归结为契约和法律的完备与执行程度、外部审计体系的签证作用和证券机构的监管力度等方面。宏观保护机制具有填补损害、威慑和吓阻违法、协助市场管理等功能, 在股东权益保护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

契约论的学者 (Begrlf、Gortnon和Schimdi等) 认为, 法律并不重要, 投资者通过与公司签订完备契约就能保护自身权益, 但政府必须保证契约的执行及配套司法体系运行有效。而实际上, 完备契约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法律论的学者 (LLSV) 认为, 法律是决定投资者保护水平差异的最重要的因素, 但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在演进和改善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 同时, 保护投资者权益跟法律执行效率有很大关系。而无论是外部审计体系签证作用还是证券机构监管作用的发挥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因此, 股东权益的保护不能仅仅依赖宏观保护机制发挥作用, 其更需要一种微观保护机制的出现。

近些年来, 关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研究集中到了公司治理方面。主要观点是, 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了中小股东权益受损;要改变这个现状, 就必须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IRM作为公司的一种自主治理机制, 一方面通过自愿性信息披露有效地缓解了中小股东与公司内部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保障了投资者的知情权、决策权和收益权;另一方面, 其双向交流反馈机制和网络平台的使用使中小股东参与公司外部治理的积极性和便捷性大大提高, 能够抑制“隧道行为”和降低利益侵占效应, 完善了公司的治理结构。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IRM已成为一种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的有效手段被上市公司广泛采用。

(二) 上市公司通过IRM活动保护股东权益的意愿增强

众所周知, IRM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管理行为, 其股东权益保护价值的发挥必然需要企业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成本投入, 在短期内可能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收益, 那实施的原因何在。张维迎 (2010) 提到了一个观点:利己者必先利人。实际上, 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样的。在资本市场上, 如果一个企业致力于为每一位股东带来实际的收益, 那么必然会在面临重大经营管理决策时赢得广大股东的支持;而如果企业把主要精力花在怎么才能更多地侵占股东特别是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 那么在需要中小股东的融资支持时, 必然遭受冷遇。企业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时付出了一定成本, 但长远来看必然会享有因为具有良好的投资者关系而带来的种种收益。在全流通时代, 投资者自身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潜能,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市值管理和危机管理等核心利益的实现都离不开广大投资者的支持, 也因此离不开与投资者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随着市场的扩容和买方市场的到来, 企业之间在产品市场上的顾客争夺战正演变为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争夺战, 加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管理, 重视保护股东权益, 不仅能实现自身核心利益, 甚至会在未来成为一种竞争优势。因此,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意识到保护股东权益其实就是维护企业利益, 基于对这一理念的深入认识, 上市公司通过主动开展IRM活动保护股东权益的意愿大大加强。

从上述论证中可以得出:IRM成为一种微观的股东权益保护机制, 可以弥补宏观保护机制的不足;另外, 基于对“保护股东权益就是维护企业自身利益”这一理念的充分认识, 上市公司通过IRM活动保护股东权益的意愿逐渐增强。因此, IRM能够承担起保护股东权益的角色。

四、IRM对股东权益保护的作用机理

有学者认为,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高质量的法律体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股东权益保护机制实施的最大障碍。IRM活动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 其核心是信息披露但不局限于此, 其主要内容是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真实地披露给信息需求方, 并在此基础上做到与投资者或其它利益相关者的真诚沟通。IRM的股东权益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定价功能和治理功能来发挥作用:

(一) IRM的定价功能

根据通行的财务理论观点, 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是由其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之和决定的。具体可以通过三个关键链来加以说明:股票价格和未来股利链;未来股利和未来会计盈余链;未来会计盈余和现行会计盈余链。其中, 股票计价模型的使用将未来股利按一定的贴现率折现形成股票价格;未来公司的会计盈余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股利的支付水平;而公司现行的会计盈余又为未来会计盈余预测打下基础, 这离不开对现行会计盈余等相关信息披露。而在短期来看, 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主要是由众多投资者通过频繁证券交易活动形成的, 其投资决策过程离不开对公司披露的各方面信息尤其是公司基本面信息和预测盈利信息的分析和使用。因此, 从股票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的生成过程来看, 信息披露占据重要的地位, 披露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股票内在价值的形成, 又将其内在价值传递到投资者进而形成市场价格。IRM的核心内容就是信息披露, 它不仅包含强制要求披露的信息, 还更多地涵盖了自愿披露的非财务信息和前瞻性信息, 并力求达到公平披露。这无疑有助于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 做出正确的决策并获得合理的收益, 同时也引导了股票市场价值向其内在价值回归。

(二) IRM的治理功能

目前, 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控股股东容易利用其控制权和信息优势的地位侵占中小股东权益, 而管理层和广大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则沦为次要的地位。IRM通过其双向交流反馈机制提高了中小股东的“主人翁”意识, 网络平台的使用让其更便捷、低成本地发表意见, 参与公司外部治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其合理的意见很可能会被采纳, 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另外, 当披露的信息尤其是重大事件公告显示公司未来发展不利或存在利益受侵占的迹象时, 中小股东可以选择“用脚投票”结束合作。总之, IRM使得“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同时发挥作用, 对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既是激励也是约束, 这无疑也降低了上市公司“隧道行为”发生的频率, 完善了治理结构, 有效保护了中小股东的权益。

综上所述, IRM对股东权益保护的作用机理体现在首先通过信息披露显示其定价功能, 又通过信息反馈显示其治理功能。然后, 定价功能和治理功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和股东的投资决策风险, 保障了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知情权、收益权和决策权;最后, 在股东权益保障的基础之上不仅形成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良好关系, 而且衍生出了IRM的公司财务价值、治理价值和声誉价值等企业价值, 这也在间接提高了上市公司主动开展IRM活动积极性。IRM的股东权益保护作用机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五、结论

IRM于20世纪初引入我国, 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 并在我国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后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股权文化的勃兴和投资者股东意识的觉醒, 再加上国家和监管机构的进一步引导, 上市公司逐渐认识到IRM的实施既是尊重投资者、维护投资者权益的行为, 更是公司战略管理的需要, 能够带来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利益, 因此, 维护与投资者之间的良好关系, 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但是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的建立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形成的, 其需要公司持续、系统地精心培育, 这必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本文在回顾和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对IRM职能的演化以及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规范研究。展望未来, 随着IRM理论和实践在我国影响力的逐步扩大, 各种投资者年会的蓬勃发展日益彰显其影响力, 对上市公司IRM活动质量的评价以及排名成为资本市场各个利益相关方关注的焦点。那么, 能否将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作为衡量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而融入该指标体系的评价中, 促进上市公司更加自觉、积极地投入到维护股东的权益中来, 这也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马连福、卞娜、刘丽颖:《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水平及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管理评论》2011年第10期。[1]马连福、卞娜、刘丽颖:《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水平及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管理评论》2011年第10期。

[2]巴曙松、曹梦可:《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关键是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董事会》2007年第10期。[2]巴曙松、曹梦可:《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关键是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董事会》2007年第10期。

[3]马连福、陈德球、高丽:《强制治理向自主治理演进的选择依赖——公司治理契约执行机制演进中的投资者关系管理》, 《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3]马连福、陈德球、高丽:《强制治理向自主治理演进的选择依赖——公司治理契约执行机制演进中的投资者关系管理》, 《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4]刘秀丽:《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的文献综述》, 《知识经济》2010年第4期。[4]刘秀丽:《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的文献综述》, 《知识经济》2010年第4期。

[5]张维迎:《市场的逻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5]张维迎:《市场的逻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权益价值 篇5

公允价值, 英文为Fair Valve亦称Market Valve或Mark to Market, 所谓公允价值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现行公允价值变动是通过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比较产生的, 从而影响所有者权益, 表现为对损益与权益的调整。

一、我国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内涵及变动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1.我国公允价值的基本内涵

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 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新准则强调的是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金额能取得并可靠计量, 由此可见, 公允价值的最大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市场的确认。

从广义上说, 公允价值的本质是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平、公允的价格。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均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从狭义上讲, 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一个计量属性, 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模拟市场的价格, 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 采用各种估价技术进行近似市场定价方式的评估, 从而试图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 以反映其静态价值。

2.公允价值计量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及其变动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在我国已发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 有存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等17个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范围涉及一般工商业及农业、金融业等特殊行业。考虑到我国市场发展现状, 新准则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

(1) 衍生金融工具

公允价值最为典型的应用体现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计量中,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中转移风险报酬与实现权利义务并非同时进行,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再适用, 势必导致公允价值的出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 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 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就意味着, 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 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 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 其当期利润就会受到损失。

(2) 投资性房地产

新准则规定:在会计报表中须单列“投资性房地产”项目, 会计处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 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如有活跃市场, 能确定公允价值并能可靠计量, 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 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 而不再单独计提。

(3) 其他交易或事项

除衍生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外, 公允价值的应用还主要体现在非同一控制人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新准则规定, 非同一控制人下的企业合并视同一个企业购买另外一个企业的交易, 按照购买法进行核算, 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在购买日, 购买方的合并成本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 确认为商誉, 并可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债务重组业务,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即当债务人得到债权人全部或部分豁免时, 可将豁免的债务作为营业外收入, 反映在利润表中。对于企业间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将换出 (或换入) 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同一控制人下的企业合并, 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 应当按照合并日其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 应当调整资本公积

(4) 生物资产

新准则规定:在会计报表中须单列“生物资产”项目, 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 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但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的情况下, 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生物资产, 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 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 该生物资产能够在交易市场中直接交易;第二, 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生物资产的减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 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

二、不同的会计理论对价值变动的观点

所有权理论认为, 所有者是企业的拥有者, 是会计理论关键, 也是复式记账系统的核心, 所有会计, 程序和规则都立足于所有者立场上制定的, 公司的经营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为股东创造财富, 所有权理论下的利润观是在一定经营期内经营给所有者带来的财富增加, 即在一定经营期内影响所有者财富变动的各个方面, 这也意味着在没有发生外部交易的情况下, 资产价值增加也应计算利润。所有权理论认为, 企业所有者财产与主体财产没有区别, 那么净值的使用应不受限制, 因此, 所有者非常关心企业主体的资本在一般物价水平下的保值能力。因而产生财务资本观点, 财务资本观点认为, 资本代表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与使用这些现金进行再投资获取的收益之和。大多数人支持财务资本观, 该观点也是传统会计实践所采用观点, 对于那些持财务资本价值观的人而言, 他们关心资本在一段时间经营之后其数额增减情况。因此, 所有权观点是通过考虑一般物价指数变动使主体的财务资本得到保值。财务资本观认为, 会计核算采用现行成本会计, 他们认为资产和负债价值变动是持有利得或损失, 公司投入财务资产后的目的是获取投入资金更多的现金流入, 因此, 应将利得、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主体理论是针对所有权理论解释公司制企业的某些问题表现出的不足而产生的, 这一理论以公司是独立于其所有者之外的一个实体这样的事实为基础。主体理论特别适用于公司制企业的会计处理, 在一定条件下也同样适用于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甚至非营利组织。目前, 存在两种主体理论, 两种主体观是都将主体视为独立个体, 但该观点将权益持有者现为企业“伙伴”, 而新观点将他们视为企业无关的人。由于主体成为关注中心, 所有者净值不再有意义的概念, 所有者和债权人简单视为权益的持有者及为资金的提供者, 主体理论的会计等式为:资产=权益, 其中, 权益代表对某一主体的资产要求权, 债权人要求是选择明确的, 而股东在企业发生清算的情况时对剩余资产的要求权。在主体观点下, 利润来源于主体的经营, 在主体理论下的利润指企业净资产的变化而不是企业“资本”的变化, 重点明确收入和费用, 利润是这二者之差。主体理论首先要求主体维持执行某些职能的能力, 这些职能是该主体应承担的责任, 因此, 企业主体关心盘点物资经营能力的维持, 这就是所谓的“实物资产”。该观点强调企业是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实体, 资本保值是指企业资产保持期初经营能力, 只有资产的经营能力保持在期初水平上, 才能获取利润。在计算利润时, 所有权理论与主体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所有权理论将资产和负债的货币价值变动全部在内, 而主体理论则不计资产和负债的货币。因此, 实物资本观认为资本是代表企业经营能力的实物资产, 因此, 对于利得不产生利润, 而是资本保值调整项目, 将计入资本公积科目核算。

三、市价计量模式下价值变动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所谓的市价计量模式是指会计要素应按照会计当日的市场价格进行计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计量。1.逐日市价计量;2.调整市价计量。即在会计日常核算上, 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采取历史成本法计量, (特殊情况如交易性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等资产采用逐日市价计量) , 报告日时调整到市值计量, 从而产生价值变动科目。市价计量模式反映的是企业时点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价值, 并且考虑到时间这一因素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 不同时点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的特点;在利润核算上, 在持续经营原则、稳健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前提下, 仍然坚持收付实现制原则, 因而更能准确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获利能力, 评价公司使用资源所取得的业绩实际效率。因此, 市价计量理论认为:

(一) 资产、负债价值的利得损失不应计入利润。

1、价值变动并没有具体的交易行为, 不产生收入、费用, 且具有未来不确定性, 无法进行计量确认;2、现行成本并没有节约, 因采取某种行动而没有采取其他行动所带来的机会利得, 当采取行动后就没有了, 一 (下转第24页) (上接第20页) 旦购买资产, 其成本就变成现实, 唯一选择出售或继续使用, 因此, 现行成本法采取的财务资本观的持有利得缺乏理论基础;3、资产、负债价值变动不反映已实现的或预期的现金流量, 那么计入利润是没有依据;4、没有证据证明资产、负债价值变动与现值之间存在联系。

(二) 资产、负债价值变动利得损失也不应计入资本公积。

1.实物资本观认为, 只有企业资产的经营能力保持在期初水平之上, 才能获取利润, 如果资产价值变化不影响资产的经营能力, 则企业内在价值也未发生变化, 对企业不产生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 因而对权益也不产生影响;2.这种利得、损失属于未来事项, 尚未确认, 即使是预期权益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下, 也不应该归属于当期;3.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不是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因素。在市价计量模式下, 由于影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价值变动的因素、方式各有差异, 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股价是所有者权益价值的具体体现, 而影响股价最直接因素是供求关系, 其他因素影响股价也是通过由于供求关系而发生影响, 对非上市公司而言, 影响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主要有投入股本、留存收益、未来盈利水平等方面。其中:未来盈利水平是决定非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价值最核心的因素。因此, 在市价计量模式下, 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不是决定所有者权益价值变动的原因;4.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不是所有者权益自身的价值变动。在市价计量模式下, 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价值表现形式是股票市价, 非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要通过技术分析方法进行估算, 因此, 资产、负债价值变动不能决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 因而对所有者权益不产生影响;5.所有者权益不再是资产与负债的减项。

四、结语

权益价值 篇6

一、博弈分析公允价值与股东和债权人

在此博弈分析中, 我们首先假设公允价值能够提供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相对于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得出的会计信息由于不能将如今瞬息万变的经济情况及时反映出来, 所以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与高质量标准相反的低质量会计信息。

现对此博弈的相关要素作出如下解释:

1. 参与人:

此博弈的参与人包括股东和债权人双方。股东代表作为借方的法人会计主体所有者的利益, 他拥有与公司价值相关的信息优势, 属于会计主体内部利益相关者;债权人处于信息劣势, 属于会计主体外部利益相关者。

2. 行动:

债权人有贷款和不贷款两种行动选择。股东也有高和低两种行动选择, 高表示股东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供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低表示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得出的与高质量标准相反的低质量的会计信息。

3. 支付函数:

在表1中, 股东的两种策略写在左边, 债权人的两种策略写在上边。表中的每一格表示对应于股东、债权人的一个策略组合的一个报酬组合, 每格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股东的报酬, 第二个数字表示债权人的报酬。首先, 当债权人选择贷款这种行动时, 其利率为i, 股东以贷款进行投资, 并考虑投资的风险, 假设投资项目的息前期望报酬率为20%, 此时股东选择高这种行动时, 所获得的报酬是20%-i1, 当股东选择低这种行动时, 所获得的报酬是20%-i2;当股东选择高行动时, 债权人首先依据公允价值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评估其破产或债务重组风险, 假定其概率为q1, 在此情况下, 假设本金收不回来的比例为30%, 贷款利率为i1, 这样在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时债权人所获得的报酬为-30%q1+ (1+i1) (1-q1) -1, 同理, 当股东选择依据历史成本提供会计信息时, 债权人选择贷款行动所获得的报酬为-30%q2+ (1+i2) (1-q2) -1。如果债权人选择不贷款这种行动, 那么股东不管选择高或低这种行动, 股东的报酬都是为0, 而债权人可以购买国债等无风险投资, 假设无风险投

资报酬率为3%, 即债权人的不贷款行动的报酬为3%。

在表1中, 债权人愿意贷款必须满足-30%q+ (1+i) (1-q) -1>3%且20%-i>0。我们假使-30%q+ (1+i) (1-q) -1大于无风险利率3%, 报酬为10%, 当股东依据公允价值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时, 债权人根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评估股东所代表的法人会计主体破产或债务重组的可能性为5%, 则-30%q1+ (1+i1) (1-q1) -1=10%, 计算求得i1≈16%;当股东依据历史成本提供会计信息时, 债权人估计股东所代表的法人会计主体破产或债务重组的可能性要比5%高, 我们假设为10%, 则-30%q2+ (1+i2) (1-q2) -1=10%, 计算求得i2≈24%。

在此博弈中, 我们可以看出, 当股东利用公允价值披露会计信息时, 其筹资成本要小于利用历史成本披露会计信息时的筹资成本。由于公允价值披露会计信息可以使股东的筹资成本降低, 使债权人真实的评估企业所承诺的归还债务的能力, 加强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这样就有效地缓和了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提高了企业的价值。

二、博弈分析公允价值与股东和经理人

在此博弈分析中, 我们仍然假设公允价值提供的会计信息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与高质量标准相反的低质量会计信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在雇佣合同中的博弈, 实质上是所有者权益与人力资本权益之间的博弈, 该博弈最后转化为会计信息披露成本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均衡。

现对此博弈的相关要素作出如下解释:

1. 参与人:

此博弈的参与人包括股东和经理人双方。股东不只一人, 但他们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经理人也不只一人, 他们之间也不存在利益冲突。在此博弈中, 我们可将参与人看作控股股东和经理人双方。

2. 行动:

股东有高和低两种行动选择, 高表示股东要求经理人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供具有较强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低表示股东要求经理人选择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提供与高质量标准相反的低质量的会计信息。经理人也有两种行动选择, 由于股东用于评价经理人的指标主要是总资产收益率 (ROA) 和净资产收益率 (ROE) , 第一个指标用于评估经理人利用企业资产的有效性水平, 第二个指标用于评价财务经理的业绩, 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 经理人能够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收益, 使两个指标产生了偏差;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揭示了企业的真实状况, 防止了模糊性, 从而使经理人的财务活动更清晰的置于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监视之下, 迫使经理人留意和保护金融资产的价值, 从而防止了收益的操纵, 因此我们说, 经理人的两种行动选择是操纵收益和不操纵收益。

3. 支付函数:

在表2中, 股东的两种策略写在左边, 经理人的两种策略写在上边。表中的每一格表示对应于股东、经理人的一个策略组合的一个成本组合, 每格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股东的会计信息披露成本, 第二个数字表示代理成本。首先, 当股东选择公允价值提供会计信息这种行动时,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需要一定的估计和判断, 因此其会计信息披露成本相对较高, 我们假设为70个单位效用, 而在此情况下, 经理人很难操纵收益, 我们假设其代理成本为50个单位效用;当股东选择历史成本提供会计信息时, 其会计信息披露成本相对较低, 我们假设为60个单位效用, 在此情况下, 经理人有两种行为选择, 首先由于历史成本披露会计信息给经理人操纵收益留有空间, 因此其代理成本高, 假设为90个单位效用;当经理人选择不操纵收益时, 由于历史成本提供会计信息容易造成秘密储备, 容易模糊真实的经济价值, 因此其代理成本也比较高, 但低于经理人同时还操纵利润时的代理成本, 我们假设为80个单位效用。

在表2中, 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加上代理成本之和即70+50=120<60+80=140<60+90=150, 在这种情况下, 公允价值提供的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和代理成本之和最低, 从而导致总成本降低, 企业价值增加。

而另一种情况, 即股东选择公允价值提供会计信息这种行动时, 会计信息披露成本高, 我们假设为110, 如表3。

在表3中, 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加上代理成本之和即110+50=160>60+90=150>60+80=140, 在这种情况下, 公允价值提供的会计信息使得信息披露成本和代理成本之和最高, 引起总成本升高, 因此我们就不能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供会计信息。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当选择公允价值披露会计信息时, 如果其会计信息披露成本不太高, 信息披露成本加上代理成本之和小于选择历史成本披露会计信息时的总成本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选择公允价值来披露会计信息, 这样可以缓和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而使总成本降低, 企业价值增加。

三、权益均衡论下的公允价值会计与利益相关者行为

通过以上的权益均衡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终将被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取代。与历史成本隐藏真实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相反, 公允价值计量更具有相关性、更有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和经理人效率的提高。由于股东、债权人和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了缓和, 从而减少了他们之间的冲突以及降低了由此产生的筹资成本和代理成本, 提高了企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志亮.论公允价值可靠性的内涵[J].财会月刊, 2010 (1)

[2].黄学敏.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会计研究, 2004 (6)

[3].周守华, 肖正再.权益均衡论:关于以财务会计目标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5 (10)

[4].王建成, 胡振国.公允价值会计与利益相关者行为[J].管理世界, 2006 (4)

[5].谢诗芬, 戴子礼.会计理论研究的百年回顾[J].财会通讯, 2003 (9)

[6].谢诗芬.会计计量中的现值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M], 2001

权益价值 篇7

前言:

在这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地旅游行业发展迅速,成为各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各地都在政府响应号召下,对本地区的旅游事业发展尽一份力量。但是,旅游业单纯的增加经济投入建设是无法长久立足于当今境况下的,现在更多的旅游胜地更趋向于品牌价值的竞争,品牌价值一度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话题。以品牌产生的价值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于各地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价值评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本文就此展开分析讨论,多角度看待品牌的价值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影响。

一、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概述

(一)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内涵

一个事物都有其存在价值,马克思认为价值是针对能满足其要求所产生价值的关系,被应用于经济学领域,而在后期逐步应用于其他领域,被广泛应用。从实际生活出发,人们更加倾向于主客体之间来辩证分析其价值,简单的来说就客体有被主体所需要的价值,能满足主体的一系列要求。而对于不同主体,客体所存在的加之往往大相径庭。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次上,而更加趋向于品牌价值效应的竞争。

(二)品牌权益法改进模型的方法概述

为了展现品牌的自身价值,只有对其进行评估,才能从根本上了解品牌价值所存在的问题。品牌权益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评估方法,对品牌的价值通过科学的计算得出结论,在品牌权益法的概述中旅游品牌的价值决定于游客的购买意愿和游玩兴趣,从一种科学数据的角度上展现旅游品牌的价值效应,更为清晰明了。从游客选择出游角度来看,旅游地品牌价值的大小是游客考虑的首选因素,它体现了一个旅游地区的存在价值和游玩的价值,也正是由于目的地的品牌价值,才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到来。在游客心中如何能判断旅游目的地的价值所在,最基本的就是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感受,和自身所需要花费的金钱时间来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旅游目的地的游玩价值。

二、权益法模型的改进

(一)传统模型存在的不足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单纯的自然资源和创新产品已不是竞争的主要方面,逐步开始转变对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价值竞争,这种竞争更加良性。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主要是为了吸引潜在客户,并且促使游客身心获得满足。在品牌竞争中,权益法模型不仅展现了旅游目的地的顾客来源,对目的地所做出的贡献等,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旅游目的地的竞争环境和运营情况。

但在游玩的顾客中,一些主动游客和被动游客的区分却不被原模型计算在内,造成错误品牌价值估计和市场定位,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意义比较深远。

(二)改进的模型特点

对于不同游客的兴趣爱好都有具体的调查,为了避免对旅游目的地的品牌错误估计,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很容易反映出游客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的前往,通过主动游客和被动游客分别所占游客总数的比重,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数量和市场价值显而易见,改进后的模型优势特点照比原有模型更显科学。

三、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价值对策

(一)对周边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的旅游目的地

对于这种拥有垄断性旅游目的地,应针对顾客出行方便,来往旅游目的地有车接送,交通顺畅,为自驾的游客提供停车位;对于游客服务更加人性化,从根本上剔除垄断带来的霸道条款和霸道服务,并且应谨慎旅游目的地自身形象的建设,以防止旅游目的地市场盈利空间小,资源受到浪费。

(三)对于旅游目的地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地区

针对这种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应该着力建设具有轰动性的代表景观,利用新颖的创新旅游产品,达到吸引游客的兴趣,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外,在原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上进行深入挖掘,改良升级,提升景区的质量,以此来完善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基础设施。

(四)对于旅游目的地存在感较弱的地区

对于这种旅游目的地,实际意义上就是拥有的景观和旅游资源,在其他地区也都有相应对照,并且其他地区知名度较高,难以做到吸引游客的前往。可以对当地游客资源加以利用,大力宣传,促使本地游客前往的数量,为了更进一步吸引游客到来和提升品牌价值,应该与当地传承的中国文化,与之相融合,创造新的文化旅游特色,来增强竞争力。

四、结论:

权益价值 篇8

在加入WTO的五年保护期结束后, 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 中外资银行同台竞技。外资银行的进入成为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动力,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 建行、中行和工行率先走向资本市场, 以工行在香港和上海的同时挂牌上市为标志, 我国国有银行的改革基本完成。在我国, 银行不再是非企业性质的机构, 而是成为金融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要对银行这样的金融企业进行价值评估。资产评估学中的企业价值评估及其方法主要是针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的, 非金融企业的经营决策与融资决策是分开的, 因此在评估非金融企业的企业价值时主要应用折现现金流估值法。对于银行等金融企业, 由于利息收入和费用是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不能撇开利息收入和费用来进行价值评估, 而且融资决策是银行等金融企业获取回报的关键, 因此, 应该考虑使用权益现金流法对银行等金融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1 评估银行价值的权益现金流法分析

在计算权益现金流时, 一种方法是对所有支付给股东或自股东处收到的现金进行加总, 包括股息、股票回购和新股发行。另一种方法是由净回报减去银行留存回报的结果决定权益现金流, 即:

权益现金流=净回报-权益增加额+其他综合回报。

其中净回报是由银行的收入减去支出决定的, 从理论上来讲, 净回报代表了银行在支付了所有费用 (包括向债权人进行支付) 后股东所能获得的回报, 但是净回报本身并不是现金流。由于银行的盈利方式主要是贷款活动和收费服务, 因此银行最重要的回报类型是净利息回报和收费回报。净利息回报是银行贷款的利息回报与银行借入资金所付利息费用的差额。银行的这部分盈利回报包含两个单独的部分:一个是真正的客户利差, 即银行贷出资金的利率高于借入资金的利率部分, 它能够创造价值;另一个是期限错配收入, 它是在银行的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不同的时候产生的, 此时银行因位于回报曲线的不同部分而挣得利差。错配利润难以持久, 而且如果考虑到在回报曲线上建立头寸的风险, 错配通常是不创造价值的。净利息回报的计算主要采用回报模型或利差模型, 这两种模型方法实际上是等同的。回报模型法是先用利息回报减去利息费用, 然后再减去其他费用和税款, 得出净回报。利差模型法与回报模型法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但利差模型法能显示出银行利润的来源, 即存贷款利差, 并且有助于判断银行不同部门实际的价值创造情况。收费回报是通过提供服务而取得的收入。银行还可以通过其他金融活动取得收入, 如通过自营交易或通过证券投资组合获得资本回报, 但这些回报来源通常具有较大波动性。在银行的成本当中, 贷款损失准备金是一种重要的成本, 对于任何银行而言, 一个重要的价值动因是多少贷款按时得到清偿, 但是一个局外人是很难真正了解银行的贷款组合的质量的, 最多只能对银行的未来贷款损失做些预测。另一种重要的成本是非利息费用, 包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在资产负债表中, 银行的主要资产一般是贷款组合和证券与现金组合。通常, 固定资产和经营资本只是资产负债表中的一小部分, 主要的负债通常是存款、债务和权益。

另外, 随着银行的发展壮大, 它需要增加权益, 否则负债对权益的比率就会上升, 有可能使得监管机构和客户担心其偿付能力。权益的增加减少了权益现金流, 因为它意味着银行将本可以分给股东的回报留存。最后, 再加入其他综合回报。

除了这两种方法外, 还可以通过计算所有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来计算权益现金流, 比如待估银行的权益现金流等于净回报加上存款与准备金的增加值, 再减去贷款和投资的增加值等。这种方法凸显了银行资产或负债构成的变化。以上这3种计算权益现金流的方法虽然不同, 但是对于同一待估银行, 它们所计算出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那么对于待估银行的未来权益现金流应如何预测呢?在简化的情况下, 可以把权益现金流等同于折现股息。然而在现实中, 银行的情况通常更为复杂, 股息是现金流的最大组成部分, 但是股票回购和发行等其他项目也有重要的影响。

2 未来权益现金流的预测分析

对银行而言, 价值的关键动因是增长率和权益回报, 那么在总体水平上, 可以说增长率和权益回报决定了权益现金流。因此预测权益现金流是从预测银行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开始, 可以直接估算作为预测结果一部分的股息, 也可以只预测总权益现金流。利用来自财务报表的权益现金流能够明确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和权益回报如何相互影响并共同决定了银行价值。如果直接预测股息, 然后求解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项目, 这样做很可能改变了银行的资本结构, 导致资本过剩或者杠杆比率过高。当预测完权益现金流之后, 还可以从纯会计的角度通过考查资产负债表的整体变化来计算出权益的变化, 进而对所预测的权益现金流进行验证。因为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增加或减少资产与负债, 比如银行的贷款、有价证券资产、存款与债务在一年中都将发生变化, 而资产负债表必须实现平衡, 这样就可以从资产与负债的变化推断权益的变化。

银行从存款人或投保人处吸收资金, 然后将资金贷出或用于投资的经营性质决定了银行的高度杠杆性。从根本上来讲, 银行的许多业务是在拿他人的资金冒险。监管者或谨慎的管理者会希望银行也把其所有的部分资金拿去冒险, 这就需要银行利用权益为部分业务融资, 而不仅仅是以无法持久的高杠杆比率经营来获取高额回报。随着银行本身的成长和净回报的增加, 银行需要扩大权益, 对于银行所需要增加的权益数额, 评估预测时要区分是从银行内部还是银行外部来进行价值估测。

从监管机构和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 银行所拥有的权益数量取决于其资产组合的风险大小。1988年的《巴塞尔协定》确定了银行根据自身的风险加权资产 (1) 而必须拥有的资本额度, 还规定了银行资本应当包括的股东权益数量, 以及可以包括的其他形式融资 (2) 的数量。2004年实施的新“巴塞尔协定”为银行使用内部风险模型评估其资本需求赋予了更大的灵活性。不过, 新“巴塞尔协定”依然维持了资本应与风险挂钩的一般原则, 这可能导致对每种产品类型的资本要求的重大调整。当从内部对整个银行进行价值评估时, 由于银行自身认为所需的风险资本可能少于监管机构要求的金额, 而且实际上也少于银行的账面权益总额, 因此在银行内部对维持审慎经营所需的风险资本进行计算时, 会经常用到回报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或资本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等用于多数现代绩效管理系统中, 以评估银行内业务单元经济绩效的比率指标。而在由外而内对整个银行进行价值评估时, 由于评估主体不大可能知道待估银行内每个业务单元的风险资本, 而且也可能并不知道该银行拥有的风险资本在总体上是过剩还是不足, 因此只能假设银行运用的风险资本实际上与银行权益的账面价值相等。

如果是从外部来对待估银行进行价值评估, 由于不可能真正了解错配利润对总的净利息回报、贷款组合的质量的贡献, 以及银行是否有过剩权益, 因此在建立该银行的现金流模型时, 必须做一些简化, 这并不影响对于企业经济状况和前景的了解。然后对利润表项目, 通过预测未来存贷款金额和利润来估算利息回报和利息费用, 同时预测未来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非利息费用以及分别以贷款、收入和税前回报百分比计算的所得税。由于与银行小额证券交易相关的资本回报无关紧要, 所以预期为零。若银行很大一部分回报是依靠证券交易取得的, 那就必须估计交易活动的回报率。在资产负债表中, 将对存款增长的预测作为一个动因, 然后在历史绩效基础上预测贷款对存款的比例, 最后将资产负债表资产一方的其他项目与存贷款联系起来。由于银行一般资本结构比较稳定, 因此可以通过粗略估计风险加权资产对一类资本的比率来估计和预测每年所需的权益水平。对于风险加权资产的预测可以用风险加权资产对总贷款的历史比率来进行。然后将商誉加入所需的一类资本得到所需的股东总权益。通过调整支付给股东或来自股东的现金, 即以股息、股票回购或者发行的形式来平衡各年的权益变化。考虑到每年的权益和资产水平, 可以通过加入债务或加入富余现金来平衡资产负债表。对于预测的合理性, 可以通过计算回报与净回报的增长率, 资产负债表上不同项目之间的比率以及资产和权益回报率这些比率指标来检验。

如果是从内部对银行进行价值评估, 由于有内部信息作为评估依据, 可以从银行的存贷款业务真正的价值创造情况以及银行每项业务对价值创造的贡献两个方面更好地了解银行, 这样可以使价值评估更加详尽。总之, 从银行内部视角有助于了解创造价值的具体业务单元以及破坏价值的具体业务单元。因为很少有银行会公开每项业务的风险资本配置信息, 所以由内部进行银行价值评估时, 能够易于获得这些信息。这样一来, 就能够了解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 或者任何业务单元的净利润与经济资本的比率, 这些比率指标也是很多银行用来评估绩效的重要指标。此外, 风险资本信息还有助于对整个银行是否有富余资本进行判断。

在银行价值评估中, 还有两个重要的会计问题。一个是股票期权, 它可能既影响银行的利润率, 又影响其总价值。因此应该对公司的费用进行调整, 以反映发放员工股票期权的成本, 此外还应该把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股票期权的价值加到银行的总权益价值中。在银行价值评估中的另一个重要会计问题是商誉, 因为商誉对权益回报率的影响巨大, 为了了解银行的基本经济状况和绩效, 应该计算扣除商誉前和扣除商誉后的权益回报率。在估算不考虑商誉的权益回报率时, 要把商誉摊销到用做分子的净回报中, 而从用做分母的权益中减去商誉。这是由于不考虑商誉的权益回报率可以更好地显示可能的新增权益回报, 而新增权益回报是银行权益现金流和价值的驱动因素。

参考文献

[1]汪海粟.资产评估[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美]霍华德.弗里曼, 马克.李普希, 彼得.罗希.评估:方法与技术[M].第7版.刘月, 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3][美]斯蒂芬.A.罗斯, 伦道夫.W.威斯特菲尔德, 杰弗利.F.杰富.公司理财[M].第8版.吴世农,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4][美]佩里.H.博蒙特.金融工程[M].叶永刚,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权益价值】推荐阅读:

企业权益07-20

文化权益10-16

军人权益05-08

权益成本05-10

权益证券06-01

产权权益06-21

股东权益07-07

权益结合07-11

环境权益07-23

女工权益07-25

上一篇:媒介营销下一篇:社会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