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特点

2024-06-19

心理特点(共12篇)

心理特点 篇1

伴随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医疗模式的改变与人们对医院护理总体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使护理模式逐渐从“以疾病为主”转变为“以患者为主”[1]。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预后。本研究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130例患者, 目的在于探讨分析泌尿外科的护理特点与患者的心理,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3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5例。对照组中男42例, 女23例;年龄58~79岁, 平均 (65.1±10.2) 岁;病程1~32年, 平均 (4.8±3.2) 年;其中尿路结石20例, 尿路感染16例, 尿道口异常14例, 前列腺肥大8例, 性功能障碍7例;观察组中男41例, 女24例;年龄55~80岁, 平均 (65.4±11.3) 岁;病程1~30年, 平均 (5.0±3.1) 年;其中尿路结石19例, 尿路感染18例, 尿道口异常12例, 前列腺肥大11例, 性功能障碍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根据外科护理特点与患者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具体如下。

1.2.1 泌尿外科的护理特点

医疗水平在不断的发展, 泌尿外科在外科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泌尿外科疾病是临床上的多发病, 由于护理不到位等原因, 泌尿系统感染导致病情恶化率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 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研究发现, 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一定的影响。现今, 老年男性患者居多, 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衰退, 麻醉和手术预后都比较差, 因此, 有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术前准备: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以增强抵抗力, 同时检查心、肺、肝、肾器官的功能, 排除禁忌证;术前2d减少饮食, 术前清洁肠道、进行肠道消毒。 (2) 预防感染:由于泌尿外科的治疗周期较长, 因此预防感染十分关键。患者卧床期间, 定期进行体位的变换, 同时辅助患者完成翻身运动, 防止局部压疮的出现;定期清洗女性患者的会阴部位, 防止阴部瘙痒;抬高上肢促进静脉回流, 改善患者水肿状况;注重口腔卫生, 定时刷牙漱口, 一旦发生异常需立即汇报给医生。 (3) 饮食护理:根据泌尿外科患者的特殊性, 患者的日常饮食遵循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磷的原则, 可给予适当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另外尽量给予患者喜好的食物, 以避免食欲不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1.2.2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趋严重, 泌尿外科所收治的患者绝大部分属于中老年人群, 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 中老年人群由于器官功能下降, 导致机体衰竭, 对外界环境的调节能力减弱, 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差, 因此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的可能性较高[2]。对他们的内心也是严重的打击, 有时会有孤独、寂寞感, 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就显得很有必要。对待老年患者, 护理人员必须像子女一样,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关心他们, 经常与他们谈心、聊家常, 能够容忍他们的脾气;了解患者的爱好并且给予支持;老年患者合并慢性疾病的可能性高, 因此需要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疾病, 积极参加娱乐活动, 保持愉快、乐观的生活状态, 保证充足的睡眠。护理人员态度要真诚亲切、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 另外需要了解不同时间段心理护理的区别与联系, 确保患者始终相信护理人员, 从而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为 (8±95) d, 对照组为 (8±145) 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患者就诊时要忍着病痛还要暴露自己的隐私部位, 难免会有抑郁、烦躁等情绪。首先应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忧郁等情绪, 对此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患者考虑的前提下, 应该调室温在22~25℃, 湿度在50%~60%, 无噪声、强光刺激等。

护理工作在避免尿道感染的发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术后每日需要用冲洗液对膀胱进行清洗, 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果护理不合理, 可能会造成泌尿生殖系的感染;选择合适的时机拔除导尿管以预防尿潴留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尿管通常留置3~5d, 留置时间不宜过长;每天清洗尿道外伤以预防尿道感染的出现;存在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等慢性病史患者的抵抗免疫能力降低, 同时会造成中性粒细胞补体水平下降, 使得患者的血液循环出现异常, 增加了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因此对护理管理有更高的要求[3]。

医务工作人员, 应该切实为患者考虑, 在手术过程中, 不要谈笑风生, 以免引起患者的紧张情绪。对患者的态度温文尔雅, 让患者有安全感。整个手术过程中, 最好不要出现器械间的碰撞声, 所有参加手术的医务工作人员, 应该沉着冷静, 用清醒的头脑应对随时出现的突发情况。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定期外派出去学习。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个体化的护理模式, 其目的是在生理心理上给予最大的满足状态, 降低不适程度[4]。医疗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详细的讲解用药原则对于维持治疗的重要性, 让患者充分认识到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好处, 达到治疗目的[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同时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表明充分了解泌尿外科的护理特点与患者的心理特点可进行有效的护理, 促进护理的工作的顺利展开与圆满完成, 同时也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

参考文献

[1] 许文莉.泌尿外科护理特点及患者心理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2) :159, 161.

[2] 朱丽敏, 梁迎春.心理护理的实践与认识[J].工企医刊, 1998, 11 (3) :83.

[3] 唐淑芝.泌尿外科护理特点及患者心理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 2009 (12) :153.

[4] 霍立志, 石汝骥, 闫会秋, 等.B超引导下治疗肾下盏结石11例报告[J].首都医药, 2007 (8) :30.

[5] 王蕾, 宁强华.心理护理在泌尿外科中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25) :41-42.

心理特点 篇2

高中一年级

高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处以一个重要的变化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课业学习中,面临着初中知识结构向高中知识结构的过渡,面临着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转换;在学习环境上,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校管理氛围;寄宿制学生还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面临着新的心理断乳。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决定着是否拥有稳定的学习心态,决定着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决定着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高中学习心理起点,决定着今后高中学习生活能否优质高效的进行,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影响着他们性格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将来高考能否考出优异成绩,决定着学生的命运,也牵动着家长的心。

可以说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干扰是搞好高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不可回避的课题。

我们认为有几种不良的学习心理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心理定位失衡,学业焦虑

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经过了中考的遴选,走到一起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他们在自己的内心里都保持着自己在初中时的心理定位,是班级乃至学校的佼佼者,是老师们的关注对象,是同学们的仰慕对象。然而,到了新的环境,强强相遇,他们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老师们关注的目光不再那么专一的集中在他的身上,自己在同学中也不再显得那么优秀,有些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不如其他同学,难免会产生一种心理失衡,觉得自己不行了,产生出一种学习的焦虑。

如果不能正是这种焦虑,会带来很坏的影响。首先,如果长期在这种焦虑中徘徊,必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更加不理想,更加焦虑,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其次,长期处于这种焦虑中,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使他们处于一种焦躁自卑的心理阴影中。

这种焦虑失衡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都会发生,常见于成绩中上游的学生。

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1、学会科学的自我定位,建立自信。

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是强手林立的环境,不能盲目自卑,在瘦的骆驼比马大,认识到自己现在相对的落后不是绝对的落后,而且只有在这种有差距的环境中,自信且顽强,才能更有动力。

学习评价的三种纬度,即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所谓的相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把别人作为参照,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形成对自我的评价;所谓的绝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以某种标准为参照,把自己的学业成绩与这种标准相比较,形成自我评价;所谓的个人内差异评价可以理解为把个体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自我当前的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评价目的,三种评价方式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自我,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建立起自信心。

2、树立科学的成功观念,正确定位。成功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概念,有的人考上重点本科是成功,有的人考上普通本科是成功,而有的人只要可取专科就是成功。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只要保持自己的最佳学习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学出自己最理想的成绩就是最大的成功。根据这种成功观念,合理的自我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3、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规律和独特的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按照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科学地修正自己的学习,培养他们一种元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找出自己的思维误区,对症下药,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提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升自己的学习状态。

二、自我放弃,学业绝望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失去学习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自我封闭,抑郁孤僻;或者自我放纵,沉溺于玩乐、游戏、交友等方面,荒废学业。更有甚者,自我封闭的学生可能会形成抑郁症;自我放纵的学生可能形成小团体,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造成不良影响。如果不能对这些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引导,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对生活产生扭曲的理解,影响他们的一生。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沟通,排遣心理郁结。师生关系中情感依恋的缺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学业上的不适应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而由此形成的消极自我概念又将进一步影响和限制学生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保持亲密接触,积极沟通,让学生信赖老师,愿意把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告诉老师,进而让他们的心理症结得以排遣;并且,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才会为下步工作作好铺垫。尤其是那些自我封闭的同学,更需要老师耐心的交流,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2、积极鼓励,找回学习乐趣。在和这些学生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之后,要积极的影响改变他们的观念。不论是自我封闭还是自我放纵,都是对自己在学业上的一种绝望,一种自卑和不自信。我们要通过积极的交流,帮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要自卑,对自己来说关键是重视高中三年的过程,让自己无怨无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关注他们,多对他们进行鼓励,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让他们在学业上找到胜利的愉悦,找回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3、因材施教,铺设成才之路。在使这些学生找到愉悦和平静的学习心态之后,要合理的帮他们构建自己的目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学生终究会有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如有艺术特长,可以尝试学习艺术专业,将来报考艺术院校;如有体育特长,可以尝试学习体育专业,将来报考体育院校;如有影视兴趣,可以尝试将来报考影视类的艺术专业,等等。并且告诉他们现在所学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有沉住气,多学一点,尽量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总之,让他们树立其适合自己的目标,有目标有理想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改变他们自我绝望。

三、自以为是,学业自负

考入北中这所重点中学,确实不易,都需要有一定的实力,于是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自负倾向。他们学习上非常自负,其实水平不见得多强,能力不见得多高,往往眼高手低,自我感觉良好,殊不知自己是“半瓶子醋”。平时学习,浮躁懒惰,不深入,不系统,浅尝辄止;考试时,粗心马虎,不认真,不仔细,***涂。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引导,对于学生个人可能会难以提高成绩,对于班级可能会形成一股不良的学风。

对于这样的学习心态,我们建议尝试以下方法:

1、挫折教育,消磨浮躁。面对盲目自信的人,必须让他们自己受挫,碰得头破血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他们意识到都是自己自负惹的祸。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在分析考试成绩时,针对他们马虎粗心的做题状态进行严厉批评;也可以通过让其当众演示某一问题的思路,指出其局限性,对他们强化一种需要谦虚谨慎的意识。

2、精妙指导,折服自负。自负的人,往往有一定的资本。要让这样的学生听进老师的指导意见,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必须通过老师深厚渊博的知识,精妙科学的指导使学生深深折服,从而使他们自惭形秽,认识到自己的浅薄。进而,彻底审视自我,改变自己不良的学习心态。

3、及时鼓励,强化改进。当学生尝试着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时,老师要密切关注,及时地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时也强化了他们对探索新学法修正旧习惯的意识。只有真正地把这种改进意识牢固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理机制中,才有可能使他们自觉地审视学习,改进学习。

四、急功近利,学业苛求

有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会有一种紧张急切情绪,会感到压力大,负担重。尤其是实验班的学生。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家庭、学校和学生自己的期望过苛求过于关注是造成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调节学生的心理:

1、调低期望,缓解压力。有实力的学生往往非常自信,自己有较高的目标和要求,成为压在自己身上的沉重负担,它不但没有给学生应有的激励,反而使学生焦虑压抑。此时,要引导学生调低期望值,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一种轻松的心情面对学习。

2、摆正心态,快乐学习。应当引导学生尽量摆脱那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把目光局限在成绩、高考和名牌大学上,引导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看法,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因为这些学生学有余力,所以应该充分的享受这种学习的快乐,不可苛求自己,要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此外,在上述这些学习心理的调解过程中,我们认为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把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疏通,才可能及时发现问题,才可能准确地摸清学生的心理症结,才可能对症下药,才可能使自己的指导调节被学生切实的合作执行。

2、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教师只有具备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才可能准确地分析学生的问题,才可能科学的设计解决方案,才可能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落实解决方案。

3、培养独特的教师个人魅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催化剂。教师只有具备了令学生折服的个人魅力,才有助于师生的交流,才有助于解决策略和方案的贯彻执行,才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4、建立经常性的家校联系制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教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沟通,是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条件,是深入分析学生心理的必要条件,是全面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为学生营造各种良好学习氛围的必要条件。

总之,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是个复杂的课题,是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为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调节起到一定的作用。

高中二年级

一、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二、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退步比较严重。

解决策略:

在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第二步,定阶段性目标,将目标具体可量化,然后一步步向前迈进。

第三,要培养自信。获得自信的第一步:不要小看自己,多给自己打气;第二步:用毅力、勇气,从每一点小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自信的第三步:自觉地定具体的目标,培养自信;

高中三年级

班主任所从事的,是塑造人的工作,每个人作为单独的个体,是千差万别的,处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人,又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高三年级的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习与升学压力,压抑失望,烦躁不安等等不良心理因素汇集在一个学生一身,同时汇集成班级文化的主流。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高三心理,营造出张驰有度的高三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最终自信地走进高考考场,超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实在是太重要了。作为带领学生冲刺高考的我围绕着以上问题进行了探索,也许它并不正确,但它的确是一种尝试。

结合这两年当高三班主任的体会,我认为高三学生的心理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制造心理压力期、缓解心理压力期、激励冲刺期,在不同的时期应该有不同的调节对策。

第一时期制造心理压力期(8月——12月)

高三,对于一名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流汗、流泪、还有那内心的煎熬。作为班主任,在这个时候,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走好中学时代的最后一段旅程。按照常规,一进入高三的学生应该自然而然地形成紧迫感。可是我觉得今年的高三学生到9月开学时仍没有形成高三氛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决定召开“备战高考,你有准备了吗?”的主题班会,并请来上届优秀毕业生谈他们的备考心得;请本班的重读生谈高考失败的教训,然后请学生代表谈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上台表决心。之后,利用专栏、黑板报等教室环境渲染这种进入高三需备战的氛围:如设置“愿望树”专栏,让学生把自己的对高考的期望贴出来;黑板报的主题是“迎战高考,奋力拼搏”;同时还每天更换“距离会考(一模、高考)**天”的提示牌„„这些都在塑造高三需要抓紧时间的氛围,从而影响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让他具备一定的心理压力。

进入十月后,我决定给已经初步形成的高三氛围升升温。中段考完了,此时的黑板报成了班级学习竞争的大擂台,总分前15名和单科成绩前三名者在“风云榜”上有名,同时特设“我超越了自己”专栏,鼓励进步的学生。学生,都需要一些学习的动力。而竞争,就是最好的动力!每一次考完试,榜上的名字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谁不希望自己能登上榜首,傲视群雄呢?正是一次次的打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班级里学习气氛日益浓厚。

第二时期缓解心理压力期(12月——4月)

我认为从12月到二模期间是学生心理最容易出现事故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已经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高考上,六年的辛苦努力,就为了最后这一搏!紧张,紧张,还是紧张!对高考的恐惧,家长殷切期望带来的无形压力,加上学生自身学习成绩的些许变化都会造成学生焦躁不安。越到最后阶段,学生的紧张心理越严重。这时期学生的心理承受已达到极限,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以轻松的心情迎接高考,是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如果处理不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其自暴自弃。我认为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缓解学生压力上。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一)单独谈话

学生来自于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对学生性格和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学生的心理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排解心理压力的方式也不一样,其中谈心法是比较好的。单独的谈话对学生很重要,不是说教,而是倾听,让学生将自己的担忧和问题说出来,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一一进行指导,像朋友一样与他们聊天,以便缓解他们紧张的心理;使他们分清主次,合理利用时间和正确确定最后一段时间的复习方向;使他们确立迎接高考的平常心态和信心。面对考试进步的学生,我说“学习进步了,说明你是有潜力的,你这段时间的状态是好的,坚持下去,高考肯定没问题!”而面对考试退步的学生,我说“没关系的,这又不是高考,考差了不等于就是一件坏事,通过总结,让你发现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也是一件好事吗?通过及早发现问题,吸取教训,就必然能取得高考的成功。”

(二)缓解家庭压力

高三学生一大部分压力,来源于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左右着许多家长和家庭,对学生施加的有形压力和无形压力特别大,有些学生坦言不愿进家,不愿面对父母,尤其是不能听父母的唠叨。父母有

时的教育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适得其反。为此在召开家长会时,我把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家长进行分析,然后把事先收集到的学生对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家长,请家长跟自己的孩子一起进入高三,体味高三的苦;要求家长放下架子,继续做自己孩子的朋友,并且是知心朋友。这种做法是帮助学生有效的消除家庭的负面影响和压力。家庭外部环境宽松了,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没有了,学生充分感受到家庭的良苦用心,这对于高三学习是非常有利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家长会的后续效果非常好。

(三)通过活动缓解压力

在复习迎考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和调节学生的生活,做到一张一弛,使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才能消除疲劳,缓解压力,取得优良的成绩。我鼓励学生下午放学后或早上起来去跑步,另外让班干部适当组织一些例如唱歌、讲故事等活动,周末也可利用适量时间来进行打球、散步等运动,课间多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多与同学朋友聊天开开玩笑,听听音乐等,放松自己,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第三时期 激励冲刺时期(4月——6月)

二模以后,距高考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已经意味着复习备考工作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学生经过较长时期的备考复习,已感觉到了身心的疲惫。怎样在这个阶段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以最佳的姿态进入冲刺阶段,有赖于教师激励作用的发挥。

心理特点 篇3

关键词:口腔正畸;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34-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自我要求也不断的提高,接受口腔正畸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口腔正畸治疗的周期长,除了常规的日常护理外,有关的文献也指出患者的心理动态对治疗有很大的影响【1】?因此,本文抽取104例患者进行如下分析?

1.方法与资料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口腔正畸的104例患者,有70例患者牙齿色泽为四环素牙和氟斑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男22例,女30例,年龄分布在11-36岁,平均年龄(21.2±3.4)岁?观察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分布在10-37岁,平均年龄(22.6±3.5)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以患者都知悉本次实验目的,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正畸患的心理分析

根据患者的年龄可将患者分为未成年人同成年人两大类,这两类人群拥有不同的心理特点【2】?

①未成年患者心理特点:由于现在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造成很多孩子对家长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怕同陌生人接触?因此,医院的就诊环境?消毒药水的味道及其他小孩的哭闹等很容易引发孩子的恐惧心理?

②成年患者心理特点:部分患者对口腔正畸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同时伴有一定的颌面部畸形,影响美观?导致他们在社会求职或社交中屡屡碰壁,从而对他们的自信心产生不利影响,同人在沟通交流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经常表现为不安?多疑?焦躁,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1.2.1正畸患的心理护理

①在治疗同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治疗动机,是为了美观还是强调功能?②设置轻松的就诊环境,在治疗过程中播放一些轻音乐,减少患者不安的情绪?③在患者治疗的前三个月同患者保持联系,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随时给患者进行心理指导?④在保持阶段,对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可在白天采用透明的保持器,夜晚则可以采用传统哈氏保持器,来增加稳定性【3】?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由本院自制调查问卷,共20题,每题5分,共100分?满分为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89为满意,90~100分为十分满意?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X2检验,P<0.05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观察组的满意度是98.1%,对照组为78.8%,可见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2例患者在在矫治初期牙齿有轻度疼痛等不适;对照组患者有4例牙齿的动度增加,2例牙根根尖形态改变,3例患者咀嚼受到影响,2例患者牙槽骨高度降低?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牙齿矫正涵盖的范围较广,主要原理是通过口腔技术手段,将形态?色泽异常的牙齿进行修正,主要分功能性矫正和美学矫正?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牙齿矫正的方法也逐渐多元化,如树脂贴面?瓷贴面?烤瓷牙?正畸等等?因此,在治疗前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4】?

徐萍芳指出,在治疗中对就诊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采用相应的干预对策,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对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5】?本文选取10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心理进行分析和总结后,采用了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照?由此可见,在治疗中同患者时常进行沟通能及时的发现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反应,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彩云,李薇,刘东艳等.阶段性强化教育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81-82.

[2] 杜海维,王海雪,王维佳等.整体护理在口腔正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6):40-41.

[3] 徐连本.影响口腔正畸患者依从性的原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842-843.

[4] 洪凌,於琴飞,项张懿等.健康教育路径在成年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0,9(6):542-543.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篇4

1 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1.1 否认和怀疑

患病早期, 病人往往不能接受这一事实, 持否认或怀疑的态度, 或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点, 对身体无大影响, 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 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 拒绝改变饮食习惯, 不接受治疗, 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这阶段应帮助病人建立信心和希望, 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和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加强病人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 使其克服对疾病的怀疑、拒绝及满不在乎的心态。

1.2 愤怒和失望

病人一旦被确诊, 将终身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 否则可能会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青少年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 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 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 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 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 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对生活失去信心, 情绪低落, 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 情感脆弱, 对治疗采取消极态度。有些青少年还认为患病时父母遗传的结果, 将愤怒的情绪针对父母。对此类病人要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其信任,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用宣泄法使积聚在病人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 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 并且反复讲述糖尿病的治疗前景, 让病人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1.3 焦虑和恐惧

糖尿病难以治愈, 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加之病人对糖尿病的知识知之甚少, 病人存在许多误解, 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惧怕死亡;或对治疗过分关心, 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护士应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 了解焦虑、恐惧产生的原因, 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病人的情绪, 给病人以支持、鼓励, 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 知道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 帮助病人制定生活作息表,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以转移其消极心理。指导病人进行自我调节, 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使病人正视自己的病情, 正确对待生活, 从而缓解心理障碍。

1.4 自责心理

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 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 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 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让病人了解到糖尿病目前虽不能根治, 但合理的控制饮食、适当的运动、科学的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在尽可能的条件下, 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 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 使病人协调自己的不良心态,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5 厌世和自杀心理

患病时间长, 并发症多且重, 治疗效果不佳的糖尿病病人, 对治疗产生对立情绪, 认为无药可救, 自暴自弃, 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 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对这类病人, 首先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其依赖, 主动与病人谈心, 合理提供治疗信息, 对病情变化、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 帮助病人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病人, 促使病人克服厌世心理, 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在自杀念头存在期间, 应严防病人的自杀行为。

2 结语

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篇5

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

一、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

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各科都有较高要求。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在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期望值较高,如果开头不能尽快适应,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从以下某个方面入手:1.告诉子女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预习、及时复习。2.告诉子女必须全力以赴,勤奋、扎实,随意、散漫,靠小聪明是绝对不行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加强方法辅导,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如语文坚持练笔、数学解题尝试举一反

三、英语的听力、阅读训练等,订阅相关书报杂志获取方法指导是好一个好办法。4,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

二、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行为障碍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家境较好而且父母又比较娇惯,或自认为长得好看,或家长跟老师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烈的优越感。凡是都以我为中心。但班级是一个集体,唯我独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来自同学的不买账和老师的批评。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形成孤芳自赏,远离集体,甚至会激化矛盾,打架闹事,可见学会与同学相处十分重要。我们希望家长能坚持教育子女以“宽容、互助、自省、交流”处理好同学关系。,以期培养一种合作意识,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协助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大家庭氛围。还是要提倡自我批评、团结互助、得理让人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这会使人受益一生。与教师相处,大部分学生阳光自然,懂礼貌、善交流。也有比较内向的,不与老师多话,把自己裹的很紧。这类学生可能有一定的自卑感或受到 1

过老师不当批评指责,我想说,有自卑感的人其实大多数较优秀,只是有某种心理暗示他不要出头显露自己。我还想说,教师有时也被情绪左右,批评孩子时,事实不清,道理不透‘处罚过当。当然教师要主动关心有交往障碍的孩子,纠正自己工作失误,但家长的思想疏导其实更重要。因为您比我们更了解孩子自卑的诱因,比我们更清楚孩子对老师的不满。我们要肯定孩子的长处,比如他可能板报出的不好,但劳动很认真。增强其自信心。要肯定教师的批评动机是关爱、是期待。促进其大胆与老师交流,这样就可以消除误会,缓解孩子的焦虑。因为教师工作繁杂,难免有疏漏或不当。但我们得到绝大部分家长理解和支持。

其实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人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并不来源于财富或功名,而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共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为你的子女营造一个没有暗礁的心灵大海,搏击知识海洋的风帆也将驶得更轻快。

三、叛逆心理导致放纵情绪

把握心理特点 优化班级管理 篇6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114-02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而班主任则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级工作的主帅。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回顾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应注重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并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一、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教师的教鞭指挥下,他们缺乏主人翁意识,毫无个性可言,而对于个别“另类”,教师更是“横眉冷对”。长此以往,学生都被磨去棱角,个个成了模子里出来的产品。

鉴于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我根据小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急于寻找成就感的心理,尝试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实行班集体的自主性管理。实行班干部自我推荐任职,学生工作积极性高,尤其是个别成绩不算好的学生,工作相当卖力,如我班班长李碟同学,从早上走进教室时,不定时检查同学们做的家庭作业的情况,这种自觉性行为说明他早已把班主任的信任内化为主体性的动力。学生潘奎负责劳动卫生工作,每天每次的清洁卫生,他都能主动的带领同学们把教室和清洁区打扫干干净净。教师仅仅几句引导的话,学生完全可以自由的发挥集体主义意识,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淡化横向比较,强化纵向比较

所谓横向比较,是指学生与学生间成绩、能力的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前后时间段的比较。

传统教学中,学生间的横向比较带有片面性,使许多有潜力的学生在这种比较中丧失了学习信心,扭曲了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也研究表明,人性都有渴望得到别人赏识和注意的特点。而小学生争强好胜的个性,尤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在班级管理中,我注意到了这一点,力求克服他们的盲目攀比的弱点,强化个体自身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学期初,让每个学生为自己的成绩、能力定好起点,学期结束时,根据所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能力查找原因,看看付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智能是否成正比。如果以坐标系来表示,把横坐标看作时间段,把纵坐标看做付出的汗水,那么线性度就是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如果线性度成曲线往上升,无论是平缓的,还是直线的,只要是前进的,就说明你有进步。正视自己的同时,我告诉学生,一个人关键的是要超越自我,要敢于展示自我。学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都能客观评价自我,连班上胆子最小的小南同学,在一次读书比赛中也大胆站了起来,读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同学们的赞叹。在这种纵向比较中,我发现,学生都恢复了本性中该有的生动、活泼,而木讷、呆板、无神则从他们的眼中消失了。可见学生并不是生来就笨,而是我们没有依据他们的个性特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

三、“冷处理”和“热效应”的关系

班级管理中,教师往往要处理好“冷”“热”关系。所谓“冷处理”,原指炼铁过程中把热炉中烧红的铁放入冷水中淬火的过程。放在班级管理中就是求班主任每临大事有静气、不急、不躁。而“热效应”就是利用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渲染气氛影响其余的人。

在班级里,常常会发生一些令人火冒三丈的事。有一次我到会议室开会,座落不久,一位学生来报告,班级里有两位同学打起架来,班干部拉也拉不开。我一听,真恨不得将两人各训斥一顿,但转念一想,还是强压怒火,匆匆跑到教室,许多同学七嘴八舌汇报事情经过,打架的两位同学像斗败的公鸡,歪着脖子谁也不理谁。我一言不发,走到他们面前,把他们请到办公室,自己先打开一本书压压火。其实我哪里看得进书,只见两人一脸纳闷,一刻钟后,我仍是不说话,两人有点熬不住了,偷偷看着我,我知道两人心里有点着急,看来火候已到,于是我不慌不忙地对他们说:“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让你们这样站着吗?”两人都支支吾吾地开口了,先是推卸责任,接着又互相埋怨,我一看他们俩人仍不大情愿主动认错,就对他们说:“看来你俩还打算继续冷战,是愿意一直站着,还是早点认错?”呆了几分钟,一位耐不住性子的先承认了错误,另一位虽不情愿,但也承认了错误。这时我再给他们晓之以理,深化他们对这一事件的反省及如何与同学相处的认识。如果当时各训斥一顿,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矛盾激化。

“冷处理”只是解决了个别学生间的矛盾,而“热效应”往往能影响一大批学生。如班级里某一位学生在作文比赛中获得第二名,我拿出奖品到班级里大张旗鼓地表扬该同学,并且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时我发现学生的眼神分明是羡慕和暗自下定了决心。这种“热效应”激起一大批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这种心理将化作一股动力从而付诸行动。

班级管理只有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工作,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有声有色,才能更好的完成各项任务,化成一种现实的教育力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向成功。

心理特点 篇7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中职位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情绪波动比较大, 逆反心理比较强, 情感比较脆弱, 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这也是让很多老师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 管理中职学生比较困难, 因此关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要解决他们心理问题,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探究

根据调查,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年龄在14~18岁之间, 根据专家研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和他们同龄的学生比较, 中职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1. 产生厌学心理

据调查, 目前31.7%的中职学生都存在厌学情况。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方面没有自信;第二, 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 同时对学习的认识不足, 认为学习是老师和自己以后的发展没有任何关系, 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被老师和家长强迫学习。

2. 自身心理矛盾

有很多中职学生学习成绩落后, 表现差, 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被父母和老师忽视、训斥、责备, 这使得学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变的自卑, 同时也会出现自傲的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叛逆心理强, 而且很多学生都不注意自己的心理变化情况。

3. 情感变化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因为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环境中, 情绪波动比较大, 而自控能力比较薄弱, 抗压能力差, 并且社会性的的情感突出的表现为冷漠。

4. 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中职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表现的比较敏感, 对异性产生好奇心理, 缺乏与父母教师进行良性正常的沟通交流, 网络交往不正常。

5. 个性强烈, 问题重重

中职学生个性比较强烈, 对自己的成长问题没有过多的关注, 也没有很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自律能力比较差, 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比较薄弱, 很容易走上歧途, 性格会发生很大变化, 很容易沉迷于网络当中, 比如:手机, 电脑游戏, 不良网络信息浏览, 不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中职学生在青春期的这个阶段有很多心理问题, 主要有厌学问题、自身心理矛盾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个性强烈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须有很好的解决策略, 那么让我来具体看看有哪些策略。

二、中职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策略探究

1. 建立心理档案, 做好管理工作

要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 那么首先学校要建立心理教育机构,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设立心理咨询室, 加强对心理咨询的管理, 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 对新生做好心理档案, 每学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检测, 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 在班级中挑选合适的人选为心理委员, 并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充分发挥同龄人心理辅导作用。

2. 借助媒体做好宣传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转, 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让老师和学生都认识心理健康知识, 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那么, 这就需要充分地发挥媒体的力量, 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让学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节目, 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设计大赛, 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 利用学校宣传橱窗, 适时设计宣传专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 团结和组织学生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气氛, 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快乐和重要性。

3. 举办心理辅导讲座,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是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效率的有效方法, 要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现阶段的年龄和身心特点, 针对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 选择合适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学校可以开展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活动, 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身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 让他们学会如何积极的处理这一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开展中职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讲座, 如何正确上网讲座, 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讲座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心理讲座,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让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4. 开展集体活动, 注重心理训练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结合中职学生教育技能的培养特点来进行, 要积极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主题活动, 开展有效的心理训练。提高中职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了解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 展开不同的心理辅导活动。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心理设计大赛、心理游戏比赛, 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心理教育活动, 从而使得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也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和同龄人交流的过程中, 促进自己的成长。

结语

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特殊对待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不容忽视。其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乐观, 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 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变化, 充分了解学生, 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有效组织心理教育活动, 探索解中职学生心理问题, 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要坚持不懈地探索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俞国良.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N].中国教育报, 2005-1-22-3.

心理特点 篇8

“心病还需心来医”,正如失常的心理会成为致癌的前提一样,健康充实的心理则同样是战胜癌症的重要条件。有关心理学家指出,只要让癌症患者做好自我心理康复疗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用理智去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乐观的情绪、健康的心理投入到生活中去,便会激发机体潜能,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疗效,甚至使肿瘤“不攻自破”,自然消退,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1 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恐惧与悲伤

很多人认为“癌是不治之症”,是“判死刑而缓期执行的人”,谈癌色变。患者一旦确诊患了癌症,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种可怕的恐惧和悲伤情绪,对亲人的眷恋、子女的牵挂、事业的留念等诸多问题困扰着他们的身心,表现出精神紧张,惶恐不安,闷闷不乐。强烈的求生欲望使患者情绪及行为反应过激,愤怒、怨恨、嫉妒、无助、痛苦等复杂心理交织在一起,使患者常迁怒于医务人员及家属,发泄内心的不满,并到处寻医问药,企图用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来掩饰内心恐惧与不安,来达到心理平衡。

1.2 悲观与失望

治疗未见转机,癌肿的广泛浸润、剧烈频繁的疼痛等,使患者忍受着痛苦的肉体折磨和精神折磨,患者预感到病情的严重性,认为生命即将终结,而陷入极度的悲痛与失望之中。表现自悲,情绪沮丧,整日忧心忡忡,精神恍惚,食不下咽,夜不能寐,把自己看作是被判了死刑的人,进而产生敌对情绪,不配合治疗与护理,认为治不治都是个死,对各种检查和治疗丧失信心,对生活丧失信念。

1.3 抑郁与孤独

病情逐渐恶化,患者体质极度虛弱,全身呈衰竭状态。心情越来越沉重,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着他们,当患者发现身体状况日益恶化,认识到治疗无望,无法阻止死亡的来临时,患者大都自我克制,不愿谈及自己的病情和预后,表现得精神抑郁,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孤独无助。

1.4 痛苦与绝望

癌症进入晚期,病情日益恶化,死亡的威胁渐渐逼近,患者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患者万念俱灰,生还无望,产生绝望心理,或消极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或期望尽快地结束生命,以求解脱,表现得异常平静。

2 癌症患者的自我心理调节

即便是一个心理素质很好的人,在开始怀疑得了癌症到检查确诊之后,以及在进行治疗和后期康复中,都会有一个心理的波动和变化过程。那么这就需要癌症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克服恐惧心理,从思想上藐视癌症,战胜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是每位癌症患者所持有的有力“武器”。

2.1 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癌症的坚定信心

既然得了癌症,继续悲哀、怨天尤人,也是无济于事的,不如鼓励自己振作起来,坦然面对这一客观现实,尽快摆脱不良情绪,树立强大的精神信念。以乐观的情绪,豁达的心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与病魔抗争到底。要相信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癌症的治疗随时都可能有重大突破,生命每延续一天,都可能会获得新的机遇和希望,要相信奇迹会在自己身上发生。

2.2 转变观念,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近几十年来,人类为征服肿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癌症不再是绝症。专家认为,过去的不治之症在今天有10%的患者可以不治痊愈,靠的就是心理疗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奇迹,世界各地癌症患者自愈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因此,癌症患者要改变通常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尽快渡过“绝症”的心理危机。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恢复正常情绪,从绝望中看到光明,激发其求生的欲望,确信通过治疗自己还有生存的希望。这种“精神胜利法”时常有助于心理平衡。调查表明,同为晚期癌症患者,对疾病持积极态度,心情开朗者的存活时间儿倍于态度消极、悲观抑郁者。

2.3 寻求支持,尽情宣泄内心情感

癌症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家庭与社会是患者的精神支柱,离开了家人和社会的支持,患者会感到空虚无助,失去与疾病抗争的力量。所以癌症患者应尽可能多的与家人团聚,与社会接触,应向能够帮助自己重获健康的每一个人伸手求援,多与医务人员及亲人进行心理沟通,向他们倾诉内心的痛苦和烦闷,请他们理解和宽容你的情感需要和情绪波动;多与家人讨论治疗感受,向他们要求更多的爱护和照料;想哭就哭,尽情宣泄内心的各种不快,将有害情绪释放出来。患者沐浴在亲情、友情与关爱里,心理上得到了很大的安慰,解除了沉重的思想负担,爱的力量凝聚在一起,足以让患者抵挡死亡的威胁,尽快走出阴影。

2.4 陶冶性情,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癌症患者在家静养或住院时间一长,不免产生孤独、与世隔绝的感觉。这时不妨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培养多种爱好和兴趣,如下棋、集邮、养花、跳舞、登山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将集中于病痛的思想转移到这方面来。这种“精神转移法”可以使人忘记病痛、忧愁与烦恼,提高身体素质,调节紧张环境,松弛心理压力。另外,癌症患者可以经常参加抗癌乐园、癌症康复俱乐部开展的活动,很多癌症患者在一起,进行集体心理治疗,相互交谈,交流抗癌经验,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对改善心境,提高生活质量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2.5 自我放松,进行身心放松训练

患癌症以后,由于癌症本身造成的病痛和长时间的强化治疗,身心都极度紧张,内心活动是十分复杂的,想得很多,如自己的病情是早期还是晚期,目前的治疗是否有效,患者一方面想了解自己的病情,另一方面又担心知道真实的病情后自己承受不住打击,所以常不敢正视疾病,采取回避的态度,不愿捅破窗纸。这种内心矛盾如长时间存在,无法排解,造成抑郁情绪,可以削弱人体的免疫力,使病情趋于恶化,对康复大为不利。所以癌症患者应该进行自我松弛训练,使身心放松,以减轻紧张心理。可以采取听音乐、练气功、太极拳等,都是使身心放松的好方法,多阅读鼓励人与疾病和厄运抗争的书籍,增强精神安全感和抗癌信心。通过松和静,排除外界干扰,调整神经内分泌的活动,使大脑耗氧量减少,从而有利于能量的积蓄,机体的修复和心理情绪的调整。

浅述心理会谈特点 篇9

关键词:心理会谈,语言特点,对话原则

一、心理咨询会谈

1.1心理会谈的定义

会谈是两个个体之间的对话式交流。会谈是“为达到预定目标的两个人或更多的人之间的交流方式, 这种交流是通过言语的和非言语的形式进行的”。会谈是人们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主要方式。因此会谈成为心理咨询经常使用的方式之一。心理咨询会谈即为心理治疗时进行的对话。

1.2心理咨询会谈目的和任务

第一, 倾听。治疗师必须仔细倾听来访者讲述的经历, 问题和忧虑。第二, 解释。治疗师根据来访者讲述的经历和症状解释背后产生的原因。第三, 合作。来访者参与心理咨询是为了解决困扰并做出积极改变。对治疗师来说最重要的是理解来访者的所思所想并且帮助他们自己找到原因所在。

1.3心理咨询会谈原则

和日常对话不同, 心理咨询会谈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 因此为了谈话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 和来访者的谈话内容必须保密。第二, 时间限制。一般来说心理咨询维持在50分钟左右一次, 并且要严格遵守时间。时间限制可以促成有效率和成果的对话。第三, 咨询师必须对来访者的问题表现出无条件的包容和理解。

二、心理咨询会谈的步骤

2.1倾听

倾听是心理咨询成功的前提。倾听不仅包括聆听, 还包括参与对话。咨询师不仅要仔细听还要不时做出适当的回应, 以帮助会谈的顺利进行。

2.1.1倾听目的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重要一环。通过倾听可以尽量收集来访者的背景信息, 建立基线。良好的倾听可以鼓励来访者吐露心声, 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1.2倾听的基本技巧

2.1.2.1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

倾听不仅要听还要参与会话。因此治疗师必须和来访者进行互动, 表现关注和理解。问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问题可分为两类: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旨在得到开放式回答。一般来讲就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它要求来访者详细讲述他们的经历而不是仅仅回答是或不是。开放式问题可以有效的开展话题, 引导来访者详细讲述自己的经历, 充分收集信息。封闭式问题与开放式问题相反, 只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这种问题用于信息收集, 澄清事实, 缩小话题范围等等。这样治疗师可以很好的控制对话, 主导谈话向好的方向发展。

2.1.2.2鼓励和重述

鼓励和重述是指对来访者说的话的简单重复或最小回应如“哦”, “嗯”等。治疗师一般通过重复关键词来表现他们对特定谈话内容的关注, 并鼓励更加深入的对话。举例:

来访者:“我在人群中会很容易感到紧张。这次他们都注意到我的紧张, 我觉得他们都看不起我。那么多人看着我, 我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在这个对话, 治疗师可以用几种方式回应:“所以你在人群中会感到不自在”;“你觉得他们看出你很紧张。”通过重复这些词语和句子, 鼓励来访者继续谈话。另外, 对特定词语的重复可以强调特定的信息, 以此讨论更多的相关信息。

2.1.2.3反映感受

要深入来访者的内心, 光是收集详细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要达到高度的共鸣治疗师必须在情感上和来访者沟通。在心理咨询会谈中, 治疗师通常如此回应“也就是说当他…时你感到沮丧?”“你觉得这件事很好笑吗?”反映来访者的感受可以使治疗师有机会窥探来访者对特定事情的情感介入程度。上述例句既是反映感受又是说明语句。反映感受可以了解来访者的内心情感, 并快速的缩短双方的距离。特别是当来访者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时, 反映感受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感受。

2.2解释

在倾听了来访者的问题之后, 治疗师必须对其陈述的事实和信息进行解释。

2.2.1复述

除了重复, 复述也是一种有效的回应。说明语句不仅是简单重复而是重述对话主要意义和内容。在下面的案例中, 治疗师将来访者的语言用自己的话再次表述出来, 特别是和来访者内心相关的关键词。复述可以帮助治疗师检验是否真正了解来访者的内心, 也为来访者提供考虑问题的另一种方式。

治疗者:我想你刚才说了那么多, 主要意思就是你希望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能做好, 让人都觉得自己挺聪明、挺能干、希望别人喜欢自己, 对吗?

来访者:晤, 差不多吧, 我什么都想做得十全十美.

治疗者:愿做一个完美的、无可挑剔的人?

来访者:嗯 (点头) 。

通过复述对方的话, 治疗师和来访者可以确保自己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 从而达成一定程度的共情。

2.2.2重新阐述

解释过程就是要明确治疗问题。重新阐述运用在这一环节中。治疗师可以通过重新阐述将对话变得更容易理解, 同时澄清一些事实。重新阐述包括三个阶段:明确需要重新阐述的内容, 暗示重新阐述的需要, 重新阐述。重新阐述有多种方法, 举一个列子:当来访者漫无目的的谈论自己的问题时, 治疗师可以说“也可以这么说…”来帮助他理清思路。使来访者接受这种思路, 开始更深入的谈论。

三、总结

心理特点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40例病例为我院2009年1月到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手术患者。其中男172例, 女68例, 年龄在16~82岁, 平均49.5岁。将入选的病例随机分为干预组 (120例) 和对照组 (120例) ,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干预组的患者术前针对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疾病情况和知识需求层次等基本情况来帮助患者了解基本药物知识, 熟悉疾病的检查情况, 嘱咐患者活动和饮食, 指导术前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 可以使患者的恐惧、焦虑和紧张心理得到减轻甚至消除, 以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来应对手术。指导患者看电视来调整情绪, 加强手术治疗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性的心理安慰。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患者数据分析我们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通过进行不同的护理工作, 干预组患者在术前明显消除紧张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的为98例, 占比为81.7%, 对照组患者为56例, 占比为46.7%,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4, P<0.05) 。在干预组的120例患者中, 术后抗毒情况良好的98例 (81.67%) , 一般的22例 (18.33%) , 患者对手术满意的117例 (97.5%) ;在对照组的120例患者中, 手术后康复情况良好的59例 (49.17%) , 康复一般的61例 (50.83%) , 对手术满意的有99例 (82.5%, ) 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8, 5.44, 5.66;P<0.05) 。

3讨论

3.1 术前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心理护理

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个强烈的紧张刺激, 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主要原因是害怕躯体的创伤疼痛, 患者精神压力过大, 紧张情绪导致, 或患者担心手术不成功, 担心医生手术不是很熟练或者麻醉不当, 或者担心手术发生意外情况等[2]。护士要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 针对性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对手术可能用的氧气管, 引流管, 导尿管等, 应先说明使用的目的和方法, 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主动配合手术及护理工作。护士还可有意识地组织做过手术的患者与其交流。在和患者术前谈话中应当鼓励患者提出问题, 了解手术前患者最担心的, 最关心的, 最需要的是什么等[3]。然后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术前指导与心理护理。

3.2 术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手术过程中的气氛对患者情绪影响也很大。巡回护士要主动与患者沟通, 注意患者的情绪并做一些查对和解释工作, 让患者感到放心和有安全感, 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松柔和的音乐。手术器械护士要配合熟练, 传递器械时动作要轻, 尽量减少器械的碰击声。医护之间要相互配合, 严格按照保护性医疗制度执行, 不能大声喧哗、说笑, 不互相交头接耳, 排除可能刺激患者的可能性, 保证患者的情绪稳定在最佳手术状态[4]。若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或者其他意外情况的出现, 医护人员不要惊恐, 保持冷静, 避免给患者带来紧张情绪。

3.3 术后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心理护理

3.3.1 渴望知道手术效果

所以的手术患者, 特别是患者进行大手术时, 无论医护人员在术前如何耐心的解释和疏导, 患者的心里也不会十分踏实。一旦患者术后在麻醉中清醒后, 都十分渴望知道手术的效果如何。因此在患者醒来后, 护理人员要态度良好, 向患者表示患者祝贺, 以体贴的语言和愉快的表情告诉患者手术效果十分良好, 鼓励患者配合治疗, 这会让患者放下极大的心理包袱, 得到心理安慰。

3.3.2 痛苦烦燥

患者手术之后, 大都身体虚弱, 情绪烦躁, 心境不佳, 他们欲动不能, 欲翻身力不从心, 尤其是术后的疼痛, 更使他们紧张, 惶恐不安。护士应当理解患者的心情, 体察患者的痛苦, 尽量想办法帮助他们解除疼痛。

3.3.3 心境不佳郁郁寡欢

在患者术后逐渐的平静后, 大部分会有忧郁反应出现。主要表现为话语不多, 睡眠质量不佳及食欲不振等。如果我们不及时排除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 将会造成术后不良后果, 如肠粘连、营养不良、继发感染或静脉血栓等, 影响患者健康恢复。因此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积极地配合术后治疗, 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忧郁心理, 早日康复。

3.3.4 鼓励患者积极对待人生

对于手术效果不佳, 预后不良的患者, 医护人员不能选择直接告知真实情况的方式, 要寻找适当的机会鼓励患者积极对待人生, 接受现实, 帮助患者重树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做生活的强者。

参考文献

[1]陶丽霞.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安庆医学, 1997, 18 (3) :48-49.

[2]何巧玲.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吉林医学, 2011, 32 (3) :589-590.

[3]江艳卉.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3) :330-331.

青春期有哪些心理特点 篇11

我儿子今年14岁,最近情绪十分不稳定,有时还对女孩子动手动脚的,惹得同学们对他非常反感。为此,我们很是担心。据一位与我同龄的母亲说,孩子目前的状况与青春期的心理有关,家长只需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就会使其顺利地度过青春期。请问,青春期有哪些心理特点?

山东杨春燕

杨春燕读者:

青春期孩子发生这样的冲动是可以理解的,家长不必为此过多地责怪孩子,以免在其心理上投下阴影。一般来说,少男少女的青春期心理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智力发展迅速,抽象和逻辑思维逐渐发育成熟,已初步具备了成年人的思维能力,且极富想像力;②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人格初步形成,并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事物;③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积极进取,总是寻找机会展现自己,希望获得成功;④情绪不稳定,时时表现出心理活动的不成熟性和波动性,既缺乏经验又过于自信,在遇到难题和矛盾时,容易产生困惑、烦恼和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对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困惑、学习上的压力、理想和现实的冲撞、人际关系上的矛盾以及对社会的不适应等;⑤性意识萌发、觉醒并逐渐成熟,不仅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性别身份,接受了性器官的变化,而且与异性间的关系也由回避发展为主动接近和积极交往,甚至产生性冲动和性幻想等。

抓住心理特点 激发学习兴趣 篇12

一、利用学生追求“新”、“奇”、“趣”的心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初学物理时,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甚至一些新颖、奇特的东西异常敏感。可能一种现象、一个实验、一幅漫画就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此, 任课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新”、“奇”“趣”上做文章。例如, 在上初二绪言课时可选择如下几个演示实验: (1) 展示一个可爱的卡通玩具, 然后将其放在讲台上, 教师拿一个塑料桶罩住卡通玩具, 说声“走———”, 移开塑料桶, 卡通玩具不见了 (塑料桶内固定几个很强的磁性球, 卡通玩具内藏常铁块) , 通过魔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锥形轮自动从“低”处向“高”处滚动。 (3) 用漏斗吹乒乓球, 把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 通过漏斗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看到乒乓球不下落。这几个演示实验对学生都有极大的吸引力,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当然, 只利用“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还是不够的, 教师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只有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才会有新发现。在学了光学知识后, 要求学生观察毛玻璃黑板与穿衣镜的玻璃有什么不同?哈哈镜与普通平面镜又有何不同?同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科学家 (如牛顿、奥斯特、法拉第等人) 从不经意的日常现象中发现真理的故事和另一些通过长期不懈观察而发现真理的故事, 以引领学生从“看热闹”过渡到“看门道”。

二、利用学生“钟情”直观、形象的心理,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 兴趣盎然, 对干巴巴的、抽象的东西, 兴趣索然, “难入角色”。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加强教学内容的形象、直观化。

1. 做好教材中的各个实验, 突出实验的趣味性和可信度。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改进某些实验, 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比如, 讲到摩擦起电现象时, 可以提示利用学生身边的塑料尺、塑料笔等物品, 摩擦后吸引轻小物体的小实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 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2. 对于那些较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 可通过实验,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如船闸的介绍,

绝大部分学生从未见过船闸的结构及轮船通过船闸的具体情景。因此, 学生对此感到不好理解。教学中, 可用玻璃和乳胶粘一个船闸模型, 放上水并用小纸盒代替轮船模拟轮船通过船闸的过程。通过模拟演示, 学生的兴趣提高了, 教学效果远胜于空洞的描述。

3. 搞好随堂小实验。

如在讲“压强”概念时, 可先让学生做两个随堂实验:取一支圆珠笔, 让笔尖压在一个手指上, 先轻后重, 比较两次手指的疼痛感, 可得出“物体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2) 再用这个手指分别顶住这支圆珠笔的尖端和平瑞, 比较两手指的疼痛感, 又可得出“压力相同时, 压力产生的效果与物体受力面积有关”。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 引入压强概念, 就水到渠成了。

4.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教学内容由“静”变“动”。

教学过程中, 可将一些较难理解或难实现的物理现象规律, 通过多媒体生动再现给学生,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中, 播放大白鲨咬断海底电缆的视频, 学生从视频中看到大白鲨咬破海底电缆, 造成短路引火烧身。从而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生产中, 一定要安全用电。

三、利用初中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 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 创设“成功”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 诱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让学生从成功中获得成就感, 从成功中激发兴趣, 从成功中领悟道理, 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 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 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 创设最佳的情境,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取相应措施, 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 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有效提高物理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农村债务下一篇: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