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价格指数

2024-07-22

食品价格指数(精选12篇)

食品价格指数 篇1

近年来, 由于货币流动过剩、恶性炒作等原因, 造成了农副食品呈现轮番上涨的趋势, 于是出现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花你钱”等新词汇。农副食品价格上行势头不减, 通货膨胀压力逐增。2011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5%, 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 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总体而言, 食品价格上涨幅度一直是CPI增幅的一倍以上。尽管政府采取各种措施, 但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减缓。分析2008年以来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指数及影响因素, 有利于认清农副食品价格变动趋势, 找出变动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政策措施减少对物价上涨的拉动作用。

一、农副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分析

(一) 价格指数达到高点, 并出现下降的趋势。

依据国家产业分类体系, 农副食品制造业主要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两大部分。2007年产品价格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保持了强劲的上涨势头, 带动了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从出厂价格来看, 也呈现出逐渐上升势头, 12月份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当月达到117.03, 而上年同期为106.8, 上月为117.7;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达到104.6, 而上年同期为104, 上月为101.5, 食品制造业价格上升幅度要小于农副食品加工业。2008年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大幅度提高, 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在第一季度达到了最高值。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最高为124, 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在随后的几个月内也达到109的最高值。在2008年的第三、第四季度, 甚至到2009年的前两季度, 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出厂价格指数都呈现下降的趋势。

(二) 价格指数谷底以后呈现逐步回升的趋势。

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 农副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2009年8月, 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为92, 食品制造业价格指数也在10月下降到了100以下。进入到2010年, 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呈现出了稳步向上的趋势。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 2010年11月份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9.7%, 涨幅比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4.8%, 涨幅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图1)

(三) 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波动幅度大于食品制造业。

从2008年到2010年3年间, 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曲线呈V型走势, 市场波动非常明显, 最高指数与最低指数相差30左右。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曲线比较平缓, 基本上在110~100之间波动。2008年和2010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110和101, 明显高于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 而2009年, 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基本上保持在100以上, 远高于农副食品价格指数。

二、原因分析

(一) 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

1、国际市场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

受2007年至2008年度全球产量预期大幅下降及当前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 农产品价格涨多跌少, 尤其是大豆、食用油等价格涨幅较大。2007年底, 农产品现货、期货价格分别比上月上升4.09%、9.72%, 同比分别上升30.39%、58.65%, 其中粮食、大豆等价格涨幅较大。综合全年来看, 全年农产品现货、期货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14.63%、32.64%。

2、国内自然条件等因素造成粮食减产。

我国粮食已经连续4年增产丰收, 增产后进一步增产难度加大, 2007年冬全国出现多条大江大河流域严重干旱偏枯气候条件, 对2008年夏粮增产构成较大不利影响, 造成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依然保持紧平衡状态, 农产品价格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根据近十年来的经验, 我国食品价格上涨存在大约3年左右的短周期, 国内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农民和企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生产, 劳作成本提高。因此, 2007年第三、第四季度是食品价格上涨的高峰期, 受价格上涨翘尾因素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出厂价格到2008年的第一季度达到了最高值。随后, 消费价格涨幅呈现前高后低、小幅回落趋势, 直接影响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走势。

3、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农副食品价格指数回落。

2008年3月, 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 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随后, 美国政府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美国政府以440亿收购美林等, 并迅速漫延至全球。英、法、德等国纷纷向金融市场注入资金, 但是, 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9日, 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 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12月, 全球多家央行再度同步大幅降息。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和国际贸易环境动荡, 并出现了滞涨。我国各类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同样面临较大风险, 农副食品出口压力增大, 食品工业价格指数也降至低谷。

4、政府主导经济刺激措施阻碍了经济短期下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措施, 推出本国的经济刺激方案, 并通力合作共同抵御经济大萧条以来大灾难。美国推出了7, 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计划、欧盟提出2, 0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国政府为保经济稳步增长, 在当年也推出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 主要通过拉动内需保经济发展。到2009年第四季度, 我国经济初步启稳, 各种经济指标呈现出稳步上扬的走势, 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开始上扬。到2010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11.9%, 经济过热迹象明显, 物价上涨压力大, 通胀压力显现, 2010年10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4.4%, 2011年7月, CPI再创新高, 再次突破6月高点, 达到6.5%。食品价格上涨仍是7月通胀的主要推手, 本月同比上涨14.8%, 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此外,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连续上涨令PPI也水涨船高, 创下34个月的新高点。

5、输入型通胀等因素推动价格指数上涨。

2009年下半年, 受全球流动性充裕、世界粮食价格居高不下、油价高位运行、国际局势动荡等影响,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持续上升, 输入性通胀继续加剧。2010年国内农产品价格、食品价格前低后高, 一路上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0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0.9%,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 其中食品价格上升7.2%。进而造成农副食品工业价格指数持续走高。各类农产品价格指数第四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 薯类提高23.6个百分点, 稻谷提高7.53个百分点, 油料提高8.86个百分点, 糖料提高11.98个百分点, 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加大了向下游的传导作用。2010年食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7月份以后加速上行, 11月达到峰值11.7%, 12月回落至9.6%。全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2%, 为CPI增长贡献率近70%。

(二) 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

1、产品产量变化。

2008年第一季度, 除冷冻饮品因季节原因外, 其他所有农副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其中, 大米、小麦粉、鲜冷藏冻肉同比增长达到了30%以上;在食品制造业, 饼干和速冻米面食品同期增幅分别达到了74.45%和51.11%。到2009年第四季度, 因终端产品市场价格指数传导机制的影响, 所有产品产量虽然也得到了较快增长, 但大米、精制食用植物油、方便面等产品增速都出现了回落。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回暖, 除成品糖、速冻食品、味精、冷冻外, 其他产品均实现了较快增长。

2、产品销售及库存分析。

在市场经济调节机制下, 各种食品的生产与销售也随着市场价格上涨。到2008年第一季度, 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工业销售值分别增长了43.21%和32.7%, 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42和6.55个百分点。2009年下半年, 随着经济增长带动市场回暖, 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销售持续好转, 到11月份, 销售值分别增长17.4%和18.9%, 比前几个月分别加快了1.1和1.6个百分点。2010年, 随着生产的加快及价格的提高, 全年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工业的销售值分别增长29.8%和26.7%, 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2.4和7.8个百分点。

3、食品进出口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

2008年前食品进出口贸易基本上是出口额略大于进口额, 有小额贸易顺差。2006年顺差46.8亿美元, 2007年顺差16.7亿美元。从2008年起, 由于国际大豆价格大幅度波动, 中国进口大豆量与进口值都创出了新高。再加上2008年国内发生了以“三鹿”奶粉为代表的三聚轻氨事件, 增加了我国食品出口的难度, 相反, 洋奶粉开始涌入国内市场。造成了食品进出口贸易由小额顺差转变成大额逆差。上述情况在“十一五”后3年一直延续, 2008年、2009年、2010年贸易逆差分别为131.6亿美元、94.7亿美元、147.2亿美元。2010年食品进口金额598.6亿美元, 比2005年增长190.8%, 年均增长23.8%;2010年食品出口金额451.4亿美元, 比2005年增长85.3%, 年均增长13.1%。食品贸易逆差的出现, 也加速了食品工业出厂价格指数的上下波动。

(三) 成本费用变化的影响。

食品工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变化是食品工业价格指数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2008年第一个季度, 只有食品制造业销售费用增幅了2.63个百分点, 其余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各项成本、费用均保持较快增长且增速提高明显。就不同的子行业来讲, 由于生产和销售增幅的回落, 水产品加工的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分别减少了11.63百分点和6.29百分点, 调味品发酸制品制造的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增幅分别减缓了13.06百分点和27.07百分点。其他行业成本费用增幅多数都在上升, 其中饲料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制糖、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其他食品制造业产品成本销售成本增幅均比上年同期明显提高, 分别为29.58%、20.51%、34.42%、17.04%和13.75%。

2009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均保持增长, 但是比上年同期增幅有所减缓。到11月, 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增幅分别减少了18.61%、11.44%、7.03%和16.66%;食品制造业的这四项费用增幅分别减少了12.04%、5.27%、2.01%和16.44%。因国家货币政策调整、信贷减缓等因素, 财务费用增幅在这四项费用中增幅减缓是最明显的。

(四) 农副食品加工业受市场影响更加显著。

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要包括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 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食品制造业主要包括粮食及饲料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制糖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食用盐加工业和其他食品加工业。由此可知, 农副食品加工业是食品制造业的上游产业, 食品制造业其原料不仅包括前者的产品, 也包括各种糖等为添加剂等。农副食品加工业不仅受农业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农业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等因素影响, 而且还受市场消费需求影响。因此, 与食品制造业相比, 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产品价格波动受市场影响更加剧烈。受价格传导机制和翘尾因素作用, 食品制造业价格波动往往滞后于农副食品加工业。

三、政策建议

农副食品制造业价格指数受农业生产资源禀赋条件、农业生产周期性、季节性等因素影响, 农副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副食品加工业是食品制造业的上游产业, 价格波动幅度远远大于食品制造业。食品价格对拉高居民消费价格具有重要的贡献, 平抑食品价格, 缩小价格波动区间, 对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特别是食品的宏观调控, 依据WTO规则加大对食品生产资料补贴。增加库存、调节进出口数量, 减缓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对市场供求的影响;二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功能, 建立统一的产品、价格信息平台, 提供更加有效的市场信息, 做好产销衔接;三是培育和扶持农业大企业, 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四是政府应通过法律手段规范食品市场秩序, 规范市场的各种收费项目, 降低食品工业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罗玉波.我国城乡食品价格联动机制的实证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1.6.

[2]李磊, 肖光年.“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探讨我国鲜活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的对策[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1.5.

[3]罗国亮.我国食品加工业的地区增长分析.中国农村经济, 2006.5.

食品价格指数 篇2

为增加同学们对食品价格的了解,促进食品安全的推广,2月15日,聊城大学社会体育部志愿者来到了聊城市龙苑社区举行了一次主题以“关注食品价格 服务社区居民”为主题的关于食品价格的调研活动。

在向社区居委会说明了来意并获得允许后,志愿者们便投入到忙碌的宣传工作中来。为了吸引居民的注意,社体部志愿者们制作了有关食品安全内容的展板。活动一开始就有市民细心观看展板,志愿者们热情地向市民详细讲解展板内容并回答了市民的一些问题。随着活动的进行,人流量达到高峰,展板前围满了很多市民,志愿者们忙得不可开交。现场到处都是志愿者与市民交谈的场景,市民们对举办这样的活动表示肯定,大加赞赏。在社区居民对食品安全有了一定得认识后,现场便在志愿者的`组织下开展了的“有奖竞答”活动,居民们的情绪都十分高涨,通过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积极抢答,志愿者们随即给答对问题的居民颁发了本次活动的纪念品。11点半,宣传活动圆满结束。

食品价格指数 篇3

粮农组织在10日的通报中表示,该机构在8月份的食品价格指数较7月下滑5.2%,为2008年12月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几乎所有主要商品价格均出现骤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全球食品供应充足,能源价格下跌和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

通报指出,粮农组织全球食品价格指数是国际市场五大食品类商品价格的贸易加权指数,包括谷物、肉类、奶制品、植物油和食糖。今年8月份,谷物价格指数比7月份和去年的水平分别下挫7%和15.1%;植物油价格指数8月份比7月下跌8.6%,为2009以来的最低水平;奶制品价格指数下调9.1%;食糖价格指数与7月相比下调10%;只有肉类价格与7月基本持平,但与2014年8月份肉类价格指数的历史最高水平相比,其整体价格下调18%。

与此同时,粮农组织对2016年世界谷物库存量的预测比7月份上调近1,200万吨,达到6.43亿吨。

10 September 2015 The 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released a statement and said that the price of major food commodities experienced big slump which was the largest decline in the past seven years. Meanwhile, global crop production was promising and yield prediction was increasing.

FAO claimed that the FAO Food Price Index in August declined 5.2% from July, the sharpest fall since December 2008. Nearly prices of all major commodities had this sudden plummet, due to an abundant supplies, a decline in energy prices and concerns over the economic slowdown in China

The statement mentioned that the FAO Food Price Index was the trade weighted index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prices for five major food commodity groups-cereals, meat, dairy products, vegetable oils and sugar. This August, the cereal price index continued to fall, down 7% from July and 15.1% from last year. The vegetable oil price index fell 8.6% from July and hit the lowest point since 2009. Dairy and sugar prices also dropped on the index, by 9.1% and 10% respectively. Only meat index price remained largely unchanged in August, although compared to its peak a year ago, overall prices were down by 18%.

At the same time, FAO’s forecast of global grain storage for 2016 is 643 million tons which is upwards by 12 million than the expected in July.

食品价格指数 篇4

以一揽子食品类商品的国际贸易价格为基础的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在2014年1月平均为203.4点, 环比和同比分别下跌1.3%和4.4%。粮农组织表示, 价格因供应充足而下滑, 但是需求的增加, 如亚洲进口步伐的加快, 可能会使降幅受限。

粮农组织同日还发布了世界谷物产量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去年世界谷物产量增势强于预期水平, 达到创纪录的25.02亿吨, 同比提高8.5%, 这将有助于补充世界储备。据粮农组织估计, 库存有望超过5.7亿吨, 比上一季高出13.5%。在此水平上, 全球谷物库存量与利用量之比将超过2013~2014年度的23.5%。

食品价格指数 篇5

【发布日期】1995-01-18 【生效日期】1995-01-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海口市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

(1995年1月18日海口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有效地控制物价水平,保持副食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安定人民生活,根据国发〔1993〕60号文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在本市范围内从事商品生产、销售和服务活动的企业(含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有经营、服务收入的事业单位,均属基金的征集对象。

第三条 第三条 基金的征集范围与标准

按照“来源稳定、标准适度、便于征集”的原则,合理征集价格调节基金:

(一)凡是从事商品生产、销售和服务活动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有经营性收入的事业单位,以税务部门核定的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税额为计征依据,征集1%作为价格调节基金,委托有关部门代征。

(二)从行政执法机关和经济管理机关上缴财政的罚没款中提取10%,由财政部门划拨。

(三)市财政每年专项安排部分资金作为价格调节基金。

第四条 第四条 基金的使用范围

(一)为稳定市场物价,平抑节日、自然灾害或因突发性因素造成副食品价格暴涨暴跌时的补贴;

(二)用于专项主要副食品储备期间的费用补贴;

(三)有偿扶持副食品生产基地、专业生产市场和吞吐储备设施的建设;

(四)市政府或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补贴。

第五条 第五条 从事生产或经营粮油、蔬菜、禽畜、水产品的国有企业,民政部门自办的社会福利企业、政策性亏损的企业和建立专项价格调节基金的企业等免征本项基金。对另有政策规定的企事业单位,报经市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可视情节减、缓、免征基金。

第六条 第六条 市政府成立价格调节基金委员会,由分管物价工作的市政府领导任主任,物价部门和财政部门领导、市政府副秘书长任副主任,税务、工商、审计、银行等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参加委员会共同协调基金的征集、管理和监督工作,并相应成立副食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所需工作人员由物价局调剂解决,负责基金征集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 第七条 基金的使用由物价、财政部门制定使用计划,报基金办公室批准实施,也可由使用单位向基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基金办公室审核后报基金委员会主任批示实施。

第八条 第八条 加强基金管理与监督,基金办公室在银行设立基金解缴专户,按照“先存后用,专款专用,量入而出,自求平衡”和“取之于社会,用之于人民”的原则进行征集和使用,并每半年将基金的征集和使用情况向基金委员汇报,接受有关部门监督检查。

第九条 第九条 基金按月征集,各单位、各经营者必须按规定在申报缴纳税金的同时缴纳本基金,超过一个月不缴的按日课以千分之一滞纳金。对弄虚作假或拒不缴纳基金,情节严重的经营者,由工商、物价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十条 第十条 征集基金一律使用财税部门监制的专用票据。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基金列入预算资金管理,免交能源交通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国家和省规定的对城镇居民的各种价格补贴,主要副食品储备专项补贴仍由财政部门拨付。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本办法与国务院、省人民政府规定有抵触的按照上级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价格调节基金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世界食品价格上涨的十大原因 篇6

据世界银行统计,与1990年至2005年相比,2005年至2010年稻米的价格已经上涨了4倍,蔗糖价格上涨3倍,谷物价格上涨两倍。

造成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首先是趋势性因素:

1.人口增长。联合国指出,未来9年,世界人口将从2010年的将近70亿增长至101亿。

2.新兴国家饮食结构变化——更多地食用肉类和奶制品。

3.供不应求:农业部门生产力没有提高,面对消费者不断增加的需求,也没有增加必要的农业投资。

4.耕地和水资源不足,尤其是用于农业活动的资源不够充足。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9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亚洲南部、非洲北部和中东地区几乎没有可增加耕地的空间,但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却拥有巨大潜力。

再是环境因素:

5.2007至2010年农业歉收,中亚地区尤为严重。2010年俄罗斯的小麦收成减少了25%。

6.石油价格上涨与食品价格上涨密切相关。不仅体现在运输方面,还有肥料生产。

7.美国和欧盟的农业政策正逐步发生变化,开始寻找其他帮助农民的措施,这造成了粮食库存减少。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0年全球谷物储备占消费量的35%,目前只有20%。鉴于现在粮食歉收严重,短期内想要补足库存是件很难的事情。

8.部分粮食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尤其是玉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实际上2006至2007年玉米消费提高75%都要归咎于这个原因。目前,美国40%的玉米生产都用于生物燃料生产。

9.许多国家采取限制出口等政策,以遏制国内的食品通货膨胀,这起到了推高国外食品价格的作用。

10.市场投机。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尽管围绕农产品的市场金融活动有所增加,但并不能因此断定这是推高粮食价格的因素,但它的确造成了价格波动。(王萌/编译)

意大利农业游赋予新内涵

新华

传统上的“农业旅游”只不过是人们深入乡村,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从而使身心得到放松。而意大利“绿色农业旅游”的概念已不再是传统上单纯的观光游览。在意大利,“绿色农业旅游”被赋予了不少新的内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和“绿色环保”。

意大利农业旅游区的管理者们利用乡村特有的丰富自然资源,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的各种需求。经营者增加了一系列具有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设施,使乡村成为一个“寓教于农”的“生态教育农业园”。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从事现代的健身运动,还可以体验一下农业原始耕作时采用的牛拉车,甚至还可以手持猎枪当一回猎人,或是模仿手工艺人亲手制作陶瓷,或用香草野菜做上一顿天然的美味佳肴。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在这里领养狗、猫等家庭宠物,重新体验一下“家”的感觉。

食品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篇7

此次研究涉及到工业生产原料、农产品生产、“饮食文化”、“国家政策”等领域, 石家庄食品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及其原材料生产商以及消费者等群体, 同时也涉及到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与投机倒把等违规行为。首先, 通过网络与书刊、杂志搜集相关资料, 总体掌握石家庄近年价格变动趋势。其次, 进行社会调查, 走访相关部门负责人, 与当地农民交流, 与相关专业了解生产和消费状况。最后, 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并以文字或图表形式表现出来。

二、结果:调查与分析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一) 工业原材料及农业生产情况。

本文针对河北农业生产中的农资购买支出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得出一季度户均购农资支出金额491.82元, 比上年一季度的430.14元增加14.3%。以下为2008年河北农户农资购买情况的相关数据以及与2007年同期的比率。 (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2008年农资购买量有所减少, 而农资购买支出费用却增加, 由此可以推断出, 食品价格的波动受到农资 (原材料) 影响。

(二) 近年石家庄居民消费心态的改变。

经我们实地调查与分析, 现今人们的消费心理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效应:近年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越来越重, 人们渐渐不再满足于温饱, 而更加注重商品的质量和形象, 即形成的品牌效应。品牌在其质量得到认可的同时外加媒体广告的强大力量塑造的额外价值, 从而也增加了商品的无形价值, 而且广告也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大众的消费。2、大商场效应:近年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大商场。经调查, 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大商场货全, 而不必为所需商品四处奔波;另一方面大卖场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相对更加有保证。3、时尚效应:任何时代的人都是喜欢追赶时髦的, 也就是说当消费某些商品变得很流行的时候, 人们虽然不是很需要的商品也会去购买, 如此现象虽是赶时尚, 有些却是虚荣心在作怪, 这样也就相应会出现一些奢侈浪费现象。4、促销效应:经常逛商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原本不想买某种东西, 但是正好促销, 价格低于平时很多, 也会忍不住会买一些。

(三) 国家相关政策和措施。

近年来, 国家强调农民增收问题, 并制定了相关的惠民政策及福利制度。比如, 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 促进农民增收;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其中, 包括大力发展生产, 特别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加快健全储备体系, 改进和完善储备调节和进出口调节方式;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 农资价格以及涉农收费的监督检查等政策。

表2为2007年11月至2008年8月石家庄食品价格的变动情况以及2008年4月份与2007年同期价格及变动率 (主要以八种食品为调查对象) 。 (表2) 虽然食品价格上涨对整体市场影响不大, 但在日常生活中, 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从数据上看, 短期的市场变动不大, 但长期的市场却波澜壮阔, 消费者面对价格上涨购买行为的变化值得我们关注、洞察和研究。以下为调查总结出来的五个主要现象:1、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消费短期的无规律现象;2、价格上涨使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3、价格上涨初期, 小包装或单价低的商品成为热门;4、面对价格上涨, 中高收入家庭出现两级跳, 即要么选择更贵的, 要么选择更便宜的;5、价格上涨, 相对来说对轻度消费者的影响更大。

三、讨论

关于物价波动的因素很多, 应以更加全面的观点来看待物价的波动。此次针对石家庄食品价格波动情况的调查, 并分析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首先, 我们从食品原材料领域来看, 主要针对农业的农资购买情况来分析, 从以上调查得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2008年较2007年的农资购买量有所减少, 而农资购买费用却明显增加, 从而我们可以得出农资购买费用的增加是食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一点要求我们排除价格的连锁反应考虑。其次, 我们考虑到的是近年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改变,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人们对生活消费的要求也随之而改变, 生活消费从量到质的一个改变, 即更加注重的是品质和品牌, 人们更加趋向于对时尚与主流的追求。与此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 比如奢侈、浪费、虚荣消费等不良消费心理, 从而使一些投机倒把分子也趁机哄抬物价, 制造伪冒产品等, 进而影响到物价。最后, 近年来我国强调农民增收, “富”民政策的推行, 相关的福利、利民政策的实施, 农民必然联系到农业, 农业也就关系到食品。这里主要体现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所以国家政策也是影响价格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 短期的价格波动相对不大, 而从长期来说价格的波动却是明显的, 因而价格波动问题必须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消费者来说, 必需树立一个良好的消费观, 在价格波动面前, 随时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至关重要, 应该从自己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消费, 避免因物价的波动而造成恐慌心态, 相信市场经济的能动性和对国家宏观能力的信赖。而国家需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 依法严厉打击投机倒把分子, 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摘要:本文在对石家庄地区食品价格波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对其产生的影响做出分析, 并结合调查分析结果, 对民众和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期望可以对解决物价波动造成的民众恐慌问题, 促进食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确保食品价格与经济运行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石家庄,食品,价格,波动,消费,经济

参考文献

[1]成致平著.《价格改革三十年》.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5.5.

[2]陆满平著.《价格水平上涨的微观内在生机制》.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1999.5.

城市间主要食品价格水平差异研究 篇8

一、基础数据验证和测算方法

研究的价格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2015年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监测旬报2011数据,包括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粮食、食用油、肉、蛋、水产、蔬菜和水果等27种农副食品,每年有1350个样本数据。数据矩阵可表示为:

在这些数据基础上,引用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中的多边比较方法——国家产品虚拟法(Country-Product-Dummy Method,简称CPD法),测算城市间食品价格水平差异指数,即城市购买力平价(PPP)。CPD法基于城市之间和产品之间价格内在相关关系,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式(1)中,Pij为第i个城市第j种食品价格。其中,i=1,2,…,50;j=1,2,…,27。Aij和Xij为哑变量,取值为0或1。λi为第i个城市回归系数,即对比城市与基准城市间价格之差值,其反对数为第i个城市食品类的购买力平价;δj为第j种商品回归系数,其反对数即第j种食品的平均价格。CPD法以基准城市为期望值,用最小二乘法或多元回归方法,估算式(1)中75个解释变量的参数值。

与其他多边比较方法相比,CPD法不仅能保持PPP结果的基准地区不变性、可传递性和无偏性等特征,而且它有两大好处:一是它有效地解决城市食品价格数据的缺失问题。通过城市间和产品间价格的内在相关关系,对缺失的城市价格数据进行插补,从而把不完整的价格矩阵转换成完整的价格矩阵。通常,每个城市只调查基本分类下2~3种食品价格即可,不要求调查所有规格品价格,从而解决了在部分城市某些食品价格数据收集难的问题。二是它提供了估算城市间价格水平差异指数的标准残差估计,据此可以甄别异常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审核和验证,以便改善数据质量。

数据验证表明,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监测数据比较完整,只有少数城市的个别食品价格数据有缺失问题,总体数据质量较高,城市间规格品同质可比性较强,奇异数据较少。经比对,27种主要食品价格变动趋势与CPI相应类别价格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本研究将1350个样本数据的标准残差值设定为4倍,4倍以下者为正常值,4倍以上者为奇异值,重点加以审核。经回归分析,各个年份标准残差值在4倍以上的个体样本数据不到35个,而且近两年奇异数据明显减少。审核发现,出现奇异数据的主要原因是计量单位有误、规格品质量不一致、采价点不可比等。为此,对一些规格品价格数据进行了纠正,无法判别的则作删除处理。最后进入测算城市间价格差异指数的全部规格品价格数据标准残差均在4倍以下,从而确保了同一规格品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同质可比。

二、城市主要食品价格水平的基本特征

根据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监测数据以及城市间价格水平差异指数的测算结果分析,城市主要食品价格水平呈现如下特征:

1.近5年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呈上涨趋势,但涨幅逐年回落。

2015年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比2010年上涨29.7%,年均上涨5.3%。2011-2015年,城市主要食品价格涨幅逐年回落,从11.5%回落到1.6%。从类别看,肉禽类价格年均上涨6.8%,水产类价格年均上涨6.7%,水果类、粮食类和蔬菜类价格年均分别上涨5.8%、5.6%和5.3%,食用油和蛋类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分别为1.6%和0.7%。在27种具体食品中,牛羊鸡肉、带鱼价格年均涨幅在10%以上,而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鸭肉、鸡蛋、土豆价格年均涨幅不到3%。

注:根据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监测旬报数据整理。

2.近5年在50个城市中主要食品涨价区间为3.2%~8.2%。

2011-2015年,在50个城市中,主要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是青岛,上涨了8.2%;依次是宜昌、杭州、上海、石家庄,涨幅在7.3%~7.8%之间。上涨幅度最小的是西安,上涨了3.2%;依次是银川、大连、长春、合肥,涨幅在3.7%~3.9%。5年来,北京主要食品价格上涨5.1%,居第35位。影响城市主要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很多,如地方政府控制物价上涨的政策力度、生产和消费条件、当地气候变化等。

注:根据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监测旬报数据整理。

3.主要食品价格水平最高的城市相当于价格水平最低城市的1.55倍。

2015年,主要食品价格水平最高的城市是上海,比50个城市的平均价格水平高32.2%;依次是深圳、广州、海口、杭州。价格水平最低的城市是合肥,比50个城市平均价格水平低14.7%;依次是吉林、南昌、蚌埠、大庆。上海价格水平相当于合肥价格水平的1.55倍。北京主要食品价格水平比城市平均高3.5%,居第14位。总体上,东南沿海城市食品价格水平要高于东北、西北和中部城市。城市价格水平的高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收入生活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4.近5年来50个城市食品价格水平差异较小,没有出现明显的扩大或缩小趋势。

2010-2015年,城市间价格水平差异的离散系数平均为9.5%。各年呈波浪式变化,2012年城市间价格水平差异有所扩大,2013年差异缩小,到2015年差异又有所扩大。总体上,我国城市间主要食品价格水平差异较小。

三、问题和建议

关于地区间价格水平差异的比较研究对于制定政策、企业投资和公众生活选择都非常有用而且很有意义。相对于消费者价格指数而言,调查地区间同质可比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数据难度大,数据质量的把握性较差,影响比较结果的准确性。上述50个城市间主要食品价格数据在代表性、可比性、质量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结果只是初步和粗略的,应谨慎解读。

四季度食品价格涨幅将略有回落 篇9

目前, 我国国内通胀压力很大, CPI的不断攀升使居民深切感受到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而我国CPI中食品类所占权重最高, 且其中仅猪肉一项所占权重即高达2.5%~2.8%, 且价格波幅最大, 2011年前8个月平均涨幅已达13.6%, 对CPI贡献度较高。因此, 四季度食品价格的走势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对食用农产品价格走势表示乐观。他预测, 我国秋粮产量将会实现大丰收, 而且欧美经济持续疲软,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 这些都对中国控制通胀比较有利。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也表示, 食品类价格在两三个月内虽然仍有一定压力, 但从长期看, 食品价格因素对通胀的影响会逐步减弱。加之欧美经济的大幅下降将使得输入型通胀降低, 原油价格每下降10美元, 将分别拉低中国PPI和CPI0.2和0.5个百分点, 使通胀放缓的有利因素增多。诸建芳预计, 虽然通胀在短期内还看不到明显的下降, 不过从中长期看, 通胀逐步回落的趋势已经明确。

CPI与食品价格关系及趋势研究 篇10

食品类价格指数是CPI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以食品类商品为采价对象, 反映居民购买食品类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指数。在我国CPI的编制中, 食品类商品占32.3%, 权重几近三分之一。

一、我国近几年CPI与食品价格走势

在经历了长达一年多 (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 的通货紧缩后, 我国物价终于在2003年1月实现了正增长。在之后较长的一段时期里 (至2006年11月) , 我国物价上涨都被控制在一个较为理想的区间之内, 2%以下, 虽也有波动, 但起伏不大。而自2006年12月, CPI便突破了2%, 并一路上扬, 终在2007年3月突破3%的预警线, 之后便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我国的食品价格指数同样在呈现了一年的负增长后, 终于在2002年12月实现了0.5%的正增长。但有别与CPI, 食品价格指数却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起伏, 在2003年2月和2004年7月分别涨到了8.6%和14.6%的高点, 但之后又与2005年6月回落至2.1%, 并在随后的一年多的时期内实现稳定低增长。2006年12月, 食品价格指数再次突破警戒线, 随后持续上扬,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2008年2月, 食品价格净增长23.3%。图1显示了自2001年至2007年我国CPI和食品价格指数变动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 我国CPI与食品价格指数几乎是成正向相关的关系, 其实CPI自身的编制原理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占CPI三分之一的食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带动CPI的上涨, 反之也必然成立。但两者之间究竟存在多大的相关性, 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二、CPI与食品价格指数的VAR模型实证研究

(一) 数据的选取与分析

本文选取2001年1月至2008年2月的月度CPI和食品价格指数 (生成两时间序列CPI、FOOD) 进行分析。为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 先对个序列做对数处理 (得时间序列ICPI与IFOOD) 。

(二) 理论基础

在VAR模型里, ICPI与IFOOD存在如下关系:

ICPIt=C1t+∑α1s ICPIt-s+∑β1s IFOODt-s+ε1t

IFOODt=C2t+∑α2s ICPIt-s+∑β2s IFOODt-s+ε2t

其中, C1t、C2t为截距项, α1s、α2s、β1s、β2s为系数, ε1t、ε2t为服从正态分布的独立同分布误差项。

(三) 模型的选取

在VAR模型的选取中, 关键是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此处可用统计量LR、信息准则SC和AIC来确定, 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计算结果可知, 滞后阶数为1的VAR模型最佳。

(四) 模型的建立与估计

建立VAR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估计, 结果见表2:

写成矩阵形式如下:

Yt=[2.938126]+[-0.017813, 0.380874]Yt-1[0.405888][-0.151630, 1.064101]

由参数估计结果, CPI与食品价格指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380874, 且显著, 可以得出CPI与食品价格指数间存在一定的正向相关性, 且相关系数与食品价格占CPI的权数32.3%接近。

(五) 模型的稳定性与残差检验

VAR模型的本质是自回归模型, 要求数据满足平稳性, 而VAR模型平稳等价于系数矩阵特征根都位于单位圆内部。经检验模型系数矩阵特征根小于一位于单位圆内, 满足平稳性。对残差矩阵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残差满足独立性。

(六) 预测

用已有数据对对未来进行预测, 可得2008年3月的CPI及食品价格指数预测值, 分别为8.6761%和23.742%, 与2月数据比较, 两者都有上涨。所以由模型可以预测我CPI与食品价格可能还有一段时间的上扬。

(七) Granger因果预测

为进一步探求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用Granger因果预测对两序列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

9.50E-10表明应该拒绝IFOOD不是ICPI格兰杰成因的原假设, 即IFOOD是ICPI的格兰杰成因;反之, 0.3511表明应该接受原假设, 所以ICPI不是IFOOD的格兰杰成因。所以CPI与食品价格指数存在着相关性, 且应该把CPI看作被解释变量, 把食品价格指数看作解释变量。

三、CPI上涨的内在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 已经可以确定, CPI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综合各方面的考虑, 以下几点共同带动了食品价格持续走高:

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雪使南方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受到了很大影响, 油菜等各类蔬菜产量急剧下降, 严重的供不应求导致了粮食价格飞涨。

受粮食减产、库存下降等因素的推动, 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全线上涨, 小麦、稻谷、玉米等农作物的价格、涨幅均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2006年世界粮食减产2.7%, 而世界粮食总需求却增加了1%, 导致世界粮食库存连续三年下降, 1999年谷物库存率为31.6%, 2006年则下降至15.5%。国际粮食市场供需形势的变化, 使我国进口粮价上涨。

由于原油等能源价格居高不下, 各国政府加大对替代能源的研究开发, 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的高速发展, 导致对作为其原料的玉米、棕榈油、食糖等粮食作物的需求急剧增长, 并推动这些粮食品种的价格大幅上涨。

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及其利益, 我国对粮食实行最低收购价, 进行“托市收购”。近几年我国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逐步上升, 造成粮食生产成本抬高, 政府有意推动粮食价格的实际上涨 (即粮食相对于其他消费品的价格上涨) 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一项政策手段。

正是在上述国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 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粮价出现了新一轮上涨, 并带动猪肉、鸡蛋、食用油等食品价格快速上升。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的监测数据显示, 2007年5月前三周, 我国大中城市的猪肉平均批发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43.1%, 鸡蛋零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1.6%, 而作为猪肉替代品的家禽和牛羊肉等价格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扬。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报告也显示, 5月份36个大中城市的食品上涨较快, 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0.5%, 鸡蛋价格环比上涨5.6%。

四、结论

近几年非食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主要是以粮食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了本轮物价上升, 而且这从中长期来看, 我国粮食供求矛盾依然突出, 只能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紧的平衡状态。

在需求方面, 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日常生活和养殖业对粮食的需求是不断上升的, 而且替代能源的用粮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因此, 粮食需求是刚性、稳定增长的。

在供给方面, 粮食生产则要受到气候、水资源、耕地面积、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制约,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不高, 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强, 所以, 进一步增产的难度和压力都较大。

受此影响, 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蛋类等主要副食品的价格也将保持稳中渐升的态势, 消费者将面临较为长久的食品价格高涨时期。所以, 无论是从实证方面做出预测还是从基本面进行分析, 我们都可以预测CPI也将继续面临上涨的巨大压力。

摘要:文章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 (VAR) 研究CPI在内在关系以及CPI与食品价格的相关系数, 探究物价上涨的原因, 并从时间序列趋势性的角度预测CPI的未来走势。

关键词:CPI,食品价格指数,VAR,内在原因

参考文献

[1]、程春艳, 唐震斌.当前粮食供需失衡下CPI运行态势预测[J].商业时代, 2007 (25) .

[2]、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通胀另一面:非食品类价格 篇11

一如既往,食品行业的价格压力显著地表明了通胀的发生,但这次通胀不同于以往基本由单一因素引发的通胀。2003年-2004年以及2007年-2008年,食品价格上涨所造成的影响占持续上涨的CPI中的80%。这次,食品价格上涨影响所占的比例下降到了60%,而其余40%也不完全是房价膨胀的影响。相比之下,这次CPI的上涨更多是由六个非食品/住房领域的因素造成的。据估计,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5月食品和住房之外其他领域的通货膨胀为1.9%,远高于2008年9月的0.7%。其它领域通胀占CPI上涨的1%,而这一比例在2008年第四季度为0.4%,在2003年和2004年这一比例为负数。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原因之一是投入的成本提高。在发生经济危机之前的通胀发生时,一些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而如今,除了转嫁成本,制造业的另一个对策是降低利润率,第三个对策是提高生产效率。最后一种策略对于劳动更密集的服务业而言,更难实现,因此工资上涨可能对第三产业部门的影响更大。

诸多投入成本,像棉花和铁矿石的价格也在上涨。投入成本的涨价最早在2004年就已经出现了。随着经济逐渐复苏,预计资产周转率会再次提高。这是为了在投入成本压力面前保持盈利,仅这样做可能不够,还要再次提高产品价格。

这些潜在趋势与食品和住房无关,却已开始影响到CPI的半壁江山。这涉及到六个领域,包括交通、报纸、服装行业以及中医等。过去这些领域没有出现过同涨同跌的模式,但2011年第一季度,所有这六个领域的价格一致上涨,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其中,上涨比例最大的当属医疗和个人护理行业,该行业价格上涨的时间已经不短。不同寻常的还有娱乐、教育和文化行业的涨价。而近几个月服务价格的通胀也在抬头,5月份同比达到1.8%,而上一个高点在2007年1月,仅为0.5%。

在上述领域价格普涨这一现象的支撑下,可以预见2011年甚至是2012年的通胀水平都不会太低。从长期看,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越来越具有结构性特征;从短期看,通货膨胀以及相应政策的变化主要受到住房及食品价格驱动。政策的调整显然会压制房价。尽管食品行业的情况更复杂些,但仍可预计,近几个月通货膨胀环比将有所缓和。因此,我们依然期待通货膨胀能够很快消退,回落到去年第三季度的水平。■

食品价格指数 篇12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 关系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食品消费量大, 而粮食生产, 加工分散, 因而食品卫生安全监控难度较大.学习借鉴欧美国家食品卫生安全监控的做法, 建立食品安全指数模型, 用以处理调查或检测数据, 对公共食品卫生安全做出评估应该是一条可行的途径.美国和欧盟已经建立了有关模型并且开始使用, 用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但是模型的建立和使用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因此, 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指数模型无论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2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发展

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 新的食品厂商不断出现。令人惊讶的是在目前中国运营的一百万个食品加工企业中有70%的家庭企业。相当多的家庭企业的员工人数不足10人, 在产品加工中没有安全卫生标准, 产品质量没有控制。在中国, 50000个食品零售商中只有少于1%的企业有自己的质量标准控制和检测中心。在全国26000个农村市场上, 只有24个具有垃圾处理设施。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2000个食品产品进行抽查的结果显示平均合格率仅为82.1%, 其中大批的中小企业的产品合格率仅为76.2%。简陋的食品加工生产条件和缺少卫生标准的流通渠道导致了食品的不安全性。不过, 这种状况在接下来的几年日益得到改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保证食品安全, 中国政府正在力促相关部门逐渐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条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质量的市场进入体系;通过抽检监督食品质量;整流食品操作间;促进区域食品安全控制;对食品循环部门建立监督;加强配餐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督;对各项食品质量及安全全面整改;增强风险预警及紧急回应体系;建立改善食品召回体系;改善食品安全信誉体系。2006年卫生部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1类食品进行抽检, 合格率为90.76%, 其中食品加工企业的抽检合格率为90.44%, 销售服务业的抽检合格率为90.9%。这一结果比2003年有了很大的改善。

3 食品安全指数模型的建立

食品安全指数 (Food Safety Index, FSI) 是一组可用于客观表征某一地区食品安全状况的综合性数学模型, 本次研究拟作为预试验研究, 探索建立具有一定科学性、可行性、综合性和通俗性, 可用来客观表征食品安全状况和科学预警食品安全风险的食品安全指数基础模型, 以宏观的意识和客观的数值来研判某一地区食品安全状况, 为进一步开展更加科学可行的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奠定研究基础。拟应用德尔菲法, 通过信函调查, 以专家咨询的方式, 确定各项指标、分指标及其权重, 来建立食品安全指数模型。并拟用2005年和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建立的指数模型进行初步验证。

3.1 食品安全指数的确定

第一轮调查共函询了20位我国食品安全研究方面的专家, 收回调查表14份, 回收率为70%。根据专家反馈的信息, 整理出食品安全一级指标9个, 二级指标26个 (见表1) 。

在此基础上, 发出第二轮调查函件14份, 回收11份, 回收率为78.57%。此次调查通过请专家对第一轮整理出的各项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筛选, 确定一级指标9个, 二级指标22个 (见表2) 。

3.2 权重系数的确定

根据第二轮调查整理的结果, 向11位专家发出第三轮调查函, 请专家们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及对指标了解程度打分, 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第三轮调查表的回收率为100%。先进行专家权威系数计算, 然后再进行指标权重系数计算。

3.2.1 专家权威系数

计算公式为:

i为专家数, i=1, 2, 3, …11

Ai为专家权威系数, 其中

Ki为专家对指标了解程度系数

Si为职称系数

3.2.2 标权重系数

假定Qin为第i个专家对第n指标的评分, Win为经专家权威系数调整后的第i个专家给予第n项指标的ÁÁ权重, 则满足下式

归一化处ÁÁÁ理后, Win即为第n项指标的实际权重。经过上述处理, 得到各项分指标在综合指标体系中的实际权重, 结果见表3。

3.3 食品安全指数模型

将食品安全综合指标命名为“食品安全指数” (FSI) , 并用下式表示:

其中, j:某一级指标, j=1, 2, 3, …9

Xj:该一级指标的数值

Wj:该一级指标的权重

n:该一级指标中包含的二级指标数

i:某二级指标

Yi:该二级指标的数值

Wi:该二级指标的权重

结果判定:0<FSI<1, FSI值越接近于1, 说明食品安全状况越好, 反之, 则越差。

4 讨论与建议

该模型的建立, 使我们能够比较方便的得到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食品安全指数, 为动态评价该地区的食品安全状况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当然, 在指数模型的客观性以及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该模型是以专家函调的方式进行的, 在指标以及权重系数的确定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第二, 上述指标如要进一步推广运用到其他城市或地区, 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调整。第三, 在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的过程中, 由于数字处理的问题, 存在一定的误差。第四, 本试验仅仅作为预试验, 如果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指数模型, 还需要经过长期实践的验证。

参考文献

[1]房军, 齐小宁, 张玲萍.中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现状与发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7, 19 (6)

[2]闫文杰, 李虹玉, 荣瑞芬, 安媛, 等.北京市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 2007

[3]杨义群.抽样调查与抽样检查--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3.

[4]朱道元, 吴诚鸥, 秦伟良.多元统计分析与软件SAS[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教学任务表下一篇:西北旱作农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