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幽默(通用12篇)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幽默 篇1
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课标, 强调了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以全新思想, 从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设计自己的教学模式。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小镇, 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大城市, 很多学生都是在被动学习。 在这样一个环境里,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经验, 笔者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我就教学中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带来的优势谈谈体会。
一、幽默的语言带给学生愉快
教学幽默着眼于对所授知识的超然奇巧安排, 它能活跃课堂气氛, 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如讲到空气或氧气的色味, 我对大家说:“请你们睁大眼睛看一看! 再打开鼻口深呼吸。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质物理性质的记忆, 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如学生写电解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时, 经常忘记写反应条件“电解”, 为了让学生注意反应条件, 笔者对大家说:如果这个反应在通常条件下进行, 大家天天要喝食盐水, 肚子里岂不是成了生产烧碱和氯气小化工厂了吗? 这种风趣语言既联系了生活实际, 又强调了反应条件的重要性。 化学反应现象, 条件复杂, 要熟记它实在烦人。 但在老师幽默、形象的讲解和比喻中使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有趣、明白, 这就是“幽默型”愉快教学的魅力。
二、含蓄幽默能够融洽师生关系
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往往使老师陷于窘境,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要机智使用幽默的语言, 使师生都能“会心一笑”, 双方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学习成绩再差的学生都会喜欢教师把实验带进课堂, 当老师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 特别是比较有趣的演示实验时, 下面的学生会异常兴奋。 不可避免地, 学生之间偶尔会有打闹现象发生。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 课堂纪律可谓“一团糟”。 这时, 我认为可以采用幽默法。 如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 当学生看到现象时, 激动地“哇、哇”叫, 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当很多学生都挤到了前排。 于是我幽了一默说:“看来老师我太有魅力了, 同学们都太想接近我了! ”学生“哄”地笑了起来, 我笑着用高昂的声音说:“现在请同学们暂时离我远一点吧!各位同学各就各位! 课后希望同学们能让我继续感受到自己是一名有魅力的老师噢! ”听完这些, 学生乖乖地坐回原位,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我发现学生都很愉悦地听着, 并没有反感的表情。 这样, 既教育了学生又融洽了师生关系。
枯燥乏味的语言与幽默的语言在课堂上所造成的效果是迥然不同, 前者是催眠剂, 后者则是兴奋剂。 可以说教师语言的趣味性与教师用语的规范、严谨、科学同样重要, 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一种境界。
三、在化学教学中幽默趣味性语言的运用
1.学会应用修辞的手法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双关、借代、反语等修辞方法, 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碳的单质》一节时, 为了使学生形象了解金刚石和石墨这对同素异形体的特性, 我用了拟人化的描述:金刚石和石墨虽为同胞兄弟, 但性格差异很大。 金刚石生就一副钢筋铁骨, 是著名的硬骨头,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久经磨砺, 形象灿烂夺目;石墨天生柔软, 遇事奸猾, 形象暗淡无光。 但毕竟是同胞兄弟, 如果多给石墨以温暖的压力, 再辅以催化教育, 那么它是会转变为金刚石的。
借此机会, 我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像金刚石一样具有无坚不摧的精神。 这样化抽象为具体, 变枯燥为生动, 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接受了思想教育, 可谓“一箭双雕”, 这就是幽默语言的魅力。
2.掌握活用术语的方法
这样的情境不知你是否遇到过? 夏日午后的第一节课, 同学们常常昏昏欲睡, 你在讲台上激情飞扬, 而学生则在台下反应不冷不热。 有一次, 我灵机一动, 便说:“喂, 平日里大家都是氧分子, 个个活蹦乱跳, 现在怎么都成了惰性气体了? 要不要来点催化剂, 促使大家快速反应? 否则, 桃李不言, 先生不悦。 ”学生“哄”的一声笑了, 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 接着我再上课学生一个个注意力集中, 效果很好。 这再一次证明了, 风趣的语言, 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从而乐听不厌, 欲罢不能。
3.知道假设比较法
学生在书写化学式时, 经常写错或读错, 例将KCl写成KCl2, 将亚硝酸钠 (Na NO2) 读作Na Cl, CO写成Co, 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 正确认读化学式, 在一次讲评试卷中, 我讲了如下一番话: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会带领你们走进成功的大门。 如果粗心马虎, 在门内加一横, 门则变成了闩, 岂不是把自己关在了成功的大门之外。 同理, 我们书写化学式也马虎不得, KCl是离子化合物。 钾原子把1个电子给氯原子, 易失去,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易得到一个电子, 双方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它俩一结合刚好平衡, 如果写成KCl2, 现在大家把Na NO2误认为Na Cl, Co误写成CO, 不是把工业用盐误作食盐, 把金属钴误作一氧化碳了吗?Na NO2、CO有毒, 难道你不怕中毒吗? 这一番话, 给同学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写错读错的现象少了。 巧妙运用趣味语言, 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妙谐音转化法
利用中国汉字的谐音, 可巧妙地将一些知识点趣味化, 达到帮助记忆的目的, 这是常用的教学法。 例如,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可诙谐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同学们欣然接受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注意不断总结, 诙谐的趣味语言会越来越丰富, 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显著。
以上方法的应用使我的课堂不枯燥、乏味, 课堂气氛不单调、沉闷, 同学们都喜欢上我的课。
综上所述, 教师应多在教学语言上下工夫, 提高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简洁性与趣味性, 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 最大限度张显个人课堂教学的魅力, 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化学教学中应用一些幽默的语言, 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而且能复习巩固化学知识, 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幽默语言,口诀教学法,新课改,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许建华.论趣味性语言在化学教学中的妙用.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幽默 篇2
2、我妹妹拿了一包锅巴在院子里吃的津津有味,我弟弟在旁边眼巴巴的看着,想吃又不好意思说,就问妹妹,让我尝尝脆不脆:我妹妹拿了一片放嘴里,说“你听听!”
3、我问我妈:“你要那么多土豆干啥呀?”
我妈说:“吃呗,你忘了你小时候跟猪抢土豆吃了?”
我吓了一跳,赶紧制止我妈:“这事儿可别跟外人说。”
我妈很是骄傲:“怕啥呀?你忘了你赢了?”
4、前几天单位吃饭,一小年轻同事要了一瓶大雪碧,给大家倒了一圈,轮到自己的时候瓶子空了。于是该同事晃着雪碧瓶对服务员说:“这个还有吗?”服务员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接过瓶子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一脸诚恳地说:“没有了。”
5、今天去相亲,问那个女孩:你多大?她相当自豪回答:34C。
6、A:老板,想请2天假。回一下老家。
老板:可以啊!今天多少号?
A:28号
老板:行!3月1号记得上班啊!
7、高中时候,一天自习,前座男生突然回过头深情的对我说:我脑子里全是你~
试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语言幽默 篇3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语言幽默;有效教学;内涵;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40-1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依据现有学情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高中地理虽然具有一定的人文性,但是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依然较淡,为此,教师需要调整自身的教学艺术,其中开展语言幽默教学已经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路径。实践证明,一名教师把幽默带进地理课堂,利用诙谐、机智的语言,引人发笑的同时给人以启迪,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语言幽默的内涵分析
幽默是一种艺术,是思想、灵感、情趣以及才学的统一,引人轻松发笑是其外壳,而透彻精辟的说理给人以启迪是其内核。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把幽默带进地理课堂,不仅要具有趣味性、机智性而且还要具有教育性,即教师要让自己机智、趣味、诙谐的语言,以及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对学生起到情绪感染的效果,有效活跃课堂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对地理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让向学生传授到了教学幽默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凸显了教学中教育性的本质特征。
那怎样才能在地理教学中做到趣味性、智慧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呢?
首先,教学幽默要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联系。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幽默时要紧扣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学时间,不能东拉西扯,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弃之不顾。这就要求教师要领会,教学幽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跃轻松地课堂氛围中了有所思,学有所获。所以,教学幽默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其次,教学幽默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将教学幽默带进课堂,那就说明教学幽默与其它的幽默艺术有不同之处,几他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这也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的深浅设计相应程度教学幽默。就比如,初中生的抽象思维主要以其感性经验作为支持,对于较深的教学幽默不能理解,而高中生相对来说抽象思维已经逐渐向辩证思维发展,较能够理解深层次的语言内涵。所以说,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文化知识和生活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教学幽默的接受能力和程度也是不同的,如果教师不考虑到这一点,学生是无法领略到教学幽默所散发出的趣味的,教学幽默也就很难体现其价值。最后,运用教学幽默要坚持适度严责。教学幽默需要以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为前提,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作体现。离开和谐、轻松、有趣的气氛和情调,教学幽默是难以起到其应有的效果的。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教学幽默,不能以伤害学生的自尊为代价,要注意修饰自己的语言。当然如果一堂课笑声不绝、幽默不断,那么就会冲淡教学内容,脱离教学目标,同时也就失去了教学幽默应具有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所以说,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教学幽默要把握分寸,坚持适度严责。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语言幽默的作用探究
(一)增强地理课程的趣味性。一堂妙趣横生的高中地理课,可以让学生化枯燥为生动,变乏味为有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教教材的兴趣”。所以在地理课堂中合理运用语言幽默,不经可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增强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是一个从简单到繁杂、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学习地理知识就是一个从感受、想象、领会、记忆再到的渐进过程。所以作为地理教师就应该擅长于用幽默而风趣的语言,首先打动学生,吸引他们的眼球,启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在教师幽默、诙谐的引导下掌握知识,并且能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从而记忆和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另外在新课程理念中还强调“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所以说,将幽默融入地理教学,不经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而且还可以带动学生勤于思考,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较好的体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作为地理教师,我们会发现,只有掌握好丰富的地理概念、地理名称地理景观等感性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的地理规律、原理等理性知识。而对于概念、名称的记忆往往显得较为枯燥、乏味。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融入语言幽默,不仅可以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的同时记忆下重要的内容,而且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也起着重要作用。
幽默的语言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调味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用幽默的语言进行授课的话,学生不但会提高学习兴趣,还会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将会大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伟云.地理教学语言幽默初探[J].中学文科,2012,(03).
[2]陈梓铭.巧用幽默语言 搞好地理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3,(09).
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和幽默感 篇4
一、态度亲切和善, 感情丰富真挚
教学语言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 亲切和善的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情, 从而产生正能量, 唤起求知的欲望。对待学困生, 更应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激励他们的斗志。如果对学生的错误一味地批评、责罚, 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 由讨厌数学教师到讨厌数学学科。
二、教学语言要活泼生动、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不能一味地用书面用语, 又不能都是口头用语, 要通俗明了, 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教师应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深奥的知识明朗化, 用自己深厚的教学素养给学生学习数学点起前行的灯, 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数学浩瀚的海洋里翱翔。
三、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生活化
幽默不是恶搞, 不是哗众取宠, 它是一种较高的语言境界, 它引人思索, 加深记忆, 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是多方面的。
1. 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学生心情愉悦的学习和机械的“填鸭式”学习, 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2. 能调和师生间的关系
在我上课时有这样的感觉, 如果教师冷若冰霜, 学生就呆若木鸡。如果教师面带笑容, 学生就思绪敏捷。
3. 能开启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疲惫、溜号。如果教师能在数学课堂中适时来点幽默, 就犹如给学生一剂“兴奋剂”。
四、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 不能出现歧义。如, 讲述等差数列的概念时, 必须强调“从第二项起”“同一个常数”等, 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 不能用白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
五、无声语言———手势和表情
我们可以用眼睛表达高兴、气愤、赞许、反对, 用严肃的目光去审视不注意听课的学生, 比大声训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课堂中, 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 吸引学生的眼光, 增添色彩和活力。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性是多种多样的, 幽默感是优美的, 它们给枯燥的数学知识披上一层绚丽的色彩, 使学生如沐春风。教师一个会意的微笑, 一个简单的动作, 都可以折射出智慧之光, 让数学课堂更生动多彩。
摘要: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性多种多样, 幽默感是优美的。
关键词:语言艺术,幽默感,情趣
参考文献
幽默语言 轻松教学 篇5
轻松教学
江西省乐安县增田中学
邓龙华
在课堂教学中,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正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如果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挖掘趣味性元素,就能创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巧妙运用幽默去优化教学效果呢?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取的经验来逐一介绍:
一、巧妙组织教学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智能的重要动力。所以,课前要注意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切合教学内容,运用幽默语言,有利于启发学生认真学习,大胆训练,加深对教材、课题的理解,有助于推进教学。
某次,我们正在抽查诗歌背诵,有几位同学你拉我扯撺掇同座上台一露身手,可就是不好意思。我说:“你们看,某某和某某要争先恐后上台表演背诵,他们差点打起架来。现在请某某上台背诵!”被点到的人在笑声中走上讲台,胸有成竹地背诵了诗歌,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他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其他人也跃跃欲试。
某日课堂上,训练学生怎样观察人物描写其神态动作。“注意!你们看我进教室之后有哪些动作。”我说罢,走出教室掩上门,然后敲敲门,大步走上讲台,眼光扫视教室一周,拿起一支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然后让学生口述我的动作神态,大家兴致很高争先恐后要求口述。这时有个迟到的学生在门口喊“报告”,此时如果当众批评他不守时,挨批评的学生一定难受,也势必影响良好的课堂气氛。我灵机一动,对全班施个眼色,大家心领神会。我拉开门,那学生就准备往座位上走,我笑着拉住他,问了他几句,他很害臊,急急地敷衍两句走到座位上去了。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着这一切。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迟到的人”请大家口述。同学们纷纷发言。这样,大家既学会了怎样观察人,又学会了怎样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二、巧妙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有位同学腼腆,上台发言极不自然,摸耳朵,揉鼻子,拉头发,扭腰,踢腿,无所不用其极,腼腆得实在好笑。我笑道:“看,某某上台演讲先进行热身运动,精彩的故事在后面呢,请大家支起耳朵听。”众人大笑,台上的同学自然也笑了,很轻松的讲起故事来了。
为了让大家克服紧张心理,我告诉大家:发言时,只当台下的人不存在,要作到“目中无人”。但是有个学生在上台说话的时候,不是眼望天花板就是低头看脚尖或是东张西望,真正是目中无人。我又授之以法:如果不紧张了,就要心有观众目视大家,用自己的眼神征服观众。
三、巧妙提醒犯纪的学生,调控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1、妙用古诗俗语。
同座两个男生,其中一个开小差,紧紧握住同座的手。被握的男生听课遭扰,想抽出手而不得。我说:“大家看,某某对同学情深深意切切,紧紧执子之手。”旁边的学生哗然,因为大家想到了“与子偕老”。这样,既提醒了那位同学,又让大家轻松地体会了古诗的妙用。
一生斜坐回头和同学说笑不已,我示以眼神制止,仍然不停,我微笑说:“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逢知音。要珍惜呀,有什么悄悄话,下课再告诉你的朋友。”讲话的同学不好意思再讲话了,而他们的友谊也得到维护,其他人也感觉到老师善意的提醒,听课更认真了。
2、明褒暗贬,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某生全身摇晃,四处寻人说话,笑不可遏,我眼望着他含笑说:“今天有位同学情绪多好,笑魇如花,很有感染力。”旁人也被引得笑起来,该生不好意思停止了活动。
有个学生经常上网,晚睡,上课时候精神恍惚,眼睛眨巴,我说:“看,某某,很有毅力,正在努力三打瞌睡虫。”他一笑,精神为之一振。
3、虚拟生活,让学生意识到课内课外的区别。
有个学生伏在桌上,我说:“查票查票,你买的是坐票,怎么睡了?补张卧铺票!”他在大家的笑声中,精神振作全神贯注听课了。
世界足球赛期间,人人着迷,有时候忍不住把足球明星的画册在课堂传阅。我说:“现在红牌警告:上课不得传阅,如果再犯,就出示黄牌把他罚下场去。”学生自然明白此为课堂而非球场。
4、拿自己开涮,夸大破坏纪律的危害。
有个同学在大家专注听课的时候竟然旁若无人引颈而谈,众人侧目,老师不得不停下来,静默几秒种:“大家千万不要在课堂上打断老师,我的思路一被打断,就仿佛提前进入了老年痴呆。”
可见,面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用幽默语言包含批评的方式予以纠正,能普遍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巧妙改变学生内向的性格
有个学生不苟言笑,人矮个小偏偏神情严肃,少年老成得让我心疼。这天轮到他课前三分钟演讲,只见他照样老成,我笑道:“我们班最酷的人是谁?严肃得像个总统,现在请他发表就职演说。”他终于裂了裂嘴露出一丝笑容。“看,总统举止就是庄重,即使笑都恰到好处,不像你们,笑得东倒西歪好没风度。”此言一出又引得大家一阵爆笑,他终于忍不住,露出了他这种年龄本该有的自然的笑。也许感受到了大家的友好,渐渐地,他变得开朗了,能与同学讨论问题了,脸上的笑容也不是稀罕之物了。
五、巧妙提出要求激励学生
恰当运用幽默为什么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单就学生而言,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其心理常常表现出矛盾状态。对于老师的教育,他们有两种截然相反而又互相交叠的心态:一是渴望老师正确引导,以帮助他们判断是非真假,区别善恶良莠,认识美丑优劣;二是抵触,过分看重自己的自主能力和自尊心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听不进直接批评。而采用幽默的批评方式,正切合其心理需求。它既不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也不是生拉硬拽,强拉就范,正视在心理趋向的顺应中,达到教育目的。德国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发挥幽默的作用,使教育更富成效呢?我觉得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老师要热爱学生,一切教育只能从爱开始。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就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实践中不论遇到怎样的偶发事件,都会从学生出发,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爱。所以,运用幽默的语言必须“和颜悦色,心宽气朗”(老舍语)。那种冷冰冰的讽刺是无法实施教育的。也只有爱,才能激发教师的语言机智。
其次,一定要结合具体情景恰当使用。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反而会弄巧成拙。“执子之手”如果用男女同学之间就不恰当。那位新潮同学如果敏感暴躁,就难以领悟到老师同学的真诚信任。那位成绩持平的同学如果分数过低,就会认为老师是在讽刺她,其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更糟糕的是,会普遍导致师生对立恶化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要切合教学内容,而不应当随便运用与教学无关的幽默语,对教学活动打岔,使学生分心,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却是为乐而乐。第三,要加强幽默语言的修养,学习幽默技巧。订阅有关口才训练的书刊杂志,研究一些著名主持人、语言艺术家的语言艺术,掌握幽默的基本要领,多看多听幽默语言,多在实践中练习和运用。
只要充分意识到幽默语言的奇妙作用,用心学习,大胆训练,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握幽默这种威力无比的武器,在教育教学方面发挥其强大的作用。教师恰当运用幽默可以增添师生的生活乐趣,消除师生教学时面临的困境,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可以使学生精神放松,使教学气氛更加轻松融洽,教育教学更富成效。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幽默 篇6
文言文在整个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基于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导学生能翻译文言文中重要语句的意思,简要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或态度。所以,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中教学的极为重要的内容,但教师如果认为仅此一个目标就错了。我们还得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现形式等。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意蕴与宗旨以及先贤的内在寄托和感悟,这就不得不运用更为现代化的语言工具。在这里我简单谈谈把幽默语言运用于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反客为主”,激发兴趣
万事开头难。教学实践证明,第一堂文言文课对学生来说是陌生而新奇的。教师要想打开良好的教学开端,必须使学生对略显艰涩的教学内容的畏惧感消失,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缩短文言知识和学生的时代差距。现代的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善于标新立异,敢于坚持己见,引导他们成为课堂主体,激发内在学习兴趣。记得我第一次讲文言文课时,突然一阵风吹来,把我的教案吹得哗啦哗啦响。我把教案本重新摆放好,并翻回原先讲课处,顺口说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也。”这句话不但可以缓解一下自己,还可以调整自己的思路,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不要因为这个小动作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思维。另外,我利用大约一分钟的时间向学生讲了上述典故:清朝著名的文字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政府往往大兴文字之狱,使人噤若寒蝉,有口难言;有书难读,有字难写。到了乾隆时代,竟然酷虐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居然会株连九族,祸从天降)。一句文言,一则故事,一次调侃,让我把文言的世界活生生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也让我带领着孩子们走进了那些古老的故事和传说。
二、还原情景,深化感悟
文言翻译讲究“信、雅、达”。而幽默的语言使得遥远的故事得以生动重现,创设出风趣动人的情境,还原当时的情境。我们发现虽然时代不同,文学给人的情趣仍在。我在讲解《蝜蝂传》时,和见习老师上演了一场情景剧,语言滑稽幽默,讲述了一位贪官的孩子学习《蝜蝂传》与亲生父亲决裂引得贪官反悔辞官的喜剧。我并没有把两课时全部用来讲义,但是我发现第二课时我的讲解十分顺利,并惊喜地发现一部分头脑灵活的孩子已经会背诵文章,直到现在他们偶尔还会学我大摇大摆的样子,说那一课是他们印象最深的语文课。诙谐的语言表现方式再现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不仅让学生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也让他们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深化了他们对人生的感悟。
三、创新思维,攻守结合
这一点是针对教师的语文教学方式而谈。著名教育家王先藻先生说:“语文教学宁可相对保守一些。”但很多语文教师因此陷入僵、灌的误区,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讲究朗读背诵、细节翻译、整体感悟,平实甚至呆板的私塾先生式教学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如何在这基础的三大部分推陈出新,就要发挥文学本身的艺术作用。所谓攻守结合即稳抓不放文言文学习的三大基础部分,其为守,幽默语言创新讲义其为攻。攻当代学生新奇心理,守文言教学三大阵地。目前传统教学造成部分学生知识零散化、思维表面化、理解肤浅化。因而希望以幽默语言为砖,抛砖引玉,倡导业界同仁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教学方法。
古汉语可谓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亮点,既可三两言语而舒啸,又可洋洋洒洒而论道,既可抑抑扬扬而惊心,又可平平仄仄而泣人。让现代学生体悟古代的人情事理,琢磨今日可承可继之道,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在教师肩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衷心地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创新与努力,谨遵新课标的纲领,利用幽默语言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与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寓教于乐,让孩子们以文为友,以学为乐,了解历史,展望未来。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幽默 篇7
但是与其他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不同的是, 狄更斯更善于用幽默的语言作为工具, 讽刺种种社会丑相, 让人们在开怀大笑的同时也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尽管狄更斯的作品在不同时期表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态度, 从乐观到悲观, 从期望到彻底失望, 但是体现中在作品中都是用轻松诙谐的语言鞭挞了种种社会不公平现象, 讽刺了没有社会道德的人。可以说, 幽默的语言是始终贯穿在狄更斯的所有作品中的。在《匹克威克外传》中, 查尔斯用简单的几笔形容匹克威克体态肥胖, 他戴着圆圆的眼镜, 眼睛是圆圆的, 身体也是圆圆的, 让匹克威克这个滑稽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在《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作品中同样体现了狄更斯幽默讽刺的文笔风格, 狄更斯更是直言不讳的告诉读者, 在他所有的作品中, 他最喜欢的就是这部, 在这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中, 清晰的反应了作者的创作艺术与语言风格, 在这部小说中, 狄更斯运用了口语化的语法词汇等表达方式, 甚至是不规范的发音, 听起来让人贻笑大方, 却也让底层人民不能受到良好教育的一面体现的淋漓尽致。米考伯太太无论在什么情况, 哪怕是在米考伯先生负债累累, 入不敷出的时候, 一直在说“我永远不会抛弃米考伯先生”, 在文中特定的语境下, 米考伯太太幽默的话语让人开怀大笑的同时, 也深深体会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庭观。
狄更斯的作品中语言非常丰富, 被称为史上第二个莎士比亚, 他的词汇表达和莎士比亚相媲美。前苏联学者伊瓦肖娃认为“狄更斯笔下的英国语言是无限的灵活和多姿多彩, 它的可能性仿佛是无穷无尽的。没有多少作家在风格手法的多样性上、词汇量的完备与丰富上以及表达的鲜明与独创性上, 能够同狄更斯相比。”而他能够具备独一无二的幽默风格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首先, 狄更斯被称为第二位莎士比亚源于英国传统文学对他的影响, 流浪汉小说是17世纪、18世纪风靡欧洲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的艺术特征主要以第一人称叙述, 运用幽默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大卫·科波菲尔》中和这种文学体裁特征非常吻合。小说主要以第一人称“我”自幼年到中年的生活历程, 以“我”为的出生为起源, 将朋友的真诚与欺骗, 爱情的冲动与成熟, 婚姻的甜蜜与无奈, 家人的矛盾与包容等因素汇集在一起, 其间夹杂着各色的人物, 语言诙谐风趣, 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 也反应出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流浪汉小说同样大量的运用俚语融进幽默的因素,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 幽默化的口语特征十分明显, 这与流浪汉小说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 小说的结构也比较松散, 同样符合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般文章以连载的形式刊发在报纸上, 在狄更斯初期的作品《匹克威克外传》这种特点较为明显, 每一期都讲述了一个风趣幽默的故事, 用报刊连载的形式使底层人民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也能读到优秀的作品, 更直接的面向广大读者。
第三, 狄更斯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 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占据了主流, 英国的文学传统是伟大现实主义作家的传统, 没一个作家都能够和当时的社会情况同呼吸, 共命运。狄更斯是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 他的现实主义特色同样来源于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纵观整个英国文学史, 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现实主义的因素。从英国文学的发源《坎特伯雷故事集》开始, 到莎士比亚的喜剧, 再到小说的开端作,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都贯穿着现实主义特色。现实主义文学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细节, 18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日趋成熟, 除了注重对现实生活的临摹外, 还强调生活中人物的性格, 这对狄更斯的小说创造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他的小说中对古旧的东西, 琐碎的生活细节都怀有巨大的热忱, 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 对于细节的真实性处理也非常恰到好处, 在描写大卫的姨妈贝西小姐的外表时, 用“淡红色的”, “没有睫毛”等词语来形容其面部特征, 生动的刻画了贝西小姐内心丑陋刁钻的人物形象。
纵观狄更斯所有的作品中, 语言幽默是最大的特点。狄更斯的小说大量采用平民化, 口语化的语言塑造了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狄更斯发表的每一部小说都活灵活现的刻画人物特征, 让矛盾和冲突在幽默的语言中形成一种张力, 让人在读小说时会心一笑, 读过小说后掩卷深思, 这也是为什么百年后全世界人们仍然能够为狄更斯小说笔下的人物津津乐道。
狄更斯小说的语言价值不仅给读者带来非凡的阅读体验, 同样为后来的作家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给全世界的作家带来创作的灵感, 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研究狄更斯的作品也比较完善, 在所有的研究结果中, 更多的侧重狄更斯作品中寓教于乐的写作风格, 上升到思想道德规范的水准, 体现了作者对伪善者嫉恶如仇, 对底层人民无限的人道主义关怀。同样也提出了对中国作家所产生的影响, 最为人知的就是作家老舍, 众所周知, 老舍同样以其幽默风趣的笔触来描写中国社会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从老舍的创作经验中, 我们可以得知他擅长从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摄取营养, 尤其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幽默, 把这种幽默结合到自己的作品中, 绘声绘色的讲述出北京事故民风, 他对狄更斯的认识, 借鉴, 吸收也经历了一番变化的过程, 在他的作品得到完美的展现, 同狄更斯一样, 他也对道德和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 人道主义思想也在梳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之中得到了体现。狄更斯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 同样对其他作家产生巨大的影响, 让全世界的人民在欢笑中留下难忘的泪水, 发人深思。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 文中以查尔斯·狄更斯一贯的幽默笔触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各式人物形象进行惟妙惟肖的描写, 体现了作者的创作风格。本文旨在对该作品中幽默语言特色分析, 探讨语言幽默艺术的成因, 以及对整部作品的影响与价值, 以便对该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大卫·科波菲尔》,幽默与讽刺,流浪汉文学
参考文献
[1]赵炎秋.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6:23-33.
[2]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35-55.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幽默 篇8
关键词:合作原则,幽默,唐顿庄园
1 合作原则及其准则
美国哲学家Grice指出,对话交际活动通常,或者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合作行为。会话人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认识到对话交际的共同目的或共同接受的方向。这种目的或方向可能从开始时就确定了,也可能在交流过程中产生;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不固定。为了使语言交际活动高效顺利进行,会话双方都朝向共同接受的目的或方向做出会话贡献,应遵守一种原则,即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Paul,2002)
会话合作原则具体包含四条基本准则: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 maxim)。具体来说,质量准则规定说话时“说真话,不说假话,不说缺乏充分证据的话”;数量准则规定说话时“提供交流所需的充分信息,但提供的信息不能超过所需”;关联准则规定说话时“只提供话题相关信息”;方式准则规定说话时“提供的信息尽量清楚、明白、易懂,避免歧义和隐晦”。(丁言仁,2006)
Grice也认识到这四条准则并不完美。首先,有些准则比其他准则更需遵守。比如,一个人讲话隐晦冗长,违背方式准则。但比起说假话,违反质量准则,这种行为让人尚可接受。其次,对于关联准则,可能有不同形式和侧重的关联,也可能出现会话双方正当转移话题的情况。另外,这些准则的设定是为了满足对话交际的目的,即最大限度地交流信息。这种设定过于狭隘,因此这些准则需要扩展,满足对话交际的其他目的,如影响或引导会话对方的行为。(Paul,2002)
2 合作原则的违反与会话含义的产生
符合逻辑的语言交际活动是遵守这四项准则,说话人直截了当地说出想要表达的内容,即话语的字面意义。而在一些情况下,说话人表达的内容含蓄隐晦,即所说的内容与想要表达的内容有一定距离。(何兆熊,2000)我们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就是描述这种情况的。
Grice指出,违反准则有四种情况,即“安静而不夸耀地违反准则,有时可能会误导听话人”、“说话人明显不愿遵循合作原则和四项准则”、“出现冲突,为了维护一条准则而违反另一条准则”和“蔑视准则”。(Paul,2002)如果用x表示说出的话,U表示说话人,Grice用“通过说x讲话人U表达意思P”(by uttering x U meant that P)阐释讲话人的场合意义,即x的字面意义有时并不是说话人U在那个场合下想要真正表达的意义,即实际想要表达的意义超出了字面意义或话面意义。想要表达的内容即是“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Paul,2002)
3 会话含义产生的效果
虽然会话含义是违反合作原则的结果,但并不会影响人们的交流效果,听话人可以通过以下渠道理解会话含义:(1)所用词语的俗成义以及可能涉及的任何参考;(2)合作原则及其准则;(3)会话语境或其他情境;(4)其他背景知识;(5)双方都清楚之前谈话所涉及的内容,并认定对方都清楚。(Paul,2002)所以,说话人说的是X,但听话人能根据语境、背景知识和其他渠道能够逻辑推导出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是P,而说话人也清楚知道听话人能够推导出他想表达的是P。换句话说,“会话含义”违反了合作会话原则,但又不影响对话顺利进行。表面上看违反了准则,但从本质上看还是遵守了合作原则。说话人之间愿意合作,违反准则并没有成为阻碍正常沟通的障碍。
事实上,违反准则有时会给语言交际活动带来遵循准则没有的效果。说话人可以通过违反准则表达讽刺、夸张、幽默等情绪,让交际活动更加丰富有趣。本文以热门英剧《唐顿庄园》中的对话为例,尝试分析违反准则产生的幽默会话效果。
4 实例分析
(1)违反质量准则
Ethel:Elizabeth and Her German Garden.Whatever’s that about?
Obrien:It’s about an invitation to talk some more,that’s what.(《唐顿庄园》)
Anna的追求者Mosley拜托Ethel将Elizabeth and Her German Garden一书转交给Anna。Obrien必定知道这本书并不是关于“借机搭讪”的,所以她说的是假话,违反了质量准则。不过,她犀利地指出了Mosley送书来的真正目的是与Anna套近乎。观众根据剧情都知道Mosley想要追求Anna,因此不仅能够理解Obrien的回答,而且会发出会心一笑。
(2)违反数量准则
Edith:But how old is he(Sir Richard Carlisle)?
Mary:Old enough not to ask stupid questions.(《唐顿庄园》)
从对话表面看,Mary并没有回答Edith的问题,没有提供完成对话的充分信息,违反了数量原则。这或许是因为Mary不知道Sir Richard Carlisle的年龄,但从语境可以推测Mary根本无心回答Edith的话。Edith质疑Sir Richard Carlisle与Mary年龄差距太大,不适合交往。Mary便反唇相讥,嘲讽Edith智商低。Mary与Edith姐妹俩在剧中总是针锋相对,而Mary常常更胜一筹。如果Mary老实说出Sir Richard Carlisle的年龄,就不会出现两人斗嘴的精彩一幕了。
(3)违反关联准则
Ethel:Do you eat a lot of stews?
Mrs.Patmore:Don’t you fancy that,dear?
Ethel:Not all the time.
Mrs.Patmore:Oh,I see.Would you like to sleep in her Ladyship’s bedroom while you are at it?(《唐顿庄园》)
从对话表面看,Ethel在谈论饮食,Mrs.Patmore却问Ethel是否愿意睡在夫人床上,两人讲话的内容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违反了关联准则。不过,结合之前的语境,就会明白Mrs.Patmore是在讽刺Ethel的欲望超出了仆人的身份。她不满仆人的饮食,想分享主人的美食,那是不是也想享受主人的舒适房间呢?
(4)违反方式原则
Dowager:You are quite wonderful the way you see room for improvement wherever you look.I never knew such reforming zeal.
Isobel:I take that as a complement.
Dowager:I must have said it wrong.(《唐顿庄园》)
Isobel来到唐顿庄园后,做事方式常常与Dowager出现冲突,引起后者不满。两人明争暗斗,是剧情的一大亮点。这段对话中,Dowager在讽刺Isobel折腾,总是觉得周围的事情不够好,却没有明说,反而用了“wonderful”、“reforming zeal”这些正面赞美的语言。而Isobel却故作不知,反而把Dowager的讽刺当作赞美。这段对话中,会话双方没有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用隐晦的语言掩盖自己的真实意思,违反了方式原则。不过,这种违反并不影响会话双方的沟通,因为双方都对彼此的态度心知肚明,也知道彼此话语背后的含义。也正是这种违反,给对话增添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感和斗智斗勇的幽默,是给观众的听觉盛宴。
5 结语
从上面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出,答话人都没有遵守合作原则正面回答问话人的问题,造成字面意义与会话含义之间产生差距。但分析也表明,这种差距不会导致沟通失败。问话人可以结合语境进行推理,就不难明白答话人的意思了。不容忽视的是,正是对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的违反,对话语言变得生动、丰富。正是这种违反,使人物性格能够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也正是这种违反,使剧情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Paul,Grice.言辞用法研究[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2.
[2]丁言仁.语篇分析[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幽默 篇9
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电视剧通过网络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同时, 为那些不懂英语的观众提供字幕的网络字幕组也应运而生。这些字幕组往往不以盈利为目的, 由爱好者们根据个人兴趣组成。由于字幕组是一种民间自发的个人团体组织, 很多成员都是英语爱好者而非专业字幕翻译者, 再加上中国观众们对字幕速度的高要求, 字幕组字幕翻译质量也参差不齐。这一问题在情景喜剧字幕翻译中最尤为明显。因为, 情景喜剧的一大特色便是罐头笑声 (canned laughter) 或背景笑声, 一旦观众发现就算借助字幕也无法随着这些背景笑声哈哈大笑时, 字幕的质量就会受到质疑。因此让那些希望通过情景喜剧获得片刻轻松愉悦的观众通过字幕理解和欣赏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就成了字幕翻译者的一项重要也十分艰巨的任务。
2 功能对等
尤金·奈达博士在《论对等原则》 (Principles of Correspondence) 一文中这样描述翻译中的对等思想:确切地说, 语言之间不存在绝对对等, 翻译中, 译者必须用最接近于原语的对等语表达出原文信息。对等分为两类, 形式对等 (formal equivalence) 和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 。形式对等着眼于原文形式和内容, 要求译文贴近原文结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原文语言特点 (词汇、语法、句法结构等) ;而动态对等则倾向于从语义到语体, 在译文中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 重点把握原文表达的意义和精神, 不拘泥于与原文形式的对应。动态对等的目的是希望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 把焦点放在了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上。不少人常常将动态对等错误解读为原语和译语的内容一致优先于形式一致, 翻译只需要强调译文的效果。为了消除误解, 1986年, 奈达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 理论, 要求译语和原语不仅要在信息内容上形成对等, 还要尽可能地在形式上对等。随后, 在《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 一书中, 奈达以译文与原文间的近似度为基础, 将功能对等分为两个层次:最低层次对等 (minimal equivalence) 和最高层次对等 (maximal equivalence) 。前者指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后者指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欣赏和理解时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总体来讲, 低于最低层次的译文是不可接受的, 而作为翻译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最高层次则往往由于两种语言存在较大文化和审美差异, 永远无法达到。
让观众能借助字幕与原语观众 (或罐头笑声) 同步对剧中幽默做出同样的反应是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一个基本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恰恰可以以奈达功能对等的两个层次为指导, 即:尽量实现字幕与原语在最高层次上的功能对等, 让中国观众能和原语观众对剧中幽默作出基本一致的反应;若是由于幽默段子中涉及的语言文化和审美等差异较大, 无法达到最高层次对等, 则至少保证字幕能让中国观众理解原语观众对剧中幽默的反应。
3 功能对等在《老友记》幽默翻译中的应用
《老友记》中主角们的幽默段子大体可以分成这样的三大类:通俗易懂的幽默, 具有文化内涵的幽默以及言语幽默或双关语。第一类幽默不涉及特定的语言文化知识, 几乎可以跨越语言文化障碍, 在不同语种的观众中产生几乎同等的幽默效果;第二类幽默往往涉及某个特定的背景知识, 缺乏该知识的观众往往无法理解欣赏该幽默;第三类幽默包括英文的一语双关或文字游戏, 利用英文单词的构词、多义产生幽默效果。
1) 通俗易懂的幽默 (universal humor)
正由于该类幽默不涉及特定语言文化背景知识, 通俗易懂, 翻译时, 必须以达到最高层次功能对等为目标, 让中国观众在欣赏和理解时所作出的反应和原语观众保持基本一致。
例1 (第二季14集)
Joey:Some girl ate Monica.
Monica:Shut up, the camera adds ten pounds.
Chandler:Ahh, so how many cameras are actually on you?
字幕:
Joey:那女的吃了莫妮卡。
Monica:闭嘴, 镜头会让人多十磅。
Chandler:那到底有几个镜头在拍你呢?
该片段中, 六位主角聚到一起观看Ross和Monica的家庭录像。之前的剧情已经告诉观众们Monica之前一直是个胖女孩, 录像中胖胖的Monica一出现立刻引起一片笑声。画面中胖瘦Monica鲜明对比让Joey立马开起玩笑“Some girl ate Monica.”。接下来, Monica试图用上镜头会让人胖十磅进行辩解, 观众当然看出和现在比起来, 当时的Monica绝对不只是胖了十磅。Chandler正是抓住这一点, 幽默地还击道“how many cameras are actually on you?”。字幕准确地抓住了原语的各个幽默点, 并准确地在译语中表现出来。观众通过字幕能够作出和原语观众一致的反应, 与罐头笑声同步大笑, 达到了最高层次功能对等。
前文已提到, 功能对等要求译语和原语不仅要在信息内容上形成对等, 还要尽可能地在形式上做到对等。在情景喜剧中, 幽默不仅会通过台词内容体现, 还会结合人物说话的方式、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等等。与台词中的玩笑话直接逗乐观众相比, 它们往往是一些隐性幽默元素, 需要观众自己去发觉思考, 联想体会。
例2 (第一季9集)
Chandler:We just finished this magnificent Thanksgiving dinner.I have—and I remember this part vividly—a mouthful of pumpkin pie, and this is the moment my parents choose to tell me they're getting divorced.
Rachel:Oh my god.
Chandler:Yes.It's very difficult to appreciate a Thanksgiving dinner once you've seen it in reverse.
字幕:
Chandler:我们刚吃完一顿感恩节大餐。我——这部分我记得非常清楚——包着满满一口南瓜派, 就在这时, 我爸妈告诉我他们要离婚了。
Rachel:天哪。
Chandler:是的, 当你有了把这顿节日大餐狠狠吐出来的体验后, 就很难再好好享受这种大餐了。
本场景中, Chandler用父母在感恩节餐桌上宣布他们要离婚的故事向Rachel解释自己为什么从那之后再也不吃感恩节大餐了。本场景的罐头笑声出现在Chandler说完“in reverse”之后。“in reverse”本意为“反过来, 相反”。通过前后的语境以及演员的动作, 我们知道, 这里Chandler是想表达自己由于震惊, 没能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 而是做了相反的动作, 吐了出来。字幕用“狠狠吐了出来”确实能够让中国观众找到了台词的幽默点所在。但是Chandler并没有用呕吐的英文单词来直白地讲述自己的经历, 而是通过自己的表情和一个表示呕吐的动作让原语观众自己去联想体会出笑点所在。而“狠狠吐了出来”却让中国观众失去了这样的联想体会的过程。我们并不需要将诸如此类的促使笑点产生的隐性元素显化在台词中, 因为这类元素往往也是可以跨越文化障碍, “通俗易懂的”。因此, 有了演员动作的帮助, 字幕的最后一句可以修改为:是的, 当你这样做了之后, 就很难再咽下这种大餐了。
2) 有文化内涵的幽默 (cultural humor)
此类幽默往往与某语言中特定的背景知识有关, 可以借用某个传统习俗、某个典故, 或是像《老友记》这样的情景喜剧一样经常提到某个名人人名、某个电影名或歌名。这样的幽默段子产生幽默效果的前提必须是观众们熟知这些文化信息。
例3 (第五季12集)
Monica:Am I on fire today or what?Those birds are browned, basted and ready to be carved.
Chandler:Okay, easy Martina.
剧中, Chandler带Monica跟老板打网球, 好胜心极强的Monica只顾获胜, 不给对方任何机会。台词中的Martina是著名女网球明星辛吉斯的名字, Chandler想告诉Monica, 只是玩一玩, 不要像专业选手那样狠, 要给老板留点面子。然而, 即便是原语观众, 如果不了解网球, 不知道Martina是著名网球选手的话, 也会对这段的笑点感到困惑。而中国观众如果所看的字幕只是名字的音译, 同样也会迷惑不解。这时, 字幕翻译者的任务应该是解“惑”, 即让字幕达到功能对等的最低层次——让目的语观众理解原语如何产生幽默效果。在字幕中加上如“著名女网球手”这样的注释往往能达到效果。
但是, 注释并不是这类幽默翻译的万能公式。由于字幕自身的空间限制以及出现的时间限制, 上述的注释如果过长仍然会影响字幕的效果, 阻碍观众对台词的理解。这时还得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进行周全的考虑。
例4 (第七季14集)
Chandler:Would you put that back on?Monica’s gonna be here any minute!
Joey:But it hurts my Joey’s Apple.
Chandler:Okay, for the last time.It’s not named for each individual man.
字幕:
Chandler:你能把领结扎好吗?Monica马上就要回来了。
Joey:可是我的乔结好疼。
Chandler:好吧, 再跟你说一遍。喉结不是专用在姓候的人身上。
本段对话中, 领结让Joey的喉结感到很不舒适。英语中, 常用“Adam’s apple”来表示喉结, 而Joey则认为名字是Adam的人才用“Adam’s apple”, 如果是自己的喉结就要用自己的名字来表示。这里则是用Joey对“Adam’s apple”这个词背景知识的缺乏来制造幽默效果。“Adam’s apple”表示喉结的一个解释来自于圣经故事, 与偷吃禁果的人类始祖亚当有关。而这个故事根本不可能在字幕中用注释的形式三言两语解释清楚。为了让字幕能像原语台词那样为观众制造幽默的效果, 虽然放弃了讲述与原台词有关的圣经故事, 但是却用归化翻译让中国观众至少在看到字幕的时候不会迷惑不解, 会与原语观众一样哈哈大笑,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也基本达到了功能对等的要求。
3) 言语幽默或双关语 (verbal humor/puns)
此类幽默可以看做是玩文字游戏, 通常会在单词的读音或组成形式上做文章, 以此来产生幽默效果。那么, 理想的字幕就是要使原语与译语在双关的表述形式、表现意图、观众反应等方面完全吻合, 让字幕翻译达到功能对等最高层次的要求。
例5 (第三季13集)
Joey:Ah, now, Rachel, these ah, these little women.
Rachel:Yeah.
Joey:How little are they?I mean, are they like scary little?
字幕:
Joey:Rachel, 我说, 这些小妇人……
Rachel:恩?
Joey:她们到底有多小?会不会小得很恐怖?
本段中, 从没有听过名著Little Women (《小妇人》) 的Joey误将题目中的“little”理解为指人的体型小。英语中, “little”有多重意思, 可以指年龄小、体型个头小等。同样汉语中, “小”也既可指人的年龄大小, 也可用在体型个头上。这种意义上的重合正好可以为翻译所用, 让看字幕的中国观众完整体会出了该笑料的幽默之处。但相比之下, 这样的意义重合并不多见, 通常很难在汉语中找到英语某一双关语的完全对应。
例6 (第三季8集)
Joey:I've got a science question.
Ross:Hmm?
Joey:If the Homo sapiens, were in fact'Homo-sapien', is that why they’re extinct?
Ross:Joey, Homo sapiens are people.
Joey:Hey-hey, I'm not judging.
英语单词Homo sapiens来自拉丁语, 其中Homo的意思是“人”, sapiens的意思是“智慧”, 合在一起就是“智人”, 全体人类的一个共有学名。由于科学知识有限, Joey只知道这个单词与古人类有关, 与“homosexual (同性恋) ”一样以“homo”开头, 以为这样的前缀就代表单词与同性恋有关, 所以才会问Ross, 智人灭绝是不是因为他们是同性恋。接着Ross试图解释“Homo sapiens”就是人类, 但由于用的是“people”这个简单的英语单词, 又让Joey产生了Ross以为他歧视同性恋的误解。汉语无法复制英语单词这样的构词特点, 翻译时只有舍弃双关表述形式的对应, 着眼于双关的幽默效果。英文中, “bent (有冒犯之意) ”和“straight”也可以分别表示同性恋和异性恋。受英语的影响, 汉语也开始用“弯”和“直”来分别表示同性恋和异性恋。抓住这点, 字幕可以修改为:
Joey:我有个科学上的问题。
Ross:恩?
Joey:直立人是直的, 怎么还绝种了呢?
Ross:直立人不是直人。
Joey:哦, 原来是这样。
字幕将“智人”换成了“直立人”, 虽表示不同概念, 却同为古生物学方面的用语, 利用“直人”与“直立人”只差一字, 容易混淆的特点制造出与原语类似的幽默效果。后文也根据这一概念的变化, 在意思上进行调整, 延续了前文的幽默。这样的字幕虽未能让中国观众充分体会理解原语文字游戏的奥妙, 功能上却做到了和原语台词一样, 让观众与背景罐头笑声一起开怀大笑。
4 结束语
翻译好比人与人间的交流, 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的话没有任何反应, 交流也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同样, 字幕若无法让观众理解欣赏外国情景喜剧中幽默, 只能无反应地被动接收字幕内容, 得不到他们所期待的愉悦感, 那么他们自然就会放弃观看。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译语读者对译文反应的重要性, 正可以成为翻译情景喜剧中幽默的指导原则。而让中国观众和原语观众对情景喜剧中的幽默有基本一致的感受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功能对等的指导下, 根据对目标观众的认知背景、对字幕可能产生的反应做出推测, 持续不断努力做出最佳翻译选择的过程。
摘要:与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流行时尚等不同, 美国情景喜剧更侧重于通过大量的美式幽默将美国文化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那些没有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中国普通观众通过字幕尽可能地理解和欣赏美国情景喜剧是字幕翻译者的一项艰巨任务。该文将尤金·奈达博士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 选取经典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主角们的幽默语言作为典型个例, 将幽默语言分为三类:通俗易懂的幽默, 具有文化内涵的幽默以及言语幽默或双关语。并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对各个类别的翻译进行分析, 提出各个类别对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功能对等,美国情景喜剧,翻译
参考文献
[1]Venuti L.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M].2nd edition.Lon-don&New York:Routledge, 2004.
[2]Nida, 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钱绍昌.影片中双关语的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 2000 (4) :17-20.
[4]刘兵.浅议美国俚语的幽默感[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9, 11 (2) :66-67.
[5]孙致礼.文化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 (127) :41-46.
语文课堂教学中幽默语言的妙用 篇10
一、幽默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教学幽默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 易于记忆
幽默往往是通过让人发笑而使人领悟某个观点、某种道理。从教学实践看, 学生们常常是靠了一个幽默而印象深刻地领悟并记住了一个观点、一种道理。这是教学幽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作用。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我让他们哈哈大笑, 在他们张开嘴巴的时候, 我丢进去一些东西让他们咀嚼。”
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材料, 对学生进行幽默语言的思维训练。有位教师讲《拿来主义》, 他结合改革开放的现实, 给学生出了一道趣味题:我国有位作家随团访问欧洲, 在宴会上, 有位西方记者一边大嚼牛排一边问这位作家:“中国改革开放, 向西方学习, 难道不怕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吗?”请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境用幽默的话来回答对方。学生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教师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 给出答案。作家说:“这正像先生吃牛排而不怕变成牛一样。”然后, 教师让学生找出自己答案的不足, 并简要地讲讲幽默的有关知识,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作家幽默语言的妙处。教师巧妙用幽默语言, 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有一箭双雕之效。
2.能调节课堂气氛, 融洽师生感情
任何学科的教学本身原本就是单纯的认知活动, 并在认知的同时交织着情感。情感是师生间的纽带、桥梁, 而幽默正是将知识渡到对岸的一种形式、手段, 它可以消除师生间过于严肃的紧张状况, 寻找师生间的共同契合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自己怕老师, 其实并不是说老师总是在打学生、骂学生, 而是师生间普遍存在的心理距离。
有一位大学教师到中学去上示范课, 走进课堂, 初中的小同学见新老师, 一个个怯怯的, 顺着眼, 似乎连大气都不敢出。这位教师看到这样的情形, 灵机一动, 指着教室墙上贴着的名言警句幽默道:“唔, 这墙上的名言警句很好啊!这个‘闻鸡起舞’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一听到有鸡吃就高兴地跳舞啊?”初一的同学们一下子都被逗得咧开嘴笑了。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 小同学们一个个都很振奋, 课上得十分理想。课后, 小同学们在写给教师的“听课印象”中说:“刚开始上课, 我们都有一些紧张。听到老师开闻鸡起舞的玩笑, 我就觉得你挺好玩的”, “您一上课就很幽默, 让我们感觉您很随和”……
3.教学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有人说:“幽默是智力的剩余。”幽默确实需要智慧, 幽默总是和睿智紧密相连的。健康的教学幽默, 闪现着机智的灵气。这对开启学生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幽默感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道:“培根说, 读史使人明智, 哲学使人思辨, 数学使人周密, 物理使人深刻……”同学们刚刚上了化学课, 于是问:“老师, 化学会使人怎么样?”老师随即幽默道:“化学会使人善变。”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化学使人怎么样, 培根没有说。但这位老师思维敏捷, 反应神速, 既道出了化学的特点, 又不乏风趣、机智。这样的幽默, 对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幽默感显然有着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幽默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善于幽默的人必定热爱生活。要学会幽默, 就必须关心社会, 观察社会, 不只是举止谈吐, 还要对影视、体育、轶闻乃至心理学、哲学等都应广泛涉猎。除此之外, 还应熟悉、掌握一些幽默的寓言故事、传说、典故。这些形式本身不一定具有幽默的成分, 但当与一定的内容、一定的环境、一定的对象联系起来, 就会产生乐不可支的幽默效果。下面介绍两种供借鉴。
1.谐音双关
胡适先生曾在某大学讲学, 一开头就分别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论断并在黑板上板书:“孔说”、“孟说”、“孙说”, 当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时, 反身又写下“胡说”二字。学生一看“胡说”立刻联想到“胡说八道”, 不禁哈哈大笑, 幽默形成了。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 利用一词多义、多词多音或形象相似等有关条件, 体现出“言在此而义在彼”的特点, 达到耐人寻味的意蕴。
2.情境联想
枯燥的东西加上恰当的联想, 会使学生顿悟, 从而印象深刻, 甚至永远不忘。如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将“狼藉”一词写成“狼籍”。我这样解释:请看两个字的声旁, 一个是“草”, 一个是“竹”, 狼不去睡软棉棉的草窝, 而去睡硬邦邦的竹板, 难道不怕将自己的小腰垫坏?
其它还可以采用比喻、夸张、逗引、顶真、插说、曲解、歇后, 等等。当然, 语文教学幽默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 变呆板、枯燥的分析解说为风趣、诙谐的启迪智慧。所以, 切忌油腔滑调、庸俗无聊, 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其实, 汉语是十分丰富的, 其本身就蕴含着很多可以幽默的因素。萧伯纳说, 真正的笑话, 就是我并非说笑话。林语堂说, 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三、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偏颇认识
幽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显然有着很好的作用。但有人认为, 课堂教学是一件很认真的事情, 不能搞什么幽默;也有人认为, 课堂的幽默会给人以轻浮、油里油气、不踏实的感觉;还有的人对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 把“幽默”作为“严谨”的相对概念……这样一些认识显然有一些偏见。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它确实应该是一件很认真的事, 也并不意味着教学不可以有笑声。大量的课堂实践表明, 课堂教学中的幽默, 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正如生活中的幽默与轻浮、油滑不能划等号一样, 课堂教学中的幽默与“轻浮、油里油气”也根本不是一回事。幽默是高品位高素质的反映, 是睿智、灵气的表现, 一般的轻浮、油滑与其根本不可相提并论。“所谓不踏实”与幽默也绝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可以看到, 在现实生活中, 既幽默风趣又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大有人在。
至于把“幽默”与“严谨”作为教学风格来加以分类, 更是没有道理的。幽默更偏于形式, 严谨更偏于内容, 怎么可以放在一块而加以比较?如果硬要给幽默的教学风格找一个相对的东西, 那只能是“严肃”或“不苟言笑”。而且在课堂教学中, 幽默与严谨完全可以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已经被好多著名的学者及一大批优秀的语文教师所证明。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幽默在广泛地运用并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学幽默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多一分轻松、平添一分愉悦, 可以让学生在笑声中扎实而高效率地学习。课堂教学中很好地运用幽默, 便能进一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运用幽默语言 鲜活语文课堂 篇11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通过语言交流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造出一个富含生命力的课堂。
什么是幽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趣或可笑而又意味深长。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中的结晶,是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在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若能像相声演员、小品演员那样妙语连珠、引人入胜,那么学生将能够在开心大笑或会心微笑中领悟课文的意旨。幽默的价值,不单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驱除疲劳,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碍他们对正确要求意义的真正理解,即产生所谓“意义障碍”,而幽默语言教学正是和谐师生关系、消除意义障碍的一味良药。
一、夸张。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加强所说语言的力度,用夸大的语境来形容事物,俗称夸张。夸张,是幽默中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能摆脱生活逻辑的束缚,给人以新异的刺激,使人觉得风趣诙谐。记得在上一节说话课的时候,我让学生用“满山遍野”来说一句话,有个学生这样说到:“春天来了,那满山遍野的小女孩多可爱啊!”我估计这个学生不理解“满山遍野”的意思,于是,我读到这句时,故意做出很惊讶的样子说:“天啊!那么可爱的小女孩怎么全种在山上了?”学生们听了,全都明白过来了,继而哈哈大笑起来,说这个句子的学生也跟着笑了。从那以后,学生们对这个例子的印象都非常深刻,在使用成语的时候,都会先去考虑其在具体情境中的使用是否正确。
二、双关。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就叫双关。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也可以采用这种“双关”的修辞方法。有一次,一节自习课上,不知是由哪个学生引起的。渐渐地,教室里的许多学生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我故意清了清嗓子,可正说得起劲的学生们并不理会,于是,我故意用一种新奇的语气说道:“咦?我们教室里怎么忽然多了一群小蜜蜂了?”这会儿,好多学生听明白了,都羞愧地止住了声音,教室里又恢复了宁静。
三、反语。反语有两种,一种是“明褒实贬”,一种是“明贬实褒”。记得在上人教版第七册《成长》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这样说:“哎呀,文中的小约翰真是命苦啊!那么小的年纪就要出去卖报挣钱。他妈妈也真狠心,一点儿都不爱他。”学生听了都着急地反驳:“不是的,老师!他妈妈不是不爱他,而是想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他妈妈很爱他的。”我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拖长着声调说:“哦!原来如此。”学生们这才发觉上当了:“原来老师是故意逗我们的。”我接着又问道:“那你们告诉老师,你们的爸爸妈妈狠心吗?”孩子们这回一下子明白了我的意思,有的同学不好意思地说:“不够狠心……”有的说:“有时候也狠心……”个个都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入了角色,情绪高涨,并把这课的中心思想透彻地领悟了。另外有一次,我发现有一个学生经常抄袭作文,我在批语中暗示了几次,都不见效。于是,我就故意在一节作文评讲课上不指名的宣读了他的文章,读到精彩之处,我还不时地夸赞几句,并有意不理会学生当中异样的目光。这个学生听了,则把脑袋深深地埋在课桌下。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再也不敢抄袭作文了。由此可见,“褒贬换用”这种幽默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确实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笑声中“明其旨,悟其理”。当然,要想做到这点,教师必须要善于揣摩学生心理,还要善于挖掘健康、积极的幽默素材,抓住恰当时机运用幽默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含蓄旁敲。适时地运用委婉含蓄的幽默语言,可以消除学生的对抗情绪。许多教师过于追求完美,看不得学生犯错。偶尔学生犯错,就板起面孔,摆出了教师应有的“威严”,然后苦口婆心地进行批评教育,其结果却收效甚微。教学批评是教学中的必要手段,可这种批评同样可以幽默一点,教师应运用自己新奇、巧妙、风趣的语言“捕获”学生的心,让学生在笑声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幽默 篇12
但是, 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传统教学基本上遵循词汇讲解、课文讲解和课后练习三部曲, 老师在台上讲得疲惫不堪, 而学生要么酣然入睡, 要么谈笑风生, 要么专心致志玩手机, 要么津津有味地看小说……学生常反映说大学英语学习中, 最痛苦的事就是听枯燥乏味的课文讲解和词汇讲解;由于缺乏学习积极性, 课后练习学生基本没做, 课堂练习讲解就成了浪费时间的代名词。结果, 许多学生英语越学越差, 甚至到了补考重修的地步。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有必要把幽默语言引入课堂教学。
1 幽默与认知语言学
我们所说的幽默, 是最早由幽默大师林语堂从英语单词humor音译过来的。他认为humor既不能译为“笑话”, 又不尽同“诙谐”, “滑稽”, “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2]。一谈到幽默, 人们往往联想到笑话。幽默语言确实能引人发笑, 产生喜剧效果, 但林语堂认为粗鄙显露的笑话不能算作幽默。《辞海》对幽默是这样定义的:“通常是运用滑稽、双关、反语、谐音、夸张等表现手段把缺点和优点, 缺陷和完善, 荒唐和合理, 愚笨和机敏等两极对立的属性不动声色地集为一体。在这种对立的统一中, 见出深刻的意义或自嘲的智慧风貌”[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幽默需要运用修辞手段, 用表面轻松的言辞来表现意义深刻、有趣而意味深长的内容, 在受话者眼里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滋味, 能引起他们会心的笑。幽默本身是一个认知过程, 要完整、深刻地理解幽默话语的内涵, 离不开受话者基于个人体验的认知解读。
认知语言学以体验哲学为理论基础, 主要阐述人们对世界的感知体验[4]。认知语言学认为, 语义不仅反映了被感知的可能世界中事体的特征、内容和功能, 而且也反映出人们感知的能力和方式[5]。一个语言现象到底是幽默还是枯燥, 取决于人们对语义的感知和体验。没有受话者对幽默的认知心理过程, 再好笑的幽默在他们眼里都是枯燥乏味的, 因此对幽默语言的欣赏, 与个人体验有极大关系。在大学课堂这个特定的环境中, 关于幽默语言, Ron Deiter认为“Professors present humorous material only if it is regarded as humorous by their students”[6]。他认为教授提供的幽默材料, 如果学生认为是幽默的, 它就是幽默的。由于个人体验、认知、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不同的人对幽默的感悟是不一样的, 同样的内容, 有些学生觉得幽默好笑, 有些学生可能觉得沉闷乏味, 还有些学生可能觉得针对了自己, 伤了自己的面子。
2 大学英语课堂幽默的运用
2.1 幽默在大学第一堂英语课的运用
大一新生, 对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感到神秘, 内心充满期待, 还有几分忐忑不安。大学第一次英语课, 也是老师的第一次亮相, 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如何, 直接影响到今后师生之间的交流。通常情况下, 在这一节课, 老师一般向学生作自我介绍, 也要求学生自我介绍, 这之后老师介绍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纪律、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考试内容、试卷构成等。对此学生也产生了这样的心理预设, 准备度过大学里最难熬的一次课。要改变这一现状, 可以运用以下手段, 让他们自己体会英语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1 图片展示
上了大学, 学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所以第一次课上老师一般会强调学好大学英语的重要性。枯燥的说教往往适得其反, 为了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其重要性, 可以利用图片, 把生活中出现的英语不规范的图片展示出来。例如, 图1是一家餐馆的菜谱, 可以看出菜谱上“干爆鸭子”的英译文是:Fuck the duck until exploded。学生对“干爆鸭子”的预期结果同现实译文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基于个人体验, 多数学生明白fuck这个词的中文含义, 在心理认知上产生普遍共识, 结果满堂哄笑。在哄笑声中, 老师不失时机地指明:“不学好英语, 连干爆鸭子 (fried duck) 都翻译不好。”
图2是一处风景区的警示牌, 把“当心落水”翻译为“Take ccaarree ttoo ffaallll iinnttoo wwaatteerr””。。国国外外英英文文网网站站上上对对ttaakkee ccaarree的的解解释释为“If you take care to do something, you make sure that you do it.”[7], 即“务必作……”。那么“Take care to fall into water”意思为““务务必必落落水水””, , 这这完完全全背背离离了了警警示示牌牌原原意意。。国国外外这这样样的的警警示示牌牌上上通常是这样的语句:Caution, deep water, 或者直接是:Deep water。通过这张图片, 学生学到了知识, 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也不言自明。
2.1.2 实例展示
在讲到学生写作语言贫乏, 作文通篇初中词汇泛滥的问题时, 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逐渐展示一篇作文中出现的这样的句子:
I think....
He thinks...
She thinks...
Everybody thinks...
结尾:Do you think so?
She thinks...和Everybody thinks...学生都猜出来了。最后一句利用sb thinks...的心理预期, 以疑问句形式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语境, 从而制造出喜剧效果。看到这里, 他们常常忍俊不禁, 在笑声中反观自己英语学习的不足, 体验到词汇积累的重要性。
2.2 幽默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大学英语学习中最枯燥乏味也最难的就是词汇的记忆, 多数同学记了忘, 忘了记, 记了又忘, 形成了恶性循环。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词语所表达的意义, 以及如何结合使用, 取决于人们对于周围真实世界的感知和范畴化[8]。范畴指在认知过程中, 将事物进行归类。在词汇教学中, 把能产生幽默意境且互相关联的词汇进行范畴化, 一方面增加了词汇学习的趣味性, 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信心, 提高词汇学习效率。例如:
1) democracy, 辜鸿铭把这个词拆成demo-cracy (意为魔鬼发疯:demon crazy) [9], 向学生介绍这个词的渊源, 有助于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记住这个词, 同时记住了demon和crazy这两个词, 无形中扩大了词汇量。
2) swallow:You can cage a swallow but can you swallow acage?
通过这样一个幽默的句子, 让同学们知道cage和swallow分别作名词和作动词的含义。
3) outweigh:Does a full moon outweigh a half moon?把半月和满月进行重量比较, 本身就显得幽默, 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单词了。
4) prefer...to...:A wife always prefers her husband’s motherin-law to her own.婆媳矛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这个例句里her husband’s mother-in-law当然是“她”的母亲, 而her own, 则指她婆婆, 这个例子以反话正说的方法让学生在体验到语言幽默的同时也记住了prefer...to..., 和mother-in-law的用法与含义。
5) obesity, 提供超级大胖子的图片一张, 让学生实际感受obesity的含义。
2.3 幽默在语法讲解中的运用
学生在中学已经全面接触了英语语法, 虽然大学英语不死抠语法, 但涉及到一些比较难的语法问题, 不加以讲解, 学生就读不懂文本, 省略句和虚拟语气就是其中一个难点。在讲解省略句时, 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利用:
6) When you are forty, half of you belongs to the past, when you are seventy, nearly all of you[10].在这句里, nearly all of you是承前省略了belongs to the past, 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句子, 恰到好处地增强了幽默效果。
虚拟语气往往可以运用夸张的手法气氛, 造成滑稽可笑的情景:
7) If the sun were to rise in the West, my love for you wouldnever change.
看到这个例句,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句子与他们的认知体验高度吻合, 因而能产生幽默的效果。
2.4 幽默在讲解练习中的运用
大学英语全新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美国梦》专门有关于委婉语的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委婉语, 本人编了这样一则对话:
8) Man:Your husband is not here.
Woman:He’s gone.
Man:Where has he gone?
Woman:The memory garden.
Man:Congratulations!What is he doing there?
Woman:He is lying there.
Man:Why is he lying there?
Woman:He is dead.You bastard!
创设这样一个不懂委婉语的情景让学生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学会了关于“死亡”的委婉表达, 也深深意识到了解一些常见委婉语的重要性。
2.5 幽默在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时的运用
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 他们都很在乎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老师不适当的评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引起他们的自卑心理, 甚至使得他们产生厌学情绪。运用幽默语言, 鼓励优秀学生更上一层楼, 让差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尤为重要。
9) 对于表现好的学生
有个学生英语口语不错, 于是就让他来讲台上口头翻译一段课文, 作得不错, 评价如下:
某某同学这段即兴口译作得棒极了, 按这种趋势下去, 将来国家领导人的高级口译人员非他莫属。那时候他会非常繁忙, 可能都没时间接见自己的大学同学了。所以现在趁他还有时间, 大家赶紧找他签名, 收藏起来, 说不定他的亲笔签名以后还会升值呢。
10) 对于表现差的学生
有个学生英语很差, 轮到他做值日报告了, 走到讲台上, 他手脚无措地站在那里, 用汉语对我说:“老师, 我不会。”“那你就随便说点什么吧。”“我还是不会。”于是我就对他提问:“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How are you today?”他很顺利地回答出来这些问题。然后我说:“你明明回答得那么好, 为什么还说不会呢?看你讲英语, 发音多地道啊, 以后可不许这样谦虚了。
无论差生还是优生, 听到这样的评价都感到很有面子,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很高了。
3 把幽默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原则
3.1 时机得当、恰到好处
在教学内容涉及幽默素材或可用来进行幽默创造时, 使用幽默语言,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为课堂教学服务。幽默素材不能偏离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不能为了博得学生一笑, 把凡是能引起学生发笑的内容都教给他们, 冲淡教学主题。
3.2 保持冷静、不动声色
讲幽默时, 最忌讳的是学生没笑自己先笑作一团, 甚至笑得说不下去, 学生都搞不清楚老师在讲什么, 结果好好的一段幽默素材被破坏掉了。
3.3 避免嘲笑学生
学生具有独立人格, 大学生自立自主意识很强, 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作为大学英语教师, 不能嘲笑学生, 为了幽默而幽默, 把大部分学生的欢笑建立在少数同学的痛苦之上。
3.4 避免过度自嘲
适度运用自嘲的方法, 通过自我贬抑, 能够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从而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如果过度自嘲, 学生当时可能觉得幽默, 但事后对老师会形成不良印象, 会有损老师的信誉。
4 结论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充分利用认知语境和学生的个人体验, 适时适当穿插幽默素材, 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同时, 欢乐的课堂气氛容易感染学生, 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把幽默引入课堂, 还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 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这也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摘要: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 分析幽默语言在大学英语第一堂课中, 在讲解词汇、语法、课后练习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中的运用。把幽默引入大学英语课堂要注意把握时机, 不动声色, 不能嘲笑学生。
关键词:认知语言,幽默,大学英语,运用,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EB/OL].2007-09-26.
[2]林语堂.幽默杂话[J].晨报副镌, 1924 (6) .
[3]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952.
[4]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2-9.
[5]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2-9.
[6]Ron Deiter.The Use of Humor as a Teaching Tool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J].NACTA Journal, 2000:20-28.
[7]http://dictionary.reverso.net/english-cobuild/take%20care%20to%20do%20sth[EB/OL].
[8]钟兆云.解读辜鸿铭[J].书屋, 2002 (10) :42-52.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幽默】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幽默06-11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10-02
语文课堂中的幽默妙用08-31
幽默语文教学12-07
初中语文幽默教学07-29
物理教学中的幽默07-29
英语课堂中的幽默教学11-06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幽默07-21
语文课堂中的语言艺术11-09
谈幽默在教学中的作用何蓉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