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化水平中

2024-06-03

资源化水平中(精选12篇)

资源化水平中 篇1

高水平大学建设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举措。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要有丰富的办学资源投入作支撑, 但在相当长的时期中, 由于办学资源、尤其是优质办学资源的短缺, 各级各类高校对办学资源的激烈竞争将是一种常态。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进一步优化办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办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实现办学资源共享共用, 是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研究和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高度重视办学资源的建设管理

1. 建设高水平大学是国家意志。

高水平大学建设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是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20世纪末, 国家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提出并陆续实施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211工程”和“985工程”。进入新世纪后, 国家又先后出台了“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 旨在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要通过体现国家意志的重点建设, 使高等学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 成为凝聚高层次人才的高地, 为国家知识创新和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陕西师范大学作为一所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西部一流、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必须把建设高水平大学作为学校的建设目标。这既是一项艰巨的建设任务, 更是一项神圣的历史责任。建设高水平大学, 必须将学校事业的发展纳入到国家意志重点关注的范围内, 置身于国家意志的重点发展规划中。这不仅是国家建设的要求, 是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实现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 同时也是学校能否获得更多办学资源支持的现实要求。

2. 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以丰富的办学资源作保证。

通过高水平大学建设, 能够形成高等教育资源的聚集优势, 凭借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管理,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水平大学的特殊地位与责任, 决定了它必须要产出高质量的成果、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从一定意义上讲, 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过程, 也就是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最大化发挥效能的过程。从存在形态来分, 我们可以将办学资源分为两大类, 即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学校设备、设施、人员、信息和课程资源等;无形资源包括学校类型、声誉、环境、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等。从资产来源来分, 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性收入、贷款、社会捐赠等。这些资源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

就我国公办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 资源的主要建设途径是来自于政府财政的各种拨款和各种计划经费, 这是办学资源的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以及大国办教育的实际情况, 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对办学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的存在将是长期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稀缺的、优质的办学资源必然会更多地投向能够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家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大学建设, 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以丰富的办学资源作保证。这对地处西部地区的陕西师范大学来说, 既是压力与挑战, 更是动力与机遇, 我们必须争取一切机会和可能获取更多的办学资源, 做大做强自己, 发展好自己。

3. 进一步提高对办学资源共享共用的认识。

目前, 制约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因素有很多, 但最根本的还是人才队伍和学科结构, 而队伍的建设、学科结构的调整又必须以充分的财力作保障, 必须以丰富的办学资源作支撑。陕西师范大学在办学资源的共享共用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方面认识到:其一, 办学资源不能发挥最大效用, 将会影响学校争取更多的资源;其二, 只有充分挖掘潜力, 解放思想, 创新工作, 才能够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其三, 办学资源的共享共用, 其根本目的还是要使办学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四是办学资源的共享共用要立足于现有的资源, 着眼于未来, 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 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

陕西师范大学各类办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过去相比有很大进步, 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一是办学资源共享共用最大障碍是缺乏相关制度。办学资源的共享共用不仅要有平台, 还要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引导, 从长远看, 要设计一个评估指标体系对资源使用效益进行评估, 就是要通过“平台+政策+评估”模式实现办学资源的共享共用。二是办学资源共享共用的顶层设计还不到位。机关职能部门要创新工作机制与思路, 切实为学院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向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三是办学资源共享共用的发展不平衡。经过努力, 学校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资源、学科建设资源、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会议室等资源方面, 都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共享与共用, 但办学资源建设管理中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工作推进也不平衡, 在认识上仍然存在着部门或个人所有, 存在着被动地等、靠现象。资源超规格配置、闲置浪费的现象必须坚决反对和制止, 办学资源使用效率必须大幅度提高, 办学资源建设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着力提高获取办学资源的能力

1. 进一步拓宽获取办学资源的渠道。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 进行办学资源建设的经费来源是多元化的。这就要求学校各部门、各单位, 甚至所有教职员工都要深入研究政策, 善于把握机遇, 不放过任何一个从政府、基金会、社会机构获取资源的机会, 积极拓宽获取办学资源的各种渠道。如, 学校鼓励支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争取科技部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基金、农业部的软科学研究课题、教育部社科司的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和一般项目等国家层面上的资源。“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先后推出了“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20) ”和“211工程三期建设”等多个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的计划。伴随这些计划的落实, 国家必然要配置大量的资源。其一,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工程”。2005年2月17日, 教育部就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发出《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5]1号) 。中央财政斥资25亿元, 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其中有很多争取办学资源的机会。其二, 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项目”。2006年1月9日至11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随后, 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20) 》。该纲要明确提出了未来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五大战略重点: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快发展空间和海洋技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针对这些国家重点发展和支持的领域和学科, 学校也主动参与其中, 积极发展交叉性、应用性学科, 凝练学科方向, 促进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实践性学科发展, 提高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与贡献率。其三, 关于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和财政部三家联合出台的“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总体方案”指出:统筹规划、重点建设1000个左右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一批处于国际学科前沿的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等基础学科和社会公益学科;一批国家发展战略急需的农业、先进制造、交通运输、信息与现代服务、能源开发与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和国防等领域的应用学科、高新技术和工程学科;一批重点发展的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交叉学科;一批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能够回答国家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经济、政法、人文、社会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目前, 学校的“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目标、任务、方案已确定, 具体工作正在推进当中。

毫无疑问, 进入上述计划、承担相关任务不仅可以得到可观的办学资源, 而且可以显著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提高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 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2. 进一步提升获取办学资源的学科竞争力。

重视学科发展、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是提升学校争取办学资源能力的根本着力点。国内外许多大学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自己的判断,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不断进行学科改造和学科方向调整, 以取得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从而获得丰富的办学资源。通过这种途径争取办学资源、发展学校事业的成功范例在国内外较多。

从国外情况来看, 如英国Warwick大学自开办以来, 始终遵循“打破好大学的陈规, 勇于创新, 敢于冒险”, “选择最新的、与众不同的事情来做”等独具特色的理念谋划学校发展, 用了不到40年的时间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高水平大学。该校所开办的专业并不多, 但几乎每一个专业都办得极具特色, 极具竞争力。再如, 属于美国能源部的阿贡国家实验室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是由芝加哥大学代管的, 每年承担项目数超过200个, 年度预算高达4.7亿美元。类似的还有著名的美国阿莫斯国家实验室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 它是由加州大学管理, 年度预算达21亿美元;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年度预算4亿美元, 由纽约州立大学的合作伙伴———布鲁克海文科学协会管理。据悉, 美国有30多个国家实验室, 10个属于美国能源部 (相当于我国国防科工委工业局核工业组) , 其余多数隶属美国国防部, 只有极少数隶属其他部门。预期我国未来情况与此不会有太多的区别。同样, 在欧洲, 一些大的实验室也设在大学, 如英国的三大实验室之一的卡文迪什实验室 (Cavendish实验室) 就设在剑桥大学。该实验室始建于1909年, 已培养出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年度预算经费2100万英镑, 仅用于实验室改造和维护的费用每年就达200万英镑。从国内情况看, 我国科技部和财政部决定依托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所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海洋大学和有关研究院所设立青岛海洋科学国家实验室;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筹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科技大学筹建合肥微尺度科学国家实验室;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的上海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依托清华大学筹建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

上述情况表明, 要增强和提升学校获取办学资源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优势学科。为此, 必须调整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 努力形成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相统一、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的协调发展局面;学科建设的思路要丰富、要发展, 成立新的学院或系科只是学科发展的一种形式, 建立指向更加清楚的学术机构也是进行学科建设和学科调整的重要形式;要跳出传统的为学科而学科的思路, 通过力量整合和引进, 聚焦研究方向, 形成相对优势, 这样做成本会更小, 更适于新方向和新学科的学术生态形成。经过持续而慎重的学科发展和学科结构改造, 在保证大学特有的兴趣驱使的、自由探索式的科学研究的同时, 要使更多的科研力量面向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主战场。学校的环发中心、民族中心、宗教中心、农村中心以及土地问题研究中心的设立就是几个显著的例子。理工科近几年拿到的5个“863项目”、1个“973预研”、几个国家科技专项, 所涉及的学科和学科方向分别是材料、中医药、生物技术和食品工程等, 这些方向都是近几年学科结构和方向调整的结果。

调整好学科结构, 凝练好学科方向, 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造就一支富有竞争力的学科队伍才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着力点, 同时也是提升学校获取办学资源的根本着力点。因此, 要强调“有特色、入主流”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思路。有特色, 别人才会关注意你;入主流, 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投入。要明确学科建设不仅要讲究投入, 而且也要讲回报。当然, 这种回报可以是形式多样的, 为学校获得办学资源就是回报的一种形式。

3. 进一步发挥获取办学资源的主观能动性。

争取办学资源是全校的工作, 学校各部门、各院部、中心都应该成为争取资源的主体, 要通过向全体教师进行宣传教育,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要吃透政策, 把握方向, 合理调配力量,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在全校应形成全员争取办学资源的氛围, 广大教师要以各类项目和课题申请为突破口, 像重视教学、科研一样, 重视课题申报。争取各种办学资源, 这是一项利国、利校、利己的好事情, 学校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 对争取办学资源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在项目和课题申报中存在的被动、消极做法进行批评, 制订了相关的惩戒措施。

在当前, 要支撑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除了要积极争取校外资源外, 还要立足于校内的挖潜。特别是来自于政府的投资受制于很多因素, 而且在理论上大家机会是均等的, 仅仅依靠政府实现办学资源的大幅度增加是不现实的。办学资源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必须靠挖掘校内潜力来实现, 必须将盘活资产、经营资产、增加收入作为学校办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基于这些考虑, 要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对外争取、对内挖潜, 全方位、多渠道获取办学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大力推进办学资源的共享共用

办学资源是有限的, 我们在千方百计积极争取办学资源的同时, 还要充分发挥和积极挖掘现有办学资源的使用潜力。

1. 通过发挥人力资源潜力提高科研产出率。

1995年, 我国高校发表的SCI论文总数只有10832篇, 还没有同期美国哈佛大学和MIT两校发表的SC论文数 (11750篇) 多。但10年之后, 仅清华大学一家在2005年发表的SCI论文数就占到MIT的2/3。清华大学的例子足以说明, 高校人力资源的潜力是巨大的, 关键是要有信心、要努力。我校现有教授295人、副教授46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名, 如果平均一位正、副教授带10位研究生一年发表一篇权威论文或SCI论文, 全校至少每年应该发表700篇以上。

2. 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要挖掘潜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学校图书馆因一个小的收费标准改动, 其计算机房的上机人数就从稀少到爆满;学校层面采取措施, 建立机制, 使各单位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能够在全校范围内开放共享;独立设置的专门科研机构可为本科生提供公选课程;基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实时监控系统建成使用后, 将明显促进资源的共享共用。

3. 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办学资源使用效率。

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重复建设、超标准建设;资源分散、资源闲置;资源流失、挪用、共享共用程度低、有效使用时间短;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用人成本居高不下。造成办学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水平低下;管理工作不到位, 管理措施软弱;资源配置方式存在制度性缺陷;节约观念不强, 成本意识淡漠。因此,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需要从科学配置资源和科学使用资源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教育, 强化全校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成本意识;二是各有关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要通过建章立制, 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办学资源管理工作,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敢于管理和善于管理, 管理出效率已是不争的事实。当然, 大学的管理不同于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大学内部的管理更应强调管理的艺术和管理的方式方法, 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同时, 大学的管理还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之上。

总之, 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克服狭隘的本位主义的思维模式, 站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高度, 真正在全校上下树立对办学资源共享共用、合理配置的意识,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办学资源共享共用不仅是一个理论性、政策性问题, 也是一个实践性问题, 这项工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 要制定资源共享共用、资源合理配置的政策和办法, 用制度保证资源共享共用的实现, 为学校建设与发展服务。

摘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高度重视办学资源的建设管理, 要进一步拓宽获取办学资源的渠道, 提升获取办学资源的学科竞争力, 发挥获取办学资源的主观能力性, 并通过发挥人力资源潜力提高科研产出率, 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办学资源使用效率。

关键词:高水平大学,大学建设,办学资源管理

资源化水平中 篇2

南沙以“优二进三”为切入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南沙临海优势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以粤港澳合作为平台的现代服务业方兴未艾,生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初步形成具滨海旅游风情的新区。

在南沙战略定位向高端迈进的同时,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升级也进入决策视野。相关部门已经初步为南沙拟定了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旨在探索粤港澳合作的新模式,构建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平台,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另一方面,广州正拟由相关部门牵头,根据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关于南沙新区发展战略和定位研究的有关成果,认真推进城市、产业、土地、交通、人口、环保、港澳合作等7个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南沙发展将以“优二进三”为切入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航运物流要素集聚,积极发展服务外包、现代商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业,着力打造以“湿地旅游区”为主的南部旅游板块以及以“邮轮经济”为特色的东部旅游板块。继续实施青山绿地工程和市容整洁工程,打造环境优美宜居滨海新城。积极发展服务外包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

CEPA示范区,预计年内完成总体规划

产业体系的提升,离不开高端要素的集聚。现在的南沙慧谷地区南部,已经初步成为公共创新资源集聚区,汇集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设立的霍英东研究院、广外南沙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美国UL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而这只是一幅大型蓝图的开端。

目前《南沙慧谷城市设计》已编制完成,中科院北京软件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也在南沙区设立了分支机构,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已启动整体搬迁至南沙工作。

南沙与港澳的合作发展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南沙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建设有关方案已经广州市政府审核后上报省政府,预计年内可完成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在合作领域方面,南沙计划积极促进穗港澳三地政府、商会、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各领域合作交流工作,推动落实穗澳合作专责小组第一次联席会议成果,推进与港澳具体合作项目对接,争取在商贸旅游、高端医疗健康服务、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教育培训、中医药国际化、粤港澳离岸数据特区等重点合作领域尽早取得突破。

宜业也宜居,建设“低碳城”智慧城市

宜业也要宜居。南沙未来会继续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打造广州南部滨海生态新城。首先南沙将建设南沙港区配套基础设施,推动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南沙港区三期集装箱码头等南沙港区重点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增强海港门户的枢纽功能。同时,推动广州地铁四号线南延长线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整合资源,任务驱动,提升水平 篇3

一、基于认知兴趣的碎片类统整策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碎片化的知识已经不可否认地成为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部分。近几年,微信、微博成为人们阅读的重要内容了。同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碎片类知识更加感兴趣,在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面对“短平快”的新技巧、新的操作方式,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且能够自主探究学习,这就为我们开展“微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基础。

我们借用“非常5+1”来形容微课程框架。“1”是5~8 分钟的微视频,以此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5”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程。“5”部分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成完整的课堂,也可以单个分拆出来使用,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1.创建“视频”核心,调动儿童兴趣

在实践层面上,以“视频”为核心的微课资源,对于儿童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对于儿童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调动作用。其制作一般可以通过使用快课工具和PPT录制、使用拍摄设备直 接录制教学视频、 使用电子A板软件录制(案例)、使用平板电脑+“涂鸦”工具录制使用录 屏软件录制等来完成。

2.整合“五微”资源,完善碎片体系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开发出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的简明扼要的微问题,以此促进学生的思考。所以,微课程的设计一定要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5”个配套资源。

以教学 视频片段为主线,通过多媒体教学素材和课件、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相关的教学支持资源,营造一个比较真实的“微课程教学资源环境”。

3.提升“自悟”水平,强化操作能力

微课程中的碎片化统整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内驱力,而碎片化微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将学习指挥棒交到学生自己手上,哪里不会学哪里,实现学习的自我管理。在这样的自我管理、主动学习中,我们的“自我感悟”水平自然能够较快提升。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递进式分解策略

1.激活任务

要激活学生的任务意识,就需要构建“真实的任务”。所谓“真实的任务”,就是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和他们的经验相整合。如果设计的“任务”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追求形式,那样就失去了“任务驱动”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把生活中的某个实际现象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真实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

2.呈现问题

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外活动。例如,下节课要讲解表格制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调查自己家水电费的上交情况,也可以调查最近一个星期的天气状况等,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制作一个统计表格。这样既可以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实践,又能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逐层递进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这符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一般可按基本任务和探索任务两种要求来设计:最基本的任务要求十分明确,它包含了要学的新知识、新方法。这个基本任务一般是任务中较简单的,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探索任务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有发挥空间的任务。

例如:word的综合练习,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电子小报,要求有图、有文、有艺术字等,其内容和版面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教学中我们必须完成的是基本任务,而对于探索性任务只是鼓励、指导他们尝试操作。这样在保证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同时,还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确保了异质学生整体发展的目的。

4.评价激励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认真总结问题所在找出任务解决的技巧这个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在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具体的任务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和讲评要分析任务中运用到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在实践的时候根据课堂上的案例来发现和解决问题,把任务再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比如肖同学利用幻灯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就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一个小型的成果展示会。让每个小组都选择一个代表给大家介绍这个小组的作品河以让其他小组的成员提出意见,老师再针对这些意见进行点评。

通过对于学习成果的评价,让小学生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布置的任务进行二次分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合理利用图书资源,提高阅读水平 篇4

当前, 我们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加强学校图书资源投入, 图书资源日益丰富, 这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者高兴的。然而在图书利用方面, 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图书, 提高阅读水平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1.学生阅读量不高, 阅读种类单一

按照目前我市要求, 在校学生阅读量应该达到人均10册, 从信息统计来看, 很多学校没有达到这个数量。我校的借阅信息显示, 学生的阅读量也不高, 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主要有儿童读物和故事类书籍, 孩子们阅读的书籍大多是浅层次读物, 种类单一。吸引他们的往往是书籍奇异的内容和情节, 而不是作品的文学价值, 社会人文价值。高年级学生阅读以习作类为主, 功利性强, 为写作借鉴而读。

2.学生阅读缺少目的性, 不注重阅读方法

在调查中发现, 有的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借阅图书是盲目的, 随机的。他们每次挑选图书如同逛商场一样, 看到些觉得“好看”的便借出来。在阅读的时候往往囫囵吞枣, 看过就丢一边, 基本不会去挖掘书中的内在营养。所以大多看过就忘, 没有任何收获———也许开了眼界, 或者知道了某些故事, 但对于提高阅读水平是没有任何帮助。

3.学生课外阅读功利性太强

我经常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读书?很多回答都是为了学习作文的写法, 有的在这样的目标召唤下, 学生读得最多的是作文法之类的读物, 如《作文大全》、《作文选刊》、《作文向导》等等, 林林总总, 不一而足。学生要写出佳作, 更需要一种底气, 这种底气需要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经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厚实的社会生活知识作基础, 这种阅读背景下进行习作技能技巧速成训练, 最多也不过像在澡盆里练习游泳, 终究写不出什么大气的文章, 对语文素养的形成很不利。针对上面问题, 我认为应该从这几方面开引导学生阅读, 使学生合理利用图书资源, 切实提高阅读水平。

一、注重作品的趣味性、知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过:“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 就要亲口尝一尝。”而要做到这些, 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做读书的内行, 熟悉学生的阅读领域, 深入学生阅读的热点, 经过老师高屋建瓴的鉴赏与点拨, 学生会发现《幻城》其实是武侠小说的变种, 《三重门》是中国语文教育现状大讨论的形象具体的文学化表现, 是一个没有成年的孩子说出的一番大人的话语, 除了调侃老师, 批评教育体制, 没有更多新的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不仅从兴趣出发, 还要从质量出发, 从品位出发, 要学会分辨作品的价值, 回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回归传统, 回归古今中外经过时间检验的文学作品的阅读。要达到此目的, 就要确立阅读对象, 定位阅读标准, 保证文本质量, 增加课外文学作品的文化底蕴, 人文思想。选择阅读对象, 即文本最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 当代作家的作品是文坛有一定影响, 经文学界认可的。

二、有意识锻炼“读功”, 培养对语言作品敏锐的“悟性”

1. 带任务读

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 他们通过自主阅读活动, 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领域等大量信息外, 也要对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 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教育者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 引导学生阅读一般应达到以下目的:了解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

了解文章的主要和次要内容, 并能区分开来;

了解并记住文章最重要的内容;

了解文章结构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顺序;

了解作者的观点, 意图、写作风格及其偏见等;

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 得出自己的体会;

2. 变“眼读”为“心读”

所谓“眼读”, 就是一般性看书, 只用眼睛扫描即可, 而“心读”, 指的是入乎其内, 心无旁骛, 用慧眼去捕捉, 用心灵去感受, 用生命去体验, 仔细咀嚼品位作品的思想内涵、科学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笔。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要从“眼读”升格为“心读”。

三、预防“功利性阅读”, 坚持“博览群书”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 为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习写作不是课外阅读的唯一目标和终极目的。即便是学习写作, 专门读作文也不能奏效。功利性的阅读往往如同长期以方便面为主食, 造成营养不良。这种阅读写不出大气的文章, 对语文素养的形成很不利。课外阅读的指导应着眼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发展, 对学生的阅读做恰当的调控, 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认识误区, 要像蜜蜂采蜜那样广读博览。

1. 给学生讲明道理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那些学有所成的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作家的治学经验, 也可以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身边的例子启发学生, 深入浅出帮助学生弄清读书与做学问、写作、生活、做人的关系。

2. 开列书目与学生自由选择相结合

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 篇5

1.工作思路

重庆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是由40个区县组成的、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的复合型城市。重庆地形地貌复杂,山地、丘陵占90%以上,加之三峡水库淹没我市耕地23万亩,耕地保护压力大。直辖以来,迎来了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历史机遇,发展任务繁重,用地保障压力大。妥善处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需要更加精细地管理好土地资源。违法用地、违法采矿现象屡禁不止,需要更加有效的资源监管。全市特别是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和处置。面对越来越重的工作任务,我们选择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能,降低工作成本,规范管理行为,提升宏观调控能力。

我局充分认识到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的突破口,努力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三个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局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筹规划、分片推进”的思路,信息化建设以解决当前工作中的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保障矛盾、提高资源监管能力、主动参与宏观调控为重点建设。同时,结合重庆具体实际,分区域推进,主城区集中建设、加快推进,远郊区县以各区域性中心城区为核心形成区域辐射力,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国土行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2.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争取支持。为加强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通过建立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局信息中心与业务处室间的沟通和协作,保障了信息化工作的稳步推进。同时,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的支持。2006年国土资源部将我局列人全国金土工程试点单位,并将金土工程国家数据备份中心设在重庆,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我局的信息化工作。

(2)围绕职责,强化应用。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职责,特别是参与宏观调控和加强资源监管的实际需要做好需求调查,紧扣中心工作及业务主线,明确需求,制定信息化建设目标。从涉及行政许可审批入手,按照“资源共享、业务协同”要求,对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建成了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矿权管理以及城镇地籍管理等一批业务系统。在建设用地审批系统中引人了多部门会审机制;在矿权审批中探索“两权”叠加会审;在城镇地籍系统中尝试权利下放,审批交由区县,市局负责监管的业务模式。通过这些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率,有效杜绝了行政管理中的不正当行为。

(3)制定规划,加强统筹。按照国土资源部信息化总体要求和重庆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了《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信息化‘十一五”规划》、《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

屋管理电子政务建设基本思路》、《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等,对全市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统筹考虑横向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着重加强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计划2010年全面完成市、区(县)、乡(镇)的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网络,建成全市国土资源行业数据中心,集成汇集各类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奠定“一张图”管理的基础。

(4)落实资金,加大投入。2004年,我局着手建设国土资源数据交换中心,项目作为全市信息化建设基础项目被予以批准实施,为我局信息化建设争取到了8989.45万元财政经费。2005年,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获得技援贷款500万,专项用于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信息化建设。2006年,考虑到我局原有机房不能满足金土工程数据备份中心机房建设的要求,投资1100多万元购置了2400多平方米商品房,专门用作备份中心机房及各种辅助用房。2008年9月,金土工程数据备份中心通过国土资源部专家组验收正式投人使用,一方面可为国家国土资源数据备份提供保障,另外也可为全国各兄弟省市提供数据备份。

(5)夯实基础,参与调控。国土资源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部门,应积极参与地方经济调控,必须提高定量分析的能力。为此,我们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城中村改造等专项工作,加快基础数据的调查及建库工作,从基础工作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定量的基础数据,为参与宏观调控做好准备。已建成的城镇地籍、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等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为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整治、危旧房改造和住宅区综合整治等专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提升了掌握情况、分析问题和研究对策的水平。

(6)设立机构,引进人才。2003年,我局正式成立了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信息中心,明确由信息中心负责行业信息化规划的编制与执行,承担行业信息化的推进和实施工作。同时,通过公开招考等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并加强技术培训和队伍建设,合理有效地组织技术力量,为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

通过努力,我局搭建起了国土资源业务网,强化了市区两级的直接管理。构建了全市统一的数据中心,提升了分析问题和研究对策的能力。建成了一批业务应用系统,提升了政务管理的规范化和行政效率。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公众信息网和重庆网上房地产网站日访问量已达5000人次和30000人次,国土行业门户网站普及率达到95%以上,发挥了良好的沟通、服务功能。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综合监管平台已具雏形,为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3.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局的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从以下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

(1)深化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思路。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精细化为指导,不断提升我市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政府管理创新。

(2)逐步建立信息化工作长效机制。扩大系统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合力,提高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水平。

(3)进一步加强前瞻性研究。完善现有技术,完成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和国土资源数据灾备中心升级。

资源化水平中 篇6

一、转变观念——建立开放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

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大的成就就是建立了市场经济,使得人才市场日臻成熟。当然,与此同时,企业对人才的争夺也是日趋激烈和白热化。市场经济为人才有序流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不断深入,许多知名企业正在形成或者说已经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

面对人才流动的大趋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应树立开放、竞争的人才观和人力资源观,确立“既求所有、更求所用,既求所在、更求所得”的引才、用才思想。当然,教师队伍合理流动是必然的,但是高校讲究的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这流动与稳定之间如何能取得平衡,这合理与相对之间如何能相得益彰?如何建立出入有序的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在流动中保持大部分骨干教师的相对稳定,为他们长期安心于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提供支撑和保障;在竞争中保持部分教师的合理流动,使教师队伍在流动中不断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笔者认为在人事制度上有两方面可以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二、创新制度

(一)签订个性化合同,设定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考核目标,有利于高校与教师的双向选择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现了从“理物”与“理人”的分离管理到“人物一体”的合并管理趋势。许多企业,特别是对市场变化反应灵敏的外向型企业,纷纷把生产营销的管理部门与负责人才招聘、奖惩、解聘的管理部门合并,以使对每个人的管理更好的体现即期物的变化与需求,保障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促进与市场联系最紧密的理物之人能进一步提高对物的驾驭,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在高校,教师的“生产营销”主要就是三方面: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及社会服务。而人事管理工作就是针对这三项指标进行考核后做出奖惩决定的。但现在很多高校教师的合同非常规范化,许多任务的设计都是一样的,全无个性可言。实际上,不同的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要是不同的,仅仅依靠共同的愿望和制度规范、整齐划一的任务设计以及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已经无法满足教师的发展要求,也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潜能。

教师的一生在专业教学、科研方面的优势会发生阶段性变化,学校应当承认并针对这种变化创造一种合同制度,帮助教师顺利地通过这些阶段,既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自由地确定自己某一阶段的专业或工作目标,又能使他们的工作经过一定阶段后从一个学术重点转移至另一个学术重点。因此,学校需要与每个教师签订个性化的合同。不同层面的教师的合同是不同的,每个层面的教师的自我设立的合同也是有差异的。这有利于打造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教师队伍。

个性化的合同管理,强调的是双方的协商,每位教师每年和所在院校协商工作任务并确定报酬。因此,在报酬上给予每位教师与其自身最大生产力相应的以年度为核算单位的薪资,高校会最大限度的获得回报。个性化的任务设计,使得每一个教师都享有不同的培养方式、不同的发展平台、不同的发展期望,有利于教师与高校的双向选择。

(二)引入商业保险,建立全方位自助式福利保障制度,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吸引力

众多企业应对危机时会各出奇招,但是他们通常会有一个共同选择,就是重视并发挥“带头人”的核心作用。企业在危机中不断为各领域、各团队的带头人创造奋发有为的条件,激励带头人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依托带头人带领团队,使企业步出困境。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上也应重视“带头人”的作用。但我们发现,中国大学一流学术人才的拥有数量普遍短缺,更缺少国际范围内的知名专家学者。除了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研究等少数特色鲜明的学科,在前沿科学领域与具有普适性和市场价值的大部分应用科学方面,中国大学都缺少高水平的顶尖人才。这不仅限制了高水平学术团队或“科学共同体”的生成,也导致了学术研究集中度不足,难以形成明显的群体生态和特色优势。

作为一所研究型的大学,特别是争创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学而言,必须有一批大师型的学者。大楼易建,大师难求。而我们屡次引进海外知名学者,却又屡屡碰壁,究其原因是现行制度上有着许多不可逾越的鸿沟,或者说是现在无法跨越的障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突破30多万人,但学成回国只有9万余人。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说:“竞争,不管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都是表面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核心是体制,是制度。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使得优秀人才都往外流,就非常有问题了。不解决根本问题,搞多少‘人才工程’都没有用。”

至于所谓制度上的障碍,总结来说起码有三点。

障碍一:教师法的约束。教师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中国公民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这也就意味着,反过来,非中国公民无法取得教师资格。但实际上,许多学校的人事部门只能对此“睁只眼闭只眼”,任由非中国籍的教师“无证上岗”。法律规定与实际生活之间出现如此大的分歧,法律已经到了不能不改的时候了。

障碍二:较低的薪酬。根据调查,在美国的商学院,常驻教授的年薪一般在15至20万美金,高的甚至上百万。反观我们体制内的学校(学院),教授的薪酬与之相去甚远。

障碍三:无法突破的编制限制。由于目前总体上学院教师队伍数量、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比例等,仍然受到学校的控制,并最终受教育部的控制,在引进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的时候,就受到现有教师队伍和职称结构的约束,同时,也容易引起现有教师队伍对拟引进人才的排斥,造成许多不和谐的局面。

障碍一是国家法律层面的矛盾,这个问题只能由国家的立法机关进行立法修改才有可能改变。障碍三,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开发捐赠教席。在国外,除政府投资之外,还有通过私人捐赠和企业捐款的方式,来增加高端师资(特别是教授)的席位。

至于障碍二,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可以在福利薪酬方面进行开发。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和管理处于结构性调整时期,其社会保障很不健全。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尚未覆盖到高校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退休金制度。如何在取消传统退休金制度后仍然保持高校福利的吸引力呢?可以借鉴许多企业的做法,在薪酬制度中增加长期激励效应。

目前教师的工资分配均属于当期分配,长期激励明显不足。这就导致一些校内薪酬偏低的教师更倾向于从社会工作中获取额外的报酬来补偿长期激励的缺失。这种情况使得高校教师缺乏归属感和长期的安全感,不利于保障高校人才队伍长期、稳定的发展。另外,福利政策制定时未对教师群体进行细分,无法针对教师需求量身定做,不仅使福利效用大打折扣,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

建议引入商业保险,建立全方位自助式福利保障制度。高校的福利是吸引教师的必要比重薪酬项目,特别是当我们的薪酬与其他国家高校的薪酬制度相比有如此重大差别的时候,良好的福利制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建议配套一种全方位自助式的福利计划,包括:住房性福利,特别是对一些高级别的特聘教师应提供低价租房;交通性福利;饮食性福利,如提供工作餐等;医疗保健性福利,如免费为员工提供年度身体检查;文化福利等等。自助式是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何种福利形式。

巧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篇7

1.教材——最有用的资源。首先,我会从所学教材着手,它是最基本却最有用的教学资源。教师要仔细研读、反复琢磨教材,在头脑里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内容框架并且确定讲授的目标。教师不应过分地依赖手中的教学参考书,而应该把它们作为一种资源的拓展和补充,帮助自己更快地熟悉、深入文本。

分析教材这个宝贵的资源,我觉得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二次开发。例如,在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作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戏剧作品,大部分学生只是很粗略地知道这是在讲一个爱情悲剧。但故事具体的背景、故事前后的情节、其中蕴藏的深刻思想都不曾深入去了解,这些都是需要在最初分析教材时,进行反复思考。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应该掌握哪些相关知识,同时也要站在教学者的位置上,不断地去剖析教材,努力寻找讲授的突破点和讲解的重点。

2.《语文课程标准》——最重要的资源。在分析每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先看看《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课的相对应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确立自己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例如,在备《长亭送别》这课时,《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品味、品读戏剧语言,从而分析人物形象。那么这就可以作为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来设计。《语文课程标准》就像是一位领路人,为我们的教学指引方向。

3.网络——最灵活的资源。我常用到的资源还有网络资源,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会尝试着上网查找一些相关的素材。例如,我经常会搜集与所授课文相关的歌曲播放给学生听,在欣赏音乐节奏、歌词、情感的同时,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并引导他们了解欣赏歌曲的方法,继而与语文知识点联系起来,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学完《陈情表》和《项脊轩志》后,学生了解到这是写亲情的文章,而且课文所在单元的专题写作就是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所以,我选择给学生播放了两首关于亲情的歌曲《天下父母》和《他》,一首是民族唱法,一首是说唱形式,欣赏歌曲的过程中将其中一些歌词写出来,作为写作的一个感情出发点。听完之后,全班学生都很安静地思考着,有的学生甚至偷偷地流泪了,这就说明内心被触动了,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4.交流——最直接的资源。交流的方式有很多,在日常教学中,向其他教师学习,并与之交流,可以最直接地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通过课堂中自己犯的一些错误,与自己交流,可以促使自己不断完善该课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备课过程中,有自己弄不清楚的问题就向同组教师请教、研究;带两个班,在一个班上课中出现的个别问题,课后赶紧查清楚,等到去另一个班上课时,就可以补充完整。

人力资源能力水平提升对策研究 篇8

在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水平中, 主要是依靠每个企业对人员的培训。企业培训机构的培训, 主要是对于企业入职以后的工作技能的提升, 从而让员工可以更好的进行工作。同时, 也培养员工对于当前企业的一些政策思想的贯通, 以及了解当前企业工作的规章制度。而在不同的职位, 每个企业也会根据所在职位的不同的进行工作需求的培训, 因此企业的培训机构往往都是有目的性的进行的, 这样针对职位不同的培训方式, 是针对当前职位员工进行有效快速的培训方式, 以及当前职位的掌握, 同时也是能力水平提升的一种措施。而且这种单一的企业培训, 可以更加快速的提升培训目标的技能掌握速度, 以及技能水平的提高。这样在企业中每个人都能高效率的进入到当前岗位的工作环境中并努力工作。但是, 因为时代的进步, 企业的变化的加快, 以及每个企业的不同能力的要求, 因此现在的企业培训机构, 远远不能满足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同时, 员工在企业的工作中往往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 员工不能有效的把自己能力最大化发挥出来。所以, 现在的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有效、快捷的培养人才的方式, 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最大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进而使员工对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据相关研究显示, 在我国目前的企业中人才能力水平的培训方式来说, 是一种完全以企业为中心的培训方向, 没有最大程度的把每个员工的能力得到最效率的发挥, 这也导致企业人才资源的缺失, 以及人才能力水平缓慢提升。而一些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知识的员工, 通常需要较高的自主能力, 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企业中的培训学习方式大多数都是以任务性的学习方式, 这种任务性的学习方法, 企业可以让员工通过实践、上网查询来进行来学习。但是这样的培训方式只是为了让在企业中任职的人员进行一种职位能力的提升, 而在对于人力资源提升水平中这只是一个快捷方式, 往往导致培训成效不佳等现象产生, 导致员工的能力水平提升不高, 因此为了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 仅仅让员工在企业培训机构培训并不是最佳对策。

二、对于人力资源的提升的有效对策

在人力资源的提升中不应该只是进行传统的企业性培训, 应该加入一些创新的培训方法, 通过新的方法来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提升。注意培养员工主动学习的习惯, 提高自己知识水平的觉悟, 养成员工的学习自主性。因此, 我们要提高人力资源能力的水平, 不光要注重企业培训, 同时也应该注重开创新的培训方式。

(一) 企业培训有效措施

在企业中培训又分为几种, 上岗前的培训与在职能力水平提升的培训等方式对员工进行能力的提升, 在现在的企业中都比较重视人才资源能力的培养, 以及在职以后的能力提升。

在入职前的培训这是每个企业对新来员工所在职位的初步培训, 让其可以快速的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去。其中在入职前的培训最主要的便是包括对每个企业文化、制度等做一些简单的了解, 这些培训都是每个员工进入企业之前的必修课。这些也是让每个员工在入职前对该企业的一种了解方式。

在每个员工入职以后, 企业都会为了提高员工的能力进行一种考核培训, 让其在这个企业中能够更快更好的发挥作用, 以及拥有更多的升职机会, 这对企业和员工双方都是有利的, 同时也是对一个企业对于未来前景的一种培训。因为, 当一个员工掌握到了更高的技能的时候。那么, 也是在为这个企业的利益获得更大化。因此当有一个员工的技能得到了提高, 同时也就给企业带了更加高效的生产模式, 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企业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进行人力资源能力水平的提升培训上。这种培训使公司的经济利益得到了提高, 这也是每个企业更快捷、更高效的一种培养手段。

(二) 培养员工自主学习, 提升能力水平

在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中不能只依靠企业的培训, 在企业培训有它的不足之处, 有很多不能培训到的地方, 因为企业的培训只是培训员工在企业上班所需要用到的知识以及能力, 那么员工要想自我进步与发展, 这就需要员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企业可以在公司的考核中发掘有自我学习习惯的员工, 可以作为储备干部培养, 同时也应当给以适当的奖励, 作为激励其他员工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作为员工, 在自我学习选择方向的时候, 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从让自己在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每个企业都可以在每月制定一个任务目标, 让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规划的学习, 同时, 这样也可以在员工中形成一种竞争力, 按时完成目标的员工能够得到企业的嘉奖和重用, 从而提升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怎么处理客户关系?这一问题的形式, 来让学习人员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人员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 以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去更快的学习知识。

三、总结

在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能力水平的提升始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能源。现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所需要的实际情况, 来对企业培训进行升级以及对员工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提升。在每个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的时候, 同时也应该让其拥有长期学习, 自主学习的思想。然后通过企业的宣传指导, 培养员工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人力资源水平能够更有效跟快速的提升。

摘要:现今社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是现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对一个的企业的发展前景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是主要的内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才的管理与选择越来越重要, 因为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需要一个严格、精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因此在对人力资源能力提升水平进行了研究后, 通过实践的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 得出在人力资源能力提升中的有效对策和方案。

关键词:人力资源,能力提升提升对策

参考文献

[1]邵建平.甘肃省人力资源能力水平提升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 2011, (4)

[2]李明宇.沈阳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D].2009.

[3]杨丰瑞, 周道珍.基于人力资源视角的企业环境适应力形成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31 (4)

提升人力资源培训水平的措施 篇9

关键词:人力资源,培训水平,提升,策略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 企业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 期望培育具备快速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开发能力的员工。由于提供员工教育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方法, 企业往往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培训工作。另外, 员工也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与方法, 才能保持自身就业能力, 不会因落伍而遭淘汰。因此, 无论是对于企业本身的经营, 或是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教育培训与终身学习都是非常必要。

1 实施系统性人力资源培训模式

培训可直接改善员工胜任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而员工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开发员工从事更高层次工作的潜能。员工参加培训能提高其自我效能, 提高胜任工作的信心, 更乐于接受工作并且做得更好。人力资源培训对组织而言是投资, 不是成本。因为科技发展非常迅速, 员工原有的知识、技能、能力可能瞬间便被淘汰了。另外, 未来劳动力供应也会因为人口增长率的降低而减少, 进入劳动市场的劳动者的基本技能也比较欠缺。然而组织的各项活动均需借助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来完成。由于组织拥有的资源有限, 在考虑各项目优先次序时常将培训发展费用予以剔除或削减。因此, 在有限资源下, 经费的运用、多元目标的达成、组织政策与培训策略制定、作业的一致性等问题十分重要。培训策略若与作业背离, 组织的政策即使从培训活动本身来看极为成功, 但从整体、长期而言仍属于不适当的活动。

在组织政策的指引下, 培训策略与活动应符合组织所面临环境的各种因素要求, 如政治、社会、教育、工会、科技、环保等因素, 并就组织本身与员工即将面临或已经面临的问题对员工的处理能力是否具备加以评估, 从而适时提出组织人力资源培训发展的策略与方案, 使组织在动荡的环境中具有生存的条件。培训发展策略方案要有营销观念, 针对需求而拟订, 并且不可省略, 要视培训发展费用为投资性的支出。因为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 值得投资也必定会有回报, 因此以员工导向、成本收益的观念来进行组织人力资源培训发展活动, 能满足组织与员工个人的需求。

组织培训发展方案以长期性、动态性的观点来看, 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培训发展均为工作外的培训活动。工作中直接主管、同事的指导, 甚至高层主管所传承的学习文化, 也是重要的培训发展活动。除此之外, 还可借助团体的活动, 如品管论坛、提议制度、全面质量管理协会、学术演讲、科技展览、社科讲座等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管理者也有责任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并运用正面增强的效果, 促进组织内外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 使组织培训发展成本最低、效益最大, 进而提升员工生活质量与组织竞争力。

2 开展基于员工信念的人力资源培训策略

员工培训需求评估可分为3个层面:组织分析、工作 (任务) 分析、人员分析。人员分析主要是了解个别员工的目前工作绩效与预期目标的差距、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培训需求, 以决定是否需要接受培训, 以及接受何种培训。通常而言, 高目标导向信念比具有高自我信念员工的学习需求动机更强, 对于学习成效评价也更佳。因此, 具有高目标导向员工的学习成效可能较好。自我效能信念非固定不变的人格特质, 且与性别和工作年资无关, 而是和教育程度、年龄、以及主管的经历有关。

无论企业组织或成人教育培训机构, 在培训或教育过程中, 可以将目标导向自我效能信念的培养纳入培训目标。具体做法建议如下:一是个体亲身的成功经验是对树立自我效能信念最有效的信息来源。在培训期间, 培训人员能以由简至繁、由易到难的渐进方式, 多提供演练或练习机会, 让学员可以获得成功经验, 建立信心。二是替代学习 (如观察典范人物的行为) 。培训人员可以提供一些和学习者有类似背景、或是有同样的学习困难状况但是最后成功的具体个案, 这样不但可以让培训者产生“有为者也若是”的学习动机, 也能将其作为接受培训者的楷模, 参考其学习策略, 坚持到底, 有效达到学习目标。三是他人的口语说服及鼓励。虽然员工已成年, 但可能比青少年更需要鼓励, 特别是以前有过受挫的学习经验, 或是面对最新科技的学习时。学员的主管或培训人员应多予以口头的鼓励, 对于信心不足的学员, 可以配合类似个案的成功事例, 加上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累积的成功经验, 以建构较强的自我效能信念。四是营造自在放松、自主、有尊严的学习情境。身心状态会引发个体对自我效能的认知, 例如, 在学习过程中焦虑和压力的感受, 会让个体相信自己能力不足 (个体的认知推论可能是:因为我反应太慢、能力太差, 所以学不好, 在培训中才会很紧张, 想到上课就会焦虑) 。为了建立个体自我效能信念增进对学习的信心, 培训人员必须注意上课的情境, 不要一开始给予接受培训者太多压力 (例如, 没有照顾某些速度慢的学员, 进度太快、强调考核竞争, 或培训成果的检测与考绩升迁结合等) , 让学员参与规划课程进度或是测验方式;尝试以放松技巧 (如播放轻柔的音乐、深呼吸、系统减敏感法) 缓解学员紧绷的肌肉和焦虑的心情, 让学员在学习情境中, 产生放松、自主、有尊严的情绪感受, 个体也因此更能专注在学习, 建立自我效能的感受。五是增进员工目标导向信念。因为目标导向信念的核心在于不惧失败、立即行动且坚持到底的执行力。因此, 除了前述自我效能信念的提升外, 或许加强受训员工的行动力与执行力, 更能提升培训的效果, 提升员工整体的绩效表现。

3 应用网络化的人力资源培训工具

企业在21世纪所面临的环境是高度竞争、高度变动与高度复杂的不确定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 人力资源部门也逐渐从专业伙伴转型为策略伙伴, 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更明确地指出人力资源活动最终能为企业带来贡献。人力资源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根据企业策略的需求考虑规划培训方案, 以及评估员工培训的效率与效益是否符合企业所需。互联网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营运模式, 如:更便利的交易机制、更快速的沟通方式、更实时的信息、生产成本的降低、营运效率的提升, 此外也为企业内部的教育培训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法, 即所谓的“数字学习” (eLearning) 。对于企业来说, 数字学习包含通过网络环境的方式来实施员工的教育培训, 称为“网络化培训” (Web-Based Training, WBT) 。其具有降低成本、强化企业反应能力、内容具一致性、全年无休、不受空间的限制等好处。就企业的需求面来说, 大型企业导入在线学习, 可以减少人力资源部门的负担, 使人力资源部门更能专注于人力发展策略, 成为企业的策略伙伴, 而中小企业除了政府的辅助之外, 应用服务程序供货商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ASP) 租赁模式的出现也提高了中小企业导入在线学习的意愿。

在网络化时代,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采取如下对策。一是创造支持员工学习的环境。组织特性构面对于网络化培训成效的影响程度很高, 对于有意导入网络化培训的组织来说, 若能先行在组织内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型组织特性, 将有助于提升导入网络化培训的成效。二是应用适当的课程呈现方式。若能选择适当的呈现方式制作网络化培训教材, 将有助提升网络化培训的成效, 因而建议企业先以实验的方式来审视所选的网络化培训内容与其呈现方式是否合适, 再导入网络化培训,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益。三是增加部门主管对于组织学习的支持。部门主管支持有助于提升网络化培训的成效。若主管向员工表明该网络化培训将有助于员工未来的绩效与职业生涯发展, 并且在员工学习期间, 主动关心学习进度, 并在员工结束学习课程后, 鼓励员工应用所学, 都将能提升员工的学习成效。四是建立组织特性、适当的课程呈现方式和部门主管支持之间的良性循环。主管的支持行为将有助于创造一个支持学习的组织环境,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 主管及员工均可顺利和有效率地执行具体且适当的学习流程, 而具体且适当的学习流程, 又可以增加主管通过表扬来鼓励员工效法学习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 网络化培训虽然是有效的培训工具, 但对于一个致力于推动组织学习的企业来说, 并不能只靠学习的工具, 必须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 建立起一个充分支持员工学习的环境, 这样网络化培训这个工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郑丽梅.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9) .

[2]张艳瑾.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J].时代金融, 2011 (15) .

[3]马亮, 杨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8) .

资源化水平中 篇10

关键词:网络资源,多媒体,音频,视频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目前, 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已开设英语课, 但由于英语教师数量不足, 部分学校无法开足课时。学生上课周期长, 遗忘速度快, 起点低, 水平差, 学习起来十分吃力。再加上部分教师素质不太高, 语音语调不够准确, 影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美国学者克拉申 (S.Krashen) 认为:人们在接受到足够的语言输入之后, 同时这些输入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人们就可以习得语言;我们在进行外语教学时, 应尽量向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为学生习得语言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计算机软件采用的是多媒体技术, 并且界面友好, 设计生动有趣, 使学生可以在很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网络资源中不但有文本材料, 还有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语言学习材料。可以通过歌曲、电影、动画、游戏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然习得语言。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已实现“校校通”, 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共同课题。

2 现存PEP小学英语网络资源分类及下载

网上有丰富的小学英语教学资源, 分类如下:

2.1 音频资源, 如PEP小学英语课文朗读

MP3, 可利用百度搜索工具, 输入“pep mp3”, 搜索下载。

2.2 视频资源, 如优酷网英语教学视频。

因优酷网不支持视频下载, 建议安装firefox浏览器及download helper工具, 利用该工具能下载所有可在线播放的视频。

2.3 课件、软件, 推荐PEP小学英语配套光盘, 建议安装新版迅雷, 从BT资源里搜索下载。

其他课件搜索方法同2.1。

2.4 教案、论文等文字材料, 搜索后使用剪贴板复制、粘贴即可。

3 对所下载资源的整理、加工和利用

建议对所下载资源按音频、视频、图片、软件包等进行分类存放, 建立小学英语素材库。对库中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 需要教师能熟练应用一些常用软件, 分述如下:

3.1 对音频文件的加工, 建议使用Gold-Wave软件

GoldWave是一款相当棒的数码录音及编辑软件, 除了附有许多的效果处理功能外, 它还能将编辑好的文件存成WAV、AU、SND、RAW、AFC等格式, 而且若你的CD ROM是SCSI形式, 它可以不经由声卡直接抽取CD ROM中的音乐来录制编辑。GoldWave是一个“环保”的工具。安装程序不会改写你的系统文件。如果安装的时候出现问题, 请参考下列步骤:如果你安装Xing Player或者Encoder (1.50) , 你必须升级Xing Player到1.01以上版本。否则, 当你用GoldWave打开MP3文件是会出ASMAUD-DECFF.DLL错误, 当你保存MP3文件时需要LAME_ENC文件。另外, 请先检查机器显卡是否在16色以上。

英文版安装时直接运行glodwave.exe即可。中文版将文件解压到某一个目录下, 不安装, 直接运行glodwave.exe即可。

GoldWave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字音乐编辑器, 它可以对音乐进行播放、录制、编辑以及转换格式等处理。以下是GoldWave的特性:

*直观、可定制的用户界面, 使操作更简便。

*多文档界面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件, 简化了文件之间的操作。

*编辑较长的音乐时, GoldWave会自动使用硬盘, 而编辑较短的音乐时, GoldWave就会在速度较快的内存中编辑。

*GoldWave允许使用很多种声音效果, 如:倒转 (Invert) 、回音 (Echo) 、摇动、边缘 (Flange) 、动态 (dynamic) 和时间限制、增强 (strong) 、扭曲 (warp) 等。

*精密的过滤器 (如降噪器和突变过滤器) 帮助修复声音文件。

*批转换命令可以把一组声音文件转换为不同的格式和类型。该功能可以转换立体声为单声道, 转换8位声音到16位声音, 或者是文件类型支持的任意属性的组合。如果安装了MPEG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 还可以把原有的声音文件压缩为MP3的格式, 在保持出色的声音质量的前提下使声音文件的尺寸缩小为原有尺寸的十分之一左右。

*CD音乐提取工具可以将CD音乐拷贝为一个声音文件。为了缩小尺寸, 也可以把CD音乐直接提取出来并存为MP3格式。

*表达式求值程序在理论上可以制造任意声音, 支持从简单的声调到复杂的过滤器。内置的表达式有电话拨号音的声调、波形和效果等。

在教学中, 我经常使用该软件对下载的课本录音 (MP3) 进行剪切, 音量调整, 然后运用到PPT课件之中。

3.2 对视频文件的加工

用download helper下载的教学视频, 有些是flv格式的, 需要用flv player播放, 也可用flv to avi, mpeg, wmv, 3gp, mp4, ipod converter转换为其它视频格式。其它视频格式间的转换建议用超级转换秀, 它是国内最流行的全能转换软件, 支持将各种视频转成AVI、FLV、WMV、RM、RMVB、GIF、MOV等格式, 参数可以灵活设置, 转换速度是非常快, 支持对视频进行剪切、合并, 视频质量非常好, 还可以对视频进行编辑, 比如:叠加文字、滚动字幕、水印商标、、视频相框、替换背景音乐、电影字幕、刻录DVD光盘等各种强大功能。

转换后的视频, 可用“视频分割专家”进行分割, 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还可以把视频转换为mpeg格式, 用nero软件刻成vcd, 让学生在家中观看 (农村vcd已经非常普及了) 。

视频转码是一个高运算负荷的过程, 要求更高的处理器性能并且产生更大的功耗。如果全部通过软件进行处理, 需要2GHz频率的处理器, 并且在转码过程中不宜运行其他软件。

3.3 如何提取软件包中的素材

小学英语配套光盘包括每册课本和活动材料的学习软件, 下载后为虚拟光驱文件, 需要用虚拟光驱打开。虚拟光驱是一种模拟 (CD/DVD-ROM) 工作的工具软件, 可以生成和你电脑上所安装的光驱功能一模一样的光盘镜像, 一般光驱能做的事虚拟光驱一样可以做到, 工作原理是先虚拟出一部或多部虚拟光驱后, 将光盘上的应用软件, 镜像存放在硬盘上, 并生成一个虚拟光驱的镜像文件, 然后就可以将此镜像文件放入虚拟光驱中来使用, 所以当您日后要启动此应用程序时, 不必将光盘放在光驱中, 也就无需等待光驱的缓慢启动, 只需要在插入图标上轻按一下, 虚拟光盘立即装入虚拟光驱中运行, 快速又方便。常见的虚拟光驱有VDM、Daemon tools、Alcohol 120%等。

课本配套软件打开后点击database (素材库) 即可选择、下载软件包内的素材, 方便教师教学使用, 但活动材料配套软件内的素材就不好提取了。为此, 我使用了“屏幕录像专家”。打开“屏幕录像专家”, 点击F2开始录像, 然后再打开配套光盘之活动材料, 就可以把光盘内容录制为avi视频文件, 再次点击F2停止录像。录制的视频可用前述软件提取音频和编辑。

还可用一些截图软件从视频中分离出图片。经过以上整理的素材可以直接在课堂上使用, 也可以用于制作合成ppt课件或flash课件, 即依照课程内容的要求和意图, 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 进行合理设计, 将各种素材编辑起来, 最终制作成交互性强、界面友好的多媒体课件。

4 给教师的建议

4.1 对网络资源的利用请遵守互联网有关规定, 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否则后果自负。

4.2 要善于概括问题并学会从互联网上搜索答案。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答案。

4.3 克服畏难情绪。

不要认为这样做需要多么高深的知识。现在不少软件的界面都十分友好。利用网络资源需要的只是我们尝试的勇气和钻研的热情。笔者作为计算机爱好者, 熟悉以上软件 (不含flash) 仅用了三四天时间。

4.4 不要认为复杂的才是最好的。

课件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ppt课件也可以加入图形、图像、声音、视频, 可以通过动作按钮实现简单交互, 还可以使用VBA做一些交互式按钮、复选框等。只要适应课堂教学设计的需要, 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就是一个好课件。

参考文献

[1]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谢幼如.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9.

资源化水平中 篇11

关键词: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一流的大学都有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而一流师资队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对人力资源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因此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1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1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观念有待更新。大多数高校过分强调行政命令,要求教师服从学校整体工作安排,而忽略了教师个人的需要和个性。导致教师对高校人事管理相关政策的制定、执行过程中没有行使应有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归根到底是因为高校领导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系统的理解,还没真正意识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1.2 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许多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实行量化管理,量化管理的硬性指标多是教学基本课时、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等,在管理中过分的强调数量和奖惩,缺乏其他有效的手段,评价方式单一,同时对于教师的评价实行“一刀切”,忽视对教师业务能力的综合评价及长期发展性。绩效考核体系的不健全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3 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目前,多数高校经过人事制度改革,在利益分配中,已经向学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教学一线的教学能手进行了倾斜,但是力度还是不够,对于在自己专业领域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应在工资晋升、职称评定、津贴发放中体现,达到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效果。与此同时,多数高校二级单位分配自主权利小,难以激活二级单位办学活力。

1.4 竞争氛围不够浓厚。大多数高校实行职称与职务终身制,缺少“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使得部分教师在取得职务或晋升职称后不思进取、缺乏危机感,从而忽视了业务能力与文化素质的提高,以致不能充分调动、发挥教师的潜能。

2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创新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高校管理部门及相关领导应改变把人当成管理对象的传统人事管理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看成是一种发展的对象,看成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促进人才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首先,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充分考虑各种人员的特点,了解他们各个方面的需求,这里主要是指除了物质需求以外的精神方面的需求,比如:尊重、学习、成就、自我实现等方面。其次,应注重对教师价值观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使教师产生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从而使教师由被动的接受行政命令到自觉的关心学校的发展,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共同进步。最后,应合理安排每个教师的岗位,发掘一些有潜力的员工,采取相应措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2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为强化岗位职责和竞争意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绩效考核也能提供基础信息,为教师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实施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根据岗位设置、聘用和考核情况,确定各级各类人员绩效工资标准,一岗一薪,岗变薪变;注重效率,统筹兼顾。根据工作业绩、年度考核结果和考勤情况,以及不同类别、不同岗位人员特点,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倾斜一线,突出重点。适当向教学一线、重点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学校负责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发放,各二级单位负责二次分配,提高二级单位分配自主权,增强二级单位办学活力;统一規划,分步实施。

2.3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良好激励机制能够开发教师的潜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能够实现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目标。因此在制定相应激励机制时应充分了解不同岗位、不同层级教师的需求,承认并尊重人的个性,鼓励积极性的创造发挥。因此在建立激励机制时应注意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在对教师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其对尊重、友情、成就感等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奖惩激励的效果。

2.4 推行岗位聘用制。聘用制主要是指在明确工作岗位的职责与要求、受聘人员的权利与义务的基础上,逐步由身份管理过渡到岗位管理,实行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建立一套符合学院发展要求的全员聘用制度,充分调动受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岗位聘用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现岗位为基础确定聘用岗位类别,按任职能力和任职表现以及编制职数择优聘用,平稳过渡,分类管理,逐步接轨。学校应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技能等各级各类岗位, 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权利义务和聘任期限,按照规定程序对各级各类岗位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

高校育人功能主要依靠教师来实现,因此必须改变传统人事管理的观念,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建立一套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奋发进取、人人向上的良性机制,实现教师与高校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倩.试论高校人力资源的隐形流失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24).

[2]王蹇.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

[3]黎良中.新形势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网络财富,2010(7).

[4]张小兵,邹鑫.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8).

[5]姚百花: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2).

资源化水平中 篇12

1.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997年全国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研讨会上, 国内外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大学英语将在教学手段上引发一场革命。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网络远程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将成为教学的新手段。尽管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较晚, 但近几年中发展极快, 互联网已经基本覆盖各类学校, 不少教师和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上网的条件。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学习到新的教学思想, 构造崭新的英语教学环境,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已经开始成为英语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当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不是简单的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用于演示的工具, 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从策略或内容上进行交叉、渗透和组合, 充分表达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整合的关键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使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特别是互联网, 它是一个由全球成千上万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无定型、无疆界、无时空限制的信息传输网络, 它也是人类至今最大的信息库, 储有最丰富的各类资料。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与世界同行交流, 了解国际英语教学发展动向, 共享新的教学资料和科研成果, 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一些教学资源, 更好地运用到英语教学当中,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参与国际交流, 促进语言习得。我们坚信, 随着互连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运用, 英语教学必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2.强化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1) 整合信息技术, 提高英语听力教学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这种方式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 形象生动,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听力中的难点,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而且, 在播放中, 所播放内容可以任意前进、后退、反复。学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 可以迅速而准确找到而重复听。这一点是录音机所无法比拟的。

选择英语听力软件。传统的听力教学, 尤其是教师本身的英语授课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教师语音、语调不准确、不规范, 势必会给学生的听力提高造成障碍。而好的听力软件, 所播放语音纯正、地道, 学生听来则是一种享受, 可以有效地弥补教师的不足。

利用互联网资源。我们可以搜集一些英文网站, 下载当前比较流行的英文歌曲和新闻, 让同学们一起分享, 他们也可以交流他们在线听歌、学歌以及听新闻的体会, 这样达到有话题可谈的目的。同时喜欢电脑的同学也可以自己进行网上在线听力训练, 自然而然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整合信息技术, 提高英语口语教学

大多数学生进入初中阶段都会变得比较沉默, 不敢开口讲英语。培养学生英语说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对说的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 则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而真实的空间。

网上交谈。一是校内网络, 为了重新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和害羞的情绪, 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上在线口语练习, 实现学生可以和教师、学生自由对话、参与话题讨论。没有面对面的压力, 学生相对会比较大胆, 自信心自然会增强。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 可以根据各自的语言水平和爱好, 选择不同的交谈内容和交谈对象。二是互联网, 学生可以和国内说英语人士交流。国内网民人数与日俱增, 中间不乏精通英语人士。因而学生和他们交流就更容易, 交谈话题更多。

人机对话。学生可以选取一些软件来自主地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表达。学生可对着话筒模仿计算机所播放内容, 计算机可以对此进行反馈, 用以激励学生。因而学生就会愿学、乐学, 说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3) 整合信息技术, 提高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的培训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 则会使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多媒体课件的形象生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 一般要遵循以下四个步骤:研究教材→课件制作→课堂实践→课后改善。根据这四个步骤, 教师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 可以有效地提高教材上课文的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新途径。它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问题。例如阅读题材狭窄、内容陈旧、训练方法单一、呆板等问题。由于网络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 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选择网上阅读材料时, 大体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拓展性, 即从网上选取的材料是对教材内容的扩展, 延伸, 而不是简单的重复。二是时效性, 即所选的材料内容要新, 有时代感或关于一些热点问题。三是趣味性, 即所选材料要符合学生特点, 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四是科学性, 即所选材料要真实, 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因为网上虚拟的东西数不胜数。五是艺术性, 即所选择材料要难易适中, 适合学生阅读水平, 对一些文章可进行适当改编。

另外,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 要注意循序渐进。开始所选择的材料难度较低, 趣味性强, 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 并且对于阅读结果不划分等级,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后,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及时调整阅读内容,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欣赏水平,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整合信息技术, 提高英语写作教学

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教师一般是让学生就一情景写作;或对课文改写;或写英文日记。这些做法都较死板。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 则可使高中英语写作变得生动有趣, 丰富多彩。

利用多媒体课件, 激活写作背景。教师可在屏幕上显示一些迷人的画面、关键词语, 或者播放一段故事, 让学生观其形, 闻其声, 然后有所感而写。并且, 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用法和句型及语法项目后, 逐步地进行写作训练。例如, 写My School (《我的学校》) 一文, 教师可以把关于本校的一些图片播放, 并对可能用到的词汇和语法作一些必要的解释, 学生就会很容易地去写。

3.信息技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所必不可少的。但是, 在这种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传统的教学结构的弊端在于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并绝对化, 然而, 这也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不应该忽视这一方面而走到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完全让学生自由探索, 忽视教师 (甚至忽视教材) 的作用。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使用计算机只是为了应付“评优课”、“公开课”。

总之,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必将促进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的建立, 必将产生全新的教学模式。只有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入学校的教学工作中, 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才能避免将其作为装点门面的摆设, 真正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嘉平.主编.《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王立非.著.《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3]韩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

上一篇:不对称中的视界下一篇:药用基础化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