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水平

2024-09-01

BMI水平(精选7篇)

BMI水平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肥胖症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与体质量指数 (BMI) 的关系。方法 10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作为观察组, 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方法 ) 检测空腹血清nesfatin-1水平, 并分析其与肥胖症儿童体重、身高、BMI、空腹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儿BMI、腰围、臀围、腰臀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 (H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空腹血清nesfatin-1水平为 (2.81±1.70) μg/L, 对照组为 (3.78±2.34) μg/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2, P<0.05) 。空腹血清nesfatin-1水平与BMI的相关性, 对两组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空腹血清nesfatin-1水平与BMI呈负相关 (r=-0.23, P<0.05) ;观察组的空腹血清nesfatin-1水平与BMI呈负相关 (r=-0.27, P<0.05) 。结论 nesfatin-1可能参与了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儿童,肥胖症,血清nesfatin-1,体质量指数,关系

近年来, 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在发达国家, 还是在发展中国家,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症的发生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儿童代谢综合征中国工作组调查发现我国学龄儿童19.9%为超重和肥胖, 肥胖的发生率为8.9%[1,2];30%~60%的儿童期肥胖可延续至成人期。肥胖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社会问题。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肥胖的发生和发展与摄食、能量消耗及脂肪细胞代谢密切相关, 但对肥胖的基因调控及肥胖发生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因此探讨肥胖相关基因及其相关信号分子与肥胖发生的关系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及正常儿童血清nesfatin-1的含量, 以阐明儿童肥胖症与血清nesfatin-1含量的关联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自于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门诊就诊和体检的儿童200例, 其中单纯性肥胖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 患儿均符合2009年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制定的中国0~18岁儿童BMI关于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病理性肥胖症;入选者未予任何药物治疗和有目的性体育锻炼。其中, 男48例, 女52例。年龄3~14岁, 平均年龄 (7.2±1.3) 岁。另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 男44例, 女56例。年龄3~14岁, 平均年龄 (7.5±1.6) 岁。

1.2 检测方法

血清nesfatin-1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取空腹血样, 离心10 min, 离心半径5 cm, 分离血清, 放置于-20℃。冰箱低温保存待检, 提前20 min从冰箱取出试剂盒及样本, 以平衡至室温。20×洗涤缓冲液的稀释:将10 ml 20×洗涤缓冲液加入到190 ml蒸馏水中混匀。在450 nm波长处测定, 按曲线方程计算各样本浓度值, 再乘以稀释倍数, 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血清nesfatin-1测定采用ELISA法, 分析仪器为美国伯乐公司生产的code型酶免疫分析仪, 试剂盒购自德国Ray Biotech公司, 于批内变异系数 (CV) <10%, 批间CV<12%。

1.3 观察指标

检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清nesfatin-1含量 (用ELISA方法) 。采用固定人员同一标准测定人体形态学参数, 包括身高 (m) , 体重 (kg) , 体质量指数=体重 (kg) /身高2 (m2) 。入选者空腹12 h后早上9∶00空腹采集静脉血留取标本:非抗凝血2 ml, 立即送生化室检测血糖、血脂[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HDL、LDL]。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血清nesfatin-1水平与BMI的关系。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儿BMI、腰围、臀围、腰臀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TG、T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HDL、L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2.3 两组血清nesfatin-1水平及相关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空腹血清nesfatin-1水平为 (2.81±1.70) μg/L, 对照组为 (3.78±2.34) μg/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2, P<0.05) 。空腹血清nesfatin-1水平与BMI的相关性, 对两组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空腹血清nesfatin-1水平与BMI呈负相关 (r=-0.23, P<0.05) ;观察组的空腹血清nesfatin-1水平与BMI呈负相关 (r=-0.27, P<0.05) , 而对照组空腹血清nesfatin-1水平与BMI无明显相关关系 (r=0.23, P>0.05) 。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是威胁儿童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儿童肥胖不仅对儿童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有损害, 同时心理行为问题也会增加, 还会对免疫功能、性发育等造成不利影响[3,4]。甚至还可使成年人的发病年龄前移, 因此对肥胖的发病原因探讨及积极的干预方法成为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nesfatin-1是2006年日本作者发现的对摄食有调节作用的多肽, 由核组蛋白2 (nucleobindin-2, NUCB2) 氨基端水解产生的含8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广泛分布于下丘脑、脑干、胃黏膜分泌细胞及脂肪组织;在人类NUCB2基因定位于11p15.1, NUCB2基因全长89627 bp, 实际编码区36 kb左右, 可编码420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的种系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核组蛋白2经激素原转化剪切成3个片段, 即nesfatin-1、nesfatin-2和nesfatin-3。经研究证实仅nesfatin-1具有抑制摄食、增加能量消耗、减少机体脂肪含量的作用, 因此目前科学家重点研究nesfatin-1的作用及机制[5]。有关nesfatin-1对糖代谢影响的研究发现, 给糖尿病小鼠注射重组nesfatin-1能显著降低小鼠的血糖水平, 其降糖作用比胰岛素显著而持久[6,7];在人体研究发现肥胖症、2型糖尿病患儿血清nesfatin-1含量是下降的, 但有关血清nesfatin-1的水平与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患儿的BMI、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互相矛盾[8]。另外, 虽然已证实脂肪细胞是体内nesfatin-1的重要来源之一, 而有关体脂含量与血清nesfatin-1关系尚不确切;同时肥胖症患儿体重的改变与血清nesfatin-1的含量的变化是否有关, 目前尚未见报道。同时未见血清nesfatin-1含量的调控机制[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BMI、腰围、臀围、腰臀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HDL、L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空腹血清nesfatin-1水平为 (2.81±1.70) μg/L, 对照组为 (3.78±2.34) μg/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2, P<0.05) 。空腹血清nesfatin-1水平与BMI的相关性, 对两组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空腹血清nesfatin-1水平与BMI呈负相关 (r=-0.23, P<0.05) ;观察组的空腹血清nesfatin-1水平与BMI呈负相关 (r=-0.27, P<0.05) 。提示nesfatin-1可能参与了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下丘脑、胃黏膜及脂肪细胞均分泌nesfain-1, nesfatin-1可通过血脑屏障, 研究发现大鼠脑室及外周注射nesfatin-1能抑制机体摄食、促进能量消耗, 同时体重下降, 尤其是脂肪组织明显减少。在高加索男性人群中研究发现NUCB2基因多态性保护肥胖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在比利时人中发现肥胖症患儿存在NUBC2基因改变。

综上所述,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空腹血清nesfatin-1水平与肥胖症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为肥胖症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靶点。

参考文献

[1]儿童代谢综合征中国工作组.中国六城市学龄儿童代谢综合征流行现状研究.中华儿科杂志, 2013, 51 (6) :409-414.

[2]Oh-I S, Shimizu H, Satoh T, et al.Identification of nesfatin-1 as a satiety molecule in the hypothalamus.Nature, 2006, 443 (7112) :709-712.

[3]Shimizu H, Oh-I S, Hashimoto K, et al.Peripheral administration of nesfatin-1 reduces food intake in mice:the leptin-independent mechanism.Endocrinology, 2009, 150 (2) :662-671.

[4]Zegers D, Becker S, Mertens IL,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olymorphisms of the Nesfatin gene, NUCB2, and obesity in men.Mol Genet Metab, 2011, 103 (3) :282-286.

[5]李晓娜, 李兰秀.肥胖儿童脂代谢及血压与ACE基因多态性的临床研究.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 (9) :814-817.

[6]Ma GS, Ji CY, Ma J, et al.Waist circumference reference values for screening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Biomed Environ Sci, 2010, 23 (1) :21-31.

[7]肖曙芳, 祁建勤, 樊茂, 等.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浆脂联素水平及脂代谢紊乱临床意义研究.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2011, 7 (1) :20-23.

[8]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国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症定义和防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 (6) :420-422.

[9]Wu L, Xi B, Zhang M, et al.Association of six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obesity-related genes with body mass index and risk of obesity in the Chinese children.Diabetes, 2010, 59 (12) :3085-3089.

BMI水平 篇2

关键词:大学生,BMI水平,身体素质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体质状况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显示,7~22岁汉族学生中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不断增长,而且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降低趋势[1];一些研究人员推测,肥胖和超重的增加与患病检出率呈正相关相关[2,3]。当前关于大学生体质指数与其他体质指标差异性的研究较少[4],本研究对不同BMI标准下大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研究,为增强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华东师范大学55名大学生为本研究对象。在2013年5~6月对该群体学生进行了身高、体重、1000m(男)、800m(女)、立定跳远等测试。

1.2 研究方法

选用身高体重测试仪对受测者进行身高、体重测试,其余项目的测试要领遵循《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2008),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监测细则的要求。数据收集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大学生体质状况

表1显示,在身高和体重方面总体而言大学男生的身高均值要高于女生,而且差异非常的显著;BMI水平方面,总体而言男生的BMI平均水平比女生高,这可能说明男生整体超重肥胖要比女生高。表2显示,在身体素质方面,除1000m(男)、800m(女),引体向上(男)、坐位体前屈(女)这些项目外,反应柔韧素质的坐位体前屈女生好于男生,50m、立定跳远均是男生好于女生。

注:**表示P<0.05。

注:**表示P<0.05。

2.2 不同BMI 分组下大学生身体素质

表5显示,除男生坐位体前屈平均成绩超重组好于正常组,正常组明显好于肥胖组外;50m、1000m、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以及女生坐位体前屈这些项目的平均成绩,男女都是正常组好于超重组,超重组好于肥胖组。对比可知,不同BMI水平的学生,其测试成绩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高有低,身体素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3 讨论与分析

BMI(Body Mass Index,即体质指数)表示体重与身高的平方之比(kg/m2)。国际上通常把它作为衡量人肥胖程度的标准之一[5],已有研究表明:消瘦会导致体质下降,超重和肥胖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进而会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6]。表3、表4显示,男女BMI值与50m跑成绩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学生体重越重,其50m跑成绩越低,所以随着BMI值的增加,快速移动的速度越慢;男、女生BMI值与立定跳远结果也呈显著负相关,说明体重越大,成绩越低,原因可能是体重大的学生克服自重能力偏低和脂肪堆积进而使肌肉能力不能够完全释放出来;男、女生BMI指数与耐力素质成绩都呈显著负相关,体重越大耐力素质成绩越低,可能由于肥胖导致的耗氧量增加使耐力素质水平降低。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BMI分组下大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超重肥胖组的运动素质均低于正常体重组,说明超重肥胖可能使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7,8]。

4 结论

BMI水平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605名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21~35岁, 平均24.7岁。所有对象孕前无心、肝、肾及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孕妇饮食无任何限制。

1.2 方法

自行编制孕产妇情况调查表, 内容包括:孕产妇一般特征、产前BMI, 孕期BMI增幅、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妊娠12周内第1次产前检查, 建立孕产妇系统保健卡, 定期产前检查至分娩前。由专人询问孕妇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产前体重指数 (BMI) =分娩前体重 (kg) /身高平方 (m2) , 按此公式计算产前BMI≥28为肥胖组, 产前BMI<28为正常组[2]。孕期BMI增幅=分娩前BMI孕前BMI, 将605名孕妇根据孕期BMI增幅情况, 分为3组:孕期BMI增幅<4为Ⅰ组, 4≤孕期BMI增幅≤6为Ⅱ组, 孕期BMI增幅>6为Ⅲ组[3], 分别随访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等母婴并发症情况。

注:*Mantel Haenszelχ2;#Pearsonχ2

注:*Mantel Haenszelχ2;#Cochran-Armitageχ2

1.3 统计分析

应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采用pearsonχ2、Mantel Haenszelχ2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R*C列联表资料, 检验水准取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产前BMI<28者485名 (正常组) , 产前BMI≥28孕妇120名 (肥胖组) ;孕期BMI增幅<4者69名为Ⅰ组, 孕期BMI增幅≤6者252名为Ⅱ组, 孕期BMI增幅>6者284名为Ⅲ组。605名孕妇平均妊娠周数为 (39.3±2.76) 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295.55g。正常组与肥胖组孕组间平均年龄、职业、居住地、孕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产前肥胖组与正常组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比较 (表1)

2.3

孕期BMI增幅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关系 (表2)

3 讨论

单纯以孕期体重超过80kg为体重过重不能全面反映孕妇是否肥胖, 有过度营养状态[4]。身高与体重双重指标比体重的单一指标更能可靠地预测妊娠结局, 体重指数 (BMI) 为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

本文结果显示, 产前BMI≥28 (肥胖组) 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剖宫产率较高;随着孕期体重指数增幅增加, 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剖宫产率上升。提示孕妇产前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是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剖宫产率的重要因素。

控制产前肥胖、监测孕期BMI增幅, 对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 要做好围生期保健, 开展孕前保健, 做好孕期的营养准备, 计算孕前BMI。加强孕期健康教育, 指导孕妇注意孕期营养, 合理膳食, 合理运动, 根据孕前BMI情况推荐孕期增重范围。同时加强孕前检查, 将肥胖及孕期体重过度增长的孕妇作为高危孕妇进行监测, 降低巨大儿及剖宫产的发生, 获得最佳妊娠结局, 提高孕产妇保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师婕.产时孕妇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关系[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6, 13 (12) :1197.

[2]金子环, 董丽宏, 王淑娟.孕妇体质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 (3) :368.

[3]陆琼, 林克萍.孕妇体重状况与妊娠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 16 (2) :68.

应严肃对待体重指数BMI 篇4

多余的脂肪使心脏过度劳累,严重影响血糖、血压、胆固醇水平,在其他许多方面损害健康和身体,这是一个普遍接受的事实。虽然知道这方面的知识,但如何最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常常并不明确。然而,最近两个新动态可能有助于阐明这个问题。

新的肥胖观点

第一个是,肥胖由美国医学会(AMA) 确定为一种正式疾病。“我认为这是一个警钟。”哈佛附属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营养学教授George Blackburn博士说:“ 现已确定肥胖是一种疾病,认为它与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如高血压和糖尿病一致。有一些策略可治疗这些疾病,现在我们增加了肥胖与体重指数作为指导治疗的重要生命体征。”

紧跟AMA声明的是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公布的前所未有的肥胖治疗指南。这个循证文件概述了按体重指数(BMI) 分成的风险类别。

对大多数人来说,肥胖是不健康的。一项对若干研究进行的分析显示, 大多数肥胖的人虽没有代谢异常(如高胆固醇、高血压、高血糖),但比起体重正常的人仍然有较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什么是(体重指数) BMI?

体重指数是一个公式,它使用体重和身高估计身体脂肪的含量 【体重指数(BMI) = 体重(kg) ÷ 身高2(m)】。BMI在19到24的范围被认为是正常的,罹患心脏病的风险最小; BMI为25到29被认为是超重(中度风险);BMI为30或以上被列为肥胖(高风险)。

分层方法

一旦明确你的BMI和心脏病风险后,常常被容易忽视的第一个行动是停止增加体重。这包括改变生活方式, 比如选择健康、营养丰富的食物,控制摄入的份量,增加体力活动。待体重稳定后,你可以着手降低你的BMI指数。“减掉5磅会让你更好看,感觉更好,并激励你减得更多。”Black- burn博士说道。另外,适度的减肥也可以降低血压和血糖水平,你将可以在多方面改善心血管风险指标。另一个新增优势是:你可以减少一些用于控制其他心血管风险的药物。

长期健康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将降低BMI作为改善心脏健康战略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穿上喜欢的夏天衣服而快速减肥。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控制热量和运动方案。低脂肪、 低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类型低热量饮食已被证明行之有效。另外,也有很多人受益于个体化营养咨询或参与减肥和锻炼。

肥胖医学治疗

根据肥胖的程度,改变生活方式可能不足以将BMI控制至健康的范围。 可能需要在治疗方案增加减肥药物。 “过去多年来并没有新药出现,现在我们有三个经FDA批准的安全有效的新药。”Blackburn博士说道。它们分别是氯卡色林(Belviq)、苯丁胺+ 托吡酯(Qsymia) 和奥利司他(Xenical、 Alli)。 对于那些严重肥胖的人, 即BMI为40或更高或超出健康体重75英镑或以上,肥胖症治疗手术可能是有用的方法,该治疗也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前提是需由有经验的外科医生进行手术。

BMI水平 篇5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是教育部领导、实施的第5次调研,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原则,选择全国30个省(除台湾外,西藏无汉族人群资料)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调研对象。各省均分为城、乡、男、女4个群体,各性别、年龄组抽取100~200人。体检后剔除重要脏器慢性疾患和残障者。各省组织测试队,在同一时段(每年5-7月),使用同型器械,按《检测细则》统一规定的方法完成。为消除原样本中营养不良者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利用年龄别身高标准筛除生长发育迟滞、身高别体重标准筛除消瘦,最终共调查234 421名7~18岁的儿童青少年,其中男生117 680人,占50.2%;女生116 741人,占49.8%。各年龄段人数在19 376~20 307之间。

1.2 方法

1.2.1 身体质量指数计算

根据4种不同的标准,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分析2005年我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及其变化情况,并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对比。

1.2.2 超重肥胖评价方法

标准一(WGOC标准)[1]:2002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选择“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为参考人群,制定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评价标准。

标准二(WHO/NCHS标准)[2]:Must等利用1963-1994年美国营养调查建立的“年龄-性别-BMI”及“年龄-皮褶厚度百分位数”曲线,确定了9~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BMI参考值,即美国NCHS标准,将BMI≥第85百分位数定义为具有超重的危险;如果BMI≥第85百分位数,同时三头肌皮褶厚度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分别≥第90百分位数则定义为肥胖。此标准在1995年被WHO推广应用。

标准三(IOTF标准)[3]: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IOTF)认为,BMI更适宜用来制定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标准。根据来自6国(英国、巴西、荷兰、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的资料,Cole等确定了2~18岁儿童少年年龄别、性别BMI标准,其18岁组的超重、肥胖BMI标准分别为25 kg/m2和30 kg/m2。

标准四(美国CDC标准)[4]:2000年,Kuczmarski等对美国5项调查中的2~20岁的调查对象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新的年龄别、性别BMI标准,目前多数研究采用此标准筛查儿童超重和肥胖。

1.2.3 超重肥胖筛查能力的评价方法

以WGOC标准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5]。

灵敏度 = 某个国际标准和WGOC标准同时判定为超重(肥胖)人数/WGOC标准判定为超重(肥胖)人数×100%

特异度 = 某国际标准WGOC标准同时判定为非超重(非肥胖)人数/WGOC标准判定为非超重(非肥胖)人数×100%

符合率 = 某国际标准判断与WGOC标准判断结果一致的人数/总人数×100%

1.3 资料分析

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核对后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标准判定超重肥胖发生情况

用WGOC标准、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筛查全国7~18岁学龄儿童,结果显示,男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9.66%,8.87%,10.22%,8.13%,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98%,4.42%,2.89%,5.38%;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6.60%,5.48%,6.81%,5.40%,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75%,1.75%,1.14%,1.56%。4种标准筛查出的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2。

注:4种标准比较,**P<0.01。

注:4种标准比较,**P<0.01。

2.2 4种标准超重肥胖筛查能力的评价

2.2.1 灵敏度与特异度

男生超重判定灵敏度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1%,84.1%,73.6%,特异度分别为99.2%,97.7%,98.9%;女生超重判定灵敏度分别为70.4%,77.6%,70.3%,特异度分别为99.0%,98.1%,98.8%。说明美国CDC标准发现超重儿童的能力较低,而IOTF标准排除正常儿童的能力稍差。3种标准对各年龄男女生超重判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有差异,如表3所示。男生肥胖判定灵敏度分别为88.9%,57.9%,90.6%,特异度分别为99.9%,100.0%,99.1%;女生肥胖判定灵敏度分别为64.4%,41.2%,58.8%,特异度均为100%。说明3种标准均能有效的排除超重儿童,但对肥胖儿童的识别能力较低,尤其是对女生肥胖的识别较差。3种标准对各年龄男、女生肥胖判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4。

2.2.2 符合率

男生超重判定的符合率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分别为97.7%,96.3%,96.4%,女生超重判定的符合率分别为97.3%,96.9%,97.1%;男生肥胖判定的符合率分别为99.3%,97.9%,98.7%,女生肥胖判定的符合率分别为99.1%,98.5%,99.0%。见表3,4。

3 讨论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BMI为基础制定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主要是用于“肥胖状态”的筛查,不能做出“儿童肥胖症”的临床诊断。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本国儿童的BMI参考标准,但若标准参照人群不具有国家代表性,可能导致对于不同人群的适用性差异较大。此外,由于受到自身肥胖流行变化的影响,标准变更频繁会模糊其自然变化的真实趋势。而现存的国际标准同样存在缺陷,如IOTF标准是在6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统计数据基础上,将WHO的成人超重、肥胖BMI标准外推到2~18岁的儿童青少年所建立的[6],而并不是建立在健康结果追踪基础上的。另外,BMI的主要缺点是没有考虑实际体成分,与欧美国家儿童相同BMI比较,亚洲人的体脂含量更高,因此运用WHO,IOTF或美国CDC的BMI标准时,可能低估中国儿童肥胖率。

依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采用不同标准判定中国学生超重、肥胖,IOTF标准判定的超重检出率最高(男生10.2%,女生6.8%),美国CDC标准判定的超重检出率最低(男生8.1%,女生5.4%),WGOC标准判定的超重检出率适中(男生9.7%,女生6.6%),WHO标准判定的超重检出率较低(男生8.9%,女生5.5%)。同样,肥胖的检出率在男生中使用美国CDC标准时最高(5.4%),而女生则使用WGOC标准时最高(2.8%);无论男、女生,使用IOTF标准时肥胖的检出率均为最低(男生2.9%,女生1.1%);其他标准则在其之间。

在超重的筛查能力方面,WHO的标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可能更适合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情况。而IOTF标准灵敏度虽然也比较高,但特异度稍低,可能会将更多的正常儿童纳入到超重人群中。美国CDC的标准虽然特异度较好,可以排除更多的正常儿童,但灵敏度不高,可能发生“漏诊”的情况。在肥胖的筛查能力方面,同样是WHO的标准与我国标准符合率最好,不过在结果中也不难看出,男生在15岁、女生在13岁之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一点可能是由于我国青少年存在青春期生长曲线低平现象造成的,在应用WHO标准筛查我国儿童肥胖时应充分考虑这个问题。而美国CDC的标准对男、女生肥胖筛查的灵敏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对男生肥胖的检出能力较高,而对女生肥胖的检出能力稍差,可能由美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情况与我国的差异造成。IOTF标准对肥胖筛查的灵敏度较低。另外,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筛查肥胖的特异性较好,都不易将超重人群误判为肥胖。总之,应用国际标准进行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时,需根据研究目的谨慎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当需要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进行比较时,WHO标准可能较其他2个国际标准更适用于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的筛查。

有研究报道,1999-2000年美国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应用1995年WHO的BMI筛查标准判定,6~11岁男生肥胖检出率为16.0%,女生为14.5%,12~19岁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5.5%和15.5%[7];比中国7~18岁学生用同一标准判定的肥胖检出率(男生4.4%,女生1.8%)高出很多。但由于WHO标准在青春期阶段的界值点不一定符合中国青少年的体成分发育特点,实际上在大部分年龄层WHO界值点均高于我国WGOC标准,因此可能导致大量实际上的肥胖男女学生被漏筛。另外,del-Rio-Navarro等[8]应用IOTF标准分析墨西哥中上层人群发现,6~11岁男、女儿童“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4%和10.5%;12~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随年龄上升趋势更明显,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从10.8%,14.3%增加到16.1%,19.1%,肥胖检出率分别从9.2%,6.8%增加到14.7%,10.6%。Sibai等[9]同样使用IOTF标准判定黎巴嫩3~19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情况,结果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2.5%和7.5%,显著高于女生(16.1%和3.2%),该结果在中东各国很有代表性。可见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率在发展中国家仍然不算高,但是我国城市儿童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则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提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儿童的生活方式可能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肥胖的发生。另有文献报道,对于同一界值点的BMI值可能在我国人群中引起疾病的风险更高[1],因此不能由于在统一标准下我国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低于发达国家就放松了肥胖的预防工作。

摘要:目的比较WGOC标准、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判定超重肥胖的差异及能力,为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进行比较以及促进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应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分析基于BMI判定超重、肥胖的4个标准的筛选差异;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参考标准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对比3种国际标准在我国儿童青少年中的适用性。结果在超重、肥胖的筛查能力方面,WHO的标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也最好。当需要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比较时,WHO标准更适用于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结论应用国际标准进行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时,需根据研究目的谨慎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超重,肥胖症,参考标准,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hysical status:the use andinterpretation of anthropometry.Report of a WHO Expert Committee.World Health organ Tech Rep Ser,1995,854:1-452.

[3]COLE TJ,BELLIZZI MC,FLEGAL KM,et al.Establishing a stand-ard definition for chil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orldwide:Internationalsurvey.BMJ,2003,320(7 244):1 240-1 243.

[4]KUCZMARSKI RJ,OGDEN CL,GUO SS,et al.2000 CDC growthcharts for the United States:Methods and development.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Vital and Health Statistics,2002,11(246):143-148.

[5]李立明.流行病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0-172.

[6]杜松明,马冠生.儿童青少年肥胖评价标准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5):261-264.

[7]季成叶.全球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现状和趋势.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648-650.

[8]DEL-RIO-NAVARRO BE,VELAZQUEZ-MONROY O,SANCHEZ-CASTILLO CP,et al.The high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and obesity in Mexican children.Obes Res,2004,12(2):215-223.

BMI水平 篇6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MBMI):西北化工研究院,优级品;3,3’-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山东莱州莱玉化工有限公司,工业品;含芴聚芳醚酮树脂(PFEK):自制,特性黏度0.76,其结构如图1所示。

1.2 性能测试

弯曲强度:按GB/T9341-2000标准制成标准样条,在深圳三思公司CMT4104型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弯曲实验,规定挠度为试样厚度的1.5倍,试验速度为2mm/min。

冲击性能测试:冲击试样尺寸参照GB/ T2571-1995标准 ,无缺口,在深圳三思公司ZBC1400-2冲击试验机上进行冲击试验。

热变形温度(HDT): 按GB/T 1634.3-200标准, 采用深圳三思公司ZWK1000热变形维卡温度仪测定。

断口形貌:试样断口经喷金处理,在JSM-6380LA与JSM-6700LA型扫描电子显微镜上进行观察。

固化过程在示差扫描量热仪(型号:Seiko 220)上测定,N2保护,升温速度为10℃/min。

样品的热重分析采用Perkin-Elmer 6300型TG/DTA分析仪,在N2保护下以10℃/min的升温速度进行扫描。

1.3 试样制备

在170℃时,搅拌条件下,先将热塑性树脂PFEK溶解于DABPA中,降温至120℃后加入MBMI,在130~140℃下熔融预聚30min,此时溶液变为棕红色澄清的液体,获得PFEK与MBMI/DABPA复合树脂。复合树脂熔体趁热浇入已预热并涂有脱模剂的模具中,经120℃下真空脱泡后,移入烘箱按160℃/2h + 180℃/2h + 200℃/2h + 240℃/6h工艺固化后,冷却至室温脱模,即得浇铸体粗样条。根据测试力学性能的需要,经切割与打磨,制得所需样条。

2 结果与讨论

2.1 PFEK树脂的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DABPA在170℃下,对热塑性树脂PFEK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可以形成均匀分散的透明液体。降到120℃时,将固体MBMI加入到该液体中,搅拌熔融后与DABPA发生预聚合,得到均匀分散的共混树脂,再经分阶段高温固化后,即得到PFEK增韧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MBMI/DABPA固定为100份/75份(重量比),改变PFEK的量分别为总量的0%、2.5%、5%、7.5%与10%,所得样品分别标识为S1、S2、S3、S4与S5。测试树脂浇铸体的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及热变形温度,其测试结果列于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PFEK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与冲击强度都有较大的提高,也就是材料的韧性得到了提高。从图2复合材料断面的扫描电镜分析图可以看出,未加入PFEK树脂的100份/75份(重量比)MBMI/DABPA所形成的树脂,由于少量BMI均聚物的存在,存在着轻微的相分离,但总体上看基本上还是较为均匀的单相结构,而PFEK与MBMI/DABPA具有明显的两相结构,当PFEK的含量低于7.5%时,复合材料以MBMI/DABPA为连续相,PFEK为分散相;复合材料在PFEK的含量在7.5%~10%之间发生相反转,复合材料形成以PFEK为连续相,MBMI/DABPA为分散相的结构。当复合材料受到外力冲击,发生断裂行为时,两相的界面或沿着界面都有明显的银纹产生,这种银纹的产生即吸收了外部的冲击能量,又能抑制材料的进一步断裂,提高了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同时,材料的弯曲强度也有明显的提高。

2.2 PFEK树脂的量对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分别通过热变形维卡软化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材料的热变形温度(HDT)和材料的耐热行为进行了表征,从表1可以看出材料的HDT随PFEK树脂量的增加有所降低,这主要是因为PFEK是热塑性树脂,降低了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从图3样品S1与S5的热固化曲线可以看出,样品S1与S5有相似的热固化过程,PFEK树脂的加入并没有对材料的固化行为造成明显的影响,其中125~185℃的放热峰为BMI与DABPA的双键通过“ENE”反应生成的,此时主要发生链的增长反应;200~300℃的放热峰为Diels-Alder反应生成的,此时生成大量的交联结构,赋予材料良好的耐热性能。

从图4可以看出PFEK增韧的BMI/DABPA复合材料有很相似的热降解过程,这些材料的5%的热失重温度都在395℃以上,从局部放大的图4b可以看出,随着PFEK树脂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降解速率变慢,即PFEK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耐热性能,这主要是由于PFEK这种树脂本身具有比BMI/DABPA树脂更高的耐温性。

3 结论

采用含芴聚芳醚酮对BMI/DABPA热固性树脂进行了增韧改性,增韧后的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相分离结构,复合材料在PFEK树脂的加入量为7.5%~10.0%之间发生相反转行为,PFEK树脂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没有影响,复合材料的最高弯曲强度与抗冲击强度分别为148.7MPa与14.6kJ/m2,PFEK树脂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温性能。

摘要:采用将含芴聚芳醚酮(PFEK)溶解于3,3’-二烯丙基双酚A,低温下加入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进行熔融共聚,再高温固化的方式,制备了含芴聚芳醚酮增韧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结果表明:PFEK树脂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没有影响,PFEK树脂的加入量在7.5%10.0%之间复合材料发生相反转,复合材料具有相分离结构;当PFEK的加入量为10.0%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抗冲击强度由无PFEK树脂时的110.2MPa与9.0kJ/m2提高到148.7MPa与14.6kJ/m2,PFEK树脂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温性能。

关键词:双马来酰亚胺,烯丙基双酚A,含芴聚芳醚酮,增韧

参考文献

[1]梁国正,顾媛娟,蓝立文.BMI改性剂-烯丙基系列化合物[J].化工新型材料,1996,(3):27-30.

[2]梁国正,蓝立文,顾媛娟.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1995,12(1):1-5.

[3]陈继荣,刘育健,王井岗,张衍.烯基化合物改性BMI树脂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1999,27(3):7-9.

[4]高宗永,余英丰,李善君.先进复合材料基体树脂的增韧研究[J].热固性树脂,2006,21(6):6-10.

[5]Hergenrother P M,Jensen B J,Havens S J.Poly(arylene e-thers)[J].Polymer,1988,29(22):358-369.

[6]王汝敏,杨利,郑水蓉,陈立新,蓝立文.聚醚砜增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20(1):145-149.

[7]Sava M,Sava I,Cozan V,Tanasa F.Preparation and polymer-ization of bismalei mide compound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7,106(4):2185-2191.

[8]Stenzenberger H D,Konig P.Newfunctionalized poly(aryleneether ketones)and their use as modifiers for bismalei mide resin[J].High Performance Polymers,1993,5(2):123-137.

BMI水平 篇7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取自2010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的19~22岁大学生, 共计2 815人, 男、女生分别为1 412人 (50.2%) 和1 403人 (49.8%) ;城、乡分别为1 421人 (50.5%) 和1 394人 (49.5%) ;各年龄组人数分别为19岁704人 (25.0%) , 20岁750人 (26.6%) , 21岁691人 (24.5%) 和22岁670人 (23.8%) 。

1.2 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要求[1], 使用同型器械, 按技术规范完成调研, 现场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计算各性别年龄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 (50 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耐力跑、坐位体前屈) 的Z分, 由于在跑步项目 (50 m跑和耐力跑) 中时间越短表示表现越好, 因此Z分在跑步项目中呈现相反意义。每个学生5项指标的Z分之和为身体素质指数 (physical fitness index, PFI[4]) 。计算BMI, 并依照BMI标准[5]将人群分为低体重组 (BMI<18.5 kg/m2) 、正常体重组 (18.5 kg/m2≤BMI<24 kg/m2) 和超重肥胖组 (BMI≥24 kg/m2) 。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及χ2检验, 多组比较用方差分析以及LSD-t检验, BMI与运动素质指标和PFI关系用偏相关分析, 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大学生BMI分布情况

大学生BMI为 (20.78±2.34) kg/m2, 分布范围在14.69~33.49 kg/m2, 分布相对集中, 呈现近似正态分布, 峰值为20.05。76.84%的大学生BMI处于正常范围。

男、女生BMI值分别为 (21.31±2.52) , (20.25±2.00) kg/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男生高于女生 (t=12.347, P<0.01) ;男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 (6.54%) 高于女生 (1.9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190, P<0.01) , 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2.2 不同BMI等级大学生身体功能分析

经方差分析, 3组间肺活量、肺活量指数、握力、握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 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3个体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2。

注:**P<0.01;P1值为正常体重组与低体重组比较, P2值为低体重组与超重肥胖组比较, P3值为正常体重组与超重肥胖组比较。

2.3 不同BMI等级大学生运动素质差异

2.3.1 男大学生运动素质差异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PFI、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 000 m跑和坐位体前屈3个体重组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 PFI、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 000 m跑和坐位体前屈均为正常体重组成绩最好。各项运动素质指标的成绩排名表现为:PFI、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 000 m跑和50 m跑均为正常体重组>低体重组>超重肥胖组, 坐位体前屈为正常体重组>超重肥胖组>低体重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3。

注:**P<0.01;P1值为正常体重组与低体重组比较, P2值为低体重组与超重肥胖组比较, P3值为正常体重组与超重肥胖组比较。

2.3.2 女大学生运动素质差异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仰卧起坐3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 ;两两比较结果显示, 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成绩均优于超重肥胖组 (P低体重与超重肥胖=0.003, P正常体重vs超重肥胖=0.015) ;其他项目3个体重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见表4。

2.4 BMI与运动素质指标以及PFI的相关性

由于性别、年龄对BMI和各项身体素质指标都可产生影响, 为排除混杂, 用偏相关控制二者的影响后作分析, 结果显示, BMI和PFI呈现负相关;BMI与肺活量、握力呈现正相关 (P值均<0.01) ;与50 m跑、耐力跑、引体向上 (仰卧起坐) 、立定跳远、肺活量指数、握力指数均呈现负相关 (P值均<0.05) 。见表5。

注:**P<0.01。

3 讨论

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深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反映肺容量以及呼吸肌的力量, 握力用于反映上肢肌肉的力量[6]。肺活量和握力随BMI的增加而增大, 但由于它们都受体重的影响, 在经过体重校正后, 本研究得到的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均呈现相反的趋势, 即超重肥胖组最低。朱永兵等[7]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

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1 000 m跑、800m跑和50 m跑是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中用来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测试项目, 可以评价学生的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素质。研究显示, 超重肥胖组的运动素质均低于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 曹峰锐[9]以及张迎修[10]等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果。运动素质的综合指标 (PFI) 与BMI呈现负相关, 说明超重肥胖可以导致大学生运动素质下降, 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4,11]。由于体脂的影响, 使得肥胖学生在参加运动时需要克服的阻力大于其他学生, 运动的困难性也使这些学生的运动积极性降低, 且肥胖学生的运动负荷容易达到敏感阈值, 众多原因导致他们运动素质不及体重正常和偏轻的学生。

【BMI水平】推荐阅读:

水平浓淡07-20

科技水平07-20

出口水平07-20

水平变化05-10

合作水平05-10

解释水平05-15

阈值水平05-18

制作水平05-19

福利水平05-22

教学水平05-29

上一篇:升华语言下一篇:综合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