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感染性疾病论文

2024-10-17

妇科感染性疾病论文(通用8篇)

妇科感染性疾病论文 篇1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属于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科乳头瘤病毒属, 是一类双链无包膜环状DNA核衣壳病毒。HPV病毒直径约为55 nm, 衣壳呈20面体对称, 表面含有72个壳微粒的病毒, 长约7.5~8.0 kb, 相对分子量为5×106D。HPV是一种嗜黏膜和皮肤的上皮性病毒, 对黏膜与皮肤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大约1/3的病毒对女性生殖道的黏膜与皮肤细胞具有高度亲和力。其感染黏膜上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病毒寄生在鳞状和柱状上皮层, 可潜伏在上皮细胞内多年, 一旦人体免疫力降低, 潜伏的病毒即可恢复活力, 引起感染部位良性和恶性病变。

目前, 已被鉴定出的HPV亚型有100余种, 是一类在自然界广泛传播的病毒, 人类感染HPV十分普遍, 一个人常常同时感染多种亚型病毒。人体感染HPV大多数没有明显的症状与体征, 但可作为传染源在人群中广泛传播。通常将HPV的感染过程分为潜伏感染期、亚临床感染期、临床症状期和HPV相关的肿瘤期。又根据HPV亚型致病力的大小或致癌危险性的大小不同, 将其分为高危型与低危型两大类。高危型易导致生殖道癌症, 而低危型感染主要是诱导良性的生殖道疣。与HPV感染的相关妇科疾病主要有性功能障碍、外阴阴道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宫颈癌、卵巢癌等。

1 性功能障碍

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PV与CIN及宫颈癌的关系上, HPV感染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很少, 近年才得以关注。研究表明, HPV感染的相关疾病可能对妇女的性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原因如下:

1.1 HPV感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 (STD) , 特别易感染外阴和宫颈。就生理学、情绪反应和女性性特征的角度而言, 外阴和宫颈是妇女性兴奋的关键性器官。HPV相关疾病可能导致以下后果:①HPV感染导致身体尤其是生殖器官的疾病;②HPV相关疾病可能传达某些不名誉的感觉 (羞耻感) , 和 (或) 隐含着可能促使她感到惭愧、“肮脏“、以及不适当的污点的感受;③HPV相关疾病可能使女性质疑性伴侣的健康和对方的忠诚和承诺, 从而可能会影响性功能, 并可能使相互关系出现危机。

1.2 HPV感染相关疾病可能促成外阴痛和性交疼痛、障碍, 以及激光治疗后相关的和 (或) 随之而来的性交困难。

1.3 HPV感染是一种潜在致癌的疾病, 这可能传达一个对女性的生殖器和全身健康更为严重的威胁信号, 特别是增加恐惧和焦虑, 使女性情感和性的健康更易受到损害。

1.4 忧虑和感染HPV后的反复检查、咨询以及一些治疗也可影响其性功能。

2 外阴阴道尖锐湿疣

外阴阴道尖锐湿疣 (condy lomaa cuminatum) 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疣, 已证实与尖锐湿疣相关的HPV亚型有HPV6、11、40、42、43、44等, 其中HPV6、11是引起尖锐湿疣的最主要的型别。HPV感染可致尖锐湿疣、非典型尖锐湿疣 (外阴鳞状上皮疣状增生) 及假性湿疣, 三者的临床体征均为外阴阴道疣状赘生物, 呈细的毛刺状突起。所不同的是, 尖锐湿疣在镜下可见典型的诊断性挖空细胞, 而后两者较少或无挖空细胞。HPV在良性病变中的致病性主要是由于病毒的大量快速增殖。尖锐湿疣的发生机制为HPV首先进入人体黏膜皮肤后, 潜伏在基底角朊细胞间, 随着基底细胞的不断分化成熟, 向角质层细胞移行, HPV DNA与人体细胞的DNA同时在表皮细胞层中复制并部分整合于人体细胞, 侵入细胞核引起细胞核迅速分裂。病毒的复制诱导上皮增殖, 并破坏细胞固有的生长调控, 从而引起棘细胞增生、角化不全和角化过度, 形成特征性乳突状瘤。

3 外阴癌

HPV感染是外阴癌的病因之一, 其感染与外阴癌及其癌前病变 (VIN) 的关系, 已为众多研究者所公认, 并且得到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核酸杂交等技术检测的证实。以HPV 16、18、31类型较为多见。在浸润性外阴癌中HPV的阳性率高达71%~100%, 在外阴癌HPV阳性的患者中具有年轻、吸烟以及出现与浸润癌相关VIN等特点。

4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近年, 宫颈HPV感染在全球呈上升趋势, 尤多见于性活跃人群。宫颈感染HPV后, 发病潜伏期为3周至9个月不等, 疾病转归与患者的免疫机能、HPV类型密切相关。宫颈HPV感染上升导致CIN发病率增加, 宫颈癌患者年轻化趋势亦因此而日益明显。高危型HPV (HR-HPV) 与高级别CIN和宫颈癌有关, HR-HPV DNA常为非整倍体, 多不能自行消退, 极少逆转。CIN是发生在癌前的病变, 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 两者的上皮变化性质相同, 但程度不同。宫颈外观可以是正常的, 但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有异常增殖的改变, 既具有上皮细胞的异形性, 又保持一定的分化能力。理论上CIN有双相发展的可能性, 尽管有一部分患者CIN病变可自然消退或逆转, 但CIN发展为浸润癌者是正常情况的7倍。根据细胞异常的程度将CIN分为CINⅠ、CINⅡ、CINⅢ3个级别, 其发展为宫颈癌的危险性分别为15%、30%和45%, 从CIN到癌的自然演变一般是10年左右。

HPV与CIN密切相关, 尤其HR-HPV是导致高级别CIN与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宫颈HPV-DNA检测显示, 在正常宫颈组织中HPV DNA的阳性率为10.2%~40.0%, CIN组织中则高达64.4%~90.9%, 而99%以上的宫颈癌组织中可以发现有HPV-DNA。在高级别CIN中最常见的类型是HPV16、18、31、33等高危型, 而CINⅠ组织的HPV感染多为低危型或危险不明型者。HR-HPV 感染发生CINⅡ、Ⅲ的危险性是低危型HPV (LR-HPV) 感染的12~24倍。HR-HPV感染率与宫颈细胞异常增生程度明显相关。持续HR-HPV感染则是CIN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的必经过程。

HR-HPV感染引起CIN和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的机制是:HPV-DNA整合到宿主DNA中, HPV-DNA的基因E6、E7高表达, 进而产生癌蛋白, 整合到细胞周期蛋白上, 干扰细胞周期的调控, 同时可阻碍宿主细胞抑癌基因的作用, 使宿主细胞对其他致癌因子敏感。近年也有研究认为HR-HPV 感染使宫颈组织端粒酶激活, 并最终导致癌变。

5 宫颈癌

研究已证实HR-HPV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但约96%的宫颈HPV感染者的病情具有自限性。约80%HPV感染呈一过性, 病毒约6~8个月后即被机体清除, 抗HR-HPV中和抗体似乎能够阻止CIN的进一步发展。在另外的20%HPV感染的人群中, 约80%患者感染的病毒也能在3年内被清除, 病变会逐渐消失, 细胞毒反应抗HR-HPV是这个过程必须的。没有经过治疗的HPV感染自行消失后, 即使是HR-HPV, 也很少发展为宫颈癌。从正常宫颈细胞向CIN及宫颈癌的转化是多因素参与、渐进发展的过程, 而HR-HPV感染是宫颈细胞恶性转化中的重要因素。很少一部分患者 (约4%) 体内病毒不能被清除, 感染呈持续性, 这将导致CIN持续存在或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持续感染病例的相关因素有:①年龄较大;②HR-HPV感染;③HIV (+) 及免疫抑制;④受教育年限<12年;⑤吸毒;⑥多种型别HPV混合感染。感染HPV的宫颈细胞是否恶性转化主要取决于HPV的型别、病毒负荷、持续感染的时间等因素。LR-HPV 6、HPV 11多导致CINⅠ, 57%可自然缓解, 32%持续存在, 11%进展为CINⅢ或宫颈癌;而HR-HPV16、HPV18多导致CINⅡ、CINⅢ, 43%CINⅡ会自然缓解, 35%持续存在, 22%进展为CINⅢ或宫颈癌。CINⅡ、CINⅢ的HPV16 DNA病毒负荷显著高于CINⅠ。检测宫颈病毒负荷可预测CIN发展。治愈后复发的CINⅡ、CINⅢ者47.6%有HR-HPV持续感染。HPV阳性者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率也明显高于HPV阴性者。在宫颈HPV持续感染的较长时期内, 持续存在的HR-HPV 和体内的免疫因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导致HPV基因组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 是宫颈癌转化与发生的关键, 而LR-HPV基因组不能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中。HPV感染持续存在, 在开始感染后1~2年, 可引起轻微病变;LGSIL在2~4 年中约有15%~20%转化HGSIL;HGSIL发展到癌前病变约需9~10年;癌前病变发展到浸润癌约需4~5年。人群筛查结果显示, 从CINⅠ进展为宫颈癌的时间间隔为12.7年;持续HR-HPV 感染是CIN进一步进展为宫颈癌的必经过程, 从HR-HPV感染开始至发展为宫颈癌的时间间隔为15年。值得指出的是, 宫颈癌的发生与病毒负荷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年轻妇女虽然病毒负荷量常较高, 但HPV感染多自发消退;而年长妇女病毒负荷量较低, HPV感染常呈持续性, 这可能是随年龄增长体内原有的免疫力逐渐消失或激素水平变化导致潜伏期病毒复活所致。

6 卵巢上皮性癌

由于HPV对皮肤黏膜上皮具有亲嗜性, 近年有学者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进行了HPV检测。结果显示卵巢癌中HPV16、18的感染率高达50%, 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囊腺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卵巢癌的发生与HPV感染有一定关系;在分化程度低的卵巢癌中HPV16、18的感染率高, 提示可能与卵巢癌恶性程度有关;在交界性肿瘤中的感染率为44%, 与卵巢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在肿瘤的渐进性演变中, HPV感染可能与恶性肿瘤的早期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并在肿瘤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说明HPV可以通过上行途径感染卵巢, 可能是卵巢癌的病因因素之一。对卵巢上皮性肿瘤进行HPV16、18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恶性病变, 并为估计预后及治疗提供参考指标。

妇科感染性疾病论文 篇2

摘要:目前,感染已成为医学领域突出的问题,医院内感染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产后妇女由于其生理和解剖位置的关系,约有2%-4%左右发生产后泌尿系统的感染,最常见的有膀胱炎、肾盂肾炎。护理工作贯穿于防治医院感染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护理工作者着手,抓住每个环节,重视每个危险因素的存在,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减少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护理措施

目前,感染已成为医学领域突出的问题,医院内感染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产后妇女由于其生理和解剖位置的关系,约有2%-4%左右发生产后泌尿系统的感染,最常见的有膀胱炎、肾盂肾炎。护理工作贯穿于防治医院感染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护理工作者着手,抓住每个环节,重视每个危险因素的存在,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现将我科防止泌尿道感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妇科泌尿道感染的易感因素

1.1女性外生殖器的解剖特点,因尿道与肛门位置的关系,将肛门的大肠杆菌带至尿道口造成上行性感染引起膀胱炎,再感染到肾脏而引起肾盂肾炎。由于女性泌尿道短而直,又接近阴道、肛门,故外阴不洁易引起泌尿道感染。1.2年龄因素

老年妇女的泌尿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的减退,女性常见骨盆肌肉松弛而出现膀胱膨出、尿失禁、尿潴留,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妇女月经期及产妇产后由于恶露的流出,分泌物较多,细菌容易生长繁殖而引起感染。1.3留置导尿管

留置导尿管刺激尿道黏膜易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机体防御屏障,因此,增加了感染的机会。1.4抗生素的应用

大量滥用广谱抗生素,易造成菌群失调,引起某些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2护理措施

2.1建立预防医院感染的制度和措施。强化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意识,严格消毒制度,完善预防医院感染的屏障系统。

2.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一切无菌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污染及交叉感染。2.3排空膀胱预防泌尿道感染,加强留置尿管的护理

分娩进行中尽量排空膀胱,减少分娩过程膀胱受压、膀胱受伤的机会。产后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如有排尿困难,可利用各种方法诱导鼓励其排尿,如热敷腹部,听流水声等。检查产后膀胱是否过度充盈,可触诊耻骨联合上方。使用导尿管前应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插管时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光环导尿管重新插入。导尿管要妥善固定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避免受压、扭曲、堵塞,以保持引流通畅有效。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及时倾倒,记录尿量,并观察尿的颜色,发生尿液沉淀、浑浊、结晶应行膀胱冲洗。导尿管及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每日用5%碘伏溶液擦洗外阴及尿道口两次,并且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如病情需长期留置导尿管者,每周更换一次导尿管,拔掉导尿管后用5%碘伏溶液擦洗尿道口及会阴部两次,并要及时督促病人多饮水,尽早自行排尿。2.4会阴部护理

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并做好床单的轻度处理,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指导月经期患者、产妇要及时更换潮湿的会阴垫及内裤,以免潮湿刺激局部皮肤。留置尿管期间每日用5%碘伏溶液擦洗会阴部两次,每次大便后注意肛门及会阴部的清洁,防止粪便及阴道分泌物污染尿道引起泌尿道感染。2.5指导病人多饮水,以增加尿量,预防泌尿道感染。由于产后疲乏、术后不适,患者集体抵抗力降低,患者每日饮水在25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起到机械冲洗作用,有效地预防泌尿道感染的发生。2.6减轻症状,预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给予特定的抗生素以杀死致病菌,2天内症状会减轻,需持续治疗10天致14天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服药同时并做尿液培养,看细菌对哪种抗生素有效,在换上有效抗生素完全根治为止。摄取足够的液体,每天至少3000致4000毫升以稀释尿中细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尽量缩短用药时间,避免连用抗生素,以免产生各种耐药菌株,降低集体抵抗力。2.7出院指导

妇科感染性疾病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院门诊就诊的236例感染妇科炎症患者进行妇科检查。对于未满12周岁, 生理期, 妊娠期, 近3d有性生活史及近期已经采用妇科治疗的患者, 不予纳入调查范围。对此228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 白带化验及妇科B超检查。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的2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5~66岁, 病程1周~2年, 生育史166例, 未有生育史66例。

1.2 方法

询问病史:记录患者典型病史, 阴道瘙痒, 白带增多, 白带呈灰色或者白色豆腐渣样, 异味较大, 生理期及性交时有加剧, 性交时阴道干涩疼痛, 小腹坠胀。使用阴道镜在阴道内及宫颈处取分泌物检查细菌、酵母菌、滴虫、支原体及衣原体检验。

1.3 诊断标准

细菌性阴道病和其他妇科感染诊断确诊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妇科学》诊断标准为准。

2 结果

2.1 228例细菌性阴道炎的细菌培养情况

培养结果如表1所示。

2.2 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情况

228例细菌性阴道炎中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有197例, 合并感染率为86.4%, 单纯性感染细菌阴道病概率为13.6%, 混合型感染在临床中比较常见, 经检验后具体感染病菌如表2所示。

3 讨论

随着现今医疗水平的进步, 以前只能检测出霉菌滴虫等, 现今可以检测出支原体、衣原体等更多的感染原被发现,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增加。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由于个人体质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情况, 许多因素可以导致其发生, 临床主要有3个明显特点。

细菌性阴道炎主要是由于与阴道内环境的改变关系密切, 当阴道内的p H>4.5时, 不利于阴道内的优势菌乳酸杆菌变少, 其他细菌如Uu菌、表皮葡萄菌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出现混合型感染的情况。并且可以出现2种以上混合感染的情况, 如同时并发支原体, 衣原体、酵母菌的感染。

混合型感染临床调查中发现平均年龄偏小, 性生活频繁者发生率偏高, 不洁性生活更易引起, 并且临床症状, 如腹痛、腹胀等在性生活后更容易加重, 这与性生活时性器官处于充血状态, 对病原的抵抗力低有关[2]。

临床中细菌性阴道炎合并其他细菌出现合并感染以后往往临床症状反应明显, 而上行感染引起输卵管炎、盆腔炎、绒毛膜羊膜炎及妇科手术后感染等情况发生率明显增高[3]。

4 混合型感染的治疗效果分析

此228例患者中, 大多数患者是在有典型临床症状后, 结合妇科检查确诊妇科感染, 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在行其他检查时发现, 经检查确诊。在临床工作中, 有相当一部分的混合型感染的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 病情比较隐匿。但是不论是隐匿性的, 还是症状典型的患者, 都需要积极治疗。拖延病情轻者可能造成妇科上行性感染, 重者可以造成继发性不孕及妊娠胎儿畸形的发生。

临床中甲硝唑及维生素C在混合型妇科感染中的使用率比较高。甲硝唑既属于抗滴虫及抗厌氧菌的药物, 同时也可以杀死阴道内的各种病原微生物, 保护阴道内正常菌群, 如乳酸杆菌的生长。由于混合型感染治疗周期较长, 大量的口服给药后患者容易产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因此采用适量的口服配合阴道纳药, 可以保证疗效, 减少并发症。在阴道纳药时同时配合维生素C纳入阴道治疗。临床研究表明, 维生素C可以维持阴道内正常的酸性环境, 调节菌群, 有利于正常菌群生长, 杀死致病菌。患者在1个疗程的治疗结束后随访, 有效率达84.2%, 在停药1周后随访, 有效率增至90%, 1个月后又达94%。临床症状消失明显, 并且致病菌检验指标阳性率下降及阴道内酸碱环境均达到理想治疗效果。因此笔者认为甲硝唑配合维生素C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明显, 安全程度高, 副作用少, 可以作为混合型妇科感染的首要治疗手段考虑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胜兰, 李怀芳.康复特栓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 2 (5) :161.

[2]熊章华, 孙敬, 余理智, 等.细菌性阴道病与其他病原菌在诊断阴道感染中的关系[J].江西医学检验, 2002, 20 (2) :283.

妇科感染性疾病论文 篇4

关键词:妇科疾病,糖尿病,手术切口感染,防治

该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例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近几年来该院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术后切口感染防范以及控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最小的患者为39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01±2.24) 岁。分析患者的合并症状有:糖尿病合并卵巢瘤的患者有9例;糖尿病合并卵巢瘤、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例 ;糖尿病合并慢性宫颈炎、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2例 , 同时增发高血压的患者有15例; 糖尿病合并外阴转移癌的患者有例。上述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选取同时期的患者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一般资料跟观察组患者无显著差异。

1.2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以及治疗

1.2.1使用胰岛素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首先在手术之前要按照患者的实际血糖值以及尿糖值来适当选择胰岛素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为皮下注射。在手术之前患者需要每天注射3次,每一次均在用餐之前的30 min。与此同时还要每天早上准确的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以及尿糖值。根据实际需要有效的调整胰岛素的剂量[1]。把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的控制在10 mmol/L之下 ,就可以顺利的进行手术。

1.2.2护理干预首先是仔细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胰岛素剂量要准确,与此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血糖测定工作。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绘制血糖值曲线变化图,借此反应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

其次是在手术完成之后,仔细的观察胰岛素的注射速度以及患者的反应,防止出现低血糖,坚持每15~30 min测量一次血糖[2]。

最后需要适当的增加食物中纤维的含量,也就是保持每日≥40 g。因为纤维素可以有效的促使肠蠕动 ,减少便秘 ,促使术后恢复速度加快。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餐后的血糖水平。

2结果

经过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值控制效果较为显著,也就是说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P>0.05),见表1所示。而分析两组患者的两年间切口感染情况得到,观察组的患者的感染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所示。

1两组患者前后两年血糖值控制情况。

2两组患者前后两年间切口感染。

3讨论

经过护理以及防治之后,对照组患者中术前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有15例,经过血糖控制之后,有控制不满意患者8例没有得到控制的患者有12例。观察组中手术之前血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手术之后有3例患者控制效果不佳。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P>0.05)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40.00%,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0.00% , 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妇科感染性疾病论文 篇5

1 临床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妇科手术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96例,年龄38~70岁 ,平均 (55.4±15.9)岁。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内的患者为32例 ,5~10年者34例 ,10年以上的患者30例。妇科疾病 :子宫肌瘤35例、卵巢囊肿23例、宫颈癌17例、卵巢癌10例、子宫内膜癌8例、外阴癌3例。麻醉方式:全麻患者15例;65例患者硬膜外麻醉者;硬膜外加腰麻者16例。其中患者行全子宫全切术48例 ,单纯一侧卵巢切除术23例 ;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22例 ;子宫、双附件以及盆腔淋巴结扫荡术3例。并选取2013年前收治的妇科手术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 年龄37~71岁,平均(55.3±15.8)岁,病程在5年以内的患者为28例,5~10年者31例,10年以上的患者21例。妇科疾病:子宫肌瘤30例、卵巢囊肿19例、宫颈癌15例、卵巢癌7例、子宫内膜癌8例、外阴癌1例。麻醉方式:全麻患者11例;56例患者硬膜外麻醉者;硬膜外加腰麻者13例。其中患者行全子宫全切术41例,单纯一侧卵巢切除术19例;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18例;子宫、双附件以及盆腔淋巴结扫荡术2例。两组年龄、妇科疾病种类、手术及麻醉方式、糖尿病病程均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使用胰岛素等强化围术期血糖的控制,并且进行有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手术切口感染率。切口感染定义为切口有感染的症状或体征( 红、肿、热、痛) ,同时伤口内的分泌物培养出病原微生物[1]。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血糖值控制情况比较

对照组手术前空腹血糖为(11.5±1.6)mmol/L,手术后为(12.6±1.9)mmol/L, 观察组手术前空腹血糖为 (9.7±0.6)mmol/L, 手术后为(9.9±0.8)mmol/L,观察组手术前后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手术切口感染比较

对照组80例手术患者中21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6.3%(27/80),观察组96例手术患者中7例发生切口感染 ,感染率为3.1%(3/96),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根据病人尿糖值以及血糖值确 定每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量

手术前病人均改为每日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胰岛素,每日晨测尿糖及空腹血糖值,依此调整胰岛素剂量,将病人的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内的理想范围以内就可以进行手术。术后根据病人空腹血糖值静点胰岛素并且加5%的葡萄糖进行血糖控制,静点期间每2 h要复查血糖一次,将血糖控制在一个较为合适的范围内。

3.2 严密观察血糖变化

1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注射胰岛素,并且保证胰岛素剂量准确,做好血糖的检测工作。在护理记录中要每日绘制病人的血糖值曲线变化图,方便了解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由于病人血糖一旦升高,就会更利于细菌生长,使患者免疫力降低,容易出现感染,手术切口的愈合能力也就会下降,容易发生切口裂开的现象。

2手术以后严密注视胰岛素的输注速度,严格对病人反映进行观察,防止出现低血糖的现象。如果病人有头痛、出冷汗、焦虑以及抽搐等症状出现的时候,要及时给患者含糖饮料或者是葡萄糖2~3 g,糖不能过多,经过上述这些处理以后,要在15~30 min测试患者血糖一次。

3强化心理护理病人由于受到妇科疾病的困扰,加上对糖尿病的忧虑,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利于稳定病情[2]。作为护士应当做好宣传工作,正确的讲解有关妇科病以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病人能够充分认识 疾病,并且将顾虑 消除 ,积极的配合治 疗工作。该科在手术前采用责任护士提供宣传卡、宣教本、相关的疾病书籍以及和病人以及其家属进行交谈的方式进行,每周一集中所有一周内需要手术的病人进行集体讲解的方式进行[2]。

4加强健康宣教。向病人讲述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中如何配合的方法,让病人自己心中有数,消除病人在进入手术室时候的陌生感觉。尤其应当向患者强调由于精神紧张将会导致血糖上升,不利于手术的进行,使病人能够主动控制情绪变化情况。在手术前与病人以及家属共同制定病人的护理计划,尤其是在患者饮食方面以及运动方面进行指导,让病人能够感到亲切感以及安全感。

5调节饮食糖尿病患者应该在饮食方面给予重视, 有严格的饮食计划,这是防止切口感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妇科手术后病人由于手术不受胃肠道的影响,提倡在手术以后6 h病人排气前可以进流食,在排气后饮食可以由软食逐渐改为普食。根据热量计算以及合理营养搭配,计算出每日的摄入量,并且要指导检查病人每日饮食结构和含热量。宜增加事物中纤维的含量,由于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也可以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介绍一些含糖量相对比较少的食物供病人食用,注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补充。

6适当运动,促进伤口愈合在手术以后病人麻醉消失以后,可以开始帮助病人活动、按摩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在手术后6 h帮助病人稍加侧身,按摩腰背,并且要保持床铺平整以及干燥,在12 h后要协助患者进行翻身; 手术24 h以后可以采取半坐位;不活动强度要循序渐进。

4 结语

糖尿病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都处于应激状态,其并发症和死亡率较无糖尿病者上升50%,影响切口愈合[3], 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手术病人手术以后切口感染的防治关键在于血糖的控制 ,病人血糖应该控制在10 mmol/L的理想范围内。在手术前胰岛素的注射必须要准时、适量,对血糖测定值必须要根据变化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术后糖控制相对困难更大[4], 手术以后要严格掌握胰岛素静脉输入速度及剂量,给予正确的心理护理,使病人了解疾病知识,主动配合治疗,合理的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以及监督,并且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切口愈合。在该研究中96例病人经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控制血糖后 ,手术前后患者血糖都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控制,感染率明显降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提示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到理想范围是决定病人切口是否感染的关键,临床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

摘要: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的血糖护理对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妇科手术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96例,使用胰岛素等强化围术期血糖的控制,并且进行有效护理,并选取2013年前收治的妇科手术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手术前空腹血糖为(11.5±1.6)mmol/L,手术后为(12.6±1.9)mmol/L,观察组手术前空腹血糖为(9.7±0.6)mmol/L,手术后为(9.9±0.8)mmol/L,观察组手术前后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26.3%)。结论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到理想范围是决定病人切口是否感染的关键,临床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

妇科感染性疾病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干预组年龄23~74岁, 平均年龄 (43.5±4.3) 岁;体重为48~82 kg;平均病程 (54.3±4.3) kg;肿瘤类型:子宫内膜癌11例, 宫颈癌6例, 卵巢癌7例, 良性肿瘤6例;血栓疾病类型:肺栓塞3例, 深静脉栓塞27例。对照组年龄22~75岁, 平均年龄 (43.3±3.4) 岁;体重49~81 kg;平均病程 (55.2±3.5) kg;肿瘤类型:子宫内膜癌10例, 宫颈癌7例, 卵巢癌6例, 良性肿瘤7例;血栓疾病类型:肺栓塞2例, 深静脉栓塞28例。所有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疼痛等, 伴随有皮肤苍白、皮温低等症状。研究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并同意, 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如速避凝对患者进行腹部皮下注射, 剂量以80 IU/kg为宜, 2次/d, 期间需间隔12 h左右[2]。若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激活凝血活酶监测, 那么可适当延长50 s;干预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速避凝采用腹部皮下注射的方式, 控制剂量在80 IU/kg左右, 2次/d, 期间间隔12 h左右, 连续治疗10天。在治疗第7天给予患者华法林口服治疗, 5 mg/次, 1次/d[3]。服用3天后, 可适当减少剂量, 2.5 mg/d, 以3个月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在治疗期间需每周复查凝血功能, 并根据INR情况对华法林的药物用量做出适当的调整, 将INR指标控制在3.0左右为宜。严密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 必要时需根据患者病情情况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4]。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指标、血小板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按照国际临床诊断标准, 可将临床疗效分成治愈、显效、有效与无效4个级别。治愈: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均趋于正常;显效:患者的血管栓塞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患者治疗后的体内血管栓塞有消融;无效:治疗前后无差异, 体内血管栓塞未消失[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比较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小板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目前, 临床中对妇科肿瘤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妇科肿瘤患者在行切除术后, 体内增殖的肿瘤细胞对凝血系统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当患者体内呈现高凝状态, 产生凝血活酶, 体内的血液将会表现为凝固状态, 进而造成血栓疾病的发生[6,7]。其作为妇科肿瘤术后重要的并发症, 若不及时治疗, 将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低分子肝素是一种锻炼及, 其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 然而不能与凝血酶结合, 仅能够保留抗凝血因子, 避免患者出现出血风险。华法林能够对凝血因子起到抑制作用, 进而控制新血栓的形成, 使血栓不会进一步延展[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小板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且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 (P<0.05) 。

综上所述, 对妇科肿瘤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患者, 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 对两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血小板指标以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血小板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妇科肿瘤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患者, 给予适当的抗凝化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指标等,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妇科肿瘤,血栓性疾病,抗凝疗法,疗效

参考文献

[1]孙启建, 尹笋.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并发血栓性疾病30例的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 2016, 31 (2) :330-333.

[2]冀秋梅.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5, 19 (B22) :221-222.

[3]黄荣芳, 郭宏亮, 张燕萍, 等.36例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26 (1) :86-88.

[4]林梅艳, 肖惠琴.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22) :5188-5189.

[5]张联玲.妇科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治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 (44) :273-274.

[6]陈娜.预防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 24 (6) :336.

[7]Watanabe R, Nakanishi K.Preoperative Ultrasound Assessment of Iliac Compression Syndrome for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ho Undergo Varicose Vein Surgery[J].J Jpn Coll Angiol, 2014, 54 (3) :25-30.

妇科疾病舒适护理应用初探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60例妇科疾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 其中舒适护理实施前患者80例, 作为对照组;舒适护理实施后患者80例, 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中, 年龄22~76岁, 平均49岁, 住院时间3~21 d, 平均11 d;原发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异位妊娠等;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职业、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师和护理团队进行治疗和护理, 减少误差。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护士每日遵医嘱进行静脉注射给药和药物分配;测量血压、脉搏和体温等监测指标;对术前患者进行术前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等;对术后患者给予术后体位护理、饮食、并发症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实施舒适护理模式, 具体的措施如下。

1.2.1 病区环境舒适护理

保证病房环境卫生, 保证床铺干净整洁, 各类器械和设置摆放合理、整齐;通过安装壁灯、布置装饰品等方式, 增加病房的温馨感, 消除患者由于陌生所产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特别注意患者隐私的保护, 在病床之间加设屏风、吊帘等;为患者提供免费开水;病房内设置空调, 调节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 为患者提供温馨、安静、舒适、安全的休息环境;设置独立专科护理病房, 对妇科疾病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和换药等护理操作。

1.2.2 心理舒适护理

妇科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患者受到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干扰, 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需要加强注意。护士对妇科疾病患者进行心理舒适护理, 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向患者讲解妇科疾病的基本知识, 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疾病;耐心解答患者对自身疾病、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问题, 对治疗方法的技术优势、安全性进行说明, 介绍成功案例, 增强患者的治愈信心;对需要进行的操作向患者进行提前说明, 并表明其必要性, 清除心理障碍, 主动接受治疗;发挥患者家属的亲情支持作用, 指导其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 给予患者精神鼓励[1]。

1.2.3 体位舒适护理

为妇科疾病患者提供专科护理, 对需要行阴部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和换药时, 需要设置独立病房, 指导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采用烤灯进行照射, 提高患者舒适感;妇科疾病腹部手术患者大多需要留置尿管, 需要护士加强术后舒适护理, 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休息体位, 根据患者情况尽早拔除尿管, 消除对患者的不适刺激;需要长时间留置尿管的患者, 需要技巧护理会阴部, 进行会阴部消毒和膀胱冲洗, 降低感染发生率, 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1.2.4 疼痛舒适护理

妇科疾病由于检查、手术和化疗等诊疗操作, 会产生不适感和疼痛感。对术后疼痛患者, 护士需要加强对切口、体温等的观察, 防止切口裂开和感染;通过阅读、听音乐、听广播和聊天等途径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降低其对疼痛的敏感度;对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 遵医嘱给予杜冷丁等止痛药物, 对睡眠障碍患者给予镇静剂处理[2]。

1.2.5 生活护理

协助患者进行穿衣、洗刷、上厕所和洗澡等日常行为;提供半流质食物和普通食物, 以清淡、高蛋白、高营养和富含维生素食物为主, 防止便秘发生;每晚用温水帮助患者泡脚, 对睡眠障碍患者给予镇静剂帮助睡眠;指导手术患者多休息, 防止过度活动[3]。

1.3 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 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层次, 以很满意率和满意率之和作为总满意率进行统计。对两组患者入院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病情况进行观察, 包括压疮、肺部感染、切口感染、静脉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采用χ2对计算资料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注:*P<0.05

注:*P<0.05

3 讨论

妇科疾病涉及到患者生殖器官、夫妻生活和生育能力等重要隐私和健康, 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心理焦虑和紧张等不良情绪, 对预后效果较担心。舒适护理是在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理念, 贯穿了人性化精神, 主张以患者为中心, 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进行全面整体护理, 使得患者达到身心和谐的最佳状态, 减轻疾病痛苦, 积极接受治疗。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80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 护理满意度为91.25%, 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2.5%;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为0, 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5.0%, 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取得了满意的妇科疾病患者护理效果。

为了探讨舒适护理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160例妇科患者进行了研究。观察组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后, 在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病率方面的表现均显著对照组, 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护理效果, 因此本文认为, 舒适护理在妇科疾病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妇科疾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之间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160例进行研究, 划分为对照组 (舒适护理实施前收治的患者80例) 和观察组 (舒适护理实施后患者80例) , 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满意度方面, 观察组为91.25%, 对照组为72.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观察组为0, 对照组为5.0%,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妇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减少并发症, 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妇科,舒适护理,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润霞, 黄俊彦, 蔡惠凤, 等.舒适护理在妇科门诊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32) :32-33.

[2]杜建红.舒适护理及健康宣教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8) :54-55.

我院历年妇科疾病调查分析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初诊患者的记录。共8 160例病例资料收入本调查, 其中, ≤20岁者301例, 21~30岁者4 589例, 31~40岁者1 697例, 41~50岁者1 235例, 51~60岁者260例, ≥61岁者78例。

1.2 方法

对病例进行分类统计, 项目包括入院时间、疾病名称、患者来源、年龄、发病率等。并且排除诊断不明的病例。输入Excel表格汇总整理并进行项目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妇科疾病病种变化

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 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妇科疾病病种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其余疾病病种的变化

炎症和不孕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其余疾病变化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 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院炎症和不孕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余疾病变化不明显, 见表2。

3 讨论

住院病例构成情况虽不能完全代表疾病的发病率及其流行情况, 但通过住院病例的构成分析,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某些疾病的发病变化规律[1]。本研究中发现炎症占所有病例的38.81%, 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其原因可能与近年来不洁性生活比例增高, 流产比例增高有关, (1) 性生活观念的改变, 导致不洁性生活逐年增加, 不洁性生活可以通过性传播各种病原微生物到生殖道, 影响生殖道菌群导致感染[2]。 (2) 意外妊娠的增加, 导致手术操作增多, 手术操作后患者抵抗力相对下降, 逆行感染增加。 (3) 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 破坏了正常生殖道菌群, 导致感染[3,4]。不孕症占3.72%, WHO在25个国家的33个研究中心组织了一次采用标准化诊断的不孕症夫妇调查。结果表明, 全世界大概有10%~15%的夫妇受到不孕症的影响, 其中一些地区不孕症的患病率高达30%, 1995年美国家庭中曾接受过不孕诊治的育龄妇女例数, 从1982年的660万 (12%) 增加至930万 (15%) , 本研究数据低于该研究, 可能与我科不是专业的生殖研究中心, 造成就诊比例的差异。造成女性不孕的原因除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感染是造成不孕增加的主要因素[5], 过早的性生活、不洁性生活、意外妊娠等都增加了生殖道的感染, 从而导致盆腔炎、输卵管炎, 从此导致不孕, 而日渐紧张的生活节奏造成精神压力增加, 使神经内分泌失调导致排卵功能障碍也导致了不孕[4]。妇科肿瘤住院率变化不大, 但由于导致肿瘤发生的因素很多[5], 单独的一种因素难以导致肿瘤患病率的改变。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变化不明显, 有下降趋势是因为近年来人们的预防意识增加, 许多妊娠疾病能够得到早期预防。通过本次调查, 笔者认为, 为了保证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全民的素质, 应该大力宣传妇科常见病的预防, 特别是性健康的教育[6]。

参考文献

[1]顾明.某航空公司女职工妇科疾病调查[J].交通医学, 2009, 23 (5) :595-596.

[2]刘平, 冷丽佳, 景存仁.高校女教职工妇科疾病调查结果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 :93-94.

[3]廖琼珍.65例继发性不孕妇女病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2) :232-233.

[4]惠爱玲.女性不孕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 33 (8) :8120-8121.

[5]Witz CA, Burns WN.Endometriosis and infertility:is there a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J].Gynecol obstet Invest, 2002, 53 (1) :2-11.

上一篇:监测与维护下一篇:桑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