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变革

2024-10-16

思想变革(精选12篇)

思想变革 篇1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强调死记硬背和强制灌输。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既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又给教师加压。新课程改明确提出必须变革课堂,反对过于追求成绩的应试教学、反对强制灌输的填鸭式教学、反对重智育轻德育的畸形教学。我认为,变革课堂首先必须变革教师思想。

一、师生换位

很多老师感叹思想政治不好上,学生没有激情,主要是因为教学方式单一、被动,因此学生较为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受动性、依赖性上,忽视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因此必然导致师生对课堂教与学失去兴趣,政治课堂也就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所以我们要改变原有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准备阶段,不再是老师准备好一切,学生应该成为教学准备的关键参与者,通过老师引导、协助完成对新课文、新材料的预习和处理工作;学生应该走上讲台,变教师“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单一、灌输为互动式学习,加强师生交流,尊重学生的学术思想,鼓励学生提出学术见解,促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提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是自愿的,没有受到外在控制力量的控制,发自内心地、积极地、主动地学习。这样才符合新课程改革“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

二、注重课堂活动

在教学上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和研究、认知过程。

思想政治课虽然不同于自然科学,但就思想政治课领域的心理常识、法律常识、社会发展常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社会热点都是充满奥秘的。《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规定为政治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必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多样化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比如:体味文化,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收集所了解的各种文化,特别是可以关注本地区文化,从而加强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了解和发现成功人士共同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探究人类犯罪现象,了解犯罪背后的人性特征;研究社会,发现社会前进的一般规律;研究和认识价值规律;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关注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等。凡是学生有兴趣的地方可以组织探究活动,在新教材中还专门设立了探究与活动的活动课,在课文里面也有“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探究和研究问题,把所学习的知识通过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变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知识的发现者。

三、注重政治教学生活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灌输,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习得教材中的内容。新教材一改以往脱离生活实际的编写方式,其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例如:《经济生活》的教材安排上,不再像以前教材那样,一开始就讲经济学的理论,而是从生活中的常见的消费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经济的兴趣。尤其是讲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章节时,新增加了“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又如政治生活中,关于中学生到底如何正确参与到政治生活中等一系列问题,都与中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都是在解决中学生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虽然都是新内容,但是非常贴近生活,因而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政治课的趣味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四、注重创新

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增强实践能力,注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同时它也是一个学生进步的重要表现。思想政治教学承载了许多教学任务,不但要做好知识的传授工作,还肩负德育教育的重任,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方法、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思想;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怀疑,敢于质疑,勇于超越。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实践,积极参加课堂教学,养成他们愿意动手,乐于动手,愿意实践,勤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切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大家辩论、学生评论、实践考察等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

总之, 新课程改革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而我们是改革的弄潮儿, 我们应该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 不但改变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还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法的改变, 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思想变革 篇2

30来年的改革开放,既是一场伟大的实践变革,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它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想观念变化历程,对于唤起国民理性思考,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基础,构建军人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是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30年。思想观念的变化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推动着实践不断进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至邓小平南方谈话前。这一阶段,起始点是意义非凡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终结点是1989年6月初。这期间,10年**刚刚结束,人们面临着进入新时期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历史转折,即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过去人们所认同的理论观念和实践活动,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新的理论观念和实践活动所取代,形成了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重要特征等等思想观念。

第二阶段:从邓小平南方谈话至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这一阶段,我国社会经历了新时期以来的第二次重大转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面临着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标志是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确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践结合的标志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形成。其时代特征有:一是出现了一些对党和国家都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等;二是我党在理论上越来越成熟,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是改革开放逐步走向深入,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这些事件加快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调整转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思想观念、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一场革命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思想观念等。

第三阶段:从党的十六大至今。这一阶段,我国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由此开始的新阶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开始了新的征程;二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长期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突破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全能主义的政治模式;三是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期间,人们形成的思想观念主要有:与时俱进;政治民主;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不断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走向市场、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与先进的思想文化意识,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效率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等文明进步的社会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二、社会思想观念变革的价值分析

思想观念是回顾、观察、预见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之一。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变革的价值作用,不仅可以验证当代中国社会的演变,而且能够解析时下许多社会问题,对于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开辟未来意义重大。

第一,思想观念变革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任何时期的思想观念既是对一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能动反映,也必然对其产生巨大影响。正是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等思想观念,才有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可见,思想观念对个人、民族、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正确反映不同时期经济、政治特点的思想观念,就不会有我国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社会的进步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二,思想观念变革是反映社会进步的重要坐标。正确的思想观念,必然会引导一个国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导致国家、民族发展走向歧路,经受挫折。“文化大革命”是在“以阶段斗争为纲”思想观念指导下的错误实践,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场大劫难。改革开放以后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摆脱贫穷落后,走上国强民富的康庄大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由阶段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的转变,反映着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重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第三,思想观念变革带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观念,使人们普遍形成了等、靠、要和思想封闭保守、不求进取、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心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不断强化,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当然,在人们精神世界发生可喜变化的同时,也有一些与社会进步格格不入的思想观念,正在给人们的行为带来负面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

第四,思想观念变革,标志着人们价值观的根本性转变。思想观念的变化历程,反映着我国社会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细枝末节的变化,不是价值观边缘、外围的变化,而是价值观主轴、核心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的价值观是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价值观,它是一种内涵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和某些社会主义因素,并具有某种极端化、空想化色彩的价值观。它在一定程度上窒息了社会的生机与活力,阻碍了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进入了以思想解放、观念变革、理论创新为先导,以现代化为主轴的人和社会两个“双重转型”的历史时期。在两个“双重转型”演进的实践过程中,社会价值观发生深刻的嬗变,以伦理道德为中心、以理想化道德人格为指向的价值观不断弱化,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为中心或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逐步确立,社会价值观实现了根本性转换。

三、对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几点启示

核心价值观是人们的内在精神体现和生存之本,是思想观念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决定着人们行为的目标和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历程,本质上也是人们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转换历程。研究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特点规律,对于构建与建设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军人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

启示之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是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前提。思想观念的发展历程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确保各个时期改革开放正确方向的重要保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体现了思想观念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我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这就决定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军人核心价值观中的指导思想地位。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只有如此,才能使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摆

脱落后、消极的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和外来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保证核心价值观的无产阶级性、社会主义性和时代先进性。

启示之二:铸牢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是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中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是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实践的结果。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听党指挥是我军的政治本色,是党和人民对全军官兵的最高政治要求,也是当代军人的最高价值追求。对党的忠诚信念是军人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和精神支柱。培植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搞好我军的性质宗旨教育,铸牢官兵的军魂意识,确保部队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宗旨为宗旨。

启示之三: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是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指向。思想观念是指引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培育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引导人们积极为国家建设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本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阶段。军事实践服务于党和人民,服务于国家建设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赋予了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这是当代军人价值的根本追求和最高体现。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以有效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为目标指向,为增强履行使命的能力提供有力的行动导向和精神支撑。

启示之四:培育爱国奉献的战斗精神,是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培育体现本职岗位特色的职业精神,是引导人们为国奉献、建功立业的重要途径。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武装团体,其职业要求就是要有时刻上战场的思想和精神准备,要有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这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也是确立核心价值观对军人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战斗精神是军人的思想、觉悟、斗志、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结和升华,必须深深融入当代军人核心价值体系中去,成为当代军人不变的精神印记。要自觉培养爱军习武、英勇善战的军人特质,培育和强化信息化条件下的战斗精神。

启示之五: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观念是建立在一定道德基础之上的,良好的道德基础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胡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广大官兵自觉坚持知荣而为、明耻而拒的鲜明价值导向,是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以“八荣八耻”为基本道德准则,引导官兵明辨是非、荣辱、美丑界限,崇尚科学、讲究文明,弘扬新风正气,坚决抵制一切反动观点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影响。要弘扬优良传统与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官兵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主动作为的精神风貌。

思想变革 篇3

随着公司不断地发展,营销团队的壮大,营销市场的拓展,龙田医药有限公司逐步与全国2000余个生产厂商合作,代理全国、省、地区产品上万个,由初期销售市场3-5家现已拓展与上百家医院合作,主要销售产品有国家医院招标目录产品:国家医保、基本医药、农合医药目录产品:大中型招标医疗器械、设备,医疗耗材:大中型节能环保设备在全国设立10余办事处,实现稳定良好的销售,全国及省区域代理的药品品种不断地增加并实现成倍销售业绩的攀升,未来3-5年公司整体销售目标力争突破30亿元。

河北保定龙田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岗2006年以敏锐的眼光及超前的胆识瞄准“国家医药改革”的方向,积极探讨医院销售改革进程,大胆引进管理人才,组建河北第一医院营销团队“医院托管营销队伍”。历经近8年的努力与实践,在河北保定地区率先顺应国家“医改”方向,对保定涞源县医院、博野县医院、蓉城县中医院、定兴县医院等8家公立医院实现“医院托管”试点,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医院销售改革的新路,受到了当地领导的肯定,推动了当地医疗事业的发展,为公司下一步规范发展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通过近8年的实践,田岗总经理总结了大量成功的医院改革销售经验。他认为:试行医院药房药品、耗材集中采购配送即“医院药房托管”,一是可以使医疗单位领导得以从繁杂的药事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主要精力抓好医疗服务:二是既有利于医疗单位摆脱医药购销不正之风的困扰,规避风险,降低药房药品成本,药价下调,老百姓得到实惠,这符合国家医改方向:三是可以使医院药房管理逐步趋于规范并使药房职工得到系统培训,端正服务态度、调动职工积极性及工作热情与责任感:四是可以使医院药房的药品质量更有保证,药品数量齐全,医药在医院医疗过程中更有保障:五是可以使负责药房配送的医药企业通过药房业务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并直接从医疗单位获得药品需求信息:六是由于药品集中采购、供应便于医院主管统一管理:七是企业与医院战略合作实现真正共赢与发展:八是“国家医保”“新农合”的顺利实施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平台保障:九是医院改革规范管理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契机。十是公司强大的医药资源平台,是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已有2000余个合作生产厂商,12000个医药品种。

为了探索解决当前非营利性医院医改发展方向,公司根据国家医改方案相关文件精神,大力探索非盈利医院药品改革与销售服务模式(药品等集中采购、配送),并在保定涞源、博野等地推广医改合作模式,8年来取得成功的运行经验,实现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得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与支持:龙田医药有限公司提出医院药房药品集中采购、配送合作机制,无疑是国家医改前迈出的很重要的一步,为国家全力推进医院医药改革做出的大胆尝试。

思想变革 篇4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

1. 社会性。

国有企业是一个由政府主导、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与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联系。思想政治工作给国有企业带来政治性的引导, 同时也能够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相关的管理人员的品德品质,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思想指导性。

任何大型的社会劳动或者共同劳动都需要一个好的指导, 只有完好的指导活动才能够顺利地完成。优秀的指导还能够协调好整个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 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性, 其完成的好坏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前途。

3. 实践操作性。

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有着实践操作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 也是理论的直接来源, 所以国有企业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结合企业的实践来探究出现工作问题的原因, 在此基础之上找到解决方法。

4. 兼容性。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强化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 解决他们的思想疑惑, 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虽然, 由于每个人的特质性, 每个人的思想是不同的, 但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可以对整个国企内部的所有工作人员起作用的, 足以说明其兼容性。

5. 层次性。

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因为各个员工之间的差异性, 每个员工处于不同的思想层次, 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最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进入“十二五”之后, 国企就朝着公益性、竞争性方向发展, 在改革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1. 工作对象的改变。

现有的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相比于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 传统的工作对象更加简单, 主要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强调人们的根本利益一致。而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则是在员工的意识、思想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要求国企员工有着较强的公民意识、独立意识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想。并且现招收的员工大多数都是“90后”, 这些人与老职工比起来更有个性, 但社会归属感不强, 对社会存在不满或者埋怨, 再加上工作上的压力, 使这些员工思想存在一定的问题, 导致思想政治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2. 思想政治工作被轻视。

在现有的国有企业内, 因为市场经济的冲击, 大多数的国企都存在轻视思想政治工作, 偏重经济发展的情况。片面的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 而思想政治工作短时间不能体现出效益, 所以忽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导致很多小的矛盾累积造成难以解决的问题, 对于党的形象及社会稳定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都是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得到重视的原因。因此, 国有企业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 才能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政治工作, 为国企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3. 工作模式不能适应现有的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 体制也在不断地改变, 国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企业体制、机制的限制, 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以党委为中心, 党下属的相关部门去实施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这样的工作模式十分的集中、统一, 却过于的单调。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 只是下级单纯地听取上级安排, 然后去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这样的工作模式没有让下级充分地参与进来, 他们仅仅是去实施了上级的想法, 却并没有体现出自己的想法。这种模式的存在不能够使每个阶层的工作人员都参与工作的开展。

4. 缺乏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专业人才。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的是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教育的弘扬宣传, 这样的工作模式适合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的政治工作。但是, 在现有的经济市场中, 国企已经慢慢有了自己的决策权, 这样的国企已经不再适用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一切以经济发展为根本的战略使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更加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 更不说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人才的培养。目前, 我国大多数的国企都缺乏年轻的、专业的政治工作人才。这对于国企政治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解决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方法

1.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准确定位。

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指的是被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人, 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指的是思想及行为上落后的后进分子,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来提高这些后进分子的思想觉悟。但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够停滞不前,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也不再仅仅是思想及行为落后的后进分子。因此, 在定位我国国企内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时要准确, 根据实际情况, 不同的对象、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定位。

2. 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国有企业内的思想政治工作相比之前更加的难以实施, 并且取得的成效也不是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有的国企更加注重经济方面的发展, 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这不仅是国企内管理人员的问题, 更多的是国企内部的工作人员普遍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因。国有企业要想企业能够稳定长远地发展下去,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必不可少。所以, 要比之前更加的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尽职尽责地实施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国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外,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工作, 能够提高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3. 改进现有的工作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工作模式不再适用于现有的工作是常有的事情, 而企业要做的就是根据现有的经济市场改进完善已有的工作模式使其适用于现有的经济市场。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上任由党委下属相关部门实施, 但是在管理教育模式上不再是由党委直接传达, 而是由下级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再由上级考虑综合后交由下级去实施。这样的工作模式就加大了下级部门的参与度, 下级实施起来也会更加顺利。同时, 结合了上下级思想的工作模式, 也能够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 至少会让下级感受到自身的作用, 不再是一味地接收命令行事。

4.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队伍的培养对于整个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国有企业来说, 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同样重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上, 可以建立健全相应的人才录取、考核、培训机制, 利用奖惩机制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危机感。通过对优秀人才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提高其工作效率, 进而提高国企的整体经济效益。所以,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国有企业想要更加快速稳定地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四、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的几点思考

1. 服务经济工作的改变。

在现有的经济市场中, 党的政治工作更多的是辅助经济工作的进行。但是, 因为党内部的工作人员没有直接地参与进经济工作成为主体, 所以并没有办法真实地了解工作人员的真实思想。这样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难以避免主观的臆测, 无法对国企内工作人员进行准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稳定员工队伍, 凝聚人心。所以, 笔者认为党委应该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之前, 在确保生产工作安全进行的前提下, 深入基层, 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 化解基层矛盾。再根据自身了解到的基层思想, 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制定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作用。

2. 重视基层工作的结果。

对于基层工作的检查考核是必要的,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以推动经济建设为根本目的的, 而关键在于如何进行检查考核。在检查考核中, 要注意那些为了应付考核补记录的工作队伍。在检查的方法上要进行简化, 采取抽查、指导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在考核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 不能徇私。国企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 要更加注重基层工作的结果, 而不是过程。因为结果能够展现更多的思想方面的因素, 并且是整体的最终的, 也不会再存在改变的可能。相比于过程来说更加稳定。

3. 设计活动载体, 变“盲目性”为“可行性”。

思想政治和其他工作一样, 也是需要活动载体的,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载体的作用, 要科学地分析它, 变“盲目性”为“可行性”。总的来说, 有的国企单凭主观愿望, 追求大、多、新, 这样设计的载体所产生的作用并没有很大。对于活动的开展, 并不是越大、越多、越新就会越好, 相反有些时候不需要大、多、新。而一味地追求大、多、新会造成员工的逆反心理。在载体的设计上要更加的科学合理才行, 应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设计。只有认真地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 合理地设计利用载体, 就能够很大程度上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

五、结语

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的好处, 所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 根据现有的经济市场,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提升国有企业在竞争激烈市场中的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利文.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方式的几点思考[J].企业导报, 2016 (19) :160-161.

[2]汪育新, 卢奕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方式的几点思考[J].求实, 2013 (s1) :215-216.

[3]曾志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 2010.

思想变革 篇5

东海

2010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创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打造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所以,如何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当前企业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对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观念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强大政治优势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对于这种优势和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相反,越是改革开放,越是经济发展,企业越要发挥这种优势和传统。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形势下,面对机遇与挑战,改变思想政治工作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陈旧观念,以解放思想为突破口,倡导创造性思维,对打造文明和谐富有活力的现代企业起着有力的支持。结合企业实际,凡是有利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有利

于推动改革和发展,有利于团结干部员工,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都应大胆地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后劲和无形力量。克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做法,弘扬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创新,必然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富有吸引力、感染力。

二 着眼实际,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企业运营管理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党组织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实际和员工思想实际来设置内容,围绕不同时期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充实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党组织要重视政研工作,建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党群干部为骨干,行政领导和班组负责人参与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网络。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强化研究意识,提高工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要把业务技能培训和思想政治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加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正面教育,对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愚昧的思想及时有力地批判,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适应环境变化需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三 多措并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意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有

机结合起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形成指导合力,企业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也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要由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形成各部门的多项合力,注意运用思想教育的多向方法,信息传递的多向手段。二是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适应市场经济人们思想自主性强的心理。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群众性的创建活动中。如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对企业历史、现状、地位进行比较等,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对各种企业发展案例了解,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文艺汇演、参观学习等方面的活动,培养员工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三是把思想关心和物质利益关怀结合起来,切实帮助员工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结合企业的特点,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为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职工发展,努力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结合起来,把员工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发展上来。

四 立足长效,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成果要巩固、保持和提高,就要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建章立制,实现长效管理。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有人管。要建立起一个以党组织为领导,专职政工干

部为骨干,行政干部为基础和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多管齐下的立体式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运转。思想教育非常重要,但不是万能的,必须与管理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三是不断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保障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要制度化,规范化,不能太随意,即时性的活动需要,但要纳入常规,灵活性和规范化不矛盾,灵活性是在总体规范下的灵活,是在总体目标和计划下的灵活,不是想起什么做什么,各个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统筹规划。

浅谈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变革 篇6

一、改变教学观念

对于一个有多年传统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根深蒂固的观念还是很难改变的,但是要适应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就必须得先改变个人的观念。教师要认真的学习新课改的新的理念,接受培训,根据前人的做法来改变自己,当然要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和完善。课改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改变最大的变化就是让学生参加到课堂中来,积极发表个人见解。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坚持引导,把课本的知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传授,这样会收到更好的预期的效果。态度决定高度,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首要变革是教师要改变观念,接收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观念,把以前不适应的摒弃,精华部分继续保留,为探寻到更好的教学方式而服务。

二、既重理论又不轻实践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都是按部就班,完全惟课本知识是从,教师没有挑战权威的勇气,即使是意识到知识太深,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但是教学过程还是进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过程首先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让学生在课程上动脑多思,动手多做,开口多说。

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究性学习。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为通过各种“实践”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扭转过去那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领会和学习政治课所倡导的做人道理。老师可以把所要教内容拟成小课题,让学生去借助网络或书报收集组织材料、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去研究教材、发现问题、组织授课;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录像、对白、辩论、板报、社区调查等各种形式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

三、坚持教学方式多元化,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

教学方式太单一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式要实施多元化,只要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够把知识点讲明白。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新课改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可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就是一个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则应是舞台上的主角。“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课堂撒手不管,相反,教师是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职责。对于中学政治课来讲,高中的政治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循善诱,教给学生一些日常的知识。要积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当然对于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只有不断的完善与改进,才能找出一个适合于改革的方式,也才能适合于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必须真真切切的摒弃过去阻碍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真真正正的接受新课改的要求。

四、既重结论更重过程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把知识看成是认识的结果或是认识的过程和求知方法,这是传统静态知识观和现代动态知识观的对立。现代课堂教学应当让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就知識本身而言,这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知识在内容上还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在形式上却是简单、呆板或现成的结论。传授知识决不仅仅意味着展示教材上的结论或只是现成认证上的汇聚,而应当重在提示隐含在其中的有丰富内容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过程中去,惟其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将教材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其次,就认知活动而言,主要是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思考、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实现认知目标还是情感目标,都要重视过程。通过他们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智慧,才能理解、应用所学知识,才能使他们接受,进而影响人格,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

思想变革 篇7

一、从“书本”转变到“实践”:实践是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国情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形势下我们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的管理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思考。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面对和适应这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探索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和路径创新。而传统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方式较为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主要表现在常常将书本知识作为判断工作得失和客观事物发展成败的唯一依据,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只唯书”的形而上学困境之中,体现为思维僵化保守、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裹足不前,不敢作为,白白丧失有利时机。如果长期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指导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难免会带来认识和实践两张皮,主观和客观相脱离,有时甚至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戒和处罚,影响公安工作的良性发展。

“实践型”思维,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尊重科学,讲究实效,一切以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为依据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体现了求实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坚持实践检验标准;体现了求实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坚持群众检验标准;体现了求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坚持历史检验标准。因此,“实践型”思维,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集中反映,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是科学思维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其鲜明特征是打破“书本迷信”和“个人迷信”,以科学的、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对待书本上的结论和实战方面的经验总结。在公安队伍建设和改革上,要以战斗力为标准,着眼解决制约质量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立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领导、指挥、管理、防护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人民警察的整体战斗力。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指导上,要善于站在全局思考局部、把握局部,防止以偏概全。要注重全面建设,全面提高,防止顾此失彼;要多管齐下,分工协作,形成合力,防止能量内耗。要正确处理人的思想和人的实践的关系,保证人与工具处于最佳状态,发挥整体效益。

二、从“单向”转变到“多维”:运用系统思维方法,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随着社会文化和多元的发展,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朝向多元化和多维型创新发展。表现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方式上,就是正在从传统单向型的思维方式向多维型的思维方式进行转变。新技术、新条件带来了公安技术和公安工作的巨大发展,公安工作的发展后劲很足,创新发展有力。这在客观上要求新形势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注意其联系性、系统性、整合性,也使过去“单向型”思维方式受到挑战。系统型思维方式,就是把思维对象当作一个有机体,以整体作为思维起点,通过对组成系统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确保系统的整体效益。这种思维方式,通过事物内部矛盾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把握其矛盾总体,有利于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总体趋势,即把零碎的认识系统化,实践的经验理性化,浅薄的东西深刻化,使认识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这种系统型思维方式,有利于人们全局在握,成竹在胸,精选良策,稳操胜券,是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形成“多维型”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眼界宽广。社会多元发展背景下,对任何事物的理解和界定,一定要从宏观的视野去思考和把握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制定大的战略目标,也即最高纲领和全局意识;在战略目标的指引和要求下,制定近期目标,也即较低纲领和局部战术意识。这样一来,既有全局观大局观,又有具体的战术目标,能够较容易地实现既定的目的,又有力地朝向最高纲领的目标一路前行。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就是将其设定在全社会整体发展的大框架和大目标之下,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谋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发展,进而为整个社会发展服务。二是熟悉国情。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决策和政策来自于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全面系统的了解。特别是要积极运用“多维型”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认知我国当前的整体国情。国际方面,如国际社会的对比、国际战略格局、国际军事对比、现代警务的世界发展状况;国内方面,如我国经济的发展格局、我国政治的改革与发展、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有影响的诸多领域和方面。熟悉国情,其实本身就是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情的了解,有助于面对实际问题去开展公安工作;特别是对一些核心和关键问题的把握,有助于认清我国警务活动所处的有利和不利环境,有助于构建有效的公安工作和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只有这样,公安工作和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地完善,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三是坚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当然这样一个整体的构建,离不开有效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是要发挥整体中的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主动性,构建正能量的“三观”,挖掘人的最大潜力,激发每一个人的高水平的成就动机,去实现理想自我。每一个人的最大自我实现就带来了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推动人的自我实现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励和激励创新,这样一来,创新成果极大程度上带来自我满足,充分到达自我实现的彼岸。而创新本身就是思维方式的变革所推动的,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中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思维方式的转变,注重工作创新,每一个人的创新都推动着整体的发展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集体意识和整体思维。整体思维绝不是“1+1=2”的简单形而上的思维,而是有机主动的整体活动,和谐有效的充满战斗力的整体,其实践结果就是“1+1”远远是大于“2”的,也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三、从“先验”转变到“理性”:理论创造主动积极

当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所需要的理论指导主要呈现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牵引性。人类思维世界的创造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必然改变着社会生活发展的取向和选择。公安工作和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必然随着社会文化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取向和选择,并且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管理理念的进步,公安工作急需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来进行牵引和指引。二是推动性。当前世界各国都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新时期的警务革命和警务革新,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和有效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者公安工作和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前进和变革。特别是当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使警务活动领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事物,这就给我们的经验性思维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所谓经验性思维方式,是指从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出发,全然不顾时刻变化着的客观情况,不去积极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仅仅凭借既有的先验经验来作为参照坐标的一种僵化的思维方法。其突出的特征就是简单类比,简单模仿,简单照搬。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在头脑中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拒绝接受新事物,影响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导致思维的局限性、表象性和凝固性,导致决策的主观性、片面性和守旧性。

思想变革 篇8

一、以企业为中心的营销观念

1. 生产观念阶段 (1978年~1983年) 企业与顾客关系

(1) 背景环境。在此阶段, 计划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3年十二届二中全会的5年间, 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在这个时期, 社会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市场供不应求。由于产品成本过高, 物资短缺, 消费者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是否买得起和产品价格便宜与否上, 需求的差异性完全被数量的矛盾所掩盖。企业只需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便可获得丰厚利润。生产观念为大多数中国企业所接受。

(2) 企业与顾客关系实质。生产观念下, 企业与顾客之间交易的主动权与交易利益大部分甚至全部被企业掌握。企业与顾客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对立的、相互争夺利益的交易型关系, 实质就是一种非平等的“上帝”与“奴隶”的关系。企业是“上帝”, 顾客是“奴隶”。

(3) 企业与顾客关系的评价。生产观念根本不考虑发展与顾客的关系, 企业眼中的顾客无足轻重, 只是企业追逐实现利润的工具。企业与顾客非平等关系的格局虽然有利于企业不用考虑消费者需求的差异与变化对企业可能的影响, 从而可集中精力于去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与工艺技术水平, 围绕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的目标展开自发型的工厂制管理, 确实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并带动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但生产观念是一种轻市场重生产的观念, 由于过度重视产值、产量和速度, 完全忽视顾客需求, 生产和市场脱钩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 产品观念阶段 (1984年~1991年) 企业与顾客关系

(1) 背景环境。在此阶段, “卖方市场”在经济中仍占据重要地位。1987年秋,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论断。随着《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推出, 企业有权选择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 企业活力和生产力明显提高, 市场中产品渐渐丰富。顾客已不再处于是否买得起产品的阶段, 他们开始了解产品, 提高对产品的要求。企业意识到质量好、性能高、有特色、功能齐全的产品总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管理的中心集中到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功能上, 生产观念被产品观念取代。

(2) 企业与顾客关系实质。产品观念下, 企业仍是从自身的角度决定生产, 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实质仍是一种非平等的“上帝”与“奴隶”的关系。企业主导市场的格局没有转变。

(3) 企业与顾客关系的评价。比较而言, 产品观念比生产观念多了一层竞争的色彩, 并且在无意中更贴近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观念指导下, 企业积极谋求管理方法和技术上的革新与进步:在生产管理方面, 建立“人无我有, 人有我创, 人赶我转”的新产品开发模式, 改变单纯追求产值的粗放式生产方式, 对生产过程量化指标、规范管理;在质量管理方面积极学习和借鉴了日本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这些变革和创新推动着企业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和质量的不断进步, 使很多企业都取得了成功。但是, 产品观念认为顾客的需求只表现在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上, 容易使企业不适当地把注意力集中于产品的大量生产或精工制造、改进产品, 最终导致企业患上“市场营销近视症”, 陷入发展的不良状态甚至破产。

3. 推销观念阶段 (1992年~1995年) 企业与顾客关系

(1) 背景环境。l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 中国国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企业运用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 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重要转变, 商品供应从紧缺到丰富, 部分行业出现“买方市场”, 企业也进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的推销观念阶段。在这个阶段, 顾客不只关心产品质量和价格, 还更关心产品的非价格因素, 并且习惯把各企业产品加以比较。企业感到如果只注重生产和产品将难以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也难以解决日益吃紧的产品积压问题, 于是开始研究顾客购买行为, 研究如何说服顾客购买产品的技巧和艺术。

(2) 企业与顾客关系实质。推销观念的产生是基于认为消费者通常有一种购买惰性和抗衡心理, 把引起企业产品大量积压的罪责推脱在了消费者身上, 显然自然地把企业和消费者放在了对立的两面, 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与生产观念就没有本质区别。

(3) 企业与顾客关系的评价。相较产品观念而言, 推销观念又推进了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推销观念的早期运用确实能一时解决企业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 大量新的前所未闻的促销与推销技巧的运用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 并且能快速建立起企业与品牌的知名度。但是, 推销观念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由于生产与市场的脱节所造成的产品积压的矛盾, 反而造成其越来越严重。推销观念的基本出发点仍然是企业的既有产品, 顾客只是消费产品的人, 这就使得推销观念存在致命缺陷, 即很多企业都不顾及顾客的想法和是否满足顾客物质、精神上的需求, 而极力通过花言巧语、夸大产品的好处来说服、诱使甚至强制消费者购买。随着顾客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这种销售导向型的观念往往会因其强行推销而引起顾客的反感, 堵塞企业将来的发展道路。

二、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观念

1. 市场营销观念阶段 (1996年~1998年) 企业与顾客关系

(1) 背景环境。l996年以来, 中国市场进入了适度快速增长和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 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供求格局由长期的卖方市场向常态性买方市场转化, 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 短缺经济在消费品市场领域基本结束。与此同时, 消费者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 消费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 要求也更为苛刻。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改变以往单纯以卖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一切行为都须以市场的需要作为出发点, 又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为归宿。顾客导向的营销思想被企业广泛认同并运用于企业经营实践。

(2) 企业与顾客关系实质。市场营销观念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决定企业生产经营何种产品的权力以及衡量企业效率与存在价值的决定权不再属于生产者而是消费者, 由此带来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顾客是“上帝”, 而企业变成了“奴隶”, 双方实质仍是一种非平等的交易型关系。

(3) 企业与顾客关系的评价。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生是中国企业在营销思想变革史中的一次历史性的进步。“一切以顾客需要为中心”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到了企业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第一要位, 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必要条件。市场营销观念在中国的产生以及迅速普及使中国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找到了生存与发展的契机, 它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甚至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使企业和顾客曾一度达成双赢的局面。

但是, 顾客是“上帝”的观念并非那么深刻, 也有相对的局限性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顾客向来是缺乏先见的, 而且受固有的文化、知识的局限, 顾客的购买行为往往呈现出明显的非理智性与不成熟性。企业盲目迎合并一味以这种不成熟的消费需求为导向, 势必会失去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导致营销行为的盲目性和生产经营的被动性; (2) 单一以顾客为导向而缺乏超越市场的创新性产品只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追赶的地位, 无法领先市场, 无法“创造需求”; (3) 容易导致企业忽略市场营销活动对企业资源的适应性, 忽视企业与环境的长期有效平衡, 使企业的营销行为与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不相符合; (4) 被动地以顾客为导向, 反而会使企业难以把握和满足快速变化的顾客需求。使企业穷于应付, 疲于应变。

三、以关系、顾客价值为中心的营销观念

1. 关系营销观念阶段 (1999年至今) 企业与顾客关系

(1) 背景环境。从1999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出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 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 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Internet在市场营销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企业带入一个全新的电子商务时代。西方国家开始以企业通过社会责任标准认证作为条件提高中国企业进入门槛。顾客满意、顾客价值、顾客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中心话题。从1999年迄今近十年间, 中国国吸收和迸发了诸多如绿色营销、整合营销、内部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定制营销、合作营销等新的营销思想、理念和模式, 而关系营销在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2) 企业与顾客关系实质。关系营销下, 企业与顾客所形成的实质是一种平等的、相互信任的、互惠互利的关系。企业以顾客满意和顾客价值为中心, 通过管理顾客的终生价值获利。而顾客通过感知和欣赏双方持续关系中创造的价值而获得最大的满足感。这种价值的交互过程使得双方都能从中获益, 形成利益互补的相互依赖关系与“双赢”模式, 从而保证了双方关系的持续稳定。

(3) 企业与顾客关系的评价。首先, 关系营销是对商业与贸易活动本原关系的回归。关系营销的核心是关系, 注重企业与顾客以及利益相关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从双方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中获利。其次, 关系营销是传统营销思维模式的引申和创新。关系营销注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赢得和长期拥有顾客, 改变了传统营销观念只有一个着眼点的局限;关系营销扩大了营销的视野, 涉及的关系包含了企业与顾客以及全部利益相关者间所发生的所有关系, 并将其作为市场营销的关键变量, 把握住了现代市场竞争的特点。第三, 关系营销要求企业去了解、关爱、创造顾客, 与顾客沟通, 向顾客让渡新价值, 把消费者从营销目标变为企业发展价值链上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局外人变为企业自己人而不是附属的赚钱工具, 因而更能体现对“人”的关怀, 迎合了数字化革命的要求。第四, 关系营销要求企业在注重微观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顾客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 确保社会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 从而迎合了后工业社会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客观要求, 弥补了市场营销观念回避顾客需要、顾客利益和长期社会福利之间关系的现实的不足。最后, 关系营销是集大成者。其它营销理念与方式所包含的营销思想与哲学, 如:定制营销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整合营销的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协同作战, 合作营销与内部营销的内外合作与沟通, 绿色营销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等均可从关系营销的思想中得到体现。

总之, 传统营销思想具有天然的不足与缺陷, 而关系营销是传统营销思维模式的突破。它正确解决了企业与顾客关系的问题, 保证了企业营销基本原则和基本取向的科学性与时代性, 可有效的克服企业营销实践中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关系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思想、策略和艺术, 将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有利机会和空间, 应成为企业未来市场营销的基本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

摘要:中国企业营销思想的演变史实际就是企业与顾客关系的变化史。传统营销思想在处理企业与顾客关系上有其不足与缺陷, 导致企业发展陷入瓶颈。关系营销是传统营销思维模式的突破, 正确解决了企业与顾客关系的问题, 迎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应成为企业未来市场营销的基本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

关键词:营销思想,企业与顾客关系,关系营销

参考文献

[1]Kotler, P:Marketing Management.10th ed[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1

[2]Kohli, Ajay K, and Bernard J, Jaworski.Marketing Orientation:The Construct, Research Propositions,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0, 54 (4)

[3]王卿:顾客关系营销[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6, (07)

[4]张中科:顾客导向的局限性及改进策略[J].企业活力, 2001, (09)

[5]李树光:关于市场营销观念的变化趋势的探讨[J].知识经济, 2007, (09)

[6]李进恩:从营销观念发展看消费者地位的变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4)

思想变革 篇9

校园网是学校的核心设备,发挥校园网及多媒体设备的作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课题实验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研究的中心课题。其实施研究的方向是:

a.以多媒体计算机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技术集于一体,提高教育质量。

b.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德育、学科教学、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校管理等改革上,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c.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也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教育思想的更新。

d.引导教师自觉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复杂的东西变为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把时间和空间放大或缩小。

e.在各科教学中,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资源,把新科技、新信息、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增强课堂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1 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实现教育思想的更新

现代教育技术的重大突破是校园网功能的开发利用,利用校园网和计算机教学平台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以网络化的强大信息量,电子化、声像化的生动情景,实物显示,人机对话,不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师生的素质,也促进了教育思想的更新。国际上已明确提出“教育是学习,教育是交流”。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会对现代教育发挥特殊的作用,信息数字化、学习网络化的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教育技术的革命都会带来一次教育的革命。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对21世纪的学校教育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一种网络化的学习方法,使得人们不仅可以从学校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全世界汲取最新的知识,视野大大地开阔了。处在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新时代,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赶上时代的步伐,要具有教育现代化的意识。首先,是学校的领导要敢于创新,更新观念,敢于“触电、触网”,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的理论,掌握现代教育的新方法。要带领广大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敢于做改革派,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线,与广大教师一道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的模式和经验,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2 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推动教育内容的变革

“学科过多,课程深,难度大”是我国现有教材的特点,学生普遍感到课程难学,负担过重,不少学生由难学到厌学。这是现在许多学校遇到的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把一些重复的教学内容合并,删繁就简。运用校园网络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资源,更新教学内容,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概念重新组合知识。运用形象化、电子化、声像化的手段,降低课程的深度和难度,突出重点,以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让绝大部分的学生能把学习的内容消化吸收,使部分学生有余力去学习他喜爱的学科,做他喜爱的事情,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才能。这样,不仅保护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重要的是推动了素质教育,达到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目的。让部分敢于冒尖,敢于创新的学生充分发挥其兴趣特长,这对于改变人才的构成,改变千人一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多种多样的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当然,目前课程内容和结构的改革,仅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改革,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上级教育部门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彻底改革。

3 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开发远程教学环境

校园网与国内外联网,实现了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加快了远程教学环境的形成。网上学校的建立,为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实现家庭电脑与校园网相连,通过互联网络建立学校或地区性的教育资源交流网络,借助远程教学资源改革学校的素质教育,使信息高速公路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教育制度、学习制度、学习方式的现代化是校园网的发展目标。教师的培训进修,学生的学习,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目前,国内“网校”的发展方兴未艾,已达到200多所。许多学校也正在进行规划和实施,并逐步完善。

思想变革 篇10

一、高职院校现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反思

高职院校现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将“人灌”变成了“网灌”,重教育的单向传授,轻双向交流沟通,方式过于说教化,方法过时、灌输方法显得力不从心,使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低效的困境。

1. 教育者忽视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丧失。

他们延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的思维定式,漠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采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简单、机械;重传递、轻思考;重理论、轻实践。这种教育方法单一,注重空洞说教,较少开展具有说服力和启发性的引导教育,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2. 有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必要的网络知识,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有些教育工作者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主动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观念,脱离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由于缺乏有力、有效的方法引导,运用的方法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中的人际互动与交往,导致大学生对教师的权威教化的逆反心理,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 忽视了受教育者自律性道德素质的培养,造成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精神的缺失。

在高职院校,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对大学生道德习惯、道德选择、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网上与网下的两个空间里的道德行为极易出现错位,在虚拟的世界里,他们社会责任感失衡,人格扭曲和异化,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脱节,有的造谣中伤、恶搞戏说,有的做黑客,满足个人畸形的成就感和刺激欲。这常常给他们带来精神的空虚、思想的混乱、价值的偏移、责任的淡化,导致精神家园的荒芜和精神归宿的失落,最终失去真实的自我与基本的人性。

二、高职院校现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变革

饮鸩止渴固然不好,因噎废食也不是上策。我们应科学理性地对待网络,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趋利避害、为我所用。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乏力”和“不尽如人意”的尴尬局面,我们要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地面对网络,不断探寻对高职院校现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变革。

1. 变强制灌输为双向互动。

在现代信息网络社会,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的思想超前、易于接受新生的事物和信息,传统的权威和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与抵触。我们要反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单向灌输,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单向、经验式的做法,从被动接受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多向的交流与互动。网络的交互性还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受教育者的需要和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他们热衷于互动性强的BBS、博客等网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网络提供了一个让他们平等交互的平台。平等关系增强了教育者的亲和力,使受教育者的心态更加接近于“本我”,更容易取得教育的理想效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网络的交往实践中体现“人”的价值关怀,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同的声音,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允许各抒己见,允许激烈争论。

2. 变显性教育为显性、隐性教育相结合。

我们要发挥红色网站的引导作用,使正确、健康、积极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意识,提高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想得到更多大学生的“光顾”和“捧场”,就必须在方法上进行创新,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教育目的隐蔽、教育方式新颖、教育方法有趣,因而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隐性教育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悄然地隐藏起来,寓教育于无形之中,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在无意识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如甘甜的雨露滋润人的心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3. 变被动“教”为主动“学”。

现实中的道德规范在虚拟的空间里时常会失去效用,网络道德的建设更多地需要依靠大学生网民的道德自律来实现。在网络中,大学生他们善于张扬个性、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意识,但自身有时难以把握方向、固守良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学生思想的启迪者、价值的引导者。在方法上注重引导,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一种双方互动、教学相长、平等民主的氛围,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大学生的内在教育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最终上升为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努力促进大学生们学会自我认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积极改造思想,坚决远离一切黄色、庸俗、反动、虚假的信息,自觉抵制网络游戏、网恋等的诱惑。

4. 变“堵”为“堵、疏”相联动。

由于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时间还较短,目前对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维护国家安全和个人的隐私、对网吧的监控和查处的力度、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等方面还十分薄弱,我们应采取“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法。随着舆论导向与负面信息的控制和管理难度增加,对网络所采取的“防、堵、控、管”的方法所起的效果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对网站的不良信息的封杀,不是根本和完全有效的办法,仅靠防、堵、封是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对于网络上的错误、片面、极端、骂人的帖子或信息,不能采取简单的删除或封杀,不能一味地“堵”,而应采取“导”的策略,参照“大禹治水”的启示,进行合理的疏导,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堵塞要讲究策略与方法,不能简单地采取否定、封杀、批判,我们要强化对网络的合理监控,密切联系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及时做好思想沟通与心理疏导,要广开言路、因势利导、造势引导,用积极、健康、正确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学生比较、辨别各种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腐蚀与诱惑。同时引导要有理有据,要注意把握好自由与控制的平衡点,保持必要的张力,既防止控制过度,又防止网络失控。

5. 变传统思维为现代意识。

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意识,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反思、不断修改与完善,将传统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可以丰富和新颖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省去大量的板书时间,可以有效地实现教育过程的平等沟通与疏通引导。所以我们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网络知识与技术的培训,来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战斗力,同时适当引进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熟悉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向现代化,树立现代信息观念,不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及手段,努力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变“痛苦”为“享受”,变“无奈”为“期待”。

方法是指引我们前进的航标与明灯,我们迫切需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方法,使网络在虚拟的空间里能更加有效地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能更大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能量,给那些迷失的、困惑的心灵指引方向、带去抚慰。

参考文献

[1]张静.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探索[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130.

[2]胡恒钊.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点及其借鉴意义[J].学术论坛, 2010, (5) :71.

思想变革 篇11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5-0074-03

话语作为人类思维、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有多重不同的表达形式,不同的表达也往往使信息传递、主体间交流沟通的效力存在差异。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话语是教师传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塑造人格、完善品质等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教学话语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尽管当前各种教学手段已非常丰富,教学技术也已非常先进,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主要还是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完成,而“言传”则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形式。教师如何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恰当地使用教学话语去表达课程教育的思想和内容,直接影响着教学大纲规定的“正确引领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各门具体课程知识、理论和技能传播与普及的效果。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将教材话语和大纲要求巧妙转换为恰当的教学话语,不能很好地实现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和知识、理念的信息传递,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或套用相对僵化、刻板的教材话语,制约着师生之间的互动,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接受,从而使思想理论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变革创新的必然性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变革创新是话语自身发展变化的一种必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话语转型伴随人类文化史进程的始终。随着社会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人们为满足实际需要,不断发展、丰富和改进语言,形成一定特色的时代话语。如今,我们的社会生活已全面进入全球化时代,经济、文化、政治各领域的多元化与全球性话语体系正以或快或慢的速度发展延伸,渗透、冲击乃至包围起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辟,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技术更是对人类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人类的知识技能更新速度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时刻经受着巨大冲击,社会的话语表达也必然迅速地发生着变化。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也必须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发展变化。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载的功能决定了话语变革创新的必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必然充满政治话语味道和学术话语色彩,这就难免与大学生群体的思维特点和话语形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又具有极强的时代性,虽然教材和大纲不断修订,力求反映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的现实变化情况,但与现实话语的快速变迁相比,与大学生关注社会动态、政治思潮、国际热点、全球性浪潮的敏锐眼光和洞察需求相比,仍有距离。因此,将政治性、学术性话语转述成大学生能够接受或愿意接受的大众话语、时代话语,必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者的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载的另一功能是德育,即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完善的人格塑造和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德育的成效不在于教育主体教了什么,更在于受教育主体接受、认同、内化了什么。如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话语不能及时转换和丰富,就难以和感受、使用着现代话语的大学生产生共鸣,达不到德育的目的。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的局限决定着教学话语创新的必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统编教材在内容和体系上有明显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要求,在话语上也有诸多特点,如规范性、理论性、历时性、自释性等。但教材大量采用政策性话语、文件话语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话语,官方化色彩很强,一些教材涉及历史内容的理论表达话语也难免打上时代主流话语的烙印。部分教材还直接采用意识形态强势话语进行表达,而较少使用相关学科话语进行理论阐释。部分教材内容直接使用文件化的宣传性语言,抽象、刻板,甚至空洞,过于“高大上”而不够接地气。理论文本与生活世界的真正契合需要借助于教学话语这一中介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仅仅使用教材语言,不利于吸引学生,更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所教育的内容、所灌输的理念,教师在转述、演绎时也不轻松顺畅,从而一定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恰当地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转换为教学话语,实乃必然。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变革创新的基本要求

第一,注意教学话语要具有真实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话语首先不能用背离真理的假话、远离生活的空话和脱离实际的大话忽悠学生。唯有真诚言说,才能取信学生,才能产生持久吸引力及久远影响。教学话语的真实性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教师真懂、真信教学内容,所有教学语言的表述必须是由衷的、发自肺腑的;二是教师所讲授、演示的内容客观、真实,没有虚假成分,不回避或刻意遮蔽某些内容,不颠倒黑白篡改历史,不无中生有虚构成就与业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正面宣传甚至使用文件化的宣传性语言在所难免,习惯以“高大上”形象感染学生也可以理解,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以真实客观为前提。否则,就可能会引起一些受教育者的反感与排斥,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教学话语具有规范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话语一定要正确、规范,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遵从教学话语与教材话语间的内在关系,严格依据教学大纲,准确反映教学目标及教材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科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高目标或者说本质特征就是传播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其话语必然具有政治严肃性、规范性。教师不能为了迎合少数学生的政治趣味,用所谓幽默、搞笑的教学话语解读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观点,不能抛开教材内容完全根据自己的思路和自己的专业特长、学术兴趣,搞出一套所谓的教学话语,甚至把不健康的东西搬进课堂里来。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将特定教材话语丰富、拓展和升华,用个体性话语解析、演绎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材话语能够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变教材话语的书面死板为具备个体性的、生命之间双向交流的语言。创造性地构造具有政治味道的教学话语内容、话语方式和话语语境,再借助于现代话语媒介的烘托、衍生,有利于大学生群体的感知和认同,有利于使刻板枯燥的教材话语转变为活生生的教学话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内化于大学生的认知,形成思想上的共鸣,但这一切必须以保证严格的话语规范性为前提。

第三,教学话语具有可接受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握当代大学生认知规律,掌握好教学话语的难易度,熟知学生已知什么、想学什么,了解学生喜爱的话语风格,尽可能地采用其乐于接受的话语方式诠释教学内容,传播价值理念。作为意识形态教育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的规范性优势明显,偏重话语的意识形态性也是必然。但是,教师要避免话语霸权,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着力话语体系转换,运用学生普遍接受并能产生共鸣的教学话语进行教学。从学生理解和接受角度看,教学话语要避免明显的宣传和说教色彩,应遵循一般社会科学共同的话语特点,回归学生生活世界,尽可能使意识形态隐性化,并与学生原有思想和思维话语保持较高程度的一致。学术性是大学课堂的生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必须借助学术的形式才能为广大学生所重视和接受,否则就可能会遭到轻视甚至质疑和排拒,教学的有效性也就会降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离不开话语规范、内容精炼的教材,但教师要拓展教材的学术空间,提升学术档次,尽可能创造性地把意识形态显性化的文件话语转化为意识形态隐性化的学术话语,从学理层面吸引大学生,影响、提升大学生。

第四,教学话语具有现时性。语言变化的本质在于对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有了认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传播现时的价值观念,为现时的政治合法性提供理论支撑和国情依据,维护、巩固现时的政治基础和社会秩序。因此,教师必须具有现代意义、能够传导现代观念的现时话语替代教材中存在的历时话语进行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时目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与时俱进,注重教学话语的时代化,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提取话语养分。不仅做到话语内容为现时服务,传递政治意识形态最新声音,解读理论热点,追踪学术前沿,而且做到教学语言范式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最大限度地吸收、借鉴、使用学术新概念、新语汇,语言表达风格也要尽可能地贴近、适合青年大学生群体,为他们所喜闻乐见。要赋予包容性极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汲取、整合新的话语资源,不断丰富充实理论教学的话语。

第五,教学话语具有感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话语包括理论的解读模式和语言的表达方式及风格。前者主要指用什么样的理论范式来向学生解读理论,后者主要指解读理论的语言形式和特点,如具体还是抽象、活泼还是严肃、生动还是枯燥等。教师的教学话语一定要言之有物,体现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心灵感受,避免就事论事,毫无自己情感地“照本宣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依据崇高的道德标准和审美情趣,深入挖掘理论课中蕴涵的哲学思想、人生道理,用注满真情实感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促动学生心灵震撼,激发学生认知渴求,升华学生道德情操。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话语的生活化,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语言范式增强话语感染力。如果教学话语过于学术化、教材化,会拉开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感染力也就无从谈起。曲高和寡的教学话语带来的消极后果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存基础的丧失,学生无趣,德育功能也就无效。增强教学话语感染力的方法除情绪高昂和词语华美外,还应该应尽可能地了解、掌握大学生的话语方式以及产生话语的心理动态,选择适应他们心理特点的话语方式,激活学生主体意识,以学生能够接受和愿意接受的话语加强对话交流,消除话语隔膜,拉近彼此心灵距离,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理共振。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变革创新的根本路径

教学话语,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借助于一定的言语方式和话语体系,对于相关学科知识技能、理论体系及思想观念等教学内容的演绎叙说、推理论证和分解说明的过程。变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重点是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怎样在课堂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言语方式和话语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教育,通过通俗易懂的叙说、逻辑严谨的板书、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古今中外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探究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办法,促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和制度认同,从而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升价值追求的层次,完善自己的人格塑造。实现以上目标的根本路径就在于坚持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三者有机统一和高度融合。

所谓政治话语,就是对意识形态、政治思想观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一系列基本内容的一种表达。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动力、条件等一系列问题。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理论表达,它首先是一种政治话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和改革开放等概念及内涵阐发,通常也都是一种政治话语的表达。

所谓学术话语,就是说具有一定的学理支撑且由特定的概念、范畴构成的一种话语表达。比如说我们党曾经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就具有极强的学术性话语特征。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学理特征明显。

所谓大众话语,就是话语的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是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种话语表达,比较容易得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老百姓的理解和认同。改革开放初期的“不管白猫黑猫,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就很形象,很容易理解。十八大以来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这些大众话语能打动人心,获得老百姓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就有很明显的大众化特征,他曾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大众话语来表达他的执政理念。

变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坚持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不讲政治话语、弱化学术话语、拒绝大众话语,肯定不行,但仅仅采用政治话语难免出现语汇的口号化和抽象化,难以契合对于新鲜、新颖有着强烈需求的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过分讲究学术话语,也不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识背景;一味采用大众话语,往往体现不了课程及学科的高度与深度,吸引不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话语组织和表达方面,要以政治话语为根基,学术话语为保障,大众话语为形式,力求三者有机统一与融合,走出话语困境。

思想变革 篇12

一、大数据的变革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大数据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个概念,原意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1]这本是一个IT概念,但近些年来,被广泛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对高校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首先,随着科技的变革,信息以爆炸的速度膨胀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拓宽了高校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渠道,微博问政以及微信朋友圈的发展使得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表个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利于促进学生历史使命感以及政治素养的提升和强化。

其次,大数据时代出现大大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供使用的资源十分丰富,高校可以委派专门的人员进行资料的采集和信息的推广,加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最后,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活性极大地增强,拓宽了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平台,突破了以往讲座、授课等枯燥的教育方式,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活性,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但是随着全球化以及社交平台的发展,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发展日益更新。[2]同时,宗教思想以及国外思想的涌入,高校学生接触的观念日益丰富,面临的选择也十分多样化,由此出现了大学生信仰多样化的状况。目前,我国高校信仰宗教的学生居多,虽然大多数学生表示信仰马克思主义,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表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自己的唯一信仰,信奉多样化思想逐渐成高校学生信仰的一种趋势。另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助长了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例如金钱至上、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等思想,这些不良思潮的广泛传播给学生信仰的选择提出了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同时也面临着其他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挑战。人是需要信仰的,对于高校学生和教师而言,信仰的力量更是十分重大。信仰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导向,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信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大部分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日益弱化,对于高校学生学生而言该种状况十分突出。越来越少的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个人信仰,一部分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不是十分坚定,极易受到其他社交平台上各种言论的影响,改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同时,由于大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十分成熟,信仰弱化的状况比较严重。

二、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发

(一)更新教育理念

所谓理念,是指人们对某一事件或事物的理性认识,理念对于高校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高校而言,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指导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享受到先进教育理念的熏陶则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学习和生活,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因而,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善待学生”。追求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所要提倡的最终境界。在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21世纪,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更新教育观念,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发展、个性解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应该以学生为基本的立足点,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开拓、自由创新,保护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构建大数据时代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大数据时代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是保证互联网在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基础。因此,运行机制的构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4]:

第一,关注互联网发展现象,构建多维互动的动态机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主动放下身段,融入网络时代的大潮中,争取与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相融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感知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概况,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能够拉近与学生群体的距离,构建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营造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规划以及畅想利用互联网平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宣传和普及,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家长与学校的良性互动平台,使得家长能够及时得知学校的发展现状、发展规划,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服务质量。学校、学生、家长三者联动的动态机制将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时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进优化作用。

第二,建设导向清晰明确的思想教育平台。运行机制的建立以及完善需要统一的思想进行约束,以此规范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秩序,因此,要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明确思想导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立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首先,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建设力量,需要不断提升队伍的互联网意识,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积极与高校学生进行互动,充分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网络的发展现状。同时,要提升收集信息的能力,对于思想政治导向变化做出敏捷快速的反应。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要建立健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借助学生组织的力量,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组织化程度的提升。高校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主力军,承担着端正思想政治导向的重要任务。同时,高校学生作为网络平台的主要使用者和参与者,对于各种思想政治观念也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如何统一学生的思想观念、端正学生思想态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

第三,德育先行,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在网络时代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正确、科学的利用网络则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意识,端正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态度,严禁不良思想和言论的出现以及蔓延,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大数据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此外,在运用互联网平台时,不能仅仅一味追求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范围,也要注重信息传递的质量,将高校学生的德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三)科学规划网络平台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对于学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坚定依赖于网络教育平台的建立和发展,因此,学生要利用互联网平台科学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活动。科学规划互联网平台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5]:

第一,走进学生生活,将互联网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机融合,促进教育常态化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学生的行为方式以及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要想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实效,首先必须走进高校学生的生活,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契机,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创造平等沟通的互动平台,制作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之所以没有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原因在与没有与高校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死板僵硬,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互联网平台的引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应该主动拉近与高校学生之间的距离,破除沟通障碍,促进沟通。交流的人性化以及亲民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传播。同时,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沟通方式和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从关心身边的小事开始逐渐过渡到对个人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国家政治发展的关注。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的优势,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为大学生的长远以及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发展关乎全体国民素质的培养及民族未来的进步。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开展不仅关乎大学生正常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抓住大数据时代的机遇,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挑战,积极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J].大数据时代,2012.

[2]于运国.文化交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徐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13.

[4]陆晓红.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企业员工理念下一篇:微创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