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方法软件

2024-10-23

评价方法软件(共11篇)

评价方法软件 篇1

本文著录格式:[1]李芳颂, 王锋, 丛庆.软件故障分析方法与软件质量评价模型的研究[J].软件, 2014, 35 (1) :143

0前言

计算机软件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 有一些软件故障是由于软件本身质量问题而导致的, 提高软件开发质量也是减少软件故障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对于软件系统建立一个比较通用的质量评价模型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基于此提出面向领域的一种软件质量评价模型构建方法, 对于提高软件质量, 评价软件系统具有积极的作用。

1 软件故障分析

1.1 产生软件故障的原因

计算机软件系统运行所需环境各不相同, 如果用户的计算机设备及软件配置不能达到软件需要, 就容易发生功能性故障。结合软件维护实际情况分析, 软件故障产生原因主要有下列几个:一是内核文件丢失或系统配置出现错误;二是程序受计算机病毒破坏而不能正常运行;三是设置CMOS参数不正确;四是内存管理中存在一些冲突;五是计算机软硬件不兼容;六是由用户操作不当造成的。

1.2 软件故障分析方法

综合分析产生上述软件故障的原因, 可将软件运行环境分为三个层次接口, 与此相对应也可将故障分为用户接口、硬件接口、软件接口三类接口故障。当计算机发生故障时可采取观察法、对比法、更换法等判断故障是由于硬件还是软件引起的, 并确定故障源。排除软件故障过程中也要考虑软件运行环境是否满足要求, 依次分析用户接口、硬件接口、软件接口大都可确定故障原因并进行解决。对软件故障重复性进行验证, 注意软件故障发生的操作顺序及状态。软件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备份, 避免软件发生故障时损失重要数据。

2 软件质量评价模型

2.1 领域质量评价模型

领域软件质量评价模型是由抽取标准模型中符合目标领域的特性项与抽象目标领域系统的领域特征项相结合而形成的。该模型基于标准模型进行剪裁与扩展, 仍具有属性、特性、子特性三层结构。在对目标领域系统进行评价过程中, 要将领域通用模型实例化才能转化为目标领域质量评价模型。

由于领域软件需求一般分为可选和必备两种, 因此在该模型中待评价的每层元素也同样分为可选和必备。领域质量评价通用模型的所有项都是可选, 对于目标领域质量评价模型具体到实例化时, 要对各项关系性质进行确定。该模型建模步骤如下:一是将标准模型中的特性项抽取出来, 结合目标领域特点, 对标准模型中符合目标领域软件的度量、特性及子特性项抽取出来;二是根据目标领域需求构建框架, 输入软件及领域知识, 软件目标领域实例及有关文档由领域专家进行分析, 以确定必备与可选需求, 可与上步骤同时进行将领域需求框架进行输出;三是特征抽象, 基于领域专家分析领域需求框架, 辅助评测专家对领域特征进行抽象;四是特征映射, 抽取特性、子特性、属性项及领域特征要向通用模型进行映射, 至此具有领域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领域效率、领域维护性、领域可移植性的目标领域软件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完成。

2.2 质量评价

领域质量评价模型要进行有效性验证, 结合软件根据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执行评价等步骤对待评软件系统实施评价。评价需求确立时, 要结合评价参照的质量评价模型进行确定。采用专家评定与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对各特征值进行赋权, 对同层次对象要由多个领域专家进行两两之间的比较, 采用三角模糊数形式对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表示, 多个比较矩阵可取其平均值作为被比较对象建立模糊比较矩阵。模糊数对应的截集矩阵要通过隶属函数进行求解, 其中各元素可作为模糊数的置信水平确定的一个置信区间, 并对乐观水平进行设定后转化为判断矩阵。然后对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特征向量进行求解, 以判断验证矩阵是否一致。如果存在不一致情况, 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否则可将特性向量向权重向量进行归一。

3 结语

综上, 本文提出的面向领域质量评价的一个通用模型, 提出的评价方法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进行完善。该模型可用于对软件质量评价的一个有效手段, 基于该模型对常用软件系统进行客观评价, 评价结果符合应用实际, 说明此模型可作为软件系统的评价基准, 使用面向领域的质量模型对目标领域软件质量进行评价具有可行性, 可以使评价公正客观且准确, 对于提高软件开发质量, 促进信息产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雷祥, 张少华, 任凌云, 王彦理.D-P算法的改进及其在飞行轨迹回放中的应用[J].软件, 2012, 33 (9) :149-150

[2]吴小帆.CIN-SCF系统可视化信令跟踪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 2013, 34 (8) :78-81

[3]Kwong C K, Bai H.A Fuzzy AHP approach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importance weights of customer requirements in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10.5

[4]袁辉华.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及若干对策研究[J].软件, 2012, 33 (10) :101-102

评价方法软件 篇2

大学期间,我学习踏实认真,基础知识扎实,曾获得三等奖学金和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c++,java二级证。在校期间,曾到广州好又多,中六电脑城任货员兼职,以及在广州管艺科技有限公司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我刻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而且具有一定抵抗压力的能力。更重要的我能协调好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作为大三毕业的学生,虽然工作经验是,不足,但我会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尽忠尽责做好本职工作。诚恳希望得到贵单位的接约或给予面试的机会,以期进一步考查我的能力。

虽然我自小家里贫困,拿城镇低收入家庭困难证,但我仍努力学习,连续拿了三年的奖学金,努力地完成了三年的大专学习,还参加了自考,我坚信我通过努力能走出困境。

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质量评价软件 篇3

本项目通过对外部质量的研究结合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构建出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质量评价模型,并引入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论作为质量评价模型各个指标的度量标准。给予各个评价指标适当的权重,结合指标数据和相应的权重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电子政务系统的评价分数。

关键词:电子政务;六西格玛;质量评价模型;外部质量

中圖分类号:TP393.08

本课题依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软件工程产品质量标准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外部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和处理,外部质量是基于外部视角的软件产品特性的总体,即当软件执行时,典型地是在模拟环境中用模拟数据测试时,使用外部度量所测量和评价的质量。通过对外部质量的研究结合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就可以构建出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质量评价模型,采用基于质量评价模型的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测试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并引入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论作为质量评价模型各个指标的度量标准,量化各个指标。参考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和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给予各个评价指标适当的权重,结合指标数据和相应的权重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出电子政务系统的评价分数和等级。

1 需求分析

1.1 系统业务功能

本系统分为系统事件流程,客户事件流程和管理员事件流程三个功能集合。系统事件流程分为系统登陆、用户个人信息修改、系统退出、客户注册四个功能。客户事件流程分为系统信息提交、评价信息提交、系统成绩计算、评价成绩查询四个功能。管理员事件流程分为客户管理、评价系统管理、评价项目管理三个功能。

1.2 主体模型分析

1.2.1 外部质量指标。本质量评价模型主要通过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外部质量的考察而设立指标。外部质量指标是从用户使用角度去总结软件产品特性,并加以分类和细化,制定相关的考核等级和标准。

1.2.2 权重分析法。不同外部质量指标对于评价体系的意义是不同的,指标的权重可以在决策中相对重要程度综合度量在主观评价和客观反映。

1.2.3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论。西格玛在统计学中用来表示标准偏差,用"σ"度量质量特性总体上对目标值的偏离程度。六西格玛流程能力(短期)可解释为每百万个机会中有3.4个出错的机会,即合格率是99.99966%。

2 系统设计

2.1 总体设计

2.1.1 模型指标设计。(1)功能性。包括准确性,适用性,互操作性,安全保密性,指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满足明确和隐含要求的功能的能力;(2)可靠性。包括容错性,成熟性,易恢复性,指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电子政务系统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3)易用性。包括易操作性,易理解性,易学性,指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电子政务系统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4)维护性。包括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易测试性,指电子政务系统可被修改的能力。修改可能包括纠正、改进或软件对环境、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变化的适应;(5)可移植性。包括适应性,共存性,易替换性,指电子政务系统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外一种环境的能力。

2.1.2 成绩计算方法。第一步,对每个指标的度量值采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度量理论进行评分,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 当Xi=1时,Pi=100,说明该评价度量指标完全合格;

√当0.9999966≤Xi<1时,Pi=90,说明该评价度量指标达到六西格玛质量标准。

√当0.9999767≤Xi<0.9999966时,Pi=80,说明该评价度量指标达到五西格玛质量标准。

√当0.999379≤Xi<0.9999767时,Pi=70,说明该评价度量指标达到四西格玛质量标准。

√当0.9933193≤Xi<0.999379时,Pi=60,说明该评价度量指标达到三西格玛质量标准。

√当0≤Xi<0.9933193时,Pi=0,说明该评价度量指标达不到最低标准,不合格。

其中,Xi为第i项评价度量指标的度量值,Pi为第i项评价度量指标经过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度量理论处理后的值。

第二步,采用综合评分分析法计算出经质量评价模型度量后的系统总得分,

公式为I=∑PiWi(1≤i≤n)

其中,Pi为第i项评价度量指标经过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度量理论处理后的值,Wi为第i项评价度量指标的权重,I为该系统的总得分。

第三步,算出该系统的总权重和,公式为II=∑Wi(1≤i≤n)

其中,Wi为第i项评价度量指标的权重,II为该评价模型的总权重和。

第四步,用系统总得分除以总权重和,就可以得出该系统的百分制得分。公式为S=I/II

其中,I为该系统的总得分,II为该评价模型的总权重和,S为该系统的百分制得分。

4 总结和展望

电子政务系统质量评价软件的实现重点是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本系统的质量评价模型主要通过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外部质量的考察而设立指标,从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维护性和可移植性五个方面进行考察。每个方面都设置一系列度量指标,从不同角度考察电子政务系统在该方面的综合表现。度量指标由于评价软件的特性不同,其重要性是不一样的。我们参考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和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根据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设计出不同指标的权重,设计出真正考察电子政务系统质量的评价模型。

度量指标是评价的工具,是反映评价对象属性的指示标志;指标体系,则是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的要求,构建的一组相关指标,据以搜集评估对象的有关信息资料,两者缺一不可。基于电子政务系统的软件特性,我们可以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测试数据作为度量的对象。对应电子政务系统质量评价模型中的各个指标,收集相关的测试数据作为质量评价软件的输入数据,通过度量标准定量得出该评价指标的优劣。本质量评价模型采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论作为指标的度量标准,提高了电子政务系统质量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

本软件的初步开发工作已基本完成,后续优化阶段已经在准备当中。提高软件的访问性能,优化质量评价模型,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问题将在下阶段的开发过程中解决。通过对本软件特性和功能的认识,我们相信本电子政务系统质量评价软件一定会为我国电子政务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GB/T 16260.1-2006/ISO/IEC9126-1.Software engineering-Product:Quality model[S],2006.

[2]GB/T 16260.2-2006/ISO/IEC9126-2.Software engineering-Product:External metrics[S],2006.

[3]GB/T 16260.3-2006/ISO/IEC9126-3.Software engineering-Product:Interior metrics[S],2006.

[4]GB/T 16260.4-2006/ISO/IEC9126-4.Software engineering-Product:Quality metrics[S],2006.

[5]GB/T 21064-2007.System general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electronic government[S],2006.

[6]杨安.电子政务规则与案例解析[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梦雷(1985.12-),男,天津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系统架构设计。

评价方法软件 篇4

软件风险是指软件开发过程中及软件产品本身可能造成的损失[1]。在软件项目中, 存在着多种风险, 如不加以控制管理, 这些风险会影响到项目计划的实现。如果项目风险变成现实, 就有可能会影响项目的进度, 增加项目的成本, 甚至使软件项目不能实现[2]。软件风险管理就是针对软件立项、开发和维护等过程中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 实施识别、分析、评估和度量, 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从而避免和减少由于风险的发生而导致项目开发的失败, 使得用户方和开发者都能获得双赢的结果[3]。只有重视风险并采取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 才能有效地减少或消除项目风险, 确保项目顺利进行[2]。

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很好地开展风险控制计划, 有效实施项目管理[4], 是风险管理成败与否的关键[5]。因此, 对于软件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必须做出合理的评价[6]。问题是寻找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较好的对风险进行评价, 因为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和精确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风险的决策, 以及软件产品质量的提高[7]。

常见的软件项目风险评价方法有AHP、模糊数学法、Delphi法等, 这些方法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不利于对风险的客观分析。由于软件项目受到需求分析、项目人员等已知和未知因素的影响, 并且这些因素的变化和评价均呈现不确定性, 属于灰色系统的研究范畴, 因此可以考虑根据灰色理论来对软件项目风险进行评价, 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基于此,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软件项目风险灰色综合评价方法, 对软件项目中的风险进行了评价分析。

1软件项目风险分析

软件风险管理工作是指在风险成为影响软件项目成功的威胁之前, 识别、着手处理并消除风险的源头。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 结合有关文献[1,2,3,6,7,8,9,10,11,12,13,14], 本文认为, 影响软件项目的风险因素可以归纳为下面六个方面:

1.1项目需求分析风险

需求分析风险是指产品需求的认知程度、需求分析中客户的参与程度、需求变化的分析程度、安全性及可靠性需求的分析程度等给软件项目的实施带来的风险。经验表明:在系统生命周期的需求阶段发现错误与在维护阶段发现错误的费用支出比为1∶200, 而且需求错误一般是项目中所发现的最大一类, 占总数的41%~56%, 为此返工所需开销占项目总费用的45%。由此可见, 软件项目中需求分析的风险很大。

1.2项目质量风险

质量风险是指由于技术、费用预算、进度、管理以及质量因素本身特征 (如易用性、可用性等) 等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项目质量问题, 导致客户损失、客户满意度下降、客户不能够接受、客户不验收、项目终止或失败等, 给项目交付或结案带来的风险。

1.3项目进度风险

进度风险是指由于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 而导致项目完工工期拖延的风险。该风险主要取决于技术因素、计划合理性、资源充分性、项目人员经验等几个方面。

1.4项目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由于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市场和政策的变化等而可能给项目带来的风险。

1.5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由于与产品或项目研制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变化而给产品或项目建设带来的软件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威胁到软件开发的质量及交付的时间, 如果技术风险变成现实, 则开发工作可能变得很困难或根本不可能。

1.6项目人员风险

人员风险是指参与开发的人员数量、稳定性和综合能力、人员职能设置之间的协调性、项目所有者与决策者的关系等方面可能给项目带来的风险。

2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2.1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是综合评价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权重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综合评价模型的成败。目前常用的权重确定方法有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两种,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因此, 可以考虑这两种方法的组合来确定指标的权重[15]。这里采用AHP方法与熵值法组合来确定软件项目风险指标的权重。由于AHP方法与熵值法在诸多文献中已有阐述, 这里不再对其详细论述。

2.1.1 利用AHP确定指标权重αj

αj是利用AHP方法计算出的第j个指标的权重。

2.1.2 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βj

βj是利用熵值法计算来的第j个指标的权重。

2.1.3 组合确定权重

考虑专家的经验判断与客观情况, 将AHP与熵值法得到的权重进行组合来确定软件项目风险指标的权重。集成各种赋权方法结果为组合权重的方式通常有加法合成法和乘法合成法。本文采取加法合成法, 具体公式为:

wj=λαj+ (1-λ) βj (j=1, 2, …, n) (1)

其中αj与βj分别为AHP法和熵值法确定的第j个风险指标的权重, λ为比重因子且λ∈[0, 1], 则wj为第j个风险指标的组合权重。

2.2改进的灰色关联度

假设有m个方案、n个指标, 指标值为x¯ij, 进而得到决策矩阵为X¯= (x¯ij) m×n, 对决策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 得到规格化矩阵X= (xij) m×n, 其中

xij=x¯iji=1mx¯ij

2.2.1 确定参考向量

对于规格化矩阵X, 选取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对最优值作为最优参考向量U+0, U+0= (x+0 (1) , x+0 (2) , …, x+0 (n) ) , 当xi为“越大越好”型指标时, x0+ (i) =maxjxij, 当xi为“越小越好”型指标时, x0+ (i) =minjxij

选取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对最劣值作为最劣参考向量U-0= (x-0 (1) , x-0 (2) , …, x-0 (n) ) , 当xi为“越大越好”型指标时, x0- (i) =minjxij, 当xi为“越小越好”型指标时, x0- (i) =maxjxij

2.2.2 计算灰色关联系数矩阵

利用公式 (2) , 可以计算出第i个方案与最优参考向量和最劣参考向量在第j个指标上的灰色关联系数为ri (j) :

ri (j) =miniminj|U0 (j) -xi (j) |+ρmaximaxj|U0 (j) -xi (j) ||U0 (j) -xi (j) |+ρmaximaxj|U0 (j) -xi (j) | (2)

式 (2) 中, U0 (j) ={U+0 (j) , U-0 (j) }, ρ为分辨系数且ρ∈[0, 1]。引入它是为了减少极值对计算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 应根据序列间的关联程度选择分辨系数, 一般取ρ≤0.5最为恰当。

进而可求得各方案与最优参考序列、最劣参考序列的灰色关联系数矩阵分别为:

2.2.3 计算改进的灰色关联度

i个方案与最优参考序列、最劣参考序列的改进灰色关联度分别为:

γ+i=j=1nwjr+ij (3)

γ-i=j=1nwjr-ij (4)

2.3求每个方案的灰色相对贴近度

这里, 引入Topsis方法中的贴近度概念。则第i个方案的灰色相对贴近度为:

Ci=θγi+θγi++ (1-θ) γi- (5)

式 (5) 中θ为偏好系数且θ∈ (0, 1], 反映了决策者对评价方案与最优参考序列的偏好程度[15]。

2.4排序

对计算出的每个Ci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Ci越大, 说明方案越优, 即软件项目的风险越小。

3案例分析

假设请有关9名专家对软件项目风险的上述六个指标进行评分, 可以得到评价样本矩阵, 限于篇幅, 这里省略。根据AHP法和熵值法, 可以求得有关指标权重分别为:

α= (0.223 4, 0.177 1, 0.204 3, 0.166 2, 0.136 2, 0.092 6) ;

β= (0.230 3, 0.242 1, 0.180 2, 0.115 8, 0.077 2, 0.154 5) 。

这里取比重因子λ=0.3, 利用公式 (1) 可求得各风险指标的组合权重为:

w= (0.228 2, 0.222 6, 0.187 4, 0.130 9, 0.094 9, 0.135 9) 。

现假定有4个待评价的软件项目, 表1中有关数据已经过有关处理。

由表1, 可以确定最优参考序列与最劣参考序列分别为:

U+0={1.231 4, 0.742 3, 0.657 8, 0.521 3, 0.854 1, 0.413 4};

U-0={1.541 4, 1.321 1, 1.342 6, 0.876 4, 1.200 7, 1.325 6}。

利用公式 (2) , 可以求得:

进而可以计算出改进的灰色关联度为:

γ+=[0.727 6, 0.668 2, 0.906 3, 0.658 4]T;

γ-=[0.588 4, 0.743 5, 0.555 7, 0.804 8]T。

取偏好系数θ=0.7, 可以计算出每个软件项目的灰色贴近度分别为:C1=0.742 6, C2=0.677 1, C3=0.791 9, C4=0.656 2。可以看出, C3>C1>C2>C4, 即软件项目4的风险相对最大, 软件项目3的风险相对最小。

在得出项目风险评价结果之后, 应当进一步对结果进行分析, 找出影响软件项目风险的主要因素, 通过改进方案或采取控制措施, 降低软件项目的风险。

4结论

本文对软件项目的管理提出了一种灰色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AHP方法与熵值法组合来确定软件项目风险指标的权重, 以改进的灰色关联度为决策单元, 来确定软件项目风险的灰色贴近度。这种方法较为客观地评价了软件项目的风险, 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此方法, 事先评估项目风险水平, 从而为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评价方法软件 篇5

【关键词】桥梁结构电算;软件应用为主;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桥梁结构专业商用分析软件大量呈现。也让土木工程专业《桥梁结构电算》课程的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00年以前,《桥梁结构电算》以结构分析程序编制为主要教学模式,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学生需要自己编制结构分析程序進行基本的桥梁结构分析计算;2000年以后,《桥梁结构电算》教学则以软件应用为主,不要求学生自己编制桥梁结构分析程序,而只需学会桥梁结构分析商业软件的应用即可,考核也以软件应用内容为主。这种转变到底是好是坏各有观点,下文作者从优、缺点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基于软件应用为主的《桥梁结构电算》教学评价。

1、教学优点

1)“教”变得容易

在以前的教学中,主要以编程为主,老师教学难度非常大,需要将数学、力学、专业课程和编程语言结合在一起讲解,转变成以软件应用为主的教学方式后,老师的“教”变得相对容易,甚至容易到不用备课都可以完成教学,结合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只要电脑里边安装了软件,就可以直接打开软件进行教学。特别是对于以前从事过编程教学的老师,对软件内部运行机制非常熟悉,讲起来得心应手。

2)学习效果好

在以程序教学为主的《桥梁结构电算》教学时,因为涉及知识面广,很多学生感觉非常枯燥,常常开小差,后边连贯的内容就很难听懂,从而出现厌学的倾向。而学习软件应用则相反,很多学生充满了兴趣,特别是用软件进行实际桥梁结构建模的时候,直接与实际桥梁打交道,感觉软件非常神奇且非常有用,加之很多用人单位也要求学生掌握这些软件,因此学习的时候也多了几分激情,学习趣味极强,当然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3)学时需求少

以编程为主的《桥梁结构电算》教学要求学时多,但软件教学的需求学时可以适当缩减,顺应全国缩减学时的大潮流,主要是因为软件应用为主的《桥梁结构电算》教学方式不需要去深入的讲解数学、力学以及编程相关的内容。当然,这些学时只能保证学生基本掌握软件应用,如果要熟练掌握软件的高级应用模块则仍然需要增加学时。

4)实战水平高

以编程为主的《桥梁结构电算》教学需要编制程序后才能进行结构分析,结构分析能力与编制的程序相关,编制的模块越多分析能力越强,并且不同类型的桥梁需要编制不同的计算分析模块;但以软件应用为主的《桥梁结构电算》则不同,软件已经具备完整的结构分析模块,基本上适用大部分桥梁甚至是各种桥梁的结构分析,学生只要学会应用就可以了,很多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完全可以在软件使用手册的帮助下就完成桥梁结构建模和分析,因此,很多学生在学生阶段就开始协助设计院进行桥梁结构分析赚取生活补贴。

5)学习资料全

软件开发商为了推广自己的软件,撰写了非常详细的使用手册,并且还举办了大量的免费软件应用培训,同时录制了大量的软件操作视频置于网站,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就可以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学习起来非常方便,极大的促进了学生操作软件的水平,并且软件版本也非常全面,甚至提供了学生版供高等院校进行教学使用。

2、教学缺点

1)教材利用率低

因为以软件应用为主的《桥梁结构电算》教学方式对软件依赖性非常强,不同学校采用的教学软件不同,并且软件本身的更新换代也非常快,基本上一年一个版本,如果软件更新频繁,相应的教材就得进行更改,降低了教材的利用率,增加了教材编著难度和频率。如果教材编著者不是教师本人,则给教学带来极大的麻烦,教材作者不更新教材,教师只能采用老版的教材讲授过时的教学内容,必将引起学生的不满,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

2)教学内容受限

虽然软件售价相对过去有所降低,但是学校无法给每个学生都购买正版商用版本软件,只能从开发商那儿拿到学生版的软件,但是学生版的软件很多关键功能被开发商屏蔽,很多关键模块无法正常使用,学生只能学到一些非常基本的模块,教学内容受到限值,无法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同时,软件版本更新时,学生版的软件未必有核心的更新,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桥梁结构分析的前沿内容,亦不利于学生的培养。

3)属大众化教育

个人认为,以程序为主的《桥梁结构电算》教学方式是一种精英教育,只要掌握了这门课,学生的数学知识、专业水平和编程能力都得到了极强的锻炼,据我的统计只有大约40%的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这门课程,他们专业能力强,能够自编或者修改别人的程序处理大型桥梁结构数据,工作效率高,并且在工作过程中编制出大量的桥梁专用小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利于自己个人的发展,他们的能力其他的学生无法复制,也很难通过相互学习进行弥补。

而以软件应用为主的《桥梁结构电算》教学方式则是一种大众化教育,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大约80%的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软件的使用,不熟悉编程,对软件编制机理则非常模糊。他们只会使用别人开发的软件进行桥梁结构计算,在计算结果处理上存在弱点,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这部分学生编程能力较弱,经常做重复工作,工作效率低,并且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别不明显,只存在软件应用水平高与低的区别,并且可以通过相互学习弥补。

4)专业能力不足

以软件应用为主的《桥梁结构电算》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对软件依赖性强,甚至离开软件就无法完成桥梁结构分析计算,对桥梁专业内容也不熟悉,因此,专业能力后劲不足,往往在单位很难得到重用。

综上所述,采用以软件为主的《桥梁结构电算》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者曾经尝试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同时讲授程序和软件应用,受课时限值,很难将两者都讲清楚,很多学生觉得程序和软件都没有学好。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觉得编程能力有所提升,具备基本的软件应用能力。作者希望能够完美的将编程和软件应用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能力出众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水兴、杜柏松等.桥梁结构电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评价方法软件 篇6

关键词:形式概念分析,概念格,二值背景,软件质量

概念格理论, 也称形式概念分析 (Formal Concept Analysis) , 由Wille R于1982年提出, 是一种有效的知识表示与知识发现的工具, 已被成功用于决策分析、数据挖掘等领域, 概念格结构模型是该理论的核心数据结构。它是根据形式背景 (称为形式背景) 中属性与对象之间的二元关系建立的一种概念层次结构, 生动而又简洁的体现出了概念之间的特化和泛化的关系, 概念格中的每一个节点表示的是一个形式概念。概念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内涵表示的是概念的属性, 也就是这个概念所有的对象共同具有的属性;外延则表示的是概念所覆盖的对象。哈斯图则非常形式化的体现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格理论在各种形式背景的知识表示和知识发现中发挥着独特优势, 基于概念格理论所创造的系统具有和其他数据挖掘系统无法比拟的性能。概念格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信息检索、知识工程、软件工程、语义Web、数据挖掘等领域。本文描述形式概念分析在软件质量评价领域的应用。

1背景知识

形式概念分析是基于数学的序理论的, 特别是基于关于完全格的理论。概念格的理论是建立在格论以及图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的, 本节介绍概念格的基本理论。首先给出形式背景的定义。

2形式概念分析的应用

本节叙述形式概念分析在软件测试领域的应用。

概念格的建立是概念格应用的基础, 而形式背景的构造是概念格建立的基础, 下面结合软件测试的应用构建形式背景。

软件分为文档和代码, 软件测试是对软件的文档和代码正确性进行考核, 按照测试流程分为文档审查、静态分析、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部件测试、配置项测试和系统测试。软件质量评价的一项指标是千行缺陷率, 选择一个基准的缺陷率 (如取2.39, 根据软件重要度级别可以自行调整该值) 。选择对象集为所有待评价的软件, 属性为各个测试阶段的千行代码缺陷率, 缺陷率大于基准缺陷率则表示该对象具备该属性, 按照此规则建立形式背景。

根据生成的形式背景, 按照形式概念分析规则生成对应的哈斯图, 再提取出概念, 根据生成的概念格可以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价。

对应的哈斯图中越往底层表明在软件测试各个不同的阶段发现的问题越多, 越往上层表明软件的质量越高, 同一个概念中的对象的软件的缺陷率是接近的。当对软件测试的某一个阶段的缺陷比较关注时, 可以根据概念格中的关系获取对应的某一个概念。此方法对于海量的软件质量对比评价中具备很大的优势。

3举例

建立形式背景如表1。

表1中:对象集为{1, 2, 3, 4}分别表示4个不同的软件, 属性集为{a, b, c, d, e}分别表示软件测试流程中不同的阶段, 对于每一个软件当在不同的阶段发现的问题缺陷率大于等于基准缺陷率时则表示该对象具备该属性, 如:软件1在a阶段千行代码缺陷率大于等于2.39 (可根据需要调整缺陷率) 则对象1具备属性a, 对应的形式背景中值取1, 否则取0。

根据表1中的形式背景可以生成对应的哈斯图。

哈斯图中对应的每一个节点表示的就是一个概念, 表1对应的概念如图2。

通过概念格可以得出结论, 对象集{1}具备a, b, d, e四个属性表明, 软件1的的缺陷率在软件测试的a, b, d, e各个阶段均大于等于基准缺陷率, 与其他软件对象比较a的质量评价最低。当只关注d阶段的软件测试结果时, 通过概念格可以迅速找到对象{1, 3}。

4结语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在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 尽可能多地发现并排除软件中潜藏的错误, 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 本文提出了通过概念格工具来对多个软件的测试结果进行建格, 从而提供了一个软件质量评价的方法。对比分析大量的软件测试结果, 为同类的软件的再次开发问题定位提供参考。千行代码缺陷率是此方法选择的一个评价标准, 文中简化该指标为二值背景, 实际运用中该值为多值, 产生的也应为多值背景, 对应多值背景的研究也是未来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Wille R.Restructuring Lattice Theory:An approach based on hierarchies of concepts[A].Rivall.Ordered Sets[C].Dordrecht:Reidel, 1982.Pages:445-470.

[2]Ganter B, Wille R.Formal Concept Analysis:Mathematical Foundations.Berlin:Springer-Verlag, 1999.Pages:25-36.

[3]Abderrahim E, Yassine E.Formal Concept Analysis for Information Retiev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IJCSIS) , 2010 Vol.7 (2) .Pages:119-125.

[4]张文修, 魏玲, 祁建军.概念格的属性约简理论与方法[M].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 2005, 35 (6) :Pages:628-639.

[5]M.J.Zaki, C-T.Ho.Scalable Algorithms for Association Mining[C].IEEE Trans Knowledge Data Eng.2000, 12 (2) .Pages:432-440.

[6]Tho QT, Hui SC, Fong ACM, et al.Automatic fuzzy ontology generation for semantic Web.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2006, 18 (6) .Pages:842-856.

[7]蒋平, 任胜兵, 林娟.形式概念分析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4, 18 (4) .Pages 128, 129, 213.

[9]方世昌.离散数学.第二版[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陕西省新华书店, 1996.Pages:214-226.

评价方法软件 篇7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软件系统是一个基于WEB的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合并了总职能部门、其他职能部门、专业中心和基础班组, 实现了统一的用户界面, 每级用户使用自己的权限以登录网站的形式访问系统。该系统的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由于系统信息是及时更新和方便查询的, 所以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可以随时掌握和了解全网的安全状况、配置状况和设备的运行状况, 这对于降低网络资源的维护成本、提高运行维护工作质量和网络运行质量, 提高经济效益, 提升服务水准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供电企业其它部门网络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各种与安全性评价相关的政策法规:[1]《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安全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安全评价工作实施办法》、《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评价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评价标准查评依据》、《供电局电力有限公司供电企业安全评价标准》等进行收集整理, 使它们能够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查询、显示。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 对安全性评价计划和其它工作计划做到了及时公布、及时通告。这样即节约了网络资源又合理的利用了现有设备环境, 还为以后网络条件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支持。

本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汇总和查询功能, 可以将班组数据逐级汇总到专业中心和职能部门, 方便领导查询、评审及检查, 还具有强大的报表生成和打印功能。操作简便、可维护性好, 对数据库内的查评条目修改、扩充简便, 为以后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支持。

综上所述, 基于B/S结构的安全性评价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单机版、手工式存在的问题, 同时又提供了网上实现整改、信息发布、查询等新的功能, 减轻了系统管理的投入, 适应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效率。

2 系统的构建

2.1 系统平台

基于前面的分析, 我们研发出了一款名为《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的安全评价软件。该软件利用目前流行的Java作为程序语言的开发语言[2,3,4], 采用了成熟的基于WEB的B/S多层体系, 结合当今比较流行的框架技术, 如Struts2、Hibernate、Spring, 并且集成了强大的compass搜索引擎, 充分的实现了标准的MVC。还利用Freemarker技术集合Ext Js, 使操作界面更美观, 更友好。系统只需在服务器安装, 客户端使用浏览器就能够实现安全性评价的全部功能, 系统用户管理使用双因子认证, 提供了安全可控制机制, 不光极大的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且使数据的访问更流畅, 计算更快捷。由于该软件采用了跨平台能力强的java语言, 因此可移植到多种系统平台下运行。对于数据查询和计算的结果可以在界面上以多种形式显示, 以此来达到方便、直观地检验数据正确性的目的。既可以减少繁琐的操作步凑, 直观的表达出数据之间的变化关系, 又可以实现快速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功能。

2.2 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 主要包括总只能部门模块、其它职能部门模块、专业中心模块和基层班组模块。各模块之间采取相互独立的运作方式, 使得模块内部的操作不会对其它模块产生影响, 但是模块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各个模块之间互相有数据的接口, 使得所有模块能够共享数据, 有利于系统的调试和运行。系统用户登录后根据不同的权限加载相应的功能菜单, 对工作进行分工管理。

2.3 系统功能介绍

⑴总职能部门

①总职能部门任务管理:建立初始工程, 并将任务下发给下级单位, 启动工程。②数据汇总管理模块:查看各下级单位上报的安全性评价数据, 并将数据进行汇总打印、备份。以便方便及到达安全性。③整改管理模块:查看下级单位上报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析, 如发现问题, 则建立整改任务, 并将整改任务下发。④单位管理:添加单位, 对单位信息进行维护⑤用户管理:为单位分配帐号和密码。⑥权限管理:对不同用户群的权限进行设置。

⑵其它职能部门

①接收任务管理:通过网络接收总职能部门下发的任务或整改计划。②任务分解管理:将上级下方的任务进行分解, 并依次下方给专业中心。③数据汇总管理模块:将下级单位上报数据进行审核、汇总。④数据上报管理模块:将下级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汇总, 并上报给总职能部门。⑤整改管理:对上级下方的整改任务进行分解或整改。

⑶专业中心

①接收任务:接收上级单位下发的安全性评价任务或整改计划。②任务分解下发模块:依据每个基础班组级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评价的具体项目将安全性评价的任务分解并下发给各基础班组。③数据汇总管理模块:将各基础班组上报数据进行审核汇总, 并上报给上级单位④数据评价管理模块:对基础班组单位上报数据进行最终评价、扣分并提出问题和整改意见。⑤整改管理:对上级下发的整改任务进行相应的整改计划设施。⑥数据上报管理模块:将最终审核、汇总后的数据, 上报到上级单位, 供上级单位查看。

⑷基层班组

①接受任务:接收专业中心下发的任务。②任务实施:根据接收到任务的条目, 进行具体的评价工作, 录入相应的数据, 对评价项进行打分等相应操作。③数据上报:对评价好后的数据进行上报, 供专业中心查看。

3 系统创新点

①简便的网页操作:基于IE内核的浏览器直接调用程序, 通过采用了动态数组存取和先进的模块覆盖技术尽量减少内存占用, 使之不影响其他常驻内存系统, 只要计算机能联网就能进入系统。②模块化结构:各功能模块问用链接技术链接, 只需通过对主菜单的简单操作, 就能实现对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③权限配置:可以对指定的用户群进行权限分配, 对功能的操作进行限制性, 需要管理员分配权限, 才能对功能进行操作。因此, 对数据的管理具有合理性、分配性。④系统纠错强:具有周全的容错、纠错能力, 可防止按错键及操作不当带来的问题。⑤操作直观、方便:采用多种输入输出格式, 操作界面友好简单, 使之适合于一般技术水平的管理工作人员使用。⑥图形直观显示:系统自身具备的图形显示模块, 具有饼状图、柱状图、表格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显示⑦图形显示兼容性高:支持任何类型的彩色显示器, 不会出现因分辨率不同而导致的蓝屏花屏等问题。⑧运行兼容性:系统采用跨平台较强的java语言编写, 因此, 可移植到多种系统下运行。

4 系统安全体系

本系统具有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 可以实现身份抗抵赖性、系统可管理性、操作可审计性等, 同时从物理、系统、运行、管理等多方面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从而达到以下目标:

①可用性:确保系统高效、稳定、可靠地运行。②安全性:确保各类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窃取、误用、散发等, 确保敏感数据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仅有经过严格身份认证的用户、系统才允许其获得相关数据。③完整性:确保数据完整、可靠、不被篡改。④抗抵赖性:确保系统用户认证可靠, 相关操作记录具有唯一性。⑤可管理性:确保各类系统资源都处于管理和控制之下。⑥可审计性:通过对网络和主机上的事件审计, 记录网络和系统上发生的相关事件, 作为事后审计、核查的依据。

5 结论

在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中, 根据安全性评价分布式的特点, 采用了成熟的基于WEB的B/S多次体系, 结合当今比较流行的框架技术, 如Struts2、Hibernate、Spring, 并且集成了强大的compass搜索引擎, 充分的实现了标准的MVC。还利用Freemarker技术集合Ext Js, 使操作界面更美观, 更友好。系统只需在服务器端安装, 客户端使用浏览器就能够实现安全性评价的全部功能, 系统用户管理使用双因子认证, 提供了安全可控制机制, 在加上整改和信息统计等功能, 极大的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功能。本项目成功的将基于Java EE架构的组件技术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软件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摘要:安全性评价作为总体分析和客观预测的一种方法, 对揭示评价对象的安全状况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本文给出了基于web架构的软件设计方法, 完成了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软件系统 (网络版) 是根据软件工程的开发标准, 根据现有供电企业的实际需求, 开发了规范化、标准化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Web服务,电力安全,B/S多层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安伟.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 电力出版社, 2011年.

[2]郝玉龙, 尹建平.JavaEE WEB开发实例精解,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8年.

[3]阎宏.Java与模式,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年.

评价方法软件 篇8

关键词:医疗器械,软件,高风险,安全性评价,内外比较,借鉴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电路、DSP、嵌入式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的大规模应用,越来越多有源医疗器械中都包括了软件系统。从大型的影像诊断设备CT、MRI到小型的监护仪、注射泵等都出现了软件系统的身影。如:监护仪中分析报警软件、呼吸机控制类软件、输液泵中自动控制软件、高频手术电刀中嵌入式软件、CT中后期重建软件等等。除此以外,单独软件产品作医疗器械管理也不断涌现,如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远程诊断中使用的影像档案传输、处理系统软件、辅助诊断疾病软件、唐氏综合症筛查分析类软件、手术导航软件等。软件系统已经是医疗器械中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由于软件系统缺陷而发生的医疗危害事件不断升级,那么,软件系统上市前究竟该如何进行安全性评价?政府该如何确保产品安全上市?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1 医疗器械软件产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

医疗器械软件产品,从外部特征来看,它是一种非实物型信息产品;从内部特性来说,它是一个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逻辑系统。医疗器械软件的运行必须与现有硬件系统接口保持一致,其复杂性远远超过医疗器械产品硬件本身。

现代医疗器械技术中,数字芯片使用率越来越多,这些芯片都可以进行编程运行。而随着人工智能,信号处理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等新技术发展,软件研发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过程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医疗器械的许多重要功能,越来越多地依靠软件进行控制。其管理部门必须保护公众免受与软件相关的器械故障造成的危害。

根据美国FDA统计报告,1992-1998年间共召回医疗器械3140起,其中,242起是由于医疗器械产品中软件失效而引起的。而另一份调查报告指出,1968—1997年,美国FDA提交了450多份报告,详述了医学设备中的软件缺陷,其中24个导致了死亡或者伤害。从上所述,软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已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这些芯片都可以进行编程运行。而随着人工智能,信号处理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等新技术发展,软件研发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过程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医疗器械的许多重要功能,越来越多地依靠软件进行控制。其管理部门必须保护公众免受与软件相关的器械故障造成的危害。

根据美国FDA统计报告,1992-1998年间共召回医疗器械3140起,其中,242起是由于医疗器械产品中软件失效而引起的。而另一份调查报告指出,1968—1997年,美国FDA提交了450多份报告,详述了医学设备中的软件缺陷,其中24个导致了死亡或者伤害。从上所述,软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已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2 本市高风险的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研发现状及分析

为了评价本市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安全性,本课题组对本市部分高风险的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据库选择了20家企业(近百种产品),其中有纯软件生产企业,也有嵌入式软件开发企业;有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2.1 软件企业研发外包情况

2家企业将软件研发外包,占10%;1家企业将部分软件模块研发外包,占5%;17家企业自行开发,占85%。对于研发外包企业,采用质量体系管理办法对外包企业进行控制。

2.2 软件按模块进行风险分析

在20家企业中,仅有3家企业对产品按模块进行风险分析,占15%。

2.3 软件验证计划方法

由于各企业软件开发计划不同,验证计划方法:有单元测试、模块测试、集成测试、系统集成测试、用户功能测试。仅有5家企业全部按上述测试完成,另有15家企业仅作其中部分测试项目。从测试项目来看,10企业家进行单元测试,8家企业进行模块测试,9家企业进行集成测试,14家企业进行系统测试,18家企业进行用户功能测试,4家企业用其他测试。

2.4 软件开发过程中,研发和测试投入比重

20家企业中,在研发中平均投入和测试时间比为4.8:1,研发和测试投入费用比为3.8:1

2.5 软件执行标准

20家企业中,全部执行了GB/T17544标准,同时执行IEC62304或YY/T0664软件安全标准仅有3家。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本市目前高风险的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研发企业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1)17家企业企业还是采用自行研发软件方式;2家企业采用外包研发方式;1家企业软件模块外包。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可以对软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2)只有3家企业对产品按模块进行风险分析。大部分企业未按产品风险等级,对产品模块提出控制要求。

(3)企业重视研发投入,忽视测试。从研发与测试投入费用比为3.8:1,时间比为4.8:1。在研发软件上投入时间大大超过测试的投入,而一般国外优秀企业产品研发和测试投入上接近1:1,说明本市企业仍不重视测试投入。

(4)测试和验证方法中重视最终产品功能测试,对于其他过程测试重视不足。从验证结果百分比来看,企业对研发过程中较忽视测试,仅看重最终产品能否满足功能要求。

(5)对软件安全标准研究不足。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仍未研究执行YY/T0664软件安全标准,对软件生命周期安全评价,仍不重视。

3 美国、欧盟、中国医疗器械软件产品安全性评价方法比较

本课题组系统研究了美国和欧盟对医疗器械软件产品调整的法律法规和对安全性评价、风险控制的方法,并与中国的实际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3.1 法规文件与标准

美国对软件上市有明确上市指南,欧盟也有建议文件,生产商或制造商可以在官方网站上找到相应文件,明确产品上市前所需要准备资料。但我国尚未建立全面性的可供企业参照的指南性文件。

3.1.1 美国

用以下三份审评指南规范医疗器械软件上市要求。

(1)Guidance for the Content of Premarket Su bmissions for Software Contained in Medical Devices;

(2)General Principles of Software Validation;Final Guidance for Industry and FDA Staff;

(3)Off-The-Shelf Software Use i n Medical Devices。

3.1.2 欧盟

对医疗器械的管理有三个指令:有源植入医疗器械指令(AIMD)、医疗器械指令(MDD)、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指令(IVDD)。这三个指令均涉及到软件。欧盟通过指定机构协调小组(NB-MED)专门发布的建议文件(NB-MED/2.2/REC4《软件和医疗器械》),指导公告机构和制造商执行软件按医疗器械管理指令上市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欧盟对于器械软件管理主要按标准管理,根据法令任何器械,只要符合依据协调标准转换的国家标准,成员国应推定其符合本指令条款所述的基本要求。主要软件相关的标准有:(1)IEC 62304:2006-medical devices of tware-software life cycle processes(2)IEC 60601-1-4-programmable electrica medical systems(3)IEC61508-3-1998 functional safety of electrical/electronic/programmable safety related systems

3.1.3 中国

国家食药监局尚未对医疗器械软件产品有具体审评指南、北京市食药监局编写的“北京市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监督管理规定(暂行)”,目前对于软件产品上市方法还缺少法规支持。

目前,普通软件标准有GB/T16260系列软件工程产品质量、GB/T17544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医疗器械软件标准有YY/T0664-2008医疗器械软件生存周期过程。而针对纯软件产品上市基本按GB/T17544进行标准编写,而该份标准偏重于对软件功能覆盖测试,对软件安全性并未提出具体要求。

3.2 医疗器械软件范围

美国和欧盟对于医疗器械软件定义已趋于一致,对于医疗器械软件已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纯软件与嵌入式软件。我国对医疗器械软件定义在推荐标准中与欧盟和美国的定义基本相一致。

美国和欧盟都对纯软件和嵌入式软件视为医疗器械软件,对软件研发、测试过程提出具体安全要求,我国对仅纯软件有安全要求,对嵌入式软件未明确要求,仅随成品器械做功能测试。

3.2.1 美国

美国FDA明确规定了医疗器械软件产品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的软件组件、部件、附件或仅由软件组成的器械,包括固定或其他方式基于软件控制的医疗器械,专业用的硬/软件医疗器械。

3.2.2 欧盟

在医疗器械指令中将明确用途,或用于控制或影响医疗器械,或预期用于分析由医疗器械生成的患者数据来诊断和监护的软件,或用于诊断或治疗身体或精神疾病时用的软件都应视为医疗器械软件。但将用于保健设施的一般目的时软件排除在医疗器械软件产品之外。

另外,根据欧盟EN 62304标准的定义,医疗器械软件产品旨在包括在被开发的医疗器械内的已开发的软件系统,或者预期本身用作医疗器械而开发的软件系统。

3.2.3 中国

根据我国现有法规文件,未对医疗器械软件做具体定义,但IEC62304已等同转换为YY/T0664-2008于09年6月正式施行。该标准定义医疗器械软件旨在包括在被开发的医疗器械内的已开发的软件系统,或者预期本身用作医疗器械而开发的软件系统。

3.3 风险分级管理

美国对软件安全性采用表格式问答法,企业根据表格中问题进行回答,然后从中能够对风险分级较为明确;欧盟风险分级方法用定义法,由企业根据定义来自定,并需对具体模块风险定义,对企业风险分析能力和自律性要求较高。而我国目前对纯软件安全性分级,分为II类和III类管理,对嵌入式软件分级尚未真正进行。

3.3.1 美国

指南中采用“关注级别”的概念对软件风险进行分级。FDA采用问答表格的方式使制造者明确软件风险的关注级别。关注级别分为严重关注、中等关注、较低关注。

严重关注,软件中故障或潜在缺点可能对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如果软件中故障或潜在缺点通过错误或延迟信息传递或通过监护人员错误行为而间接对病人或医务人员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也认为是严重关注。下列情况被认为属于严重关注:

(1)软件用于血液分析;

(2)软件系统用于辅助药物或生物制品使用;

(3)软件是包含在定位严重关注等级的医疗器械中一部分;

(4)在减轻危害之前,软件失败可能会对病人或操作者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如(1)含有软件设备有控制生命支持或维持生命功能;(2)软件控制那种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的危害能量(放射治疗系统,除颤器,消融发生器等);(3)软件装置控制因为错误或故障而导致的严重死亡伤害的治疗方法的传递;(4)软件直接提供诊断信息,这种信息直接对治疗方案起决定作用,如当被误诊后,会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5)软件会对潜在生命危险状况(医疗救治必须介入)提供生命体征监护和报警。

中等关注,指软件中故障或潜在缺点可能对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导致较低伤害。如果软件中故障或潜在缺点通过错误或延迟信息传递或通过监护人员错误行为而间接对病人或医务人员导致较低的伤害,也认为是中等关注。下列情况被认为中等关注

(1)软件是属于中等关注级别医疗设备

(2)在减轻危害之前,软件失败可能会对病人或操作者导致死亡或较低伤害

(3)如果软件存在错误或潜在设计错误导致误诊或延误合适的医疗救治会导致较低伤害。

较低关注,软件中故障或潜在缺点不会导致任何对医务人员或病人的伤害。如果软件未列入严重关注或中等关注,那么它就被定为较低关注。

美国FDA认为,由于不同风险分级,企业为上市准备提交文档应该是有所区别的,但应该至少包括软件设备的预期用途、风险关注级别、提交类型。具体提交资料可以参见表3。通常来说,提交资料需要包括:(1)描述设备设计想法;(2)书面验证设计如何实现;(4)论证产品设计是如何测试的;(4)展示如何有效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5)提供设计、执行、测试和风险管理的可追溯性联系。

对于严重关注产品要求提供资料最多包括关注级别阐述、软件描述、器械危害分析、软件规格需求说明书(SRS)、软件设计结构图、可追溯性分析、软件开发环境的描述、验证和确认文档、版本历史、未解决异常(Bug或缺陷)。软件开发环境需要概述软件生命周期开发计划。注释在开发过程中控制文档中控制点。包括配置管理和测试活动。验证和测试文档需对单元、综合和系统水平验证和测试活动的描述。单元、综合和系统测试协议,包括通过/失败标准,测试报告,概要和测试结果。而对于中等和一般关注级别的产品,需提交资料复杂程度依次降低。

3.3.2 欧盟

欧盟标准对于医疗软件也采用风险分级管理概念——“软件安全级别”。制造商应按照软件系统引起的危害对于患者、操作者或其他人员的可能影响的严重度,赋予每个软件系统一个“软件安全性级别”:

A级:不可能对健康有伤害或损坏;

B级:可能有不严重的伤害;

C级:可能死亡或严重伤害。

其中,欧盟将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严重伤害定义为直接或间接导致危及生命、造成人体功能的永久性损害或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坏,或需要内科或外科介人以防止人体功能的永久性损害或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也特别强调了,如果由于软件失效引起死亡或严重伤害的风险,随后由硬件风险控制措施降低到可接受水平,那么它的安全级别可逐级降低。也就是说更相信硬件设计可靠性。

欧盟对软件生存周期,根据风险程度不同,提出相应要求,总的来说软件生命周期包含软件开发过程、软件维护过程、软件风险管理过程、软件配置管理过程、软件问题解决过程。对于C级软件,特别对软件开发标准、方法和工具策划、风险隔离、软件单元开发详细设计、为接口开发详细设计、验证详细设计、补充的软件单元验收准则提出要求。A、B级软件要求亦在IEC62304中有明确要求。

3.3.3 中国

对于单独安装的医疗软件,20 02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增加了“软件”产品的管理分类,并且按照医疗软件的特点和临床用途的不同,将医疗软件分为诊断图像处理软件、诊断数据处理软件、功能程序化软件、影象档案传输处理软件和人体解剖学测量软件五类。以上基本对纯软件分类管理,同时按风险级别不同,分为II类和III类管理。

3.4 上市需提交资料

(1)单独安装的医疗软件标准按GB/T17544编写,并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功能测试,但对于软件安全性上未提出具体要求,提交资料验证也较为简单。

(2)包括在被开发的医疗器械内的已开发的软件系统对软件未作具体安全性要求,仅随产品提交整机测试报告。

3.4 安全性评价方法

美国重视企业对软件研发过程控制,强调危害分析,要求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风险级别不同软件,采取不同安全控制措施,并由企业进行自我验证测试,提交自我验证报告,但对于产品上市前的第三方机构测试并不强调。欧盟则对更关注企业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从研发到上市后维护,也更注重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企业自身如何确保软件安全,对于风险如何分析隔离,同样不强调上市前的第三方机构测试。我国对软件产品,更注重结果验证,对产品进行上市前“黑盒测试”,对设计开发过程并未提出具体要求。

3.5 上市需递交资料

美国通过技术审评指南,对产品全部上市资料有详细规定,企业可以了解FDA所关心内容,并按要求递交资料,包括对产品风险分析、开发环境、设计流程、对单元、综合和系统水平验证以及测试活动的描述等。对于风险等级从低至高产品,所需递交的资料也越来越多。欧盟则在合格评定程序过程中,由公告机构确认产品是否合乎上市要求。我国,强调第三方测试机构测试报告,对企业研发阶段如何控制风险,如何确保软件安全还未关注。

4 建立和改善我国医疗器械软件产品安全性评价方法的探讨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欧美发达国家对软件安全性评价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而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软件研发过程中风险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那么在我国如何建立和改善对医疗器械软件产品产品安全性性评价的方法,本课题组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参照FDA分级方法,对软件进行风险分级

根据分类目录,我国仅把医疗器械纯软件分为I I类、III类管理,但根据美国FDA上市后数据收集和安全分析分级方法,发现我国部分II类医疗器械中的嵌入式软件也属严重关注类别中,如监护仪中嵌入软件、输液泵中的控制软件、辅助诊断软件等。对该类软件安全性应有较高要求。我们是否可以按美国风险评级方法,参照问答表格,对医疗器械中的软件产品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理。

(2)循序渐进,加强对高风险医疗器械软件的安全性评价

从现代产品设计理念来讲,医疗器械核心设计已由原来的硬件设计慢慢转变为软件设计更新,现代医疗器械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实现更新功能,而从软件缺点危害案例和FDA对不良反应数据统计中可以看看出,软件安全性评价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欧美都在法规文件中,加强了对软件安全性评价要求。而从本市所调研数据来看,大部分企业对软件研发质量控制观念还比较淡薄,也很有可能发生安全性问题。从风险分析角度考虑应首先考虑对高风险医疗器械进行软件的安全性评价,以从中摸索经验。

从现行管理办法中,我国仅对纯软件提出安全评价要求,对于嵌入式软件并未有具体法规要求,而欧美等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嵌入式软件一样存在安全风险,因而,在产品上市前就应单独对软件部分进行安全评价。

(3)明确要求,对高风险的医疗器械软件产品提出具体上市资料

根据对软件安全性定级,那么对于高风险医疗器械软件,应提出具体质量要求,如:器械危害分析、软件设计结构图、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SDS)、可追溯性分析软件开发环境的描述、验证和确认文档、版本历史、未解决异常(Bug或缺陷)等。

由于软件产品特殊性,故软件安全性保证无法单独依靠第三方检测机构,必须由企业完成高风险模块测试,内部质量评审。可根据企业所提供材料,对企业自测行为进行评估。从FDA不良反应数据和我国不良反应数据中,对企业软件安全性提出评价意见。

(4)加强对软件研发企业质量体系控制

软件安全性风险,本质源于设计开发时风险分析全面性与测试严密性,这两点都需要企业在研发时对产品质量控制,而根据国际标准IEC62304要求,更强调企业在产品研发时风险分析,和对软件模块风险分析要求。虽然该标准已被等同转换为国内推荐性行标,但从调研数据来看,本市企业参照执行的很少,因此对该类企业应对其设计开发过程进行质量体系考核,以符合安全性要求。

5 对于软件安全性评价一点其它思考

(1)对于软件开发分包企业,是否需对分包软件开发过程提出控制要求。

从本市调研中可以看出,有部分生产企业将软件研发外包,而外包开发后,安全性控制将由分包企业完成,那么制造商选择分包软件的开发过程,应证明在软件的生存周期内对此过程控制。并由制造商要求承包商满足标准及定期评估对承包商对标准要求的符合性。

(2)对软件的升级如何控制安全风险

由于软件升级较为简单,也可以实现新功能,一般而言软件升级总是为了修复之前错误,或实现新功能,由上文分析可知,软件升级是比较容易引起产品不稳定的,而且也可能会实现新功能。那么如果软件与早期版本相比有变新,或预期用途的发生变化,及预定运行的平台的变更,制造商应确定以下内容:产品在变更后仍然满足基本要求;变化应有通过配置管理过程的文档记录;变更已经被确认和批准;应确认与(新)硬件、已有软件的兼容性;如涉及变更的重大变化,需进行重新注册申报。

(3)第三方测试机构,是否应建立软件bug报告制度

在第三方机构产品测试中,常常会遇到软件错误、崩溃情况,但在检测报告中一般无法体现这类情况,而可能导致产品虽通过测试,但质量很不稳定,而这些技术审评人员无法观察到的。那么,是否可以建立一份软件bug报告制度,如果检测过程中出现出错,可填写表格,包括错误类型、后果、发生频率等并随报告上报,供审评人员参考分析。

(4)从不良反应案例中,收集风险分析经验

从美国FDA数据库可以得知,美国之所以可以制定出大量风险分级原则,就是因为他们行之有效的不良反应收集制度,从中可以总结出大量安全性分析点。我们也因从不良反应案例中,收集风险分析经验,编制成册,为今后审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Ian Sommerville.软件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社,2003.

[2]朱少云.软件质量保障和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孙志安.软件可靠性工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4]Timothy C.Lethbridge Robert Laganiere.面向对象软件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Dirk Huberty.软件质量和软件测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Gerard O’Regan.软件质量实用方法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武俊华.医疗器械软件生存周期过程[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2(9):32-38.

[8]GBT16260.1-2006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

[9]YY/T0664-2008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双向评价评价系统”的软件架构 篇9

关键词:双向评价,软件,架构

1 引言

所谓软件构架,是指软件开发人员根据用户提供的理论构想,专门设计的技术流程。软件架构不但决定着开发人员采用何种技术手段实现用户所提出的理论构想,而且也关系到所开发软件实现方式的可行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2,3]。因此,一部理想软件的开发,必须从建立软件构架入手,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实现所开发软件的预期目标。本文结合“双向评价系统”的开发,就此问题谈一些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2 软件系统概述

2.1 软件系统架构模式

“双向评价系统”是基于校园信息系统(Campus-Wide Information Systems,CWISs)平台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它利用校园网提供的Web服务,使用简单、一致的浏览器接口,实现评价数据的采集、汇总和共享。与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同时提供的因特网信息服务(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就是功能强大的Web服务器。IIS提供对动态网页(Active Server Pages,ASP)的支持。“双向评价系统”主要由ASP页面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系统客户端配置Windows XP+IE 6作为基本运行支持环境。

2.2 数据库选用

可供选择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较多,如Access、SQL Server等。根据该系统的应用需要并考虑到数据库维护等的问题,我们选用了功能强大而又易于维护的Access数据库系统。

2.3 ASP页面开发

ASP包含服务器脚本(主要使用Java Script,VBScript)、对象和组件。目前流行的网页开发工具,如Front Page 2003等,均支持ASP开发。使用Front Page,利用脚本语言和内建的对象、组件,可以非常有效地实现对评估数据的访问和更新,也可以得到较友好的用户界面。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微软的Visual Inter Dev,它提供创建和维护Web站点的开发环境,并且与SQL Server紧密集成,可以直接设计和修改数据库的数据表。评价系统中使用到的内建对象主要有:

1)Application Object-这个对象表示的信息可以与ASP应用程序的所有用户进行共享。

2)Request Object-表示由浏览器发向服务器的所有信息,包括表单变量和查询字符串。

3)Response Object-表示由服务器发向浏览器的所有信息,包括由ASP网页发送的HTML内容。

4)Server Object-用于启用服务器上不同的工具函数。

5)Session Object-表示有关特定用户会话的信息。比如登录系统的用户、用户单位及用户角色等,见图1。

3 评价系统主要功能及角色划分

3.1 评价系统功能设置

评价系统可对各类人员,如学员、教员(同行)、专家、领导所作评价数据的采集。并按指定方式,进行数据汇总,生成各类汇总结果。主要适用于平常教学不同方面的水平衡量、所设立教学优胜奖的最终结果统计和对8个方面的满意度进行汇总。同时,系统还可以进行各种评价意见和建议的汇总,得到来自各个层面的合理建议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便于教学管理部门及时发现问题。

3.2 用户角色划分及功能

根据系统登录用户在教学评价中担负的任务,将用户划分为4种不同的角色,并对不同的角色授予不同的功能或权限。包括:

1)学员:参与教学评价,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课件,参与满意度评价。

2)教员:主要指讲师和助教,作为同行参与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案质量、教学课件质量等评价,参与满意度评价,参与对本教研室承担课程进行维护,参与在教研室范围内对上述项目进行自查自评。

3)专家:主要指教授和副教授,作为专家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案质量、教学课件质量等教学质量评价,参与满意度评价,参与对本教研室承担课程进行维护,参与在教研室范围内对上述项目进行自查自评。

4)领导:包括校领导、部(处)领导、训练部(处)机关参谋和学员队管理干部。作为领导对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案质量、教学课件质量等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负责对评价结果、评价意见建议进行通报和总结讲评,如果需要经系统管理员许可,也可以参与满意度评价。

3.3 系统管理员主要任务

系统管理员作为超级用户应指定专人担任,专门负责评价系统后台数据的管理。包括数据备份、系统设置、系统用户角色称谓维护、专业管理、部门管理、用户管理、课程管理、ABCD等级系数维护、设置教学评价项目、设置各教学评价项目指标体系、设立教学优胜奖项目、设置满意度评价项目、设置满意度评价内容等。也可以发布系统广播、撰写规范制度。原则上,系统管理员不参与教学评价及满意度评价,如系统授权许可,也可以参与相关测评。

4 系统数据库结构

系统采用了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设计了16个数据表。

1)ABCD等级系数abcd,见图2。

2)教学质量评价项目aspect,见图3。

3)满意度评价项目asp2,见图4。

4)教学质量评价结果erecord,见图5。

5)教学优胜奖winner,见图6。

6)教学质量评价指标idx,见图7。

7)满意度评价项目idx2,见图8。

8)课程名称lessons,见图9。

9)专业名称major,见图10。

10)满意度评价记录satisfaction,见图11。

11)系统广播news,见图12。

12)用户角色roles,见图13。

13)制度规范rules,见图14。

14)系统设置systemsetting,见图15。

15)部门列表units,见图16。

16)用户列表users,见图17。

参考文献

[1]董剑利,黄应堂,李小明,等.数据库网站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0,14(3):54-57.

[2]姚亚军,黄应堂.试卷分析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2,16(1):33-35.

评价方法软件 篇10

关键词 高职教育;软件技术;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149-02

实训教学工作在高职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多高职院校也加大了实训教学的投入,但是毕业生具有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与软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原因之一就是实训教学评价体系不规范,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因此,制定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可操作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能最大程度发挥实训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1 软件技术专业实训评价的现状

实训评价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实训教学工作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合作创新等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评价更多的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评价,缺乏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1]。

实训评价主体单一[2] 传统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以教师为考核评价主体,缺少来自企业、社会及学生的评价,导致实训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实训工作过程中的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不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无法满足其就业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实训评价缺乏连贯性 实训教学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生培养过程的系统性工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训的考核大多是针对一门课程或者一个实训项目来进行的,考核内容显得单调,缺乏连贯性,无法体现学生在各个阶段的成长过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实训评价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实训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和及时性都会影响实训教学的最终效果。很多院校没有针对实训教学考核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专门的考核督查小组,导致实训教学评价出现标准不统一、内容不一致、评价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从而阻碍了实训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2 软件技术实训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多维性原则 实训评价体系的构建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中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实训评价指标的制定应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多角度、多方位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发展性原则 实训教学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能够适应岗位要求,具有发展潜力的综合素质型人才。因此需要将评价的着眼点放在被评价者的未来,包括大众教育和终生学习的需要。以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过程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指的是实训教学评价强调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其中包括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和管理模式。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而不是对知识信息的积累与占有程度。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一致统一,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要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而且,选择指标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

3 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训评价体系 实训评价指标是实训评价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指导着整个实训教学工作的开展方向。评价指标的制定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必须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一致。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涵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的多维评价主体,涉及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多角度评价内容,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多阶段评价模式,还应该具有健全的监督和反馈机制,确保评价体系不断发展和延伸[3]。软件技术实训评价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构建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实训评价体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提出,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和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必将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平台。实训教学工作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具体实训过程中,通过对不同阶段的实训进行综合评价,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提高综合素养,最终形成个人成长曲线,为用人单位提供用人参考。

构建基于企业真实环境的实训评价体系 真实的实训环境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对岗位的感性认识。为了模拟企业真实开发环境,建设适用于软件技术研发需求的软件技术研发实训室,制定并公布员工守则和实验室管理规范[4]。同时,依托校企共同研发的“软件技术实训平台”,将企业管理模式引入校园,实训过程严格按照企业工作流程来实施。通过“实训平台”和“SVN平台”,学生能够更加熟悉企业工作规范与管理制度,了解企业运行过程与考核流程;指导教师和企业专家也能够共同对实训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通过实训平台可以完成以下工作。

1)严格考勤机制,通过每天签到,培养学生按时工作习惯,提高工作责任心。

2)项目组成员每天召开项目例会,并将会议纪要上传至平台。通过项目例会,项目成员可以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3)项目组成员每天下班前在实训平台上填写项目日报和进度情况表,总结当天遇到的问题。指导教师可以查看各项目组的进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4)项目组成员提交各阶段成果物,并由学生、指导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进行成果物阶段性评审。

5)项目组成员和指导教师每周对各小组成员进行职业素养评审。

构建具有督查反馈机制的实训评价体系 为了保障实训评价的有效实施,建立实训教学督查委员会,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训管理与督查制度。首先由督查人员制订督查计划,在实训各阶段评价结束时安排督查小组,对评价结果进行抽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评价人员,评价人员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后再提交给督察人员进行复查。通过督查反馈机制的建立,保障各个实训环节的评价工作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及时、公平、有效地开展,有效解决实训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结果不合理、评价不及时等问题。

4 结束语

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和实施为院校实训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调动了指导教师和实训学生的积极性,实训效果也得到了用人企业的认可。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更大程度调动企业参与实训工作的积极性?如何更全面细致地对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实训教学工作会得到进一步完善,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时会美,张殿明.高职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0(9):67-69.

[2]王虹.浅谈高职教育实训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4(13):235-236.

[3]陆善兴.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9-62.

MUF评价软件系统设计 篇11

某科研工作需对某生产线进行闭合衡算研究,采用IEEA推荐的方法对某生产线的物料进行MUF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涉及的数据多且计算比较复杂,手工计算很麻烦且容易出错。采用计算机的科学计算功能很容易解决此难题,但必须根据MUF评价方法设计出相应的软件。

1 MUF评价方法

为了对生产线某个生产周期的物料的平衡平衡情况进行评价,通常采用MUF评价方法,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计算出生产线物料的的MUF真值和δ(MUF)值,计算公式为:

δ(MUF)=σ(MUF)/投入量

式中,投入量是平衡区金属投入的总量,为已知值,σ(MUF)的表达式为:

式中,V(MUF)为MUF的方差,表达式为:

式中,Vr(MUF)为MUF的随机误差方差,Vs(MUF为MUF长期系统误差方差,Vg(MUF)为MUF短期系统误差方差。

2 MUF评价程序设计

2.1 程序设计

生产线物料分为22层,共有5个与物料有关的取样方法和6个分析方法。

输入数据是确定的,根据需要实际填报的数据及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数据输入操作界面设计见图1。金属总投入量,当按“计算”按钮时,系统会提示错误。输入编号主要为了保存每次输入的数据及计算结果,表中其它各栏的数据由系统计算得到,操作人员可根据需要查询中间计算数据。在图1(b)中输入nk、mk、rk、ck、q、p、t、Xkqpt相应列的数据。在图1(c)中输入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取样方法或分析方法取得的不同数据。3个操作界面可通过标签进行切换。

在图1(a)中输入物料总投入量、编号。若不输入MUF的随机误差方差计算流程图如图2所示,首先将累加结果赋值为0,根据设定的层数从相应的数据库中读取nk、mk、rk、ck、q、p、t、Xkqpt的值,再从另一个数据库中读取相应的偏差值,而后计算单项值,最后将计算结果与累加值相加,直到所有的层累加完毕后,则计算过程结束。程序设计如下:

2.2 数据结构

软件系统采用了Access数据库,软件通过ADO方式直接与数据库相连,只要在计算机中安装Access软件(Office办公软件之一),将软件复制到相应的目录后即可直接运行。数据库(calc)中包括3张数据表:总表aTitle(见表1)、物项分层参数表BaseX(见表2)及测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BaseP(见表3)。

3 软件操作

3.1 操作界面

操作界面如图3所示,界面由“工具栏”、“标签栏”、“数据区”3部分组成。

工具栏:显示的此软件的主要功能及信息等。

标签栏:主要用于在3个数据表之间进行切换,有“总表”、“物项分层参数层”和“测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表”,总表用于输入“金属总投入量”、“编号”及此批料的“说明”;其它两张表主要用于输入、修改其它所需数据。

数据区:主要显示、处理软件所需的数据等。

3.2 工具栏使用

工具栏主要有“操作”、“信息”两项,操作项的功能主要是进行软件的操作;信息项的功能主要是软件的帮助及软件信息。

3.2.1 操作项

(1)添加功能。

按“添加”按钮在总表中添加一空白记录,在此记录中有“编号”、“金属总投入量”、“说明”、“Vr”、“Vs”、“Vg”、“σ(MUF)”、“δ(MUF)”。其中“编号”、“金属总投入量”及“说明”要手工输入,作为查询或计算使用,其它栏为计算生成的数据,可作为计算过程的参考。

编号为每批实验的唯一编号,输入相同编号后会出现错误提示,并取消本次操作。

金属总投入量用于计算δ(MUF)时使用,此栏中不应为0,如果为0,当按“计算”按钮时会出现错误提示,并取消本次计算操作。

(2)编辑功能。

软件刚运行时,在总表中的数据不可进行编辑,当按下“编辑”按钮后,才可以对此表中的数据进行编辑操作,编辑操作主要针对手工输入的数据进行,其它栏中的数据在计算时会自动更新。

(3)保存功能。

一般情况下,在数据表中进行的数据编辑可直接保存,此处的保存功能主要是根据总表中输入的编号生成其它两张表,如不执行保存功能,当切换到其它标签时,数据表中数据为空。若总表中的编号为空,则会出现错误提示,不执行保存功能。

(4)计算功能。

按“计算”按钮,则执行计算功能,当“金属总投入量”等于0时,会出现错误提示并取消本次计算,而在计算MUF随机误差方差的值时,如果nk、mk、ck、rk为0,则相应的值不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会在总表中添加相应的数据。

(5)删除功能。

删除功能在删除总表数据的同时也把相应的其它两张表删除,且删除是不可恢复的,当按下“删除”按钮时,系统会提示是否要删除数据。

3.2.2 信息项

(1)帮助功能:主要显示软件的基本操作,为操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2)软件信息功能:显示软件开发的一些基本情况。

4 程序安装

4.1 软件安装要求

软件采用Delphi 7作为开发语言,数据库采用了Microsoft Access,因此若要正确使用此软件,应安装有“MS Access Database”驱动程序。

4.2 安装过程

将安装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拷贝到硬盘某个目录下,运行文件calc.exe文件,即可运行衡算软件。

5 实施效果

经过调试与实际数据测试,程序完全满足使用要求,经过半年多的使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上一篇:船舶管理下一篇:构建中国特色康复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