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电切

2024-11-13

宫颈电切(共8篇)

宫颈电切 篇1

宫颈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升高, 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随着宫颈细胞学筛查技术的普遍应用,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早期检出率逐渐提高, 使得人们能够尽早发现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对宫颈病变进行治疗, 从而提高宫颈病变的治愈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 临床上多采用冷刀锥切手术和宫颈环形电切手术进行治疗[1]。本院通过临床对比研究发现, 宫颈环形电切术对于宫颈病变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宫颈病变患者。入选标准:根据相关诊断标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且无免疫缺陷、合并急性生殖道感染及子宫恶性肿瘤等疾病。在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 各34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4~63岁, 平均年龄为 (39.2±5.43) 岁, 29例患者为已婚已育, 5例患者为已婚未育;治疗组患者年龄为23~63岁, 平均年龄为 (38.71±4.92) 岁, 30例患者为已婚已育, 4例患者为已婚未育。两组患者的年龄、婚育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在月经完全结束后3~7 d进行手术治疗, 经检查, 白带均正常, 并利用碘实验确定患者的病变范围。对照组采用冷刀锥切术进行治疗。首先利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法对患者进行麻醉, 然后用普通手术刀对其宫颈管组织进行环形切除。术后标记标本, 并做病理检查[2]。治疗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环形电刀的型号根据患者的病变范围进行选择, 利用静脉复合麻醉法对患者进行麻醉。患者采用膀胱截石位, 于术中进行常规消毒, 放置窥阴镜充分暴露患者宫颈阴道, 然后擦拭宫颈分泌物后用碘染色, 并对病灶区域进行标记。电切从着色区域外3~5 mm处开始, 垂直进入到宫颈组织, 缓慢均匀地移动电刀, 直至鬓边外侧3~5 cm, 宫颈管切除的深度范围为2.0~2.5 cm。切除后将标本送检。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并嘱患者于术后2个月内严禁进行性生活和盆浴, 术后3个月进行复查, 检查患者的宫颈修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 对照组的出血量为 (47.28±17.77) ml, 手术时间为 (46.01±10.89) min, 住院时间为 (5.14±1.90) d;治疗组的出血量为 (12.23±3.19) ml, 手术时间为 (7.67±2.91) min, 住院时间为0 d。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 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 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中有3例出现点滴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占8.8%, 31例治愈, 治愈率为91.2%;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宫颈粘连, 2例出现点滴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也为8.8%, 31例治愈, 治愈率为91.2%。由此可见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即为宫颈上皮内瘤变, 因此重视宫颈病变、提前进行检查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由于宫颈病变的物理治疗方式无术后病理标本, 并且不能评估病变程度, 因此一般采用手术方法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进行治疗, 主要包括子宫切除、宫颈锥切等, 前者对女性的身心有极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临床上很少采用, 后者不仅可以切除病变, 而且可以保留子宫, 因此临床上使用较多。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虽然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对于宫颈病变的治疗都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但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低, 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短, 因此总体效果更好。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宫颈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 各34例, 对照组采用冷刀锥切术进行治疗, 治疗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少,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病变患者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并且损伤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病变,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陈玉杰.宫颈环形电切术与传统冷刀锥切术治疗上皮内瘤变临床对比研究.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 (6) :32-34.

[2]陶萍, 刘湘.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06例临床分析.河北医学, 2012, 1 8 (12) :1695-1698.

宫颈电切 篇2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宫颈炎;宫腔镜,治疗

慢性宫颈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女性疾病,是目前被认为导致宫颈癌的高发因素[1]。因此有效地治疗慢性宫颈炎对预防宫颈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分析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严重宫颈炎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3月到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嚴重宫颈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宫颈糜烂在II-III度之间,年龄在31-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62±5.85)岁,患者均已婚已育且无生育要求。盆腔检查正常,凝血机制正常,无阴道炎。患者糜烂面均占宫颈的2/3以上。

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各5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使用微波手术治疗仪,功率为20W,其电压调节到20-30W之间,凝固时间为3-5s。对所有病变组织进行一次辐射。

1.2.2 实验组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电切镜直径在8-9mm之间,电极的功率为60W,其电凝电极的功率为45W。将电极板与患者的皮肤接触,电切环进入到宫颈管内,切割病变超过正常1mm,切割6mm左右,呈锥形。使用电凝止血。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愈[2]:患者阴道分泌物减少,宫颈糜烂消失,宫颈形态正常为粉红色,无粘膜充血和瘢痕,CIN细胞正常。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宫颈糜烂改善1度以上,但有残留病灶。无效:患者治疗后症状等无变化。

1.4 数据处理 疗效为计数资料,组间通过χ2检验对比。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的效果较高,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国内治疗宫颈病变的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局部治疗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微波治疗即物理治疗的一种,但治疗后可能会导致宫颈组织变硬,出现瘢痕,形成水样排液,手术后无法进行病理检查。

使用宫腔镜电切宫颈效果较好,其为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是利用直视状态下进行的高频电切手术,将病变组织切割,并利用电流和凝固电流,进而对宫颈局部组织给予高频电流密度,产生组织高温,并使细胞内的物质汽化,产生细胞裂解,引起切割效应。同时在切割同时还能够给予凝固电流,以达到有效的止血效果。

同时,使用宫腔镜电切手术还容易把握手术的深度和范围,避免了盲目切除。本次实验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的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后,治疗效果达到100%,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且能够通过病理检查对宫颈病变性质进行筛查。也就是说,宫腔镜电切宫颈不但是一种治疗性措施,还是一种检查方法。医生对病变部位的准确切割还有效地减少了切割过多组织,避免对正常组织引起损伤。

综上所述,使用宫腔镜电切宫颈治疗严重宫颈糜烂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治愈率高,总有效率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方友琴.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30例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0):2044-2045.

宫颈电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82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患者在手术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无合并急性生殖道感染, 无子宫恶性肿瘤, 无免疫缺陷等疾病。

使用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41例, 年龄在24~62岁, 平均为 (38.52±4.68) 岁;已婚已育患者35例, 已婚未育患者6例。实验组患者41例, 年龄在25~61岁, 平均为 (38.14±4.672) 岁。已婚已育患者34例, 已婚未育患者7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包括年龄和婚育史等差异均不明显,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在月经完全干净后3~7d手术治疗, 且白带检查均正常, 使用碘实验对患者病变范围给予确定。

对照组患者麻醉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 使用普通手术刀将患者宫颈管组织做环形切除手术, 手术范围为病灶外的0.5cm, 深度的为2~3cm。手术后将标本标记后进行病理检查[3]。

实验组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手术, 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完善手术, 可以使用静脉复合麻醉方法。根据患者病变范围选择不同型号的环形电刀, 功率为40~60W。患者采用膀胱截石位, 术中常规消毒后, 放置窥阴镜, 充分地将宫颈阴道部暴露, 并擦拭宫颈分泌物后碘染色, 标记好病灶区域。从碘不着色外缘3~5mm部分进行电切, 垂直进入到宫颈组织, 缓慢均匀地移动电导, 直至鬓边外侧3~5cm, 宫颈管切除的深度为2.0~2.5cm之间。切除后将标本送检[4]。

患者在手术后禁止性生活及盆浴2个月, 手术后3个月做复查, 以观察患者的宫颈修复情况, 是否有感染和粘连。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手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 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后治疗效果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 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 检验水准α为0.05, 以95%为可信区间, 计算结果中P<0.05时, 为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5]。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 手术中出血量少, 住院时间短,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不明显, 手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注:#P<0.05, 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4例为点滴出血, 对照组患者5例并发症包括4例点滴出血和1例宫颈粘连。

3 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如溃疡早期发现则能够有效地阻断宫颈癌的发展, 以预防癌变的出现。目前临床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方法较多, 包括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两种, 其中物理治疗为激光、电凝、微波和冷冻等措施, 但是手术后无病理标本, 且不能对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因此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治疗不适合。

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效果较好, 其主要包括子宫切除、宫颈锥切等手术, 前者对女性身心影响大, 临床不适用。而使用宫颈锥切手术可以将病变切除, 又可以有效地保留子宫, 效果较好。

冷刀锥切手术的治疗效果好, 治愈率高, 但是手术时间长, 手术过程中的难度较大, 且术中的出血量较多, 因此会限制其发展。

宫颈环形电切手术是使用超高频电刀对宫颈切除的一种方法, 其通过Loop金属丝将高频电流传导到病变组织, 在组织吸收热量后, 可以快速地将组织切除, 且不会影响切除组织及创面的组织特点, 切除的组织也可以用于进行病理检查。在病变切除过程中, 对移形带的宫颈内口、外口效果均较高, 且可以更好地恢复正常外观。

从本次实验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 实验组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手术治疗, 手术时间短, 手术中出血少, 且住院时间缩短,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不明显,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手术、冷刀锥切手术的效果并不存在差异, 但是宫颈环形电切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更小[6]。

而在手术中医师要注意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手术如果切除过快可能会导致出血, 如过慢会导致灼伤, 进而影响病理诊断。因此手术患者要从患者的宫颈6、7点处入口, 做顺时针的转动, 且不能停顿。

综上所述, 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 可以减少手术对患者产生的损伤, 但是由于对范围和深度的局限性, 因此仅适用到病灶局限、表浅的病例, 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病变患者的治疗价值, 为临床治疗宫颈病变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82例为临床研究对象,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冷刀锥切术, 实验组患者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治疗效果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 手术中出血量少, 住院时间短,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不明显, 手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 可以减少手术对患者产生的损伤, 值得应用。

关键词:宫颈病变,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柱南, 吴丹, 丁李, 等.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环形电切术后2098例标本切缘阳性的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 (2) :150-152.

[2]刘晓梅, 姜晓英, 杜伯涛, 等.绝经后宫颈下段粘连行宫颈环形电切术造口取宫内节育器1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 (1) :76.

[3]陶萍, 刘湘.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06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12, 18 (12) :1695-1698.

[4]孙绍敏.宫颈环形电切术与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11) :1179-1180.

[5]周洁云.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对比[J].河北医学, 2012, 18 (11) :1607-1609.

宫颈电切 篇4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病变,临床治疗,护理方法

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trosurgieal excision proeedure,LEEP)是通过运用高频的电波刀瞬间产生出超高频的电波,以治疗各种宫颈的病变[1,2]。但宫颈的抗感染能力较弱,感染后的病原体清除较为困难,术后预防各种并发症发是治愈的关键,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3,4]。本文通过观察探讨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法,总结其临床疗效与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110例宫颈病变的患者,年龄在25~56岁,平均年龄为(39.1±1.3)岁,病程在9~13年,平均病程为(4.7±1.5)年,已婚80例,未婚30例,其中有生育要求87例。曾接受过激光或微波治疗21例,应用药物治疗史39例,未曾采取任何治疗50例,均经体格检查诊断为宫颈糜烂Ⅱ~Ⅲ度有55例,宫颈黏膜下肌瘤14例,宫颈息肉18例,宫颈尖锐湿疣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13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两组患者从年龄、病程、婚育情况、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术前常规外阴消毒,采用碘伏棉球擦拭阴道及宫颈,再以干棉球将分泌物擦拭干净,应用阴道窥器将宫颈充分暴露。静注芬太尼、力蒙欣麻醉,采用Leep刀治疗仪,选择功率为5~7W,按治疗键,依据糜烂面范围及其深浅合理选择Leep电圈刀,其切除的范围在病变组织的11~12mm以上,若患者的宫颈重度肥大可进行多次的环切或椎形切,密切留意术中出血情况,通过控制切割的速度及电弧的切割效应,减少术中出血及不良反应发生,切割完毕后再应用球形电极止血,修整好宫颈的外形,同时取宫颈标本以10%的甲醛将其固定后送病检[5]。

1.3 护理方法

1.3.1 观察组(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慢性的宫颈疾病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害怕癌变或影响生育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耐心为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过程及治疗效果,并介绍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交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为患者树立良好积极的心态迎接手术,配合治疗。(2)术前准备:非绝经期的妇女均在月经干净后一周接受手术,术前3d禁止性生活,每天进行1次阴道冲洗。(2)术后护理:(1)基础护理:术后常规让患者在休息室进行观察两h,并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其阴道流血的情况,若患者的出血较多,应采取无菌纱布压迫止血24h或明胶海绵进行填塞止血。(2)术后生活指导:嘱咐患者术后一周内避免进行下蹲的动作;饮食方面注意多进食无刺激性、易消化的食物;每天应对会阴进行1~2次清洗,但不必进行阴道冲洗;每次测量体温,1d4次,并且留意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量与气味。另外,术后的3~5d内阴道内需要放置栓剂,以防发生局部炎症,并同时给予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的2~3d内阴道出现少量的流血是正常的现象;术后1周应该回院进行复查,通常术后7~10d内会由于脱痂出现少量的阴道流血,一旦发现出血较多,应及时回院检查。术后的1、2、3月内均需要回院复查;术后的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预防感染[6]。

1.3.2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

术后常规让患者在休息室进行观察2h,并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其阴道流血的情况,待患者各生命体征及出血量正常后,给予常规术后生活指导。

1.4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妇产科学》第六版,制定以下疗效评价标准[7],显效:经治疗痂皮脱落后,创面完全被鳞状上皮所覆盖,宫颈的黏膜面基本缩入颈管内,无不良反应;有效:经治疗后宫颈口处仍能见红色肉芽组织,术后3个月再次复查宫颈,可见有残留病灶,直径在1cm内,极少不良反应;无效:经治疗后糜烂面积及深度均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版本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21例,无效4例,脱痂期流血量≥月经量1例,术后出血1例,无术后感染案例,不良反应率为3.6%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7例,无效14例,脱痂期流血量≥月经量2例,术后出血5例,术后感染3例,不良反应率为18.2%,总有效率为74.5%,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广泛在临床上被推广使用的Leep刀,又称为超高频电波刀,是专门对宫颈疾病进行微创性诊疗的新型治疗方式[8]。主要治疗机制为经电极的尖端与身体接触的瞬间快速产生高达3.8兆HZ的高频电波,刺激组织发生本身阻抗,将其高频电波快速吸收,产生高热,有效以电弧切割处理宫颈糜烂面,并能同时取宫颈组织送病检,诊疗可同步完成,微创安全性高,为多数患者所接受[9,10]。但往往因为是宫颈是一种单层柱状上皮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抗感染能力较弱,感染后的病原体清除较为困难,术后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术治愈的关键,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针对Leep刀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止血仍不够迅速,以至于术后有一定的出血率及感染率,因此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首先术前进行心理干预,以减少患者由于焦虑、紧张情绪产生生理应激反应,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观察其阴道流血的情况,若患者的出血较多,应采取无菌纱布压迫止血24h或明胶海绵进行填塞止血。

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总有效率达92.7%,不良反应率仅为3.6%,表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郭苏阳,杨波,刘健.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90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359

[2]朱艳,周敏.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8):1111~1113

[3]蔡丽萍,刘宽荣,王海涛.子宫颈原位癌手术远期疗效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0;7(39):674~675

[4]罗杏.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细胞学检查诊治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刊,2010;12(6):567~568

[5]田亚丽,白晓霞,刘相蓉,等.接触性出血与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生殖道感染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综合版,2011;34(30):34~35

[6]贺化梅,申延琴,董会清.门诊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4):183~184

[7]乐杰,妇产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4~266

[8]曾海英,张建兰援高频电波刀宫颈环形电切术围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5(24):85~86

[9]申屠瑶芬,徐贤平,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8):659~660

宫颈电切 篇5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8月-2010年8月就诊于我所的166例宫颈病变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宫颈阴道镜检查。其中宫颈糜烂121例, 宫颈息肉5例, 宫颈湿疣3例, CINⅠ~Ⅱ36例, CIN Ⅲ1例, 年龄22~55岁, 平均年龄34岁。

1.2 方法

1.2.1 手术时间。

月经干净3~7d, 无急性妇科炎症, 术前常规化验阴道分泌物。

1.2.2 手术方法。

(1) 宫颈糜烂:采用LEEP刀单极 (电凝、电切) , 调整功率30~35W, 碘伏消毒会阴及阴道壁, 擦干宫颈, 手持LEEP刀治疗探头, 圆头治疗宫颈糜烂, 电凝整个糜烂面, 直至糜烂面变成焦黄色。 (2) 宫颈息肉及尖锐湿疣:碘伏消毒会阴及阴道壁, 擦干宫颈, 采用单极 (混切) 钳夹息肉及尖锐湿疣蒂部, 30W功率电凝5~10s, 直至蒂部发白甚至断裂, 残端出血可用单极止血。 (3) CINⅠ级 (合并宫颈重度糜烂) :碘伏消毒会阴及阴道壁, 擦干宫颈, 采用LEEP单极 (混切、电切、电凝) , 调整功率40~50W, 选用LEEP刀三角形刀头, 顶端置于宫颈内口, 约0.5~1.0cm, 顺时针方向锥形切除糜烂面, 超出病变范围0.2~0.3cm, 环形刀头修正边缘。

1.2.3 术后注意事项及随访。

(1) 预防感染7d。 (2) 禁性生活及盆浴3个月。 (3) 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复查。 (4) 术后7~14d为脱痂期, 有少量阴道出血, 如出血多应及时就诊。 (5) 3个月后阴道镜、细胞学复查评价疗效。

1.2.4 疗效判断。

(1) 治愈:宫颈糜烂面消失, 宫颈息肉、湿疣消失。 (2) 有效:糜烂面缩小>50.0%。 (3) 无效:糜烂面缩小<50.0%, 仍有息肉、湿疣存在, CIN持续存在。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

术中出血量>10ml 3例, 用球形电极止血, 纱布压迫止血有效;术后脱痂期出血超过月经量13例, 8例纱布压迫止血有效, 5例再次电凝止血;术后无宫颈管狭窄。

2.2 宫颈炎愈合情况

术后3个月复查宫颈糜烂99.1%愈合, 1例重度糜烂电切深度不够有宫颈组织外翻和肉芽组织突出情况, 用LEEP刀适当修整后有明显改善。3个月后, 宫颈光滑, 宫颈肥大、息肉100%愈合。

2.3 CIN术后随访

CINⅠ~Ⅱ 35例, 术后3个月TCT及阴道镜检查无复发;CINⅡ 1例术后确诊宫颈癌;CINⅢ1例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TCT及阴道镜检查未见异常。

2.4 手术前后病理结果对照

121例慢性宫颈炎LEEP刀术后4例为CINⅠ~Ⅱ, CIN升级原因:LEEP术范围广、有深度, 可将阴道镜下无法取得的病变组织完整切除, 边缘无异常。1例CINⅡLEEP术后确诊宫颈癌, 行子宫全切治愈, 示术前TCT及阴道镜下活检有遗漏。CINⅠ~ⅡLEEP术后5例降为慢性炎症, 说明术前经阴道镜下活检已除去癌前病变组织。

3 讨论

3.1 LEEP术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宫颈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往临床常用的方法有激光、冷冻、微波等, 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病变深需二次治疗、无病理检查结果、宫颈癌漏诊率高等。与传统冷刀相比, LEEP术采用高频电刀, 由电极尖端产生3.8MHz的超高频电波, 在接触身体的瞬间由组织本身产生阻抗, 吸收电波产生高热, 达到切割、止血的目的。LEEP术可提供完整的无炭化的组织标本, 保证病理组织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中166例宫颈病变患者经LEEP术均提供了完整的组织标本, 发挥LEEP术的诊治功能。宫颈炎121例中120例为一次成功, 成功率为99.2%, CIN 37例中36例治愈, 成功率为97.3%。

3.2 LEEP术可以弥补阴道镜活检的局限性

细胞学、阴道镜、组织活检三阶梯方案是目前最常见的宫颈癌筛查方案之一[1]。阴道镜定位活检作为病理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受病变的范围、深度和阴道镜医生的经验所影响, 阴道镜下活检的准确不够高。合理使用LEEP术弥补了阴道镜活检的局限性, 121例慢性宫颈炎LEEP术后有4例上升为CINⅠ~Ⅱ, 1例CINⅡLEEP术后确诊宫颈癌, 说明术前TCT及阴道镜下活检有遗漏。CINⅠ~Ⅱ经LEEP术后5例降为慢性炎症, 说明术前经阴道镜下活检已除去癌前病变组织。

3.3 Leep刀术中并发症

术中并发症主要是出血, 与环切的速度有关, 速度太快容易出血, 术者应根据出血情况控制切割的速度, 以保证电弧切割效应, 减少切割面出血。若遇小动脉出血, 应先钳夹, 然后再电凝止血, 且最好用点状电凝, 不提倡完全烧灼锥切创面, 以免造成脱痂时大出血和日后宫颈狭窄。

3.4 Leep刀术后常见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有阴道排液、出血、感染、宫颈管粘连及狭窄等。术后阴道排液量与手术范围呈正相关, 另外电凝时间也不宜过长, 否则凝固坏死组织增多, 可导致术后阴道排液量增加。阴道出血主要是创面脱痂出血, 减少脱痂出血的关键是要把握好电切的范围及深度。另外术后感染和术后出血时间延长也是造成宫颈管狭窄的原因。因此, 术前积极治疗阴道炎及宫颈急性炎症, 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利于防止宫颈管狭窄的发生。本组未发生宫颈管狭窄。

总之, LEEP术操作简单, 可在门诊进行手术, 无需住院, 不需麻醉, 具有使用方便、费用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创面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优点, 易为患者接纳,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宫颈电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70例宫颈CIN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宫颈CIN,其中,CINⅠ28例,CINⅡ34例,CINⅢ18例。患者年龄在28~61岁之间,平均(38.81±9.34)岁。患者临床表现为:白带异常18例,性交出血16例,阴道不规则出血13例,下腹不适11例,无症状9例。

1.2 方法

70例患者均采用LEEP进行治疗。患者术前常规检查,并查阴液常规排除急性阴道炎症,术前3d内避免性生活。患者于月经完全干净后1周内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

手术中采用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暴露宫颈。对阴道和宫颈加强消毒。采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通过阴道镜图像确定手术范围后,选择合适的电刀进行切除。除切除正常病变部位组织外,一般CINⅡ需切除病变边缘以外3~5mm,CINⅢ需切除病变边缘以外5~8mm。

术中采用球状电极对切口边缘和切口创面进行止血,手术结束后在创面处填充明胶海绵,并在阴道内填塞带尾丝的无菌止血棉球。切除的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学诊断。详细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患者不良反应等情况。

术后为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24h后将填充棉球取出。嘱患者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和卫生,禁止盆浴和阴道灌洗,4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嘱患者术后1个月内每周到医院进行复查,观察患者阴道内的分泌物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子宫颈的修复情况。术后1个月~1年内,每3个月到医院进行一次详细的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

1.3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复查结果,半年无CIN病变。手术残留:患者经过LEEP手术后切除标本的边缘检测出CIN。病变持续存在:手术后复查结果,半年内仍有CIN存在。复发:手术后半年内无CIN,半年后发现CIN。

1.4 数据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EXCEL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LEEP手术情况

70例患者手术时间在5~18min,平均(8.67±2.01)min,手术中出血量在10~55mL,平均(16.17±2.92)mL。手术中患者自述局部灼热感52例,下腹轻微疼痛39例,肛门坠胀27例,以上情况均能忍受,未影响手术进行。术后患者情况良好,可立即自行活动。

术后随访,70例患者术后1~2周内均有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无异味,无疼痛感。仅2例患者阴道流血量增多,通过局部压迫止血并服用止血药后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和大出血情况。术后月经周期无改变,经期血量无明显变化。

2.2 病理结果比较

术后病理结果一致者为45例,占64.29%;病理级别下降27例,占38.57%;病理级别上升8例,占11.43%。见表1。

2.3 疗效

70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阴道镜。68例阴道镜图像显示宫颈表面大部分被新生的鳞状上皮代替,治愈率占97.14%。70例患者中,术后残留3例,占4.29%,分别为CINⅠ1例,CINⅡ2例,采用二次LEEP治疗,随访结果显示正常。术后1年内复发1例,复发率为1.43%,采用局部电烙术治疗,随访结果正常。

3 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约20%CINⅡ会发展为原位癌,5%发展为浸润癌[3]。CINⅢ发展为浸润癌的危险则更高。因此,在CIN期为患者进行良好的治疗,有助于较少癌症的发生。

宫颈LEEP是一种治疗宫颈病变的较新技术,此技术采用高频电刀,在电极的尖端产生3.8M赫兹的超高频电波,是组织内的水分子在电波作用下瞬间振荡并汽化,细胞破裂蒸发,达到切割,电凝,电灼、消融的目的[4]。LEEP刀具有定位准确、切割迅速、止血快的特点,患者创伤小,保留了子宫及不影响生育功能,手术安全,操作简单,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在本次研究的70例患者中LEEP治疗均能顺利地切除病变组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轻,恢复快。而且,其中有8例患者在采用LEEP术后病理诊断显示病理级别上升,结果显示LEEP术能有效降低高度宫颈病变的漏诊情况,改善阴道镜活检的局限性。此外,还有研究表明,使用LEEP能很好地消除HPV感染,进而降低CIN向宫颈癌的发展危险[5]。

但是也有报道显示,对于CINIII的患者,采用LEEP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有20%以上的患者,在日后仍可发展为宫颈浸润性癌[6]。而Baloglu[7]认为影响宫颈病变残留或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切缘受累是预测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最敏感的指标。Lu等对449名CINⅢ患者进行LEEP治疗后随访,发现内切缘阳性的患者残留/复发率为40.0%,高于内切缘阴性者(P<0.001),而外切缘阳性者的残留/复发率与外切缘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6)[8]。因此,我们认为,对CINⅢ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使用LEEP进行治疗。治疗前需排除已出现浸润性癌,并在阴道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时机要适宜,切口范围可扩大到病变外5mm,宫颈管深度可达20mm以上。另外,嘱患者进行术后的长期随访,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LEEP的并发症预防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其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继发感染和宫颈管狭窄或粘连等。在本次研究70名患者中,术后均无大出血,感染及宫颈粘连。对于宫颈病变程度较高,需锥切范围较大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宫颈局部小血管出血的情况并及时彻底止血。术后予无菌碘纺纱加无菌棉球压迫填塞止血,有利于止血及预防伤口感染。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多为淡黄色或伴少量血性。是由于创面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和创面结痂脱落引起,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这些排液是很好的细菌培养基,一旦阴道受污染则容易引起上行感染。因此,需叮嘱患者在恢复期勤换卫生巾,保持外阴清洁,紧盆浴、性生活及阴道冲洗。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总之,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CIN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临床上掌握好LEEP术的手术技巧,预防并发症,可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印晓玲.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100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10):23-24.

[2]王渠源,邵艳萍,刘璐玖,等.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CINⅢ治疗中临床价值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232-233.

[3]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1-263.

[4]Lyman DJ,Morris B.LEEP in the family practice setting[J].J Am Board Fam Pract,2003,16(3):204-208.

[5]郑艳.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10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1):149-150.

[6]张雪丽.宫颈上皮内瘤样变175例相关影响因素与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639-640.

[7]Baloglu A,Usysal D,Beziricoglu I,et al.Resedual and recurrent disease rates following LEEP treatment in 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s[J].Arch Gynecol Obstet,2010,282(1):69-73.

宫颈电切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55例患者年龄在25岁~55岁, 平均年龄 (34.8±8.5) 岁, 平均妊娠次数 (2.4±1.3) 次, 均于2012年7月—2013年7月先后在我院接受治疗, 且全部采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其中宫颈息肉2例, 宫颈湿疣2例, 宫颈糜烂31例,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0例 (包括Ⅰ级14例, Ⅱ级4例, Ⅲ级2例) 。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经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后全部确诊。

1.2方法①术前工作。手术尽量安排在患者月经干净后3 d~7 d开展, 且术前不得有性生活。做好血尿等常规检查工作, 对其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进行检查。患者均无明显的肝肾功能不足和凝血功能障碍, 以及生殖道急性炎症或其他严重疾病, 确保无异常后进行手术。②术中操作。55例患者均予以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所用手术设备主要配有环形和针状等电极的高频电刀。因环形电切除术创伤较小, 可选择不麻醉, 对手术台及患者进行消毒后, 取膀胱截石位开始手术, 先将冰醋酸溶液 (3%~5%) 涂在宫颈上, 然后涂上碘液暴露病变部位进行阴道镜检查。若患者病变范围较大, 可选择1%利多卡因溶液在患者宫颈3, 6, 9, 12点钟处浸润麻醉。选择适合宫颈大小和病灶面积的环形电刀进行切割即保证能单次将整个病变部位切除, 对于宫颈息肉、宫颈糜烂和宫颈湿疣患者, 需采取环形电切除术, 颈管深度约为5 mm, 边界超出正常组织1 mm;对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以及年轻未育女性原位癌患者则适合采取锥切术。先沿顺时针方向将三角形电极旋转360°, 并将宫颈管切除, 切除的宫颈深度达13 mm, 宫颈深度7 mm。若术后或是术前患者宫颈病变较大, 可改用环形电极将扩大后的宫颈组织切除。对于出血患者则立即止血, 术中多采用电凝针进行止血, 创面用明胶海绵敷好, 术后将切除的部分组织送病理检查。③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予以患者科学指导, 如每日清洗外阴保持个人卫生但不能冲洗阴道, 2个月内不得有性生活, 观察治疗效果。每周随访1次, 时间为1个月, 了解阴道出血情况、分泌物情况、宫颈修复程度以及月经是否恢复等问题。在术后第1个月、第2个月月经干净后记录宫颈的愈合程度。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接受电子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查, 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 若连续2次正常, 则半年复查1次, 若有异常病变部位, 则需要进行第2次手术。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治愈率及术后3个月的随访效果。其中治愈率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患者宫颈糜烂创面全部愈合, 宫颈光滑且恢复正常大小, 无其他不适感;有效:部分症状消失, 糜烂面积有所缩小, 宫颈肥大有所减轻;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无明显变化, 糜烂程度没有减轻, 甚至有病情加剧趋势[2]。

2结果

2.1手术情况55例患者手术最短时间6 min, 最长18 min, 平均手术时间7.8 min;术中出血量最少10 m L, 最多45 m L, 其中10~30 m L患者32例, 31~50 m L患者23例, 平均出血量12 m L。临床治愈45例, 占81.82%;有效6例, 占10.91%;无效4例, 占7.27%。

2.2术后随访情况术后1个月6例有效患者痊愈, 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痊愈, 恢复正常。对其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查, 均显示正常, 治愈率达100%。

3讨论

过去将宫颈病变常叫做宫颈糜烂, 是由于宫颈鳞状上皮脱落, 脱落面被柱状上皮及不成熟的鳞状上皮所覆盖, 从而出现假性糜烂[3]。宫颈病变的原因多是因为宫颈鳞状上皮脱落所致, 在已婚女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常见症状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性交后出血等。病变有很多种, 如宫颈柱状上皮移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等, 尤其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 在年轻女性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宫颈癌与宫颈糜烂有关, 尽早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进行诊治, 可降低宫颈癌发生率, 所以必须正确处理宫颈病变。过去多采用激光、冷冻、红外线凝结等方法进行治疗, 但出血较多, 很难彻底根治, 且住院时间长, 手术费用昂贵, 术后复发率较高;且宫颈锥形手术手术时间长, 出血量多, 并发症多, 难以被患者接受。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是一种新技术, 其利用电极尖端产生高频电波, 与患者身体直接接触, 吸收电波产生的热量, 将病变组织切除, 然后结痂、脱落, 直至有新的上皮组织生成。该手术方式无需麻醉, 患者无需住院, 操作简单方便, 伤口小、出血量少, 手术时间短, 术后反应少、复发率低, 且创面愈合速度快, 不会留下明显的瘢痕, 对将来妊娠影响较小, 易被患者接受[4]。该手术方式在各种宫颈病变治疗中都能发挥优势, 可连续切除宫颈癌发病高危区, 还能提供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为防止术后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需把握好手术时机, 掌握正确的切除范围和深度。本文对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好, 安全性高, 复发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应用于宫颈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55例宫颈病变并接受环形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手术时间在6 min18 min之间, 平均7.8 min;术中出血量在1045 m L之间, 平均12 m L;临床治愈率为81.82%, 有效率为10.91%, 无效率7.27%。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 55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环形电切除术操作简单, 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预后良好,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病变,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愈率,出血量

参考文献

[1]张先娟, 傅璟.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27 (3) :179-182.

[2]邹小君, 李晓红, 陆秀芳.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4) :442-444.

[3]邓一叶.LEEP刀宫颈环切诊治宫颈疾病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 2010, 8 (16) :27-29.

宫颈电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①年龄25~35岁;②有慢性宫颈炎1种或多种病变, 若仅有糜烂, 程度需在Ⅱ度及以上, 且有2次及2次以上激光、微波、射频等治疗效果不佳者;③有足月妊娠阴道分娩史, 无自然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及急产史;④无明显宫颈陈旧性裂伤。本组患者平均年龄31.53±3.42岁, 妊娠次数1~5次, 平均2.61±0.32次, 分娩次数1~3次, 平均1.21±0.36次。

1.2 术前超声检查

月经干净后3~7天, 排空膀胱, 阴道B超 (Aloka-1700超声诊断仪, 阴道探头频率5.0~7.5 MHz) 从前后向、左右向及斜向分别测量宫颈长度、宫颈管宽度及宫颈内口宽度, 专人操作, 取3个方向所测结果的平均值, 于B超检测当日行宫颈锥形电切手术。

1.3 手术方法

1.3.1 术前常规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TCT) 、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白带常规检查, 排除宫颈恶性病变、血液系统疾病和生殖道感染。

1.3.2 排空膀胱, 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 暴露宫颈, 按Houlard等[2]的诊断标准以消毒棉签 (直径2 mm) 探查宫颈管及宫颈内口, 了解有无宫颈管狭窄, 以8号宫颈扩张器探查宫颈管及宫颈内口, 了解有无宫颈机能不全[3]。

1.3.3 宫腔镜检查了解宫颈管内病变范围及程度。

1.3.4 采用OLYMPUS直径9 mm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镜, 单极电极 (环形电极和滚球电极) , 切割功率为70 W, 电凝功率为50 W, 5%葡萄糖液为冲洗降温介质, 切除所有宫颈外口和宫颈管内病变, 对宫颈糜烂者切缘达碘不着色区外1~2 mm, 切面呈圆锥形。

1.3.5 术毕测量宫颈外口切割宽度d (取前后径、左右径及斜径的平均值) , 宫颈管切割深度h, 并计算切除体积V, 公式为:V=1/3π (d/2) 2 h。

1.4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3天, 并于术后3月月经干净后3~7天再次行阴道B超检查测量宫颈长度、宫颈管及宫颈内口宽度, 以棉签及8号宫颈扩张器探查宫颈管及宫颈内口, 了解有无宫颈管狭窄和宫颈机能不全。有脱痂出血者随时就诊处理。

1.5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undefined表示, 各样本均值的比较采用u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锥切前后宫颈长度、宫颈管宽度和宫颈内口宽度变化情况

术后3月, 宫颈长度明显比术前缩短, 而宫颈管宽度明显比术前增加,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 宫颈内口宽度虽然略有增加, 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另外, 按文献报道[4]以非孕时宫颈长度≤2.5 cm和 (或) 宫颈管宽度≥0.6 cm为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标准, 本研究中宫颈锥切前无一例患者宫颈长度≤2.5 cm, 仅有56例患者宫颈管宽度≥0.6 cm, 仅占14.66% (56/382) , 而宫颈锥切术后有107例患者宫颈长度≤2.5 cm, 占28.01% (107/382) , 而168例患者宫颈管宽度≥0.6 cm, 占43.98% (168/382) 。

2.2 锥切前后棉签及8号宫颈扩张器探查宫颈结果

锥切前棉签能无阻力通过所有患者宫颈, 顺利进入宫腔;8号宫颈扩张器能进入51例 (13.35%, 51/382) 患者的宫颈管内, 但无一例患者的宫颈内口能无阻力通过8号扩张器而进入宫腔。锥切术后3个月, 有59例 (15.45%, 59/382) 患者的宫颈管不能通过棉签, 其与切割范围的关系如表2所示;8号宫颈扩张器能顺利进入143例 (37.43%, 143/382) 患者的宫颈管内, 但仍然无一例患者宫颈内口能通过8号扩张器。术后宫颈管狭窄和宫颈管松弛率均明显高于术前 (P<0.01) 。

2.3 锥切范围与术后宫颈缩短、宫颈管松弛、宫颈管狭窄的关系

根据吕晓清[4]研究结果中宫颈机能不全时宫颈长度、宫颈管宽度、宫颈内口宽度作为宫颈锥切后宫颈缩短、宫颈管松弛、宫颈内口松弛的诊断依据, 382例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缩短107例 (28.01%, 107/382) , 宫颈管松弛168例 (43.98%, 168/382) , 宫颈内口松弛0例, 宫颈管狭窄59例 (15.45%, 59/382) 。术后有73例患者同时发生宫颈缩短和宫颈管松弛。宫颈缩短和宫颈管松弛均与锥切体积大小有关, 发生宫颈缩短和宫颈管松弛者锥切体积明显大于未发生者 (P<0.01) , 而与单纯锥切宽度和深度无关 (P>0.05) 。宫颈管狭窄与切割深度有关, 发生宫颈管狭窄者锥切深度明显大于无狭窄者 (P<0.01) , 但与切割宽度和体积无明确相关性 (P>0.05) , 见表2。

2.4 锥切术后宫颈变化与孕产次的关系

锥切术后宫颈管狭窄的发生与妊娠次数有关, 妊娠次数越多越易发生宫颈管狭窄 (P<0.05) ;宫颈管松弛的发生与阴道分娩次数有关, 阴道分娩次数越多越易发生宫颈管松弛 (P<0.05) ;其余变化与孕产史无关 (P>0.05) 。见表3。

①与宫颈正常者比较, P<0.05

3 讨 论

近年来, 由于初次性生活年龄的提前, 妊娠后刮宫、引产等措施的影响, 致使慢性宫颈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患病年龄有年青化趋势, 特别在许多尚未生育女性中也普遍存在, 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殖健康。宫颈锥形电切术是治疗慢性宫颈炎非常有效的方法, 而锥切术对宫颈形态和机能的影响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很多研究都认为, 宫颈锥形电切后妊娠时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增加[1,5,6], 可能是由于切除了较多宫颈黏膜的腺体及部分宫颈的连接组织, 导致妊娠期间的宫颈不稳定, 同时含有抑菌物质的宫颈黏液分泌减少, 使孕妇容易发生亚临床宫颈感染等原因所致[5]。本研究从锥切后宫颈局部的改变探讨锥切术对宫颈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宫颈长度、宫颈管和宫颈内口宽度是衡量宫颈机能的重要指标, 当宫颈过短、宫颈管和宫颈内口过宽时将发生宫颈机能不全[4], 妊娠后就可能发生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产程缩短甚至急产等情况, 使妊娠及分娩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在本研究中, 宫颈锥形电切虽然未增加宫颈内口的宽度, 但能明显缩短宫颈的长度和增加宫颈管的宽度 (P<0.01) 。本研究中有107例术后宫颈长度≤2.5 cm, 占28.01%;有168例宫颈管宽度≥0.6 cm, 占43.98%, 其中有143例宫颈管能允许8号扩张器直接进入;这些患者如果再次妊娠, 将可能表现为宫颈机能不全, 导致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另外, 本研究有59例锥切术后发生宫颈管狭窄, 占15.45%, 与Houlard等[2]报道的发生率16.8%相近。宫颈管狭窄可阻碍精子的通过而影响受孕, 若宫颈管直径<2 mm, 将给胚胎移植等辅助生殖技术带来困难, 当妊娠后分娩时宫颈扩张困难, 可导致宫颈难产, 使手术产率增加[7]。

锥切的宽度、深度和体积的大小与术后宫颈变化的关系倍受重视。本研究发现, 锥切术后发生宫颈缩短和宫颈管松弛均与切除体积有关, 发生宫颈缩短和宫颈管松弛者锥切体积明显大于未发生者 (P<0.01) , 而宫颈管狭窄的发生则与切割深度有关 (P<0.01) 。Houlard等[2]认为锥切深度>20 mm时, 术后宫颈管狭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Sadler等[6]认为锥切深度17 mm以上 (包括17 mm) 的妇女胎膜早破的发病率是对照组的3倍以上, 而Mathevet等[7]认为锥切的深度和宽度不是独立的影响因素, 切除组织的体积大小才是真正的影响因素, 切除体积越大, 术后发生宫颈管狭窄的可能性越大。

不论是足月阴道分娩, 还是早孕人工流产, 或者中孕引产等, 都会对宫颈的形态和机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在此基础上发生宫颈的损伤或者感染, 则影响会明显加重。本研究显示, 锥切后宫颈管松弛的发生与既往产次有关, 术后宫颈管松弛者产次明显多于宫颈正常者 (P<0.05) , 这可能是因为反复阴道分娩时宫颈过度扩张, 部分弹力纤维断裂, 再加上锥切的创伤, 超过了宫颈的自身修复能力所致;锥切后宫颈管狭窄的发生与既往孕次有关, 术后宫颈管狭窄者孕次明显多于宫颈正常者 (P<0.05) , 原因可能是由于反复多次妊娠后的处理如刮宫术等本身会导致宫颈管的损伤, 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 锥切后再次瘢痕愈合, 瘢痕挛缩而引起宫颈管狭窄。

综上所述, 宫颈锥形电切会对宫颈的形态和机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影响的大小又与锥切范围大小直接相关。

参考文献

[1]Samson SL, Bentley JR, Fahey TJ, et al.The effect of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on future pregnancy outcome[J].Obstet Gynecol, 2005, 105 (2) :325.

[2]Houlard S, Perrotin F, Fourquet F, et al.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stenosis after laser cone biopsy[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02, 104 (2) :144.

[3]马彦彦, 麦永嫣.子宫机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4, 29 (12) :742.

[4]吕晓清.B超检查宫颈机能不全诊断指标初探[J].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6, 16 (4) :616.

[5]Crane JM.Pregnancy outcome after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a systematic review[J].Obstet Gynecol, 2003, 102 (5Pt1) :1058.

[6]Sadler L, Saftlas A, Wang W, et al.Treatment for cervical intraep ithelial neoplasia and risk of pretermdelivery[J].JAMA, 2004, 291 (17) :2100.

上一篇:学生如何学好英语语法下一篇:素质教育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