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因子

2024-08-14

凝胶因子(共4篇)

凝胶因子 篇1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不能充分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1]。多见于年老体衰又长期卧床、不能自行变换体位、营养失调的老年人常常发生, 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压疮一旦发生感染、恶化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增加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治疗压疮的方法很多, 但未有特效药能使压疮快速愈合。我院老年病科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30例共64处、院外带入溃疡期压疮患者, 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0例, 均为男性, 年龄68~92岁, 中位年龄74岁, 院外带入溃疡期压疮共64处, 其中Ⅲ期24例42处, Ⅳ期6例22处, 面积1.5cm×1.5cm~4cm×11cm。其中股骨骨折5例;脑梗死后遗症12例;肺心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老年性痴呆2例;双下肢动脉不完全闭塞症2例;系统性硬化病1例;植物状态1 例。合并糖尿病者5例, 低蛋白血症7例, 肥胖者2 例, 极度消瘦者9例。院外有压疮时间3~80d , 平均30d。部位:骶尾部28处, 股骨粗隆部17处, 左右髂棘5处, 耳廓2处, 肩胛部2 处, 肘部1处, 膝部2处, 足根部2 处, 外踝部3处, 小足趾外侧2处。住院时间20d~2年, 平均3个月。

1.2 方法

用碘伏消毒创面及周围皮肤, 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清创, 尽量清除坏死组织, 露出新鲜创面, 用无菌干棉签拭干;有脓性分泌物或臭味时, 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创面, 根据脓液细菌培养选用抗生素溶液反复清洗创面, 用灭菌干棉签拭干, 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均匀覆盖创面2~3mm厚, 局部采用医用3M透明敷贴固定, 前5d每天换药1次, 以后视创面情况1~2d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换药前须将创面上的残留药物及分泌物拭去, 敷贴内不留空气, 防止疮面与外界相通, 以减少感染机会, 指导患者及家属不要抓破敷贴, 不让污水进入创面, 如不慎将透明敷贴浸湿或污染, 随时换药。与此同时也重视常规护理:给患者垫喷气式气垫床, 定时变换体位,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持续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床单清洁、平整、无碎屑, 防止创面污染;给于全身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等。

2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Ⅲ期压疮2~3d后创面渗出液减少, 4~5d创面鲜红无分泌物, Ⅳ期压疮1周后创面缩小, 深度变浅, 有肉芽组织生长, 30例64 处溃疡期压疮除1例2处因患者原发病较重、年龄大、营养差、全身衰竭, 创面大、感染重未治愈外, 其余全部治愈, 即结痂脱落, 皮肤光滑。治疗时间16~48d, 平均28.4d。

3讨论

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较为棘手的问题, 上皮细胞的再生是溃疡创面愈合的基本条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是一种多肽类强有力的细胞分裂促进因子, 无色透明、无颗粒、不析水, 通过与细胞膜上的ECF受体结合, 激活多种生化酶, 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 可诱导炎性细胞向创面部位移动, 改善创面微循环和组织营养状态, 能有效促进新血管形成和增加肉芽组织的数量[2]刺激创面炎性反应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泌上皮因子而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加快创面愈合。在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病理性瘢痕的产生[3], 但应注意: (1) 创面在用碘伏消毒后, 须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再用药, 因酒精、碘酊会使ECF变性而活性减低; (2) 使用时须延长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与创面接触时间; (3)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本身无抗菌能力, 感染创面须用抗生素使感染基本得到控制, 并将坏死组织彻底清除, 使创面与生长因子有很好的接触, 才能发挥最佳效果[4]。因此, 该药对浅Ⅱ度、深Ⅱ度烧烫伤创面, 及供皮区创面、溃疡期压疮创面都是很好的外用药。医用透明敷贴有防水透气、黏性稳定、低致敏性、不损伤皮肤、透明易观察、患者皮肤无闷热感等优点, 可防止药物很快散发, 便于观察创面, 避免创面暴露, 及皮肤敏感性强的患者对一些敷料过敏等情况, 且操作简单, 患者易于接受, 两者合用可更好促进溃疡期压疮疮面愈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溃疡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清创和控制感染的基础上, 压疮创面涂擦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并用3M透明敷贴固定。结果30例64处溃疡期压疮除1例2处未治愈外, 其余29例62处压疮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 全部结痂脱落, 皮肤光滑。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与3M透明敷贴治疗溃疡期压疮效果好, 而且方法简单、安全, 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负担。

关键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压疮,治疗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16.

[2]许杰, 关志东, 张志平.在足部慢性溃疡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 (17) :136-137.

[3]李永焱, 叶胜捷.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复方抗凝胶和创愈宁合用治疗热水袋烫伤[J].东南国防医药, 2007, 9 (6) :437-438.

[4]张永玉, 李国华, 董岩, 等.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同时行美容修复治疗体会[J].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4, 27 (5) :387.

凝胶因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考《外科学》[1,2]“热力烧伤”制定如下诊断和烧烫伤程度判断标准:即有明确的外界热力如火焰、热液、热蒸气、热金属等损伤病史。烧烫伤病情程度分为Ⅰ°烧伤、浅Ⅱ°烧伤、深Ⅱ°烧伤和Ⅲ°烧伤。

1.2 纳入病例标准

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烧伤病程在48小时以内、烧伤深度为浅Ⅱ°和/或深Ⅱ°的患者作为观察病例纳入。

1.3 病例排除标准

⑴受伤面积大于体表面积10%及以上的;⑵烧烫伤深度为Ⅰ°和/或Ⅲ°的;⑶病程大于48小时以上的;⑷同时伴有创面严重感染或全身症状的;⑸不愿意坚持接受治疗以及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

1.4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我院急诊科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局部烧烫伤患者, 共120例, 采用抽签法 (签不返回) 将入选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 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治疗组平均年龄 (38.87±9.22) 岁, 对照组为 (41.26±10.53) 岁;治疗组浅Ⅱ°伤37例、深Ⅱ°伤23例, 对照组浅Ⅱ°伤36例、深Ⅱ°伤24例。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⑴首先以1:2000氯已定溶液清洗并移除创面异物, 浅Ⅱ°伤的水疱皮可予以保留, 水疱较大的可用消毒空针抽取水疱液。深Ⅱ°伤的水疱皮应予清除。然后再以0.9%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并晾干。⑵取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 (商品名:贝复新, 国药准字S20040001, 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产品批号20100906) 适量 (300IU/cm2) 直接涂于创面, 视创面大小及部位可覆以无菌纱布并适当包扎, 也可直接暴露。每日1次, 7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清创方法同上, 晾干后取碘伏 (川卫消证字[2005]第019号, 四川省伊士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产品批号20110219) 直接涂抹创面及周围皮肤, 最后根据创面大小及部位决定是否覆盖无菌纱布或直接暴露在外。每日1次, 7天为1个疗程。

治疗过程中若创面有感染迹象时可酌情给予抗生素。两组受试者均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中途得到治愈者可停止治疗) 。

1.6 疗效判断

参考文献[3]制定如下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烧烫伤创面完全或基本愈合,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烧烫伤创面大部分均愈合, 多数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烧烫伤创面部分愈合, 部分临床症状有改善。无效:烧烫伤创面及临床症状均未见改善。

1.7 统计学处理

描述总体疗效性的等级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双侧检验, 显著性检验水准为P<0.05。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16.0版本。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总体疗效比较

由表1可知, 经Wilcoxon秩和检验, Z值为-2.302, P=0.021, 按α=0.05水准, 可以认为两组疗效的总体分布不同,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病例不同烧烫伤深度的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两组浅Ⅱo烧烫伤病例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深Ⅱo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病例痊愈时间比较

从表3可以看得出, 无论是浅Ⅱo伤还是深Ⅱo烧烫伤, 治疗组均能明显缩短痊愈患者所需的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4 安全性评价

临床观察中, 未有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 表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治疗局部烧烫伤安全性高。

3 讨论

医学实践表明, 烧烫伤创面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受到体内外多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2]。目前, 针对局部小面积烧烫伤的治疗原则是清洁和保护创面, 防止感染和促使其尽快愈合[1,4]。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动物实验显示, 该药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组织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均具有强大的促进修复和再生作用[5]。有文献[6]报道, 其修复创面的机制可能是与损伤部位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以激发细胞主动修复功能, 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移行和分化, 从而加速创面愈合及改善愈合的质量。该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 自上市以来, 因其能主动促进创面修复和全面提高愈合质量而广泛用于烧烫伤创面、急性创面、各科手术切口、慢性创面以及植皮等的临床应用[7~9]。

碘伏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消毒液, 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其除了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外, 还可用来处理烧伤烫伤等[10]。因此, 本研究以之做为对照药,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治疗局部烧烫伤的疗效。结果在总体疗效、对深Ⅱo创面的疗效、缩短痊愈患者所需时间等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碘伏对照组 (P<0.05) , 同时未发现如药物过敏等毒副作用, 表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能有效促进烧烫伤的创面愈合, 并显著缩短愈合时间, 且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 患者易于接受。

此外, 经本次临床观察表明, 优质的护理对于促进烧烫伤的愈合恢复也至关重要。临床中对烧烫伤患者除了要积极给予药物治疗外, 还应通过精心细致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操作护理和创面护理等, 以促使损伤创面早日愈合[3]。

综上,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治疗局部烧烫伤安全有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79~182

[2] 陈孝平.外科学 (7年制)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57~262

[3] 叶顶英.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轻度烧烫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黑龙江医药, 2012;25 (1) :160~163

[4] 林海波.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3;19 (13) :46~48

[5] 阳纯兵, 罗新中, 游贵方, 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09;7 (1) :26~27

[6] 翁志勇, 丁若虹, 韩斌, 等.纳米银敷料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13 (47) :9357~9360

[7] 张焕长, 丁俊理, 魏建彬, 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小儿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13 (4) :115

[8] 田超, 高华伟, 肖文明, 等.莫匹罗星联合贝复新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3;29 (11) :1626~1623

[9] 蔡双勇.贝复新治疗中小面积烧伤和烫伤的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8 (21) :2677~2678

凝胶因子 篇3

随机选取2009年9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1~5岁四肢轻中度烧伤中的深Ⅱ度烧伤小儿患者120例, 按换药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rb-b FGF凝胶换药组, 60例) 和对照组 (凡士林油纱换药组, 60例) 。结果显示rb-b FGF凝胶能促进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减少瘢痕增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病例共120例, 年龄为1~5岁, 平均年龄为2.7岁, 烧伤部位绝大部分位于四肢, 小部分患儿在其余部位有散在的烧伤创面, 按照三度四分法判断烧伤深度[4], 按照烧伤面积估计小儿烧伤严重程度, 其中轻度烧伤:Ⅱ度烧伤, 总面积小于5%TBSA;中度烧伤:Ⅱ度烧伤面面积为5%~15%TBSA或Ⅲ度烧伤小于5%TB-SA[5]。排除浅Ⅱ度烧伤及Ⅲ度烧伤患儿, 保留轻中度深Ⅱ度烧伤患儿。按烧伤换药方法不同, 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60例, 创面使用rb-b FGF凝胶换药, 其中男性37例, 女性23例, 深Ⅱ度烧伤平均面积 (6.40±2.45) %TBSA;对照组60例, 创面使用凡士林油纱换药, 其中男性39例, 女性21例, 深Ⅱ度烧伤平均面积 (5.78±1.55) %TBSA。两组患儿入院时在性别、年龄、深Ⅱ度烧伤面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性别比较χ2=0.54, P=0.46>0.05,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年龄比较t=0.06, P=0.91, 深II度烧伤面积比较t=1.65, P=0.10,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表2说明患儿入院时一般情况对比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创面处理方法

1.2.1 一般处理

入院后依照《黎鳌烧伤学》中的处理步骤, 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TAT) 或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TIG) 预防破伤风、给予抗生素预防创面感染以及输血浆、补液抗休克等综合治疗。

1.2.2观察组

用0.1%稀碘伏[0.5%碘伏 (卫消字[2004]第0721号) 用生理盐水按1:4稀释得到0.1%稀碘伏]消毒后用0.9%生理盐水冲净碘伏, 去掉腐皮, 创面的大水泡低位穿刺放出水泡液, 并保留泡皮, 无菌纱布拭干, rb-b FGF凝胶 (贝复新,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40001) 均匀涂抹创面, 外敷单层凡士林油纱, 每日换药1次, 无菌纱布包扎, 创面湿透后及时更换, 直至创面愈合。

1.2.3 对照组

如上法消毒、清创擦干创面后, 外敷单层凡士林油纱, 每日换药1次, 无菌纱布包扎, 创面湿透后及时更换, 直至创面愈合。

1.3 统计方法

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用t检验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采用rb-b FGF凝胶换药, 创面愈合时间10~21 d, 平均愈合时间 (16.64±2.58) d, 创面愈合后随访3个月, 5例烧伤创面愈合后形成增生性疤痕。对照组应用凡士林油纱换药, 创面愈合时间16~26 d, 平均愈合时间 (19.82±2.23) d, 创面愈合后随访3个月, 17例愈合后形成增生性疤痕。两组的愈合时间及瘢痕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表4。

注:两组平均愈合时间t=7.77, P=0.00,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愈合时间缩短3.38 d。

注:两组瘢痕形成比率χ2=8.01, P=0.005,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在瘢痕形成率上比对照组减少70.59%。

3 讨论

小儿皮肤薄嫩, 皮肤附件浅, 同样的致伤原因烧伤深度往往相对成人较深, 致残率较高。烧伤后长时间的换药治疗和创面形成瘢痕挛缩后的康复治疗对患儿的身心均造成了很大阴影。由于社会上对烧伤的宣传力度少, 多数人缺乏烧伤后的急救知识, 不知道烧伤后立即冷疗对减轻创面深度的好处[4], 故患儿就诊后多数创面深度较深, 对烧伤的后续治疗造成困难, 因此需要社会及医院加强对烧伤急救知识的宣传。而在临床工作中如何才能减少患儿换药时的疼痛、加快烧伤创面愈合进程和减少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形成等问题, 应当成为烧伤科医生的在今后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的焦点。

b FG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的生物活性因子, 能够刺激多种细胞的生长, 在烧伤的治疗中它能够刺激烧伤创面中的成纤维细胞增殖, 加快肉芽组织生长, 促使创缘上皮组织向中心方向移行, 从而加快创面的愈合进程[5]。有研究表明b FGF能促进受损皮肤与粘膜组织修复过程中的DNA, RNA和羟脯氨酸的合成, 对外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有很强的促分裂和促增殖作用, 可加速烧伤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组织增生, 从而缩短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6]。而凝胶制剂结合凡士林纱布可以在创面表面形成一种湿润封闭的生长环境, 使生长因子聚集在创面, 提高了创面局部生长因子的浓度, 有利于上皮组织的增生, 加速创面的愈合过程, 减轻创面愈合后瘢痕的形成。该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患儿在创面愈合时间上较对照组加快约3.38 d, 在瘢痕形成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患儿减少约70.59%左右。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瘢痕形成率及平均愈合时间上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证实了rb-b FGF凝胶是一种治疗小儿轻中度深Ⅱ度烧伤颇为有效的药物, 可加速烧伤创面愈合, 减轻烧伤后瘢痕的形成, 在小儿烧伤创面换药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干利.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25.

[2]杨宗城, 烧伤治疗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陈孝平, 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38-140.

[4]胡大海, 朱雄翔, 韩军涛, 等.西京烧伤与皮肤外科临床工作手册[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2:23.

[5]徐文举, 李天宇.湿润烧伤膏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小儿烧伤创面的疗效对比[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4, 26 (1) :29.

凝胶因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入选9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 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其中, 男8例, 女82例, 年龄18~55岁, 平均33.5岁, 病程2个月~4.5年。患者大多因面部某些原发疾病, 如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或者痤疮等, 较长时间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或者长期应用含糖皮质激素类的不合格化妆品发病。按照临床表现, 激素依赖性皮炎可分为四个类型: (1) 皮炎型:表现为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 (2) 痤疮样型:表现为密集分布的粉刺、丘疹、脓疱; (3) 色素型:表现为点状、片状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斑; (4) 老化型: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皱纹加深; (5) 毳毛增粗型[2]。在临床中大部分患者有两种或以上的皮肤损害。国外学者根据皮损部位的不同, 将激素依赖性皮炎分为3种类型。弥散型:皮损散在分布于整个面部、前额和颈部;面部中央型:皮损主要分布在双侧脸颊、眼睑下、鼻、前额部位, 大多口唇周围是正常皮肤;口周型:皮损围绕口周分布[3]。将9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等方面均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 有1个月以上面部外用激素病史; (2) 停用激素后2~10 d, 原有疾病或者皮损复发或加重; (3) 主观症状:皮肤瘙痒、疼痛、灼热、干皱或紧绷感; (4) 客观症状:红斑、潮红、皮肤干燥脱屑、毛细血管扩张、水肿、炎性丘疹或脓疱、毛孔粗大、色素沉着、表皮萎缩。诊断必须具备 (1) 和 (2) 加上 (3) 或 (4) [4]。

1.3 入选标准:

(1) 年龄≥18岁, 男女不限; (2) 临床上明确诊断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3) 愿意接受他克莫司软膏及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 能够遵守治疗方案; (4) 口头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 对他克莫司或者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及其组份过敏; (2) 患有某些影响疗效观察疾病的患者; (3) 已口服使过激素、雷公藤制剂及四环素类药物; (4) 在1个月内口服过抗生素; (5) 在1周之内外用过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6) 有严重的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5]。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

首先立即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及任何化妆品等, 冷水洗脸, 避免日晒及局部刺激, 避免熬夜, 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饮酒。治疗组:于早、晚洁面后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商品名:贝复新) , 5~10 min凝胶基本吸收后, 再将0.1%他克莫司软膏涂于患处。对照组:于早晚洁面后单独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组及对照组疗程均为4周, 疗程结束后复诊, 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1.5.2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观察指标包括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客观指标包括红斑、丘疹、脱屑、干燥、毛细血管扩张;主观指标包括灼热、瘙痒、疼痛、干皱及紧绷感, 各项指标按照四级评分法进行评分[6]:无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根据主、客观指标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疗效指数= (治疗前-治疗后) 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疗效指数≥90%皮损, 临床表现为自觉症状基本消退;显效:60%≤疗效指数<90%, 皮损大部分消退, 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好转:20%≤疗效指数<59%, 皮损和自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疗效指数<20%, 皮损和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按痊愈加显效计。

1.5.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治疗结束时临床疗效对比见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 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6.429, P=0.011)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一般在开始治疗3~5 d内发生, 对照组有1 2例 (26.67%) 出现潮红、烧灼及瘙痒, 向患者解释说明, 未影响治疗进程, 给予冰敷后症状逐渐缓解。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潮红、烧灼及瘙痒, 未给予特殊处理, 继续用药后症状逐渐缓解。

3 讨论

外用糖皮质激素 (简称激素) 具有强大的抗炎、抗免疫作用, 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为治疗某些原发疾病, 长期不规范应用外用激素, 可发生很多不良反应, 造成对其产生依赖, 引发激素依赖性皮炎, 在面部多发。本研究中, 入选患者大多因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痤疮等疾病, 长期应用强效激素、自行应用含激素的不合格化妆品或药店中自行购买的非正规药品 (如消字号、健字号及械字号等) , 所含成分不明, 长期应用形成了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严重损伤皮肤屏障结构[7], 造成皮肤耐受性差, 皮肤敏感性明显增高。此外, 激素本身可以诱导某些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加重皮肤的炎性反应[8]。

他克莫司是从土壤真菌链霉菌的肉汤培养基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大环内酯抗生素, 有免疫抑制作用, 能够抑制T细胞活性, 干扰细胞因子网络, 抑制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 抑制5-羟色胺及白三烯的产生, 角质形成细胞IL-8及其受体水平可明显降低, 抑制炎性反应[9]。他克莫司抗炎、抗免疫作用显著,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本研究中, 笔者观察到他克莫司组可有效的控制红斑、丘疹、脱屑症状, 对毛细血管扩张的症状改善不满意, 对患者主观指标, 包括灼热和瘙痒改善明显, 疼痛、干皱及紧绷感的改善情况欠佳。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肽类物质, 对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具有营养、修复和再生的作用[10], 可以修复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屏障结构, 降低皮肤敏感状态, 改善皮肤耐受性, 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本研究中, 治疗组患者红斑、丘疹、脱屑、干燥、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均优于对照组, 患者皮肤灼热、瘙痒、疼痛、干皱及紧绷感缓解程度全面优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可达到88.89%。考虑他克莫司软膏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用, 可加速皮肤保护屏障的再生和恢复, 从而有效的减轻临床症状。本研究中对照组有12例发生不良反应, 包括潮红、烧灼及瘙痒, 发生率为26.67%, 而治疗组仅2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4.44%, 说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大大降低他克莫司软膏的不良反应发生, 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5例患者给予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用治疗, 对照组48例患者仅给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 疗程均为4周, 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 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44% (2/45) , 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6.67% (12/45) 。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早, 临床疗效高, 不良反应发生少。

关键词:皮炎,糖皮质激素依赖性,他克莫司,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美容专业组.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治指南[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9, 8 (38) :549-550.

[2]起珏, 何黎.激素依赖性皮炎诊疗现状[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 42 (11) :705-706.

[3]Ljubojeviae S, Basta-Juzbasiae A, Lipozeneiae J.Steroid dermatitis resembling rosacea:aetio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J].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02, 16 (2) :121-126.

[4]田分, 张守民.激素依赖性皮炎及其诊疗[J].医学综述, 2 0 0 5, 11 (10) :911-912.

[5]蒋靖, 夏立君.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39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 26 (6) :506-508.

[6]毛红群, 栾超, 宗文凯, 等.白芍总苷联合左西替利嗪及他克莫司软膏治疗严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4, 47 (12) :892-893.

[7]王琰瑜, 王学民.外用糖皮质激素对皮肤屏障系统的影响[J].国际皮肤病学杂志, 2011, 37 (5) :289-291.

[8]刘晓红, 赵荻, 宋来涛, 等.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 29 (9) :615.

[9]黎斌, 刁庆春.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09, 38 (17) :2233-2234.

上一篇:招生宣传策划下一篇:地理信息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