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工艺配套

2024-09-28

完善工艺配套(精选6篇)

完善工艺配套 篇1

从2004年至今,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7年来,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种粮的积极性, 各种农业机械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 进入农村千家万户。农村出现了“耕田用铁牛, 插秧不弯腰, 割禾用袋装, 开沟不用锹, 抽水抗旱只用油和电”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增效, 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事实证明,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拉动消费带动农机企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的好政策。但在看到农机化发展的同时, 我们还要清晰地看到目前农机化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基础设施还不配套, 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滞后, 机耕道、场库棚等农机化的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因此, 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同时, 政府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和完善一些配套保障措施。包括:农村中农机维修网点、机耕道路、农机停放场库棚、农机供油点建设等。

加快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现阶段, 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短缺、分布不均匀。如江西省吉水县有18个乡镇, 249个村委会, 2297个村小组, 耕地面积38823公顷, 全县人口47万。到2009年, 农机总动力为63万千瓦, 农机具10万多台套。农机维修网点120多个, 农机维修人员1000多人。据此, 还有220多个村委会没有农机维修网点。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乡镇, 在交通不方便的乡镇村, 有的农机总动力达10000-20000千瓦, 各种农机具1000台以上, 却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点。农机一旦出现故障, 农民要跑到几十里路的圩镇去修理, 有的甚至需要到县城修理。由于有的村没有农机维修点, 造成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的局面。

同时, 缺乏修理技术, 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农机维修点, 修理设备简单且缺乏修理技术;有的农机维修点“四无”, 无营业执照、无固定维修场地, 无量具, 无拆装专用工具。有的人修理“本领”就是拆换零配件。有些农机经他们“动手术”后, 照旧毛病百出。造成农民机手多花钱, 农机具维修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此外, 无水稻插秧机和水稻联合收割机维修网点及维修人才。有些地方从县到乡镇都没有插秧机和收割机的专业维修点, 没有专业维修人员。插秧机和收割机厂家的“三包”服务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给农民的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造成极大不方便。

农机维修业是促进农业机械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与农机推广、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安全监理列为同等重要的位置, 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农机化发展规划, 从而加快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机驾驶人员培训工作同等对待。每年的培训工作任务应有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任务。基于目前水稻插秧机和收割机的迅猛发展之势, 加上前几年农民购买的插秧机和收割机的维修的高峰期即将到来, 农机管理部门可与厂家联合, 加强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人员的培训, 尽早解决县乡村无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点以及无专业维修人员的问题。

农机维修网点应合理布局。要做到农机大修不出乡镇, 小修不出村。在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 一是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 即农机维修达到“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二是考虑农机维修人员的经济效益原则。即建立一个农机维修网点, 都应根据农业机械分布状况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成本估算和盈亏分析, 确保农机维修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一般一个村级农机维修点服务辐射范围在5-10公里内比较合适。

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农机维修质量标准。根据农村的实际, 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手扶拖拉机、轮式拖拉机、柴油机、插秧机和收割机维修质量标准以及提高维修质量和防止维修质量界定不清引起的纠纷, 以便维护农民或农机维修人员的合法权益。

农机主管部门还应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督管理, 履行职责, 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审定、修理工考核、维修质量等进行监督检查工作。转变工作观念, 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 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加强机耕道路建设

目前农村机耕道路存在无人管理、路况差的问题。据了解, 在一些乡镇村, 原先兴修的一些机耕道路, 由于管理和养护维修不明确而造成机耕道路长期处于无人管理和无人养护维修、路况差的现象。同时, 农村机耕道路缺少资金、无法兴修和养护。兴修和养护机耕道路的资金得不到落实, 需要兴修的机耕道路无法动工兴修, 需要养护的机耕道路无法养护, 使原有的机耕道路日益损坏。此外, 机耕道路建设不标准、不规范, 存在农机事故隐患。农机事故隐患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

为了确保农机能顺利下田作业, 应加快农村机耕道路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29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该促进法赋予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 应把“农村机耕道路建设”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制定管理法规, 依法管理。根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 地方政府应制定《机耕道路建设和管理办法》, 明确农村机耕道路的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使机耕道路的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同时, 还要制定机耕道路建设规划、申报验收、使用维护等一系列程序和要求, 确保机耕道路建设顺利进行。

机耕道路的建设做到四个结合。在农村机耕道路建设中要实行统一领导、精心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兴修和养护相结合的原则。为落实机耕道路建设的资金, 要做到“机耕道路建设与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 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 与村村通公路建设项目相结合,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加快农村机耕道路建设的步伐。

制定农村机耕道路建设技术规范。农村机耕道路是乡镇村既可供简易农用机动车行驶, 又可供各种农业机械行走的农村道路。它包括村组道路和田间道路。如果按国家公路建设技术标准来建设机耕道路, 资金花费大, 不现实。因此, 要因地制宜, 科学指导, 珍惜财力, 节约土地资源。

提高农机基建与技术水平

近几年, 各种农业机械发展迅速, 但农机停放场、库棚缺乏。有的农机手用完后, 把农机放在屋檐下, 有的放在院子里, 有的一年四季都露天停放。经过一年四季折磨后, 农机的机件锈蚀, 油漆脱落, 发动机冻裂……农机“患病”在身, 技术状态变差, 事故隐患增多, 怎能正常工作?将严重地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和以后的农业生产, 造成经济损失。

加快农机停放场、库、棚建设, 农机手要提高农机停放保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业机械长年不停地为机手工作, 为机手发家致富而效劳, 应该给它们做个“窝”。让它们白天为机手工作, 晚上在温暖的“窝”中歇息, 加上机手对它们精心维护保养, 使它“身强力壮”, 技术状态良好。有条件的地方, 应结合新农村建设, 改建新房的机会, 把农机停放场、库、棚建设列入其中的内容。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地方, 农机手也可临时搭建一个简易棚或用塑料布等遮盖机具, 只要能抵挡风雨烈日、霜雪就可以了。

农机主管部门要派技术人员下乡进村入户, 向农机手宣传农机停放保管的重要意义, 指导农机手做好农机停放保管工作。

推进农机供油点建设

90年代中期以前, 农民购柴油不出乡镇, 有的不出村, 给农机用油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后来, 经过“成品油市场的整顿”, 乡镇的农机供油点都被取消。现在的加油站都建在国道、省道旁, 建在县道旁的也不多。近几年来, 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下, 农民纷纷购置农机从事粮食生产, 各种农业机械涌入千家万户。但是, 农机需要用油, 农民来回跑二三十里去购买, 有的甚至更远, 农民购油十分不便, 不仅耽误农时, 还要添置盛油的油桶存油, 增加开支。同时, 安全运油和用油的知识缺乏, 容易引发事故。有的农民叹气的说:购农机容易买油难。

要做到方便农民购油不出乡镇, 要恢复和加强乡镇农机供油点建设。上级有关部门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研究制订乡镇农机供油的管理办法, 制订乡镇农机供油点建设规范, 对符合条件的乡镇应批准兴建农机供油点。与此同时, 恢复和完善原有的乡镇农机站的农机供油点, 对原有的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改造, 对供油人员进行培训。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 批准恢复农机供油。有条件的地方经有关部门批准后, 农机供油点还可延伸到村,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农民购油不出乡镇、不出村。为农机的“粮食”供应提供方便。

完善工艺配套 篇2

发布时间:2010-08-06 【字体:大 中 小】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和重要平台,社区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按照国务院2003年颁布的《公共文化 体育设施条例》,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必须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2009年,文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专门就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 工作,以确保街道和社区文化设施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根据文化部和城乡建设部的专题调研的要求,我 们对我市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的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和规划审批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我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情况

(一)市级、区级公共文化设施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的功能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文化事业的全 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构筑以国际水准的国家级文化设施为龙头、现代化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为主 导、分布合理的文化设施为主体、面向大众的一般性文化设施为基础,定位准确、层次分明、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设施结构体系”;要“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文化 生活质量,加强区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和图书馆的建设,保证街道(乡镇)及社区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作为国家文化中心,北京市一直以来高度公共文 化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国家级、市区级、社区级等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层次分明的文化设施结构体系。结合地域资源特点,规划建设了历史文化区、时尚及传媒 文化区、科技文化区、工业文化及创意文化区等特色文化发展区。

目前,我市中心城集中建设区约626平方公里范围内,现状独立占地的市级、区级文化设施用地约6平方公里(约占1%),建筑面积约781万平方米,主要集 中在三环路以北地区。在《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年)中,规划文化设施用地约9.17平方公里(约占1.5%),较现状增加约3.17平方 公里,建筑规模约1371万平方米,比现状增加及590万平方米。

(二)社区级公共文化设施

针对规划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主要是在规划审批中执行《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规发【2006】384号文)。在该指标中,居住区配套按 照性质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社区管理服务、社会福利、交通和市政公用八类。鉴于文化与体育设施在使用功能和室外场地方面有许多共同之 处,因此将文化设施与体育设施共同作为文化体育设施一个大类,按照居住人口规模,7000人以上居住区配套一处室内文体活动中心,建筑规模200平方米(一般不独立占地),室外文体活动场占地约400-450平方米。主

要内容包括文化娱乐(多功能影视厅、文娱艺术等)、图书阅览、科技活动、青少年活动、康乐(健身房、棋牌室、室内体育活动)等设施。

为保证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在规划环节的实施和落实,我委在建设时序、规划调整、规划验收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居住区配套设施应与住宅同步设计、同步使用、同步验收(市规发【2007】330号)。目前,在规划居住区、居住小区的规划审批环节,我委严格按照《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规发【2006】384号文)要求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进行社区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在规划监督检查验收环节,我委严格按照《北京市建设工程规划监督若 干规定》(2001年第86号政府令)要求规划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必须与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建设同步完成,未能同步完成的,对相应住宅建筑不予进行规划 验收。

2008年我委提出:“着重创新规划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扩大和深化规划服务,探索规划工作走出去、下基层,直接服务街乡社区和市民的有效途 径。”2008年上半年,在对整个中心城101个街道办事处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定了海淀学院路、朝阳劲松、东城交道口街道三个不同类型 的街道办事处作为试点。结合此项活动,我委组织深入社区听取民意,并根据社区居民提出的建设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需求,会同区政府组织对社区内文化设施进 行改造建设,获得了社区居民的肯定,是近年来我委推动社区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实施的一种有益探索。

二、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规划实施情况

(一)实施方式

目前我市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在以开发建设单位配套建设为主的基础上,逐渐呈现出多种规划实施和建设方式。一是政府投资建设,用以解决区域范围 内的社区文化活动安排;一是由开发商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规划许可要求,在居住区、居住小区建设的同时配建室内文体活动中心和室外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后交 给区县政府或文化主管部门管理;一是由开发商结合居住区、居住小区会所建设经营管理,主要为小型图书馆、青少年活动场地等(如万科西山庭院项目)。

(二)存在问题

虽然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在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长期以来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建设方式、管理体制等问题,使得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在规划方面,一些非规模新建居住小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由于按照现行规定可以不配或按照小区级配套设施低限配套。一些开发建设建设单位为降低建设成本,采取 “化整为零”的办法逃避建设配套设施。同时由于目前采取的配建方式导致相关设施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交付使用以及维护管理等方面机制不够完 善,各部门缺乏有效协调,使得部分小区配套建设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在规划验收后不能及时交用,或者改变使用性质,挪作他用等。另外,老旧小

区由于配套标准 较低,其社区文化配套设施的布局和规模不合理,存在资源浪费与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三、下一步规划方面的建议

(一)加强规划研究

目前我市针对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由于缺乏专项规划的支撑,较为单一的依靠《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缺乏对于不同区域,如旧城、近郊、新城等的研究,对于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需求变化趋势把握不足,特别是对于市民对改善居住环境多样性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指标体系还 不够深入细致。建议下一步我委配合市文化局组织开展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

(二)建议研究改革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配建制度,完善各部门工作衔接机制

完善配套改革 推动林地流转 篇3

林地制度作为农村地区的一项基本制度,其重要性毋庸质疑。促进林地流转是在新时期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克服林地家庭分散经营缺点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只有林地进行了合理的流转,才可能实行林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林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从而适应迅速变化和发展的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竞争要求。广大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已经普遍认识和接受了合理推进林地流转的重要性。

实际上,全国的林地流转水平一直处在比较低的水平线上。即使在浙江省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转林地也仅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一小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各省最前列,尤其是省内私营经济的发展速度。浙江省内大量的农户开始从土地中摆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包括林地的生产效率和农户对土地、林地的依赖程度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之下,浙江省农村土地林地的流转行为日益盛行,转让、转包、反租倒包、林地信托等多种有益的探索层出不穷。因此,浙江省有着丰富的农地流转创新实践经验,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做为典型经验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但是对浙江土地林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发现,尽管浙江省的林地流转总体不错,但是其整体上还是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农户对于流转出他们承包的林地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顾虑。

在实现林地流转的过程中,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意志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林地流转是否能够完成。在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社会调查之后,笔者发现农户流转林地的意愿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即使在国家有关部门以非常明确的方式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农户的意愿也没有预期那样高。林地产权制度不清晰、缺乏必要的机构提供流转信息、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使农户在流出林地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顾虑,严重影响了农户流转林地的激情和主动性,制约了农村地区林地流转水平和林地规模经营程度的提高。这说明,实践过程中的林地流转还是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林地产权不清晰、林地流转或交易服务平台缺失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林地流转制度改革的进程。

制约林地流转的原因

虽然林地流转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但林地产权不清晰、农村社会保障缺位等因素制约了农户流转林地的积极性。

浙江农村地区的林地基本上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即林地所有权的拥有者属于集体,这个集体包括乡集体、村集体或者村民小组,林地的所有权关系看似非常清晰,集体是唯一明确规定的土地合法所有者。但是细想之下,这种所有制关系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集体并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法律和国家政策对于集体也并没有给出一个非常清晰的具体界定,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公社化到村民自治小组的转变,原先的集体组织已经很少干预到村民的经济生活,在很多地区,集体其实早已经名存实亡。其次,集体所拥有的权利也是一份不完整的权利,林地所有者的权利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集体对于涉及林地的许多事情其实并没有决定的权利,这些权利依然属于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对于林地到底属于谁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林地要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转就必须符合商品的基本属性,即拥有明确的所有权关系,显然,我国现行的农村林地产权制度决定了我国农村的林地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清晰的林地产权制度极大的限制了农民流转林地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对于流转林地存在着诸多的顾虑和错误的观念,制约了农户流转林地水平的提高。

农村社会保障缺位也是制约林地流转的重要原因。建国之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制发展模式,广大农村地区不论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农民的生活水平都和城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即使近几年,中央已经认识到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并且也已经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但是长期城乡二元发展模式所造成的影响已经不是短时间里能够消弭的。林地对于许多农民而言,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资料,它还承担着农民的就业保障和养老等基本的社会保障功能,尤其是在就业和养老两大基本保障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土地包括林地就是农户的命根子,绝不会轻易放弃。

农户愿意转让出林地的前提是他们能够摆脱对林地的依赖,即在非农产业获得就业机会,并能获得不低于转让出林地之前的收入水平,因此非农产业能够容纳农户就业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户是否愿意进行林地流转活动。在被调查的农户中我们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户认为缺乏稳定的二、三产业就业渠道是他们进行林地流转时的主要顾虑。

农村地区基本的社会保障,如养老、疾病保险等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也是农户不愿进行土地林地转让活动的主要顾虑。在城市居民享受相当完善的保障制度的同时,占我国人口最大比例的农民却完全被排除在城市的保障体制之外,即使在经济发展最为发达的浙江地区,农民享受的也只有最基本的大病、养老等几项,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还得承担比城市居民更多的保险支出。在被调查的农户中我们发现,如果在政府能够为农户建立基本的养老等保障措施的前提下,有近一半农户愿意放弃林地承包权,远远高于进行林地流转的实际水平,显然,保障措施的缺失极大地制约了农户流转林地的行为。

在整个林地流转过程中,林地流出主体一般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流入主体则多数为林业经营大户或农业龙头企业。显然,两者在生产经营的规模、效益与理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相互之间的需求与供给信息也很容易出现不称。因此,需要中介服务组织为林地流出和流入主体提供流转所需的各种信息、技术和组织服务,中介服务组织一般由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或村集体组织成立。在浙江省,虽然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林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几乎还没有,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网络状、多功能的中介服务体系,造成林地流转主体之间的信息很不对称,尤其是很多分散經营的农户根本就不知道林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流转,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缺乏中介服务组织的信息服务而造成的。

开展腐蚀机理研究,完善防腐配套 篇4

关键词:油井腐蚀,难题,缓蚀剂,防腐

1 卫三区腐蚀现状

卫三油藏经营区共有油井89口, 开井70口, 平均单井日产液19.3吨, 日产油1.6吨, 综合含水91.6%。其中定期防腐加药油井36口, 主要集中在卫10、卫11块两个油层区块, 另外卫58块因结垢造成的垢下腐蚀也有增加趋势。采油井下工具的腐蚀主要表现油管漏、抽油杆断脱、光杆断。油水井的腐蚀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和集输, 造成大量原油损失, 同时也造成了大批资金的被迫投入。

2 区域腐蚀机理研究

卫10、卫11块两个区块地质状况复杂, 产出液的水型为CaCl2型, 综合含水高、矿化度高、氯离子高、多有较强的腐蚀性, 且伴生气中CO2 (二氧化碳) 含量高达2.8%, 使腐蚀介质更加复杂。再加上多数油井随井况恶化, 管杆偏磨严重, 金属本体裸露, 使腐蚀环境恶化复杂多变, 致使局部腐蚀、点蚀等加剧, 管杆穿孔频繁发生。

2.1 HCO3-、Cl-离子对腐蚀的影响

H C O3-离子在低浓度时, 对腐蚀起促进作用, 其机理在于HCO3-可作为阴极去极化剂;HCO3-可以与CO2相互转化, 离解后产生H+和CO32-, 前者加速腐蚀, 后者与Ca2+成垢, 形成垢下的局部腐蚀。

产出液中的Cl--离子会增加水的腐蚀性, 促进碳钢、不锈钢等金属或合金的局部腐蚀, 在氯化物中, 铁以及它们的合金均可产生点蚀, 氯离子的存在可加速金属的腐蚀作用, 当Cl-含量较高时, 在阳极区, 导致一般坑蚀的蔓延, 另一方面, 由于Cl-半径较小, 易穿透保护膜, 使腐蚀加剧, 产生局产腐蚀, Cl-是对碳钢腐蚀影响最大的阴离子。

2.2 介质PH值影响

在PH值和溶解氧很低的情况下, 水的腐蚀主要是由氢的去极化作用控制。低PH值且含氧时, 碳钢表面是氢去极化反应和氧化去极反应同时进行。此时, 碳钢表面进行的实际上是酸作用过程, 腐蚀特征表现为均匀腐蚀。

2.3 温度、CO2的影响

C O2腐蚀最典型的特征是呈现局部点蚀、轮癣状腐蚀和台面状坑蚀。其中, 台面状坑蚀的穿孔率很高, 通常腐蚀速率可达3~7mm.a-1。温度对腐蚀的影响较为复杂, 首先, 当温度<60℃, 腐蚀产物膜FeCO3软而无附着力, 金属表面光滑;当温度在100℃附近, 高的腐蚀速率和严重的局部腐蚀, 粗结晶形成Feco3;当温度在150℃以上, 形成细致、紧密、附着力强的FeCo3和FeCo4膜, 腐蚀速率降低。但是, 过高的温度又可使缓蚀剂分解而失效。

3 结合研究结果, 现场配套情况

3.1 优化加药周期, 确保井内药剂浓度

根据单井铁离子变化及作业起出情况, 调整药剂药量与加药周期;缓蚀剂首次投加时加大剂量、高浓度, 使缓蚀剂迅速在金属表面形成完整保护膜, 防止因保护膜残缺, 造成局部腐蚀。为利用好缓蚀剂保护膜的防腐作用, 采用作业预膜的办法, 即在油井作业维修结束前, 就将缓蚀剂投入井筒中, 这样在开井生产前就会在井筒的管、杆、泵等表面预先形成一层较厚的保护膜, 从而提高防腐效果。日常管理中, 实施“少食多餐”的加药方式, 延长药剂在井筒内的存留时间, 使井筒防腐更趋合理化。目前我区腐蚀严重的9口井执行3次/每周, 其余27口井执行2次/每周。

3.2 完善铁离子监测, 为药量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目前, 铁离子监测所用样本一般采用原油含水化验后所剩余的游离水, 根据我们跟踪的情况来看, 采用不同材质的样桶、油样放置的时间长短、分光光度计精度、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等都对数据有一定影响。但通过数据对比来看, 虽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但仍然可以总体反映出腐蚀的变化规律。

根据监测到的油井腐蚀数据, 和有关缓蚀剂的实验数据, 计算出缓蚀剂的浓度、加药量、加药周期。缓蚀剂的浓度、加药量、加药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3.3 加强作业现场管杆工具腐蚀状况落实, 检验防腐效果

作业现场的落实一直以来都是我区对缓蚀剂效果进行评价, 对单井防腐制度进行调整的主要依据。近2年来我区先后根据现场情况对WC11-25、WC11-54、WC11-14、WCC56-2、WC10-21等进行20余井次药量及周期的调整, 总体效果良好。

4 取得效果分析及经济效益评价

对比2011年重点腐蚀单井作业情况, 与前2年相比总体呈现好转趋势, 具体表现在因腐蚀影响井次减少, 检泵周期、免修期延长。大部分油井检泵周期基本由原来的3-7个月延长至一年以上, 其中WC11-25、WC11-34、WCC56-2、WC11-39免修期均已达到500天以上。WCN10-9井该井2011年上半年已因腐蚀维护2次, 平均免修期96天, 2011年8月后实验低温段缓蚀剂, 目前免修期已达189天, 效果显著。

5 经济效益评价

仅对比效果明显的7口油井, 就减少因腐蚀造成躺井10井次以上。

(1) 按每口油井维护6万元计算, 作业劳务节余60万元以上。

(2) 减少因腐蚀造成管杆更换5000m以上, 仅减少成本支出就在40万元以上。

(3) 减少了维护井次, 延长油井时率, 增加油井产量。

2011年共实施监测2009井次, 平均总铁46.7 mg/L, 与2010年平均38.6 mg/L相比, 上升了8.1mg/L, 主要由于7月份以后更换仪器后, 数据波动, 总体保持相对稳定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洪波, 王树森, 高铸, 等.对油气管道内腐蚀影响机制[J].化的腐蚀防护专项技术文摘2007, 26 (12) 43-46

完善工艺配套 篇5

电影制作的风险担保环节此前一直是国产片制作的一大缺陷,也是制约中国电影进一步与国际电影业接轨的主要障碍之一。这个话题前几年在内地的一些行业活动上有所涉及,但并未得到充分重视。 而从今年各方人士的发言看, 国内非常看重推动该项服务的战略意义,外方更是频频提醒中国的完片担保应该具有更多中国特色。

何为完片担保

Film Finance Inc伦敦办公室总经理 罗伯特·斯多尔:

我在这个公司已經工作了14年。Film Finance 1940年代在伦敦成立,现在总部在洛杉矶。如今我们的办公室遍布世界各地,但目前还没有进入中国。我们的完片担保服务就是为投资人提供担保:电影一定会按照时间、预算以及相应的规格完成。我们有相关的专家会分析剧本拍摄的进程,对每个项目进行分析。我们会接触制片人和导演,然后会出一个意向书,证明我们对这个项目的支持。我们会和制作公司签一个正式协议,之后会接管这个电影,并承担其间的风险。在产业中,我们好比“胶水”,我们能给所有相关方信心,就是电影可以按照计划制作出来。我们也能够提高整个流程中的透明度,同时也能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使得银行有信心发放贷款。这样的商业模式对现在的中国市场非常有用。

下面结合实际案例讲一下我们在拍摄时是怎么运作的。

我们的目标是让制作过程更透明、更有效率。我们有一个主页,每一个参与的项目在上面都能找到,我们可以随时在这里看到,比如第三个拍摄日的情况,页面左、右两边是天气跟地点,信息栏里有当日的具体情况,比如时间上有没有拖延,今天累计花费的金额是多少等。比如外景地的情况,每一天的信息都会显示在上面,有地图、天气等等。片方也能通过我们的系统查看每日拍摄的样片。在“制片日程”里,也能很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拍摄日的情况,比如发通告和收工的时间,完成的场次、尚欠的场次,这样可以让大家明白下一天需要做的工作。这里也有每日的通告单——实际上,拍摄现场的统筹可以直接用这个系统做通告单,非常方便,信息只要输入一次就会保留在数据中,以后不需要再输入。库存、数据的管理也是一样。财务部分是单列的,第一页首先看到的是每日的财务总额,红色的是当日的超支部分,然后你想看的话也能看到与预算的及时对比。回到总页上能看到所有的联系方式,中英文都有,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直接Email联系导演、制片人或是各个部门所有的办公室。制片人也可以通过系统跟其他任何工作人员实时视频对话。

公司建立这套系统的目的,就是希望把电影的整个制作过程,以比较简单但足够透明的模式展现给投资人,同时让制片人、执行制片人、统筹等更好地去工作,让制片过程更有效率。当然这些资料对外是完全保密的,仅供内部人员使用,我们有专门的数据保护系统。

Fintage House 北美咨询官 马丁·梅尔夸:

首先,我们公司提供的不是完片担保服务,我们其实是收账方面的专家。

收款管理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制作方、销售代理和其他相关方之间的信任——经常出现问题。有时候,一些人忘记他们要付钱给相关的人。

我们的收账管理是怎么运作的呢?首先我们会在相关方之间签一个协议,其中包括完片担保投资方和制作方。这个协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是给销售代理商的,要确保全球每一个发行商都要付钱到收款账户里。第二是给Fintage House的指导,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分配利润。一旦我们的银行账户中收到钱,我们就会给所有相关方分给他们的利润,每个月、每个季度我们都会出通告,告诉所有人相关收益情况。这个模式的好处很明显——所有相关人都可以收到钱,彼此之间也能有更大的信任,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应得的钱是由一个专业的第三方在管理。

做收账管理业务的应该是一个独立机构, 而不是大公司。这个服务特别适合独立制作人,可以帮助他们在投资人那里得到更多信任。我们做过很多这样的电影,比如《国王的演讲》《拆弹专家》等,我们也做过一些中国电影, 比如吴宇森的《赤壁》和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后者最近的《归来》我们也参与了。

制片人 罗燕:

我第一次买完片担保是在1998年,当时我们公司原创开发的影片4天就得到了环球的预购。所有美国大公司都是基于银行操作的,都不是用自己的钱,只是用自己的资产做抵押。他会给你一个发行、投资协议,当时环球是预购了北美和全世界的版权,中国的版权留给了我。我拿了发行协议就到银行贷款,银行第一件事就是要完片担保,这对我是全新的,当时我找的就是Film Finance 。跟他们合作下来,我感觉好坏各有。他们的介入给了我很多限定文件和条款,这些条款逼我要冷静和理性,实行工业化流程的操作。当时我还做不了,所以得找制片主任做——很不幸中国至今为止没有一个能做这个的制片主任。Film Finance 当时是给我推荐了6个人。但这套体系的限制似乎也很多,因为你预算的2%-3%是要给他们的,而且完片担保公司会要求你拿出预算的10%以防不测,也就是说预算3000万的影片就得拿出300万搁那儿不能动。

完片担保的中国需求

香港导演、制片人 唐季礼:

以前我在嘉禾拍《警察故事》等一系列电影时,没有使用过买完片担保。主要是因为那时香港电影公司自身的制作等团队都能全部到位,而且在拍摄时,我们的制作有本地特色在里面。如果纯粹按照好莱坞那一套模式,适应起来很难。但中国电影发展如此迅猛,完片担保这个课题一定要往前推进。上海在国内金融界处于领先地位,且政府对金融创新非常支持。完片担保体系的建立,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工业标准。担保公司需要有专业人士去管理电影的整个生产过程,要能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要及时提醒投资方,监督团队完成片子。很多电影,投完以后完成不了,完成以后上映不了,资源浪费现象很多。要尽快建立完片担保体系,把标准建立起来非常重要。

nlc202309020429

一壹影视投资基金项目投资决策经理 岳晓湄:

一壹基金成立于2009年,是中国内地首支侧重投资影视文化产业的人民币私募基金 。一壹基金更多是保障投资人回收成本以及回收利润。这次关于完片担保的讨论,我觉得对中国日益发展的电影业很重要。完片担保的意义在于能够保证投资人的利益,使影片在规范和制度化体系下,能够保证品质,按时间进度、在预算之内推进,意义重大。完片担保体系的建立,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年轻导演、中小成本电影的投资,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地特色不可或缺

华美银行执行副总裁 班内特·庞泽尔:

在西方,如果没有完片担保,投资人是不会投资的。但在中国目前不是这样。我觉得两边的做法都是对的。一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时,必须把西方的那套规矩稍放一下,先按照这里的风格开展业务。对中国的内容产品来说,随着定位越来越国际化,其对完片担保服务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高。我觉得中国影视产品的国际化和完片担保在本地的发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EASE娱乐公司激励机制部门制作执行官 达玛·克莱尔:

国外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和中国企业一起来创造新产品,以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市场。我自己的看法是:一定要专门为中国创造相应产品,完片担保现有的体系是电影产业的老做派了,中国的担保产品要有中国的特色。

上海盛万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裁 何晓秋:

推行电影的完片担保,在中国的障碍是什么?影视保险专有产品技术含量高、供应不足,也缺乏既懂影视又懂保险的跨界人才。中国的银行风险承受能力低,现在让他们去承担影视作品的投资风险,非常难。从发行上说,电影在国外是全球发行,预售时即有一个风险分担,但目前在中国,国产片对国内票房的依赖度太高。此外,中小制片团队完片能力不足。好莱坞有电影工会,而国内的行业协会比较弱势。还有资金监管,好莱坞有专业的收账管理公司,但现在国内的第三方监管严重缺失。而且,管制部门也欠缺审查的标准……

所以,在中国做完片担保如果照搬好莱坞没有出路,需要重新设计。我们公司设计的管理机制包括事前评估、过程管控、过审保障和分歧解决。其实最难的是怎么解決摩擦,对此我们设计了四个机制:预警、提高保费、大BOSS评估协调、退出或回购。好莱坞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手段——接管,但在中国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我们会设计一个退出或者回购的手段。此外还有风险共担,比如如何与制片方约定,中间会有一些严格管控,首先是制片方提供反担保或者版权质押,这个目前在国内还挺难。第二是制片人、导演个人的连带责任,这也需要做相当多的说服工作。第三是担保方垫付超支费用从制片方优先回收。第四是制片方承担超支后的罚息。第五是激励核心制片队伍。第六是帮创作型队伍找到多类型融资方案。

完善工艺配套 篇6

关键词:不压井作业;常规作业;溢流;堵塞工具;不压井设备;投堵

中图分类号:TE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7-0054-02

1 文南油田不压井作业概况

1.1 文南油田地质、生产特点

文南油田属于高温、高压、高气油比、低渗透、复杂断块油气藏。层间矛盾大,作业施工时加大了储层保护和井控安全保障的难度。如文88注气区及砂三中段,油气比高,压井成功率低,施工难度大,风险高,“不压就喷,一压就漏”的现象普遍存在。

溢流井、间喷井常规作业,往往采取压井方式施工。压井过程及压井状态下施工,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部分压井液进入地层,造成地层伤害,渗透率降低,影响油气生产。冒喷施工又会造成坏境污染、增加安全隐患、职工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压井作业造成油井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部分井甚至压井后造成储层永久伤害。同时压井作业造成特车费用及压井液等入井材料费用增加,作业成本升高,排液周期延长,仅2009年油井作业因压井造成油井产量较大幅度下降的有14 口井,初期影响日产油量35 t,年累计影响油量2 259 t。

文南油田注水压力较高,水井作业施工上修前需放溢流降压,以满足常规作业需要。由于高压低渗、层间矛盾复杂,水井作业施工前放压周期较长,注入水大量排出,严重影响注水效率和效益;加上注水时与放压后地层压差过大,造成地层与井筒应力变化过大,带来地层蠕动、坍塌、出砂、渗透率降低及油層套管损伤等不利影响,造成井况变差。

1.2 不压井作业的优势

不压井作业是近年来集团公司及中原油田大力推行的一种新的作业方式,与常规作业相比主要有以下优势:

①不压井施工,既减少了压井液的使用,降低了作业费用,又较好地保护了油气层不受污染。

②水井不压井施工,可减少注入水作业前的放压水量,减少因施工放压带来的地层压力波动及产量影响。

③不压井作业设备具有防喷、防顶、加压起下的功能,在钻顶塞及处理复杂井况时,具有安全防护优势,同时改善了工作环境。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及油层开发向精细管理方向的发展,对储层保护、地面环境保护、实现清洁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降本增效、安全施工尤为突显重要,不压井作业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2 文南油田不压井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文南油田针对不压井作业存在的施工难题,重点围绕不压井堵塞工艺展开技术攻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①针对施工管柱或原井管柱投球验管后的堵塞难题,改进堵塞工具,在堵塞器下端加装验管钢球,满足了验管与投堵一次操作的施工要求。

②针对水井完井管柱及下泵管柱尾管堵塞难题,在工具内加装调质铝板,研制配套了铝塞喇叭口、内堵塞铝塞等堵塞工具。

③针对酸化、挤堵、注灰等管柱堵塞后无法满足下步施工工艺要求的配套难题,改进堵塞阀座功能,研制配套了多功能堵塞球座。

④针对带压起下抽油杆动密封防喷难题,采取边放压边起钻方式,研制配套了抽油杆防喷装置。

⑤针对换井口过程中的套管防喷问题,研制了套管堵塞器、换井口专用封隔器。

⑥为满足特殊施工管柱既需防喷又要保证内通径的需要,研制了可捞式堵塞器。

⑦为解决了管柱堵塞后自动平衡内外压差进行管柱保护,又能满足管柱建立正循环冲洗的施工要求,在堵塞阀座上加工平衡泄压孔,研制了自溢式防喷单流阀。

⑧利用井内液柱压力驱动坐封井筒原理,研制了撞击式堵塞器,解决了管柱结蜡、结垢严重的管柱堵塞问题。

⑨研制改进了油管清蜡装置,利用液动驱动进行三级清蜡、扩眼,保证了投堵器的顺利入井。

⑩研制了与闸板防喷器的防喷闸板互换的电缆防喷闸板,并加装了电缆居中导向装置,解决了不压井作业装置无法进行电缆测试、射孔防喷的施工难题。

{11}研制了双向洗井阀,既满足起下钻防喷、自动平衡管柱内外压差的要求,又具有正反洗井通道,解决了堵塞管柱无法同时满足正、反循环和防喷的施工难题。

{12}研制了沉储式防垢管和割缝内过滤管,解决了垢片及碎胶皮对堵塞工具的影响,保证了堵塞工具的正常开启和关闭。

{13}研制了简易27/8"、31/2"油管防顶安全卡子,利用升降液缸,配合游动防顶卡瓦及环形防喷器,带压导起堵塞工具,解决了不压井设备使用防顶卡瓦时无法带压旋转卸扣的问题。

通过对配套堵塞工具的不断创新与改进,解决了不压井施工中遇到的难题,较好的满足了不同工况下的管柱堵塞需要,自2009年10月~2012年底,带压作业施工153 口,全部实现了安全无污染施工。

3 不压井作业配套技术的应用情况

3.1 不压井作业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管柱堵塞技术配套是否完善,决定着不压井作业施工能否成功开展,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不压井作业工艺的推广应用和发展。

随着不压井配套工具的不断完善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充分利用开发配套的堵塞工具,较好的解决了不同管柱堵塞的施工难题,使不压井施工工艺不断发展,工作量逐年增加,且施工风险较大的高气液比油井作业的比例大幅上升。

3.2 拓展不压井配套堵塞技术在常规作业施工中的推广

应用

我厂在积极利用不压井设备开展不压井作业施工的同时,为弥补不压井设备的不足,加快生产节奏,大力推行不压井堵塞技术在常规作业队施工中的推广应用,针对井内压力不高、施工风险不大的溢流井、间喷井,在采取防顶措施的情况下,配套防喷、内堵塞工具实施不压井作业施工,较好的改善了施工环境,降低了施工成本,拓展了我厂研制、配套的不压井配套工具的防喷作用,解决了常规作业队在大溢流、高气液比等施工的防喷难题。

4 应用效果分析

文南油田大力推行不压井作业施工工艺,积极开展不压井配套技术研究,并把研制、改进的不压井配套工具及时应用到不压井作业队伍和常规作业队伍的不压井作业施工中。

2012年度实行不压井作业60 井次(其中油井施工45 井次、水井施工15 井次),常规队伍实行不压井作业54 井次(其中油井施工9井次、水井施工45井次)。施工过程中套管生产增油

1 215 t、减少压井液使用3 990 m3,减少压井特车费用45.2万元,减少水井溢流量的排放量6.75×104 m3,年降本增效合计

1 219.22万元。

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实行不压井作业施工,较好的保护了油气层不受污染,避免了因压井造成的产量损失;缩短了水井放压周期,减少了放压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为油田生产精细管理、高效益开发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Forest Gray.油气开采[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完善工艺配套】推荐阅读:

采油工艺配套技术07-15

完善高效05-24

完善保障05-31

完善自身06-01

商标完善06-09

道德完善06-10

理论完善06-16

完善网架06-24

结构完善07-09

完善深化07-10

上一篇:肌腱细胞下一篇:面向订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