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方向

2024-11-07

机电方向(共7篇)

机电方向 篇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 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 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很多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 由专门部门和专业的教师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在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与激励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高涨, 据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1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0%, 2012年为2.90%, 2013年为3.30%, 呈逐年上次趋势。据《2014年度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 2013届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中与机电类相关的电子产品和电器用品零售业占1.7%, 位居自主创业最集中行业的第10位。2010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五位中, 没有与机电类相关的行业。根据《2014年度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在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较高的50大高职高专专业中, 机电类专业包括电力熊自动化技术达到94.8%,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达到93.7%,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达到93.3%, 电气自动化技术93.2%, 机电一体化技术93.1%。从以上创业和就业两个方面的指标来看, 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在创业这个方面还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在当前的大社会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高校都花大力气支持、鼓励和指导大学生创业。所以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应该抓住当前这个契机, 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积极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和探索创业的方向。文章就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创业实际进行分析, 创业的方向进行探索, 力求能够为高职机电类学生在创业上提供一些帮助, 为高职机电类的学生创业护航。

一、高职机电类学生的创业所面临的问题

1. 创业基础

(1) 外部条件

(1) 各级政府和高校都支持和鼓励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都明确提出鼓励、支持和促进自主创业, 可见党和国家一直把鼓励、支持创业放在突出位置。从经费支持、税收优惠减免到允许高校在校生休学创业等措施, 无不体现了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重视。各级地方和政府部门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和促进大学生创业。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举办创业大赛等。很多高校也纷纷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孵化园等, 由专门部门和专业的教师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可以说当下是大学生创业的契机

(2) 创业成本高

对于机电类专业的学生而言, 机器设备的使用始终贯穿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 如果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技能进行创业就需要购买所需要的设备, 而且一般一台设备是不能完成工作需要的, 往往是需要成套的设备。然而机电类的设备价值比价高, 少则几千, 多则几万、几十万。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以可以说经济基础是限制机电类学生创业的主要原因。如果不结合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 需要的创业资金倒不会是限制其创业的原因, 但没有专业知识技能结合的创业是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的, 选择的人越多, 创业的压力越大, 失败的几率也越高。

(2) 内部条件

(1) 专业技能方面

高职机电类专业重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在课程教学的设计上更多的采取了理实结合甚至纯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不断训练形成自己的专业技能, 同时学生有着丰富的机电理论及专业知识。通过培养使学生能够进行机电类设备的管理、应用、营销及技术服务等一系列工作。也就是说他们有着良好的技能基础, 是具备丰富机电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技能人才。而我们所敬爱的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量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2) 经济基础和市场经验方面

创业不只是凭借自己的一腔热情就能开展起来的, 它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以及充分的市场分析调研等, 还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资金是开展一些列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没有资金创业就沦为空谈。而恰恰我们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就不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 应该来说几乎没有学生在经济上是独立的, 他们更多的是依靠父母给他们经济支持。极少数学生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经济基础, 也就是讲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自己赚了一些钱, 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市场经验, 和足够的社会阅历, 少有甚至没有接触过企业运营的相关知识, 在项目运作、市场开发、产品定位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 这将是影响他们创业的极大障碍。没有抓住市场的导向, 掌握消费者的需求, 必定以失败告终。

总的说来, 经济基础和市场经验在学生的创业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经济基础创业活动就没法开展, 有了经济基础, 没有足够的市场经验也是创业的一大阻碍。

2. 创业误区

(1) 创业行业单一, 一般都局限于服务行业

据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的前两位行业类是零售类 (13.6%) 和建筑类 (9.7%) , 这些项目成本低、周转快、收益高, 但科技含量低, 从事的人多, 竞争力特别大。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仍然占到了大多数, 主要原因是对创业抉择缺乏理性思考和科学策划, 对市场调研分析不到位。

(2) 为了钱途而创业、不结合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

大多数人创业是为了钱途, 大部分的创业大学生所从事的项目都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关联, 只是单纯想着哪个创业项目利润丰厚且容易上手, 这样就无法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用到创业实践中。不需要专业知识的情况下选择利润丰厚的项目的人越多, 竞争力越大, 越容易失败。

(3) 一毕业就创业

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做好准备就创业, 导致创业的失败率很高。我国的教育更关注专业发展, 容易忽视对于学生执行力、团队经验、市场研究等方面的培养。而创业恰恰需要这方面的能力, 所以应当先参与创业, 再主导创业, 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4) 急于求成

不少大学生创业时激情澎湃, 但是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一心想要用最少的资金、最短的时间创造最大的财富。以致于在创业的途中经不起挫折, 容易对创业失去信心。许多创业人士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创业的成功在于如何处理危机而不是赚多少钱。把危机处理好前途就不是问题了。事情一定要顺势而为, 尤其是走下坡路的时候尽量不要扩大投资。商战不是不可以赌, 但是要有价值地赌。

(5) 盲目跟风

据新华网《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逾九成迷局如何破解?》,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一直低迷, 失败率逾九成。即使在创业环境较好的浙江省,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事实上, 创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创造性工作。如果盲目跟风看见别人创业钱途一篇光明, 自己也盲目的跟着去创业而不结合自身实际, 意味着失败的可能性更高。就算创业, 也应该精心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从市场供给缺口、社会需求等问题入手, 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拥有良好市场前景, 同时又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相符合的创业项目。认清自己是创业的第一步, 不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找准一个项目做足前期准备再付诸行动。

二、高职机电类学生的创业方向探索

由于当前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太高, 如果不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创业起失败率肯定会更高。结合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的创业基础, 我们不难发现你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创业主要受制于创业成本、经济基础及市场经验。把这些受制条件再在避开创业误区的情况下结合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技能掌握较好的情况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高职机电类学生结合专业技能和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创业:

1. 技术服务型创业

基于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具有很好的技能, 他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方式使自己熟练的掌握技能。比如说电气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完全可以通过摆设自愿者摊位的方式, 免费给学校学生修理坏电器设备。通过修理可以增加自己的经验, 同时自己见到了更多结构形式的电器, 这也会为他在设备的发明和改造和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学生都会接触和使用很多相关设备,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可以从设备维修上多给学生辅导, 因为购买设备创业的成本太高, 几乎没有学生可以做到。然而如果我们能转变下思维从购买设备创业到维修设备创业, 进而改进和研发设备。就为其创业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许多的某某技术服务部的成立和发展……

2. 技术应用型创业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技能掌扎实的特点, 在学习期间也学习和掌握了不少软件。比如说PROE和UG, 它们的功能十分强大。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可以举办三维建模大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 让学生多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 使学生在软件使用上技高一筹, 甚至可以在软件的应用中发现软件的缺陷并改进软件和研发软件。学生就可以利用这个软件创业, 专门给这类公司和企业等设计产品, 也许不就的将来我们就可以看到许许多多设计公司的出现, 甚至有国产三维软件的问世等。

3. 培训型创业

培训型创业笔者看来可以分为技术培训型和文化课培训型两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属于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曾经还出现过轰动一时的北大学子退学上技校事件。高职机电类学生技能掌握扎实,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之后在企业很多都是技术骨干, 一方面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掌握技能的熟练和提高, 把自己所学的技能和知识传递给他人, 为祖国和社会培训更多的技能型才。另一方面, 高职学生去做中小学生的文化课程肯定是没有问题,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的情况下, 他们可以言传身教主要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课语文、英语、数学和作业辅导等开展培训, 现实生活中也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培训班。当然如果学生在艺体方面有特长也可以针对性的开展艺体培训。

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是顺应时代的产物, 它不但能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 而且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建设新型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机电类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 而高职机电类的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却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他们提供创业方向就显得迫切重要, 同时学生也要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才能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就可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启美丽的篇章!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政策,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逐年上升, 但在我们却很少发现或者说几乎没有发现机电类学生的身影。针对这种现状对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的创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 以及对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创业方向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创业方向

参考文献

[1]麦克斯研究院.《2014就业蓝皮书: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2]《教育部发布通知:允许高校在校生休学创业》[N].新京报, 2014—12—11.

[3]《我国211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不及高职高专毕业生》[N].长江商报, 2014—11—04.

[4]《新华调查: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逾九成迷局如何破解?》[N].新华网, 2014—07—05.

[5]汤相平, 王端义.高职机电类大学生创业研究[J].新课程研究, 2012 (1) .

[6]钱涵玮.高高职学生创业理念的教育与培养[J].考试周刊, 2014 (48) .

机电方向 篇2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分专业方向基本情况介绍机械电子系基本情况简介(师资情况、科研情况和学科建设情况等)师资情况机械电子系共有教职工24人,其中:教授9人(博导7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实验技术人员2人。可在机械工程学科下的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科研情况在国家大洋首席科学家刘少军教授的带领下,开展深海采矿、制造业、冶金、铁路、电力等行业的机械设计与制造、系统状态监测、智能控制、故障诊断、建模仿真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近五年内,机械电子工程系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包括:国家863项目,如“300MN模锻水压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研究”、“海底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集矿技术研究”、“海洋矿产资源管道输运模拟研究” 和“微型血泵外电磁体驱动装置研发”。国务院大洋专项:“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系统虚拟现实研究”、“钴结壳采集模型机关键技术研究”、“深海采矿虚拟现实研究平台结构及结核开采模拟研究”。国防科工委项目: “125MN挤压机电气控制系统改造”。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项目课题和面上项目: “深海钴结壳机械齿和水射流联合破碎机理与实验研究”,“基于血液机械损伤多因素耦合机理的高速螺旋血泵结构优化研究”,“钴结壳采集机器人采掘机理及采掘机构优化设计研究”,“深海钴结壳微地形监测技术与最佳采集深度建模研究”,“水泵与储料罐组合的深海采矿矿石输送方法研究”,“深海采矿矿石输送设备关键技术研究”,“有源主动控制动力吸振式升沉补偿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控制策略研究”,“微型血泵外电磁体驱动装置研发”,“基于细胞力学的人工器官血液自润滑机理研究”和“基于智能算法的复杂轮廓度误差评定”等。除了上述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外,还有许多市级和企业横向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的开展使机械电子工程系的科学研究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学科建设情况机械电子工程作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十五”期间省重点学科建设验收等级为“优秀”。本学科每年培养了大量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的研究生、本科生及博士后。每年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均为七个班左右。专业简介(专业方向、教学、实验条件等)机械电子系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方向上培养本科生: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工业生产高度自动化的要求,机械电子系立足于口径宽、基础厚、适应性强的教学思想,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知识的同时,加强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教学,造就跨学科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机械电子系还承担机电院全院的学科基础课教学,拥有三菱FA、PLC、微机接口、自控原理、液压技术、测试技术、机械电子、数控技术、机电传动、计算机仿真等实验室。机械电子系素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为己任。作风细致,治学严谨。(课程简介(分专业方向介绍课程—必修、选修)机电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有专业方向前三年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均相同,下面主要列出机电专业方向第四年的课程:必修课:机械电子学、机电传动控制。选修课: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数控技术、单片机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导论、计算机仿真技术。就业前景及其它毕业生可到各相关企业、公司、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及政府机关从事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生产维护,还可从事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产品设计、测试诊断、科技开发,以及商务管理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对优秀学生实行硕博连读。附:“机械电子”一词美国人称为Mechanical & Electrical System, 日本学者于70年代创造了一个新词Mechatronics(是由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在我国被广泛称为“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是当今机械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早期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借助凸轮、机械机构等实现的,这一时期的自动化实际上是机械自动化;随着电工技术的发展、凸轮、机械机构逐渐被继电器、接触器、电磁开关等机构所取代,实现了机械工业的电气自动化,机械机构大大简化,自动化水平大为提高;机电一体化则是生产实践对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技术。如果说机械(包括电工)系统处理的对象是运动、力、物质和能量,电子系统处理的对象是信息和知识,则机电一体化系统不仅有处理能量和物质的功能,而且还有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概括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围绕机械制造业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是把机械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检测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给机电一体化所下的定义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所需的六大共同关键技术是:精密机械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伺服传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部分),传感检测技术(闭环系统的关键部件),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控制的关键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控制的基础技术),系统总体技术(包括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接口技术),即用跨学科的思维能力来进行综合集成。典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自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猛,新产品不断涌现,可以说从军事到经济、从生产到生活、从简单的消费品生产到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管理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有如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单机自动化方面,典型的应用有工业机器人、数字控制机床、数字电话机、电子照相机(即傻瓜相机)、电子缝纫机、电子打印机、电脑全自动洗衣机、电子秤、电子医疗器械等在过程控制方面,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超大,相关因素越来超多,生产的过程越来超复杂。特别是在连续化、流程化、多输入多输出参数相互耦合的生产过程中,为寻求最佳工况、实现自动控制、保证安全生产,机电一体化技术大有用武之地。信息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和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工业发达国家,自动化已成为改造传统工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基本目标。企业自动化已由“点”(即单机自动化)到“线”(即由多种自动化设备组成的生产线),再由“线”发展到“面”(通过引入柔性制造系统力图实现企业全部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再由“面”向“立体”(即企业全部生产系统或企业内部业务实现综合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以期实现企业全部业务的一元化、集成化和高效化。这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正在蓬勃发展着的新技术,其相关技术涉及到机、电、磁、光、声、热、液、气、生物、化学等多种学科,机电一体化的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丰富,这里只是简要地介绍了一下,希望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积极申报机电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自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猛,新产品不断涌现,可以说从军事到经济、从生产到生活、从简单的消费品生产到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管理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有如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单机自动化方面,典型的应用有工业机器人、数字控制机床、数字电话机、电子照相机(即傻瓜相机)、电子缝纫机、电子打印机、电脑全自动洗衣机、电子秤、电子医疗器械等在过程控制方面,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超大,相关因素越来超多,生产的过程越来超复杂。特别是在连续化、流程化、多输入多输出参数相互耦合的生产过程中,为寻求最佳工况、实现自动控制、保证安全生产,机电一体化技术大有用武之地。信息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和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工业发达国家,自动化已成为改造传统工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基本目标。企业自动化已由“点”(即单机自动化)到“线”(即由多种自动化设备组成的生产线),再由“线”发展到“面”(通过引入柔性制造系统力图实现企业全部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再由“面”向“立体”(即企业全部生产系统或企业内部业务实现综合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以期实现企业全部业务的一元化、集成化和高效化。这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正在蓬勃发展着的新技术,其相关技术涉及到机、电、磁、光、声、热、液、气、生物、化学等多种学科,机电一体化的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丰富,这里只是简要地介绍了一下,希望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积极申报机电专业方向。(

机电方向 篇3

摘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一直是高职院校着力探讨的重要课题。如何审视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等问题,是高职教育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装试厂的三个分厂四个车间进行了调研。对专业现状、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有了明确的认识,为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培养模式、调研、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319.1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一直是高职院校着力探讨的重要课题。高职教育如何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如何审视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等问题,是高职教育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关键。

结合我院建设“2.5+0.5”项目体制,机电工程系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相关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装试厂的三个分厂四个车间进行了调研。对专业现状、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有了明确的认识,为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⒈ 就业调查情况:

(1) 企业人才分析

首先针对企业人才需求我们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装试厂的三个分厂分别为大修厂、试车厂和装配厂,其中装配厂由两个车间构成,相对来说装配厂规模大于其余两个厂。它们需要的主要的技术人员分为两类:工艺员和制造工程师,主要来源都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进行技术工作,而聘用的高职生主要是在一线工作或在二线从事基层管理工作。

(2)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根据三个分厂四个车间反馈的意见可以看出,对毕业生的评价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思想政治素质、吃苦耐劳精神、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基础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12方面,从调研结果来看

一般企业认为毕业生在本专业知识方面知识基本恰当,能基本满足工作需要。但是对发动机试车技术和大修技术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是有待加深加强的。另一方面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很重要的,本专业毕业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此外,在创新能力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所以在校期间需要加强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

(3) 企业需求情况分析

① 毕业生主要从事岗位

在调查中,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在装配岗位的约占50%,大修岗位的20%,试车岗位的28%,其它工作岗位的2%。

②急需人才

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是(按先后顺序):航空发动机部装人才,航空发动机总装人才,航空发动机试车人才,装配厂基层服务人员。调研的这个结果对于我们以后开展教研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指导学生就业都有了明确的导向。

③学生知识结构分析

一、知识结构分析及其重要性

目前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知识结构大致分为文化基础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企业认为专业知识尤为重要,技术基础知识比较重要,文化基础知识也不可忽视。

二、目前急需掌握那些知识

我们从管理层、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中调查,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得出,目前急需要掌握材料学知识、航空发动机基础知识、试车基础知识及装配的基础知识。

三、教师授课

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已经不能满足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学生的需要,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候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进。例如讲练结合、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2.结论与建议

(1)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校传授的文化素质基础课程和技术基础课程,已基本满足毕业生在设计工作中的需要。但是在专业课结构(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上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2)无论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无论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还是课程内容的更新等等,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应先行一步。因为缺乏将发动机知识有机结合的教师,缺乏对发动机装配实际操作等深入了解的师资队伍,而要求学生将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特长,都是空谈而已。因此,各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让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为教师创造对外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讲授多门课程,并积极参与科研和课题研究,这样才能造就一支真正适合专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3)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摒弃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樹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学角色的四个转换: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实验设备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的认识工具和训练工具;教学过程由传统的分析讲授变为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如何解决教学时数少,内容多,要求高的矛盾,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难题。我们认为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良策,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原来课堂上教师力图用板书、语言、图形来描述的专业知识,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时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上实训教室的实际训练,达到教学计划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按照以上的思路,提出教改措施:

(1) 制定科学的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教学计划

对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和合理分解,确定专业能力规格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关键,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应以实现能力培养规格要求为目地,全理的安排各教学环节,构建新的以理论、实践教学互为补充,以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结合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通过劳动部和国家相应部门的考核鉴定取得岗位证书和等级证书,达到培养目标。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原则,利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即恰当地创设课题,归纳要点,科学地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是解决时间与内容间的矛盾,进一步开发教师想象和创造力,形成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大大缩短教学时间,为实现学分制,弹性学习创造了条件。

(3) 建立教师培训网络

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培训目前已成为困扰各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大问题。大面积开展教师培训,迅速提高教师的思想专业素质、水平,为教育改革的高速发展奠定基础。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包括两方面:一是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跟上专业发展步伐,及时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二是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培训,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现代化教育理论等。

(4)尽快组织编写出适合新形势发展的教学计划,开发符合新教学模式的各类精品教材。

参考文献:

机电方向 篇4

1 机电一体化概述

所谓机电一体化, 就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 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 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 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 从系统理论出发, 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 以智力、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 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 接口耦合, 运动传递, 物质运动, 能量变换进行研究, 使得整个系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 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 形成物质的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 在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诸方面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系统工程技术。因而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还可以极大的优化产品, 从而使生产过程接近理想化。

2 我国包装机械现况

包装机械是指能完成全部或部分产品和商品包装过程的机械。由于我国科研投入不足, 导致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验条件不完善, 因此我国现有的包装机械只是简单的模仿外国的近乎淘汰的包装机械, 几乎没有自主产权。我国与外国的包装机械相比, 在技术上还存在着20年的差距。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 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生产率的产品少;通用机型多, 特殊要求、特殊物料加工的机型少。

包装机械的落后直接影响了我国商品的对外出口与对内销售。包装机械的落后提高了商品的附加成本, 降低了商品质量, 降低了生产效率, 降低了与其他商品的竞争力。而同时低水平的包装机械一般适用于小规模生产, 投资成本低, 给生产者制造假冒伪劣创造了条件。一批批的假冒伪劣产品就从这些性能低、寿命短、稳定性和可靠性差的机械上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 给消费市场带来不小的隐患。

3 包装机械的机电一体化

一个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一般包括微机、传感器、动力源、执行机构等部分。它摒弃了常规包装机械中的繁琐和不合理部分, 而将机械、微机、微电子、传感器等多种学科的先进技术融为一体, 给包装设计在设计、制造和控制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从根本上改变了包装机械的面貌。

如果机电一体化的包装机械比作一个人, 那么微机则相当于他的大脑, 决定他的行为动作。机械机构相当于他的躯干, 保证各项功能的正确实施。仪器、仪表、传感器相当于它的感官, 感受外界的刺激, 即各种参数的变化, 并反馈给大脑。执行机构相当于他的四肢, 去具体完成各个包装动作。各个部件分工合作、井然有序, 将会极大提高包装机械的水平。

而实现机电一体化对于包装机械的提高将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产品质量的提高。对于传统包装机械在参数设计变化时, 经常是凭个人经验。微机是一个具有强大运算功能的部件, 人们可以事先将影响包装工作的各种参数和相关数据存入微机储存器中, 微机会对各个参数进行分析并建立联系。当某一个或几个参数发生变化时, 感应部件将会瞬间感知并把这种变化反馈给微机。微机通过以建立的联系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使包装机械随时处于最佳状态。而同时微机控制去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使产品质量趋于恒定。因此, 包装机械的机电一体化将会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

第二是功能多样性及可靠性的提高。机电一体化常常赋予包装机械自动监控、报警、过载保护等功能。是包装机械可靠性大大提高。

第三是操作简单, 易学易用。机电一体化的包装机械, 只需要工人对微机进行控制, 就可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管理。因而节约了大量精力。

第四是生产效率的提高。机电一体化的包装机械, 对于参数的调整不仅精确, 而且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而且微机对每个部件都会有监测。如果某个部件产生异常, 则会立马反馈到微机中, 触发报警系统。从而可以及时排除故障, 维持系统正常运行。因此, 机电一体化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第五是机械结构简化。机电一体化使用微机、传感技术、新型传动技术代替电气控制柜和驱动装置, 使零部件减少, 机械结构大为简化。

第六是能源节约。常规包装多采用异步电动机驱动, 实际上多处于轻负载态, 能源浪费大。机电一体化技术, 用变频电动机代替了异步电动机, 由微机自动寻找最佳工作点, 工作随即调整变频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一般可节约40%的能源。

综上所述,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落后的机械式控制方法也注定会遭到淘汰。而先进的, 具有诸多优势的机电一体化包装机械必将走入历史的舞台, 成为包装行业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摘要: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诞生了许多新型高科技产品, 而包装正是现代商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 对商品的美化、保护、宣传、销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在的包装工业并不十分合理, 存在材料浪费、生产效率低、环境污等染诸多问题, 急需解决。而通过包装机械的机电一体化则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最终实现整体最佳化。

关键词:包装机械,机电一体化,包装

参考文献

[1]陈小龙.机电之家.什么是机电一体化, 2006 (11) .

采矿工程煤矿机电方向特色与优势 篇5

采矿工程煤矿机电方向隶属于太原理工大学煤矿机电系,该系成立于2010年,下辖煤矿机械化和煤矿电气化两个子方向,现有专业学生近500人。采矿工程煤矿机电方向是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一级学科方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煤矿机电工程硕士点与博士点授予权,具备完整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三级培养体系。

煤矿机电方向是以煤炭开采过程中所涉及的装备和相关理论为对象,通过研究煤矿机械与电气设备在煤矿环境中安全、可靠、高效运行规律,开发新型煤矿机电元件、设备与系统,达到提高和保障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运行品质,高可靠性地满足煤矿生产的目的,该方向体现了采矿工程、机械设计、机械电子、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机与电器、计算机、通信和信息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本专业方向具有如下鲜明特色:

开设有自然科学及技术基础课、外语课、计算机基础课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等全校公共基础课,保证了本科阶段的通识基础课教育,具备坚实的工科基础。强化采矿学、通风安全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教学和实践内容,提高了煤矿机电工程方向对复杂煤矿系统的认知,为后续煤矿机电课程开设奠定了专业背景。专业大类内设置煤矿机械化和煤矿电气化两个方向,在学科基础课上予以区分,保证了学科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选修课模块注重机械化和电气化的融合与贯通,体现了“大机电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针对煤矿特点,开设了独有的防爆电器设计、煤矿综合自动化、煤矿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等全新课程,不但满足了现代化矿井对高技术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适应了现代化矿井对日益增长的数字化矿井建设、运行和维护需求。

实践环节为煤矿、煤机厂、专业煤矿综合自动化企业等,太原理工大学具有完备的实习环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长达8周,提高和深化了对煤矿和煤矿机电设备与系统的认识,保障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机电方向 篇6

1 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发展与具体应用

1.1 在煤矿的采掘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

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 采掘工程可谓其最为基础的环节, 掘进以及回采的效率会对工程的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大型煤矿中, 现代化的采掘设备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电气部分通常都会运用隔爆及本质安全型的开关箱、照明灯、操作箱、三项的异步电动机以及压扣控制按键等共同构成的电气系统。在采煤作业面上基本全面地实现了电力牵引采煤机, 其良好的牵引特性以及动能, 使其能够克服阻力进行移动, 并且在采煤机出现下滑现象时还可以实施发电制动, 将电能反馈给电网。与此同时, 它还具有运行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以及反应灵敏等优点。以电力作为牵引的采煤机在现代矿井作业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是煤矿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化综合生产的高度体现, 也是现阶段矿产行业中最为主要的设备之一。

1.2 在煤矿的支护设备中的发展与应用

在煤矿机械化的采煤过程中, 液压支架是最为常见的支护设备, 随着自机电一体化及煤炭生产综合机械化的发展, 支架液压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已经成为了煤矿生产高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设备不断的发展与更新, 其正在向着更先进的电液控制方面发展。乳化液泵站作为支护设备高压液体的主要来源, 必须要具有大流量、高压力的液体供给能力, 并且能够根据支护设备实际用液量对供液量进行自动的调节。将液压控制与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用以实现设备成组的自动移架或者定压双向邻架, 避免对支架与顶板产生过量的冲击载荷。

1.3 在安全生产中的发展与应用

安全生产可谓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首要注意对象, 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是安全生产中最能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的设备之一。在中国, 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发展应用比较晚, 所以各方面都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摸索。但是在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 通过长时间的应用与研究, 中国在系统的智能化方面有了长足的长进, 有效地促进了机电一体化与煤矿生产之间的有效结合, 并且给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带性带来了不小的提升, 促进了生产的科学化管理, 通过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全面监控, 有效地确保了施工的安全。

1.4 在煤矿的运输提升中的发展与应用

现阶段, 综合机械化在采煤过程运输中的应用还是以皮带传送为主, 由于带式运输的输送距离比较长, 输送量大, 运行可靠, 并且运输效率高、自动化能力强等特点, 所以, 在中国井下原煤的输送过程中, 其已经占有最主要的地位。在关系到矿井效益的环节中, 安全度与提升效率是最为主要的环节。现阶段机电一体化程度最高、自动化水平最明显的设备就要数矿井的专用提升机了, 尤其是结构为内装式的提升机, 其将驱动与滚筒结合在了一起, 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 将机电一体化的每一个技术环节以及综合应用都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显示出了较高的一体化水平。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全数字化的提升机, 其可靠程度非常高, 并且利用总线方式, 在电气安装方面做到了较为明显的简化, 拥有相互兼容、配置简单等特点。在煤矿机械中同样具有比较客观的前景。

1.5 在其他装置中的发展与应用

将机电一体化应用于煤炭装载中, 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缩短了工作时间, 不仅提高了劳动的生产率、解放劳动力, 更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将其运用到煤矿供电中, 利用就地补偿以及集中补偿的方法, 提高了功率因数, 减少了供电系统中的无功电流以及无功功率的损耗。使煤矿的供电系统在安全方面、质量方面更加可靠, 满足了大功率机械设备的用电需求。

2 现代化矿井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意义

将机电一体化应用于矿井的掘、采、运等设备之中, 大大提高了中国煤矿生产所具有的综合能力, 为实现矿产的安全、高效、洁净以及结构优化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技术的应用, 改变了传统的煤矿生产方式, 降低了工人的作业强度, 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与生产效率。因为井下作业环境的特殊, 潮湿阴暗以及颗粒粉尘对于工作者的健康影响非常大, 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输出, 降低了职业病的危害, 从而使人身安全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障。

3 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中国的现代化矿井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发展的潜力。将其科学、合理、有效的应用到生产中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作业安全性、减少人力输出、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把握其发展方向, 将其与传统机械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充分表现出现代科技力量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以人为本的生产准则, 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井应用中更好地发展。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 机电一体化与煤矿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更多的技术被应用到矿物开发生产中。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 机电一体化在矿产行业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开采系统, 更加信息化、智能化以及自动化, 实现了煤矿在生产方面的高效率、高安全以及高可靠的目的, 使产业效益得到了提高与保障。

关键词:矿井,机电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培良, 赵义军, 翟德元.煤矿安全系统工程一种新的分析方法——Petri网分析方法[C]//山东矿业学院.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山东:地质出版社, 1999:55-57.

[2]徐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现状、发展及对策[C]//江汉大学文理学院.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上) .湖北:工业出版社, 2009:15-16.

机电方向 篇7

在人类社会整体科技水平持续提高的情况下, 机电一体化也在进行着技术方面的突破, 概念也随着时代背景的不同, 发生着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一技术最初相对简单, 仅仅是在机械工程中应用了一定程度的电子技术, 随着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以及人类需求标准的提高, 这一技术开始向着更加高端的方向发展, 并且展现出了更多的技术性能。在这一技术系统中, 融入进了更多的技术含量, 有着更高的实用价值。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

1.1传感器和自动化仪表

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与相关的仪器仪表依赖性较大, 需要通过相关的仪器仪表明确具体状况, 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通过对微处理器的科学应用, 在根本上改变了仪器仪表的性能, 使其展现出了更加卓越的自动化性能, 不仅更加智能, 并且拥有更加卓越的精度以及可视性, 同时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方便, 更加安全可靠。而且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结构的优化, 使重量以及体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精简, 功能更加多元化, 性能更强, 同时极大缩减了制造成本, 使仪器性价比得到显著提升。在技术优化的背景下, 微处理器得到广泛应用, 使自动控制仪表功能更加多元化, 不仅可以针对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 同时还具备相应的储存记忆功能, 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通讯以及显示功能, 甚至可以进行打印报表。

1.2先进制造技术

在以传统技术为基本框架的基础上, 广泛吸收相关先进技术, 最终汇集成先进制造技术[1]。在这一技术系统中, 不仅包括机械信息技术, 同时还有材料以及能源技术, 除此之外还包括现代管理技术。通过对相关技术的有机应用, 使整个制造过程得到了显著优化, 综合性能更强, 不仅可以进行更加高效的制造, 产品也会更加优质, 同时环保性能更强, 不仅从技术层面, 从经济层面上讲, 先进制造技术都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1.3机器人技术

从某种程度上讲, 机器人技术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有着多元化的发展方向[2]。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 不仅可以更加智能化, 并且会更加模块化, 同时还会发展得更加家庭化, 而且会更加微型。在智能化理论系统中, 机器人需要逐渐具备人性化内涵, 不仅需要具备人类的思维能力, 同时还需要以人类的思维进行逻辑推理, 并能够遵照人类的情感, 进行高端智能的自主决策。在模块化理论系统中, 具有标准化的构建集成, 通过相关构件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集成为一个机器人。具体来讲, 可以通过购买相关标准构件的方式进行组装, 通过人体功能的构件, 如手、脑、腿等机器构件, 可以进行针对性集成组装, 从而可以代替人类完成相关工作。

2技术产品的具体创新

在当今社会的市场环境中, 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的格局, 并且直接决定着企业生产的具体状况[3]。所以, 只有按照用户的相关要求进行生产开发, 才能获得一定的市场空间, 只有针对技术产品进行持续创新, 才可以建立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面对这样的情况, 需要在产品生产以及开发过程中, 充分兼顾市场的实际需求, 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创新研究, 是产品可以从造型或者功能方面满足市场的整体需求, 不仅如此, 还需要针对产品的结构以及材料进行市场化调整, 最终使产品在控制以及具体的传感检测方面的性能得到创造性突破。

2.1创新造型

作为商品来讲, 在一定程度上与人脸有着同样的作用和价值。用户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 首先接触到的就是产品的整体外形, 如果产品在造型上更加美观, 将会使用户产生赏心悦目的心理感受。在这种情况下,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需要针对造型外观进行针对性创新, 使得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产品得到更加美观的造型设计, 在这一过程中, 还需要对产品性能进行充分兼顾, 使两者之间可以得到充分衔接。在具体设计过程中, 可以通过对CAD技术的应用, 来使相关数据更加准确、更加标准。

2.2创新功能

针对机电一体化来讲, 创新技术产品的功能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着手。首先医院有的技术产品为基本框架, 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优化和改进, 使相关性能得到完善和创新, 从而与用户的需求条件更加切合。除此之外, 以社会的整体需求趋势为基本导向, 进行针对性创新, 使产品具有针对性的全新功能。从研发角度来讲, 前者的创新过程相对平稳, 不会出现较高的风险, 只有以原有技术产品为基础, 就可以进行有计划的优化升级。不仅如此, 也无需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时间就可以使经济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 并强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后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相关技术资源, 并且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开发周期, 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较大不稳定性, 极易出现市场风险。但是后一种创新方式拥有更好的长效性, 如果一旦研发成功, 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格局, 使企业建立其核心竞争力, 确立市场竞争的主导性地位。

2.3创新材料

在以材料为基本元素进行针对性创新过程中, 需要从两方面进行认知。首先是针对新材料进行具体的研发工作, 具体来讲, 研发全新品种的金属化合物, 或者全新种类的智能以及纳米材料等, 同时还有高分子材料以及陶瓷材料。这种类型的研发工作, 需要很强的专业基础为背景, 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起到相应的系统促进效果。除此之外, 可以尝试应用已有的新型材料, 改善产品材料的性能, 使产品从重量以及体积方面得到精简, 优化产品的整体强度, 可以展现出良好的阻尼特性。同时还可以应用相关针对性性能的材料, 如耐腐蚀的材料, 或者耐磨和抗震的材料等。

2.4创新传感

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传感器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针对传感器进行针对性创新, 需要从几方面着手, 首先是传感检测原理, 其次是敏感元件, 最后是高性能传感器, 从这三方面着手进行创新, 将会系统推进传感创新。如果针对特定功能的技术产品进行传感创新, 将会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系统优化, 并且会使企业拥有市场竞争的核心优势, 并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3技术发展方向

3.1模块化

从某种程度上讲, 模块化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程建设, 才可以逐渐成形。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背景下, 衍生出了大量的产品, 不仅种类众多, 生产厂家更是数不胜数。在具体研发过程中, 需要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机械接口, 另外还有电气接口, 同时还有动力接口, 以及环境接口, 相关产品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才能最终形成单元化。具体来讲, 在动力单元中, 不仅包括减速, 还有智能调速, 同时还包括电机。不仅如此, 还有控制单元, 这一单元不仅包括视觉图像处理, 还拥有识别以及测距功能。

3.2智能化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关键元素就是智能, 通过智能进步人类社会才实现了不断的自我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 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智能开发的过程中, 需要强化技术产品的整体智能效果, 无限接近于人类智能。所以, 在某种程度上, 智能化已经成为了这一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在研发过程中, 需要为技术产品注入人类的逻辑思维, 可以通过人的价值观进行判断和推理, 甚至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自主决策的能力。并且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智能层次划分, 保证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

4结语

在针对机电一体化进行创新的过程中, 需要对技术要点进行充分兼顾, 明确技术创新的具体方向。针对技术进行系统结构, 从不同环节以及组成部分进行针对性创新, 在此基础上明确技术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并进行针对性技术建设, 这样机电一体化技术才能得到发展。

摘要:在工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 机电一体化已经逐渐成为了工业生产中的主流技术,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机械自动化的系统进程。为了进一步推进机械自动化发展, 需要强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 本文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全面研究, 论述了这一技术的发展过程, 以及具体的应用现状, 对技术上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并详细论述了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霍志普.机电系统虚实一体化的创新设计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2, 2 (12) :10-13.

[2]裴罗光.新时代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与创新——基于设计方法和发展方向的角度[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4, 2 (02) :10-25.

上一篇:主要体现下一篇:动态层次评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