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息型

2024-09-09

新信息型(精选6篇)

新信息型 篇1

传统以单向传递知识为主的“记忆型教学”导致学生“被决定”, 无法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高级思维, 无法进行创新实践。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发展、教师建设及其观念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阐释。因此, 信息技术教师要挑战“舒适地带”, 构建新型教学文化, 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思维的乐园。

●“记忆型教学文化”, 导致学生“被决定”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将概括好的知识要点在黑板上板书或通过多媒体“广播”给学生,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 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储信息, 并且按照这些信息去行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机械化、程序化, 学生不去反思教师的教, 不关心被传授知识的真实性和价值性, 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动接受和被决定。这是典型的传递观教学思想, 形成的是“记忆型教学文化”, 其结果是, 当考查内容与学生所接受的差别不大时, 学生的表现会比较好, 而考查灵活运用以及创新能力时, 学生则会出现偏低的成绩。也就是说, 在记忆型教学模式下, 学生掌握的是具体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难以形成主动思考与建构的能力, 因而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挑战“舒适地带”, 构建思维型教学文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创设情境, 组织教学活动, 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活动是思维。积极思维的前提条件是具有良好的思维环境, 构建思维型教学文化的第一步即创设情境, 将学生引入新的思维境界, 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探究。作为思维的刺激物,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 并为思维指出了方向。在既定的情境下, 教师需要提出真实的问题,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展开思维对话, 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方法、学会知识、发展能力。思维发生在仍在进行之中而且还不完全的情境中, 是一个观察事物和调查研究的过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引发思考的情境, 在此情境中与学生之间展开了思维对话, 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 而不要多加干预。教师应该相信, 学生的思考与探索一定会为信息技术课提供丰富的素材, 而探索活动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信息技术课。

1. 创设悬念情境, 迸发思维火花

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 促进学生思维结构的发展, 教师必须恰当地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运用观察和实验来展示有关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现象和过程, 联系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教学。在王琦老师的《为你支招, 辨清纷繁世界》案例中, 教师在课堂开始的导入部分, 用课件展示了近日网络上令人关注的一则消息, 如图1所示。

学生看后感到疑惑和不解, 展开了讨论。紧接着教师又呈现另一则腾讯公司发布的消息, 如图2。利用这两则消息, 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判断、评价信息, 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与学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总是起源于疑惑、迷乱或是怀疑, 当教师将学生置于奇虎360与腾讯QQ事件情境中, 学生获得了一个真实的情境, 想对这个问题做出某种解释, 但是已有经验并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于是在这样的疑惑之中, 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迸发。

2. 提出真实问题, 展开思维对话

问题的存在就是矛盾和不平衡、不一致的存在, 它们将始终吸引着学生投入思维, 努力去探索、追问和解决。思维因问题而得到持续不断的深入发展, 思维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 并做出有所创新的发现。

在陆钟兴老师的《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案例中, 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台湾警方通过网络缉拿逃犯张锡铭的视频,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两个问题, 之后提出问题:“既然他在网络上活动, 我们能从网络上来‘缉拿’他吗?这个过程又是如何实现的呢?”此时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如何从网络上“缉拿”疑犯, 并在小组讨论后形成解决方案。

在第二个环节计算机接入子网 (局域网) 中, 教师设置了虚拟案例:“已知台湾桃园县、新竹县、台北市IP地址, 现在警方也已查获‘张锡铭’使用的IP地址。你如何从网络中找到他?”于是学生带着这个问题, 结合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参照书本, 完成配置。

在案例拓展中教师说道:“由于我们的大意, 不小心和‘张锡铭’的电脑IP冲突。使狡猾的他跑到了新竹县, 你现在该如何设置你的计算机网络参数, 跑到台北市呢?”让学生通过几个子网的IP地址规划、设置, 从而顺利得出计算机接入同一子网的条件。

在环节三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跨网“缉拿”) 中, 教师再次设置了虚拟案例并提出问题, “有什么好的办法‘以静制动’, 不管他跑到哪里, 我在自己的子网络中都能找到他呢?”在解决了此问题的基础上, 学生还可以继续完成案例拓展中的内容, 通过其他方法实现跨网“缉拿”。

最后在环节四中, 教师设置了问题的延伸, 感兴趣的学生可通过自学解决问题。

在此案例中,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缉拿”张锡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学生展开不断的提问、思考、探索、回答的对话, 逐层设置IP地址、网关、代理服务器等网络参数, 最终实现在因特网上“缉拿张锡铭归案”, 并分析各网络参数的作用及工作过程。这样学生在思考、探索并动手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案例拓展中的问题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思维探索的平台。

3. 自主探究建构, 行动检验假设

在余晓珺老师设计的《网站首页面的设计和制作》案例中, 教师首先呈现了学生上次课在计算机上自由创意的首页面作业, 然后让学生对收集的专题网站中首页面各基本组成元素的位置进行了分析, 并带领学生分析汇总数据。

继而,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 网站的名称一般放在哪里? (上、左上)

(2) 栏目一般放在哪里? (中间偏上或左边偏上) 为什么?

(3) 友情链接一般放在哪里? (页面的靠下方的位置) 为什么?

(4) 版权信息一般放在哪里? (页面的最下方) 为什么?

(5) 其他的空白处放什么?

在此基础上, 总结出重点突出、平衡协调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些原则, 再次浏览学生作业,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 并总结出网站首页面的几个其他原则。

在此案例中, 教师不是直接将网页如何布局告知学生, 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数据, 在问题中激发高级思维, 在行动中检验假设, 引导学生自己建构布局原则的知识。同时, 鼓励学生的创新, 尊重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发展, 不强求一律, 改变单调、僵化的课堂, 实现课堂灵活、生动的追求。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索和操作中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 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感受成功的乐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依葫芦画瓢”的模仿者, 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维的创造者。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维调控,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 尊重并相信学生有自主尝试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操作, 鼓励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不仅在观念上, 更应在行动上完成转折, 改变过去传统“传递教学观”, 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状态, 挑战“舒适地带”, 始终把教会学生思维作为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的最终使命, 真正构建信息技术思维型教学文化。

构建信息驱动型医疗架构 篇2

开放和高性价比

“上海数码港与戴尔公司的战略合作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是健康云;第二是中小企业云;第三是上海市云计算应用示范中心。我们希望在3年时间内能够在全国推广统一的共享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模式。”上海数据港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曾犁先生对记者说:“健康云的建设基于卫生部命名的闸北模式,2008年上海市闸北区被卫生部授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全国示范区’,他们摸索出了一整套国内领先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建设模式,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达到90%以上。” 曾犁表示,上海数码港不仅在与戴尔合作,同时还与微软等公司有着深入的合作。之所以选择戴尔合作,主要看重的是戴尔解决方案的开放性、性能出色以及高性价比等。

针对此次合作,上海岱嘉医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钱伟佳表示:“我们一致认为医院在管理和存储数据领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的目标是提供一款经济高效、且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在简化数据管理和存储流程的同时提供稳健的内容保护和安全机制,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全球医院从放射科到乳房摄影科等科室正在不断加大使用多种模态的复杂医疗成像技术,这使得医疗数据急剧增长,成为医院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在一份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IMSS) Analytics和戴尔联手对中小型医院进行的调查中,中国医院的首席信息官们预计未来几年数据的年增长率将达到 20% 〜50%,并指出存储管理和扩展将是他们面临的最大 IT 挑战。有关专家认为,此次推出的戴尔的医疗归档解决方案能够将不同的临床和管理系统整合到一个可扩展的中央储存库中,让跨医院的应用能够更轻松地实现互操作,同时简化数字信息的保护和安全。这一联合解决方案使用了来自岱嘉的 PACS,以及来自戴尔的 DX6000 Object Storage Platform。上海岱嘉医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是戴尔在中国的首家医疗归档软件合作伙伴,也是仅有的几家获得戴尔 DX6000 Object Storage Platform 认证的企业之一。

戴尔拥有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够帮助医院深入了解其数据要求,以正确的方法管理正确的数据。戴尔的存储系统和智能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可简化医院的数据管理,提升其经济性。戴尔的虚拟化自动分层存储产品 EqualLogic 和 Compellent 能够有效简化主要存储的管理工作。戴尔的自主管理 DX Object Storage Platform 设计用于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并拥有一个不断增长的庞大独立软件供应商(ISV)生态系统。医疗归档解决方案将帮助消除针对医疗数据管理的昂贵且复杂的一刀切方法

关注中小型医院

信息化建设

“戴尔信息驱动型医疗架构为数字化医院奠定基础,让临床人员和IT人员轻松保存、分析和共享信息,减少维护工作和效率低下的流程,释放资源,用于亟需的创新。” 戴尔公司中国政府教育医疗事业部政府及医疗行业销售总监陈孝民表示:“目前,戴尔积极关注国内中小型医院的数据中心建设,深耕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努力打造具有中国新医改特色的医疗卫生信息化战略。戴尔构建的数字化医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在基础架构方面,戴尔能够提供灵活、动态的IT基础环境,二是流程方面,戴尔有着完善的医疗服务,有简化的流程和策略;三是应用层,戴尔ISV能够提供丰富的医疗IT应用。”

在数字化医院的实践方面,戴尔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打造了“戴尔-中山医院‘简化IT’医疗行业实验室”。通过该实验室,中山医院能够在戴尔公司的支持下,更快地部署、更好地运行和更灵活地拓展医院的IT系统,为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做出积极的探索;通过这个实验室,中山医院能够从用户的视角协助戴尔开发更贴合医院应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山医院一直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通过自主研发,逐步建成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正在逐步替代HIS,成为驱动医疗流程的核心系统,HIS、LIS、和PACS等各类信息系统则是在各个层次支撑着电子病历系统的运转。目前,中山医院已经初具“数字化医院”雏形。

去年初,戴尔收购了全球医疗卫生信息化排名第一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佩罗系统(Perot system),戴尔表示将全力服务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要为中小型医疗机构提供帮助。戴尔将协助中国卫生部制定标准规范,实现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的共享,以及区域信息的交换。目前,戴尔性能卓越的设备及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已经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比如,戴尔与包括中国上海松江医院、休斯敦Methodist医院和Western Maryland Health Systems在内的主要客户密切合作,建立了电子病历(EMR)系统和诊断图像传输,帮助客户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社会事件型网络虚假信息的特点 篇3

对于虚假信息的研究,早期主要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针对谣言开展的,经典成果是奥尔波特等著的《谣言心理学》,提出了著名的谣言公式:R~i×a,即谣言的流量与信息的重要性和含糊性之积成正比,还指出投射的心理机制是谣言流传的重要原因,这些都间接指明了谣言信息的基本特质,解释了现实中谣言传播的信息条件。

我国学者最近十年对网络虚假信息研究较多,主要从传播学视角探讨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传播机制,着力于寻求防范和解决的对策。也有一些学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阐述虚假信息被信任的机制,如受众的刻板印象、认知一致、从众心理等。[1]本文从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角度,分析在较大范围内得以传播的社会事件型网络虚假信息的信息特点。当下已进入自媒体时代,社会事件网络虚假信息已成为一个公共问题,认识这些网络虚假信息的特点,以探求什么样的虚假信息容易在网络上传播显得非常重要。

二、社会事件型网络虚假信息的内涵

2015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伴随互联网繁荣的是,网络虚假信息日渐为社会所关注,诸如一些涉假的卫生保健信息、经济诈骗信息、事件谣言信息等。网络虚假信息类别繁多,不同的虚假信息在传播对象、传播流程、传播影响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本文研究对象指的是社会事件型网络虚假信息,其主要内涵为:1.社会性,即虚假信息内容与社会公众有关联,指向某地某人发生某事类的虚假信息,如明星绯闻有社会性,而有关动物、怪事类的网络虚假信息则没有这个特点;2.信源不明,虚假信息的来源不明或实名认证但公信力欠缺;3.虚假性,是指整个信息是虚构的,或重要构件虚假并引起信息指向对象整体性质改变;4.影响性,是指虚假信息在某一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

三、社会事件型虚假信息的特点

网络中有些虚假信息刚一出现就被迅速传播,有的虚假信息被缓慢传播,有的虚假信息鲜有关注,毫无活力。一般来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的社会事件型虚假信息能够被快速传播。

(一)投射性

投射指的是个人将自己的态度、情绪投射到环境中的事物或其他人身上的现象。这是人们一种普遍的和潜意识的反应。在个人信息传播活动中,人们常常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意念、欲望、认知态度等投射在所传播的人、事、观念上。承载这些内容的信息愈能反映人们心理的投射,人们就越乐意传播它。正如奥尔波特所言“如果我们听到的谣言给事实作出了符合我们私生活的解释,我们便愿意相信并传播它”。[2]

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一种想法和一种认知在心理上不一致时,人们就会感到紧张,为了减少这种失调的感觉,人们会相信、传播与自己情绪或态度一致的信息,以保持对世界的看法与所感一致。社会事件型网络虚假信息能够得到较大范围传播,也正是因为其信息反映了社会某一群体的认知、情绪和意念,即这些信息成为某种社会心理的投射。这种投射性的信息是人们“焦虑合理化”[3]的体现。人们内心充满对暴力的恐惧,则各种有关暴力的虚假信息被相信和传播;人们期盼房价下降,则各种看起来有利于房价下降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例如,2014年5月25日下午,网上开始出现“深圳东门砍人”[4]的消息,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事实上,当地警方事后确认,实为一名精神病人在老街地铁商城内将一名商户的货架推倒,引发行人恐慌误以为发生砍人事件。这是虚假信息反映社会恐惧情绪的例子。自从3月1日昆明发生暴恐以后,人们心理积累了相当的公共安全忧虑的情绪,5月初广州火车站又发生砍人事件,加剧人们这一心理情绪的紧张,而东门砍人的虚假信息则为人们的忧虑情绪找到了合理解释和缓解方式,并因此被广泛相信和传播。

(二)“新闻性”

在新闻学中,为解决究竟选择什么事实才会引起公众兴趣这个问题,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闻价值”这一概念,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5]一个事实新闻价值越大,则新闻性越强。

社会事件型虚假信息虽然不是事实,但能够被广泛传播,一个重要前提是受传者把虚假信息看作是“事实”,同时,社会事件型虚假信息从内涵上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影响,包含了可以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本质上和新闻价值的要求是一样的。可以说,这些虚假信息所包含的“事实”具有这些素质越多,则“新闻价值”越高,也就越有“新闻性”,客观上会导致更多人收看、收听、阅读和传播。通常他们具备时新性和其它几个性中的一个或几个,前者是指虚假信息里的“事实”是刚发生的或者有关这些“事实”的信息是刚传播出来的,时间越近越易引起人关注;后者是指信息对受众或转发者来说有引起兴趣的内容。

2011年10月15日上午,一个名为“信e站”的网友微博称“金庸先生于2011年10月15日3点12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6]消息一出,引发网友议论,后来经过证实这条信息是谣言。这条虚假信息能够被迅速传播,一是因为该微博传播的是最新鲜的信息;二是金庸作为武侠小说家,与喜欢他的网民有心理接近性,能够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三)含糊性

奥尔波特认为,谣言的流通量与问题的重要性和证据的含糊性之乘积成正比,网络虚假信息就是谣言的一种传播形式,它能够被相信和传播,一个重要原因是“客观证据和知识不对判断与描述构成理性约束”,[7]即虚假信息具有含糊性,网民无法依靠理性判断出它的虚假性。人们基于投射的心理“信任而增强其愿望”,从而为虚假信息辩护并传播。反之,如果信息的含糊性很低,网民凭借理性就能直接辨别它是假信息,这时即使这个信息非常符合人们的投射心理,内心的愿望、意念再强烈,也很难刺激网民去相信并传播,明确的证据迫使人们依从理智而不是情感情绪等心理去理解和描述。造成这种含糊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信息本身证据上的含糊;二是受众认知能力的不够;三是正规传播渠道功能减弱。

同样以“深圳东门砍人”虚假信息为例,在行人发生恐慌之后几分钟网上即有“深圳东门砍人”和“砍死人”的虚假信息传播,20分钟后,网名叫“Candy”在腾讯微博上发布信息称:“暴徒是不是疯了?刀手到深圳了……今天又在东门步行街挥洒暴乱”,并配上其它砍人事件中的血腥图片。这条信息既无明确信息源,传播者也是一个不知名网民,没有任何客观证据。在这个虚假信息传播过程中,一开始,各方来不及作即时反应,真相信息和证据没有传播出来,整个信息环境比较含糊,“Candy”与一些网民传播虚假信息被快速扩散。随着警方在两小时后公布的事件的真相和细节以及一些现场网民发布的事实信息,事件才逐渐明朗、证据逐渐清晰。

四、结语

在网络虚假信息的散布过程中,信息自身特点对扩散的速度、范围、人群都起重要作用,其投射性、新闻性、含糊性越强烈,影响也越大。此外,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扩散也离不开传播时机、受众特质、传播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这种分类是一种理想型分类,可以作为分析虚假信息传播者的一个框架,以明晰不同传播者的传播行为。

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到来,网络里出现许多虚假虚信息的传播,其中尤以社会事件型虚假信息影响最大。面对和治理这一网络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这些受到快速散布的社会事件型网络虚假信息,有什么样的共同特质?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和新闻学角度,考察这类虚假信息通常具有的三个特点:投射性、新闻性、含糊性。

基于绩效管理的平台型信息系统 篇4

我们必须承认,对于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而言,绩效管理精细化操作所带来的管理成本增加是巨大的。在纸笔模式下,企业各级人员在考核表填写,人力资源部在考核表收缴、考核结果汇总计算及分析上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巨大。面对大量精力的耗费,直线经理视之畏途,人力资源部也没有了强力推行的底气。因此,大多数企业高层在推行绩效管理时都会格外强调简单有效,但这四个字的实现实在不易。

信息化助力绩效管理落地

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纸笔模式的绩效考评被取代,企业高层所崇尚的简单有效问题也迎刃而解。

一方面,大量繁冗的手工操作由e-HR系统自动完成,在不增加管理成本的情况下,全面提升绩效管理精细化水平。比如,考核表的分发由系统自动完成,各类量化考核指标可以通过与ERP、CRM等系统开发接口、交换数据,实现自动打分,考核结果自动汇总、计算和分析。

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增强了管理者之间的互动沟通。比如,通过员工和经理自助平台,员工在系统中制订工作计划,并与上级互动完成目标修改、确认,上级也通过系统跟踪员工工作进度,最后还可以在线完成绩效结果反馈、制订员工能力提升和绩效改善计划,而且上述绩效管理的全过程都自动在系统内存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上下级之间沟通不充分的问题,也提高了沟通过程的流程化和制度化,而全过程数据归档则进一步规避了劳动纠纷风险。

在信息化系统中,绩效管理理念、制度转变为信息化系统中的流程和工具,管理者面对的是简单的界面和明晰的流程,管理成本大幅度降低。可以说,信息化推动了绩效管理的真正落地。

绩效管理差异性催生平台型信息系统

所谓管理无定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家企业,也就没有完全相同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是高度个性化、差异化的。总体上来说,绩效管理受到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管理者偏好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必然导致企业绩效管理高度差异化。即使各种特性非常接近的企业,其绩效管理也存在一定差异。

很多人力资源经理在实施绩效管理信息化的时候都关心一个问题,既然每个企业的绩效管理都不尽相同,某一厂商信息系统是否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反过来,对于信息化厂商而言,响应客户需求是否会大幅度增加二次开发以及实施成本,客户是否能够承受和消化这一成本?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能否随需应变,根据企业绩效管理需求进行灵活配置。系统设计越灵活,则对于企业绩效管理需求的相应越充分、且成本越低;反之,要么需求响应不足、要么成本高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平台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所谓平台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将各类绩效管理方法、及其常见的操作方式进行集成,从而保证实施中能够随需应变、灵活配置,既充分响应企业需求、又有效控制成本;更重要的是,还要允许企业绩效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企业情况的变化,自主进行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重新配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这类系统构成了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一个平台,能够支撑不同考核方法、不同操作方式,并能随企业发展需要不断进行配置、调整。

分解平台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特性

(一)集成多种绩效管理方法

目前企业中常用的绩效管理方法主要有KPI、BSC、目标管理、360度考评等,而众多企业在上述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考评方法。对于平台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而言,首先应当能够支撑上述基本方法,并能根据需求进行多方法综合运用。例如,一个企业对销售部经理的考核,一部分是KPI指标,另一部分则是根据每个阶段制定的重点任务,两类内容各占一定权重。这时,就需要信息系统能够同时将KPI和目标管理进行集成,这正是平台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丰富灵活的参数配置

即使同样的绩效管理方法,不同企业的具体操作也是不同的。

1.考核流程。同样是目标管理,是自上而下制定指标,还是自下而上、抑或上下结合,流程截然不同。

2.考核表格。根据企业需要设置进行绩效合同、考核表、绩效反馈表等各类考核表格。

3.打分设置。根据考核关系、各类指标的计分规则(如按比例计分、分段计分、加分扣分规则等)、权重设置(如指标权重、不同考核主体权重设置)等进行设置。

4.结果计算设置。考核结果的计算方法也不简单,可能是加权计分,还可能是按照得分区间评定等级,更有可能是对得分等级按比例强制分布、或者是将个人考核结果与部门考核结果联动确定等级。信息系统要能够满足企业各类方法要求。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参数设置千差万别,以上只是主要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参数设置并非雕虫小技,而往往体现企业的管理理念,如个人考核结果与部门考核结果联动,丰富的参数设置不仅通过灵活配置快速地满足了企业需求,也贯彻了各种差异化的管理理念。

(三)允许根据企业情况变化重新配置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根据情况对绩效管理进行调整,因此企业绩效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快速地将这些调整在系统中配置实现。最常见的考核指标要根据企业情况进行调整,更有甚者对考核流程、考核方法等进行调整。所有这些调整应当能够由企业绩效管理人员进行灵活配置,并不需要专业的人员才能进行,也不涉及二次开发。

(四)操作简单方便

以上三个要求主要是系统性能角度,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到企业绩效管理专业人员操作的便利性。当然,企业绩效管理要不断进行调整,不要让每一次调整都成为绩效管理人员的噩梦,这就要求信息系统配置更加灵活、简便。其次,不能对操作人员的IT知识要求过高。

(五)低实施成本

平台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在实施中通过应用层的灵活配置满足企业需求,降低实施成本,但这就要求信息化厂商企业在架构设计、产品研发中做大量前期投入,从整体上看,总成本相对具有优势。

(六)提供持续的产品升级

从整体上看,绩效管理实践是随着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因此这就要求系统厂商能够不断深入关注绩效管理实践发展,推出升级产品,与原有版本进行无缝对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管理需求。这一点对厂商的专业性提出了挑战,只有长期专注于此、心无旁骛地钉在这个细分市场上,才可能“以此为生、精于此道”。

概括的来说,平台型绩效管理系统是能够随着企业发展而不断成长的,也能够实现企业信息化投资持续增值的管理系统,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信息型 篇5

一、合理分组,共赴任务

任务教学法体现出的是任务驱动的积极作用,为了提高任务的完成效率,使学生能够通过任务学会知识、掌握信息技术学习方法,教师有必要实行合作分组的任务驱动策略,也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为小组学生布置任务,使小组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互动等模式完成任务,从而达到良好的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本着“优劣搭配、性格互补”的原则,来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实行小组集中听课、集中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来完成任务,最终达到最佳的合作任务驱动效益。如在学习“powepoint”幻灯片制作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核心布置教学任务,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可以尽量多元化、丰富化。比如可以围绕信息技术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进行幻灯片制作等。其中,所布置的任务必须集中体现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确保小组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幻灯片制作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正确操作并利用这一技术参与实践。这样,小组学生就能够合理安排人员,逐步完成任务,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完成任务,实现学习方法的沟通与交流。

二、创设情境,调动积极性

任务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任务来驱动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任务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要充分发挥任务的积极作用,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身在情境中,感受到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必要,让他们认识到完成任务的意义,进而积极去实践、主动去操作实施。如在学习“网站制作”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能够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深入情境之中。“同学们,你们对于网上购物应该很熟悉吧!”学生听到了这个熟悉的现代词汇,会立刻集中注意力。接着,教师把握好时机,继续进行情境的创设:“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将来有一天自己也开设一家网店,自己经营来赚钱呢?”大多数学生顷刻间兴趣盎然,纷纷举手来表达自己强烈赞同的强烈愿望。此时,教师就可以继续网站制作知识的讲解。讲解过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每人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淘宝店或者其他网上购物中心。学生顿时对这项任务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翻看教材,并结合教师的课堂讲解,开始了网店网站制作的过程,并完成了任务。这样,不仅达到了任务教学的目标,而且获得了良好的任务教学效果。

三、任务驱动,科学评价

任务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利用离不开科学的评价机制,因为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公平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认识到自身的任务完成效果,也才能不断改正自身的缺点和问题,从而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必须做好任务教学评价工作。所谓任务教学评价必须要本着“公开、合理与公平”的思想理念,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合理评价。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力量,使学生参与到任务评价工作中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任务型教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如针对各个小组完成的“PPT”制作任务,实行小组间互评策略,这其中教师要明确评价的基本方面、基本出发点等,并从PPT的背景、所用控件的数量、复杂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与价值意义。

通过对小组任务的评价,小组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作品的不足,感受到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对其他小组任务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收获新知识,获得全新的体会,激发他们更多的灵感,实现小组间信息技术学习方法的交流,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和目标。

四、结束语

新信息型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美术;拓展型课程

G434;G623.75

随着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与网络素材运用到课堂教学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大局势下,计算机、互联网成为美术教学的一个创新平台,促进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也将是未来小学美术课程的核心方向。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发现、创造、热爱美术,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艺术梦想的天空,更使学生得以突破时空的限制,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融洽课堂气氛,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实现美术课堂的拓展呢?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被动学习情况严重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听课、做笔记、做练笔,课堂气氛压抑,学生的主体性不突出,而是成为课程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淡薄,学习效率低下[1]。

(二)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不好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教学形式单一且缺乏激情,教师按照事先备课的内容全程灌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言不发,甚至有时学生的思路已经跟不上教师课程的进度,教师对于学生注意力转移的情况仍没有丝毫察觉。

二、小学美术拓展型课程的整合策略

(一)注重学生主体性的落实

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小学美术教学必须以此转变,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求知,发挥主观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评价机制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开展分层教学。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完全处于一个一知半解的程度,对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也必然难以全面地领会,所以,利用音乐、影像或者画面等多媒体技术,可逐渐加强学生理解,将教学任务及学习内容明了、清晰地呈现出来。例如在小学阶段关于色彩明度变化的教学课程中,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的Flash,将学生带入到色彩斑斓的音画世界中,使学生得以完整地观察色彩转变的过程,并体会其中的美学价值,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调动出全部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注重运用任务驱动法的价值

信息技术具有特殊的实践优势,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是美术学科。小学生根据对艺术家创作的精美作品的观察,很快发现自己内在的创作热情,这就是任务驱使法与传统灌输法的最大不同,小学生在教师为其精心准备的逼真情境中能够积极、愉悦地开展发现式学习,以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内容,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课程的特点实现教学情境的设置[2],为小学生完美创造了广阔的创作舞台。在开展民族风俗特点的鉴赏课时,如若只看教材中的静态画面,就会导致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缺乏理解,这时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从互联网搜索关于我国各个民族风土人情的影音、图像,带领学生认真观察,使学生直观到不同民族的本质差异,让自己自觉融入情感,辅助小学生强化理解课题中心,总结不同民族的差异性,体现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优秀作品与欠佳作品,利用举一反三法讲解成败归因,使小学生深入理解绘画的丰富内涵。

(三)注重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应该加强小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方法的培养,在培养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在实现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与其他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然后根据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事先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团队互助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利用不同方式辅助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在合作学习时,构建学生彼此的互动竞争,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例如,在学习画昆的小学美术课程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各种虫的影音与素材,再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源来想象不同昆虫的绘画技巧,并结合多种资料,例如纪录片或者解剖图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引导学生实现合理分析,通过分步来实现昆虫的形态再现,最后利用网络評价方法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增强学生的绘画信心。

(四)注重信息技术的平台作用

落实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整合,关键注意的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方法实现服务于美术学习的工具性能[3]。让信息技术成为美术的展示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能够实现对美术资源的获得,认知美术的美学意义,将美术教学拓展到信息技术中,为学生营造美的意境。扭转小学生的“被动画”为“热爱画”,在以加强学生的素养前提下,利用动画技术实现电子作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并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增进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来,随着实践工作的大量开展,美术教学的水平也会实现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学稳.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美术互动教学的有效路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4):70.

[2]姚海静.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103-104.

上一篇:太极拳论下一篇:实验课程改革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