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生的作业论文

2024-10-22

设计学生的作业论文(共12篇)

设计学生的作业论文 篇1

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当今小学语文作业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学生负担过重, 甚至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那么, 如何设计学生喜欢的、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小学语文作业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 现简述如下。

一、减少作业量, 减轻学生负担

素质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减轻学生负担,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少作业量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传统教育模式中, 教师总会布置大量的作业练习, 促使学生巩固知识, 强化记忆。但是事实上, 大部分学生很讨厌这种题海战术, 态度也是应付敷衍, 并不能认真专心地完成作业。这也就使作业的功用大打折扣, 虽然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效果却不明显。著名学者洛克曾说过:“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 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一定不要搞题海战术, 要适当、适量, 时间不要太长, 一般以20分钟左右为宜。各个学科之间也要相互协调, 保证作业总量在学生的负担之内, 不要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同时, 对学困生要多加照顾, 可以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 也可以减轻作业量, 以便使学生愿意学习, 乐于做作业, 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完成作业,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设计层次性作业, 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需要、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等都各不相同, 这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各有差异。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忽视这种差异性, 让学生做一样的作业, 给统一的评价标准, 长此以往, 就会造成学生发展的不平衡, 甚至有些学生会应付、抄袭作业, 使作业完全失去了其真正的作用。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一定要正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选择, 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的数量和难度, 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我设计了以下三种类型的作业:A类作业是浅显易懂的基础题, 比较简单, 利于巩固知识;B类作业是相对较难的, 是知识的拔高以及理解等方面的提高题;C类作业则是考查综合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探究题, 比较难。这三类作业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 能做哪种类型的题, 就选择完成哪种类型的题。这样做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而且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习动力。

三、作业形式多样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布置作业总是固定的几种形式, 要么是做练习题, 要么是命题作文, 久而久之, 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不愿意再写语文作业了。因此, 在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 让学生愿意写作业, 主动写作业。

1. 续写课文。

续写就是在学完一篇文章后, 教师让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继续写后面发生的事情。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写出了小短文, 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比如, 学完《凡卡》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续写凡卡回到爷爷身边之后的故事, 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排演舞台短剧。

小学生活泼好动, 表现欲强烈, 愿意表现自己。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改编成舞台短剧, 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领悟, 使学生得到锻炼。比如, 学完《一件运动衫》之后,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 然后把文章改编成剧本, 将文字转化成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学生对这项活动非常感兴趣, 都跃跃欲试, 排演的短剧也非常精彩,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 做资料卡。

学习一篇课文之前, 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 让学生将生字词写在卡片上, 做成资料卡。课文学完后, 教师可让学生将课文的相关资料、自己的感悟也做成资料卡, 整理、保存起来, 方便以后复习时使用。

4. 办手抄小报。

这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的好办法。手抄小报不仅能展示学生的才艺, 也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样的作业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四、联系学生生活, 布置实践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 多布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锻炼自己, 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

1. 多观察, 多体验。

小学生对自然、社会都有强烈的好奇心, 所以,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尤其是学完一篇课文后, 为了让学生了解某种自然现象, 教师可以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让学生亲自观察, 切身体验, 将感受写成小短文, 记录下来。比如学完《火烧云》之后, 教师可让学生去观察天上的云。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 写成的文章也都蕴含着自己的情感, 非常真挚动人。

2. 进行社会调查活动。

这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性作业, 它通过查资料、采访人物等调查活动, 丰富学生的阅历, 提升学生的能力。比如, 教师可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的变化, 通过自己小家庭的变化来透视祖国大家庭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发展, 以此来让学生感受社会的进步。

五、巧妙设计应试类型的传统作业

在当前阶段, 考试仍然是检测学生水平的主要手段, 所以, 传授学生解题技巧, 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还是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因此, 教师在作业设计上, 也要关注传统题的设置, 巧妙设计应试类型的传统作业, 让学生在培养素质的同时, 能提高应试解题能力。具体来说,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将传统作业与特色作业相结合。

所谓传统作业, 就是一些常规作业, 比如字词的巩固练习、课文的背诵等等, 其目的是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特色作业就是指学完一篇课文后, 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设计的特定作业。如果能将两者相结合, 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 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阅读课外读物并摘抄自己认为好的词句, 每周至少熟记一首古诗或词, 然后定期举办朗诵会, 让每个学生都朗诵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 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这样的作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强化了基础知识, 可谓一举多得。

2. 改变传统作业题型的展示方式。

传统作业题型的展示方式一直是中规中矩的, 就以造句为例, 一般是给出一个词语让学生造句。这样学生很容易错误理解词语的意思, 从而闹出笑话。如果改变一下展示方式, 给出一个词语, 再给出上下文的语境, 或者是给出一个造句的例子, 那么, 学生就能很好地完成造句了。

设计学生的作业论文 篇2

学生作业情况及作业设计效果问卷调查

目的 通过精心设计作业,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联系临床,获得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作业形式,实验组进行作业设计干预,比较2组考试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7.0%的学生认同新作业形式.作业设计干预后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结论 作业设计干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作 者:朱慧峰 乜金如 杨正安 作者单位:南京卫生学校,江苏,南京,210038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年,卷(期):27(23)分类号:G465关键词:学生作业 作业设计 评价方式

设计学生的作业论文 篇3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教改的核心理念。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我们更多地着眼于巩固所学知识,很少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广大教师的深入学习与研究,我们惊喜地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只有通过调整作业结构,丰富课后作业的类型,把语文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相结合,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课后作业应有的作用。

一、优化课后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原则

1.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

(1)作业量的控制性。每个学科都要布置作业,但作业量一定要适中,不搞“题海”战术,一般作业量控制在30分钟左右。顾筱璞认为:“要让学生走出题海,教师必须先得走进题海。”要充分发挥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作用,精心设计好语文课课练,力争教学“堂堂清”。

(2)作业题型的多样性。泰戈尔说:“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如果老师每一次布置的作业都是一成不变的,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作业失去兴趣。所以,在作业设计中,要追求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要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体验成功,提高能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做作业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从这点上说,开放性、没有标准答案、充满个性的作业最有价值,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业的题型不能只限制在基础题上,也要有一定的提高题、拓展题;口头、笔头、动手操作、实践题;做一做、查一查、论一论、评一评、写一写(感受、体验、收获等)等多种实践性和探究性的作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参与、实践,对外界信息进行收集、了解及处理,从而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3)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学校和班级中,在学习上普遍存在这样三类学生:学习优秀生、学习中等生和学习困难生。有差异的学生做没有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因此,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巩固性、拓展性、探索性);还要根据学生的爱好或特长,设计一些能凸显不同特长、发挥潜能的作业,让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完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同一个教学内容,对于学习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取一些综合性强、灵活较大并有实际操作价值的题型,让他们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能有所扩展和拓深;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可让他们只做比较容易的习题,还可适当地降低作业的难度,并循序渐进地选做=作业。这样既让学生没有压力,又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并从中体会到作业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作业反馈的及时性。这一类作业是教师在学生完成各类作业后,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找到学生学习中的“断层”,重新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并及时评价与订正,做到查漏补缺、及时反馈、及时补救。

2.优化作业评价的原则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应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的发展潜能。目前我们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仍然重结果、轻过程,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我们所研究的优化作业评价,不仅要对从学生完成作业的正确率进行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作业的整洁度等一系列学习过程的考查,发现和挖掘每一位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一,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提倡打分数,而主张采用概念相对模糊的等第形式。而且,评价也不能仅仅局限在等第上面,应该视学生个体的差异、进步程度及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多样更具激励性、启发性,人情味更浓的方式。等第制:根据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作业本整洁度、字迹工整度来评判,大多数学生的作业采用这种评价方式。等第加星:在上述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特殊评价,可以在原有等第上加一颗星,甚至是两颗星、三颗星,但也不是盲目地乱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学生,指出其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如给学习优秀的学生加星,是为了鼓励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给学习中等的学生加星,可以是在原本的基础上有进步了,也要鼓励其再接再厉,朝着优秀的方向努力;给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加星,这些学生往往是得到表扬最少的,他们的作业不一定正确,可是字迹比较清楚、态度非常端正,也要抓住时机给予鼓励,并恰如其分地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等第加一些鼓励性语言:给学生的作业加上些鼓励性的语言,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动力。作业展:可以是优秀作业展,也可以是有进步作业展,都能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第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自评:每位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先进行评价,并说出评价的理由。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潜能,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互评: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使学生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不足,提高是非评判能力,激发作业热情。教师评:这是学校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手段。家长评: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作业的评价中,既能让家长清楚地了解自己孩子学习的各种状况,也能使教师和学生一起更好地完成作业,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优化课后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做法

1.作业的布置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时容易产生惰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认为书本知识太抽象化,与实际生活相距过远,不够形象直观、切合实际。

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认识到课本知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是为了使它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可以尝试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与实践活动、生活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热情。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精品之作《项链》进行作品赏析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题:“以课文为依据,写一段评论,题目为:‘我眼中的路瓦栽先生’”,学生颇有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现实生活是语文的丰富源泉,教师就应该把语文生活化,引导学生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把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学会用语文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体会语文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其语文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让语文回归生活。

2.作业的布置应有一定的层次性

作业布置的顺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如果在刚开始作业的时候就感觉到很棘手,势必会产生厌倦情绪,大大降低思维的开阔性。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把作业进行分类,由易到难。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莫泊桑的著名小说《项链》时,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讨论题的:

(1)一篇优秀小说的情节除了让人觉得“意料之外”,更要让人觉得在“情理之中”。我们来研究一下,小说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地方在“情理之中”,“项链是假的”合乎情理吗?

(2)我们能否假设一下,在项链已经丢了,又找不到的情况下,情节如何发展才能使主人公幸免于悲剧呢?

(3)主人公玛蒂尔德性格在情节发展中有没有变化?请大家以小说本身的语言文字为依据进行理解分析,要独立思考,不给人物贴标签。

(4)如何理解“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

由于教师在布置讨论题目之前就能够根据学生情况把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使得学生能够顺着思路一步步完成对问题的解答。

3.运用启发式作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持主动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态度,主要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内部力量。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学生才能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学习,追求对知识体系的完善,探索更多的知识理念。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写招领启事、采访、写报道》的应用文写作指导时,从拾金不昧入手,引导学生写招领启事,到采访先进,再报道先进,按照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指导学生进行言语交际的训练,按照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训练学生养成优良品质,并且教会学生掌握了解情况,反映情况的基本能力。摆脱为作文而作文的无病呻吟,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出发,把学校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职业任务驱动教学特色。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不仅领悟了《招领启事》《采访》《报道》几种应用文的功能,而且更好地掌握了它们的写作要领与技巧。让学生在实操中感悟其功能,达到提高学习写作兴趣的目的。这样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并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4.作业布置的形式应多样化

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强调规范统一和机械训练,缺乏趣味性;内容封闭、僵化,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因此,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形式。在具体形式上表现为诵、背、说等,其中特别强调的是“说”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够更系统地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组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说”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分工合作完成的作业形式。分工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当今教育的一大亮点。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合作才能生存,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组建“三人行”学习互助小组,每人在解决问题中分配不同的任务。学生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课题。

(3)动手实践操作的作业形式。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可以是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兴趣盎然,可以充分展现出学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潜能。

(4)与多媒体相结合的作业形式。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实现语文作业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信息技术在语文作业上有着多方面的应用,如可以布置学生用多媒体课件汇总语文各章节的知识点,使得所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在课件制作的同时让学生自主地熟悉课堂的教学活动,还便于学生今后的复习。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后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博客,让学生通过博客相互交流对课堂学习的认识;教师要及时在博客上对学生所提出的疑问予以解答,合理运用网络作业,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沟通的效果。

课后作业的设计是教学流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内化,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更是知识和能力的深化与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提高课外作业效益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通过拓展作业形式与内容,调整作业的结构,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深入探究,构建起有效的课外作业操作体系,从而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对学生平时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篇4

一、学生为啥要做作业?

作业具有反馈、检查、诊断与评估等多种作用,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检验教与学两方面的效果,及时发现教与学两方面的缺失,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回授补救。做作业对学生具有巩固旧知识,学以致用,温故知新,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听懂老师讲授的知识,不一定就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还需要练习,才能把在课堂上听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通过作业,学生复习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并不断思考,从而融会贯通。通过思考,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意识。作业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作业,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作业,教师还可知道哪些知识需要加强,哪些知识需要补充。所以作业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

二、学生要做多少作业?

适量的作业有助于师生的教与学。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布置大量的作业,因为简单重复的无效劳动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特别是机械的重复和大量不能做的难题。还有就是简单的布置资料上某某页到某某页的题全做,不经过筛选,不顾学生实际情况。这样做只会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的厌学情绪,降低作业效果,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适量的作业对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必须在练习中巩固和提升。将教材上描述性的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对基本知识点设疑、质疑、释疑、激思,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素质。因此,作业与课堂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优化作业设计是减轻师生负担的前提条件。对学生来说,适当、适量、适时的作业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改进自己的教学。

现在的学生,他们不愿意做作业。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学生不做作业的最大的理由是绝大部分题目,他们想做也做不来。因为现在绝大部分资料,都是针对比较好的学生设计的,强调的整个区域学生学习情况的共性。对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题都偏难。其次教师不思考,不针对学生的实际布置作业也是一个诱因。

三、要学生做作业,教师应该怎样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是一项教学艺术。具体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把握。作业的“质”,即作业必须有一定的质量,包括趣味性、覆盖性、层次性、阶梯性、系统性、重现性、灵活性和困难性等。作业的“量”,即作业必须有一定的数量,包括时间性、及时性、经常性、主动性和量力性。在作业布置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考查学生“双基”的各种类型的作业,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作业,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布置对学生来说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作业。也就是说,作业设计意图明确清晰,陈述准确恰当,形式灵活,设计要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作业前后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作业的布置,题量不能多。学生做完基础题的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题的难易程度控制在0.8左右。如果是较差的班,绝大多数题是基础知识的稍稍递变和改动,有一些题是基本概念的复述和分解。主要是把基础知识的错误理解尽量地罗列出来,使学生在知道基础知识的程度上,有稍稍加深,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有全面的了解或理解。这些题要让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都做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上课听讲是非常重要的,是完成作业的最好捷径。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考查学生“双基”的各种类型的作业,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设计一道题稍难,这道题要求学生思考,它要体现原来知识较大程度的综合,对新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对思维要求较高,从而逐步训练学生学会联想、思考、总结。如果是较好的班,在作业设计方面尽量分为巩固性、拓展性和综合实践性三种形式的作业,而且在内容上有选择性,让较好学生吃得饱,当然也一定要强调基础知识方面的试题。好班选择的作业题也尽量要让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通过思考基本上做对。其目的是强化学生重视上课、深刻领悟上课听讲的不可替代性。设计三道较难题,保证好学生吃得好,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在评讲的时候,要善于对这些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要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优化,从中提炼解题规律。鼓励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解剖。比如做完一道题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如下的自我设问:此题的背景是什么?题源在哪里?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和化学思想方法?其形式是否可变?条件能否减少?有无其他解法?哪一种解法最优?有无进一步的结论等,解题后的反思最有利于形成解题能力和巩固相关知识。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悟出解题思路,悟出思维方法,悟出知识规律。要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复习为知识、能力、创新的综合训练,变被动完成任务的苦涩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完成,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悟。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作业,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布置对学生来说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作业。

在自己印制的题卷上,不光有作业题,在题卷的最后,有时加一点笑话,有时加一点小常识,有时来点脑筋急转弯,有时也来点优美的文章,等等。学生感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成长的,都可以加上去,以调节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还需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摸索,通过上述方法布置的化学作业,基本达到设想的目的。教学效果也让学生、家长、学校满意。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化学课,喜欢化学作业,课堂上也喜欢积极发言,特别是培养了中差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作业布置思考、设计,学生发展了逻辑思维,提高了思维的准确性、概括性和条理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书建.“布置作业”小议.2004-10-22.

优化设计让学生轻松做作业 篇5

优化设计让学生轻松做作业

作者/陈秀娟

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呼唤平淡、简单、扎实、轻松地教语文。如何简简单单地教?杨教授说,语文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由此,我认为简单地教语文,就是让学生读读、说说、背背、写写,通过优化设计语文作业的练习来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语文。

1.设计实践性、活动性作业,给学生提供实际运用的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而语文学习的天地却是很广阔的,因此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拓宽作业空间,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实践空间学语文、用语文。基于这种观念的考虑,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让学生多与生活相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要多设计实践性、活动性家庭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如在上完《曹冲称象》后,让学生回家做一做类似的实验,然后记录成篇,在实际操作中强化学生的观察和语言描写能力。

2.设计自主性作业,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权利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新课程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树立“弹性”意识,充分考虑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差异,为各类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自由地选择练习。首先老师可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能力自主选择,体现了作业要求的自主性。其次是提供不同的作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或选择一组有层次的课外作业习题,让学生任选其中几道解答。这样的作业,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第三是提出不同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我常用的作业形式有:自选作业。即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选择课本上一定量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自编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自编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外作业。自批作业。学生将某次作业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批改作业。

3.设计个性化特长展示作业,给学生张扬个性提供机会

让学生设计一份能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特长的作业,时间为一周或一月,这样的作业,能实现学科间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

4.设计作业超市,给学生提供享受成功喜悦的体验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差异性,自主选择作业的难度、数量、形式,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并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如在学完课文《田忌赛马》后,设计布置以下几项作业:1.抄写课文练习中的三句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3.提供情节,续写故事。4.对文中优美词句进行摘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想作业设计做到以上几点,或许能还语文作业本色,还孩子们童年的本色。

把语文作业设计的权利交给学生 篇6

为了使作业布置这个环节真正地发挥效力,又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学生作业的设计上可以尝试大胆地放手,把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题,这对于已经有能力处理自己事务的中学生及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完全可能、可行的一种作业布置方式。尤其是对语文这样的学科,主观性题目较多,作业更要灵活一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然自己设计作业并非教师完全放手,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作业过程跟踪指导。特别是开始的时候,要在边扶边放中,实现自能。此时教师的角色已不是在设计作业方面,只是对过程的操作进行跟踪与指导。

一、 限定题型,灵活内容

作业题分三类:必做题、自选题、自创题。

必做题,即根据教学目标非做不可的习题。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自己编写的一些习题、学生选择时容易忽略的重要知识点,都可以定为必做题。

自选题,即学生自己选做的练习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地选择,灵活性较大。

自创题,指学生个人或与他人合作编制的练习题,即使题型有参照,内容自己编的也可以视为自创题,教师一定要注意对这类题型的收集与整理,这是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亮点,最能体现学生的创造精神、展示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给予这些学生以鼓励,发挥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潜力,大胆创造,勇于创新。

二、 质量把关,防止分化

自己设计作业,开始时应该在质量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所谓“质”,不仅指作业书写态度、格式等,尤其需要重视的是自选题,防止一部分学生偷懒,投机取巧,应该选择那些动一动脑筋可以解决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而又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过难与太容易都不要去选,鼓励学生大胆挑战难题,不要拈轻怕重。

“量”即作业的数量,这涉及到两个极端的问题,“两个极端”即作业的量过多或过少。作业量要求要具体,一次作业至少为三题,每题应该包含两个小题或知识点,低于这个量化的指标,就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少,也不要提倡“多”以免增加负担。

三、 及时总结,适时交流

总结不光是针对教师,更应该是学生。教师的总结是为了交流,学生的总结是为了在交流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得到更快的提高。交流要及时,交流间隔时间不要过长,时间长了,积压的问题过多,交流便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般两周至少要交流一次,交流中要强调互相学习,不要放过一次难得的巩固知识与提高解题能力的机会。

交流的形式是多样的:办展览、分小组、个人交流……办展览是大面积的交流,全班或者更多﹝哪怕全校或更大的范围﹞的学生都可以参与,一学期不低于两次。分小组是在本组内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弥补办展览交流周期长、组织难度大的不足,而且锻炼了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分工、合作的能力,又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个人交流灵活易行,既及时又不需要教师的组织,只要在学生中提倡,也可以交给班级干部。个人交流在学生之间进行,简便易行,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他们可以在一起互相切磋、互相学习,能够取长补短。这是交流形式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式。通过交流、总结避免学生自己在设计作业中的片面性,更好地完成作业。

四、 互相出题,自我考察

成绩好的学生出题,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去完成,能够出题目,必然要动一番心思,出题目的学生对题目一定会做一番钻研,对该题一定知之甚深,比完成题目难度也要大得多,这样同时也就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

作业指导与布置无定式,方法当然有很多,特别是语文这样的课程,学生是可以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的。布置作业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信息的反馈而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即可。

精心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7

一、作业分层设计, 学生体验成功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出不同的作业内容或同一作业有不同的要求, 分层练习,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 获得新的成功。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对作业进行分层, 精心选习题, 分量恰当:1、基础题:一般是课堂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 因而是较简单层次的习题。2、提高题: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 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加工”, 此项习题略有难度。3、个性题:指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状况所设计出不同作业,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去练习, 带有自主性和开放性。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足来进行, 如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每天做正确几道计算题, 应用分析能力差的学生可布置分析几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说清算理, 对爱思考的学生尝试完成寻找数学规律的习题等等, 充分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当然, 此项设计也可将学生进行分组:A组:反应快, 学习兴趣浓, 求知欲望高, 基础扎实, 整体素质较高。B组:反应快, 但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 成绩忽起忽落不稳定, 但潜力较大。C组:反应慢, 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 学习兴趣较低, 学习基础较差。根据目标层次和学生层次, 制定对应的分层练习题, 如:C组完成基础题, B组完成提高题及个性题, A组完成发展题及个性题, 使相关练习置于各种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业分层应有梯度, 在学生自主作业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向高层次目标发展。学生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 经过几次测试和一段时间作业, 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 可以进入到高一级组。如C组的同学可以进入B组, B组的可以进入到A组。当然, 若A组的同学学习感到困难, 作业情况不理想则要退回到B组, B组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退入到C组。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 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趣味作业, 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 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在作业设计中, 我十分重视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形成了学生在快乐中作业, 在作业中成长的良性循环。

1、作业设计从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入手

趣味性强的作业最能吸引学生。我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给学生设计富有趣味又能巩固所学知识的作业,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当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 本人设计了一道“二十四点”游戏题, 让学生来完成。形式采用一副扑克牌几个同学一组任意抽四张牌将这四个数 (每个数用且只能用1次) 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使其结果等于24。结果, 学生玩得很开心,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统计》教学中, 设计实践作业时我要求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选题, 进行调查, 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用统计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设计图表, 撰写调查报告, 数学小论文, 学习感受等 (多选一) 。这样一来, 数学作业变得轻巧、活泼,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2、学写“数学日记”,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是重要的数学素质。实践中, 本人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课后, 让学生在作业本记录他们对这堂课的理解、评价, 包括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真实的心态和想法, 尤其是哪些方面知识还不够清楚, 需要老师帮助、指导。第二天上课前交上来, 对于学生交上来的“数学日记”, 我认真批阅, 写好批语;对他们在“数学日记”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我都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并写好我的“教学日记”, 以便日后进行整改。这样, 不仅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思维和非智力因素等个别差异,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自我评价意识。同时, 写数学日记有利于在师生间创设共同探讨、平等协商的宽松环境和氛围, 有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真正体验到学生数学的乐趣。

3、相互设计作业, 增强自主合作

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为此, 在作业安排上, 我让水平在同一层次的同学相互结对, 彼此给对方设计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作业题, 对方按要求完成后, 再由双方共同批阅、探讨。由于受成就动机的驱使, 同学们都会注重作业题的质量, 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课后认真思考、准备。实际上, 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深挖教材的提高和知识的再生过程, 通过相互间的交流, 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温暖, 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作业的枯燥感。

此外, 让学生分组 (分别从A、B、C组中抽调2位同学组成一组) 每周办一张数学小报, 也是较好的作业模式。内容可以是一周知识梳理, 易错题分析, 温馨提示, 数学名家介绍, 数学故事, 数学竞赛题等让每一位同学觉得有内容可读。我们的目标是:让作业成为发展学生个性,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有效、最合理发展的阶梯。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 只有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作不懈努力, 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巩固和延伸知识, 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 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注入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李雪:《论自主学习的实质、结构及其指导》,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

如何设计学生的语文课外作业 篇8

根据以上特点,我尝试了把语文课外作业开辟成学生的第二课堂,除了适当地让学生练习课外知识之外,还注重实践活动,使对学生的教育完全地融入家庭、融入社会。尝试的做法如下:

一、结合传统节目,弘扬民族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道德传统。尤其是各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的节日都凝聚着东方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有义务继承并发扬这些优良的民族文化。所以我结合这些传统节日,设计课外作业,以此弘扬民族文化。

如:临近元宵节,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有关元宵节的来历和庆祝习惯,而是布置学生在课外自己找伙伴去寻找有关元宵节的资料。可以是听老人介绍的、可以是电视中看到的、可以是报纸中宣传的、可以是课外书中介绍的,当然有条件的话可以上网查寻则更好。这就是我一个星期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仔细观察学生的完成过程,发现他们对这项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参加一切活动的动力。有学生三天两头缠着爷爷奶奶等长辈,让长辈给自己讲有关元宵节的传说;有学生则东寻西找地翻看报纸;有学生分秒必争地上图书馆、网络……在学生中掀起了一阵寻找元宵节资料的热潮。

当我让学生汇报完成情况时,有的学生绘声绘色地向大家讲述元宵节的传奇来历,有的学生则向大家介绍在元宵节来临之际,人们常会以哪种方式来欢度元宵节,还有学生则拿出有关元宵节的剪报给大伙看,学生的表现真让我刮目相看。

再如:临近“学雷锋日”,我则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自己课外寻找有关雷锋的英雄事迹,并以故事的形式在班中进行展示。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为学生设置这样的课外作业,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的探究兴趣。

另外,每当“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我都会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让听说读写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

总之,通过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觅食”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

二、巩固课本知识,提高思想素质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据此,我又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

第一,我把让学生回家多体贴父母、孝敬长辈纳入课外作业的范围。要知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常常是集三、四代宠爱于一身,久而久之,都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眼里只有自己,目空一切,刁蛮无理。所以,我要求学生回家去实践:“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要帮你们捶捶背。”“爷爷奶奶,我能帮你们什么忙吗?”“爸爸妈妈,我帮你们洗洗脚。”……当然,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并鼓励和督促学生完成。通过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是长辈,在生活中应多关心长辈,孝敬长辈。

第二,我把劳动也纳入课外作业的范围。比如当我教了《锄禾》这首古诗后,则要求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上山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领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描绘的情景和意义。从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人类得靠劳动创造生活、创造未来。同时让学生通过劳动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

第三,我把感受大自然的美纳入课外作业的范围。比如每当大地春回、春暖花开之时,各册的教材都有相应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我教了这些课文之后,设计了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让学生在微风、细雨、青草、绿叶、鲜花、柔柳中享受春天的生趣、春天的美丽,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利用课外资源,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可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通过教材所识的字是有限的。1—2年级通过教材认识的常用汉字约1600—1800个。就这个识字量,对于低年级来说,要进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尚有欠缺,而这些孩子除了在校期间外,平时一直处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社会的各个角落都有汉字,如果我们提醒孩子留心一下这些汉字,那对孩子来说收获将是无限的。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让孩子去留意身边的图书、报纸、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布告栏,以及各种标牌广告等,然后让学生实践:“今天,我又认识了哪几个字?”“今天,我又会讲了哪一句话?”“今天,我又认识了哪几个词?”第二天,我就组织他们汇报自己完成的课外作业,及时肯定他们的能力和取得的成绩,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一来,这无限的课外资源就得到了充分的、积极的、全面的利用。

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要知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根据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

如,我把全班学生按村分成几个大组,然后要求他们通过一定的办法和途径为村委会或文化站等的组织作一次宣传活动。如可以帮他们出黑板报、写通知、宣传,等等,并恳求所服务的组织对他们的活动结果作出公正的评判,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活动成功与否。要知学生不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有义务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所以这样的课外作业既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巩固了课堂知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再如当学生学了写信之后,我则要求学生替家人写一封信。另外,我还让学生去找一句自己觉得有趣的广告词、记忆最深的格言,通过这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去掌握新的信息,进一步完善他原有的知识结构。我深信这是一种让学生兴致勃勃,头脑充分震荡的学习方式。

设计学生的作业论文 篇9

一、把握三个“度”

三个“度”, 就是数量限度、时间跨度和难易程度。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协调好这三方面的关系, 将三个“度”控制在一定合理的水平上。

1. 数量限度

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 如果一味地追求数量, 强迫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堆里, 很容易使学生身心疲惫, 丧失对学习、作业应有的兴趣, 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2. 时间跨度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所布置的作业要有兼容性, 既有刚学到的“新知”, 也有已经学过的需进一步巩固的“旧知”, 只有两者兼顾, 才能使学生既掌握“新知”, 又巩固“旧知”。二是对学生完成作业要有恰当的时限要求, 既不能急于求成, 不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完成作业的时间, 导致学生马虎应付, 草率作业;也不能把作业时间拉得太长, 使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不理解之处, 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点拨, 时过境迁, 已经淡忘, 失去时效性。

3. 难易程度

作业留得太深, 难度太大, 使学生无从下手, 很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 自信心丧失。反之, 作业太容易, 降低了教学的要求, 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明确五个方面的“依据”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 对作业做出设计, 其基本的依据是:学习任务的意义, 新旧知识的联系, 内容与形式, 学生的能力水平, 可接受的量五个方面。

1. 选择有意义的学习任务

这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作业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 与学习目标相配合;二是作业相对于学生的经历与生活有意义, 能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与探究。

2. 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作业既可以用来巩固旧知识, 同时又可以用来导入新知识, 新旧知识适当兼顾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 使学生更易接受。这种联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 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虽然对于某些学科, 适当的重复学习是必要的, 但目前许多反复训练已是过度学习, 学生失去兴趣, 以应付姿态来完成, 等于没有做作业。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变化的关键是切合学生实际, 保证学生在作业中的积极学习态度。低年级学生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方式, 而不是学习活动的内容。如果形式不断变化, 他们可以反复学习同一个内容, 作业也同样如此。

4. 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确定任务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承认差异是新课程在制订学习目标和进行学习评价过程中非常人本的理念, 反映到我们的作业中, 就是要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分层作业、超市型作业、弹性作业的推出, 为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发展,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 学生可接受的作业量, 应该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心理承受度的范围之内

设计学生的作业论文 篇10

1. 作业内容和形式的问题

高职英语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 在内容上通常是以书本练习及课后练习为主, 基本是以书面的形式呈现, 与学生在初中或是高中的作业形式区别不大。单一性的作业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 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布置作业时, 教师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这不利于学生在各个层面的共同进步, 也不利于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

2. 与专业结合的问题

随着高职英语课改推进, 高职英语教学与专业的结合日趋紧密。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问题上, 还是围绕主题做单一的语言训练, 使得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无法深入。高职教学要求以就业为导向, 所以无论是什么学科, 都要融合专业, 体现出专业特点、高职特点。

3. 在对作业功能的认知上的问题

绝大部分教师都认同作业的重要性, 但是他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或是教案的撰写上所花的时间与精力却远远多于作业设计。作业在大多数教师眼里只是一种学习和检查的工具。这一点也同样抑制了作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4. 作业反馈和批改的问题

很多教师只花几分钟设计作业, 却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批改。这不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 教师批改过的作业只有少数同学会仔细查看, 无法实现检查巩固的目的。同时还有少数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只是为了应付学校和上级的检查, 流于形式。这种形式注重的往往只是结果性评价, 而忽略了新课改所倡导的形成性评价。

二、高职英语作业的设计策略

1. 以提高大学生英语就业能力为目标

紧密结合英语作业与就业需求, 加强对学生就业后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 那么英语作业就要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 体现出职业定向性的要求, 把英语作业和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2. 以针对性和层次性为根木

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会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课堂内容讲授。但是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 往往无法体现教学目标。所以作业必需满足教学目标, 在设计作业时要系统地考虑学期、单元以及课堂与课堂之间的连贯性与一致性。为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就要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训练, 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同时针对高职学生差异, 通过调控作业难度, 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3. 以多样性和开放性为保证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重学生的发展, 同时要能真正满足加强实践性、活动性的要求。因此, 在设计高职英语作业时不仅必须体现高职特色, 而且要体现专业特色, 让源于课本内容的高职英语作业不拘泥于教材, 面向社会和生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注重评价体现多元化

传统的英语作业是由教师逐一批改。这种方法虽然便于发现问题, 能较详细地了解学生, 但不会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及时反馈性差。我认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可以尝试采取多元方法进行评价, 如教师学生共同评价。如果是口头作业, 那么教师就应该向学生公布评价标准, 比如是否准备充分、是否声音洪亮清晰、是否表达自然、是否主题明确等。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打分, 从而给出平均分,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设计高职英语作业时, 教师应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 融入新的理念, 尝试新的形式。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能促使学生理解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作业实施策略是提高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总之, 本文提出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彩虹.让英语作业搭上高职课改的列车[J].考试周刊, 2008 (39) .

[2]郑丰梅.探讨高职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J].海外英语, 2010 (10) .

设计学生的作业论文 篇11

关键词:误区;思考;探索;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29-1

谈到教学,只要从事教学或了解教学的人,都能说出一套。难怪有专家疾呼,课改推进到现在,缺的不是理念和思想,而是践行理念和思想的行动。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细细体味,深有同感。近期,在与同事的互相听课中,笔者特留意每节课布置的作业,喜欢从这一环节来看教师课程观的转型和教学观的落实情况。

细细梳理,老师在作业设计上主要存在着四个误区:作业肤浅,草草了事;讲练分离,糊弄完事;作业艰深,玄虚弄事;作业过多,生怨沸腾。

透过作业布置的误区,不难找到问题的症结。我们教者并没有把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或者说,并未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去。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误区?

第一,要思想重视,用心设计。教者在备课时,要把作业设计提高到“重建和提升课程意义”的层面去认识。设计时,做到心中有学生,把作业当作学生成长的履历来用心做,把每次作业看作学生成长的生长点。静下心来,根据文本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考虑作业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思维水平的训练。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状况来拟定作业题。

第二,要以生为本,考虑需要。我们教者要激发学生的内需力,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得主动,消极变得积极,痛苦变得愉悦。就作业内容和形式、数量和题型曾对九年级的同学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同学希望作业内容丰富:课内到课外,知识到实践,家庭到社区,不拘囿于书本。形式灵活:或看的、或听的、或说的、或写的。题量适中,做到少而精。通过问卷,聆听了学生的心声,了解了他们的内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执教的内容,在权衡读、写、听、说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适量地布置一些有思维长度和效度的作业。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把差异看作一种教育资源,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出发,满足他们的各自需求,做到作业设计的人性化。

第三,要变换形式,激发兴趣。在布置作业时,教者往往只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常在基础知识上反复纠缠,很少顾及孩子的兴趣,作业即使勉强完成,学生也是处于“被完成”状态,心不甘,情不愿,草草了事。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作业布置不断变换形式,让孩子有兴趣做,才能充分激发孩子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蒲松龄的《狼》时,我要求学生根据文意,把《狼》改编成一组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学生非常感兴趣,都自觉地行动起来,或自主或合作,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想象,一组组图画创作得惟妙惟肖。学生不仅有效掌握了文章内容和主题,而且创造力得到了挖掘,一辈子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要研读文本,读透教材。把文本放在单元里读,放在整本书里读,弄清编者的意图,课文所承担的知识和能力的点,读通教材,读厚教材,再读薄教材,进而读透教材。这样,你的作业布置既不会浮光掠影,也不会讲练游离,不得要领。我执教《背影》时,让孩子们先读小小说《儿子眼中的父亲》,迅速激起孩子们在七岁和十四岁时的对父亲的情感共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积累。老师顺势让孩子们进入文本找作者的影子,揣摩作者当时的心理和情感,气氛热烈,思维碰撞,好不精彩。在研磨细节时,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抓住动词品味,用换词法比较甑别,让学生了解“截取法”写人物的妙处。陈老师的作业布置紧紧围绕本文的“截取法”写人物的能力点,要求学生用“截取法”写一个“精彩的瞬间”,200字左右,细节要细腻传神,能表现人物的情感。这样的作业就是契合教材,契合编者意图,契合教学能力点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有效课堂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五,要研究学生,把握学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要牢记,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有生命,有思想,有个性,有尊严。我们教者要真正了解学生,把握学情,清楚其喜好。我在执教《曹刿论战》第二课时,没有在对比衬托的手法、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起承转换的章法和文章详略的处理上单独设置作业,而是打破常规,要求孩子们把文章的第二段改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乍看这样的作业布置平淡无奇,细想顿觉内藏玄机。因为改写成记叙文后,除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六要素之外,还得清楚改写的是曹刿参战部分,写的是战争的过程,本来对表现“远谋”这一主题是略写。要想改写得好,必须抓住人物对话传神地表现人物,并适当地加入神态、心理、动作等刻画人物的细节,用庄公在军事上的无知来对比反衬曹刿在军事上的杰出才能,领悟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这样的作业布置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九年级认知水平,同时巧妙地达成了课内教学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迁移训练的目标,又巧妙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阅读和写作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设计学生的作业论文 篇12

收获一: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有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自主布置作业“解放了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陶行知语)。通过学生自主布置作业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如在学习例题:某工程要求限期完成,甲独做正好按期完成,乙独做则要误期3天。若甲乙两人合作10天正好完成,问该工程限期多少天?解法:设该工程的工期为x天,则甲、乙独做分别需要x天和(x+3)天。根据题意得:学生掌握得很好。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要求学生根据例题中的方程重新编写问题。

在批改作业时我看到了学生编的各种问题。如:

小丹:某水池有甲乙两个排水管,要求限期排完水,单独开放甲管刚好按期排完,单独开放乙管则要误期3小时,若甲乙两管同时开放10小时正好排完,问排水限期多少小时?

小兵:某地要修一条公路,甲乙两工程队合做10天完成,已知甲单独完成要比乙单独完成多3天,求两人单独完成各需多少天?

……

收获二:

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效果不一,但结果千篇一律,回答所有问题只能有一个思维模式。要知道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可能整齐划一。学生通过自主布置作业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由的思维空间里任意驰骋。其中教师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用知识储备自己的知识库。

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一章时,书上介绍了“归纳”的数学思想,有同学在阅读完材料以后,不仅尝试做了后面的两道习题,而且还把第二题“在平面内画50条直线,最多有1225个交点”推广到了n条直线有个交点,并根据书后的习题把这类问题命名为“握手问题”。在学习对顶角和找线段和三角形时都能灵活应用这类知识。

心得一:

我认为“学生自主布置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要求应不拘一格,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并且应是一种自愿的行为。学生只要有兴趣就写,应把它作为一种继续学习的享受,而不应成为一种学习的负担。因此在引导学生设置“学生自主布置作业”时,应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那么如何设置“学生自主布置作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组织教学中可以以自我提问方式设置“学生自主布置作业”。

在数学课堂中,应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做一做、想一想,以及数学实验室。这正是开展学生自主布置作业的好机会,应让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布置作业”。

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后,再组织学生完成书中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找出最佳的见解。

(3)在课后实践中设置“学生自主布置作业”。

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加强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在生活和实践中寻找数学资源。真正做到能举一反三。

心得二:

对于学生的“学生自主布置作业”,教师应当及时检查和评价,否则,它将会成为一种形式或一种短期的现象而不了了之。这将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我采用的检查方式有自我介绍、小组竞赛、作品展示等。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布置作业”就在学生的学习中扎了根。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应该是一种研究性的开放式的教学。“学生自主布置作业”就是对传统数学教学实践的一种改革。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长安汽车营销模式变革下一篇:农村财务薄弱环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