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船舶修造企业发展

2024-07-25

民营船舶修造企业发展(共12篇)

民营船舶修造企业发展 篇1

我国是世界航运大国, 航运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航运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 大家也看到, 我国距离航运强国尚有不小的距离。随着世界一体化的深入, 我国在国际货物运输方面取消了市场准入的限制, 国际航运企业纷纷参与到国内的航运竞争中, 国内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考验。而且, 随着国际航运事业的发展, 港口国的检查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 低标准船舶在国际航运市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逼仄, 我国一些航运企业由于硬件设备不足的原因, 经常遭到港口国的滞留, 进行一定的整改和修理, 带来大量的经济损失。另外,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 我国船舶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都很落后, 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航运企业, 不仅运费水平偏低, 而且高品质货品的承揽率也不如国外企业, 从而导致国内航运企业的经营效率差强人意, 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 创新航运企业船舶管理模式的措施

1.1 建立高效的陆岸管理制度

船舶管理是航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包括船舶管理, 也包括岸上基地管理, 二者既相互联系, 又有所区别。作为陆岸管理而言, 通过先进的交通技术, 来对船舶进行远程技术支持和管理, 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 能够根据船舶现场的状况来有针对性的制定方案, 高效安全的控制船舶运行。这就要求陆岸管理体制要责任明确, 精简机构, 改革传统的“大一统”的管理格局, 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实现船舶经营人、所有人和管理人权责分离、互相监督的管理格局, 由企划部、技术部代表船主进行相应的管理活动, 由航运部、船工部代表经营人行驶管理职能, 这样明确了各部分之间的管理层次关系, 船工部成为相对独立的部门, 有利益船舶经营效率的提高。

1.2 改革分配激励机制

传统的船舶企业沿袭国有企业的考核和激励体制, 对人员的考核主要从德能勤绩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主观成分多、定性评价少, 缺少科学、公正的考核制度, 导致对员工的考核流于形式, 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 在船舶行业大发展的今天, 企业要摒弃传统的以资历和级别进行分配的做法, 明确以部门、船岸、科室和个人为主的考核主体, 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强度、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 建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要加大对考核结果的利用, 员工的奖金津贴等要与考核结果相挂钩, 与部门的经济责任完成程度相挂钩。船员是船舶企业最主要的人才队伍, 对船员的奖金等先发放到船工部, 由船工部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合理分配,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 对船长的考核要由船工部来进行, 根据经济责任指标完成程度发放劳务费、奖金等。

1.3 加强船员的培训工作

船员资源是船舶管理中最重要的资源。现代船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船舶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 对现代船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具有积极和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管理能力、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 才是一名合格的船员。因此, 船舶企业要加强船员队伍建设, 把好人才招聘关, 杜绝各种人情关系, 选拔高素质、责任性强的船员。并加强对船员的培训工作, 摒弃传统的重形式的培训方式, 管理部门要根据船舶企业发展的特点和岗位实际需要, 有针对性的加强对船员的培训, 使船员对各种规则、公约和文件有相当程度的熟悉, 还要注意对船员进行心理学、管理学、医学、能力训练等多方面的培养, 培训过程中还要认真了解船员的实际想法和需要, 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 船员只有具备合格的知识、技术、能力、健康的体魄和性格才能上岗。另外, 船舶企业还应该在每个套派期内与船员签订合同, 给予船员以工作任务的考核,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1.4 充分推行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现代船舶管理的效率, 促进了船舶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工作进程的再造。传统的船舶管理运行效率不高, 信息传输成本居高不下, 市场反应迟钝, 对船舶的正常运行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船舶企业的竞争力大大下降。为此, 现代船舶企业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 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效率, 保证各种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传递到船舶上, 建立船岸互通、信息共享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 以船舶信息化管理为基础, 加强在客户管理、国际公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力度。同时, 船舶企业要建立航运报告系统、海上信息综合显示子系统、船舶保养维护系统等, 使船舶经营管理真正实现信息化和规范化, 例如航运报告系统是将通信技术与海图技术结合而成的系统, 利用该系统, 管理人员可以在总部自动获得船舶航行中的各种参数, 并将其航行轨迹在电子海图上显示出来, 方便总部对船舶进行调动和指挥。

1.5 形成系统的闭环管理

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形成闭环, 才能高效管理。先进的船舶管理公司如中英公司实施的机务总管制, 每10艘船为一个船队, 每5艘船配一名总管。虽然有其他职员协助总管, 但总管必须对船舶管理负全部责任, 必须清楚了解船舶的所有情况, 从甲板到机舱, 并对船舶所有状况进行管理和监控。可见, 每一艘船舶的管理在船员跟总管之间形成了完全闭环, 责任明确、流程科学、管理到位。此外, 还有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安全质量管理部门及监督员, 不干预但帮助总管加强管理工作, 在世界范围内组成了对船舶的监督网络。

2 结语

总之, 面对日益激烈的航运市场竞争, 船舶企业要对原有的船舶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创新管理模式, 再造管理流程, 从而提高船舶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提高企业品牌价值, 促进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贸易交流更加频繁, 船舶企业面临着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 国际先进的航运企业开始进入我国的航运市场, 对国内航运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船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新形势下, 我国的船舶企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其中重点是加强船舶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来适应竞争和发展的需要。鉴于此, 该文对航运企业船舶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以期对相关人员有所借鉴价值。

关键词:船舶管理,航运,信息化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万鹤.船舶管理[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2:45-47.

[2]纪华民.国际货运代理实务[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3:89-92.

[3]郑琴琴.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J].上海管理科学, 2001 (1) :56-59.

[4]严逸民.我国国有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中的问题[J].经济导刊, 2008 (5) :124.

民营船舶修造企业发展 篇2

一、引言

民营企业具有家企合一的特征,一般情况下企业家是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决策时只需对个人利益和少数投资者负责即可,在创业初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低的监督成本,因此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在自身管理和发展上也显出些弊端。此时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是企业最重要的挑战,创业者首先注重的是成本和利润,无法从整体上对管理制度进行宏观的构建。由于管理基础薄弱,再加上长期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不够,企业没有一套健全的选人,用人,留人的规范的人才管理机制。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日常事务逐渐增多,根本无法单凭企业的所有者来解决。在缺乏规范制度的约束下,企业的管理就处于一种随意松散的状态,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成功率逐渐下降。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开。企业的所有者不再直接管理日常事务,而是由股东聘请的经理来对企业的整体运营进行直接负责。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事务必须按照透明的制度规范来实施。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越大,企业的对各种类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 管理方式静态化,过多依赖家族式管理,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

(1)[1]冯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水平上的一种日常工作行为,还没有上升到对人力资源的咨询、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等管理层次上,是一种仅设法满足本业务需要的静态行为。以前企业对人才的招聘,选拔,任用,几乎都有企业所有者决定,“人治”的成分居多。在发展的初期,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有40%左右由业主的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担任。传统家族式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少,道德风险低,逆向选择小等特点激活了民营企业的生长力,成为推动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主导性因素。[2]陈聚认为,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过分依赖家族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会引发人才持续性增加的需求与家族式单一的供给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人力资源的内耗和浪费。突出表现为:人才输入渠道狭窄,外部的人才进入较难;由于人才来源单一,所受教育背景趋同,获取社会信息量较小,容易导致思路狭隘;家族成员掌控企业较多的资源,无意间容易形成排挤外来人才的行为,使外来人员难以溶入团队,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这样,民营企业就很容易陷入人才流失加速,而无法吸引外来人才的恶性循环,直至危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缺少近期目标和长远利益的设计。既没有洞察企业的经营走势,对人力资源活动没有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目标进行动态策划,更没有设计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阶段性目标,具体表现在:对本企业在什么时期需要配备什么样的人员没有作出分析;对人员的配置只是盲从性听随各部门的报告等方面,[3]王金花认为,究其原因是与各业务部门缺少信息沟通,对各业务

部门的真实需求缺乏深入的分析,对企业人力配置缺少有效的统筹考虑。不仅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且人员的素质也不能得到足够的保证,从而不能满足工程质量对人员素质的需求。第二 管理措施的僵硬化,缺乏有效的个体激励机制。

(1)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沿袭着一种家长制的管理,[4]胡春森认为,很大程度上掺杂着企业经营者的理念,是一种自我投射式的管理方式,企业员工则被动的接受。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最关键的是必须吸引并留住更多具有丰富人力资本并且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但是人力资本最根本的特性是可以激励,但不可以强迫。其特性决定了人力资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只能是有效激励。

(2)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往往过多地考虑到企业的利益,而缺少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影响个体努力程度的因素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个人对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外部因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影响。[5]李娅认为,生存的权利满足的条件下,员工还具有个体发展的需要。希望得到上司的赏识和重用,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获得情感上的释放或满足等。但在民营企业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方面,大多数民营企业过于依赖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来约束员工完成的任务。为此甚至延长劳动时间而不计加班报酬,或者剥夺员工公休假的权利,造成员工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激励手段的运用上,通常只采用加薪方法,认为只要员工的薪酬提高了就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而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等高层次需求。

(3)[6]梁雄军认为,管理制度执行缺少有效的方案和评价标准,出现偏差容易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 管理效果缺乏有效性评价,缺少绩效考核机制和快速的反馈渠道。

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都缺少自我评定,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推出一项新的“薪酬制度”、“员工晋升制度”或“员工培训制度”,在运行一阶段或很长时期后,对其产生的影响(员工内部的影响,企业成长的影响,社会地位的影响等)以及适宜性、有效性等方面都未能做出评定,而一般都采用一种从一而终的管理思路。[7]关晓军认为,这样既不利于改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更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绩效考核是保证工资收入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环节, 绩效考核原则中有一个反馈性原则, 即考核主管应在考核结果出来后与每一个考核对象进行反馈面谈, 不但指出被考核者的优点与不足并达到一致,更重要的是把改进计划落实到书面, 以杜绝不良绩效的再次发生。但很多企业的主管人员一方面缺乏沟通技巧, 使得反馈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主管人员不能持之以恒,反馈工作不能长久进行。第四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开发不够

通常民营企业需要的人才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获得:培训、留用、和引进。[8]郑文智认为,对民营企业而言,由于其相对弱势的地位及其相对有限的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很难吸引到足够的高素质人才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培训自然就成为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目前企业员工培训状况并不乐观,存在诸如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培训理念落后等问题。企业中进行系统化培训的还很少,而且受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差别较大。

三、解决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人的思想、心灵,不可能用一个标准指标或用一个固定框框对待所有的人,只能通过更多的理性分析来对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所产生的效益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是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被视为一种长期性、动态性、战略性的管理工作,并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紧结合,达到企业增值、员工增收的效果。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适应当前形势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 建立公开透明的人才聘用机制

[9]江三良认为,建立一套透明公开的人才聘用机制,让员工在开放平等的环境下展示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员工的个人利益在规范的制度下得到保障,才有助于员工之间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不仅能留住人才,更能督促员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效率的提高,又可以让员工在制度的保证下,对自己在企业的发展有更多的信心。

第二 健全个体激励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派假定个体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即总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10] 倪卫华认为,造成人才尤其是核心员工外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报酬、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属于保健因素,不具有激励作用,而工作成就感、社会认可、发展前途等因素才是真正的激励因素。因此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特别要注重以核心员工收入分配为突破口,将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参与分配促进人才价格机制形成,另一方面须认真研究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不同需求,通过事业发展、增进感情、优化环境等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创造无限的事业发展空间来稳定和吸纳人才,应当成为企业留住人才的基本策略。企业留住人才有以下几种方法,如职业发展留人,企业发展留人,公平竞争机制留人,高薪留人,“超弹性工作时间”留人,“黄金降落伞”制度留人,沉淀福利制度留人等。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

第三 确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管理的变革是生存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随着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保持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实时的状态。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管理平台之上的。[11]梁卫认为,只有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方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有清醒的认识,对整个行业的走势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才能走出繁琐的日常事务,高瞻远瞩地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制定要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方针为指导,以远景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 并且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创新思路。

第四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考虑员工的需求因素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12]张朝阳认为,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都直接影响到员工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效率,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因此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上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结合员工的心理、行为表现制定,并不断修正。其目的是为了极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和对外界人才的吸引力。所以建议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5大基本需求(1.薪酬2.各种福利3.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休息)5.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6.其它福利及设施)。

第五 管理制度的执行要有一套可行的设计方案

[13]周福战认为,制度执行过程出现失误很可能给企业或员工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要通过严谨的理性分析来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14]如在企业人力招聘工作的执行上,就要考虑和分析以下问题:

a.企业必须聘用哪种人才?

b.应该为各用人岗位确定什么样的标准和待遇。

c.上述要求是否符合企业经济效益。

d.有无可替代的方式或设计一种报酬方案,让企业内部适合的人员竞聘。

如在辞退制度的执行上,要做到决策——坚决果断,实施——有理有据,操作——小心谨慎,后事——妥善处理。

四、结束语

中国已成为WTO的正式成员,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必须树立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配备有现代素质的人事工作人员,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和最优化,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冯尚;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意义[J];大众科技;2011年05期 [2] 陈聚;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8(2010~2011)[C];2011年

[3] 王金花;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12期

[4] 胡春森;曹菲;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2008年04期 [5] 李娅;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6] 梁雄军;刘平青;林云;;经济转型中的国有、外资与民营企业领导方式调查——基于领导方式对员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与比较[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关晓军;2010年民营企业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报告[A];

[8] 郑文智;民营企业雇主社会责任管理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江三良;民营企业创生的地区差异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倪卫华;中国民营企业薪酬决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1] 梁卫金靖宇;激励机制在民营企业的运用刍议[N];建筑时报;2008年

[12] 张朝阳;民营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措施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3] 周福战;基于知识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民营船舶修造企业发展 篇3

民营企业管理者要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企业能否不断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者。民营企业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又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在民营企业由创业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后,管理者能否站在战略的高度,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确立方向,能否根据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勇于改革,不断创新,这将成为民营企业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断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决策能力、市场洞察能力是全球化的经济形势向企业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而民营企业的创业者们要尽快适应这一新的要求。

民营企业应不断吸纳优秀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民营企业的所有者能否将企业的管理交给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来担当,聘用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管理经验的人才,改变企业以亲属、朋友、乡邻为主的员工构成,是企业能否在新的形势下取得成功的关键。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民营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民营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并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要做到这一点,民营企业就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取决于能否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服务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必须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的方方面面。民营企业只有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及相应的各项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才能使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面对市场竞争。

(一)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核心技术并不断提升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评判标准有两个,一是技术标准,二是市场标准。技术标准是指一项技术的创造性、先进性,在相关领域是否具有领先水平。一项先进技术能够产业化才是企业所需要的,这也就是一项技术的市场标准,既它的市场应用的空间前景有多大。而对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要改变这一点,民营企业应当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只有这样才确保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民营企业管理创新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战略问题;二是适应市场需要业务流程优化问题;三是管理技术手段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都有建立合理的相关制度为基础。在战略方面,需要了解企业全局、正确分析行业及市场状况,在此基础上确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而要使企业战略得以最终实施,必须以相应的企业制度作为保障。比如企业的质量战略必须有相关质量管理体系予以保证。在业务流程方面,需要优化改造现有流程,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这也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业务流程的优化也必须以相关的企业制度为基础。比如,为了优化生产流程,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产品的花色品种。在管理技术手段方面,应以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前提,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相关的制度予以保证。比如,运用先进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手段,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

国际船舶代理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篇4

1 国际船舶代理企业的概念及业务内容

国际船舶代理是接受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承租人、船舶经营人的委托, 在授权范围内代表委托人办理船舶进出港与船舶在港等有关业务或其他法律行为的中国企业法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第8条规定船舶代理公司在交通部核定的经营范围内, 受船公司委托, 可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代理业务:①联系安排船舶进出港口、靠泊和装卸;②办理船舶、货物、集装箱的报关;③办理货物、集装箱的托运、转运和多式联运;④受船东或船长的委托代签提单、运输合同, 代签船舶速遣、滞期协议;⑤办理国际水上旅客运输;⑥组织货载, 为货主洽订舱位;⑦联系水上救助, 洽办海商海事处理;⑧代收代付款项, 代办结算;⑨其他业务。在整个航运产业链中, 船舶代理企业围绕着航运生产活动开展服务, 服务内容涉及船舶靠离码头的全过程。

2 目前国际船舶代理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以价格战为主, 恶性竞争

许多刚进入的国际船舶代理企业为了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因其新成立无品牌网络等优势, 主要以价格为竞争手段, 纷纷采取降价措施, 使代理市场的竞争秩序混乱, 造成恶性竞争的局面, 使得各个企业的生存空间日趋减少。

2.2 经营水平参差不齐, 思想观念老化

目前, 国际船舶代理企业经营水平良莠不齐, 规模不一。有的企业规模比较小如只有一两个人, 但其经营管理方式比较灵活;而有的企业规模比较大, 但是其机构臃肿, 思想观念老化, 离科学化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

2.3 业务种类单一, 经营范围狭窄, 市场竞争力差

国际船舶代理企业的业务种类非常单一, 要么是多数国际船代企业专营代理散杂货船, 只有少数代理同时拥有班轮航线代理;要么是少数几家船代企业专营代理班轮航线, 无散杂货船代理业务。而且在相关领域的拓展方面, 仅有约38%的国际船舶代理企业拥有货代业务, 17%的国际船舶代理企业开展了租船业务, 开展物流企业就更是屈指可数了, 经营范围狭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利润空间不断下滑的局面下, 新的竞争者的不断涌入, 企业业务种类单一的局面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4 人才缺乏且业务不熟练

国际船舶代理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很高, 不仅学历要求高而且专业要对口。大多数船代企业缺乏专业知识广泛, 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人员。人才缺乏, 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只有极少部分企业实施了标准化管理, 进行了质量体系认证。而大部分企业业务操作不规范, 与国际同行业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2.5 信息化水平低

虽然大部分企业的硬件配套设施比较齐全, 可以说人手一台电脑, 但是并未真正地充分地实施信息化管理。一些先进的科技手段, 能够提升服务质量层次的技术如船代货代系统联网信息共享的开放式服务平台, 系统网络技术等还未得到开发利用, 未能在服务的科技含量上塑造自身的竞争优势。

3 国际船舶代理企业的发展策略

3.1 价格策略

顾客差别定价策略。即以不同价格提供同一种代理服务, 为重要的顾客提供特别优惠的价格, 是船代企业应该采用的价格策略。有效降低港口使费, 吸引委托方。代理费的高低对于委托方固然重要, 但只从代理费角度节约委托方成本还远远不够, 代理费一般只占港口使费的20%左右。代理公司可以发挥作用, 与轮驳公司、装卸公司和理货公司保持良好关系, 结合自身代理费定价的优势, 降低拖轮费、装卸费等可变费用, 从而赢得委托方的青睐, 取得良好的市场营销效果。特别是一些由外代总公司与港口合资经营的地方船代公司和港口独自经营的船代公司, 完全可以利用港口股东的优势, 争取港口使费最大的优惠,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2 扩大经营范围策略

一般而言, 船代企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有三类:船东、货主和租家。虽然这三家对象对船代服务需求的程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但是, 对于船代服务企业来说, 首先应该整合和完善其服务产品的项目和内容, 以组合产品的形象去争取服务机会,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捆绑销售概念。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增加服务产品的宽度和扩展服务的深度。所谓“服务产品的宽度”是指服务产品组合中所包含的产品项目的总和。比如:我们可以在传统的船务代理 (如:船代、货代、箱管和单证操作代理) 的基础上, 增加代理报关、报检等项目。所谓“服务产品的深度”是指服务产品组合中所包含的服务的内涵 (核心服务) 和外延 (延伸服务) 。核心服务主要强调服务的规范和相对统一;而延伸服务更注重强调服务要体现个性化特色。

3.3 提高员工素质策略

加强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 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 留住人才。定期邀请港口相关部门如海关、海事局、检验检疫局、边防检查站等对企业的员工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加强员工与引航站、作业公司、理货公司等部门联系。邀请经验丰富的港口技术人员对船舶的作业工艺、作业流程、机械设备等专业知识进行讲解。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请相关领域如海商法、国际贸易、国际海洋运输、国际物流的专家到企业给员工讲解专业知识, 扩大员工的知识面。因地制宜组织企业员工与资深的船长、船东代表进行交流。定期组织企业员工之间交流心得, 互相学习。

3.4 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品牌观念策略

对于依靠为委托方提供服务生存的国际船舶代理企业来说, 服务质量的优劣, 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国际船舶代理企业的命运。对于国际船舶代理企业的委托方尤其是大客户来说, 在一个口岸衡量和选择一个代理公司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服务质量的水平。一家能令船东满意的船代公司必须能够在货物出运前和到港后及时向船东提供所需的一切信息, 随时保持与货主、船东的联系和沟通。注重对员工服务意识的灌输, 加强思想教育, 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树立顾客至上, 服务第一的观念,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树立服务品牌意识, 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3.5 加强信息化建设, 构筑信息化平台策略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因此航运代理企业有必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结合业务发展的需要, 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在硬件方面: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并对相应老化的机器进行更新升级, 构建企业局域网, 实现办公自动化。在软件方面:结合企业的业务发展与外部环境, 开发相关软件并充分利用软件功能, 不断进行更新。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宣传。

3.6 公共关系策略

它是指国际船舶代理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为使自身与各界公众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所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从促销角度看, 公共关系也是一种营销策略。船舶代理企业是服务性行业, 服务涉及方面较为广泛, 不仅要服务好船公司还要与货主相关部门搞好关系。由于搞好公共关系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增加船舶代理量, 提高船代企业的市场份额, 因而船代企业的公共关系也被视为一种有效的促销方式。

4 结 论

由于各家船公司自身的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经营侧重点的不同, 对国际船舶代理企业的服务重点和服务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船代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策略时将上面这几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针对不同的船公司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 以保证船公司所需要的服务重点和要求, 这样才能使客户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巩固代理关系。

参考文献

[1]林志忠.中小国际船代企业营销策略[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6) .

民营企业家企业发展经验交流 篇5

二、几点体会

(一)解放思想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二)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能从一个小厂发展到今天,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公司一是广聘能人来企业帮助管理并培养自己的人才;二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培养企业骨干,以点带面;三是与国内名牌学校联合办学培养企业人才;四是严格制定企业学习制度,对于各个环节和各个工种员工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学习成效与经济挂钩来激发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科学化管理水平。近年来,公司高薪聘请多位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其中还有英国留学硕士,公司现有中高级职称技术管理人员5xxxx人。

(三)强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经营虽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但也不像人们所想象得那么复杂。希望我的一些经验能够让诸位有所借鉴。

一是企业模式。在我们这个相对落后的地区,企业从事的行业大部分都是传统行业,企业在刚开始发展之处都属于小企业或家族企业。这种企业的优点是它的管理模式可使企业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决策者与管理者均为亲朋好友,信息传递快,遇到问题可及时解决;企业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可同舟共济,渡过难关。企业在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后,最终还要走向社会化和现代化,要逐步过渡,但不可操之过急、一步到位。

二是小企业老板的主要任务。只要我们的企业还属于小企业阶段,老板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客户资源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对我们这些传统行业里的企业来说,先进的技术可以被学习,好的模式可以被克隆,如果没有销售再好的管理机制也没有用。只有客户资源才是独有的,只有把大部分客户资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建全管理制度。企业愈大,管理愈困难,管理工作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切从根本做起,点点滴滴追求合理化,要做到工作量可以计算,工作品质可以衡量。如果管理不善,纵使具备高科技,对企业也无济于事。

(四)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信誉是成功的保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信誉是靠企业家来体现的,大的成功者都是守住信誉的人,他们为人处世不为虚假,以诚为本。像香港的李嘉诚、台湾的王永庆,这些名字已成为信用的象征,也成了企业的金字招牌,是企业的无价之宝。我们都知道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要经营发展就要对外融资,筹集资金不外乎向银行贷款、向别人借款,这时信誉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银行贷款不只考察企业实力,更先考察企业老板的为人,如果这一关过不去,其它的都没用。作为企业的老板我们要会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向个人借钱,如果借期是一个月,我们要提前两、三天主动归还;向银行借款,要提前十天到半个月归还。还有一点我认为比较重要,那就是做人要谦虚。俗话说“牲口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作为企业的老板无论你的企业做的再大再好,我们也应该比政府任何官员的级别都低一级,比任何银行的钱都要少。我经常给公司的领导层讲,我们现在还没搞大搞好,越是搞大搞好,我们越要比别人矮一头,这样人家才会尊重我们,支持我们。

五、发展壮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己与过去比,发展速度也很快。但走出去看看,这点规模根本不值一提;这个速度,实在令人汗颜。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规模小了,技术装备水平低了,发展速度慢了,就会被无情的市场逐步淘汰。作为企业决策者,就要站高一步,看远一眼,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几年前,我就谋划发展打算,一是迅速膨胀企业规模,做大做强主业。二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管理,在公业管理水平上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借助青岛国际港口优势,走工、商、贸一体化经营的路子,在经营方式上实现新的突破,拓宽经营范围,搞好房地产开发,在经营领域上实现新的突破。这几点,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正在逐步实现。

六、回报社会是企业家价值的真正体现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国家、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爱。回报社会是企业的责任,是一个企业家自我价值的真正体现。富而思进,把企业做大做强,纳更多的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华集团多年来累计为当地乡亲、医院、学校及全国各地灾区捐款达60xxxx万元,20**年捐资建立了全县特困职工帮扶中心,并每年向帮扶中心捐助5万元。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我们要帮助家乡父老乡亲们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建立良好的个人信誉至为重要。发展创新中要不忘稳健,在稳健中不忘进取。自己有能力,便回馈社会。律己严,待人宽,个人要不断学习,充实。

民营企业家企业发展经验交流责任编辑:曾老师

论我国民营企业长久发展 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长久

1 改善企业治理结构

在民营企业组织结构中,目前,有限责任公司的比重在增多并占主导地位,民营股份公司的数量也在增多,公司制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主要选择,世界各国的实践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都证明,实现委托代理制,走向现代企业制度,是当今中国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委托代理制度的产生,导致了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的出现,没有代理问题就不会有治理结构问题。例如,在那些企业主同时是企业经营者的企业里,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是一体的,因而就没有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所有者通过构建对经营者的激励监督机制,着重解决所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为基础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2 加强“法制化”建设

首先,企业内的“法制化”建设。民营企业除了让员工认识到法制的重要以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企业制度:①要设定企业的基本准则,民营企业应该在基本的管理活动的领域内建立基本准则,主要包括:综合管理、技术服务、客户服务、人力资源、组织体系、社会责任等;②设定企业宗旨,企业宗旨是企业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肯定,是企业的最高追求目标,企业宗旨是企业行为的根本准则,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人员以及创业者本人都要认认真真、不折不扣地执行,最高目标使得企业的存在和追求超过了创业者一代的追求,使得员工的行为服从于企业的长久利益和不懈追求,从而保证了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协调发展;③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为了使企业宗旨、企业准则得以贯彻执行,规章制度就是企业宪法,是员工的行为准则,企业应尽量使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只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渗透到员工的行为中,企业才可以正常运转。

其次,企业家的概念变革,企业管理的法制化从根本上讲还要依赖企业家本人,首先,企业家要认识到法制的力量,民营企业延长寿命的基础是法制化管理,其次,企业家要改变权利观和财富观,将自身和企业融入到整个社会中,实现企业和企业家的价值,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 培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又超脱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上。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就等于企业有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创建属于自己的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已经是当今有一定规模的中国民营企业不能不面对的和逾越的重大课题,民营企业培育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只有进行富有成效的工作,经过艰苦的、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永恒课题,是企业的动之原。中国民营企业本身就是中国经济的创新的产物,一个企业要想强手如林的竞争时代,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取决于企业是否建立有创新文化,具有与对手相抗衡的实力。创新,要在管理上、技术上和制度上创新。

管理创新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当今企业处于一个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工作也要相应跟着发生根本的变化,企业经营决策、人事管理、质量管理、知识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技能管理等都要跟着发生相应的变革和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哪个企业拥有了领先的核心技术,该企业就向成功迈了一大步。

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培育创新的企业文化,同样需要制度的不断的创新。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为了适应 现代 企业管理的需要,凡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都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壮大自身力量、强化竞争力着手,走公司制的道路,这是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所在。

民营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其实质上企业家文化的一种体现,当今的民营企业文化,深深地烙印着企业家朴素的人格思想和经营管理理念。培育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复制过程,是民营企业的创始者通过自己师范、教育,把自己的价值观复制给下一带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民营企业家的素质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缔造者应该积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

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人才之间的竞争。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重视人的作用,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最开始的“人治”进化到“法制”,然后走向“人本管理”,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去接受企业、赞同企业、维护企业。

参考文献

[1]陈佳贵.关于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蜕变的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1995.

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之路 篇7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自己的著作《竞争优势》一书中论述, 企业竞争有三种基本优势:成本领先, 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其中, 标新立异战略是指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能独树一帜, 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可以说, 创新是中国民营企业最核心、最重要的特质。民营企业出身一无背景二无资源, 只有依靠创新, 发现其它人没有发现的商机, 运用其它人没有想到的资源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成就创业梦想。

对于“创新”, 中国古代就有阐释。古代所说的“创新”, 一为新容貌, 二为新心性。清洁容貌, 使自己有一个崭新的形象, 这是新的最低层次, 而“吾日三省”、“发明本心”, 则是君子对自己内心更高的要求。能日日新之人, 才能内外圆融、人情练达、志存高远, 企业莫不如此。

华人集团正如这位大师所倡导的那样, 把“标新立异”当作核心价值观, 将“创新”二字融入企业品牌, 把创新思维深深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创新是企业基于生存、发展、竞争需要的必然选择, 主要包括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

改革开放30多年, 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民营企业虽然在很多方面没有国有企业的优势, 但是民营企业唯一优势是能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地创新, 哪怕失败, 亦无怨无悔。

二、业务创新两轮驱动

华人集团是一家以科技园区建设与成长型企业金融服务为核心, 集科技园区开发及经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私募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咨询、融资担保及财务顾问等为一体的综合式服务提供商。集团旗下公司除开发经营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外, 还涉及到金融、证券等业务。在整合资源方面, 华人集团坚持专业化与规模化原则, 在业务领域戮力创新, 实现了“实业+金融”两轮驱动。

炎黄集团是中国产业园区的综合服务商, 致力于园区的规划、招商、运营;而华人集团定位为中国成长企业金融服务提供商, 主要提供金融、资产服务。两集团各有所长, 比翼双飞, 协同发展。

我们认为, 与国外相比较, 国内外最大的差异性在于软环境的不同, 换言之, 就是理念不同。现今中国很多领域硬件设施已达到了国际标准, 只是经营理念与国外有很多差异性。国内以审批制为主, 国外以注册制为主。对于我国产业园目前发展现状, 我们认为主要存在着两大方面的问题:其一,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 是人口大国, 却是“人才小国”, 仍缺乏具有国际化水准的人才群体。其二, 目前我国在很多领域仍在遵循传统思维方式, 未能从根本上解放思想, 与国际接轨。

针对这种现状, 在实体产业发展问题上, 我们没有选择走传统的建厂办厂的路子, 而是根据现实国情和公司发展方向, 选择差异化战略, 将传统理念与世界潮流相结合, 走国际化创新之路。

变换路数, 整合资源。华人集团在西安主导投资了一个合资项目, 叫西安光谷半导体有限公司。公司充分利用了国有企业完备的工厂、熟练的工人和现成的生产线, 加上集团掌握的原有产能1.5—2倍的订单量, 华人集团只输入资金、订单、尖端技术和科学管理, 综合国有企业原有的资源优势, 这家合资公司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很好地契合了当前国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政策大方向。

紧盯市场, 与时俱进。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等政策的出台, 华人集团选准突破市场的平台, 进行规模工业地产、科技地产的投资, 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目前正在建设的有炎黄科技园 (中部数谷) 、武汉市为侨服务产业园、武汉汽车公园、华中智谷、随州炎帝科技园等几大科技产业园区。

华人集团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 正是以超前的眼光遵循“五化”原则, 即“国际化”、“前沿化”、“高端化”、“专业化”和“规模化”。企业的能力在于预测与判断未来五至十年经济发展的走势, 是否能提前布局, 超前把握市场。因此, 华人集团在进军工业地产之初便找准定位:不仅做科技企业的早期孵化器, 也做企业总部基地。将市场需求与宏观政策紧紧结合起来, 借政策东风, 引导市场需求, 起到“推波助澜”之效。我们相信, 现今中国的硬件设施已达到了国际化的标准, 只是经营理念与国外有很多的差异性。若中国的产业园区能有效地处理转型, 与国际先进管理机制接轨, 未来经济还将有6—8倍增长空间。

在华人集团的下属企业中, 一半是实业投资与管理, 涉及LED、MEMS、可控硅半导体等前沿产业;一半是资本运作和金融服务, 包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融资担保、财务咨询、融资租赁等诸多领域。十年来, 集团先后培育发展了总部基地、产业园区、创业投资、投资顾问、典当担保、财务咨询、机构投资者服务、基金管理等业务, 系统地形成了成长型企业综合服务产业链, 彰显综合服务业务板块的核心优势。从服务企业周期来看, 华人集团开创性地根据服务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产品。比如, 对于尚处于项目阶段的企业, 集团着力于提前抓好园区建设, 为他们提供办公场所;对于处在发展早期的企业, 集团及时跟进, 提供创业投资、金融担保等方面的服务;对于进入快速上升期的企业, 集团侧重提供股权投资、财务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对于已进入成熟期的企业, 集团则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投资者服务、并购重组等方面的服务。

作为一名归国华侨, 本人非常看好武汉未来的发展潜力。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就是中国, 而中国机会最大的掘金地就在武汉光谷。华人集团选址光谷, 大力发展金融、实体产业, 是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结果。我们计划, 到2015年建成10个国际化产业园区, 让更多的外国友人来武汉学习交流, 让国外的华人华侨身为武汉人而骄傲。

三、思想创新完善管理

华人集团有一家和日本合资的下属企业, 叫武汉光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与日方企业的工作接触过程中, 我们充分学习、研究了日本百年以上老字号企业的历史及管理体系, 尤其对创立于公元578年, 迄今已有1431年历史的大阪市寺庙神社建筑企业金刚组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发现, 这些企业之所以能代代延续, 香火不灭, 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重视人才和不断创新。

柯达公司是不创新而堕落的最好例子之一。柯达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 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员工约8万人。柯达公司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人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享受娱乐时光。但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崛起, 柯达公司止步不前, 于2012年1月申请破产保护, 火灭烟消了。

由此可见, 民营企业创新, 比较国有企业的创新, 其主要的问题不是创新的想法和金点子, 而是思想开放, 不能拘泥于现有习惯。要做到这一点, 很不容易。其实绝大多数创新并不是天翻地覆的变革, 而是改进改良, 小小的变化。这种时候, 人们囿于习惯, 囿于爱好, 并不想打破, 不想标新立异, 不愿当容易遭攻击的“出头鸟”, 更有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在作祟。因此说, 创新并不神秘, 也不困难, 只要改变观念, 放开思想, 真心想变, 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新思路, 新办法, 新成果。

很多企业负责人, 天天喊口号, 天天要创新, 真到需要创新时却畏缩不前。可见, 创新不能停留在文字和口头上, 只能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因此, 我们一直提倡:广大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是发展战略的执行者, 同时是经营成果的共享者。因此, 华人集团一直非常重视情感管理模式, 把员工队伍培养、管理团队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构建独特的企业文化, 打造企业品牌。

为此, 我们积极倡导“根据能力给岗位, 根据贡献给报酬”, 创造性地提出“5123”福利体系, 即“五险一金二权二薪三种津贴”, 率先在同行业内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 以基本薪资和年薪制度为基础, 对骨干员工采取期权、股权等两权激励, 对全体员工提供工龄、交通、通讯等多项补贴。

目前, 集团内部还推行“董事长肯定表扬信”制度, 广泛开展树“华人之星”、创“华人之星”、学“华人之星”活动, 让实干者及时享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奖励和实惠。

四、视野创新放眼全球

眼睛盯的范围有多大, 开拓的市场就有多大。华人集团作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侨资企业的代表, 定位于立足武汉, 放眼全国, 环视全球。

我们参与筹划创立了澳大利亚湖北联谊会以及澳大利亚杰出华商协会。2011年6月13日晚, 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中国驻悉尼总领事段洁龙亲自参加了澳大利亚湖北联谊会在悉尼举行的成立揭牌仪式。澳大利亚湖北联谊会由旅居澳大利亚, 原籍湖北或曾在中国湖北生活、居住、工作的华人华侨以及经常往返于中澳两地的湖北商人、留学生联合发起组成, 是澳洲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兴社团, 目前有会员近五百人。联谊会旨在联谊乡情、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协力提高。联谊会在澳洲构建了一个籍贯和文化社区, 加强了与中国驻澳洲使领馆及其他华人社团的联系, 加强了与全球友好社团和组织的合作。

成立澳洲杰出华商协会是为了让澳洲、中国乃至世界华商有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 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和信息优势。多年来, 协会一直以“华商携手, 共创辉煌”为宗旨, 致力于为澳洲中资华人企业和华人服务, 维护中资和华人企业的正当权益。以两协会为平台, 华人集团一直致力于推动中澳两国的友好交流。2011年2月, 本人陪同湖北省副省长张通先生赴澳大利亚参加“荆楚文化走澳洲”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商贸及旅游推介活动, 让澳大利亚人民进一步了解湖北, 推动了双边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13年10月, 澳大利亚湖北联谊会承办“湖北—悉尼投资贸易推介洽谈会”。湖北省副省长甘荣坤出席会议, 见证了湖北省商务厅与澳大利亚湖北联谊会《经贸合作备忘录》的签订及湖北国际合作澳大利亚工作站点的授牌仪式。

2013年, 本人受聘为湖北省驻澳大利亚首席商务代表。未来, 我们将利用自身及企业、协会的优势, 完成好湖北省政府交付的关于加强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国际交流、服务湖北省在澳大利亚企业和个人的任务, 加大湖北与澳大利亚之间商务团体的互访交流合作步伐。

2014年是华人集团的国际发展年。利用澳洲两协会的平台, 集团制定了跨省以及国际化发展战略。近期, 集团已经启动联合日本侨界优秀企业在日本联合组建华人集团的战略计划。另外, 集团还在与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上市公司及高新技术企业洽谈合作, 计划将国外环保、能源、生物等领域的高新技术引进国内, 同时搭建桥梁将国内的优势技术输往海外。未来, 我们还计划在欧洲、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深入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鼓励“走出去”的战略, 最终完成全球化发展格局。

五、制度创新避免随意

创新是动力, 是根本, 是灵魂, 但要真正落到实处并不容易, 关键要建立相关的制度, 才能保障永恒创新, 避免人为随意性。

在企业创新方面, 华人集团积极提供创新的土壤和条件, 切实制订措施鼓励团队员工创新。树立创新人人有责的观念。认为创新不仅是管理层的事情, 也是每个员工的事情。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每一个员工脑子里都装着“创新”二字, 公司才会健康发展。创新的过程中, 会遇到失败、挫折, 但这些都不可怕, 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同样宝贵。怕就怕死水一潭, 了无生机。

建立创新考察制度。在分公司试点推行是否存在“思路不清”、“职责不明”、“效率不高”、“团队不稳”、“效益不多”、“配合不力”、“人员不少”的“七不”思想讨论主题活动。每月一次的业绩考核, 不仅考核赚了多少钱, 也考察着各单位的创新能力。

设立创新奖励制度。只要是好点子, 经论证, 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 就在公司内部大张旗鼓地进行奖励, 进行重奖。在每年一次的“华人之星”评选中, 专门设立“最佳创新奖”, 用于奖励在工作中主导或创造性地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致力于提升内部管控水平, 成交显著, 在管理、运营、服务创新方面有成功案例和显著业绩;执行能力强, 富有开拓精神, 能在团队中发挥带头作用的优秀员工。

推动建立创新用人机制。在选拔人才和提拔干部时, 不仅重视他是否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还要更多考察员工的创新能力。如果一个人思想保守僵化, 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 这种人是不堪大任的。孔子说过“为政在于得人”, 为政是指治国, 但对企业管理而言也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

正因为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 这些年来, 华人集团发展到控参股30家企业, 开发六大主题科技园区, 投资金额达到80多亿元。集团还先后获得创新企业、诚信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探讨 篇8

从改革开放初至今,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截止到2007年,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已超过15万家, 从业人员约1300多万人, 经济规模已接近8万亿元, 缴纳的税金约占全国税收的十分之一、全国工业企业缴纳税金的四分之一, 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五分之一。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这中间涌现了诸如联想、方正、华为、远大和东软等一批著名企业, 然而也有一些曾风行一时的企业, 如巨人、京海、科海等己被淘汰。据统计分析, 民营科技企业的倒闭率约占20%, 在市场逐渐成熟和规范的过程中, 其生命临界为三年。

2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存在的问题

2.1 产权明晰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然而在其向深层次发展过程中, 产权不清问题一直是限制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 由于产权不清问题产生的种种弊病日益显现。例如, 小霸王企业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母公司任意抽调小霸王的流动资金使得企业捉襟见肘, 生产设备改造、技术创新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严重阻碍了企业由一个高峰向另一个高峰跃进, 从而最终导致了一个明星企业的陨落。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由于产权不清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产权主体不清晰, 不利于企业的资本积累, 因而从根本上动摇企业的竞争力。 (2) 产权不清, 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 进而影响企业的管理权威。 (3) 产权不清, 由此界定的有关人员间的权、责、利就不明确, 易产生“搭便车”的道德风险。

2.2 融资问题

融资是现代经济运转的必要条件。融资困难是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商业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企业合资联营等等。由于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机制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和存有偏见, 以及高科技企业自身的特点之一就是高风险, 使得企业难以通过正常的银行融资渠道获得大量的贷款。在证券市场上, 民营科技企业直接上市有严格的资格审查, 对于创业初期的企业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而高新技术产业化成功率低的特征又决定了企业很难具备企业合资的可行性。由于缺乏可靠的投融资渠道, 使得我国大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高科技项目难以实现商业化、产业化。

2.3 其他问题

(1) 企业国民待遇尚需落实。

民营科技企业在土地供给、税收优惠、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 仍受到不公平待遇。此外, 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的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培训中心等数量少、功能弱, 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2) 知识产权。

国家近几年虽然也加强了在这方面的法律保护, 有了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软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但法律力度还不够, 尚未形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风气。

(3) 创新问题。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与品牌, 中国制造的产品很多长期处于获利链的最低端。尽管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支生力军, 但是在创新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技术积累不足导致的创新后劲不足、对技术创新缺乏有效的管理, 自主创新还没有成为所有企业自觉的意识和普遍的行为等。

3 促进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3.1 明晰企业产权

虽然至今还没有哪一种产权制度是尽善尽美的, 但是产权明晰满足了一个企业之所以成为企业的起码制度要求。从根本上说, 清晰私人资本的产权, 首先是民营资本自身的权利, 因而应尊重民营资本自身的选择, 不能有任何直接的外来干预, 更不能存在否定民营资本自身选择权的各种强制。因为民营资本最清楚重新界定产权对企业发展究竟有效、无效, 最清楚重新界定产权所需要支付的代价究竟有名高。对于这种有效性和成本, 别人是难以体察的。

3.2 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 深化金融改革

风险投资机制的出现可以大大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和分担投资风险。高科技企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 而风险投资追求的目标是, 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后所能够获取的高资本收益。因此, 风险投资的特点恰恰满足了高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 二者在投融资的动机上具有惊人的契合性。风险投资的魅力就在于其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创新, 它不仅是一种投资, 同时也是一种融资。并且, 投资和融资的工具都是以权益形式存在的, 即作为金融中介的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 首先从投资人那里筹集一笔以权益形式存在的资金, 然后又以掌握部分股权的形式对一些具有成长性的企业进行投资, 当风险企业通过运营、管理获得成功后, 风险投资家再安排其股份从风险企业中退出。树立风险投资意识和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是科学技术向生产转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3.3 其他问题的对策

(1) 在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鼓励创新的土地供给、税收优惠、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的政策。建立民营科技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在鼓励发展会计、审计、法律、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技术服务等各类中介机构的同时, 积极设立技术市场, 大力加强经纪人队伍、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技培训中心等建设, 努力提高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 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首先可以有效的促进新的创造发明, 鼓励更多的资源用于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其次, 可以促进新技术的应用于推广, 促使更多的发明被公开, 从整体上促进科技进步。

(3) 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技术创新离不开制度机制创新。如在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识别上, 既注重国家关于产业与技术政策的导向, 更注重技术与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及前景;在对人才的选拔上, 既注重科技人员的学历、经验和成就, 更注重其思想、创意、潜力, 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进入新时期, 民营科技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创新机制, 摒弃“一次创业”时只重简单的量而忽视质的粗放外延式企业发展模式, 转向重视技术创新、加强研发体系建设的内生式企业发展模式。

总之, 民营科技企业作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政府要从外部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此外, 民营科技企业自身也要加强治理, 在发展方向、运作机制以及思维方式、管理模式、经营特点、诚实信用等方面, 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陷, 苦练企业“内功”。

参考文献

[1]沈卫坚.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猛[J].中国经贸导刊, 2003, (3) .

[2]代勇登, 陆新文.中小企业发展与政府扶持问题初探[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6, (9) .

[3]邓佩玲.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冲突管理研究[J].暨南大学, 2006.

[4]吴敬琏.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重于技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

民营船舶修造企业发展 篇9

一、当前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的五大障碍

1. 公平公正的舆论环境有待建立。

社会对于民营企业的认识尚不全面, 有些社会团体认为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行为还不够得当, 对食品问题、造假问题、经营不规范等社会问题存在偏见, 使民营企业处于尴尬境地。又如在慈善捐助方面, 企业家们表示, 政府和社会对民营企业是否参加慈善捐助方面存在不正确的认识, 甚至对民营企业的捐款数额做硬性的规定, 没达到这个规定的就会受到各种不公平对待。民营企业家认为, 基于他们为社会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慈善捐助方面, 不应强制要求。为此, 政府应该树立公平公正的舆论环境来保护他们的权益。

2. 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有待理顺。

第一, 从内部管理机制来看, 由于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管理观念, 导致民营企业管理体制模式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以及出现的各种产权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决策不科学、运作不顺畅等问题。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由于担心管理变革所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去转变原有的管理模式, 除此之外, 大多企业管理权掌握在业主的家族成员内部, 而他们又普遍文化水平较低, 缺乏现代管理知识, 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长远利益, 战略管理能力差, 最后导致高层决策失误, 这既不利于自身发展壮大, 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第二, 从外部管理机制来看, 由于政府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方面存在不平衡性, 导致出现政府在引进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了东部地区较大优惠政策, 却在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 使得重庆市民营经济得不到应有的政策支持。同时, 由于政府缺乏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和监管, 导致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盲目追逐利益而引发如食品安全问题、以次充好问题、经营不规范等社会问题。

3. 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有待落地。

第一, 关于融资方面的政策。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很普遍的现象, 这也是制约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因体现在:由于各金融机构都从自身贷款风险有保障的角度出发, 对风险由国家承担的国有企业贷款的倾斜度相对较大, 又由于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盈利水平总体较低, 很难满足金融机构贷款和担保的条件, 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难以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从而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第二, 关于财税方面政策。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的相关政策, 比如于2012年6月份颁布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财税政策意见》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有38条, 涉及扶持创办民企、支持民企融资、鼓励民企技术创新、鼓励转变民企的发展方式、减轻民企税负、鼓励民企用工等六个领域, 但这些政策由于政策制定不够细化、缺乏可操作性、领导不够重视等多种原因导致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瓶颈, 要真正落实这些政策还需加大执行力度。

4.“商会”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商会”已经广为熟知, “商会”不仅是实现政府与商人、商人与商人、商人与社会沟通联系和协调关系的纽带, 还是社会的稳定因素。但是目前重庆市的“商会”平台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使得商会这独特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首先, 内部管理方面。重庆市商会都是各个企业自发组织起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由于缺乏资金和管理技术以及政治支持, 导致商会自身建设不完善和管理不规范以及政府监管漏洞。而且, 商会的关键作用在于做好上情下达工作, 但是, 商会与会员企业之间缺乏一个信息传递与信息透明机制来完善这一交流功能。因而不能为会员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其次, 外部支持方面。目前政府对商会的监管仅仅限于其活动是否合法方面, 对于商会内部管理层则缺乏相应监督, 没有对可能出现有损会员企业权益的行为的保障。由于各大企业呼吁的《商会法》迟迟没有出台, 所以商会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保护、服务等方面没有可靠的后盾。

5. 政府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各民营企业家的分析来看, 目前重庆市民营企业还处于“两多和两少”的现状, 即“占比多、就业多、规模少、资源少”。导致这种现状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目前政府还不够重视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 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 比如:政府的政策对中小企业的门槛相对较高、缺乏应有的政策扶持、市场没有完全对民企开放等一系列问题, 导致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生存困难, 面临倒闭。另外, 政府依然存在缺位、错位、越位的职能, 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 对于该管的又缺乏相应的管理, 因为仍然存在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的现象, 才导致民营企业存在一些不正当竞争引发的严重社会后果。

二、促进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

1. 加强民营企业正面形象的塑造。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实践有力的证明了民营企业已成为重庆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贡献主体, 更是重庆市经济新的增长点。虽然快速增长的民营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技术创新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否认。但是从舆论环境的角度来看, 社会和媒体对民企负面形象的夸大看待和宣传, 不利于重庆市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首先, 从政府方面来讲, 政府要加强民企正面形象的塑造就必须加强引导正面的宣传。比如:多宣传民营企业给社会发展带来的益处, 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或者利用媒体新闻对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和各种公益行为给予正确的舆论引导, 从而营造能推进民企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其次, 从企业自身来讲, 企业要规范自身行为, 不能只注重短期利益和物质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和社会利益, 在经营过程中要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

2. 完善民营企业内外部的管理机制。

在新的经济时代, 随着民营企业自身规模扩大, 原有的家族式管理观念越来越不适应发展要求, 那么必须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运用现代管理知识, 走现代化管理道路才能与时俱进。大多民营企业原有的家族管理是“人管制度”的管理模式, 这违背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要很好的发展民营企业, 必须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 实现产权明晰、职责明确、决策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3. 促进政府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就目前来看, 特别是重庆市出台的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财税政策意见, 对于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比较乐观。虽然良好政策环境是对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但是要实现政策落到实处还需要相关部门做大量工作, 要让政策的效果普及到应该关心的企业, 同时也要防止部分企业“搭便车”的行为。以保障应该受到政策支持的民营企业能够真正从这些政策中得到相关的利益。要实现政策落地关键是要完善一系列相关机制保障, 首先要建立政府的服务意识, 其次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执行过程要加大监管, 最后要建立信息公开透明机制, 避免权力滥用, 只有使执行过程制度化才能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4. 突出商会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 在商会内部管理方面, 政府要引导建立商会与会员企业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体系, 完善商会选举制度、财务制度、商会与会员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等。其次, 在外部支持方面, 政府可以为商会提供统一的办公用地和办公经费并予以相应的监督, 同时, 给予异地商会会长或副会长一定的政治待遇, 从而在促进政府政策落实到位方面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切实发挥商会的品牌效应和整合资源的优势, 以及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发挥商会与党委、政府和企业的沟通联系作用。

5.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意识。

民营船舶修造企业发展 篇10

船舶供应企业是指为到港船舶提供备件、化学品、油漆、滑油、燃油、淡水及食品供应、各种船舶劳务工程服务、免税品经销等业务的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市场的转型, 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为我国经贸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国内和国际间货运量的增长, 而当前国际间的货物运输主要是由海运来完成的。因此, 来往我国港口的外轮和远洋国轮将日益增加, 港口船用物资物料、伙食供应、船舶劳务工程、接待中外船员等船舶服务工作将日趋繁重。做好船舶供应工作不仅可以为船舶供应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而且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1 我国国有船舶供应企业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船舶供应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 随着我国水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速度的加快, 船舶供应企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取得了许多成绩。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1 管理水平低下

从整体上看, 大多国有船舶供应企业存在管理知识缺乏、管理水平过低、无人指导、无人研究的状况, 船供企业管理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存在许多管理上的问题。以中远系统下属的八家船供公司为例:公司彼此之间在经营区域、服务半径上划分不清, 为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 相互竞争、相互压价, 异地供船、长途运输, 既增加了经营成本、加大了经营风险, 又增添了管理难度, 降低了管理效率, 这种分散经营, 缺乏统一的战略部署和统一的服务品牌, 不能形成整体合力, 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削减。

1.2 营销手段落后

国有船供企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始终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因此目前我国船供应企业所承揽的客户大部分是依靠国家文件、国家支持和各种关系而促成的, 自然缺乏自身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升级服务设备从而吸引客户的主动性。目前很多企业还处在推销观念阶段, 并没有重视客户的真正需求。只是想着怎么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这就造成了供应商品质量差, 客户流失严重等问题。长期以来的封闭式、保护式发展, 使得我国的船供企业缺乏先进的营销手段去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进入WTO后, 营销手段的落后将使我国船舶供应企业在与国外同类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1.3 人员素质不高

就国有船舶供应企业讲, 企业职员素质不高的情况非常突出。人员素质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以中远系统下的供应公司为例, 由于各远洋公司把供应企业作为一个安置退役船员和船员家属就业的“接收单位”, 造成供应公司整体人员素质偏低。一些职工年龄偏大, 文化水平相对偏低, 这些人员对业务不熟悉, 无论是物料供应, 还是商贸工作都不适应。由于企业基础不良, 进而导致恶性循环, 不适合岗位需要的人员因种种原因无法去除, 而高素质的人员又不愿留在这样的企业, 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国有船供企业的发展。

1.4 基础设施落后

从固定资产、基础设施的现状看, 很多国有船供企业存在设施陈旧、老化、规模小、技术落后等严重问题。一些供应企业的库房有相当一部分是四五十年前的旧建筑, 其中有些库房甚至属于危房, 己经不能使用。有的供应公司的附属船队的运输船都是60年代的产品, 船载重量小, 技术落后, 在运营中航区受到限制, 使用期限长, 己经不能适应业务的需要, 急需更新。在运输车辆中, 也存在车辆超期服役、运力下降, 需要购置更新, 补充增加运力的问题。

1.5 企业文化落后

国有船舶供应企业大部分是从计划经济条件转轨走向市场经济的, 在企业文化上与国外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以前的体制下, 船舶供应市场除了有较多行政保护的有利条件外, 还存在着一定的专业壁垒。这种体制使国有船舶供应企业的许多员工不能从传统的“等、靠、要”的思想意识中解放出来, 因此面对改革和市场经济新环境难于适应。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和经济运行的市场化进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远洋运输船舶供应市场的行政保护必将不断削弱, 国内外同类资本和其它资本也必然进入这个市场, 参与竞争, 现有企业的专业优势因之淡化。

2 国有船舶供应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没有战略的企业一定是短寿的企业。但战略并不是厚厚的文档, 而是一个良好的长远发展思路。许多战略最终以失败告终, 主要是因为在制定战略后忽视战略的实施。国际企业的研究表明:在经营失败的企业中, 有70%的原因不是战略方案所致, 而是由于所制定的战略没有得到很好执行;而在企业成功的要素中, 战略决策占30%, 而实施则占60%, 其它要素占10%。

国有船供企业目前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中机会大于威胁, 我们可以认为大多数国有船供企业都应该实施发展型战略, 确立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地位。以下是关于战略选择的几点建议。

2.1 市场渗透战略

市场渗透战略是指实现市场逐步扩张的拓展战略。该战略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增加产品功能、改进产品用途、拓宽销售渠道、开发新市场、降低产品成本、集中资源优势等单一策略或组合策略来开展, 其战略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利用现有产品开辟新市场实现渗透、向现有市场提供新产品实现渗透。

对于国有船舶供应企业来说实施市场渗透战略主要就是要开发新的客户和新市场, 同时要保护好老客户和已占有市场。船供公司的主要客户是船舶, 有流动性大, 位置不固定的特点, 因此在客户管理上比较困难。船舶供应公司应该建立顾客的数据库, 确认并建立现在和潜在顾客的资料, 建立长期服务。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不同的管理, 把客户看成独立的有着独立需求和爱好的个体, 让客户感觉到他们受到企业特别的对待, 提供特殊服务, 使之有满足感;追踪客户对船供服务的满意度, 了解成果与成本的关系;竞争性地运用关系营销, 不仅要看到本企业的做法, 还要看竞争对手是如何做的。

开发新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船舶航线一般是不固定的, 在不同的港口停靠。如果船供公司的市场网络覆盖面广, 公司就会有较强的竞争力。

市场渗透战略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三种最有竞争力的战略形式。国有船舶供应公司主要可以运用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2.1.1 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 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 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 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 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国有船舶供应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同时国有船舶供应企业相对于其它类型的船供企业来说规模较大, 因此采购规模和物流成本相对较小。国有船供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来降低成本, 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2.1.2 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将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差别化, 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 船舶供应公司主要可实行服务差异化。在送货, 为船员方面给予区别其它竞争对手的服务, 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2.2 多元化经营战略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经营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的战略, 多元化经营战略适合船舶供应公司选择, 该战略能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营资源, 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 通过扩大经营范围, 缓解竞争压力, 降低经营成本, 分散经营风险, 增强综合竞争优势, 加快集团化进程。但实施多元化战略应考虑选择行业的关联性、企业控制力及跨行业投资风险。

船舶供应企业的主营业务就是向运营于国际航线上的在港船舶提供物资、物料、配件、食品、免税香烟等服务, 而我国的船供企业经过几十年的运作, 在这些业务上具有丰富的经验, 又有相对稳定的客户源, 与相关的口岸监督、管理部门也协调多年, 因此早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供货链条。目前船供企业的主营收入又占据了总收入的绝大部分, 因此今后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还是要放在自身所熟悉的主业上。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现有的固定市场毕竟是有限的, 而且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经济运行的市场化进展, 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远洋船供市场的行政保护必将不断削弱, 国内外同类资本和其他资本也必然进入这个市场, 参与竞争, 现有企业的专业优势将会随之淡化。因此我国的远洋船供企业应该在立足本业, 用足、用好现有政策, 发挥自身优势, 巩固、深化固有市场的同时, 还必须开拓外部市场, 实行多元化经营。

开展多元化经营是船供企业自身做强做大的一种便捷途径。需要强调的是, 进行多元化经营必须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 尽可能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和特长, 围绕着远洋运输供应及其派生市场着手, 不应舍近求远跨领域竞争, 将多元化发展成专业性的多元化。例如船舶供应企业属于物资供应部门, 而作为物资供应部门往往都有自己的仓库、堆场、运输车辆、装卸设备等硬件设施, 因此可以加大企业仓储、配送的经营力度;由于我国远洋船供企业往往都依托于本系统船舶或外轮为服务对象, 因此可以精心组织生产船员服装及对外加工, 这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对船员的服务质量, 而且为扩大生产规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我国的船供企业往往都给一些国际知名品牌油漆作代理, 但供销合同还是由船东与油漆供应商签订, 船供企业只是从中获取代理费, 企业今后可以利用自身的信誉和周到的服务由代理商转变为代销商, 从而作为船供企业发展的新亮点。另外燃油供应、汽车修配等产业均可以成为我国船供企业多元经营的利润增长点。

2.3 联合经营战略

联合经营战略, 就是企业经营者根据单个企业尚不足以独立经营某一事业, 难以利用规模效益而采取的一种战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经营实体横向联合成立一个经营实体或企业集团的战略, 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形式。实施该战略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合理调配, 增加经营资本规模, 实现优势互补, 增强集合竞争力, 加快拓展速度, 促进规模化经济的发展。

针对目前同一地区多家船舶物料供应公司并存, 资源浪费严重的情况, 可以大胆地提出一种联营经营的办法, 几家供应船舶物料的公司联合经营。联营可以分几种:一种就是生产经营联营, 大家通过协议, 将供应的船进行分配, 这样各自根据自己供应的品种去采购物料, 减少以前全面采购的浪费。一种就是采购联营, 大家集中一起采购, 由集团去面对几个供货商, 一来可以争取优惠的价钱, 二来可以要求厂家开发以前没有的产品, 这样大家的成本均可下降, 且为以后零库存采购奠定了基础。

2.4 国际化战略

国际化战略是指在本国市场以外销售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战略。通过进入国际市场, 企业能够有效地扩大潜在市场的规模, 取得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

国有船供企业要想出国门, 加入到国际船舶供应市场。必须加入国际船舶供应商协会 (ISSA) 、国际海事采购协会 (IMPA) 等国际范围的知名的船舶供应商协会, 拓展自己的市场, 增加自身企业国际知名度, 让更多的客户来了解自己, 认识自己。加入国际船舶供应商协会之后, 有利于与国际行业标准接轨, 利用国际标准促进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船舶供应企业经营的规范化发展。同时, 通过与世界上其他供应商的密切联系, 可以掌握船舶供应市场的最新信息, 最新动态, 从而为我国国有船供企业融入世界船舶供应市场构筑一条良好渠道。

3 结论

现在, 我国船舶供应行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但这一市场也是竞争激烈的、充满风险的市场。因此, 对于我国船舶供应企业来说, 根据自身的经营实力, 资金规模等具体条件, 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我国船舶供应企业来说, 优势和劣势同在, 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 必须制定适宜的企业战略, 使企业在多变的市场中以行业领先者的身份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有船舶供应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大多国有船舶供应企业从总体上宜采取发展型战略的战略指导思想。在发展型战略的指导思想下我国船舶供应企业可以采取市场渗透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多元化经营战略, 联合经营战略, 国际化战略等。

关键词:船舶供应企业,国有企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蒋樟生.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船舶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2]孙强, 胡占友.采购与供应链规范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3]郑国金.论国际船舶代理的发展策略.交通建设与管理.2007.2.

民营企业保生存才能谋发展 篇11

站稳脚跟谋求腾飞

根据有关统计: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超过900万家,注册资金总额近25万亿;个体工商户超过3600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超过1.5万亿。全国民营企业提供新增就业岗位800多万个,全国近70%的民营企业从事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三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企业29条”、“民间投资36条”、国务院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等九项政策措施、工信部编制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将迎来大有作为的机遇期,国际市场环境孕育着新的机遇。

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各种新兴主导产业的出现,将创造大量发展机会,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有可能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小巨人”或跨国企业集团公司,文化产业迎来加快发展新时期。随着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一批拥有中国特色的知名民族文化品牌的企业,将应运而生。

大力帮扶中小企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实施普惠的税收政策。把直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作为紧要任务,将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作为一项长期政策;把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发挥减税在企业调结构、转方式中的积极作用,鼓励中小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要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给予有力的政策倾斜。继续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多种金融产品,推动小型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要不断扩大民间投资,发展实体经济,加大民间投资力度,加快制定配套政策,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降低部分垄断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利用市场机制,以混合所有制形式,促进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相互融合。

要为民营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制定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总体规划,尽快启动海外投资促进法的立法程序,逐步建立企业海外投资服务体系。要切实发挥工商联、商会作用,引导商会在帮扶企业解决困难、转型升级、集群发展方面下功夫,努力为商会营造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

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关键在政策,根本在自身。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民营企业顺应形势,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定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发展新目标,作出新贡献。

活力强劲“两高”“两难”

在国内经济运行出现新变化的情况下,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面广、量大、本小、利薄,经不起危机的冲击,在发展中遇到诸多挑战,突出表现为“两高”“两难”:生产经营成本高、税费过高,融资难、招工难。

最主要的问题是生产经营成本高,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小型微型企业,应对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薄弱,生产经营处于微利、无利状况,有的甚至难以为继。

税费过高,体现在企业涉税种类多,小微企业缴税总额高于净利润;个别税种设置不合理,存在重复征收现象;缴费项目繁多,征收随意性大。民营企业融资难、招工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中型企业,民间融资成本普遍偏高。民营企业用工招不进、留不住。招收普通工人,东南沿海比西部地区更难,用工的结构性矛盾,将会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存在。

要不断创造条件,推动小型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创建小型微型企业征信机制,整合分散在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企业信用记录,加强信用管理,规避信用风险;加快建立银行与担保公司风险共担机制,进一步提高担保公司资金放贷。

全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4年左右。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小微企业出生率高,死亡率高。现在的市场竞争,进入了“快鱼吃慢鱼”时代,而非“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市场竞争不同情弱者。

民营企业要稳定发展,需要企业家有“预见性”,需要董事长真正“懂事”。沿海个别民营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企业领导挡不住诱惑,为了快速将企业做大,进入了不熟悉的行业,进入了与主业不相干的行业。在市场经济面前,没有全能冠军。

做企业必须有舍有取,企业发展不能盲目多元化。大搞四面出击,面临四面楚歌。资金链一断,企业马上打回原形,面临倒闭风险。做企业,一定不要盲目扩张,而要理性发展。企业家只有在做强主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多元化扩张。

对于未来的发展,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中小民营企业参与国有单位转企改制、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渠道更加畅通;使中小企业进入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意愿更加迫切;使中小企业与旅游、体育、物流、信息等产业融合更加深入。随着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一批拥有中国特色的知名民族文化品牌,将应运而生。

保得生存必有发展

龙年岁首,全哲洙率全国工商联“保生存谋发展”小微企业调研组,专赴上海调研。在沪期间,走访普陀、黄浦、浦东和杨浦等代表性小微企业,深入一线现场考察,听取相关领导汇报,参加专题调研座谈,同企业经营者和员工面对面交流,取得丰硕成果。

在普陀区,奥盛集团总裁作了“从机制上下功夫,在服务中求实效”的区工商联服务小微企业情况汇报,盛泉实业、天泰茶业、上海企荫、掌赢信息、睿熙企业、拓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黄浦区,考察了“田子坊”和“八号桥三期”创意产业园区,走访了园区内有关企业。“田子坊”是一家专业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运作管理公司,公司利用旧厂房改造,使“田子坊”成为集艺术创新、休闲旅游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在浦东新区,张江孵化器公司总经理介绍了小微企业现状,提出了政府出台人才政策、降低人力成本、开放更多市场、降低硬性指标等建议。民营企业在经营和创新中,面临“国际国内竞争对手强大”、“难以获得足够资金扶持”、“人力成本偏高”,希望政府减免税收、降低融资门槛、提供融资渠道、加强企业互动、媒体正面宣传。

在杨浦区,调研组详细了解民营企业青年创业者创业经历、经营状况、发展困境、需要政府帮助。小微企业家畅谈了在杨浦区发展民营企业的感悟、生产经营中所遇到的困难,对工商联、政府职能部门提出了意见、建议。

全哲洙高度评价各区县支持、服务和发展小微企业的做法,强调小微企业发展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企业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先进的技术标准支持是企业生命力的关键。小微企业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前景美好,大力扶持和发展小微企业,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更是当前发展实体经济、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紧迫任务。

河南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现状 篇12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而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国家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对外贸易领域, 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对外贸的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12年8月, 商务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民营500强企业研究报告》指出, 2002~2011年的十年间, 民营进出口企业的外贸规模一直以稳定的速度增长, 尤其是2011年, 民营进出口企业的进出口总额在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8.4%, 出口总额达到32.75%。2013年1月10日,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郑跃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201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2, 210.6亿美元, 增长19.6%, 高出我国外贸总体增速13.4个百分点, 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1.6%。可见, 民营企业已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力量。

二、河南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现状

2011年以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 河南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一直居首位。2011年7月12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召开“2011年上半年河南经济发展回眸及全年走势展望研讨会”。会议披露, 1~5月份, 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分别为28.8%、25.4%、45.8%, 出口增量占全省增量分别为31.5%、23.1%和45.4%。之后, 随着河南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 外资企业逐步成为外贸的主力军, 并超过民营企业。根据郑州海关披露的数据, 2013年上半年, 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进出口151.7亿美元、58.4亿美元和32.8亿美元, 分别占全省进出口的62.2%、24%和13.4%。

从商务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民营500强榜单”来看, 河南民营企业入围数量偏少, 排名位次靠后。2012年8月18日, 经商务部批准, 商务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主办的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民营500强企业论坛暨排名发布会在浙江义乌召开。根据会议揭晓的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民营500强企业排名, 河南共有7家企业入围, 其进出口额和排名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3年6月9日, 由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 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企业俱乐部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企业论坛在甬城宁波召开。根据会议发布的2013中国对外贸易民营500强企业排名, 河南共有5家企业入围, 其进出口额和排名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三、促进河南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对策

当前, 我国对外开放正向广度深度不断拓展, 而国际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将为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发展跨国企业、打造世界品牌带来更大的机遇。河南政府部门要抓住这一机遇, 帮助民营外贸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 加强宏观政策引导, 帮助企业创建国际知名品牌。

随着民间投资36条的深入贯彻落实, 民营企业特别是大型民营企业进入重点行业和领域, 发展对外贸易迎来了新的契机。据河南省商务厅戴松军介绍, 目前河南省只有77家企业获得“河南省国际知名品牌”, 仅占全省出口企业的2%, 国际知名品牌商品出口占全省的比重不到10%,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大大落后于沿海先进省份。因此, 河南省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宏观政策引导, 帮助民营企业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创建国际知名品牌。河南省相关部门要根据民营企业的行业特点或技术特色, 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进行国内外商标注册和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要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商品展销会, 大力提高民营企业商品的国际知名度、认同度;要利用信息科技, 打造网上交易平台, 通过与中国制造网、中国外贸网等合作, 帮企业通过虚拟的网络把外贸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 扩大民营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二) 搭建融资平台, 破解民营外贸企业融资难困境。

资金短缺是制约外贸企业尤其是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在2011年的一份名为《河南省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研究报告中披露, 河南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的资金仅占其发展资金的15%。多数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财务管理差、抗风险能力弱、可供抵押资产少, 贷款较为困难。因此, 河南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为民营外贸企业搭建融资平台, 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 让更多的民营外贸企业能够享受全省的融资政策。同时, 政府方面还应择优选聘融资担保公司、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信息咨询服务公司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实行商业化运作, 为企业和金融提供全方位的中介服务, 以降低银行和企业的借贷成本。

(三) 通过教育培训与指导, 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当前, 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人民币的持续走强, 犹如三座大山, 让很多民营外贸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河南民营外贸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降低管理成本, 才能走出困境。而政府方面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民营外贸企业的教育培训与指导, 通过讲座、研讨会、交流会、出版书籍杂志等形式提高民营外贸企业的管理水平, 增长其商业知识, 尤其是对外贸易知识。而民营外贸企业自身也应将压力转化为推动自身加速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 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 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从而根本扭转民营经济长期以来形成的外延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晓文.我国对外贸易民营五百强企业名单出炉[N].中国工商报, 2012.8.27.

[2]黄晶晶.中国对外贸易500强榜单出炉“两桶油”列榜单前两位[N].钱江晚报, 2013.6.10.

[3]王艳艳.河南近八成外贸企业没有自主品牌[N].河南商报, 2012.12.18.

[4]冯皓.河南担保公司倒闭潮背后:中小企业融资难[N].第一财经日报, 2013.10.16.

[5]王书栋.河南社科院:上半年民营企业占河南出口半壁江山[EB/OL].大河网:http://news.dahe.cn/2011/07-12/100773431.html.

上一篇:高浓度有机废水下一篇:冰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