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开发管理(精选12篇)
教育技术开发管理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新的教育技术受到人们空前的关注。然而, 人们的眼光往往局限于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作为新形势下的班主任, 探索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改善班级管理水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与大家共勉。
一、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上好每堂主题班会课
传统班会课, 大多是教师在讲台上讲, 有关问题由学生讨论, 这一做法沿袭了多年。利用感染力强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 可以改变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 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 以增强效果。
(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 从网络上下载了一些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题材的影片, 在班会时放给学生看, 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写出自己的观后感。如我们为学生放映了影片《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之后组织召开“学先烈、谈感想”的主题班会, 启发大家用先烈的事迹鞭策自己。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树立文明校风。针对一部分学生受社会大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 组织纪律涣散等现象, 我们向司法办借来了《发生在生活中》的普法教育录像片为学生播放, 向学生进行“遵纪守法, 做一个好学生”的教育。针对个别学生缺乏爱心的现象, 利用三月学习雷锋月的时机, 我们收集了学习雷锋的视频资料, 在班会时放给学生看, 同时, 把好人好事通过班级网站表扬, 形成了人人为班级争光的良好班风,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好思想品德课。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片等手段正面进行学生早恋、同学间如何交往、卫生习惯、名人成长故事、国家及家乡面貌变化、理想前途、遵纪守法、集体主义的教育。这样大大强化了教学效果,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说服力和对学生的感染力。
二、使用网络平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 我尝试用网络平台进行班级管理, 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把网络对学生的巨大诱惑变成了网络对学生教育的巨大作用, 起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1. 班级网站———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
建好一个内容充实、交互性强的班级网站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班级凝聚力和归属感, 也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搭起了一座桥梁,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
我班的班级首页导航有学习园地、原创文学、心理咨询、德育阵地、在线答疑、学案导学、班主任公告、班主任信箱、班级论坛等。学习园地主要是各科热门知识点、解题技巧等;原创文学是学生们自己写的各类文章;德育阵地主要是班主任提供德育先进的榜样示范;学案导学是各科教师提供给学生的章节重难点和知识点;在线答疑是学生问教师的各学科问题;心理咨询主要解决学生思想上的不同心理障碍, 缓解学习压力;公告主要是日常班级工作告示;班主任信箱主要为学生不便当面告诉教师的事情提供一个渠道;班级论坛是学生最乐意去的地方, 他们就同学们关心的各类问题发贴, 任课教师可以跟贴发表看法。利用网络的隐蔽性, 许多平时班主任了解不到的问题通过隐去真实姓名的专用保密邮箱和论坛都能掌握并解决。我还把班上的不文明行为, 诸如乱抛乱丢的纸屑、歪歪斜斜的课桌、黑板槽中的粉笔头等用数码相机拍摄后以图片的形式挂在论坛上, 图片上注明拍摄时间和地点, 通过学生发表评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辨别是非, 自我控制, 规范行为, 培养学生敢于面对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心理素质。事实表明, 这种班主任刻意营造的育人氛围, 能迅速提高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有效约束学生的言行,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 学生博客———交流研究的反馈平台
建立班级博客网站, 要求学生申请注册, 博客的内容大多为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 对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的感悟, 学生社会实践的报告。这一类博客对教育的影响就是, 一方面对于班主任或家长来说是一个有效跟踪与了解学生成长情况的场所, 也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理想平台;而对于学生来说, 一方面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 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共同分享了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这一类博客如果组织得好, 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协作学习或者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3. QQ聊天———情感交流的直通快车
用QQ上网聊天成了当前学生很时髦的交际途径和不良情绪释放的常用手段。何不尝试用QQ和学生搭建情感交流的直通快车呢?在一次班会上, 我把自己的QQ号码向全班学生作了公布, 并特别声明欢迎同学在网上隐藏身份与班主任聊天谈心。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的这一决定居然赢得了全班同学长时间的热烈掌声。QQ给了我和学生情感交流的最大空间, 在这里我能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激扬文字, 探讨人生。我也因此拥有了和学生之间更深的师生感情, 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使老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言行具有了更大的影响力, 班级工作更容易开展。现在我又建立了班级的QQ群, 有什么问题, 大家可以在群里共同沟通。
三、借助辅助软件处理日常事务
1. 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
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 建立学生档案库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担任职务、入学成绩、毕业学校、家庭地址、父母姓名、奖励和处罚等) , 班级通讯录 (姓名、性别、宿舍号、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家庭电话) , 在校表现登记表 (作业、纪律、卫生、考勤、获奖、处罚) , 班训班规 (一日规范、上课要求、下课要求、清洁卫生、文明礼貌、自习纪律等) , 座位表, 劳动值日表 (分工、责任、检查等) , 每日班级情况登记表 (班级大事记、好人好事、清洁卫生、违法乱纪、作业情况等) , 值日班干部轮流表八大类表格。
2. 用ACCESS软件建立学生成绩数据库
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 学生成绩不准张贴、公布, 但为了摸清班级及学生学习情况, 做到因材施教, 每次考试后统计学生成绩是必要的, 这也牵扯了班主任的很大精力:计算总分、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各科最高分、最低分、排出名次等工作足使你头昏脑胀。但是如果利用数据库来完成上述工作, 把所有公式一次写好, 建立模板, 多次使用,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尝试从网络下载一些班主任管理软件, 管理班级日常事务
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班主任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 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技术, 并应用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 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轻轻松松管好自己的班级。
教育技术开发管理 篇2
一、班主任为各班教室内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主要责任人,有权利和责任监督每位科任教师正确使用和维护好本班的各种电教设备;各科任教师配合班主任共同管理各班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二、各办公室、功能室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责任人为该室管理人,对该室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负责管理责任。
三、每位教职员工有责任维护电脑的稳定和整洁,不得随意安装和删除电脑中的文件及程序。不得随意使用由他人管理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四、各室主要责任人负责保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钥匙和密码,离职换岗者需在办理手续时移交钥匙和密码。
五、严禁私自拆卸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得随意换机。
六、学校信息化管理负责人为全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主管和主要维护人;其可以授权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自行维护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但管理和维护责任不变。
七、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人为损坏赔偿责任由使用人承担,丢失赔偿责任由视具体情况由相关人员承担;赔偿比例根据责任大小分配;责任的划分由学校主管行政调查研究后确定。
八、所有教职员工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在不熟练的情况下操作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报修。
九、除学生网络机房外,学生不得使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其它设备。办公室电脑除教职工外,家属和外来人员都不得使用。
十、电脑的主要用途是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制作和播放教学课件,不得用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不得上不良网站。不得在电脑中随意安装与办公无关的软件,个人资料保存需定期备份到其它电脑或存储器。
十一、学校网络管理员要定期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教育技术开发管理 篇3
一年多来,天马完小在里砦中心校校长郑广华的领导和完小校长曹学军的精心管理下,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确立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围绕“一年搞探索,二年见成效,三年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实施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管理办法并初见成效。
一、加强德育与班级管理,狠抓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曹学军校长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德育管理细则与班级的常规管理细则。为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职能作用,利用队员积极好胜的上进心,以少先大队为依托,每月开展一次德育主题活动,每半月开展一次少先中队活动,每周一进行一次升国旗仪式。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如:红领巾广播站、校园艺术节、才艺表演、课本剧、小型体育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校园活力,陶冶了学生情操,形成了校园处处见德育,课堂节节有德育,校内人人讲德育的氛围。
二、加强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天马完小非常重视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养成”教育,经常给学生灌输“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的理念。重视家校结合,构建养成教育体系,学校是养成教育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大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学校做到了“三教和一”,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学校还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教师向学生宣读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学习《小学生一日生活常规》,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纪班规,教学生识记一些行为规范,如:学习习惯《三字诀》,卫生习惯《三字诀》。
三、积极探索挖掘优势,开发“素养提升活动课程”。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曹学军校长同里砦中心校副校长杨宪增、王广河着眼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了“素养提升活动课程”,其课程的主要内容由三大块组成。
1、学科知识延伸类。全校每个班根据学校的课程规划,结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选择1-2门课程,具体课程内容按学段规划为:一至二年级:每日一词:每天一个优美词语。每日一格言:每天背会一句格言或警句。每日一题:每天做一道思维训练题。每周写10个字:每周必须练好10个铅笔字。每周一儿歌:每周背会一首儿歌或易懂古诗词。三至六年级:每周一诗:每周背会一首诗词。每周一文:每周阅读一篇优秀作文,并摘录名句。每周一报:每周办一张手抄小报。每周一画:每周绘一幅画。每日一题:每天做一道思维训练题。每周一板字:每周练写一板成功的字(钢笔字、毛笔字)。
2、个性特长培养类。为了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课前10分钟“艺术展示”这一校本课程,就是在课前10分钟学生在班内自动展示才艺特长,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搭建平台,具体课程内容为:我是小小音乐家:学生进行歌唱或乐器方面的展示。我是一名小画家:学生进行美术,绘画方面的展示。今天我演讲:学生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英语我能行:学生进行英语表达或交流。体育表演:学生展示自己的体育特长。
3、养成教育形成类。每人一盆花:每位学生在校内栽好一盆花。每周一件事:每一位学生每周内至少做一件好事。人人讲普通话,用文明语:学校全面推广普通话,要求师生在校内讲普通话,用文明语。拒绝零食从我做起:倡导学生在校园内不吃零食。每日卫生清扫:班内每天进行卫生清除。我在路队行:每天放学学生站路队回家。班级文化版:每班在本班教室内外建立班级文化版。每周一调查:学生在每学期进行一次社会访问。
职业技术教育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篇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对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升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没有安全的学校,就没有安全的教育。如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使学校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社会能在安全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进步与发展,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每个职教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工作。
1 职业技术学校校园安全管理
所谓职业技术学校校园安全管理,指的是针对职业技术学校和实习实训所需要的各项设施、场所、器材设备等项目,以及门卫管理、活动管理等实施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采取适当的措施,随时给予改善,使校园安全及突发灾害事件及其所造成的伤害减至最低限度,为提高教育品质,建设和谐安全,文明校园奠定基础。
对学校安全的威胁大体可以划分为四类:学校在维护学校安全方面存在教育和管理上的失职;来自校外的违法与暴力犯罪、不合格乃至假冒伪劣产品、交通肇事等校外安全隐患;来自自然的安全隐患,如地震、海啸、雷击、洪水等;来自社会的安全隐患,表现为社会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社会丑恶现象、整体社会治安状况恶化以及价值观、教育观、人生观变化所产生的社会冲突。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安全隐患的产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些是不同原因交互作用产生的,仅靠学校力量难以有效消解,而学校安全又与整个社会的稳定关系重大。
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园安全事故又具有特殊性:一是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决定了校园安全事故的多发性,现在进入中职的学生60%的学生不足16岁,10%以上想学生没有参加过中(高)考,参加中(高)考的学生成绩普遍不理想,70%的中考成绩不到300分,加上单亲家庭、留守学生、无学历学生,整体素质低,行为养成较差,因此职业学校校园暴力和安全事件发生率比普通学校高出不少。二是职业学校着重强调职业技能培养,实训特色明显,实习实训产生的诸多安全事故成为职业学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点。三是职业学校是就业教育,这就意味着职业学校要从生产安全、人身安全、社会和谐等各个层次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造就完整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抓好职业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对当前的职业教育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2 职业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原则
2.1 依法行政的原则
一切行政行为都要受法律的规范、约束和支配,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职业学校要建立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履行教学和管理职责,落实校园安全责任。
2.2 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教育对象是“人”,学校一切安全管理的设施,都应当尊重人性要求,以学生人格发展,智力发展,技能提高为主领,提供安全无障碍的学习环境,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2.3 全员参与的原则
校园安全管理不仅仅归责于某一个职能科室,应奠基于和落实于教学工作,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当认识到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和自身职责,发现问题查察通报,学校的各个部门要协调配合,全体学生、家长、社区都能协调配合,齐抓共管,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管理学的墨菲定理:任何一件事情有变坏的可能。校园安全是一个高危且充满变数的工作,安全工作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关键时刻监察到位,时时督查,警钟长鸣。
2.4 教育先行的原则
校园安全管理在于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师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尤为重要,要对师生进行防灾避险教育和安全自救训练,增强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和互救、互助的能力。
2.5 分层负责的原则
因各学校的组织是科层化体制,各科(处、室)职能分工不同,有效发挥学校行政管理的职能,分层负责,相互协调,是保证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应作的途径,事事有人管,层层有检查,处处有考核,校园安全管理处于一个坚固而灵活的安全管理体系之中。
3 职业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3.1 高度重视职业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校的安全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各职业学校要从保护学生安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学校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加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把维护校园安全当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3.2 认真做好安全教育
职业学校的安全教育首先针对的是学校的领导,行政和职能科室全体教师,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法律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其次对象是学生,要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教育,增强守纪守法意识,加强安全常识和避险自救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和危机应对能力,加强技能操作规范教育,养成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要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贯穿到学习、生活、活动、实习的各个环节,贯穿到学生管理的每一个过程之中。可以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成绩考核,当做一门必修课程来强化学习,务必让安全意识植根于每个师生的心中。
3.3 建立安全管理的有效机制
职业技术学校要实行安全责任校长负责制,建立以一把手牵头的安全管理协调机制,建立专兼结合,分工细密的安全管理岗位系统,建立安全管理事故演练机制和事故预案机制,有成熟的危机公关和危机处理机制,同时把安全管理纳入职能科室和职工个人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机制,打造一个严密的、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
3.4 完善规章制度建设
建立与国家、省市校园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一致的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从安保管理,门卫管理,财产管理,学生管理,教学、实习、实训管理,活动管理,建设、水电、消防、交通安全管理,饮食卫生和公共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制度建设,使校园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安全运行。
3.5 加强职业学校安全防范经费投入和设施建设
职业技术学校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安全管理。要健全学校保卫组织,充实保卫力量,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加强校门保卫,校内巡逻和安全检查,尤其要加强夜间巡逻和值班,应在校园和学生宿舍的出入口,围墙周界,以及实验室、食堂等重要场所和重点部位安装监控系统和报警设备,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季节特色,设置防雷、防震、防火等安全设施建设,确保校园师生安全。
3.6 安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职业技术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开展管制刀具和危险物品排查收缴工作,使学生远离伤害,开展“问题学生和教职工”排查工作,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行为监控,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开展、消防、食品卫生、校舍、校门、围墙和其它重点部位的常规性安全隐患排查和清理工作,预防责任事故的发生,开展教学器材、实习、实训设备安全检修排查,避免安全责任事故,对于排查出来的问题和隐患要登记造册,上报学校,立即解决。
4 结论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如山。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管理和防范,消除安全隐患,充分认识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力戒形式主义,要不遗余力很抓落实,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切实抓好校园安全管理,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校园充满爱,把每一所学校都建成一个平安的校园、健康的校园、文明的校园,建成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自奉.对农村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中国农村教育,2009,(7-8).
[2]邹文强.中小学校安全管理研究初探,2004.
教育技术管理室工作总结 篇5
1)因为教务部需在淮园教室召开全院“新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动员大会”,故4次联系维修厂家对准园12间多媒体教室的录播设备全面的维修。更换了2个电源器、重做4台电脑系统、更换3台电脑主机(主要问题的电脑主板损坏)。10月22日晚大会顺利进行。2)更换史河校区主教学校3间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灯泡。具体教室是:语音
二、202、北阶02(因在保内维修厂家免费更换一个新的灯泡)。3)4)5)6)更换1004、108升降机2台。清洗一楼、四楼15台投影仪过滤网。维修厂家共计上门服务6次平时上课小问题解决若干次
2.龙河校区
1)龙河校区多媒体设备(投影机,钢制讲台,功放音箱,界面话筒,中控,电脑)本月总维修27台次: 1.教西 122中控 2.教东 223 中控 3.教西324 投影灯泡
4.生化 402 投影灯泡(2011.9.17更换全新,2011.10.25损坏,已由澳视公司赔付)
5.生化 404 投影灯泡(2011.3.17更换,已过质保期,由旧灯泡代用)
6.生化101 讲台更换升降器(旧件)
2)澳视公司设备更新改造生化103.104.501.502四间教室;
二、计算机机房工作(史河教学楼、龙河主教、龙河电教)
1.完成周一至周五全天的上机实验课。2.完成周五晚上公选课的上机实验课。3.完成11级新生网上测评工作。
4.共完成对机房维修及安装上机实验课软件40余台次。
5. 完成对全院两个校区办公电脑进行维护、维修工作(包括硬件的更换、软件的安装与维护)30余次。
6.完成对史河校区教学大楼多媒体教室、男生宿舍的监控设备进行维护、维修与管理的工作,联系厂家维修了宿舍楼4台室外监控摄像头以及教学大楼两台监控摄像头。
三、网络工作
1、监测校园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进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作。
2、做好全院教师电脑软硬件的日常维护及校园网络维护的工作。
3、做好全校主页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4、完成史河校区艺术类一期网络建设及验收工作。
5、完成龙河校区主教学楼教东学生处和生化系办公室内部综合布线工作。
6、完成龙河校区主教学楼教东105、118、120/122办公室内部综合布线工作。
7、完成江淮学院主页增加“实践基地建设”版块工作。
教育技术开发管理 篇6
【关键词】网络技术 高校 教育管理 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因此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与机遇,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意识到网络技术对教育管理产生的影响。由于网络技术具有共享、合作、开放等特征,其深刻影响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分析。
1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
1.1 使高校教育模式变得更加开放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如今网络开放的环境下,人们可以充分实现信息与能量之间进行的等物质交换,然后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将其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1]。高校原本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教室及实验室中进行信息交流与教学,然而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场所进行学习,并且在校外还可以进行相关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摆脱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使现阶段高校教育模式变得更加开放。
1.2 使高校教育管理形式更加丰富
网络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使其在高校教育工作的应用进一步扩大。网络技术不但丰富了高校教学内容与手段,还大大提高了高校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现如今,高校教育管理形式逐渐从原来的人力管理转变为如今的信息化管理,这不但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还进一步提高了高校管理的工作效率。然而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一些对网络技术不算熟练的工作人员,反而在信息化的管理中加重了工作的负担。
1.3 使高校办学形式更加丰富
在高校传统的教育工作中,很多高校只是承担一些教育机构硬性规定的任务。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繁荣,很多原本没有经历过高等教育的人希望接受高等教育,为的就是提升自身的个人价值[2]。原来的办学形式导致这些人受到空间和时间的束缚而无法接受教育,但今天的网络技术下的远程教育就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使各个阶层都能接受高等教育,这就在很大形式上使高校的办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
1.4 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发展方向转为定向与定性相结合
高校是信息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的主要阵营,然而由于高校在课程安排、财务及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就会造成高校在人事安排方面存在冗杂现象,而且也无法利用财务管理方面的有效资源,最终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受到限制。
2 加强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的相关策略
2.1 改革并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网络技术平台
很多所高等院校都设置了局域网络,并且也配置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然而高校在创建与维护网络技术平台、普及网络知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通常来说,网络硬件条件决定着高校信息的互动交流,如果硬件存在问题,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任务无法开展,从而制约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3]。因此,高校必须扩展网络建设的服务范围,尤其是对学生集中活动的地方要全面覆盖,并且进一步强化网络知识普及力度,最终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正常进行。
2.2 高校要积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不仅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还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从传统的“硬性管理”转变为“软性引导”,利用观念的转变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学习意识。现在教育发展速度很快,高校课堂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要借助网络技术使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能力,拓展自身视野[4]。不仅如此,新的教育管理观念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与约束,这对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具备积极的作用。
2.3 提高办公网络化,形成分布式学习
提高办公网络化主要指的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办公的电子化,并加强信息之间的交流与传递,这不但能够大大节约办学资源,还能有效提高高校的办公效率。此外,由于国家财政在高校办学方面有所补贴,经常会导致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时出现资金方面的问题,而通过网络技术就能够很好地将这一问题解决。分布式学习是指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对不同区域的学生实行同等教育教学,这不但能够节省教育资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教学规模。
2.4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技术有利有弊,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时,教育管理人员一定要正确认识到网络技术的作用,并对其进行了解和掌握,然后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网络引导,拓展其学习渠道,让学生把网络技术灵活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结语
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在对待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方面,各大高校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学会利用相关措施对出现的网络教育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水平,最终给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晓进.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3(90).
[2]韩晓鸣.网络平台沟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华章,2014(09).
[3]孙利宏,石琰茹.浅谈网络技术下的高校教育管理[J].科技信息,2013(15).
教育技术开发管理 篇7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作为获取、整理、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和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企业管理、资源管理、投资规划及评估等方面。[1]GIS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是:“3S”(GPS、RS和GIS) 集成;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分布式技术、万维网与GIS的结合;移动通信技术与GIS的结合;GIS与决策支持系统 (DSS)的集成。[2]美国阿肯色大学[3]和俄勒冈州教育委员会[4]均将GIS技术应用于教育管理中。在教育管理和规划中, 可利用GIS的技术优势,对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区域教育质量整体监控等方面进行开发和应用研究。
本文在分析GIS技术应用于教育管理系统所具备的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探讨了GIS技术在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方式。
Arc GI S地图服务平台分析
GIS系统开发主要包括Google平台和Arc GIS平台,雅虎和百度也提出了地图开发服务,本文主要探讨前两个平台。Google平台推出了支持针对Flash和Java Script的两种地图API。 Arc GIS平台支持六种API,这六种API均能完成基本的地图服务,如地图浏览、数据查询等。通过对两种平台的三种客户端API的功能特征进行比较分析,认为Arc GIS技术更适合应用于教育管理系统开发。Arc GIS Server是一个能够构建企业级应用的GIS解决方案。通过Arc GIS Server可以搭建基于Web的集中管理的、多用户级的GIS应用。它可以为内部局域网或整个互联网提供丰富的GIS资源,包括地理信息数据、专题信息地图、专业的空间分析等, 并且能够将地图或地理信息资源无缝地整合到Web页面中。Arc GIS Server通过分布式系统调节不同服务器上的角色协同工作。其搭建的Web GIS服务需要支持多种类型的客户端访问。 Web GIS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具体分析如下。
1.桌面应用程序
Arc GIS Server的桌面应用程序包括Arc GIS Desktop或Arc GIS En gi n e应用程序。通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HTTP协议访问在Web Server上发布的GIS网络服务; 另一种是通过局域网直接连接到GIS Server。
2.浏览器
浏览器则是支持HTTP通信协议,能够渲染HTML应用并且支持RIA的软件,包括IE、Firefox、Google Chrome等。
3.Web Server
Web Server是访问Web应用程序的容器,Web应用程序则通过访问GIS Server中的相关对象以实现GIS功能。 目前Arc GIS Server支持.NET和Java两种平台,在.NET平台下支持微软的IIS服务器,在Java平台下支持Tomcat、 Websphere等Web服务器端软件。
4.GIS Server
为了实现分布式处理,GIS Server通常由一个SOM(Server Object Manager)和多个SOC(Server Object Container)组成。SOM即Server Object管理器,负责管理、调度来自Web服务器的请求。SOC即容器,具体处理相关的GIS请求。在具体的GIS Server部署中, 可以将SOM、SOC部署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亦可采用分布式部署,以便提升GIS Server的处理能力。
GIS教育管理系统的设计特点
在分析GIS技术教育管理系统的需求过程中,应充分考虑GIS技术在空间可视化、空间数据表达、空间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并结合教育管理的实际需要,运用GIS技术促使教育管理更加高效与便捷。
基于GIS技术的教育管理系统数据库较传统系统开发的数据库设计具有自身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地图服务数据库的设计上。为了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整合性,同时便于管理层高效、实时地获取被管理的教育单位的信息,在数据库设计中引入了内容发布和信息提取机制,使得管理层能及时地获取教育单位信息。数据库设计如图2所示, 包括三类数据库:1教育管理中心数据库存贮各教育单位历年完整的教育信息数据,为应用程序服务器提供数据支持;2地图数据库为应用程序提供地图服务;3教育单位数据库为教育单位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制定相关的数据发布格式标准和完善发布机制,应用程序可定时获取教育单位发布的信息,通过GIS技术呈现最新的教育单位教学信息,并将获取到的数据存储到“教育管理中心数据库”。
GIS教育管理系统案例分析
本案例将介绍Arc GIS技术在教育部门的空间测绘、分布管理、区域统计和资源分布四个方面的应用。系统开发环境: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2003,数据库管理系统为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软件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10和Flash Builder4.6,使用的开发框架为Flex Viewer3.0,地图服务使用的是Arc GIS Server提供的服务,Web服务器为IIS 6。
1.在教育单位空间标识与测绘技术中的应用
(1)功能简介
空间标识与测绘功能是GIS系统具备的基础绘图功能。主要能够实现在地图上绘制图形以及文字标记信息、 对各教育单位间地理距离的测量和教育单位面积的测量功能。提供绘制的图形包括点、线、手绘线、矩形、圆、椭圆、面、手绘面。亦可在指定的位置添加文本信息,支持将绘制的图形进行打印输出。
(2)技术实现
绘图功能使用Flex API的Draw类来实现,首先根据选择的图形类型来调用绘图模式,其代码如下:
set Map Action(draw Type, draw Status, null,map_draw End Handler);
其中,draw Type包含上述的各类图形类型信息,map_draw End Handler为绘制完成后的处理函数,绘制完成后会将绘制的图形加入到图层中。测量功能通过调用服务器端Geometry Service方法来实现。
(3)案例
本案例通过运用不规则图形绘制工具,来实现对各学校占地面积的测量操作。首先对绘制图形的视图样式进行自定义设定;勾选“显示测量结果”后, 可以选择面积和距离的测量单位,这样就可以在地图上通过绘制图形自动计算并显示某所学校的占地面积和周长, 如图3所示。
2.在教育单位空间分布情况管理中的应用
(1)功能简介
将GIS技术应用于教育管理系统中,能够对被管理教育单位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管理。同时为了高效、 直观地锁定指定单位,可以通过分类可视化呈现的方式来实现。
(2)实现技术
根据GIS开发的特点,采用层级加载的方法,在地图底图图层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需求加载相关的功能图层。且为了保证系统具备良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界面信息均由数据驱动来实现动态加载。客户端控件的数据源既可为本地数据库提供的数据,也可是在线发布的XML数据。
本案例中首先实现对XML数据的转换,将转换的数据指定到项呈现器和列表控件中;然后监听鼠标事件,获取指定类别教育单位的基本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在地图上新建功能图层,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和标识(各类标识不同)加载标记点,标记点通过监听鼠标事件实现对详细基本信息的弹出框显示。
(3)案例
可根据学校的性质类别进行可视化加载,如图4所示,对广西各高校教育单位按照学校类别,分别对本科院校、 高职高专和成人院校的空间分布进行分类管理;亦可根据城市区域进行划分,查看广西拥有高校的南宁、桂林、柳州、百色、北海、崇左、贵港、河池、贺州、 钦州、梧州、玉林、宜州共13个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情况。
3.在教育主管部门区域化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1)功能简介
教育管理部门可以统计和管理指定区域内的教育单位教育信息。管理者可以通过在地图上绘制图形的方式来自定义筛选区域,选择完成后,系统根据所选区域自动提取相关部门的教育信息,进行可视化统计分析。绘制区域进行管理的方式,使得统计区域的选择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丰富的用户体验。
(2)实现技术
实现区域化教育单位管理综合运用了空间分析技术和图表技术。
1空间分析技术。
首先通过Graphic几何图形类在客户端显示用户绘制的图形,该类父类为mx.core.UIComponet,该类因鼠标响应机制而占用了较大的资源,因此不宜大量进行绘制;图形绘制完成后,通过contains()方法计算多选择区域内已经包含的资源信息,以此实现几何体的空间分析。
2图表技术。
系统使用的图表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Flex平台自带的基本图表工具,包含基本的统计分析图;另一种是Fusion Charts,是一款基于Flash技术的数据可视化图形解决方案。其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能够被.NET、PHP、 ASP、JSP等语言以及HTML页面和PPT进行调用。通过数据驱动方式来动态地运用多种类型图表展示,图表本身亦具有良好的交互功能。其数据源为XML和JSON格式,对于服务器端技术无要求,目前支持Flash Player和Java Script两种方式渲染图形。
(3)案例
以广西各高校管理为例,打开区域化教育部门管理功能后,图层自动加载相关高校标记并弹出用户自定义区域选择框。管理者可根据需要绘制统计区域,绘制完成后系统自动提取区域内高校办学状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如图5所示。
4.在专题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管理中的应用
(1)功能简介
专题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主要结合GIS技术应用于教育管理的特色,对于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指标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并将其与空间区域内人口、经济、交通等资源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教育资源的合理、 优化配置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以便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2)实现技术
专题图的制作通常使用渲染器Renderer来完成,首先根据数据的范围以及客观实际制定渲染的图例,通过设定的属性来符号化Graphic;然后提取信息点的数据与指定的分级渲染标准进行匹配;最后通过匹配的结果来实现在地图图层中分级渲染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
Arc GIS Flex API中提供了以下四种渲染器:1Class Breaks Renderer, 根据指定 的数值型 信息进行 分级渲染;2Simple Renderer,简单的渲染器,进行单一符号的渲染; 3Temporal Renderer,时间渲染器,根据时间的变化来渲染图形; 4Unique Value Renderer,根据属性和符号的对应关系渲染,每个图形检索相对应的符号进行渲染。
(3)案例
针对广西各项高等教育资源指标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包括各城市在校生分布、专业分布、留学生分布、研究生分布、副高级以上人才分布等。首先根据指标的评判标准以及本地的具体情况明确专题图的图例,然后通过数据判断实现专题图渲染。
其中针对广西各城市的高校在校生分布专题图如图6所示。根据已获取的各城市在校生数据范围和客观需求,制定了三个级别的渲染,对每个级别指定相应的渲染图例。从图中可以明确南宁、柳州、桂林市的高校在校生数在30000人以上,河池、宜州、贵港市为10000人以下,其余城市为10000~30000人之间。
总结
将GIS技术应用于教育管理系统中,并与RIA技术有机结合,能够提供基于地理信息的数据表达方式和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首先,GIS技术有利于教育管理的数据可视化,从而使得管理过程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其次,GIS技术具备的空间分析功能,能够实现管理者按照地域对教育信息进行空间的统计分析,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最后,运用GIS技术将教育与区域内的人口、经济和交通情况进行整合分析,为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提供数据支持,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数据依据。
摘要:将GIS技术应用于教育管理中,对管理过程的可视化及管理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教育管理系统中使用GIS技术进行开发的设计方式做了阐述;并结合案例阐述了ArcGS在教育管理系统的空间分布、区域化统计、专题教育资源管理I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教育技术开发管理 篇8
一、多媒体的使用让班会课“活”起来
以往的班会课, 大多是老师在讲台上讲, 有关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教育功能将教育的内容有机的组合起来, 让学生能够做到视觉与听觉相结合,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不是就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班会课的教育质量。例如:在网络上下载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影片, 在班会时放给学生看, 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写观后感;通过防溺水、防雷击、防地震等宣传影片的观看, 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 并让孩子掌握正确的自我保护的方法;针对部分学生表现出的不良行为, 让学生观看《发生在生活中》的普法教育录像片, 向学生进行“遵纪守法, 做一个好学生”的教育……在班会课中, 多媒体以动态的画面, 动听的音乐这种最为形象悦耳的方式感染学生, 使班会课真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
二、利用校讯通等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与学校的共同教育。因此,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 家校合作是中外教育发展已久的一种方式。运用网络与孩子的父母及时沟通, 问题会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 并且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充分利用移动校讯通等短信互动平台, 让无声的语言飞到孩子父母的身边, 让远在外地的家长能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通过短信交流探讨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 提醒他们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一些季节性疾病的预防等。发短消息的形式也很多, 可以群发, 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发或个别发。孩子的每一次进步, 每一次成绩都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告知家长;孩子在学习上、思想上遇到困难, 也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告知家长。孩子毕竟是他们自己的, 孩子的成长总是牵动着父母的心, 当他们知道老师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为之付出辛勤劳动的时候, 他们的内心就会有一份感动, 便自觉地与老师交流, 配合教育孩子, 双方达成共识。校讯通等平台, 构建起了老师与家长的绿色心灵桥梁, 也让班主任感受到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三、班级博客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了交流平台
所谓班级博客, 就是通过互联网, 以班级的名义建立的博客, 供班级全体成员共享的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建立班级博客是我们进行班级管理的一个非常便捷的管理方式, 给班级管理带来生机, 拉近了我跟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1. 让博客成为班级文化展示的平台。
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 班主任不仅要注重环境的美化对孩子的熏陶, 更要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规范, 及精神层面的要求。如何才能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班级文化, 进而与老师共同教育影响孩子呢?班级博客便为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把班级文化通过班级博客展现出来, 比如我把我的班级博客命名为“我的未来不是梦”, 意在激励大家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在博客里展示了我们的班名、班歌、班徽、教师寄语及我的班级管理理念等, 把我们的育人理念传达出去, 让家长们了解我们的班级文化, 从而更加针对性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长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提出宝贵的意见, 群策群力管理好班级。
2. 让博客记录孩子们成长的足迹。
在班级博客中收录学生的成长日志、图片、留言等, 记录他们在各个活动、各项比赛的精彩瞬间, 记录孩子的童言稚语、记录老师的谆谆教导与鼓励。这既能让家长及时了解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 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 又见证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3. 让博客成为孩子们能力展示的平台。
班级博客是班级全体成员共享的一个开放性的网络平台。因此, 它不是班主任的私人网站, 不能事事由班主任包办, 应让学生参与其建设。这既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又能锻炼其管理班级的能力。我的班级博客建立了一段时间后, 也试着让部分学生参与到日志的发布中来, 将当天的学习、生活动态展示出来。后来, 我们实行的是学生轮换管理制, 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当班值日生每天将同学们的表现在博客上做简单的小结, 用表扬的语气对进步大、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鼓励, 送上“赞”, 用“建议”的语气对个别同学的不良表现 (学生姓名由学号代替) 提出改进意见。有时, 小值日生还会进行“温馨提示”, 比如:天气炎热, 提醒孩子注意防暑、防溺水等。看了孩子们富有智慧的小结, 我深深地感到:别看他们只是一群小孩子, 他们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 只要给他们一个舞台, 他们便会翩翩起舞。除此之外, 还可以常在班级博客上展示孩子们的作文, 让孩子们有个相互学习的机会, 从而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展示孩子比赛中取得的成绩, 运动会上努力拼搏的场面, 以激励更多的同学。所以说班级博客是学生能力展示的好舞台。
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班级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必将给班级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班主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更新理念, 继续探索和实践, 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 在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架起一座绿色的连心桥, 使得我们的班级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摘要:班主任需寻求有效途径, 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去, 找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班级管理的最佳切合点, 运用多媒体、班级博客等促进管理形式的科学化和多样化, 实现学校与家庭的互通。
网络辅助技术与高校教育管理 篇9
1 网络技术的影响
1.1 教育管理形式多元化
人力管理是高校传统管理的主要模式, 但是人力毕竟有限, 面对高校复杂、庞大的管理环境以及管理内容, 人力管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误、漏洞。例如在收录整理学生个人信息时, 仅依靠人力不但工作量大, 工作周期长, 效率低下, 还会出现遗漏、出错等问题。而网络技术则可以充分弥补人力管理的缺陷, 通过网络技术, 教育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数字化, 这种创新管理模式不但降低了管理工作的失误率, 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还进一步降低了管理成本, 提高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开放式的网络环境相较于现实环境更加自由, 因而有利于教育管理形式的创新, 在工作中管理工作人员的思维更加活跃。网络管理模式也更加灵活,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令管理形式更加富有活力。但是需要注意, 网络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技术性, 因而在使用前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若管理人员无法掌握相关技术, 那么网络技术的应用会适得其反。例如, 在学生个人信息的收录整理工作中, 若工作人员无法熟练掌握相关管理软件, 不但无法发挥网络技术对管理工作效率的促进作用, 还会增加信息录入的难度, 延长信息整理周期, 甚至录入信息的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 降低了管理效率。
1.2 教育模式开放化
教师是传统教学工作的主体, 课堂讲授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除此之外, 也只有图书馆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因为信息获取量相对较少, 这种限制对于学生能力的拓展以及个人的多元化发展造成了阻碍。而网络技术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一不足, 开放式的网络环境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其想要的信息, 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同学生建立线上联系, 令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并且利用网络多媒体还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内容,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开拓学生的思维,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办学形式多样化
教室、学生、教师是传统办学形式必备元素, 只有满足这些才能进行知识传授。但是一些渴望高校教育但是却因某些因素无法进入高校学习的人, 传统的办学形式就成为了不可逾越的高墙。而网络技术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高校教师通过网络将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放到网络上, 或者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 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 令高校办学形式不再只局限于校园。
1.4 人力资源管理更加高效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人员组织体系相对复杂, 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高校人员冗杂问题是高校管理工作一直以来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冗杂的人员在工作中不但不会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由于互相推诿, 还会成为开展管理工作的阻碍。而网络技术的应用令高校办公实现了自动化, 在管理事务的安排上能够责任到人, 明确了管理权责, 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在学生考试安排工作中, 需要进行考场布置, 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占用教师问题进行协调, 传统的管理工作中, 需要人员进行实地的考察、沟通、编制, 如此一来不但工作量大, 效率也相对低下。而应用网络技术则可以大大缩短决策时间, 并且教师的占用安排更加精准便捷。学校利用网络办公环境也可以准确掌握教师的工作量, 从而完善考核制度, 增加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 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2 如何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使用网络技术
2.1 转变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对于教育管理的观念不能体现出封闭性, 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应转变为开放的管理观念。当前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表现为多样化, 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多样, 高校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以及相关能力的全面发展, 因此需要借助网络技术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学习其他与专业紧密相关的拓展知识, 使自己向全面化发展。所以, 高校的教育管理应树立开放式的理念, 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网络这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拓宽自身视野。高校还应组织相关的网络技术应用方法培训,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检索方式, 以便于实现知识检索的相关性和有效性。比如,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图书馆数据库使用方法的教学,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对于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电子期刊等数据库的查找和运用在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指引下进行查询。
2.2 建立稳定的技术平台
技术平台的支持是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的设施基础, 技术平台不完善, 会影响学生的网络查找体验, 进而阻碍学生知识获取的有效性以及相关能力的提升。因此, 高校网络技术平台的建设应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对于校园网的建设要符合学生的使用习惯, 不要盲目限制学生网络使用的时间。比如, 有的高校在晚上实行断网制度, 虽然看似是在为学生的休息考虑, 但是也还是具有一定的不科学性。有些学生由于参加比赛需要等种种情况需要在断网时间段进行资料查找, 断网这一制度就妨碍了学生知识的查找, 也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高校网络技术平台的建立和开放时间应符合学生的相关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网络技术平台的作用。
2.3 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网络对教育工作的影响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自始至终对于学生, 网络都是一把双刃剑, 学生被这种观点包围着, 久而久之就会麻木、不以为意, 不会深入思考这一观点的意义, 更多的只是记住而已。而高校学生的自主思想较强, 口号以及宣传已经无法对其造成影响, 因而想要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 合理利用网络, 避免过度使用网络, 必须让学生在主观上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学生活动, 让学生自主查询过度使用网络造成的危害, 让学生将自己找出的实例进行展示, 这种自主性的认知活动对于学生的冲击、影响更加显著。并且事例场景令学生对于合理使用网络这一问题会深入思考, 更容易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只有从观念上摆正方向, 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发挥网络的真正作用, 促进高校网络环境的和谐发展。
3 结语
高校教育管理网络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样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对于教学模式、办公形式以及办学形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简化的管理体系, 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减少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令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网络技术是时代发展的标志, 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办公也同样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高校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状态, 制定出符合自身管理需要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 令网络技术成为自身发展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康庄.网络技术对加强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5 (5) :187-188.
[2]苏君阳, 石国亮.普通高等学校管理决策模式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47-49.
教育技术开发管理 篇10
一、管理学原理
管理的原理体系是对各种管理活动行之有效的原理构成的有机结合的整体。主要由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和动态原理构成。
1. 管理系统原理
管理系统原理是根据美籍地理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普遍系统论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含义为:“管理应从组织整体的系统性出发, 按照系统特征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系统运行的规律, 对管理各方面的前提作系统的分析, 进行系统的优化, 并依据组织活动的效果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及时调整和控制组织系统的运行, 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管理系统原理主要有五个观点:整体性观点;开放性观点;动态性观点;综合性观点;环境适应性观点。这五个观点是管理系统原理内涵的充分体现, 也是把握和利用管理系统原理的关键。
2. 管理人本原理
管理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在管理活动中, 最重要的、对管理效果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以人为本, 解决人的系统问题成为21世纪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科学管理越来越多的被加入人本管理的成分。管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强调人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要求管理者在一切管理活动中要重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管理对象明确组织的整体目标、担负的责任, 自觉主动地为实现整体目标而努力工作。
3. 管理效益原理
现代管理的基本目标在于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管理效益原理要求:各项管理活动要始终围绕系统的整体优化目标, 不断地放大管理效能, 提高管理效率, 使投入的各种资源得以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 从而产生出最佳管理效益。管理效益原理的基本观点包括:效益系统观—强调管理长期整体的效益;效益时间观—强调时间对效益的影响;效益要素观—重视系统自身各组成要素的效率及协调性。管理是对效益不断的追求, 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活动中, 必须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 把握正确的效益准则。
4. 管理动态原理
管理活动是动态的, 时时处处都在不断地运动着、变化着, 由此要求管理方式方法必须随机应变。同时由于管理的要素、过程及管理环境都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人们的认识往往不能百分之百地把握它们, 而且人本身又是最复杂的自变因素, 常常存在力所不及和顾此失彼的现象。所以, 对制定的决策目标、战略都必须考虑事物的可能变动留有调节余地, 保持一定的弹性, 进行随时调节。而系列的管理活动必然产生效能, 评析其因果关系或者进行调控, 主要依据的信息则来自于反馈信息。反馈能在因果之间、控制者与被控制对象之间, 建起联系的桥梁。只有经常、及时、准确地掌握反馈信息, 才能不断调控管理过程, 获得理想的管理效能。
二、管理学原理在教育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学原理在教育技术管理中的应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 管理系统原理在教育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中心从起步之初到现在的二十多年中, 经历了名称的变化, 从“电教中心”更名为“教育技术中心”;经历了工作内容的变化, 从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卫星传播、语言实验室到现在的数字化信息技术、计算机教育、网络教育的比重越来越大;经历了队伍结构的变化, 从一般性技术操作人员占主要岗位到现在的掌握技术、能进行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媒体开发和应用的高学历年轻人员的比例逐年提高;经历了地位作用变化, 从当初的电视、录像盛行时代的“辉煌”期到目前数字化信息时代地位的下降, 有些甚至“自行消亡”。教育技术日益蒸蒸日上, 能有如此的发展是管理的系统原理应用的结果。教育过程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在进行教育技术管理时, 要能够按照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建立管理系统, 正确处理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要素的层次性和关联性, 并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同时须确立系统论思想—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子系统功能之和, 明确教育技术管理系统的整体目标和各子系统目标, 以及如何最优化的实现这些目标。
2. 管理人本原理在教育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很多院校的电教中心在过去都维持在“拍片子、翻带子、管钥匙、混日子”的状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 是因为管理中没有以人为本。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设备更新更快的今日, 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应有紧迫感。应刻苦钻研专业知识, 熟知设备的连接和操作, 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不断提高排除设备故障的能力。可以说, 提高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一项长期任务, 那在教育技术管理中就应以人为本, 做好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不仅要抓紧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提高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要采取短期业务强化培训与平时训练相结合的方法, 使教学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促进教学管理人员养成定期维护教学设备的好习惯。注重教学环境的优化管理, 确保多媒体教学顺利进行。
3. 管理效益原理在教育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在很多院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校园网建设、“校校通工程”已经启动或基本完成。这类院校虽然硬件设施建设搞的轰轰烈烈, 但是实际应用跟不上硬件建设的步伐, 硬件建设形同虚设, 硬件设施的利用率比较低, 有的领导愿意投入大资金进行硬件设施建设, 但是不愿意投入精力去使用, 投入的各种资源没有得以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这就要求教育技术管理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创一流的中心任务和根本任务, 并不表示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忽视和放弃效益。促进中心任务和抓效益不是对立的, 而是统一的。从本质上说, 抓住效益特别是抓出规模效益, 正是实现中心任务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内容, 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教育技术工作的运作和发展要依靠投入, 这是不言而喻的。效益来源于产出, 但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 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有立显的也有一段时间后才能觉察到的。要抓好教育技术管理效益, 必先立足于管理过程的本身。要勇于尝试教育技术管理的新模式、新办法, 实现教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全面丰收。
4. 管理动态原理在教育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管理工作薄弱, 问题不少。虽然以往教育技术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是不能也不该否定的。但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 传统经验和习惯做法也暴露出其许多局限性、种种缺陷和不足, 所以照搬照抄肯定不能解决问题。在教育技术管理中本着动态原理, 研究新情况、提出新举措、完善新管理。在管理工作中, 要认真落实以下几项具体任务:一是建立健全有关管理规章制度, 照章办事, 严格执法, 不徇私情, 不搞网开一面;二是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 调整改变管理方式方法, 做到一般抽查, 遇特殊群体时, 重点检查, 加强巡视, 不留死角;三是对屡教不改者, 结合批评并向所在单位通报给予严肃处理, 绝不姑息, 要根据本人认错表现, 决定是否允许其继续上机的资格;四是对于违规操作造成设备损坏者, 要教育并视损失程度要求当事人承担必要的经济赔偿责任。
三、结束语
管理原理体系是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和动态原理组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原理之间是密切相关、互为制约、互不包含的, 各原理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管理的根本问题, 彼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任何一条管理原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一个管理原理只有在其它原理的配合下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 在教育技术中管理中, 应该合理有效的结合各种管理原理进行管理, 提高教育技术管理效果。
摘要:本文分析了管理学的四个基本原理, 总结了管理学的系统、人本、效益、动态这几个原理在教育技术管理中应用。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教育技术
参考文献
[1]孙祯祥.试论教育技术管理[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8
[2]韩晓玲.管理原理对教育技术管理的借鉴与启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3]吴玉霞.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体制之我见[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
教育技术开发管理 篇11
【关键词】教育技术装备 管理现状 管理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1-02
前言
研究表明,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更大,而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学机构的技术装备支持,只有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更好的将教学装备进行使用,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进行设备操作的过程中对相关科学原理进行深入的理解,因此,研究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一、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现状
1.教育技术装备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随着各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加大了对教育机构财政资金的支持,很多教育机构获得了更高水平的资金支持,能够将较多的资金使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当中[1]。目前,很多学校都按照省级教育机构的管理标准,对学校的教学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并提升了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使很多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处理,并且提升了网络的速度。一些教学机构将不同经济价值的教学设备实施了分类管理,电子计算机等价格较高的设备,严谨运出电子教室,而酸碱试剂等经济价值较小的物品,则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管理模式,允许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取用,使教学活动的质量得到真正的保证。
2.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具备一定的规范性
目前,很多教学机构在技术装备管理方面进行了制度的细化,严格规定了技术设备的使用流程,要求教师必须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设备取用登记,并在固定的场所进行设备的使用[2]。对存在一定危险性的技术装备,规定教师不能委托学生或其他非专业人士进行提取,而技术装备在使用完成之后,需要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归还,并在归还过程中进行质量验证,确保技术设备没有损坏。因此,目前很多教育机构在技术装备的管理方面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制度。
3.教育技术装备的运用具有较好的效果
当前,很多教学机构由于财政资金的增加,在技术装备方面的资金较为充足,很多教学机构都已经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技术装备的使用频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很多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技术装备的运用,还允许学生在教师在指引下进行技术装备操作的尝试,使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之后,能够通过对技术装备的操纵完成实践经验的积累,以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充分的提高。
二、提升学校技术装备管理的主要方法
1.完善教学设备采购的规范程序
首先,学校要对技术装备的采购环节加强重视,通过对学校具体教学活动的分析,选择具备较高价值的教学设备进行采购规划,并按照当前市场价格的情况,对必备的教学设备进行采购,对可有可无的教学设备进行性价比分析,并最终决定采买计划,使学校能够将教学资金充分运用于教学设备的采买当中,并且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资金的支付,使教学资金在完整的制度要求下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运行,提升教学设备采购的正规性[4]。可以按照教学设备管理工作的需要对采购的细节进行规划,将采购之后的管理成本纳入采购成本的范围,使设备采购和使用的各个环节能够实现交流,提升采购程序的科学性。
2.提升学校技术装备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的重视,并为管理工作配备相应的团队,团队的主要成员要保证以全职的形式进行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而管理团队的主要领导人要兼任学校的其它管理工作,保证管理团队能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具备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活动的需要进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要按照培训工作的具体制度对规范的管理流程进行设计,并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的实施。培训工作要邀请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主讲人,使经验的传承成为培训活动的主要事务,避免过多的理论记忆影响了管理团队工作人员的热情。培训活动需要进行制度性建设,按照学校技术设备的实际管理需要,对管理团队人员的培训制度进行确立,使管理人员能够按照正规的程序进行管理技能的学习,以此提升教学设备管理的能力。
3.健全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评价机制
在进行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将评价机制的构建作为完善技术装备管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内容,使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能够按照正规的程序加以实施。首先,要对监督管理机制进行构建,使评价机制的建立具备更好的体制基础。另外,评价工作的具体参考因素和不同因素的重要性判断,需要按照科学的程序加以明确。要积极参考不同地区教育机构的管理经验,对学校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进行科学的构建,使技术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在推进的过程中对工作的价值进行判断,并按照学校教学活动的需求对具体的管理机制进行调整,使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不断的调整中得到提高,并积累相关经验。
4.完善学校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要按照学校教学活动的需要,将教学技术设备管理纳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并参考教师的业绩评价体系,对教学设备的管理制度进行判断,使相关管理制度能够在考核过程中得到科学性的明确,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在进行具体的技术装备管理过程中,要根据管理制度的情况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情况作为管理人员绩效的主要参考因素,使每一位管理人员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并将教学设备的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结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多教育机构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通过改良教育技术装备实现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提升教学设备管理质量的主要方法,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事务,目前已经得到了很多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林子威 .论教学设备的管理[J].集美大学学报,2003(1):94-96.
[2] 郭永福 .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装备管理科学化[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1).
[3] 吴鹏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5-17.
教育技术开发管理 篇12
1 科技馆教育项目的定义
科技馆教育项目是指以科普教育为手段和突破口, 带动科技馆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和任务。因此, 我们策划和开发此类教育项目时应当立足于是否能够带动科技馆事业的发展, 是否能够赢得科技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 科技馆教育项目策划的特点
科技馆教育项目策划是一门新兴的策划学, 以具体的科普教育项目活动为对象, 体现一定的功利性、社会性、创造性、时效性的特点。
2.1 科技馆教育项目策划的功利性
科技馆教育项目策划的功利性是指策划能给科技馆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的满足和愉悦。功利性也是项目策划要实现的目标, 是策划的基本功能之一。科技馆教育项目策划的一个重要的作用, 就是使科技馆更好地得到实际利益。
2.2 科技馆教育项目策划的社会性
科技馆教育项目策划要依据国家、地区的具体实情来进行, 它不仅注重本身的经济效益, 更应关注它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科技馆教育项目策划的功利性的真正意义所在, 因此说, 科技馆教育项目策划要体现相当的社会性, 只有这样, 才能为更多的受众所接受。
2.3 科技馆教育项目策划的创造性
科技馆教育项目策划作为一门新兴的策划学, 也应该具备策划学的共性——创造性。新旧的更替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发展, 因此策划要想达到策划客体的发展时, 必须要有创造性的新思路、新创意、新策划。《孙子兵法》中有言:“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科技馆教育项目的策划应随具体情况而发生改变。即使曾经成功的模式, 我们也不要生搬硬套, 要善于依据客观变化了的条件点来努力创新, 只有这样, 策划才能别具一格, 与众不同, 吸引人打动人, 更能取得成效。
2.4 科技馆教育项目策划的时效性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许多传统或新兴的节假日和纪念日。因此, 我们在进行科技馆教育项目策划时, 绝对不能不根据传统习惯盲目策划。而是要针对不同的特定时间能够策划出相应的科普教育项目如在儿童节时可以策划以亲子为主题的科普活动, 讲座等等。
3 科技馆教育项目开发的方向
科技馆教育项目按项目利用的资源不同, 可以分为立足科技馆内资源开发以及科技馆内资源与社会可利用资源相结合开发两类开发方向。
3.1 科技馆已有资源开发
科技馆已有资源包括科技馆的人员、展品、展项、场地等资源, 此类教育项目的开发简单易操作, 能够充分利用科技馆已经拥有的各种资源, 并加以整合。既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馆内资源, 又可以减轻项目运作的难度。以江苏科技馆为例, 该馆组织的立足现有展区的科普讲座、科普临时展览, 亲子活动都属于此类教育项目。此类项目以社会效益为主, 经济效益为辅。
3.2 科技馆已有资源与社会可利用资源相结合开发
科技馆已有资源与社会可利用资源相结合开发的教育项目是在科技馆已有资源开发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和吸收科技馆外的一切可利用资源 (如其他科普场馆, 学校, 旅社, 相关政府机构等等) , 加以整合, 从而使科技馆教育项目的形式更加多样。
4 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思路
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要求发挥自己的专长从事科技馆教育项目的规划、监控、跟踪, 并为科技馆教育项目组织人员、安排时间、做出预算及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的风格是主动性强, 谈判技巧、善于沟通以及分析能力, 这是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的风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1 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
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是科技馆为了有效地管理科技馆教育项目的策划、开发和实施而制定的一整套原则、方法、辅助手段和技巧。
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全过程包括以下这些工作。
(1) 组建科技馆教育项目组, 该项目组必须具有实施项目的专长。
(2) 确定科技馆教育项目开发目标。
(3) 制订科技馆教育项目计划。
(4) 处理科技馆教育项目策划、开发中可能出现的变化。
(5) 控制教育项目策划开发的实际进展, 使之能按期完成。
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工作是进展性的, 它将生产出最终教育项目的过程与计划。
4.2 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与日常工作活动管理的区别
项目管理不是为科技馆内非教育项目的日常工作活动的管理而设计的。日常的计划、工作及人员管理是科技馆部门管理者 (部长) 的事, 是在现有规章制度下完成的。真正对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负责的应是项目经理或项目主管, 他既是项目管理的负责人, 又是项目策划开发的组成部分, 因此, 教育项目有一个精于此类项目并能够统筹管理的项目主管是尤为重要的。
4.3 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之所以被看作一门科学是因为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是以精密的测算, 统筹规划为依据的。提供这些规划需要管理该项目的专业技能或特长。但是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也受到政治因素、人际关系因素以及组织因素的制约, 因而就有项目管理的“艺术”。与科技馆内外相互沟通、协商谈判及解决矛盾等即为项目科技馆教育项目管理艺术所运用的一部分软技术。
5 结语
综上所述, 科技馆教育项目的策划、开发与管理是新型的策划学、管理学的综合产物。只有立足于科技馆科普教育, 并合理利用项目策划、开发和管理的相关理论, 才能产生化学效应, 生产出好的科技馆教育项目产品。
参考文献
[1]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 强化阵地意识[J].中国旅游报, 2000.
[2]马克义.再谈“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为什么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J].论文网, 2003.
[3]王恒, 朱幼文.开展公益性科普活动是科技馆的方向[J].学会, 1998, 9.
【教育技术开发管理】推荐阅读:
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分析06-19
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管理10-22
高校网络技术教育管理06-16
物流管理教学教育技术07-27
版网络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技术管理06-28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策略论文06-27
长兴县第二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实施方案05-20
中学技术教育05-26
汽车技术教育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