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育技术

2024-08-02

课堂教育技术(精选12篇)

课堂教育技术 篇1

近几年,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惠民兴教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也逐渐加大, 使得教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依赖性更强, 更迫切。广大英语教师应抓住机遇, 积极投身教学改革, 使现代教育技术逐渐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多媒体教学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注重认知、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 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 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1.在英语教学中,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时, 教师应从网络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中, 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如教师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把网络资源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 融音、像、形于一体进行听说训练, 这样能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 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全方位地使语言思维与表达实践相互融合, 突破了传统教学只能设置声音场景的局限性。在这种教学情境中, 学生可在设定的画面、文字、动漫中获取知识, 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师还应将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使教学内容呈现出多样性, 使语言训练落到实处。例如, 在教time这课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有重点地呈现4个时间段的钟表画面, 随即依次呈现相应的表达法, 即直接读 (从时到分) 和到读法 (从分到时) 。这样, 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些内容。

2.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 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 我们可以在网络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图片、歌曲, 然后经过整理, 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使课堂变成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可听可视的动画, 让学生觉得英语这种语言离我们并不遥远, 从而可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作为出发点, 让英语教学更多地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让学生形成用英语与其他人交流的能力, 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以达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培养学生敏锐观察、求异思考的能力, 还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在教Pets第一课时, 我通过播放视频《动物们的狂欢》导入课堂。我让学生根据动物的图片或叫声猜测动物名称, 即刻将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通过观看图片, 倾听有关声音, 再加上简单的合作练习, 学生一听到猫的声音, 便能脱口而出“cat”, 听到马叫的声音便说“horse”, 听到羊叫的声音便说“sheep”, 听到狗叫的声音便说“dog”。学生很感兴趣, 踊跃发言, 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而且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令我很是欣慰。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就能让英语陶醉学生, 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多投资些时间和心智,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使学生从心底滋生出一种对英语的喜爱之情, 把学英语当成一件开心而愉快的美差, 而不是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役。

三、利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师应积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运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创设语言环境, 使学生所学有用武之地。教师在教学中应本着创新和开放性的原则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 加强思维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发展, 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取学习英语新知识的渠道。现代教育技术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 能有效渲染课堂气氛, 并通过创设各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使庞大的信息量润物细无声的传授给学生。这一点是传统教学中单纯“听”这一媒体途径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教学更符合人的思维特点和思维习惯方式, 更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同时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 激起了学生探索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有效地提高了其听、说、读、写的整体综合能力, 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 实现有效和高效课堂

传统的听、说的平面教学方法远不能适应现代英语课堂大容量高效率的要求。因为英语语言的学习是一种把视、听、思考结合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只有运用电教媒体, 才能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训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多重感官同时感知某一事物时, 感知的效果要高于单一的感知效果。例如, 学习Asking the way这一课时, 我先出示一份本地的地图, 让学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为他人指路。这样借用多媒体技术, 把地图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 使学生有了学以致用的自豪感。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门立体式艺术, 因此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时尚和必然, 这是因为它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 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 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娱情激趣, 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等特殊功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可使学生乐看、乐学,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信息技术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 化静为动, 有效地促进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多信息、大容量和高效率。但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只是一种全新的英语学习模式, 并对教师和学习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 并做到适时、适度、适量,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根据教学实际, 科学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从而能获得英语教学的最佳效果。

摘要: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在英语的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手段, 教师可以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片段等素材进行综合处理, 以达到文、图、声、影并茂的情境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整合, 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英语教学,多媒体技术,整合

课堂教育技术 篇2

感谢教育局和学校的各位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当然,谈经验交流有点言过其词。我只是把我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帮助回顾我们的经历,由最初的不理解、不得已,到逐步适应,主动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既收获了成功与快乐,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在这里,就我们组在课改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我们的改进建议,希望对老师们的工作有所帮助,不对的地方也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进步与成效

1、学生学习氛围的转变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具体形式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教学,以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先将学生从性格差异、学习能力、语言表达、习惯素养、知识积累、表现欲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学生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进行了培训,新型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大改变,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自己做不来的就在组内热烈地讨论争先恐后的写学案,生怕自己写不完。所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渐渐习惯了先自学而不是在坐等老师的讲解,彻底打破了满堂灌的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如7班的王忠宇,何静,以前上课总是沉默寡言,现在却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里面,发表自己的见解胆子更大了。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课上学生的笑容多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浓了,为小组出谋献策的学生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

2、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在该模式实施之后,从理论到实践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树立了“生进师退”的教学观,完成了教师角色的大转型,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说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完成了向编剧、导演的转型,学生实实在在地动起来了,成了课堂的主人,课上呈现出了“教师搭台学生唱”的局面,学生自信心增强,展示欲望强烈,学生通过参与合作、交流和展示,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我记得5月初,学校通知八年级生物要提前结业,于是我就忙着赶进度好腾出时间复习,在12班自己满堂灌讲了一节课,确实没少讲内容,等第二节课我又开始讲的时候,付宏伟站起来就说:“老师,你这样讲课我们记不住,我们还是要自己做学案,自己总结。”其他同学也跟着附和,从此我就知道这种满堂灌的模式不能再用了。

3、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越来越浓

自我校“Y+Z”教学模式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生开始尝试体验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索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由“厌学”转为“乐学”,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倡导的学习形式和策略,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学科的课堂中。首先,小 组合作的兴趣来源于问题的设置,问题的引导,在经历了大半年的尝试、调研、改进之后,现在老师们设置的问题越来越巧妙、越来越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越来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段宏伟教学中设置的问题: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种子为什么会发芽?鸟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而人即使在身体绑上翅膀也不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等等,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都是急切想知道答案,但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通过小组合作,丰富多彩的答案尽在眼前,学生们的思维在整节课中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其次,自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以来,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死记硬背的现象少了,机械训练的现象也少了,学习的氛围更浓了,如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课时,仅靠书本知识只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生态状况,达不到应有的情感意识和价值观,但冀文兵老师结合本地生活实际,设置了如下问题: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破坏的事例?给本地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本地正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各小组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交流,一个个问题被学生们生动有趣地破解了,而且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甚至下课了,同学们还在不停的追问,这节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4、展示环节使得课堂异彩纷呈 “课堂因展示而精彩”课堂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头戏”,课堂展示也是一个难点,组织不好就会出现“失控”的局面,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在经过大半年的尝试、反思、完善之后,我所带的班级的学生,特别是7、8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能踊跃地发言,他们在展示时,站姿正确、声音洪亮、态度大方、思路清晰,并且能注意到知识点的联系,别看这些学生,站在那里就像小老师一样,特别可爱,精彩的展示总能博的学生的阵阵掌声。我记得有一次,就是去年的十二月份我校展示“Y+Z”教学模式,我讲了一节课《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有一个问题是种子植物分为几类?当时是郭淑奇抽到了这个题目,她展示的时候讲到:种子植物(就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裸子植物,一类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并且举例说明:我们吃桃子,种子是包在果肉里的,就是被子植物,像松树种子是裸露在外面,直接可以看到它的种子。我认为郭淑奇讲的已经很好了,但有一个学生叫邬敏,他对郭淑奇提了一个问题:“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哪一类更高等?”郭答:“被子植物高等”,邬又问“为什么?”当时有十几个听课老师,我以为郭会被问住的,真替她捏了把汗,谁知她不慌不忙的说“一是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保护着,可保护它的种子,避免了蚊虫的叮咬,所以比裸子植物高等”,二是(这时她稍微停顿了一下,并简单的和她的同伴交流了一下),接着说到:“被子植物的果实可以帮助被子植物扩大它扩大生活范围,有的果实有毛和翅,可以随风飘扬,使种子得到传播,扩大了它的生活范围,如蒲公英、杨树等,有的果实又香又艳,可以诱使动物来吃,消化了果实,种子随粪便排出,从而使种子得到传播,扩大了它的生活范围,如枸杞、野生杏等,有的果实表面有刺,可以粘到动物的皮毛上,使种子得到传播,扩大了它 的生活范围,如鬼针草等,”郭淑奇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相信这些掌声,都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我记得当时我也被她的讲解深深打动了。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学生层次不同,各班、各小组之间差异性较大,参与度不均衡。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由于班级层次不同,差异性较大,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有的班级整体氛围较好,但也有一两个小组,当别的小组热烈讨论时,他们呀悄无声,缺少交流。有的班级是一两个组比较活跃,其他组都比较沉闷,也有的班级整体讨论非常热烈,但愿意主动站起来发言的学生总是那几个。二是优等生参与自主发言和展示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少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好的学生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2、部分学生仍沉浸在旧的教学模式,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

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如我在布置任务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组织答案时,我在各组间巡视时,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书本上勾画,但有的学生连这一点也做不到,更不要说在学案上组织语言写答案了,这些学生多半是等老师公布标准答案,再抄写在学案上,殊不知这样他就放弃了锻炼自己的机会。

3、学案的设置和学生不同层次的的需求的矛盾

学案的设置和学生不同层次的的需求呈现出了“不够吃”“吃不了”的现象,也就是说好学生早已完成了,坐着等比较差的学生完成学案,两类学生的并存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而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世界,而是几十个、甚至是几百个世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海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知识和能力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我们现在不同的班级使用的是同样的学案,势必会出现成绩好的同学“吃不饱”,成绩差的同学“吃不了”所以设计出一种让优等生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优化,学困生得到一定的转化的导学案是我们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改进意见

1、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讨,努力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我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采用“Y+Z”模式进行教学的时间还不长,在教学中还有许多不适应,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校的高校课堂还处在边探索边完善的阶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按照“Y+Z”教学的环节和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下一阶段完善“Y+Z”教学模式作准备,因此在备课组、在教研活动中,都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也要积极组织骨干教师进行高效课堂的研究、反思,总结经验,推动高校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2、建设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小组建设时应好、中、差学生搭配,并选出认真负责的小组长,明确小组长的职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7班有一个小组,组长叫燕杰,他对组内的检查,督促力度很好,有一次他们组的一位学生叫王磊,这孩子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所以学案完成的也不好,有一次,我检查时,查到王磊没做学案,要王磊受罚,这时燕杰就站起来说:“老师,我也应该受罚,因为我检查力度不够,所以导致王磊没做”这时王磊觉得很不好意思,说:“组长,老师我以后一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从此我就特别注意这个小组,他们组每个学生的学案就没出现过没完成的情况,而且上课时组内讨论的也是非常热烈,因为他们要努力完成学案。所以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很重要。

3、加强对导学案的编写。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方向盘,因此备课时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我认为导学案的设计:一是必须落实到集体备课,体现教师的集体智慧,杜绝只有分工没有合作的现象。二是问题的设计必须体现诱导、指导、层层深入,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次设计,能够使学生有兴趣地去思考、交流、合作和探究。

提升教育技术 打造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多媒体;高效课堂;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作为生物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迅速提升个人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整合,巧妙创设情境,展示具体目标,适时突破难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反复钻研教材,查找资料,精心创设每一个问题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譬如,在教学“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农民撒谷种、割稻谷、收橘子等几幅图片,让学生先有身临其境之感,然后再发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种子是植物重要的生殖器官,绿色开花植物大多数由种子萌发而来。那么,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萌发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里面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通过图片展示,加上足够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

在教学“眼睛和视觉”一节时,首先出示两张非常接近的图片,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迅速从图片中找出两幅图片不一样的地方吗?”学生的兴趣高涨,非常快地就完成了任务,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感受到了眼睛的重要性。“眼睛这么重要,那么眼睛有哪些重要的结构,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该怎样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呢?”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接下来的自主探究环节自然就热情高涨、积极主动。

又如,在教学“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课时,我这样导入:首先剪辑一段新生儿出生的视频播放,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新生儿出生的第一声啼哭意味着什么吗?”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第一声啼哭是人一生痛苦的开始。”有的说:“是因为离开母体,我们的肺打开,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内,呼吸系统第一次开始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也有个学生怯怯地说:“是因为疼吗?”总之,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兴趣高涨,印象深刻。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具体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我校正在积极推行的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自主导学的自主探究环节,备课组或者教师往往通过设计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的讨论交流。此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准确地将各种各样的具体教学任务展示出来,让学生面对具体的学习任务,目标明确,学习起来会更主动、更高效。

譬如,教学“脊椎动物”一课,在探究鲫鱼的形态结构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时,我深钻教材,反复推敲,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

请大家翻开教材18页,观察鲫鱼并小组讨论:鲫鱼有哪些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呢?(1)鲫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体色怎样?有什么意义?(2)鲫鱼身体两侧鳞片上的小孔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鲫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主要靠什么维持平衡?靠什么控制前进方向?(4)鲫鱼用什么呼吸?用滴管吸取红墨水滴在鱼口上方,水从哪里流出?

又如,在教学“生物进化的学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明白工业黑化现象,在学生阅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我精心设计了如下具体学习任务:请根据桦尺蠖的工业黑化事例,小组讨论、交流:(1)为什么会出现黑色桦尺蠖?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2)黑色桦尺蠖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3)请你试着分析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从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在比较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要设计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任务,才能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才更容易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适时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构建高效课堂

直观形象、概括性强,多媒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教学中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正好可以借助多媒体得以实现。

譬如,在教学“脊椎动物”一课时,为了给学生讲清楚恒温动物,我首先出示鱼、蛙、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心脏,让学生认真比较,得出: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四腔,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隔开,运送氧气的能力强,这是它们体温恒定的原因之一。

又如,在教学“生态系统”一课时,食物链的定义和书写一直是学生的难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然后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短片中,你们知道是谁吃谁呀?”“蛇吃鸟。”“那如果用箭头该怎样表示出来呢?”同时,我用笔在黑板上写下蛇和鸟两个字,强调在二者之间用箭头表示,箭头一定要指向捕食者,也就是谁吃的指向谁。同时提问:“同学们,这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吗?”“不是。”“那到底要怎样书写才算一条完整的捕食性食物链呢?”让学生自己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需要从生产者开始,箭头指向终极消费者(解释什么是终极消费者),而且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这样,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较好地突破难点,效果自然很好。

比较枯燥乏味的内容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解决,就如“生物进化的历程”一课,在讲授生物进化的证据之前,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侏罗纪公园》,摄人心魄的画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紧接着抛出问题:“恐龙是哪一类动物?恐龙在地球上的确存在过,你知道证据是什么吗?”“恐龙绝灭的原因有很多,你知道是哪一种原因吗?”激烈的讨论随即展开,学生热情高涨。看来,巧借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确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我们在强调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多媒体应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譬如,在教学过程的什么环节用,怎么使用,作为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一定要深思熟虑。在教学“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课时,导入环节我不用多媒体,换成小的演示实验来吸引学生,也同样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我首先出示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新鲜的菠菜,往其中一个里面倒入清水,另一个倒入开水,同时提问:“请你们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答:“放开水的烧杯会变成绿色。”“为什么会变成绿色呢?开水和绿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通过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这样的导入中,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好奇心使他们越来越想揭开谜底。

大多教师在应用多媒体的课堂中,往往忽略了传统教学板书的作用。一堂课下来,听课时发现课上得很精彩,可惜都是过眼云烟。教师用多媒体替代一切,课上完了,PPT也看完了,黑板上一个字不留,學生难做笔记,都不知老师讲了哪些重点、难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将多媒体与传统板书完美结合,理清思路,精心设计,为帮助学生整理好课堂笔记认真板书。

的确,现代教育技术为打造高效课堂注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也为我校自主导学课堂模式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为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师,我们需要与时俱进,迅速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将其与课堂教学完美整合。同时,也应该树立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在多媒体的选择和应用上做到适时选择,适当处理,要用得恰到好处,切不可盲目滥用。

参考文献:

[1]高洪伟.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7).

[2]刘建仓.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

现代教育技术扮靓数学课堂 篇4

知识经济的来临, 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创新和深刻的变革。同时也表明, 教育的深刻变革, 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 勇立教育潮头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因此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我在此就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 扮靓数学课堂加以分析。

数学是一门难度教大的学科, 想学好很难, 想教好更难。高度抽象的概念, 科学简洁的数学语言, 严谨的逻辑体系, 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 难倒了无数学子。谈到数学, 很多学生都是双眉紧锁, 力不从心。数学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数学功底, 还得付出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多的心血, 用在学科教学研究上, 因为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要求比其他学科高, 数学教师不仅要注意严密的逻辑性, 而且要善于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 直观性语言和感性化材料的辅助来展开数学问题的思维探究活动, 掌握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公式和定理, 数学教育要展现数学的思维过程, 要学生领会和实现数学化, 自己去“发现”结果。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设计优化的教学环境, 是每个数学教师天天要遇到的难题, 课课要思考的大问题。

有位资深教授曾提出:“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发挥在情景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等方面。”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学科教学, 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 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 使其重视实践操作, 科学地记忆知识, 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思考, 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过程, 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教师应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与学习气氛, 这样学生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兴趣是学生认知的需要, 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多媒体课件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 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

下面就以“售价=标价×折扣数”这条公式的教学为例, 说说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使抽象的公式, 清晰地呈现给学生, 轻松地记在学生的心上。我制作了课件, 展示一个大型购物商场的彩图, 创设生活情景, 让学生感觉到这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平时逛商场的问题。这样消除了学生学习新知时的紧张心理, 把学生带入购物的氛围中。走进商场, 先看见“森马”店在全场8折酬宾。看见熟悉的品牌, 学生感觉异常亲切, 兴趣也高涨起来。我将店中一件衣服放大, 定格衣服图片, 该衣服挂牌价为800元, 我表现出很喜欢这件衣服, 很想买, 请学生帮忙算一算, 如果要买这件衣服得支付多少钱。很快学生就能计算出衣服的实际售价。我再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你运算的过程的用到了哪几个已知量?这些已知量分别是标价、折扣数、进价、售价、利润中的哪个量?你能和同桌讨论讨论, 总结出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式吗?”新知的教授完全是在不知不觉中, 是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自己探索出来的。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 自己经过分析、讨论、总结出来的公式, 学生很自然很轻松地就会记住了, 教学重点难点也都能轻易地突破了,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抽象是数学最大的特点, 也是教与学的难点, 而有了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 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 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 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 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应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 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 使学生体会数学贴近生活, 源于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达到优化课堂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扮靓数学课堂, 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授.综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屈文芝.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中学数学研究, 2005, (5) .

[3]李克东教授.学科“四结合”试验研究的内容、任务和管理.

[4]丁石孙, 张祖贵.数学与教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5]徐利治.数学与思维.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堂的论文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灵活性,便利性,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音乐艺术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在人类历史文明发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教学活动中,把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教育技术在高中音乐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

教育技术 音乐课程 教学 应用

近数十年,我国兴起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新的观念和视野,对高中音乐课程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音乐教育抓住历史机遇,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本文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音乐课程中的实际应用,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给音乐课程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其在推广中遇到的难题,进而综合得出现代教育技术对高中音乐课程影响重大的结论。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音乐课程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

信息全球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同样,学校教育方式也跟着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勇于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采取新潮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作为依托,而信息技术包含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

技术不断革新的新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正体现了社会的这一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新兴概念,以其独有的优势,高效的教学效率,赢得了教育界的关注。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课程的结合

我国教育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开展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性情,也培养品格,使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正是基于“复合型人才”这一概念上,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对传统音乐课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改善提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了音乐课程的深入改革。

高中音乐课堂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资源,合理构建音乐教育结构,适当改变教学内容和模式,使高中音乐教育符合国家人才培养要求,也符合广大高中学生的切身利益。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课程中的应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给音乐课程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特有的优势,给高中音乐课程带来积极影响。

主要有如下三点:1.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中音乐教学来带了信息便利。

信息更易于储存,运输,分享。

音乐教育者也可以从繁重的书本教育中解脱出来。

2.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合理的教学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

而教师们只需身处教室,就可以轻松获取来自世界各地名家的音乐作品;人物简介;创作背景等。

教学内容取材极为方便。

现代教育技术也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和老师不必拘泥于一人一书的传统教育模式。

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活泼大胆。

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音乐课堂形式多元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也有所提升。

在与教师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也给学生带来发散性思维的锻炼,创作意识的增强。

在现代音乐课堂里,学生们积极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学习新事物。

从个体的角度欣赏音乐,培养了独立的个性,提高了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这些优点都是呆板木讷的传统音乐课堂所没有的新鲜元素。

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高中音乐课堂的活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遇到的困难

多年来,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必修学科,有了长足发展。

但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中国式应试教育深入人心,而现代教育技术提倡的素质教育在开展实施中会受到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各个阶层的质疑与阻碍,极大地影响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新生概念,尚未得到完全理解。

研究表明,很多学校即使拥有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也并未得到广泛而真实的应用。

部分音乐教师固守旧念,不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来革新课堂。

而部分音乐教师由于年龄原因,不会使用教学设备。

最后,城市地区发展程度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采纳程度也相对较高。

而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资金,观念等原因,使得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举步维艰。

三、结束语

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面普及,是我国教育发展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趋势。

尽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仍有困难,但总体方向不会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给高中音乐新课程带来了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契机。

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入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也为高中音乐课程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前景和无限的可能。

作者:卢文军 单位:江苏省涟水中学

【参考文献】

[1]雷佳男.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下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歌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成都市武侯区中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成都市武侯区中学唱歌教学实践为例[D].2013.

[2]杨立.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08.

[3]马晨.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D].2007.

自主教育+数字教育=高效课堂 篇6

【关键词】 自主教育 数字教育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2-020-020

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诸如:五环大课堂、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大单元教学、循环大课堂、271”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我校在对各类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后,确定了课堂改变的方向——自主教育,同时,我校又成为龙岗区第二期数字教育教学学校,那么,什么是自主教育?什么又是数字教育?自主教育与数字教育相结合的课堂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一、自主教育和数字教育的理解

(一)自主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只有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的著名论点。自我教育乃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能激发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主教育就是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在自主教育理念下,孩子内心深处开始对自我重新审视和认识,对周围美好事物的不断认知,他们为完善自我而做出各种持续又努力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建立一套自我教育和自我教养的制度,从而确立正确人生观。在自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点燃、唤醒、激励、引领。

我认为自主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找到成就感,能体现自己在这个课堂上的价值,这个成就感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欲望,这个欲望又可以促使学生去倾听,去表达,去交流,去思考,去合作,去成长。我的课堂上,不需要我时,我尽量让自已微小,甚至安静、沉默。我的学生现在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价,甚至在课堂上自己创造问题,学生说我们现在的数学课堂似乎常跑题,但这些跑题往往是孩子们制造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是一个教学平台,是一套针对中小学设计的电子化教学辅助系统,是数字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校园与课堂,使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使媒体从辅助教师教学工具,成为学生学习工具,让学校和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二、自主教育+数字教育=高效课堂

自主教育是一种“理念”,数字教育是一种“技术”,我们学校很好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在自主教育理念上,灵活运用数字教育技术,真正实现了学生身心的自主,这种形式下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那么,自主教育+数字教育的教学模式会产生什么效果呢?经过尝试与运用,我们发现:数字教育平台与自主教育的“自主”不谋而合,基于数字教育平台的合作、探究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自主教育+数字教育=高效课堂。下面,我将从课前、课堂、课后三方面来具体阐述如何在数字教育技术下开展自主教育,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一)课前——翻转任务

根据自主教育的理念,我在课前会布置一些任务,这些任务一般具有开放性、操作性、自由、合作,学生非常喜欢完成这类任务,这些任务一方面渗透所学知识,别一方面让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时对这一节课充满欲望。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为例,课前,我让学生利用长方体盒子自由搭建,学生刚开始是两个盒子拼,后面小组六人一起拼,甚至两个小组,三个小组合作,一起拼,他们拼成各种形状,甚至踩到凳子上,桌子上拼,特别开心。这种形式的认识长方体的拼,比让学生去看书的预习效果好很多,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性,他们对这堂课充满了欲望,有了欲望他就会在课堂上去倾听,去表达,去交流,去思考,去合作,去成长。我利用数字教育的PAD去记录他们的活动,将他们的精彩瞬间及作品均以拍照的形式上传到班级相册,学生充满了兴趣,课前预习效率非常明显。

(二)课堂——翻转课堂

1.资源推送:教师屏幕内容实时广播到学生PAD上,一键控制,简单便捷,保持教学内容同步性,更好地组织教学,细节内容观察更细致,探究内容动手更方便,关于这节课的活动要求,注意事项,以及课后拓展资料,课间练习、课后作业等都可以实时推送给学生,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2.成果分享:教师上课时,可随时投影学生成果,在班级视图选择指定学生,单击“投影”按钮,就可以将学生屏幕原样投影到大屏幕上,同时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或思路拍照到相册画廊,全班同学都可欣赏、点评。

自主教育中常常会有小组合作学习及成果分享,传统的小组展示与分享,是学生拿着作品上台投影展示,现在借助数字教育技术,小组在进行分享时,可以将成果拍照上传到班级相册,教师屏幕广播到每一位学生PAD上,教师也可以直接将该小组屏幕投影给其他学生,这样的小组展示更快捷,更生动,更形象。课堂知识的生成及分享更有效率。

3.分组研讨:在数字教育技术的自主课堂上,可将不同资料推送给不同小组,学生分组研讨,教师可实时查看学生讨论情况,学生不仅可以在线研讨,还可以互评互赞,小组间交换资源学习。通过这样的形式,自主教育中的分层教学地课堂上非常高效的开展,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有效促成学生思维的参与,小组间可交换学习资源,扩大了学习范围。

4.随堂测试:教师在课堂上发布练习后能实时看到学生的答题进度,学生练习提交后,能直接得到班级答题的正误率统计,以及每道题学生的答题情况,可迅速了解答题的详细分析,立即调整内容,针对性进行讲解。同时,学生也可以收到详细的习题分析,能及时找到自己错误的地方。这样及时、高效、准确的随堂测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2015年5月在我校召开了第二届全国自主教育交流会,在会上我代表我校采用自主教育+数字教育结合的形式上了一节展示课——《装的学问》,以这节课为例,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认识到:重叠面越大,露在外面的表面积就越小,表面积就越小,越节约包装纸。然后我改变数据,使大面与中面和小面的面积差距不大,四个长方体重叠在一起,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

然后利用数字教育系统发布练习,学生利用手中的PAD很快完成并提交,他们的答题情况迅速在大屏幕上显示,我甚至可以将大屏幕广播到学生的每一个PAD上,当全班的答题情况、错误率、每个人的答题情况等很直观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迅速展开了讨论,将问题找了出来。原来,仅仅考虑重叠面越大还不行,还得考虑重叠的面的总面积越大才行。这样的课堂练习的发送、完成、提交与反馈都非常及时、有效,让课堂检测更加直观高效。

(三)课后——资源丰富

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对课堂充满了兴趣,有了学习的欲望,课后,学生甚至钻研相关知识,而课后的自发学习,正是我们自主教育努力的结果,数字教育在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又给了一个平台,他们的教育云中有大量的资源可供学习,有配套的学科资源,教师还可以个人资源的上传共享,教师和学生可随时去查看或下载自己感兴趣的资料。比如:Iword,交互式单词学习利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示原本略显呆板的单词,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了单词问题,有利于词汇量积累,成绩排名激发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学生自觉开展课后的自主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三、自主教育+数字教育的教育形式的延伸性思考

经过一学期的自主教育+数字教育的尝试与运用,我受益匪浅,感觉我的课堂有了质的飞跃,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师生更加投入,于是我对自主教育+数字教育的教育形式有了自己延伸性的思考。

1.“学”与“教”的进一步“自主+数字”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有许多想法准备尝试,准备在学生PAD上建立小组群,每天的语文背诵,英语听读均可自主完成,以视频等形式上传到小组群,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家长互评等;不用发纸制导学案,直接将预习要求电子传送给学生;甚至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发布小组任务,这种任务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将知识与生活结合等,学生完成小组任务后以拍照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小组,小组研讨,小组成员评价,甚至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比如,小实验或小制作,以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群,教师课堂上选择展示等等。我现在的选修课——快乐数学,就开始尝试这种形式,每节课学生不用在教室,我会在校园制造一个数学问题,让他们去测量,去解决,孩子们兴趣很高。

2.班级管理的进一步“自主+数字”

我将自主课堂的教学模式延伸到了我的班级管理,时时给学生渗透“自我管理”的自主观念,现在我们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别不把自己不当干部,这非常形象的形容了我们班孩子的现状。而且,我结合数字教育,班级有一位新闻主播,每天将班级的大小事情在群里播放,让家长、老师、学生能更好的了解班级情况,并及时对班级现状进行调整。下一步,我计划建立班委成员组,家委会组……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四、后记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出版了一份关于教育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其中提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由此可见,自主教育是非常符合教育发展的。

数字教育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互动化。它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数字教育技术使学生主动获取新鲜的知识,从而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索能力。采用数字教育,让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等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数字教育的学习环境中,学到了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很好的信息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提升个人学习能力,让我们的视野更宽阔,观念更贴近时代气息。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卓越课堂 篇7

现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教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卓越课堂呢?小学数学卓越课堂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 关注学生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的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 有进步, 有收获。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 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 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 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兴趣

一节成功的课, 必须由每一个好的教学环节组成。而“开始”就是重要一环,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 教师要抓住儿童的好奇心理, 巧妙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激发联想, 激励探究, 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例如, 我在教学直线时, 先出现一个亮点, 由这个亮点出发, 亮点逐渐向左右延伸, 成为一条直线。这一投影的演示, 由静态变为动态, 再变为静态, 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如, 学习“厘米的初步认识”时, 把透明的直尺放在投影上, 直尺放大了, 可以帮助认识长度单位;还可以在投影上放上透明的尺, 演示量铅笔盒的长度, 量橡皮长度的方法等等。画面很清晰, 有利于帮助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 并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这样导入新课, 不仅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 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唤醒学生有意注意, 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 教学紧凑, 过渡自然, 为学习新知识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在此过程中, 学生很自然地、积极地开动脑筋, 寻求解答方法及答案, 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因此教师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

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卓越课堂的质量。教学过程中, 只有当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 突破难点的情况下, 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例如, 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 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 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例如, 教学“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 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 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一题时, 教师可制作形象直观的课件, 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 突出实际操作过程, 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达到培养智能, 启迪思维的目的。例如, 在“圆柱的认识”教学中, 利用软件演示,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圆柱的形成和侧面面积的计算。教师精心制作课件, 把抽象的东些变的形象直观, 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有利于明理导行启迪思维

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之一是“审题”, 运用多媒体技术, 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重点, 刺激学生注意, 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借助媒体, 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和问题, 创设按题意配置的活动场景, 绘制线段图, 化抽象为具体, 帮助学生审题, 理解题意, 启迪思维。

五、利用信息技术, 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

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注重实效性。但是这些信息、素材如何让学生感兴趣, 而又自愿接受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有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 它不受时间和地域空间的限制, 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网络教学中, 每位学生都不是孤立的, 可实现“逻辑空间”上的自由组合、相互探讨, 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分组讨论;教学信息的来源与呈现, 也都不是孤立的, 教师可以将任何一位学生电脑的画面呈现给全体学生, 可以了解任何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资源和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 这是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和最诱人之所在。

巧用教育技术,打造精品课堂 篇8

对于教师而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首先要对计算机和网络有一定了解,然后要熟练掌握一些教学中常用软件的应用,所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包含了对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操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两部分。很多学校的经验表明,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必须坚持“实用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其中“实用性”是指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而“发展性”是指教师发展原动力的再生,所以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必须坚持“实用性和发展性”这一原则。

一、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更新教育思想,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网络、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尤其是老教师,由于年代的限制,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少,仍然局限在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一张嘴来授课。有句俗话“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水”的概念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一桶水”,而是在“水”中添入“佐料”,加入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使这“一桶水”变得更“美味”,而现代教育技术只有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才会发挥最大的成效。

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具有先进性,在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时,要更新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理念,树立开放、自主、互动、学以致用的培训理念;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树立对新事物的追求和不断进取的理念,并帮助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使教师能够跟随时代步伐,迎合时代发展;不断引导教师自学,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鼓励有潜力的教师深入研究,发掘软件的更高级功能,提高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来教学和办公的效率,促进更多教师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是为了将其更好地应用于教学之中,教师必须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着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同时也改变着教师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思路,对优化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面临着课程改革和时代变迁的新形势,要想在教育教学岗位中游刃有余,就应该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自己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一部分,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二、积极开展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而要循序渐进,遵循教育技术的客观规律,由浅入深地学习。

运用网上资源是最基本的技能,指导教师首先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学习,如查询、复制、建立文件夹等,然后逐渐学习、掌握软件的应用,并且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校要建立自己的网络资源管理库,教会教师通过上备课大师网等形式分享资源。

三、开展教育技术交流竞赛,教师之间以比赛的形式巩固知识

以赛促练可以极大激发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兴趣,采用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促进大家的共同进步。学校通过每学期开展的新授课验收、讲评课验收、复习课验收等活动,引导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机、展台、摄像机、照相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将抽象、难懂、重点的知识通过课件呈现出来,使学生更易接受,课堂效率更高。在三个活动的评比中,教育技术与课堂的融合作为评分的一大指标,引导每位教师不仅会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而且要用好、用活。

四、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过度、无序地使用。一些教师未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节课中从头到尾使用幻灯片,满堂课下来,黑板上几乎空空如也;还有些教师过于看重课件、影视资料的作用,以看代练,对实验、演示关注甚少,放弃了这些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技术,有些教学内容如果用实物、模型、挂图或实物展台同样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的操作能力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可以迅速存储、提取,确实在服务教学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课件虽有其形象、直观的特点,但在屏幕上的呈现稍纵即逝,不如板书能留下一节课的完整轨迹,满足学生对本节课的反思性学习需求。所以说教师应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不要过度依赖于某一种教学手段,应扬长避短,因课施法。

五、总结

课堂教育技术 篇9

●挖掘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思维的创造性是智力活动的精华。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创新素质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善于创新的人头脑比较灵活,解决问题的办法比较多。例如,三年级上册第7课《群鸭戏水》,是让学生在Word中运用自选图形绘制小鸭子,从而掌握自选图形的用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引入《丑小鸭》的故事,鼓励学生用自选图形绘制小鸭子为丑小鸭找好朋友。在为丑小鸭找朋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自发地用填充颜色的方法,使丑小鸭变成了漂亮的“白天鹅”。

信息技术教材大多配有优美的图片,所以教师可以将教材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等联系起来,建构出不同的意义,“激活”教材。教师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找准“创造点”,赋予其深刻的涵义,架设起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情感桥梁,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回归生活经验,强化学生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的一种本能思维。高度发达的形象思维是学生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人,能用最精练的语言或文字将复杂的事物概括清楚,使抽象的事物变得鲜活、简单。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2课《逐帧动画》中帧的概念相对抽象,学生难以解读。于是,我利用电视上常播放的一则奶粉广告作为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为什么同学们都为这个小朋友鼓掌呢?”“因为他把一张张的画连在一起快速播放,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动画。”其实,学生的回答就是Flash逐帧动画的原理。又如,在制作传统补间动画时,必须将插入的图片“分离”后才能进行修改,再将“分离”后的图片转换为“元件”,才可以制作动画。这样一来一回,学生很容易忘记步骤。针对这个知识点,我从学生最爱的体育运动入手:“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进行百米赛跑时,手里握着一把面粉,那到达终点时,会发生什么事情?”“面粉会洒掉……”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道。此时再引导学生联系本节课的知识点,归纳得出,如果我们想让一个动画对象动起来,就必须将它转化为一个整体,即“元件”。

学生对抽象概念的认识是一个运用观察、想象、比较、分析等方法,不断由低到高的过程。教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只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对典型事例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概括性的结论。

●拓宽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性思维

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仅让学生认真听讲是不够的,只有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参与质量。因此,信息技术课应力求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不用演示代替,能让学生主动思考的不用讲解包办,关注学生自主性思维的培养,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自觉、独立的思考品质。例如,在教学《设置动画》一课时,我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如何设置动画。”“我想知道到底有多少种动画效果。”……他们的回答就是最好的证明,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我还经常根据学生想动、爱动计算机的心理需求,先让学生想一想、试一试Flash工具中,什么工具可以擦除白色背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会认为是“橡皮”“剪切”等,当发现这些工具无法擦除白色背景时,再进行自学反馈,筛选、寻找其他解决方法。

只有将课堂还给学生,优化参与过程,让学生有机会制订学习目标、有机会实践、有机会表现,才能促进他们自主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追根溯源,激发学生探究思维

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我认为,与其正面说教,给学生灌输正确的知识,不如通过有效的“引诱”,将学生潜在的错误浮现出来。在探究过程中,引导他们经历“由误到悟”的过程。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课《在动画中导入位图》,涉及一个重要的知识,就是在文字变色的逐帧动画基础上,建立一个新图层,导入图片作为背景。根据学生的正向思维,他们会把图片直接导入到文字所在的图层,所以我先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动手实践,当他们发现动画效果与想象的不一样时,便产生质疑:为什么图片一闪而过?为什么有文字没有图片?从而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探究思维能使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分析、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探究能力的发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大胆猜想,培养学生个性思维

学生有个性地运用猜想,能让思维成果外化为新的表象。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形状渐变动画》一课时,当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制作出“青蛙跳进水里,溅起水波纹”的动画后,我会先鼓励学生猜一猜是怎样的动画效果,当学生发现实际的动画效果和猜测的一样时,会得到莫大的鼓励和继续探究的信心。此时教师再调动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把一个石头扔进水里,水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学生的回答,既是他们的学习需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设置形状渐变动画。

教师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绝不是无缘无故地任其凭空臆想,而是让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放开胆量,敢想、敢说、敢猜。这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拓宽视野,更能激活学生的独创性,让个性思维更具光彩。

课堂教育技术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学习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兴趣是信息技术指引学生一步一个脚印 走向开发知识宝库的道路。信息技术的独特之处是在课堂上以灵性动感的操作方式, 引起学生探索无限奥秘的求知欲, 激励学生开拓进取, 从而彻底摆脱教师刻板说教的“一言堂”, 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智慧情感“情因境生, 境为情设”

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没有智慧, 教育就会变成空洞乏味的白板。人拥有丰富的情感和高等的智慧, 教育教学更是智慧情感的化身。一堂课好的开端, 就是成功的一半。情境教学设计主要从渗入情感, 运用智能化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 给学生透出真切的“情”和创设一定的“境”, “情”因“境”生“, 境”为“情”设“, 情”洋溢在“境”中, 和谐统一方为情境。在情境中又以悬念法、路障法和冲关法带动学生探究, 不断地为学生创设和开拓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使学习效果达到从“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

二、精彩灵动“精彩互动, 心灵碰撞”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 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 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 课堂才有了真正的生命力。”怎样创造这样生命力的课堂, 首先要构架好课堂的框架, 在教学中全方位地渗透知识和情感, 而不能是只见技术不见人。首先, 让学生领会“先设计好才能做得好”的理念, 不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而是目的清晰、有的放矢的信息技术课堂, 这样才会减少重形式、轻实质的问题, 就能更好地发挥多元化教学的实效, 也会彰显传统的魅力。其次, 在教学层次上, 教师有时也不妨“为难”一下学生, 变控制为激励。在教学中面对某项技术操作时, 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 让学生独立完成, 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让学生摸索———体会———收获, 正所谓“用心品味才能有滋有味”。

实例:变繁杂为简化。

在讲“资源管理器”时, 教师要贴近生活, 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法。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 “树根”就像计算机中的C盘 (D盘、E盘、F盘等) , “树枝”就像文件夹、“树叶”就像文件, 并且让学生在“资源管理器”中点击图标前面的加、减号, 让其感受文件结构就像树发的很多枝。然后, 让学生单个或分组上台来演示。在演示过程中, 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而且还能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问题。

三、火花四溅“流光溢彩, 群星闪耀”

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经说过:“我们不是棋盘上的小卒, 哪怕最重要的也不是, 而是有个性的人, 棋子与有个性的人, 这完全是两码事。”因此, 无视个性的、整齐划一的教育不是“发展个性”的教育, 要真正使教育实现“尊重个性、发展个性”, 就得让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及其意义, 从而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学生要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 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知识。教师在自身上也要“求同存异”, 在集体备课上既有集体的智慧, 也不失个人特色。“同课异构”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强调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更好地施展教师独特的才华, 展示不一样的课堂。从教育教学理论上说实践操作教学模式的教育观点打破了过去的形式单一、刻板教学的说教, 使学生在亲手操作中都能“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教无定法”的教学模式, 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会心眼神, 一句不经意的言语, 都是教师演绎的精彩片段。正所谓:教无定法, 学无定式。以游戏教学是信息技术独有的教学方法, 恰当地运用游戏,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掌握知识, 提高课堂效率。

实例:在四年级上册打字教学中, 由于打字练习枯燥乏味, 因此提高打字水平有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可利用金山打字通2011版本里的打字游戏, 在这款动感益智类游戏里学生劲头十足, 水平提高得很快;教学方法上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打字比赛 (组队赛、个人赛、师生赛) ,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的学法, 焕新的课堂, 学生们不仅能感觉到轻松愉悦的学习, 还可提高学习新知的自信心, 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用青春的活力, 点燃课堂教学澎湃的激情;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 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让我们用集体的智慧, 赋予课堂教学灵动的色彩;让我们用生命的成长, 演绎课堂教学独特的魅力;让我们用璀璨的群星, 点缀信息技术的天空。这正是“灵动课堂”演绎无限精彩信息。

参考文献

[1]魏小山.营造富有生命力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 (10)

现代教育技术给美术课堂点睛 篇11

关键词:小学美术;现代教育技术;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73-02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带来一阵阵技术性革命,它所具备的信息量大、形象直观、交互性强等特点能使美术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形象生动,把缤纷的世界引入课堂

小学生空间感差,在教学《弯弯的小路》一课时,传统教学中许多老师会让学生到室外实地观看路及周边物象,也有选择PPT播放各种生活中路的图片。我们现在运用网络资源,如“搜搜街景地图”和“城市吧街景地图”的不同搜索功能,就能把外面的大千世界搬入课堂,展示生活中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路,同样能达到实地观看的效果。我们还可以观看校园的某一条路,观看家乡的路,甚至观看世界任一大道及周边的景物,学生的视野更宽了,有利于他们对透视现象的感知,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使课堂教学的空间感无限扩大。

(二)交流互动,让师生的评价更有意义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学生作品点评环节往往只有几位同学发表意见,课后展示的作品时间很短,流于形式。如果老师把作品拍照后上传到网上展示,实行师生网上评价,这样学生不仅能自主选择想要欣赏评价的作品,还能为作品留下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不仅增强了评价的趣味性,也利于学生了解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与建议,如果课堂时间来不及,也可以在课后继续点评,并根据老师或同学的建议进行修改。

(三)信息量大,能满足每个学生欣赏需求

美术课堂中优秀的范画、名画、学生优秀作品等的欣赏总能使学生拓宽思路,有利于他们的作业表现。因此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总会通过实物悬挂或张贴,课件展示或播放等形式尽可能多的同主题的优秀作品给学生欣赏,但不管是哪种形式都会受到一定的局限。实物悬挂受到教室大小的影响,即使教室非常宽敞也不可能呈现大量的作品;课件展示数量大大增多了,但当屏幕定格在某一画面时,常会有学生提出“老师我想再看看前面那一幅可以吗?”“老师把右上角那幅作品再放大点可以吗?”的确,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创作思路,他所感兴趣的作品也会有差别。通过在电脑中建立作品欣赏的文件夹,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加入优秀作品。学生可以在这些供欣赏的作品中自主选择,重复观看,放大品味皆可,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了差异性。

二、突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并非易事。数字化教学手段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具自主性,更能体现差异性与选择性。

(一)把握学习真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名画欣赏有多种方式,传统课堂上,不论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方式,每个学生接受到的知识都是相同的,只是掌握的程度有差异而已。如果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搜索的方法自主学习名画的相关知识,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点拨,突出了学习的选择性与差异性,速度快兴趣浓的同学就可以了解画家生平、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其他名作等多方面的知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自主创意的平台

在造型·表现领域,许多作品是以绘画的形式呈现,为了美化呈现效果,许多美术老师采用了背面衬上彩色卡纸、水墨画贴在卷轴上、插入现成的画框中等形式,都有各自的特色。在笔者所在学校,教师曾尝试应用电子书包的拍摄功能,将作品导入电脑,并利用“美图秀秀”软件,让学生给自己的作品选择适合的个性画框,不仅注重了作品的视觉性,而且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突出了作品的个性化,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

三、挖掘创新,丰富课堂展评形式

教学创新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之一,一堂好的美术课必然有其创新之处。数字化手段的运用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有利于教师挖掘更多的创新点,为教学创新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助力。

(一)多样化的展示形式——生动直观

好的教学展示设计总能令人拍手叫好,在一次美术优质课展示时,面对《山外有山》这课以纸造型的形式呈现的作品,教师让学生把作品集中到一张长桌上,用手机的直播功能把作品一一投射到大屏幕上,当作品清晰有序地呈现出来时,学生与观摩的老师都发出了惊叹,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力量。另外,也可以将网络时代的图片呈现方式引用到了美术课堂上,采用网上展示的形式,使美术作品的展示形式更趋多样化。展示时作品可以单幅展现,也可多幅同时出现,并以各种造型出现,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呈现模式。每幅作品展现时同时有作者姓名、题目等简要信息,还可放大细细观看。

(二)数字化的评比方式——方便快捷

美术课堂中常常会开展“最佳……”等各项评比活动,但此类活动也常常会因为分类统计程序繁琐而占用较多的时间,尝试使用“问卷星”等软件,使之变得简单高效。《星星闪烁》一课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课末设置了四道选择题,分别涉及优秀作业评选、学生分层作业统计、课后拓展学习方式调查几方面,运用问卷星软件开展统计。点击鼠标,电子书包瞬间便完成了统计结果,并通过统计图(有多种类型可供选择)形象而又清晰地展现每件作品的得票数,较之常规的课堂教学更为快捷、形象的优势带给了师生共同的惊喜。仅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全班学生不仅快速、形象地完成了作业评价,且通过调查数据清晰地反馈出本课学习中,学生对不同层次作业所作的差异选择情况,使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另外,对下节课的学习方式分类选择也利于教师在下节课更好地安排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展拓展教学。

总之,我们要培养多元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公民,因此,在当今的信息社会,现代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虽还不完善,但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只要将它与教学实际需求有机结合,必然能成为美术课堂的点睛之笔,带给课堂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课堂的魅力 篇12

在复习上节内容的时候, 可以通过对话问答或习题的巩固, 使用幻灯片放映相关的图片, 学生可以主动回答也可以集体回答, 然后附上答案。这样, 既能最大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 又能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现代教育技术在处理新授内容时, 更能展现它的非凡魅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既枯燥又抽象, 老师上课觉得很累也很乏味, 学生更是难以接受, 注意力容易分散, 当然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在帮助教师教授那些生僻的单词的时候, 可以用幻灯片放映相关释义, 放录音让学生跟读, 还可以提供直观立体的背景知识, 让学生过目难忘。我们以初中英语8A U-nit5Birdwatchers第一课时为例, 这课的目的是通过对话引出观鸟话题, 了解几种鸟类的英文名称和基本特点。教师先提出几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对话, 以达到锻炼学生听力的目的。教授鸟类名词时, 利用幻灯片出示这些鸟。学生很快就被这些鸟类吸引了, 引起他们的兴趣, 学起来就感到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 他们就学习和复习了这几种鸟及其特点的相关词汇, 这是传统的教学无法达到的。例如:教师出示麻雀的图片, 说What do we call it in Chinese?然后在黑板上写出sparrow, 带领学生领读。老师指着图中麻雀身体的不同部位, 向学生提问:What do we call this part?学习相应的单词:beak、neck、wing、tail、leg。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对麻雀进行描述, 由总体感觉到细节描述。例如:What does a sparrow look like?Is it big or small?What colour are the feathers?What about beak?教师依次出示其他鸟类的图片, 引导学生对其特点进行观察, 积极描述。多媒体为学生提供逼真的画面, 纯正地道的英语,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造了生动和谐的教学情景。这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轻松而圆满地完成了学习和教授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把原来枯燥的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变为生动的、形象的、可视的、可听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动感内容。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电化教育的主体, 并且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更显示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课堂容量增大, 节奏加快,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老师教得得心应手。但是, 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 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工作, 而且要有选择地合理地适时使用。

首先, 要把握教学内容, 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把握教学目标, 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找准教学重难点,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独立思考,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 在寻找多媒体的教学资源时, 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接受水平, 恰当地取舍。否则学生的能力达不到, 他们就没有兴趣配合老师的教学, 而是精力分散, 只是看着新鲜, 听着有趣, 甚至互相讨论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 使得课堂乱哄哄的一团, 那样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适得其反了。

上一篇:预算编制流程下一篇:逻辑与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