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技术

2024-08-01

健康教育技术(通用12篇)

健康教育技术 篇1

日前, 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 、中国卫生科教音像出版社和《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联合成立的“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健康教育合作中心”已正式挂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 为“合作中心”的业务指导和主管单位, 这是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充分利用我国目前唯一的专业健康教育机构资源, 借势发展健康文化产业的又一平台。“合作中心”成立后, 将紧紧围绕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承接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协等相关部委学校健康教育项目;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相关学校健康教育科研或合作项目;开展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 承接相关科研与合作项目;开展与企业合作, 共同开发学校健康教育合作项目;寻求与中央以及地方媒体合作, 共同开发儿童青少年健康科普教育栏目或节目;寻求与国家级相关学会、协会、研究会合作, 共同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大型公益性活动;围绕相关节日, 策划大型青少年 (学校) 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下学校健康教育规律, 不断研发适合于不同阶段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科普产品。近期, 将与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 借助卫生部“学生重大疾病防控技术和相关标准研制及应用”重大课题项目平台, 开展学生近视眼防治干预工作, 启动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合作中心”将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的直接指导下, 积极实施中小学生阳光成长工程, 为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和健康素养的提高做贡献。

健康教育技术 篇2

家庭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内容是:E、以上均是 32 家庭健康教育中最主要的内容是 E、生活方式教育

驾车时使用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B)预警行为34 健康传播的交谈技巧包括:E.以上均是

健康促进的涵义是,其中一项不是:B、促进人们维护提高自身健康的过程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括D.个人及政府行为改变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为C.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政府行为改变两个方面

健康促进的主体是B、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的效应评价内容包括:E.以上均是 40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评价分类中,错误的是:B.干预评价

健康教育传播模式中不是传者的主要职能为: D.分析信息

健康教育的涵义是,其中一项不是:A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进行健康教育的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D、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改变个体和群体的C、行为45 健康教育的人际传播特点不包括:B.趣味性 46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A.实行一种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的原则中,首要的一项是 E、以上都不是 48 健康教育效果中,属最高层次的是: E.采纳健康行为

健康教育要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须的 E.知识、技术与服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规划评价工作贯穿于D、规划设计、实施的全过程

健身运动教育属于家庭健康教育中的:A生活方式教育

拉斯韦尔模式的正确表述是A 传者——信息——传播途径——受者——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最早提出的行为模式为A.S刺激—O有机体—R反应

人的外显行为常常由5个基本要素构成,下列不是的 C、行为方式 55 社区划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键是 B取得社区决策者的重视和支持

社区健康促进需要创造一个支持性环境,包括 A、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关键是D、取得社区决策者的重视和支持

社区内健康教育的最宝贵资源是:C社区人群参与59 社区需求评估内容包括:E.以上均是 60 生活方式教育不包括 E、性教育

下列不良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影响特点中,错误的一项是:B.群体发病明显

下列不是确定优先项目的评价标准的是B公益性63 下列不属于家庭的类型 E独立家庭

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E.吸烟

下列关于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中说法正确的是(B)健康促进涵盖了健康教育和生态学因素

下列关于五因素传播模式的其他称谓或表述,哪项是错误的B施拉姆传播模式

下列哪条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A、双向性68 下列哪项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 C速度慢69 下列哪项不是危害健康的行为 E预警行为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之一C、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因素 71 下列哪项不属于规划设计的原则B、公认原则72 下列哪项不属于危险行为:D.B型心理行为的模式 73 下列是五因素传播模式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C.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

下列行为中,属于健康行为的是:C.预警行为75 下列行为中,属于危害行为的是:A,C型行为

下面关于5W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C}In Whichchannel是指在多长期限内实现这种变化

行为发展包括的阶段为E.以上均是

行为改变模式中,KABP是指C、知信行模式

行为转变阶段中,个体开始树立必胜信心,做出行为转变承诺的阶段是:C.准备阶段

影响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中,错误的是:E.生活行为因素

有效控制生活方式,不属于行为危险因素的措施是:C.心理疏导 82 在健康教育的各种传播媒介中,效果最佳的是:D.电视

在健康教育项目规划设计原则中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收益首要遵循A目标性原则

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E以上都是 85 在社区健康传播特点中,错误的是:D.时间不定性 86 在社区健康传播中,不常见的形式:B.个体传播

在下列社区健康教育目的中,错误的一项是: D、得到社会支持88 知信行理论模式指的是D、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 89 知一信一行模式中,错误的是:D.动机

主干家庭是指B、父母及其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91 属健康教育效果的最高层次是:E、采纳健康行为

美国的国民健康目标与健康教育 篇3

一、美国制定“国民健康目标”的历史回顾

美国的健康教育起源于欧洲的传统教育和体育。从北美(1607年)的永久性移民开始,人们就非常注重健康问题。但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国民健康目标”,也只是 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的。下面我们就此作简单的回顾。

在历史上,美国联邦政府对国民健康问题的关注起初是为了应对危机。例如,1797年纽约州、马萨诸塞州卫生委员会的建立以及1855年路易斯安那州卫生部的成立都是为了与当时黄热病的爆发作斗争的。1850年,马萨诸塞州卫生委员会发表的《沙杜克报告》,是当时美国有关公共卫生法令的第一个文件。1948年,美国联邦安全局发表的《国民健康》是美国健康计划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文件之一。它强调社区行动及合作、残疾人重新就业计划以及提供精神健康服务,它的许多提议后来成为公共卫生与保健服务系统的标准。

从20世纪70年代起,健康教育开始受到美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把健康教育视为一种能达到公共卫生目标、提高公众健康和改进医疗工作的手段。一个新的公共卫生策略也由此产生:健康促进。即不仅通过健康教育来矫正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注意与健康行为密切相关的环境以及社会规范;在健康促进活动中不仅提供必要的卫生服务,还要结合其他辅助措施,包括立法活动,促进卫生事业的财政措施和机构改革,以及促进待遇平等的社会政策等。联邦政府开始制定全国性的健康促进政策以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

1979年,美国卫生总署发表《健康人民:关于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的报告》,宣告开始“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次年,美国卫生福利部出版了《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国民健康目标1990》,该文件号召全体美国人民在1990年努力达到三大类(预防性的健康服务、健康防护与健康促进)15个优先项目中的226个可检测的量化的子目标。

1986年,美国卫生福利部发表了《1990年国民健康目标中期回顾》,对1980年颁布的目标进行了评价与修正,成为制定2000年国民健康目标的重要依据。

1991年,美国卫生福利部又正式出版了《健康人民 2000: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国家目标》。同1990年国民健康目标相比,它的范围要广,包括三大类(健康促进、健康防护和预防性服务)22个优先项目319个子目标;增加了性行为、AIDS、癌症、健康教育以及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内容,这也反映了美国国民健康问题和需求演变的趋势。

二、“国民健康目标2010”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

2000年初,美国卫生福利部颁布了《健康人民 2010》。 《健康人民2010》包括两个主要的总目标。

目标1:延长国民的健康生活年限并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此目标强调生活的健康状态以及健康活力,而不仅仅是“延长生命”。

目标2:消除健康中的不平等现象。其实在“国民健康目标2000'’中就已包含了“减少不同人群在健康状况、健康危险以及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等方面的不平等”,但是大部分进展情况都表明,这些目标只是在处于社会经济高层的人群中实现了。作为一个大胆的举措,“目标2010'’增加了这一条,即彻底地消除健康中的不平等,无论种族、民族、性别、种种不利条件以及受教育程度。

以上两大目标将通过28个优先项目中的467个子项目进行实施与检测。这28个优先项目是:

(1)高质量的保健服务; (2)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及慢性背脊病; (3)癌症; (4)慢性肾病; (5)糖尿病; (6)残疾与继发性疾病; (7)学校与社区健康教育; (8)环境健康; (9)计划生育; (10)食品安全; (11)健康交流; (12)心脏病及中风; (13)艾滋病病毒; (14)免疫系统及传染性疾病; (15)对伤害及暴力的预防; (16)母婴及儿童健康; (17)医疗产品的安全性; (18)精神健康与精神疾病; (19)营养;(20)有关职业的安全与健康; (21)口腔健康; (22)运动与健康; (23)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24)呼吸疾病; (25)性传播疾病; (26)药物滥用; (27)烟草的使用; (28)视觉与听力。

三、"国民健康目标2010''在健康检测方面的进展

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及手段十分重要。在美国,人们开始全面地认识到健康的决定因素:生物学方面的、行为学方面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方面的等等。此外,政策及干预措施对个人及社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影响健康的因素外,还强调"通过对健康的决定因素的检测与评价来理解不同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性。在美国,健康状况通过以下指标进行测量:(1)出生率;(2)死亡率;(3)寿命;(4)生命质量;(5)某种具体疾病的发生率;(6)危险因素;(?)获得临时医疗护理及住院护理;(8)保健费用状况;(9)健康保险的保险项目以及许多其他因素。

基于对健康决定因素的认识,"国民健康目标2010"设立了十个先进的健康指标,这十个健康指标分别是:(1)身体运动;(2)超重与肥胖;(3)烟草使用;(4)药物滥用;(5)合理的性行为;(6)精神健康;(7)暴力与伤害;(助环境质量;(9)免疫力;00可获得保健服务。这些指标被用来跟踪测量国民的健康进展并以此来提供国民健康水平的概况,然后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所需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来衡量距离"2010年国民健康目标"的差距。

四、美国的健康教育

1991年4月,美国总统布什签发了主要由四部分策略和六项目标组成的纲领性教育文件《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文件要求'每个学区都要制定和实施一个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综合教育计划。另外,各社区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使美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有了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目标。按照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有关的概念;

(2)能够获得有效的健康信息和有助于健康的产品和服务;

(3)能够实行增进健康的行为,减少健康危险;

(4)能够分析文化、媒体、科技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5)能够运用交流的技能来增进健康;

(6)能够使用目标设定和决策技能来增进健康;

(7)能够支持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

各州和地方学区可以把国家健康教育标准作为决定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州教育局和地方学区可以把国家健康标准作为决定健康内容、策略、活动、评价类型的框架,从而制定出发展性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以提高学生健康技能为基础的健康课程。

每个课程标准后都附有行为指标,来说明该年级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和能力。

表1:标准健康教育课程 健康危险烟草使用/不良营养习惯/缺乏身体活动/HIV,STDs和非计划怀孕/酒精及其他毒品的滥用/有意或无意伤害健康学习目标精神健康/消费者健康/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环境健康/成长和发展健康

标准理解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能够获得健康信息、产品和服务实践促进健康的行为分析对健康的影响能使用人际交往的技巧能使用目标设定和决策技巧

如果教育局和地方学区以国家标准和行为指标作为标准,健康课程会含有以下几个因素,并具有综合学校健康教育计划的显著特点:

(1)发展性的、适合年龄特点的、有计划的教学内容和顺序。从幼儿园到12年级,每年至少有50小时的教学时间。

(2)建立在国家健康标准之上的组织框架,以确保所有的行为目标都在适当的年级得到说明。

(3)低年级介绍健康内容和技巧,高年级进一步得到加强。 (4)测量学生掌握的技能和实用知识的评价。

建立在国家健康标准之上的健康教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全面的健康认知能力。国家标准还有助于产生以下四个被广泛认同的教育结果: (1)为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做准备; (2)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感和富有成效的公民; (3)使学生成为有效的交流者;(4)使学生成为能进行自我调控的学习者。建立在国家标准之上的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听说技能以及学习解决冲突技能的机会,这些都是在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在今后的工作场所中所必需的技能。换句话说,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童的学业成绩和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总之,美国在健康促进政策的实施中注重实行目标管理,注重从幼儿园开始就全面实施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而且有得力的政策投入与法律支持,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健康教育技术 篇4

一、生长发育知识的教育贯穿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1. 性健康教育, 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

生殖系统作为整个生命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生殖健康教育不能是孤立进行的, 而是身体与生长发育教育的一部分, 而且关于身体及生长发育知识的教育应当贯穿于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此, 性健康教育应当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 即从婴幼儿阶段父母教给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名称开始, 到幼儿园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获得身体主要器官及功能的相关知识, 再到儿童青少年期学校对学生身体发育变化知识的传授。儿童在对身体奥秘的不断探究过程中, 逐渐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身体, 初步懂得了两性差异, 建立了初步的身体自尊和性别意识, 同时获得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和保护自己身体隐私的意识。在美国, 诸如“Know your body”“Just for boys (girls) ”等身体健康教育类的书籍和网络资源可以轻松获得, 为青少年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和解除青春期发育带来的困惑提供了丰富资源。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切入, 将生殖健康教育自然地融入到身体健康教育之中, 是各国性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

2. 围绕青春期, 重点进行青春期体格与生殖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它从体格生长突增开始, 到骨骺完全融合, 躯体停止生长, 性发育成熟而结束。青春期是人一生体质水平飞跃发展、为成年期健康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内分泌和心理行为等都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 其中, 体格生长和性发育是青春期发育的两大重要特征。这一过程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H PG) 的激活是青春期内分泌变化的核心。

根据W H O建议, 将青春期的年龄范围界定为10~20岁, 女性青春期开始和结束的年龄都比男性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教育, 应当从青春期启动之前开始进行, 即从小学中高年级至初中阶段, 应当开展围绕青春期身体发育变化特征和两性差异的身体教育。

3. 青春发育后期和青年期, 性健康教育应结合性道德教育

高中和大学阶段, 青春期发育接近尾声, 前期的生长发育知识教育使得青少年对于自己的身体及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再陌生, 但是由于体内剧烈的内分泌变化, 生殖系统功能日臻完善, 容易出现生理冲动与道德约束方面的心理冲突。所以, 这一时期的生殖健康教育应与性道德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让青少年了解生理上的冲动与需求是正常的, 不必自责与苦恼;另一方面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比如可以通过积极参加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缓解身心压力。目前, 我国《婚姻法》规定大学生可以结婚生育, 因此, 大学阶段的健康教育应当包括婚恋、生育等方面的教育。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思政厅[2011]5号) 中纳入了性心理与性生理的必修规定, 大学生“思想修养”“健康教育”等课程中, 也涉及一些性心理和生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但关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仍显不足。大学生是未来的育儿人群, 培养一代了解自己、尊重生命、能独立自主选择人生的大学生, 是未来父母不再盲目和无所适从、用科学知识影响下一代的希望。

二、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生长发育与性健康教育

保障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生长发育与生理健康的教育, 应当由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 性健康教育也是如此。因此, 性健康教育的教材应当有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版本, 如青少年用书、家长用书、教师用书、青少年相关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用书等。

1. 学校健康教育以生长发育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为主

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应当和体育课一样, 成为必须开展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 学校的特性赋予了它传授健康知识的天然优势。因此, 学校健康教育以生长发育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为主。但是, 长期以来学校缺乏生长发育与生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适宜的教材, 成为限制学校健康教育的瓶颈。

2. 家庭教育使青少年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珍视健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 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儿童青少年获得生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生殖健康观念和形成应有的性道德的启蒙教育。父母应当教育青少年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保护自己的隐私, 珍视自己的健康, 识别可能的侵害来源并有效规避风险。

3. 社区、医院等社会服务机构及媒体应提供及时专业的咨询与帮助

针对青少年可能出现的困惑与问题, 不愿与父母或教师交流的, 社区、医院等社会服务机构及媒体应当能提供及时专业的咨询与帮助, 而不是批评与指责。譬如, 性侵害、少女怀孕等社会问题, 当学校和父母也没有能力应对时, 社会服务机构应当担起职责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咨询与帮助。

三、培养专业人才, 设置专业岗位, 确保教育专业性

1. 培养专门人才

(1) 普适性教育: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受教育阶段应当接受关于生理卫生与生殖健康的普适性教育, 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未来人口的健康素质。

(2) 专门人才培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应当为专门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尤其是师范类院校, 设立相应的专业, 培养专门的人才, 是确保未来的性健康教育专业性的根本所在。

(3) 专业培训:在专业人才匮乏的现阶段, 可通过继续教育、专业短期培训等形式培养大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生理卫生与生殖健康咨询需求的专业人员。

2. 设置相应岗位

(1) 学校健康教育:长期以来, 学校缺乏专门的健康教育师资, 是限制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瓶颈之一。目前, 部分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德育教育部等, 但多为其他科目教师兼职, 其专业性与工作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广大青少年的需要。部分学校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 由体育教师传授健康的相关知识, 但是从目前体育师资培养的知识结构来看, 体育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科学的生理卫生和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因此, 在学校教育中, 健康教育课程应当成为与体育课、科学课等相平行的专门课程, 有专门的师资和岗位, 才能保证一定的学时数与教学的专业性。

(2) 生长发育测评与咨询门诊:社区医院和卫生服务机构也应当设置青少年生理卫生与生殖健康相关的专门科室, 为青少年和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3. 鼓励青少年积极咨询与求助

健康教育技术 篇5

各单位、各部门: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师生健康素养,培养师生健康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根据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东省“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鲁教体字[20xx]4号)精神,决定在全校开展20xx年“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月活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0日-20xx年10月10日

二、活动内容

结合我校实际和新生入学关键节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开展食品卫生、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做好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扩大知识知晓范围;普及学校的`卫生常规工作,落实六病防治工作,增强师生体质,构建健康校园。

三、活动安排

(一)成立健康教育宣讲团,着重对新生进行多方位健康教育宣传。

宣讲内容包含校医院门诊就医、大学生医保政策、常见传染病防控、意外救护等内容,重点突出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20xx级新生每人1本《新生卫生与健康手册》,便于新生多方面学习并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

(二)邀请专家进校授,加强对校园结核病、艾滋病防控宣传。

邀请市、区相关专家针对师生开展传染病(结核、艾滋病)专题讲座,对全校所有辅导员、学生骨干、生活委员、宿舍社长进行培训。

(三)开展爱牙日“关爱口腔”健康义诊活动

在“全国爱牙日”(9月20日)临之际,邀请相关口腔医院我校开展“关爱口腔”健康义诊活动,普及牙病防治常识和牙齿保健知识,帮助师生增强口腔保健意识。

(四)开展院外急救培训

开展以心肺复苏急救为主题的常见院外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师生意外伤害自救与互救的急救能力。

(五)教职工健康运动及营养宣传活动

倡导“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引导师生加强自我健康管理,自觉戒烟限酒,合理膳食、科学锻炼,树立良好心态。

(六)学生群体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各学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优势,广泛动员学生志愿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把健康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活动中去,大力营造自我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氛围,培育健康教育新生力量。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站位,落实责任充分认识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月的目的,结合各自工作特点,落实好主体责任。

(二)强化督导,确保实效将主题健康教育月活动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活动见成效、出成果。

健康教育技术 篇6

一、以课题为引领,营造人人参与氛围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我校申请了《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的子课题,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从理论上丰富教师的心理学知识与素养;同时,学校选派部分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C证考核培训,提高教师心理辅导的技能技巧。学校不但把班主任队伍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求每个班主任积极地将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充分地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与学生工作当中去,而且要求每个科任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在学科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幽雅的品质;数学、自然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课可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等,使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师生同唱开心曲

什么是健康?现代人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聘请浙江省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周红五教授亲自给师生们上辅导课,让师生们明白一个健康的人,不只是无疾病、无躯体残缺,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格的完善、完整的生理状态、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周教授浅显易懂的例子、生动有趣的讲解,师生们逐渐懂得:心胸开阔、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心中有他人、兴趣爱好广泛等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重要。周红五教授还给全校师生上心理辅导公开课,一节《巧手解千千结》的心理辅导课让师生明白:生活当中有无数的困惑、困难、误解、伤心……只要我们有一颗真诚的心,有一双巧手,有一颗善思的脑袋,这千千“结”就会一个一个被破解。辅导课上,教师与学生在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互动,不仅身心得到放松、体验到愉悦,而且习得了正确的辅导方法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正是得益于周教授的悉心指导,我们学校的老师迅速成长起来。各年级相继开设了心理活动辅导课,其中的活动课有“与烦恼说再见”、“男生女生交往课”、“负面情绪的调节与消除”等,或讨论,或活动,让学生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心理活动课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成长的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困惑与烦恼。师生在心灵的对话中共同成长。

三、拓宽家校沟通渠道,提高家庭心育水平

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环境易使孩子活泼开朗,形成良好的品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与家庭紧密配合,同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课。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关心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孩子的心理品质、困惑、烦恼却很少关心,或不知如何关心。对此,我校除了多次印发有关这方面的宣传材料,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家长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外,还设立了家校连心桥,开设了家校联系电话,设立特殊生家、校联系卡,定期召开家长会,请周红五教授在全校家长会上作“营

造和谐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辅导讲座。通过讲座,周教授列举并分析了造成亲子之间不和谐的种种因素,让家长们自己去反思造成与孩子不和谐的一言一行,从而提高家长们自身的综合素质,端正对孩子期望值的尺度,掌握科学的评价标准,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性,切实提高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四、开发隐性课程,促学生健康心理形成

优美的学校环境、高品位的书香校园文化,是一种意义重大的隐性课程,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具有调节心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造就性格的功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校园环境的改造上采取了如下措施:

美化校园环境。学校对校园布局进行了大调整,大胆创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校园风貌。苍松翠柏,花红柳绿,鱼游鸟鸣,各种建筑物座落在绿树红花丛中,池塘、芭蕉、梧桐、虞美人……一年四季,鲜花争艳,绿树相辉,名花异草,修竹茂林,把学校装扮成花园式的育人之地,师生在这里修身养性、悟道明经。

加强文化熏陶。学校通过开展各类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和经典诵读、学习名人、剪纸、捏小泥人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兴趣,活跃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学校的走廊文化特别凸显“走进中国传统”这一主题,把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四大发明、三皇五帝、二十四节气、传统节假日等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每天诵经明理、吟诗怡情,日积月累,良好的心境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心灵的对话,又要注重环境的营造,心灵的熏陶,真正做到有问题及时引导、矫正,没有问题固本培源、增强免疫力,学生在温馨、和谐、优美的学校和家庭环境中一定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人。

(作者单位:浙江义乌市香山小学)

健康教育技术 篇7

无论从个体和社会层面看, 性都是极其复杂的现象, 既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内容, 也涉及人际关系、道德伦理及法律的意义。性健康的内涵当然也就十分丰富。按世界卫生组织W H O的定义, “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 而是生理、心理、社会的良好状态”。[1]性健康则是指与性相关的生理、心理、社会的良好状态。它要求以积极和尊重的方式对待性和性关系, 能够获得安全和愉快的性体验, 而没有胁迫、歧视和暴力。澳大利亚健康服务网络HealthInsite则提出, “性健康内容包括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其运行, 理解青春期、怀孕及老年期身体、社会与情绪方面的变化;保护自己及他人的性安全;出现问题时寻求帮助和支持”。[2]

性健康教育应该是贯彻人生全程, 并且应当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本文关注的是步入社会之前的各年龄段的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 以学校教育为出发点, 因此本文所称的性健康教育其范围也是学校性健康教育。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学校健康教育以促进健康为核心目的,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 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英国PSH E课程的阐述, “性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在性与关系方面为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3]国内也有学者强调, “性教育目的在于使青少年认识自己、了解异性, 确立正确的性角色责任意识和行为规范, 具有健康的性心理和性价值观, 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康的男人和女人”。[4]综合多方面观点, 我们认为性健康教育的目标, 应该既包括防止不健康的性行为, 以符合卫生安全、伦理和法律的要求, 也包括培养健康的性心理和性价值观, 以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和社会性全面发展。具体说, 前一个层面涉及使学生认识过早性行为的弊端、无安全措施性行为的危害、未婚生育的风险以及如何自我保护等等, 后一个层面涉及使学生适应自己的身体变化、加强性别角色的认同、了解性活动在亲密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学会承担责任和尊重他人等等。在学校教育中, 它涵盖了体育和健康教育、生物生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社会和法律教育等多个领域, 由于教育内容的复杂性, 性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 就需要多方面的有机配合。本文试图对心理健康教育对性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做初步的分析。

性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关注的原因主要在于, 越来越多青少年过早开始性行为, 且多缺乏安全措施, 导致性疾病传播和意外妊娠增加, 青少年受到性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些都给青少年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人们寄希望于通过性健康教育, 有效地减少这些负面现象的发生, 然而任何促进健康的行动, 都应该坚持三级预防的理念。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 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进行素质教育, 二是针对有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风险的部分学生进行预防性的辅导, 三是对已经遇到问题的个别学生进行补救性的干预。性健康教育的任务, 同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普及性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教育, 二是对一部分具有不健康性行为风险的学生, 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三是对少数出现不健康性行为或受到侵害的学生, 给予及时帮助使伤害最小化。在以上各个层面, 心理健康教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 在面向全体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教育当中, 有很多内容对形成性方面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方式有建设性作用。例如, 如何在做出行为选择时理性考虑长远需要, 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冲动, 如何发展和异性的健康友谊等。促进发展的教育途径主要是心理健康课程, 而在自我了解自我接纳的主题中, 性心理发展本身就是其重要部分, 学生的自我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从整体上对不健康性行为起到了预防作用。事实上, 如果性生理和性道德方面的教育能与心理健康课程融合到一起, 有可能更容易让学生觉得贴近自己的需要, 而更愿意主动接受。

其次, 对部分存在不健康性行为风险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二级预防工作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一是识别风险较高的学生群体。根据已有研究, “学生中引发不健康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 (1) 已发生其他不良行为, 如吸毒酗酒、频繁违纪等, 其自控力缺乏, 并往往形成消极的自我认同; (2) 长期学业不良, 对前途缺乏信心, 可能为排解压力寻求刺激; (3) 家长关心与支持不够, 或对学生期望过度与监管过严, 容易过度依赖于异性关系, 从中寻找慰藉; (4) 与个别有不健康性行为的学生有密切的同伴关系, 出于模仿或同伴压力, 较可能尝试; (5) 与老师或同学关系紧张, 在学校中比较孤立, 对学校持排斥态度, 积累较多愤懑情绪又无处发泄等”。[5]二是对这一部分学生的风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 比如对学业不良的学生, 一方面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 挖掘自身潜力;另一方面帮助其探索未来职业方向设立合理的目标, 同时教授应对压力的方法。对面临同伴压力的学生, 训练其决断力, 使其学会肯定而有效地拒绝他人等。在方法上视情况可以运用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

再次, 对于身心已受到直接伤害的少数学生, 心理援助是必不可少的。生理方面问题应对的指导和转介 (如终止妊娠) 可以由校医等提供, 而面对重大变故适应 (对意外妊娠) 或创伤后应激 (对性骚扰或侵害) 等问题, 则需要心理教师的咨询帮助。对于极少数可能涉及性方面的心理或行为障碍的学生, 心理教师的鉴别和转介, 更是必不可少。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有涉性问题的学生不大愿意求助, 身心两方面的问题能在同一位专家那里得到帮助是更有益的, 心理教师如能够扩展生理和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则可以胜任。

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视通过对家长的辅导改进家庭教育, 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就性健康教育而言,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渠道。首先性成熟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差异大, 性早熟和性晚熟的学生在接受性教育上的需求差异也大, 学校要照顾这些个体差异实际操作难度很大;其次, 就性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需要以很密切和有安全感的关系做基础。家长在这两方面都具有先天优势,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式的教育, 让孩子随时主动了解需要的知识和可参照的经验, 是再理想不过的性教育方式了。然而, 许多家长在为孩子提供性方面的指导时感到非常艰难, 有的甚至完全回避, 任由孩子“自然成熟”。针对此现状, 学校的性健康教育可以先从家长抓起。通过家长学校或家长会的活动把性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基本知识以及与孩子交谈的一些方法, 传授给家长, 时间上可以比学校的有关课程开始更提前一些。国内一些地区如杭州市在这方面就做出过有益的实践, “对家长的辅导、性健康教育和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可以结合的。例如亲子沟通, 这是家长较为普遍缺乏的技能, 虽然教育的意图不错, 但家长单向输出缺乏倾听共情的方式往往引起孩子排斥, 或对家长把自己封闭起来”。[6]在性问题上的交流当然就很困难。亲子沟通能力的培训会显著提高家庭性教育的质量。对于少数家庭关系疏离或冲突严重的情况, 则可能需要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家庭咨询, 家庭关系的改善将减弱上面说的学生不健康性行为的风险程度。至于为受伤害的学生提供专业帮助, 也需要对家长作必要的宣传介绍, 提高孩子和家长的求助动机。

此外,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之一的同伴咨询, 在性教育中也有独特作用。对于性方面的问题, 青少年特别愿意从自己的同伴处获取知识和情感支持。而对提供咨询的学生的选拔、培训和督导等, 有许多专业性的工作要做, 需要心理教师与生理教师的合作。自学也是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重要来源。设计提供符合学生搜索习惯的性教育材料、指导学生如何在使用网络时避免过度沉溺等, 也都是心理教师可以有作为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 心理健康教育与性健康教育在思路上有一致, 在实施上有合作。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 二者加强融合很有必要。更进一步, 对整个健康教育进行系统的整合, 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美国的《学校健康》杂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版了一个专辑, 讨论全面的学校健康概念, 其提出的“全面的学校健康计划, 包括八个组成部分: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服务、学校健康环境、学校咨询与学校心理学、学校—社区合作、体育教学、学校饮食服务及教工健康服务”。[7]全面开展学校健康计划不仅将促使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健康行为、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也会改善学习状况, 提高学业成就。这样的思路是颇值得我们参考的。在我国, 教育部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 把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并列为健康教育的内容领域, 同时也强调了在实施上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协作。全面健康教育的概念有了初步体现, 但在实践中, 如何从课程设置、服务体系整合、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推进, 则是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题目了。

参考文献

[1]http://www.who.int/topics/sexual_health/en/.

[2]http://www.healthinsite.gov.au/topics/Health_and_Wellbeing.

[3]李茂.英国加强中小学性教育[J].教育, 2010 (9) :60-61.

[4]古晓.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体系[J].中国性科学, 2006, 15 (4) :32-36.

[5]Karen Bogenschneider, Risk-Focused Prevention of Early Teen Sexual Activity:Implications for Policymaker[R].Wisconsin Family Impact Seminars Briefing Report, Wisconsin, 1996:10-27.

[6]韩似萍.让每一个学生懂得性健康——杭州市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实践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 2005 (4) :74-76.

健康教育技术 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 传统的农村生产结构受到影响, 为了更好发展进行了调整, 农民谋求新的出路发财致富。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 将儿童留在农村, 留守儿童或单独生活, 或与亲属生活。这一群体的不断扩大, 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该类群体孩子因缺乏父母的陪伴, 普遍存在缺乏热情、心理敏感脆弱、成绩不佳等问题。如何调整留守儿童的这种心理状态,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为7~14岁左右, 该年龄段为儿童的性格、品德、情感初步发展以及形成时期, 对于儿童而言, 这是一段重要时期。而作为留守儿童, 这时期只能自我发展, 没有父母的陪伴, 周围的孩子甚至会对其进行侮辱、歧视, 导致留守儿童产生消极和自卑心理、缺乏热情、无安全感, 极易形成偏执性格。这样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 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 调查某地的留守儿童, 结果一些留守儿童, 有抽烟、喝酒、偷窃等不良习惯, 因此, 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健康教育, 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给予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在农村地区, 学校在家长以及孩子的心里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认为其是一个最正规、最值得信赖的教育场所, 农村学校作为教育留守儿童的一个关键机构, 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以及管理作用。学校以及教师应在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及爱护, 为其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 促进其健康成长。

1. 学校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第一, 学校可先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资料, 并调查统计留守儿童父母的工作地、联系方法, 儿童代养人的住址、电话, 将这些具体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备案。并建立畅通的学校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机制, 学校应多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以及代养人进行沟通, 彼此共同关注儿童,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也可以建立帮扶制度, 督促并辅导儿童学习, 并多与他们进行沟通, 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 督促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儿童感受到关注、关怀。

第二, 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的家长见面会或必要的短期培训, 让孩子的监护人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 了解如何更好地与儿童进行沟通, 改进教育方法, 调整之前固有的教育方法及教育观念。父母可通过电话联系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子女的关注, 从精神方面重视鼓励孩子学习。同时学校可采取有效的手段、方法, 针对存在思想方面问题的孩子进行教育座谈, 并与家长进行沟通, 让家长更好地配合给予儿童教育。

第三, 学校可组织一些手拉手互助小组活动, 选择一些有担当、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老师组织孩子们, 积极参加活动。留守儿童多存在一些明显的心理特征, 通过组织互帮互助小组活动, 增进孩子们之间的感情, 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彼此分担快乐、烦恼以及疑虑, 这样有利于有相同经历的留守儿童之间产生共鸣, 情感方面相互支持, 消除其不良的消极心理情绪。

2. 老师方面应采取的心理教育措施

第一, 开办关于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让农村教师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相关临床研究表明, 留守儿童其焦虑以及敌对性明显强于一般儿童, 同时不能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 不能有效疏解心理的不满、不快, 儿童心理会产生不满, 积聚的心理问题导致产生偏执的人格, 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儿童未来的健康成长。针对儿童的这种心理状态, 教师应掌握产生的原因, 并了解如何给予儿童有效的心理护理, 排解儿童的不满情绪, 帮助他们进行适当宣泄, 有利于其良性性格的健康发展。

第二, 教师应不断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 注意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以自我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学生。在学校教学工作中, 避免自我的不良心理情绪影响学生, 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与尊重, 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学习氛围。

三总结

作为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 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应共同努力, 创造一个和谐、关爱的氛围, 同时这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社会方面也应发挥其教育作用, 营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环境, 以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井坤.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 , 2012 (4)

[2]袁梅.农村小学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神州 (下旬刊) , 2012 (1)

健康教育技术 篇9

在千军万马挤中高考独木桥、无暇顾及分数之外的一切的今天, 汇文中学为何猎奇般地开展起心理健康教育呢?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 又经历了怎样的摸索和实践呢?笔者深入学校数次, 与专业研究团队促膝交谈, 在大量的研究案例佐证下, 渐渐复现了汇文中学的探索之路。

一、校长发起研究倡议, 成为探索的缘起

汪祯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 早在别校任校长期间, 他亲自处理或协同处理过多起发生在花季少年身上的心理健康问题。他认为, 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 已经不能用简单的“青春期叛逆”来解释, 他们的孤独, 他们的自私, 他们对他人的轻慢, 对先进的嘲笑, 以及对集体和社会的不满甚至仇视, 都让他感到不寒而栗。尽管, 他所在的学校还没有发生过更恶劣的事件, 但是, 他敏锐地注意到: 有些学生个性过强, 只能捧着夸着, 却批评不得;有些学生个头超过一米八了, 还动辄哭鼻子, 情感极其脆弱;有些学生换同桌像走马灯似的, 却总是无法与同学和睦相处;有些学生总是独来独往, 没有同伴, 没有朋友……在大量的案例面前, 他彻底认同了专家们提供的调查结果: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他们的心理障碍率越来越高, 全国有高达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其中, 中小学生中心理障碍者为21.6%-32%, 中学生抑郁的占22.3%, 且这一数字正呈现上升趋势。最让他震惊和痛心的是, 全国各地不时有青少年学生或自杀, 或杀人, 或伤害同寝室友甚至于杀害自己亲生母亲等相关报道。在他万分悲愤的时候,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新东方第二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说的一番话, 彻底颠覆了他的教育理念。每一位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去上名牌大学, 但不知, 北大、清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非常高, 达到30%, 有人认为不止30%。现在北大、清华学生之间竞争非常激烈, 所以自杀率也比较高。汪校长扪心自问:学校担负着培养祖国建设者的重任, 其中精英人才固然重要, 但是, 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正常劳动者才是首要的。如果一定要为青少年的培养目标排序的话, 第一是健康, 第二是心理, 最后才是成绩。从此, 在汪校长的教育思想里, 深深播下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种子。于是, 在当时的学校, 他首开创建学生心理咨询室的先例, 汪校长为咨询室取名为“心灵驿站”。“心灵驿站”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 以聊天、谈心的方式, 为有需求的同学做问题解答, 缓解情绪, 有力地配合了班主任的工作。

到了汇文中学, 学校的现状更引起了汪校长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全校现有三十个教学班, 1586名学生。如果按照调查显示的最低比例计算, 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是342人, 患不同程度抑郁的人数为354人。事实正是如此, 他发现汇文学生与千千万万独生子女一样, 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学习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很多心理问题如厌学、自闭、焦虑、情绪波动大、心理脆弱、任性、偏激、冷漠、自私、嫉妒、胆怯、自卑等, 几乎成了通病, 即使是正常的孩子也会相应地存在抗挫折能力差、合作意识差等诸多问题。教育者的良心使汪校长下定决心并在全校公布: 一定要花大力气, 加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并将此纳入学校重点工作来做,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上下合力创建研究团队, 踏上探索之路

在汪校长的倡议下, 汇文中学的教职员工们掀起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热潮。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还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老师们一致认为,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 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中学生教育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和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 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 唤醒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意识, 并为已经出现心理偏差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 是十分必要的, 是可以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展,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如果老师、父母及更多成年人从现在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胜于关注学生的成绩, 关注学生的幸福感胜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功, 那不仅意味着我们给了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更意味着我们将会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的未来。全校教师达成共识后, 汇文中学踏上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之路。汇文人坚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是正确的, 便以坚忍不拔的毅力, 坚持研究不放弃。大家一路摸索着, 一路收获着, 苦得其所, 乐在其中, 倾心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 感受着孩子们成长的快乐。

(一) 高度重视, 加大投入, 搭建规范的心理教育平台

2012年3月, 汇文中学成立了由汪祯学校长任组长, 教导处、政教处、科研室和各年部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特色工作领导小组, 不仅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常课程中, 而且还纳入到学校“十二五”规划中, 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 学校斥资20余万元进行高标准的硬件建设, 配备沙盘室、绘画心理室等, 着力搭建一个功能齐全、资料丰富、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为预防、诊断、矫治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排解其心理困扰, 指导其健康成长提供了合适场所, 创造了良好环境。在沙盘室, 多次出现这样的镜头:一双双嫩偶般的小手触摸在裹挟着海水味道的细细的软软的金色的沙子上, 孩子们闭了眼, 脸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一缕阳光透过纱窗, 洒在孩子们的身上。“一天中难得有一小段时间像现在这样安静下来, 用心去体会沙子带给你的感觉, 想象着你来到了海边……”随着心理老师细细的柔柔的声音, 孩子们似乎瞬间回到了童年。这是心理教师在给孩子们上沙盘课。从布置任务、研究对策、进行游戏、经验分享, 每次直到下课, 孩子们都还是意犹未尽。孩子们称它是“我们的幸福课”。孩子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让汇文的领导和老师们更加坚信, 他们的研究之路走对了!

(二) 专兼并用, 倾力打造, 组建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

一项工作的推进关键是人。建立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 是保障特色创建的关键。为此, 汪祯学校长把原来与自己配合过的徐淑清老师“挖”过来, 由这位有着丰富班主任经验, 著有《我与学生手牵手》一书, 并具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行为训练师资格的教师牵头, 成立了“八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其他兼职成员有班主任、政治教师、体育教师、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 通过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 解决了学校心理教师不足的难题。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 认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且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高度责任感的老师。而班主任教师的介入, 则是考虑到了班主任兼心理咨询师的共性, 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

团队成立之初, 为了让心理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了解国内心理教育的现状, 学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加速对团队进行专业打造。为此, 学校一方面组织心理教师陆续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观摩, 聆听专家讲座, 学习元认知干预技术、沙盘技术、绘画技术等。一方面在校内开展集体备课和心理研究活动沙龙, 积极开发校内资源, 互助学习。同时,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 奖励学习优异的学员, 全额报销学费。三年来共投入培训费达十万元。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目前, 团队中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7人, 国家心理行为训练师2人,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CETTIC认证的中级沙盘游戏师2人, 绘画心理咨询师一名。这些数字在大连市的初级中学心理教育团队中可谓首屈一指, 成为汇文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

(三) 分层教学, 多措并举, 促成心理健康课程系列化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根据可操作性的原则, 学校对不同年级设立不同的心理教育教学目标, 安排了不同的教育内容, 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时, 把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教育目标内化为可以观察评定和可训练培养的行为特征, 将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的课程内容来表达。最后, 根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特点, 从学生的天性出发, 设计了以游戏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初一开设了沙盘游戏课, 初二开设了心理拓展活动课, 初三则以元认知干预技术为主。教师精心设计课程游戏的内容, 形成了系列化课程, 学校则将这些课程纳入到常规教学计划中, 保证学时。这种有计划、有保障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更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1.以体验放松为主的沙盘游戏课。

对于刚刚步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 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适应中小学的衔接。这种适应更多地表现在对新的班级的各项规定、老师的教学风格、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初中学习方法等不同方面的适应。于是, 很多学生在与老师的接触、同伴的交流中出现了问题, 与老师顶嘴, 和同学缺少默契, 在团队中表现出任性、自私等。“沙盘游戏课”除了能够满足学生们对沙和沙具的天然的情感, 还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有效表达和释放情绪的途径。他们通过玩沙子、沙具模型, 不仅可以宣泄消极情绪让身心得到放松, 而且可以通过沙盘重新建构自已的意识或无意识认知, 激活自身具有的健康与治愈因素, 从而获得心性的修养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教师在课程中间, 通过对学生在沙盘游戏中的表现, 解读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 并通过一定的数据, 给予班主任和家长一些合理化建议, 这对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过沙盘课的学生们逐渐有了这样的变化:责任感和班级荣誉感不断增强, 小组竞争与合作意识逐渐提高, 融洽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 班集体的凝聚力凸显。班主任老师也欣喜于学生们的变化, 他们希望这样的课程能够再多一些, 让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多了一份丰富的体验而更加健康和阳光。

2.以游戏放松为主的心理行为拓展训练课。

进入到初二年级, 大多数学生渐渐地适应了班级的集体生活, 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 身体开始更快地发育, 也敢于面对挑战, 发挥自己的潜能, 进步神速。但是这个时期两极分化现象也出现了:一小部分学生仍然适应不了学校的生活, 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屡受打击, 表现出意志不坚定、自卑、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严重者甚至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

针对初二学生特点开设的心理行为拓展训练课, 旨在开展游戏的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并尊重同伴, 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并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 在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等方面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比如, “紧急运输, 团结铺路”活动让学生知道“失败后的总结是通往成功的铺路石, 总结与随机应变能力能够祝你走向成功”。“蛟龙出海”活动让学生明白了“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 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团队就好比一个木桶, 团队中能力最薄弱的人决定了这个团队能走多远”。“无声数字”中学生们那种有条不紊, 有效沟通的能力和自信自控力让所有观摩的教师赞叹不已。

3.以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为主的元认知干预技术。

初三年级由于课程增加, 难度加大, 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和毕业考试等新的心理焦虑和情绪波动。这时, 心理教师们给学生做的除了心理上的正常减压, 还辅助以元认知干预技术。简单地说, 就是教给学生们自己能够对自己实施心理干预的技术。徐淑清老师在心理咨询室刚建成的时候, 就为一个学生做了心理干预, 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效果。那是一个劳动态度非常积极的学生, 但提到学习成绩便一脸无奈。经过谈话, 徐老师发现了这个同学由于成绩不理想, 有一定的焦虑情绪, 常常无名火起, 甚至撕毁书或作业本。结果, 越是暴躁不安, 成绩越是下滑。针对这个情况, 徐老师及时为他运用了元认知干预技术。在舒缓的音乐声中, 运用恰当的干预指导语, 引导学生渐渐进入了放松的状态。经过几次干预之后, 这个同学的情绪得到了良好的缓解, 学习状态得到了改善, 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还有更多学生的心理细微变化被细心的老师们关注到, 予以及时的干预后, 都有不同的收获, 学生们因此而变得健康、积极、向上。

当然,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渠的, 除了正常的授课内容, 学校还为问题学生设立了心理健康档案, 邀请家长来校与心理健康教师一起共商教育良计, 帮助问题学生舒缓情绪, 消除心理障碍, 矫正行为, 让他们从心理困惑和阴影中走出来。

(四) 依托学科, 全方位渗透, 提升心理教育实效性

课堂教学渗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现在, 尝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甜头的汇文人越来越重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帮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数学学科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猜想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语文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促进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与刻画;音乐教学结合音乐来演绎出各种不同的情感; 生物教学结合学生对生命起源、生命现象等问题非常感兴趣这一特点, 将自我教育、生命教育融进课堂。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中, 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了发展, 探索求知的欲望得以调动与满足, 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令人欣喜的是, 当汇文中学的学科知识传授不再是以牺牲学生人格为代价的时候, 他们恰恰收获了孩子们学业质量的大提升——2008年汇文中学重点高中上线率还只是38%, 到了2011年, 上升为50.2%, 而2013年, 达到了51.5%。其中, 董文毅同学以总分658.5的优异成绩, 勇夺2011年区中考状元, 2012年, 陈彦如同学再以652分的优异成绩夺冠。现在的汇文中学, 已经跻身甘井子区和大连市知名学校行列, 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三、成果初显, 形成“发展、普及、矫正”的心理健康教 育模式

(一) 心理健康维护意识不断加强

两年来, 汇文中学一直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初步形成了“发展、普及、矫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先后接待市、区兄弟学校观摩学习20余次, 受到业内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越来越多的学生、老师、家长认可学校的心理健康宣传, 主动联系专业教师进 行咨询辅 导。汪校长谈到学生现状时, 不无自豪地说:“现在看我们汇文的孩子, 阳光 , 自信 , 让人喜欢。”家长们聊起自 家孩子也少了往日的焦灼和苦闷, 纷纷表示, 孩子变了, 比以前懂事了。

(二) 心理健康 教育方式不断创新

早在研究初期汪祯学 校长就说 过, “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学习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我们要以科学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同学们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两年过去了, 汇文中学始终立足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 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积极思考, 不断创新, 努力使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跃有效。2014年新学期伊始, 他们打造的“五个一”健心工程正式出台, 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 即:一堂课——心理健康课, 一个室——心理咨询室, 一幅画——校园心理绘画, 一个感受——心理活动反思, 一封信——致家长的一封信。这作为开展研究与实践载体的“五个一”, 在以往, 汇聚了汇文人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所有智慧与汗水, 在未来, 更将承载着汇文人的不懈努力, 达到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

接受健康教育,掌握健康主动权 篇10

他知道我与他同病相怜, 比他“资历”深, 平时只要碰面, 他总不失时机的就糖尿病的话题跟我搭讪几句, 因为“知己”, 我手头有什么资料也乐于送给他看。一来二去, 就有了一种特殊缘分。我虽然是糖尿病健康大课堂的忠实听众, 毕竟年纪大了, 记不住多少, 充其量只知道些皮毛, 于是将我知道的一鳞半爪随时说给他听。他听得很认真, 还不时提些问题。我发现他对糖尿病知识十分欠缺, 一副很“饥渴”的样子。

这次见面谈话, 他主动说:“糖尿病很好对付, 别看说得邪乎, 其实不过如此。”边说边吞云吐雾, 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我听着刺耳, 他这几句话给我的直觉是:对糖尿病陷入了误区, 轻言了防控糖尿病的艰巨性复杂性、治疗的长期性、更没有洞悉其危害性, 无知无畏。而且过去的一切陈规陋习又死灰复燃了, 浅尝辄止, 整个一个好了伤疤忘了疼!但我又深知他一意孤行下去定会出现并发症, 而一旦出现了并发症, 其后果将是不可逆转, 那时候的感觉不再是紧张恐惧焦虑, 而是绝望后悔, 痛不欲生。

我恨铁不成钢, 心情有些烦躁, 失去了谈话的兴致, 没有了往日的耐心与和颜悦色, 觉得再与他苦口婆心地重复那些说过无数遍的道理已经苍白无力, 只是淡淡地说:“今后跟我去糖尿病健康大课堂听课吧!”面露愠色。他看出了我的不悦, 但出于对我的尊重, 答应了我的要求。

糖尿病健康大课堂不仅是“健康大课堂”, 我看也是一所“技术学校”, 在我患糖尿病的4年期间, 我在这里既学到了健康知识, 又学到了一些保健技能。尽管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综合性疾病, 至今国内外尚无办法将其根治, 但通过在这所“学校”的修炼, 我毫不谦虚地说“能当自己的医生”了。我患病4年多, 在医生的指导和自己的细心调理下, 至今没有吃药, 生化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 没有并发症。我相信我的抗糖经历可以复制, 我坚定地为他设定按照我的模式, 走好今后的路, 防微杜渐。

他跟我来了, 一路下来坚持了半年, 笔记记了厚厚两大本, 慢慢地我对他肃然起敬。他跟我说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以血浆葡萄糖增高为特征, 主要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病——他的收获出乎我的意料, 这得花多少时间记住这些拗口的概念!除此之外还知道了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易感人群、发病特点及诊断标准等。虽然只有短短半年时间, 他竟滚瓜烂熟、如数家珍一般, 有点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劲头, 不但令我刮目相看, 对他我也充满信心和期待。

尤其是专家讲到糖尿病流行趋势, 使他颇感惊讶, 他知道我国总体患病率已达9.7%, 同期患糖尿病前期症状的就更高, 达到15.5%, 我国总糖尿病患病人数达到9200万人以上, 糖尿病前期人数达到1亿4千8百万, 而每年中国抗“糖”耗资竟达1734亿元, 数字之庞大, 令人震惊。他想到“非典”流行那段灰暗的日子, 紧张地对我说:“这不成流行病了吗?”我说:“可不!”更让他触及灵魂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出现了糖尿病眼病严重的会双目失明, 出现了糖尿病足严重的需要截肢, 出现了糖尿病肾病严重了得透析, 出现了糖尿病心脏病的说不定命悬一线……他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多亏你带我到这来听课, 要不这些病都等着我呢。”感到十分庆幸。

专家又告诉我们, 尽管糖尿病的凶险猛于虎, 但并不可怕, 它可防可控, 只要按照“五驾马车”的要求去做, 即接受糖尿病教育, 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 按时服药, 定期监测, 就能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过健康人的生活。

他还知道了糖尿病人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能降糖, 什么是有氧运动。还买了血糖仪, 学会了自己监测血糖, 他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起居都是按照要求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最近做了一次生化检查, 血糖达标,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 血压血脂正常, 没有并发症。现在想来, 幸亏当初来到了糖尿病健康大课堂, 如饥似渴地学习了这么多知识, 否则其后果真的不可想象。看得出来, 他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他满怀信心地表示:“通过学习, 真真切切尝到甜头, 我要常态化, 把这种生活变成习惯, 坚持下去。”这是他的肺腑之言。当听专家说, 糖尿病在中国流行的时间还不算长, 但并发症却比较严重, 是因为有“三低”:知晓率低, 患病不知道;治疗率低, 觉得能不治就不治, 或没钱治;达标率低, 经过治疗没有收到满意效果。由此看出糖尿病教育任重道远, 糖尿病防治艰难曲折。我的这位街坊颇多感慨, 决心把社区的糖尿病人都招呼到大课堂来。

健康教育技术 篇11

一、体育活动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的身体活动和身体状况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影响,通过身体活动能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充分说明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当学生心理状态良好时,就会显得食欲旺盛、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因为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体,它们互相影响,相互作用。

二、体育活动与自信心提高的关系

学生具有爱好表现的心理特征,体育教学内容多元而广泛,在活动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地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急躁、自信、坚定、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勇敢顽强、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认真负责、敷衍了事、文明礼貌和蛮不讲理等,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体育运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此外,教师不要过分营造相互竞争的体育课堂氛围,否则后进学生得不到鼓励,就可能一直是体育学习与活动的弱者。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比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和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经常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才能喜欢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从而增强抵抗能力,增强体能,提高自信心,也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并表现出珍惜生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

三、体育活动与情绪调控的关系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反之,便会产生消极情绪。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表现,以便作出适当的调节。当学生学习压力大或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去,运动既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又可以改善心理状态。

四、体育活动与意志品质培养的关系

在体育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需要克服身心疲劳,消除厌倦、胆怯、慌乱等情绪,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紧张等,这些都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严峻考验,也是培养和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程度的目标而支配自己的行为,并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近些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呈现萎缩趋势;而由于独生子女的“独”,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经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果断、自控、坚韧等良好品质难有培养的氛围和机会。学生从小被喂娇了,惯坏了,成了“肥胖墩”“小豆芽”“药罐子”等,这与时代发展对人体健康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桑新民在其《教育哲学的对话》中谈及现代体育的有关问题时说道,现代教育很需要一点儿斯巴达的精神,就是强调体育训练,加强身心磨炼,需要设置一些粗犷的、粗鲁的、剽悍的、严格的半军事化的运动课程,要自觉地让学生“吃点苦头”,摸爬滚打,强壮筋骨,增强体质。唯有进行强有力的体育运动,不断体验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得以养成。体育活动是磨炼和考验人的意志品质的活动,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五、体育活动与团队精神打造

体育活动多数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体育活动非常有益于团队意识的形成。团队精神和角色意识不仅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合作精神渗透在角色之中,因此,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好所承担的角色的人,就被认为是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人。体育活动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角色类型,为学生学习和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强合作意识提供了机会。

很长一段时期,学校体育任务中只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讲团结协作而不讲竞争。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竞争,又要有合作。然而,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所谓竞争不是过分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不要分出三六九等,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境,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健康教育技术 篇12

目前, 社会上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二等教育”, 职校学生特别是中职学生是“二等学生”。成绩好、素质高的学生多数读高中升大学, 读中职的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或家庭条件较差, 无法读高中、升大学的初中生, 他们的心理问题会更多、更明显, 如无心向学、不思进取、习惯不良、自卑心和叛逆心重、人际交往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差等。吉林市3所职业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调查显示, 中职生存在人际关系问题的占64.75%, 有考试焦虑的占49.28%, 有学习障碍的占48.72%, 有情绪问题的占41.83%, 有自卑心理的占39.41%, 独立性差的占38.61%, 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占38.23%, 适应能力差的占36.32%[2]。

如何针对中职生的特点, 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 培育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合格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是中职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端正思想认识, 合理搭建机构, 落实教育责任

中职学校应针对学生心理特点, 正视矛盾和困难, 统一认识, 明确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要搭建层次明确、结构合理、人员分配得当的教育平台, 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职责, 使每位教育者明白自身责任, 采取恰当方法, 齐抓共管、齐心协力, 通过教育和引导, 纠正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障碍, 努力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心理素质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合格毕业生。

1. 端正认识, 善于发现闪光点。

所有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以平等的心态、赏识的眼光、肯定的语气尊重学生, 从小处着手, 发现学生闪光点, 及时表扬鼓励, 提高学生自信心和自我约束能力;要学会倾听学生心声, 关注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针对性答疑解惑, 帮助学生解开心结;允许学生在心理调适过程中的失误和犯错,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要耐心细致做劝说引导, 不能粗暴地一味指责或放任自流。

为确保学生教育工作能落到实处, 卓有成效, 可通过发放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邀请当地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讲课指导, 举办专题讲座、学术论坛、专题研讨等形式, 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专题培训, 交流经验体会, 共商教育举措。

2. 合理设置机构。

为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要根据本校机构设置特点, 建立以校级指挥、中层管理、一线教育构建的三层次的教育体系, 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具体机构设置如图。

3. 制定目标, 落实责任。

要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明确由业务校长分管, 具体教育工作由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组织主要负责, 落实各科室每个人应承担的主要任务, 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要做好沟通配合, 形成合力, 共同抓实抓好。

二、调整教学计划, 改进教学方法, 实施有效教育

要根据学校实际, 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大胆实施教学改革,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参加到教学中来,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1. 调整教学计划, 因材施教。

多数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 纯理论学习兴趣不高, 更喜欢新鲜前卫、可动手、有挑战性的知识和技能。学校要根据这些特点大胆调整教学计划, 开设专业特色鲜明、实践性强、注重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课程吸引学生, 培养学习兴趣, 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热情和动力。开设社会实践类课程, 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了解、认识社会, 感知、热爱社会, 在实践中实现价值, 增加社会责任感,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开设专业实践类课程, 鼓励学生刻苦钻研, 提高专业技能, 大胆探索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 并实际运用知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引导学生正视现实、端正态度, 克服自卑、自闭心理, 明确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识;增设学生感兴趣、反映新科学新技术的课程作为选修课, 供学生选择,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 文化课教学重在消除惧怕心理, 许多中职生由于基础差, 一上文化课就头疼, 还没学习就退缩。在教学中可采用行动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等新型教法, 多开设活动课、讨论课、实践课、调查课等课程形式, 如数学课可引用趣味数学、生活数学, 语文课多采用角色扮演、成语沙龙、分组讨论形式, 英语课可增加对话、游戏等口语练习等, 使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发现文化课的有趣, 找到学习的乐趣, 喜欢并投入学习。第二, 专业课教学可通过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法, 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爱专业、学专业, 提高学习效果。第三,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可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 引进课堂讨论、演讲答辩、角色扮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吸引学生参加, 使学生能真正学得了、用得好, 能运用所学知识自我剖析问题, 合理调整心态, 认清自我、树立信心、建立良好性格, 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第四, 德育课应改变传统纯理论教学的做法, 引入实践教学模式, 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模拟实践和企业实际锻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法, 让德育课程活起来[3]。

3. 改革考核办法, 调动学习积极性。

根据不同专业和课程特点及学生接受能力, 采用多种考核办法, 将以往理论考核、期末考核、统一考核为主, 调整为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期末考核与分段考核相结合、统一考核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等考核方式。专业课可采用过关演绎、目标驱动等方法, 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做, 灵活运用知识分阶段、分项目完成目标任务;文化课和基础理论课可增加平时学分比例,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 可用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多形式结合, 重在考核实际分析能力。

三、培养专业兴趣, 强化专业技能, 构筑自信心理

目前的中职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对社会、对职业的认识微乎其微, 对前途迷惘困惑。学校应在学生入学之初, 通过专业教师、优秀毕业生、行业专家开讲座等形式对其进行专业教育, 尽早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特点、认清职校优势, 让他们喜欢所读专业, 掌握学习方法, 把握就业目标和方向, 明确奋斗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人的能力有理论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中职生普遍存在理论学习能力较差、兴趣不高, 但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往往较强的特点。在专业技能培养中, 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切入点, 把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和专业发展趋势与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结合起来[4], 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和训练, 大胆实践和创新,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学校要紧密结合专业课程, 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学生开展校内专业技能训练和竞赛并评奖表彰, 在此基础上筛选优秀学生参加各级专业技能竞赛, 通过竞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参与竞争的决心, 鼓励学生学有所成。

四、搭建沟通平台, 培养独立人格

中职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 生理发育逐步成熟, 但心理发育未成熟, 人格未定型, 有许多困惑和纠结;自我意识强但不愿对外倾诉, 缺乏沟通能力, 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学校要重视这种倾向, 针对原有心理健康咨询室门可罗雀的实际, 精心打造悄悄话信箱、心语咨询电话、好朋友聊天室、心理健康社团、微博及QQ聊天工具等, 多角度、多形式开展交流和疏导, 让学生敢于把心里话说出来。针对性地开展学生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 使学生受挫心理通过倾诉得到释放。成立研究团队加强课题研究, 对在校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探讨研究,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举措提供依据, 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恰当办法妥善处理。鼓励学生勇敢面对自身缺点和不足, 加强自我调节能力, 保持乐观、豁达、自信的心态, 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提升人格魅力。

五、创设校园文化, 丰富课余生活,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可通过布置校园环境, 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等来陶冶生活情趣, 活跃课余生活,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增进同学间友谊,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精心布置校园环境, 创设鲜明校园文化。重点应创设轻松愉快、健康向上, 体现职教特色和学校特点, 鼓励学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可在教学场所、宿舍走廊张贴健康向上、能激励学生的宣传画板, 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陶冶情操;做好校园绿化和规划, 开辟林荫小道、闲暇小廊、青春客栈、运动广场、趣味花园等活动空间, 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在这些地方放松、运动、交友, 增进友谊, 调整心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刊、板报、网站专栏等校园传媒, 大力传播对学生有益的文化内容, 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可依托专业科组和学生社团, 开设有专业特色、反映时代前沿、学生喜欢的各种兴趣小组, 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专业、热爱专业、钻研专业;举办专题板报评比、征文比赛、辩论赛、演讲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组织文体活动、心理健康电影鉴赏、心理拓展训练, 开办专题讲座、交流会、主题班会, 创设学生交流平台, 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真诚交流、吐露心声、调适心态, 在活动中学会微笑、学会欣赏、学会倾听, 培育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宿舍、教室为阵地开展生存教育、礼仪教育, 用轮值宿舍长、班长等形式, 让每个学生参与管理, 从中感受自己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责任意识和角色意识[5], 帮助学生拓展素质, 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除中职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外, 更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政策层面上要重视职业教育, 重视职校生的健康成长;舆论上应做好正面宣传, 多一些健康案例少一些劣质新闻;家长应以朋友的心态经常与孩子交流, 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 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学会与人相处。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多方努力, 让学生能在健康、平稳、良好、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得到妥善解决。

注释

1[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 (修订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2]李英等.职校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1) .

3[3]刘志兵等.职教集团化背景下职业学校德育实施调查分析--基于华忆电子工业学校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4) .

4[4]刘荣秀.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调查分析和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7) .

上一篇:定向越野运动下一篇:政府人力资源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