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形象(精选12篇)
供电企业形象 篇1
1 前言
在经济体制改革后,现阶段供电企业的电力供应已由原来的供不应求发展为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原来的供电管理模式及用电营销模式已难以适应现阶段电力市场,必须转变原有用电营销管理模式,以适应现阶段的电力市场营销管理。
2 电力供电营销管理的主旨
(1)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供电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供电营销的需要。
(2)加强供电营销管理,必须保证供电质量。加强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以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同时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3)供电营销必须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供电企业应当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4)供电营销是商业化运行、法制化管理。政企分开后,电力企业仍然是一个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因此,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3 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总体策略
在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引导下,以需求预测管理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实现社会效益和公司效益的同步提高。
(1)供电营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努力开辟新的供电领域,积极引导广大用户对电力的消费,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寻找电力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2)供电营销以需求侧管理为手段。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借助经济、媒体宣传等手段,引导客户合理用电,提高用电效率,提高负荷率。积极推广有利于环保、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拓电力市场。
(3)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转变观念,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同时通过加强电网建设保障供电可靠性,提供优质电能。
(4)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不仅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优质、可靠、价格合理的电力电量,还要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引导客户改变传统的用能观念,使用高效洁净的电能,提高生活水准。
4 总体策略具体内容
4.1 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
一是营销地域的扩张。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必定会要逐步放开电力销售市场,打破现有的专营体制,抓住机遇,立足本地,辐射周边,实行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通过完善地区的电网架构建设,主动出击,以提供各项供电服务为手段,扩大电力营销市场。二是能源市场的扩张。搞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的工作。
4.2 优质可靠的产品策略
通过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的质量,来提高对客户的吸引力。产品质量是营销的基础保证,要加大城网和农网的改造力度,加快一户一表的改造步伐,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4.3 激励用电的价格策略
积极推行新的电价政策,处理好电度电价和基本电价的比例关系,在电价中考虑供配电工程贴费的因素,建立灵活弹性的电价体系。
4.3.1 产品策略
产品的整体概念是有形实体加上企业对用户所提供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电是一种商品,它的特殊性决定它的产供销一体化瞬间完成,电力产品市场首先要进行分析预测,摸清底数,掌握市场潜力,制定详细的市场计划。同时,加强用电市场的建设和电网改造。电力市场的载体是输电网和配电网,电能通过它们送到千家万户,只有拥有一个现代化水准比较高且网络布局合理的电网,作为商品的电能才能“卖”得出去。具体包括增加供电电源点,提高电能质量;根据用电需要进行电网改造;以优质的服务,去寻求和开拓市场。产品策略的重要内容是产品服务。电“卖出”去后,售后服务工作必须跟上,因为电力用户的满足程度,就是明天潜在的电力市场,因此,供电企业的服务不能只停留在故障处理上,而应从用户的需求-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售后-服务-故障处理-扩大需求的各个环节提供咨询或服务。要杜绝“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改变等待求助为上门服务方式,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社会承诺,采用调压或补偿方式提供优质电能服务,采用双电源、双回路和环网形式提供可靠电力。
4.3.2 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的三大中心是:成本、需求和竞争。电力企业由于目前依然是独家经营,电网统一调度,因此,围绕用户需求降低成本,避免搭车收费和乱加价,是扩大电力营销的重要措施。
(1)用户在办理用电增容过程中,一次性交纳供、配电工程贴费是制约电力销售的主要因素。为了激发用户用电的积极性,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可采取灵活办法,如对于已办理增容的用户闲置配变可依产权界限在本区域内调节使用。供配电工程贴费的收取,电力部门可采取分批收取,对于经济确有困难的用户或社会性公益事业,贴费采取“减、缓、免”的政策,对于农网改造农村用户增容贴费免交,对于贫困地区电力部门帮助上新变压器,对用户采取租赁形式,鼓励其用电,防止一次性投资过大,把用户吓跑而影响用电的局面。
(2)规范电价提高竞争力。电力企业要开拓用电市场就必须规范电价,国家制定的电价并不高,但许多地方执行起来就变了祥,如各级政府强加的搭车收费;“人情电、关系电、权利电”的存在将电价人为加大,转移到用户身上,过高的线路、配电损耗及农民分摊的机泵管带费、公益企业用电和违章用电、窃电等都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奇高的电价,使消失了多年的炼油灯、汽灯重新点了起来,严重挫伤了农民用电积极性,因此,规范用电秩序是当务之急。
5 总体策略的实施规划
5.1 建立新型营销体制
近期首先实施向市场营销体制的转变。按市场需求设置营销机构,改“用电管理”机构为“电力营销”机构,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同管理、公共关系与形象设计、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与用电咨询、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工作,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它包含主营系统、支持系统、监督系统三部分设置。
5.2 拓展市场份额
(1)运用灵活的电价政策,争取市场份额
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可把整个用电市场细分为价格刚性市场、价格弹性市场和价格敏感市场。运用“价格”扩大营销的目标市场是价格敏感型市场,如高能耗工业用户等。为此需要调整现行的用电政策,主要措施:对大工业客户实行超基数优惠电价、丰水期季节折扣电价,稳定工业用电市场;拉大分时电价差,利用价格杠杆启动分时用电市场;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两时段电价,引导居民的合理用电;对冰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及其它蓄能设备实行分时段优惠电价;遵循市场细分原则,对不同用电性质的客户采取差别定价策略,如负荷率电价、节假日电价、可停电电价等;通过同网同价,直供到农户,占领农村市场。
(2)推广用电,增加电能的使用
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应当联合政府部门和用电设备制造商,适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使用蓄热电锅炉、电空调、电炊具,引导消费,力争以电的消费逐步取代燃煤和燃气,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
(3)细分市场,重点突破
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实施重点市场开拓,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内重点在居民生活用电和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在居民生活方面重点促销烹调、热水、空调、暖气、干衣等电气设备,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方面则主要是电锅炉。同时加强对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改善农村电力质量,占领农村用电市场。
5.3 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技术支持系统的完善主要是以下方面:
(1)电网支撑;
(2)提高营销在线监控和营销信息自动采集水平;
(3)建立客户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
(4)建立需求侧管理支持系统,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工作。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公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在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指示下,可将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定位为环保能源扩张策略。总体策略的实施规划:首先建立新型营销体制,实施向市场营销体制的转变;其次运用灵活的电价政策、推广用电、增加电能的使用、实施重点市场等措施扩大市场份额;第三要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6 结束语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供电企业必须加强供电管理,转变营销管理策略。加强用电管理、推进用电营销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建立起适应买方市场需要的新型电力营销理念,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供电企业形象 篇2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视和建设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趋势。实践证明,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提高企业劳动者思想文化素质的客观需要,也是改进供电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人民电业崭新形象,对于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竞争能力,拓宽电力市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级供电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认识上的偏差。这是影响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随着科技发展和新能源的逐步应用,无疑会给供电市场带来冲击。农村电网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供电企业管理的广度和难度不断加大,企业领导者不得不将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上来,无暇顾及企业文化建设。有的管理者则认为生产经营搞好了,企业物质文明上去了,企业文化自然就上去了。因此,对企业文化建设持有“顺其自然”的态度,使企业文化建设处于“被动”的发展态度。
概念上的模糊。将企业文化与琴棋书画、歌舞、体育等文化活动方式相混淆,或者是同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相混淆,认为这些工作都是党、团组织的事,没有认清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涵,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全员参与的意识。
深度不够。没有真正将此项工作列入企业的重要仪事日程,局限于表面文章,“硬”件建设投入不足,“软”件建设更无从谈起,充其量只能说是“有企业文化”。
脱离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没有根据供电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而是简单照搬照抄现成的经验模式,使企业文化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受到制约,影响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正确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
全面认识供电企业企业文化,不仅要充分理解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而且要正确把握其内涵和特征。供电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确立和倡导指向明确的价值来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这是供电企业内增素质、外树形象的基础。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考虑:
要考虑企业的性质。作为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一种能源,电力是全民共同享有的财富。供电企业必须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主导思想,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当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要考虑电力行业的特点。电力行业,尤其是供电企业,具有自
然垄断性特点,容易滋生优越感和衙门作风,形成“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不良现象,因而,必须教育职工树立“优质服务是电网企业的生命线”思想,使每一个电业职工都能牢记宗旨,摆正位置,珍惜岗位,做好工作。
要考虑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前景。近年来,电力发展迅速,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优胜劣汰已是必然趋势,因此,供电企业职工必须树立“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理念,变被动供电为主动服务,以全新的观念和一流的服务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和教育职工,积极倡导“作风就是形象”、“服务就是效益”、“敬业奉献、执着追求”、“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以市场为向导,加快多经企业发展”等观念。有了正确的导向,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减少盲目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供电企业形象 篇3
[关键词]供电企业;供电所管理;标准化;建设;提升
供电所是供电企业的基层细胞,是实现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经营绩效、优质服务的前沿阵地,是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的执行班组。开展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来,我供电公司严格按照省电力公司“抓基层、抓基础、抓基本功”的工作部署和“先试点、后推广”的工作思路,在全公司开展了标准化建设,初步形成了组织机构专业化、生产运行规范化、电网设施优良化、优质服务常态化、营销管理精细化、基础管理信息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各供电所综合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一、强化意识,努力推进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是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推进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开展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就必须让供电所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者从思想上建立标准化管理理念,全面、全过程执行精益化管理。在工作动员阶段,公司要组织供电所广大员工学习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市公司有关文件及各级领导讲话精神,破除干部员工中的错误认识,在员工头脑中植入标准化建设的理念,树立“标准化建设是每个员工应尽职责”的思想,努力在供电所打造一支卓越的管理队伍和一支高效的员工队伍。要求供电所干部员工坚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从最基本的工作抓起,从供电所日常小事抓起,从最关键环节、最薄弱环节抓起,逐步向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推行。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创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鼓励员工立足岗位成才,才能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才能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示范引导,培育典型到位
按照“以点带面,典型引导,分步实施,全面开花”的原则,积极推进标准化供电所建设。一是以“选树典型,创先争优”活动为方针,按照标准考核细则对供电所进行考核,以评促建,评建结合,推动常态化建设。根据每季度考核结果,选树管理基础扎实、特色突出的任村供电所作为标准化供电所建设的标杆。通过充分发挥先进供电所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标准化供电所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二是以创建基层群众满意的所站为抓手,努力推进标准化供电所建设。将通过群众评议、政府考核,作为标准化供电所建设的标杆。
三、突出以人为本,提升团队品质
针对县级电力体制多元化、管理差异大等情况,要结合实际,精心做实“供电所团队文化管理创新”项目落地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原则,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完善分配机制,保障员工福利,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熟练、服务优质、稳定和谐的农电队伍;关心关爱农电员工,优化成长环境,搭建发展平台,让人人享有实现梦想的机會,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倡导“知荣辱,正言行,懂感恩,惜职业”,在传递价值中提升自我,构建和谐向上的班组文化,让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
四、重视队伍管理建设,提升员工素质
一是规范用工制度,实行合同管理,保障合法权益,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及时签订、变更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达到100%;二是积极落实农电员工岗位轮训常态机制,加强技能培训设施建设,供电所全面实现人员持证上岗,持证率达100%;三是按照上级要求,完善农电工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管理和退出工作机制,实行统一招聘、统一择优录用、统一考核;四是加强岗位培训管理,制订岗位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采取各种培训方式提升员工技能水平;五是按照上级要求,制定薪酬管理办法,推行以岗定薪、同岗同薪。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实行员工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员工技能培训,结合员工自身素质,给员工量身制订培训计划,培训员工技能。创新培训形式,增强培训实效性,结合各类人员岗位培训需要,发挥专家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在内部大力开展师带徒活动,倡导岗位学习、岗位自学成才,实行技能提升与技能岗位工资晋升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促进一线员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
五、处理供电所区域性缺员问题实效化
供电所整体超员和区域性缺员情况并存。要解决这一问题,除自然减员外,只能采取农电工异地工作的办法解决供电所严重缺员的情况。由于农电工收入较低,家庭负担重,让其异地上班困难重重。为有效解决问题,分公司的做法一是排查摸底,确定超员及缺员的供电所;二是通过主动报名、考试、民主测评等方式,确定异地工作人员,考试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考场及阅卷由分公司领导监督,全程录像,试卷成绩出来后网上公布;三是依据农电工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四是制定相关政策,使异地工作的农电工享有一定的补助。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分流的农电工心甘情愿到异地上班,解决了分公司供电所区域性缺员问题。
六、构建企业文化,提升团队品质
1.人性管理营造温馨环境。供电所工作氛围好坏与所长的人格魅力息息相关。供电所各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取决于所长的综合管理水平还取决于所长对工作的责任心。所长应从点滴做起亲自监督考勤在工作中要经常参加本所抄表、计量线损、运行维护、优质服务等工作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模范地执行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要求。
主要工作场所悬挂安全标语,张贴安全漫画、企业理念,设置安全文化墙给职工以温馨提示。
员工的个人工器柜上贴有一张全家福照片,后面印有安全警示语,提醒员工牢记家人的牵挂,在工作中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丰富业余活动,积极引导员工参加健康文体娱乐活动,如参加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通过各类集体活动愉悦员工身心增强团队凝聚力。
2.民主管理提升团队凝聚力。利用民主生活会,周例会,平时交流,全方位撑握员工思想,畅通交流渠道,积极为员工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出谋划策,提供帮助和动力,做好厂务公开,对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月度业绩考核情况,特殊岗位津贴等在公开栏公示,让大家对奖励考核认可,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供电所不断加强员工的政治这习和专业技术学习,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提高员工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通过师带徒,老促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长效的培训机制让员工与公司共发展进步。
七、结语
全面推行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解决了供电所管理粗放、基础薄弱、工作质量与效率低等问题。有效地整合了管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队伍素质,全面提升了农电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解决了安全生产、行风建设、经营核算、优质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实现了分工明确、抄核收分离等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孙军富,孙显义.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供电所管理水平[J].农村电工,2013,01:16.
[2]李瑞强.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供电所管理水平[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0:147-148.
供电企业中供电营销管理策略 篇4
关键词:供电企业,供电营销,管理,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与国家宏观经济变化的形势加快, 电力市场在我国产生重大变化, 我国供电企业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将如何来适应新形势。抓好营销管理工作、营销渠道的拓宽、建立新的营销方法是目前我国供电企业重点需要运用的营销管理模式。
一、电力市场存在问题的现状
(一) 市场经济难让电价制度适应。
供电企业受到电力管理的体制控制导致无权调动电价。供电市场中一部分影响因素包括电价上的调整。最了解电力需求是供电企业, 但是供电企业却不可以调动电价, 使得点价与市场的需求不相一致。
(二) 电力企业市场中的环境变化较快。
在供电企业生存当中市场的价格影响其发展, 市场的价格高低在供电企业当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目前的市场当中, 竞争对手在电力企业中并没有同类的竞争企业, 但是在的企业管理中受到了国家的加大垄断制度, 这一政策将会使能源企业和电力企业竞争日益激励。
(三) 在市场需求中电力营销服务体系难以满足。
需求形势在电力市场中不断的变化, 市场的需求应当对电力企业要求根据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 增强对经济的发展与改革, 在市场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上进行提升。企业发展运行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条件, 在对待调整上都应当以市场中的需求来作为核心, 通过调整政策和生产运行计划来完成。
(四) 市场营销的意识在营销人员中缺少。
目前在电力企业当中, 营销人员在电力营销工作上的素质不够齐全, 激励体制也不够完善, 这直接影响到电力营销人员在工作当中缺乏了积极性和热情。电力营销工作因受到电力整个系统上的影响, 主要是电力企业系统中缺少创新能力的营销人才和有思想的人才, 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电力营销工作难以突破创新, 唯有原地上踏板。
二、营销管理在供电企业上的策略
(一) 扩张对市场中的策略。
需要很好对市场进行预测分析, 应将电网架构建设更完善, 将营销市场进行积极地扩大、对供电服务的方法进行创新。在能源市场上进行有效的扩张, 挖掘电力市场与用电潜力, 充分去发挥对电能清洁、高效、廉价等, 在目标客户上应当将工商业和具名作为用电主要目标, 提升电力在终端能源市场中的消费比例。扩张对营销区域范围, 在不断开放的电力营销市场中, 往后将会在销售的体制上逐渐打破垄断性, 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同行业当中, 必须去占据周边的市场资源, 这是在电力销售中所必须完成的任务。
(二) 采用产品优质的服务策略。
加大投入提高电力质量, 以此来增进电力营销, 加快对城网的改造、电网结构上的优化并且对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提高。在策略和政策上应当积极的响应国家政策, 不但是要提高电压上的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 还需要对客户提高过硬的技术和优质性服务, 唯有如此方能让客户更加的满意, 从而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益。
(三) 采用技术推广的策略。
提升技术工作效率, 采用新技术和新概念, 加强自动化的电力营销模式, 改善电力营销建设体系, 在目前更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当中, 应当让决策更科学化, 缴费银行化, 制度化考核与集中化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智能电网的建设力度, 加强现代化营销管理中的进程, 对建设的速度与服务质量进行提升, 让运营成本降低。目前信息系统在城区中建设水平已经得到较高的提升, 但在推广乡下建设时还遇到很多的困难。
(四) 对工作人员素质加强的管理策略。
加强改进内部供电企业的管理, 在管理模式上需要向国外电力企业中学习, 以适应新形势下电力营销的要求。电力营销作为基层人员的工作, 所以, 在企业的形象上受到基层人员的营销, 在工作方法和态度上将直接影响到客户的满意度, 导致在营销策略实施成果上受到营销。在基层人员中, 应当采用策略是基层负责人应经常去基层工作环境中了解真实情况, 严抓服务、营销环节, 使企业上下齐心共同建立良好模式。
三、实施电力营销管理的方法
(一) 加大开拓市场份额。
由于市场需求价格较灵活并具有弹性, 用电市场可分为价格弹性市场、敏感市场。其中, 市场营销目标扩大属于敏感市场。在敏感市场当中, 用电价需要进行调整, 应当对不同的季节、时间段和不同的客户采取不一样的价格。对居民电价实行阶梯式, 对大型工业用户和耗能高的工业用户实行在完成基本数量后的优惠政策, 启动分时用电价市场, 在时间中进行划分, 对不同时间段价格进行调整等。结合市场用户需求变化来调整, 采用细致分类客户法, 采用不一样的营销策略。发展策略上积极的国家政策, 结合政策来重点的开发市场。用电服务设备, 应当在工业开发区和城镇建设新区中进行技术的拓展实施。对符合国家政策的电动汽车进行潜在开发。
(二) 技术改善。
在技术中进行改善, 可以很好的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中效率, 技术系统完善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在客户服务管理系统中应当建立一个有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提高在线监控的水平与自动采集营销的信息;建立需求测试管理系统, 加强市场中的分析工作。
结语
随着发展迅速的社会科学与经济, 供电企业为此发挥重大的作用, 人们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上受到电力能源供应直接性的影响。所以探讨电力营销管理策略在供电企业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将会从供电企业目前市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分析营销管理以及实施策略对供电企业经营所起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志坚.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技术探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3 (03) .
[2]陈文录.河北省井陉县供电局电力营销管理实践[J].农村电工, 2005 (10) .
[3]叶万余.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实施经验[J].农村电气化, 2006 (05) .
[4]金江远.加强北京电力营销管理[J].华北电业, 2006 (03) .
供电企业现状思考 篇5
现状:人员超编严重,并且结构不尽合理;由于政府加大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近期“三指定”的排查,对供电企业尤其是三产企业经济效益会产生较大影响。适逢经济危机,民营投资呈不断下滑趋势,对供电企业传统的用户工程来源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人员和效益成为近期供电企业可能面临的两大问题。
(一)输电网为核心的转变:
供电企业的输变电部分管理日趋成熟、规范。由于主要以设备为最终对象,很少直接面对最终用户,所以运行管理相对稳定。今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在减少传统输变电20%投资金额的同时,加大对特高压和配电网的投资力度,重点解决大电网传输环节和配电网用电环节的供电“卡脖子”问题。对基层供电企业而言,配网相关部分集中了大量的抄、核、收营业用电管理和农电职工以及大量的线路、电缆、开闭所运行维护人员,还包括依赖用户工程施工的三产队伍。无论涉及人员数量占供电企业的比重,还是降低线损,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优质服务的需要,都与配网管理息息相关。
(二)对内加大配网网架建设力度;
从鼓励用户多电源接入、提高用电可靠性的角度,加大110KV变电站布点建设。在建设坚强配网网架,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同时,利用国家投资基础建设、拉动内需的有利契机,加大配网网架投资使用力度,带动电力企业三产经济发展;
(三)以往单纯的依赖配电自动化快速恢复供电是配网网架薄弱情况下,单电源供电的产物。
如果大多数用户都是双电源或多电源供电,那么即使一条线路出现故障,也不会给用户造成停电影响。目前的用户双电源报装还需专门申请,配网规划模式还是依赖于主网变电站电源点布局规划完成后,在进行下一级的配网网架考虑。建议考虑鼓励用户在报装时,就进行双电源的接入方案考虑,对政府、医院、商业中心、学校等重要场所进行多电源供电的规划方案,在提高用电可靠性的同时,间接提高三产企业客户工程的实施规模,增加三产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同时,以多电源供电的客户需求为根本,进行上一级变电站布点规划的修订。随着变电站布点建设的增多,在建设坚强配电网的同时,进一步解决电力企业三产开工量不足的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新的居民小区不断涌现,高层住宅日益增多,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增高。其中,电力设施投资相对于整个高层住宅小区的投资,所占份额较小。可以考虑在取得政府支持的同时,在城市新的开发区进行试点推广。目前,广东惠州推行的淡水城区用户全部实现双电源供电模式,在国内引起极大的反响。
近几年以来,随着五大发电集团新建电厂的不断增多,尤其是西北风电基地,南方核电厂站的陆续建设,未来几年,发电侧电力过剩会成为常态出现,城市配电网“卡脖子”供电能力,供电能力受制约的问题,将成为影响电力工业正常发展的关键瓶颈。
(四)借鉴江西经验,变抢修为服务,推广对用户内部电力故障进行合理收费,进一步解决三产人员效益问题。
随着配电网绝缘化、电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变压器台区改造的不断进展,单纯的电力事故抢修也将不断减少,用户内部故障和居民家庭用电问题引发的电力维修可能会不断增多。企业用户内部的变压器问题,开关柜、电缆故障,用户内部的计量校验、高压设备试验需求,带电作业以及居民户内的开关更换、故障检测等,都需要可靠和专业的电力服务队伍。对此,江西省发改委2008年就专门下发了《关于规范全省供电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的批复》,对江西省供电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相关收费标准进行了详尽的规范,这对全国供电企业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虽然供电企业人员富余较多,但由于常年的专业培训及每年不间断的安规考试要求,大多人员安全意识较强,专业素质较高,在满足供电企业自身设备维护的同时,能充分胜任各类电力服务的要
求。
目前,许多供电企业仅对部分开闭所专线用户收取每年的代维费用。可以考虑将抢修改为服务,推广对用户内部电力故障进行合理收费,推广对普通居民用户和中小企业客户的包年制服务收费方式,进一步解决三产人员效益问题。
(五)加快配网数字化建设,尽早解决盲调问题,为配网精细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配电网网架由单一的架空线路模式,向电缆化过渡。在这期间,由于城市道路逐步改造的原因,由电缆、开关站及架空线组成的混合式配电线路将大量存在,并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态势,这种现象的产生极大地增加了配网调度的难度。
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探讨 篇6
关键词: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电能损耗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120-02
线损是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用户过程中,在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各环节中所产生的电能损耗,是影响供电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线损率是在一定时期内电能损耗占供电量的比率,是衡量电网技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其大小取决于电网结构、技术状况、运行方式和潮流分布、电压水平以及功率因数等多种因素,能反映出一个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
1 线损管理内涵
供电企业线损由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部分组成。技术线损是指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经由输变配电设施所产生的固有损耗。管理线损是指在购、售等环节发生的技术线损之外的电能损失。
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输、变、配、用等各个环节,其水平的高低是对供电企业规划、计划管理、运行管理、营业管理、计量管理等诸多方面综合管理水平的考验。
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相关政策、加强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建立层次清晰、分工明确、指标完善、分析手段完备的线损专业管理体系,是供电企业实现线损专业化管理、降低线损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 线损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相关政策、加强供电企业电网线损管理,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建立层次清晰、分工明确、指标完善、分析手段完备的线损专业管理体系,是供电企业实现线损专业化管理、降低线损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指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并重,力求线损管理过程的可控、在控,自上而下明确线损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形成闭环的线损专业管理模式,科学核定线损指标,实施动态考核。
3 线损管理的实现途径
在供电企业“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后,需要明确各部门线损专业相关管理职责,明确技术支撑单位的职责分工和定位,需要细化检修公司、地市公司和县公司的各级职责范围和管理工作要求,同时还需要完善的技术分析手段和闭环管理控制的线损指标管理体系。
应制定完成线损管理办法,建立省、市、县三级线损管理领导小组及线损专业管理网络,分别负责领导本级及以下线损管理工作、并对上级负责。
省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相关机构包括发展策划部、运维检修部、营销部、农电工作部、调度控制中心等部门。发展策划部归口管理线损管理工作,负责制订、修订省公司线损管理办法、标准和考核办法,组织开展线损检查与考核,组织编制、评审公司降损规划,组织落实线损指标月报表、季跟踪分析。运维检修部负责公司技术线损管理,组织开展技术降损工作,研究技术降损方案,并进行降损效果评估;参与指标分解工作。营销部负责管理线损管理工作,对批准的管理类降损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并对实施效果评估,组织开展营业普查及反窃电工作,执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考核办法和电能计量专业管理。农电工作部负责农村电网线损管理工作;组织各县公司农电类降损项目实施。调度控制中心负责220千伏及以上主网网损管理及母线电量平衡,科学安排检修计划。
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负责为线损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编制省级供电企业降损规划报告,编制电网负荷实测及理论线损计算报告,结合计算结果,提出线损管理建议措施;负责收集、整理各部门、单位上报的月、季、年度线损分析报告,并形成省公司分析报告。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110千伏及以上电网线损在线计算及报告编制。
地市供电企业负责本地区的线损管理,组织实施降损计划,配合完成降损效果评估,定期进行线损综合分析,负责所辖电网的经济调度运行,负责变电站站用电管理,督导组织县公司开展线损管理工作。县级供电企业负责本县线损管理,组织开展本单位电网负荷实测及理论线损
计算。
线损管理应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充分发挥三级线损管理网络作用,以深化线损“四分”(分压、分区、分元件、分台区)管理为重点,力求实现“技术线损最优、管理线损最小”的目标。
4 线损管理支撑保障措施
为保证线损管理目标的实现,应建立健全技术支撑保障措施。完善线损分析手段,以理论线损和统计线损对比促进节能降损并实现线损指标的过程控制。同时应建立指标完成情况跟踪分析制度,各单位编写上报线损管理分析报告,召开专业分析例会,指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并重,切实提高线损管理水平。
4.1 基于电能量采集系统的线损统计分析
应依托统一部署的电能量采集系统关口电量全覆盖实时采集功能,分地区统计某一电压层级的统计线损,消除现有统计手段中抄表周期不同步带来的波动影响,全过程监控线损电量的变化情况,为与理论计算线损对比分析并提出节能降损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4.2 网损管理辅助分析
网损管理辅助分析应以EMS系统为数据来源,采用IEC61970标准从EMS系统中获取电网模型和实时数据。获得实时数据后,网损管理辅助分析系统进行状态估计,以状态估计的结果作为电网运行的基态潮流,对选定范围内电网线路和变压器等设备网损进行分析计算。
4.3 典型代表日全网线损理论计算
典型代表日负荷实测及线损理论计算应按照“三统一”(即统一代表日、统一计算程序、统一边界条件)的原则进行,目的是为了科学评价电网运行的经济性,深入了解典型运行方式下线损构成及分布情况,找出影响线损率变化的主要环节和因素,同时与统计线损对比分析找出技术上和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4.4 建立线损指标管理体系,统一线损分析数据口径
应建立线损指标管理体系,对各级线损率细化定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统计范围的完整性。主要指标应包括综合线损率、220千伏及以上主网线损率、地区线损率、分压线损率等指标构成。辅助分析指标应包括技术与管理两方面影响因素,由母线电能不平衡率、变电站站用电量、分线分台区管理比例等指标构成。
为确保分析结果的统一性和可比性,应制定线损分析报告模板,对相关线损指标进行明确的定义,对综合线损率主要对标指标和线损辅助指标的完成情况、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线损专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进行讨论,分析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提出相应建议。
5 结语
通过加强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可以大量节约宝贵的电力能源,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降低电能损耗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经济性,加强对线损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对线损管理工作的实现途径和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层次清晰、职责明确的线损专业管理网络,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单位的作用,根据供电企业改革后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探讨并细化了各级单位的职责范围和管理工作要求。指出建立由主要指标和辅助分析指标构成的线损指标管理体系,并确定每个指标的归口责任部门。以技术支撑单位为依托,以丰富的线损分析手段促进节能降损,同时应建立线损指标过程分析制度。
当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加强供电企业电网线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也与电网的硬件及电网所处环境有关,因此强化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工作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供电企业形象 篇7
被广大客户所熟知的“95598供电服务热线”自推出以来, 通过提供受理故障报修、咨询、投诉、停电信息发布等业务, 受到了众多用电客户的好评。但由于县级供电企业内部业务分块、调度机制不健全、支持协调手段薄弱等问题的制约, 用电高峰时段95598热线打不进、不能及时答复或解决客户需求等现象时有发生, 给国家电网公司“你用电、我用心”服务品牌的推广带来较大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供电企业的发展方式正在逐步由“业务导向”向“客户导向”转变。特别是近两年以来, 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要求利用1~2年的时间, 建成24小时面向客户的统一供电服务平台, 着力提高服务响应效率, 持续提升供电服务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基于这样的内外部形势, 势必需要县级供电企业更加重视客户诉求, 创新服务方式, 强化95598后台支持, 完善服务调度管控机制, 建设供电服务支持体系。
2 供电服务支持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思路
供电服务支持体系建设的原则就是要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中“大营销”体系建设的要求, 针对目前95598运行过程中和客户反馈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目的就是建成对外客户满意、对内全过程闭环管理的供电服务新体系。
从“客户导向”的原则来看, 目前县级供电企业解决客户诉求的途径还是比较有限。作为一口对外服务的95598供电服务热线扮演的角色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服务窗口, 与客户希望通过这个途径解决问题的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高峰期电话打不进, 客户诉求进不来;遇到较复杂的客户诉求往往不能按照“客户导向”的要求快速衔接协调解决问题, 优质服务出不去。本文提出一种思路:以现有95598服务体系为基础, 建立一种大服务支持体系。通过创新服务方式, 优化服务途径来解决客户诉求进不来的问题;通过完善内部管控机制和协调机制来解决优质服务出不去的问题。
创新服务方式就是要改变以前客户只能通过95598热线电话单线与供电企业沟通的局面, 供电企业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和途径, 建立一种与客户多点联系的沟通机制, 这种多样化的服务通道仍然统一纳入95598服务体系进行管控, 既满足一口对外的服务要求, 又能按照“客户导向”原则解决客户诉求进不来的问题。
完善内部管控机制是将95598作为一个客户诉求的集散中心, 客户通过各种途径和通道将诉求反馈到95598, 通过机制的完善赋予95598全局调度和监控的职能, 将客户诉求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分类下发处理, 通过一些实用的平台和工具对客户诉求处理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控, 直到客户诉求按时闭环为止。按周期对客户诉求进行分析总结, 为业务部门提供业务提升依据。
3 支持体系的构建
3.1 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方式, 与客户建立多点沟通途径, 提供阳光透明的信息发布服务
(1) 热线电话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服务平台, 广泛应用于各大服务性企业。客户通过拨打95598供电服务热线可以进行用电咨询, 故障报修, 服务质量举报、投诉, 信息查询等业务的办理。
(2) 微博是一种近年才流行起来的新型网络平台, 可以由点到面迅速发布并传播信息, 具备一定的便利性和灵活性。目前在上海、北京等地已成为一种主流的政务信息发布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同步发展, 微博正在逐渐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县级供电企业可以利用属地化优势, 应用微博发布即时的供用电信息, 进行供用电政策宣传, 对于一些简单的信息咨询也可以进行即时的回复, 为电力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信息和咨询服务。
经过调查, 有80%的用电企业希望在故障停电后及时告知停电原因和预计的复电时间, 以便能够合理安排及调整生产, 节约成本。用微博发布即时的故障停电信息、故障处理进度以及预计的复电时间等动态信息, 可使用电企业获知信息后及时地调整生产。
(3) 网站作为一种应用成熟的媒介, 具备信息共享、交流便捷等优势。县级供电企业可以引入第三方建立供电服务网, 打造一个供用电政策共享、供电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
(4) 与政府的政务平台建立常态沟通机制, 通过县 (市) 长热线、民生热线等政务平台广泛搜集客户诉求, 及时解决并答复客户咨询留言。
除了以上一些服务方式, 县级供电企业还可以通过“走进”的形式大力开展现场服务活动, 主动上门服务搜集客户需求。
3.2 提供强大的后台支撑技术, 综合应用各类业务系统和辅助工具进行客户诉求闭环管理
应用界面化的工具 (论坛、平台、微信群) 建立客户诉求综合管理平台, 对客户诉求的闭环过程进行监控管理, 对客户诉求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整合95598客户服务系统、SG186营销业务系统、GIS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综合管理平台等相关资源, 将原有孤立的数据信息有机结合起来, 将抽象的数据根据客户诉求的内容具体化, 为服务窗口人员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支持, 并站在客户角度对各个系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一是可以迅速为客户提供准确的信息, 二是对客户诉求处理的过程进行全程调度和监控, 实现服务信息统一共用共享、客户诉求统一调度闭环的强大后台支持体系。
3.3 建立健全客户诉求管理机制, 强化95598的全局调度指挥职能
充实95598的人员力量, 将95598建成一个全局性的供电服务调度中心。建立客户诉求管理机制, 明确各分块业务响应处理客户诉求的职责和流程, 完善客户诉求的事前预控, 事中监控, 事后分析制度。充实力量后的95598 (供电服务调度中心) 负责对预见性的服务风险通过提前发布信息等措施进行预控, 主动搜集通过各类服务途径反馈出来的客户诉求, 进行初步分析筛选后将处理指令下发到业务部门或班组, 利用后台支持系统对处理过程进行监控, 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及考核, 并将分析结果形成材料共享, 以便业务部门参考。
4 效果讨论
供电企业提升供电可靠性的思考 篇8
切实提高供电可靠性, 是供电所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本文从基层供电企业角度出发, 从电网规划领域, 建设领域, 运行管理领域, 技术创新领域, 多个领域对提升供电可靠性方面进行了探讨。在基础管理领域中, 要着重做好编制可靠性岗位工作职责和流程细则;加强供电可靠性指标分解和预控管理;加强可靠性相关工作岗位的培训工作;做好配网GIS基础数据的普查和维护工作。在供电服务领域, 主要从加强用户设备管理;做好需求侧管理;做好应急电源管理工作方面加大力度。
1 电网规划领域
1.1 编制电网规划
1) 积极配合公司开展城市中长期电力负荷规划研究和城市电网饱和网架规划专题研究。
2) 高度重视配网规划工作, 配合完成年度配网规划编制工作, 重点解决配网转供能力低、线路重、过载等问题, 以提高配网可转供电率、标准化接线率, 为目标形成配网规划项目库。
1.2 优化电网架构
1) 规范10k V配电网接线方式。对特殊重要用户采用多回路专线备自投供电, 协调好配电网络接线和用户接线的关系;对一般用户因地制宜发展单环网、双环网、三供一备等接线方式;控制配电线路供电半径, 对线路进行合理分段。
2) 供电模式网格化管理。进行区域网格化划分, 发挥属地化管理优势, 开展电网规划网格化管理, 实现责任到人、到点, 为电网建设、可靠性、设备管理等网格化管理奠定基础。对于网格内的配电网形成标准接线, 使接线清晰, 结构稳定, 网络简单可靠, 实现坪山辖区接线方式标准化, 切实提高整个片区供电可靠性。
1.3 配合做好配网自动化专项规划
积极推进核心区域配网自动化建设, 同步开展智能配电网试点区域建设工作。
2 电网建设领域
1) 配合加快重点工程建设, 完善电网结构, 全面及时完成电网建设任务, 使电网建设投资计划完成率、电网工程项目投产计划完成率、竣工结算完成率、线路长度投产计划完成率等指标达到100%。
2) 结合基础数据普查, 改造配网现有过载、重载线路和公用配变、五防功能不完善的开关柜, 完成坪山辖区内10k V架空裸导线的整改, 进一步提高电网设备技术水平。
3 运行管理领域
3.1 加强综合停电管理
1) 提高配网年度、月度停电计划的科学性, 提高配网月度停电计划的执行率。对施工队上报的停电计划按照流程严格审核, 配基工程提前与规划建设部做好沟通, 提高停电工作的计划性和准确性, 严禁职工队伍盲目上报计划, 严控临时停电。
2) 减少相同线路重复停电次数。除用户工程和紧急缺陷、紧急配基工程外, 其他类停电可适当延后, 结合年度计划, 尽量争取综合停电, 对于未上报计划的相同线路停电, 可提前搭单处理, 严控重复停电。
3) 做好计划停电的可靠性影响评估。提前评估上报计划的停电对可靠性造成的影响, 采用“先算后停”的指标预控方法, 主动出击, 提高完成可靠性指标的紧张感, 对影响较大的停电事件要多方讨论, 及时调整和优化不合理的停电计划。
4) 做好计划停电施工作业的风险评估。对施工较为复杂的计划停电, 特别是配网基建工程类停电, 需提前进行停电后施工作业风险评估, 对环境较为恶劣、存在安全隐患、工作量较大的地段需督促施工队伍做好科学分工, 严防停电取消和延时停送电。
5) 做好缺陷的统计和及时处理。值班人员发现缺陷后, 按照缺陷处理流程, 在缺陷处理时间内, 统筹安排, 尽量考虑与上报计划的停电搭单综合停电处理。
3.2 加强转供电管理
按照基本原则外, 可借鉴其他单位合环转电的成功经验, 尝试合环转电的实施应用, 对具备合环转电条件的计划停电, 优先考虑合环转电操作。
3.3 加强作业时间全程管理
1) 狠抓停电现场技术交底。加强现场技术交底表单管理, 严禁交底流于形式, 严格审核单线图与现场一致性, 对环境较为恶劣、存在安全隐患的工作地段要提前管控, 提供技术指导。
2) 严格按照作业停电时间标准审批停电申请。根据现场技术交底, 将现场施工作业时间按工作量进行分解量化, 做好与施工队伍的沟通, 提前做好现场施工作业风险评估, 对施工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段给与适当的时间裕量。
3) 严控倒闸操作时间。在倒闸操作前, 需全面检查工器具的完整, 操作开关较多、装设接地线点较繁的停电需提前合理分组, 安排人员蹲点驻守, 对站内停电需提前一定裕量时间与变电沟通。
4) 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当值人员在停电后需加强现场监督, 特别是施工环境较为恶劣的工作地段的监督, 督促施工队伍合理分工, 严防施工队伍消极怠工、偷工减料, 严控延时停送电。
5) 严格统计停电、送电时间的准确率。停电后对比工期申请计划时间和实际停送电时间, 进行统计分析, 确保主要检修工作的停电时间不超过定额标准规定时间的比例达到90%, 对施工较为怠慢的施工队伍要进行备案记录。
6) 完善复电预报机制, 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在施工完工前半小时向调度人员报告预计工作完成时间, 由调度提前通知操作人员到操作地点做好恢复送电操作准备。
3.4 推进配网故障快速复电工作水平
1) 完善快速复电工器具的配置。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 尽快完善发电车、电缆故障监测仪等工器具的配备, 提高快速复电硬件水平。
2) 优化快速复电管理机制。 (1) 梳理10k V线路下辖用户通讯录, 特别是重要用户清单, 完善重要用户快速复电绿色通道。 (2) 强化指标管理, 全面落实快速复电各项指标, 按照公司生产管理人员现场作业到位标准要求, 加强现场作业的管理和检查监督, 及时如实填写DIS系统快速复电模块, 并做好数据分析和各项指标的预控管理。 (3) 加强承包商的管理, 针对急修外委承包商故障处理响应速度、设备修复时间、施工质量等建立评价机制, 组织急修外委承包商实行分片驻点, 缩短外委急修人员到场时间。
3) 加强技术支持。 (1) 及时总结经验, 编制快速复电流程指引手册, 对较为典型的急修案例备案收集分析, 开展各项类交流会和配电技术比武; (2) 加强技术培训, 组织开展故障查找与诊断、应急发电设备操作、PDA及信息系统应用等培训, 进一步提高配网抢修人员技能水平。
3.5 开展特殊运维工作
1) 分析历史跳闸情况, 对跳闸较为频繁的设备和工作地段建立黑点档案, 在日常巡视中重点巡察。
2) 开展10k V线路风险分析, 对设备水平较为薄弱、环境较为恶劣、盗窃现象较为严重, 市政施工较为频繁的人口密集区, 发现有安全隐患但不能及时整改的地段建立日常重点巡维档案, 重点巡视。
3) 迎风度夏期间, 加强对重过载10k V线路、公变的负荷监控和预测, 及时更新统计重过载10k V线路、公变清单, 上报规划建设部, 在工程项目未下达前, 重点巡视监控, 严防线路设备过负荷跳闸。
3.6 加强班组人员管理
比如做好各项操作的专项学习及开展配网技能演练比赛等。
3.7 提高配网“三防”及抵御电网事故的能力
1) 编制“三防”专项应急预案, 组织各部门、各班组集中对预案进行讨论, 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2) 编制在上级变电站失压后配网事故应急预案, 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 对不能及时进行转供电的10k V馈线需统计分析, 上报规划建设部及时整改。
3) 认真组织内部各部门联合开展防风防汛暨配网事故演习, 加强各部门的沟通, 并做好与区管委会、街道办等政府部门联合演习工作, 确保发生事故后与政府部门高效协作。
3.8 严把增量设备入网关
1) 严格按照配电设备验收规范, 抓好业扩工程中间检查, 严格审核配电设备安装、调试和试验合格单, 在施工队上报停电计划时必须提供验收人员签名的验收单, 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对验收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考核, 确保新投运设备满足投产要求。
2) 加强抢修过程监督, 严禁施工队伍施工忽略质量, 盲目追求速度, 电缆头制作需持证工作, 加强电缆头等设备现场制作安装工艺的监督管理, 配合上级部门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考核。
3.9 狠抓存量设备运维管理
1) 推进网格化运维, 确保设备运维到位。 (1) 将辖区按照运维班组配置“网格化”划分片区, 10k V线路责任到人。 (2) 严格按照中低压配电运行管理标准、作业指导书等要求, 做好配电线路巡视、负荷监测、消缺等设备日常运维工作。
2) 推进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 做好电缆振荡波局放检测工作, 在年底前完成200段电缆振荡波局放检测。
除以上几点外, 降低外力破坏影响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 比如加强巡视, 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并加强宣传等多方面。
4 技术创新领域
在配网大力推进设备在线监测与带电检测技术, 振荡波测试工作。
4.1 大力开展配网带电作业
1) 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 全面开展配网架空线路常规带电作业项目, 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对具备现场作业条件的尽量100%采用带电作业。
2) 加强新型带电作业技术和作业项目的研究与推广应用。配合继续试点开展配网旁路带电作业, 扩大不停电作业范围。
4.2 提高10k V线路重合闸投入率
做好10k V线路重合闸投入情况的统计, 除用户专线、未加固的芬兰ABB主变等存在绝缘薄弱情况的主变所带千伏线路不投重合闸外, 原则上其余千伏线路均投入重合闸。
4.3 推进配网自动化建设
供电企业形象 篇9
1.1 主 网
县级供电企业主网主要由输电线路及变电站构成, 电压等级以35kV为主, 110kV为辅。主网接线多为单侧电源单回链式接线及单侧电源单T接线, 变电站主变为1至2台, 容量为3150-10000kVA, 输电线路、变电站主变“N-1”效验通过率较低, 大部分企业小于50%, 因此主网供电能力不强。
1.2 配电网
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10kV线路接线方式多为单辐射接线、多分段多联络、单环网等, 大部分企业超过60%的线路为单辐射接线, 主干线规格以LGJ-120、LGJ-95为主, 次干线规格以LGJ-70、LGJ-50为主, 线路“N-1”效验通过率极低, 大部分企业小于30%, 配电网结构薄弱、转供电能力不强。
2 供电可靠性管理现状
2.1 指标统计管理不规范
目前, 县级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指标统计管理按照规定的统计办法进行, 各企业统计数据管理未形成有效的管控机制, 普遍存在基础数据图实不符、更新管理不及时, 运行数据停电事件时间统计、停电原因界定不清、停电范围不清等数据不准确情况, 导致可靠性指标统计不完全、不准确。
2.2 基础管理薄弱
县级供电企业普遍存在可靠性管理体系不健全, 未形成指标管控机制;配网设备基础资料不全, 台帐信息不准确;验收管理流于形式, 配网资料更新不及时;设备及设施运行管理不到位, 应急管理薄弱, 应急抢修效率低的问题。
3 提高供电可靠率的方法
3.1 电网规划
重视电网规划, 规划建设结构合理、经济环保、技术先进、信息畅通的现代化电网。
加大电网建设与改造投入, 提高电网规划完成率, 要从结构上优化电网, 提高电网的运行灵活性、可靠性, 确保主网、配网“N-1”效验通过率大于80%。
3.2 技术措施
3.2.1 提高设备技术装备水平
推广配电网新技术、新设备应用, 积极采用免维修、免维护设备, 在线路上安装故障指示器, 缩短故障查找时间。对线树矛盾、线房矛盾突出的进行绝缘化改造, 对污染及雷害较严重的地区, 采用复合绝缘子、玻璃绝缘子、防雷绝缘子等, 提高配电网装备水平。
3.2.2 推广设备状态检测和检修
推广状态维修制度, 利用各种测试手段、数理统计和在线诊断等技术, 对运行中的电力设备的实际状态、变化趋势和规律, 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估, 以实际运行状态取代固定的维修周期, 根据需要进行检修。
3.2.3 推广10kV带电作业
县级电网用户业扩报装多, 国内10千伏带电作业技术成熟, 在县级供电企业推广带电搭伙及带电检修等作业, 可有效减少停电时间, 提高电网供电可靠率。
3.2.4 加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
供配电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设备多, 组网方式多样复杂, 信息量大, 信息变化快。要应用现代计算机监控和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 提高信息化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
3.3 管理措施
1) 健全可靠性管理体系。
2) 加强综合停电管理。
3) 加强转供电管理, 在电网检修和故障时及时转供负荷, 减少停电范围, 提高供电可靠率。
4) 加强配电网运行管理, 提高设备可用率。
5) 制定各种事故应急预案, 并定期进行演练, 配置适当的移动电源供应急调用, 完善故障抢修管理制度。
6) 建立定期走访用户制度, 加强用电政策宣传, 及时了解客户用电需求, 合理引导用户错峰用电, 对重要用户要求配置自备应急电源, 帮助用户制定相应保供电方案。
4 结 论
综上所述, 县级供电企业提高供电可靠性有效的措施, 是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 打造坚强主网, 可靠、灵活的配电网。各层次县级供电企业必须根据区域电网结构, 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策略, 有步骤地开展提高供电可靠性相关工作, 实现供电可靠率有效提升。
摘要:分析县级供电企业电网及可靠性管理现状, 介绍县级供电企业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规划、技术和管理措施。
供电企业形象 篇10
1 县级供电企业供电所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⑴农网发展缓慢, 底子薄, 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经济滞后, 技术水平低, 虽然积极响应国家电网政策制度, 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利因素, 制约了电网的升级和改造。在农网中设施老化、配置低等现象普遍的存在。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的需求, 负荷大, 而且容易出现线路故障, 引起电力系统事故。
⑵农网维护费偏低。农村维护费是实现城乡用电同价后供电企业维护农村抵押电网的合理费用。但是由于农村生活水平低, 所以企业对于农网维护费的拨款较低, 这就直接影响了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 收入水平低, 使他们对工作缺乏认同感。每位农电工都办理了五项保险, 而工资的不增长, 导致社保费用不能同步的增长, 这样就与国家政策存在矛盾, 久而久之, 容易造成财政赤字。而且电网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的改善和提高, 但是在农电网建设中, 水平有限。专业性人才缺乏, 导致标准和要求都降低, 结构不合理, 不能满足时代的生产和需要。
⑶农网营销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电网发展中电力营销占锯了重要位置, 它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 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但是目前, 县级供电企业在对电网营销中受到农基础设施落后, 用户用电素质低的影响, 使农网营销管理中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对农业用电与商业用电没有一个衡量的基础, 使电价上存在着误区, 而当前很多企业营销考核都是把线损作为了一项重要的指标, 这就直接觉得了在电网营销管理上侧重点出现错误, 为了完成规定的线损指标, 片面的增大农业生产用电量, 导致电网营销管理结构部平衡、不合理。
⑷农村用户素质偏低, 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用电秩序混乱。农村用电知识普及慢而且对用电认识不够, 错误用电和不科学用电现象时常发生。如:挂钩用电、盗取变压器等, 容易引发用电事故。而且当用电人员进行问题处理时, 配合度不高等。
2 解决目前弄点管理存在的方法及对策
⑴增加低压电网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强对农电网建设资金的投入, 缩短农村电网与城镇电网的差距, 在农电投资机制方面, 对于农电网的建设已经不能按照传统的建设模式, 要具有超前性, 能够保障农电网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满足持续发展的需求。农电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其经济效益比较低, 社会效益大, 所以在农电建设中要健全投资机制, 为农电的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发展基础。同时,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在农电网建设中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 嘉庆对农网改造所形成的投资机制, 市场调节与国家政策同步发展, 维护农电网建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⑵提高农电工的待遇。在农电网中, 农电工作是其发展的主力。但是目前, 由于县级供电企业人员有限, 农电工占工作内容多, 范围广, 而待遇与工作强度和力度不对等, 造成农电工工作缺乏积极性和热情。作为基层公司, 要根据农电工工作情况和市场工资要求, 适当的提高农电工待遇, 激励农电工工作, 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⑶加强农电工队伍管理。制定相关的规定和制度, 加强对农电工安全、合理、正确用电知识的普及, 提高他们的自觉维护意识。如:针对欠费现象, 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组织人员, 加强电力管理制度的学习和认识, 使他们认识到欠费对企业、对自己带来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从而说服欠费人员及时的缴费。⑷加强人才的培养和重用。实行同工同酬, 给职工提高一个发展和平台和学习的机会, 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价值。
3 总结
对于农电工作, 应深入基层, 了解农电网发展的实际情况,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和完善, 提高农电员工员工对工作、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提高他们的责任性, 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中, 明确自己的立场, 做好电网维护和相关工作, 保障电力稳定和高效的运转。建立健全的农电管理体制, 把管理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 从而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德云.刍议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2]唐清海.县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6.
[3]张红.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10.
浅析基层供电企业线损管理 篇11
【关键词】线损管理;现状;问题;措施
0.前言
农村电网线损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能够全面反映电力在传输与营销过程中的技术经济效果,是体现供电所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近几年,国家电网公司对农村电网建设及管理力度逐年加大,作为农村供电企业,应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努力降低电网线损,提高农村电网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线损及其相关概念
1.1线损
线损是电网电能损耗的简称,是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电力用户过程中,在输电、变电、配电和营销各环节中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和损失。具体指在一定时间内,电流流经电网中的电力设备时所产生的有功、无功电能和电压损失,习惯上常指有功电能损耗。
1.2线损率
线损率是指有功电能损失与输入端输送的电能量之比,或有功功率损失与输入的有功功率之比的百分数。
线损率=(线损电量/供电量)×100%=(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100%=(1-售电量/供电量)×100%
降损是供电企业的重要工作,线损率是衡量线损高低的指标,它综合反映和体现了供电企业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的水平,是电网经营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也是实现经济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2.乡镇供电企业的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乡镇许多电网电能损耗较大,当遇到用电高峰客户的用电质量将很差功率低,电压不稳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变,此外由于功率因数低电压的损失较大也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电量的不足企业也限制了用电,这样不仅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给企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加强电力企业的线损管理势在必行。
3.线损管理现状及其问题
3.1基础管理相对薄弱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电力系统添加了新的发展动力。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改造,电力系统设备的技术含量持续提升,整体运行状况不断得到改善,但电力系统设备的巡视和维护工作仍主要依靠人工;不少线路布局缺少长远规划,规范布线意识淡薄,导致线路接点过多,供电范围过大。除此之外,线路绝缘化水平普遍不高、电力损耗居高不下无疑暴露出电力系统基础管理的薄弱。
3.2总体运营状态不经济
如何在安全运行的同时兼顾经济运行是电力部门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电网体系中输变电总体容量不足、平均供电半径过大的问题日益严重,重大设备运行缺乏灵活性,一旦检修必然影响到电网的正常运行。电网体系中老旧变压器和高耗能设备仍占有一定比重,电压体系调节修复能力较弱,很大程度上影响电网体系的经济运营。
3.3线损管理的组织实施不力
一方面基层供电企业组织太依赖于听取一些数字或者指标完成情况的汇报,忽视了全面系统的定量分析和纵向对比。因此对线损实际情况的了解出现偏差,难以制定出有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一些地区在确定线损指标的时候采取“一刀切”的偏激方式,以至于供电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难以做好线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在线损管理的组织上只固守线损指标,相关认识比较片面。部分电力企业不了解线损管理的实际状况,在思想认识上没有达到一致高度,只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指标,不深入调查线损实际情况和学习解决线损实际问题。对自身要求仅仅局限在完成任务,固守上级的线损指标,因此难以在减少线损上实现新的突破。
3.4电能计量装置落后,无功补偿设备投入率较低
一方面,要想做好线损管理工作,供电企业就需要采集足够的有效数据。常用数据采集设备之一就是电能计量装置,它的测量结果是否精确直接影响到线损管理指标的准确性。许多供电企业对计量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使用的计量电表普遍存在一定问题,计量结果的偏差给线损管理工作带来巨大阻力。
另一方面,一些电力企业在电源布点时考虑不周,无功补偿设备安装不到位,电网体系功率因数低于额定水平,难以均衡低压电网的三相负荷。这些原因导致线损增多,线损持续居高不下。电网体系的布局紊乱,结构比较薄弱,高额的成本增加了电力企业维护和更新电网体系的难度,以至于电力企业在高效进行线损管理方面力不从心。
3.5线损管理制度不健全
线损管理工作实施难度大、技术含量高,要保证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就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线损管理奖惩制度。然而恰恰一些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导致线损管理效率低下。线损管理制度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关系到线损管理工作的成败,电力公司在线损管理中如果无法界定责任,就不可能根本上贯彻落实奖惩激励制度,也不能从实质上提高管理水平。
3.6线损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应该说,电力系统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线损管理工作的成败。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一些线损管理人员遇到问题时,不进行自我反思,而是完全归罪于电力系统技术环境,过分强调电力系统技术改造对于优化线损管理的作用,而忽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使得相关从业人员因缺少必要的技术手段而导致线损管理不力,给电力部门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4.提高线损管理水平的措施
4.1强化组织结构
成立线损管理小组,全面部署科学规划线损管理工作,完善线损管理网络,形成协调高效的线损管理新机制。在线损管理中明确各个生产单位的具体职能分工,完善线损责任承包制,提高线损管理工作水平。同时通过定期举行线损情况研讨会对线损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探索改进线损管理的方案,强化线损管理。
4.2合理进行电网规划,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
基层供电企业在进行电网规划设计、年度大修、技改等工程计划编制时,综合项目实施降损效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降损效果显著的优先实施。电网改造严格按照电网规划及相应技术规范执行,落实到位。各部门根据电网设备检修、改造要求,结合设备技术状况,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以技术降损为手段,提高线损科学管理水平。
4.3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1)成立机构。在公司成立以公司经理为组长,公司相关领导及职能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线损管理领导小组,并下设线损管理办公室对日常事务进行管理。
(2)确定线损管理中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制定线损管理组织机构网络图,并确定公司管理各层次各部门线损管理中的职责。
(3)制定线损管理方面的制度,包括配变三相负荷测试与调整管理办法、电压无功管理制度、客户业扩报装管理办法等在内的各项管理制度。結合线损指标完成的情况,对线损指标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重新进行修订,根据单位线损累计完成情况!参照线损理论计算结果结合部分修正因数,重新确定较为科学的线损管理指标。
4.4加强培训,提高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培训,提高线损管理人员的从业技术水平。同时应加大对相关管理人员的教育力度,通过教育让其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从思想上让其认识到不能单纯依赖电力系统的技术改造来降低线损或者过分寄希望于增加投资、更新设备,而忽视通过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来降低线损率。
【参考文献】
[1]彭飞.对加强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水平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2,(23):129.
[2]张章.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2),120-121.
供电企业形象 篇12
1 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
企业形象是供电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企业宣传工作是供电企业战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以及企业自身的工作任务、 发展趋势的重任。 对企业员工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能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凝聚企业内部的发展动力。
供电企业既有电力行业的特殊性, 又是公益性企业, 关系到民众的基本生活, 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如果通过新闻作品的传播, 加深大众对供电企业的印象, 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 就会为企业的发展赢得舆论优势。 社会已进入高度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企业应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在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增强沟通功能和互动性, 内提质量, 外树形象, 进一步增强社会影响力, 推动公司的不断发展。
2 发挥新闻宣传作用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正面宣传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宣传载体有了新的变化, 企业网站的宣传作用日趋重要。 除传统的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以外, 网络媒体、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也在不断“发声”。 但是, 不管宣传载体如何变化, 都要在宣传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正面宣传企业的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好的典型, 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2 加强新闻宣传策划
要发挥宣传作用, 达到预期效果, 就要经常保持一种强烈的宣传欲望, 有一种超前的策划意识, 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制定典型经验、典型人物、企业工作成效等专题宣传方案, 根据新媒体以短文为主、纸质媒体以重要长篇稿件为主、网络媒体长短文章皆可、 电视广播以画面和声音为主等特点,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实时传播, 确保企业重点工作及时部署, 工作成效及时宣传。 并借助重要或大型工程或事件开展主题传播, 深度挖掘重大事件的新闻价值, 实现重大事件的正向传播效应最大化, 充分展示企业形象。
2.3 加强观念创新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要取得突破, 首先必须观念创新, 要在接受和继承既有经验的同时, 敢于自我否定旧有思路。在研究问题、部署工作时, 注意分析把握国际国内的形势, 把握市场经济的走向, 把握影响员工思想的规律性特点, 并要注意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 集思广益, 启发思路。只有不断创新发展, 才能提升企业宣传的作用和效果。
2.4 构建新闻宣传队伍
要加强顶层设计, 着力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强供电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关键。 要让基层新闻宣传工作硬起来, 要围绕建立大宣传格局, 落实好新闻宣传人员编制、经费, 打通新闻宣传“最后一公里”难题。 要增强新闻宣传工作队伍的政治、大局、责任3 种意识, 掌握新兴媒体, 提升编写能力, 使新闻宣传人员真正有几把“刷子”。
培养一支懂政策、明理论、熟网络、善写作的人员队伍必不可少。 为适应新形势要求, 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增强新闻宣传工作人员能力。 并多层次进行培训, 不断提高思想境界、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同时, 要把广大基层员工发动起来, 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挖掘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共同传播正能量, 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宣传文化。
3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