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毕业论文

2024-09-15

护理学毕业论文(共10篇)

护理学毕业论文 篇1

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考试是评价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探索和建立科学, 客观评价体系, 我将对2006级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考试模式进行构思与探讨。

1 研究对象

本院2006级护理本科生59人, 高中起点, 男生5人, 女生54人, 年龄22岁-25岁, 所有学生都在三级以上医院进行毕业实习, 并在结束临床毕业实习后, 返回学校参加统一的毕业考试。

2 方法

2.1 毕业考试的原则

2.1.1 以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实习计划为依据;

2.1.2 考试体现综合性, 包括基础理论知识, 专业应用能力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全面考核;

2.1.3 结合国家护士执业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要求, 力求与护士执业考试接轨;

2.2 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2.2.1 理论综合考试

采用闭卷笔试方法, 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同时包括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测试。以国家护士执业考试基本内容为蓝本, 包括《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 《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与《儿科护理学》课程内容, 题型采用护士执业考试题型中的A1和A2型题, 二者的比例为1:1从学院题库中随机抽取。其中综合试卷组成比例为:《护理学导论》试题占10%, 《基础护理学》试题占20%, 《内科护理学》与《外科护理学》试题各占20%, 《健康评估》、《妇科护理学》与《儿科护理学》试题各占10%。共200道单项选择题。

2.2.2 综合护理技能考试

考试的方法、内容和形式, 采用三站技能考核法。总的要求是结合口试, 考核学生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思维能力, 如人际沟通能力、应急问题处理能力、应用护理程序及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学生的职业态度与行为规范等。内容包括理论考核的所有应用知识和能力。并模拟真实病房的情景。每站考试时间10分钟, 全场考试时为30分钟, 每位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依次经过各站点接受考试。基础护理技能以模拟人为操作对象, 收集资料与专科护理技能, 则由教师扮演病人角色进行真人实体考试。考前集中培训主考教师和助手, 预先制定每站, 每题的评分表, 各站固定主考教师和助手, 每站的评分结果及时输入电脑, 进行统计学处理。三站技能考核方法包括:

第一站: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取《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16项操作项目, 学生以抽签的形式, 选取一项为操作项目, 教师按评分标准给以打分。第二站:收集资料与专科护理技能, 我们从综合案例库 (选取的比例为:内科与外科护理各占30%, 妇儿护理各占20%) 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100个, 学生也是以抽签的形式, 选取案例, 并对教师进行评估与诊断, 案例中涉及的技能操作, 要求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操作。第三站:撰写护理计划。学生在完成第二站的收集资料及技能操作后, 按照案例问题的要求, 回到指定的教室, 进行书写护理计划。

3 结果

每位学生的毕业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即理论综合和护理技能综合, 分别以百分单列成绩。

4 讨论

我院于2006年首次招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 如果毕业考试采取向专科生一样的单一的理论考试模式, 且考核内容仅为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 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 这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导致学生只重视书本理论知识, 不注重护理技能及应用能力的训练, 违背了我院护理学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培养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国内外护理实践表明, 单一的理论考试既不能代表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素质的增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因此, 强化考试功能, 使考试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符合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以整体护理为主线, 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目标,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构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平台, 将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贯穿考核方案中, 建立既具有突出专业特点, 综合性强, 可操作的毕业考试模式。

我院护理学本科的毕业考试内容体现了护理学科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理论综合考试中, 我们调整卷面题型和结构, 取消了以往的概念、填空题、简答题题型, 应用实际病例分析和综合性试题, 在护理技能考试中注重对护理操作技能, 人际沟通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等考核, 从而比较全面的评价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我们认为, 综合性毕业考核模式, 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毕业考试的模式也引导学生重视临床实践, 重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 引导临床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重视护生护理技能的规范化训练[3]。今后在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贯穿以问题为中心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逐步完善毕业考试模式。

参考文献

[1]韩斗玲, 汪娩南, 陈丽华等.护理学专业毕业考试的改革与实践[J].护理研究, 2006, 20 (14) :807.

[2]韩斗玲, 汪娩南, 陈丽华等.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毕业考试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9:603.

[3]钱燕, 吕伟波, 周秀华等.护理本科生毕业考评改革的实践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2, 04:67.

护理学毕业论文 篇2

关键字:医学教育;培养;护理教育

当今的时代在进步,社会的经济与卫生方面也都在进步,因此我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的医生在人口中的比例相比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说已经有所超出,但是护士却很少,因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调。为医护教育寻求与医院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道路,培养医院所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卫生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如今急需得到解决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于护理教育现今的情况和发展形势进行分析,为我国护理教育方面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一、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护理人员

现在我国护理教育的方式已经成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体制,例如专本硕博代表着我国高级护理教育,这个层次的教育已经基本步入正轨。但是护理基层还需要更多的基础工作人员。中级护理教育就是以培养基层护理人才为目标,让毕业的医护学生在就业时选择各个层次的医护单位从事护理工作。在护理教育中,需要着重注意实践理论结合,尤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教育不仅要重视技术,还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教育。一方面,我国的护理人员不论是服务的意识或者理念都不及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必要。另一方面,现今的生源对教育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现在的护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所以品德教育比之理论的教授与技能提高更加重要。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成功,与他的思想品德有很大的关系,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缓慢培养的过程,因此应该在教育中对学生们进行培养,让我国的护士具备真诚,尊重,关爱等优秀品质。

二、对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投入更多关注

1.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如今,人文关怀在在医学上需要更好的彰显出来。人文关怀简单来说就是“对人展现的关怀,”更多的体现在于弱势群体上。而在医院,体现人文关怀的地方在于对患病者的服务上。在现在的竞争趋势下,很多医院已经对原有的体制进行了改进,在医生与护士的职责中要求对于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需要尊重患者,开导患者。需要从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考虑病人患病的心情。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了快速且更好地跟上现代的医学模式转变的脚步,护理专业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加入人文课程,使其比重上升,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医护意识,使其走上岗位时可以把更为人性化的医护服务提供给患者。为和谐医院的建设铺好道路。医院是为人进行服务的,而医护人员是员工的核心人员,也是医院的护理文化的创造与传递者。因此对于护士培养应当从医护学院抓起,也就是对在校生的人文教育加大关注。

2.护理界男性护理人员更有优势。在护理教育的领域中,男护士有其特有的优势,因而成为了护理教育培养的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仪器、设备被投入使用,护理也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健康指导和病情观察等内容了。以前只有女性的临床护理工作慢慢的正被男性给替代。男护士因其特有的优势把大部分医院的护士基本上为女性的局面给打破。要培养有特色的男护士,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经验的积累,培养优秀的男护士,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将女性没有的优势展现出来,让男护士在就业时有可以更有优势。

三、改变护生的思想从择业观开始

科学技术在进步,社会也在发展。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已经开展,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现在的护理工作模式也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护理模式,护士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开始扩大,护士角色和任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都对开展护理教育的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挑战。因此,护理教育事业的路还有很长要走。我国人口众多,且农村的人口比例在我国有一多半的比重。因为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城乡医疗资源的配置也还不够合理,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还不够完善,还有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愿意生活在大城市中,想在大医院中就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不断的完善起来,护理的人员数量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指导,让学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有在社区就业护理工作的观念。要让学生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思想观念。国家应该对护理生毕业后走向基层、走进社区的思想给予支持。护理生应该把所学的知识本领应用在基层,社区中。为基层的人民提供保健性的护理服务,提高基层人民的身体素质,造福于民、造福于基层、造福于百姓。为护理的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综上所述,护理生的教育依然是严峻的。护理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加强护理生的职业情感教育,设置合理的护理课程教育,加强教育护理生的护理观念,强化教育学生的护理职业态度和观念,身为一名护理人员,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不是说说而已。我国应该在保持系统的理论教育的同时,借鉴西方的先进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还有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护理人才。护理学院应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心里素质培养,在临床护理和技术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培养出新时代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剑珍.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2]蒋颖.护理专业校本高职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xx.

护理学毕业论文 篇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全球资源配置及商品流通量迅速增加,现代海运业现已成为最主要运输方式,承担着9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运输重任。2012年,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并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明确我国海运业“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完善海运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强海员特别是高级海员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专业化、国际化海运人才”。2015年,国家开始的大型国有航运企业“中国海运和中国远洋”、“招商局和中外运长航”等重组改革就是提升我国航运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预示着我国海运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将续写新的篇章,这给海员的培养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据2014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统计显示,其中高职高专以50.52%的比例占据了中国海员培养的半壁江山,请见图1所示。海员是海运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然而国内海运人力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海运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一是科技知识的不断更新需要海员不断自我提升,以满足现代海运业开放化、自由化和国际化的需求;二是特殊的工作环境影响海员就业稳定性,海运企业人才流失十分严重。因此,建立一支能跟得上时代发展和满足国家强海战略需求的海运人才队伍迫在眉睫。作为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如何抓住历史发展的契机,掌握新形势下海运业对航海类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对策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毕业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毕业生国际竞争力,为祖国的海运强国战略培养优秀人才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2.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由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E?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它主张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要求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广泛而深入,主要是用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对人的很多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新的诠释。它主要致力于个体积极人格、主观积极情绪体验和群体组织系统三大方面的研究。在个体积极人格方面,主要关注勇气、宽容、审美体验、才能及智慧等的研究;在情绪体验方面,着重强调积极良好心态、快乐和希望的重要作用,尤其注重幸福感和快乐的培养,鼓励人要勇敢的面对过去、幸福的体验现在和乐观的迎接未来;在群体层面,主要研究良好和谐的家庭、健康的社区、有影响力的学校及和谐的社会等。

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高职航海类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则应强调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和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而且要深入挖掘有利于就业的个体心理因素和群体组织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积极心理学理念将会深化新时代的高职院校航海毕业生就业教育的内涵,整合其教育目标,为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开辟一条新的思路。这种价值取向将给高校就业教育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促进教育途径和方法多元化的发展,以培养高职学生乐观积极地人格特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另外,心理学只有善于发掘人类的积极品质,使人的积极价值得到肯定,才能真正提升毕业生就业幸福指数,促进就业满意度和就业稳定性的提升,为我国海运强国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3.高职航海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存在问题

3.1 毕业生择业观出现偏差,职业期待错位

船员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在船上,除了“点多、面广、流动、分散”外,工作具有风险性、艰苦性、独立性、国际性、国防性等特点,他们长期远离家人,业余生活寂寞单调,工作环境复杂多变。通过调查发现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后出现“有业不就”或选择与专业无关的就业岗位,不从事海员职业的学生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势。

3.2 毕业生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

海员职业道德具体包括:安全第一,文明驾驶;服从命令,坚守岗位;同舟共济,团结合作;保护环境,爱护海洋。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保证航海安全、保护水域环境、加强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激发责任感、使命感方面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航海类毕业生吃苦奋斗的精神普遍缺乏,工作时存在松懈或马虎心理,海上责任意识不强,对公司文化和船上管理制度不认可,对海洋环境缺少保护意识等问题。作为航海类人才培养主体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多地侧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针对性不强,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3.3 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模糊不清

通过对航海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就业满意度和离职率的比对分析,发现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模糊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其中,职业期待不吻合原因分析中,不符合毕业生职业发展规划以43%的比例占据了首位,这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毕业生离职率。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一方面使航海类毕业生难以找到自己期望的理想工作,可能面临签约又解约的困境,另一方面使海运企业招到满足职业要求的优秀海员也越来越难。

3.4 毕业生职业满意度逐步下降

职业满意度是指从业者对于其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的一种总体的、带有主观情感色彩的感受与看法,它对从业者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乃至人生观都有极大的影响。海员是一种很特殊的职业,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独立,工作条件艰苦、压力大、风险性高,但海员的薪酬福利水平、社会地位、晋升机会等方面都相对较低,导致海员在工作中出现许多负性情绪,从而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职业忠诚度。

4.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航海类毕业生就业工作路径研究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开展高职院校航海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从培养航海毕业生对就业和职业的积极认知着手,激发航海毕业生对海员职业的积极情绪体验,塑造其积极的职业人格,并建构良好的就业氛围,在充分发挥毕业生内在潜能的同时,构建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校园环境和搭建企业平台,全方位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航海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4.1 培养积极地情绪,加强对海员职业的热爱

积极的情绪体验是指能激发人产生接近性行为或行为倾向的一种情绪。积极的情绪可以扩展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内容和范围,有利于对积极意志品质的塑造。培养积极情绪,要激发航海毕业生积极情绪体验和主观幸福感,让毕业生充分意识到海员是让人骄傲和自豪的伟大职业。船舶是一方“流动的国土”,航行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航海类毕业生要充分认识到,他们代表着国人的形象和尊严,他们时刻要把国家的利益、尊严和荣誉放在首位,要有励志航海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祖国海运业的腾飞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时刻展示中国海员别样风采。特别是现在,毕业生要抓住我国由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跨越的有利时机,肩负时代重任,树立崇高理想,励志航海,奉献海运。

4.2培养积极地人格,提升海员职业道德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对海员来讲,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格外重要。在航海类学生教学培养中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航海职业安全、职业生活、职业文化、环境保护、团队协作等相关方面教育。航海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包括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航海职业能力、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健全的身心素质等。

4.3培养积极地认知,加强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航海类毕业生整体职业发展状态的指导,对发展方向的把握和发展战略的技术支持。航海类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可塑造性,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科学的分析与权衡,并且生涯规划是不可逆的,由于个人的家庭环境、行为模式、心理素质等不同,航海类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会呈现个性化特点。职业生涯规划对航海类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影响深远,有效的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在职场上如虎添翼,厚积薄发,抓住航运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成为职场上的胜利者。我们积极加大毕业生对航海专业和职业的认知,并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在校内进行指导,毕业后要进行跟踪辅导,建立毕业生全程辅导就业跟踪新理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前了解航海类专业相关企业状况,提前选择心仪的企业对象,研究企业用人标准,熟知就业程序、手续、政策;帮助学生进行“资本积累”,努力提升“冰山模型”隐藏的潜质能力,努力提高航海人才质量,以适应未来航运业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保证毕业生稳定就业。

4.4积极完善群体组织系统,提升航海毕业生就业质量

个体的潜能发挥离不开积极的群体组织系统,高职航海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社会、学校、企业和学生必须共同发挥联动作用。

国家层面要借助“海洋强国”和“海运强国”战略实施的契机,提高海员的社会地位,薪酬待遇、消除海员在社会人力资源体系内横向、纵向流动的障碍,向社会展现海员对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提高海员的社会认可度。我国海运企业要转变认识,为海员提供更有竞争力工资待遇,将海员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优秀海员在船上、陆上工作岗位有效流动的机制,使海员可以看到船上工作出色后也可以转岗或晋升到公司陆上相关的管理岗位。职业院校作为海员培养的主要载体,要明确海运业发展对海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具体要求,在海员培养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既抓全面综合素质教育,又突出关键专业技能培养,努力提升海运企业、海员双方的就业质量、满意度。学院应加强文化教育,用文化导引创新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将“航海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入融合学生日常就业教育中去,采用“半军事管理文化”理念,营造航海文化特色校园,让学生在校园里时刻感受航海文化氛围,享受企业文化熏陶,感悟航海事业的伟大,励志扬帆远航,德济四海,运用内驱动力让自己成长成才,不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增强个人竞争实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航运业。

总之,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从培养航海毕业生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和创建良好的群体组织系统入手,在国家实现“海运强国”和“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下,激发航海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以船为家,同舟共济的精神,热爱航运事业,最大限度的发挥航海学生的价值和实现他们的幸福。

护理学毕业论文 篇4

1 有关就业去向

按国家现有统计口径,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渠道、途径有职场谋职、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自主创业等5个方面。这批大学生准备的就业去向是:职场谋职占89%, 考研究生占0.2%, 暂缓就业占0.2%, 出国留学占0.3%, 自主创业占0.2%、继续升学10%。

数据显示, 到职场谋职, 先就业、后择业的占多数, 但未过半。有近70%的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将来更好就业, 少有为了真正做学问而考研的。

调查结果提示我们, 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应加大力度, 除成立就业指导相关的机构外, 对职场谋职的学生应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就业辅导, 如训练学生的应聘技巧、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对个别不能面对压力的学生进行压力磨练, 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就业应聘失败。

2 有关行业类型

这批学生希望进入单位的类型顺序是到三级医院工作占68% (其中本科生占100%) , 到二级医院占35%, 到个人诊所工作占5%, 希望做护理器材营销的学生占2%。

希望到三级医院工作占68%, 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到运行机制新、用人观念新、有利于年轻人成长的医院就业, 然而, 目前市级的三级医院本科生就业98%, 专科生就业仅占34%。希望做护理器材营销的学生占2%, 因为护理器材营销的护士, 收入较多、工作较稳定, 且不用做临床护理工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有期望值过高的倾向[1]。同时, 用人单位的期望值是按照利润最大化要求来选择人才, 有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另一方面, 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 就业期望值过高, 追求实现自我的最大化。护理专业毕业生比其他医学专业就业形势好, 就使得毕业生缺乏竞争意识, 没有紧迫感, 普遍把择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 反映出毕业生追求高薪、舒适、名气的心态, 导致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2]。

3 有关单位所有制

认为重要的占39%, 认为一般的占33%, 认为非常重要的占16%, 认为不重要的占11%, 认为非常不重要的占1%。

一个单位的优劣, 不能以所有制来判断。一般而言, 运行机制灵活、用人制度先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员工成长的医院才能算是有发展前途的医院。但在调查中有55%的学生认为单位所有制重要和非常重要, 这说明毕业生还残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就业观念。当然, 这与我们整个社会的就业惯性有关系, 也与社会就业保障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有关系, 同时也说明毕业生就业意识存在幼稚的成分。这也更暴露出学生就业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很深, 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 就业的盲目性和跟风效应还会存在下去。

4 有关理想薪水

学生们普遍认为, 苦读寒窗, 现在该是图谋回报的时候了, 而且是本、专科生, 理应比中专、技校和职高生挣钱多。他们希望的月薪价位是:在1000-3000元之间占49%;在1000-2000元之间占21%;在800-1000元之间占16%;在800元以下和3000元以上都占5%。但据调查统计, 现在本科大学生的一般月薪平均水平在1000-3000之间。而能有这种客观认识的学生, 只有16%。当然学生选择高薪也无可厚非,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学生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 如果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去要求精英教育的回报, 势必产生心理失衡。精英是从工作实践中走出来的, 而非四年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如果5%希求月薪5000元以上的同学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 很容易导致心态失衡, 从心高气傲跌至心灰意冷。

5 有关工作稳定性

认为重要的占35%, 认为一般的占30%, 认为非常重要的占28%, 认为不重要的占7%, 认为非常不重要的占0%。

数据显示63%的学生以求稳为重, 希望工作稳定。从现实来讲, 虽然国家机关相对稳定, 企业单位确实因为实力、潜力和市场等因素有较稳定和不稳定之分。但是, 在根本上能否稳定的不是客体, 而是工作者这个主体。用人单位考核你时, 如果对你没有肯定的评价, 那你就没有稳定的工作。即使单位本身比较稳定, 你也不见得能够赢得这份稳定的工作。

总上所述, 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应当从大学一年抓起, 工作重心不能单纯放在大四的就业率上, 而应该放在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危机意识和职业意识这个根本上。在四年中, 有针对性的对护理学专业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和职业生涯咨询, 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帮助他们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促使护理人才的合理使用, 并发挥护理人才的最大优势。

参考文献

[1]付伟, 刘婷婕.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8) :56.

护理学毕业论文 篇5

摘要:通过将70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长短分成二组,对术后各项康复指标进行细化观察和对照,明确了长时间手术对术后的呼吸、消化、生理反应以及自主活动(功能)恢复等方面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由此,在加速麻醉药物的排泄、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胃肠功能、加强舒适护理方面积极采取了一系例对应措施,全面提高了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

手术时间作为一个影响全麻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早已引起大家的重视。随着现代外科医学的发展,施行外科手术的时间较以前有所缩短,但在现有的条件下,手术时间仍是困扰目前全麻术后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课题从70例全麻腹部手术病人入手,通过对不同手术时间患者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的观察和对照,明确了长时间手术对术后 康复所造成的不良方面,由此,我们主动地采取了一系例对应措施,在提高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共70例,男性31例,女性39例,术前均无严重的心、肺等疾病,按照手术时间长短分为二组,每组35例。第一组手术时间≤2小时,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57岁,手术方式为胆道手术15例,结直肠手术8例,胃切除5例,肠粘连分解术3例,肠套叠松解术2例,脾切除术2例。第二组手术时间〉2小时,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为61岁,手术方式为胆道手术13例,结直肠手术10例,胃切除8例,胰脏手术2例,门高压手术2例。

(2)方法 对二组手术患者在术后第一天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内容包括咳嗽、咳痰、气

促、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咽喉疼痛、腰背酸疼,根据症状自评量表

[1](见表1)进行打分。并在术后几天跟踪观察自主活动(功能)恢复的时间,包括翻身、起床、肠蠕动、进食情况,依次根据恢复时间段制定五级评分标准(见表

4)进行打分,然后将二组数据用WILCOXON检验处理,见表

2、表3和表5。表1 症状自评量表5级评分制

表2 二组症状程度对照

表3 二组症状程度对照

表4 自主功能(活动)恢复时间的评分标准

表5 二组自主功能(活动)恢复时间比较

(3)结果 从表2和表3可见,二组在咳嗽、咳痰、胸闷、腹胀、、咽喉疼痛、腰背酸痛方面,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从表5看,在肠蠕动、起床、进食恢复时间的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性。说明手术时间的延长,对术后机体的呼吸、消化、生理反应和自主功能(活动)恢复改变是很大的,影响了术后康复的时间和质量。

2.讨论和护理

(1)加快麻醉药物的排泄速度。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麻醉药物可导致通气功能不足,引起吸入麻醉药物排泄时间延长,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与吸入麻醉药物有协同作用,也可以减慢吸入麻醉药的排泄速度,[2] 致使术后麻醉药物长时间积蓄,影响术后呼吸、循环、消化等功能。因此,术后加快麻醉药物的排泄速度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术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保暖工作。由于腹腔内脏长时间的手术暴露再加机械通气的影响,体热的丢失常较显著,同时术中大量快速输血输液,都可以导致低温。低温抑制了全身的循环和代谢功能,使麻醉药物的排泄时间延长。因此,手术患者回到病房前,我们就应做好保暖准备工作,使室温保持在20-25。C,增加棉被和棉垫,如有条件,可添置电热毯保持恒温。

2、高流量吸氧。术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可加快残余麻醉药物从气道和血液中散发和解离。另外,也可及时纠正术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因此,患者回到病房后,即给予〉5 L/min的氧流量,待呼吸情况、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稳定后,逐步减低氧流量,最后以低流量氧气维持。

3、维持循环功能。腹腔内的手术操作使下腔静脉受压,术中正压机械通气使胸内压升高,都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牵拉内脏、刺激腹肌均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影响正常的循环功能,这种不良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因此,术后应加强对生命体症的监测,保持有效的循环功能,适当地加快补液的速度,一方面可加快循环代谢功能,使残余麻醉药尽快排除。另一方面,可弥补术中补液不足、失血、第三间隙形成引起的大量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等导致的血容量不足。

(2)积极改善呼吸功能。从表2反映出,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咳嗽、咳痰、胸闷第二组明显高于第一组,术后由于全身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不同程度地会抑制呼吸中枢而使通气功能减弱、潮气量降低和呼吸频率改变,加之,肌松药残余作用亦可引起不全呼吸道梗阻而导致通气不足,患者会感到胸闷不适,同时,长时间的气道插管,易刺激引起肺部感染致咳嗽、咳痰频繁,因此,术后积极改善呼吸功能很有必要。

1、有效的伤口镇痛。肺容量降低是术后肺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特别是腹部大手

术后,因腹壁创伤、手术刺激、术后疼痛、腹带过紧等因素,使胸、腹的顺应性降低,膈肌运动受限,限制了肺的膨胀。[3] 有效的腹部伤口镇痛能恢复正常的腹式呼吸,增加肺活量,改善通气功能,目前我院运用的椎管内或静脉内连续镇痛泵,镇痛效果持续、有效,缓解了疼痛反应对呼吸的抑制。

2、早期采取半卧位。患者手术回到病室后,血压平稳,神志清醒,应及早采取半卧位。由于腹部手术刺激、术后腹胀,膈肌运动受限,限制了肺的膨胀。早期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膈肌下降,呼吸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腹腔渗液的引流,以预防膈下感染、膈肌痉挛对呼吸造成的不良反应,也能减少术后呃逆的发生。

3、促进有效的咳嗽排痰。有效的咳嗽排痰,可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并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有效镇痛的同时,教会病员和家属正确咳嗽排痰的方法,可应用胸壁扣击法、腹壁保护法、喉部按压法、体位引流法来有效地完成咳嗽排痰。

4、加强膈肌功能训练。研究结果表明,[ 4]腹部手术后通气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腹腔脏器操作所致反射性膈神经传出抑制,特别是长时间手术患者,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因此,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膈肌功能训练,可加快恢复正常的通气功能。可嘱咐患者采取半卧位,指导患者缓慢用力深吸气,收缩腹部并缩唇用力呼气,每日训练3-4次,每次10分钟,以增加膈肌的运动,减少气道死腔,改善通气功能。

(3)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从表5看,肠蠕动、进食的恢复时间,第二组明显滞后于第一组。由于长时间的麻醉抑制、手术创伤,水、电解质紊乱,术后紧张焦虑、切口疼痛等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使胃肠蠕动在术后长时间受到抑制。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保持电解质的平衡。由于术中失血失液、术后大量引流液的流出,造成大手术后电解质的紊乱,如低钾、低钠可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影响胃肠动力的恢复。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电解质的变化,根据情况,及时补充。一般呕吐、腹泻、肠和胆道引流所致的低血钠,为低容量性低钠,必须既补充容量,也补充钠。

2、肠蠕动恢复的锻炼。一般术后1-3天,肠蠕动逐渐恢复,肛门排气,腹胀自行消退。如术后数日仍未排气,听诊无肠鸣音,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在持续胃肠减压的情况下,可帮助腹部按摩,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作单向反复按摩,能促进肛门的排气。鼓励患者作肢体伸屈活动,协作变换卧位。也可用针灸疗法来刺激肠蠕动的恢复。

3、饮食刺激法。对于腹部手术的患者,早期恢复自行进食,对术后的康复很有帮助,胃肠道营养物质的摄入,可加强肠粘膜的屏障作用,防止细菌移位引起的感染,同时,也可预防胃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在临床上,一般待肠蠕动恢复,腹胀消退,才给予进食,往往使进食的时间被延后。为此,我们通过尝试,认为可主动通过饮食刺激法,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在胃管拔除后,可先给予少量温盐水,通过温度和渗透压的改变和刺激,以及通过吞咽、咀嚼等一系列消化过程,逐步激起肠蠕动反应,待肠蠕动恢复后,再过度到正常饮食。

(4)加强舒适护理。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有比较多的不适反应,从表2看,有腰酸背痛、咽喉疼痛、胸闷不适等,因此,我们在术后采取了一系列舒适护理。早期采取半卧位、适时协助改变多卧位方式、配合多软枕衬垫身体支撑点、气垫床的应用,都能避免肌群、韧带、肌腱的过分牵拉伸长,缓解术后腰酸背痛。患者体力有所恢复后,早期督促四肢活动、端坐、行走可疏通经络、促进循环。留置胃管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二次,既可稀释痰液帮助咳出,又可湿润温暖咽喉部,减轻疼痛,预防咽喉炎的发生。

3.小结

通过临床观察和对照,我们发现手术时间对全麻腹部术后康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 的,特别是对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我们应高度重视,只有积极、及时、有效地采取一系例相应措施,才能综合提高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

护理学毕业论文 篇6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本课题调查的对象:中南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 南华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成教在校专、本科学生。

(2) 调查的方式。本课题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发放问卷。《成人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所存在的主观问题问卷调查》是由本课题的主要成员设计, 同时征求了其他几位历年担任成人护理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指导的指导老师意见后完成。主要调查成人护理学专业学生对目前毕业设计 (论文) 存在的主观问题。

(3) 问卷的回收及统计。本课题共向中南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 南华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成教在校专、本科学生发放问卷95份, 收回有效问卷91份, 有效率95.8%。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临床一线,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理论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其中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 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 无从下笔。此次调查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 学生对毕业设计 (论文) 写作兴趣不高, 重视度不够。学生意识不到毕业设计 (论文) 对其工作的重要性, 认为做毕业设计 (论文) 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 能交差就可以了, 写得好坏对自己没有多大影响, 所以对毕业设计 (论文) 兴趣不高, 只有31.9%的学生了解毕业设计 (论文) 的意义。

(2) 学生对毕业设计 (论文) 有畏惧心理。此次调查56%的学生, 是第一次撰写毕业设计 (论文) , 在学生眼里是不可企及的东西。还没开始写作, 心里就已经紧张得难以下笔。

(3) 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的主要困难。为了了解学生在写作中的主要困难, 本次调查设计了一个由五个选项组成的选择题, 答案可以多选。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写作中的主要问题是:25.3%不知怎么选题;45%不知道查阅文献;30%不会收集资料;10%不知道怎么下笔;58%难以将临床中的实践经验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并总结出来。

(4) 学生渴望的毕业设计 (论文) 指导教学方式。从对于老师指导毕业设计 (论文) 的要求方面, 体现出学生还是渴望得到老师尽心尽力指导的。调查中发现, 虽然只有15%的学生选择主动和老师交流、讨论, 有60%的学生希望在毕业设计 (论文) 的全过程都能获得老师的指导。说明成人学生还是有提高自己毕业设计 (论文) 水平的愿望, 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 也怕暴露自己的不足, 因此, 希望得到老师的全程指导。

(5) 实际的成人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状况。由于课时的限制, 成人护理专业学生没有安排系统的论文写作课。只有36.3%的学生了解怎样书写论文, 说明成人护理专业学生很少得到论文写作方面的系统指导。

三、结论

此次调查显示急需为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通过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指导模式建立和运用,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临床经验相结合,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为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2004〕14号文件.

护理专业毕业实习风险管理 篇7

毕业实习学生人身安全风险主要是指人身伤害事故隐患。实习期间, 学生人身伤害发生的常见场所包括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住房中、学生所在的实习医院中, 以及往返于住房与实习医院之间的路途之中。因此实习期间, 人身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地方是住处、医院以及两点之间的路途上, 就是所谓的“两点一线”。

2 可能发生在住处的人身伤害风险

由于大多数时间实习生都在出租房内度过, 因此, 学生住宿处是发生人身伤害的最常见的场所。具体的人身伤害隐患包括夏季实习生睡觉不关门窗, 给犯罪分子进入宿舍留下可乘之机。由于护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女生, 受到人身伤害的机会要多于男生, 有的女生受到猥亵, 有的因反抗强暴受到身体的伤害;个别学生违反学校安全管理规定, 在宿舍私自接电线, 使用“热得快”等电器, 有造成触电、引发火灾、引起身体伤害的隐患。这属于学生自身原因带来的伤害的隐患[1]。

3 可能发生在路途中或医院中的伤害风险

除上述人身伤害之外, 人身伤害还可以发生在往返医院与住处的路途之中。其中, 主要是交通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有的是因为违反交通规则如闯红灯;有的是因为横穿马路不观察车辆;还有的是因为骑车跌落;另外, 也有下夜班的路途被抢劫甚至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还有的就是发生在医院中的人身伤害, 由于出现医疗纠纷, 病人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伤害, 包括实习护士受到人身伤害[2]。

4 毕业实习学生财物与钱款的安全风险

学生财物与钱款的安全风险主要发生于宿舍与往返于医院与宿舍之间的路途财物或钱款在宿舍的丢失主要是因为自己保管不善, 也存在被偷盗的风险, 财物比较常见的是手表、手机与衣服类的东西;也有的是因为在公交车上或在宿舍被偷盗的造成实习生财物或钱款的损失, 主要影响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不能安心实习。

5 毕业实习差错事故风险

实习差错事故风险管理是实习期间最主要的风险管理内容, 一旦出现实习操作差错, 常常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轻则加重病情, 重则可能引发患者死亡, 也是医患纠纷的原因之一。由于实习存在差错事故风险的隐患, 往往实习带教教师在实习生进行临床实习初期, 不敢放手让实习生操作, 担心实习生出现差错事故, 给自己及医院带来不良影响, 尤其是近年来, 医患关系趋于紧张的时期, 校方理解带教教师的做法, 但殊不知这样做影响实习带教的质量。

实习差错事故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方面, 有的是因为学生的药物基本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难把最后一关的用药方面避免问题出现, 造成对患者健康影响, 甚至人身伤害;有的是因为操作不够规范, 或缺少无菌操作观念, 造成院内感染;有的是因为工作不够认真, 责任心不强, 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造成病人用错了药, 出现了所谓的张冠李戴现象, 尤其是遇到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一旦错用青霉素之后, 往往后果严重。

实习差错事故的产生除实习生自身因素之外, 带教教师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主要是带教监管不认真, 出现了所谓放手同时而缺少监管, 实习差错一般不会发生的实习的初期, 多数情况下带教教师都比较重视差错的预防, 因为学生初入临床, 缺乏实践经验, 带教教师对实习生带教监管都比较严厉、认真, 实习生自身也不敢大胆动手操作, 而到实习后期, 则大不相同, 经过五六个月实习之后, 学生基本掌握了临床护理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在带教教师指导下, 操作比较熟练, 自己的胆量也越来越大, 带教教师也慢慢疏于关注, 甚至放手的同时也放心了, 不再陪伴实习生进行各种操作, 结果实习后期反而变成差错事故的高发期。

6 实习安全风险存在的常见原因

实习安全风险存在场所多, 涉及范围广, 原因有许多方面, 而且也比较复杂, 具体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实习风险的认识不足, 思想上不够重视实习期间的安全, 甚至不以为然, 麻痹大意, 直到伤害发生之后, 往往悔之已晚;学校对学生实习安全风险估计不足, 重视不够, 选择住房时忽视了安全因素, 在较偏僻的区域为学生租用民房, 没有租住居民小区内有保安值守的住房, 以至于常发生失盗现象;也有实习医院方面的原因, 如带教教师带教马马虎虎, 实习生没有执行查对制度, 致使差错事故发生等;还有没有遵守交通规则, 出现交通事故, 造成学生人身伤害;对自己的钱款或财物保管不善, 造成丢失或失盗发生, 影响生活与实习。

7 排除实习安全隐患的主要对策

学校无小事, 学生财物与人身安全更是重中之重。要排除实习安全隐患, 关键在学校。学校是学生实习安全的主要责任人, 因此, 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人身与财物安全, 防患于未然, 并按规定为学生购买了实习期间的伤害保险。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 学校与实习医院签订“实习协议”, 通过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并且确保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实习医院可加强案例教学法在护生实习中的应用, 以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3]。从为实习学生租房开始, 就要考虑租用安全性高的房屋, 不仅使学生生活方便, 而且要保证实习期间的人身或财物安全。在即将去实习医院之时, 提前做好实习生安全知识教育, 以及如何防止出现实习差错事故的教育, 并与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实习管理协议”, 具体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 如不得去游戏厅、网吧等有安全隐患的场所等, 充分发挥了家长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做到了由家长与学校共同教育与管理学生, 有效地预防了学生的违纪及伤害事件的发生, 为学生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4]。

摘要:教育部2002年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从政策层面保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毕业实习期间存在着诸多风险, 包括伤害事故风险, 了解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对于预防风险发生, 顺利完成临床实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实习,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平, 裴莉琳.顶岗实习背景下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 :161.

[2]鱼鱼.血染的白大褂[J].家庭医生, 2012 (1 0) :1.

[3]彭小梅, 方正, 彭梅华.案例教学法在临床护生安全管理教育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308) :422.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篇8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针对2008届护理专业毕业生,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问卷设计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为基础, 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特点, 进行增加、删减, 共发出问卷255份, 回收有效问卷255份, 回收率100%.

二、结果与分析

1.毕业前的计划

调查显示, 我院2008届毕业生在毕业去向的计划上主要集中在“直接就业”, 占84.7%, 少数人选择自己创业和考研。这说明, 多数毕业生较为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求职择业的严峻形势, 因此, 希望较早地抓住机会实现就业, “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发展”成为毕业生首选指导思想。

2.择业的考虑因素

从毕业生“择业首要考虑的因素”这一问题的回答来看, 选择“收入与福利”的占38.4%, “社会需求与自我发展”的占18.31%, “就业城市与工作环境”的占17.7%, “个人兴趣爱好”的占10.7%, “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占8.1%, “职业优越与晋升机会”的占5%。由此可见, 收入与福利是我院毕业生在寻找工作中最先考虑的, 反映出毕业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 生存压力较大, 内心有所惧怵, 急切希望拥有一份稳定其收入较高的工作。而毕业生选择社会需求与自我发展的过程中, 有潜在的就业激情和实现自我发展的意愿, 希望将自身的发展与眼前的待遇有所兼顾, 在二者的平衡中缺乏理性认识。

3.就业地区选择

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时, 首选成都市的占63.7%, 外省11.2%, 西部及边远地区10.1%, 上海、深圳等国际化城市的占7.9%, 沿海的占6.8%。说明我院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单一, 主动到外省及边远地区的人数偏少, 原因是我院学生大部分来自四川及云南、贵州、西藏, 成都是四川的省会城市, 近几年发展迅猛, 就业机会多, 发展空间大, 适合于工作和居住, 因此, 选择留在成都工作的毕业生占绝大多数。但毕业生却忽略了机会越多竞争越激烈, 缺少对自我的认真评估, 会失去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4.到西部、基层就业的态度

就毕业生在选择到西部、基层工作的态度时, 有32.5%的毕业生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愿意到西部去, 这说明大学生开始认识到西部和基层将是实现自我发展和奉献社会的广阔舞台, 有更多的就业岗位。有56.6%的毕业生认为到西部和基层去很有意义, 有很大的挑战性, 在没有其他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 说明仍有绝大多数毕业生将西部和基层作为无可奈何的选择。有6.5%和4.2%的毕业生认为不想考虑和不愿意去, 原因是条件太艰苦, 工作环境太差, 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 以追求大城市、高收入、名企业为目标, 而对国家到西部、基层工作的就业政策了解不够, 因此,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应加大西部、基层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 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锻炼自己、服务社会, 实现自我发展。

5.求职途径选择

在调查中显示, 有83.4%的毕业生认为应该积极主动寻求机会求职择业, 大部分毕业生认识到求职是属于自己的事情, 依靠自己, 不放过一切求职机会。认为应该由学校推荐帮助的占6.3%.认为应该依靠家人、亲朋介绍的占7.1%。选择其它途径的占8%, 由此可见, 虽然大部分毕业生认识到求职是属于自己的事情, 但真正依靠自己积极主动求职的毕业生较少, 表现出依赖心理, “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说明毕业生对国家的政策导向和社会需求的认识不到位。

6.就业单位选择

调查显示, 选择国家党政机关占8.5%, 选择卫生事业单位的占63%, 国有企业的占10.8%, 部队占4%, 外资企业占5.7%, 高新技术企业占2.7%, 私营卫生单位占2.3%, 自由职业占2.7%。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 大部分毕业生把专业对口看作很重要的参考值, 对三级甲等医院的就业期望值较高, 他们向往的单位人满为患, 而有需求的单位他们不愿去。在1993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明确了护士考试、注册、执业等方面规定, 《护士管理条例》正在酝酿之中, 对促进护理毕业生积极就业起到极大的作用。大部分毕业生树立了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 使需求旺盛的护理专业就业率接近100%.

7.求职困境与求助对象选择

在求职困难中, 有28.4%的毕业生认为得不到有效的需求信息;其次是社会关系不足, 占23.3%;缺乏求职技巧锻炼的占19.7%;认为社会不公平的占13.7%;感觉自身能力不足的占7.3%;还有4.3%的认为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这说明, 提供有效的需求信息和加强就业能力训练对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 这提示我们在就业指导方面应结合护理专业特点, 加强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教育及就业技巧的指导。

8.就业指导与服务

据调查, 每天都浏览就业网站的占6.1%, 每周浏览两三次的占18.7%, 经常参加学校的就业指导活动的占13%, 偶尔参加的占41.3%, 从不参加的占20.6%。这说明, 毕业生一方面, 知道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 又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和参加, 毕业生不经常关注和不参加就业指导活动势必影响信息传达, 使毕业生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这提示我们应该进一步引导毕业生参与就业指导活动, 通过就业咨询、就业讲座、求职技巧和岗前培训等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宣教和个别指导。

我们认为:护理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不能单靠学校的引导和毕业生思想的转变。首先, 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基础的服务体系、竞争机制、调控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健全的就业市场;其次, 用人单位应树立“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的观念, 积极创造条件, 吸引人才;第三, 在就业竞争中, 提倡“人才竞争”, 反对“关系竞争”, 毕业生自己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 为择业竞争创造条件。这样, 才能保证护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备。护理专业毕业生, 只要打开眼界, 就会有更广阔的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1]蒋毅芳.浅谈学分制下新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6 (53) .

护理学毕业论文 篇9

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发展, 各类卫生学校升级转型,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少, 专科毕业生逐渐成为主流群体。护理专科主要有普通高考专科、三校生升学专科和成人高考专科。为全面了解不同类型专科生就业意向, 结合医疗卫生就业市场需求, 使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本文针对近年不同类型护理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 有助于学校掌握学生就业特点, 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针对各学校不同类型护理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问卷调查, 共调查538人, 其中男生62人, 女生476人。

2.2 工具

2.2.1 不同类型护理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本问卷为自编问卷, 共发放问卷538份, 收回538份, 均为有效问卷。

2.2.2 调查问卷内容分类统计表

调查问卷共设置21个问题。收回问卷后按照就业准备、就业选择、就业信息途径3个方面进行分类统计, 并绘制成表。

3 结果与分析

3.1 就业准备 (见表1)

调查显示, 不同类型的护理专科毕业生就业准备存在差异, 3种类型专科毕业生对于就业都充满期待, 已做好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心理准备;毕业生都希望得到就业指导和帮助;毕业生考虑继续提高学历的比例都相对较低, 反映其对于现状的满足。其中, 普通高考专科和三校生升学专科的学校, 对于毕业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重视程度高于成人高考专科院校, 对毕业生就业帮助更大, 说明这些院校对于学生就业工作很重视。但总体来说, 各类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仍需要加强[1]。

3.2 就业选择意向 (见表2)

调查显示, 3种类型毕业生对目前护理专业就业市场均有足够了解, 期望就业以所学专业为主, 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医疗单位就业, 对职业充满期待, 对就业充满信心。普通高考专科毕业生对就业医院级别期望值较高, 主要定位为三级医院, 而三校生升学专科和成人高考专科毕业生定位为二级医院, 符合目前就业市场现状。毕业生更愿意在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地区就业, 更多选择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岗位工作, 只有少部分毕业生对于职业有更高要求, 希望有机会从事管理岗位工作, 或参加公务员考试。普通高考专科毕业生不愿意选择落后地区、部队医院基层卫生院就业, 更不愿选择私立医院就业, 这和实际就业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说明毕业生存在就业观念不当等问题[2]。

3.3 就业信息途径 (见表3)

调查显示, 3种类型毕业生中大多数人高度关注就业, 并采取各种途径了解就业相关信息。总体就业难度较大, 成人高考专科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途径较多, 但主要依靠自己和家长, 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信息量很少, 说明学校在就业工作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信息不畅等问题。

4 讨论

4.1 学校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1) 护理专科毕业生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就业市场的主力军, 做好职业规划是学校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充分发挥作用, 结合就业市场需求, 通过教育产出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医疗改革需要的人才。

(2) 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社会要进步, 个人要发展, 目前基层、社区卫生院以及私立医院、落后地区都需要大量的护理人才, 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更容易生存和发展, 更有机会取得成就, 更有机会实现人生价值。学校应鼓励毕业生到市场需要的地方去就业。

4.2 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准备

4.2.1 职业素质准备

就业的先决条件就是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执业能力, 这也是学校教学的目标要求, 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 强化临床实习, 促使毕业生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规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达到护理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为就业和职业生涯打好基础[3]。

4.2.2 心理准备

毕业生应做好心理准备,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便尽快适应工作。步入社会的心理教育也是学校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就业指导的必要环节和重要工作。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心理学教师, 或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 定期集中做好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工作, 对于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应有计划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4]。

4.2.3 就业信息获取

学校要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医护人才缺乏和毕业生就业难度大之间存在矛盾的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和医院之间沟通不畅。学校应成立专门机构, 安排专人, 收集各类医院的招聘信息, 这样既有利于学校专业设置, 也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收集、甄别、归类就业信息, 并以一定形式公布, 使学生和家长获得更多、更好、更准确的就业信息, 更好地做出适合学生自身的就业选择。

4.3 拓宽学生就业途径

学校应和各类医疗机构、各地人才市场建立通畅的人才流通信息渠道, 建立人才双向选择的交流平台, 定期举办就业招聘会。要充分利用医院实习环节, 建立学校—毕业生—就业单位直通车, 建立公平的就业平台[5]。同时, 加大与医疗相关行业的沟通与交流, 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的途径和平台。

当前医疗机构护理人才严重缺乏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学校在办学层次、教学质量等方面, 要紧紧围绕就业市场需要, 增强毕业生职业能力, 为其就业打好基础[6]。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 拓宽就业渠道, 搭建就业平台, 解决医院需求不足与学校培养过剩之间的矛盾, 从而促进卫生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高职高专护理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18) :84-85.

[2]胡雯斐.关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就业情况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5) :30-31.

[3]郭盈, 范宇莹.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J].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1 (3) :677-679.

[4]陈艳琛, 杨小芹.护理专科学生就业心理调查与辅导对策[J].当代护士, 2009 (9) :81-83.

[5]潘颖.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9) :130.

护理学毕业论文 篇10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按照方便抽样的方法, 选定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相对比较集中的5所医院作为用人单位。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在这5所医院工作的毕业生389人 (毕业年限为1~3年) 。

1.2 方法

在文献调研、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从分析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要求入手, 运用系统思维和分解目标要素的方法, 初步拟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应用Delphi法, 通过3轮专家组咨询确定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各指标的权重, 构建了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的内涵, 研制了《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表》 (简称质量评价表) 。并对该评价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分析。

2 结果

根据专家选择条件确立了专家组, 对专家的基本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年龄结构、专业相关性、职称职务等) , 并对专家组的权威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可知专家组的权威系数为0.810。由此可以看出专家组具有较好的层次性、权威性和代表性。3轮专家组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100%、100%, 专家组修订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如下。

2.1 信度检验结果

质量评价表总的Cronbach'α系数为0.901,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身心素质3项一级指标的系数分别为0.930、0.923、0.837。具体见表1。

2.2 效度检验结果

2.2.1 内容效度

运用Delphi法确定由3轮专家组咨询后修订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2.2.2结构效度因子分析可以用来验证质量评价表能测量到理论上界定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在此次研究中, 23个变量的相关矩阵的抽样适度测度值为0.371, 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χ2值为639.108, P<0.01, 有极显著性差异, 表明指标间并非互相独立, 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 适合做因子分析。分别计算这23个变量的特征值, 提取前3个变量作为公因子, 它们的累计贡献率为67.319%。具体见表2。

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计算23个变量在3个公因子上的负荷, 每个变量在相应因子上的负荷均大于0.100。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负荷见表3。

3 讨论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修改

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关键, 教育评价的核心问题是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指标体系的科学化程度[1]。我们依据培养目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要求、政策文件等相关文献资料对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素及内涵进行分析, 并拟定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经过多轮专家咨询, 对评价指标的宽度和深度、指标内涵、指标权重进行了修订, 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为下一步研制相应的测评工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1.1指标体系内容的修改

此次研究应用Delphi法进行了3轮专家咨询, 对指标体系草案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经过专家咨询, 对代表性差、客观性低的指标进行了删减, 对有歧义的指标表述和语义表述不清的指标内涵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此外, 我们还根据文献报道和实际调研酌情增加、分解了一些指标。

(1) 增加的指标:在第一轮中, 一位专家建议在一级指标“专业能力”中增加“护理管理能力”作为其下属的二级指标。专家认为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多元化的角色, 本身具备一定的组织、计划、协调能力;具备一定的病区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管理能力;能主动参与病区的管理工作。因此, 护理工作者本身也应该是个管理者。我们在查阅文献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纳了这位专家的意见。

(2) 删除的指标:删除一级指标“专业能力”下属的二级指标“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在第二轮中, 有3位专家提出删除“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他们认为, 实施整体护理能力的内涵表述中要求护理工作者能够应用护理程序理论和方法有效地为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实际上和一级指标“专业能力”下属的“护理技术应用能力”、“临床观察和应急处理能力”、“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能力”互相重复。

(3) 修改的指标:将二级指标“临床观察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改为“临床观察和应急处理能力”。专家认为, 可以把“对突发事件的”这几个字去掉, 使指标的表达更为清楚、明了。我们同意专家的意见并进行了改动。

(4) 内涵修改的指标:有专家认为在三级指标“体态素质”的内涵表述中应增加“举止稳健, 言语得体”。文献表明:体态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 护理工作者的体态礼仪是指对护理活动中的护理工作者的表情、姿势、动作和界域等的规范和要求[2]。可见, 护理工作者的体态素质应有举止稳健、言语得体的内涵。

3.1.2未采纳部分说明

(1) 有一位专家认为应将“职业价值观”与“职业伦理道德”合并, 认为这两者的内容重复。经文献查询, 未同意该意见。价值观代表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行为倾向, 也就是个人对某一事物的善恶、是非和重要性的评价[3]。职业价值观也称职业意向, 是个人希望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 也就是个人对某一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4]。1982年Larcebeau抽取了名望、利他、满意、个人发展4个因素。护理职业价值观是被护理专业人员所公认的、通过训练学习而内化形成的行为准则。护理伦理是指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工作中, 调整医、护、患关系及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在护理实践中, 护理工作者须按照护理伦理的要求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 选择符合伦理要求的言行从而达到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要求[5]。职业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职业行为的心理基础。职业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职业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 是世界观的核心, 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 而职业道德伦理是根据职业特点对从业者提出的道德要求, 是从业者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是护理工作者自觉按照伦理道德要求从事护理工作的基础。

(2) 有专家认为应在“工作绩效”中增加“工作成就”指标。我们进行的毕业生质量调查的对象是工作了1~3年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医院,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学历层次最低, 年龄最小, 心理成熟度较低, 在短暂的工作时间内取得成绩、获得荣誉的几率较低, 因此, 该指标不应该作为评价毕业生是否胜任工作岗位的标准, 最终没有采纳该意见。

(3) 一位专家建议将“关键能力”改为“综合能力”。关键能力是指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 胜任人生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的能力[6]。一般来说, 关键能力可以理解为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笔者认为, 此次研究中关键能力所包含的沟通、终身学习、外语、计算机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均属于这种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所以予以保留。

3.1.3 指标的权重

量化评估的关键是合理的分配权重。目前, 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的常用方法有层次分析法、Delphi法、加权平均数法、专家排序法、百分权重法、熵测度法、秩和比法、相关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优序图法等。我们采用Delphi法确定指标权重。首先, 由参加评估的专家根据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参考权重。然后, 计算每一轮专家对每一指标赋值的平均分数, 将该分数作为下一轮指标体系的参考权重反馈给专家。经过3轮咨询, 专家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 得到最终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3.2 对专家组的评价

3.2.1 专家积极性系数

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如果达到50%就可以用来分析和报告, 60%的回收率是好的, 70%就非常好了[4]。此次研究3轮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5%、100%、100%, 均高于85%。说明此次研究的回收率能够满足统计学上所需要的样本数。同时也表明专家对这次调查的内容非常关心和支持, 积极性很高。

3.2.2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除了专家的积极性系数, 专家的权威程度对评价的可靠性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根据权威程度数值可以掌握专家对指标判断的把握度。自我评价越高, 其预测精度也越高。即专家的权威程度与预测精度呈一定的函数关系, 预测精度随着专家权威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一般认为, 专家权威程度大于或等于0.700为可接受信度。此次研究中专家权威系数为0.810, 所得的结果可以说明20位专家对此次评价内容和问题的权威程度是高的, 结果是可信的。

3.3 信度和效度分析

3.3.1 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使用某研究工具所获得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 主要反映测量过程中随机误差造成的测量值的变异度的大小[7]。通常采用信度系数表示, 系数越大, 表明所研制的测评工具越可靠。此次研究采用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对评价表的信度进行了检验, 测量了重测相关系数和Cronbach'α系数。

(1) 重测信度是指用同一工具两次或多次测定同一研究对象, 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重测信度用重测相关系数来表示, 相关系数越趋近于1, 则重测信度越高, 研究工具的稳定性越好。此次研究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825~0.903之间, 从结果上看, 此次调查所得出的重测信度较好, 说明评价表的稳定性良好。

(2) 内部一致性信度是指组成研究工具的各项目之间的同质性或内在相关性。内在相关性越大或同质性越好, 说明组成研究工具的各项目都在一致地测量同一个问题或指标, 也就是说工具的信度高。国外学者认为, 信度系数大于0.800, 所得的结论才是可靠的。国内学者认为, 信度系数大于0.900, 所得的结论才是可靠的[8]。此次研究所研制的评价表的Cronbach'α系数发布于0.837~0.923之间, 总的Cronbach'α系数为0.944。因此, 不论参考国际标准还是国内标准, 此次评价所得的结果都是准确可信的。

3.3.2 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即反映客观实在的能力。效度检验的目的是验证评价指标的正确性和敏感性。此次研究对评价表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了分析检验。

(1) 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用来反映测评工具的内容代表所要测量的主题的程度。尽管它不能直接用量化的具体目标来反映测评工具的有效性, 但它却是使测评工具有效化的基础和核心[9]。一般来说, 内容效度是建立在大量文献查阅、工作经验及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的, 多由有关专家委员会进行评价。

我们在制订评价表的过程中, 首先在建立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请有关专家对指标的评定标准进行修改, 按照专家的意见对评定标准进行了完善。可以表明此次研究的评价内容是有效的。

(2) 结构效度。结构效度主要反映测评工具与其所依据的理论或概念框架的结合程度。结构效度的建立较为复杂, 此次研究采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对评价表的结构效度进行评价。

因子分析是探讨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对可观测变量的变化起支配作用的潜在因子的分析方法[10]。它的主要功能是从量表全部变量 (条目) 中提取一些公因子, 各公因子分别与某一群特定变量高度关联, 这项公因子即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结构[11]。我们在制订评价表时, 已预先构想出评价表的组成方面或领域, 用因子分析的目的在于将指标进行分类, 找出公因子, 进一步弄清楚各因子的专业意义, 以验证经实测所获得的因子分析结果是否与研究的理论构想相一致。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民.医学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5.

[2]李桃.护理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 2002.

[3]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标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5.

[4]史建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 2006.

[5]陈天艳.护士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现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17) :2112~2113.

[6]吴雪, 冯美丽.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J].现代护理, 2005, 11 (1) :72~74.

[7]肖顺贞.护理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8]赵士斌.改进教学评估保证教育质量[J].医学教育, 2005, 4 (8) :1~3.

[9]吴雅文, 姜安丽, 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 (5) :296~298.

[10]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情商的提高下一篇:教学资源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