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体育教学

2024-09-17

尝试体育教学(共12篇)

尝试体育教学 篇1

尝试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对尝试教学不太了解的教师往往心存疑虑: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又还没有讲,学生真能尝试成功吗?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分析———寻找一个陌生的地点,有三种方法:第一种,不动脑筋跟着别人走,去的过程一定很顺畅,也很省力,可是一旦离开别人的帮助,自己再去走,就又不认识路了。第二种,自己摸索探路,找人问路,这样做费时会比较多,很可能要走不少弯路,甚至找不到目的地,但走了一遍后印象格外深刻,记忆牢固。第三种,出发前先掌握看地图的技能,然后再按地图上的位置和路线自行找到目的地。这种方法一开始要费些准备时间,但掌握了看地图的技能后,为自己接下来的寻找活动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去同一个地点,可以轻松找到几条不同的路线,即使换作其他目的地,也能迅速、准确地找到。

尝试教学好比是第三种方法,它既不像第一种方法那样只图方便省事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活动体验,也不像第二种方法那样虽然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活动体验却陷入了费时多、效能低的泥潭。邱学华老师说过,学生的尝试学习不应是盲目的尝试,而是有准备、有指导的尝试。为此,尝试教学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尝试准备环节。尝试准备处于尝试教学活动过程的开端,为学生取得尝试成功提供必要的铺垫,是保证尝试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条件。

一、尝试准备的内容

尝试教学创立之初,把尝试准备的内容主要放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尝试活动本质的更深一层的认识,尝试准备的内容也有了与时俱进的拓展,主要涵盖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活动经验、情意态度、教学材料五大方面。

1. 知识技能准备

尝试学习活动其实质就是“利用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自主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显然,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进行尝试学习活动的基础要素,也是尝试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基本条件。如果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准备不充分,将大大制约尝试活动的开展进程,甚至使之寸步难行。比如,在开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尝试学习之前,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等技能要做到熟练掌握,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单位等知识也要做到清晰理解,否则,尝试学习活动必然进行得磕磕绊绊,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思想方法准备

思想方法是尝试学习活动顺利展开的桥梁与中介,决定着尝试活动的运转效能。换句话说,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决定着知识与技能能否在尝试活动中真正运转起来。不少学生的尝试障碍往往源于思想方法方面准备不足。比如,在开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尝试学习之前,学生除了对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格法等知识技能做好准备外,对“转化”的思想方法也应该有所感悟和准备,例如可将一个新图形通过剪拼的方法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明白把一个新问题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如果思想方法方面准备不足,学生很难在尝试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主体作用。

3. 活动经验准备

学生的尝试素养是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已有的相似的活动经验对后续尝试活动的开展具有十分突出的迁移功效。比如,在开展“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尝试学习之前,激活刚刚经历过的“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这一推导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师只顾及到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复习和记忆,却忽视了对推导活动经验的储备和再次激活,那么不少学生会因缺少推导活动经验的支撑无法切实参与到尝试活动中去。

4. 情意态度准备

情意态度是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它对学生的尝试活动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在开展“圆的面积的计算”的尝试学习之前,学生往往因为对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感到无计可施而产生畏难情绪,这对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尝试活动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举例子、讲道理等教学措施想方设法把学生的尝试勇气激发和调动起来。

5. 教学材料准备

尝试活动的开展,有时要借助一定数量的物质材料才能顺利进行。这是由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所决定的。比如,在开展“长方体的认识”的尝试学习之前,学生应当准备一定数量的材质和形态各异的长方体器物,像鞋盒、牙膏盒、厚书、长方体木块等,以及剪刀、直尺等工具。这些活动材料,既是学生开展尝试学习活动的研究工具,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载体。

总之,做好尝试准备工作就是要为尝试教学的高质量进行提供各方面的保障条件,既可以夯实尝试活动所需的学习经验、教学材料、情意态度等基础条件,又能减缓尝试过程的坡度、理顺尝试活动的路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大胆尝试的信心。

二、做好尝试准备的基本策略

1. 综合分析,提高尝试准备的针对性

尝试准备的五个方面,每一个都会对尝试教学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每一节课都得让学生从这五个方面来做准备。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真实学情有选择地做出应对。有时估计学生独立解决尝试问题困难不大,就不必再专设尝试准备环节。如果什么都要“铺垫”一下,“启发”一下,“暗示”一下,也就失去了尝试的意义。确实需要做准备的,也要针对差异,有所侧重,切不可平均用力。

比如,“小数除以整数”这节课预估的尝试准备包含如表1所示的各个方面:

但具体到这节课要做的尝试准备,没必要按上述表格所列内容一一去完成。知识技能方面,可选择对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作用最突出的整数除法和商的变化规律来准备;思想方法方面,主要是转化自觉意识的唤醒,具体的转化方法不必课前做准备,这样是为了给学生课上尝试预留足够充分的空间;活动经验、情意态度方面,主要依托以前的长期渗透,不必专设环节来准备;教学材料方面,本节课不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课件由教师准备完成。如此看来,尝试准备的有些方面有赖于日常教学的长期积累,那些对尝试课堂教学而言急需的、用度高的内容才需要课上拿出时间做专门准备。

2. 讲究方法,提高尝试准备的助推力

基于实施时机的不同,尝试准备分为课前准备、课上准备两种。

课前准备可采取复习旧知或预习新知的办法,各有侧重。如果学生对课堂上即将用到的旧知已经生疏而且知识量比较大,教师可以提前一天或几天布置相关的复习任务,使学生在课前补好这个漏洞,从而在课堂上把主要精力花在尝试学习新知上。如果新知学习难度较大、内容庞杂,预习新知就成了十分重要的准备策略。课前准备往往具有长期性,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求较高,容易流于形式,需要教师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做好分步实施。

课上准备与当节课要教学的内容直接关联,针对性更强,体现了教师的主要教学意图。教师一般会选择影响尝试教学活动开展质量的某一个或两个关键的学习要素(如知识要点、思想原理、特殊思路、学习方法中的一个或两个)。比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一课,选择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作为基本训练题来为突破尝试难点作铺垫,选择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作为准备题来唤醒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样做,用时经济,学生参与度高,效果立竿见影。

基于内容性质的不同,尝试准备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这里提三点:(1)常用知识技能要经常练。比如,数学学科中的基本口算、常用数量关系、常用数学性质、重点公式等内容应用频率很高,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地训练(如设置“基本训练3分钟”环节),加深其熟练程度和理解深度。(2)重要的思想方法、活动经验、情意态度要结合练。这里的“结合”是指将“长期渗透”与“定向强化”结合起来。不要教学时用到了才临时想起让学生应急式的练一下,这样做虽有一定的即时效果但很难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素养。在着眼于“长期渗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尝试内容再做“定向激活与强化”准备效果最为显著。(3)教学材料要因需准备。教学材料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的教学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综合分析教学内容、学情、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条件等的基础上提出操作性强的准备方案。

3. 持续优化,提高尝试准备的效能感

尝试准备的主体是谁?应当是教师和学生。比较而言,学生是主要的,教师起辅助作用。从培养的角度看,在尝试准备的初期阶段,教师要担负起更多的引领作用,要从尝试准备的内容、方法、态度等多方面给予学生具体明确的指导,可以说学生是被教师“扶着走”。随着学生尝试准备经验的逐渐丰富,教师的职责变得更偏重方向性和策略性指引,“放”得更多了,学生能够自主决定和参与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换言之,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准备越来越充分,他们能够“自己走”了。由教师具体规定下的尝试准备,发展到学生自主完成的尝试准备,尝试准备所释放出来的效能感会变得越来越强,对尝试教学活动的贡献度也会变得越来越高。这里特别提醒一下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的重要性。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课前对新知学习就形成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尝试学习的重点已是心知肚明,新旧知识的桥梁就搭建起来了,这样做有助于他们更深刻、更灵活地掌握新知。养成预习习惯,无疑是最好的尝试准备。因此,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教学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认真完成好。

摘要:尝试准备处于尝试教学活动过程的开端,为学生取得尝试成功提供必要的铺垫,是保证尝试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条件。尝试准备的内容涵盖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活动经验、情意态度、教学材料等五大方面。做好尝试准备的基本策略有三个:综合分析,提高尝试准备的针对性;讲究方法,提高尝试准备的助推力;持续优化,提高尝试准备的效能感。

关键词:尝试教学,尝试准备,针对性,助推力,效能感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张良朋.怎样用尝试教学法上课[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1.

尝试体育教学 篇2

江苏省射阳县射阳港学校 薛德林

【内容提要】

“尝试教学法”切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的学习是新课改的方向。运用“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尝试教学法”要讲求课堂结构的可调节性,尝试题的设计要讲求基础性、关联性、相似性、生活性。

【关 键 词】

尝试教学法 数学教学

实践与研究

一、研究缘起

邱学华先生提出的“尝试教学法”是一种让数学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的教学方式。尝试教学法提倡“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讲求“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通过学生的尝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尝试教学法”的要求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新课标要求我们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样的能力依靠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是难以培养出来的。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学习、研究“尝试教学法”,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成了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自觉行动。研究实践证明,运用“尝试教学法”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二、研究经过

本人在农村小学从事数学教学近20年。1995年,在一份数学教学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了邱学华先生“尝试教学法”的文章,当时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一种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十分有效的方法。以后,便有意识地在自己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也陆续阅读了邱学华先生有关“尝试教学法”的专著。2004年之后,“校校通”工程带来了网络,我就进一步学习“尝试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实践研究。随着新课标的施行,我愈来愈觉得“尝试教学法”之路是能够切合新课标的要求,是能够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也同样有利于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通过一个个课例的实践,通过长期的思考,我对“尝试教学法”教学思路越来越明晰。

三、研究结论

1、尝试教学法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听”会的,而是“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要强调:凡能由学生解的题目,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每节新授课,我都先复习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好尝试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时候,我先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看看谁能最快掌握具体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兴致盎然地纷纷投入学习中。自学课本例题后,再让学生完成黑板上的尝试题,结果,多数同学都做对了。这样有效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2、运用“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尝试教学法先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练习,长此以往,就能逐步形成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一改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束缚。在学生先尝试解决问题时,教师只起辅导、引导作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学生讲尝试题顺利解答出来之

后,我立即报以微笑,并表扬了他。那个学生立刻高兴得跳了起来。接着我再让他到黑板上给全班同学讲解一下。由于他讲解清楚,思路清晰,讲完后,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从中获得了多大的前进动力啊,学生能不找回他的自信吗?

3、运用“尝试教学法”有利于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尝试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课堂上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4、运用“尝试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尝试教学法”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先尝试一番,在这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有的放矢,花时少,效果好。运用尝试法后,教师讲解时间减少,学生练习时间增多,学生作业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做作业时在课堂内巡回辅导,并重点辅导差生。差生在课堂里做作业,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能安心思考,认真作业,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

5、运用“尝试教学法”有利于中差生的提高。学会看书,学会思考,这正是中差生最缺乏的东西。“尝试教学法”能引导学生主动地自学课本,促使他们进行思考,从而解决中差生的根本问题。实践表明,“尝试教学法”用于中差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的幅度格外大。

6、运用“尝试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一个人口头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尝试教学法中有一个环节是要学生讨论、交流,在这一环节,除了组织、引导好学生,讨论之后我还让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长此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四、运用“尝试教学法”的注意点

1、课堂结构要有可调节性。尝试教学法一般结构是:基本练习、导入新课、新课练习、巩固练习、课堂总结。新课教学过程又分为五个环节:在准备题引入的基础上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当调整教学环节的先后次序。

2、对于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一般不适合于应用尝试教学法。一般来说,前后有密切联系的教材,作为后继教材内容,应用尝试教学效果较好。例如,有了百以内加减法知识基础,再学万以内多位加减法;有了简单应用题的知识基础再学复合应用题;有了通分的知识,再学分数加减法。这些后继教材的教学适于应用尝试教学法。不过,前面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学好,才能取得尝试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3、并不是所有数学知识点都适合尝试教学法。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内容不适合于应用。例如,量的概念、几何初步概念,这些教材内容,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如果直接尝试似有强人所难之嫌,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求面积、体积(容积)公式的推导和计算,仍可应用尝试教学法。

4、设计尝试题的要求。一是尝试题与例题要有关联性,二是尝试题与例题要有相似性,三是尝试题要体现基础性,四是尝试题要体现生活性。

5、应用尝试教学操作模式,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要注意学生对象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等。一般来说,从二年级开始逐步应用,在中、高年级应用效果较好。自学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开始可能不太顺利,教师要加强引导。如果坚持长期应用,就能够得心应手了。

6、应用“尝试教学法”,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仅是在一堂课中的“进行新课”的一段中,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必须用多种教学法。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排斥另一种教学法,它们之间不应是对立的,而应该互相结合、互相配合、综合运用。

总之,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法”是一个蕴藏深厚的富矿,有待我去不懈地探寻。我将在已有收获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将这一课题深入持久地研究下去,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新形势,从而造就优质数学课堂和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邱学华 《尝试教学法(修订本)》,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

2、邱学华 《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3、任长松 《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4、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幼儿体育教学改革新尝试 篇3

【关键词】幼儿体育 以生为本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14-01

现代化教育中更多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达到幼儿教育的以人为本需求,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真正的想幼儿之所想,搭建幼儿喜欢的情境教学方略,适应幼儿学习需求的前提下,让教学情境适应幼儿未来学习要求,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激发幼儿体育学习潜能,将原本的“要其参与”变为“其要参与”,不断展示幼儿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一、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

1.游戏中创设良好的条件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在活动中,要确保有幼儿有充足的体育运动时间,要严格的按照课时要求开展体育教学, 决不能因为开会、兴趣小组活动、搞卫生等减少和取消幼儿体育课时 当出现天气变化不能组织幼儿进行室外活动的时候, 可以在室内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例如, 在教室内运用凳子练习开展相关的平衡训练,或者让幼儿闭眼睛,教师调整玩具的摆放位置,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充分的运用阳台、楼道、音乐室开展相应的室内体育游戏进程, 可以在音乐教师里面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

2.游戏中调动幼儿的主体体育游戏意识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培养幼儿主动玩游戏的意识,由于幼儿对于玩的事情都很兴奋,所以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时候要先针对不同的主体,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活动。首先可以先给幼儿提供有趣的游戏工具,便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提供不同的活动条件, 比如说宽窄不相同的“独木桥”、高低起伏的“小山洞”、颜色各异的沙包及皮球等, 让幼儿先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工具。也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玩具玩法,比如九连环、魔方等, 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在一项游戏中发挥多种游戏功能练习, 促进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发展。

二、开发分组教学模式

1.培养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分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幼儿在比赛中开展分组,教师就要安排一名素质较好的孩子为组长,一个小组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那么就要发挥小组的合作与互动精神,要求队员之间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小组长协调组员关系,并且组织组员活动,这是拉近幼儿关系的有效途径,幼儿间的交流机会变多,那么就能实现共同进步。幼儿在比赛中,能够找到问题产生的实质,并且了解到思想问题,战术问题,以及攻守等问题。

2.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活动能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分组教学是有效的交流活动模式,开展分组教学中,幼儿积极的参与各类比赛,并且在运动和比赛过程中,能够加大彼此实践的交流以及竞争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对社会的事件关注度也会增高,幼儿能够将这些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同时幼儿在此环境下能够培养自己对某一赛事的爱好,这为幼儿今后兴趣爱好的培养奠定基础,社会发展中不难看出拥有自己爱好的人不仅做事专注度较好,同时个人交往能力也较强,能快速的适应变得环境,这对幼儿今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三、提升体育活动教学效率

1.结合幼儿特点开展体育教育活动

幼儿体教学活动应结合幼儿的实际状况,从幼儿的性格、特性、心理变化等角度出,首先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体育特长,使幼儿在体育课程上找到自信与兴趣,这样幼儿才会热爱体育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身体素质为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课程,如某小组幼儿体型偏高大,可安排该班级的同学多学习球类、跳高、跳远等运动。如某些幼儿体型偏小巧,可安排这部分幼儿学习乒乓球、足球。利用幼儿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其特长,真正的满足因材施教,由于幼儿正处于成长法语期,部分孩子发育的较快所以身材高大些,但是部分孩子发育较缓,因而身材弱小,教师在此需结合幼儿实际状况,开展合适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体育运动习惯,提升幼儿体育学习信心。

2.尝试多种教学方式,选择最优

在新改革模式的引领下,体育教学要告别以往单一的灌输模式,教师可以想出多种趣味运动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对体育课学习的内容有所增加,比如增加休闲体育、医疗体育等方面内容的介绍,就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让兴趣做导师,因材施教

体育的学习不是朝夕就能完成活动,需长期坚持,所以针对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应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分层次的进行教学,先通过低强度的训练使幼儿适应,在幼儿适应后可以逐步的加大训练的强度。并且在简单轻松的训练中发掘不同幼儿所适合的不同项目。如某位幼儿爆发力很好,教师可以根据这项特点对该幼儿进行短跑、举重等需要爆发力的项目进行训练。

四、结语

体育课程教学中本着“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要求”因而在发展中需要秉承幼儿为本的思维模式,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前提下,不断的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体育教师在此背景下,要多思考,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完善授课内容,场景设计中,适应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要,唤起幼儿的主动学习意识,提升幼儿身体素质的情况下,让幼儿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洪涛.体育游戏在幼儿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13-14.

[2]朱利军.探究体育游戏在幼儿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2):11-12.

基金项目:

2015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课题:湖南省学前教育中民族传统体育的活态传承研究(15YBA032)

作者简介:

“尝试教学法”的几点尝试 篇4

本学期接手五 (1) 班数学, 成绩很差:全班四十二人, 考试时只有三人能达到80分, 十一人可以达到60分。每次都耐心讲解, 严格要求, 可是最终结果是80分以上者只增加一到二人, 60分以上者只增加三、四人, 效果不行。

不如让学生自己先练习一下。这时准备讲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区别就在于多了一个小数点。我问:“周帅, 一包辣条多少钱?”周帅站起来答:“五毛。”“用元表示?”“0.5元。”“如果你到小卖部买了三包辣条, 需要多少元?暂时不要回答, 你将它编成一道数学题吧。”“周帅到小卖部买了3包辣条, 每包0.5元, 一共要花多少钱?”“一元五角。”“1.5元。”“老师, 太容易了。”学生忍不住了, 个个大声地说出了答案, 因为他们对此太熟悉了, 这就是他们生活中基本上每天都会做的事。“将它用竖式写在本子上。”绝大部分的学生很快交给我看他们写的横0.5式和竖式3:

并让学生板演后说自己是怎么做的。随后随手写了一个横式:0.7×5= (列竖式计算) 。大部分学生迅速交给我看, 全部正确。又让讨论:0.7×5表示什么?0.7×5怎么算?学生讨论得出:根据二年级的知识7×5表示5个7相加的和, 得到0.7×5表示5个0.7相加的和;五七三十五, 有一位小数, 所以得3.5。时间过得很快, 小组讨论并汇报后, 只剩下十六分钟了。强调了含义:0.7×5可以说表示5个0.7的和, 也可以说表示0.7的5倍是多少。讲解一下点小数点的方法后出示练习, 计算1.62×3;2.65×7;0.34×6三道题。学生练习后批改:42人中30人全部正确, 11人部分正确, 1人不会。错误的结果有 (48.6, 486) (185.5, 1855) (20.4, 204) , 从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方法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小数点点错了。根据错误作讲解, 要从积的右边起, 从右往左数出小数位数, 点上小数点。

对照邱学华的“尝试法模式”, 少了重要的一步, 看书自学。学生平时练习时喜欢找答案, 找到后直接抄上, 然后骗取表扬。答案其实是个好东西, 尝试做一做, 做好后与答案对照, 对了说明会做;不对, 仔细观察一下答案, 可以豁然开朗, 明白其中的道理。答案是个好东西, 就看你怎么用, 用得好是宝, 用得不好是祸害。我的学生没有养成好的用“答案”的习惯, 因此会从这方面去培养我的学生, 然后放心大胆地让学生看书。

最满意的一次教学是《解方程》一课。上课伊始, 开门见山, 出示尝试题X+7=12。六分钟后陆续有人交, 到十分钟时看了41人的结果。答案有 (1) X+7=12, X+7-7=12-7, X=5 (2人) ; (2) X+7=12, X=12-7, X=5 (35人) ; (3) X+7=12, X=12+7, X=19 (2人) ; (4) X+7=12, X=12-7, X=4 (1人) ; (5) X+7=12, X=12-7, X=6 (1人) 。其中第一种是书上的, 根据天平原理而来的, 这两个学生提前进行了预习, 已经学会了解此类方程。第二种是老方法, 根据式子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 这六个关系式是解方程的有效方法, 并且在低年级已经学习过诸如5+ () =10、10- () =4、的题型。这也是解方程, 只不过用“ () ”代替“X”且计算过程在大脑中进行。第三种错在关系式弄错了。第四、五种则是计算粗心大意。还是不放心, 让学生看过书后继续讲解。两种方法都讲, 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用时三十分钟, 可以看出学生们很兴奋, 因为从方法来说全班有39人会了。学生纷纷要求教师再出两题做。让学生讨论, 由于是问题解决后的讨论, 所以允许学生下位, 自由组合, 人数自定, 要求一人说, 组内其他人倾听, 说者要说清为什么这样做。每人都要说, 照轮。好处是:1.每个人有了模仿教师的机会, 因为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 教会别人的学习效果占90%;2.个别学困生可能老师讲, 他不明白, 同学说, 他就明白了;3.另外他自己也必须要教会他人, 因此别人说时他听得特别认真。由于学生五年级以前没有这样弄过, 不太适应, 花费的时间也多, 结束时又过了五分钟。最后随手编了两题:X-7.5=23.6 3.5X=4.9, 让学生尝试。下课前全班有36人做完给我看, 利用天平原理的有19人, 利用式子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决的有17人, 全部正确, 有6人没有完成。

对照邱教授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多了一个步骤、少了一个环节, 那就是多了教师讲解后学生的讨论, 少了学生尝试后的讨论。

教师讲解后学生的讨论这个环节非常必要, 因为学生的尝试可能是失败的, 也可能成功, 因此教师的讲解就变得需须。教师的讲解可以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课堂时间, 因此少了学生尝试后讨论, 所以暂时取消了这一环节。分组并不固定, 采取自由组合, 合得来的几个同学一组, 可以换位置。好处是:学习程度差不多, 说起来也更有劲, 因为是合得来的同学,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不足之处是有时学生会说无关的话, 这需要教师及时阻止和引导。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 篇5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从2000春季起,开展尝试教学理论的改革实验。实验从开始的一个数学学科,逐渐拓展到多科,实验班从几个班扩大到全校五个年级,共26个教学班。通过一年的实验表明,尝试教学理论在我校的推广和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全校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我校实施尝试教学理论实验的措施和做法是:

一、重视学习尝试教学理论

实验,要有科学的态度,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我们在推广运用尝试教学法的过程,始终把学习尝试教学理论放在首位。我们先组织教师系统学习邱学华同志的《尝试教学法的理论的实践》、《再论尝试教学法》、《关于尝试教学法的几个问题》,同时,我们还注意把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为了便于教师系统的记忆和掌握,我校结合市教育研究院制定的小学教学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狠抓师资培训。每周定期举行一次专题讲座,并且把学习、讨论的内容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这样使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深了对尝试教学法的认识,减少在实践中的盲目性和形式主义。为了把尝试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引向深入,在没有条件参加2000年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尝试教学理论年会的情况下,我们邮购了全部会议资料,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学习,同时密切注视邱学华同志到各地讲学或在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尝试教学法的论述,及时传送到实验教师,以保证尝试教学法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深化、发展和完善。

二、加强领导,重在落实。

实验开始之初,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任、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机构,使教改工作在组织上有了保证,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协调组织领导工作。制订了“运用尝试理论,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课题实验,首先在数学学科上全面推广。

任何教改活动的关键在于落到实处。我校落实的主要做法是:理论充实、实践探索、研讨反思、丰富创新。理论充实,即认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邱教授的尝试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认识;实践探索,即鼓励教师大胆采用尝试教学法教学,并及时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研讨反思,即互相听课,组织讨论,进行课后反思,发现问题,研究解决,总结经验,及时推广;丰富创新,勇于创新,灵活运用尝试法进行教学,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为了推动教学改革,我们打印三百多份尝试教学资料和教案发给各年级组,实验教师人手一份,让老师们学习,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尝试理论,根据教学程序进行教学,我们还联合附近的几所小学,开展校际间的交流课,要求每个年级组都认真组织观摩课和兄弟校交流尝试教学经验。

尝试法促进了教学相长,这学期我校开展了全校性的尝试教学竞赛课,分三个阶段进行。(1)第三周至第六周,各年组教师人人参加 尝试教学汇报课;(2)第七周各年组评选一名代表参加校际观摩课,并同时录制成录像课十节以备参赛;(3)评出优质课一名,优秀课三名进行表彰。

三、实验效果喜人

自从开展尝试教学法一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实验教师的辛勤耕耘,取得了喜人的效果。

1、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得到改变。

实验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深入人心,注重学生素质培养,注重发挥学生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彻底改变以往满堂灌的传统教法,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学会学习的方法。课堂上出现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生动局面,使教师更深切地体会到了素质教育的高效益和可行性。

2、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运用尝试法为主多法配合,如:目标因材施教,异步达标等。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佳组合,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能力有了提高,智力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较好。我校去年三百名毕业生参加一中分班检测,参加测试的学生有近1300名,检测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进入前一百名的就有我校53名,双科不及格的学生总数为180多人,而我校仅有31人,另据我们跟踪调查表明,这届学生升入一中后,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的主动和探索精神及意志品质都明显优于其他学生,得到了初中教师的认可。

3、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五大环节的课堂结构(组织教学、复习、新授、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许多弊端,“教师讲,学生听”、“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六段式结构,符合少年儿童的需要,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改变了“满堂灌”、“注入式”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增加了学生练习时间,以练为主,练在课堂,当堂反馈,及时矫正,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把主要的教学任务安排最佳时间里。

4、培养自学能力,促进中小顺利衔接。

中小学衔接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的严重脱节,小学教学进度慢、坡度缓,而中学教学进度快、坡度大;小学直观教学多、练习形式多、教师辅导多,而中学直观教学少、练习形式少、教师辅导少;小学重感性知识,口头回答问题多,而中学重理性知识,书面回答题多。所以小学生刚升入中学感到不适应,解决教学方法上的衔接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从小学起就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想学、愿学、会学,从而更好地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而尝试教学法的实施,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5、尝试教学实验,带动了其它学科改革。

通过实践探索,尝试教学理论已辐射、迁移到其它学科之中。一年来,我们将尝试教学原理迁移于语文、英语、自然、音乐、美术、劳动等各科教学领域,真正发挥了尝试教学实验的辐射效应。可以说尝试教学实验是纵向不分学段,横向不分学科,展现了它广阔的发展前景。

化学教学新尝试 篇6

一、转变教学观念,促进角色转换

首先在教案设计时,应体现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即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先明确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

其次教学过程不应只是忠实死板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而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做这样的训练:请一名学生作发言人,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设计方案,其余的学生做评论家,由发明人答辩,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很多问题、知识、方法在双方的辩论下都能迎刃而解。当然在备课时,学生的很多想法,我们教师有时根本无法预想到,但在辩论的过程中智慧的火花互相碰撞,常常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有时在学生争执不下时,我们教师再加以点拨,留给学生的印象则更深刻。例如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一课的学习中,课前我让学生自己设计符合自己的食谱,同学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根据自己以前喜爱的饮食设计出了各式各样的、他们心目中最完美的食谱。在课堂上,大家踊跃争当“发明人”,把自己的设计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其他同学通过阅读课本、在老师指引下分析出该食谱中每一样东西中的营养物质及存在问题,对食谱做了全面正确的评价。设计者则运用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解释、修改。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部分的知识,而且在探究过程中,感到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可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更是教师大胆转变角色,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合作”学习的喜人效果。

二、创新上课形式,调动学习兴趣

1. 课堂给学生三分钟发言机会。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让学生感觉生活处处有化学,我将每堂课开始的三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登上讲台,介绍化学知识或学习化学的经验、体会,充分展示自我。如在学习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我让学生随便举出身边的一些现象,然后说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他们勇敢地走上讲台,无论讲得如何,我都予以表扬。这样做之后,我最常聽到他们说的一句话是:“真没想到,原来我也是很棒的”。

2.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如在教授分子、原子、离子、溶解等微观概念时,我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画、音频、视频感受到它们的真实存在,从视听角度感受并接受化学知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课堂连精神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后进生也被吸引,学意盎然。

3. 精选例题习题。课堂只有四十五分钟,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和效益,讲清、弄懂一个有代表性的例题比做10个普通题目更有效,为此需要教师精心挑选例题。我选例题的原则是:选择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可凸现思维过程与方法的习题,使学生答一题而晓其法;分析每个例题之后,启发学生将此例题进行多种变化,进行拓展延伸,使得讲解一个题目,达到解决同一类型题目的目的,力图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的放矢的指导,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越学越有劲。

4. 把以往只借助实验室的药品开展实验的平台扩展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寻找实验代替品,每一次做实验尽可能让学生从家里带用品,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化学带来的乐趣。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例如: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就是学生在海边拣的贝壳,学完本课后,我还让学生回家利用白醋制无壳鸡蛋,观察鸡蛋的沉浮现象并利用身边的废品进行装置的改进。在学完“水的净化”后,我让学生自制简易净水器等。

除了上述教学形式之外,我还采用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相声、小品、魔术、猜谜语等等。分组学习法也常常融入课堂,如在上化学肥料及塑料使用的利与弊的内容时,我把学生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让他们进行辩论,使他们从多个回合的争论中,逐渐明白道理。这些做法从课后反馈的情况来看,比千篇一律的教师说教的效果好得多。

尝试体育教学 篇7

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由美好的情感体验的。情感体育是使师与生, 生与生之间同时感受体育课的无穷趣味, 与自身无法估量的潜力, 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例如:在练习上肢和腰腹肌力量时, 我们做的游戏名称叫“推小车”, 音乐响起, 我伴着黎明的阳光, 听着小鸟的歌声, 推着小车去郊游。这样一听到音乐、小鸟的叫声就提高了兴趣, 大脑的思维就罩上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练习积极性增高, 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二、创新体育教学

尝试体育教学是新颖独特的方法, 自编、自导、自练, 并使自己身体健康的体育活动。尝试就是自己参与、自创, 开发思维。课改前的体育教学往往是教师安排好内容, 学生自练, 枯燥乏味, 动作僵硬, 以教师为主体。而现在我是以教师为引导, 引导学生开发思维, 解决目前问题, 自创联系方法, 从而达到目的。例如:在枯燥的素质练习中, 给予学生足量而不同的器材、练习的内容, 如灵敏, 力量反应等素质, 让学生寻找自己认为能锻炼每项素质的器材, 但教师强调安全事宜, 在最后的十分钟, 学生讲解自己的感受, 达到锻炼的效果。

三、尝试挫折体育教学

现在中学生娇生惯养, 遇到挫折就不堪一击, 挫折体育就是叫他们在体育课中经受挫折, 克服困难, 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并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例如:在新授课跳山羊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遇到困难就退缩, 没有勇气来跳。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首先用亲切的话语给害怕的学生以鼓励, 然后以漂亮的动作征服学生的心理, 再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练习, 给予全面的保护帮助, 完全打消学生的惧怕心理, 使每个学生都顺利完成动作, 体会到征服的快感, 达到教学效果。

四、尝试社会适应体育

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 我行我素, 个人与群体分离, 对自我、群体与社会无责任感。而尝试社会体育可帮助他们认清自我, 尊重和帮助他人, 培养体育道德和集体、社会、爱国主义精神, 有忠厚的责任感。例如:在班级的篮球、拔河、队列比赛之前, 教师要明确目的“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激发集体竞争意识, 为班争光, 齐心协力。在篮球比赛前, 引导学生为中国篮球加油等等。通过上述的培养, 学生的认识大大提高。

尝试体育教学 篇8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把凝聚在知识里面的智力因素提取出来

这方面,我注重了智力价值较高的五种教学内容:(一)基础性的知识。它能反映事物的共性,掌握了它,就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二)理论知识。因为理论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规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三)系统的知识。因为系统的知识易储存,易提取,运用起来左右逢源;(四)典型的知识。它具有代表性,可以类推;(五)有适当难度的知识。它能触动学生的“最新发展区”。

二、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即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

注意以下四个特点:(一)课堂教学气氛轻松紧张,学生心理不受压抑,张而不弛;(二)教学内容少、精、新,先后、轻重、详略得当;(三)教学程序合理、严谨,速度、强度适当;(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用现代教学思想作指导,让平常的知识迸发出智慧火花。

三、诱发学生参与“过程”的课堂意识,培养其主动探索精神

学生课堂上获取知识是教学目的, 教学的着眼点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职能。基于以上思考,一堂数学课,优化的教学过程大体分为六个步骤。

(一)激发动机,引起兴趣。

学生有意注意受兴趣的支配, 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创设教学情境,制造悬念,设置迷宫,造成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心态。如教学“解方程”,师生做猜数的游戏,学生随便想数,加上(减去)一个固定的数,学生只要说出得数,老师立即猜出学生心里想的数。当学生迷惑不解,纷纷要求老师告诉“猜数”的秘诀时,才引出新的课题,这时学生求知热情高涨,注意力集中。

(二)复习已知,以旧学新。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 是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教学技巧。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达到“用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的目的。

(三)尝试探索,理解过程。

数学教材多数是按照一定顺序编排的,前面的学习内容孕育后面的某些必要学习。新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是不会超过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教师应相信学生能进行成功的尝试。

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 我先根据例题编写准备题, 采用“以旧引新 ,步步登高”的办法。如教学 “初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我准备以下练习题。

1.准备题 :我校买白粉笔 80 盒 , 买彩色粉笔 45 盒 , 一共买了多少盒粉笔?

2.尝试题 :我校买白粉笔80盒 ,买的彩色粉笔比白粉笔少45盒 ,买彩色粉笔多少盒 ? 一共买了多少盒粉笔 ?

把买彩色粉笔45盒改为买的彩色粉笔比白粉笔少45盒。

准备题是旧知识,尝试题是新知识,循序渐进,新旧沟通,效果较好。

(四)抽象概括,认知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让学生感知实物、图像,让抽象的规律具体化, 深奥的知识形象化。当学生获取丰富鲜明的形象时,再进行概括,上升到理论,让学生获得理性的知识。如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开始让学生观察 , 反复测绘实物、图形,最后概括出它的定义,长方形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

(五)模仿练习,变通应用。

学生获取了理论知识后,下一步是理论指导计算。第一轮练习题一般与例题同型,带有模仿性质,属低级思维活动。第二轮练习是一些变化的题目,如顺向思维变逆向思维,直接条件变间接条件。富有变化的题目, 能加深学生对原题型的理解,拓宽知识面,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属高级思维活动。

(六)运用反馈,及时调节。

由于学生素质上的差异,课堂教学效果不尽相同,肯定有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对话、回答、练习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摸清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从而得到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或强化,或矫正,或个别辅导,让学生准确无误地理解新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鼓励有创见的学生,让成功的愉快感激励他们积极向上, 督促他们在知识的阶梯上“更上一层楼”。

体能分组教学尝试 篇9

一、调查摸底, 切实划分体能小组

我们地处乡镇中心, 学生成分相当复杂, 体能参差不齐。一半学生是镇驻地, 而另一半却来自四邻各村小,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随父母从东北转迁回来的。他们不仅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不同, 而且年龄差也大, 对体育课的运动量和难易程度, 有着不同要求量和适应性。所以, 要实行体能分组, 首先要调查摸底。每逢新学期, 我们针对各班学生实际情况, 通过调查、访问、考试、比赛等手段, 将各班划分出男女四个体能小组, 特别注意把年龄小、体质差、运动成绩低及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划为一组, 其他视班级人数多少, 按强、中、弱自各划分三四个小组。训练时, 有时也可根据具体内容, 临时改变体能组:如训练短跑时, 我们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把学生分成75分以上、60-74分、45-59分、44分以下四个不同小组 (男女各四个) 。因为小学生好胜心强, 在各小组水平相当的情况下, 都想争第一, 这样既能互相促进, 又能全面锻炼普遍提高。

二、区别对待, 精心安排体能训练

体能分组之后, 我们根据各年级教学内容、计划, 参照各组运动水平差异, 制定出具体的课时教学计划。特别是定好每个组在每个作业点上的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 合理安排学生的训练强度, 决不为单纯追求密度而提出过高的要求, 而总是以学生生理特点出发, 设计训练内容、方式、方法。拿长跑训练说:小学生心肺机能较弱, 肺活量小, 呼吸频率高, 所以耐久力训练是身体素质自然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因而, 要加强耐久力训练。为此, 在训练中, 我们就先从间歇的中强度练习开始, 不同体能小组, 分别提出不同要求。然后逐步延长各组运动持续时间, 对体能好的小组要求训练时间长一些, 差的组要求训练时间就短一些。各小组跑速也分别定好, 体能差的组要求跑与走结合, 体能强的组要求做变速跑, 这样交替进行, 既体现了学生体能差别训练, 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了身体练习对机体所起的作用, 达到了既锻炼身体, 又增强体质的目的。

三、选好组长, 抓好体能训练落实

进行体能分组教学, 小组比较多, 要求又不一, 所以要发挥体育小组长的骨干作用, 让小组长协助体育教师组织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能否培养使用好小组长, 充分发挥组长作用, 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成功与失败。选好小组长, 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 而且有助于传、帮、带, 互帮互学。在教学过程中, 为培养使用好体育小组长, 课前我们常常先召开小组长会, 给小组长“吃小灶”, 这不仅是因材施教的一种表现, 也可以使小组长在明确教师的意愿的情况下, 能自觉主动地去组织小组活动, 使各小组计划顺利完成, 同时, 小组长可以随时记录组员训练成绩, 及时向教师汇报, 这样又便于教师掌握情况, 及时调整改进训练计划的方式方法。如我们组织立定跳远时不少小组反映, 学生跳不远。怎么办?立定跳远关键是人给地面作用力大小, 学生对此不容易掌握。于是, 我们修改计划、分解了立定跳远训练内容, 一组:原地跳起摸高 (场地边树间悬挂一些物体) 各小组悬挂物高低不同。二组:跳台阶 (操场边戏台台阶) , 各组跳次不同。三组:连续跳越跑道上的障碍物体 (各组障碍物间的远近距离不同) 。四组:试跳及格线 (各组及格线长度不同) 。这样三至五分钟后交换一次, 组长分别记录成绩, 一节课下来,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基本技能技巧, 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 圆满完成了教学计划。

四、强化手段, 不断提高学生体能

《焦耳定律》教学尝试 篇10

第一步:展现生活, 问题引入。

首先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一辆电动车, 并且做如下说明:

电动车以价格低廉、经济实用颇受人们青睐, 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平常百姓家庭。可能我们不少同学家都有电动车。俗话说:便宜无好货。电动车的劣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动力不强, 爬坡能力有限, 当遇到坡度大一点的路面的时候都要停下来推。

接着, 在同一屏幕投影长城, 说明如下:

长城以雄伟、壮观、陡峭而闻名于世, 毛主席就曾经写诗歌颂: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大家现在所看见的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段长城:八达岭长城。

跨越空间想象:

试想, 当我骑电动车去上八达岭长城的时候, 那会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

(学生大笑, 彼此相互讨论)

老师总结出学生的部分语言:

用书面语言来表示, 那就是没辙了;用时髦的语言来表示, 那就是歇菜了;用生活的语言来表示, 那就是烧掉了。

接着发问:这是为什么呢?

完成新课导入, 形成以下投影。

第二步:布置任务, 学生讨论。

投影一段导线, 指出导线两段电压为U, 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 经历时间t以后的电场力所做的功, 安排学生思考、解答, 得出电功的表达式, 指出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J。

带领学生一道粗略计算家庭每月的耗电量, 目的是要说明家庭用电以焦耳作为单位太小, 需要用大一点的单位, 从而引出KWh (度) 的单位。

与学生一道思考家里用电量主要是消耗在哪些用电器上, 这些用电器耗电大?从而引出电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推导出电功率的表达式。形成如下投影:

第三步:演示实验, 置疑所学。

[过渡]指出根据上面电功率的表达式, 知道某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就应该知道了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出示一个小电机, 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个电路计算小电机的电功率。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

然后根据电路完成实验。刚开始控制电压让电机不动, 让学生记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 计算出电功率;然后手动转动转子, 使电机正常运转, 学生记下示数, 计算出电功率。发现两次得出的电功率不一样, 质疑原因。这是为什么呢?形成如下投影:

第四步:师生互动, 分析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思考:卡住与正常运转的区别。

[教师总结]卡住是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用来发热;正常运转电能不仅转化为内能, 更多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把卡住的这种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用来发热的电路称为纯电阻电路。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只有电阻的电路, 如现实生活中的热得快、电饭堡等。把正常运转电能不仅转化为内能, 更多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电路成为非纯电阻电路。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不是只有电阻的电路。其实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用电器都是非纯电阻电路。例如电风扇, 假如在炎热的夏天, 我们正需要一丝凉爽的的风的时候, 而我们打开电风扇, 电风扇却仅仅发热那将是怎样一番情景啊! (学生大笑) 现实中, 我们为了保护电器设备, 往往要想办法消除或者减少电器设备在使用时产生的热量, 例如电脑室一般都有空调, 电脑内部也安有风扇。但是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这种热量。例如我们有的同学喜欢看电视, 而家长又不让, 怎么办呢?与家长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家长外出了就打开电视, 瞅准家长要回来了就关掉电视。但是有的家长比较聪明。 (学生笑) 回家一摸电视有没有发热就知道了。

趁着热烈气氛,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得出焦耳定律, 电热、热功率。形成如下投影:

第五步:巩固讨论, 加深印象。

回归课前所提问题, 投影如下问题, 让学生讨论回答, 以巩固所学知识。

有效词汇教学尝试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词汇 兴趣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我们不能接受语法比词汇更重要的说法。事实上,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词汇的学习,其他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便无从谈起。

一、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词汇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表达明确和具体的意义,语境是词汇意义赖以依托的环境。如果脱离了语境进行词汇教学,问题显而易见。学生看似很好地掌握了词形和词义,然而一旦进入实际语言运用阶段,大部分学生却很难灵活地运用这些词汇。因此,词汇教学应融入句子和语篇的教学,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同时,生动真实的情境有助于提升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内涵和外延。

创设词汇教学语境应考虑多方面因素。

1.语境的相关性

教师设计的语境必须和目标词汇密切关联,情境应与课题大致契合,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应该和知识的学习有直接关联。

2.语境的适度性

教师必须创设充分且恰当的语境,正确阐释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新词汇。但是语境若过于繁琐杂乱则会影响学生对词汇使用背景的正确理解,同时降低语境本身的利用率。

3.语境的真实性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是在实际生活中自如地运用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所以课堂上出现的语境最好是社会交际中相对完整和真实的情境。这样,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接触和体验真实的语言运用,反过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

二、根据语义帮助学生归类记忆词汇

词汇通常都是零散无序地散落于教材的各个角落。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利用词汇间的联系把所学词汇按不同语义进行归类,学生的记忆负担会很重,同时效果不佳。Cameron根据神经学对阅读研究的成果指出:单词,尤其是实义词,以图式或意义网络的形式储存于大脑之中;她强调单词应按照某种意义网络进行组织和学习。

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语义特征帮助学生将所学词汇建立语义联系。

1.按主题归类:比如以“学校”为主题,可以再细分为学校场馆(teaching building, classroom, library, stadium, playground, cafeteria…)、学校人员(principal, teacher, student, librarian…)、学校活动(class, sports meeting, spring-outing, club…)、学习用品(backpack, pencil, eraser, stapler…)。

2.按相近语义或相对语义归类:比如一系列形容事物好的词语(wonderful, excellent, perfect, superb, swell…); 或者意义相对的词语(positive-negative, optimistic-pessimistic…)

3.按专门类别归类:比如words about bank account: balance, credit, debit, interest, charge, withdrawal, standing order…

当然按照语义可以建立各种不同的词汇类别,教师需要做的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词汇之间的相关性对词汇进行归纳、分类,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将词汇分门别类地归纳,这样的话,学生对词汇的学习整理就变成了一个主动的过程,记忆效率会大大提高。

三、重视词汇搭配教学帮助学生习得地道英语

Jim Scrivener认为掌握词汇的搭配甚至比掌握词汇的确切意义更重要,比如,了解book a hotel的大概意义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个词组比知道其中的book究竟是什么意思更重要。人在表达的时候不可能用单个的词,所以掌握词组或是句子其实更具有实际意义。词汇搭配(collocation)是指词与词之间固定的组合形式以及经常共现的词汇。掌握词汇搭配有利于语言输出时的整体提取,使表达流利、地道。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视词汇搭配的学习,使词汇搭配成为学生记忆词汇的基本单位。比如笔者在教授shatter一词时,呈现给学生的不仅是Glass/A plate/A mirror/A screen shatters into pieces. 或者The football shatters the window. 也教给学生Dreams/Hopes are shattered./The accident shattered her life. 这样对于shatter一词,学生的理解不但到位了,而且运用起来会相当地道。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词汇搭配,教师也可以多设计词汇搭配练习,涉及动宾搭配、副词与动词搭配、形容词与名词搭配等等,以考查学生的搭配使用情况。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个名词,要求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的形容词修饰该名词。这样的操练能帮助学生巩固词汇的搭配。

四、提高词汇的复现率帮助学生巩固词汇

对单词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Cameron指出,词汇的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遇到新单词,进行初步的学习;以后多次地遇到这些单词,每一次对这些单词的意思和用法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学习词汇不仅仅是量的扩大,还包括对词汇的认识的扩展和加深,需要在不同的语境中多次体会词的用法,从而使词汇知识不断增长。同时根据心理学中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人在学完新知识后的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这就意味着教学中要注意词汇的巩固复习,教师要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能在不同的语境中多次接触学过的词汇,逐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Cameron曾指出一个单词在课文里至少要出现五到六次,才有可能被学会。事实上,一个新词一般在文中出现也就一到两次,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来完成剩下的三四次甚至更多的重现。词汇的重现应该从一篇课文推及一堂课,并延伸到一个单元,甚至渗透于一个学习阶段,乃至整个学习生涯中。当然教师能做的只是个开头,然而帮助学生树立“词汇复现”这一概念却意义重大。

“重现”可以是教师指示语言中的词汇再现,可以是练习中题干的内容涉及,也可以是学生作业中的词汇操练。重现不等于重复。重现意味着带着新的信息在不同语境中的出现,如不同的搭配,衍生的词性等,从而使学生对词汇的认识不断强化和加深。

五、利用构词法帮助学生扩展词汇

掌握一定的构词法是迅速扩大词汇量的有效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构词法,在学习生词时就能够提高效率,并能根据规则更好地把词汇归类整理便于记忆,也能提高阅读中的猜词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词汇在课文中出现的时机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构词法知识,如常见的前缀、后缀、词的合成和转换规则。

在讲解构词的时候,教师应列举各种范例,然后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一些词汇归类,并搜集整理和补充该类型的词汇,这样有限的词汇便能转化为无限的单词认知能力,学生的被动学习也在教师的引导下变为积极而自主的学习。例如,笔者在教授校本教材The Farmer and the Stork这则寓言时,文中出现了the newly-sown corn这一短语。首先笔者先帮助学生理解该词的含义the corn was just sown, 然后告知用newly加上动词过去分词done可以构成一个新的合成词,同时给出例子,a newly-born baby。学生对此能够很快理解,于是我再给出一些提示: People just finished building a house.,学生毫不费力地说出了a newly- built house。尽管有一些并不是很恰当的用法,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的学习,学生不但很好地掌握了该词,并由此扩展学习构词法,同时也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词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单词的记忆及运用都需要逐步的巩固、加深和扩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以上提及的各种方法外,还应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学习策略教学,并鼓励学生多利用课外读物、网络、音像制品等资源,丰富其接触词汇的途径,同时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谭燕,肖丹 注重英语教材词汇学习策略的分析和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0, (11).

尝试体育教学 篇12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所沿用的是以教师说教为主的原则。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计算机知识的消极接收者。

为此,我在体验一种“拓展教学模式”,并对这门学科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这是重视方法指导,增加教学趣味性, 并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把教学的“简单化”,以提高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

首先我把《计算机应用基础》分成五个部分。

1计算机的桌面

我只把计算机的桌面改成一张我的相片,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置“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有关情境中的过程,学生在自己动手设置桌面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兴趣就可以把学生引入到这个兴趣中来, 这也是我在探究-- 发现-- 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输给学生,先要使学生了解本章节的主题,这样才善于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地创造条件, 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然后将学生引入主题,由好奇心产生对主题的学习动力。

一个简单的桌面图案,把学生引入到学习桌面中的有关知识——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网上邻居、回收站,IE浏览器,时钟设置,资源管理器、电脑个性化设置等。 通过学习,交流让学生对这些相关内容的认知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2互联网

通过网上冲浪,让学生掌握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文件下载。学生喜欢游戏, 就要让学生知道陈天桥这个游戏大王; 学生钟情QQ,让学生对QQ有全面的了解——马化腾,腾讯公司。让同学们自觉利用互联网来了解一些新的资讯而不仅是来玩游戏。这里投入的时间只要一至二星期就够了。

3办公软件(office)的WORD

演播二份简历,一份是简单的,一份是精致的;告诉学生,毕业时,这个简历的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在职场的就业, 提出主题的作用是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实施任务式教学, 以学生为本,提供必要教学支架。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从而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此过程中,大幅削减理论教学时间,把老师讲的时间尽量的压缩,而把有限的课时用在学生动手练习上,做到练中学,学中练。实行任务教学,让学生在操纵当中完成。这样的教学使得教师教的有方向,学生学的有目标,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学生要制作一个简单的简历(姓名、性别, 出生年月,毕业学校,出生地,所学的课程)只要一节课就可以完成,但要完成一份精致的简历却要五周的时间,通过一个简历,让学生对WORD的菜单会有个全面的认识。

4办公软件(office)的EXCEL

在一个文件中制作三个表格:课程表、成绩表、工资表,告诉学生这三表做好了就基本对EXCLE的内容掌握了通过学生自己做表,当然在这三个表中,学生在完成这个工作的过程中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此时对学生的疑问,老师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先让学生本人找答案,找不到,再让做好的同学帮他找,同时教师对没做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对已做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这样,可以让学生做到会者自豪,不会者成学习的动力,课堂上老师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让同学的相互学习,记忆更深刻。

学生是高效课堂的主体,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教学中教师通过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等富有激励性地语言,还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足够的探索、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自己探究交流、总结归纳、循循善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达到了“课已尽,意犹余”的意境,这样就可以做到学生学到新知识,教学完满结束。用五个星期时间,学生通过制作一个EXCEL文件, 三张表格,使学生对EXCEL的菜单会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5办公软件(office)的PowerPoint

设计理念: 在学习这章内容时,我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先把我做好的一份精美的课件发到学生的电脑桌面,然后告诉学生我们的目标是用三周时间做个自己的PPT,内容是路演自己,这样,学生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注重教与学的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

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本章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 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性知识。同时也注重动静结合,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讨论—合作探究—验证”等一系列思维过程。

6结束语

新时期,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是对每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要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应加快教学改革,应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断改革和创新。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现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针对传统意义上的说教模式无法使学生获得更多有针对性知识的教学问题,我在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索。

上一篇:英语趣味教学法下一篇:问题研究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