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体系多样

2024-11-06

评价体系多样(共10篇)

评价体系多样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于学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进行高等教育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于现实的社会发展模式的研究,并充分结合目前的高校商务英语实践过程的实际需要,总结出恰当的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进行形成性和终结性的多样化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是评价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唯一参考体系,是考校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应用过程中,完备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作为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有力手段,这就要求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充分的重视到从形成性和终结性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保证建立好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有始有终的进行对学院的商务英语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考核。

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还总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作用的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改革老旧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探索出一套与学员的实际学习特点相符合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满足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综上所述,进行形成性和终结性的多样化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形成性和终结性的多样化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持续性难以得到保证。 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要对商务英语的串联性和系统性进行考核(商务英语是一个连续性的学习过程,商务英语知识体系也是一个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内容的语言知识体系),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的把握住商务英语教学这一特点,进而事半功倍的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在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制定过程中,并没有对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串联分析研究。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也就难以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导致商务英语课堂学习过程沦落成为机械地的学习过程,学生也就难以真正的理解商务英语课堂知识的精髓,这也就导致学生学习到的英语课堂知识只是表面上的皮毛,并没有掌握完备的英语课堂学习思维理念。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就要充分的考虑到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持续性,从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设置的初始阶段到结束阶段,都要进行完备的研究设计,保证所设计出来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满足实际的考核需要。

2.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对商务英语知识点的考核不够彻底。在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英语过程中,对商务英语的理论考试仍然在商务英语课堂知识占据了重头戏,这就要求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充分的重视到对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的总结研究,进而有效的发挥出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作用。

但是,截止目前为止,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商务英语课堂教师对商务英语课堂知识点的把握不够精确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可以看出,在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不断的重视到对于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以学生的实际特点为依托,促进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综合来看,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要从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理论考核的实际要求,还要对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多样化规划设计进行更新处理,还要保证所制定出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能够通过形式的丰富,来满足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实际需要, 通过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形成对于商务英语知识的深度考核,发挥出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应有作用。

三、形成性和终结性的多样化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策略探析

1.形成性的多样化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策略探析。 在形成性的多样化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要从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必要性为突破点进行思考:(1) 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要根据学员商务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构建,保证所制定出来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充分的满足血缘群体的实际要求。例如,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就可以在教育过程中设置商务英语应用课题作为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为了保证该考核过程可以得到充分的检验,可以在考核的过程中采用校企联合的考核模式,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给予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足够的考核空间。(2)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要根据学员对于社会工作适应能力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设定,要求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要能够根据商务英语教学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改变。例如,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结合学生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一般情况下,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考核较多的内容是学员对“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和“商务英语口语练习”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学生的商务英语知识的应用层面要求更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适时的做出改变,不断地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方法的优化设计,不断地促进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应用水平的提升。

2 . 终结性的多样化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策略探析。在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过程中,往往只是重视到对于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容易忽视掉对于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归纳性“终结性研究”。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为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终结性的定性处理:(1)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终结性构建过程中,要围绕着商务英语的终极考核目的进行设计,保证设计出来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满足所研究出来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 具体的来说,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之中,其核心目的在于充分重视到对于学生的商务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核。例如,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队相关的商务英语基本词汇的记忆的了解程度进行深度考核,让学生通过接受商务英语教学评价考核,形成对商务英语知识理论的深度认知,促进商务英语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2)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另一个终结性的考核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考核。具体的来说,就需要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对学员应用商务英语、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充分的考核,发现学生实际的不足。例如,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设计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商务英语知识的考核,让学生在接受考核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到自己在实际应用商务英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的提升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之中,充分重视到对于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整体构建,从形成和终结两个角度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多样化构建,从一而终的完成商务英语的考核过程,形成对学院的商务英语知识水平的全面检查,充分的发挥出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应有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立.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对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7(33).

[2]邓毅群.钱芳.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7(32).

[3]安琦.大学英语专业建设模式探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4]纪淑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探索[J].职业时空.2007(22).

借多样评价 品经典大餐 篇2

[关键词]评价;理解;效率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课外阅读总量九年应在400万字以上”。已经把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学生铺设好课外阅读这个面,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评价作品,形成语感,提高语言能力。笔者认为可以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活动,以评价为手段,让评价成为课外阅读的“马达”,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评价作者,拉近距离,激发兴趣

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我们推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都是经典,是作者作品中的“上品”“精品”。例如,三年级的必读书目《亲爱的汉修先生》,作者是美国作家贝芙莉·克莱瑞,这本书作者用书信的形式向读者呈现了雷伊这个普通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的历程。1984年《亲爱的汉斯先生》一书获得纽伯瑞文学金奖,这本书使作者夺得1983年美国文学最杰出贡献奖。我利用班级黑板报、队角,设计了“作家卡片”“作品快递”栏目,让学生了解到作者的身世背景、文坛中的地位、作品的风格、作品的影响,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作者及文本的距离,学生对阅读充满期待,充满兴趣,怎能不去好好品读呢?我们还可以借机推介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也拓展了学生阅读的宽度,何乐而不为呢?

二、评价人物,深化理解,永怀典型

作品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每个人物都是典型的代表。例如,大陆读者最熟悉的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作者通过英子的眼睛,引领读者走进了20世纪20年代的北平。而童年中的小英子,惠安馆的疯子,惨遭父母虐待的妞儿,看海去的偷儿,受尽凌辱与损害的兰姨娘……他们或身份特殊、或命运悲惨,一个小女孩看到她温暖的小世界后面一个错综复杂的悲惨的大世界。书中富有正义感、童稚可爱的英子、农村劳动妇女的代表——宋妈……深深吸引着读者去探讨,去解剖。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抽丝拨笋般地呈现文中一个个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学生在细读比对中、在讨论交流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将永远留在他们的记忆里。对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或“你不喜欢书中的哪个^物?为什么?”而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挖掘、分析、感悟书中的人物形象。

三、评价阅读,细嚼慢咽,读出滋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读得是否流畅,感情是否到位,时间是否得到保证,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做好指导和调控。每天的早读课,我都会抽出一些时间,通过花样阅读(学生轮流读、小组合作读、教师示范读、师生赛读等),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师生共评、师生互评,孩子们掌握了恰当的阅读方法,保证了阅读的时间,学生读得更起劲,都在争取展示的机会,朗读水平得以迅速提高。日积月累,一本书在不知不觉中“啃”完了。学生在每天的细嚼慢咽中,书中的营养渐渐被吸收。

四、评价感悟,回放精彩,升华主题

读后感是学生对文章的个性感悟。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可以放手让他们写一写读后感。写读后感能使同学们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知识。写读后感为每一个同学提供了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好机会。写了读后感,学生把书本知识消化理解得更深更透,并可从中领悟到读书的乐趣。让每一本书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学生成长旅途中的路灯。三年级的学生在读完《长袜子皮皮》一书后,深深地喜欢上了书中的主人公一皮皮,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姑娘。因此我就布置学生每人写一篇读后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久,一篇篇读后感送到我的桌上。我认真阅读后,设计了一堂评讲课,将学生虽显稚嫩但又精彩、有趣的句子、片段用多媒体一一呈现,书中的经典片段、有趣的故事慢慢回放,学生与书中的人物又一次的亲密对话,热爱自由、学会独立、乐观向上的主题在汇报交流中得到升华。学生在这一刻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阅读的快乐。

我们要为学生的读后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读书会、班级博客、墙报、校报等,对读后感的要求要放宽,长短不限,哪怕就一句话,只要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和自己独到见解的,都要予以肯定。写读后感我们要提倡“百花齐放”。

多样性体系结构研究综述 篇3

微处理器设计已经处于RISC时代的边缘,必须引入新的方法来应对现代CMOS工艺技术提出的挑战。为此,研究人员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包括通过进一步提高复杂度来改善性能、同时多线程(SMT)以及单芯片多处理器(CMP)等等,不同的方法各有优缺点。

该文对一种思想方法比较独到的TRIPS多样性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TRIPs(Tera-op Reli-able Intelligently adaptive Processing System)是IBM和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联合开发的项目,是设计具有每秒万亿次运算能力芯片的第一个尝试。下面就针对TRIPS多样性体系结构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阐述。

1 TRIPS微结构

就像MIPS是RISC ISA一种早期的例子,TRIPS是EDGE ISA的一种例化。所以介绍TRIPS就要先从EDGE ISA开始。

1.1 EDGE.ISA

指令集体系结构(ISA)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发展缓慢的ISA最终无法与快速发展的生产工艺技术相适应。最近,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ISA,称为显式数据流图执行(Explicit Data Graph

Execution,EDGE),它可以更好的适应接下来十年的半导体工艺技术变革。

EDGE ISA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直接指令通信。它与传统的通过共享寄存器通信不同,硬件会直接将生产者的结果传给消费者,而不需要将其回写入共享名字空间(比如说,寄存器文件)。另外,指令还可以直接表示数据流图,硬件在运行时就不用重新构建。

这种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节省了大量功耗。该结构在编译器和微结构之间提供了丰富的接口,使得ISA能够直接表达编译器内部产生的数据流图,减少了很多重构数据流图的硬件。而直接指令通信减少了大部分常规的寄存器,取而代之的是更节约功耗的直接指令传递。这些措施都有效的降低了功耗,为芯片设计的功耗瓶颈问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2 TRIPS结构

TRIPS是EDGE ISA的一种实现方式。它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1)TRIPS执行节点。TRIPS的执行节点如图1(a)所示。每个执行节点中有一个64条目的指令缓冲,主要结构包括一个整数ALU、一个浮点单元、一组保留站和输入输出的路由连接。

2)TRIPS处理器内核。TRIPS处理器内核如图1(b)所示,主要由五种类型的模块组成:G-tile(全局控制模块)、R-tile(寄存器体)、E-tile(执行节点)、I-tile(指令缓存体)和D-tile(数据缓存体)。每一个处理器内核是栅格设计形式的一种,由同构的4×4执行节点阵列组成,通过轻量级网络相互连接。顶部有4个寄存器文件体。右边是指令和数据Cache,数据Cache为16KB,采用单端口2路组相联结构,分为4个体,每个体是Cache行交叉编址,指令Cache与数据Cache有着相同的结构和容量,它们都从属于一个全局控制部件。还有4个连接L2缓存网络的端口。

3)TRIPS处理器芯片。图1(c)显示了TRIPS处理器芯片的结构。芯片上有两个处理器内核,每个内核是16路执行节点,乱序发射的处理器,能够同时支持1024条指令。还包含了容量为2 Mbyte的二级Cache,二级Cache采用NUCA结构,分成32个体,通过一个轻量级mesh网与一级Cache和外围系统互联,由两个核心共享。采用分割结构和点对点的短线连接,该结构能够扩展到更大的尺寸以及更高的时钟频率。

2 TRIPS多样性结构及实现

2.1 多样性体系结构

目前所使用的处理器中很多都是专用处理器,比如说服务器、科学计算、图形学和数字信号处理。这些专用处理器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在它们各自不同的应用领域中表现出很高的性能。但是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并不满足于特定领域的事务处理,如果一台计算机能够应用于不同领域,就会得到很多优势,可以增加系统灵活性,减少设计开销。这就引出了多样性体系结构的概念。

所谓多样性体系结构,是指在一小块电路板上构建一个或多个同构处理器,并且可以通过配置硬件来有效的执行各种不同的应用。

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是,芯片上的处理器配置成何种粒度,才能使多样性达到最佳性能?粗、细两种粒度的结构在不同的并行级应用上表现出各自的高性能,但是在通用性应用中的表现却并不理想。多样性结构就是希望在这两个对立端架起桥梁,使芯片的性能在多种应用中达到最佳。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综合法和分割法。综合法是使用细粒度结构来处理细粒度、规则并行的应用;处理粗粒度、不规则并行的应用时,将多个处理节点综合成一个大的逻辑处理器。综合法的硬件构架更接近细粒度结构(比如说FPjA,由数百万的门组成),但是仿真时更靠近粗粒度结构(比如说,该文提及的TRIPS结构)。分割法与之相反,在硬件上实现粗粒度结构,在逻辑上却将大的处理器划分为更小的处理器,从而可以处理细粒度的并行。

综合法面临着分布式控制、长线互连延迟和同步开销等挑战。所以该文研究的多样性TRIPS结构采用了分割法,通过自适应的片上存储器系统将粗粒度的栅格处理器内核连接。其目标是使用尽量少尽量大的内核来到达最佳的性能,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大的内核进行分割,在细粒度的并行上也达到高性能。这样多样性系统就能够在多种不同的应用上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同时只有很小的损耗。

2.2 主要技术特点

TRIPS多样性结构的主要技术特点是块编译技术和帧空间的划分。在不同并行级的执行模式中,通过对这两方面的不同应用,实现了多样性的执行方式。

1)块编译技术。TRIPS结构的执行基本上是基于块的。在操作过程中,程序被编译器划分为多个指令块。运行时,处理器按照块原子性原则进行取块、装填、执行、提交,然后处理下一个块。

所谓的块原子性原则和常规的事务概念相似:一个指令块可以全部提交或者全部回滚,但是对块的某一部分不能进行操作。TRIPS能够以每个执行部件8条指令的方式组织起包括128条指令的指令块,指令块之间可以推测执行。在执行时尽可能将没有关系的指令分配到不同的指令块以减少资源竞争;将有相互关系的指令块相邻放置,以减少通信延迟。将不超过128条指令,只有一个入口、多个出口的指令块定义为超块(yperblock)。对于不同的并行操作模式,超块分配到帧空间的方式有所不同,形成了执行的多样性。

2)帧空间。如图1(a)中所示,每一个执行节点上有一组保留站。在所有节点中,具有相同索引的保留站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物理帧。例如,所有执行节点的指令槽0组成帧0。连续的一组帧组成一个结构帧(A-frame),所有帧的集合称为帧空间。为了支持不同形式的并行执行,帧空间以不同的方式接受超块,所以说帧空间是一种多样性的实现。

2.3 TRIPS多样性的实现

通过对包括以上两种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TRIPS多样性结构在相同的硬件上,使用相同的ISA,可以有效支持三种主要的并行级:指令级并行(ILP)、数据级并行(DLP)和线程级并行(TLP)。

1)指令级并行(ILP)。TRIPS结构针对处理器的多样性特点,通过利用指令级并行来有效的运行单线程应用。为了达到更高程度上的指令级并行,将处理器中的指令缓冲视为大的分布式指令发射窗口,同时提供了相应的高带宽措施来使指令缓冲能够有效运行。

编译器将超块映射到相应的结构帧中,超块中各条指令映射到不同的帧上,块之间指令的通信也由编译器负责。上文已经提到,为了应用的需要,将指令发射窗口设置的很大,指令窗口往往比超块的平均大小要大得多,导致了很多结构帧闲置。为了提高效率合理利用资源,硬件预测下一个将要被执行的超块,将其映射到空的结构帧中去,如此反复。结构帧被视为一组环形缓冲器,在这些缓冲器中,最年长的结构帧是非推测性的,其余的结构帧都是推测性的。当结构帧所保持的最年长超块执行完成时,这个超块就提交并移除,下一个最年长的超块就成为非推测性的,空闲出来的帧可以装填新的推测性超块。如果预测发生了错误,所有错误推测的块都从结构帧中移除并重新开始。这样,多个超块可以并行执行,只要帧的总数支持,就能够将尽量多的超块映射到结构帧上,提高效率。

2)数据级并行(DLP)。在数据级并行中,多个结构帧连接成为一个超级结构帧。在超级结构帧中内部循环能够完全展开,并装填在所有的保留站中。同一个超块一般在保留站中驻留一段时间,执行结果可以被多次使用,直到所有的循环迭代都结束,才将超结构帧清空,重新映射下一个块执行。这种重用的方法节约了功耗,减少了重复取指令块的带宽开销。同时,最靠近执行节点的存储器节点还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提高了DLP应用的性能。

3)线程级并行(TLP)。在该并行级中,通过将多个线程映射到一个TRIPS内核上来提高处理器的利用率。并且对帧进行划分,再映射到不同的线程中。每一个线程中,将帧划分为一系列的结构帧,同时允许多线程中的推测执行。

多样性结构主要就是通过变化超块在不同结构帧中的分配方式,应用中能够有效的支持不同的并行级,从而使芯片的性能在多种应用中达到了最佳。

3 结束语

上文对多样性TRIPS体系结构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由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该体系结构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在工艺技术水平已经极至发展的情况下,多样性体系结构为处理器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另辟蹊径的方法,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

首先,该结构采用大的粗粒度处理器内核,能够在具有较高指令级并行的单线程应用上实现更高的性能,同时减少了分布式控制、长线传输和同步等带来的额外开销,提高了效率。

其次,利用多样性的特点,在逻辑上允许对处理器内核进行不同粒度的划分,处理器能够支持不同程度的并行,扩大了芯片的应用领域。

第三,在同一芯片上可重复设置同构的内核,便于扩充。

第四,利用软件换取硬件的简单性。通过硬件的支持,依靠软件的努力,从应用中提取尽可能多的并行性,同时对硬件灵活配置,获得最佳的性能。

第五,减小了功耗,通过采用直接指令通信和重用等方式,省去了大部分大功耗的结构,同时对运行结果可以重复使用,节约了功耗提高了效率。

在多线程结构、片上多处理器结构等新体系结构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多样性体系结构不一定会成为将来发展的主流,尤其是该结构还有许多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比如说,软件和可配置硬件之间的接口问题。但是,它独特的思想方法和设计结构为今后处理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向。如果能够取其长处,补当前处理器研究中的不足,将来的处理器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以应对工艺技术提出的挑战。

摘要:该文以IBM和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联合开发的TRIPS为主线,介绍了多样性体系结构。与专用的设计结构相比,该体系结构能够配置成不同粒度从而适应不同的并行应用。首先介绍了EDGE指令集结构,TRIPS是EDGE结构的一种例化。然后详细介绍了TRIPS体系结构以及多样性的实现。与常规的结构相比,多样性体系结构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里获得更高的性能,是一种应对当前工艺挑战的新方法。

关键词:多样性,TRIPS,EDGE

参考文献

[1]John Strand AT&T.Routing For Optical Networks With Multiple Routing Domains[Z].Contribution Number:oif2001.046,2001.

评价体系多样 篇4

每位孩子的性格都因不同的家庭生活背景、智力、情感发展而具有他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是需要我们这些成人、为人师者去尊重,去正确引导的,我们不能依照我们个人的喜好去挫伤孩子一颗纯真的心,虽然他们的表现形式非常孩子式,但最初孩子在融入集体时都是充满期盼成功、渴望被肯定的热情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份热情,利用这份热情挖掘孩子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对于美术创作尤为重要。

一、放开思维,尊重孩子的天性

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同样是上《画苹果》这一教学内容,美国美术课上,老师拎来一篮子的苹果,任由孩子拿一个自己回去研究绘画;日本的老师也是事先布置好学生自己带一个苹果去画;而在中国的美术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绘画苹果的注意事项,一边示范了一个标准的苹果,并规定先画左,后画右,以及如何涂颜色……最后各国学生的作品可想而知,虽然中国学生画得最像,特别符合某些教师喜欢的那个“标准”,事实上,这样的美术作品就如同工厂里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形状、结构、尺寸都是绝对相同,缺乏特点、趣味,是没有生命的。每个孩子对待同一个主题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我们应该在意这一节课孩子是否学得开心,真诚表现出来的作品是否得到肯定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真正地表扬自己,这样会让孩子更加热爱绘画,更加敢于表现自己的艺术天分,这才是小学美术教师真正的使命,这才是成功的教学。

二、多样教学,培养孩子的个性

1.创作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

场景一:

学生(兴奋地):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花瓶》。这次作业我不想涂颜色了,因为我用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线条来装饰这个花瓶,我觉得这样比涂颜色更有意思,我喜欢!

教师:你为什么这样画,我不是让你们涂颜色的吗,是不是怕涂不勻,作业一定要按要求完成,拿回去涂上颜色!

学生:……

场景二:

学生(兴奋地):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花瓶》。这次作业我不想涂颜色了,因为我用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线条来装饰这个花瓶,我觉得这样比涂颜色更有意思,我喜欢!

教师:当然可以呀,就用你喜欢的表现方式来完成这次绘画。老师也发现你画的线条画很漂亮,如果画线条时多一些点、线、面的变化就更好了!

两个场景是老师对待同样一个问题的处理方法。我们很容易想明白,这次作业肯定是第二种教师的处理方法更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尊重孩子的兴趣,欣赏孩子的想法,得到的不仅仅是这次作业的惊喜,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绘画兴趣。

2.创作表现工具的多样化

铅笔、水彩笔和油画棒是小学美术课堂普遍使用的绘画工具,这样时间久了,孩子的想象空间也会被这几种工具框住,即使有好的想象,也会因为工具的局限而无法表现出来,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斯菲德说过:“应让儿童有充分的艺术材料,他才能发现自己的表现方法。”孩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在他们眼中,可以表现他们所思所想的方法工具也是无限的,在工具的准备上,教师应该在保证秩序、安全的基础上,把绘画工具扩大化、自由化,让学生多尝试、敢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把自己的想法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

三、改变观念,提高孩子的审美

每个孩子在各个领域中的能力是不同的,每个孩子的个人趣向也是不同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和他们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并不是把每个孩子都变成美术家,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应该从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与特点入手,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他们也总会在无意中创造出带给你惊喜的作品,这不正是他们的魅力所在吗?

四、拓宽思维,放飞孩子的梦想

一节三年级的美术课上,有一位学生将天空涂成了粉色,并在云彩的边缘加上了一层亮晶晶的黄色。老师见了,对她说:“怎么会有粉色的天,天空不都是蓝的吗?要好好听课,不要乱涂,快改过来!”并且不听孩子的解释,一脸严肃地督促孩子把画改过来,这位学生只能委屈地涂上了老师规定的蓝色的天。

这节课,你觉得这位老师的处理方法能让孩子爱上绘画吗?绘画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该是天性的展示,是自由的,但这节课,这位老师因为自己的“墨守成规”而扼杀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最终结果可能是让这位学生失去对绘画的创造力,甚至是绘画的兴趣。作为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认知和大胆思考的空间,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体现和发展。

五、合理评价,挖掘孩子的潜能

艺术不是1+1=2,有统一的标准,在孩子的美术作品面前,我们给予的评价标准不该是像不像、该怎样不该怎样这么程式化。我们应该在作品中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否让孩子在绘画面前自由地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力。我们只有了解儿童的特点,尊重儿童天性,才能正确评价孩子们的作品。

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感受应当是像雏鹰翱翔一样轻松愉快充满成就感的过程体验。教师应当顺应儿童的个性发展,潜移默化地加以合理引导,保护和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天性,把自由还给孩子,让“绘画”与“自由”共舞,对于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灵活多样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 篇5

新的教育改革是要把课堂的主角交给学生, 将课堂打造成学生接受知识, 提升能力, 培养情感的平台, 因为绘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语言, 这种艺术美有时需用言语去描述, 用感觉去体验, 去感受。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科学地向学生传递这种美。因此, 要改变三个观念:一是重视作业结果转向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二是从重视优生转向重视全体学生和困难学生;三是从教师判定学生的优劣转向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对自己的评价。

一、学生自我评价

使学生作为评价主体,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作画思路, 作画过程与结果进行判断与评估, 使学生自我认识, 自我分析, 自我提高的过程, 简单的优良中下已是过去的评估方式, 在个性教育的时代, 如何挖掘每个学生的自身独特的可塑性的优势, 激励引导学生的自信自尊, 是值的每个教育者相关者思索的课题。

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自我激励、自我总结、自我校正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口述或以文字方式解释自己的作品,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发现自己的长处, 对创作主题有更深的认识;二是觉察自己的不足;三是锻炼自己的口头或文字的表达能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检查, 可以是对一本作业进行过程中或完成作业后结果的自我检查;可以是对一个学期学习过程的总结等等, 应从认知、技能和情感的角度全方位进行自我评价。

二、学生之间的互评

这是以发现对方优点为主,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长处、互相尊重和信任的习惯, 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并能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互评包括同学互评、小组互评。小组之间可以展开竞争式评价, 提高组内同学的互评与合作意识。要使学生之间的互评形成激励的导向作用,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评价的目的是指出学生的优缺点, 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所以, 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时, 不能只简简单单地说个好差, 而应该说说为什么, 即哪些地方画得好, 哪些地方画得不够, 要让被评的人心服口服。

2. 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互评, 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最终的画面效果, 也要看到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付出的努力, 学习的态度, 所用的学习方法, 持之以恒的耐心, 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评价的内容。

3. 教育学生要公正、公平。在学生群体中, 最突出的关系就是伙伴关系。如果, 让学生把这种关系带到互评中去, 势必会影响评价的真实性, 所以, 在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时, 教师应教育学生做到公正、公平。

学生间一次充满爱心和理解的评价能使他们感到温暖, 一次合理而公平的评价能使他们看到希望, 所以学生间的互评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重点在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可以是一节课, 可以是一个单元, 也可以是一个学期。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和习惯、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综合性评价是根据课堂教学、课外美术活动等方面的跟踪记录资料、学生作业效果以及学生自评、互评的结果, 全面评定学生。评定的结果可采用等级制或评语等形式。

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今天, 美术教育改革刻不容缓。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育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每个教师都应当在教学中探索教学评价的方式, 使学生在评价中健康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改革开放, 中国人从经济、生活到思想、精神面貌, 都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变。美术教育在新课程, 新理念的教育改革推动下, 也在发生着变革, 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今天, 美术教育改革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教育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从而使美术教育不断向着开放式、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美术课堂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1]王银凤.改进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J].宁夏教育科研.2006.03.

多样评价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篇6

一、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形式

评价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它不是要完成的某种任务, 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 贯穿于教学活动每一个环节。一切评价都应当以学生的良好发展为定向, 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 探索学习。音乐评价中的方式方法, 如同蝴蝶那美丽的舞姿, 怎样的方法就舞出怎样动人的舞蹈。

1. 过程性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多元化、整体性, 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 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想象思维和审美的情趣等非智力因素。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智力和品质, 教学就要长其长、短其短。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在教学活动中能自觉地开展评价, 发挥评价的作用。因此,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教学优化的一个保证。

(1) 激励性评价。“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 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 表扬与鼓励应是评价的主要手段。

师:请哪位同学回答一下《牧场上的家》这首歌该如何换气?

生1:一小节换一口气。

生2:两小节换一口气。

师:两小节换一口气是对的, 不应该是一小节换一口气!

这样的评价司空见惯, 但却会给第一个学生带来一点点的伤害, 也许他从此就不愿意再举手回答问题了。如果教师注意一下语言艺术, 换一种方法说:“两位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真不错!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 看看哪一种方法会更适合这首歌。”

这样的评价首先肯定了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好的, 再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与感受, 来体会哪一种方法比较优秀。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引导学生自己去积极探索。

(2) 挫折评价。挫折评价是指给予学生制造障碍, 给他以挫折感, 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的评价。在鼓励、赞赏的评价中, 有些学生会产生骄傲自满的现象。我们五年级中有一名学生, 十分出色, 跳、唱、演样样都很拿手。逐渐地, 自满的情绪高涨起来了, 上课的态度也不认真了, 也不太愿意与别的同学合作表演了。我觉得, 在这时有必要给孩子一个挫折, 让他重新认识自己。在以后的好几节音乐课上, 我都没有将他高高举起的手放入眼帘, 也没有请他上台进行表演。时间一长, 他有了挫败感, 过来问我:“刘老师, 为什么现在你都不叫我回答问题了, 也不叫我上台演唱了?”这时, 我跟他一起分析了他近段时间的表现, 并进行了心与心的沟通。同时, 我问他:“你觉得这样被冷落, 好吗?”“那么, 为什么你要去冷落别人呢?不愿与他们一起表现呢?”他也确实地认识了自己的不足, 同时, 也清楚认识到光有技能没有合作精神与学习的态度是不够的。之后,

●刘松婷

他的态度谦逊多了, 也愿意去与同学们合作, 帮助同学了。不过, 在设置挫折评价时, 老师要注意方式方法, 不可将“你说得不对”“你真笨”之类的话作为挫折评价来评价学生, 这样容易伤害学生, 起到负面效应。

(3) 成长记录评价。音乐学习成长记录袋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堂记录:自我介绍, 我的歌声, 查找的资料, 音乐欣赏随笔, 即兴创编的音乐故事、音乐游戏等; (2) 课外记录:音乐磁带, 参加音乐实践活动的照片、录像, 音乐收藏, 音乐周记等; (3) 评价记录:课堂学习观察记录评价, 期末音乐素质评价表, 教师的评语、自己的愿望、同学的“悄悄话”、家长的希望等。

2. 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最后评定学生学习情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终结性评价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 但我们以前的终结性评价十分单一, 期末时唱一首歌、跳一支舞或演奏一首乐曲, 而且总是以师评为主。所以, 很多孩子都对最后的所谓“考试”惧怕三分, 特别是一些不擅长唱、跳的同学更是觉得压力很大。而我们的新课程评价强调参与和互动, 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要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

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 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主阵地的位置并没有改变, 因此, 如何评价一堂课成了必须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应该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创新:

1. 自我评价

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 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 给自己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 同时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在音乐课堂上开展的自身评价, 对于评价和事实是否有距离, 不必苛责, 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的理由就可以了。例如, 一次课上我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旋律片断创作, 我发现一个小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 于是我请这个组长向大家介绍经验, 她想了想说:“我们小组, 有的负责创作, 有的负责唱谱, 有的负责记录, 分工合作, 就很快完成了任务。”另一位组员补充道:“现在欣赏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时, 我们都很高兴, 有的小组没做好, 主要是各管各的, 谁也不听谁, 这样根本就合作不好。”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 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性评价发展, 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找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2. 小组内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中, 在小组内互评时, 能使学生懂得互相商量, 探讨着去评价, 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同时, 在小组内互评, 还可以通过组内同学的鼓励, 把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太积极的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课堂上, 我在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互评时, 总不失时机地去指导学生在互评时, 除了要向那些课堂表现不错的同学表示祝贺, 更重要的是用一句鼓励的话去调动那些课堂表现不自信的同学。学生听了小组内的评价后, 自然而然地在心里就形成了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想法, 使课堂上学习氛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综上所述, 针对学生身心设计的教学评价, 要符合他们的身心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 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交际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但是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口语很好, 但一到课堂外面, 往往难以开口, 发挥不出课堂上的“高水平”。针对这种现象, 笔者认为, 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英语教师, 在使用英语新教材的时候, 要在“活”字上下工夫。

关键词:新教材;情境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

从2003年起, 我市开始普及使用英语新教材《Success With Eng lis h》。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有明显的优越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 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交际”三个字正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呢?我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一个“活”字。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 进行活的情境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口语很好, 但一到课堂外面, 往往难以开口, 发挥不出课堂上的“高水平”。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本身是死的, 教育者没有给它们赋予生命, 学生学到的自然也是死的东西, 试想, 死的东西, 又怎能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虽然与旧教材本身以语法为主线的编排结构有关, 但教师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 新教材的编排弥补了旧教材与生活联系不密切的不足, 每一堂课都设置了一个语言的情境, 并且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应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角色扮演、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 为学生创造大量尽可能真实的实践机会, 并尽量多地使用英语, 逐步过渡到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

二、教学内容需要灵活地运用

随着课堂内交际活动的增多, 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也大大增加。有些学生, 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产生不满足的感觉。他们不满足于说来说去的那几个词, 听来听去那几个句话, 久而久之, 会有自满厌烦的情绪。对于这部分学生, 教师应及时为他们提供新知识, 一般是与旧知识相关的词汇和语句, 保持他们的兴趣。如在教新教材1A Lesson15课时, 我们可以这样 (该课的主要内容是复习购物用语) :

在演示完课文之后, 我把学生分成顾客与售货员, 一对对设计购物对话。对于中下生, 教材要求的几个句型就够他们练了;但尖子生就觉得“食不饱”, 于是我为他们多提供一些相关的用语, 如:

发展特点, 要采取丰富而且多元化的方法进行评价。因此就需要我们教师立足于课堂教学, 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的音乐课堂应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 来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 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让学生徜徉在音乐世界里自由地发展, 并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从而真正快乐地享受音乐!

●陈丽萍

这样一来, 尖子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浓了, 全体学生都说得津津有味, 争着演示自己设计的对话, 更达到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所以, 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科书所出现的,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灵活安排, 使学生学得有味且学有所得。

三、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和运用, 但是, 学生英语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大都是在课堂内进行;在某种程度上是与生活相脱节的,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 在教学中, 我尝试从课堂到生活, 再由生活返回课堂的教学形式, 有效地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如教新教材2A Lesson 13课第三部分, 让学生看图用英语谈论1950年的广州的变化情况:

让学生谈论完这课之后, 我把学生带出课室, 让他们仔细观察我们运南学校现在的变化情况, 并向他们提供一些在1997年拍的照片, 让他们在对比中回答以下问题:

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和现场的观察, 回答得很顺利, 且气氛热烈。回到课室后, 我让学生写一段描述1997年运南学校与现在运南学校的短文。结果, 大多数学生写得很符合实际。事实证明, 把学生带出课堂的教学形式是可取的, 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他们的知识, 让他们带着所学的知识走向生活, 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其作用是很大的。

总之, 新教材使用的关键是“活”, 教师应想尽办法把教材用活。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活的英语知识, 并逐步培养出活用的能力, 运用于日常交际。当学生能自由活用的时候, 教学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陈友萍.谈谈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 2008 (6) .

(增城市运南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安国, 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习作评价方式多样化的探索 篇7

习作评价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也是学生通过多种反馈对自己的文章作出较为正确审视的一个过程。因此, 习作评价应以激励为评价宗旨, 采用师评师改、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等多种开放的评价方式, 创设和谐开放的评价氛围,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评价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评价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强化互评互改

1. 出示修改范例

学生初步评改作文, 必须有个模仿学习的过程。教师在阅读完全班学生的习作, 明确修改目标后, 可以把学生的习作抄在幻灯片上, 用规范的修改符号, 删、添、改、调换, 进行修改示范, 摆优点, 评不足, 提出修改意见。对学生评改得不准确、不恰当的地方, 教师进行补充、点拨、引导。这样, 使学生在今后自己修改和相互批改中有法可依、有本可循, 培养了学生自改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 相互换读, 协商修改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不断提高, 课堂上偶尔读错一个句子或说错一句话, 学生都能迅速地听辨出来, 并能提出修改意见。我在这里受到了启发, 在作文教学中, 学生写完作文后, 我都要安排时间, 让他们先邀人互相换读, 协商修改。可两人一组, 也可几人一组, 由一人读, 其余人听, 发现问题互相研究, 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一时不能统一的问题可向教师请教或去查资料。这样做, 既能促进学生间的知识交流, 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他们修改文章的能力。学生思维活跃, 讨论热烈, 在七嘴八舌的争论中, 作文水平、修改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同时, 还可以让学生勾画出自己最满意的句子或片段读给小组内的成员听, 或让小作者自己上台在班上朗读, 并说说构思的过程, 旨在同学间互相发现、赏析和学习他人的长处, 进一步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以实现“课标”中的习作目标———“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3. 面批, 鼓励二次作文

教师当面辅导学生修改作文, 听取他的修改意见, 容易对症下药, 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作文的重视。然后, 鼓励学生在第一次作文的基础上, 学习别人的优点, 取长补短, 进行二次作文。二次作文使学生学到了技巧、方法, 有助于养成向别人请教的好习惯。当然, 这样的形式每次只限几个学生, 依次轮换, 保证一个学期每个学生都有一次与教师面对面交谈、商讨、评改的机会。

二、引导自评自改

学生在完成作文后, 教师应提倡学生自读修改。可以安排早读课的时间, 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朗读。这主要是利用学生已形成的语感, 针对在写作过程中的“过失性语病”, 如漏字、错别字、语句不通顺或前后矛盾等问题进行修改。

1. 把握火候, 及时点评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每次作文要隔两周才讲评一次, 这样的间隔显然太长, 学生渴望了解习作成果的热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冷淡。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师要把握点评的火候。习作课上, 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 教师要及时点评, 激发其写作兴趣;对学生的困惑之处, 教师要及时解答, 评写交替, 做学生习作的引路者、帮助者。习作一般可提前三天布置, 让学生先写好草稿, 收上来后粗阅概览, 了解习作的基本情况。到习作课的时候, 发下去评讲, 让学生趁热打铁, 修改誊写, 以便及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2. 捕捉闪光点

学生作文中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 教师都应找出来, 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 写作时的成功, 哪怕是极微小的一点, 也对他们未来的写作产生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因此, 教师在作文评价中对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 甚至一个句子、一个词, 都要给予鼓励, 培养学生的作文自信心,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这样才能开发学生习作创新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3. 利用成果激励

开放的习作评价注重学生习作过程, 指导学生珍惜习作成果,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开辟习作园地, 学生想写就写, 想贴就贴, 想评就评,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里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流露真情。同时,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向校内外的各种报刊投稿, 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和评价, 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获得更多的“创作”满足。

4. 注重情感交流

热爱是最好的教师, 只有当学生热爱教师, 热爱写作了, 他才会努力写出优秀的习作来。在开放性习作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挖掘每位学生习作中的个性因素。教师的评价应该是“爱心评价”, 让学生从评价中读出教师对他们的爱。在评价中, 倡导用“情”去评, 去改, 去交流。对于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应以一种商量的预期提出建议和要求, 指导学生从更高的标准、更广的角度去审视, 去修改, 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激发其写作热情。

学生智力评价形式多样化探析 篇8

一、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学生智力评价提出的挑战

近二十年来, 多元智力理论方面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力指的是“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并不是单一的一元结构, 而是由多种智力构成的。这种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八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 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这八种智力, 但在外在表现上有很大差异, 即使一个人有很高的某种智力, 却不一定有同种程度的其他智力。斯腾伯格认为人的智力是复杂的而且是多层面的, 所以三元智力理论把智力看成一个整体从情景、经验和成分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于是形成了三个亚理论即: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境亚理论。三元智力理论是以主体的内部世界、现实的外部世界以及联系内、外世界的主体的经验世界三个维度来分析、描述智力的。

1.挑战一:评价学生的智能是一元的, 还是多元的

传统评价观认为, 在人的智能中, 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是最重要的, 而这两种智力所需要的只是语言和逻辑分析技巧。评价学生, 首先要看这两种智能是否得到充分发展。而“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 智能不是少数人拥有的, 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智能, 并表现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能力。能够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 并有所创造, 这就是智能。人类至少有八种智能, 而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如果仅凭一、两种智能是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从某种意义上讲, 解决问题的过程, 是各种智能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过程。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 各种智能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 各种智能无高低贵贱之分, 它们在对学生智力评价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挑战二:

评价学生的方式是通过智力测验和考试, 还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学生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智力测验或考试来进行的, 取得高分, 就代表学生智能发展得高;反之, 则水平低。它关注的问题是“你的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有多高”, 是用典型线性思维的方式来审视学生智能发展的。而“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 人的智能就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 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或生产及制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是以能否解决现实问题或生产制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标准的。也就是说, 传统评价学生所得的智力商数IQ, 只能说明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发展的状况, 而不能说明其他的智能发展水平, 只有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才有利于观察学生展示的各种智能, 从而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它关注的问题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评价学生的方式应通过展示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评价其各种智能的发展状况。

3.挑战三:评价学生的目的是进行鉴别、选拔, 还是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传统评价观常常使用终结性评价来判断学生的优劣, 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鉴别和选拔。如:通过中高考及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考试鉴别出来的“好”学生, 进一步学习;而对学困生, 则认为没有深造的基础, 进而剥夺其进一步学习的权利。“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评价学生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智能, 评价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 使学生认识自己智能的优劣, 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弥补自己的劣势, 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由于在解决特定问题时各种智能都起一定的作用, 是靠整体智能水平完成的, 因此, 评价目的不仅要促进学生各种智能的发展, 更要促进学生智能组合的整体提高。

4.挑战四:学生评价能否正确地预测学生未来的发展

传统评价主要测试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水平, 很少估计其他智能的发展, 因而必然缺少科学的预见性。许多在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在踏上工作岗位后, 却业绩平平;而不少当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事业上却成为开拓者和成功者。“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见学生未来的发展。从“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基础看, 它是从解决现实问题开始的, 它探讨人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具有的智能, 并通过研究这些智能, 对学生智能的发展给予恰当的预测, 通过预测, 为学生提供更适合“我”的课程, 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同时, “多元智能”理论反对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学生或许具有发展某种智能的潜能, 或许还没遇到适宜的环境, 一旦条件成熟, 曾经表现平平的某种智能可能就会迅速发展成为优势智能。

二、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智力评价的启示

1.两种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和斯腾伯格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界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加德纳认为,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八种智力, 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 学校里不存在差生, 只是说在哪些方面聪明而已。因此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根据多元智力评价学生可以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所谓因材施教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对症下药。二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 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以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 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 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 使其扬长避短, 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 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对教育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斯腾伯格指出智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数量, 而在于平衡, 在于什么时候, 如何运用分析能力, 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目前教育体制都强调分析性的能力, 而忽视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 所以学生在这方面的技能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导致学业出众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却表现平平, 不能获得成功。因此在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 都应该考虑如何将分析、创造和实践三方面的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和发展, 如何营造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能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环境等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所以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对于学生的智力评价则起到一个方法指导的作用。

2.开发学生的优势智力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 让每一个正常的学生成为其优势智力的拥有者, 这一目标应当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向导。每一个人都希望达成自己人生中的一些重要目标, 因而发展优势智力是每一个人的内在需要和愿望。与传统智力观不同,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发展的潜能, 而优势智力最具发展的可能性。也就是说, 发展学生的优势智力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教育作为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 对每一位受教育者来说, 智力的评价形式也是教育中的一部分。多元智力理论可以让每一位受教育者知道, 人人都是平等的, 没有优劣之分, 只是个人智力发展的方向不同而已, 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3.课程内容形式多样化与学生智力评价形式多样化相结合

从多元智力理论来看, 课程设计应使八个智力都能得到相应的发挥。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活动类型, 就得使课程内容形式多样化。加德纳也有与此相同的认识, 他说:“对于统一的课程或必修课, 学生的倾向信息同等重要。因为即使课程本身是强制性的, 也没有理由必须用同一种方法去教每一个人。”他又认为, “按照多重智力理论, 智力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 又可以是与教学内容沟通的手段或媒体。”这里所谓的“媒体”是指信息的载体, 是表达信息所使用的各种形式。如:一名数学逻辑智力并不好的儿童在学习某种数学原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学习者 (并无数学天份) 和问题 (数学难题) 无法协调时, 就应当设法找到另外一条通向数学内容的途径, 例如运用另外一种媒体做比喻或翻译。当课程内容在运用另外的媒体作为信息表达的中介物来做比喻或翻译时, 课程内容形式就多样化了。因此, 所谓课程内容形式多样化是指:在课程设计时, 为了能适应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类型的需要, 以最大限度挖掘学习者的智力潜能, 要使相同的课程内容在信息表达时以多种方式展现, 包括语言、逻辑、视觉、听觉、动觉或情感的形式。如:历史学科可由语言、逻辑、空间或个人理解的形式作为形式来呈现;几何学科可用空间、逻辑、语言或数字等方面作为展现模式。这是继考虑了作为教学内容的“学问的知识结构、系统、逻辑”与不同发展阶段学习者的认知方式、结构、过程不同以后, 要进行阐述课程内容时的一个环节, 只有使课程内容形式多样化与学生智力评价形式多样化相结合, 学习者才能按自己获取信息的方式有效地获取人类文化遗产, 促进自身智力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优势智力的发展, 最终得到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当然, 课程内容形式多样化也应考虑学科的特点。例如:英文、语文和历史看重语言智力;数学依靠逻辑智力和视觉空间智力;体育重在身体动觉智力;音乐重视音乐智力。所以, 在课程内容形式多样化时, 要根据具体的学科确定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智力表现形式。这样更有利于与学生智力评价形式多样化相结合和适应。

与学生智力相符合的智力评价形式,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促进其自身的智力发展, 还可以根据其特有的智力类型进行有目的性的培养和塑造, 进一步开发其智力潜能, 成为智力上的自信者, 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错误的智力评价形式或是主观的智力评价, 对于学习者来说只会产生不良暗示, 学习者自认为无法成为优秀者, 没有成功感作为学习动力, 这样, 不良评价就会阻碍其发展, 且是无目的性的发展。所以辩证地评价学生, 树立多元化的智力评价形式, 对学生使用形成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 最终启发其创造力才会使每个学生在评价中体验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多元智能”理论还带给我们新型的能力观、德力观和人才观。它认为真正的“能力”应表现为“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 这是实践的能力观, 与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理念正相一致;“多元智能”将自我认识和人际交往这样的道德修养内容列入了智能的范畴, 从理论上实现了“智力”和“德力”的统一, 将给我们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创造新的范式;它还指出“人才”绝不仅指少数的精英, “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都是人才, 这就沟通了人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对开发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人力资源, 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动,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就是要创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教育, 把对学生负责的理念贯穿于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教育活动中, 让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充分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真正实现教育尊重学生、适合学生、促进学生的本质功能。

摘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学生个体的智力潜能, 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使命。传统智力理论认为:个体的智力是一元的, 用一元智力理论来评价千万个不同的学生。而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习者的智力是多元的, 因而评价能否成功的促进学习者智力的发展, 取决于对学习者的智力评价形式。根据多元智力理论, 学生智力评价形式应多样化。

关键词:多元智力,智力三元论,评价形式

参考文献

[1]禇惠萍.智力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31-33.

[2]加德纳.谁拥有智力[J].李茵, 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1) :63-70.

[3]黄荣怀, 郑兰琴.解读“多元”智力:多元智力理论与智力三元论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3) :25-28.

[4]翟秀军.浅析斯腾伯格的人类智力三元理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2 (5) :86-89.

评价体系多样 篇9

[关键词] 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方法

随着“母语复兴时代”的到来,课外阅读在孩子的语文能力培养、语言习惯养成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只有正确有效的评价,才能真正活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合理阅读、有效阅读、高效阅读、深度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积极性,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

一、以内容与态度的评价督促学生多读书

众所周知,阅读没有量的积累,便没有质的飞跃。阅读量是课外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硬指标。如何进行量的评价呢?首先每学期开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推荐学生本学期的阅读书目,并发给学生和家长,让家长协助孩子制订好本学期的阅读计划,并大致分配好每周的阅读内容。比如某一学期,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表格:内容包括书目、起止时间、阅读情况、家长签字四栏,书目有《草房子》《呼兰河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和自选内容,供家长对孩子进行敦促检查。

学生的课外阅读“怎么读”,比“读什么”更为重要。对学生阅读态度的评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好读书、想读书,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旦好的阅读习惯养成,学生必将终身受益。教师可以设计一张评价表格来记录学生每天读书的时间和态度,时间量是每天一小时,态度主要是能否积极主动进行课文阅读、是否对课外书有浓厚兴趣、是否爱护书本等,核心内容就是评价学生想不想读书。评价表内还可以设置自我评价栏,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发现自己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的优劣,从而纠正改进自己的阅读方式。教课外阅读中,教师参与较少,更加体现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要使他们对自己的阅读学习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那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

教师可以定期检查阅读评价表格,对时间达标且态度认真的同学可以奖励图书角新书借用的优先权。还可以在班级推选出一至两名学生参加学校“阅读之星”评选。这样的评选和奖励其实也是一种评价,而这种评价更能促进学生有兴趣读书。

教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看到每个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爱读书

课外阅读的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教师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收集学生阅读过程中能够反映学生进步和成绩的资料,抓住学生点滴进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导向与激励。

1.阅读推荐会

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能够搜集到许多信息,包括生活常识、名人故事、历史传记等,也会随之产生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在评价学生阅读内容和时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推荐会”,让学生将自己一个月内读书的收获写成文字,可以是推荐一本好书,可以是讲述书中的某一个故事;可以从内容上分析书的好坏,也可以从语言写法上入手。可以让学生先在学习小组内和组员分享,然后推荐说得好的上台交流。在学生介绍完阅读收获后,让其他学生举手示意是否愿意借阅这本书,以同学间最单纯的认可形成有效的评价。孩子们为了能将自己阅读的书推荐出去,必定认真阅读,抓住人物的特点、好的句子进行准备。

2.读书笔记交流

“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除了要求孩子像上课一样随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将自己一天读书的收获,运用摘抄、写感想、写点评等多种方法,写成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每天在小组内交流,组员互相阅读、评价并签字。学习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共同推选出最好的笔记,由教师奖励一颗“☆”,并在两周一次的读书笔记交流上由学生自己读给大家听。榜样有时候就在身边,孩子们模仿能力很强,竞争意识也很强,想胜出的欲望更强。这种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就是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指正、相互借鉴,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好的学习效果。

3.读写结合的作品展示

《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出“多读书”的同时也提出“读好书”。学生的课文阅读如果没有获得什么效益,再多的“数量”也不会转化为“质量”。因此评价中不能只看学生读了多少书,也要看学生“懂”了多少书。教师要多途径观察学生“懂”的痕迹,这一“懂”可以体现在学生平常的阅读理解与写作中,书读得多的孩子,有了素材的积累,作文写得也不会差。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之后,往往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有展示自己独特发现的需要,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形成文章。根据阅读与写作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讲评,每次习作批改,对于学生写得好的句子、段落甚至一个词语,都可以标注出来,写上批语,或打上“☆”,并在备课本上进行记录。讲评时,文章特别好的让学生自己读全文,开头好的读开头,结尾好的读结尾,句子好的读句子,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的评价形式不仅让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不再怕作文,而且对读书更有了兴趣,因为从书中读来的东西,合理用到作文中便会得到教师的表扬。

4.学生的阅读讲堂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学生课外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去,尝试为其他同学讲解阅读方法与技巧。只要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教师上课的步骤、思路,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训练几次后,学生就能将阅读讲得层次分明,初读、细读、写法、重点语句等面面俱到,颇有教师的风范。这种小讲堂不仅检测了孩子们阅读的效果,更检测了孩子读书是否得法,是否能抓住文章重点。

5.多元的考试

许多学生一听到“考试”就色变,其实考试只是普通的评价方式之一,它在课外阅读评价中也能发挥出特有的作用。课外阅读考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掺合在语文平时的测验中,根据学生实际阅读情况和教学要求出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试题。另一种是单独立项出卷,与语文知识分开,单独记分。课外阅读的考试应当从多元角度出发,内容以阅读效果反馈为主,既检验阅读成果,也利用可观的成绩分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不论是量的评价还是质的评价,都是细微的、具体的,主要是起督促和激励作用。学生一个学期下来的阅读效果到底如何,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表格作为期末测评表,评价内容有爱读书项、多读书项和会读书日、阅读时间、是否有读书兴趣、能否自主阅读以及阅读交流与分享等。表格中还要有对学生的具体分析,有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

评价是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强化阅读过程,保持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形成阅读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英.怎样进行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1).

[2]张灿.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效率[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7).

[3]尹蔡英.论课外阅读“诱惑”策略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1).

评价体系多样 篇10

首先, 优化教师教学评价。在新课程标准中, 教师应注重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分析教学工作。一方面, 教师需要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评价与反思, 另一方面, 需注重自身素质, 以身作则, 示范启发。教学之后, 教师还需要反思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是否关注了学生课堂学习表现, 还有哪些有待改善等。同时, 还需要将学生引入评价活动之中, 甚至还可以让家长、同事等融入教学评价中, 从而得到更全面、更完整的反馈信息, 进而更好地完善与调整教学计划, 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 优化学生学习评价。在初中思想品德评价过程中,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应力求多样, 从而更全面、更公正地评价学生, 有效指导, 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对此, 笔者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为例, 侧重分析了多样化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 以优化政治评价体系, 做到公平公正评价。

一、谈话、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 谈话检测法是最常见、最易于实施的评价方法, 有着明显的特点:交流及时性、信息传递的通畅性与往复性。师生处于交流互动状态,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及时回复, 若有疑惑之处, 通过交流讨论, 可以解疑释惑, 从而保证更流畅的信息传递, 更拉近师生心灵距离。因此,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具体需要, 借助提问答复、对话交流、个别面谈等多形式的谈话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品德发展状况, 然后有效评价, 有针对性地引导, 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如教学《和父母平等沟通》后,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身边的亲情故事, 围绕主题“怎样和父母进行沟通”进行对话探讨, 说说自己的想法, 从而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情况。

另外, 观察法也是评价方法之一。即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情况, 记录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学生具体行为表现、情感态度等, 给教学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如某某学生发现地上有一些纸屑, 拾起丢入垃圾篓;某某同学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 准确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并提出一些独特看法;等等。这些日常信息给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在教学过程中, 观察法主要包括自然观察与选择观察种类型, 其共同点就是关注学生行为表现, 从而更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学生, 不仅仅关注结果, 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行为品质, 从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项目活动评价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需要组织一定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比如辩论或讨论, 或者课后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 从而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而针对这些活动, 教师可进行活动或项目评价, 即根据不同的学习活动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 指导他们设计探究活动方案, 紧扣相关问题收集、整理信息, 以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来呈现学习成果。课堂上, 教师可以整合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与活动表格来分析小组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学习过程, 提出一定的建议。另外, 在课外探究活动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探究过程, 更公正、更全面地评价学生, 教师可给学生提供课外探究活动表, 要求学生据实填写。

这样, 通过学生所填写的活动表, 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小组课外探究活动过程, 再通过课堂提问、谈话等方式, 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学生合作学习情况, 更公正、更公平地对学生学习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三、考试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 考试评价是常用方法之一。在新课程下, 教师需要打破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 注重灵活多样的课程考试方式, 比如组织情境测验、辩论测试等, 如此, 教学评价才能够更具动态化、人性化、生命化, 进而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与品德状况。其中, 情境测试包括活动情境测试与问题情境测试。所谓问题情境测试, 就是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或评价目标, 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思考回答, 从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 检测学生品德行为以及情感意识等。另外, 还有活动情境检测法, 即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 考查学生能力水平、合作意识等。

上一篇:新型制冷剂下一篇:电视剧《蜗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