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评价体系

2024-09-30

节目评价体系(精选8篇)

节目评价体系 篇1

一、电视节目需要建立网络评价体系

目前, 在中国的电视调查市场, 因AC尼尔森的退出, 央视—索福瑞一家独大, 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由于我国没有监管收视率调查的行政机构, 由一家公司垄断收视率调研市场, 其数据的公正性和可信度都让人疑虑。笔者认为, 为了获得受众对于影视节目全面客观评价的数据, 在推行收视率、满意度等传统的测评方法之外, 还需要建立和运用网络测评体系。主要原因是:

1. 电视节目网络传播逐渐兴盛, 大有燎原之势。

通过网络传输视频内容是电视与网络融合的重要途径, 也是融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近年来, 通过网络传播电视节目和视频的现象越来越多, 专业公司正在蓬勃发展, 2005年前后, 我国相继出现了一些专业视频网站和传播平台, 如新浪宽频 (2004) 、56.com (2005) 、土豆网 (2005) 、激动网 (2005) 、酷6网 (2006) 、优酷网 (2006) 、PPLive (2008) 、新浪视频 (2009) 等, 这些网络视频网站和传播平台一般为网络公司或门户网站开办, 主要提供视频新闻、网络电影、草根视频博客、视频互动聊天、电视直播、体育比赛等服务, 之后, 央视、安徽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湖南广电、浙江广电等国内实力雄厚的电视机构纷纷涉足网络电视领域, 自办了网络电视传播平台, 这种发展态势正方兴未艾。

2. 网络视频内容半数来源于电视资源,

受众通过网络收看电视节目的机会日益增加。目前, 我国已经开通的网络电视台传播的内容, 不仅有视频内容, 还有图片、文字、音乐等非视频内容, 它们不仅将所属电视台已经播出的主要节目和栏目进行转播, 有的还自制和转载了一些资讯和内容, 使得网络电视台包容的信息更多、内容更丰富。

在视频内容来源上, 网络视频的来源主要分电视资源和非电视资源两种。电视资源就是电视台和电视播出机构通过网络传播的电视节目, 占网络视频总量的将近半数 (48.7%) , 其中主要为电视剧、文艺节目、新闻资讯、动漫、体育、广告等视频内容;非电视资源, 就是社会上的电视制作机构、网民制作和上传的电视视频内容, 主要包括网民聊天视频、网民自拍视频、音乐电视、网民原创电视作品等。目前, 非电视资源占网络视频内容的51.3%, 可见网络视频内容已有半数来自于电视资源, 受众想看主流电视机构已经播出的电视节目, 一般都能在网络电视台和相关平台上点击播放。

在网络视频内容中, 电视剧所占比重最大, 占到整体视频数量的18.7%;其次为音乐MV, 所占比例为17.2%。此两类明显高于其他视频类别。电影和动漫所占比例也都超过10%。在网络视频中, 新闻资讯和体育节目却比较少, 只占4%左右。网络视频的娱乐化特点十分明显。

3. 受众通过网络表达的意见更为及时而真切,

收集到的收视信息更为可靠。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博的出现, 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进行电视节目评价奠定了基础。实际上, 受众在网络上对于电视节目的评价, 因具有及时、匿名和便利等特点, 显得更为客观真实和可靠, 网络测评体系能够收集到传统方法所无法获得的测评数据和受众评价, 受众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并发布意见和评价。网络测评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不仅是对于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 也将为影视节目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找到可靠路径, 这种电视节目网络评价系统, 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影视节目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

二、电视节目网络传播评价体系架构

建立电视节目网络评价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既要考虑到评价体系所需要关注的内容问题, 又要解决技术支撑和子系统架构问题, 既要运用信息搜索和检索技术, 又要运用计算语言和语义分析技术。相比传统的电视节目评估方法, 网络电视传播评价体系的建立可谓门槛高、难度大, 当然评估结果也更加贴近事实。

1. 电视节目网络传播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立电视节目网络评价体系主要是基于网络内容自动挖掘和搜索技术, 采用自动采集和网络内容分析的方法, 用全面真实的网络内容分析相关数据, 建立科学的电视节目评估体系, 这种体系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规范的操作程序, 对影视节目和网络视频质量的优劣做出客观评价及分析。电视节目网络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功能:

第一部分功能是电视节目评价。即该体系能够自动分析影视类节目在网络上二次传播情况, 包括点击量、评论数、满意度, 并整合专家评价进行分类排行;第二部分功能是网络视频评价, 即系统能够自动分析网民上传的网络视频传播情况, 包括点击量、评论数、满意度, 对热点内容专家评价, 并进行分类排行;第三部分功能是进行影视视频自动推荐, 即根据影视类节目和网络视频在网上的评估表现进行分类排行推荐, 并通过针对大众的视频推荐网站向网民推荐热门电影和精彩的电视视频, 并让网民能够进行热点视频的互动评价和分享。

2. 电视节目网络传播评价体系的底层技术支撑。

影视节目经过网络传播后, 通常以被网民点击、下载、转载或发布评论的方式表现其在网上的影响力。对于影视节目的网络收视表现, 可以以点击和转载次数测量收视频率, 并可以通过浏览、归纳和分析网民在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收视评价, 来评估视频内容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在网络视频评估系统中, 可以采用信息自动采集和网络内容分析的方法, 用全面真实的网络内容分析相关数据, 建立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 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规范的操作程序, 对影视节目和网络视频质量的优劣做出客观评价和分析。

所以, 在底层技术支撑方面, 影视节目的网络评估系统也比较复杂, 需要综合运用和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 主要包括影视节目在网络上的点击、下载、转载、归因、搜索、消重、分析、赋值判断和集纳等。具体说, 影视视频节目评估系统的底层技术支撑, 主要是基于海量信息检索技术、自动采集技术、网络信息过滤技术、网络内容挖掘技术、自动分类技术、语义分析技术、褒贬分析技术、视频信息下载技术、评估报告自动生成技术等。

3. 电视节目网络评价体系的关键技术。

鉴于单纯的收视率、受众满意度和专家评价已经不能满足对于电视节目客观测评的需要, 这就需要至少从网络点击率、网络受众满意度和专家网络评价三个方面来综合考察和评估通过网络传播的影视内容, 网络视频评价体系的技术支撑, 也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融合的。其中, 在技术方面, 网络点击率比较容易进行汇总和统计, 但是受众满意度测评和专家网络评价分析和汇总起来比较困难, 这不仅需要从上亿张网页中全面查找关键词信息, 还需要进行消重和过滤;不仅需要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知识, 还要对搜索到的关键字词句进行语义分析和比对, 从中找到有规律和共性的东西, 进行分析和评估。由于汉字语言博大精深, 语义变化复杂繁多, 一词多义、一字多用的现象比较多, 而且词义和语义也经常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这就给语义分析带来很大的麻烦, 比如, “小姐”可能是尊称, 也可能是贬称, “凤姐”在网络上可能是指“王熙凤”也可能是指“罗玉凤”, “高铁”可能是褒义的, 也可能是贬义的, “山寨”可能是指山庄也可能是指冒牌货, 其具体意义和赋值大小, 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情况而定。所以, 建立网络视频评价体系, 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是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进行过滤检索和语义的褒贬分析、赋值判断, 并自动生成评估结果。在信息检索和分析领域, 语义分析和赋值判断是非常前瞻和困难的问题, 也是一些中外信息技术公司力求攻克的技术难题, 目前在国内外至有少数几家公司开发出了这种技术。

4. 电视节目网络评价系统的子系统架构。

对照传统的电视节目评价方法, 电视节目网络评价系统的子架构可以分为三部分:网络传播收视率分析系统、网民满意度分析系统、专家归因和对策研究系统。其中, 收视率分析系统用来统计分析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上的受众关注度和人气指数, 通过网络收视率系统的归集, 可以判断某电视节目经过网络传播之后, 在单位时间内被网民的关注频次和程度;满意度分析系统用来统计分析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上的受众满意度;专家归因系统用来对专家发布的电视网络传播数据和内容进行归因分析, 并提供对策研究。

5. 电视节目网络评估体系运行流程。一般来说,

要运行电视节目网络评估体系, 需要经过这样的一个工作流程:

(1) 信息筛选和抓取系统从影视官方网站、网络视频网站、国内外新闻网站和各种影视论坛以及博客、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 针对某一种或某一个电视节目 (通过设置关键词而确定) , 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分类和抓取, 往往搜索一个关键词, 需要过滤上亿张网页, 从中筛选出目标信息。

(2) 数据投送目标信息包括, 网络传播的电视节目发布数、网民点击数、网民评论数、对于电视节目的网络新闻报道、论坛帖子和网民通过博客、微博发布的评论情况, 系统对这些目标信息搜索完并抓取之后, 将它们投送到影视节目数据库中, 在数据库里面对其重新排列组合, 并进行标签和归类。

(3) 统计分析针对投送到数据库中的信息和数据, 系统将自动进行甄别、分析和归纳, 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语义分析技术等, 对于相关数据进行运算、统计以及褒贬度分析, 从而自动生成电视节目的网络收视率和网络满意度报告。

(4) 专家分析和应对在电视节目的网络收视率和网络满意度报告生成之后, 有关专家可以据此进一步地归纳和分析, 结合他们个人的经验、专长和思想认识, 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 并提出电视节目网络传播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三、结语

建立电视节目网络传播评价体系, 为我国主流电视传播机构及时准确地掌握电视节目在受众中的评价提供了一个良好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准确捕捉和统计分析电视节目在网上传播的点击率、收视率、满意度, 还能够基于语义分析技术判断受众态度的褒贬数值, 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果以一键式报告方式呈现给用户。电视节目网络评价体系还能够对于优秀的和热点的影视节目进行自动排行, 向网民推荐。因此, 电视节目网络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有助于进行网络电视舆情的监管, 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节目评价体系 篇2

目前,国内影视节目测评基本属于全新的领域。在美国,节目播前观众测评是各类影视节目成功的关键环节, 同时也是各类节目获得广告赞助的重要依据。对节目制作者而言,在没有足够证据表明观众是否喜爱某个节目的前提下,盲目投资隐藏着巨大风险。美国所有电视网节目和大多数辛迪加节目,无论其播出时段如何,都接受过节目播前测评。由于广告投入风险较高,一个节目从最初的概念形成到节目播出的第一年,乃至其后更长一段时间内,都在经历一个持续不断的观众测评过程。

ASI位于好莱坞,创建于1966年,是美國首家提供全面影视节目观众调查服务的公司,也是美国国内最大的专业传媒数据研究机构,面向广播电视网、有线电视网、制作公司和各类工作室提供服务。

ASI 观众调查内容全面,涵盖试播及播出节目、续播剧集、节目名称、节目创意、剧本吸引力、电视电影、儿童节目、目标观众、节目编排、广告、游戏、体育、新闻主播、节目主持人等人物、竞争环境、电视台形象、品牌形象、收看宣传、节目和频道认知度等。

首轮测评完成后,制作者要编辑或重拍某些场景,而后再测评、再编辑、再修改,循环往复,直至节目在测评中能够获得满意的观众打分。热播美剧《欢乐合唱团》就曾先后五次邀请ASI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不断调整改进。《欢乐合唱团》第一季节目以1107万的收视总人口成为了全美新剧的第一名,在第一季节目尚未播完,FOX已经订购了第二季和第三季节目,《欢乐合唱团》成为继《美国偶像》后,成就FOX高收视的另一匹黑马。

ASI服务于美国好莱坞所有的影视制作公司、广播电视网、有线电视网和电视台;美国历史上过去和现在所有成功的电视节目都经过ASI观众调查,包括《幸存者》《美国偶像》《与星共舞》《一锤子买卖》《大卫.莱特曼秀》《奥普拉秀》《老友记》《罪案终结》《绝望主妇》《实习医生格雷》《24小时》《急诊室的故事》等。

探索城市台节目综合评价体系 篇3

城市台是处于基层的广播电视制播机构, 其覆盖范围有限, 频道构成相对单一, 在这一层级建立节目综评体系, 应以总局“76号令”为指针, 充分考虑城市台的特性, 运用新媒体渠道构建专家库, 合理设置项目权重, 注重与市场的衔接, 以综评体系规范、指导内部运行, 提升节目运行质态。

一、综评体系提出的背景

节目有多少人看?播出的广告有多少人接受?在什么频道什么时段投入多少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回报?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央视总编室在上世纪80年代末着手做收视调查, 后来有了CTR、CSM、NIELSEN等大型调查公司。调查公司的介入, 使广告时段的购买者与电视节目的制播者有了一个判断的依据, 而这个依据也逐渐成为电视节目去的负面影响。既然收视点就是钱, 人气旺就是效益, 一些制播机构则什么能吸引眼球做什么, 什么能引起轰动效应播什么, 无视节目的格调、品质、导向, 以致导向偏离, 价值缺失, 责任失守, 低俗、媚俗之风甚嚣尘上。

衡量节目价值的标准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有收视数据一个标准?可否建立起一套综合的、科学合理的、程序严谨可操作的、结果可信的衡量节目质量的新体系——综合评价体系?

二、市场认可是关键, 城市台衔接市场的有利因素

综评体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它应该是两个效益的统一, 是量化评估与质化评估的统一。这里, 量的指标来自于收视率调查, 质的评估来自于专家访谈或专家组调查、观众的满意度调查。关键是, 市场认不认, 接受不接受?

我国城市台发展不平衡, 市场化程度大不相同。对城市台来说, 推行综评体系标准难度最大的当数第一方阵的30多家台, 这些台本地收视市场份额都在30个点以上, 大多集中在东部、东南部沿海的江浙、福建、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在这些城市台, 4A广告亦或外地公司广告客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而这些外地广告公司多年来操作的惟一依据就是收视市场数据。换句话说, 如果做好了这些客户的工作, 使这些客户接受了综评结果, 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012年南通台年均收视率12.35%, 市场份额36.45%, 属于城市台第一方阵。电视广告中外地公司广告占比约为34.6%, 是全台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较于本地客户, 外地广告公司客户更注重收视率数据。

怎样才能做通外地公司客户的工作呢?可将“量”和“质”这两个指标加权统计后的结果呈现或推销给市场, 让外地公司客户逐渐认识到, 单方面的数据指标并不能完整地体现出节目的综合价值, 质的评估将节目的公信力、影响力、美誉度、满意度纳入其中, 更有利于客户产品可信度的打造、产品的营销。投放广告应该同时结合节目的价值数据, 即质态数据, 再加上节目的收视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才能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

对占绝大多数的本地客户来说, 他们更为注重媒体节目在当地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以及节目的社会效益。质评恰恰有利于彰显节目这方面的优势, 有利于客户将摸不着的感觉化为可以判断的质态数据。从这个角度看, 城市台比央视、卫视更容易将综评结果推向市场。

三、科学评估节目质态, 增强质评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电视节目质态的调查统计数据, 无非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专家意见, 二是观众满意度、节目知名度调查。对城市台来说, 要使综合评估结果令人信服, 关键是质态评估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客观公正性。CSM公司研究以“观众喜爱率指数” (F) 、“卷入度指数” (E) 和“对节目形象的认知度指数” (V) 叠加后的均数为“节目质量参考值” (P) , 将质态具体化、数据化、指数化, 是一种量化节目质态的可操作办法。

对城市台来说, 电视节目的质态评价, 可以按照总局质态测评项目的具体要求, 同时借鉴CSM的调查统计办法, 将抽象的思想性、创新性、专业性、满意率、知名度, 通过专家、观众、新媒体测评的方式, 具象化、数字化, 力求调查结果实事求是, 有说服力。

为增强质态调查结果的说服力, 城市台可以采取两种办法获得质评数据:一是继续与收视公司合作, 由CSM这样的第三方收视公司采集。目前青岛、大连等城市台采取的就是这一方法。大连台一年做四次满意率调查, 每年做一次综合评估。二是城市台成立自己的测评队伍, 按照广电总局的要求, 借助互联网站、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技术手段, 跳出城市行政区域限制, 邀请全国范围内的对口专家、学者、业内知名编导、主要广告客户以及本市范围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组成专家库, 及时把脉节目动态、提出专家意见, 调整节目走向, 将综评体系与栏目运行、队伍建设、内部考核、广告营销有机结合起来。

近年来,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城市台都已经建立起了涵盖本地电视频道内容的网站, 许多网站具有节目回溯、时移观看功能, 为城市台打破空间格局, 建立起能够引领节目走向、评判节目质量、指导节目生产的专家评审库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方面, 央视已经做了有益尝试, 通过网络身份认证, 让专家通过网络评审央视节目, 给出具体的分值。城市台可以借鉴央视的思路, 通过城市台现有的视频网站、移动终端, 建立起为我所用的、跨出本市范围的专家库队伍。专家库队伍强大了, 给出的数据自然更有说服力, 起到对内提高运行质量, 对外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的目的。

四、综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的思考

纵观目前已经实施的几级制播机构出台的综评方案, 深感在数据支撑、多媒介因素考量及广播节目综评方面有待完善。

(一) 项目口径不一, 指标权重不一, 缺乏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综合评价不唯收视率论, 长处是克服单一因素评价导致的走向偏离问题。缺陷也显而易见:其一是几级播出机构综评项目各提各的, 唯我所用。各台除收视率市场份额外, 央视设有引导力、公信力和专业品质三个方面;全国卫视设有宣传引导、平台传播力和品牌竞争力方面;湖南台设有投入产出比和专家意见方面。广电总局则设有思想性、融合力等八项。项目繁杂, 看似都有道理, 但作为一个体系, 缺乏规范的项目设定。其二, 项目指标权重不一, 就收视率市场份额占比而言, 有占50%的, 也有占40%的, 如果进一步问, 50%或40%从何而来, 有什么根据, 为什么不是51%或39%?在我们草拟的南通广播电视台综评方案中, 也切实感受到这一点。比如思想性, 我们设了10%的权重, 融合性设6%的权重等, 都缺乏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由此得出的综评结果只能是粗略参考和本单位内部约定的规矩。存在先天性的缺陷, 要让市场短期内接受和响应综评结果, 有一定难度, 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二) 有待进一步显现多媒介因素

新媒体、户外媒体等多媒介越来越大地影响人们的视听行为。室内电视机的开机率随着移动终端等多媒介的发展越来越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广播节目的收视、收听的下降, 人们只是变一种渠道、换一种终端接受电视、广播节目内容。综评体系中, 央视、卫视、省台的收视、收听率和市场份额里, 尚未突出体现多媒体的收视 (听) 因素, 仅就客厅数据作统计。南通广播电视台依据广电总局的标准, 在“融合性”中虽然体现了与多媒体相互交融的因素, 但并未将收视 (听) 率及市场份额中应含之多媒介成分显现出来。而这一多媒介成分, 在未来将会显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扩张态势。若多媒介因素不能够在收视率及市场份额中得以恰当体现, 那么, 最终数据也会失之公允与客观。

(三) 广播节目更缺乏市场基础数据

节目评价体系 篇4

当今社会传媒竞争日趋激烈,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存发展, 要想在竞争中赢得受众的青睐, 既达到传播效应, 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获得利润, 主持人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都知道, 在大的政策环境中, 媒体的收视率、盈利程度, 是评价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而节目的质量对其起最直接的影响。主持人可以说是节目的灵魂、生命力。我国目前的主持人评价体系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 对我国的传媒事业直接产生客观的影响, 建立完善、统一的主持人评价体系, 已刻不容缓。

1. 国外同类行业列举。

以美国三大广播网为例, 早在1993年时便靠广告收入来维持日常运营以及为其主要盈利来源, 而广告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到六十都要靠新闻。三十分钟的《晚间新闻》中间要插播几大段广告, 这几大段广告, 又是新闻广告盈利的主要来源。哪位主持人能博得观众好感, 收视率上升, 就意味着该公司经济收入的增长。因此在各个广播公司门口或大厅内, 总是悬挂着名牌节目主持人的巨幅画像, 他们是老板的摇钱树亦是公司的招牌。

我们都知道, 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会使节目熠熠生辉, 反之会黯然失色。名牌节目主持人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无法估量。

那么如何评定主持人的好坏, 使人才不致在成长中消亡, 便是极其重要的事情了。

2. 我国现行主持人评价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尚没有对主持人行业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规则。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 现行的甄别、选拔主持人的方式在道德层面上讲, 主要是要符合对公众、传媒、文化人物的基本道德综合要求, 并通过高校输送, 社会选拔, 同业调动等方式实现主持人人才的甄别和选拔工作。在主持人的使用和评价上各台的标准各不相同。以下列举出几个例子, 供诸位参考。

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 业内专家评定:此评价标准主要来源为台长、编辑中心主任和部门主任、电视从业者、研究学者、专家。

(2) 电视观众评价:观众来信、来电与互联网评论是此类价值体系的主要来源。

(3) 调查公司收视率:此类评定的来源主要靠技术手段, 如机顶盒采集、电视收看记录等。

二、未统一、不完善、不健全的主持人评价体系弊端。

目前, 央视的主持人评价体系是由两部分构建而成, 第一部分是一个专家委员会。第二部分是由台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 由专家委员会发表意见, 再由领导小组来决策。

以河南电视台为例, 其主持人评价体系满分10分, 台领导与专家的评定分数大概为四, 同事评定为三, 业内同行为二, 对不同层次观众的抽样调查评价为一。

当前我国由于并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主持人评价体系, 造成了各个媒体的评价方式也不尽相同, 但是从上面实例不难看出, 共同之处就在于:对主持人价值的评估权限大多集中在领导手中, 这样虽然提高了用人的效率和对人才破格提升的可能性, 但弊端就在于, 一方面, 部分领导对其的个人关系的亲疏远近不同, 在评价时也就难免会夹杂情感的因素和刻板因素在里面, 使评价结果不够科学和公正;而另一方面。来自观众的评价不可能形成有价值的系统反馈, 评价研究者大多停留在表层的审阅上。

三、现行未统一、不完善、不健全的主持人评价体系的弊端成因。

从大的环境来说, 一方面, 我国的主持人行业起步时间相对较晚, 主要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由于起步较晚, 且历史的、体制的原因造成国内外可借鉴经验相对较少, 致使我国主持人评价体系一直以来没有形成有序统一的评价机制。

另一方面, 由于管理模式上的混乱也是造成今天评价体系的弊端的成因之一。当前我国的主持人管理在模式上大致分为三类:

1. 大型电视台主要采用分散管理的形式, 即:

主持人播音员分散到各频道中作为频道的代表, 平时频道, 偶尔视需要客串其他节目主持。

2. 集中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为一些中小电视台所采用, 具体是指:

全台的主持人和播音员都集中被一个部门节制, 统一管理。

3. 第三种方式比较常见, 有分有合。

采取这种方式的台一般为中性电台, 在平时主持人的日常工作归各频道负责管理, 当涉及到大型的报道活动或主持人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时, 则台里为了使用方便, 便会指派专人负责。

这样的不统一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对主持人工作管理上的随意性和模糊性, “最大的说了算, 其他的都参考”、“最大的平时不管, 其他的平时瞎管”。造成了主持人工作的艰难和工作的附加值高, 大部分主持人没有成就感, 不能真正地留住人才, 培养其主人翁意识, 不能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节目评价体系 篇5

电视节目评价体系是由中央电视台首创、并付诸管理实践的评价模式, 旨在加强节目质量管理、提升品牌价值。以中央电视台节目评价实践作为广阔的研究背景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研究》, 从电视节目管控的内容、目标和治理结构入手, 对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细致分析论证;在提出节目评价三项主要指标: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和成本指标的基础上, 构建了具有普适意义的电视节目评价通用模式, 简称“三项指标一把尺子”;在对节目评价模式的多种适用方式进行阐释的同时, 对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实施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以及栏目的警示和淘汰办法等操作细则以及技术实现方式进行了设计和说明。

“三项指标一把尺子”通用电视节目评价通用模式是《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研究》的核心所在:客观评价指标是指以收视率为基础, 兼顾频道、时段、节目类别等因素之后获得的栏目收视表现的量化值;主观评价指标是综合专家、领导对栏目评议的量化值;成本评价指标是栏目投入产出状况的量化值。综合评价指标是指综合了栏目客观评价、主观评价、成本评价三项指标之和而形成的节目传播效果的综合量化值。

《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研究》以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评价工作六年的成功实践为范例, 对电视节目评价在压缩栏目数量、优化频道结构、提升品牌价值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充分显示了该体系在针对管控内容和目标的不同所展现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为该体系在中国电视传媒领域的推广与实施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理论研究贵在创新, 方案设计重在实际。《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研究》推出的电视节目评价模式, 在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更实用。该评价模式紧紧围绕栏目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和经济因素等三大方面进行评价, 既抓住了节目评价根本, 又简明扼要。

更全面。该评价模式综合了栏目收视率、节目类别、所在频道、播出时段、投入成本、经济收益、领导意见、专家意见等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评价元素。其评价结果改变了人们用单一指标评价节目质量的传统做法, 使用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

更客观。该评价模式以科学的节目分类为基础, 以权威的数据为依据。所有评价结果均按统一方法, 转化为直观的定量数据, 从而赋予精神文化产品以比较的基础。

更开放。该评价模式的指标和数据可以适当调整, 克服了传统封闭式节目评价方法的弊端, 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为适用单位提供了契合自身特点的节目评价模式。

电视节目评价工作极大增强了中央电视台从业人员的管理意识、危机意识、成本意识和改革意识, 使中央电视台节目质量显著提高, 作为国家电视台的权威性、影响力、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也不断彰显。

建立大评论节目体系打造思想媒体 篇6

所谓思想媒体, 是指通过信息解读和观念传播实现主流价值和传播思想的媒介形态。当今时代, 信息是可以共享、复制的, 观点却是独家的。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837新闻频率”从新闻快评、记者点评、高端解读、互动评论等几方面着手, 形成大评论节目体系雏形, 使观点强台、打造思想媒体成为可能。

3.0新闻快评, 实现观点随时随地

在网络评论铺天盖地的情势下, 广播新闻评论如何发挥优势和特色是众多城市广播电台近年都在努力探索的路径。杭州新闻广播2011年5月提出了“评论3.0传播新时代”的传播概念, 即广播的新闻评论要短小精悍, 不超过三分钟。其实, 哈尔滨新闻广播从2008年起就在全天的早午晚新闻节目中运用“编前编后话”、“本台短评”、“连线评论员”、“一播一评”等方式实现了“新闻事实+评论”的“新闻快评”模式, 而这种“短平快”的评论传播方式是建立在广播受众接受信息的特点基础之上的, 因而越发显示出其魅力和优势。

高端解读, 找准切口传递思想

有专家指出, 在新媒体时代, 传媒竞争的焦点是解释权而不是报道权, 特别是争夺第一解释权, 通过竞争解释权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如今, 在新媒体评论铺天盖地对传统媒体构成巨大冲击的形势下, 很多人认为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中的相对弱势, 没有必要在评论这一领域与其他媒体拼杀, 更不该涉猎高端做无谓的浪费和牺牲, 然而通过哈尔滨新闻广播近年的实践探索发现, 广播依然可以涉足高端传递思想, 只不过, 我们要找准适合广播生存和发展的切口, 在高端中寻求实用性和贴近性, 从而赢得听众。

对于城市的普通民众而言, 他们关心政府政策出台与调整和切身利益的关系, 关心城市发展和建设给自家未来生活带来的影响, 对此高层次的人群可以通过纸质媒体及网络来获取信息, 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而相对低层次的人群, 他们迫切需要深入浅出的解读和思想的引领。哈尔滨新闻广播几年来正是看准了这一需求, 以“解读是最具影响力的产品”为传播理念, 在政策解读上大做文章, 用特有的广播语言和传播方式与党和政府同呼吸, 与广大市民群众共命运, 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的作用, 创造了不俗的收听佳绩。2009年,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 哈尔滨新闻广播策划推出了《纵横六十年———东北发展巡礼》大型系列报道节目, 通过对高端人士的访谈, 让广大听众了解六十年来东北三省特别是哈尔滨市在新中国建设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更为哈尔滨的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此项采访报道活动当年即获得黑龙江省十大新闻宣传活动。

互动评论, 增强评论体系的立体效果

在如今观点竞争的媒体时代, 新闻评论不是一言堂, 而应该是群言堂, 广播新闻评论更应该发挥自身优势, 并且大力借鉴网络的优势, 实现评论互动, 从而以广播频率为平台, 实现观点总汇, 实现多元思维、多元意见的呈现乃至碰撞, 为广播评论增加立体效果。

首先, 哈尔滨新闻广播从2011年起开办《都市漫聊吧》节目, 由主持人和两方嘉宾组成互动团队, 就一件新闻事实进行观点互动, 这种评论的传播方式使听众能够对号入座, 满足了收音机前不同观点的听众需求。

除了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之外, 哈尔滨新闻广播更注重主持人与听众之间、听众与听众之间的“多对多”互动传播形态的建立。晚间参与性时事辩论节目《说长道短》即开辟了这样的互动交流平台, 让不同的人群针对新闻事实发表各自的观点。而交流的途径已经不仅仅是热线电话, 听众还可以通过短信平台、QQ在线互动参与其中, 节目过后更可以进入《声网论坛》发帖留言, 进入主持人Q友群与主持人和听众继续交流, 这种沟通占领了舆论高地, 更营造了舆论氛围, 以广播特有的魅力和功能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平衡观点表达、消解社会矛盾, 而且沟通方式已经大大超越了原来广播狭窄的时间范围, 将广播的线形传输变成了立体传输, 信息传输以及思想传递的空间得以无限地延展。

记者参与评论, 思想团队建设积蓄广播发展后劲

建设思想媒体单靠一两个评论性节目是无源之水, 必须通过传播体制、机制的创新, 以组建思想团队、提高整体人员思想素质来得以实现。

当下, 评论人才成为稀缺资源, 媒体之间对专家学者的抢夺也是异常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 广播媒体要生存发展, 就必须走内部挖潜之路。哈尔滨新闻广播从2008年起, 就在早新闻节目中开办了《记者视线》栏目, 让记者在采写完新闻事实之后在后面配上“记者有话要说”这样的小感想、小言论, 使记者队伍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发现力、价值判断力、观点表达力都能有一个整体的提升, 进而提高思想媒体的内在品质, 为广播频率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打造思想媒体对于广播来说是一条不可缺少的路径, 通过大评论体系的建立来进行全局的统筹, 用思想的光芒照耀广播未来的发展之路, 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广播保留自己的优势, 以全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再次出发, 使自己搏击长空的羽翼更加丰满。■

浅析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应用 篇7

(一) 对六西格玛理论进行应用

DMAIC是六西格玛管理的重要流程改进工具, 包括五个阶段依次是: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我们把DMAIC方法用于节目评估流程的改进上, 则表现为:

1. 定义:

对节目进行合理的定位, 确立潜在的客户, 找准客户的需要, 是控制节目量的关键点。

2. 评估:

根据广播电视台整体绩效, 评估节目的质量。

3. 分析:

通过对收集到数据进行分析, 找出影响节目质量根本原因。

4. 改进:

找出提高节目质量的办法, 并采取具体的措施进行改进。

5. 控制:

控制并维持节目质量改进后的成果。

(二) 构建多元化评估指标

根据电视台的节目类型、目标受众、经费投入、节目发展方向、时段安排等来不断完善评估指标。

对于综艺节目、点歌台、新闻节目、谈话类节目等节目, 由于目标受众广, 这些节目的视听率除了受时段影响外, 其它因素的影响很小, 所以这类节目在保证思想性、导向性没有偏差的情况下, 可以以视听率为主要评估指标。

对于专题、纪录片等类似的“窄播”节目, 由于时间短、受众对象稳定, 其视听率受到外界影响的因素较多, 所以以视听率来评估是不适合的, 要以观众的满意度和专家评议为主要考核指标, 以办成一个集艺术性、思想性、可看听性一体的精品栏目为目标。

对于儿童节目、戏剧节目、农村节目、老年节目等特殊的“窄播”节目, 这类节目的受众类型单一, 由于其特殊性, 应把视听率和满意度结合起来进行评估, 必要时进行针对性强的专项调查。

在不断完善满意度、投入产出比、视听率、专家评议等传统评估指标的同时, 还应对节目进行播前评估、播中检测、播后评价, 并纳入到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中, 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把控节目的质量。

(三) 采用动态性的评估方式

多元的评估指标的建立保证了评估的相对公平, 但科学性还有待加强, 在这些指标中, 对视听率的量化最为困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的节目的视听率无法比较, 因为节目的视听率极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 也就是说视听率高的节目的实力和水平不一定就比视听率低的节目高。

为了能真实地反映节目的实力和水平, 我们可以在节目的评估中采用修正法, 修正客观因素对视听率的影响。比如, 降低黄金时段的节目的视听率的比重, 而对于非黄金时段的节目, 可以适当地增加视听率的比重。总的来说是, 降低新闻、综艺等节目的视听率比重, 增加纪录片、专题等节目视听率的比重, 这样得到的最终得分才能更真实地反映节目的实力和水平。

修正的原则是:

1. 根据节目的播放时间段, 调整节目视听率的比重;

2. 根据节目所属的类型, 调整节目视听率的比重;

3. 根据电台竞争力排名和节目所属电台在当地接收的电台中的听众份额, 调整节目视听率的比重;

4. 根据电台的覆盖范围, 调整节目视听率的比重;

5. 根据电台的接收效果, 调整节目视听率的比重;

修正的基本方法是:把黄金时间节目的视听率比重设为最低, 然后以黄金时间为临界点逐步提高前后节目的视听率比重;把属于娱乐节目的视听率比重设为最低, 科学记录片的比重相应地提高;把当地的电视台的竞争力或听众份额进行排名, 名次应和该电台节目的视听率比重成反比;把电台覆盖范围大, 接收效果好的的节目试听比重降低。

二、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应用范围及方法

(一) 在节目的量化考核中的应用

在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框架下, 对节目的视听率、满意度, 专家的评议、投入产出比统一采用加权法进行量化, 按不同的比重, 形成最终的得分。然后根据综合的量化分数对节目的播出时间短、重播次数、栏目的经费投入、播出的频率、节目广告长度等进行调整。有关节目部门要积极配合总编室在每季度对节目的综合评估量化分进行考察, 对量化分处于末尾或下滑明显的节目进行警示, 并在年终根据全年的综合评价指标, 淘汰全年平均综合评价指标最低的节目。

(二) 在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评估体系的建立对广播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关于节目、采编人员最终的考核结论, 来制定相应的人事任命、培训、激励措施, 增大对质量好节目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促使资源分配更加合理, 建立优质电台。根据各节目的综合评价指标来考核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 使他们成为节目的骨干, 担当节目的制片人或重要节目的采编人员。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 提高电视台各关键岗位上人员的综合素质, 继而提高电视台节目的整体质量。同时, 这样还可以对业务较弱的从业人员形成一种激励, 使每个愿意努力、有能力的人都有得到提升的机会[3]。

(三) 在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提高中的应用

对节目的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也是对采编人员的业务水平、努力程度和能力特长评估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据此进行绩效考核, 奖励那些在业务上有突出成就的人员。由于评估体系的运用, 使得节目的质和量都能量化, 为多劳多得激励机制的运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对那些长期达不到节目要求的采编人员形成一种压力, 督促他们努力工作,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 在节目质量提高中的应用

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构建能有效地改善节目的实力和水平, 通过对节目进行综合的评估和考核, 减少雷剧、烂剧出现。并且, 广播电视台可以根据最终的评估分数下架实力差水平低的节目, 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质量更好、更受人们喜爱、更有意义的节目中去。随着质量差节目的减少, 其它节目质量的提升, 那么广播电视台节目的整体质量也将会得到稳步的提高。

结语

无论怎样, 我们要认识到, 评估体系并不是万能, 对节目的评估也不是绝对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尝试。

摘要:广播电视节目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 受到了以网络媒体为主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因此必须要对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加大应用, 以此对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为广播电视抢占一定市场。本文则就对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设计及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坚.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初探[J].视听纵横, 2013 (06) :110-112.

节目评价工作要以品牌为中心 篇8

关键词:节目评价,品牌化,广播电视

在广播电视宣传管理体系中,节目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节目评价工作的开展是整个宣传管理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节目评价体系建立的科学有效,节目评价工作开展的顺利高效,才能促进宣传舆论作用的充分发挥,才能保证宣传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不仅如此,节目评价体系还关系着新闻信息产品生产是否规范合格,还关系着广播电视媒体在市场上占有份额的大小以及市场回报率高低。简言之,节目评价体系与一家媒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

伴随节目评价工作与节目评价体系重要性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重视起这项工作,开始积极投身于节目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当中。但是,由于理论准备不充分,体系建设准备工作不完备等原因,很多媒体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和集中的一些问题有:重点不明确、理念不够清晰、方法较为单一、节目评价工作中心不合理、缺少品牌项等。

1 电视节目“品牌化”理念的确立

1.1 广播电视节目需要品牌化运作

在政治属性上,广播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喉舌;在经济属性上,广播电视媒体则属于第三产业。因而其每天播出的节目,既属于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食粮,也承载着相应的宣传服务功能。从采访调查收集材料到整理编辑策划,从新闻编辑策划到录制节目,从录制节目到收听率、收视率再到广告效益,是广电媒体用于维持自身经营发展的一种常规运作模式。这种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之内的运作模式无疑与其他产品一样需要品牌化运作,受商品规律所约束。

1.2 广播电视节目品牌化的基础、核心、实现、标志

发展品牌化的广播电视节目,其前提基础是对受众进行细分,同时受众细分也是品牌化广播电视节目的核心与关键。当前,我国社会人民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利益主体、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等各方面均呈现出多样性、多样化发展趋势。就广电媒体而言,这种多样性已成为受众的一个基本的、突出的特征,因此,其要想确立品牌化广播电视节目,首先就得以受众为中心,根据这种多样性特征将受众进行细分,即面对某一特定人群,针对他们特定的需要,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精心制作。品牌化广电节目的实现需要将节目内容、节目形式和特定受众需求三者高度统一起来。品牌化广电节目的标志是在某一特定受众群众中,某一频道、频率、栏目有着较高的收视率和收听率,该媒体及其节目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2 以“品牌化”为中心,构建综合立体的节目评价体系

首先,开展品牌化理论研究工作和受众调查工作,全面收集与节目收听、收视相关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其次,根据不同的栏目,按照品牌化的标准,组织行业内和社会上相关专家学者开展节目评价工作,评价内容包括节目的内容、质量、针对性等。

3 以“品牌化”为中心开展节目评价需要把握的工作重点

3.1 将以评稿子、评节目为主的节目评价工作转向以评栏目为主

在广播电视媒体节目评价工作中,一家媒体、一个频道频率拥有的精品栏目数量和有名的品牌数目,代表着该媒体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少,代表着节目制作的成功程度。广电媒体企业要想在今天竞争激烈和新媒体冲击背景下,构建起品牌化广电节目及其评价体系,就必须将以往以评稿子、评节目为主的节目评价工作重心向以评栏目为主的方向转变,并将每期评稿子的节目纳入评栏目活动之中。

3.2 将评已播节目向评节目的策划和反馈延伸

当前,大多数媒体对节目的评价都是已播出的节目,而缺少对节目播出前的策划与播出后反馈的评价,导致节目评价缺乏完整性。所以在以品牌化为中心的前提下,为提高广电媒体节目评价体系与评价工作的完整性,就需要将评已播节目向评价节目的策划与反馈延伸拓展,重视节目策划和受众反馈信息对广电媒体改进节目制作水平的重要作用。此外,对于广电媒体来说,最珍贵的信息莫过于受众对栏目节目的反映。

4 结语

开展电视节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横向比较,以便更好地配置资源,来进行竞争当中资源的考量和竞争力的比较。当前,以“品牌化”为中心进行节目评价是一种有效的评价形式。但是,由于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在不断发展,有发展就会遇到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牌化”节目评价体系也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只有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的建构就会不断完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曾凡安.电视媒体的品牌经营[J]中国记者,1993(3):27.

[2]刘燕南.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运用[M].第2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中国黄土研究的新进展下一篇:违法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