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审计成本

2024-05-14

合理审计成本(精选8篇)

合理审计成本 篇1

审计人员破坏独立性的要求, 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公正性, 出具的审计意见既不合法也不公允。所以我们可以要寻找合适审计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控制力度以求达到审计成本的节约与保持审计独立性的最佳结合点。笔者经过深入研究思考, 对在维护独立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审计成本控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完善审计收费制度

建立审计报告信息的使用者 (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负部门、银行等) 分别承担注册会计师审计成本的审计收费制度。第一, 为保证国有企业年报审计的最大客观性、独立性, 应由国家财政部门承担审计费用, 并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委托会计事务所。第二, 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 按国家税务机关的要求出具完税证明以及按要求报送年报的, 其收益人是国家, 因而也可以由国家税务机关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委托会计事务所承担审计项目, 并支付审计报告的使用费。第三, 对上市公司的年度报表审计, 应由股东大会来决定事务所的委托, 并由董事会来支付审计费用。

二、抓好各个管理控制环节

如若审计人员可以监管好各个审计环节, 则在“银广厦”审计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被履行,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行业自律是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独立性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但行业自律机制要得以充分发挥, 除了与注册会计师的自律愿望密切相关外, 还有赖于外部的强制措施和严厉的监管体系。这就要求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 通过调动政府、市场以及行业协会等多方面的力量, 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 才能切实保障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在进行监管的同时, 也可以对审计成本进行核算监督, 进行量本利的核算, 在坚持必要职业规范的条件下使审计利润能达到最大化。

三、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技术和计算机审计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时候同时可以采用计算机等科技手段进行审计, 他不但可以迅速高效的进行审计活动, 同时在审计过程中也给予审计人员一定的约束。例如:抽样调查, 如果仅靠人力是无法进行的, 有时也难免出现人们主观性的错误。则利用计算机就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 同时也使得到的数据更加准确有效, 减少了人员的参与, 保持了独立性。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是降低审计成本的重要途径, 所以, 首先是要加大硬件投入和人员培训力度;其次加强网络建设和审计软件开发;再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指导, 做到平衡发展, 普及应用技术, 推动审计工作。

四、政府大力扶持具有较高独立性的大事务所

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 仅仅依靠注册会计行业的自我发展, 效率上已经不能适应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要求, 所以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 在短期内促进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在现阶段企业缺乏自愿需求“高独立性”的审计服务的条件下, 政府应采取措施, 增加市场对“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需求和扶持。具体来说, 就是通过政策上的倾斜, 大力扶持独立性强的大型会计事务所的发展, 在行业内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和竞争力的骨干事务所。这样就可以集聚大量的优秀审计人员, 不仅提高了审计效率, 而且节约成本, 也可以使审计人员自觉坚守应有的职业操守, 保持自身独立性。

五、衡量好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的权重问题

注册会计师通过提供非审计服务, 能够更深入地接触和了解客户的经济情况、商业计划和管理运作, 这些都会在实质上大大加强审计的有效性。此外非审计业务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多元化, 合理转嫁成本, 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加强对非审计业务的监管:一是对非审计服务的有关情况进行充分披露, 加强非审计服务监督。二是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负责监督事务所的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 监督审计的独立性, 对违反独立性原则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有权进行处罚。三是增加对影响独立性行为的处罚力度, 不能在利润的驱使下忘记核心业务, 或者盲目的使用非审计业务的资料。四是强化信息工作, 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实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

六、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文化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注册会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降低独立性风险的内因, 而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则是降低独立性风险的外因。所以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加强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 在不断提高自身从业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从业道德的建设。树立自身的信用, 提高公众对其的信任程度, 以降低因为自身道德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此外, 会计师事务所也要注重企业人员的能力培养和道德建设, 注重启发员工对机会成本的认识, 不要只注重短期利益, 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渐增加自身的潜在价值。主要措施:首先应当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审计人员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多形式、多渠道灌输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其次是强化职业修养, 广大审计人员在其岗位上, 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和锻炼,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再次要加强制约措施, 对违法事件严格处理。另外也要不断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技能学习, 使其现代日益变化的审计市场同步。并且应当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心理干预, 使其正确的对待所从事的职业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方慧:《审计独立性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会计之友》, 2008 (6) 。

[2]余一清:《审计项目成本管理初探》, 《科技创业月刊》, 2008 (7) 。

合理用纸 让小成本不再遥远 篇2

纸张成本,即所用纸张的物理指标刚好达到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程度(即达到一个临界点),这样既不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也不会浪费纸张。一旦纸张的物理指标低于这个临界点,那么产品的综合成本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增加。这是因为当纸张的物理指标低于临界点时,纸张的物理指标越低,产品的合格率就越低,产品的综合成本也就越高。而上升的这部分成本主要是由产品质量不合格带来的一系列损失,如退货、返工、重做、订单流失等。

3.适合高速自动化设备的大规模作业

随着纸包装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大中型纸包装企业纷纷引进高速自动化设备,而这些设备对原辅材料的质量和等级等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在选用纸张时应当保证其适合高速自动化设备的大规模作业,这样每道工序的半成品质量都能够顺利达标,产品的整体生产效率也就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一旦有一道工序作业不顺利,则产品的整体生产效率就会下降,产品成本就会上升,产品利润就会下降,这个杠杆原理是亘古不变的。

对于纸包装企业而言,产品成本应当以实际的综合成本为基础来计算,而不是简单地以某一项原辅材料的价格来计算。某一项原辅材料的价格只是产品成本的一方面,而由这一项成本所带来的其他相关成本的总和才是真正的产品成本,纸张成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何把产品成本控制到最小,绝不是简单地降低纸张价格就能实现的。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业界厘清思路,找准合理用纸的方法,寻找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成本节约之路。

合理审计成本 篇3

一、目前企业成本进行核算过程里控制成本费用所出现的问题

企业无论做何种决策或措施都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这一点无可厚非, 而目前控制企业成本费用里所出现的问题对企业提高效益已经有着极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企业的预算管理不善。 大多数企业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对预算管理予以重视, 但是对具体的实行预算控制和预算编制两者之间展现的弊端却没有加以解决,使二者一直处于失衡状态,这对企业成本费用进行合理的分配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较少的总量分析在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 这里所提的总量分析具体是指基于企业进行整体发展的前提,控制企业消耗的成本。 显然,当前的分析较少,无法对企业的全局发展体现全面的认识。 第三,薄弱的控制相对于企业成本力量。 大量企业已经意识到并对成本核算所体现的重要性重新审视, 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成本的控制力量仍然薄弱,无法实施合理的成本分配, 从而对企业的发展有所限制。

对于企业成本的费用进行控制所出现的相关问题致使企业无法将其与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相统一, 从而造成了对于企业成本进行控制的条文措施都无法进行落实,增加了管理和生产的成本,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是难以磨灭的。

二、合理的企业成本分配手段

目前由于企业自身进行对成本费用的控制与管理所形成的常见的分配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以目标作为标准的分配成本费用的方法, 此方式是通过市场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 实行分配之时要首先确定需要企业产品的大众,掌握他们的消费能力和习惯,然后再对产品的目标成本进行计算,划分整个的目标成本,对产品的每个零件进行摊分,最后对通过对目标成本和企业的具体实际产生的成本相对比,将两者的差距找出,再从这些差距里将降低成本的方法找出。

另外一种是指以作业为标准的分配成本费用的方法。 这种对成本费用进行分配的主要方法指的是根据生产作业实行成本库设置达到成本的分配,并且将此计算于成本,而将间接的费用进行成本分配则要根据成本的动因实行,这样就会使管理和计算成本良好的相结合,有利于企业每一个作业中心进行对成本信息的管理。 即使大多数企业一致认为此种分配方法具有较大的工作量, 但是如若在一些区域类似于会产生较低费用的地方创建生产中心,则会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从而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三、对企业成本核算过程里进行成本分配的方法予以加强

(一)对全体员工的参与给予鼓励,提高认识

企业员工作为重要的企业生产的物质组成部分, 是推动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变革的重要主力军。 企业员工对于企业进行各项管理所起的作用是显著不可忽视的。 通过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及其成本意识予以加强, 可以使得他们把基于合理分配成本费用这个观点与自己的才智相互结合,从而为成本费用的合理分配献智献策,使企业的成本分配效率得到改善提高,进而将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加以提高。

(二)健全企业预算编制,加大预算执行强度

对企业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管理, 企业预算是一个重要的实现方式。 而企业成本的核算作为总结和检验企业预算执行状况的标尺,明显和企业预算关系处于极为密切的状态。 所以,对企业成本费用的合理分配一定要对企业预算进行加强管理,健全企业运算的编制,让企业预算编制可以趋向合理、科学化,对企业的物力、人力资源实行分配优化, 提高预算执行的强度,然后在进行成本的核算中评价预算执行的程度, 对成本费用的消耗作出计算, 以供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进行财务核算提供根据,或是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一些资料以供参考。

(三)分析和控制企业成本的核算总量

对于企业成本的费用进行分配, 必须要对企业的资源总量采取分析控制的策略。 只有如此,才能使企业资源得到有效分配,从而为企业成本的消耗控制提供支持。 企业在进行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经济活动之时, 有关人员一定要对现存的企业的多种多样的资源进行恰到好处地分析,从管理和生产的不同使用用途上做好合理的成本费用分配,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进行企业管理成本与生产成本之间的费用划分时,要始终坚持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首要前提, 以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为重要依据。

(四)对于企业的成本核算效率加以提高

企业的成本核算既包括企业的进行库房资源管理的成本消耗,同时也包括生产成本, 所以在企业进行成本的分配之际对于企业已成的资源采取管理策略一定要重视此中的成本消耗, 从而使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得以积极提高。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势必要不断改进自己进行生产的工艺,使自己的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在管理的层次面上要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式, 促使管理效率得到稳步提高,这样一来,企业的成本就会随之相应减少,节余下来的成本便可以在其他的生产活动中投入实施, 从而实现合理有效地分配成本费用。

四、结束语

对于目前的企业而言, 实行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要对企业成本加以管理,而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首要内容便是成本的核算,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里对成本核算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促使企业的最大功效得以实现。 对于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里分配成本费用的措施,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切实坚持以企业的实际发展和发展方向作为基本,要进行对分配成本费用的观念创新,实施科学的有效的成本费用的分配方法,达到使企业成本逐步降低的目的,从而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得以凝聚,在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另外,值得我们予以重视的是,我们不仅要核算企业的生产过程里产生的成本, 还应关注其他方面像日常支出、人员培训等。 唯有如此,才可以使企业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发展, 促使企业在三方面都综合地进行发展,相互配合相互提高。

摘要:对于企业成本进行核算,不仅可以使企业对各种资源都能有效加以利用,而且对于企业的效益加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显而易见并不先进,这使企业在对成本费用进行分配的过程里出现很多令人烦扰的问题。企业若想让产品利润实现最大化,势必要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的合理分配。本文通过对企业成本进行核算过程里控制成本费用的弊端进行扼要分析,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从而为实现企业成本的合理分配提供理论借鉴和研究基础。

关键词:成本核算,成本费用分配,控制

参考文献

[1]施婧.通过预算管理来增加企业成本费用精细管理[J].消费导刊(管理视野),2009

[2]孙立道.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合理订立合同降低税收成本 篇4

一、增值税、营业税等涉税合同筹划

企业在订立合同时明确收入的性质和货款结算的方式, 确定适用不同的税种和税率, 承担不同的税负, 达到对增值税、营业税等进行筹划的目的。

1. 增值税纳税人产品或商品销售合同的订立。

企业在生产流通过程中, 可以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 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 尽量延缓纳税, 获得节税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 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 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 为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 为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根据这些规定, 企业在签定经济销售合同时, 在资金相对充足的情况下, 可选择赊销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 并在合同中一定要约定货款的收款日期;委托代销商品活动中, 受托方根据合同要求, 将商品出售后, 开具销货清单, 交给委托方, 这时委托方才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2. 建筑企业工程承包合同的订立。

(1) 签订分包合同适用于低税率。因为建筑业和服务业的营业税适用税率不同, 分别为3%和5%, 例如:B建筑企业承包其母公司A的建设工程后又发包给当地的建筑企业C, 建筑工程总造价为2800万元, C企业的承包金额是2400万元, 如果B和C签订的是分包合同, 那么B公司就适用3%的营业税税率, 应纳营业税额为 (2800-2400) *3%=12万元, 但是如果B与C没有签订相应的分包合同, B公司只是负责协调组织业务, 那么400万元的收入就是中介服务费, 适用于5%的营业税税率, 应缴纳营业税额为20万元。 (2) 承包合同中明确取得的收入只是安装收入, 使企业的营业额不包括材料设备的价款。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 纳税人从事安装工程作业的, 凡是所安装的设备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产值的, 营业额应该包括设备的价款。所以, 工程承包企业在从事安装工程时, 可以在承包合同中明确机器设备由建设单位提供, 工程承包企业只是负责安装, 取得的收入只是安装收入, 营业额中不包括设备价款, 以此达到对营业税的税收筹划目的。

3. 商业企业收费合同的订立。

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各种费用的不同处理方式, 税负差异也较大, 处理方式有平销返利和按提供劳务两种。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和商品销售数量、销售金额没有必然联系的, 例如:进场费、促销费、展示费、上架费以及管理费等, 应该按照营业税的适用税率征收营业税;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和商品销售数量、销售金额挂钩的各种返还收入, 都应该按平销返利行为对当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冲减。所以, 纳税人可以进行这样的筹划在合同订立时, 合理的扩大固定费用的比例, 缩小变动费用的比例。对可以预计供货方商品销售额的, 收取固定数额的进场费、管理费和上架费等, 对不可预计的数额则按照实际销售数量或者销售金额收取变动费, 这样可以将本来应该进行增值税进项税转出的收入, 只缴纳营业税, 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例如:商业企业甲预计供货方乙当月提供的商品货物销售可以达到1200万元以上, 合同原本约定按照15%收取费用, 向供货方收取费用180万元, 应缴增值税180/ (1+17%) *17%=26.15万元。进行筹划后, 合同约定收取进场费、促销费、展示费、上架费和管理费等固定费用120万元, 其他按照销售额的5%收取比例费1200*5%=60万元, 应缴纳营业税120*5%=6万元, 当期冲减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60/ (1+17%) *17%=8.72万元, 税负合计14.72万元, 共减负26.15-14.72=11.43万元。

4. 押金合同。

企业在签订押金合同时应该计算好时间, 根据规定, 收取一年以上的押金, 不管是否退还都应该并入销售额征收税金, 按照包装物包装的货物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所以, 收取包装物的押金应该控制在一年以内, 对于那些超过时间还没有退还的包装物, 应该及时通知相关企业办理退款手续, 重新签订一份合同。

5. 所得税合同的订立。

对于企业所得税涉税合同的筹划主要是合法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可以从收入的时间、方式以及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选择控制, 例如: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为收入的确认日等, 通过选择结算方式, 控制收入的确认时间的归属年度, 可以达到延迟纳税或者减税的目的, 使企业最大限度的获得资金时间价值。

二、印花税涉税合同筹划

1. 压缩交易金额。

订立经济合同缴纳印花税的依据是合同所记载的金额, 所以, 从共同利益出发, 双方或者多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合理的筹划, 使各项费用、原材料等的金额通过合法的途径从合同记载金额中剪除, 压缩合同的表面金额, 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例如:甲企业与乙企业欲签订一份加工承揽合同, 合同金额较大。加工承揽合同是以加工承揽收入为计税依据的, 加工承揽收入是指合同中约定的受托方的加工费收入以及提供的辅助材料金额, 因此, 如果合同双方的当事人能够想办法将辅助材料的金额进行压缩, 就能够达到节约印花税的目的。若合同中分别记载原材料金额和加工费金额, 应该分别计税:加工费金额应该按照承揽合同, 适用千分之五的税率计税原材料金额按照购销合同, 适用千分之三的印花税计税, 并且按照两项税额的合计数贴花;如果合同中没有分别记载两项金额, 而是只有混合的总金额, 则适用高税率, 按照全部金额适用千分之五的税率缴纳印花税。很明显, 纳税人在订立合同时应该将不同的项目分开列示, 不同的项目适用不同的税率, 以此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筹划的具体做法就是由委托方提供辅助材料。

2. 无具体交易金额的合同筹划。

现实经济生活中, 很多合同的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 可能会遇到计税金额无法确定的情况。例如:技术转让合同中转让技术的收入, 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收取或者是按照实现利润的多少进行分成;资产租赁合同只是规定了月租金的标准, 没有租赁期限等。这些无法确定计税金额的合同, 税法也规定了印花税的缴纳办法, 即可以在签订时按照5月定额贴花, 以后结算时, 按照实际金额计税, 补交印花税。这就给纳税人实施税收筹划创造了条件, 例如:甲企业出租一套设备给乙企业, 期限为10年, 合同约定的每年租金为120万元, 每年年底支付, 由于合同明确了租赁的租金和租期, 所以当事人双方应该缴纳印花为租金总额的千分之一, 即1.2万元, 但是, 如果在订立合同时充分考虑税负因素, 将明确的合同金额模糊, 可以表述为按照产品销售额的10%收取足迹, 那么按照税法相关规定, 甲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只需交纳5元印花税即可, 这样不仅可以延迟纳税, 还可以减少因为实际金额和预订金额不符引起的多缴税款。

3. 保守预测交易金额。

实际经济活动中, 可能由于种种原因, 最终合同的履行与订立合同时有出入, 但是只要有签订合同的行为发生, 双方的纳税义务就已经产生, 就应该计算应纳税额并交纳印花税。根据税法规定, 不论合同是否兑现, 都应该贴花, 并且对已经履行并贴花的合同, 即使所载金额与履约金额不一致, 只要双方没有修改合同金额, 就不再办理完税手续。因此, 双方在设计合同时, 应该充分考虑到以后可能遇到的各种状况, 确定合理、保守的金额。此外, 企业还可以采取其他办法来弥补多缴印花税的损失, 例如在合同中注明“一方有过错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 有过错的一方负责另一方多缴纳的税款”等, 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合同中由“税收陷阱”带来的损失。

三、财产税中的房产税涉税合同筹划

根据我国房产税暂行条例, 房产税征收标准有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两种, 从价计征按照房产原值一次性减除10%-30%的余值为计税依据, 计税税率为1.2%, 从租计征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 计税税率为12%, 出租房产必须从租计征。不难看出, 从租计征的税负要大于从价计征, 据此, 在合同签订时可以展开相应的筹划。例如:甲企业有一处空置仓库, 房产原值为1800万元, 租给乙企业, 年租金500万元。如果订立租赁合同, 甲企业需要交纳的房产税为500*12%=60万元, 如果双方协商一致订立仓储合同, 甲企业的房产税为1800*70%*1.2%=15.12万元, 这样房产税减税44.88万元。由于租赁与仓储的营业税税率都是5%, 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附加费并没有变化, 因此, 甲企业通过合同筹划减少税负44.88万元。

可见, 企业要想减轻税负, 避免税收风险, 应该重视对涉税合同进行税收筹划, 在业务发生之前就要考虑税收问题, 依法对企业的纳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 在合法的前提下承担最小的税负。为此, 企业的相关部门应该共同配合, 对企业的整个业务过程进行约束和监管, 保证真正降低税负, 规避税收风险。

摘要:合理订立合同, 有助于企业降低税收成本。本文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论述了企业在订立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以及房产税等涉税合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如何合理订立合同, 降低税收成本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合同,税收,筹划

参考文献

[1]王兆水.合同条款小变动税收风险大降低[J].财务与会计, 2007, (10)

[2]农晨.合同中的节税空间[J].企业管理, 2010, (9)

合理规避企业审计风险的有效对策 篇5

一、企业审计风险基本因素及形成原因

1. 企业审计风险基本因素

对于企业审计工作来说, 审计风险因素是造成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而企业审计工作的失败将会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人员在进行管理与决策时失去真实可靠的信息依据, 最终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发展。从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 企业审计风险主要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部分构成。

(1) 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本身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而形成的一种风险, 固有风险是独立于会计报表之外的一种风险。由于企业要开展多项业务, 业务流程复杂, 就会增加企业财务报表或者是某项业务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2) 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对于企业存在的固有风险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而产生的一种风险。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 我国的企业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 企业发展中存在很多弊端, 有很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管理人员意识薄弱, 导致企业的控制风险居高不下。

(3) 检查风险。检查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或者是某项业务进行检查时, 未能够及时发现和重视其中存在的漏洞、问题等, 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

2. 企业审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企业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受到发展规模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其未能够有效划分企业的经营权和管理权, 企业领导人员对于内部控制体制建立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制度也不能够有效遵循, 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其次企业审计工作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依据。在审计工作中, 企业只是根据一些比较零碎、缺乏有效法律效益的文件与政策, 具有较低的可操作性。此外当前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 政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这就会导致企业的审计工作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 而且我国的法律法律不健全问题也会日益凸显出来。再次, 企业审计方法单一守旧。例如目前在一些企业审计时采用抽样技术, 利用对样本的估计来反映总体特征。这种审计方法不能够全面评价企业财务情况, 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多风险。此外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也是影响审计工作的重要因素。

二、合理规避企业审计风险的有效对策

1. 企业要加强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加强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强化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因此企业的管理决策人员或者是企业的董事会人员要与其他员工共同努力,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 以提升企业的财务工作真实性, 保障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进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果。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企业要建立权利与义务明确的分配机制, 营造良好、健康、积极的内部控制环境, 增强企业管理决策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二是要科学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效果。相关人员要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不足, 并进行及时解决。三是要建立完善、系统性较强的数据库对企业的审计结果进行科学评估, 完善其中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企业审计风险的发生。

2. 健全与企业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企业规避审计风险有效的措施之一。企业在开展具体工作之前, 要积极学习国外审计工作经验, 然后对企业存在的审计风险认真分析原因, 对审计工作中的业务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最后再根据相应分分析结果建立与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

3. 积极改进企业审计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实践证明目前很多企业所使用的审计方法过于落后, 存在较多弊端, 为了有效改进审计方法, 企业可以多借鉴国外相关的先进方法, 并在审计方法使用过程中, 认真分析所使用的技术。并在技术复核阶段, 由于企业本身的财务管理机制存在不完善之处, 所以技术复核不要紧紧围绕财务数据展开, 而是要进一步扩大技术应用范围, 可以适当分析非财务数据, 这样不仅能够给审计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 还能够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4. 加强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有效预防企业审计风险分发生。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 给审计人员提供深造学习的机会,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 以便更好的应对各种类型企业的审计工作。要加强对审计人员审计敏感度和责任心的培养, 让审计人员养成职业敏感, 能够敏锐发现企业审计中存在的漏洞, 自觉主动地规避审计风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审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于企业的发展更是举足轻重, 面对企业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找出原因, 对症下药, 才能够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摘要:对于企业来说, 其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使得企业存在着较多的风险, 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 针对企业在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同时提出合理规避企业审计风险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企业,审计,风险因素,规避对策

参考文献

[1]郭颖.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11) .

[2]刘景春.新时期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4 (01) .

校核井架部件,合理降低生产成本 篇6

我厂是一个以设计、生产、销售钻塔及钻具为主导产业的企业, 对于钢材原料的依赖性非常大。持续上涨的钢材价格带来了企业加工成本的大幅增加, 加之物价上涨, 工资上调, 使传统的生产加工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从产品自身性能着手, 在充分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 缩减钻塔用料, 减少加工成本。

前言

日益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带来行业内加工成本上的竞争。K形井架是我公司生产的核心产品之一, 其横截面为矩形, 前面敞开, 由若干段焊接结构用螺栓或销轴连接组成。其开口型的井架结构组成包括天车、二层台、3-5段的主体结构、立管平台、工作梯、起升人字架等。

1 模型建立

以某41米K形井架为例, 其井架主支撑单元采用Q345材质的H钢, 其余材质为Q235钢。井架在起升过程中受外力载荷最大, 起升后垂直于底座面放置, 由大腿销轴固定于下基座上。全部重量加在两个直径100mm的大销轴上。

分析起塔大绳缠绕方向可以看出, 简支轮组件受绳载荷最大。简支轮组件是由一根简支轮轴, 一个滑轮, 和一个简支轮座组成的, 其中简支轮座是由4块厚板竖直放置, 其上加封板, 侧面加侧板组成的类似箱体似的组焊件。起塔前井架水平放置, 人字架垂直坐落于底座上, 起塔过程是由绞车将锁在塔上的固定长度的大绳向井架顶端拉起, 由于大绳同时还绕过固定于底座上的起塔人字架, 则大绳在向井架顶端拉起过程中, 井架与人字架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直到井架与人字架平行为止, 起塔过程完成。

简化来看, 井架就是在绕轴旋转, 水平放置时, 简支轮组件受力为零, 井架悬空拉起过程中, 简支轮受力逐渐增大, 将简支轮座受力向其水平面与垂直面分解开来, 可以看出, 当起塔一瞬间, 简支轮座水平方向弯矩最大。

2 计算方法

首先, 校核其在弯矩最大情况下, 简支轮座所需钢板的最小厚度。井架的质量为31, 000kg, 由弯矩平衡公式可得单绳受力:

M-井架质量, g-重力加速度, F1-绕过滑车的单绳载荷, L、L1为力臂;

向简支轮方向分解得:

F2-简支轮座垂直方向最大载荷, θ1-简支轮座垂直方向与绕过滑车单绳夹角;

由于简支轮座是由两个小矩形箱体组成, 则单边受力情况:

单边简支轮座的4块厚板长期以来都是采用厚度为20mm的Q235板, 其组焊后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则此截面所受最大弯矩:

m-简支轮座左端面到受力轴中心距离

n-简支轮座右端面到受力轴中心距离

l-简支轮座总长

在设计过程中, 上述参数值是一定的。其中m=360mm, n=1145mm, l=1505mm, 代入公式 (4) 得Mmax=157 kN·m。

由机械设计手册第一篇截面的力学特性, 查表得此截面抗弯截面模数:

其中B=90mm, H=850mm。

根据材料力学弯曲强度公式

[σmax]-所用材料的许用弯曲应力, 已知Q235材料的许用弯曲应力为150MPa当刚好满足材料的许用弯曲应力, 即材料即将要发生变形时的板厚为最小厚度。

将 (1) 到 (6) 式联立可得板的最小厚度

由钻塔的使用工况、长期以来同行业所积累的经验值及产品的可靠性分析, 在已经考虑了风载及钻具等外部因素的情况下, 安全系数设置为3.81已经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故选用的板厚确定为12mm。仅厚度上的差异, 单套钻塔就能节省0.2吨, 按照年产50套钻塔计算, 每年就能节省Q235材料10吨。

结束语

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日益强烈的社会竞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面对日益新兴的金融业, 电子业, IT业, 传统的制造行业更是举步维艰, 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 求发展, 企业在做好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的同时, 对原有产品重新定位, 重新核算, 也不失为一个可以给企业减负增效的好办法。

摘要:日益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带来行业内加工成本上的幕后竞争, 以某41米K形钻塔为例, 结合材料力学相关特性, 加以数学建模, 通过校核钻塔重要部件的承载力,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 缩减钻塔用料, 减少加工成本, 从产品根源上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了合理依据。

关键词:K形钻塔,校核部件,数学建模,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

[1]王利成, 郭登明.K型井架和双升式底座的结构静力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7 (4) :71-73.

[2]赵学田.机械设计自学入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 (11) .

合理低价中标的成本管理 篇7

低价竞标是指在建设工程投标中, 承包人以比较低的价格, 击败其他竞争对手, 从而取得工程建设项目的承包权。低价竞标是承包商竞争的一种方法和策略, 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合理低价竞标的低价, 是指对竞争对手 (或业主的标底) 而言、相对于高价 (或正常报价) 而言的可比价格, 并不一定是最低价, 而是比其他竞争对手低的、可能为业主接受的合理报价。这里所说的低价指的应是商务标和技术标有机统一价位, 对考虑技术标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 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大量运用, 对降低成本、导致低价的产生更为可行性。因此, 最优的施工组织设计、最佳的施工方案、投入少产出多的技术标通过低价位商务标的体现和表现, 来赢得资深敬业的评标专家的赏识, 被业主及招投标管理部门的认可和接受。

2 问题

2.1 低价中标后企业的利润问题

“低价中标”不能实现“双赢”。实行“低价中标”以来, 从表面上看工程造价确实降低百分比, 投资业主得到实惠。但站在施工方角度评论, 随之而来的是市场恶性竞争加剧, 买标、卖标、围标、串标等扰乱市场行为时有发生, 工程优良率明显下降, 安全死亡事故上升, 工程债务、劳资纠纷不断加剧等问题。有很大比例的施工企业以最低价中标后, 由于受到建材价涨和拖欠工程款这两大因素影响, 真是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给施工企业带来员工下岗、专业技术人员外流严重等影响。

2.2 低价中标后工程的问题

“低价中标”容易引发其他问题。例如曾有一种理论说法, 工程低价中标后, 承包商可以通过标后管理来避免工程质量、施工工期、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等诸多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在现实施工中, 标后管理是很难抓出成效的, 且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目前为何在建筑市场、建筑工地有地条钢、过期水泥、劣质的水、电配件、不合格的砖和劣质的铝合金型材的买卖市场?原因很简单, 因为这是一种经济规律:施工企业低价中标后, 必须采取多种途径降低成本, 有的就靠偷工减料来平衡“低价中标”带来的成本缺口。如果这种现象普遍了, 市场监管部门又能奈何?另外, 随着最低价中标在施工招标的蔓延, 设计最低价、勘探最低价、监理最低价也相继产生。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也将被一减再减, 有的一个监理人员管几个项目, 并出现监理人员同情或默许偷工减料的这种不正常情况发生。这种状况继续下去, 怎能保证工程不出安全事故。

3 低价中标之后的成本管理

要解决低价中标之后出现的各种问题, 最主要的就是成本管理, 在同样的资金量的前提下, 成本管理技术越完善, 节约下来的资金就越多, 企业的盈利空间变大之后, 会更多的考虑施工质量, 企业名誉, 进而建造出性价比更好的工程项目。下面就从不同的几个方面讨论了项目成本的管理:

3.1 文件的全面精准

制订成本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在标书合同中进行分析、分解, 确定目标成本、目标利润和项目费用标准。严格控制经费开支, 并在经营、质量、安全、设备等5个方面有年度或阶段目标考核责任书, 量化责任, 细化考核指标, 硬化监管、考核、奖惩依据。加大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消耗、人工费和机械使用成本。

3.2 优化施工方案,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施工方案优化是成本管理的核心, 成本管理必须首先抓住施工方案优化这个重点。从工期、质量、安全管理到技术、设备和物资保障, 从企业、作业队到作业班组, 影响成本的因素和环节越来越多, 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也应该越来越具体。只有牢牢把住技术领先、方案优化这个关键, 才能从根本上节约成本, 提高企业的收益。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项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的不同则工期、机具、费用也会不同, 因此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必须强调施工方案应该同时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 如果只先进不可行, 不能在施工中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就不是最佳施工方案。

3.3 建立风险担保机制和惩罚机制

由于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法, 价格往往是最主要的竞争因素。中标单位的利润比较微薄, 降低了中标单位抵抗风险的能力, 容易造成“低价低质”等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参照国外一些, 有利于降低工程风险的先进做法, 如建立工程担保体系和风险保险制度, 减少承包商在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出现问题时, 所产生的损失。工程担保是工程风险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2001年6月1日出台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48条规定:“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担保的, 中标人应当提交。招标人应当同时提交工程款支付担保。”各地要按照法规的规定, 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建筑工程担保试行办法。

4 工程项目运行时的成本管理

4.1 在施工过程中, 明确项目成本控制分工和责任。

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项目经理要全面组织实施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 抓好各部门的成本管理, 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 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工程技术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施工进度的负责部门, 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 以降低工程成本。

4.2 通过合理安排工期, 也可以降低工期成本。

工期成本是为了实现工期目标或完成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费用, 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施工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 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节约工期虽然会减少器材设备等费用支出, 但同时赶工要求压缩进度, 就要采取措施抢工, 就会造成人力物力投入量的增加, 引起成本费用的上升, 此时如果得不到业主的合理补偿就会造成施工成本的额外增加。如果工期延长, 即使能满足合同工期要求, 不需要花费赶工措施费用, 但临时设施费用和机械设备的租赁费用也有可能增加。所以, 在前期安排施工组织设计时, 一定要结合工程的特点和合同条件, 综合工期与成本的各种因素, 对工期做合理计算, 进行周密部署和安排, 找到工期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以降低工期成本。

4.3 施工过程中, 还可以在其它方面进行

管理, 以降低成本, 例如在消耗材料 (如铁钉、扎丝、铁丝等) 的使用上, 采用定额包干制, 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降低施工费用。在设备、材料采购中, 坚持“货比三家, 优者我用”的原则, 通过比较选择质优价低的设备、材料。在供货方式上采用直供, 减少中间环节, 减少损耗和库存费用, 从而降低工程生产成本。

5 结论

合理审计成本 篇8

一、内部控制审计“合理保证”实现将面临的问题

(一) 缺少明确的衡量标准是内部控制审计“合理保证”实现的现实问题。

审计“合理保证”实现的前提是明确的衡量标准, 因此对内部控制发表审计意见, 其衡量的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我国已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配套指引, 都是基于原则导向制定的, 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本身就十分薄弱, 同时又缺少必要的执行经验的情况下, 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评价指南迫在眉睫, 此其一;其二,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不同, 财务报表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一些财务数据, 且有企业会计准则的明确规定和社会公众可接受的衡量标准, 但内部控制审计范围较财务报表审计大, 而且鉴证的对象主要是非财务数据, 因此要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十分困难, 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也较财务报表审计高。

(二) 上市公司治理不够完善, 增加了“合理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

2010年5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联合甫瀚咨询共同发布了《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公司治理形成了两极分化。领先的上市公司已经进入了持续自我改进过程, 而一些落后的上市公司缺乏对公司治理 (特别是风险管控) 加以完善的主动意识。二是股东人数继续增多, 股权集中度继续下降, 但是积极作用有限。三是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尚未形成全面风险控制意识。在这种公司治理的现状下, 注册会计师要执行“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审计将会形成极高的成本。

(三) 缺乏科学的审计方法是内部控制审计“合理保证”实现的内在困难。

同财务报表审计相比, 内部控制审计是一个新生事物。财务报表审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方法体系, 而内部控制审计目前还缺乏科学的审计方法。根据“审计指引”中所提到的自上而下的实施审计工作, 可综合运用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活动、检查相关文件、穿行测试、重新执行等方法, 但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大多不是以财务数据的形式出现, 有许多描述性的事实陈述, 因此这些方法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何操作, 如何降低这些方法的审计成本等, 都会给注册会计师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带来困扰。

(四) 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是内部控制审计“合理保证”实现的外部困难。

虽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的配套指引相继出台, 但《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以及《证券法》尚未对内部控制审计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和约束, 同时《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对内部控制审计部分仍未进行修订, 仍将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界定为审核业务。由于不同的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性质界定存在冲突, 统一口径和认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审计“合理保证”实现的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内部控制进入了一个管理当局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师独立评价的强制性双重评价阶段, 对内部控制的强制性披露和评价必将提高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同时也可以增加社会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但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合理保证”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 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法律法规, 明确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目前不同的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界定不同, 对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目标也不一致, 因此统一规范口径十分必要。同时还要细化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在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框架同时, 明确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

(二) 在实践过程摸索和形成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体系。

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首批要求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是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 这些上市公司有些已经接受了美国的AS2和AS5的历炼, 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 同时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体系也比较完善, 因此注册会计师对这些上市公司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不仅是鉴证过程, 同时也是不断学习和摸索过程, 要通过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 探索如何将自上而下的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加以应用;如何识别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如何分析证据的收集与风险的关系等, 从而逐步形成内部控制审计完整的、可操作的方法体系。

(三) 从我国国情出发, 有步骤地实现内部控制审计的“合理保证”。

鉴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 在内部控制环境没有切实改善之前全面进行内部控制审计, 注册会计师将面临巨大的执业风险。对此, 笔者建议, 应循序渐进, 分步骤进行, 可先从内部控制建设基础较好的主板的部分上市公司开始, 然后逐步向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过渡, 在向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过渡之初, 可以将内部控制鉴证业务暂时先界定为审核业务 (有限保证) , 从而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之后随着这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不断完善, 再将内部控制鉴证业务恢复为审计业务 (合理保证) , 从而使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真正地实现“合理保证”。

上一篇:患者体验下一篇:功率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