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服务:社会化

2024-07-25

为农服务:社会化(通用8篇)

为农服务:社会化 篇1

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是气象灾害的高影响领域。气象为农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气象服务的重中之重。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是趋势,也是激发气象为农服务活力的有益探索。中国气象局将江西省列入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从政府购买服务、培育社会组织和利用社会资源等方面深化气象为农服务[1]。江西省积极探索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大力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 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现状

江西省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工作从政府购买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着手,选择气象为农服务发展条件好、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建设成效明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旺盛的地区作为试点县,2014年启动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工作,2015年扩大试点范围。芦溪县、修水县、上犹县等5个县(市)重点推进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乐平市、赣县、广丰县等6个县(市、区)重点推进气象为农服务融入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1.1 修水县

2014年10月修水县气象局同人保财险公司修水支公司签定了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协议书,人保财险公司修水支公司承担对新型农业主体开展直通式的气象服务并开展气象灾情调查以及防灾减灾指导,该项工作将缓解气象局人员少、事情多的矛盾。

1.2 上犹县

上犹县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设在县“三农”办公室,气象为农服务列入了《上犹县2014—2015年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上犹县根据“以钱养事”的原则,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成立了“上犹县三农公共公益气象服务社”,作为该县政府购买气象服务的承接主体。“服务社”承担了3个乡镇95%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为主要对象的气象为农服务,制作针对性强的农用天气预报、农作物专题气象分析与建议等专业服务产品,承担了气象防灾减灾相关知识的培训,开展农业灾情调查,承担了电子显示屏、大喇叭和气象探测设备等的维护,尝试性承接人工增雨工作。承接主体内部管理制度相对健全,基本具备了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同时气象局与该组织签订购置服务合同,按合同对其服务效果进行中期和末期的评估验收,与服务经费挂钩,达到“以钱养事,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1.3 乐平市

乐平市盛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是2015年乐平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试点项目的承接主体,也是市气象局大力培养的气象为农服务新组织、新力量。2015年以来,他们建立了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站,实现了有专职人员、有办公场所、有服务车辆,2014年在市气象局的指导下已先后完成全市气象信息员培训、气象需求调研、微农用户推广、预警信息传递、为农服务产品编发、灾情调查及气象设备维护等一系列工作[2]。

1.4 赣县

赣县政府下发《关于印发赣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办法的通知》,将农村气象公共基础设施维护与管理、气象服务列入了《赣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赣县选定了一个科技服务类公司作为该县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的承接主体。

1.5 广丰区

广丰区政府专门制定了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责任清单和费用清单,并从项目组织管理、目标管理、资金管理、实施效果等4个方面建立了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绩效评价指标。马家柚是广丰区主导特色农业产业,种植面积达1.33万hm2,分布于23个乡镇(街道)。广丰县政府举行购买气象为农服务招标会,多家相关企业参与竞标,经过一系列的竞标,最终马家柚协会以最优的服务、最低的报价中标,该项目完成后将为广大农户提供农用天气预报、气候原因导致的病虫害调查报告、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培训、马家柚基地六要素自动站和农田小气候站的管理维护等服务[3]。此举开创了“政府埋单、协会服务、农民受益”气象为农服务的新模式。广丰区气象局重点推进农村气象大喇叭、电子显示屏和气象自动站保障维护的社会化,以及设施农业精准气象服务的社会化,力求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直通式服务的同时,通过扩大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试点,培育一批能真正适应、承担公共气象服务的社会组织,建设一支从事气象为农服务的社会专业队伍[4]。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力量不足

基层气象部门经费有限,人员较少,专业为农服务的气象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工作任务相对繁重[5],特色农业不断涌现,农业多元化发展决定气象为农服务多样化,气象部门的人员、技术、装备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对气象为农服务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各类监测设施、传播设施的保障任务越来越重,从而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

2.2 购买服务经费落实困难

社会化服务主要依据的手段是政府出资购买服务达到“以钱养事”的目的,虽然省、市政府已经出台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意见,也出台了相关购买服务的目录,只能说从政策上得到了支持,但要完全落实购买服务的经费还有困难或者说还有过程。

2.3 承接为农服务组织少,承接主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为农服务市场需求很大,但是目前能够真正承接为农气象服务的组织少之又少,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政府采购很有可能流标。基层气象部门基础设施的薄弱必然会制约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天气预报准确率、时效性和预测能力还有差距。农业的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但承接主体的人员气象专业素质不高、制作的服务产品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3 对策

3.1 建立完善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

完善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实施细则,形成一套合同管理、服务监督、技术培训、绩效评估、资金管理等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和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对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项目,明确服务的内容、标准、质量、要求、规格、价格等,确定购买气象为农服务承接主体,签订服务合同。监督承接主体按照合同开展为农服务工作,协助承接主体建立完善服务流程、服务办法和服务手段,组织完成绩效评估工作,完善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验收制度、办法和方案等,完善服务满意度指标测评体系和满意度评估制度,完善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实施细则、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对社会化服务的实施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完善气象为农服务市场化运行体制机制。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管理机制建设,组建江西省农业气象服务行业协会。

3.2 加强沟通,落实好服务经费

推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纳入当地政府权力清单,将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融入政府购买服务内容。推进以政府购买服务为重点的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着重在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培育气象服务组织、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形成政府部门主导、市场资源配置、社会力量参与的气象服务新格局。在做好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并向全省推广,将气减函〔2014〕45号、赣气办发〔2014〕82号等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加强向地方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沟通汇报,争取地方财政匹配资金,落实好政府购买为农气象服务经费,保证政府购买为农气象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购买服务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3.3 积极探索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新途径

向社会组织有序规范转移为农服务的部分职能,理清适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气象为农服务内容,如气象探测设备和电子显示屏维护、气象为农服务信息传播、农业气象观测和灾情收集、气象服务效益和需求调查、专业化农业气象产品加工制作、人工增雨火箭弹储运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培训、气象科普宣传等[6]。明确转移清单,将部分辅助性、技术性职能以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担。组织和利用好社会力量提升服务效益,注重研究探索运行机制和政策支持,着力推动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职能[7]。打造承接社会化服务的龙头企业,推动部门气象服务实体走规模化、内涵化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农业、供销等部门的组织体系、网络平台、经营服务等优势,推进基层气象为农服务融入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4 培育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力量

创造有利于多元提供主体参与气象服务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引导和培育社会力量参与气象为农服务供给,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供给方式,丰富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主体,做大社会气象为农服务[8]。加大投入,培养更多能够承担为农服务的承接主体,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吸引、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形成政府购买气象服务的工作合力。培育一批服务专业、作用明显的社会化气象服务机构,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气象为农服务人才队伍,形成基层气象服务多元化供给市场。加大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吸引更多民间组织和企业参与购买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的市场竞争。帮助气象为农服务社会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气象服务技能,提高社会气象服务队伍的服务水平[9,10,11]。

摘要:分析了江西省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开展情况,指出了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中存在的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力量不足、承接为农服务组织少、承接主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新途径、培育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力量等对策,以期为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钟微.江西多部门共商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EB/OL].[2014-05-13].http://www.weather.org.cn/qxyw/3141.jhtml.

[2]孙燕安.乐平气象为农服务增添新力量[EB/OL].[2016-01-22].http://www.lepingshi.gov.cn/Item/15736.aspx.

[3]颜志灵,阮孟辉.广丰:政府购买为农服务新“气象”[EB/OL].[2015-06-04].http://www.gfxcz.com/cz_zwdt/Show Article.asp?Article ID=2820.

[4]应体现“政府”主体行为[EB/OL].[2015-11-23].http://www.cma.gov.cn/2011xzt/2015zt/20151123/2015112301/201511/t20151123_298023.html.

[5]王晓红.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3):299.

[6]江西省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方案[EB/OL].[2015-08-26].http://www.yujiang.gov.cn/jxytyjx/bmgkxx/xqxj/gzdt/gggs/201508/t20150826_352124.htm.

[7]矫梅燕.强调探索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新途径[EB/OL].[2014-04-18].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1404/t20140418_243790.html.

[8]安徽:以“四位一体”构建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体系[EB/OL].[2015-05-22].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gzdt/201505/t20150522_283226.html.

[9]罗剑飞.广汉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6):289-291.

[10]郭瑞鸽,刘文英,杨爱萍,等.基于定量评分模型的江西省气象为农服务满意度评价[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4(3):52-56.

[11]李志锋,李志光.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5(17):110.

坚信为农服务前途广 篇2

找到为农服务大平台

当初,高中毕业的田林祥一直在东北跑业务。当延庆县康庄镇刁千营村支部书记胡锦珀找到他,并向他介绍爱农信息驿站时,田林祥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爱农信息驿站的“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科技支撑、农民受益”运作模式让田林祥感到莫名的兴奋:“驿站是服务咱农民的大平台、新平台,也将是实现我个人价值的新平台。”

成为爱农信息驿站信息员后,田林祥首先把驿站的服务内容、工作流程等详细了解,并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接着便把驿站的工作开展到每家每户,田间地头。然而,“农民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慢,让农民认识到信息对于他们的重要性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的工作并不顺利,但田林祥没有放弃。他首先想到的是“便民”,从一家一户上门帮助农民缴纳电话费开始,让村民们逐渐了解爱农信息驿站,并通过与当地村委会的不断沟通,大力宣传爱农信息驿站。这为驿站开展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村民们渐渐对爱农信息驿站的兴趣越来越浓,有什么事都爱到驿站问问,随着村民们对驿站认知度的提高,田林祥也在考虑着: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驿站的作用呢?于是,他又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爱农业务:代收手机费、车船税、冲洗照片等等,让农民实实在在地得到便利。田林祥的工作不但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大力支持、认可和欢迎。

田林祥的努力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成为延庆县区域经理后,他工作起来更卖力了。“我的工资每月只有1000多元,但我认为这份工作有前途。”田林祥说,“现在全县涉农部门的领导、各种农业协会负责人,甚至普通的农民都与我非常熟悉,我都快成‘名人’了。”在他的潜意识里,这些都是难得的资源。

让田林祥津津乐道的是,2007年11月份,他和其他优秀农村科技协调员在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的组织下赴日本进行了为期7天的农业实用技术交流和考察学习。期间,他们与日本中央农业综合研究中心、日本山岸会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广泛交流,深入调研日本研究合作员制度,并考察调研了山岸会的种植业、畜牧业生产基地和产经销一体化的运行模式。

为新农村建设

发挥驿站作用

延庆县爱农信息驿站在田林祥的努力下,名声越来越响,来驿站寻求帮助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咨询的内容也五花八门。

当地农民詹凤美和李维平看到其他地区的农家院都办得红红火火,可是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搞的,本想跟人家学点儿经验,可苦于“投师无门”,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两个人走进了爱农信息驿站。接待他们的正是田林祥,在了解了二人的想法后,田林祥认真地在网上查阅资料,分析各种类型民俗接待户的特色、发展优势等等,并给他们做了详细的解释,最终二人满意而归。

在延庆县爱农信息驿站各站点,为村民查阅大棚保温情况、为村民查阅治疗皮肤病的医院、为乡村医生查阅医学知识等等,这种助农行动每天都在上演着。除帮助农民查阅生产技术、市场需求、农业问题等信息外,驿站还与当地政府、村委会、当地教委合作,利用农闲时间举办计算机技能学习班。田林祥介绍,2006年底举办的第一批计算机实际操作培训,参加的人数就达到了38人。驿站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充分发挥了爱农信息驿站的功能,也有效地推动了农民走上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新农村发展之路。

在市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延庆县爱农信息驿站已经扎根农村,并且正在飞速发展、壮大。谈到今后的工作,田林祥表示,将继续紧密联系群众,发挥好爱农信息驿站信息员“上传下达”的作用,把北京市科委科技服务工作和农民需求及时、有效、稳固的联系在一起,充分担当起农村科技协调员的纽带作用,为更多的京郊农民服务。

何为农村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农村信息化就是以信息媒体技术装备农村相关领域,使信息资源在农村得以充分开发、应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逐步由农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

何为农业信息化

在农业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的过程,称为农业信息化。其特征是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农产品消费的科学化、智能化。

您身边的气象为农服务 篇3

从2012年8月25日起, 营口市气象局就开始关注台风“布拉万”的动向, 加密对“布拉万”的会商研判, 关注台风的路径和动向。台风“布拉万”来袭后, 27日8时, 市气象局进入重大气象灾害 (台风) Ⅰ级应急响应状态。28日15时, 台风“布拉万”在朝鲜半岛登陆, 七级风圈开始影响营口地区。1 6时, 市气象局启动了滚动制作短临预报和加密雨情报告工作流程, 同时提醒广大村民及时加固门窗、围挡、棚架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 妥善安置易受大风损坏的室外物品, 为村民们减少损失。

台风过后, 大石桥市旗口镇农业中心主任王永孚说:“原来一场大风过后, 帘子被卷走, 一个大棚就损失3 0 0 0多元。现在, 我们种植户每天都能通过大喇叭、气象短信、气象电子显示屏等渠道收到最新的气象信息。遇到灾害性天气, 我们也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有效减少了损失。”

灾害预报仅仅是气象为农服务的一个方面, 还有许许多多的服务就在农民身边。营口市气象局就开展了多种为农服务, 助力农业生产。

根据营口市“一县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 将大石桥市优质稻米、盖州红富士苹果、开发区特色水果作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品种, 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确定了各关键生长发育期的气象服务指标, 建立了指标库。根据各特色农业品种不同生长发育期, 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各县局通过调查了解本地的农业生产现状、主导农作物和特色农作物分布状况, 收集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名称、地点、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 根据从事的种养殖方式不同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库, 并纳入本局气象信息短信综合发布平台, 直接向其发送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灾害天气预警等各种气象服务信息, 建立了种养殖大户、农村合作组织信息库, 并按其不同需求, 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

与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合作, 在大石桥市旗口镇共建水稻试验田, 在试验田中安装6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和实景监测系统, 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开展水稻产量与气象因子关系的试验;在观测站附近的开阔地带安装电子显示屏, 实时显示各类观测、预报及服务信息;定期开展农田调查, 了解作物生长状况和发育进程, 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在关键农时季节、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时, 及时携带移动观测设备, 深入田间地头对苗情、墒情以及农业受灾等情况进行调查, 并进行影像记录, 指导农民采取科学补救措施。

截至2012年底, 营口市气象局在全市各乡镇和行政村建成区域自动气象站82个, 国家级气象站4个, 乡镇覆盖率达100%, 山洪地质灾害高危区平均3~4公里就有一个自动气象站, 形成了功能完备、覆盖面广的气象信息监测网络。

近两年, 营口市气象局在营口市东部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村和沿河地区的行政村共建设了425部气象预警大喇叭, 覆盖全市70%行政村;建立了乡镇、村精细化预报预警系统和农业气象服务手机短信平台, 分区域、分灾种的制作发布精细化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 实现气象灾害预警等为农服务信息进村入户;全市各乡镇和大风地质灾害易发村安装了143块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 用于接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大城县气象为农服务分析 篇4

1 气象为农服务的内涵

气象部门要在气象防灾减灾,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是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抓手,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丰富了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又有力支撑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因此, 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是气象业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13年,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气象为农服务内涵的核心是“两个体系”建设。

2 大城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现状

2.1 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

2.1.1 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近年来, 大城县气象局一直致力于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大城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大城县推进城乡一体化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大城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等一系列文件, 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气象灾害应急部门联动机制初步建立[2]。

2.1.2 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自2007年起, 大城县394个行政村的书记纳入气象信息员队伍。随后, 逐步完善了乡镇、村街、中小学校、种植大户等信息员队伍, 队伍人数达到1000人, 解决了天气预报最后1km的问题。

2.2 农村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2.2.1 初步建成雨量自动收集站网体系

对小区域的降水等天气现象实现了加密监测, 为当地政府决策当好气象参谋。

2.2.2 稳步开展气象为农精细化预报服务

2008年9月, 建成可视会商系统, 实现了省、市、县3级视频会商。2014年积极推进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县建设, 开展了“直通式”气象服务。

2.2.3 联合成立“专家联盟”服务当地农业生产

2011年, 大城县气象局与县农业局联合成立“专家联盟”, 其主要工作目标是开展天气与农业生产信息交流, 组织会商、编制和发布灾害性天气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同时对本地农业气象小气候进行监测。

2.2.4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网络初见成效

截止目前, 大城县建设完成了12个乡镇和4个村街气象信息服务站。不仅实现了通过电视、广播、电话自动答询等传统手段发布气象信息, 还通过微信、微博、气象网站等及时发布, 并分别与县移动、联通、电信3大运营商签订《气象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建设合作协议》。

2.2.5 不断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大城县现在已有流动作业点3个, 车辆、人员配备齐全, 对促进大城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5月建成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

2.2.6 逐步扩大农村气象科普宣传

近年来, 加大了对农村宣传的力度, 印制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指南》、《防雷避险手册》等图书5万套, 使广大农民对气象灾害的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3 大城县气象为农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气象信息员队伍发挥作用不足

农村气象信息员全部由村支书担任, 有以下不足:村支书大部分年龄老化, 很多人不及时收看手机短信;有些村支书对农业生产关心少, 使得许多真正需要的农户得不到气象信息。

3.2 气象服务技术支撑不足

由于气象部门正处于转型期, 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的业务能力支撑明显不足。大城县处于部门人员少、人才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状态, 而且没有一个针对气象为农服务的业务平台, 制约了县级气象为农服务水平的提升, 气象服务所需的知识培训亟待加强。

3.3 气象为农服务信息缺少针对性

农户们更关注的是他们所种植的作物在关键期的服务需求, 例如有的用户对风比较关注, 有的是测重光照, 但现在大城县为农气象服务产品和手段比较缺乏, 对农业服务作用不大。

4 如何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对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3], 要把农村气象预警信息体系做为重点, 要把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工作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难点工作来抓。

4.1 创新机制, 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

4.1.1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

将气象灾害防御及气象信息服务站纳入地方考核,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列入当地信息化建设规划。将气象信息站与原有的其它为农服务站点结合, 继续深化部门合作, 推进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资源共建共用, 推进气象部门农网、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由单一气象信息服务向综合性服务发展。

4.1.2 加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布局

大城县区域内有3个冰雹带, 但在这些易出现冰雹、大风的地带上, 却没有任何观测设备, 这就使得服务出现被动。要考虑在经常出现灾害的地方布设仪器, 才能充分发挥气象在农业防灾减灾方面的应有作用[4]。

4.2 突出重点, 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4.2.1 加强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专业性和指导性

高度重视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规范发布预警信号;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 为灾害防御工作提供针对性、可用性更强的预报产品, 提高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水平。

4.2.2 把“直通式”服务作为重点, 深入基层听民声, 结合需要做服务[5]

在关键农事季节, 将气象服务及时传送, 指导农民科学安排农事活动。根据农户提出的要求订制专业服务, 使服务真正走入到田间地头。加大力度培养既懂气象、又懂农业, 还能将两者很好的融汇贯通, 应用于实际工作的科技人才。

4.2.3 对大城县容易出现大风、冰雹、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等进行分析, 从而对大城县农业气象灾害做好区划, 给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从而指导当地农业生产[6]。

5 结语

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需要深入调查与研究, 了解农村农民的需求并想方设法满足其需求, 因此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有针对性地拓展“直通式”为农气象服务的领域和内容, 服务方式要更加贴近生产、贴近生活、贴近农民。要依靠科技进步, 建立研究型业务, 不断增强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7]。

摘要:阐述了气象为农服务的内涵, 分析了大城县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 指出大城县当前气象为农服务存在的问题, 对如何做好气象为农服务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城县,气象,为农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娟娟.论气象为农服务的两个体系建设与发展[J].农业与技术, 2012, 32 (05) :148-148.

[2]李莲康, 李连荣, 娄方群.浅谈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2 (10) :143.

[3]矫梅燕.键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J].求是, 2010 (05) :56-57.

[4]高胜利, 林敏, 金苏微, 等.农业气象服务更新的几点探讨[J].现代农业, 2008 (02) :30-31.

[5]王春远, 邹积慧, 李光一.气象为农服务规范化管理初探[J].北京农业, 2013 (06) :134-135.

[6]周长江, 薛新慧.关于基层台站气象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 (S1) :198-199.

为农服务:社会化 篇5

1.1 成立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

先后成立了贡嘎县吉雄镇、甲竹林镇、杰德秀镇等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由乡政府乡长任组长,副乡长和县气象局分管业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行政村村长和乡镇信息服务站信息员为成员。各个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负责辖区日常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安排部署、应急预案的修编演练、应急预案启动后的指挥协调与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与实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监督评估,乡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站、气象信息服务站的日常管理及工作目标考核,气象协理员和气象信息员的任用、培训等相关事宜。

1.2 加强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

按照西藏自治区和山南地区及贡嘎县气象服务“三级规划”,积极完成协岗堆镇、吉雄镇、甲竹林镇、杰德秀镇等7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落实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加挂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牌子,安排1~2人从事气象业务服务工作,加强对气象信息服务站的业务指导,发挥气象信息服务站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农牧业气象服务产品、开展农村牧区气象科普宣传和综合信息服务、承担气象设施管理、气象灾情收集上报和信息员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1.3 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创建乡镇农牧综合中心气象信息服务站,制定服务站工作、管理和预警信息发布以及灾情上报制度。与县综治办、科技局、农牧局等单位协商,明确各乡镇至少拥有1名气象协理员;将优秀双联户户长、村级科技特派员、村级信息员、保险特派员等人员纳入气象信息员队伍;吸收中小学辅导员、种养殖专业户、专业合作社成员、县级医院和乡级卫生所部分人员为气象联络员。制定气象信息员管理办法,做好户长信息管理工作,将气象信息员相关信息报当地气象部门备案,并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督促检查填写工作日志。

1.4 建立涉农部门联动合作机制

加强与民政、水利、国土、农业、农牧局等涉农部门全面合作,实现数据资源、人才资源、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及技术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面向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制定合作方案。按照“资源共享、设施公用、优势互补、统一联动”的原则,制定合作方案,实现“三农”服务基础设施、专家团队、信息服务站、信息员队伍共享,费用共同承担,避免资源浪费,设施重复建设;落实联合会商制度。由气象部门牵头,每年举行2次以上联合会商,组织专家成员,在农事季节对气象与作物长势、农业生产形势预测、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及防御措施、气象为农服务新技术运用等,进行会商研判,并形成产品联合开展服务;健全产品发布流程。为农服务产品由气象部门根据联合会商意见统一制作,联合会签后通过网络、通讯、电子显示屏等渠道进行发布;完善发布渠道。构建县、乡、村级信息发布网络,使气象服务信息快速、准确到达服务对象。

1.5 成立气象服务专家联盟

成立县级气象、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部门技术专家和农民专家联盟,明确由县气象局分管局领导任组长,气象与农业等部门相关技术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和专家组成员,选择部分有文化、懂技术、有经验的种养殖大户进入为农服务专家团队,参与地方气象为农服务领导小组日常决策咨询和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专家联盟在“三农”气象服务中的技术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

1.6 争取地方政府政策经费支持

根据全区气象服务“三级规划”,结合贡嘎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认真编制《贡嘎县气象为农服务专项规划》,积极争取县政府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乡镇目标考核内容,每年在财政资金预算上予以统筹保障。

2 突出西藏地方特色,开展现代农业气象服务

2.1 大力开展“直通式”服务

将贡嘎县农林生产技术服务与开发专业合作社、贡嘎县蔬菜协会、贡嘎县新希望农畜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吉雄镇黄牛改良协会和森布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建立服务对象数据库,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定期向服务对象发布春耕春播服务专报、旬(月)报、预警信息、专题专项服务产品等各类服务产品,同时积极宣传推出争取服务对象定制具有特殊需需求的服务产品。

2.2 大力开展农业气象专项服务

针对青稞关键农事季节,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依据农业气象旬报,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及时修订上级业务部门旬报产品,开展生育状况、灾害情况调查和全生育期精细化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生产过程气象条件分析等专项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发布形式多样的青稞天气预报服务、农旬报固定气象服务、重要农事季节气象服务、主要农事活动气象服务、关键生育期预报服务、农业气象适宜性评价、青稞专项精细化服务等,为青稞的生长发育、田间管理、趋利避害,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2.3 大力开展关键农事气象服务

着力开展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根据前期天气条件和未来天气预测,发布《贡嘎县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开展青稞气象服务,重点关注干旱、霜冻、低温等不利天气发生前后的影响,提出适宜选苗、灌浆、播种等农事建议。着力开展现代农业青稞示范园气象服务。根据未来天气趋势,开展示范园青稞播种、生长、收割等气象服务,重点关注冰雹、干旱、洪涝、霜冻等影响,提出预防倒伏等农事建议。

2.4 大力开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

充分了解贡嘎县气象灾害种类、强度及发生时间,建立灾害信息库,在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前做好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发生灾害时做好监测和服务工作,灾后做好评估工作。及时做好农业气象灾害调查。准确记录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灾害类型及农作物受害征状、受害程度与范围、成灾面积及比例,灾前、灾中采取的防灾减灾主要措施,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成灾的其它原因等基本信息和基本情况;及时整理灾情调查资料。分析灾害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提出恢复生产、促进苗情转化的防灾减灾具体措施和建议,因地制宜指导农牧民采取科学补救措施;及时提供农事季节和农事活动气象预报。及时收集、整理当地播种、施肥、喷药、收获、晾晒等农事季节和农事活动出现时段对气象条件的要求,适时调研、掌握种植业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及农业技术特点,对上级农用天气预报指导产品进行订正,并将预报结果细化至每个乡镇。

3 建立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完善专业化监测预报技术系统

3.1 建立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

利用西藏自治区气象局专业人才和技术优势,建立贡嘎县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并与前期开发的县级气象预报服务平台有机衔接,实现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服务产品制作、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互补。

3.2 制定农业气象服务方案

结合县域农作物生长和灾害防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农业气象服务方案。主要包括周年服务方案、农业气象工作历、专家知识库、本县种植结构布局图、标准和规范等内容。其中,周年服务方案,按旬(月、季、节气)时间段,或按作物生育期,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制。包含种植业重要农事季节、主要农事活动及关键生育期等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相关农事建议等内容。农业气象工作历,主要包含以旬和月为单位制作发布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开展农情灾情调查、与涉农部门联合开展服务、联合会商等内容。专家知识库,主要根据县域“三农”气象服务需求,建立集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指标、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措施等于一体的知识库。

3.3 运用和订正上级业务部门研发的指标体系

收集整理、修订完善农业气象服务指标集。主要包括农业气象适宜指标、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农用天气预报指标等3大类。

3.4 深入开展“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工作调研

“三农”专项建设得到地区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局党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带领农气组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种植大户、养殖业、特色产业户和农牧民家中调研气象服务需求,及时召开防汛抗旱工作协调会、指导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制作发布气象服务信息、“防御规划图”、“种植分布图”、走村入寺开展防雷技能培训、气象信息员培训、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引导广大农牧民依靠气象科技知识进行种养殖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评价和广大农牧民欢迎和好评。

摘要: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三农”服务长效机制,是实施国家气象服务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基层气象单位工作目标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地方党委政府服务“三农”的总体部署,把服务“三农”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助推西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应该成为每个气象工作者积极探索实践并为之奋发有为的紧迫课题。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探讨 篇6

1 当前气象为农工作的问题

1.1 气象预报准确性不高

由于科技方面的原因, 当前我国气象预报特别是中长期预报的准确性不足, 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气象预报准确率不断提升[1]。

1.2 气象为农服务专业人才少

基层气象部门员工承担的事情多且杂, 且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 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去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和管理工作;省、市、县级业务体系中农业气象专职人才缺失, 导致农业气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有效展开。

1.3 气象预警传播手段落后

传统信息传播通道由于传播方式窄、效率低, 在突遇灾害性天气时, 即使气象部门进行了准确的预报, 农民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气象预警信息, 进而影响到抗灾的有效性。因此, 农民在第一时间能接收到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是进行有效预防灾害的重要保证。

1.4 气象服务产品单一

农业产品种类繁多, 不同品种、地域、生长发育时间都需要提供不同的气象信息。然而当前农业气象服务虽然有一定的指导性, 但针对性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信息覆盖面过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也仅仅局限于关键农时季节气象预报, 气象预报只主要针对小麦、棉花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 而这不仅不符合现代精细化农业生产的要求, 也不能反映其他作物种类的气象信息。

2 做好气象为农的措施

2.1 建立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 是指在长时间内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并且发挥预期作用的制度体系, 由规范化的程序和行动准则作为保障。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与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2.2 农牧区服务的气象预报预测服务产品的丰富加强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立足于现有的气象为农服务产品, 不断开发多元化的气象服务产品, 以适应农民农作物生产需求。总之, 必须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而对各种气象预测预报服务产品进行研发, 丰富气象为农服务的内容。

2.3 加强实地调研, 了解服务需求

由于农民对气象信息有着多样化的需求。例如, 农作物种植者最关注的是播种时期的天气, 而果树种植者最关注的是果树开花结果时节会不会出现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以免影响果树的收获, 导致经济损失。

2.4 加强气象探测平台建设

气象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各个地区气象探测环境的监测, 以保证获取的气象数据准确率;加强对基础气象科学的研究, 不断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有效率;加强对暴雨、冰雹、大风和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 促进气象探测平台的建设。

2.5 采取多元化气象信息传播方式

气象部门要采取多元化的气象信息传播方式, 不断改善传统的气象信息传播方式, 加快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信息网络的建设。

2.6 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气象部门要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做好气象信息服务站的管理、服务工作, 不断加强对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提升气象信息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基础气象知识在农民群体中的宣传力度, 建立规范化的气象灾害防御手段, 构建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通过各级气象部门间的合作, 避免重复建设和人员的不规范设置, 实现集约化为农服务的目的。

2.7 健全气象为农服务机构

气象部门要加强建设气象为农服务组织机构, 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保障机制, 促进气象应急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不断提升基层气象防灾抗灾的意识和能力, 减轻重大气象灾害可能给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 业务技术是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主要动力, 气象部门要不断深化气象为农服务的体制变革, 不断加强对气象业务的建设, 重视业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健全农业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体系, 从而保障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有序进行。

2.8 建立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系统

人工增雨、人工消雹是防灾抗灾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气象部门必须进一步建设好人工影响天气系统。第一, 加快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系统”, 形成大范围的综合业务网;第二, 规范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流程, 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系统的科技含量, 保证其经济效益;第三, 按照我国各个地区农业发展规划要求, 制定人工增雨、防雹的长期规划。

3 对于气象为农服务的几点思考

3.1 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仍需深化

气象防灾减灾机的长效机制建设工作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政府对气象为农服务的经济投资不足, 急需政府加大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投入;社会未充分认识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 乡镇、村等重要场所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进展缓慢;乡镇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够完善, 气象服务站设备不齐全;气象与涉农部门的合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加强。

3.2 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不够精细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业经济生产模式逐渐从家庭式粮食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转变, 设施农业如大棚蔬菜、草莓和食用菌等规模不断扩大, 普通的气象服务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农业生产大户对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对气象服务的敏锐性和专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3.3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够完善

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在传播渠道、手段上仍存在着一些缺点:一是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不广, 气象预警设施不够;二是农村居民分布相对松散, 通迅方法较落后;三是对农业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不足, 农民对于气象知识认知不够, 缺乏防灾意识;四是基层气象灾害监测能力还需不断提高。因此, 各级气象部门必须加强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力度, 努力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4 结语

气象为农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气象为农服务, 不仅能促进农业增效增收, 还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 我国农村广大地区由于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各级气象部门必须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实施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 加大气象为农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的比重, 最终实现我国农村地区气象综合能力整体提升的目的。

摘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式, 发挥气象服务在指导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当前我国气象为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认真分析, 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以保证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探讨

参考文献

为农服务:社会化 篇7

1.1“两个体系”纳入到政府工作范围之内

富锦市气象局始终遵循“政府主导、部门推进、社会参与、促进发展”理念,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积极纳入到政府部门工作日程,做好各个地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促进全市“两个体系”建设快速发展。

1.2 开展农业气象观测、服务工作

富锦市气象局结合本地农业实际,编写“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以及“农业气候区划”,建立农作物不同生长时期气象观测系统,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烤烟基地安装2套6要素自动气象站,并在11个镇建立起气象信息服务站,关键农事季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同时组建农业及气象专家联盟,开展农业气象灾害观测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深入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1.3 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富锦市气象局将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规范为《天气信息专报》、《气象周报》、《雨情专报》及《重要天气情况报告》常规重大决策服务材料,并针对各政府部门领导开通“富锦气象信息预警服务平台”,及时向各级政府发送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实现对灾前、灾中以及灾后一系列的跟踪式服务,提升决策服务保障能力。

1.4 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

富锦市气象部门分别在全市10个镇、1个城关社区共安装11块电子显示屏,266个行政村全部安装气象大喇叭。充分综合利用网络、报纸、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高音大喇叭、百度贴吧、QQ群、微信等方式将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信息及时传递到每位群众手中。将本地气象预报节目改版为以本地文化、风情及政治为主要内容的气象影视节目,提升了气象预报节目可视性,吸引了大众眼球。

2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气象信息的准确度较低

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决定着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好坏,气象信息准确度越高,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越高。目前富锦市气象局天气预报准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人才技术缺乏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也是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这直接导致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水平较低、气象灾害监测站布局不科学等,这些现象都会影响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正常进行,很难发挥出气象部门优势作用。

2.3 气象服务的针对性较低

气象信息服务的针对性、适用性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存在。应加大对灾害性天气、关键农事季节的天气加强跟踪服务。

3 提升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对策

3.1 提升气象预警信息服务能力

富锦市气象部门应不断提升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及效益,把气象防灾工作积极纳入到防灾减灾体系中来,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社会及管理职能提升气象灾害的预报和预警水平。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使气象为农服务体系以及农村防灾减灾体系更好的为三农服务。

3.2 做好气象为农服务方面的人才技术培养

在建设气象为农服务体系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先进的技术指导。所以,对于富锦气象部门来说应加强人才技术的培养,政府部门应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3.3 不断丰富服务内容

气象部门应深入农村,加强与农民沟通交流,了解农民所需。在传统气象服务基础上,完善气象服务产品内容,拓展服务层面,不断提升气象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开展一系列配套服务,最大限度发挥出气象部门主观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军岐,陈卫东.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问题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2,32(2).

对气象为农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8

1 南阳市气象为农服务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1 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的气象为农服务管理机制

南阳市政府制定了“在全市建成适应农业生产区域性布局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系统, 初步建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市、县、乡、村4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等工作目标, 将完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优化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加强农业气象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发展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建设覆盖广泛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网络、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益和增强气象应急服务能力等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同时制定加强领导、完善体系、科技支撑、加大投入等思想保障措施, 以保证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1]。

1.2 加强部门协作,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目前, 南阳市已经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全面推进。建立了有效联动应急减灾组织体系, 其领导为分管市长, 由气象、农业、水利等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1.3 完善规范化农气服务产品

不断完善、规范了气象为农服务的产品形式、内容等, 使气象为农服务产品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根据不同的农业需求等开发制定农事信息产品, 发布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业气象专题服务产品, 全程为农业服务[2]。同时, 加强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

1.4 强化农村气象灾害风险管理

南阳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气象应急工作, 将气象灾害防御列入政府公共安全重要部分, 纳入应急管理考核内容, 开展了干旱、洪涝、风雹等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及时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及监测评估工作, 提高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为广大农村农民有效规避灾害风险打下坚实基础[3]。

2 气象为农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气象为农服务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 还有一部分相关部门人员和社会公众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缺乏了解, 没有认识到气象为农服务需要多个部门联动、配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气象部门唱独角戏的现象, 不利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 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2.2 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

尽管南阳市已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部, 但由于基层服务机构尚不健全, 地方编制得不到妥善解决, 气象为农服务基层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 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4]。

2.3 气象为农服务经费不足

就目前南阳市实际情况而言, 一部分地区农民增收相对缓慢, 缺乏农业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也十分有限, 严重制约了气象为农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2.4 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气象农业服务工作缺乏先进技术和手段, 各乡镇和村庄配备的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大都是兼职人员, 管理松散, 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且人员队伍不稳定, 缺乏既懂气象又懂农业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不能充分发挥气象为农服务优势。

3 气象为农服务管理工作思路及建议

3.1 营造气象为农服务良好氛围

要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宣传力度,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队等广泛宣传南阳市气象局为农服务工作成效, 形成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做好农业生产和气象防灾减灾的意识, 以及强大的气象为农服务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 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3.2 建立健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机制

积极探索气象为农服务新思路, 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建立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 将气象为农服务纳入南阳市发展规划、地方公共财政投入渠道、地方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和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发动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2个体系”建设。

3.3 保障气象为农服务经费投入

当前, 气象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财政支持, 以各级党委、政府为主体,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政府组织机制, 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 落实气象为农项目建设、运行经费, 同时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发动社会资金投入, 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预警信息覆盖面, 使气象为农服务惠及广大农村。

3.4 提升气象为农服务队伍整体素质

大力培养气象为农服务复合型专业人才, 创设良好的学习平台, 引进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和技术, 不断加强组织队伍学习培训, 以先进带落后, 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同时, 加强对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的管理, 切实发挥乡村协理员和信息员作用。

摘要:分析了南阳市气象为农服务管理工作开展现状, 并探讨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气象为农服务管理工作思路及建议, 以促进气象为农服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管理机制,问题,思路

参考文献

[1]易新明.浅谈气象为农业服务体系防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2 (2) :126.

[2]王春远, 邹积慧, 李光一.气象为农服务规范化管理初探[J].北京农业, 2013 (2) :311.

[3]党修伍, 张学贤, 张永芹.气象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7) :2119-2120.

上一篇:多用户多任务下一篇:课赛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