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手术(共7篇)
Lasik手术 篇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被认为是目前近视治疗中设计最为合理、治疗效果最优的一种手术。该手术具有高精确度、高稳定性的特点,同时术中无疼痛,手术用时短,视力恢复快[1,2]。飞秒激光是一种新的角膜瓣制作方法,通过使用飞秒激光脉冲作用角膜基质层,分离角膜组织层形成角膜瓣[3]。我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使用LASIK治疗近视病人18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近视病人1 800例(3 600眼),其中男885例(1 770眼),女915例(1 830眼)。年龄17岁~45岁(27.4岁±11.3岁);术前近视度数1.5D~13D,散光0.0D~5.0D。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6~1.5。全部病人术前做常规眼部检查,排除干眼症、角膜炎、青光眼等。采用日本尼德克NIDEK·EC-5000CXⅡ准分子激光机和瑞士达芬奇飞秒激光仪进行飞秒制瓣LASIK手术。
1.2 手术方法
用瑞士达芬奇飞秒飞秒激光仪制作角膜瓣。鹰视酷眼准分子激光机行激光切削。输入数据后,置负压吸引环连接一次性压平锥镜,调整角膜位置启动仪器制作角膜瓣。于准分子治疗仪下掀开角膜瓣后向上方反折,根据所需治疗类型及屈光度进行激光切削,完毕用BSS液冲洗基质床,角膜瓣复位。
1.3 护理
1.3.1 术前护理
因为飞秒制瓣LASIK手术只给予病人表面麻醉,术中病人意识清醒,病人在手术中的心理状态以及配合手术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手术能否成功。病人在术前常会对手术有担心和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该同病人进行良好沟通,介绍同样手术成功的病例,将每一项检查做好,以增强病人信心。护士术前应仔细询问病人病史、既往病史、过敏史,除外影响伤口愈合的全身性疾病,认真做好眼部常规检查,严格控制手术禁忌证,如干眼症、角膜炎、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告知病人散瞳后有畏光反应和视物模糊症状,可自行恢复,以免病人内心恐慌。术前教会病人点眼药水。手术前一晚洗头、洗澡,保证充足睡眠,手术当日不能用化妆品。手术前半小时向患眼滴入BSS液清洁结膜囊,术前5min点入爱尔凯冈,完成受术眼表面麻醉。手术前向病人讲解手术中如何配合,训练病人注视指示的光源。
1.3.2 术中护理
病人取平卧位,头部如有配饰需摘除,用气枕将病人头部固定,使虹膜表面平行地面。医生将吸力环和压平镜安装好,对准病人的瞳孔中心,压平镜压到角膜上,如电脑显示压平镜没有在瞳孔中心,护理人员需协助医生微调并且确认。激光开始扫描后,配台护理人员必须一直严密注视注射器,观察负压是否松脱,负压如果松脱,及时告知医生,停止踩激光。制瓣完成后,嘱咐病人闭目5min,随后行准分子激光切削操作。同病人沟通,让病人熟悉手术中激光声音以及切削角膜产生的特殊气味,再一次强调眼睛保持良好注视的重要作用。核对病人的姓名和生日,手术开始,采用虹膜恢复器打开角膜瓣,激光进行扫描;再次嘱咐病人正视上方指示灯处,勿随意转动眼球一直到激光扫描完成,随后进行层间冲洗以及铺瓣复位。过程中需要安慰病人以缓解病人紧张的心理,可在术中播音乐,以助他们缓解紧张。手术完成之后,滴入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混合液,扶病人行裂隙灯检查复位情况,完成后滴入人工泪液,戴眼罩。告知病人术后1天眼睛可能出现轻微异物感或流泪,均属于术后的正常现象。闭眼休息症状可减轻,一定不可揉眼以免角膜瓣移位,嘱病人次日复诊。
1.3.3 术后宣教
告诉病人手术后4h内尽量闭目休息,手术后第2天回医院将眼罩拆除,拆除当日如出现明显痛感或是红肿,应立即至医院治疗。手术后1d起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嘱咐病人点液动作轻柔,瓶口不能同眼睛接触,以免污染眼药水,术后常用的有抗生素眼液、激素眼液和人工泪液,两种眼药水交替使用时间隔至少10min。告诉病人必须按医嘱术后用药,不可自行更改。术后1月内不能揉眼,不能用力挤眼、清淡饮食,忌烟酒以及忌辛辣的食品;3个月内不可游泳,不宜用化妆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眼外伤。尽量少使用术眼,以免眼疲劳。术后1周进行复查,便于调整眼药水的用量。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为随访时间,如感觉不适随时到医院复诊。
2 结果
本组病人全部顺利完成手术,1 800例(3 600眼)都得以脱镜。术后1个月屈光情况:3 488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D范围内,达到96.9%,均在±1.0D范围内;手术后裸眼最佳视力1.5,裸眼最低视力0.6,3 330眼病人裸眼视力≥1.0,达到92.5%。其中3 524眼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占97.9%。手术后1周调查病人对手术的满意程度,满意率100%。
3 讨论
飞秒激光是超脉冲形式的一种红外线激光,其脉冲持续时间很短,只有几飞秒,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局限的空间内产生高能量,电离组织,使组织内形成微泡,微泡连接而成为微腔[4,5]。能够在不损伤角膜上皮以及前弹力层的情况下,精确无误将角膜基质层切削,还几乎不产生热传递[6]。同角膜板层刀相比,飞秒激光有很多的优点。飞秒激光制瓣过程全由电脑控制,切削的角膜瓣厚度很均匀,精确度较角膜板层刀高3倍,且重复性优秀[7]。飞秒激光制瓣安全性好,可减少传统方法引发的并发症[8]。
综上所述,飞秒制瓣LASIK手术能矫正病人近视屈光度,是一种近视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本组病人取得了不错治疗效果,这与护理人员给予病人细致的心理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宣教等全方位的护理是密不可分的,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学习,规范手术流程,使飞秒制瓣LASIK手术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飞秒制瓣LASIK手术的配合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800例飞秒制瓣LASIK手术病人予以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手术后宣教等全面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个月屈光情况:3488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D范围内,达到96.9%,均在±1.0D范围内;手术后裸眼最佳视力1.5,裸眼最低视力0.6,3330眼病人裸眼视力≥1.0,达到92.5%。其中3 524眼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占97.9%。手术后1周病人手术满意率100%。[结论]飞秒制瓣LASIK手术能矫正病人近视屈光度,是一种近视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学习,规范手术流程,全方位细致的护理是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飞秒激光,LASIK,护理
参考文献
[1]朴春姬,王巍,吴坤.496例近视病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3):93-94.
[2]文旭敏,黄海,万宇.LASIK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1,4(18):438-439.
[3]李海燕,孙同,余克明,等.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的初步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8):866-870.
[4]刘海莹,德琳,徐冬,等.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病人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0,25(8):49-51.
[5]刘娜,刘朝阳.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眼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8(5):103-104.
[6]王楠.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护理[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8):627-628.
[7]王风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54-55.
[8]谢爱春,吴洁.个性化护理在近视激光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1,10(18):2725-2726.
Lasik手术 篇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是一种透过激光改变眼角膜的弧度, 以改善视力的手术。手术以其广泛的适应证和良好的治疗效果成为目前眼科治疗近视的主要方法。手术原理是先采用自动微型角膜板层系统在角膜表面制作一带蒂的板层角膜瓣, 翻转角膜瓣后, 应用准分子激光电脑控制多步分区进行角膜基质内切削, 最后将角膜瓣复位。相当于一个在角膜上的凹凸镜, 通过改变角膜基质的曲率, 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屈光性角膜手术是在“健眼”上实施, 因而其社会问题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显得更为明显[1]。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我院自2007年引进美国最新一代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和法国Moria公司生产M2板层角膜刀, 开展LASIK手术治疗屈光不正1580例 (3089眼) , 术前、术中、术后均对手术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对减少患者忧虑、恐惧, 增强自信心, 促进机体恢复均有显著作用, 是手术成功的前提。LASIK手术是一种新型手术, 多数患者存在一定疑虑, 包括担心手术后失明、手术疼痛、手术仪器性能、医护人员水平及临床经验、手术的危险性、恢复及未定情况, 还有些患者对手术期望值过高, 加上媒体的负面宣传等, 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 针对每位患者制定最合理的护理方案,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具体措施: (1) 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 如宣传栏、广播电视讲座、走访社区、现场咨询会等, 让患者与医护人员直接交流, 能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准确解决患者的心理疑难问题; (2) 让患者之间进行交流, 即已手术者向未手术者介绍最真实的术后健康效果和最真切的手术体会, 再结合护士的解释, 更能得到患者的接受; (3) 将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制成小册子、VCD等, 让患者对手术有更多的了解, 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 讲解手术过程、注意事项、手术优缺点及正确看待手术结果, 从而使患者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消除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
2术中心理护理
患者术中心理状态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心理状态的变化, 必然导致生理的变化, 从而影响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进行。手术中患者的紧张情绪可影响患者的自制力, 出现头位偏斜、对术中角膜切割时发出机械转动声表现出惊慌, 出现反射性挤眼动作, 给手术过程带来一定的困难。
2.1 分析患者性格
针对患者不同身份、不同文化程度和性格差异, 恰当地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基本过程及手术原理, 并加以鼓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性格分成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 外向型患者, 多能主动提问, 护理人员应做到有问必答, 并鼓励患者配合手术。内向型患者主动提问少, 护理人员要善于洞察患者的神情、行为及时发现不稳定情绪, 给予劝慰, 减轻术中的恐惧心理。
2.2 注意仪表言行使患者感到可信可亲
入手术室后往往会产生“生命掌握在医护人员手中”的念头。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士应注意仪表整洁, 态度和蔼, 如果在室内随意嘲笑、闲谈、喧哗, 甚至对患者漠不关心等, 必然会让其感到手术无保障或引起反感, 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思想负担 。
2.3 注意沟通技巧
语言是思想的交流工具, 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语调特别敏感。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地详细讲解手术有关知识, 并给予鼓励和关注, 使患者感受到一份支持, 一份关心。
2.4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准分子激光手术的疼痛与其他手术有区别, 每个人对于疼痛的敏感性有差异, 主要来源于对该手术知识缺乏, 准分子激光手术中的疼痛, 只是轻微的酸胀感, 但由于个体差异, 有些患者相对敏感。针对这种患者我们应进行耐心解释, 告之手术采用何种麻醉方式, 手术过程中出现酸胀感的原因, 手术时会有哪些声音或气味等, 让其做好心理准备, 减轻其心理负担, 缓解恐惧和疼痛。
2.5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公平对待每位患者, 帮助患者熟悉环境, 了解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对待每位患者, 增强患者的信心, 密切配合手术。
3术后心理护理
LASIK手术后几乎无不良反应, 但仍有部分患者因过分担心手术效果而受心理影响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
3.1 及时告知手术效果
手术结束后, 医师、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和鼓励, 告诉患者手术很顺利, 目的已达到, 很快就能恢复健康了。
3.2 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术后疼痛不仅与手术切口有关, 而且与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性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因此, 应体察理解患者的心情, 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疼痛。
3.3 术后及时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
给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复查时间以及如何规范使用眼药水等。
由此可见, 人的心理状态的改变, 往往引起情绪的变化, 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除了受生物因素影响外, 还会受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心理护理对患者LASIK围手术期各阶段的自主配合具有指导意义, 可以使患者对LASIK手术有初步了解, 减轻患者的恐惧感, 安全、顺利地渡过手术。
参考文献
Lasik手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07年3月自愿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184例368眼,随机分为A组(采用常规术前健康教育)和B组(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其中A组(92例184眼),年龄(26.69±5.81)岁,男性41例82眼,女性51例102眼;B组(92例184眼),年龄(25.21±4.62)岁,男性35例70眼,女性57例114眼。
1.2 手术方法
采用美国VISX公司STAR-S3准分子激光机和法国MORIAII旋转式微型角膜刀(90μm一次性刀片),按LASIK常规进行手术。
1.3 调查方法
采用STAI量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3]和自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测量。STAI量表共20个项目,每项均采用1~4级评分,1=完全没有,2=有些,3=中等程度,4=非常明显。得分范围20~80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高。该问卷信度及效度检验结果满意[3]。自拟问卷调查表主要测量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由首诊医师和护士于手术谈话前发放STAI量表由患者填写,术前30min在手术室发给患者STAI量表及满意度调查表,均当场收回,量表无记名。本次共发放STAI量表自拟问卷调查表184份,收回有效量表184份,有效回收率100%;满意度问卷调查表184份,收回有效问卷表184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干预方法
A组在接诊护士接诊后即由医师进行术前谈话。B组,针对性健康教育,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患者的疑虑主要来自:手术机器的先进与否,医师的临床经验是否丰富,手术是否安全可行等,更有些患者因为自身的心理素质承受力的不同,表现为怕痛、怕自己不能配合,怕手术出现意外等,这些都是LASIK手术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对有需要的患者,适当安排外围护士带术者参观手术室,进行有关屈光不正和手术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对手术室环境及手术过程有初步的理解,向患者讲明手术的安全性、稳定性,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医师技术熟练性,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对手术的安全感,消除各种顾虑,使患者术前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积极地配合手术;对手术效果仍有疑虑的患者,可安排其和手术后复诊的患者进行交流,以增加其信心。取得患者的信任后,带至主管医师那里进行术前谈话。术前1天,客服人员电话温馨提醒患者手术时间,再次交待注意事项,预祝患者第2天手术成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病例之间的术前、术后1d、术后各时点的裸眼视力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两组焦虑得分的均数、标准差,并将组内、组间均分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两组满意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比较
两组病例的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有明显提高;两组病例的术前以及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前焦虑分值比较
两组手术谈话前比较,P>0.05;A组的两项比较,P<0.05;B组的两项比较,P<0.01;术前30min两组比较P<0.01,提示手术谈话前两组焦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手术谈话前,而B组显著低于手术谈话前;且术前30minB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
χ2=9.480, P<0.01,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实践证明,重点做好患者的术前健康教育及指导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至关重要。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对手术的适应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手术高度畏惧的患者由于过度紧张和恐惧,从而降低了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而对手术治疗估计不足的患者,因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很好的适应手术。本组病例通过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术前30min患者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明显缓解了患者术前的焦虑度;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方面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我们通过术前健康教育能很好的缓解患者焦虑,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病情、性格特点、年龄、职业、文化素养、接受能力程度等,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以让患者能在术前了解得更多,更有安全感,更高效率地配合手术,降低术前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值,以提高术后满意率,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素质及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本文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治疗近视患者的术前健康教育的要点。方法 对接受LASIK手术的184例368眼随机分为A组 (92例184眼) 和B组 (92例184眼) , A组采用常规术前健康教育, B组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进行临床观察;采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 (STAI量表) 分别于手术谈话前及术前30min进行测查, 自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于术前30min进行测查。结果 两组病例之间术前和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术前30minB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手术谈话前 (P<0.01) , A组显著高于手术谈话前 (P<0.05) , 术前30minB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A组 (P<0.01) 。B组在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度及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通过更系统全面的术前健康教育, 能使积极配合手术, 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LASIK,焦虑,满意度,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钟一声, 龚洁, 叶纹等.LASIK手术的社会医学和心理学分析[J].眼视光学杂志, 1999, 1 (4) :216-218.
[2]胡议予, 周昌菊, 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1997, 32 (4) :192-195.
Lasik手术 篇4
(1) 先从接受新技术方面来讲, 任何一个新技术、新生事物的出现, 都会有多种态度, 有人反对, 有人赞成, 有人接受, 有人拒绝。LASIK属选择性手术, 是否选择手术治疗完全在于个人意愿。
(2) 不是每个近视眼人都适合LASIK手术。LASIK手术前要经过详细认真的术前检查, 各方面条件都符合的人才能接受手术治疗, 不是谁想手术就能手术治疗的。
(3) 即使眼睛各方面的条件都适合手术, 还要结合患者的年龄、职业、工作性质等方面综合考虑。比如一个外科手术医生 (尤其是眼科医生) , 如果他的近视度数在400度以下, 我不建议他接受LASIK手术, 因为外科医生, 他的事业高峰在40岁以后, 大多数人40岁以后眼睛会老花, 看近需戴老花镜, 而医生从事的是精细的手术工作, 戴老花镜手术很不方便, 那么他们的职业生涯就会缩短, 而近视400度以下的医生, 40岁以后也会老花眼, 但可以逐渐被近视度数抵消掉, 所以他看近不用戴花镜, 只需摘掉近视镜就行。正常人60岁时老花镜达到400度, 那么一个400度近视的人到60岁看书时就不用戴花镜。对于一名外科医生而言, 他的职业生涯就可以延长十几年。从职业生涯长短而言, 我不主张低度近视的医生接受LASIK手术。但高度近视眼 (600度以上) 、高度散光眼远视眼的医生, 我还是建议他们接受手术矫治, 这些人接受手术以后对他们的生活、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好处。我院就有高度近视、高度散光和远视眼的医生接受了手术, 手术后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由于以上原因, 就有了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医院里有很多医生戴眼镜, 主要是职业性质决定的, 而不在于“有什么行业阴谋”。
具体可以电话:0731-85229669进行咨询
网址:www.eye0731.com。
温馨提示:更多咨询您可以通过在线QQ进行眼疾咨询或预约就诊。
Lasik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1 000例患者。其中男724例, 女276例, 年龄在18~43岁之间。
1.2 测量设备和方法
(1) 检测设备:德国进口的OPTIKON 2000角膜地形图。 (2) 方法:通过角膜地形图的检查, 记录最大屈光力子午线和最小屈光力子午线的差值, 即散光度数。最小屈光力子午线的轴向, 即散光轴位。比较和分析散光的类型和其度数的分布, 两眼散光度数的差值和散光轴向的位置。
2 结果
2.1 角膜散光
-1.50DC以下的为1 595眼, 占样本总数的79.75%;-3.00DC以上的为20眼, 占样本总数的1% (见表1) 。
2.2 角膜散光轴位
水平轴向为1 768眼, 占样本总数的88.4%;垂直方向为111眼, 占样本总数的5.55%;31°~ 60°和121°~150°轴向内的为121眼, 占样本总数的6.05% (见表2) 。
2.3 两眼角膜散光度数的差值
其差值主要集中在0~ -0.50DC, 为835例, 占样本总数的83.5%;-0.50DC以上为165例, 占样本总数的16.5% (见表3) 。
2.4 两眼角膜散光轴位的位置
两眼角膜散光轴位近似对称的为916例, 占样本总数的91.6%;两眼角膜散光轴位近似垂直的为84例, 占样本总数的8.4% (见表3) 。
注:n患眼数目。
注:n为患眼数目
3 讨论
散光是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 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1]。散光主要由角膜和晶状体引起, 但又多见于角膜。角膜是一复杂的非对称的立体屈光面, 理论上只有角膜呈完全半圆形球状才没有散光。实际生活中完全半圆形球状的角膜几乎没有, 所以大部分角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散光。根据调查结果可知, 角膜散光主要集中在0 ~ -1.50DC范围内。正常人眼由于上下眼睑的经常压迫, 垂直弯曲度比水平大, 一般约在0.20DC。这种轻度的散光, 不引起视功能障碍或临床症状, 认为是生理性角膜散光, 不予矫正和治疗[2]。当角膜散光达到一定程度, 引起视物模糊和视力疲劳时需要矫正及治疗。我们将近视散光轴位在水平方向附近的散光称为循规散光, 垂直方向附近的散光称为逆规散光, 31°~60°和121°~150°范围内的散光称为斜轴散光。通过调查结果可知, 角膜散光的轴向大部分都集中在0~30°和151°~180°两个区域间。即角膜散光主要为循规散光, 斜轴散光仅占6.05%。如果用镜片来矫正散光的时候, 斜轴散光容易产生物像空间变形的效果, 戴镜者会感到地面倾斜、物体扭曲变形等现象, 很难接受矫正。
日常笔者在门诊经常遇到屈光参差的人群, 在对这些群体验光时要尽量使他们双眼的视觉平衡。这不仅要考虑球镜, 还要考虑到散光的平衡。从表3可以看出, 两眼角膜散光度数的差值主要是0~ -0.50DC之间。这说明两眼角膜散光的差值不大, 不容易引起视力的下降和视觉疲劳。另外还统计了两眼散光轴位的位置:约91.6%的散光轴近似呈对称状态, 约8.4%的散光轴近似呈垂直状态。当两眼散光轴呈对称状态时, 其两眼散光度数差为两眼散光度数的算术差。如:右眼-1.00DC×97、左眼-2.00DC×83, 两眼角膜散光度数差为1.00DC。当两眼散光轴呈垂直状态时, 其两眼散光度数差为两眼散光度数的绝对值[3], 如右眼-1.00DC×97、左眼-2.00DC×7, 两眼角膜散光度数差为3.00DC。可见, 两眼的散光轴位位置对其角膜散光度数的差值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在平时验光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 通过角膜地形图对角膜散光的分析, 能够更好地了解角膜散光, 使散光在LASIK矫正中能得到更好地矫正。随着角膜地形图的功能不断更新完善, 届时希望能够对角膜的形态有更多的认识。
摘要:目的:了解LASIK术前角膜散光度数的分布和类型, 两眼角膜散光度数的差值和散光轴位的位置。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1000例 (2000眼) 患者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最大屈光力子午线和最小屈光力子午线的差值即散光度数和最小屈光力子午线的轴向即散光轴位。结果:角膜散光在-1.50DC以下的为1 595眼, 占样本总数的79.75%;-3.00DC以上的为20眼, 占样本总数的1%。角膜散光轴位在水平轴向为1 768眼, 占样本总数的88.4%;垂直方向为111眼, 占样本总数的5.55%;31°60°和121°150°轴向内的为121眼, 占样本总数的6.05%。两眼角膜散光度数的差值主要集中在0-0.50DC为835例, 占样本总数的83.5%;-0.50DC以上为165例, 占样本总数的16.5%。两眼角膜散光轴位近似对称的为916例, 占样本总数的91.6%, 两眼角膜散光轴位近似垂直的为84例, 占样本总数的8.4%。结论:角膜散光度数主要集中在-1.50DC以下。散光轴位主要集中在水平方向附近, 即角膜散光主要是循规散光。两眼散光度数的差值越大, 即屈光参差越大, 长时间视物越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两眼散光轴位对称的可减少两眼散光度数的差值, 两眼散光轴位垂直的可增加两眼散光度数的差值。
关键词:角膜散光,散光轴位,角膜地形图,矫正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中华眼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
[2]徐广第.眼科屈光学 (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1.25.
Lasik手术 篇6
关键词:飞秒激光,LASIK,应用,体会
近年来, 飞秒激光的应用给准分子激光视力矫正带来了技术的飞跃。为LASIK术搭建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成为新的行业标杆。截止2009年, 全球已有超过两千台飞秒激光安装使用, 完成了250万例以上的无刀激光视力矫正手术。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的扩大中, 随着装机量和手术量的扩大, 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关注飞秒激光技术和它的应用。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 在LASIK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对50例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收治了50例LASIK手术患者, 其中男性25例, 女性25例, 年龄20~23岁期间, 均为单纯近视眼患者, 术前对所有病人进行屈光状态, 检查及精确验光, 对患者进行结膜囊消毒及剪眼睫毛, 冲洗泪道及结膜囊。
1.2 手术方法
整个过程基本上分为制瓣、掀瓣、准分子激光切削、复位4个部分组成。
第一步基本上分为3个步骤:首先把塑料负压环压在眼球上, 其次将压平锥固定在负压吸引装置的可调节环上, 此时角膜被压平, 医师可通过软件控制程序进行第3步即制备角膜瓣, 由于医师可以观察整个制备过程, 并能控制角膜瓣的厚度、直径、蒂的位置和尺寸以及侧切结构[1]。使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时, 以非常高速的激光脉冲在角膜表面产生平整的切割表面, 可预留角膜蒂的位置, 避免制瓣失败。
第二步:掀开角膜瓣。
第三步:依据度数, 以准分子激光行表面切割。
第四步:复原角膜瓣, 手术完成。
1.3 结果
在获得随访 (随访期长达8~18个月) 的50个病例中, 视力恢复都达到了5.0, 无并发症发生, 角膜瓣愈合良好, 其术后医源性高阶像差减少, 视觉质量提高。
2 体会
飞秒激光把激光治近视手术推向了一个更精确、更安全、更清晰的新高度, 应用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比传统角膜刀制作的角膜瓣更均一、更规整, 精确性和可预测性更好, 传统的角膜刀制作角膜瓣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大小、手术医生的经验等。另外, 同一个角膜瓣的不同部位, 其厚薄也是不均匀的, 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是在计算机的精确控制下完成的, 制作的角膜瓣会按照事先设定的厚度、大小形成均匀一致的角膜瓣, 使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之后, 一些与微型角膜刀有关的角膜瓣并发症例如角膜瓣穿孔、不全瓣和负压丢失等大小减少。应用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在厚度、大小、形状、边切角、形态等方面均可以设定, 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角膜瓣制作。与机械刀角膜瓣中央薄、周边厚的“新月瓣”不同, 飞秒激光角膜瓣的厚度均匀, 因此, 而产生的高阶像差也比较少, 多项对比研究结果显示, 飞秒激光LASIK在术后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等方面均优于机械角膜刀[2]。毋庸置疑, 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与传统机械角膜刀制作的相比, 其角膜瓣的精确性、厚度均一性、规整性、边缘的整齐性和可预测性均好于角膜刀, 特别是制作薄角膜瓣时更为精确和方便, 而且手术过程也更加安全[3]。飞秒激光除了安全外, 实际上还有市场因素, 对机械刀的恐惧也是病人选择飞秒激光的主要原因。虽然LASIK手术是目前公认最为安全有效的近视矫正手术方法之一, 但是仍会给眼部造成一些病理改变, 除了单纯切削带来的影响, 其他如角膜上皮变薄、角膜细肥的丢失以及对眼表神经生长的影响, 都可能对眼前节的形态和功能造成损害, 一般认为上皮的修复在术后1个月内完成, 而角膜基质细胞的重新生长则可能持续数年, 这些细胞主要以新生的胶原进行填充和修复, 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角膜光学特征造成影响, 目前LASIK手术制瓣的方式有多种, 主要分为飞秒激光和机械角膜刀切割, 飞秒激光以脉冲式运转的激光, 持续时间非常短, 只有几个飞秒 (10~15) s, 与机械性角膜板层刀相比, 飞秒激光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精确切割角膜获得厚度均匀一致的角膜瓣, 其精度是机械板层刀的3倍, 使用飞秒激光进行切削, 引起的眼表神经和血管的损伤较小, 加快了术后眼表的愈合, 降低了术后干眼症的发生率, 同时避免了因手术器械重复使用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 进一步提高了准分子激光的手术安全性, 由此可见, 飞秒激光是出色的技术、出色的疗效、更加安全的全激光LASIK手术。
参考文献
[1]Perry Binder intrdlase在眼科的应用[J].眼科世界报告, 2010, 3 (8) .
[2]王铮.飞秒激光在LASIK手术优势明显[J].眼科世界报告, 2010, 3 (14) .
Lasik手术 篇7
患者男, 20岁, 因双眼近视于2年前在当地接受了双眼LASIK术, 术后视力恢复至1.0, 术后1个月应征入伍。于本次就诊前1天在军事训练中不慎被炮管碰伤左眼, 伤后疼痛难忍, 畏光、流泪, 视物不清, 来我院就诊。查体右眼正常, 左眼视力0.2, 结膜混合充血, 角膜瓣缺如, 基质床平整, 前房深度正常, 瞳孔正常大小, 对光反射灵敏, 眼底模糊可见视盘及部分血管。诊断:双眼LASIK术后, 左眼角膜瓣缺失。给予左眼配戴角膜接触镜,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天。3d后检查见角膜上皮完全覆盖基质床, 予去除角膜接触镜,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天, 氟米龙滴眼液点眼4次/天, 共用1个月。查视力左眼1.0, 角膜清亮。
讨论
LASIK术后角膜瓣的移位或丢失多与外伤有关。有报道术后近2年仍可因外伤造成角膜瓣的移位[1,2], 说明LASIK术后2年角膜瓣与基质床仍不能完全愈合, 提示LASIK术后要尽量避免眼部外伤, 对于从事高危职业的近视患者, 应慎行此手术或选择表面切削方式。 角膜瓣丢失的治疗方案[3]:如果能找到角膜瓣, 可经清洁冲洗后, 用抗生素眼液浸泡后复位, 需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固定。本例患者的角膜瓣已丢失, 可让暴露的角膜基质床面自然形成上皮面, 如果无明显雾状混浊形成, 同样可获得满意的视力效果。本例患者在治疗后, 角膜清亮, 视力达到1.0, 这得益于就诊及时, 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关于本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我们有几点体会:①需待角膜上皮愈合后再应用糖皮质激素, 如应用过早可能会延缓角膜上皮的愈合。②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案, 应参照表面切削方式术后的治疗方案, 而非LASIK术后的治疗方案, 因为本例患者的前弹力层已不存在, 不能阻止细胞信号向角膜基质细胞的传递。③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 要始终注意对眼压的监测, 根据眼压的变化调整激素药物的用法及用量。
关键词:LASIK,外伤,角膜瓣丢失
参考文献
[1]刘汉强, 马长荣, 张慧.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21个月外伤致角膜瓣移位1例[J].中华眼科杂志, 2001, 37:345
[2]Lemley HL, Chodosk J, Wolf TC, et al.Partial dislocation of 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 flap by air bag injury[J].J Refract Surg, 2000, 16:373-374
【Lasik手术】推荐阅读:
手术与非手术07-19
手术室手术安全06-09
手术部(手术室)09-23
开颅手术围手术期护理06-16
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08-19
手术体位与手术并发症07-08
眼科手术的手术室配合08-20
泌尿手术07-15
手术应激07-18
紧急手术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