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训课堂

2024-10-10

外训课堂(精选6篇)

外训课堂 篇1

一、武术翻译研究现状

在查阅为数不多的武术翻译研究类文章时(知网主题搜索“武术翻译”,共得到32篇文章),笔者发现绝大多数文章只是局限于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讨论,并没有从武术术语与众不同的特点出发,提出独特的视角来补充现有的武术翻译研究框架。总而言之,国内武术术语翻译研究的现状还是颇令人担忧的,整体乏力且重视不够。大多数专注于技巧方法的研究虽有个别闪光点,但还是缺乏理论的支撑,无法形成系统性地研究。另外,在规范化上,武术术语英译混乱,就连专业词典上给出的释义也相差甚远。例如,“太极拳”在《汉英武术词典》,《英汉汉英武术常用词汇》,《汉英词典》,《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和《新英汉词典》的译名就无法统一,有”traditional Chinese taiji”, “Taiji-quan”,“Taiji Boxing”, “t’ai chi ch’uan”, “shadow boxing”和“hexagram boxing”。理有恒存,却译无定法(李特夫,2006)。

二、武术术语的特点和翻译的方法

虽然已经有不少学者开始意识到,由于武术术语和其他术语特点不同,武术术语的翻译方法也应该实事求是,对症下药。诸如上面所提到的肖亚康的武术术语六特性和万军林概括的“精炼性、形象性和直观性”。但这样的分类还是系统性不足,前者过于累牍,如专业性和科学性之间就没有明显的界限,后者又过于简洁,不足以囊括武术术语的特点。因此,笔者通过总结自身在武术口译上的实践以及查阅文献所得,总结出以下四个特点:民族性、专业性、形象性以及简明性。

1.民族性。由于中国传统武术负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天文、地理、医学、哲学、易学、军事、政治、社会风俗等各个领域,不能够透彻理解这些相关文化不妥善处理这些特殊的文化负载词, 就不能原汁原味地传播中国文化,不能真正地把中国传统武术推广到全世界。徐海亮提出的民族化原则就强调,武术术语的翻译,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不能片面追求达意而牺牲掉语言文化。

例如,在英国出版的“T’AICHI for BEGINNERS”和在中国出版的《英汉汉英奥运词典》中,译者都把“手挥琵琶”翻译成“play guitar”。虽然琵琶和吉他同为弦乐器,但其抱握的姿势和弹奏手法大有不同,另外直接用吉他来替代琵琶,也抹失去琵琶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价值,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武术术语的民族性不仅体现在术语背后的文化层面,也体现在其特有的语言风格上。另外,实践中也发现,保留中国语言特色,译语输出中尽量向原语靠拢,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外国友人对中国武术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太极拳的时候,因为人数比较多,我们把外国学员分为两个小组。当任课老师在讲解“白鹤亮翅”时,一个译员口译的版本为“raise hands and step up”,而另一个则译为“white crane spreads its wings”。虽然前者认为在口译中,为了让外国学员快速地领悟动作要领,传达最基本的动作信息,这样的译本是可取而且也是推崇的。但是实际教学中,从教学效果而言,后者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更能激发他们学好每个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术翻译研究中,也有人认为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某些民族文化特色不能对等翻译,例如,在翻译“手挥琵琶”时,万军林就赞同直接用“guita”来替代“pipa”,其原因莫不是因为“pipa琵琶”不为西方人所知,若直译无法达意,不被西方人接受。而这样的观点也不在少数。在《汉英武术词汇》中,甚至是网上甚为流行的武术词典里,“拳”所对应的译名为“boxing”。须知“boxing”源自于古罗马希腊格斗文化,在《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acdia Britannica)中定义为“Sport, both amateurand professional, involving attack and defense with the fists.Boxers usually wear padded gloves and generally observe thecode set forth in the marquess of Queenberry rules…”而“拳”在中国传统武术中可不仅仅为用拳头的格斗技术。中国武术的拳法流派众多,有南拳,洪拳,咏春拳,少林拳,长拳等,其分类在外是形式的变化,在内却贯穿着阴阳五行、八卦太极等到家和儒家的文化思想,可谓“一阴一阳谓之道,而一阴一阳也谓之拳”(李特夫)。所以,把“拳”直译成“boxing”看则忠实,实则在文化意义上谬之千里。

因此,在术语翻译中,特别是在翻译武术术语这种载有深厚民族文化的文化负载词时,我们必须坚持民族文化的本位,保留中国传统武术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语言风格。

2.专业性。武术术语和其他术语一样,也有着其不同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独特词汇。如八极拳中的六大开动作术语,“顶”、“抱”、“单”、“提”、“挎”、“缠”等。就拿“抱”来说,抱乃八极拳中十字整劲的劲法,是精、气、神、溶为一体,刚柔相济,阴阳交错,内外合一的上乘功法。发力时上下相合,左右相合,阴阳相合皆为抱也。看了这解释还能像望文生义地把它翻成“hug”或者“embrace”了吗?

因此,武术术语的专业性要求译者必须通晓武术术语背后的概念,认真地学习和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遇到难点困惑点切记自己胡翻,要虚心求教武术圈内的老师,这样在翻译武术术语的时候才能对动作通晓于心,口译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3.形象性。而不同于其他领域的专业术语,武术术语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寓意”,追求美感。除了上面所提到的“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动作术语外,武术器械上也有“梅花桩”、“狼牙棒”、“流星锤”、“判官笔”,技法上也有“鸳鸯掌”、“剪刀指”,还有典故类形象化的术语,如“八仙过海”、“靳柯刺秦”等。如何处理这种“形象寓意”的武术术语确确实实是武术术语翻译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既然是武术术语的一大语言特色,那么如果为了达意而造成的形象淡化和缺省势必会带来文化意义的缺失。

例如,试比较“鲤鱼打挺”的两种译法:“jump up fromthe lying position”和“take a carp’s leap”,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第一种译法更加直观达意,但在美感和文化韵味上,第二种翻译的形象移植更能保持“原汁原味”。而在实际运用中,笔者也发现,不少译者在教授这个动作时只把它翻译成“jump up from the lying position”,但我认为,即便是在课堂口授过程中,如果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以形传形,以形象化译法为主,解释性的白描写实的译法为辅,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

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译者开始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处理这种形象性术语时能尽量“原汁原味”地移植,如“金鸡独立”翻译成“pose as golden pheasant on one leg”,而不是“stand on one foot”,月牙铲、流星锤、白蛇伏草、扑虎落地、金刚捣锥也翻译成“crescent shovel, meteoric hammer,white snake’s hiding in grass, pounce on a tiger”。

毋容置疑,武术术语这种独特的形神兼备、以形传神的美感有利于武术的传播和接受。但要注意的是,译者在进行文化移植的时候也必须小心文化意象在两种文化中不同概念,若文化移植后的概念对等,则美不胜收,教授起来事半功倍;但若概念表述上含混不清,或缺乏理性逻辑,则啼笑皆非,事倍功半了。因此,在处理形象化武术术语时,我们必须处理好形象保留和译语接受之间的矛盾。

4.简明性。中国武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汉语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它的语言表达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李特夫(2006)就提出武术术语有“形趋简约”的特点。简洁精练,武术术语大多只寥寥数字。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尾注,习惯搭配为“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如少林拳、武当剑、弹腿、虚步等。同时,语言简化也比较普遍,如“大悲陀罗尼拳”简化成“大悲拳”;“查米尔所传之拳术”简称“査拳”;而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更是简练成“蔡李佛拳”。不仅流派拳种上形趋简约,在技法表达上也短小精悍。如,“提膝独立双钩手”就描述了腿和掌的一系列动作。一腿提膝,一腿独立,双手如钩。类似的还有“马步推掌”、“歇步抓肩”等,都是把一系列动作概括成四字诀或七字口诀。

在翻译这种概括性的武术术语时要考虑到其简明性地特点,在完整表达意思的前提下力求翻译语言也能高度概括,在语言特色上达到统一。而在门派拳种的翻译方法上,笔者推荐先音译,再加释。例如,査拳和蔡李佛拳在武术词典上都已有约定俗成的译名,即“Zha quan”和“Choy Lee Futquan”。

既然是术语,简明扼要、便于记忆交流就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尽管中西字词构成差异甚大,翻译时不能保证信息绝对对等,但至少要通过适宜译法使其相对一致又或将差异控制在最低限度。在现存的武术教材来看,部分术语翻译过于冗长复杂,其原意主要源于译者担心读者无法准确理解该术语的相关概念,所以译文更注重于注解,致使翻译变成解释。这样的注解无疑可以提高术语的准确性和可接受性,但却不利于术语的传播和交流。故,控制和把握术语译文的信息密度也至关重要。

三、结语

武术术语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武术文化对外术语的重要媒介,故武术术语翻译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翻译,就是通过“翻译容载或涵韵这文化信息的意义”(刘宓庆,1999)。这样,如何把武术术语中的文化信息给完整表达出来就成了武术术语翻译的一大命题。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术翻译研究领域中,在传统的音译笔译、文化移植等翻译手法的分类说明中,音译或者说直译的地位日渐提高,学者往往愿意用大篇幅来讨论“零翻译”对武术术语的重要性,指出零翻译不是偷懒,而是在一切都可翻译的前提下的一种积极的翻译手法。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翻译武术术语的时候,必须立身于跨文化交际的大背景下,充分考虑武术术语本身的特点,在“外尽其形、内尽其理”的原则下,适时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在忠实翻译武术术语的语言意义的同时,把武术内在的文化内涵准确地表述出来。只有坚持武术翻译的民族化和专业化原则,才能推广武术翻译的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

摘要:在我国,武术术语研究一直乏善可陈,武术翻译研究类的文章或出版物不仅匮乏,其又多为琐碎技巧的探讨,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国传统武术,加强中国文化与世界的交流,笔者从外训的武术课堂翻译实践出发,系统性理论性针对性地探讨武术术语翻译的特点与原则。

关键词:外训课堂,武术术语翻译,特点,原则

加强外训教学的规范化 篇2

外训工作是我军军事外交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目的是配合国家、军队外交,培养外军友好力量。外训工作具有连续性、互动性等潜在效应,是其他军事援助形式所不可替代的。

外训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教员面对的是外国军队学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层次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外训教员如何适应外训特色的教学,保证培训质量是他们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一外训教学现状分析

1外训学员的特点

外训教学不同于国内培训,首先教学对象是来自于不同国家的外籍学员,国情、语言、文化、信仰和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其次,学员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员具备大学文化,有的只是中学生毕业;再次,学员的年龄和职务军衔不同,有的是上校,具有20多年军龄,有的则是士官,军龄较短,还有是学员的主观要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不同。因此外训教学有其特有的规律,要做好外训教学工作,必须研究适应外训教学的方法,积极探索外训教学的特点。

2外训教学的特点

一是外训教学的随机性。目前,外训任务还没有形成常态化的教学任务,每年都会针对相关国家军队的培训需求和我军的外训培训计划进行调整,其中培训的国家、人数、专业以及所学的具体课程设置都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因此,外训教学给相关院系、教研室和教员教学准备、场地准备、实验准备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

二是外训教学的短期性。外训是军事留学生培训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培养方案的要求,大多数外训工作限制在1年以内,其中包括半年、3个月等各种学制。总的来说,教学任务周期短,但要求在学制内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涉及理论、实验、装备实操、专业技能等多项指标,这要求外训教员要制定高效、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将教授内容科学规划,同时做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外训教学的借鉴性。要充分发挥外训工作的学习借鉴作用。来我校学习的外军学员,虽然大多数来自第三世界国家,但有些国家使用的武器装备是发达国家生产的,有些军官在西方发达国家军队接受过培训,我们要注意在教学中加强互动和交流,把他们所掌握的先进军事知识和先进国家的建军治军理念留下来,为我借鉴。

在外训教学中开展规范化教学是由外训教学的特点决定的,这些特点主要包括外训任务的随机性、受训人员的差异性、外训任务的模糊性和不均衡性、外训任务的短期性等,这与通常承担的内训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必然要进行外训规范化教学研究,也只有规范化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外训教学的实际情况。

二外训教学规范化的目标

培训质量是综合性的质量,但核心是教学质量。没有过硬的教学质量,就无法吸引外国军人来华学习,我军的外训工作就没有竞争力,更谈不上扩大规模。提高和保证外训质量,一是要使教学内容先进,既能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又能兼顾装备和技术的发展,使外训学员学有所获;二是要突出大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教学特色和优势,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能使外训学员学有所得;三是要使教学符合对方的要求,能使外训学员学以致用;四是要使保障服务符合外训的特点,能使外训学员学有所依。

三提高外训教学规范化水平的对策

提高教学质量,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各国学员的培训经历和文化程度,以教学效果为牵引,积极探索符合外训实际的灵活、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海军工程大学是军队院校较早承担外训任务的院校,在外训教学规范化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1师资力量的规范化

提高教员的外语水平,达到“教译合一”,使每个教员即懂专业又懂外语,是评价考核外训教员专业素质的基本标准。

外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带课教员需具备更高的素质,如通晓外语、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灵活、掌握学员心理等等,这要求带课教员平时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跟上现代海军装备发展的步伐。外训管理部门应该对教员的专业和外语技能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和措施,多为外训教员提供出国进修、到受援国考察、任教的机会。

2教学准备工作的规范化

首先应当充分利用近年的外训教学和管理经验、利用现有条件,根据受援国的一般需求情况,制定出一整套规范化的包括有专业设置、培训目标、学制、时间分配、课程设置等内容的教学计划,并据此教学计划,编写对应的教学大纲。将此计划通过外交途径通告各受援国,他们可以根据本国的需求,对照我们所提供的计划进行选择,并提前1年以上提出派送意向。这样,即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主动权,也可有计划有步骤的将所开设层次的学科建设好,使准备工作,保障工作井井有条,更具针对性。教员的科研、教学也可以有计划地进行安排,使外训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外训教学涉及的部门较多,关系错综复杂。学校同时还承担着本科、研究生等教育,所以教室、装备、实验器材在使用必须统筹安排,这样才能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发生冲突。外训教学工作应当由权威部门统筹管理或协调,政出一家。同时,实验室日常消耗较大,特别对于舰载武器等装备,外训实验经费经费也应视情况给以补充并提前到位。只有这样,外训教学才能有计划地顺利进行。在有条件的院系,要建设好具有窗口展示水平的专修室。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外训教学必须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例如要拟定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材和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讲课、实验、答疑等多个环节来实施教学计划,并通过考试来检验教学效果,这是共性。由于外训教学有其特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授课教员在接到外训任务后,收集多方面的信息。拟定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做到知已知彼,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大纲的规范化。每种专业开设的课程要规范化,各门课程的深度、广度、目的要求、时间分配等也要规范化。要改变过去那种等学员来了再订教学大纲的状况。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经批准后,必须维护其权威性,保持相对稳定。

精心准备教材、设备、教案。首先在教学准备阶段要根据外籍学员的具体情况准备教材和实验设备。外训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包括原理和结构教材图册、实验教材等方方面面。但目前開设的相关舰载装备结构和调试课程大多没有现成的或完全对应的英文教材及参考资料,有时甚至连中文技术资料(文件)也不齐备,这给教员的备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员投入大量精力准备,要组织力量编写高质量的供外训用的教材。

3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规范化

教员在上课之前应充分了解受训外籍学员的学历、任职情况、学习目的,及是否具备学习专业课所需的基础知识。只有了解清楚这些背景情况之后才能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适当地补充他们所缺的基础知识。

外训学员都是经过受训国国防部门层层推荐后选送来培训的,具备良好的军事素质、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具有思维活跃、习惯于带着问题思考、课堂讨论积极、不同国家的学员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有着从国外学习先进军事技术的强烈欲望和使命感等特征,因此可以尝试在外训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

教学目的是使学员掌握知识,所以处理好书本理论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突出重点。在讲授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条理性,运用多种方法授课,比如《自动控制元件》课程的直流电机特性,教材中对理论问题的描述比较严谨、冗长,如果照本宣科容易使学员迷惑不解,这时教员要注意讲清条理,同时增加多媒体与实验实操学时,加深记忆。

使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材中的语言常以科技文体的形式出现,讲课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以便学员们容易接受。比如《指挥仪原理与构造》,里面的舰炮解命中方程建立涉及多个坐标系和矢量方程,要用到迭代算法,教员就不要拘泥于原理,而是讲清流程。课程这时需要对语言进行简化或以口语化的形式说出来,面对面的交流比看书理解要容易得多,但在双方讨论或争论问题,尤其是交流书本以外的其它问题时,有时互相理解会变得为较为困难,这时可以采用边说边写的方法,甚至双方都可以采用图形、手势等形象直观的方法进行交流,减少纯语言描述。

实验教学是外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不可少,在开课之前就应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设备,而实验器材准备的难度和工作量是因专业而异的,就舰艇指控火控专业而言,由于专业调整,实验室实验器材缺乏,装备陈旧,故障较多。这就需要外训教员在授课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理论讲授与静态观摩、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培训需求与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

总之,在每次外训任务结束时,要总结过去几届外训教学的经验。包括大纲、教材、实验等方面的优点和薄弱环节,哪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员接受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外训教学规范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外训通信培训改革与实践 篇3

外训通信教学的特点:一是装备型号复杂化、多样化、各类装备结构各异。以外训某型主战坦克为代表的新一代主战坦克装有新型无线电通信设备、火控系统、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及抑爆装置。这些是区别于老式装备的主要特征, 并使整车构成中电部件的比重大为增加, 对提高坦克的战技性能有很大作用。二是外训新老装备并存, 相应的外训通信使用与维修教学变得繁重和复杂, 一向被称为“少数工种”的坦克通信教学在人员素质、维修手段和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很难适应, 使外训通信的教学遇到不少困难, 影响了外训新装备通信教学形成保教能力的进程, 因而加强外训通信教学改革的研究, 提高外训通信教学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事。

一、外训通信教学面临的新情况

从外训老装备到新装备整体性能有很大提高, 其中通信设备的跨度有很大的提升, 使外训通信教学面临新情况、遇到新问题, 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 传统的外训通信教学依赖大量实装等教具。

外训通信课程实施中依赖大量装备实物、挂图、幻灯片和示教版。课程准备时间长, 器材消耗大。从实施效果看, 上述教学辅助设施的表现力差, 外训学员参与的机会少, 教学的时效不高。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 外军在采购信息化相应平台上, 也由单一、陈旧装备, 向现代信息化多元平台靠拢。单一装备型号教学已满足不了外训通信教学需要, 装备多元化设备容易受授援国采购成本限制。

2. 外训坦克通信设备已更新换代, 新技术含量增加。

外训新装备主战坦克通信设备与五九坦克相比, 新一代主战坦克通信设备增加抗干扰能力;由定频电台变为跳频电台;由模拟车内通话器变为数字车内通话器:由单一信道向多信道变化和扩展频带增加指控系统等。其中信道机本身就由十多个模件组成。模件数量增加使得通信设备维修工作量增加了几倍甚至十几倍。

新装备的坦克通信设备已淘汰了电子管而广泛地采用了半导体分立元件和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厚膜电路等, 电路设计采用了数字电子技术和微计算机技术。其结构组成的主要部分为以多层印刷电路板为核心的模件插件。同时还采用新型的贴片工艺, 如DSP和CCM模件。这其中许多属于高新技术, 因而对坦克通信设备使用与修理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外训通信教学修理的难度增加。

老装备的通信设备维修对象为电子管电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故障现象比较明显, 排除故障也比较容易。例如当第一代坦克通信设备信道机电子管放大器发生故障时, 外训学员可检查电子管, 灯丝不亮说明该电子管已损坏, 拔下来换上一只好的即可;当第二代坦克通信设备信道机晶体管放大器发生故障, 借助万用表和普通无线电测试仪器确定可排除故障;当第三代坦克通信设备信道机发生故障时, 传统的无线电测试仪器如无线电综合测试仪等满足不了排除故障需求, 需要频谱分析仪和扫频仪等专业无线电仪器仪表等。至于复杂的系统出了故障, 查找故障点就更加困难, 而排除印刷电路板的故障需要专业维修人员和专门的工艺设施和电子装配的技能, 其难度大为增加。

4. 外训通信使用与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差别对外训通信教学质量的影响。

目前外训通信使用与维修人员基本上是授援国选派的军官和士官, 同一教学班的外训学员层次不规范化, 学员的文化程度、专业水平、语言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有大学学历, 有的甚至没有多少文化, 有的外语水平很差。例如, 有的英语班, 只有领队的口语水平还行, 其他的外训学员英语水平很差, 只能在领队听懂后再由他用本国语言转述。这种情况不但给教员带来许多困难, 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从知识结构上看具有电工基础和晶体管电路的知识以及有关坦克通信专业的基础知识教育水平相差较大, 知识面不等。因而造成坦克通信设备的使用与修理保障困难。

5. 外训通信教学手段落后。

外训通信教学手段多数还停留在过去的那种书本、实物、挂图的方式上, 在书本、实物、挂图不全的情况下, 没有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 来弥补器材不足以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要求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及仪器相配合。检测技术是获取信息的手段;也是保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取得准确的检测数据是促成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依据。反过来电子信息技术又是检测技术发展的动力, 如要求多功能、高准确度及实施动态测量等。近年来, 为了改善外训新装备通信教学条件, 信息工程系研制了一批通信维修检测设备充实到教学一线, 利用EDA虚拟技术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与坦克通信设备原理和维修相关的各门课程, 发挥EDA虚拟技术在电路分析、仿真与实验方面和虚拟维修的优势, 制作与课程各章节内容紧密相关的课件。建立EDA通信装备仿真虚拟实验中心, 通过对EDA通信装备仿真虚拟实验的运用, 创建仿真通信设备模件库, 改进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实验课的操作模式, 实现全面提高坦克通信及电台维修专业各门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EDA通信装备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为外训学员提供一个自由的创意空间, 外训学员可以在这里对所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正确性进行证明, 也可对解决某一工程技术问题的设想进行探索和实验。如某国学员完成的“任意波形的生成与虚拟测试”实验, 为虚拟电台仿真维修打下一定基础。

6. 外训通信教学维修备件供应困难。

由于新一代坦克通信设备中包含有大量的新技术、新部件, 通信设备修理原则由第一、二代坦克通信设备换元器件修理原则变为第三代坦克通信设备换模件修理, 它们的耗损率还没有明确的统计数字, 还拿不出明确的维修备件表, 也未形成稳定的外训通信教学维修备件供应渠道。这给外训通信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部件分解后由于备件供应不上, 长期不能恢复。由于对生产厂家不熟悉, 在外训通信教学维修器材的采购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但成效甚微。另外新备件价格较高, 外训通信教学修理经费不足也会给备件供应带来困难。

二、外训通信教学改革

外训通信教学改革应以外训工作方针为依据, 对传统的外训通信教学和教员队伍的建设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

1. 转变思想是外训通信教学规范化的前提。

多年来, 我们一直没有改变过去的那种被动式的、陈旧的管理思想, 还停留在轮训的水平上, 一切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培训层次比较低, 没有根据形势需要逐步提高认识水平, 将建立窗口意识, 上升到在外训通信教学工作中作好友好工作的水平上来。外训教学的计划和管理的超前意识不够, 是造成教学计划和管理上的不规范的根本原因。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改变过去的那种陈旧的、落后的管理思想, 逐步建立外训窗口意识, 把外训教学作为学院的重要事情来抓, 只有思想认识上去了, 才能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2. 注重人才培养, 提高外训学员技术素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 新装备的出口量越来越大, 新装备的教学任务也越来越多, 外训教员原有的知识结构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完全靠教员自学已不现实, 只有靠定期的进修和培训才能尽快解决这个矛盾, 并且是刻不容缓的。

新装备需要高素质专业人才, 院校应协助受援国把好外训学员的选调, 加强外训通信专业的教学内容, 尽快培养所需外训人才。

提高外训教学档次, 争取达到本科学历教育水平。初级外训通信学员应对通信设备工作基本原理有全面的掌握, 对各部件性能参数有深入的了解, 能熟练使用各种原位检测设备。中级外训通信学员应对通信设备工作原理有深入的了解, 有深厚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高级外训通信学员应有深厚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和有关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知识。

3. 进一步完善外训通信教学的检测设备。

经过几年的努力, 信息工程系新装备的外训通信教学维修检测设备研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仍不能满足要求, 有的还需要改进。

初级外训通信教学主要配备原位检测设备而且尽量配备专用检测设备, 能对在线的部件进行替代性检测和主要性能参数测试。中高级外训通信教学应配备各部件的综合测试仪器和试验台架, 同时还应配备必须的通用检测仪器, 应能完成印刷电路板插件的测试。

初级和中高级的检测设备应当多功能化, 平时可用在外训通信修理专修室, 战时可装入通信修理工程车, 做到平时和战时使用同一套检测设备。对于检测中所需的基本物理量或外围设备尽量采用模拟装置。

三、结论

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 军事通信在现代战争中日益上升的地位使其得到了飞速发展, 给外训通信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外训工作是我军开展军事外交的具体内容, 是中国总体外交的组成部分。军校外训创新教育起步较晚, 基础薄弱, 但未来信息化强军的神圣使命已落到每个现代军人的肩上。我们必须考虑外训教育的新特点, 扎扎实实地加强创新教育, 培养外训学员多方面的创新能力, 以适应未来军事斗争的发展需要。

摘要:装甲兵工程学院是有着三十多年外训历史的全军对外开放单位之一, 担负着外军装甲兵及外国商务人员培训任务。“从受援国的实际出发, 为受援国着想, 积极帮助受援国军队提高自训能力和掌握中国提供的武器装备”的外训工作方针, 始终被贯彻到学院一切外训教学中。结合外训通信教学情况, 从教学方法、教学特点、教学手段等方面, 探讨外训通信教学改革与实践。

外训课堂 篇4

【关键词】本地文化资源 外训文化课程 课程设置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军队院校教育、军事职业教育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也面临重大改革和调整。作为军队院校承担的任务之一,军队院校的外训工作基于“注重培训、善于宣传、广交朋友、服务大局”的部署,也顺应改革需求,充分利用外训平台对来华外军学员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培训,其主要是通过组织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着力在专业培训与形象宣传等核心任务上下功夫,坚持以训代宣,以宣促训,厚植人脉资源,使外军学员理解中国、认同中国、热爱中国,培养中国情结,促使与受训国友谊进一步增强,为我国军事外交提供有力的保障。

军队各外训单位开设的文化课程正是承担a着宣传与交流的重要任务。外军学员在华期间一方面学习专业知识、汉语和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也在了解和体验本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面貌。由于各民族、各地域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不同地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习俗等也存在很大区别。外军学员在华期间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以及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对当地文化的感知。因此,外训单位的文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应该结合本地的实际,主要开发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使外军学员了解本地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物质与文化生活,感受本地现代化的发展程度以及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传播本地的民族文化,也有利于加强外军学员对中国文化直观的认同感。

本文以某军队院校外训单位(该校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所处的地域文化为例。该外训单位所开设的《中国国情》课程是一门向外军学员系统地介绍中国国情、军情的文化课程。笔者通过介绍该外训单位所处的江浙地区文化的特点、本地文化资源与文化课程教学、本地文化资源利用与文化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本地文化资源利用的欠缺、本地文化资源对外训文化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江浙文化的特点

(一)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

江浙地区处于中国版图的东南沿海,长江的下游地区。该地区地理环境优越,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特別适宜人口居住。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在《论空气、水和环境》一书中认为,地理条件的不同对于人的性格、气质是有很大影响的。而长期生活在此环境的人们具有和谐、平衡和细腻的心理和性格特征。秀丽的水乡泽国孕育了江浙地区人民平和、温婉、恬静的独有文化气质。

江浙文化(古称吴越文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地域文化之一,该区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千年来,该地区的人民在战胜自然、建设家园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风格。隋唐时期,该地已是文化名流辈出,人才辈出,文化成果丰硕。在科举制度盛行之时,该地区重视教育,有浓厚的习文风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江浙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江浙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吴越地区就有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而吴越文化这种独居特色的东南沿海区域文化,也体现在该地区的方方面面,如文学、诗歌、曲艺、绘画、桑蚕文化、茶文化等,涉及面广,底蕴极为深厚。重文传统铸就了江浙人的文化性格,提高了江浙人的文化素质,为江浙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储备了充足的动力。

(二)经济的繁荣发展

江浙地区人才辈出,一方面得益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则得益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袁法周,2007)。南宋以后江浙经济的发展,为江浙文化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兴起,拓宽了该地区人们的眼界。此外,地处沿海地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更是面向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窗口,一些舶来的先进思想和文化推进了江浙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江浙地区民风淳朴细腻,手工业发达,拥有大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近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江浙地区作为全国经济的中心地位丝毫不曾改变,他们兴办实业,重视教育,形成了良性循环,传统农业、工商业、外贸出口都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经济实力有目共睹。

(三)中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江浙文化拥有和包含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这些文化要素在江浙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文化最先与中国江浙沿海的古老文化碰撞,从而使江浙这条文化带主动迎战异质文化的冲击,产生了一种新的不同于传统的文化时态。(钟桂松, 1997,105)。这种文化冲击有主动亦有被动之分。主动文化如郑和下西洋,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和沟通;又如大批青年知识分子留日求学,鲁迅、丰子恺、郁达夫等人,客观上都主动地在向外宣传和发扬江浙文化,早期的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被动的如鸦片战争、日军侵华以及欧洲国家文化等的外来文化冲击。在这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中,江浙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大量地吸收了外来文化的要素,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文化特点。

二、本地文化资源与外训中的文化课程教学

江浙地区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繁荣的经济发展以及国际文化交流都为本地的文化资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充分重视并开发利用这些本地文化资源将成为外训的文化课程教学一个新的亮点。

外训教学中的文化课程一直都是外训专业课程整体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军学员而言,文化课程不同于专业课,它相当于一种通识类、体验类的课程。根据全军外训通用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的《中国国情军情》教材中可以发现,外训的文化课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大致可总结为:通过客观地介绍中国基本国情和军情,让外训学员更为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更好地理解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等立场。由此可见,我们把大文化教学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力求全面、客观地向外军学员介绍中国国情、军情以及灿烂而悠久的文化。根据原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张占一的观点及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把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两类,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张占一对上述的分类做了这样的解释:“所谓知识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张占一,1990)。 上述通用教材中的培训内容大多属于“知识文化”范畴。此外我们这里所谈论的本地文化资源与文化课程设置问题也是文化课程教学中的知识文化范畴。然而,对于文化课程的整体教学来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在知识文化的教学之余也要引入“交际文化”,这就需要文化课程在设置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三、江浙地区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对外训教学中文化课程的课程设置

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文化课程中却容易被人们忽视,甚至很少考虑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宣传。课外外军学员走马观花的参观、课上教员蜻蜓点水的介绍,很难让外军学员对本地文化形成系统的理解。外训的文化课程教学是留学生在华期间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阵地,也是促进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因此,外训教学中的本地文化资源的利用和传播,需要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一方面要从文化教学的自身特点着手;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外军学员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合理的课程设置应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不同阶段文化教学主题的比例关系。外军学员来华受训期大都在半年至一年,外训单位的文化课程需要进行合理设置,课程内容要适当选择,不宜过多灌输。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悠久的文化有数千年的积淀,内容十分丰富。短短的培训时间,不可能全面传授所有的内容。面对有限的课时和丰富内容这一矛盾,针对外军学员的特点,以该军事院校外训单位为例,外训教学中的文化课程囊括了中国国情、军情的系统介绍,围绕核心内容又可将其细化为政治、军事、地理、历史、文化五个主题。主题的选择紧扣课程培养目标和计划,以学员的实际需求为落脚点,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能向外军全面又能深入地介绍中国国情和文化。基于此,外训单位的文化课程设置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外军学员来华所接触的文化课程安排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利用汉语语言学习的优势,初级阶段应以语言教学为主,之后逐渐增加文化课程的比例。根据文化课程各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

其次,外训的文化课程设置既要有共性,又要考虑到来自不同国家外军学员的需求。一方面要注重大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另一方面要注重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来华的军事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以亚、非、拉为主,其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较为落后。他们来华学习的动机和需要大都是为了学成归国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为其国家和军队做贡献。那么,来华受训的外军学员的军人身份很自然地就会关注到中国的军事概况、军事装备、军事文化等方面。因此,文化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到外军学员对此类文化知识的需求。

此外,江浙地区的经济、商贸、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成为他们了解和学习的内容。江浙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也将培养他们知华亲华的中国情结,这也是我军外训工作的培养目标之一。据此,笔者根据自身授课的经验以及与外军学员长期的接触,在外训文化课程设置上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根据文化课程主题的不同开设相应的文化体验课

文化体验课的主要阵地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带领学员到一些与该文化课程主题相关的地点参观,形成“知识文化”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例如,政治主题的文化课中,可以带领参观江浙地区的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纪念馆和文化古迹,如中山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总统府、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军事主题是外军学员最为感兴趣和关注的,我们可以带领他们参观如兵器博物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地方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历史主题可以参观当地的名声古迹和纪念馆,如夫子庙、南京博物院、纪念馆等;地理主题可以参观江浙地区的江南水乡景色,实地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现状和精神面貌等。

(二)、开设江浙民俗文化课程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形成江浙地区同中有异的民俗风貌。江浙地区的民俗文化极为丰富,包括日常生活、饮食起居、风土人情、婚丧礼俗、节日庆典等。比如江苏的民居、公共建筑都有着强烈的江苏园林的特色;传统节日文化也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南京秦淮灯会、苏州端午习俗、姜堰溱潼会船等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和清明节;江浙民间艺术的地方戏曲、民间美术、特色工艺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尤其是民间特色工艺,如云锦、苏绣、宜兴紫砂、剪纸、惠山泥人等传统艺术和民风民俗等民间文化资源,各自具有独特的价值。适当开设此类民俗课程或是带领学生去参观体验人民的日常生活,既可以让外军学员了解中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领略中国传统的民风民生,更能加深学员对江浙本地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开设军事文化相关课程及文化交流活动

对外培训是中外军事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向外军展示我军价值观念、作风形象、精神风貌、文化素养等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渠道。靈活选择文化传播的形式,结合当地的一些军事文化特色,利用训练演习、外出参观、国际军官讲坛、专家讲座、文艺演出、联谊活动等形式,向外军宣传中国和平崛起、建设和谐世界的和平理念,传播中国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先进文化,从而促进他们对我军的情感认同。与此同时,加强与各国军队之间的军事文化交流,要认真把握好不同军队体制、政治信仰、管理理念、价值观念等在内的异质文化,既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也要消除异质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到“和而不同”,运用“无声的语言”实现跨文化的传播,使外军更好地了解中国军队、中国军人的价值观。

四、结束语

本地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既是对原有外训文化课程内容的补充,也是丰富我军外训培训内容和方式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军外训单位的文化课程内容都是基于通用培养目标上所要求的规定内容进行授课,各个外训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域文化的不同,将为其文化课程的设置带来一定的灵活性、选择性和创新性。外训单位应重视并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这一独特优势,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丰富课程内容,让外军学员在华期间能通过真实的接触、直观的感受、心灵的碰撞,从内心深处培养他们知华、亲华、爱华的情节,加深与受训国之间的友谊,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有利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徐辉.中国国情军情[M].全军外训通用教材编审委员会,2014.

[2]袁法周.主导中国近现代命运的三大区域文化:东南、江浙、湖湘[J]. 理论学刊,2007(2):106-109.

[3]张占一.交际文化琐谈[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22.

外训课堂 篇5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职业学校在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过程中需要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教师, 所以教师的双师型建设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的工作内容。鸡西市职业教育中心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国家中等职业示范校重点专业, 在如何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形式来提升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本文结合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进行深入探讨, 希望能给同类院校提供借鉴。

1 武装教师队伍, 提升教师双师型水准

2013 年6 月, 我校正式启动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 师资队伍建设是工作重点之一。经过研究与分析, 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结构特点是: 其一, 专业课教师的总量与学校需要不适用, 总体素质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求; 其二, 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与学校未来发展不适应, 高学历人才、技师和高级技师偏少; 其三,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其四, 团队协作效应不明显; 其五, 专业教师培训力度不够。

旅游专业的教师团队水平与国家示范校要求的内涵建设水平要求还有差距,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师资数量相对不足, 导致“双师型”教学团队相对薄弱; “双师型”教学团队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能工巧匠参与指导实践教学的力度还不够。要实现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必须构建一支“产、教、研”相融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2 多方面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

以专业 ( 或学科) 带头人为核心, 以骨干教师为主体,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 以兼职教师补充教师队伍, 培养技能型教师团队。打造一支结构优、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建设期内要培养出2 名专业带头人、6名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突破90% 。以科研为引领, 以专业能力建设为核心, 创新队伍建设方法和途径, 不断提高教师自主学习、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学创新等能力。完善符合工学结合的教师培训制度, 加大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力度, 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对接, 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高质量成长。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 。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本专业以“7 定”原则贯穿始终, 即定培养人数、定培养标准、定遴选条件、定具体人员、定个人规划、定培养方案、定呈交资料, 加大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力度, 内培外训, 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对接, 推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与发展。示范校建设启动以来, 通过科研引领, 教材开发、内培外训、校企对接、交流考察、专题活动等形式锤炼师资队伍, 拟定培养2 名专业带头人, 5 名骨干教师, 并且对全体专业教师进行了双师培养, 获得了旅行社经理资格证4 人, 餐饮客房服务员高级技师证3 人, 餐饮营养师1 人, 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科研来研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提升专业教师对于职业教育的研究能力与思考能力。项目建设以来, 我们申报参与5 个省级课题的研究, 1 个市级课题。为了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与地方经济相对接, 建设期间, 我们与企业合作, 开发编写了补充教材, 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教材编写能力, 编写了《旅游礼仪》、《山水神韵秀鸡西》等十本教材。

项目建设期间, 本专业以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为师资素质提升, 为专业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各类培训提升平台。我校聘请中德职业集团德国职业专家为全体教师培训, 又利用寒暑假选派专业教师进行国培、省培, 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培训或挂职锻炼, 每个学期或寒暑假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培训, 了解典型工作岗位, 亲自感受企业生产流程和企业文化, 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学校规定, 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完成规定任务, 并按时上交相关资料, 同时, 专业与对口企业合作建立人才交流制度, 每年聘任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学校兼职教师, 参与学校教学, 为学生传授技能, 通过吸收这些技术能手的建议优化实训室布局, 为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好准备。通过这种形式, 我专业先后聘请张子娟等专家来校讲座4 次, 选派专业教师深入农垦当壁镇兴凯湖旅游区等企业实践锻炼达10 人次。实现了企业专家进课堂, 专业教师入企业, 最终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借助企业的有利因素, 加强专业发展能力, 使引企入校、校企合作成为旅游专业的一大特色, 为我市职业教育做出了示范和榜样。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 及时与相关学校交流沟通, 积极吸取同类学校同类专业建设的先进经验, 并将本专业的示范校建设成果及时共享与示范。

为了使一线教师不断寻找差距, 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 我校每年都举行教师业务大赛, 并推荐优秀教师外出参加比赛, 如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教学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专业技能比赛等, 引导老师重视实践技能, 自我提高实践技能, 通过评比和竞赛活动, 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大大提高, 使更多的教师成长起来, 涌现出了一批省级一等奖获奖选手、省级优秀辅导教师、全国优秀辅导教师等。

3 多种渠道保障教师队伍的成长

规范课堂教学, 制定了《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 《教育教学成果管理制度》。激励青年教师加强技能培训有《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管理办法》, 《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管理办法》; 实施“结对子工程”有《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技能大师遴选、培养、聘用、考核管理办法》; 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有《推门听课制度》; 外聘教师有《特聘教师管理制度》等。

抓技能竞赛备赛工作, 引导青年教师加入辅导团队开展竞赛辅导。重视团队协作的效应。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参加下企业顶岗培训和师资基地培训, 鼓励文化基础类教师参加转岗培训。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 学校的大多数教师在原有学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各种学习, 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取得了与专业相关的各种技能证书, 保障了我们专业课教学的专业技能的储备。

教研工作研讨会、培训工作汇报会、教学模式改革交流会是教师提高素质和进行交流的很好平台。

4 教师队伍建设硕果累累

近几年, 我校通过“内培外训、校企对接”的方法, 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 深入企业挂职锻炼,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等, 锻造了自己的教师队伍。截至到目前, 我专业培养专业带头人2 人, 骨干教师6 人, 有20 多人次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励。专任专业课教师中, 双师型教师占90% 。

正式启动示范校建设项目以来, 学校已经培养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 学科) 带头人2 人, 骨干教师6 人, 培养了“双师型“教师8 人。完成了《旅游礼仪》、《激情北大荒梦幻兴凯湖》、《悠远乌苏里神秘珍宝岛》《山水神韵秀鸡西》、《导游服务案例集》、《旅行社服务案例集》、《龙江民俗》、《鸡西百年故事》《旅游饭店案例集》、《神话故事》等校本教材的研发, 投入使用后效果很好。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4 人次, 在企业顶岗实习7 人, 新增“双师型”教师8 人, 有4 人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完成省级教育教学课题申报6 个, 结题的课题5 个。实训中心产教研相结合成效显著, 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 增强了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切合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密切了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有效对接, 实现了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一、“教学做”的统一, 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顺应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教师结构更趋合理, 师资水平稳步提升, 教学技能大大提高, 教育质量稳居全市之冠。

5 结语

通过示范校建设, 我们感到, 要完成示范校建设各项任务, 教师是关键, 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通过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过程, 我们也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 师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度、方案、实施、考核、评价的每一个环节; 把握师培工作的命脉, 其要义在于适应于产业结构和专业设置的调整, 维持学校持续发展; 有效解决了教师业务学习和日常工作之间的突出矛盾, 既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又不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紧握时代脉搏, 紧贴市场需求, 不断充实新知识、新工艺, 关注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持续发展, 提供了不竭动力。

摘要:教师队伍的双师型建设是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鸡西市职业教育中心针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存在的专业技能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探索出适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改进的措施, 并付诸实施, 取得显著效果。对其他中职学校教师双师型建设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孙爱霞.“半工半读”教学模式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J].职业技术, 2015, 2.

外训课堂 篇6

关键词:军事医学,外训教学,现状,策略

当前, 随着我国经济和国防实力的增强, 对外培训 (以下文中简称为“外训”) 已经成为国家对外政策和我军外事工作的重要内容。外训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外国军人留学生的培养质量, 还关系到我们国家、军队的外交形象。随着外训生源的拓展和需求的变化, 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依据外训教学特点, 有针对性地研究外训教学方法, 保质保量地完成外训任务是一个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第二军医大学自1961年开始承担医学专业外训任务, 目前是全军唯一的军事医学外国留学生培训基地。本教研室作为军事医学的专业科室, 近年来陆续开设了《防化医学》和《海洋生物伤防治学》两门外训课程。笔者作为主讲教员之一承担了部分外训教学任务, 从中获得了不少经验,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就军事医学外训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初步探讨。

1 军事医学外训教学的现状

与惯常承担的内训教学不同, 外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主要包括外训任务的随机性、受训人员的差异性以及外训任务的短期性等[1]。由于外训任务的这些特点, 导致目前的军事医学外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个人基础与能力差异较大。招生生源质量过“宽”带来的问题也很多, 由于目前没有严格的专业水平入学考试, 对留学生的专业水平摸底不清, 难以因材施教以达成外训教学高质量的目的。大部分学员都是有诚意、有潜力的, 生源质量的差异主要源于国家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因此若在招生问题上“严”起来, 很多学员可能就被挡在门槛之外, 可能会伤害两国之间的感情。

语言障碍。由于受援国较多且几乎均为非英语母语国家, 留学生所持语种十分复杂, 英语口音五花八门。以去年学校军医专业留学生招生情况为例, 共招生20人, 却分别来自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尼日利亚、斯里兰卡、阿富汗、亚美尼亚等16个国家。英语水平和口音的差异为教员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语言障碍。

外训教学培养计划缺乏针对性。要培养高素质留学生必须以质量取胜, 以特色取胜。为达到这个目的, 首先要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和个人基础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由于目前对同一届留学生并未根据专业基础划分层次, 导致留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不同。以本教研室所承担的军事医学基础课程《防化医学》为例, 有的留学生接触过该部分内容, 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更希望通过教员的讲授了解一些该领域最新的进展和知识。而有的留学生对该课程内容几乎没有任何了解, 只能从最基本的理论概念讲起。另外, 由于外训任务较常规教学任务具有更大的随机性, 教员在接到外训授课任务时, 并不了解学员的具体情况, 在准备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时也缺乏针对性。因此, 生源质量的差异、教员对学员背景不了解等问题, 导致目前外训教学培养计划缺乏针对性。

外训教学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考核机制不完善。目前, 针对留学生的教学方式还多以教员主导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式单一, 学习效果不明显。这一方面与留学生个人基础、能力有关, 另一方面也与承担外训教学任务的教员自身业务能力和外语水平有很大关系。部分教员缺乏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口语能力, 没有熟练掌握军事专业词汇, 从而导致教员担心留学生提问交流, 不敢提出问题让学员思考探讨。另外, 目前外训教学的考核机制也不够完善, 很多课程以查资料, 写文章的形式来进行考核, 得不到留学生的重视。一些承训单位也缺乏完整、成熟的外训教学质量考核标准。

2 提高军事医学外训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合理划分外军留学生生源层次

由于接受外军留学生培训属指令性任务, 目前尚无法对其来源进行有效控制, 但是通过对以往生源进行分析, 可大致预测留学生的来源和生源质量情况, 从而为尽早制订培养计划做好准备。留学生入学后, 可由承训单位对其进行摸底测试, 根据个人基础能力不同, 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两个层次, 针对不同层次的留学生分别制订出相应的学习标准和学习计划。另外, 对军队留学生在“宽”进的基础上, 也可以采取将语言学习阶段的留学生和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留学生区别对待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后验收学习成效, 汉语尚未过关者安排到语言补习班, 过关者则可直接编入专业课程班继续学习。通过这种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方式, 使外军留学生懂得珍惜“宽进”的学习机会, 加倍努力, 从而毕业时能顺利通过“严出”一关并真正收获学习成果。

2.2 进一步完善外训教学培养计划, 加强外训教材建设

完善外训留学生教学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 是提高外训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完善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 使各专业开设的各门课程的深度、广度、目的要求、时间分配等更为规范化。在此基础上, 还要详细了解学员的专业基础情况和英语水平, 为每一名学员制订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科学调整, 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提高施训效果。另外, 还要加强外训教材的建设。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 由于军事医学专业涉及课程门类多、留学生语种复杂以及学时长短存在差异, 目前大部分承训科室使用的自编教材存在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专业外语水平等问题, 不能完全符合留学生实际需求, 因此必须统一编写外训教学专用教材, 加强相关教材建设。

2.3 提高外训教员政治素质与授课能力

师资队伍是外训教学的核心和基础。军队外训教员要有很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情操, 忠实地执行我国的军事外交政策, 全心全意地为我军外训工作服务。这是军队外训教员应当具备的政治素质。语言障碍的存在是外训教学明显区别于内训教学的特点之一, 克服语言障碍是圆满完成外训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外训教员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能力并熟练掌握军事英语。其中, 英语基础能力主要指适合外训要求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熟练掌握军事英语主要指熟练掌握了军事专业词汇及其含义。随着军事外交的不断发展, 军事交流不断增多, 外训的任务将会越来越重。由于英语是外训规定的工作语言, 而受援国不都是以英语为母语, 这就要求外训教员应当尽可能将自己置身于讲不同“英语”的各种人之中, 使自己熟悉不同的语音语调和用词, 逐渐培养应付各种语言环境的能力。

此外, 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外训教员的授课能力和英语水平, 学校也需加大培训指导力度, 通过成立各门课程的外训教学组, 结合老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青年教师相对高的外语水平, 建立起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外训师资梯队;积极组织教员参加英语培训, 以校内集中培训、校外自主学习自我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强化外训教员的英语水平, 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知识扎实, 外语口语素质过硬, 沟通交流能力突出的外训师资队伍。

2.4 创新外训教学培训模式

外训学员都是经过受训国国防部门层层推荐后选送来培训的, 具备良好的军事素质、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具有思维活跃、习惯于带着问题思考、课堂讨论积极、有着从国外学习先进军事技术的强烈欲望和使命感等特征, 这也是外训学员与其他层次学员的最大区别。鉴于外训学员较其他学员有更强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 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一些创新性的教学培养模式。在大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可采取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和现场教学等方法, 既活跃了教学的形式和课堂气氛, 又锻炼了外训学员主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由于外训学员均来自于本国军队的各级卫生机构, 有着较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且查询外文资料能力强, 可以通过网络、图书、期刊等途径来实现。这为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在外训教学中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另外,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也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学员通过思考讨论进一步对教员所讲授的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实践中能更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同时教员也了解了学员所在国家卫生系统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拓展了教员的视野, 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 加强交流, 增进友谊的目的。此外, 在留学生学习正课之余, 也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安排他们进行一些实地参观考察活动。我们教研室在讲授《海洋生物伤防治学》这门课程时, 通常会组织留学生参观上海海洋水族馆, 使他们在课堂上学习了相关内容后能通过参观水族馆对有毒海洋生物有更直观的了解。

参观水族馆后也会适当安排留学生对上海市内的一些景点进行参观, 使他们了解我国、我军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成就,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培养对我国、我军的感情, 从而加强我军在世界格局中的力量。

2.5 建立完善的外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全面提高外训教学质量, 还应严格把握各个教学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训教学督导工作, 组织专家组对每一门专业课程进行听、查课, 既督导教员的授课质量, 又及时了解外训学员的学习效果, 并及时发现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帮助外训教员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手段。同时还要充分听取留学生关于教学工作的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 座谈讨论等形式, 让留学生积极反馈信息以帮助整改提高。此外, 还需规范外训教学的考核制度。目前部分外训课程采用查资料、写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由于考核方式过于宽松使部分留学生不重视课程主体内容的学习。因此, 需要规范考核制度, 开展中期考核和毕业考核, 帮助学员端正学习态度, 检验教学质量。

军队外训作为国家和军队援外工作的一部分, 关系到国家外交政策和军事外交目标的实现。由于军队外训教学的特殊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 尚有许多具体的实际问题有待探讨, 需逐步规范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为推动我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和军队之间的友好合作、扩大我军的国际影响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树军, 高永胜.依据教学规律搞好外训教学[J].海军院校教育, 1999 (3) :51-53.

上一篇:初中语文学案教学下一篇:生活本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