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负效应

2024-07-28

多媒体教学负效应(共12篇)

多媒体教学负效应 篇1

多媒体教学手段大规模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之中, 展现出其明显优势和独特魅力, 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 已对教学效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这些影响亟等消除。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负效应

多媒体教学效果不应盲目夸大, 其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有时一个方面的优势, 如果控制不好, 使用不当, 也可能成为劣势, 造成负效应。南国农教授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一文中曾指出:“重视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 但是如果认为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取代教学媒体, 可以取代教师, 如果有这种认识, 那就是有问题的、不正确的。”从现实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量大, 教学进度快, 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

多媒体教学可以减少教师板书、制作表格等工作量, 从而提高效率, 但与此同时, 一堂课信息量增大, 学生思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稍有疏忽就会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 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没有时间记笔记或干脆不记笔记, 从而丧失了由记笔试而产生的记忆功能。有些学生因忙于记笔记, 而没有时间思考, 造成信息的缺失、中断和零散 (纪明霞, 2001) 。

2.存在将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图解”的误区。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其最大的、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是直观性, 若能实现直观性, 可以说就达到了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但是, 如果我们就此得出一个简单的推论:多媒体与“图解”等同, 便走入了一个误区。对于大学英语教学, 只要找到几张与课文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把它变成电脑素材, 就形成了一个多媒体课件, 若是这样,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未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解读能力, 反而替代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想像, 直接获取形象的过程, 降低了学生对文字的解读能力, 使大学英语教学走入了“图解”误区,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被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所替代, 造成教学环节的错位和缺位。

3.多媒体教学容易造成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不足。

利用现代教育媒体, 便于把抽象的概念, 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 跨越时空的事物, 不易实现的过程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等形式, 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 从而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但是教师如果忽略语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 把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归于某一图像媒体中, 就会剥夺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 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4.学生易将注意力集中于屏幕, 学习兴趣难持久。

刚接触多媒体时, 学生们会被丰富多彩的画面和维妙维肖的三维动画等激发出学习兴趣, 但却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等形态, 转移了注意力。而且, 多媒体课件毕竟是以教学为目的的, 不像故事情节很浓的电视剧引人入胜, 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乏味。反之, 如过分追求视觉的图像声音和色彩, 又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 从而掌握不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失去教学的意图和目标。

5.多媒体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信息的传播, 更多是文字的学习、语言能力的训练、跨文化交际, 而多媒体在这方面提供的更多的是现成答案, 而缺乏对过程的细致展示。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就容易缺乏对过程的细致了解, 缺乏由教师引导的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和思维过程。如果教师为扩大课堂容量, 单方面地一味播放、放映, 学生就只能成为热闹的看客, 多媒体教学也就只能称为多媒体演示,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同时, 现成的教学软件多以固定的流程反映教材内容, 将教师和学生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 即使是任课教师自行设计的软件, 也由于事先设计的既定性, 缺乏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互动所带来的及时性、交互性特点, 使用较为死板, 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所以,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 多媒体教学缺乏后者那种随时随地双向交流、灵活应变、挥洒自如的长处。在目前多媒体技术所达到的状态下, 试图实现“无黑板上课”, 用多媒体教学来取代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明智的。

6.多媒体教学对教师及设备的要求较高, 准备不足, 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

多媒体教学的技术不断进步和更新, 先进的教学设备对教师教学技术能力水平要求也较高, 一些学校不可能在缺短时间做到每名教师都可以自如驾驭先进的教育设备。如果教师在驾驭各种信息技术能力上不能够完全胜任, 或对课堂上将会出现的情况准备不足或随机应变能力稍差时, 就有可能无法很好地控制课堂上的局面, 影响教学效果 (苑永波, 2001) 。

二、完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途径

针对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 我们应因势利导、除弊兴利, 从主客观诸多方面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 优化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和过程,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一) 注重教师和学生过渡期的培养和训练。

对初次接触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和学生, 应有个过渡期, 使其逐步适应和掌握。学校应注重对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培训, 加强交流。教师应注意过渡时期学生的适应能力的培养。一般在最初阶段, 教师最好尽量减少课堂信息量, 经过一定的适应时期后, 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信息量与进展速度。除此之外, 让学生尽量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同时课后要及时复习。课后进行巩固学习, 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此, 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具体内容, 留给学生几个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加以解决, 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 可通过校园网, 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进行学习、自我测试。

(二)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学生应发挥主体作用, 而计算机是辅助手段, 若一堂课自始至终都是学生与计算机交流, 则易造成学生注意于屏幕, 学习兴趣不浓, 久而久之, 感觉就会枯燥无味。为此, 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对一些重要的内容、例句, 不仅应板书, 而且要详细讲解。另外, 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具体情况, 适时地用概括而简洁的语言归纳、总结或提问、大家共同讨论等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持久。同时, 在视、听、说课程中采用大量的情景对话 (sit national pair work) 、小组讨论 (group discussion) 和表演片段 (role play) 等语言操练形式, 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有机结合成一体。

(三) 教师应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 自主开发部分教学软件。

由于学生本身不同的文化素质基础, 以及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 往往导致课堂教学的结果是多种多样, 教师若想要随时根据课堂学生的反映进行灵活生动的教学, 并全面掌握课堂教学进程, 保证教学效果,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应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 即教师自身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开发平台的技术应用, 同时对多媒体教学内容要非常熟悉, 要及时把握学生课堂反馈的真实情况, 以此来调整教学的内容、进度和深浅程度。二是开发有较强的变化适用性的教案, 应以大纲为中心, 紧密围绕课文, 教师应合理地安排好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比例关系, 同时, 要根据不同基础和程度, 由任课教师进行多媒体教案的二次开发和制作。

(四) 注意多媒体教学的环境建设。

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也和教育传播环境有关, 良好的教学传播环境, 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学习和卫生保健环境, 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传统教学相比, 多媒体教学对传播环境具有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的传播场所和设施, 布局要合理, 风格要谐调, 室内要保持安静、整洁、美观、通风良好, 设施和照明区别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运用了多种教学媒体, 如幻灯、投影、录像、视频展示仪、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温度、颜色以及活动空间等要符合学校卫生学的要求。对教学媒体的设置要科学, 教学媒体间连接要可靠, 媒体间相互干扰要少, 便于教师使用。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实现专人负责, 从而保证教学的效果。

总之, 我们应把握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位置, 遵循大学英语教学内在的规律, 将其纳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代化轨道。同时, 要正视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 优化教学环境和过程,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以最优化的教学设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负效应:消化不良、多媒体教学“图解”化、学习兴趣难持久等, 并从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的途径及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负效应,完善

参考文献

[1]贾国栋.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实验研究报告[C].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论丛, 1999年卷 (上)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7.

[2]纪明霞等.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教学方式的优化[J].中国电化教育, 2001.8.

[3]南国农, 李远林.教育传播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5.

[4]张琳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电脑, 1996.9.

[5]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 2001.8.

多媒体教学负效应 篇2

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负面效应规避

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引入外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给外语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应当从理论上认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正面效应,同时也要认识其负面效应,以便在使用时趋利避害.

作 者:孙慧 张爱华 SUN Hui ZHANG Ai-hua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山东外语教学  PKU英文刊名: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年,卷(期): ”“(4) 分类号:H319 关键词:网络   多媒体   外语教学   负面影响  

多媒体教学负效应 篇3

【关键词】电教媒体;助推;幼儿语言;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给各个阶段的学生的教学与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多媒体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开拓更广阔的视野。而幼儿的语言是在交流和表达中发展的,语言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兴趣,提供适当的语言情境和资源,使他们乐于交流、乐于表达,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借助电教媒体,在语言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和发挥教学技艺与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巧用电教媒体为幼儿呈现丰富的语言资源,使其活跃思维,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现代多媒体技术有进行定格放大、反复显示画面,同时提供视、听、行相结合,把看、听、说统一起来的功能,而且能方便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巧妙的编辑和组合,设置思考点,引导幼儿思维,从而在幼儿语言与思维的整合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让幼儿能创造性的运用语言,活跃其思维。

如故事《猫医生过河》教学中,整个情节都围绕着小伙伴怎样帮助猫医生过河而展开。为了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和想象,我制作了课件,课件中先呈现猫医生过不了河的危难情境,接下再显示小伙伴帮助猫医生过河的种种情境。这样制作的目的是为了制造悬念,让幼儿积极思维,想出许多帮助猫医生过河的办法。当幼儿猜测成功后,电脑及时给予音效鼓励。然后我们再回到前一幅画面,让幼儿进一步展开想象。这样不但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调动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的语言和思维达到完美整合。

又如在语言活动《小鸡和小鸭》教学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画面、展开想象、拓展思路、推测和创造,并通过若干个链接了小鸡到小河边提水救小鸭子,用绳子救小鸭子,用竹竿救小鸭子,用梯子救小鸭子的方式,当幼儿讲述后计算机同步显示画面,鼓励幼儿想得奇、想得新、想得妙。在多媒体提供的宽松条件下,引导幼儿动脑筋、想办法救小鸭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从而较好地发展了幼儿语言的创造性。

二、巧用电教媒体为幼儿渲染宽松的语言情境,使其想说、敢说

我借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孩子创设语言学习情境;利用现代多媒体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等特点为孩子的发展思维创设空间;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具有具体感性的立体信息的动态情景,直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使其想说、敢说。

如在语言活动《小猫钓鱼》中,由于这个故事幼儿比较熟悉了,仅凭教师的讲述幼儿肯定提不起精神,于是我先让幼儿观看教学课件,幼儿立刻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随着逼真形象的音响和富于动态的情景,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对于教师的提问,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回答,甚至连故事中没有的词句,幼儿也能创造性地讲出,如“蝴蝶飞走了,小猫垂头丧气地回到小河边”等等。讲完故事,再请幼儿听《小猫钓鱼》的录音进行游戏表演,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课件中动态的信息,因为更富有真实感而能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使幼儿不只是仅仅将它单纯地作为某一知识去理解,而是在积极运用已有的经验理解和把握它的同时,产生好奇和疑问,促使幼儿积极质疑。幼儿们在游戏中能分清角色,并根据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创造了许多游戏情节,丰富了故事的内涵,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幼儿与教学内容直接交流的目的,使其想说、敢说、乐于说。

三、巧用电教媒体为幼儿提供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其喜欢说、乐于说,并扩展语言经验。

巧妙运用多媒体可以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可以使幼儿有效地操练、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达到发展幼儿语言的目的。

在童话表演《小熊请客》教学中,我让幼儿在看、听动画片《小熊请客》的故事中,让幼儿尽可能地获得丰富的语言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为幼儿设计了相应配套的角色表演,让幼儿在动态的画面中,激起表演欲望,使幼儿在看、听动画片《小熊请客》时,就跃跃欲试,情不自禁的模仿动画片中的小动物的音容表情与一举一动。接下来,我们专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从而使幼儿既巩固了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又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使他们喜欢表演、乐于表演。

又如:在语言活动《祖国美》中,要求幼儿用连贯的语句谈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祖国山河美,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是一家的经验。可孩子已有经验甚少,无从谈起。于是,事先从网上收集了许多祖国山河美的图片,有黄河、长江、长城、珠穆琅玛峰、北京故宫、颐和园、西湖美景、海南椰林等图片,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人物的图片,让幼儿观看,让他们领略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及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展开无限的遐想,激发幼儿讨论的话题,让幼儿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言,同时扩展了幼儿语言经验。

四、巧用电教媒体的趣味性,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发展其语言逻辑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产生了兴趣,幼儿才能形成学习的动机。多媒体技术采用音像结合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寓教于乐,更能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交流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挖土机找水喝》是个讲述活动,描写了小挖土机找水喝的过程。由于年龄的关系,幼儿对挖土机缺乏感性的认识,出于安全考虑,又不能带他们到实地去,如果只是一张张的图片,幼儿没有那种感性经验,对于挖土机的心情是无法表达的。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制作了课件,把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动画片”,生动的形象、丰富写实的场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理解力,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在边看、边想的活动中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既发展了形象思维,又发展了幼儿语言逻辑思维能力。

又如在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中,散文诗欣赏教学时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同时也较抽象。运用多媒体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背景音乐轻轻地响起《秋日的雨》,雨滴答滴答地从天空中下来,秋天的大门徐徐打开,一朵朵美丽的菊花盛开了、银杏变黄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诱人的糖炒栗子冒着香气,秋天的落叶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人们忙着采摘果子……在这种诗情画意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的秋天告诉大家,活动中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个个投入,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散文中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了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美,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多媒体教学负效应 篇4

一、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负效应

1. 干扰学生正常认知

作为人类进行交流表达的工具,语言具有表意的特性。高中语文课程的关键任务就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对语言的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尽管多媒体能够对文章和诗歌的内容进行具象和生动的展示,但是过于繁乱的动态刺激有时却会掩盖了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举例而言,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师生不难从整首词中体会到作者所描绘的壮观景色和心中的慷慨激昂之情,若此时采用多媒体技术,过多的视频和音乐反而会干扰学生的视线和注意力,让学生忘记体会诗词语言的精妙,使学生对语言的认知大打折扣。

2. 掩盖教师主导地位

多媒体教学永远都是教学课堂中的辅助教学工具,多媒体的作用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提供更加直观的表达效果。但是这不能否定教师才是课堂中真正的主导。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过分依赖多媒体,被课件的程序设定“牵着鼻子走”,忽略了自己的讲课方法和艺术,并且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加之多媒体的教学内容十分紧凑和信息众多,反而容易造成“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方法。更严重的是,有的教师因为把自己备课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课件的制作和选择中,因此也忽略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个人素养的提高,这对于教师的个人发展也造成不利影响。

3. 淡化学生语文体验

多媒体教学加大了课程的信息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有效地理解文本内容,并拓宽视野。但是,如果不能对多媒体教学的使用频率和方法进行准确的把握,反而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冲淡学生对语文和文学的体验,让兴趣爱好点发生错位。

比如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将地坛通过多媒体进行过多的介绍,很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地坛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中,对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理解反而弃之不顾。这不仅违背了教学的初衷,也让学生的关注点发生错误和偏差,语文体验大大削减。

二、解决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负效应的方法

1. 严格遵守适度原则

儒家讲求“中庸之道”,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的使用也是如此。遵守教学信息适度的原则,在使用多媒体时,具体表现为教师要在保证多媒体解决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和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语言能力的提升,将多媒体用在“刀刃”上,用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上。

另外,教师在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时,除了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时间长度,还要注意播放的内容和形式不要过多,防止学生的学习强度过大,引发疲劳,对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2. 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教师才是教学的真正主导”的思想。多媒体的教学优越性不言而喻,但是多媒体绝非能够代替教师进行教学的产物。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和个人魅力,可以起到多媒体教学远不能达到的效果。并且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上,多媒体作为一种机器设备,也无法达到教师的灵活和知识水平,毕竟人类的思维,尤其是语言的运用能力要远高于计算机和其他机器设备。这是多媒体根本达不到的。

3. 传统教学方法结合

多媒体的运用绝对不代表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排斥。因此教师应当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将之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进行教学。如将范读、板书等传统教学方法,以及录音机、投影仪这些传统教学工具进行相互、交叉运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单纯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望尘莫及的。

以舆论监督放大主流媒体效应2 篇5

汪成明

肩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重任,作为省委机关报的属性决定了浙江日报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办报宗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如果党报仅仅依靠先天的政治优势,是无法成为读者依赖的报纸。近年来,浙江日报正视竞争,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创新和改进舆论监督报道方式,不仅使报纸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并反过来影响网络媒体,成为党报以舆论监督放大主流媒体效应的典范。

紧盯网络热点形成良性互动

相对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新优势外,网络媒体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容易造成公众的误解并引发公众对事件真相的渴望。与网络相比,作为党报的浙江日报在传播手段,信息量、时效性、互动性等方面虽落后于网络,但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肩负着引领舆论的重要职责,有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优秀新闻人才和实力强大的采编队伍,并且在长期舆论监督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尤其是作为时政报道的政治新闻部的记者。对当下网络舆论中哪些要大声疾呼,哪些要淡化处理,哪些要跟进“加热”,哪些要及时“降温”,都会迅速全盘考虑,精心策划,把握好时机、节奏、力度,推进舆论监督的效果。

2009年12月初,一条有关路桥农民工讨薪不成反被无良老板雇凶刺伤生殖器的恶性事件,事发在年关之际,加上无良老板被网友人肉搜索后的疑似较强的社会背景,立即引发了网友的疯狂跟贴。在看到相关信息后,本报即指派我赴路桥调查此事,并于当天就刊发了《台州路桥星座美食城门口上演不该发生的一幕:讨薪起争执出门遭刀捅》的连续报道,对整个事件发生的背景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当地警方也迅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于次日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百姓称快,网友直呼给力,不仅平息了网上的怒火,也显示了党报在舆论监督方面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还原事实真相引领舆论导向

充分尊重读者的知情权,确保读者对信息的掌握,是党报舆论监督的根本前提。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封锁突发事件等“负面信息”已成为不可能。以往对突发事件、热点问题报道的一些“惯例”,在舆论语境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不仅伤害了读者的知情权,而且伤害了党报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如瓮安事件,因为读者不能从正常的、权威的渠道获取信息,就难免猜测、打听小道消息,各种流言到处传扬,甚至引起社会恐慌。群众不满,党报的舆论引导力、舆论监督更无从谈起。信息时代,主流媒体在关键时刻决不能失语,要把信息及时传给读者,让读者知道真相,要把握“话语权”,把握舆论主动权,制止不良传闻,疏导读者情绪,在工作上赢得主动。

前不久,法国一家电视台记者找到我,要求采访两年前轰动全国的杭州富家子弟胡斌飙车案引发的“70码”事件,虽然我婉言谢绝了此次采访,但对于远在法国的同

行,在此案两周年之际,千里迢迢专程来采访我感到不可理解,而他们的解释是,在两年前的舆论旋涡中,作为浙江最权威媒体的浙报发声,不仅有力而且一针见血,客观、公正的报道,迅速推动舆论的转向,并让整个事件朝着有利于公正、公平解决的途径演进。

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党报不仅要敢于发声,而且要善于发声,引导舆论,平息社会对事件公平公正解决的心理期盼,这不但满足了读者的知情权,也充分发挥了党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避免了谣言和虚假信息。

监督推动发展帮忙决不添乱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没有强制力的软监督,虽然重要,但有时也很无奈。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因此,要想舆论监督报道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要在选好内容,抓住具有普遍意义、群众关注的热点、领导重视正要着手解决或可以解决的结合点上做文章,注重用事实说话,做到无懈可击,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工作。

一直以来,温台两地传统的丧葬风俗浓厚,厚葬风俗日盛,并成为家庭经济实力的象征。而随着一条高速公路的开路,温台两地沿高速的青山白化现象已经成为一道难题,如果没有外力推动,当地干部对动百姓祖坟的事,轻易谁也不敢动手。2005年9月8日本报二版头条位置刊发我采写的《温州公路沿线“青山白化”触目》一文,立即引起了温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天即对此事做出重要批示,并把本报报道以明传电报形式下发到温州各市(县、区),此后一场声势浩大的青山白化专项治理启动。事隔多年后,温州有识之士对于本报报道所引发的巨大效力,仍表示由衷的钦佩,并称本报是推动当地文明殡葬重要推手。

党报要搞好舆论监督需要政府支持,政府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也需要借助党报舆论监督来推动。党报发挥好这个优势,既能确保舆论监督不出偏差,又能较快得到领导和政府的重视,有效地解决问题。对解决好的,还可以跟进正面报道。本报此后还对透过宁海县乱坟岗冶理的先进经验,对我省十年“治”坟,从乱坟岗“刨”出八万亩“黄金地” 进行了全面解读,使整个系列报道成为指导我省青山白化治理工作的重要推手,不全面推动了该项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但对解决不到位的,促其加大力度尽快解决,对能解决而不解决的,继续跟踪报道促其解决问题。例如,读者举报仙居干部大面积涉赌,记者对此进行了明察暗访,在当地解决不力的情况下,以内参形式刊发了此稿,并引起省领导的重视,当地迅速处理了此事,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现当今,我省不少地方领导已经善于将浙报的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改进工作、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其开明的姿态,反映了新形势下我省基层官员执政能力和政治智慧正在得到不断提升。

现场亲历亲为客观把握尺度

开展舆论监督的目的不是给政府给社会出难题,而是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维护稳定为出发点。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讲政治、讲大局、讲究方法、充满善意、出于公心,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坚决把好关,把好度,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切实做到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做到帮忙不添乱,曝光不炒作,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话语权”。

无论是我们报道的永嘉《入党标准量化之争》得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批示,还是被省委组织部长蔡奇批示的诸暨《村民入党先“捐款”》等涉及基层党组织曲解党章程,违规发展农村党员的报道,都是在记者亲历现场,深入采访后得出的结果,因为贴近,所以真实。见报后能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

打造高素质队伍自觉接受监督

党报记者用笔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用党和人民赋予的“话语权”,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保证读者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鼓与呼。然而新闻队伍也有良莠不齐的现象,有极少数人违背闻职业道德,唯利是图,以舆论监督为名敲诈勒索、收“红包”、收“封口费”。

党报是党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工具,浙报政治新闻部在着力打造强势舆论监督品牌的同时,更注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报新闻工作者队伍,通过思想教育和领导的身体力行,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侵蚀,无论是否在进行批评报道,始终都应该处在社会的监督中,尤其在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更摆正记者的位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媒体是社会的良知,而良知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血液。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压力前所未有,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其作用也更加重要。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上曾经强调,媒体要在搞好舆论监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而此前通过的《党内监督条例》,更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上述的一切,都为作为党报的浙报的舆论监督报道,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使我们在监督时,腰杆变得更真、更有劲。

(作者单位:浙江老年报专刊部主任、原浙江日报政治新闻部主任记者)

舆论监督报道

“媒体—专家”联盟的负面效应 篇6

媒体与专家本来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媒体是大众社会的无冕之王,是知识的传播者,她追求的是广度,受众越多越好,效果越轰动越好;专家是象牙塔里的普罗米修斯,是知识的发现者,他追求的是深度,知识越精深越好,效果越有颠覆性越好。简而言之,媒体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大众的;专家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小众的。在一个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两个不搭界的群体却暗地存在着一种深层次的共谋关系。

现代社会中的媒体不满足于仅仅报道事实,而是关注事件的背景,追寻事件的原因,挖掘事件的本质,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深度报道成为宠儿。深度报道中,媒体开始尝试扮演专家的角色,除了关注“WHAT”之外,更强调“WHY”和“HOW”两个新闻要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以光速传播,新闻求“新”的速度上已经没有竞争空间了,所以各类媒体纷纷转向深度挖掘。但这存在一个能力匹配的问题,因为记者大都是中文、新闻专业毕业,面对包罗万象的新闻题材,描述性报道不在话下,而深度挖掘和整合信息却缺乏相应的驾驭能力。此时,专家就粉墨登场了。

本来专家的任务是“专”,专心于书斋中探索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的真理。但现代社会发展的日益专业化需要专家出来与大众进行沟通、解释和传播,因而在传统的学术生活之外,知识分子还承担着社会服务的职能。哈佛大学前校长伯克专门写过一本书《走出象牙塔》,探讨了现代知识分子的职能和责任,知识分子不再固守书斋一隅,而是要与外在世界密切互动。在此背景下,专家们不甘寂寞了,除了“深度”之外也追求“广度”了,甚至部分专家开始转型成为“公知”。

于是乎,媒体和专家一拍即合,既获得了深度,也获得了广度,似乎是个双赢的结局。但切莫高兴得过早,“媒体—专家”联盟发生了一个负面效应,即受众不买账了,老百姓不接受,结果媒体和专家的公信力都不同程度受到削弱,搞着搞著,专家变成了“砖家”,教授变成了“叫兽”……到底发生了什么?

症结有三。首先,这种联手本身就是建立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定位之上。“广度”要求通俗易懂,化繁为简;“深度”要求精益求精,化简为繁。在媒体提供的语境下,专家的言论脱离了它的自身的专业背景,淡化了分析框架和推理过程,只是借助媒体抛出一个结论,这种专业化的结论往往与公众的感受、感情相抵触,因此很难不成为“雷言雷语”。例如,某经济学家说改革开放以来,官员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这个判断激发了公众的愤怒,但是这个结论在其自身的逻辑体系内其实是成立的,因为市场化的过程就是稀释权力的过程,作为权力拥有者的官员相对于以往的特权地位当然是受损而不是受益。

其次,专家的能力圈是有限的,专家只是在其狭窄的专业领域内是专家,能力圈之外专家的判断可能还不如普通人的常识。但媒体会给人带来一种自我膨胀感,专家很容易被这种膨胀感冲昏头脑,自我感觉是百科全书式的全能学者,往往越界发表意见。而知识分子有“公知”情结,特别爱扮演社会的良心,以感情替代理性,以道德替代规律,以价值替代逻辑,动辄入戏太深。某些专家十年前就判断北京房价有泡沫,结果唱空唱了十年,害人不浅。

最后,影响力也是商品,专家的媒体传播伦理也在经受诱惑。某些专家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危言耸听,哗众取宠,成了学术“凤姐”,搞得中国社会阴谋论盛行,狼烟四起,动辄货币战争、粮食战争、石油战争、供应链战争……也不排除有些专家被特定利益集团收买、裹挟,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和吹鼓手,这种帮闲文人的专家意见自然更是等而下之。

多媒体教学负效应 篇7

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多是由老师先来做教学内容介绍,然后一边进行动作示范,一边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学生在下面模仿、练习。如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课堂的教学内容变为老师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对动作进行讲解,然后利用多媒体的设备播放健美操的动作视频,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清晰的标注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跟随视频、音乐进行练习,上课的内容变得鲜活,灵动。

2 多媒体技术对健美操教学的正向影响

2 . 1 首先是对教师的积极影响

2.1.1 有 利 于 教 师 个 人 技 术 素 质 的 强 化

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需要教师熟练的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视频的剪辑及以及多媒体设备的操作,这样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多媒体使用的相关知识就不得不掌握,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的素质提升。

2.1.2 有利于减轻教师在课堂上的压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上课是双边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老师的讲解与指导,使学生掌握某项技能或学到某种知识。健美操课堂上,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要重点进行动作的示范以及动作要领的讲解,然后带领学生反复的练习,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动作讲解一遍后,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再去观察每个学生的动作准确与否,进而无法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与指导。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这种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学生可以跟随多媒体视频进行动作练习,教师则有充分的时间来观察学生的动作,对动作进行规范化指导,而且还可以避免教师由于年龄或者是身体素质等某些原因而无法准确做出健美操动作的无奈与尴尬,同时教师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组织教学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 . 2 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健美操的教学中动作变化多端 ,对胳膊与腿的协调性要求也很高,同时还要求动作的连贯性以及熟练性,仅仅依靠教师的动作示范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利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设备的暂停、倒退、慢速播放等功能对较难的动作进行细致的讲解示范,甚至可以进行动作的分式演练,学生跟随音乐回忆动作细节,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进而掌握健美操每节的连贯动作。学生可以轻松的学,自然就会对健美操产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利用课件演示诸如健美操团体操进行队形变换的复杂场景,可以更直观、清晰,使同学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经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的结论:人类的学习83%是通过视觉,11%是通过听觉,也就是说我们所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靠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得来的,在健美操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给学生一种新奇的视觉刺激与听觉刺激,例如:播放舒缓、轻柔的音乐使学生的感官得到放松,播放完美的体操舞蹈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的享受。这样就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此外,在健美操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以往教师示范讲解的枯燥模式,令课堂的内容丰富生动起来,更符合现在年轻学生的心理特点。

(2)拓宽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与空间。有了多媒体技术 ,学生获得知识不再仅仅依靠课堂、依靠教师,学生可以自主地利用课后的时间登陆互联网观看教学视频以及录像资料,这样就有效的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令健美操学习延伸到了课堂之外。

(3)多媒体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利用课后的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以及需求积极地主动地去搜集资料与信息,从而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4)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利用多媒体设备的速度可控、逐帧展示、画面清晰等优点进行教学,减轻了健美操教学的难度,使复杂的技术动作变得轻松易学,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创编。在健美操的动作编排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创作的能力,又可以学习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地提升。

(5)多媒体在健美操术科的教学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优势。首先是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比较大,教师既可以使用已经存在的信息,也可以自主的对已有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去粗取精,使其更加适合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共享教学资源,既方便快捷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知识的传递速度得以提升,互联网的传播特点是即时、海量、云处理,另外它的互动性也很强,既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还可以多对多。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与空间。

3 多媒体技术对健美操教学的负向影响

3 . 1 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教学在课堂上的地位认识不清晰, 模糊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教学含有诸多优势,而且在体育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喜爱,但是,有很多教师过多的依赖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均使用多媒体,不过在健美操的教学视频中展现给学生的动作其实一种反向的示范动作,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就要花一些时间来进行变向理解,进度上就会与基础良好的同学产生差异,这个时候是更需要教师的引导示范的。如果教师太过于依赖多媒体视频、音频,多媒体便会从辅助地位变为主导地位,教师的职能就会大大的削弱。

3 . 2 滥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学双方缺乏互动和交流

多媒体技术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缺少灵活性的,因为课件是固定不变的,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教无定法”这对与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无法做到的,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更多的一种观摩学习。课堂上如果令多媒体贯彻始终,教师几乎就没有了与学生交流的过程,长时间下去,教师会形成惰性,不会形成个人的特色教学方式;同时对学生也不利,学生愈来愈散漫,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讲解要领,学生在下面听得认真,不理解的会及时提问,教师可以力争与学生的思维同步,令教与学双方能够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

3 . 3 多媒体的频繁使用易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容易给学生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并且有时一些老师会对多媒体课件进行过多的修饰,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模糊重点,被教师在课件中所渲染的稀奇事物吸引注意力,从而忽略了真正该掌握的内容。

3 . 4 多媒体教学在减轻教师的压力的同时容易增加学生的负担

在课堂上如果多媒体使用不当,令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体,整堂课的讲解、演示,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倾泻大量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已经呈饱和状态下,那些过多的知识、动作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填鸭式的教学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4 结语

浅谈多媒体地理课件的课堂效应 篇8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地理课堂,教学改革

多媒体应用于地理教学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领域。地理学科极其丰富的时空变化、五彩缤纷的自然风光和层出不穷的地理事件用多媒体电脑进行描述是最能发挥其功效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一线的地理教师, 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以自己制作一些课件为例浅谈一下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寓“乐”于教,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 思维主动活跃,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并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兴趣又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 这种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中极易产生, 因此, 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 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例如:在《台湾省》、《黄河》、《长江》等课件的片头分别加入《阿里山的姑娘》、《黄河颂》、《长江之歌》等视频影像歌曲, 当学生一进入教室, 悠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美丽的画面, 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中来, 一首首熟悉的歌曲用来导入新课, 让学生感到既轻松又新颖。又如, 当讲到台湾的旅游资源时, 一幅幅美丽的风光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 一边欣赏一边还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解说, 犹如身临其境, 乐而忘返。就这样, 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 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其求知欲, 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化“繁”为简, 突出重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外, 还要借助地图、挂图和其他教具教学, 但一些挂图内容繁多, 重点不突出, 而且其内容又是静态的、无声的, 给学生的印象依然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如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恰恰弥补了地图教学的不足之处, 既加大了课堂密度, 又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例如, 在《台湾省》、《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分区分课件的设计制作中, 把位置、地形、矿产、经济、人口、城市、旅游等各个地理要素分开显示, 能起到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的作用;而类似“土地类型”、“中国降水”、“人口迁移”等图幅, 可制作成复合投影片, 如“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则把它分解成:耕地分布、林地分布、草地分布、沙漠分布等图幅,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逐一显示。又如, 在“世界人口迁移”的教学中可分解成二战前人口迁移路线图和二战后人口迁移路线图, 这样, 既有利于教师重点讲解, 又可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

在《水循环》课件中, 把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分别制作成三个动画, 在讲解时一一显示, 最后又把三个动画结合在同一动画上显示水循环的整个过程。这样, 学生不但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循环类型的环节,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知道, 这三种循环不是孤立的, 而是有联系的, 通过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将它们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变“静”为动, 活跃气氛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 教具主要是挂图并结合课本插图在教学中使用, 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 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在课堂上较为被动, 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模拟, 使静止图像成为动态图像, 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 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讨论,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 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例如:在《板块构造》、《地壳运动》课件里, 制作了多个动画, 把“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褶皱”、“断层”、“火山的形成”等, 都变成了动画显示, 学生看后一目了然,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向斜成山, 背斜成谷”这一动画, 先把画面做成水平岩层, 在力的作用下, 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 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 这时显示的图像是“向斜成谷, 背斜成山”, 然后再显示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 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慢, 差异性的侵蚀继续发展, 使背斜部位渐渐成为谷地, 向斜部位反倒转为山峰, 即“向斜成山, 背斜成谷”。这一动画的模拟显示, 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地形倒置现象变得形象、直观, 使学生印象深刻, 经久不忘。

此外, 很多自制的课件里, 在动画显示过程中适当配上声音或音乐, 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地形雨形成的过程”、“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等动画显示过程中, 相应配上雷声、雨声;在《中国降水》课件里, 一边通过动画模拟“锋面雨带移动”的全过程, 同时配乐朗读:“夏季风, 雨祖宗, 五月在南岭, 六月在江淮, 七八向北去, 入黄进辽松, 九月回江南, 十月去无踪”。这样, 就能把雨带移动的时间、路线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四、避“远”就近, 生动逼真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知识局限在书本上, 无论教者怎样发挥语言的才能和教具的演示, 都无法直观、生动地再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但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里, 倘若适当插入视频影像, 就能把课堂上看不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底地形等;也能把十分遥远的地理事物展现在学生眼前, 让学生领略各种大自然的奇观, 如宇宙空间、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等。例如:在《太阳系》课件里, 以超级链接的方式插入了“太阳活动”、“九大行星的自转运动”等视频片段。在上课过程中, 不时把学生带到星光璀璨的太空遨游, 对提示宇宙的奥秘、提高学生对天文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起到了宏观、生动的效果。

媒体的危机报道功能及其扩散效应 篇9

突发环境事故作为灾难的一个主要的方面,既是普遍存在的,但又是可以预防的。

按照莫菲定律,大多数的事故灾难都有一个演进的过程:由失误产生隐患,由隐患产生苗头,由苗头发展为事故。但如果我们在事故发生之前,能够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导致事故的隐患、苗头和征兆,便能够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阻止事故的发生。[1]

媒体从危机爆发前的预警,到危机的发生直至结束,媒体始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媒体应该通过充分的信息报道来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渤海溢油事件的发生,对当地的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当然,这种影响不仅是暂时的,也是长远的。公众渴望知道事件的面貌和进展情况,此时,媒体在事件中成为了公众了解真实情况最重要的信息源。

二.媒体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方利益的角力场

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政府及主管部门、危机责任方、社会大众团体会出于不同的目的展开角逐,去解决问题,而媒体由于具有强大的公众影响力,它的有关事件原委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事件的进程,因而自然而然地成为危机事件各方利益的角力场。

三.媒体在政府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双刃剑作用

政府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媒体往往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双刃剑”作用。[2]

(1)媒体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渤海溢油事件发生之后,媒体的大量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大量关注,此时,媒体的控制作用愈发的凸显出来。媒体通过各种传播形式,把政府有关应对措施传递给民众,取得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以实现民众与政府的一致行动。

(2)媒体消极阻碍作用。当然,媒体的不实或者夸大报道,忙中出错、忙中添乱,给政府化解危机增加难度,甚至给突发事迹雪上加霜。

危机信息的发布从机制上和逻辑上分析会有利于社会稳定。从机制层面来说,只有灾害信息和其他的危机事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社会稳定,而危机信息的及时传播,有利于人们及时发现危机,重视危机,采取措施来消除危机。

从逻辑上来说,发布危机信息也不一定会引起社会恐慌,只要政府应对措施有力,舆论引导正确,政府具有足够的公信力,人民就会有更多的信心。[3]

媒介危机报道的功能从以上方面来说具有扩散效应,这种扩散效应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知情层面

参与应对突发事件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力与义务。此时媒体信息发布的目的:让公众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在应急管理中的权力和义务;让公众了解应急预案,知晓周围环境中的危险源、风险度、预防措施以及自身在处置中的角色。根据新浪网调查,截止2012年1月29日下午4时,有10399人参与该调查。68.3%的调查者认为康菲公司和中海油都应为渤海溢油事故承担责任,同时91.5%的调查者认为渤海溢油事故的责任方应该承担刑责。媒介的危机报道是个人乃至群体在危机发生时应对可能带来风险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在这次的渤海溢油事件中,《中国青年报》在2012年1月1日的《首批29名养殖户请求赔偿两亿多元》一文中指出:“29名养殖户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的海滩从事水产养殖,由于康菲公司漏油污染造成了养殖的海参、车虾大量死亡,同时,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没有向社会公布污染的事实,造成养殖户误将含有油污的海水纳入了养殖池。”对于事故后果的瞒报、谎报,显然给当地的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媒介公开、透明报道有利于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有利于提高政府反应速度,减少事件危害,降低救治成本,维护社会稳定。”[4]康菲公司对公众隐瞒不报在先,屡屡误导陈述在后,同时一再试图回避承担其造成的生态损害和养殖等经济利益损失。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公众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资源,欠缺对政府部门和决策者的影响力,利益常常被忽视甚至受到侵害。媒介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公众提供平等、直接、公开地直接与责任方协商对话的机会,以保证赔偿方案制定的公平合理。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已逾半年(联合调查组公布,污染海洋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经过行政调解,农业部、中海油、康菲公司以及有关省人民政府就解决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渔业损失赔偿和补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二.社会传播层面

简言之就是引起社会注意,唤起社会救治,增进社会理解,监督社会行为。[1]

渤海溢油事件的本质是人为带来的环境风险向现实转化,这种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它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产、生活方式背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扭曲所造成的。

媒介在报道此类事件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把目光放在促进事件的解决上。而且应该同时注意社会层面上的巨大的扩散效应。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更要重视教育和培训,最好的战略之一就是使人们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保科普知识宣传,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技术支持等,着重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培训教育。而一旦事件发生之后,媒体的追踪报道应该在保证公正透明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其报道的适度,传递权威信息,以避免由于不实报道造成社会混乱和恐慌,使受众掌握突发事件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遭受此次溢油事件带来更大的损失。

三.政府发布层面

在面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时候,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知情权,突发事件信息的发布方式应该尽量做到多渠道和多元化,值得强调的是更要确保灾害信息的权威性。为了做到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权威,政府部门在利用媒体发布信息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一下几个方面:事件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等情况;所选媒体发布信息的优势和劣势;目标受众的范围与接受心理。并且,在选择信息的时候,应该牢牢地把握好“受众知晓”和“适当”的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行政机关应该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5]政府机构在面对新闻媒体的发问时,不应该遮遮掩掩,而要积极大胆媒体。新闻发言人要走到公众视线前,克服以往“不敢说”、“怕说错”的心态,主动作为、勇于担责,及时地表明政府的立场、处置意见以及工作的进展,积极地回应媒体和公众的质疑,使得公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真相。其中,政府的新闻发布是实现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信息通常是以新闻的形式公布于众的,官方媒体是发布信息的主要窗口,而与此同时,很多信息的发布则可以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去进行发布。

其实,突发环境事故的背后深层原因,无非就是有关责任人的违规、渎职、管理上的混乱,要么隐藏着腐败要么就是官僚主义在作祟,这些也正是突发安全事故的相关信息总是显得十分缺乏的原因。今天,新闻媒介在安全责任事故中的报道功能呈现扩散效应,不仅表现在事故结束之后,对事故的原因和教训的总结和回顾上,而是作为事件进程中的积极参与者,成为了推动事件解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 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越来越快, 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此次渤海溢油事件之后, 研究公众对信息的饥渴性, 媒体报道的热衷度, 政府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对于应对这类突发环境事件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渤海溢油事件,危机报道,媒体

参考文献

[1]赵志立.危机传播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07) .

[2]叶皓.政府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舆论引导[J].现代传播, 2007 (04) .

[3]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03) .

[4]杨方.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J].社会纵横, 2011 (08) -9.

新媒体时代下的微博客效应 篇10

1 新媒体

1.1 新媒体的定义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 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各学者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新相对于旧而言。新媒体是一个时间的概念, 在一定的时间内有代表这个时间段的新媒体形态。”而在现阶段, 主要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的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在不断发生改变, 世界上随时都可能出现又一个新兴的产物。如今的新媒体通常包括光纤电缆通讯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系统、互联网、手机短信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等。这些新的媒体形态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2 国内新媒体发展现状

20世纪之前, 信息传播的速度慢、范围小, 国内民众接收到的消息内容相对较少, 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不仅让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也为中国传媒带来了新契机。由于中国社会性质的特殊性使得新媒体的发展和西方有所区别。以微博客为例, 不同于西方人在微博客上对于个人情绪的宣泄, 中国人更多的是想通过网络视频来了解热点话题, 通过微博客来拉进与名人的距离, 发表新闻评论和自身诉求。新媒体的互动性、多元性和大众性特点正好便符合了国人对于话语传播的需求, 因而微博客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西方国家。据统计, 截止2010年6月, 我国的网民数已达到了4.2亿, 累积拥有博客、微博客数量已超过2.31亿, 比例高达网民数量的55%以上, 成为世界上使用微博客的第一大国。

2 微博客效应

自从2007中国第一家带有微博客色彩的网站, 饭否网开张, 到2009年新浪微博的推出, 微博客已在中国掀起一场新风暴。作为传统博客的衍生品, 微博客以其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多样、操作简单等特点得到了大批受众群的追捧, 与此同时, 随之而来的微博客效应也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下面, 将就微博客产生的几个主要效应进行探讨分析。

2.1 话语传播范式的改变

传播是现代社会得以形成和维持的原因, 而话语则是探析传播方式的一个良好入口。话语是处于社会最表层的一种模式, 它能最直接的反映当下社会的政治文化环境。当微博客以140字的限制字数赋予人们抒发个人日常状态的权利时, 话语传播范式也在悄然改变。中国汉字博大精深, 人们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几百上千字的文章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但是微博客的出现需要人们用短短的一百多字来说明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于是新时期的人们不断尝试创作新的话语, 各种如“斑竹”、“高富帅”等新鲜的词汇便层出不穷, 有的甚至直接用上了字母的缩写来表意, 这些新词在原词的基础上增加了时代赋予汉语言的新内涵, 通过新媒体改变了话语传播的范式, 为汉语言注入了一种偏娱乐的气息。而这样的话语范式也使大众传播和公共交流的信息更为模糊, 一些“话题群”、“标题党”纷纷出现, 比如, “史上最强……”、“凡客体”等表述方式在微博客上比比皆是, 点击话题字符便立刻显示出所有包含此话题内容的微博, 这样的话语传播范式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的网友, 收到颇为可观的传播效应。

2.2 人人参与的舆论与监督

微博客的互动、平民化的特性让人人都能参与到新闻评论中, 以前是新闻媒体引导主流, 现在是公众来主导社会舆论, 中国的新闻评论迎来了一阵新风潮。因为微博客可以与手机绑定, 因此能很容易的在第一时间发布和接受消息, 并上传相关照片。公众除了通过转载和评论参与到新闻舆论中, 发表自己的观点外, 还可以成为一名“记者”, 现场发布新闻。例如, 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消息便是由一名网友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客发布的, 现场照片被媒体大量引用, 原文被转发5000多次, 让全国人民关注到了舟曲的灾情。可见微博客已经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平台。然而微博客带来的效应还远远不止于此, 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 让它成为了监督政府工作和反腐的一道利器。“表叔”、“房姐”、“不雅视频”等相关政府官员都是经微博客传播发现, 并落入法网的。当然, 我们也看到, 在微博客巨大效应产生的背后, 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使用微博的人越来越多, 每个人都掌握了信息的主动权, 开发式的舆论状态让人很难辨别新闻消息的真实性, 人们也许会因为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而盲目的跟风, 给恶意的谣言有了可乘之机。一方面是言论的自由, 一方面是格局的复杂, 微博客带来的双面效应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2.3 商业营销

自新浪微博客开通后, 腾讯、网易、搜狐等多家独立公司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微博客, 中国的微博用户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这样的大好势头也让企业和机构单位看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迎来一片春天。与其他营销方式相比, 微博客具有门槛低、互动强、时效快、高集中的特点。各独立的微博客系统对用户都有着自己的认证方式, 通过认证的企业往往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因此, 许多企业在微博客上建立起自己公司的官方微博, 通过微博传递公司和产品的最新消息, 以这种互联网口碑传播和搜索传播的方式树立自己的品牌效应。有数据表明, 使用微博的用户不仅仅是年轻一代, 30到40岁左右的人群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微博客也为纸媒提供了另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周末”等纸媒也前后进入了微博客市场。不用经过繁琐的排版, 只需在键盘上轻轻敲打, 就能将新闻发布, 同时还能收到读者的反馈信息, 报刊媒体对这种方式也是乐见其成的。可以说微博客让纸媒与新媒体实现了双赢。

3 微博开启中国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的出现是一种技术的进步, 但它对当代中的影响则远远不止于此, 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 而微博客正是这一现象的代表。但是,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在广泛的受到大众欢迎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信息的真实合法性难以甄别, 舆论误导, 大众思想传播突出, 还有谣言、炒作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离不开社会各个部门阶层的参与和努力。微博客运营商要加强技术监管, 及时公布不实信息、推行实名制、提供微博用户举报有害信息途径。国家应制度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用法律来规范和打击微博客上的非法行为和内容。而处于微博客环境中的公众用户, 也应加强自身的媒介素质, 理想的判断和发表个人观点, 不偏听偏信, 健康的使用微博客。

微博客作为一个新兴事物, 在中国只出现了短短几年, 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 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巨大效应, 令人惊讶。可以说, 微博客开启了中国新媒体的新时代, 领导新媒体在中国走向兴盛。新媒体模式的开启是一场变革, 走向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为了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 以微博客为代表的新媒体要合理运用自身产生的社会效益, 趋利避害, 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澄宇.《新媒体与移动通讯》.[J].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6 (05) .

[2]沈斐旻.《新媒体时代的电视娱乐节目分析》[D].厦门大学, 2009.

[3]李庆林.《传播方式及其话语表达——一种通过传播研究社会的视角》.[J].广西大学学报, 2008 (03) .

[4]张黎呐.《新媒体时代的话语话语传播范式》.[J].新闻研究导论, 2012 (03) .

多媒体教学负效应 篇11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媒体;建议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创造利润的过程中,兼顾对产品、员工、产品购买者、股东、环境以及社区的责任。弗里德曼曾提出社会责任的唯一要求就是获取利润,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更加重视与企业相关的一切利益主体的价值,以及对周边环境、对社会带来的贡献。

二、新闻媒体相关理论

(一)媒体监督功能向治理功能转化

在被报道的上市公司中媒体通常没有所有权,所以发挥的媒体监管职能并不一定转化为公司治理功能。对于一些上市公司,如丑闻或不当行为被媒体曝光,也算是媒体履行监督职能,但并不能因此认为媒体在这个时候有一个治理的功能。只有当媒体被揭露,该公司的丑闻影响了其自身的治理,媒体最终起到了保护投资者免受侵权诉讼的利益,才可以认为媒体有治理功能。因此,媒体如何影响公司治理呢?

首先,信息不对称的改善。公司治理面临的许多困难,都源于信息不对称。经理人在公司内部的人,有信息优势,总是能够掩盖那些不利于公司和自己的信息给公众。如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差,将提供投机和内幕交易的机会,从而导致股票价格的扭曲,减少资源的资本市场配置的效率。此外,还有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媒体,特别是财经媒体利用其专业知识和信息的收集和加工优势,为企业提供及时,充分和准确的信息,降低了门槛,为投资者获取信息,帮助缓解了公司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改善了公司治理难度大的情况。

其次,声誉约束机制。经理人市场比较成熟的或者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的国家中,媒体主要影响或改善公司治理的途径是通过声誉机制。对于上市公司,负面报道将令公司面临声誉损失、生意失败、更高的再融资成本及其他风险损失;对于管理者,面对负面报道会使其就业前景恶化,未来报酬降低的影响,因此,在声誉约束下,上市公司和管理层处于口碑的考虑被迫减少违规行为和道德风险行为。

(二)媒体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双边效应

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靠其自身的自律性很难实施,需要作为公平客观的媒体等第三方的参与,另一方面媒体代表全社会的利益,为履行媒体自身的社会责任,媒体有义务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当然这种参与实现了媒体和企业的双赢。

企业的发展依赖大众传媒的宣传,媒体的生存也依赖企业的经济利益,这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目前,就报纸媒体来说,印刷成本已经超过发行价格,媒体生存发展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广告,以及与企业的合作收益。

媒体参与企业经营不仅需要考虑媒体本身的社会责任,同时需要考虑合作企业的CSR。如能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促进CSR,则能实现双方的完美结合,良性发展。否则,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可能会因为经济利益而忽视CSR。

因此,媒体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途径是媒体改革的主要考虑方向。事实上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企业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因此媒体与企业合作或多或少会影响企业的经营领域,如营销、策划等。但是媒体又必须发挥其基本属性的功能——舆论监督和舆论导向,于是媒体有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一定的“超脱性”。这体现为媒体的CSR。

三、企业层面的建议

(一)完善企业生产经营规章,融入社会责任理念

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也都由各自的规章制度指导着。因此,社会责任理念的融入就是打击企业违规现象的有力办法。有了社会责任的引导,企业的任何决策都必须考虑其对社会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回馈。这不仅能对企业行为的规范化起到推动作用,而且还能制约高管的违规动机。

(二)企业价值的充分体现

企业的价值在多个方面得以体现,回报股东和消费者,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自然环境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的保障,应给予更好的保护,对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纳税,等等。充分体现企业价值,是基本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应尽的基本责任。

四、媒体层面的建议

在资本市场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媒体参与市场活动的方式也需创新。除了普及率己经很高的电视新闻、纸质新闻、网上新闻、专题网页等形式以外,我国还需要更多的媒体互动。

首先,官方指定媒体可以建立与公众进行面对面互动的网络新平台,直接获取来自公众的举报或者听取外界的建议;其次,官方指定媒体可以定期对单项指标表现较差的公司进行排名,并向公众披露,排名的先后将影响上市公司的入市、退市以及融资等行为。通过这种途径,媒体影响力以及监督公信力便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最后,我国可以分地区或分档次建立媒体专属论坛,借以更好的发挥媒体的监督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1]江作苏.媒体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势在必行[J].新闻战线,2014.

[2]金碚,李钢.企业社会责任公众调查的初步报告[J].企业家信息,2006(5): 110-112.

多媒体教学负效应 篇12

“你听我播”的传统已经打破, 如何构建新的传播构架, 依托广播活动, 打造与新媒体融合的多维度效应?舟山广播人思索着、实践着、总结着。

近两三年来, 舟山三大广播频率牢固树立“活动就是影响力”的理念, 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和节目定位, 打造“看得见的广播”, 使舟山广播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美誉度不断提升。我们在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过程中, 注重广播不同频率间、广播与电视、广播与纸媒、广播与网络、广播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融合, 强调自身+外平台多维度呈现, 使得广播活动的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先用一组数字说话:

3年前, 998新闻广播全年的活动不超过4场, 2016年, 998新闻广播一个节目一周的活动就高达4场;3年前, 3个频率的卖药节目在播出比例中占有率为60%以上, 2016年, 3个频率整体摆脱了饮鸩止渴的营销模式, 依托活动拓展市场营销;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 舟山三大广播大大小小的广播活动已高达近200场。当然, 广播活动的总量仅仅是多维度建立的一个基数, 如何进行拓展和延伸,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多维度思维, 强化广播活动的三度化

这里所说的广播活动“三度化”指的是“态度、温度、厚度”。以“三度”为前提, 实施广播活动多品牌策略, 构筑品质广播。

漫步舟山街头, “新闻998公益一杯水”的标识随处可见。主题为“汇聚爱心关爱高温工作者”的“公益一杯水”新闻行动由“多媒体宣传发动”“社会供水点征集”“社会反响”三部分构成, 新闻行动得到了众多企业、社会组织等的支持, 共有银行、食品有限公司、美发连锁机构等数十家企业、社会组织等报名参加, 共向社会开放爱心休息点200个以上。《舟广早新闻》及“998新闻广播”微信及时跟进报道的同时, 《舟山广播电视报》、舟山电视新闻综合频道也对这一行动进行了多角度报道。活动本身也不断拓展服务内容, 由夏天送清凉, 延展为冬天送温暖, 持续升温, 在服务的同时打响了“998舟山新闻广播”频率品牌, 提升了媒体形象。

6月考试季, 舟山交通97《海味舟山》节目特推出关注考试季的特别节目与活动, 而且是线上特别节目, 线下组织爱心送考车队;春运期间, 《温暖回家路——我的回家故事》主题故事征集活动, 充分借力新媒体优势, 营造出春节温暖、喜庆的气氛。

这一个个有温度、有态度、有厚度的广播活动, 触手暖心。

二、多打媒介组合拳, 不断丰盈活动的立体度

近两年来, 新闻998、交通97和音乐91不仅在节目资源配置上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三大广播也逐渐成为一条完整的节目生产及传播链条, 传统的节目化运作模式转变为全广播整体运作模式, 广播活动也注入互联网思维, 形成矩阵立体宣传。三大广播频率与频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高速路”悄然建成, “握起拳头出击”的力道也与日俱增。

2015年, 998新闻广播与91音乐广播形成合力, 同步推出少儿节目《小螺号》, 依托节目, 成功举办了“媒体小先锋”大赛。“媒体小先锋”成功运作2年, 这项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新闻998、无线舟山、定海青年3个微信平台的粉丝数量急剧增长。活动的亮点还在于, 比赛结束只是整个活动的一个序幕, 舟山广电广播中心组建导师团队, 围绕播音、主持、采访、新闻撰写等不同的业务重点, 每个月定期对“媒体小先锋”进行培训, 在各媒体平台矩阵宣传, 进一步扩大“小先锋素质培养基地”的知名度。

“声动舟山”全民K歌赛、“最美新区寻找最美童音”、法律进社区、分享会、彩虹跑、经典诵读……一场场活动丰盈着广播活动的立体度。

三、建立全国大视野, 延展新区外宣多重路径

今天的媒体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品牌、时效、独家的比拼, 而是需要更强的用户行为适应能力和到达能力。对广播而言, 以本地受众为基础, 构建外宣多重路径, 把本地性延展为全国性, 成为舟山广播人的追求。我们主动邀约市外媒体走进舟山, 通过富有成效的采访交流活动, 拓展了新区对外宣传的路径。

我们成功举办“生态文明在浙江”多媒体联动大型新闻行动走进舟山, 共同分享了舟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就和最新进展;成功邀请上海第一财经、浙江财富广播等全国20多家广播的记者深入舟山市各中小微企业采访, 亲身感受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的风采。2016年5月, 我们还邀请全国30多家知名农口名记来舟山进行采访活动, 将本地宣传推向全国受众。

四、积极拥抱新媒体, 突破平面化旧传统瓶颈

如何跨越渠道与媒体的鸿沟, 打破营销与传播的壁垒, 对于广播人来说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愿望, 而是传播环境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各媒介为了共同的目标必须没有任何偏见地组装起来, 并且和谐地运转。在这样迫切的需求下, 带着突破传播瓶颈的使命, 广播必须拥抱新媒体, 努力实现“破茧成蝶”的完美蜕变!

结合频率定位, 交通97在2016年6月策划推出了“放心驾校”“金牌教练”评选活动, 涉及的学员数量达万人以上。7~8月之间, 开展了新城交警“文明交通”安全宣传进驾校、“绿色驾驶”服务进驾校、平安小鱼儿“城市治堵”宣传进驾校等营造声势的活动, 实现了广播活动不仅体现在广播里, 更精彩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中。

五、根植广播挖潜力, 创新研发新型活动产品

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多维度打造, 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思维”, 而是“互联网+”的落脚。笔者要说的广播活动更为广义, 它是广播的市场化产品。将音频节目产品化, 从单纯的内容生产者转变为面向整个媒体市场的内容提供商, 充分挖掘内容资源的价值, 启动网络“推送式广播”等服务项目, 以新技术创造了新型广播形态, 向外界探求连接, 全面布局新媒体业务, 向“可听、可视、可读”的趋势发展, 传播范围越来越广, 受众结构更趋合理, 力求在用户之间架桥, 并寻找接口、打通节点, 在各个维度实现增量。

每一个APP、硬件都为广播传播贡献了一个新平台、新渠道, 为听众提供了一个新式“收音机”。广播的多维度打造, 使广播人更要善于把握和驾驭这款新式“收音机”来创新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说, “惟创新者进, 惟创新者强, 惟创新者胜”。在笔者看来, 充满信心, 从容应对, 在创新中谋求发展, 广播是永远的“新媒体”。

摘要:舟山三大广播频率牢固树立“活动就是影响力”的理念, 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和节目定位打造看得见的广播, 使得舟山广播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美誉度不断提升。本文从“态度、温度、厚度”入手, 倡导广播活动, 提出广播活动要多打媒介组合拳;要建立全国大视野, 延展新区外宣多重路径;要积极拥抱新媒体, 突破平面化旧传统瓶颈;要根植广播挖潜力, 创新研发新型活动产品。多维度的思考及打造对媒体活动引发了一定思考, 具有一定意义。

上一篇:对外承包企业财务管理下一篇:脊椎动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