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

2024-06-16

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精选12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 篇1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成熟, 网络教学则是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此, 有必要对网络教学的特点、模式、教学方式及开展网络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等内容进行研究探讨。

1 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在网上建立虚拟教室, 从而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进入网络虚拟教室, 犹如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一样真实。如果没有听懂, 重放录音或录像就可以让老师再讲一遍, 这是在课堂上难以做到的。它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 是现在更是未来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由地阅读由教师提供的电子参考书以及其它资料, 比在图书馆里查找资料更方便。答疑、交流不受时空限制, 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问题以及和同学交流。通过使用web发送教学内容或电子邮件、QQ聊天工具、语音信箱以及视频等技术, 实现交互式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会受地域和时间限制, 在自家电脑上即可实现交互式协作式学习, 学生可以及时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交流, 获得教师的在线答疑,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2 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从填鸭式教育方式转向素质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主动探究意识。课堂教学应由教师一个人讲转向大多数同学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转变角色, 由知识直接讲解者、灌输者变为启发学生思考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教师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 以“学”为中心、体现个别化教学就是网络教学的模式。

3 网络教学方式

教学模式的变化, 意味着教学方式要随之变化。作为教师应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术, 依托先进的媒体技术, 独立进行课程设计和开发, 不断适应新形势。当前开展网络教学的方式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3.1 视频广播:

由网络管理中心播放实时视频或录像。与传统的电视或播放录像差不多。它的特点是:学习者不受地域和人数的限制。

3.2 视频点播:

学生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其内容是电视教学片或课堂实况录像。是非实时性质的点播, 可以对其进行精心组织和设计。

3.3 视频会议:

音视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视频会议就是通过传输信道在两地或多地进行开会或授课的一种手段。在各地的教室 (会议室) 中通过摄像机和话筒将各地现场的图像的声音付给其他异地的教室 (会议室) , 并能实现双向研讨, 是一个实时的双向系统。由于设备比较昂贵, 应用不是很普遍, 多用于教师答疑。

3.4 WEB教材:把教学内容做成网页形式, 发布教学内容信息。使用比较普遍。

3.5 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电子版本的教材, 一般是下载到个人电脑上后运行。

3.6 BBS论坛:

用于师生之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BBS意为“电子公告板系统”, 就目前而言, 国内的BBS主要有:完全基于Web的BBS、基于Web的聊天室 (BBS的扩展) 、网上论坛、运行于Unix下的终端仿真并实行Web扩展功能的BBS等四种类型。不管使用哪种方式, 我们都可以通过它们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网上交流。对于远程开放教育而言, 选择功能良好, 界面亲切的BBS系统, 有助于信息及时有效的传递以及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相对于QQ和E-mail它的好处是公布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在BBS上,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就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3.7 聊天室 (教学讨论区) :师生之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

3.8 电子邮件 (E-mail) :

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E-mail) 互发邮件, 探讨学习中的问题, 来进行交流。

以上几种网络教学方式各有所长, 教师应跟据各种学习方式的分类、特点, 各种媒体技术的特质以及学生实际情况, 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

当前,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网络教学的方式呈多样化发展,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网络教学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a.有利于教师协同备课,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b.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开拓学生视野, 开阔学生知识面;c.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d.有利于创设新的教学情景, 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当然, 在网络教学开展过程中, 在师资建设、软件建设和资源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待进一步完善。

4 有关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很多学校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室, 但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这是因为:

4.1 师资问题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一部分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站在讲台上, 手里拿着一支粉笔, 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书写的方式。对电脑操作不熟练, 不能熟练掌握现代网络教育技术, 不愿意采用网络教育方式进行授课。面对此种情况, 学校里的领导应努力为其创造学习条件, 创造一切机会组织教师集体培训, 提高其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为教学服务。

4.2 软件问题

目前市场上各种类型的软件甚多, 但是网络软件较少, 适用于网络教学的软件就更是难求了。我们在选用教学软件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到教学软件能够运用于多媒体网络教学, 高度重视教学软件的交互性, 而且还要考虑所选教学软件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否则就可能会花钱买次品, 严重影响网络教学效果。

4.3 资源问题

目前, 如何快速构建适应网络教学需要的、内容丰富的、方便快捷的多媒体信息资源系统, 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系统的、质量较高的网上教学资源比较缺少, 这极大地影响了网络教学的顺畅开展。学校有关领导应把丰富和完善网上教学资源作为网络教学的重点, 积极努力地为教育技术中心的理论研究和学术调研创造条件。

4.4 维护问题

很多学校的网络教学系统在开发期间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因为维护差而没能使之很好地为教学服务。网络教学系统的管理必须设立专职系统维护人员, 务必及时地将好的教学软件下载到校园网络的服务器中, 以充实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

结论

网络教学, 是现代乃至将来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作为计算机教师, 应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特点, 熟练掌握现代网络教学技术, 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努力提高网络教学课程设计水平, 进而提高网络教学质量, 从而为社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摘要:分析了当前网络教学的特点和教师、学生在网络教学中的定位。在初步探讨网络教学模式的前提下, 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必须重视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最后阐明了全面推广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教学,特点,模式,教学方式,问题

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 篇2

网络教学模式探析

摘 要:本文从几个方面描述了使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并对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这些师生角色的再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是以上机操作为主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教师是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的媒体,这就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应注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应用,而网络教学恰恰能够最大程度满足这种应用。

一、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进步,改善教育的环境和手段,其效果绝非以往的常规教育所能比拟。我认为它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较为显著的便是:

1.交互性强,反馈及时

交互性是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传统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较多发生的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广播式作用,学生很难有机会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而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顺畅地和自己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

2.内容丰富,自主性强

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智力、性格和学习能力,致使统一授课任务、统一授课进度的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在使用网络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进度和教学材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力所能及的任务来完成,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3.协作学习,资源共享

在网络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启发式、情景式和案例式教学,可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活泼、互动、应用的环境中轻松学习。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构成多边互动机制进行协作学习,不再是忽略学生主动精神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利用网络的协作式学习教学模式下,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收者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教师变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

二、网络教学中的师生角色

相较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在使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师生角色的基本定位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从“依赖型学习者”到“独立型学习者”的转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模式,既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又突出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必要的时候给“迷失”的学生带路或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搭配。相对于学生们在学习中“主角”的作用,教师更是“辅助者”。

三、网络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网络教学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否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的自身素养是否真正地提高。网络教学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有很强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参加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素养,并能够将获取的信息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能够将所获得的一些信息,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精确、创造性地来使用。

2.网络教学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实现管理沟通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需要发布信息,让学生理解所学课程的目标、任务、学习方式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辨别课程内容、信息、技能、态度或价值观;组织学生用他们所学的内容练习技能;组织学生讨论,教师主要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并将讨论带回主题:组织正式或非正式的测验以了解学生是否取得进步,帮助学生决定是否需要改变策略;另外,要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

四、结语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育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如何解决网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当前条件不是十分成熟,对网络教学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毕竟还有很多制约的因素。因此,虽然使用网络教学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但是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使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只有更好地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避免它的劣势,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改进,从而在教学上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外语教学 大学外语教学模式

1.计算机网络外语教学模式的优势

计算机网络外语教学是现代外语课堂教学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辅助教学方式,它为外语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活力,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技术支持。与传统外语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计算机网络外语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及优势。

1.1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员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传统模式下学员没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的机会,这不利于培养学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调动学员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员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了学员驾驭语言的综合能力。

1.2提高学习进度和效率

计算机网络外语教学是学员自主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在外语教学中,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难以理解的语法结构和形态、复杂的语用功能、细微的语义搭配关系等内容,采用CAI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视频技术等手段将复杂、枯燥的内容以天然的、原滋原味的形态展示给学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实践,学员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学习的交互性、多样性和自主性大大增强,从而使计算机网络外语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1.3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机网络外语教学,发挥计算机与人的交互性,达到了双向交流目的,同时,提高和培养了学员自主学习的能

力,这一点是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所倡导的培养目标。

2. 构建新教学模式下计算机网络外语教学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员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脚本的过程中,每个教师应亲自创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既体现自己的教学思路,又让学员易于接受,但切忌教师变成“放映员”,课堂变成千篇一律,没有创新,失去个性。下面的做法是一些新的尝试。

2.1以知识点和相对内容建立数据库

在现代外语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背景下,教师应打破传统,以知识点和课程相对内容建立数据库。

(1)建立知识点数据库。将课本涉及到的知识点以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等因素建立动态连接,学员在涉及到该内容时,可以分门别类的熟悉主要词汇、相关词汇、引申词汇及涉及词汇等层次,熟悉知识点的语法、知识结构、引申内容和涉及资料,了解知识点涉及的常见语法、一般用法及使用场合等。

(2)建立课本内容数据库。在单元内容数据库中,存储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对要进行连接的单词和语法,留有动态连接点。

(3)建立考查点数据库。对每一个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建立考查点。记录每一个个体学习过程和结果,并优先排队每一个个体已出错的知识点的有关内容。

(4)建立主题演讲词汇数据库。对于每一个主题,应涉及到在当前知识点的词汇,动态地关联起来,以便使学员在参与主题演讲活动过程中能够使用、检查。

2.2 以口语聊天、作文写作和主题演讲贯穿教学过程

(1)设计一个类似QQ聊天室,可以在给定内容,限制词汇和句型、自己选定对象,进行课堂英语口语聊天,改进以往两两进行的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设定登录限制,教师可以监听、查看每个个体的聊天情况,并对涉及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评。改变以往听不懂、开口难、不愿交流的局面。

(2)建立课程课堂论坛,登录学员可以就给定内容,限制词汇和句型、自己选定发帖和跟帖,进行课堂英语写作联系。在发帖过程中,由于内容、词汇等限制,所以时间也是限制的。根据权限,教师可以查看、修改、甚至删除每个个体的发帖和跟帖,并对内容、语法、结构、词汇及中心思想进行批注、讲评和限制。

(3)给定主题,限定语法和使用词汇或短语,小组组织短文,表达个人感想或认识,教师综合评定和批注。具体涉及什么内容?这内容包含到哪些 “背景知识”,和主要词汇,通过主题演讲词汇数据库主题内容判断。这一做法,既是对学员知识水平、智力水平的一个挑战,又可以通过参与见解活动,扩大知识面,多方面地培养自己的文化素质及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以适应在和获得现实生活中,提问和回答之间存在的不可预知信息成分。

3. 结论分析

以知识点、课本内容、考查点和演讲词汇建立数据库、以口语聊天、作文写作和主题演讲贯穿教学过程、建立外语网上教学及开通课堂论坛。

(1)强调情景化学习,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对人类世界的理解,而不是简单模仿和机械的记忆。强调学员应努力削减已知领域与未知领域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所造成的学员认知失调是建立新的理解以解决差异的激发因素。

(2)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合作化学习,即协作学习和对个人理解的评价,以使个人的知识得到细化。仿真的现实情景、选择角色可以满足学员在听说交际能力培养上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 董哲.迎接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技术革命[J].大学英语,1999(6).

[3] 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 柴绍明等.论语言学习中心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06.4.

《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研究 篇4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学科的专业基础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各专业都必须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基础课, 现在很多高校电子类专业也都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基础课, 可见该课程的重要地位。由于专业课双语教学在学校并未普及, 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问题, 同时无形中增加了授课教师许多工作量, 这些课程组一直在进行实践探索。教学中课程组实行“分步实施, 逐步到位”的原则, 在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中就部分计算机专业课实行双语授课。本文对教材的选择,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了阐述。

2 教材的选择

本课程选用英文原版教材Andrew S.T.著《Computer Networks》。目前国内几乎每个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 但对这门课程的讲授内容和要求千差万别。教材内容丰富, 逻辑性强, 受到国内外的好评。选择性地布置作业, 且补充了一些习题, 巩固所学知识。课题组正在酝酿撰写一本合适的, 能贯彻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教材。由于《Computer Network》课程包括的学科知识很多, 包括通信原理、操作系统原理、C/C++语言以及通信知识。如此多的知识点不可能全部纳入到课堂教学中, 所以课程组拟订了部分知识布置同学自学, 并通过学生提交学习报告的方式来督促和检查。同时课程组特意向学生推荐了一批课程学习网站网址, 上面有大量的扩充性学习资料。这些扩充资料包括概念原理的动画演示、前沿学术论文、RFC标准等。实验教材使用美国伯克利大学Jeanna Matthews博士编写的《Computer Networking—Internet Protocols in Action》, 该实验教材使用开源网络协议分析软件Ethereal, 极具创新, 适合学生作为实验教材。课程组在教学中拟定了两个必做实验及四个选做实验, 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实验。

3 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的任务是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所有的学生, 主要体现为完成任务式的教学。而新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已经变成了教学的主角, 学生的参与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师生互动领悟并掌握所学内容。虽然在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 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表情和状态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为了能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备课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理解所讲授的内容”。在讲课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讲课速度。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 贯彻教学理念, 引用网络案例和背景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主要采用了如下这些教学方法:采用交互式教学:讲授、问答、讨论交替进行,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探索网络知识的浓厚兴趣和热情;采用案例教学:几乎所有的同学天天都会使用网络, 对一些网络现象、网络故障有表性认识, 但不能正确分析和解决, 讲授的时候, 大量引用网络案例, 逐步引导同学们从表象进入实质, 不仅可以让同学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类比教学:网络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计算机网络跟社会网络、交通网络等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 在讲授的过程中, 对较抽象的概念, 常常引用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 再逐步引导同学们深入了解相关技术细节, 具体化, 生动直观;采用现场教学:我校的网络教学环境优良, 在讲授到相关的技术时, 现场展示, 生动直观, 架起一道从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 强化同学们的时间动手观念;采用讨论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要完成实验、大作业, 而且, 通过课堂讨论、网络论坛、email、电话等方式, 尽量让每个同学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选择完成得有特色、有创意的大作业或实验, 向全班同学展示, 鼓励同学的创新热情;强调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相关教学资源都会在提前给同学们, 抛出问题, 引导同学提出问题;课后, 都有一些思考题和作业, 帮助同学们理清楚线索和重点;采用重点内容中英对照:中英双语教学中, 对所有出现的重要概念或内容, 列出中英对照;采用英文作业和考试:课后作业主要采用英文提交、英语评判的方式, 考试试卷采用英文命题、中英混答的方式, 照顾大部分同学英文阅读好过英文表述的情况。除了课堂和上机指导, 教师课后通过电子邮件和QQ等聊天工具进行问题解答和辅导, 还提供一个BBS和留言板供同学们讨论。

4 教学内容

4.1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按照以下模块展开: (1) 物理层的功能是完成实实在在的比特流传输,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 展开对信号性质、信道的特性、信道编码等通信基础知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引入传输介质, 重点学习常用的非屏蔽双绞线和光纤;学习公用交换电话网络及涉及到的调制技术、复用技术、交换技术等。学完本章, 学生应该具有很明确的概念, 我们的信息传输最终落实到了物理层的比特流传输。 (2) 链路层主要为网络层服务, 提供可靠的、有差错控制的数据帧的传输。围绕这个主要功能, 学习差错检测方法、差错控制方法;循序渐进学习6个链路层协议, 从无噪声信道的传输技术, 到有噪声有出错的信道传输技术, 重点学习其中的肯定确认重传技术、捎带确认技术、管道技术、回退n帧技术、选择性重传技术等;在链路层如何抓取信道, 获得传输权利, 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学习ALOHA协议、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 以及一些无冲突的介质访问协议;学习一个局域网络实例, 以太网;学习链路层的主要设备网桥/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3) 网络层的主要目标是选择一根最优的路径, 将分组从源送到目的。学习IPv4/IPv6协议, 包括IPv4/IPv6地址, 分组格式等;学习路由协议, 包括内部网关协议、边界网关协议, 其中重点学习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学习其他重要的协议和技术, 包括地址解析协议、反向地址解析协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无类域间路由技术等;学习网络层最重要的设备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最后还介绍了网络层面的拥塞控制相关的基本概念。 (4) 传输层处于网络层之上, 应用层之下, 它是网络应用使用网络的唯一接口, 所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传输层提供的主要功能;学习传输层两个重要的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和用户报文协议;学习套接字原语, 以及Linux套接字和Windows套接字编程。 (5) 应用层位于参考模型最顶端, 直接面对网络用户, 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服务。学习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传统的应用;学习流媒体、web应用等较新的应用。

4.2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包括参考模型及体系结构和各层的主要功能, 以及围绕各层的功能引出的重要技术, 尤其是网络层的路由技术是重中之中。

课程难点包括: (1) 内容广泛, 知识点多, 学生会感到难以把握, 造成知识的遗漏, 缺乏系统性和总体认识。 (2) 有些内容较抽象, 比如报文格式, 学生认为只有靠记忆和背诵, 学过就忘了。 (3) 在双语教学班中, 学生普遍反映术语较多, 难以理解和消化。

解决办法包括: (1) 提纲挈领:在各主要环节, 合理安排讲课内容, 反复强化主线索, 强调参考模型和封装的概念, 每层都是封装的一个环节, 让这些重要的概念贯穿全程。 (2) 多媒体元素:除了文字, 在课件中大量使用图形、流程图、图像、动画等多媒体元素, 尽量用形象地表示抽象的概念。 (3) 网络工具:本课程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开源网络工具, 让学生除了在课堂上, 还能够在课堂下继续学习, 同时网络工具的使用, 更加深了对网络的了解。 (4) 形式多样:通过答疑、习题课、讨论课、课外习题、大作业、实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 加深学生对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同时, 慢慢积累学生共有的一些难题, 形成FAQ (Frequent Ask Question) 。 (5) 中英对照:RFC和很多前沿网络技术文档都以英文的形式出现, 开展双语教学, 可以让同学尽早熟悉英文的网络专业术语, 便于资料的查阅。针对双语教学中同学们反映的术语多的问题, 课题组在做双语教学的时候, 提炼出重要的术语、概念, 编成中英文对照表, 供同学们参考;同时所有的作业要求用英文提交, 有意识地训练专业英文的撰写能力。双语教学中对英语专业词汇尽量解释清楚。章节中重点、难点内容重点讲、采用比较慢的教学进度, 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形象的多媒体动画演示, 让学生对重点难点能比较轻松的接受。此外加强实践性教学, 让学生上机调试、加强认识。实践课是对原理性教学知识的验证和强化。通过开设众多基础性的网络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结合课堂的理论教学, 深化学生对网络协议的认识。根据实验的内容, 将实验教学分为两类:协议分析实验和设备配置实验。协议分析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完成, 而设备配置实验在实验室的真实网络环境下完成。学生通过硬件配置和协议分析两类不同性质实验的开设, 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强化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必做与选做的结合, 即兼顾了学生能力的基础性培养, 又强调了学生的差异化特性。通过实验与课堂内容的结合与扩展,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5 结束语

本文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通过建立学生创新设计基地、对学生开出创新设计试验等, 已形成理念先进、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建设齐全, 教学手段、方法先进, 教学效果良好, 受到学生的好评和同行的认可。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内容编排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重点突出, 难点剖析清楚, 很容易让学生理解, 注重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对一些知识重点或难点召开专题学习讨论会。在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萍, 夏新娟.大学双语教学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2, (3) :77-79.

[2]姜宏德.“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 2004, (6) :32-34.

[3]任卫群, 饶芳.工科专业类课程双语教学的体系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3) :103-106.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研究 篇5

5 采取措施保障网民数据安全

当数据存在着安全风险时,则会对云计算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地确保网民数据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则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1)隔离操作系统和计算资源。为了有效的确保网民数据的安全性,则需要充分的运用Hypervisor,从而将网民的操作系统与所需要存储的计算资源有效的隔离开来,从而有效的提高计算资源的安全性,避免其受到来自于网民操作系统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2)重置API保护层。服务商把API供给用户,用户按需进行运用。但是,第三方也会使用这些API。如果想要保护数据安全,就必须再安装API保护层,对API进行重叠保护。

(3)严格身份认证。服务商需要执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加强对网民账号和密码的管理,对冒充网民身份的行为进行有效的防范,确保网民只对自己的数据和程序进行访问,有效的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6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尽管当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而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较大的改变。近年来,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和企业都加大对其进行研究力度,这使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的高速计算优势得以更好的发挥出来,已成为当前信息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李静媛,徐荣灵.计算机网络云技术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4(1).

[2]矫玉勋.元计算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用分析及发展策略[D].吉林大学,2013,5(24).

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 篇6

关键字:行动导向法;计算机网络;应用

引言

中职院校学生应具有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下难以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法体现了当前的职业教育观。

一、行动导向法

行动导向法这一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而教师则起到教学辅助的功能。通过这一理念能够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培养。在进行行动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机的将知识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统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在教学中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在行动导向法中,可以使学生课堂地位得到提高,通过职业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用行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行动导向法

(一)教学观念

对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首要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模式在教育工作者思想中有较为稳定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处于被动位置,被动接受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在完成任务,学生对学习没有自主性,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代教学理念所重视的是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理论基础知识,在专业实践能力与个人思想上都要实现发展。行动导向法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差异,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法必须转变思想,做到与时俱进。

行动导向法中最为重要的观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后,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最为基础的知识,例如学生会使用网络资源,对课程相关资料进行查询。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查找相关资料,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收集材料并进行思考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2]。学生在相互间的交流与讨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学习他人的优点,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提出不足,并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实现自我提高。

(二)建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传统教学下产生了“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与传统应试教育有重要的关系。由于学校在学生录取上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能力。各个学校为了增加本校的升学率,根据应试教育的特点,特别建立了适用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就是题海战术。从中可以看出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教学模式的建立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后,如果中职院校在学生评测上仍然沿用传统的应试制度,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能力,那么行动导向法在中职院校中将难以取得发展的空间,无法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行动导向法更为重视的是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继续沿用应试制度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话,学生将仍然局限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束缚之中。为了让行动导向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取得发展,必须建立与行动导向法匹配的评价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实践能力为评价体系的考察核心,在评价中重视学生日常表现,从而鼓励学生加强自我學习。评价测试中,应该以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参考指标,并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使教学评价体系客观真实[3]。

三、行动导向法应注意的问题

行动导向法符合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在实际使用中也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仍要注重几个问题。

行动导向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这并不代表在教学中放弃理论知识。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只有实践能力缺乏理论基础知识,在工作中缺乏理论知识作为引导,不利于学生未来工作。想要实现技术创新,理论基础知识不可或缺,因此行动导向法不但重视实践能力,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行动导向法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要求。运用行动导向法的课堂氛围轻松,重视学生相互讨论与教师进行交流。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可能在这个时间段说话,打闹,对课堂环境产生恶劣的影响。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与丰富的专业知识,获得学生的尊重,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能够更有利于教学。

结论

行动导向法应用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是教学的发展趋势,在保障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前提下,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能够使中职学生更适应为了社会工作的需要。行动导向法不应仅仅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教学,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行动导向法在中职院校中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行动导向法在实际中仍存在不足,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并加以改善,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惠英.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行动导向法的应用探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6:20.

[2]吴耀光.行动导向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9:126+132.

[3]蔡艳妮.行动导向法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研究 篇7

一、计算机网络实验特点

计算机网络实验与其他实验在实验方法与实验手段上有着较大的不同, 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网络的专业性和连续性。

1. 专业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环境是一个计算机网络, 它由若干台主机通过交换机、Modem、网络传输介质、路由器、广域网接口等网络互连设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环境;由运行在各主机上的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应用系统以及网络互连设备上的网络软件构成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环境。最后,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有机地结合, 构成完整的计算机网络, 从而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服务。

2. 连续性

计算机网络的专业性决定了它的硬件环境是实验教程所有实验内容的基础, 因此只有完成了组网实验的任务。相关的后继实验才能顺利进行。此外, 每一种网络环境下的实验, 都基于特定的网络操作系统, 只有完成了有关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管理, 这个网络环境下的其他实验才能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只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实验, 理清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列出实验的步骤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准备, 这样才不至于学生进行实验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

二、网络实验环境建设

大多数学校没有专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 主要是缺少经费。没有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学长期停留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 增加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神秘感。因此, 我们设计网络实验环境建设方案时, 应考虑到主要的基础类实验, 以及高级类实验的应用。对于拥有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院校来说, 更应该建设一个完善的网络实验环境或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为我院网络实验室拓扑图。

根据每个实验平台的相应清单规划出各平台物理连接结构图, 由于是实验项目的特殊性, 所以拓扑结构没有一定的标准。实验室网络布线中所有学生用机部分配2个通道, A通道为对实验结果的验证, B通道为进行实验操作及访问校园网或外网。B通道直接连接到S4909核心交换机上。每个RACK实验平台由四台路由器、两个三层交换机和两个二层交换机组成, 构成一个实验大组, 每组能同时满足12名学生对该组设备进行网络配置管理实验, 并添加相关的无线设备和V O I P (语音模块)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基础类实验的需要, 同样可以实现高级以及综合类实验的要求。

三、网络实验课程体系设置

改革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课程, 培养应用型人才, 与企业实际环境接轨。

1. 创新网络实验课程体系, 提高学生实践应用技能

对于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 网络基础实验、网络设备实验、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分开, 独立进行。将计算机网络基础与网络实验课程合并为“网络设备应用与管理”体系。

“网络设备应用与管理”实验课程体系合理规划出企业网络的实际环境, 并将实际环境在实验室进行模拟。

从“构建小型办公局域网络”开始, 到“构建中型企业或者网吧环境局域网络”, 再“学习接入访问Internet网络”, 直到“多校区局域网互联”, 在网络组建的基础上, 开始为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做整体规划“构建安全的企业网络”, 最后学习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构建无线局域网”专业知识。整个课程体系完整再现了一个企业网络如何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从而让学生在网络理论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真实体会和感受网络环境。如图2所示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结构

创新的课程体系, 并不是简单地体现实验项目的变化过程, 它还体现在细节, 体现在教师组织开展的每一节课程中。新课程体系每个实验内容都需要通过完整的流程来完成,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以“简单的办公网络组建”实验为例, 课程的开展方式和学生参与的基本步骤如下:

(1) 学生拿到用户需求;

(2) 要求学生各自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工作任务;

(3) 以小组的形式查询资料制定网络安装计划;

(4) 确定办公网络组建的详细清单并核算成本;

(5) 根据制定好的材料清单以小组的形式进入实验基地;

(6) 小组长领取组建一个办公网络的实验清单设备等;

(7) 小组协作组建办公网络;

(8) 与老师或者小组同伴或者其它小组交流网络组建中出现的问题;

(9) 调试网络, 并排除网络故障;

(10) 个人填写实验总结报告, 小组长写小组工作汇报。

这种新型的网络实验课程方法, 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课程中, 上课不再是空洞的理论。在此课程中, 学生真切感到自己是在解决问题, 自己是课程的主人, 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因此知识的接受效果和课堂学习的气氛彻底改变。原来传统的课程积累的众多问题, 通过课程体系的变革, 都得到很好解决。

2. 新实验课程体系特点

通过对网络课程的改革, 打破我国传统学科课程的构建模式, 建立以项目为核心, 以流程为导向, 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工作任务为驱动, 课程力求模拟真实的实际场景, 重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使用学、做相结合, 教学互动的教学方法。我校开发出来的新课程体系表现出了众多的特点。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 除继续保留原有大纲, 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要点之外, 还充实了更多的网络设备和管理的知识点, 内容的组织更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园区网中常见设备;网络布线技术;简单办公网络组建;多区域大校园网络的组建;园区网规划与设计;接入互联网络;网络的标准化与TCP/IP协议栈;IP地址的分配与聚合设计;控制园区网中的广播流量 (VLAN技术) ;管理交换网络中的冗余链路;如何通过NAT技术实现局域网与Internet网的互联;广域网接入技术HDLC和PPP;IP子网间的路由技术 (静态路由、默认路由, RIP, OSPF) ;三层交换的路由功能;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保护网络的安全;常见网络故障分析及处理;无线网络知识等等。

(2) 实验时间课程安排

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 进行了进一步扩充。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在走上社会后能立即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首先在基础文化课程上进行压缩, 把新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扩充到192学时。如:网络理论64学时, 网络设备实践32学时,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64学时, 网络安全实验32学时。

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 采用和传统课程不同的时间安排形式, 把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时间比为2:1, 也就是实验课程的时间安排为128学时, 而理论课程的时间安排则调整为64学时。这样课程的组织形式便不能在教室中开展, 新课程的组织形式全部安排在实训室开展, 强化实训教学, 以实践来带动理论课程的学习, 强化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形式上, 打破常规课堂规则, 把学生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以完成项目任务的形式开展学习, 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3) 课程组织与实施

在新课程组织实施上, 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 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无论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如何, 都要按照完整的实验流程模式进行。

通过此课程的训练,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程内容是学生的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实例完成课程的学习, 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师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团队协作, 强调合作与交流。通过合作式学习, 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课程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 实验结果更具有开放性, 重视实际环境的案例以及学生自我管理的学习方式。

四、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室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实验空间, 也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对于在计划学时内没有完成实验内容或者实验失败的学生, 可以补做或选做, 使他们有时间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根据现有条件将开放性实验分为两个等级: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主要针对低年级的新生, 综合性实验主要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同时结合教师科研, 学生创新活动和学生毕业设计,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条件。通过组织网络兴趣小组, 定期举行实验竞赛, 引导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五、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实验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程体系, 是通过模拟真实的现场来组织教学, 因此它对教师的要求极高, 需要大量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来组织和实施课程。而目前我国网络专业教师对理论课程的实施没有问题, 而在组织实践课程时大都没有经验, 甚至不会操作。因此课程的组织实施特别缺乏那种对理论能很好的诠释, 对实践有操作娴熟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很多院校的实验教学基本上都由新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来承担, 实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必须把一些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职称高的教师安排到实验教学岗位上。另外, 建立合理梯队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安排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研讨、考察交流活动, 吸收其他院校的实践经验。

六、结束语

新课程体系的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模拟真实环境的基础上, 因此对高校的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比较高, 如果需要购买大量的设备来保证教学需要。通过对师资梯队的培养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的能力。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 模拟企业真实的环境, 通过新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和创新能力。通过开放式实验建设, 实验师资梯队的培养, 提高网络实验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应用型及社会发展紧缺型人才的目的,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锐捷网络.网络互联与实现[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5

[3]李成忠, 张新有.计算机网络应用与实验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4]彭宜红.抓住实验教学各个环节, 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4

[5]徐建动, 王海燕.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设计[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 2

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教学研究 篇8

计算网络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一门学科, 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涉及到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而且抽象, 需要很多前导课程, 如数字逻辑、通信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等。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应用, 它已经成为许多学科专业的必修课, 如电子商务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等非计算机和通信类专业。这些专业不可能就所有的前导课程全部修完, 更由于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自身特点, 使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 总是感觉抽象, 教师难以教学, 很难将网络原理讲述透彻。

本文结合网络教学的实践, 讨论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提出计算机网络教学必须重视实验环节, 即就每一种协议、原理力求使用学习软件或者自己动手开发实现, 学生在实践中观察、领会其中操作运行的过程, 将抽象的网络协议、原理用实习软件体现出来。本文对于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提出了三个层次, 教学实践表明, 通过三个层次的实践学习, 学生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原理, 不再有计算机网络看不见和摸不着的感觉, 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计算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照本宣科式的理论教学

计算机网络本身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术语, 例如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涉及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以及应用层。各层都有大量的协议和一些基本功能, 例如物理层有RS232协议、数据链路层有停止-等待协议、滑动窗口协议、同时要实现流量控制功能、差错控制功能、成帧以及帧的结构等知识。对于网络层有ICMP、IP、ARP、RARP等协议, 要完成路由选择, 拥塞控制等功能, 其它每一层都有大量抽象的协议和知识。

教师在教学时, 常常在课堂上抽象的讲述这些协议和功能, 学生总是感觉看不到、摸不着。尤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由于他们缺少计算机和通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训练, 对于诸如IP数据包格式, OSI体系结构分层的优点等更是缺乏感性认识。计算机网络课程结束以后, 他们仅仅是记住一些概念和术语, 过一段时间以后彻底忘记, 这主要由于对计算机网络没有真正的理解。

2.2 脱离理论的实践教学

有的学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时也安排到实验室实习, 但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讲述的是计算机网络的原理, 实验室用的都是成熟的产品, 例如Window操作系统中TCP/IP协议软件等等, 这些软件都是各层协议软件集成以后的, 学生无法观察和分析其实现机理, 结果是学习几个操作命令的使用方法, 如怎样配置一些IP地址等等表面的知识, 无助于OSI各层功能和协议的理解, 并没有观察到或者动手实现这些协议。

有些实验室设备缺乏, 如实验室只有几台主机和HUB或者交换机, 没有路由器, 也没有太丰富的软件, 因而学生并不能真正的动手组网和认识网络设备, 也很难自己动手编写一些程序模拟实现一些网络协议

由于上述这些原因, 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教师讲授的协议和网络各层的功能, 而在实验室学生无法去观察、理解和体会, 因而无法使理论和实验教学相辅相成, 达不到深化学生理解的目的。

3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方法研究

3.1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原理主要涉及大量的协议和概念以及思想。主要是使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通信, 显然计算机通信需要简洁、高效以及可操作的协议, 只有真正理解了协议才能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原理, 而协议是一种规则, 如同人类交流的语言一样需要实践, 仅仅是记忆和理解单个语法和词汇是无法掌握一门语言的, 因而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学习最重要的不是脱离实际的讲解, 而是动手实验。

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制定协议, 协议的各个功能部分是如何协作完成通信的。例如对于数据链路层, 需要停止-等待协议完成两个节点之间数据的可靠传输, 学生通过编写程序或者修改教学软件参数, 发现如果不使用该协议而是直接发送并且不需要接收方确认, 那么发送方就会无限制的发送数据, 最后接收方就会来不及处理发送的数据, 从而导致数据丢失和机器长时间处于忙状态。理解停止-等待协议以后, 教师讲述滑动窗口协议时, 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对于计算机网络链路层的其它协议和功能理解也顺理成章了。

3.2 硬件设备熟悉和使用的感性认识层次

计算机网络的设备主要包括网络通信介质和通信设备, 学生感性认识这些设备能够使其直观的理解它们的作用, 不再惧怕网络课程的学习, 同时也可以在没有理解网络原理的情况下动手使用这些网络设备, 这将促使学生在理论学习时主动学习它的原理, 同时也建立了教师和学生基本沟通的桥梁。例如对于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 教师在讲述网络层的知识时, 由于学生对于路由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 教师只要讲述路由器的RJ45端口等, 学生就会不再感到陌生甚至遥不可及, 学生在使用路由器时发现需要为每一个端口配置IP地址, 那么教师在讲述路由器每一个端口对应一个子网, 通过路由器端口转发数据包, 学生就会立刻理解端口IP地址的作用。通过实验, 学生非常容易理解, 也有利于学生实际就业的需要, 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3.3 协议软件功能观察和实践的表层领悟层次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功能通过协议实现, 学生在学习这些功能原理时无法了解具体实现流程, 因为学生可能连基本的程序设计经验都没有, 要求直接通过设计程序实现协议是不现实的, 如果直接到计算机实习, 由于目前网络操作系统都是成熟的产品, 网络的使用对用户而言是透明的, 网络各层功能集成在一起, 因而学生无法深入到协议软件各个子系统模块一级理解它们的作用。所以, 精心选择一些教学软件或者一些代理软件、网络管理软件至关重要。

学生在组建局域网时, 对于两个不同的子网, 可以使用Sygate代理服务软件将两个子网联系起来, 学生在使用该软件时, 能够细心的体会计算机网络层的一些功能。在实验室安装一些网络管理软件, 学生甚至可以观察到网络层或者数据链路层数据包的格式, 数据包发送的信息, 观察到各个通信节点的流量, 进而直接体会到流量控制的机制和功能, 同时也更直接和直观体会到数据包头格式各个字段的信息设置的必要性, 例如大多数网管软件带有防火墙功能, 那么学生通过学习使用就会发现包过滤防火墙使用IP地址拒绝或者接受某一台计算机的访问, 从而加深对IP地址作用的认识。

3.4 网络教学软件使用和模拟开发的机理实现层次

使用一些代理服务器软件、网络管理软件以及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网络测试等命令软件, 学生只能理解网络的功能, 增强感性认识, 但是对于协议和网络原理本身是如何实现和运行的仍然缺乏整体以及深入的理解, 对于网络应用层软件如何基于网络提供的接口开发出来的也需要澄清。选择为网络协议教学开发的应用软件或者学生自己动手开发一些简单的实验软件显得特别重要。文献[5]提供了计算机网络OSI体系结构中各层协议的实现, 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其中的参数观察数据链路层各个协议的实现原理, 例如可以根据该层软件提供的界面观察两台通信计算机上接收帧和发送帧的比较, 分析不同帧的时序关系, 还可以使发送帧出现错误, 观察接收计算机如何校验和对发送方计算机要求重发。

学生自己动手开发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软件可能有些难度, 这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更为困难。学生可以通过对C等语言的简单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 重点阅读一些代表性协议的实现软件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对于文献[5]提供了数据链路层的实现源码, 学生可以直接阅读, 观察数据链路层的帧格式采用的数据结构, 深入理解数据链路层如何实现数据帧的存储、发送、接收以及确认的。

学生使用Socks接口实现HTTP等高层应用协议却是可能的, 尤其一些集成开发工具例如VC++, Jbuilder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开发工具包, 学生只要简单的调用一些函数很轻松的实现简单的聊天、Web等功能。一旦学生自己开发或者做出简单的模拟软件出来,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对他们将不再是抽象和摸不着的, 而是实实在在并且非常有趣和实用的。

4 结论

计算机网络课程由于自身实践特点, 仅仅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发挥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 指出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提出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三个层次, 即硬件设备熟悉和使用的感性认识层次, 协议软件功能观察和实践的表层领悟层次以及网络教学软件使用和模拟开发的机理实现层次。教学实践表明, 通过三个层次的学习, 学生不仅牢固的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 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健, 朱荣峰.计算机网络教学浅析.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2, (12) :218-219.

[2]伍丽华, 张鹏.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初探.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4 (5) :251.

[3]王丽平, 刘大鹏.加强计算机网络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87 (36) :138-139.

[4]张超.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探讨.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 7:30-31.

《计算机网络》应用导向教学研究 篇9

关键词:应用导向,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

1 提出应用导向的背景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意味着有大部分高校将实行转型,向突出应用为主的职业教育类型转。既然学校要转型,那专业的定位也要转型,相应的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改变,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更需要改变其教学方法,让应用型本科的学生更容易学习、更容易接受和更容易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提出应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计算机网络》为例,分析应用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和特点,并可将此思路应用到其他理论课。

2 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理论课一般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很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很枯燥很难理解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够坚持,对理论课的掌握往往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并没有或快速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应用中,导致学完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透彻。

以课程《计算机网络》为例,很多高校都选用谢希仁教授的第五版《计算机网络》1教材,该教材是以网络体系结构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OSI模型七层结构,并对音频/视频服务、网络安全、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先进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叙述。由于这本教材内容全面,内容由浅入深,通常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学习首选教材。尽管这样,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用幻灯片讲解、分析相关原理,并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学习,还是有不少学生不能理解OSI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加密等最基础的原理。

在有最好的教材、优秀的教师的环境里,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内容确实太抽象,难以理解。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现象,让学习在学习的时候,对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能直观地反映出来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应用导向。

3《计算机网络》应用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

什么是应用导向,应用导向就是用实际的应用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计算机网络》为例,选用的教材是谢希仁教授的第五版《计算机网络》,介绍以应用导向的思路来设计课程。

3.1《计算机网络》课程总体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目标:按照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为思路,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学习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协议,将深入了解网络的结构部件和工作原理,同时也会讨论网络安全、无线网络和下一代网络。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点是理解OSI体系结构和TCP/IP体系结构,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系结构,我们要借助一些如抓包工具、网络模拟软件等辅助工具。这些工具能够形象是将抽象的原理图形化,甚至可能产生一些动画效果,如Cisco Packet Tracer就通过动画的方式形象地演示网络数据包传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加轻松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机网络》课程应用导向的设计思路是:以课堂应用→课堂理论→课后应用为主线,先让学生在视觉上感知课堂所学知识,学会其应用,然后再分析其原理,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再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应用技巧和理论知识举一反三,完成课后应用。根据这个思路,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3.2《计算机网络》模块设计

课程内容是由概述、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无线网络和下一代网络这十个模块组成。模块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如表1所示。

3.3《计算机网络》部分应用效果

在这里,列举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分析应用层和传输层2实例,以便形象地分析数据包和协议地执行过程,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终端、服务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组成的标准实验来学习和理解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将逐步提高其复杂性。

首先,准备用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构建一个简单的网络,并设置好IP地址,当添加简单的PDU时,它将出现在PDU列表窗口中,如图2 所示。第一次发出ping消息时,将显示为Failed,而第二次发送ping消息将会成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从实时模式切换到模拟模式(simulation)。确保Event Fil⁃ter(事件滤器)设置为显示DNS、UDP、HTTP、TCP和ICMP。从PC 1A的桌面打开Web浏览器。键入URL:eagle-server.exam⁃ple.com,然后用Event List(事件列表)中的Capture / Forward(捕获/转发)按钮捕获DNS、UDP、HTTP与TCP的交互的数据包,并分析其交互过程,如图2所示。

在捕获数据包中,可以通过在Event List(事件列表中)时单击其Info(信息)列或在动画中单击数据包信封两种方式检查数据包。查看事件列表中每个数据包内容(PDU Information(PDU信息)窗口、Inbound PDU Details(入站PDU详细数据)、Outbound PDU Details(出站PDU详细数据))。通过跟踪数据包,并且使用PDU Information(PDU信息)窗口查看数据包的详细内容和各数据包的工作顺序,就能够学习HTTP、DNS等应用层协议与UDP、TCP的传输层协议,以及他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通过这样的动画演示,图形化界面的分析,学生对应用层相关的协议的工作原理、数据包的格式都有很深的印象,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些故障需要排除,更加加深了学生对每个协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的。

4 结论

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 篇10

1 在教学内容上, 把握课程的主要宗旨, 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主要由网络理论基础教学、Internet应用技术教学、网络规划与系统集成的实践教学三部分组成[1]。

在网络理论基础教学中, 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如果完全按照传统的网络层次结构和协议讲解, 每节课都要讲述很多术语, 学生会感到枯燥和抽象, 且难以接受, 如果我们通过对当前最为广泛的重要协议去分析, 使学生能从具体协议的实现方法中理解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

在Internet应用技术教学中,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 使学生熟练使用WWW、E-mail、FTP、Telnet、BBS等各种服务[1]。

在网络规划与系统集成的实践教学中, 注重学生动手技能的培养。规划与系统集成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具备中小型网络规划、设计与维护的能力, 根据这个特点, 笔者所在的院校与国际知名的网络设备厂商华为3COM公司合作组建了网络实验室, 建立规范完整的实验培训体系, 强调实用动手技能的培养, 将设备安装与调试的方法融入实验中, 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交换机的端口技术、VLAN技术、STP技术的配置实验, 路由器常用路由协议的配置实验, 广域网协议的配置实验等。由此真正的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 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

2 明确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学习

针对授课对象, 认真研究大纲和本课程在学生培养计划中的地位, 确定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课程目标。教师深入分析教学大纲, 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网络基础知识状况的前提下根据大纲制定好教学计划, 做好每次教学任务计划, 明确教学目标, 选择适当的练习作业, 督促学生不断深入学习。课外, 则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 积极拓展课堂所学知识, 这既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 又能培养他们的课外自学能力[2]。

在笔者的教学中, 把当前最为重要的Internet网络中TCP/IP协议作为主线, 采用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 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讲解为什么要研究网络协议时, 可以用目前实际运行的邮政系统信件发送和接收的过程进行举例, 从此例学生就可以知道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要保证计算机网络有条不紊工作, 就必须制定出通信协议。又例如, 在讲解TCP/IP协议中报头格式和详细内容时, 可以利用Ethereal抓包工具对HTTP、FTP、DNS等协议数据包进行获取和分析,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TCP/IP协议,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重视上机实验和任务完成情况检查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上机操作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有关的理论知识, 这一点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尤为重要, 因此教学中要重视上机实验和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具体措施如下:

3.1 明确学生上机目的和实验步骤。这要

求教师课前写好含有实例的实验指导书, 指导书的内容要尽量详略适当, 紧扣上课时的主要内容。学生上机结束后要及时上交实验报告由教师批阅, 不能及时上交扣实验成绩[2]。

3.2 实验课上教师要注意巡视学生的实验

过程及情况, 随时解答学生的问, 并及时给予指导, 对于上机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还要作详细的讲解;最后教师要对上机内容加以总结, 并指出普遍性的问题。

3.3 上机实践阶段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

况的最佳时机, 通过对学生的不断深入了解, 可以因材施教, 对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继续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 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重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4 加强综合性实践, 常规性的实验项目

能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某些点上的知识, 但要让学生由点及面, 系统地掌握数计算机网络知识, 还需一些综合性的实践练习。除了课程结束后的实训外,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添加些阶段性的综合性实践, 每个阶段都将部分点联成面, 可以为后续的课程设计铺设道路。

4 关于考核方式

考试是测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也是对一阶段教学工作的总结与检查, 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业绩的重要环节, 考试的形式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它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的组网及分析网络的能力。考试分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两种,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题目涉及选择、判断、简单概念填空、分析简单协议等, 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理论水平。上机考试则更加侧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考查组网及分析网络的综合能力。另外再加上该课程的平时成绩, 就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几年经验积累表明考核形式实施后, 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改革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结束语

从几个方面浅谈了如何开展计算机网络的教学, 使用这些方案, 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将继续在该课程的教改和教法研究上开展新的工作, 努力寻求新的切入点, 使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更好更紧密的结合起来, 培养出更多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型和实用型人才。总之,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 科学的教学方法一定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帮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 采用综合评价学生的方式, 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从而使得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地提高。

摘要: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 如何更好地结合课程特点,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积累网络项目开发经验从而胜任企业需求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怎样做好它的教学工作, 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 收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值得计算机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阐述了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 以及在以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和强调的问题阐明了观点。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建挺.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2, 1.[1]徐建挺.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2,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 行动导向 高职 计算机 网络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德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职业教育界于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这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德国职业教育改革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强调学生通过典型的职业活动获得技能和知识,进而形成经验和能力。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更多的是作为教学的咨询者和课堂教学主持者。

这就意味着,一方面,项目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是主要的行为者,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另一方面,情境教学成为以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情境教学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学习情境的创建要尽可能与工作的应用情境相接近,使二者可能地在高度上达成一致。它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实际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

(2)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订、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3)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这种强烈的学习欲望,缘于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

(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咨询者或指导者,但这并不影响教师的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

2行动导向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2.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

首先,学习领域的设计必须基于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根据工作过程的开发步骤设计的活动领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校校园网初期建设、建成后应用管理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

其次,学习领域的确定,必须能将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而且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新技能,又能运用它去解决从未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对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重庆罡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九方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走访调研,确定了学校校园网的初期建设到建成后使用所涉及的行动领域如下:局域网组建、应用与维护;不同的网络互联;网络服务器搭建;网络安全;校园网接入;综合布线;网络管理。根据知识的形成规律,可以确定网络管理员的培养需要进行学习领域如下:认识计算机网络、校园网布线施工、组建Windows对等网、校园网服务器搭建、校园网安全及网络管理这五个学习领域。

2.2如何在学习领域中实施项目教学

正对某个学习领域,师生共同确定该学习领域的项目。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接着正式实施项目(项目实施过程的具体步骤);然后演示项目结果,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实验结果)进行评估。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努力实践。项目教学法的步骤一般为选定项目→设定目标并分组→计划→实施→成果展示→评价。下面用一个具体例子来介绍行动导向法的项目实施,比如选择“学习领域 1 认识计算机网络”。

(1)学习情境。参观学校校园网,通过查阅资料或咨询网络中心管理员,了解校园网硬件构成,绘制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

(2)教师分组进行项目实施,分组过程中要兼顾不同类型的学生,每个组都应该有善于收集资料的人、善于表达的人、组织能力较强的人,男女搭配得当。

(3)分析讨论,编写项目实施计划书。教师引导学生对校园网有一个总体认识及了解,分发引导文资料。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而应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要以问题探索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自行完成任务,通过自主探索或者协作开展探究活动,完成任务计划书。

(4)操作实施。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辅导。分组完成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的绘制,并说明各设备的作用,在布线中采用的传输介质的作用。

(5)成果展示。学生自主展示、表达、分享作品。

(6)评价提高。教师对学生作品给予中肯的点评,对各小组成员给予评价并呈现有梯度的练习项目,对其中的要点予以适当的引导与点拨。学生听取教师的点评意见,重新提交实验报告书。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華大学出版社,2007.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12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学科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工程性很强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复杂, 专业技术性强, 通过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网络配置操作, 具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评估能力, 并具备一定的网络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与教学效果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 概念易混淆;

(2) 学习主动性不够, 主要是跟着课堂教学走, 没有计划与目标;

(3) 实验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不强, 存在畏惧感与依赖性;

(4) 教学资料相对单一, 以教材或习题为主。

通过对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学生为出发点, 以应用为导向, 理论与实践并重,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达到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1]。

2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目标

我校以培养创新型应用性人才为目标, 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课程教学改革, 依托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 学校加大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力度, 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应用, 注重课程知识能力培养与应用能力的结合[2]。《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也是我校教学质量工程改革课程,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 基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习方式,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形式, 以学生为本,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以达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知识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 掌握网络数据通信的原理与方式, 并能运用网络软件、网络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实现对网络的控制与管理。在掌握网络知识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各种网络技术、网络工程项目、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工程应用方面的设计、管理与应用。

(2) 能力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 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基本网络工程项目、小型办公局域网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估, 具备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评估等综合应用能力;具备网络架构、设计、实施、运行的网络工程师的能力;具备应用网络服务器和网络软件实现对网络的局域网的管理与控制能力。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能实现团队组建与团队合作学习, 具备团队协作能力, 善于沟通, 并能独立完成课程项目。具备整体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终身学习能力, 能自主进行时间与资源的管理, 具备强烈的职业道德、正直、责任感, 能主动规划个人职业, 具备较强的写作交流、口头表达与人际交流能力。

3 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课程知识特点,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3], 设计符合我校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课程知识体系, 将理论知识、实验项目与实际的工程应用项目结合, 使课程知识学习与应用接轨,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实用性, 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4]。

3.1 理论教学改革

(1) 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

将《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ISO/OSI参考模型内容提升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高度来组织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网络、通信、安全等内容, 理论性和技术性强, 知识面广, 单门课程无法包含所有内容, 通过建立以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技术、组网工程等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 协调教学实践活动。

(2) 教学方式的改革

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与讨论式教学模式, 以案例项目为依托, 由学生分组完成查阅资料、讨论、总结并现场演示讲解, 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3)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采用学生与教师评价两部分, 包括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课程教学的总评价由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进行综合评定。

(4) 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

借助于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 提供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等内容, 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网上答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建立课堂与课外的教学衔接,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保证课程学习的连续性。

3.2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实验项目的改革

优化实验项目, 确定以协议分析;局域网/主从网络组建;路由及协议配置;DNS、DHCP和FTP实验为主的核心实验项目。

(2) 实验平台的改革

充分利用学校锐捷网络实验平台资源, 构建真实的网络实验环境, 将多台二层、三层交换机及其他网络设备组建成不同的局域网, 再利用路由器配置广域网, 实现真正的应用网络。

(3) 实验组织的改革

改变以学生个人实验为主的实验方式, 实施以学生小组为实验单元, 并采用小组负责人制度, 每个学生轮流负责一个实验项目的实施, 并实行各小组之间的互帮、互助、互评[5], 这样既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和组织能力。

(4) 实验过程的改革

摒弃以往学生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 采取体验式的实验教学方式, 对实验只给出实验目的和要求, 由各小组自己制定实验方案、开展实验过程、提交实验结果。教师负责对学生实验过程与结果的检查与评估。通过实验过程的改革, 达到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目的。

4 课程考核方式设计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及时有效的课程评估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及时调整教学与学习方法, 提高课程教学与学习效果。传统课程教学中以终结性评估为主, 一般采用考试的方式, 而仅采用单一的课程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 本课程教学改革中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核, 同时考核标准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与学习内容的全覆盖, 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6]。具体课程考核标准及评价策略如表1所示。

5 结语

计算机网络是集理论、实践、应用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知识体系丰富、工程应用性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保障课程教学效果要求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与课程考核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并通过针对性的课程考核方式促进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 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 自我挖掘学习潜能, 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同步发展, 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延香.“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 12 (3) :92-95.

[2]魏桂森.构建新型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实验室科学, 2005 (6) :28-29.

[3]刘佳良.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1) :222-223.

[4]李光提, 侯加林, 张业民, 等.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12, 15 (4) :13-16.

[5]阎丽珍, 卢纪临.新教育理念下的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3) :138, 158.

上一篇:现场跟踪审计下一篇:新疆产权交易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