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文化

2024-06-30

西洋文化(精选12篇)

西洋文化 篇1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航海历史和厚积的海洋文化, 从距今2000多年前汉武帝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 到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 我们的祖先不断迈出国门, 开辟航路, 传播文明, 弘扬海洋文化。但是, 随着郑和下西洋的结束, 中国海洋文化由开放走向内敛, 并曾经一度出现衰落, 使得至今国民的海洋意识仍然比较淡薄。本文试图从郑和下西洋视域探讨海洋文化创新, 并以此来带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走海洋强国之路。

1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开放与弘扬

l405–1433年, 郑和率领大规模的船队, 7次远航“西洋”, 遍访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翻开了中国海洋文化走向开放的辉煌一页。中国海洋文化从发展历程来看, 自汉唐到郑和时期得到很好的传承并发扬光大, 发展了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促进了中外经济贸易联系。从船队的规模、海员的数量、航行的线路和执行的使命来看, 郑和下西洋涵盖了海洋文化的方方面面, 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海洋文化开放发展阶段;从时间上来看, 郑和下西洋历时长达28年, 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郑和下西洋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开放与弘扬具有里程碑式的贡献。

1.1 郑和下西洋呼唤海洋意识, 树立了海权思想

郑和下西洋, 与其具有的海洋意识并树立海权思想分不开。明朝初年, 东南亚一带海盗成群, 倭寇猖獗, 面对这些困境, 有多年航海经验的郑和充分意识到海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开主张捍卫国家海洋主权。他认为, 若要“统御万方”, “教化四夷”, 就必须“巡弋异域”, 慑服敢与中国抗衡者, 生擒蛮王之梗化不恭者, 殄灭寇兵之肆暴掠者[2]。由此可见, 600多年前郑和对海洋在维护国家安全中所起的作用已有深刻的认识, 这样的海权思想是先进海洋意识的体现。

明仁宗继位后, 全盘否定了明成祖的对外开放政策, 甚至抹煞郑和六下西洋的丰功伟绩, 各种反对声音接踵而来。面对朝廷禁止再下西洋, 郑和毅然慷慨谏言:“欲国家富强, 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 危险亦来自于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 华夏危矣”[3]。郑和深知海洋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 其作为国家联系世界的纽带和桥梁, 是国家利益的关键所在, 应加强对海洋的控制和利用。海权绝然不能失去, 若一旦丧失, 则丧失的不仅仅是大量的财富, 更会使国家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1.2 郑和下西洋主张和平友好, 提倡建立文明的东方海洋秩序

郑和下西洋期间所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平友好的优良传统以及中国海洋文化文明发展的实质, 他与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残杀、扩张、掠夺为手段所宣扬的海洋文化大相径庭。据统计, 明成祖永乐时期, 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来华访问的使节共有318次, 平均每年有15次。更有渤泥 (今文莱) 、满加拉、苏禄 (今菲律宾苏禄群岛) 、古麻刺朗 (今菲律宾内) 4国11位国王, 亲自率团前来明朝进行国事访问[4]。郑和船队无疑是和平之师、友好使者, 他们没有在海外建立一块殖民地, 没有攻伐杀戮, 而是与各国相互交流, 互通有无。郑和接通了中国、东南亚、印度洋、阿拉伯海之间的海上交通网络, 为东西方海上经济、文化的大交流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一体化进程, 建立了文明的东方海洋秩序。郑和所倡导的海洋文化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发展和平友好的精神实质, 更具包容性和宽容性, 是真正先进的海洋文化。

1.3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与海洋有关的各类科学技术的进步

首先,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发展。当时中国的造船业位于世界的前列,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有近百艘, 最大者长150米、宽61米, 载重量数千吨, 远远超过了此后的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所率领的船队。郑和船队配有指南针、罗盘、风帆等工具, 能够在逆水顶风的情况下航行, 郑和本人曾主持绘制过航海图, 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华民族的航海技术, 是世界上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航海图, 也是郑和下西洋航海实践的结晶。与此同时, 郑和船队还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测定船位方法———对景定位、测深定位和天文定位方法。郑和时期的中国航海技术引领世界。

其次, 郑和下西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中国世界地理学。在航行过程中, 其记录了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地名约500个, 并且详细阐述了这些国家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以及文化。

此外, 郑和下西洋对气象学也有较大的贡献, 其在航行过程中掌握了季风规律, 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航海气象, 如天气的晴雨、海流、潮汐等的变化。

1.4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不同海洋文化之间的交流

在海洋文化方面, 郑和下西洋时期主要有两种文化系统。一种是以明王朝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系统。东亚的朝鲜、日本等国认可并接受了这种文化传统。另一种文化系统, 是以伊斯兰教为代表的系统, 在东南亚和西亚一些国家十分流行[4]。针对这两种迥异的文化系统, 郑和坚持互相尊重的原则, 采取了“儒回并举”策略。他主张按儒家思想与那些已经接受儒家思想的国家交往, 而对那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 也尊重他们的风俗, 维护他们的信仰。与此同时, 郑和努力促使儒佛道与伊斯兰教的相互融合。这样, 使得宗主国和藩国间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文化关系, 并有效地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郑和时期的这种文化交流是明代中期海洋文化中特有的, 是先进的海洋文化, 是值得弘扬的海洋文化。

综上可以看出, 郑和下西洋使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与开放达到一个鼎盛时期, 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弘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也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文明范式。

2 后郑和时代我国海洋文化由开放走向内敛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横渡印度洋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分别早了几十年或百多年, 而且船队规模之大, 船型之巨, 航海技术之先进, 人数之多, 时间之久, 航海累积里程之长, 都是他们无法比拟的。然而, 在这个由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而启动的人类社会轨迹的关键时期, 持续推动世界历史发生划时代巨变的航海事业, 不是持续了28年的郑和下西洋, 而是欧洲的航海。

始于600多年前声势浩大的郑和下西洋, 仅仅是昙花一现, 未能像西方航海那样, 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 郑和下西洋既空前, 也绝后, 既获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 也留下了莫大的历史遗憾。随着15世纪初叶郑和下西洋的结束, 中国海洋文化由开放走向内敛。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后, 明朝颁布了海禁政策和户口制度, 郑和下西洋被列为“弊政”, 从此中国的海洋文化发展逐渐衰落。明王朝的短视, 使中国第一次失去成为海洋大国的良机。

此后二三百年的闭关锁国, 包括顺治年间, 清廷为了断绝东南沿海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物资供应, 实行“海禁”, “寸板不许下水”的政策。乾隆年间, 乾隆皇帝以“天朝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 原不借外夷货物, 以通有无。”为由拒绝与英国通商。清朝康熙年间, 沈葆桢奏陈“台湾海外孤悬”, 主张以七省为口岸, 把台湾当作商业贸易的跳板, 但统治者继续实施闭关自守的政策, 不屑于走出国门……当大清的皇帝和大臣还沉浸在“四大发明”的骄傲中, 英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已经把中国远远抛在了脑后。就这样, 一个本有着引领世界航海技术和辉煌海洋文化的东方大国, 屡屡在封建统治者的短视之下, 一次又一次痛失发展机遇。

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海洋文化开始彻底走向衰落。特别是在19世纪50-60年代, 随着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的发明与广泛使用, 西方航运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中国传统的木帆船渐渐被淘汰。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里, 中国继续处于封闭隔绝的状态, 很少在海洋文化与海洋科技方面有所作为, 海洋文化也因此淡出历史舞台, 国人的海洋意识也由此逐渐淡薄。

3 海洋世纪我国海洋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是海洋世纪, 开发和利用海洋, 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已是各沿海国家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 没有海洋文化的繁荣, 就没有海洋经济的发展。只有大力弘扬海洋文化, 才能促进海洋经济的繁荣[5]。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 我们应该反思历史给予的教训, 立足当前我国海洋文化发展现状, 找出海洋文化发展落后之所在, 才能为海洋经济的腾飞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当前, 我们海洋文化发展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3.1 海洋知识宣传不到位, 海洋意识仍然薄弱

每当提及海洋, 大多数国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迷人的沿海风光、丰富的海底资源或者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 很少有人想到海洋灾害、海洋环境保护或海洋权益。

根据中国海洋报2012年公示的一份《国民海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 在被调查者中, 知道我国有约300万km2管辖海域的只有10.7%;知道我国海岸线总长大约18000 km的只有13%。知道我国500m2以上岛屿有6000多个的只有10.5%;对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概念能正确理解的分别只有5.4%、4.0%、4.2%;绝大多数受访者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了解不多。只有16.7%的受访者准确知道地球上海洋的覆盖面积为71%[6]。相比日本, 日本自1941年起便规定每年7月20日为国家“海洋纪念日”,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 国会立法将7月20日确定为国家“海洋日”, 并在每年的7月27日隆重举办蓝海节, 专门表彰对海洋工作有杰出贡献的海洋工作者。2008年, 为了争夺更多海洋资源, 日本政府加大海洋知识的宣传力度, 甚至还在国民对海洋经济意识较强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渔民”改称为“海民”的概念。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 日本国民海洋意识远远强于我国国民海洋意识。此外, 调查报告还显示, 2010年的调查中有高达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地大物博, 且保持和睦的邻国关系为我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尤为重要, 争夺一些偏远、无人居住、开发难度大的小岛意义不大。”尽管这一现象在2011年有所改变, 但仍然有14.4%的受访者赞成“花费精力维护一些偏远小岛的权益得不偿失”的观点[6]。由此可见, 虽然目前国人的海洋意识有所提高, 但仍然比较薄弱。

3.2 海洋文化科教落后, 海洋人才缺乏

一国海洋文明的发展状况, 从其文化、教育中便可窥视一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辑单之蔷曾做过一项统计, 在唐诗三百首中, 诗句中提及“山”字的共有179次, “江、河”字样的出现了132次, 而“海”字却仅仅出现了40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著名作家和文学家辈出, 如鲁迅、徐志摩、茅盾、郁达夫等, 可以说他们撑起了中国文学史的半壁江山, 但他们都作为生长在海边的作家却没有创造出中国的海洋文学, 未免让人觉得有点失望。近年来, 在海洋教育方面也出现弱化现象, 如承载着海洋知识的地理学科被很多城市排除出高考范围, 学校、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又如大学阶段专业分工过细, 大学生知识面窄, 缺乏对地球环境的了解, 缺乏海洋国土知识教育, 因此对海洋权益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我国研究海洋文化, 是伴随着国际国内对海洋的重视, 自“海洋世纪即将来临的20世纪末”开始起步的, 但明确地将海洋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一个重大的课题进行研究, 仅有十多年的历史, 对海洋问题研究的学者不多, 对海疆问题研究的学者更是凤毛麟角, 海洋军事、海洋科技、海洋外交等综合人才亦是奇缺, 由此造成了海洋专家难找的尴尬。在这些困境的背后, 暴露的正是我国海洋文化科教落后的局面。

3.3 海洋文化发展品位较低

以海洋旅游业为例。在海洋世纪, 旅游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与海洋的结合是大势所趋, 海洋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旅游时尚。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 海洋文化旅游在所有旅游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37%, 近几年更以15%的年增长率快速向前发展[8]。作为海洋大国, 我国海洋文化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已成为众多滨海城市的支柱产业。但是, 与世界上海洋文化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 我国海洋文化旅游业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如海洋文化内涵不足, 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低, 海洋历史遗存保护不力, 过于片面追求海洋文化建设的全面性而忽视独特性, 重挖掘海洋历史文化而轻创造海洋时代文化等, 导致我国海洋文化旅游业的开发规模较小、层次较低、服务水平较差等不足。总的来说, 我国海洋文化发展品位有待提高。

3.4 海洋制度文化发展滞后

海洋制度文化建设的好坏, 影响着整个国家海洋文化的兴衰。英国早在1651年便颁布《扩大商船队和奖励英国航海条例》, 有力地保障了其海上贸易的迅速发展。美国1890年就通过《海军法》, 增强了海上军事力量, 为争夺海上霸权作准备。目前, 各主要海洋国家均日益重视海洋法律制度、海洋战略、海洋政策的发展与完善。而我国自明朝以来就实施“海禁政策”, 并长期禁止进行与海有关的活动, 这导致我国海洋制度文化建设起步较晚, 到目前为止, 对海洋法律制度、海洋战略、海洋政策的研究者还是少数, 而近年来关于海洋制度文化的研究成果中仍然多拘泥于对海外贸易和海防等传统问题的研究, 我国海洋制度文化发展相当滞后, 在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日益激烈的海洋竞技, 我们必须及时深入研究海洋战略、调整海洋政策、创新海洋制度。

4 弘扬郑和精神, 创新海洋文化

郑和七下西洋的史实充分说明, 中国人最先光顾海洋, 但却未能最先重视海洋;中国人最早横跨海洋, 但却未能持久地雄起海洋, 以致我们最终被海洋所遗弃。海殇则国衰, 海强则国兴。总结历史经验, 反思历史教训, 从现在开始, 我们要在弘扬郑和精神的基础上摆脱旧的思维定势, 以学习、开放、发展的胸怀来创新海洋文化,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以先进的海洋文化引领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

4.1 加强海洋知识宣传, 增强国人海洋意识

针对我国国民整体海洋意识薄弱的现状, 我们要不遗余力地传播海洋科学思想、弘扬海洋科学精神、普及海洋科学知识、推广海洋科学方法。首先从国家各级领导层开始, 确立领导人的海洋战略意识, 让他们及时了解国际海洋先进信息,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海洋政策。其次, 在青少年中普及海洋意识教育工作, 把海洋国土观教育、海洋环境保护教育、海洋权益观教育等涉海教材纳入各级学校的教科书当中, 以增强青少年海洋意识。最后, 通过举办海洋文化展览会、建立海洋博物馆、制作海洋影片等形式, 引起普通大众对于海洋的关注, 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2 实施科教兴海战略, 培养海洋综合人才

海洋文化是一种逆浪而上的文化, 其蕴含着一种不安分的创新和进取精神, 这种创新和进取需要不断的发展作为支撑力量, 发展依靠的是知识, 而知识的载体是教育, 要创造先进的海洋文化, 必须以教育为突破口, 建立起海洋综合人才培养机制。海洋涉及方方面的知识, 包括科技、经济、军事等领域, 在海洋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海洋社科类、战略类研究还不够深入, 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投入力度, 不断完善海洋问题研究体系, 培养更多的海洋人才。沿海城市可以借鉴青岛市的做法, 申请办理海洋类大学、开设海洋文化课程, 建立海洋类教育、科研及管理机构, 争取举办海洋节和海洋论坛, 深入海洋工作研究, 培养海洋高级人才, 以科学教育、海洋人才带动先进海洋文化的发展。

4.3 挖掘海洋文化内涵, 提升海洋文化品位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 但未发挥出其最优功效, 因此未能获得最大社会经济价值, 归根到底是文化内涵未被充分挖掘。第一, 在开发和利用海洋文化资源时首先要树立海洋文化保护意识, 保护好海洋文化遗产, 维护好海洋景观, 保持好海洋生态平衡。第二, 提升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规模与层次, 如海边基础设施建设要懂得用海洋文化进行包装, 海洋产品要有真正的“海味”, 如海洋渔业、盐业、体育竞技业、饮食文化业, 甚至海洋景区服务业也要与海洋文化相融合。第三, 在开发海洋文化旅游中, 对于海洋历史遗址, 要保持原貌并加强管理, 对于海洋民俗、海洋宗教文化、海洋艺术、海洋科技知识等, 要加强搜集、整理和归纳, 以适当的载体充分利用或展示, 以使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海洋文化。

4.4 重视海洋制度文化, 创新海洋制度文化

纵观世界海洋发展史, 我们常常望洋兴叹, 持续推动世界航海事业发生划时代巨变的不是我们持续了28年的郑和七下西洋, 而是欧洲的航海, 是他们率先开启了现代化的历程, 但这并不代表我国的航海能力逊色于西方, 而是我们的海洋政策、海洋制度落后于西方。“海禁”政策带来的是深远影响和巨大创伤, 西方发达海洋国家颁布的海洋法律制度、实施的海洋战略计划带来的是领海主权的侵占、海洋资源的掠夺。因此, 从现在开始, 我们必须把海洋制度文化建设提上议程, 积极制定相关海洋法律法规, 实施海洋战略和海洋政策, 完善海洋管理体制, 将海洋制度文化提升到与海洋物质文化、海洋精神文化同等重要的地位, 确保以创新的海洋文化制度保障先进海洋文化的推进。

5 结语

国家未来的发展寄托于海洋, 发展海洋文化走海洋强国之路, 这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当今国际发展竞争和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洋, 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要增强国民的海洋文化知识学习, 使海洋文化融入政府的执政理念, 融入社会的发展思路, 融入公众的具体行动, 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强化全民族的学习, 发展海洋文化的活动, 从战略高度统筹、推动海洋文化的全面发展, 最终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随着中华民族征服海洋、经略海洋的第3个鼎盛时期的到来, 中华海洋文化将再现辉煌, 一个和平崛起的海洋大国一定会长久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1]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文化研究所.郑和时期中国海洋文化的鼎盛及其世界意义[EB/OL]. (2007-11-15) http://www.zjvtit.edu.cn/ksexport/1028/_ghwhart.jsp?article=124280

[2]饶咬成.中国的海洋意识与海权现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 2005 (5) :89

[3]德勃雷诺.海外华人·序言[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2

[4]马志荣, 薛三让.后郑和时代:中国海洋文化由开放走向内敛的现代思考[J].西安:西北师大学报, 2007 (5) :122-123

[5]高丰舟.浅析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关系[EB/OL]. (2008-12-12) http://www.hycfw.com/hywh/whyj/2008/12/12/17533.html

[6]国家海洋局.国民海洋意识调查[N].中国海洋报, 2012-06-08 (003)

[7]刘丽, 袁书琪.中国海洋文化的区域特色与区域开发[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5) :37-39

西洋文化 篇2

关键词:西洋乐器;种类;演奏技巧

管乐器分为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两大类,也称两大乐器组或乐器系列。发声原理主要为唇簧气鸣乐器靠嘴唇振动发音。当

唇振动时,气流通过杯状号嘴吹入管状体内,使管内空气随之振动发音,依靠启闭活塞装置或伸缩号管改变号管的长短,获得不同的音高,并由向牵牛花开放样式的喇叭口来扩大它的音量。这两大类与弦乐器类、打击乐器类(简称“击乐器类”)共同组成交响乐队(也叫“管弦乐队”)。

一、木管乐器类

木管乐器类包括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大管、萨克斯管等。现分别作概要说明。

1.长笛。长笛最初叫“横笛”,与“竖笛”相区别。后来才叫长笛。笛身为管状,早期略呈圆锥形,1832年由德国人勃姆加以改良,呈圆柱形,装有杠杆式音键。长笛发音清脆,用于独奏或合奏。管身原为木制,故属“木管乐器”。现改用金属制,但仍沿袭旧例,属“木管乐器”。

2.短笛。构造与长笛相同,只是体较短,仅仅是长笛的一半。其发音高八度。用于管乐队与交响乐队。

3.单簧管。单簧管在中国俗称“黑管”,由嘴子、小筒、管身、喇叭口四部分组成。嘴子上装有一片芦片。小筒与管身之间可以伸缩,以便调音。发音浑厚圆润,有Bb调、A调、Bb调低音单簧管等数种。常用于独奏、重奏、合奏。

4.双簧管。双簧管由嘴子、管身、喇叭口三部分组成,管身略呈圆锥形。嘴子上装有两片芦片,故称“双簧管”。管身木制,音色近似芦管。其a1音常用作交响乐队的调音标准。可独奏、合奏。

5.英国管。英国管又称“中音双簧管”,初呈弯形,法语原为cor angle(“弯管”之意)。19世纪中叶改为直形。结构和演奏方法与双簧管相似,但管身较大,喇叭口呈梨形。有一个弯曲金属小管连接嘴子和管身。在交响乐队中常用作独奏乐器。

6.大管。大管也叫“巴松”(英语为bassoon),管体分短节、长节、底节、喇叭口四部分。双簧片由金属曲颈管连接,插在短节顶端。音色丰满,尤其是低音区更为浓厚有力,是交响乐队中的重要低音乐器。用于独奏、重奏。

7.萨克斯管。萨克斯管1840年由比利时人萨克斯创制,管身虽用金属制成,但仍属“木管乐器”。管身略呈圆锥形,吹口装有单簧,演奏指法与双簧管相似。分高音、中音、次中音、上低音、低音等数种。最常用的是Eb调中音萨克斯管。常用于轻音乐、爵士乐、交响乐队。可独奏、重奏、合奏。

二、铜管乐器类

铜管乐器类包括圆号、长号、短号、大号、小号、萨克斯号等,也分别作概要说明。

1.圆号。圆号也叫“法国号”,管身为圆圈形,铜制。号嘴形似漏斗。最初无活塞装置,叫“自然圆号”。19世纪30年代后流行“活塞圆号”。有键,演奏时用左手按键,音色浑厚。可独奏、重奏、合奏。

2.长号。长号在中国俗称“伸缩喇叭”、“拉管”。铜制,由杯形号嘴、U形伸缩滑管、主体管三部分构成。可自由伸缩,依管的长短分为七个“把位”,最短时为第一“把位”。

能奏出半音音阶和滑音。最常用的是Bb调次中音和Bb―F调次中音―低音长号。此外还有次中音、倍低音两用的长号,装有一个附加管与活塞,拉开活塞,可使音域向低扩展四度。长号无键,只用“把位”来演奏。可独奏、重奏、合奏。

3.短号。铜制,结构与小号相似,只是号管较短。音色柔和,Bb调短号最常用。

4.大号。铜制,管体为圆锥形,号嘴为深杯形。音色低沉丰满,有四个活塞扩展音域。在军乐队中,还有圈形大号(helicon)、苏萨大号(souaphone),掮在肩上吹奏。

5.小号。铜制,号嘴为杯形。音色嘹亮。初无活塞,与军号相似,称“自然小号”。19世纪30年代后流行“活塞小号”。能奏半音音阶。可独奏、重奏、合唱。Bb调者最常用。

6.萨克斯号。铜制,由萨克斯于1845年创制。号嘴为杯形,管身为圆锥形,管径较粗。音色柔和丰富,介于圆号与小号之间。有高音、中音、次中音、上低音、低音等数种,中、低音者最常用。

三、管乐器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

管乐器与弦乐器,是管弦乐队(即交响乐队)的两大支柱,二者紧密交织,相映生辉。

而管乐器中的木管乐器类与铜管乐器类的每一件乐器,都在整个交响乐队中不可或缺,占有重要的一席,发挥着独有的.作用,共同奏出“交响”的交响乐。

例如在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中第一乐章的展开部,就有木管乐器与弦乐器彼此呼应演奏的和弦;而在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交响诗第三)的呈示部中,也有在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幅度起伏的琶音伴奏下,由铜管乐器和其他低音乐器响亮地奏出乐曲的壮阔、豪迈、庄严、崇高的主题。

西洋银器杂谈 篇3

约在公元前四千年,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产生了第一件手工制造的银饰品。从此,人类重要的银文化现象产生,并影响人类政治、文化、生活至今。

此地处于重要战略地域,因而中西融汇,兴盛发达。随着人类白银开采、利用的水平不断提高,白银在货币和实用两个功能的领域中迅速发展。一方面,白银成为世界上多个国家的货币,另一方面,白银被制成各式银器,在皇家、宗教上层流传。

中世纪以后,西方银器渐成时尚。经过近千年的演变,英国成为西方经典银器的发源地。自中世纪始,英国出现了造币业及粗制银器,同时还产生了银制装饰品及家庭自制银器。由于银器硬度较低,早期制作的银器原料内大多加入了铜,又由于当时的银器制造业各行其是,所用原料纯度差异很大,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这一时期的银器其实就是含铜的台金银器。事实上,铜不但可以增加银的硬度,而且不影响银的颜色,因此,即使合金中铜含量较多也难以辨别。

到了13世纪初,英国对凡能达到92.5%纯度的银器都打上“sterling”字样。这个标准是当时国王约翰下令从德国匠人那里引入的,开始时称为Easte rling(东方的标准),后来把前两个字母去掉成为sterling。1327年,爱德华三世正式授予“尊敬的金匠公司”管理和执行银器鉴定的法定权力。为了行使这一权力,金匠公司组建了一个检测鉴定金银器中心。这-授权开始了银器发展的新纪元,从此,各国也纷纷效仿,银器成为各国政府严格监管的器物。施行此措施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规定制作银币与器皿的银原料均为92.5%的银合金,从而将货币与银器的价值等同起来。

为了进一步加强监管,防止银器走私或漏税,银器上还被打上一个称为“国王标志”的狮子头。在法国,该标志被称为“Leopard”。与此同时,凡是银器必须经金匠公司鉴定,经鉴定的银器会打上一个纯度标记(Haumark)。但初期对银器的监管制度尚不健全,鉴定方法也不严密,加之此种鉴定方法并不受银匠的欢迎,伦敦以外地区的银匠往往不愿长途跋涉,冒着风险到伦敦去鉴定自己制作的银器,因而出现了部分不带标志的银器。为此,当局又将银器鉴定授权到各市及镇一级行政区。各市、镇推举出一个代表在当地行使银器鉴定的权力。以后,随着对银器监管的不断深入,银器上必须打上鉴定人的代码。于是,银器上的标记、图案、花纹越来越多,不同城市又有不同的鉴定标志,这就形成了一套相当繁杂的图案标志。16世纪,金匠公司引入了一个狮子像,不久便取代了国王标志狮子头。因此,凡有狮子像标志的银器一定是92.5%纯度的银器。

17世纪末至18世纪,随着磨边银币(Miuing)的替代完成,产生了“大不列颠标准”。该标准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将原来的国王标志改为狮子头像及大不列颠图案,银的纯度为95.84%。18世纪初,应广大公众要求,又恢复了原来的sterling标志。

进入19世纪,银器的生产、管理、交易等进入了成熟期。此时期,开始出现系列制作的银器,除手工制作外,工业化生产已占很大比重,各种形状、各种用途的银器已相当完善并系统化。此时期的生产管理工作亦十分严格,各国各地生产的银器都得到鉴定,其质量可以信赖,制作也很精美。银器的生产国家、生产时间、制作者都有完整的标志与铭文。此外,这一时期的银器制造工艺已臻完美,采用了手工捶揲、刻花、浮雕、镂空、镀金、镶嵌等多种工艺,生产出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性的器皿,价格不菲。与此同时,开始了批量生产与交易,并建立了交易方式及规则。总之,19世纪的西方银器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达到了顶峰。

20世纪以后,西方银器的制作基本达到机械化程度。由于时间及数量的原因,此时期的银器无论收藏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无法与前几百年产生的银器相媲美。它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用,制作虽精美但缺乏早期银器的艺术活力,数量浩大而欠缺珍罕,华丽精细而缺乏质朴自然。因而,人们又重新青睐手工技艺,一些银器生产又恢复了手工制作,但价格相当昂贵。西方银器的品种

在银器产生的数千年岁月里,各种各样的银器大致可以分为银币、家用器皿、首饰和代表权力的器具。生活用品

在西方,银制日用品可谓比比皆是,但精品十分难得。这些用品可分为如下品种:

刀、叉、勺类:“民以食为天”,因而餐具最常见。其中最简单且使用率最高的是刀、叉、勺,而人类最早制造出的餐具中就有这三种。

杯:杯很可能是由勺发展而来。杯子种类相当多,包括饮用咖啡或茶的热饮杯和饮酒用的冷饮杯。

壶:作为容器,包括咖啡壶、茶壶、酒壶、水壶、巧克力壶、奶壶等等。

盘与托盘:银制盘类品种多样,有汤盘、菜盘、果盘、茶盘等。

盒:银盒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的首饰盒、针线盒、粉盒、烟盒、名片盒及各种包装盒。形状有圆、长方、椭圆等。有的盒制作十分讲究,四壁刻花或镶嵌宝石。

袋:多见女用晚妆袋,使用纯银做梁和提链,梁上镂刻或压有精美花纹,还有的镶嵌钻石及其他宝石。

篮:银篮的种类较少,主要有红酒篮、面包篮等。

烛台:烛台是欧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特别是在使用电之前。

调料器:银质调料器样式多种,有瓶式、箍式,也有集合式。

汤釜:盛汤的容器。

双耳杯:曾十分时髦。有些双耳杯下装底脚或底座,因而比一般杯子造型复杂,也要重些、大些。

分层饰盘:一种可盛放多种食物的台架式器物。或有一底座,或有四足可以立放在桌子上面。

水壶:专门为盛水用,体积较大,有的为平底带圈足,有的带有底座,有的底部装有支腿,还有的带有一个手柄。

盐缸:专用于盛放食盐。

其他生活用品:各种小件用品数不胜数,制作比较简单,突出的是实用性。一些倒酒用的漏斗亦是如此。另外,经常采用银与水晶或玻璃结合的工艺设计。其他银制品

在西方各国的政治领域、宗教领域里,银或银合金的器物时时可见。这些器物多代表了权力及地位,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具有珍罕性。主要包括如下种类:

法器:在宗教活动中,用银制作的法器为数不少,有权杖、十字架、耶稣像、主教的头饰、圣光像、圣血杯等。

权力及荣誉的象征物:长期以来,各国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无论在何种场合均离不开白银器具。皇帝的权杖、皇冠多使用白银制作,再配以黄金、宝石。一些统治阶层人物的用品、饰品,如绶带、官阶、佩剑配件等也多用白银制作。

雕塑:除去圣母、耶稣塑像等圣像为银制外,其他一些雕塑艺术品也常为纯银制品。在西方各国,其他银塑如动物、人物、帆船等比比皆是,不乏制作精良、生动传神之作品。

首饰:最初白银就被人类制成了饰品,数千年来产生了不计其数的各种各样的首饰。银币

人类早期对白银的应用多为货币制造。

中西方银器的交流

中、西方经济、文化、艺术有着长期广泛的交流,银器也如此。

西方银器传人中国,从时间跨度上看约有2000年历史。从地域上看,早期来源于东欧及古罗马、拜占廷地区,偶尔可见西欧及北欧产品,但为数极少。第一次大规模进入中国的西方银器产生于5-8世纪。这些银器的传人,给中国的银器制作带来积极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中国银器对西方银器的效仿,吸收了西方的制作工艺、造型、纹饰等特点。此时,中国制作的银器中,有相当一部分参考了西方银器的造型、纹饰及风格。特别是唐代的银器,由于银匠的文化意识及精神状态产生了变化,受到启迪,创造出相当辉煌的作品。至今我国的唐代银器仍受到世界各国的研究者、收藏者、制造者的青睐与重视。这时,西方银器在中国流传范围较广,其流入途径主要是“丝绸之路”。因而,后来在中国西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都发现了这一时期传人的银器,这些银器从制作工艺、造型、花纹等各方面来看都是佼佼者。

两方银器进入我国的第二次高潮发生在明清及其后一段时间。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人士逐步增加,特别是英、法、德、俄、美等国家的商人、传教士及探险考古人员,他们带着各种银器通过各种渠道,怀着不同目的来到中国。这些银器有的进贡给中国朝廷,有的送给达官贵人,也有一部分为自用。这样,在中国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以及南京、西安等地沉淀下一定数量的西方银器。这些银器种类繁多,质量各异,有些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这次银器的传人,对近代中西方艺术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经济、政治的沟通。对这些银器的收集与研究,为了解西方各国的不同状况提供了新的视角。

西方银器进入我国的第三次高潮产生于上世纪与本世纪之交的十几年。在这十几年内,不少到外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或一些外国人带来相当数量的银器,在中国重新点燃了收藏西方银器的热情。目前不少中国的年轻人或在网上或是实体店铺中出售银器,这些银器大多为餐具,具有高水准的艺术品较为少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有更多更好的银器进入中国。

同样,长期以来,中国银匠制作的银器也有一定的数量传到西方各国,因而西方一些国家的博物馆及·些私人收藏家手中存有中国银器。这些银器的产生年代大约自8世纪起至清末民初,其中有少量更早期的,如春秋、汉代制作的,有着浓厚的东方艺术特色。这些银器多具有相当高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价值,多保存于著名艺术博物馆内。

受中国艺术品的影响,一些西方银器也吸收了东方的艺术特色。如1889年英国生产的银制圣光台,就具有中国的艺术风格,另外一只银红酒篮的造型,更是取自中国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造型。

另外,自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生产的一些银器也受到西方收藏界、研究者的重视。这些银器数量较多,大部分是清代出口到西方国家的银器,器型各异,线条优美,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西方银器的收藏

收藏难度和解决方法

银器的收藏是一项非常高雅的活动,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银器的收藏和使用十分普遍。然而如果从现在开始收集银器,肯定非常不易,但银器爱好者仍应怀有信心。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想收藏两方银器,必须解决如下问题:

1价位与资金实力

高质量、高品位的银器十分昂贵。现在初涉银器收藏,如果没有相当的实力,想要收集到高质最的银器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银器在国内数量极少,价位相当高。比如一对17世纪制作的银勺,价格在1万元人民币以上。

2鉴别能力

与收藏任何艺术品一样,初遇一件银器会使人一头雾水,既辨不出它的产地和年代,也难以断定其材质及纯度。经过多年演变,形形色色的腰品、伪品。改制品及非银质器皿屡见不鲜。对于银器爱好者来讲,如何辨识它们是有相当难度的。

3机遇

目前,想要轻易地收到古董银器是不现实的。爱好者必须不辞辛苦,到各个古玩市场去访寻。当前,中国专门的出售银器的市场尚未见到,但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不少,几乎每省都有,虽然能见到的银器不多,但只要功夫到,必会有收获。收藏者还可以到各个拍卖会上去搜寻,说不定哪家哪次小拍上会突然冒出几件好东西来。如果遇到这种机会,千万不要错过。机遇有两种:一种是花很少的钱买一件超值的物品,俗称“捡漏”,此时一定要当机立断。另一种是恰恰碰上一件上品,但价格不菲。机遇都是转瞬即逝的,犹犹豫豫、患得患失是收藏者之大忌。

4找一个老师

前人的收藏经验十分重要,他们的经历就是一本教科书。如果有幸遇到一位拥有相当藏品,又十分了解各种银器的人而拜其为师,那将会大大缩短一个新手的收藏历程。

5拥有相关著作

在西方,有关银器的著作相当多,其中包括各种专著、画册、杂志、拍卖目录等等。这些著作是收藏者的指南,对于收藏者大有裨益。

6熟记各种标志

银器的标志犹如人的身份证,收藏者一定要给予特别关注。熟记各种标志,会给收藏者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早期银器中亦有不带标志者,但多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大部分中后期生产的“正宗”银器全部带有标志。如果某一件银器没有标志,或带有未曾见过的标志,或是标志不伦不类、十分粗糙,那就需要格外小心了,因为它们很可能是仿造的。但如果价格便宜,不妨也买下来,起码可以当作“反衬样品”。目前,介绍外国银标的网站很多,比如http://www,snvermakersmarks,co,uk、httl)://

7重视品相

品相指的是器皿的完好情况及内在的神韵。品相是确定一件银器的收藏价值的重要依据,不可忽视。其优劣是由初始制作到辗转传世等人为的因素所决定的。审视一件银器,应看其是否完整,有无损伤。

8注意年代

与其购买一件当代的银器,不如去收藏一件具有一定历史的银器。收藏对象起码应确定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当代生产的银器多是机械生产的实用品,有些也很昂贵,比如一件丹麦现今生产的银壶价格竟高达5万元左右。

9确有把握

与其他艺术品一样,银器中也有相当多的伪品,“假洋鬼子”到处可见。对一件银器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就应该采取观望的态度。

10收藏·快乐

无论怎样,在收藏银器时必须掌握一个最重要的法则,即当你初见一件银器时,它立刻给你以愉悦,在它已经属于你以后,无论何时见到它,它都会让你快乐,这样的藏品你会永远不愿失去。收藏银器实际上是在收藏快乐。

几种收藏方式

1.同类器物收藏

即只收藏同一种器皿。比如起始收藏者可以从银勺收起。勺子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又多为实用品,因而数量很大,生产范围也很广阔,不论早期制品还是近期制品都有机会碰到。无数款式不同的勺子出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非常鲜明地反映出各个国家、地区及不同历史时期银器的制作工艺及艺术风格。通过收藏银勺,收藏者不但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藏品,并能够收获相当多的知识,这就为进一步提高收藏水准奠定了基础。

2.特定时期收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银器的发展经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些收藏家根据自己的各方面条件,专门收藏同一时期的银器。比如在16-17世纪产生了一批相当精美的银器,有的大收藏家专门收藏这一时期的作品。

3艺术风格收藏

银器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有的收藏家专门收藏同一艺术风格的银器,比如巴洛克式、哥特式等。

4时序收藏

此为纵向收藏法。比如从最早的银器收起,直到今日最新的银器。用这种收藏方法可以清晰地看到银器发展的全过程。当然,这种收藏种类繁多,规模浩大,没有一定的财力和精力是难以做到的。

5收藏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银器

世界上不同国家及地区的银器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果能把某一国家和地区的银器收集到一定规模也相当不易。比如英国伯明翰的银器具有一定特点,能够收集到此地各个时期生产的银器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6收藏某一位银匠制作的银器

在银器生产历史中,曾产生了众多优秀银匠,也造就了一些非常杰出的大师。如果专以名人大师的作品为藏品,就是一种高境界收藏,从中会得到相当的乐趣和知识。

7收藏各种徽志

西洋文化 篇4

1. 土山湾油画产生的过程

上海土山湾是近代中国出现西洋文化最早的地区之一, 后在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对教徒的发展下,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徐家汇被誉为“远东的小梵蒂冈”。到清代同治三年, 教会在徐家汇耶稣会创办的孤儿院由董家渡迁入土山湾。在土家湾孤儿院随后建立了工艺场, 内设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照相等工场。

2. 土山湾绘画艺术的风格

土山湾孤儿院在教会的资助下运营, 绘画师约有四十人, 所绘者均为圣洁之宗教画, 或与纸, 或与布, 或于石, 或于玻璃, 无不精美。育婴堂中全部人员约共六百五十人, 各种工艺悉由修士所指导, 如绘画指导者, 则诚为可贵之艺术家, 并非仅为艺术人员也。堂中人员虽不众多, 而出品种类则颇繁多, 且制作又精美如此, 实不能不为之倾倒1, 资料告诉我们, 当时土山弯的艺术指导教师都为天主教修士, 这些修士精通欧洲各种工艺美术制作过程。修士出生的这些教师本着来中国传播教义的职责, 尽可能的都将各艺术题材选定在宗教范畴内。

3. 土山湾绘画传播的局限性

土山湾绘画的天主教宗教题材首先就限制了其在大众中的传播影响, 这种形式的审美不符合传统中国人的习惯, 对于这些不同的阶层, 自宋以不变的梅, 兰, 竹, 菊, 水墨画, 都足够满足他们文化层面的需求。所以, 土山湾画馆绘画是不具备中国商业市场的需求。

从深层次的理论分析, 首先:文化严重抵触。这个时期的土山弯艺术文化不能代表广泛形态下的先进的欧洲文化, 只能代表欧洲的天主教文化。从绘画的水平, 和艺术品的风格上看, 土山弯艺术只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天主教艺术的延续, 没有艺术上的先进性。土山弯西洋艺术的出现, 本质上不是用来单纯的艺术交流的, 而是用来天主教传播的。

4. 土山湾画馆绘画出现的积极意义

土山弯画馆作为艺术学校, 收取12岁的学生, 18岁毕业, 六年制的学徒体系, 除一部分留在学堂作为教师之用, 其余学生将走向社会, 当这些画过圣像画的的学生走向社会时, 为了生计, 必将融合到市场经济中。其中有广告设计师、舞台美术师、布景设计师、月份牌绘制师等, 商业工艺美术专业人员, 这无形中促进了上海地区的商业工艺美术发展, 有史可查毕业于土山弯艺术学校的艺术家有:照相馆布景师张律光, 后来开设新美术学校和创办上海油画院的周湘。还有开设水彩画馆的徐永清。在清末民初的作坊式生产中, 这些受过西洋画训练的艺术工作者, 又都授艺于自己的学徒, 从而使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数倍增, 不论就工艺美术发展, 还是文化间接影响, 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徐悲鸿更是认为, 土山弯是“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二、广州十三行西洋画

1. 广州十三行西洋画产生的背景

“十三行”的名称是沿袭明代的设置, 公元1757年 (乾隆二十二年) 清朝政府下令锁国, 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 不得外国人在中国其他地方经商。一时间, 广州的洋行在三百英尺长的十三街上繁茂的林立。

广州因为是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而成为西方人旅游中国最多的城市2, 旅游业的发达, 势必带动旅游纪念品行业的出现。事实上伴随着旅游的发展, 广州十三行出现了大量的反映中国风情的水彩画, 玻璃画, 以及后来出现在这个地区的油画。

2. 广州十三行西洋画艺术

在早期1770年到1790年之间绘制的组画中就可以看出当地画家就已经受到西方绘画透视的影响。稍后出现的外销画主要以水彩, 玻璃画, 和彩色木版画。反映的题材主要以中国民俗, 风情为主, 如采茶, 丝绸, 种植, 植物花卉, 还是城市生活。商贩, 杂耍僧人, 算命先生, 写字先生等。

在十三行外销画的风格改变中, 起关键性的角色人物是钱纳利, 他的学涯身份比较特别, “这位叫钱纳利的英国画家所接受的训练是一流的, 他于1792年进入伦敦皇家美术学院学习, 不同于那些不同程度接受艺术训练的传教士, 他的同学是19世纪著名的风景画家透纳, 而他的教师是受到普遍尊重的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雷诺兹3。”这个接受过欧洲学院正统美术学习的画家, 专业水平无疑比上海土山湾画馆教授学生的天主教传教士系统些。

3. 钱纳利学徒的艺术风格

林呱是钱纳利在中国的学生, (目前对林呱的真正身份比较有争议, 认为他并不指一个人, 但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关乔昌, 他的名字或为关作霖, 关苍松, 关素园, 关老园, 关晓村) 他的作品继承了钱纳利的艺术风格。现存有林呱的一幅《自画像》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油画技法掌握很老到。采用古典主义画法, 面部和手都详细刻画。通过舞台式的光源效果, 突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主题效果。同时钱纳利在澳门地区还有两个学生, 屈臣, 毕士达, 屈臣在早年时候在苏格兰学习过水彩画, 他在澳门地区绘制的速写在风格上和钱纳利很相近。毕士达则12岁开始学习绘画, 后来到钱纳利工作室打杂,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 毕士达熟悉了钱纳利的作画过程, 后来做了钱纳利的代笔, 风格和手法跟钱纳利极为相似。在钱纳利的学生中, 不论是国内, 还是国外的学生, 都保持了欧洲的视觉观点。如过说中国的学徒中存在着某重传统的痕迹, 那也仅仅是一种无意识的保留。

4. 广州外销画的衰落

19世纪40年代摄影术进入中国, 在广州, 照相业开始逐步取代外销画家的某些工作。《南京条约》签定后的五口通商, 允许英国商人在各口岸任意与华商交易, 广东丧失了在外貿方面的优势, 广东十三行的辉煌時代也随之结束。外销画家只得把市场部分转移到国内。“中国式风格”的作品也更容易被国人所接受。咸丰六年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炮轰广州城。12月15日, 城内市民愤怒烧毁十三行街, 建物彻底化为灰烬, 史称“西关大火”。到20世纪初, 外销画彻底衰落。

5. 上海土山弯西洋画和广州十三行西洋画艺术在中国近代的意义

上海土山弯西洋艺术和广州十三行艺术的发展, 为西画在中国地区大范围的传播奠定了文化基础, 这种由中西贸易活动和天主教传播引起的文化融合, 为封建社会的中国创造了走向新纪元的先决条件, 在艺术发展上更是促进了民间西洋艺术艺术的发展。中西贸易中的外销画的出现和发展则完成了西画在中国民间大范围传播的使命。在20世纪艺术发展史上, 是重要的一页。

注释:

1.转引自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

摘要: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主流, 其兴起的时间和原因一直是争论的重点。其兴起时间可以追溯到顾恺之 (公元345-406) 所生活的东晋时代, 兴起原因则与当时审美意识的觉醒、自然美的独立以及玄学的兴盛等有很大关

关键词:山水画;自然美;审美觉醒;玄学

山水画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一直处于主流地位, 对于它兴起的时间和原因, 学界曾有过一番争执和讨论, 在五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不少美学家就曾对山水自然美予以了相当的关注。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对这一问题深感兴趣。

早在解放前的三十年代,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就曾发表过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在《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 宗先生认为:“中国山水画的开创人可以推到六朝、刘宋时画家宗炳与王微。” (1) 山水画出现六朝这个时间段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其开创者却不是宗炳与王微, 虽然二人是当时最有名的绘画理论家。有的学者则认为山水画的始祖是比宗炳和王微更早一些的顾恺之, 其证据有二:一是顾写过《画云台山记》;二是顾的《洛神赋图》中有山水的摹画。而对中国山水画深有研究的学者陈传席则对这一说法予以了否定, 他说:“其实《画云台山记》一文固然谈到了山水布局之类, 但不能说明他最早画山水, 也不能说明他的山水画得最好, 至于《洛神赋图》被说

为顾所作, 在元代之前得任何著录中都不载, 在顾诞生的一千多年中, 没有根据说顾作过此图, 所谓据说, 实则根本无据。目前我们所见的《洛》图, 最早见于清代《石渠宝笈初编》, 距顾已一千四百余年, 《石渠》作者是根据图上所谓赵孟、李衍、虞集等人的题跋和印章而定。但这一切经鉴定:‘均伪’ (连乾隆皇帝都看出非顾之作) 。‘身份证’是伪造的, 身份必伪。” (2) 据此, 他接着推论道:“据《历代名画记》载:卫协、司马昭、戴逵、戴勃等人都画过山水。孙畅之《述画》云:‘《上林苑图》, 协之迹最妙’。 (戴勃) ‘山水胜顾’。可见画山水不但有比顾早的画家, 还有比顾画得好得画家。” (3) 陈先生得出的结论是“山水画萌芽不始于顾恺之”, 应该比他早, 至于究竟在何时, 陈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得定论。

在确定一个事物得起源的时, 是会碰到很多的困难的, 主要是相关材料的缺乏。鉴于没有最新材料的出现, 相对来说我还是比较赞同陈传席的观点的, 即中国山水画兴起的时间应该是在顾恺之 (公元345-406) 所生活的东晋时代, 或者要更早一些。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不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和儒家一统的两汉时期, 也不在繁盛发达的隋唐五代时期产生?

这其中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 也有其深层而内在的自身发展逻辑。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 开篇即说

版, 第339到340页。原引徐蔚南, 《中国美术工艺》, 北京:中华书局1940年版, 第163页。

2.转引自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第1109页注释8清政府1755年规定:撤消之前明洲, 泉州, 上海, 三处的通商口岸, 对外贸易口岸限于广州。所有外商都归并一港, 所谓“一口通商”, 之后所有商船从虎门进入广州港, 这样的情况直止鸦片战争才发生。

3.转引自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第1109页注释8:尽管钱纳利经常对人说他的老师是雷诺兹, 但是, 在他进入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前几个月, 雷已经去世。不过, 雷诺兹风

“汉末魏晋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 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4) 这一句话经典之极, 一语道天机。正是由于汉末魏晋时期的社会动乱和时代变迁, 导致了黄老玄学的兴盛。一时间, 其时其人大言老庄, 热衷于清谈和品藻人物, 游山乐水、隐逸山林蔚然成风。其时正始名士、竹林名士无不以隐逸为清高、以山林为乐土, 热衷于谈山论水, 以避时患。其结果便是“山水有清音” (左思《招隐》) 的发现和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在晋宋人看来, 山水能使人“畅神”, 使“人情开涤”“神超形越” (语出《世说新语》“言语”“文学”篇) 。嵇康说:“游山泽, 观鱼鸟, 心甚乐之” (《与山巨源绝交书》) ;王徽之道:“散怀山水, 萧然忘羁” (《兰亭诗》) ;“游放山水, 十有余年”的隐士孙绰亦言:“释域中之常态, 畅超然之高情” (《游天台山赋》)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许多晋宋士人游赏山水的言行记事, 如王子敬云:“从山阴到上行, 山川自相映发, 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 尤难忘怀” (《言语》) , “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 若云兴霞蔚” (《言语》) 。赏玩山水成为士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可见一斑。

晋宋隐逸之风的高涨, 使大批隐逸之士徜徉于山水之间, “专一丘之欢, 擅一壑之美” (陆云《逸民赋序》) , 以玄对山水, 以超世俗, 超功利的隐逸心态走向自然山水, 在赏心悦目、适性快意之际, 意识到了山水美的客观存在, 从而促进了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更何况魏晋时期本来就是个体意识觉醒和文学艺术自觉的时代。

此外, 其时庄园经济和江南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也直接激发了人们对山水审美的感知。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即认为“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促进了当时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 (5) 。西晋潘岳的《闲居赋》、谢灵运的《山居赋》都再现了一副完备的庄园经营的画面。这种独立性极强的经济生产方式给士人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王国, 成为士人飘逸潇洒、逍遥自在的人生理想在庄园逸乐中部分实现的物质基础。而灵秀、优美的江南山水风光更使从东晋至南朝的大批南渡人士在“英雄一去豪华尽, 惟有青山似洛中”的无奈中游山玩水、寄情养志。南梁吴均在《于朱元思书》中就记载了遍及江南的名山胜水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感受:“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游于此, 使“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返”。

一语道之, 汉末魏晋社会动乱和时代纷争的现实境遇引发了其时士人思想上玄学之风和隐逸之风的高涨, 故士人们便纷纷寄情山水, 以避时患, 此中国山水画兴起的社会政治原因。二者, 其时庄园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使得自然山水为人类所认识和利用, 于是, 自然山水便理所当然地进入了艺术地殿堂。三者, 自然山水以其独特地审美特质和优美自然形式与时人独特的内心体验相通合。故山水画便在这时兴起了。

注释: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142.

(2) 陈传席.陈传席文集 (卷1) [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1.66-67. (3) 陈传席.陈传席文集 (卷1) [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1.67.

(4)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208. (5)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1.85.

格的强烈影响是无可质疑的。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 第339到340页。原引徐蔚南, 《中国美术工艺》, 北京:中华书局1940年版, 第163页。

[2].转引自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第1109页注释8清政府1755年规定:撤消之前明洲, 泉州, 上海, 三处的通商口岸, 对外贸易口岸限于广州。所有外商都归并一港, 所谓“一口通商”, 之后所有商船从虎门进入广州港, 这样的情况直止鸦片战争才发生。

[3].转引自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第1109页注释8:尽管钱纳利经常对人说他的老师是雷诺兹, 但是, 在他进入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前几个月, 雷已经去世。不过, 雷诺兹风格的强烈影响是无可质疑的。

[1]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4.

[2]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民国部分》[M]文汇出版社, 2003.

[3]时影.《民国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 2004.

话说西洋节作文 篇5

近年来,很多国人都开始越来越重视西方节日,例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在他们看来,西方比中国要发达,认为他们的节日比自己国家高雅,甚至认为,西洋节很时尚,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显得“老土”。某研究机构对北京市一个中学作过一个调查,有92%的学生知道西方通常的节日,有85%的学生对西方通常的.节日过很隆重;然而,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25%的学生不知道端午节,有34%的学生不知道重阳节。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是严重的崇洋媚外;同时也表明,祖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正逐渐消失。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也表现在传统节日方面,春节是对人们劳动丰收的庆祝,同时也是对下一年的展望;清明节是在寄托对先人的哀思;端午节是在怀念爱国诗人屈原并表达对祖国的热爱;重阳节是在祝愿老人们和睦健康;等等。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应当发扬光大。

其实,对于西洋节,我们也并非一定要摒弃,这是因为,第一,我们大家可以多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比如,在西洋节时,朋友们可以一起运动、吃饭。只有休息好了,我们才能更好的投入学习。我们不要把西洋节变成疯狂的购物和吃喝,那样会对我们的身心都有害处。第二,西洋节中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好节日,比如,感恩节、母亲节和父亲节。

浪漫港口 西洋风情 篇6

Macau土生葡仔:我的幸福在这里!

他是一个澳门人,生于澳门,长于澳门,但却不是正宗的澳门人。母亲是当地人,年轻时长得很标致,但是落寞的家庭无法给她良好的教育,只能在一个小赌场里面做清洁工。日子过的辛苦而简单。他从记事起就没见过父亲。听母亲说,他父亲是一名葡萄牙老船员,在一家日本航运公司做事,是个善良的好人。

母亲说,最后一次见父亲是他五个月大的时候。父亲跟随船队从澳门出发运送货物到葡萄牙。母亲说,父亲每次出海,她都会送到港口,回家之后,每天向妈祖祈祷,保佑父亲平安回来。可是,那一次,父亲却再也没有回来。从那以后,母亲一个人带着他,生活过的非常艰苦,为了让孩子上学,她靠着还算不错的缝补技术贴补家用。

渐渐长大,却没有朋友,别人都不愿意和他玩,有的淘气的小孩甚至骂他“Hĺbrido(杂种)”,每次都哭着跑回家。他很努力的学习,想得到别人的夸奖,可无论到哪都遭到别人的白眼和指指点点。以前以为这都是因为没有父亲才会被人欺负,但是后来才明白,这些都是因为他是混血儿,贫穷的混血儿。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不愿意再读书,早早的出来做工,在码头运货。工作很辛苦,要不停地在几个岛之间奔波,哪里有活,就去哪里,去的最多的就是凼仔岛。

在那里他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她的家境好,整个家族在大马(马来西亚)做橡胶和赌场生意,在澳门当地也算有头有脸。

她很漂亮,甚至他觉得她比她的母亲还要美上好几倍。他们本不应该相识、相爱,一如他的父母爱的那么辛苦。但爱神的旨意谁又能违背?一次,她到码头,无意中见到了他,他很特别,不爱交流,不爱对话,就是默默地搬运着货物。那一刻,她喜欢这个皮肤略显黝黑,深蓝眼窝的帅小伙子。

“嘿,能认识下吗?”她伸出手。

“她要干嘛?”他有些差异。

“她为什么要认识我?”这是他的第二个反应。

“怎么了,不愿意啊?”她把手努力的伸了伸。

“为什么……要认识我?”他惶恐的有些口吃。人生第一次有个女孩子这样对他主动。

爱情其实很俗套,认识就是开始海边、烧烤、坐着游船去环岛,一切都那么美好。

他送给她一只夜光螺,如果想他,就在月亮底下看它,它会发光,能告诉她,他在干嘛。

没有多久,他们的事情,被女孩子的家人知道了。愤怒的父亲从大马回到澳门,把女儿训斥一顿。

“我就爱他,死也要跟他在一起。”

“啪!”……“混蛋”……“啪”!父亲上去一个耳光,把茶杯摔的粉碎。

“你爱谁不好,非爱一个穷光蛋,还是个没爹的杂种。”

“不许你这样侮辱他,他很善良,也很勤快,他不可能一辈子都是穷光蛋。”她发疯一样对着父亲怒吼。

“关起来,给我把她关起来,24小时给我看着她,不许她出去。”父亲叫家佣把她关进了房间。

“这个臭小子,我饶不了你。”父亲叼着雪茄……

一天夜里,他被一群人打得皮开肉绽。

“警告你小子,再敢跟我们家小姐有来往,就挖了你的眼睛,剁了你的脚,把你母亲投海里喂鱼!”

一边是他爱的人,一边是爱他的人。亲情与爱情的抉择,他还是选择了母亲。

穷光蛋与富家小姐的爱情结束了,他没有勇气告诉她,只是把纸条交给了她家的看门人。

奇怪的是,她一直就没有来找过他。

一天,他在码头上工,听到有孩子叫疯子、疯子、看疯子。

他瞥眼一看,眼泪留了下来,那不是别人,而是她,手中还拿这那只夜光螺。

他逃避了,像个懦夫一样的跑了。

以后的日子不是买醉,就是流连在赌场中不能自拔,浑浑噩噩。直到母亲去世,才真正从自暴自弃、自怨自艾中清醒过来。带着母亲辛苦攒下的积蓄和最后的期望他去了葡萄牙,一待就是十年,再次回到澳门,他还是个穷人。

澳门快要回归了,生活也渐渐好了,他开始学习制作西点,澳门的酒店业很发达,西点制作的水平也算不错。他很认真的学习,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开一间自己的咖啡屋。后来如愿以偿,在澳门的一家酒店做了几年西点师傅之后,有了一定积蓄的他在玫瑰堂附近开了家咖啡屋。

澳门的白天和黑夜就像两张完全不同的脸,澳门人都有昼伏夜出的习惯,白天的澳门懒散安逸,入夜以后就完全是另一种风情了。仿佛是一瞬间,人流从各个街口涌出,填满了日间留下的空白。

绚烂的外表下,通常都掩藏着空洞的灵魂。慢慢地,这种自在的老板生活让他乏味不已。白天没什么生意,晚上一忙就是整个通宵。没有亲人,也没有能够真正交心的朋友,所有的只有生意伙伴和员工。每天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胡须修剪的一丝不苟,身上散发着名牌香水的味道,开着小车,自由自在。没事的时候做些自己爱做的点心,煮一壶咖啡,就开始发呆。看着人来人往,嘈杂的周围,却没有可以归属和依靠的地方。在这样的繁华里,孤独,迷茫,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何在,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他厌倦了,想逃离,想找到自己。

于是,他开始出去旅行,把咖啡屋交给别人打理。他又去了父亲的故乡,去了印度,去了欧洲,去了亚洲的其他国家,直到来到丽江,他的心在那一瞬间被感动和征服了,这里安静,山清水秀,与世无争,他决定留下来,因为这里有家的味道,那是小时候在妈妈怀抱里温暖、踏实、安全的感觉。

他的故事讲完了。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和我就在丽江,坐在他充满葡式风情的咖啡屋里,喝着他特别为我煮的浓香咖啡,还有松软滑嫩的葡式蛋挞作点心。我很理解他的心情,那是我如他一样的城市异乡人所熟知的感受,孤单,无助,没有安全感,需要依赖和温暖。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他的咖啡屋里。我喜欢一个人一边喝咖啡,一边望着窗外发呆。他和他的妻子吸引了我的注意。男人英俊,而且高大,小麦一样的皮肤,微卷的头发很黑,英俊的面庞立体的很东方,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突兀。他的妻子贻薇小巧玲珑,瀑布般垂落在腰间的长发,白皙、素颜的脸庞,衬托出与世无争的安静。

这天下午,丽江刚刚下了场小雨,雨后的古巷让人惆怅。他告诉我,他叫Jason,澳门人。无数次在咖啡屋闲聊、发呆之后,我们熟络起来,Jason向我讲述了开头的那些故事。现在的Jason,有了自己的妻子,也把咖啡屋开到了丽江。葡式的店铺装饰,混血儿的亲切笑容和精致的茶点,使得夫妻俩在这里有很好的人缘,日子过的轻松而且简单。客人多的时候,他们会请一两个当地的小妹来帮忙招待客人,煮咖啡,做茶点,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充满澳门风格的小礼物;不忙的时候,两个人会消失一段时间,带着帐篷去爬山,郊游,过过浪漫的二人世界。我想,也许正是因为他血液里共存着葡萄牙和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因子,所以才会在漂泊与安逸间摇摆和选择。

“你们的日子可真让人羡慕。Jason,你怀念澳门吗?什么时候再回去?”

“不管血统是什么,走过了多少地方,我都认为我是一个澳门人,澳门就是我的故乡,那里漂亮干净,美食林立,因为中西文化交汇而显得国际化十足。我喜欢那里,就像所有喜欢澳门的人们一样,毫无保留。只是,我想换一种方式生活,享受一下远离喧嚣的宁静。”

“想家的时候我还有我的咖啡屋,它有澳门的影子。”Jason眼含笑意,和贻薇十指相扣,恩爱在眼波中流转,“现在的生活是我一直梦想的日子,我喜欢这样的悠闲、自在。刚在一起的时候,我和贻薇经常因为她爱吃中餐我爱吃西餐而发生争执,而现在我们互相都为对方改变了不少,我们越来越融洽了,我很珍惜现在的幸福。”

走出咖啡屋的时候,雨已经停了。贻薇小鸟依人的站在Jason身旁,我们微笑着,像欧洲人那样拥抱,分别。

这个坚强、乐观的澳门仔和他的故事,是澳门城市生活活生生的见证,也让我对澳门这座城市充满了想往。不管你生活在哪座城市,总有一些快乐是相通的,那就是你熟悉的,却不为人知的琐碎生活。

美轮美奂的建筑

这是一条穿梭时光的路径,也是一次认识澳门的心灵之旅。用双脚去丈量这条路线,感受澳门葡式建筑的温情。

在澳门的徒步,可以很悠闲,读城,就是需要这样的自在。澳门有许多标志性的建筑,大三巴牌坊、妈阁庙、议事亭广场、玫瑰堂等等都是典型的葡式风格。它们各式的风格,棱角分明,色彩明亮,白色的线条勾勒出精致的轮廓,拱形的圆顶赋予了这座城市浪漫的灵魂与气质。

澳门的博物馆有着暗红色的砖墙,黑色的铁艺栏杆也彰显着不同于纯粹东方的异域文化。博物馆广场前矗立着乳白色的遮阳棚咖啡座,人们就坐在露天的椅座上享受着蓝天白云的惬意,海风徐徐,充满欧陆风情的浪漫气息。

普通的澳门人,平时也无瑕去欣赏那些安安静静掩藏在郁葱的树叶之后的房子。只有在周末晴朗的午后或是节日的时候,三三两两结伴,卿卿我我的恋人才会在这些房子之间穿梭。

在澳门西望洋山北面的广场,是亚婆井前地,这是澳门最具有南欧风情的地方。亚婆井的葡萄牙语为“Lilau”,意思是“山泉”,以前这里靠近内港,而且是澳门主要的水源地。葡萄牙人最早就是选择在这里聚居。当地有这样一首民谣:“喝了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或常居于此,或远别再来”。虽然对它司空见惯了,但在澳门人的眼中,亚婆井带着一点淡淡的童话色彩。

“亚婆”在澳门语中是老婆婆的意思,传说明朝时候,一位婆婆在这里筑水池,贮山泉,方便了当地居民的饮水和生活,为了纪念这位婆婆,就把这里取名为“亚婆井”。

现在来到亚婆井前地,恍如置身欧洲大陆。这里沿着地势高低,错落地排列着许多葡萄牙民居式建筑和具有装饰风格的公寓式住宅。黄色的外墙,衬托绿色的百叶窗,红瓦坡的屋顶,充满了浓郁的南欧风情。这里有百年老榕树,有古典的路灯,有童话般美丽的房子,还有友好的澳门人,即使不喝亚婆井的水,这里的恬淡和浪漫也一定会让你忘不掉澳门。

南欧风情在眼睛里旋转,却不能忘了澳门多如牛毛的圣堂。撇开著名的大三巴牌坊不说,最值得细细品读的就是圣若瑟修院了。这所修院1728年创办,在当时培养了大量的宗教人才。黄色的墙壁,是浓厚的巴洛克设计风格,圆形的拱顶又带有地中海的风情。

地道的小吃

中西文化的荟萃、建筑的中西合璧、饮食也融合了西方与东方的特色。时兴的美食广场越来越普通,大多都是在普通的百货公司或者大街上,大街小巷里也有着各式的小吃。澳门人很注重饮食习惯,对健康的饮食很是讲究。

澳门的各种小吃中,像豆花、蛋挞、炖奶、粥铺、甜品里配料的营养以及精心的制作,使当地的澳门人和外地的游客对澳门的美味小吃“垂涎三尺”。

澳门人经常吃完晚饭到甜品店转转,杏香园是有名的传统甜品店。每一家不大的店内依旧维持着传统的摆设,店员们既随和又亲切的招呼着来来往往的客人。店内各种各样的甜品总是让人们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总是想每一样都尝一尝。新鲜马蹄用手磨成马蹄沙,清甜有益,喝起来沙沙爽口,再配上木瓜龙眼十分醒味,木瓜本身是药用效果很好的瓜果,对女性来说是很好的水果。竹笙蛋白合桃糊是老人们钟爱的甜品之一,合桃具有醒脑和明目的功效,再加上竹笙做配料清润身心、补充体力、有食补的作用,如果喝上一大碗,不仅有饱足感,增加食欲还能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

《西洋记》创作方式初探 篇7

1《西洋记》在写作上有意模仿《三国演

义》和《西游记》, 兼具“演义体”和“游记体”两种文体特征。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同时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 它以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为背景, 艺术地展示了魏、蜀、吴三大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三国演义》为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因此也深深影响了后世小说家的创作, 《西洋记》的创作就是如此。正如一些学者所说, “《西洋记》不仅是命名上沿用‘演义’一词, 而且在实际写作中也沿用‘演义’体例。”[2]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据《明史》等史料记载, 永乐三年 (1405) 夏明成祖命郑和率领由三百一十七艘海船、两万七千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出海, 访问了多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 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 (1433) , 郑和先后七次远航, 到过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渤泥、苏门答剌、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等三十多个国家, 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 红海、麦加。郑和之行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 在中国航海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是一次壮举。《西洋记》将历史上郑和的七下西洋合并为一次, 以史实为依据, 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远航的过程和异国的风土人情。书中所写郑和的经历、事件多有所本, 如郑和粉碎旧港海盗首领陈祖义的阴谋、击退锡兰山国王亚烈若奈儿派去劫夺宝船的军队、帮助苏门答剌的新国王巩固政权等, 都符合史实, 具有“演义体”的纪实性特征。

与《三国演义》不同的是, 《西洋记》虽带有“演义体”的性质, 但文章的主体结构却是神魔斗法, 作者无意于再现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的本来面貌, 而意在“通过神魔斗法, 彰显佛教”[3], 这明显受到了《西游记》的影响。《西游记》开创了通俗小说“游记体”叙事的先河, 以游踪为主要线索, 以主人公西行的所见所闻构成全书的主要情节。全书虽以唐僧西行求法为主线, 但并不拘泥于史实, 小说的真正主角是孙悟空, 他和各种神魔斗法的故事是全书的主体内容。正如林辰先生所说, “《西游记》直接推动着神怪史话小说的诞生, 如《封神演义》、《西洋记》等”[4]。陈大康也指出:“罗懋登也很注意从世上已有的小说中撷取种种描写糅杂入自己的作品, 《西游记》则是首当其冲的对象。”[1]《西洋记》以郑和下西洋所见的三十余国为故事线索, 通过小说的真正主人公张天师和金碧峰穿插进大量的神魔故事, 使小说在讲史之余, 具有很大的趣味性, 这为我国古代文人独立创作通俗小说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本。

2《西洋记》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内容庞

杂。随着郑和的行踪, 小说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海外国家, 而且不厌其烦地对所见所闻一一加以记述, 主要有:对异域物产的介绍, 如咂翁酒 (金莲宝象国第三十一、二回) , 神鹿、鹤顶鸟、火鸡、金银香 (旧港国第四十五回) , 竹鸡、臭果 (苏门答剌第五十一回) 等等;对于异国住宅的介绍, 如满剌伽, “住的房屋, 都是些楼阁重重, 上面又不铺板, 只用椰子木劈成片条儿, 稀稀的摆着, 黄藤缚着, 就象个羊棚一般。一层又一层, 直到上面;大凡客来, 连床就榻, 盘膝而坐, 饮食卧起, 俱在上面;就是厨灶厕屋, 也在上面” (第五十回) ;还有对于人们生存方式的介绍, 如灵山“居民稀少, 结网为业” (第三十二回) , 旧港“田土甚肥, 倍于他壤” (第四十五回) , 东西竺“田土硗薄, 不宜耕种……煮海味盐” (第五十回) , 龙牙加貌“田禾勤熟, 又且煮海为盐, 酿秫为酒” (第五十回) , 卜剌哇“堆石为城, 叠石为屋”[5] (第七十二回) , 等等。此外, 书中还充满了大量对于异域风土人情、地理知识的描写, 可以说《西洋记》将晚明时期国人对“西洋”的认识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 《西洋记》全书能帮助我们“学点尽管不够确切终究还有点用处的地理和历史知识。”[6]

小说中所写的这些奇闻异事大多有其出处, 向达认为“《西洋记》所采明代的佚闻异事, 自是不少”[7], 据前辈学者的研究, 这些主要是根据马欢的《瀛涯胜览》和费信的《星槎胜览》等编排的。但作者并不是一味照抄, 在借用这些材料时也有所选择, 有所加工, 作者尽量捡取前人记述中比较有价值的资料进行了创造性的改写, 由于作者有明显的宣教意识, 因此, 这些史料也带上了浓厚的神异色彩。如书中“尸致鱼”的传说就贯穿在张天师与姜金定的斗法中。姜金定的第二个锦囊计失败, 被三宝老爷砍了头, 心却不服, 于是化作冤鬼到南船上吵闹, 在大家无计可施的情况下, 张天师请下了赵元帅, 方知这段故事的根由是因为尸致鱼。作者借尸致鱼的传说将这段故事写得惟妙惟肖。首先写姜金定的冤死, “只见火焰之中, 端端正正坐着一个姜金定, 只是没头, 只是不会讲话。”然后通过各将官对这一事件的不同反应, 展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物性格。三宝老爷城府很深, 只是“心上尽有些狐疑”, 马公公则颇谙世事, 认为“这贱婢到底死得有些心不服”。天师最后说道:“疑心生暗鬼, 再不可讲他, 各自散罢。”[5]作者正是通过张天师的预言, 设置悬念, 引出了下文尸致鱼的故事, 并最终将尸致鱼的传说穿插进去。

另外, 《西洋记》的故事情节也多取自明代笔记小说和通俗文艺。《西洋记》在结构上受《西游记》的影响最大, 如全书前十五回碧峰长老出生、出家、降魔、斗法的情节, 酷似孙悟空出世、学艺、闹龙宫、斗天兵天将;内容上主要袭用了历史演义中的故事, 如东周列国故事 (甘罗十二为丞相、田单火牛之计等) 、三国故事 (诸葛亮祭沪水、水淹七军、七擒七纵、赤壁之战等) 、杨家将故事 (商降招亲、王明扮番卒等) 、水浒故事 (浪里白条张顺) 、封神故事 (姜子牙封神) 等等;此外, 《西洋记》还套用了若干宗教故事, 搬用了大量传统故事及民间传说。宗教故事如释伽降生及出家成佛、老子降生及出关、达摩祖师的禅履、燃灯佛投胎、佛教论禅、佛祖降魔、城煌故事、僧道斗法、护法神神奶儿故事, 和合二仙的故事等;民间故事则如杭州雷峰的传说、卞和玉和传国玺的传说、吕洞宾调戏白牡丹、鲁班造宝船的传说、军士李海得蛇珠的传说、公冶长识鸟语故事、隐身草故事、凤凰蛋的传说、五鬼闹判故事、五鼠闹东京等等。[8]

笔者认为, 《西洋记》对于前人作品的借取并不是采取单一的方式, 前人作品中的故事既可以用来做框架, 拉长篇幅, 又可以作为某种文化象征的符号, 借此来刻画书中人物形象。如第三十二回, 作者借《三国演义》七擒七纵的故事刻画了张天师勇者无畏的性格特征。小说写道:“天师道:‘只捉你一转, 不见我的手段。昔日诸葛亮七纵七擒, 才是个汉子。我今日也放你七转, 你心下何如?’姜金定道:‘若能七纵七擒, 我却死心塌地。’”[5]张天师请过五个黄巾力士, 攻破了姜金定的五囤三出之法, 姜金定最终心服口服, 说道:“今番我已心死了, 管你什么

七纵不七纵。”可见作者并无意模仿《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故事, 只是借取其故事框架, 将自己编撰的情节插入进去, 技巧虽不算上乘, 但也不失为小说创作的一种新方式。

总之, 《西洋记》并不是单一的承袭《西游记》、《瀛涯胜览》等书的内容, 它对《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等书有时照猫画虎, 有时反其道而行之, 而对见于通俗文艺中的民间传说故事以及《瀛涯胜览》、《星槎胜览》中所载的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史料, 则尽量捡取其闪光的部分进行创造性的改写, 以期对前人有所突破。在可用资料较少的条件下, 罗懋登尽其所能, 创作了一部八十万字的洋洋巨著, 虽然在创作方法上有很多因袭守旧之处, 但作为一部主要由作家个人创作的作品, 《西洋记》的这种写作方式也很值得研究者注意。

3《西洋记》的整体框架袭取《西游记》

“游记体”的叙事结构, 内容上具有类似《三国演义》的“演义体”性质, 构成全书主体的是一场场规模较大的战事, 全书主要人物在征战中逐次登台亮相。首先是五虎将的形象在一次次战斗中逐渐丰满;再次是张天师的替天行道、伸张正义,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铲除妖魔;最后是高僧金碧峰长老广施佛力, 最终将妖魔收服。作者在这个整体构架中将《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等书的精彩片段杂糅进自己的小说, 塑造出众多性格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五虎将的骁勇敢斗, 张天师的伸张正义、替天行道, 金碧峰的法力无边, 普渡众生等, 都给读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作者之所以采取虚实结合的创作方式, 归根结底, 源于作者的天朝大国心态。罗懋登在《叙西洋记通俗演义》中说:“今者东事倥偬, 何如西戎即序, 不得比西戎即序, 何可令王、郑二公见, 当事者尚兴抚髀之思乎。”这比较清楚地交代了他的创作目的。对此, 刘勇强曾做过这样的分析:“《西洋记》的立意在于显扬明王朝的声威, 因此, 宝船一路历尽艰险, 大体上也是按照所谓‘有中国才有夷狄, 中国为君为父, 夷狄为臣为子’的观念来铺展‘安抚远夷’、威慑海外的故事。先民对殊方绝域的新奇感, 几乎完全被华夏正统的自负感消融了。究其实质, 则是由于明中叶以后国势衰弱, 以致抚今追昔, 将往日盛事尽情渲染, 在虚幻地剪除各国妖魔的胜利中, 不断获得心理平衡。”[9]这种“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 “荆舒是惩、戎狄是膺” (《诗经》) 、“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无也” (《论语》) 。明王朝已处衰世, 不堪为天下宗主, 作者仍然抱持这样的态度, 实为事势不明、迂腐不堪, 但正像张火庆所言, “作者并不全然只看到华夏民族的尊严, 而沉迷于幻想;他同时也能以相对的立场设想外夷的心事, 因而对下西洋的名义, 有着某程度的批判;是非曲直, 兼顾双方立场, 客观而合情。”[10]《西洋记》作者有感于国势衰微, 想要借往日盛事来激励当局者, 就不免为下西洋抚夷取宝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 正如小说中“虎头牌”所要传示的思想:

大明国朱皇帝驾下钦差征西统兵招讨大元帅某为抚夷取宝事:照得天朝历代帝王传国玉玺, 历千百年, 递相授受。奈被元顺帝白象驮入西番。我大明皇帝盛德既膺天眷, 宗器岂容久虚?为此钦差我等统领宝船千号, 战将千员, 雄兵百万, 来下西洋, 安抚夷邦, 探问玉玺等。因奉此牌, 仰各国国王及诸将领知悉:如遇宝船到日, 许从实呈揭玉玺有无消息, 此外别无事端。不许各国因缘为奸, 另生议论, 致起争端。敢有故违, 一体征剿不贷。须至牌者。 (第五十八回)

对于国小民贫的国家来说, 慑于大国的武力, 只能降伏;而对于国力较强盛的国家来说, 反抗在所难免。虽然无论如何, 这些国家的反抗最终都失败了, 但作者仍要肯定他们的反抗精神, 这样的寓意集中体现第九十回《灵耀府五鬼闹判》中, 书中写道:

五鬼道:“纵不是受私卖法, 却是查理不清。”阎罗王道:“哪一个查理不清?你说来我听着。”劈头就是姜老星说道:“小的是金莲宝象国一个总兵官, 为国忘家, 臣子之职, 怎么又说道我该送罚恶分司去?以此说来, 却不是错为国家出力了么?”崔判官道:“国家苦无大难, 怎叫做为国家出力?”姜老星道, “南人宝船千号, 战将千员, 雄兵百万, 势如累卵之危, 还说是国家苦无大难?”崔判官道:“南人何曾灭人社稷, 吞人土地, 贪人财货, 怎见得势如累卵之危?”姜老星道:“既是国势不危, 我怎肯杀人无厌?”判官道, “南人之来, 不过一纸降书, 便自足矣, 他何曾威逼于人, 都是你们偏然强战, 这不是杀人无厌么?”咬海干道, “判官大王差矣。我爪哇国五百名鱼眼军一刀两段, 三千名步卒煮做一锅, 这也是我们强战么?”判官道:“都是你们自取的。”圆眼帖木儿说道, “我们一个人劈作四架, 这也是我们强战么?”判官道, “也是你们自取的。”盘龙三太子说道, “我举刀自刎, 岂不是他的威逼么?”判官道:“也是你们自取的。”百里雁说道:“我们烧做一个柴头鬼儿, 岂不是他的威逼么?”判官道:“也是你们自取的。”五个鬼一齐吆喝起来, 说道, “你说什么自取, 自古道‘杀人的偿命, 欠债的还钱’, 他枉刀杀了我们, 你怎么替他曲断?”判官道:“我这里执法无私, 怎叫做曲断?”五鬼说道:“既是执法无私, 怎么不断他填还我们人命?”判官道:“不该填还你们!”五鬼说道:“但只‘不该’两个字, 就是私弊。”这五个鬼人多口多, 乱吆乱喝, 嚷做一驮, 闹做一块。判官看见他们来得凶, 也没奈何, 只得站起来喝声道, “, 甚么人敢在这里胡说!我有私, 我这管笔可是容私的?”五个鬼齐齐的走上前去, 照手一抢, 把管笔夺将下来, 说道, “铁笔无私。你这蜘蛛须儿扎的笔, 牙齿缝里都是私 (丝) , 敢说得个不容私?”……

总之, 《西洋记》模仿《西游记》, 但它缺乏《西游记》中挥洒自如的主体精神;仿照《三国演义》, 但又缺乏《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的厚重感, 缺乏演义体小说中因关注历史兴亡、朝代更迭所激发的对于命运的慨叹。但作为一部主要由作家个人创作的通俗小说, 《西洋记》既尊重历史又不拘泥于历史, 它一方面用写实的手法描述了异国风情, 一方面又充分发挥想象, 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法力的神异, 满足了人们对于神魔题材的喜爱。正如陈大康所说:“罗懋登采用这样的手法并不足为奇, 他编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之时, 世上还只有较少的通俗小说在流传, 而且它们成书的方式又多为据某种旧本作简单的缀连辑补, 罗懋登遍取诸种, 杂糅成书的手法与其相比还算显得较为高明”。[11]因此, 它对于考察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演进轨迹,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是一部以郑和下西洋为题材的小说, 描写了三宝太监郑和在金碧峰禅师、张天师的帮助下不畏险阻、一路降妖伏怪, 寻访传国玉玺的故事。作为较早出现的一部主要由个人独立创作的作品, 《西洋记》独特的创作方式很值得注意。小说采取虚实结合的创作方式, 叙事体例上兼具“演义体”和“游记体”两种文体, 内容上“遍取诸种, 杂糅成书”。作者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 主要是为了显扬明王朝的声威, 表达自己的天朝大国心态。此外, 小说作者在顾虑自己民族尊严的同时, 也能站在外夷的角度替他们思考,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西洋记》,演义体,游记体,虚实结合,创作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大康.明代小说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417.

[2]李建武, 尹桂香.三国演义对封神演义.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7 (3) .

[3]李剑国, 陈洪.中国小说通史.明代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林辰.神怪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8.

[5]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6]季羡林.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新版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7]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A]//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8]李春香.西洋记.版本的文化学研究[J].明清小说研究, 1998, (4) .

[9]刘勇强.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见证大西洋洲沉没 篇8

诺第留斯号从直布罗陀海峡出来,驶进大西洋又浮上水面。我立即爬上平台,尼德·兰和康塞尔陪着我。在距离18千米的地方,隐约现出圣文孙特角,那是西班牙半岛西南端的尖角。当时南风很大,海浪排山倒海般扑向潜艇。我们赶紧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就回到船里。康塞尔回自己的舱房,尼德·兰像跟屁虫似地老跟着我。我说:“朋友,您没有错,在那种条件下要是离开,简直就是送死!”尼德·兰紧闭嘴唇,皱着眉头。我又安慰说:“我们现在沿葡萄牙海岸上溯了,不远就是法国、英国,可以找到好机会的。”

尼德.兰的眼睛死盯着我,突然说:“今晚就行动!”我霍地站了起来,不知怎么回答。尼德·兰接着说:“今夜距西班牙海岸只有几千米,天黑风大,正好逃走。晚上9点,您在图书室里等我的信号。”

“风浪太大啦?”我很犹豫。

“没办法,全靠上帝保佑了!”尼德·兰说完就回房间了。

我不知咋办,为避开船长,只好躲在舱房里度过最郁闷的一天:一方面为自由想走,另一方面又因为不能继续研究而惋惜;船长待我们很真诚,如果逃走,是不是太忘恩负义了;如果被发现捉了回来怎么办……自从那一夜发生神秘事件后,我想船长跟陆地一定还有联系,要不有时几星期都见不到他,干什么去啦?那天晚饭我匆匆地扒了几口,7点就离开餐桌。

距9点还有2小时,我就开始紧张,心怦怦地狂跳!来到客厅时,我很惊异,船长房门半开着,却不见人影,也听不到声响。我推门进去,发现墙上有几幅伟人肖像,他门都是献身于人类的伟大人物:华盛顿,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始人;马宁,意大利的爱国志士;林肯,因废除奴隶制而遭暗杀的美国总统;一位主张黑人解放的殉道者约翰·布朗。船长和这些英雄的心灵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他难道也是被压迫人民的保护者、奴隶的解放者,是现世纪的一位英雄……

忽然,大钟响了8下,我急忙回到房间,一边添了两件衣服,一边还竖起耳朵细听外面的动静,老觉得有人在叫喊,心中惶恐不安!

差几分钟就要到9点了,我慌乱地打开跟图书室相通的门。这时,客厅门突然开了,是船长!他见我便亲切地说:“啊!教授,我正找您哩,您了解西班牙的历史吗?”

当时我脑袋像团浆糊,赶紧应付说:“知道得很少,请船长赐教!”

“请坐,告诉您一件事。”船长说,“1702年,西班牙国内财政困窘,一支由17艘大帆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奉命载着从南美洲掠夺来的金银珠宝火速运回西班牙。6月的一天,‘黄金船队’驶到大西洋维哥湾时,突然被英、荷联合舰队拦住去路。绝望的船队总司令下令烧毁运载金银珠宝的船只,瞬间维哥湾变成一片火海。据被俘的西班牙海军上将估计,约有5 000辆马车的黄金珠宝沉入海底。尽管英国人曾多次打捞,但所获无几。于是,这批宝藏吸引着无数寻宝者。现在,不仅维哥湾,还有其他千百处财宝失事地点,我都查清了,并在海底图上标记下来。您现在明白了吧,我拥有无穷的财富!”

“船长,您很幸运,您比其他人快了一步。有人估计,这批财宝至少值5亿美元。”

“5亿!”船长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以前在维哥湾,现在可不在那里了。”

“我想,要是把这些财富分给穷苦百姓多好呀!”

“先生,您以为我辛辛苦苦打捞这些财宝是为我自己吗?您以为我不知道世上有无数受苦受难的人需要帮助吗?……”船长很激动,话突然停住了。

见证大西洋洲沉没

第二天早晨,尼德·兰沮丧地对我说:“这个鬼船长,偏偏在我们准备行动时,把船停了下来。”

“船长是要查看他藏在海底的黄金财宝。”于是我把船长的秘密告诉了尼德·兰。他听了后悔得不行,不过又说,一有机会还是要逃走,毕竟自由是无价的。但现在潜艇正背离欧洲向西南偏南方向航行,我们的位置离最近的海岸也有150千米,想逃走是彻底没戏了!

晚上,船长领我去看一个海底景色。我刚穿好潜水衣,他就塞给我一根铱铁手杖。几分钟后,我们就踩在大西洋300米深的海底。时间近半夜了,海底深黑。船长指给我看远处一团淡红色的微光,它距潜艇约3千米,我们借助手杖向那火光走去。半小时后,发现海底有很多人工建筑,尽管残缺不全,但石头堆砌、地面铺设、沟渠安排好像都是人工精心设计的,有时甚至感到,我的铁靴是踩在骸骨堆积的床垫上,还发出清脆的断裂声……

红光离我们愈来愈近了,我发现它是从一座250多米高的山顶发出的,光源在山的背面。我们越过路上堵满的海藻、石化树林和深不可测的沟壑,来到那座耸立的山峰脚下,又借助浮力,仅用几分钟就登上了顶峰。原来那是一座令人惊心动魄的活火山,巨大的火山口向外喷涌着橘红色的岩浆,像一把巨大的火炬,照耀着周围海底平原,一直到远方地平线的尽头。

而我眼皮底下是一座沉没海里的城市:坍塌的屋顶、倒下的庙宇、破损的拱门、折断的石柱,这是多斯加式建筑物的结构;那边是堤岸的遗迹,像一座古老的海港;远处有一道道倒塌的墙垣,旁边是宽阔的马路……整个就是一座沉没海底的庞贝城!我非常激动,指着脚下的遗迹问船长。船长用他的符号语言在我眼前比划了一阵,我一脸茫然。无奈之下,他拿起一小块铅石,在一块黑色的玄武岩石板上写下“大西洋洲”几个字。

我心中豁然开朗了!关于大西洋洲,许多专家认为那完全是神话故事,可它现在就在我的脚下。就是这块沉没的陆地上,曾居住着强大的大西洋种族,他们还多次骚扰过古希腊呢。柏拉图写的《狄美和克利提亚斯谈话录》书中就记载说,大西洋人住的这个洲,比亚洲和非洲合起来还大。他们曾想把势力扩大到古希腊,由于希腊人的顽强抵抗,才没得逞。几个世纪过去了,一天,大西洋洲上空突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冰雹、豪雨、土地震、火山爆发一起袭来,仅一天一夜,它就全都沉入海里,没有一人幸免,唯有几座山峰还露出海面,它们就是现在的马德尔岛、阿梭尔群岛、加纳里群岛和青角群岛。

现在,我和船长的脚就踩在这个大陆的一座山峰上!我们在那里整整地呆了一个钟头,感受脚下大地的微微颤动,想象大陆突然沉没时的恐怖情景,心中徒然升起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

在死火山口游玩

第二天,潜艇继续往南快速行驶。下午4点,南方天际有一“高墙”。我想,那可能是大陆或者岛屿,但海图上没有标记。天很快黑了下来。昨夜的疲劳仍未消除,10点多钟,我便上床睡大觉了。

这一觉醒来已是早晨8点多钟了,四周仍伸手不见五指。我摸黑爬上平台,只见头顶隐约有点微光。这时灯忽然亮了起来,我才发现,潜艇已停在岸边,周边悬崖围成一个五六百米高的圆形“钟罩”扣在海面上,海面形成一个圆湖,湖面直径有一两千米,钟罩的穹顶有一个圆孔,刚才看见的微光就是从那圆孔射进来的。这时船长也来了,他见我一脸惊讶,便主动介绍说:“这是一座死火山口的中心,潜艇从水下天然水道进来,这是个真正的避风港!”船长又指着那圆孔说:“那是岩浆喷出口,现在成了通风孔。在外面看,这是一座小火山岛,谁也不会想到里面竟是个大岩洞。洞外岩石陡峭如刀削,谁也爬不上山顶;洞内石壁陡峭倒悬,插翅难飞。”

“船长,潜艇可不需要停泊在这里呀?”我说。

“是的,但需要钠,钠的制造需要煤,这里水下有采不尽的煤。”今天不采煤,只把储存的钠装上船。教授有兴趣可到洞里走走。”

吃过早饭已经10点,我和两位朋友立即下船。这湖周边是一圈沙滩,内壁是悬崖峭壁,上面有许多火山喷出的大块石头和火山浮石。石头表面有一层光滑的珐琅质,经探照灯的照射,发出辉煌的光彩。看着这个“大钟罩”,我的脑袋突然冒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于是与两位朋友探讨说:“当年这里是个火山口中心,岩浆要从顶上那个圆孔喷出,后来怎么会变成这样一个大岩洞呢?”

两位朋友东拉西扯,全不靠谱。于是我自问自答说:“我想,当年这个海底火山爆发时,岩浆在火山口向四周流淌,被海水冷却形成坚硬的外壁,随着岩浆的喷涌和外壁不断冷却、加厚,火山便渐渐升高。由于地下压力很大,火山露出海面后继续增高,内部岩浆对外壁的压力不断增大。火山外壁厚薄不一,当岩浆压力增大,或地震等原因,外壁薄弱处承受不了时就会破裂,使岩浆从裂口处漏走,这样裂口以上部分便形成大空洞。后来因海底发生地质变化,岩浆不再喷发、火山下沉,裂口处没入水下,海水倒灌,就形成一个巨大圆湖,裂口便成了潜艇的进出通道,一个活火山就变成现在这个大岩洞了。”

“先生太有才了!”尼德·兰和康塞尔不住地点头称是。

虽然这里阳光不多,但还是长了许多灌木、花草。我们在岩石和草丛间艰难地攀爬时,居然还看到几只白色的鹞在黑影中飞来飞去,几只美丽的山鸡在草丛里出没。真不知道它们是从那个圆孔撞进来的,还是船长放养的。

回到悬崖底下,我们躺在沙滩上休息。突然尼德·兰担心地问我:“教授,船长会不会把我们扔在这里?这简直是个地狱呀!”

“不会,您还救过他的命,他不是那种人。”嘴上虽怎么说,但心里却想,如果船长知道我们要逃走,那就难说了……由于疲劳我们很快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突然听见康塞尔大叫起来:“先生,不好啦!船不见了!”

我立即站起来,发现潜艇确实不见了!这时正在涨潮,海水漫上沙滩,把我们的衣服都泡湿了。

“忘恩负义的家伙,真把我们扔在这里了!”尼德·兰大骂。

“这里像地狱也像水牢,船长蛮会选地方呢。”康塞尔还有心思开玩笑。

正说着,只见岸边海水上涌,水下有一黑色怪物正缓缓上浮,尼德·兰举块石头立即冲了过去。我靠前细看,原来是潜艇在上浮。

我们又回到了船上。船长说:“钠装完后,要试行20分钟,我看您和朋友还在睡觉,就没打扰,让潜艇先下水试行,完了再回来接你们,都好吧?”

“都好,船长,谢谢您!”我真心回答。我的两位朋友在旁边直点头,一脸尴尬。

潜入深海探美景

此后,船在大西洋上一直向南航行。3月13日,船到达南纬45度37分、西经37度53分一带深水海域,当年英国海军曾投下1.5万米长的探测器,都没能到达海底。今天,船长决定把潜艇开到最深的海底考察,这使我特别兴奋。

以前讲过,深潜不能仅用灌满储水池增大潜艇密度的办法,因为深海底部水的密度也很大;而且要上浮时,抽水机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克服外部的巨大压强将水排出;再说,如果把水排空,水池可能会被挤瘪。船长使用潜艇两侧的翼板,利用伯努利原理,让海水在翼板上产生下潜力,使潜艇下潜。这跟飞机的升力正好相反。他指挥船员将翼板倾斜45度角,推进器功率开到最大,潜艇快速前进,翼板产生的下潜力使潜艇快速下潜。不久,潜艇就越过了浅水层进入深水中。船长问我:“教授,目前人们对深海有所了解吧?”

“船长,人们知道,在深海,植物比动物更难生长,所以一些水层虽还有鱼,但已没有植物了,这可能是照不到阳光的原因。人们还知道,2 000米水下还有贝、牡蛎类动物。另外,人们曾在2 500米深处采到星贝和海星。和您相比,人们可能是一无所知?”

“不,您太客气了。教授,您怎样解释生物能在深海生存呢?”

“我想有两个理由:第一,垂直方向上,因海水咸度、温度不同发生的上下运动,带到下层的物质足以维持生物的生活需求。第二,海水中的溶氧,不会因水深而减少,反而会因水深而增加,因为深海的压力把氧浓缩了。”

“哦!人们连这些也知道?”船长有点惊异,“教授,我还发现,浅水层的鱼,鱼鳔里的气体中,氮的含量高于氧;而深水处的鱼,鱼鳔里的氮氧含量正相反,氧含量高于氮,这也证明您说的是对的。”

我们从6 000米深处继续下潜,1小时后,我们到了14 000米,我看到水中有尖尖的黑色礁石。我想,那是像中国珠穆朗玛峰或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峰顶,它的下面可能是万丈深渊!诺第留斯号已经受到强大压力,但仍然继续下潜。我能感觉整艘潜艇都在微微颤动了,有的铁板已经变形,客厅的玻璃窗好像也微微向里凹了点。当船掠过岩石斜坡时,我看到了一些贝类、蛇虫类、棘虫类生物以及几种海星。不久,这些最后的生物代表也不见了,诺第留斯号已越过了海底生物可以生存的界限。到了16 000米,船身每平方厘米已承受到1 600个大气压,即每平方厘米1 600千克的重力!

“这是人类从没到过的最深处美景!可惜呀!没人来欣赏!”

“教授,我们用相机拍照吧!”船长说完,船也停了下来。我们从敞开的嵌板往外望去,在电光照耀下,一切都显得清澈透明宁静。我们用照相机记录下大海最深处从未见过阳光的原始巨石、地球岩石圈底部的花岗石和巨大幽深的岩洞,远处是横在边际的一道道波浪状的美丽山脉,还有一些离奇古怪的岩石……

突然,船长大叫:“教授,我们必须立即上去!您快站稳!”

我还来不及站稳,诺第留斯号已像逃难似的,开始闪电般地向海面上升,整个船身剧烈颤动,好像要散架似的!我一下意识到,潜艇可能要解体了。

西洋南瓜小拱棚栽培技术 篇9

1 选择优种

应选择品质优良, 外形美观, 皮色鲜艳, 口感面甜, 瓜形整齐的品种。如东升、金红升等品种。

2 整地施肥

种植地块应选择土层肥沃深厚, 质地疏松, 透气性好, 排灌方便的壤土地。3月中旬春耕时, 667m2施腐熟干鸡粪1000kg, 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kg。

3 适时定植

将耕匀耙细的土块做成定植畦, 短蔓类的畦背宽0.6m, 地膜宽幅为0.8m;长蔓型的背宽0.8m, 用地膜宽幅为1.0m。长蔓类的, 行距为1.8m, 株距为0.45~0.50m, 667m2定植密度为750~850株;短蔓类的, 行距1m, 株距0.45~0.50m, 667m2定植密度掌握在1300~1500株。用打穴器按印打穴, 覆盖地膜, 膜两边用土压实。选择在3月下旬~4月初连续几天晴朗, 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的天气定植。破膜取苗定植, 苗坑的周围用土压实, 随栽随浇水, 最后插拱竹竿, 盖拱膜, 拉展压紧。

4 田间管理

西洋南瓜营养生长期适宜温度为20~25℃, 开花结果期适宜温度为25~27℃, 温度过高或过低不利于生长, 中午拱棚内温度高于28℃时, 可进行放风。对于长蔓类的品种, 应采用双蔓整枝的方法, 短蔓类的则任其生长。长蔓品种每蔓1瓜, 7~9片叶定瓜, 7叶之前的瓜一律摘除。短蔓品种带出的第1个瓜必须摘除, 而后每株留2个瓜。一般有蜂源, 加之有风力授粉的良好天气下不必人工授粉。否则, 应当人工辅助授粉。于晴天早晨无露水时, 取下雄花, 去掉花瓣, 将花药轻轻向雌花柱头上涂抹, 1个雄花对2个雌花。授粉后要用雄花或叶片将雌花盖上, 以防雨水。当瓜坐稳有鹅卵大小时追肥, 每株追施复合肥30g左右。当瓜长到0.5kg时, 可根据地力情况追施第2次肥, 当遇到干旱天气时, 可于伸蔓期和果实膨大期浇2次水。瓜由黄逐渐转红时, 进行第1次转瓜120°, 5~7天后再转1次, 转瓜时结合垫瓜, 尽量使瓜体处在向阳的位置。

5 防治病虫害

南瓜生长健壮, 全生育期一般很少出现病害。发生瓜蚜时可用2.5%的功夫乳油2000倍液防治, 螨类可用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雾。病害主要有病毒病和白粉病, 白粉病可用75%的百菌清600倍液防治, 病毒病可用神杀500倍液防治, 细菌性叶斑病可用72%的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防治。

6 适时采收

对郑和下西洋目的的思考 篇10

以往研究者多倾向于从郑和下西洋与诸国贸易带回各类特产及各国进贡明朝的物产方面认为, 郑和给明带回丰厚经济利益, 对明经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深入探究, 恐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自古认为天圆地方, 自己是世界中心。加之在长期封建史上, 以辉煌灿烂的文明屹立世界。明统治者受此影响, 贸然以为明乃天朝上国, 其他国家皆为“蛮夷”。在对外交往中, 只讲“藩属朝贡”, 不讲平等, 将其他国家列入藩属国。因此, 朝贡外交, 四方来朝成为中国古代发展外交的主要手段。

陆上丝绸之路自唐末后不断衰落, 明朝皇帝迫切建立明朝朝贡体制。“郑和……忠实的奉行明成祖的朝贡贸易政策, 每到一处, 必先宣谕皇帝诏书……鼓励他们派遣使者入朝朝贡”。[1]并且郑和下西洋过程中, 为藩属国朝贡扫清通道。其中剿灭三佛齐陈祖义是重要一举。陈祖义“甚是蛮横, 凡有经过客人船只, 辄使劫夺财物”[2]17, 郑和将其剿灭, 保障通道畅通无阻。郑和“使西洋诸国切身感受到中国威力, 不敢与明朝对抗。”[3]245于是, “郑和再出使西洋就变得一帆风顺。绝大部分西洋诸国被纳入到了明朝的朝贡体制当中”。[3]245

郑和下西洋所取得的政治、外交成果, 建立在国库的巨大消耗之上。北有蒙古威胁, 明连年用兵, 并没有完全消除北方威胁。加之刚经历靖难之役, 此时明成祖在全国征集能工巧匠修筑北京城。明是否有足够国力来频繁支撑郑和下西洋值得商榷。

郑和船队每次出海访问“所取无名宝物, 不可胜计, 而中国亦耗费亦不赀”。郑和下西洋乃是政治行为, 所到之处不计成本的进行赏赐, 即使有民间贸易, 其所占比例甚小, 可忽略不计。所带回的物品皆“明月之珠, 鸦鹘之石, 沉南龙速之香, 麟狮孔翠之奇, 梅脑薇露之珍, 珊瑚瑶琨之美”[4]等皇家专用, 于民无济。“明朝所生产的白银总量, 已故明代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先生对《明实录》的相关记载统计, 共约3000万两以上, 但拨给郑和下西洋的白银共700万两, 花费600万两, 这对明王朝来说, 是何等沉重负担!”[5]137每次出使西洋, “朝廷岁令天下有司织锦缎、铸铜钱, 遣内官赍往外藩及西北买马收货, 所出常数千万, 而所取曾不能及其一二, 耗费中国, 糜敝人民, 亦莫甚于此也。”[1]后来明成祖令“往诸番国宝船及迤西、迤北等处买马等项, 暂行停止;修造往诸番船只, 暂行停住, 毋得重劳军民。”[6]明宣宗“罢西洋取宝船及云南交趾采办诸道金银课。悉从之。”[7]可见, 官方当时垄断国内外正常民间贸易, 郑和下西洋并不能推动国内外正常民间贸易长远发展, 反而维护了封建自然经济。

相较之下, 大航海时代东西方表现截然不同:“郑和下西洋做的是大赔本买卖”。[8]而“葡萄牙人于15世纪末到东方, 他们的航海规模远不及郑和, 然而, 他们的经济利益却很大。”[8]所以梁启超慨叹:“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 而我郑和以后, 竟无第二之郑和。”[8]

这样规模宏大的国家行为所造成的负担压在民众之上, 其行为本身乃劳民之举。“永乐三年, 朱棣下旨, 大规模扩建南京大龙江船厂,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 征集造船工匠, 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建造数量众多的巨大舰船”[9]154。从此, “在随后的日子里, 龙江船厂内号子声, 斧锯声彻夜不停, 木材搬运的巨大轰隆声响彻云霄”[9]154。巩珍《西洋番国志》载:“其所乘之宝船, 体势巍然, 巨天与敌, 篷帆锚舵非二百人莫能举动”。每次出使西洋动用人员都在两三万以上, 若加每次船队回来所需修葺工人等, 不可胜计。

郑和庞大船队使海外诸国慑于大明国威, 纷纷来朝进贡。明朝政府对其加以优待。“……贡无虚日, 沿路军民递送一里, 不下三四十人, 俟候于官, 累月经时, 荒废农务……沿路有司出车载运, 多者百余辆, 男丁不足, 役及妇女。所至之处, 势如风火, 叱辱驿官, 鞭挞民夫, 官民以为朝廷方招怀远人, 无敢与其为, 骚扰不可胜言。”[10]又有“……递年进贡, 去而复来, 经过驿传, 凡百需索, 稍不满其所欲, 辄持刀棍杀人……害民亏国, 良可痛恨”, [10]更是激化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究其结果, 即“‘倾国力’行的‘下西洋’活动因国库告罄而无力继续, ‘厚望薄来’的朝贡贸易随之烟消云散, 宋元时期国人方兴未艾的海外拓殖也为之中断”。

综上所述, 郑和下西洋活动盛况空前, 但要倾国之力来频繁支撑对外交往恐怕是得不偿失的。后来明英宗欲择派人选出使西洋, 遭到群臣的强烈反对, 郑和下西洋史料也被付之一炬, 为后世研究带来相当不利。

摘要:郑和下西洋一直是中国对外交往史中极其重要的课题之一。近年来, 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做过不少的研究, 对其下西洋目的仍存在不少分歧, 尚未形成统一定论。本文拟就从政治和经济方面, 论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做些探讨。

关键词:郑和下西洋,目的,政治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金明:《论明初海禁与朝贡贸易》, 福建论坛, 2006 (7) 。

[2]马欢著、冯承钧:《瀛涯胜览校注》, 商务印书馆, 1935:17。

[3]王日根、何铮:《细说明成祖》, 人民出版社, 2006:245~246。

[4]黄省曾、谢方校:《西洋朝贡典序》, 中华书局, 2000。

[5]王春瑜:《沉思录》,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137。

[6]清张廷玉:《明史》, 中华书局, 卷一百四十九。

[7]周椿鹤:《郑和航海:只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 文汇读书周报, 2005 (7) 。

[8]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6055.

[9]王成全:《中国宦官大传》,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6:154。

从古典到西洋 篇11

关键词:鼻;男权;批判意识;象征

日本近代文学巨匠芥川龙之介在其短暂的作家生涯中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其中发表于大正5年的短篇小说《鼻子》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也被认为是其真正意义上的出世作,这篇著作对日本乃至世界文坛产生的影响经久不衰。近百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围绕着《鼻子》一文的分析评论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其中多数聚焦在主角内供的自尊心与虚荣心、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对自私伪善的人性的批判等方面,却甚少有人留意到小说中表现力最强的文学意象——“鼻子”是如何被选定为主题并加以创作的。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芥川龙之介选择“鼻子”作为主题的原因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学深意进行剖析。

一、《鼻子》的创作背景

芥川的《鼻子》是创作于一个相当独特的历史背景下的。当时的日本正从明治末年走向大正初期,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大举发动侵略战争以达到海外殖民扩张的目的。资本家为了快速实现资本增值,保障自己的利益,肆无忌惮的推行法西斯主义。急速的西化伴随着本土文化的流失,压抑沉闷的社会氛围导致知识阶层的国家政治意识相对淡薄。在体制上,为了巩固独裁统治,日本出台了包括“新闻出版检查制度”在内的一系列法规,严格限制甚至取缔文学艺术和学术思想的自由传播。日本右翼分子猖獗,迫害了包括幸德秋水、小林多喜二在内的大批进步文人。可以说这是一个动荡与和平、闭锁与开放并存的时代,身份缺失带来的焦虑感和对军国主义的危机感影响了这个时代的集体价值观。芥川作为当时清醒而有良知的优秀作家代表,面对这种种残酷不公的社会现实,心中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怀疑,然而他又无力与之正面直接的对抗。因此他只能以小说作为自己唯一的武器,去批判当时的社会弊端。

二、芥川和日本古典

众所周知,芥川的小说《鼻子》是取材于《今昔物语》中《池尾禅珍内供鼻语》和《宇治拾遗物语》中的《长鼻僧人》。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还要从芥川与古典文学的关系说起。芥川素来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浓厚,尤其是《今昔物语集》里的怪谈故事,成为了芥川后来大量作品的灵感源泉。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芥川的青睐让《今昔物语集》变得更加广为人知。芥川笔下的历史小说主要是取材于历史,进行重新构建,设定充满智慧的主题,并对其赋予新的解释,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文章都经过仔细的推敲,丝毫没有漏洞可言。他从古典取材却用于解释近代社会,巧妙地利用历史故事来烘托自己的主题。可谓借古喻今、针砭时弊。

三、芥川和俄国文学

明治时期以来,俄国文学犹如人生观的教科书一般,给日本的文人学者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日本近代的大文豪,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芥川当然也受到了俄国文学的熏陶。他对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喜爱程度从他的作品中即可见一斑。1916年芥川发表的短篇《山药粥》的故事原型是来源于果戈里的《外套》中的一节。1918年另一部著名短篇《蜘蛛之丝》参考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名为《一棵葱》的章节。1917年的《落头之谈》中则隐约可以看见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的借鉴。芥川在自己的文章《俄译本短篇集序》中提到:“在近代外国文艺当中,俄国文学对日本作家—毋宁说对日本读书阶层的影响最大。就连不甚了解日本古典的青年,也知道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列夫和契科夫的作品。(中略)近代日本文学之所以深受俄国文学的影响是因为俄国人与日本人具有某种相似性,日本人通过读俄国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而更加理解俄国。” 从上述言论中不难看出芥川对俄国文学的亲近之情以及对现实主义的赞同态度。而他所提到的相似性则应该是指在近代不断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背负着相似命运的人心中所潜藏的反抗意识。芥川在阅读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作品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以此为契机创作了全新的《鼻子》。

四、象征着男权的“鼻”意象

所谓象征,就是指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比如十字架代表基督教,白鸽寓意和平,莲花喻示佛教等等,人体器官也经常被用于象征表现之中。其中,鼻子就象征着自我意识或优越感。

首先,鼻子是人吸收空气的通道,它是较之耳口目等更为重要的器官。在《圣经》的《创世纪》中有提到过,上帝用尘土创造了人类,然后从他的鼻孔处吹入了生命的气息。因此鼻子作为生命气息的入口,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其次,鼻子位于脸部的正中央,不管是在身体感觉上还是在视觉效果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存在感。这样一种存在感也可以视为对自我意识的强调。再者,鼻子呈突出状,这种突出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自我意识的膨胀。因此过于突出的鼻子也被看作是男权中心主义的象征。

一方面芥川通过挖掘“鼻子”背后的象征意义,巧妙的塑造了禅智内供这一人物形象。巨大丑陋的鼻子和内供崇高的地位,这两者之间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者甚至可以嗅到长鼻子内供心中那股强大的欲望。为了掩饰欲望,内供只好悄悄地在自己的鼻子上下功夫,以伪装的面孔示人。能创造出拥有如此矛盾心理的内供形象,想必芥川非已经看透了人们对权力的欲望,以及企图掩饰这种欲望的伪善者们的嘴脸。另一方面芥川又充分利用“鼻子”意象的普遍性来实现其价值增殖,将其作为小说的核心意象,暗讽工业社会中充斥的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官能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强权政治。进而揭露并抨击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社会中广泛流行的男权中心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鼻子”这一象征意象不仅走红于芥川的《鼻子》一文中,更被大量的运用在芥川的其他作品甚至是同时代其他作家的作品里。从这个角度看来,“鼻子”凭借其自身富含的深刻批判意味,成为当时作家所追捧的题材也是理所当然的。

五、结语

综上不难看出,芥川之所以选取“鼻子”作为小说的主题,理由大致有三点。一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作者眼里看到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期充斥着非理性,非人性的不透明的日本社会。《鼻子》的发表在当时可以说是对错乱的日本近代社会发出的死亡通知书。二是古典文学和西洋文学带来的影响。芥川求助于古典和西洋文学,来抒解心中的不安和动摇。结果他在其中发现了与自己类似的不安,并感受到了浓浓的批判意识。因此他从本土的古典小说和异国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素材,发挥其独特的想象力,利用寓言、童话等形式进行包装,委婉的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抗议。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鼻子”背后的深层象征意义——男权中心主义。芥川利用“鼻子”这一传统象征意像,含蓄的唤起读者甚至所有现代人的集体潜意识和近代自觉,以批判丑恶的社会现实。因此这部作品看似平凡,实则是流芳百世的佳作。

参考文献:

[1]叶渭渠著.日本文学思潮史》.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2月.

[2](日)柳富子編.『ロシア文化の森へ――比較文化の総合研究』.ナダ出版センター,2001年6月.

[3](日)芥川龍之介著.『芥川龍之介全集』.筑摩書房,昭和46年3月.

[4]果戈里著.王加兴译.《果戈里幽默作品选》.漓江出版社,1999年1月.

[5]芥川龙之介著.鲁迅等译.《芥川龙之介中短篇小说集》.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6]吉田精一著.『芥川龍之介』.角川書店.昭和33年6月.

浅论西洋河的污染治理 篇12

洋河水库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大弯子村北, 控制流域面积755km2, 总库容3.6×108m3, 始建于1959年10月, 1961年8月建成使用。水库具有灌区供水、防洪、发电和城市供水功能。洋河是洋河水库的主要入库水源, 其西支发源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北冯家沟, 河长25km, 流域面积343km2, 涉及4个乡镇, 97个行政村, 8125户, 2.5万人口。

近年来, 尤其是1998年以来, 随着入库水量的减少、上游和库区周边农业的发展和村镇人口的增加, 水体受到污染。污染源主要来自洋河流域内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周边村落的农户甘薯加工、村民生活、农业生产 (使用化肥、农药) 径流排水。尤其是卢龙县境内西洋河排放的甘薯加工废水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西洋河流域实际种植白薯面积6万余亩, 年加工白薯12万吨, 多集中在每年九月底至十一月初, 废水排放量约150万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588吨 (2006年环统数据) , 导致西洋河水中氮、磷营养元素超标, 富营养化污染严重, 造成藻类剧烈繁殖而缺氧, 使得水生植物窒息死亡, 河水变黑、变臭。

二、污染治理现状

近几年来, 当地积极治理西洋河的污染问题, 采取了多种措施, 主要是截水降污, 在西洋河及其支流入河口修建拦截坝, 拦截污水, 使河道成为污水的天然氧化塘, 通过一冬一春的自然净化, 使水中耗氧物质得到降解, 从而减少水中化学需氧量, 去除率在10% 左右。另外秦皇岛市实施了“七河”综合整治项目, 工程实施以来, 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洋河 (常规监测结果表明, 与2008年同期相比, 洋河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下降了9mg/L。虽然洋河水质有所好转, 但距离河水还清、水质全部达到相应水环境功能区标准还存在差距。

三、污染源分析

1.西洋河流域污染分析

西洋河上较大的支流小河有:冯家沟河、四各庄河、双望河、燕河、兴隆河、严山头及栗树港河等支流。西洋河流水质功能不达标主要是由上游工业企业、畜禽养殖污染所致, 随着水体自净作用, 到下游主河道化学需氧量逐渐降低, 而氨氮、硫化物两项指标严重超标, 主要是由甘薯加工和化学肥料流失污染所致, 硫化物超标倍数过高与当地天然水体含硫量高和水体的富集作用有关, 到河流下游表现的比较明显。2007年8月前, 当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行政手段, 包括关停取缔非法企业、督促合法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和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等等, 对排河废水进行“减排”和达标控制。农村生活污水涉及沿岸46个村庄, 年生活用水量在55万吨左右, 由于农村无污水管网, 单独村庄排放的生活污水量较少, 废水露天排放, 在各村自然下渗, 相对集中的村庄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排放入西洋河支流, 但浓度较低不是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西洋河流域上游每年甘薯总产量约5亿多公斤, 9~10月份收获后, 农户利用简陋的粉碎机和沉淀池, 将甘薯就地加工成淀粉, 因为产量小, 对形成的中间产物缺乏回收手段, 水资源无法实现循环利用, 导致排放废水有机污染物浓度较排入西洋河。

综上所述, 分析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式薯加工产生的淀粉废水是西洋河最重要的污染源。

四、白薯加工废水水质特征

白薯生产淀粉主要工艺流程为:原料选择→水洗→破碎→磨碎过滤→兑浆→撇缸和坐缸→撇浆→起粉→干燥。废水主要来自白薯的洗净与输送、淀粉的分离、设备洗刷废水等, 不添加任何的化学药剂。加工1吨白薯约排水一般在10~20吨。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为溶解的、悬浮的以及呈胶体状态的有机物, 且不含有毒物质。

五、废水处理方法分析

据上述特性, 白薯加工废水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和凝聚性, 采用生物处理法、土地处理和絮凝沉淀法, 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用白薯生产淀粉, 生产时间集中、时间短、水量大, 且生产期处在深秋和初冬, 致使生物处理难度很大。

使用沉淀池或沉淀塘处理白薯加工废水, 当池中产生厌氧反应时, 生成的有机酸使废水的pH值下降, 处于胶体状态的蛋白质, 将形成絮凝体而沉淀, 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但废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一般至少需要2~7天, 沉淀池总容积约为15~20万m3, 污泥量约为总废水量的1/15。由于条件的制约处理起来也存在一定现实问题。

土地处理是在人工的调控下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得到净化的处理方法 (这里不探讨土地处理的工艺及原理) 。白薯加工废水富含氮、磷, 是农作物生长的所需营养物质, 是可利用的资源。卢龙县北部地区多为坡地, 年降水较少, 土壤缺水, 适宜土地处理废水, 可试行 (非规范化的土地处理) 引水上坡, 冬灌保墒, 减污增肥。

六、几点建议

(1) 河道治理与污染治理缺一不可。由于西洋河流域两岸附近多年建设的工厂、畜禽养殖场及大量甘薯加工点, 已经成为西洋河河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河道治理与污染源治理必须同时进行, 才能做到治标与治本密切结合。

(2) 甘薯加工废水变肥还田。甘薯加工废水是淀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在甘薯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主要成份有蛋白质、质素等有机物及K、Ca 等矿物质, 可成为农作物生长肥料进行还田, 现循环利用。

(3) 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引进或鼓励发展新技术, 提高甘薯加工的中间产物的回收率, 推广减污新技术, 降低水资源和电能的消耗。

(4) 加强环境管理。对产生工业污水的企业, 要不断完善污水治理设施, 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转;对河道两地的畜禽养殖户进行规范, 防止养殖粪便及垃圾随雨水进入西洋河;对甘薯加工排污口确保充分沉淀后再进入河道。

(5)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马永胜.水资源保护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2]金岚.环境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上一篇: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下一篇:轮胎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