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学生会

2024-05-30

学习型学生会(精选12篇)

学习型学生会 篇1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觉得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呢?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上课总是那几个人举手,太没劲了!结果老师在上面讲得天花乱坠,多数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课堂气氛不够好,学生缺乏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在课堂上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才能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悦感,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才会爱学与乐学。如果老师“唯我独尊”,学生有的只是紧张和依赖,根本不可能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有自我探究的意识,何谈有自己的看法呢?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打造一个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才不会在课堂上循规蹈矩,亦步亦趋。

二、借助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课堂上常常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教学手段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多媒体教材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由于声像效果带来的刺激,信息量的大幅增加,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他们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在教授《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由于江南水乡和黄土高原文化的差异,江南学生无法对安塞腰鼓这一表演形式产生强烈的兴趣。如果仅仅是读一读,议一议,无法让他们体会到安塞腰鼓特有的魅力。于是,我先给学生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盛大场景,学生一下子被它的豪放、粗犷、强有力的节奏震撼了,他们兴奋了,陶醉了,于是很主动地沉浸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自主地感悟、探究文章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学生甚至想来一次远行,亲自去观赏一场安塞腰鼓!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作用能得到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大增加。

三、指导学生自我探究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一篇文章,能掌握一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他们触类旁通的能力,多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会让学生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就会日渐浓厚。如“语言品味”这一块,是阅读中的重头戏,《课标》也有明确的要求:7—9年级的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旨,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据此,我专门设计了一组“记叙文中语言品味”的阅读材料。如“树林的确是个好地方,阴凉很厚,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一点地舔了去。”“地平线上,出现一片眩目的灯光,这是地上的星云,是人间的彩霞,是烂漫盛开的光之花,是奔流飞动的七彩瀑布。”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方法:(1)写了谁?写了哪方面?什么特点?(表层信息)(2)表现了谁的什么情感?(隐含信息)(3)修辞的判断及作用(表达效果)。之后,多数学生果然能够举一反三。

可见,帮助学生找到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让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大大提高。

四、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单单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多采用激励性评语。从心理学上讲,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是成功动机,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降低要求,经常不断地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才会激发他们潜在的力量。对学生的欠缺和不足要包容;学生富于创造性的个性表达,教师要及时鼓励,并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如此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够更好地挖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外,教师还要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书法比赛,诗歌朗诵,作文竞赛,辩论会,演讲会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型学生会 篇2

严把考勤关.举办各种经验交流活动.学习部日常工作由于学习部是一个与每位同学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学风建设是一个持续且须循序渐进的过程。

3,促进师生的相互交流,对不足的改进等方面,“学”双方的信息反馈工作、思想交流会等、营造校园学习氛围为目的,不可能冀望于一朝一夕就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最好的服务献给大家,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安排不及格学生进行补考和重修考试,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2.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以提高同学们学习意识,新老学生学习交流会、英语口语比赛等学术性比赛。

5。因此。

3,做好“教”学生会学习部是在校团委领导下,了解反馈广大同学在学习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主要内容涉及每个成员各自分配的任务的进展情况,参加“评教”活动,配合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其的考试做出指示、学校学生会指导下.负责学校各类社团组织工作的指导与建设.抽查各班的上课迟到情况,积极反映学生对学校教学。

4.学习部例会.严抓学习纪律,筹办学术讲座,所以学风建设是学习部本学期的工作重心之一,为每个班级的学习考试做出相关指示,隶属于学校学生会的学生组织学生会下设的部门之一。

7.检查各班晚自习出勤率。学习部一贯坚持学习部内部例会制度并不定期的召开学习部例会,如读书活动心得交流会。

2。学生会学习部学习部主管学风建设和学术活动,开展各种同学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会学习部

6.邀请学校或举办各种与学习有关的专题讲座或报告会。

8。

内部工作

1,并及时向教务处反馈。

4,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我们采用了通过实施严格的考勤制度来对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加以约束的方法来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举办一些辩论赛,协助有关部门抓好学风建设,开拓同学的学术视野。

5。

6,包括成绩和不足.收授课表授课日志考察同学们的考勤情况。对提出的问题全体成员集思广益,制订详细的《考勤制度》.辅导学习委员做好相关的工作安排。定时了解并解决学生中学习上的问题。

外部工作

学习型学生会 篇3

课堂是教师施教的主阵地,学生是教师实现信息传递和体现人生价值的主要对象。如何使自己的对象能在高一迅速入门,我认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学习方法的传授尤为关键。

一、了解学情,认真备课

虽然在目前教学资源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备一节好课是十分容易的。但我认为,一节好课的标准是针对你的学生确定恰当、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情况用恰当的方法准确地传授知识,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中体会学习历史的意义,让学生在交流乐学中增强人文素养。我在学期初往往通过问卷调查或聊天的方式去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我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和性别差异等基本情况的了解,并且记录多数学生的个体发展特点,同时要对不同班的学生入学成绩层次进行分析,了解他们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基本情况。基于对以上因素的结合分析,然后在研读教材和课标的基础上下手备课,而在备课中既要备所代班级学生渴求的共同知识线索,但又要备不同层次学生在接受同一问题时的方法、情境,力争针对不同班级和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正所谓备好课就是备学生、备教材。

二、创设情境,延伸课堂

历史本身是一门非常神秘而有趣的学科,它就像一座迷宫,曲曲折折山重水复,而这种神秘更能给人以探究的乐趣,让人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征服感。我认为历史本身很有趣,凡所见者应该都有浓厚的兴趣,但在应试教育下和长期的呆板的历史知识说教下,学生对历史只留下了识记、考试等印象。我们应适时创设情境,改变沉闷的说教课堂气氛。我的做法是:如在讲古希腊政治文明时,我从“雅典农民帕帕迪”说开去,利用想象、虚拟手法引导同学通过时空隧道进入古雅典社会,给他们展示一种参与公民大会的场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讲到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如皇帝制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所看电视剧:《汉武大帝》《康熙王朝》等,让他们用所见所闻去归纳解释历史概念。在讲到某历史人物时,可以精选一个与该人物有关有趣的历史故事来讲述,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时可采用让学生扮演历史角色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扮演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等等,只有把历史放入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在学生大脑中不断浮现当时的历史面貌,学生才会有探秘之欲、有兴奋之点、有紧跟老师思维不断主动探究之举动。

三、点燃激情,提高品味

在人类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关注人自身和凸现人性的尊严尤为重要,更何况高中生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他们都是十四、五岁的青春男女,他们有追求智慧的欲望,他们有征服一切的激情,他们有好奇的心,有灵活的脑……我认为历史课堂上,老师要当一名优秀演员,更要当一名优秀导演。我在历史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尽量可展示大量的丰富的图文素材,丰富学生视野,但更应注重从素材中使自己受到感悟,更应注重在引导中让学生从中得到体会,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抬棺出战”的故事和光绪帝给邓世昌挽联“今日浸挥天下泪,有公足将海军威”,通过老师的感知、表情,激发学生的满腔爱国热情;再如讲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苏格拉底“知识与道德合一”等内容时,可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的高贵,让他们从历史中感悟到哪一位伟人不是拥有勤奋的努力,高尚的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就能造就他们在历史中伟岸的形象,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让他们在聆听、欣赏中与老师达到心灵共鸣,这样的课堂是何等的有趣,又有哪些学生不愿在其中享受乐趣呢?

四、夯实基础,强化解题

众所周知“水有源,木有根”,历史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往往事事关联,处处相依。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卒子,每个历史知识点都有历史价值、都有其发光之地,只有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才能在考练中对所学知识应用自如。我认为,学生在夯实历史基础知识时应做到:记忆确定选项,理解内涵外延,梳理知识线条,归纳内在联系,构建完整体系。

学生除过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中感知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外,学生更应该在考练应用中自主培养学习能力。我要求学生精读精练——可多看教材和课外书,但要针对课标有目的的练。具体做法是:在讲选择题时侧重培养学生要明确构成要素,准确划出回答词和限定词,给不同题定性定法;在讲材料题时要求准确概括时间、事件、关键词、关键句,划层次写层意;对主观题答案组织我的要求是:精简语言,少说废话;准确握物尽量不漏;有史有论,论从史出;有点有序,毫不含糊。总之,在一次次的精练中、在一课一课讲评中让学生端正态度,掌握方法,增强能力,提高信心,不断激励自我,不断提高能力,以用促学,学以致用。

实践表明,通过不断丰富、活跃课堂,让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学习历史的意志和信心,掌握一定方法,就会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学习型学生会 篇4

一、从多种角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设问题情境,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 教师应树立“教学活动”的观念, 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设计教学、开放教学, 切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待解决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 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有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报纸, 如果将它连续对折30次, 会有多厚?请你算一下, 如果将它连续对折40次, 会有多厚?

只要学好了今天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 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2. 根据教学内容, 培养数学兴趣。

在教初一数学“几何体”部分时,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 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 学生兴趣高涨, 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又如“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 答案有多种可能性, 此时, 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 再用剪刀沿棱剪开, 展成平面, 并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 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

3. 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 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 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 设置诱人的悬念, 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 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适当分段, 分散难点, 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 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 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 找不出等量关系, 列不出方程。因此, 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 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 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 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 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 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 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 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 思维容易雷同, 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运用多种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1. 培养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学能力。

我们知道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从阅读开始, 学生阅读能力较差, 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 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 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 并指出记忆的方法, 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 让学生读题, 引导学生审题意, 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 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 设置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

2.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首先,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教给学生数学发现的方法, 使学生有问题可问。数学规律的发现既要靠直觉思维、形象思维, 也要靠逻辑思维。数学推理既有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也有演绎推理。一般由合情推理去猜想, 靠逻辑推理来证明。所以教师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问题。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我们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确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学习毕竟是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才具有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求知的迫切欲望, 才会去刻苦, 才会感到“苦”中有“乐”。

在《函数》复习中教学, 可设计以下的开放题:1.已知函数的图像经过 (3, 4) 和点 (4, 3) 请写出满足条件的二次函数。2.请研究二次函数y=x2+4x+3的图像及其性质, 并尽可能多写出结论。这些开放题不仅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很大, 而且极易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总之, 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情境, 让学生“学中做”。

3.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 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和方法, 还要反过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面对新的数学知识, 主动寻求其实际背景, 探索其应用价值;面对实际问题, 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的策略。学生只有不限于教师提供的案例, 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 才能为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 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应用价值, 体会数学的价值。如《数学》中的“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和“3x+5y还可以表示什么?”

学习型学生会 篇5

学习要讲究方法,学习数学更是这样。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就会使学生学得快,学得好,而且会终身受益。

什么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就是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措施,或者说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手段、措施。

学习方法按其功能大体可分五种类型。

一、总结的方法

向别人学习,听了别人是怎么学习的,看了别人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向自己学习,想想自己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都是获取学习方法的方法。不把这看作学习方法是错误的,这是学会学习的方法,由它才可以不断地产生出其它的学习方法。这个学习方法似乎不值得一提,可是一些后进生往往不会听,不会看,不会研究总结,因而造成学习差。非教他们不可,只有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才能自觉地去研究,去探讨学习方法。

二、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

主要的方法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辅助性的措施有,操作、画线段图和摘录。摘录是指摘录整理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复杂,叙述方式和顺序不利于理解题意时,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理解。如:缝纫组运来两种布,第一种有8匹,每匹长30米;第二种有10匹,每匹长32米。如果做一套衣服用5米,这些布可以做多少套衣服?

摘录如下:

每匹30米 8匹

每套用5米 共做?套

每匹32米 10匹

经这样摘录整理之后,就很容易看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三、调控措施

调控措施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注意、情感、意志、思维、记忆、学习程序等各方面进行调控的措施。如,要留心;要排除不良情绪对学习的干扰,专心致志地学习,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要有意义学习;要认真思考;要理解的.记忆,不要机械的记忆;要循序渐进;要趁热打铁,反复练习;要举一反三;要联系实际学数学;不同的知识要采取不同的学法;要先浏览再细学;要创造性地学习等等。没有这些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情感、意志、思维、记忆以及学习程序等方面的调控,是学不好的。这方面的东西很多,要教给并鼓励学生多积累。

四、加工整理信息的方法

这是指在基本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为了便于掌握和记忆而对知识进行加工与整理的方法。如;找规律、编提纲、编歌诀、顺口溜、编知识网、归类、筛选、作记号、眉批等等。

五、规律性措施

所谓规律性措施,是指在对某一知识理解,熟知之后,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利用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不用深思维就能快捷识别和掌握做此类题的方法即所谓熟能生巧的那些巧方法。例如: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需要确定单位“1”,而“是”“占”相当于“比”等字后面的事物通常都是单位“1”,那么利用“是”“占”“比”等字寻找单位“1”就比较快捷。此类应用题还有一个规律,即单位“1”是已知的就是乘法题,单位“1”是未知的就是除法题,利用寻找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来确定乘除法也比较简便快捷。教给学生这类方法,不仅对学习知识有好处,反过来又使学生今后会找规律。

学习型学生会 篇6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引导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颖的导语,会引发学生“猎新”的兴趣。如在教学“十几减几”一课时,我用童话故事导入:“星期天小猫咪咪和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玩耍,它们高兴极了。咪咪说:”这里共有13条金鱼,我钓的是8条花金鱼,你钓了几条黑金鱼?“可是金鱼游得太快,菲菲眼都数花了,也没有数出来。它无奈地说:”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这样导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激发兴趣

在课堂中,师生的双边活动要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在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的争相发言,有的是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是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我们老师是不时的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可以用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而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20多个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大小分类的;有按形状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三、在游戏教学中创设认知冲突,挖掘教材中”快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和冲突,是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认知冲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越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直观教学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情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展示中激发兴趣

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数学本身包含了许多枯燥无味的东西,特别是计算题的学习,学生的领悟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同样的计算题,有些学生可能几分钟就学会了,而有些同学可能一节课甚至更长时间还学不会,如果老师不及时去关注这样的学生的话,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课堂对于他们来说就会变得很无聊,在课堂上他们会转移注意力,去干别的事情。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了,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给予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的,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数学产生的兴趣。

五、表扬鼓励为主,在成功中激发兴趣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困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学习型学生会 篇7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提出

对于学习型组织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 这一构想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 1965年, 他发表了一篇题为《企业的新设计》的论文, 提出了关于学习型企业的最初构想。彼得?圣吉以佛瑞斯特教授的构思为基础于1990年在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对学习型组织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指出学习型组织是组织及其成员获取、加工、整理、创新和利用知识, 来指导和改善自身的行为和思想, 从而达到增强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能力。简而言之, 就是一种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创造未来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应包括五项要素:一是建立共同愿景;二是团队学习;三是改变心智模式;四是自我超越;五是系统思考。

二、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现状调查

为了解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开展的现状, 笔者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开展了调查。访谈的对象分别是学生党员、学生支部书记和组织员老师, 各三人。此外, 课题组在中国计量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十几所在杭的高校开展问卷调查, 共发出问卷400份, 收回的有效问卷297份, 调查的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党员, 问卷主要调查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现状, 如学生党组织成员的学习意识、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的获得和学习愿景等。

(一) 学生党员学习方式单一。

根据调查, 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党员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专题讲座进行学习, 占调查的77.1%, 但调查对象认为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分别为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团队学习, 占29.3%, 25.3%, 20.88%, 仅14.5%的学生党员认为专题讲座比较有效。可见, 高校学生党组织受到了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的影响, 强调的是知识的输出和传递, 教师通过举办党校或讲座向学生灌输党的意识形态, 在这些教育形式中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和拥有话语权, 创造了一个相对严肃紧张的学习氛围, 师生或者生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 不利于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动性。这一现象忽视了党组织成员的个人意愿, 他们期待的是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能满足不同个体和不同阶段的需求,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重视成员的全面发展, 学习型党组织是以人为本, 使全体党员得到全面发展并带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政治组织。

(二) 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有待强化。

目前, 很多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是任务驱动型的, 根据上级组织下达的要求而开展, 据调查, 46.9%的学生党员表示参加党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出于学院要求, 14.6%的学生党员表示自己没什么想法, 有通知就参加, 只有37.9%的学生表示自身有意愿参加学习。此外, 笔者还就学生党员想在学习型党组织中主要充当什么角色进行了调查, 46.13%的学生党员表示想扮演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 38.05%的表示想扮演积极组织者的角色, 而另外27.95%表示想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可见, 学生党员主体参与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都希望在该组织中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 但任务驱动型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党组织成员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不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三) 学生党员的学习主动性不够。

学生党员代表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 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部分学生党员学习意识不强, 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他们在广大同学中的带动能力不强, 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根据调查显示, 47.96%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较强, 而40.82%的认为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一般。此外, 与其他普通同学相比, 53.61%的调查对象认为党员学生的学习意识高于其他非党员同学, 42.61%的认为党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其他同学没太大差别。

三、学习型学生党组织的创建措施

(一) 强化学习主体, 明确努力方向。

建设学习型学生党组织要强化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 激发他们的学习意识。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鲜明的特点:1.较强的学习能力, 学生党员富有朝气和活力,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善于学习, 乐于学习;2.绝大部分学生党员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青年学生党员在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 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 希望用知识武装自己, 知识的汲取及创新有利于学生党员今后个人的自我发展以及自我超越;3.丰富的学习资源, 高校为学生党员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良好的学习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充足的学习材料、精良的教学团队、优秀的学习团队、先进的技术支持等;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要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意愿, 充分激发学生党员的求知欲和学习潜力, 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

学习型组织尊重学习主体, 以人为本, 强调学习主体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主要有二层含义:1.通过学生党员个体的全面发展形成辐射作用, 带动和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2.学生党员的个人愿景与组织目标通过不断地磨合和整合最终有机结合, 成为今后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 规范学习管理机制, 健全学习制度。

针对少部分学生党员学习主动性欠缺的问题, 学习型党组织要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氛围, 引导党员树立快乐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需要规范学习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 如建立学习责任制度、学习导师制度、日常学习制度、学习考核制度、学习激励制度等, 既可以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主动性又可以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三) 强化团队学习意识, 丰富学习内容。

学习型组织强调的是学习共享和互动的组织学习氛围, 通过团队学习, 激发组织群体的智慧, 达到“1+1〉2”的组织智慧大于个人智慧之和的效果。学习型组织必须依托组织发挥各类学习阵地的作用, 运用各类载体开展团队学习, 通过团队的平等学习、开放式学习、共享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等, 激发每个党员的学习热情, 挖掘每个党员的学习潜力, 交流学习心得, 共享学习成果, 加大学习影响。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来开展各类团队学习活动。

鉴于此, 本文提出双轨学习, 即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学习:学生党员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 提高政治素养, 在这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 学生党员要用党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保持清醒的头脑, 坚定自身的共产主义信念;学生党员还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 提高学生党员的民族自豪感和弘扬爱国精神;学生党员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掌握以后现代化建设的新知识、新技能, 成为今后各行各业的带头兵。实践学习:学习他人的实践经验, 组织大学生党员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 借鉴他人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少走弯路;通过自我实践学习, 学习并不是为了学而学,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广大学生党员要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去, 理论联系实践, 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爱玲.彼德·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涵与特征[J], 教育评论.2003, 5.

学习型学生会 篇8

一、 激活身心, 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需要,使学生“想学”

好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 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和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学机智,充满教学智慧的人。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种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放飞心灵的园地,把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个性的张扬尽可能地融于精神活动之中。

我在教学《面积的计算》时尝试了以下活动:让学生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和宽,算出卧室的面积,并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个设计师,你会怎样铺设你的卧室地面? 学生接受任务后兴趣盎然,第二天带回来的答案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经过自己精心设计的,就连平时的几个学困生也完成得不错。学生从地砖面积的大小、铺设的美观、经济实惠等不同层面进行了考虑、交流,彰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魅力。

二、 开放课堂, 创设自主学习的外部条件,使学生“会学”

教学是不断摆脱社会、技术、自然与他人的各种压制的过程,这一过程应当是面向学生,强调学生参与和自觉的过程,因而也是反对权威的过程。教师要尽力创设具有接纳性、支持性和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创设富有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真正做到动眼、动手、动耳、动口,并且要充分运用外部条件, 使教学内容动态化、情景化, 在课堂教学里为学生创造出学习、探索的时空。

我在教学《购物策略》时是这样做的: 先出示例题“某种饮料大瓶装(1200mL)售价10元,小瓶装 (200mL)售价2元, 三家商店为了促销这种饮料,分别推出了优惠策略:甲商店买一大瓶送一小瓶;乙商店一律九折优惠;丙商店购物三十元以上八折优惠。班里要举办联欢会, 要给参加联欢会的35位同学每人准备约200mL饮料,去哪个商店购买比较合算? ”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都跃跃欲试,在讨论时纷纷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通过讨论、比较,最终选出了合适的方案。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懂得了一些购物的策略,培养了经济头脑,提高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师生互动, 建构自主学习的调控机制,使学生“能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潜能释放的学习,它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自动自控地展开求知活动,与被动接受式学习相比,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更充满张力和复杂性,更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台后 ”,把握“自主”“自流”与“放开”“放任”的界限,有效地实施自主学习中的调控。在教学中要实行目标导向,实行程序控制,实行灵活调控,要鼓励学生提问,并对提出的问题灵活处理,引导学生通过探讨得出最终结论。

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先把学生分组,给每组分发了不同的圆柱圆锥模型,准备了沙子和水,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圆柱体积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学生利用手中的器具通过操作发现有些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有些却不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引导他们找原因,学生通过比较测量结果发现, 只要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体积就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而一般的圆柱和圆锥却没有这个特点。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发现问题,在老师引导下解决问题, 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学生学到了知识, 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体现出了学生自己“能学”的特点。

努力培养自主学习型学生 篇9

一、转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感悟到课堂教学不应是封闭、灌输式的教育, 更不应拘泥于某种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教案,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性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预设的目标, 必须开放性地接纳始料不及的体验, 要鼓励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 超越既定的目标要求。

第一, 角色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转换传统一包到底的角色, 让位于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教师起引导、组织的作用。只有这样, 才能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才不是“填鸭式”的吞咽, 而是“自主式”“消化式”的吸收。

第二, 纪律观念的转变。以往的课堂追求那种“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的严肃, 如今我们需要的是像一锅煮开的水一样活泼的灵动。一节课上, 学生有说有笑、有议有论, 积极性提高了, 思维也更活跃了。

第三, 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 创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所谓“良师益友”, 即希望师生能成为朋友。试想“消除戒虑, 敞开心扉”这种朋友式的交谈效果难道不比那盛气凌人命令似的指导更好吗?

二、培养学生开放学习意识

第一, 挖掘素材, 体验情感。教材是教与学的文本, 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约束。如何灵活地学习和运用教材, 进一步挖掘素材, 是新课标的又一重要内容。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 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 在学习中都带有各自的经验背景, 感受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如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 当问到喜欢谁时, 学生迥异的回答便是对教材内涵的最好诠释。教师不应限定某个答案, 只要是合理的想法都应给予肯定。

第二, 自主探究, 质疑问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回声》一课前, 我就让学生课前去生活中寻找回声, 并且查找资料探究回声形成的原因, 当学生有了感性的生活体验后再让他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互相补充, 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这样一来, 他们变被动为主动, 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增强。

第三, 注重积累, 学以致用。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40分钟, 应渗透于课堂内外, 我很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要求学生: (1) 熟读好词佳句, 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要视为宝典, 并能创造性地灵活运用, 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妙笔生花, 说起话来亦能语惊四座; (2) 做好读书笔记, 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就要养成带着问题去读的好习惯, 做批注, 写感受; (3) 丰富生活体验, 学生平时要留心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时记录下来。

三、创新家长科学教育观念

第一, 树立信心, 克服偏见。有些家长本身就缺乏耐心, 加之孩子平时成绩不理想, 总责怪孩子。试想, 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信任自己, 让孩子如何树立信心?所以, 家长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 鼓励他不断进步。

第二, 轻知识传授, 重能力培养。孩子遇到难题时, 父母不要急于讲述答案, 只需适当点拨、提示, 让孩子在实践中逐步感受、领悟, 自主探索。

学习型学生会 篇10

关键词:学习潜能,学习能力,教学实效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整个学习活动的灵魂和主体, 是学生学习有效能力提升的内在因素。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践、思维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能动性,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如何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 本人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展现数学生活特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生活性的教育艺术。学生内在能动性的有效激发,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做好激发学生能动性学习的教学。

案例1:在有理数的学习时, 教师出示了习题:有两滴墨水洒在一个数轴上, 一滴在-109.2到-11.9之间, 一滴在10.5到199.5之间, 判定出墨迹盖住的整数共有多少个?

案例在函数内容学习中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哈尔滨市移动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纳50元月基础费, 然后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4元;神州行不交月基础费, 每通话1分钟1分钟, 付话费0.6元, 若设一个月内通话x分钟, 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是为y1元和y2元, 那么求出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 两种通话方式费用相等。

通过以上两道习题可以看出,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 抓住知识点, 进行问题情景式教学, 通过现象与数学问题的有机融合, 学生对有理数和函数知识要点的理解更加具体明晰, 兴趣更加强烈, 探求更加主动, 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动性。

二、体现学生个体差异, 激发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就是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学生的整体进步。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 进行有效性教学。

案例, 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 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途中的折线表示y与x的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像解决下列问题:

(1)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千米。

(2) 请解释途中中点B的实际意义;

(3) 求出慢车和快车的速度;

(4) 求出线段BC所表示的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5) 若第二列快车也从甲地驶往乙地, 速度与第一列快车相同。在第一列快车与慢车相遇30分钟后, 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求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多少小时?

在这一问题中, 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 将习题分成三个层次进行解答。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1、2两个问题解答, 中等学生进行3、4问题解答, 优等生进行第5个问题解答。同时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尝试解答其它问题。有的后进生在完成第1、2问题的基础上, 将第3个问题进行有效解答, 其过程如下:

由图像可知, 慢车12小时的行驶路程为900千米。∴慢车的速度为72千米每小时;当慢车行驶4小时后, 慢车和快车相遇, 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为900千米, 得到慢车和快车行驶的速度之和为225千米, ∴快车的速度为150千米/小时。

教学过程中, 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跳一跳、摘桃子”学习, 能够让不同学生进行对学生整体学习思维能力增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课堂内涵延伸, 提升学生探究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 而应该进行有效延伸, 布置课外探究问题, 让学生进行解答, 实现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如在一次函数教学后, 教师提出了课外探究问题:

甲乙两名同学进行登山比赛, 如图表示甲同学和乙同学沿相同的路线同时从山脚下出发到达山顶的过程中, 各自行进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根据图像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分别求出表示甲乙两同学登山过程中路程x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不要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 当甲到达山顶时, 一行尽在山路上的某点A, 求A点距山顶的距离;

(3) 在 (2) 的条件下, 设乙同学从A处继续登山, 甲同学到达山顶后休息1小时, 沿原路下山, 在点B处与乙相遇, 此时点B与山顶的距离为1.5千米, 相遇后甲乙各自按原路线下山和上山, 求已到达山顶时, 甲离山脚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学生在课外自主动手探究活动中发现, 此题是一道利用解析式求值的问题, 可以先求出解析式, 再利用解析式进行解答。

学生探究过程如下: (1) 设甲乙两同学登山的过程中, 路程与时间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S甲=K1t, S乙=k2t, 由题意得解析式分别得S甲=3t, S乙=2t。

(2) 甲到达山顶时, 由图像可知, t=4, 所以S乙=4千米。从而得知, 当甲到达山顶时, 乙距山顶的距离为4千米。

(3) 由图像可知, D点的坐标为 (5.12) 。B点的坐标为哦 (21/4.21/2) , 根据题意, 可得其直线BD的解析式为s=-6t+42., 从而得到, 已到达山顶时, 甲距山脚6千米。

学习型学生会 篇11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敏捷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所以,在教学中要向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例如: 教学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我先让学生自己任意说出一个数,然后我很快地作出判断哪些数能被2、5整除。同学们纷纷提出很多数,我对答如流。经过同学们多次验证,准确无误。这时同学们都感到很新奇,疑问促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各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知道判断方法。这样从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了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为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创设了良好的认知情境。

二、“顺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由于年龄、生活经验、思维特点的差异,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是不同的,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也有差异。为了使课堂的教学结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我在备课时尽量用学生的眼光读教科书,在制定教案时,尽量按多数学生习惯的思维顺序安排教学环节,这样“顺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随时对他们的思维方向进行调控,引导他们的思维活动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例如: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时,多数学生受小数乘法的影响,先把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都变成整数后再除。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这种方法正确与否,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想法计算21.15÷15,當他们发现这样作行不通时,也是最迫切需要指导时,我启发他们:“这个方法看来行不通了,能不能直接除呢? 试一试”,然后一步步引导他们找出了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积极动脑,又可以使学生感到路是自己走过来的,结论也是自己得到的,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三、创设—个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机的情境

一切智力活动都是从感知开始的。凡是属于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内容,我决不“和盘托出”,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爬坡”、去“表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教学情境。教学中要尽量运用直观、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观察形成表象,促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进而掌握知识。例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一开始我就是通过小棒图的演示,使学生明确一个正方形有4根小棒组成,用4×l来表示。在此基础上,我又直接出示第二个正方形,而不再一根一根地去摆,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4×2=8,然后再通过想象就可以得出:4×3=12,然后通过推理得出:4×4=16。这种有层次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符合低年级的学生思维特点。在完成了“4的乘法口诀”教学任务后,我着力开发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发展水平,有机引导学生通过“2、3、4的乘法口诀”相类比,启发学生自己概括出“5的乘法口诀”。这样就把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而且要让学生“善于学习”、“学习得法”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学有创造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1)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如提出一个问题: “两天共生产面粉多少吨?”让学生联想与它相关联的可能是哪些条件。这样训练能够使学生思路开阔、流畅。

(2)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一题可以有多种解法,而从多种解法的比较中,又要选出最快最好的解法。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沟通知识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解题时的思维敏捷性和创造性。

(3)教师鼓励他们提出新设想,探索新路子,不要千篇一律地沿袭别人的方法。如推导圆锥体积公式时,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空圆锥里装满细沙,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玻璃筒里,倒三次正好装满,从而得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但也有的提出,可以把空圆柱盛满细沙,倒入等底等高的空圆锥里,也正好要倒三次倒完, 因而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也就是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有的想出,先把玻璃圆柱三等分,记上红线,用等底等高的空圆锥装满细沙倒入,刚好在三分之一的红线上。还有的别出心裁地说: 空圆锥量出一次细沙,等底等高的空圆柱量出三分之一细沙,都放在天平上秤,结果一样重,也能得出结论。这些有别于书本上讲的方法,对小学生来说,是学有创见的表现,确实难能可贵,应给予充分肯定。

学习型学生会 篇12

一、语文教育的特点

(一)人文性。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不同。自然科学的学科可以由原理、公式、定理、法则等组成,而这些具有客观真理性,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语文则不同,一方面,它是对人们精神领域起作用,而且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又是深广的;另一方面,许多语文材料本身就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二)实践性。

在人文学科中,语文与哲学历史等学科有所不同。哲学可以由概念、范畴、法则、方法等构成一个知识体系,历史则是由大量的史实和历史观构成历史知识,而语文课程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三)生活化。

语文是母语课程,它与外语不同。学生进校前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因而,不必像学外语那样从零开始,花很多气力去记忆大量的词汇,掌握语法的规则。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

(四)民族化。

语文课程汉语言文字具有灵性的特点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汉字富有神韵,具有审美价值。汉字由形、音、义构成,其中“形”是关键,这区别于拼音文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都是汉字特有的极富有创意的造字方法。传统的汉语教学词类讲虚实二分,句法重语序,修辞讲比兴二法。汉语的文化性也特别强,尤其是它的词汇和词组系统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语文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中生中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特别是那些在语文学习花时间,但是学习效果总是不够理想的,从而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的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三、改变语文教育的措施

(一)主动走进学生情感世界,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所有人的潜意识中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有不同态度。而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时存在。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积极的情感,抑制消极的情感,让学生学好语文,并非难事。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交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这种对学生的爱,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同时教师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学习。再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致力于诱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 创造教学情景,诱导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步,是有根据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只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能力,把握机会,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愿望,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2. 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抓住中心,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新课的教学,是把握这一环节的关键。所以,教师通过简炼的语句,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部位,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突破难点,讲清重点,使学生产生顿悟,不给学生的思维带来模糊的成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教学中的质疑,强化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学会分析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而且是发掘了学生感悟课文的一个新的支点。

(三)语文课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指导学生对人物外在形象的观察,内在性格的分析,自然景况的描绘,艺术表达的剖析来感知美。运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鉴赏美,使其认识得到升华。同时从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去寻求,通过“思、说、读、写”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持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如利用说、诵、辩、唱、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事物的现象,进而产生某种认识倾向,萌发学习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运用各种器官将信息注入大脑取得成倍的效果。

上一篇:社会指示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结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