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文化

2024-05-19

棋文化(共11篇)

棋文化 篇1

(一)

作为两人竞技艺争胜负的棋艺活动,不管它们的产生、演变如何,都形成、定型(或基本定型)于战争出现的阶级社会。这在中外各个国家民族,是相同的。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和折射面,对当时社会、政治、军事、文化,都有所反映,而且各有特色。

中国的棋,历史源远流长,品类甚多,著述丰富,嗜爱者遍及各阶层,政府也常设官供职。这些,皆非其他国家民族所能及。外国的棋,主要是我们今天所称的国际象棋。中国非但有象棋,而且有更高层次的围棋(就军事理论的比拟意义上说)。至于民间各种棋类,如丢方、连环三、六子冲等,那就更多了。古代宫廷内有弹棋,那是单纯技巧运动,和现在台球差不多,不属于棋的项目、范畴。

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这是当时流行的托古想象。原始社会人有那样高的思维创造力和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么?很难思议!唐代皮日休《原奕》曾举多种理由加以驳斥,谓其“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岂曰尧哉”!推定它是春秋剧烈政治军事斗争背景下的发展物。这说法至今仍少异词。象棋则出现稍晚(战国之际),兵种为车、马、兵,以将帅统士相内卫临阵,与当时作战方式相仿佛。但其厮杀着法却较简单。唐末增两“炮”(传为牛僧孺所为),方使它战略战术空前丰富起来。“炮”字当时作“礮”,那是火药还未用于战争的缘故。

国际象棋易使人联想到古印度、希腊、罗马:王、后统率全军,后的威力特大,且无中国象棋九宫限制,到处征伐。中国帝王不上战场,只用将帅。后无地位,更上不了棋盘。除了几个少数民族的王会在外征战(如冒顿、耶律德光、蒙哥),其他多不出九宫大内。秦始皇灭六国,并未走出阿房宫临阵打仗,崇祯帝死社稷也跑不出九宫之外。

(二)

围棋与军事斗争的战略战术理论,对应得丝丝入扣,有关著述也多。外国行家对此叹为绝止,称它是中国“不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独具匠心的发明”。北宋张拟《烂柯棋经》述其要旨为论局、得算、权舆、合战、虚实、自知、审局、度情、斜正、洞微、名数、品格、杂说十三篇;虽有附托《孙子兵法》之嫌,但他说:

博弈之道,贵乎严谨。高者在腹,下者在角,中者在边,此棋家之常法。宁输一子,不失一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有先有后,有后而先。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势;与其无事而独行,不若固之以自补。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弃小而不求援,有图大之心。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这恐怕是对围棋战略战术原则,相当权威的概括了,历来为奕家所领会运用。中国古代名将多善围棋。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将互相包围作战喻为吃子,建立巩固根据地喻为做眼存活。象棋在增加“炮”前,被目为“酒次之物”“贩夫走卒之戏”,不登大雅之堂。至宋代始有著述问世(尹沫《象棋》、晃补之《广象戏图》、文天祥《单骑见虏》排局等)。明代唐伯虎为《谱双》写后序,强调它可资娱乐,“也可论兵”;毛伯温咏象棋诗有“帷幄士相多机变”之句:其军事性作用价值,方开始被提到与围棋相同的地位。后来一些大学者杨慎、胡应麟、朱国祯、钱谦益,也对当时盛行的象棋谱《金鹏诀秘》《梦入神机》《桔中秘》等大感兴趣,为之广作介绍、增补和评论。

至于具体战术的运用,哪怕是一子一着,从古至今的实战研究,也是一脉相承,总结、发展不乏其人。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国手顾师言与日本王子一盘比赛,顾执白子布局,以“镇神头”为第一手应著,至宋代还被奕家瞩目详研得失,影响达两个世纪。象棋这方面更为明显,清初王再越著“屏风马破当头炮”,八变《梅花谱》,第二着“卒三进一”,为棋家仿习继承深研逾三百年之久。谱中下子如行云流水,看似山穷水尽,忽“坐看云起”,突来“神着”。三十年代棋王谢侠逊组织华东对华北、华南区域象棋赛,绰号“赵子龙”的华北名将赵文宣,以一“神着”——“车六进三”献车获胜,使观众雀跃而大鼓掌。绰号“周公瑾”的华东名将周德裕,又以“神着”——“车三退一”献车入局,震惊四座而饮誉全国。周德裕还著《象戏勾玄》,将《梅花谱·一变》发展为丰富多彩、对抗激烈的“弃马陷车局”,更是青出于蓝。这方面限于篇幅,就不详具介说了。

(三)

棋艺活动是一种世界性复合文化现象:有娱乐的生活消费性质,有陶冶、健全性情的作用(观一人棋风可推其性格人品),有启人思维的辩证哲理,有战争理论的培养、实践功能(近代日本将其列为军事科目,并设“棋院”专业学府)。它长期吸引、教养着中华民族广大士民,也受到外国文化体育学界的看重,很早便向外输出。

大概在隋代小野妹子来华前,围棋已由高句丽、古新罗东渡日本了,但还说不上普及与提高。随着唐代遣唐使不断来长安,围棋及其著述方全面传入日本。玄宗开元25年(737),唐派国手杨秀鹰赴新罗赛棋,全胜获奖而归。大抵那时输入国的水平还不高。到前面提到的晚唐顾师言时,就不同了。日本王子为其第一国手,顾奉谕伪称第三。据苏颚《杜阳杂编》记,顾“恐辱君命”,下于悚促不安,但还是勉力稍胜。这事很有名,反映当时日本围棋水平已接近它的发明国。到了近代,日本更后来居上。新中国大抓普及与提高,方逐渐缩小了差距。但位于古新罗地的韩国,至今又异军突起。欧美各国,对这“高尚娱乐”也有了更多的爱好者。象棋在东南亚各国,因明清华侨关系,习尚也极为普遍。清末任职广东海关的丹麦人葛麟瑞,在华数十年,悉心将它与国际象棋作比较研究,用英文翻译出版了著名古排局《七星聚会》(Seven stars——A Chinese chess ending)。但这只限于个别少数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作用的提高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它与围棋一样,正迅速步入世界文化之林。奥林匹克引围棋、中国象棋为正式竞赛项目,看来当为时不远。

当前在中国,棋文化仍是发展提高问题。象棋是普及的,围棋与之相比就大大不如。就水平而论,各地发展也不平衡,北京、上海、广州、东北,人才多、组织多、竞赛多、场所多,经费充足,活动多样,特别是传统风尚由来已久。历年竞赛居榜首者多在四市地。这方面,不单是地区是否重视与提倡的问题,而更应该把它作为群众文化素质问题来加以考察,方能有所认识、补救。

(四)

对棋艺活动,历来还不乏一种偏见,那就是担心它会使人“荒废正业”。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事母本孝,母亡时正与人下棋至中局,竟不能止。北魏甄深对局至深夜,把应考时间也错过了(二人事见《晋书》《魏书》本传)。这大抵也是“真理超过一寸,便会成为谬误”吧。只能算巨流中的浪花。孔子在这方面曾有见解:“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意思是下棋可以锻炼人思维,属于正业,至少比游手好闲强。北朝颜之推也发挥过同样见解,反对那种过度行为,说“围棋时有疲倦,不可常也”(《颜氏家训·杂艺》)。事实上任何一种行为,操之过度都不行,岂止弈棋而已。马克思与威廉·李卜克内西下棋至深夜,楼下佣人大呼“够了”,二人立即停止。这段佳话,实可大昭炯戒。

至于以弈棋为赌博之事,那更是“挟艺求赀”的逆道了。谢安、谢玄叔侄围棋赌别墅,羊元保胜了宋文帝而得补宣城太守,齐高帝赢了刘溉的“山池奇石”。这类风气,仍然是自古有之,今天再豪阔的人也赌它不起。西方人士往往也藉竞赛大押赌注(如赛马、球类)。作为文化现象看,那只是一种非正道的糟粕,其不足为训,就更为明显了。

(选自《华夏文化》)

棋文化 篇2

以棋育人

特色兴校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梁季彝纪念学校象棋特色发展之路 自2002年开始,梁季彝纪念学校就确立了“以棋育德,以棋启智,以棋冶性,以棋会友”的特色办学宗旨,决心用小小的棋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用小小棋子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

在学校象棋特色发展之初,专职教练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物色了一大批象棋爱好者,利用第二课堂,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期间国家象棋特级大师吕钦、许银川、柳大华、蔡福如、蒋川和国家象棋大师陈富杰、黄芳等都曾亲临学校进行指导,在与大师零距离的接触当中,学校“精英队”的孩子们获取了很多实战经验,小棋手们棋艺猛进,屡获佳绩,其中时凤兰获得国家大师称号,唐奇隆、何伟樑、黄文杰相继成为地方棋协大师。

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从象棋中获益,学校以点带面,开始在一、二年级开设了每周一节的象棋特色校本课程,聘请了专业的象棋教练进行授课,让学生开始了解象棋,学习象棋技能技巧,培养了学生对象棋的兴趣,普及了象棋教育。通过最初几年的发展,学校的中国象棋特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了具有该校特色的“普及教育——兴趣培养——精英培训——外出比赛”的棋类教育模式,季小象棋网的开通更是为师生在象棋的教和学中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学习资源。

为了让中国象棋特色教育更好地开花结果,近几年,学校以科研为推手,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深层次的中国象棋校本课程开发,为中国象棋校本课程的实施开辟了新途径。2010年,我校申报立项了广东 省电教馆“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象棋校本特色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已结题),2013年学校又申报立项了全国中央电教馆“十二五”规划课题《云计算环境下象棋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的创新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深化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丰富了中国象棋文化,铸造了学校特色品牌。

中国象棋活动让该校学子智力得到开发,更让学子们的品德修养得到熏陶,落子不悔,观棋不语,抗挫心理、规则意识等良好的棋品在对弈中得到加强。不仅如此,学校还涌现出一批象棋小精英,他们在全国各类象棋比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象棋队参加各类比赛共获得了19项国家级、13项省级、24项市区级奖励,有1人获国家大师称号,3人获地方棋协大师称号,其中时凤兰、陈俊彦被吕钦大师相中,成为广东省象棋队队员,陈俊彦还连续两届获得广东省象棋锦标赛12岁组冠军,全国象棋锦标赛14岁组亚军;2012年学校分别被评为“广东省象棋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和“全国象棋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将培养象棋人才,推广象棋文化,打造特色品牌为已任,让象棋活动走进他校、社区及企业,让象棋活动辐射的范围更广泛,致力于使更多的人从象棋活动中受益。

学生在进行人机对弈

象棋课上老师指寻学生下棋

学生在课间下象棋

棋文化 篇3

关键词:棋文化;渗透;幼儿;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35-01

幼儿正处于其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游戏中进行其心理教育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中都忽略了队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幼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抑郁、紧张以及忧虑等等,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一、棋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

围棋是我国比较传统的一种文化,在幼儿园开展围棋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治理,并且实现对幼儿性情的陶冶,促进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幼儿园进行围棋教学不能够按照常规围棋的下棋方法进行培养,而是应该以围棋为基础进行各种幼儿游戏的开发,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围棋的教育功能。

棋类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将围棋中比较枯燥的知识和术语变成幼儿比较容易理解的,非常形象和直观的失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棋类游戏的规则和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产生对棋类活动的兴趣。如对对于幼儿园小班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当老师含大鳄鱼来了的时候,所有小动物要站在棋盘的交叉点上,避免落水后被吃大鳄鱼吃掉。中班则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棋盘上进行故事的演绎等等。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棋类游戏,都要确保游戏给幼儿带来的乐趣,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二、棋文化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对于人们来说,下棋最大的乐趣在于竞技,从而让人们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于幼儿来说,通过棋文化能够再跟同伴之间博弈或者角逐的过程中,要他们真正体会到竞技活动中紧张、刺激以及快乐的气氛,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成败意识,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园每个学期都会开展棋文化活动,在比赛的最初阶段,所有幼儿都可以报名参加,然后通过层层选拨。如现将班级中的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比赛,得到小组优胜者;然后通过班内各个小组优胜者的比赛,选择班内比较优秀的幼儿代表班级去参加整个幼儿园的杯赛。幼儿从最初期的关注自己的成败,到关系小组成员的成败,最后到关心班级成员的成败。在层层选拨过程中,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和升华。同时通过跟其它成员之间的对弈,小组成员让他们形成了对比赛结果的正确认识,也让他们感觉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有的同学在刚开始小组比赛中获得了胜利,便开始洋洋得意;小组比赛中失败的成员则怒气冲冲,有的甚至开始哭鼻涕。幼儿没有对比赛的成败形成正确的认识,但是随着比赛的进行,他们能够正视一次的成败,不再纠结于跟人的成败,而是为同伴的成功而祝贺和鼓励,真正领悟到了棋类文化的真谛。

另外在活动过程中,也实现了幼儿大局意识的培养,使其懂得了有舍才有得。这样在从事任何事情的过程中,他们都养成了三思而后行的习惯。如在游戏过程中,有个幼儿每次都输给同伴,而且将同伴获得胜利的原因归结为幸运。于是我对该学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该幼儿在下棋时总是不假思索,落子如飞。于是在后来的棋类活动中,我要求该学生每盘棋的时间必须要超过20分钟,强迫其在下棋时进行思考。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在棋类游戏中偶尔能够获得胜利。同时他也意识到同伴获得胜利是人家多动脑筋的结果,而非幸运。通过棋类游戏活动,实现了对该幼儿侥幸心理和不劳而获心理的矫正,使其认识到了付出和回报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健康的心理。

结论:棋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幼儿园开始棋文化渗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经过一个学期的渗透,我们发现幼儿急躁和草率的心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能够以冷静的态度应对,并且慎重做好各种决定。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他们也学会了三思而后行,提高了其处理事情的质量和效果。本文探讨了棋类文化在幼儿活动中渗透的形式,如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棋类活动的调整,确保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乐趣。

参考文献

[1] 高小丽,秦葆丽,高志旭.棋类游戏对于幼儿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晋中学院学报,2015年6月25日。

[2] 张晓明,何焕好.浅谈幼儿体育游戏和心理保健[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5月20日。

孕三棋文化促学生全面发展 篇4

一、环境熏陶——孕育三棋文化的基础

为了让三棋特色文化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人,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三棋专用教室、三棋长廊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图文并茂地展示我校三棋特色创建的成果。校园绿化中随处可见的石棋盘、石棋子,更是为学生们提供了随时对弈的好场所。在校园中,经常呈现一片“棋”乐融融的景象,午休、课余,到处是学生相约走棋、切磋棋艺的快乐身影。

二、活动创设——孕育三棋文化的载体

结合校情,我们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每年5月,学校开展棋文化艺术节,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的成果进行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在棋文化艺术节上,有“我讲三棋小故事”比赛,棋坛人物的传奇故事、为国争光的感人事例深深感染着学生;有“三棋伴我快乐成长”征文活动,许多学生联系自己学棋的经历,对照棋坛名人刻苦练棋的故事有感而发;最吸引学生的莫过于“小棋王争霸赛”活动,学生们踊跃参加,发挥自己的才智。

三、课程支撑——孕育三棋文化的保障

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持久有效。我校成立三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着力开发校本课程。目前,《象棋文化》《围棋文化》《国际象棋文化》三本校本教材已经相继开发完成。在校本教材编写中,我们力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设计了聪明、机灵的卡通人物孙悟空来和学生一起学习。我们让学生了解三棋的历史,学习棋手对中国象棋的执著追求,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我们在每篇课后设计了形式各异的练习,鼓励学生上网找一找,动手摆一摆,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我们把三棋教学引进课堂,纳入到学校总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三棋教学现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模式。一、二年级每周一课时进行三棋的普及教学。棋课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了启智益智的平台,而普及的过程也是发现“苗子”的过程。授课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在棋课中的各种表现,选拔出一批热爱下棋、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参加校级“三棋队”,聘请区棋类协会成员为教练,对学生进行训练。

四、育德启智——孕育三棋文化的核心

三棋教学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弈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多样化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思维领域,对弈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有待分析比较的材料,从而促使学生去沉思、理解、探索。开设棋课后,不少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反应灵敏了,“马大哈”减少了,尤其是数学学科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语文教师也反映:“学生考虑问题较以前更加全面、深入,写作水平也有提高。”三棋教学的实施,促使我校的教学质量连年提高。

联众围攻棋网 篇5

□文/刀把舞

1、佛手印——李昌镐。一人武功至臻时万物皆利,无形胜有形,最常用的兵器就是自己的手。佛手印看似平淡无奇实为内敛,一拍紧似一拍,无情无欲,如封似闭。高手过招,胜负本在毫厘之间,一招不慎就足以丧命。佛手印可怖之处就在其几无破绽可寻。

2、太极剑——王立诚。刀剑终究有型,其防守缠密程度仅次于佛手印。但攻击力毫不逊色。讲究天地方圆,万物自然。自从窥就“吴式21世纪内功真经”,功力精进,遂成一代高手。

3、霸王枪——曹薰铉。名门望族,屹立武林数十年强盛不衰。虽年纪稍大精力不如当年,但内功却愈为炉火纯青,一条长枪使得翻龙腾凤出神入化,刚猛犀利,一击到底。

4、马小妖刀——马晓春。刀如其人,妖妖忽忽飘逸似仙邪气如魅。往往在东摇西逛嘻笑怒骂之间迅捷出刀削人于马下,然后狂笑而去,行为妄自且出口无忌。

5、独孤九剑——刘昌赫。独孤九剑,招招进攻。实不负“天下第一攻击手”的美誉。剑法虽非正宗门派所传,但凭其自身极高的天赋,大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威力。

6、九节鞭——小林光一。向为武林正宗嫡传。镶珠嵌玉流光溢彩,章法华丽舞将开来,纹枰方盘之内,人畜不留,形神俱灭,一光到底。

7、小李飞刀——李世石。精髓在于“小”和“飞”。年纪小初生牛犊,用刀绝无迟疑料敌机先提手便发,其速如“飞”,往往在弱势之下杀对手于反应无措之中。小李飞刀,举世无双。

8。追魂杖——赵治勋。追魂杖的难缠足让江湖人士闻风丧胆。其生命力极强,在你千辛万苦的先下一城之后,追魂杖会像番魔一般发出勾人魂魄的呼嚣声,旋身即上血流不止战斗不息,最终让你憔悴而夭。

9、孔雀翎——常昊。孔雀翎乍出,五光十色,绚丽夺目,为武林人士惊叹。师从名门,本应是前途无量,只可惜好景不长,中看不中用,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一出中原即被踢个平沙落雁,孔雀屁股朝天式。

10、屠龙刀——古力。屠龙既出,谁与争锋。此刀削铁如泥锋芒毕露,经常生手屠龙。只是刚猛有余而柔韧不足,欲降绝顶高手尚需时日,但希望昭然。

网络围棋八诀

□文/栖梦

记得初学围棋的时候,看过沈老的《围棋十诀》,记忆颇深。时过多年围棋依旧还停留在初学水平,不过在网络围棋上到是下了不少时间,从大鸣到清风再到联众胜胜负负,分数和D位始终不能突破。日前仔细总结,网络围棋居然也有规律:

1、避实就虚

上网下围棋的人林林总总,水平自然差别较大,就算你水平再高,须知强中自有强中手。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主席他老人家的精神作一创造性发挥——敌强我退,敌弱我进;充分利用网络中几近无限的菜鸟资源,搏一较理想分数,想来不算难事。

2、李代桃僵

网络围棋记分有其特殊性,分数越高,砍菜鸟所得就越少,前一招数的功效便大打折扣。这时候千万不能急躁,还记得当初有句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时候我们手中筹码已经有限,条件不好,只好自己创造条件——“蓄养”一批“高手”,简单点说就是多申请几个ID,利用第一诀,培养出一大批高手,用一主打ID,逐一砍之,强强联合,分数便扶摇直上了。

3、时间机器

不要弄混淆了,这可不是什么科幻小说,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时间?对了,就是时间!很多围棋高手(网络菜鸟)是不会看你的时间设置的,你大可以用1分钟全包干,1秒50步之类的设置,让其输得不明不白。不过,你得注意的是——你得运子如飞。

4、让子大法

围棋这种游戏其实很公平,只要让子达到一定数量,连石佛我也敢当菜鸟砍。网络围棋吸取了现实围棋的特色——可以让子。高手们在连续吃“时间机器”的亏后,对时间设置总有种莫名的紧张。这时让他让你7、8子,还不被你玩弄于股掌之间?什么,你让了他7、8子?你真有够笨的,你要坐桌子左边嘛!

5、雇佣杀手

你的朋友总有比你水平高得多的吧,甜言蜜语,生拉活拽,再灌他二两白干。让其从旁指点,让那些自以为是的高手输得心服口服!什么,你输了?叫你只灌二两,你干吗把他灌趴下?你朋友中没有高手?看来你得换朋友了。

6、扰敌战术

高手们下棋总是比较专注的,不过嘛,外界刺激还是有效的。只要他还能看见聊天信息,那就赶紧请个朋友进来,极尽挑逗之事,不怕他不分心,只要他分心,就有漏着,有漏着,就有机会了。什么,他不看聊天?那把时间设置长点,慢慢下,人总会无聊的,无聊了,当然就想聊(天)了。

7、网管战术

还是那句话——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网管在棋室中有绝对的权力,不用太可惜了。施展上一口诀的招式,找个朋友来到你的棋桌,不过,这次策略要改一改,叫你的朋友先与其理论,次辱骂之,想来高手也是人,也会生气的,也有粗口,一旦他的粗口脱‘手’而出,立马找来一个毛糙的网管,请求网管把他踢了。什么,他不生气?那你只好换个对手了。

8、科技为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错,都21世纪了,不掌握高技术,想打败敌人,诚难矣。既然是网络围棋,围棋你不在行,那就从网络入手吧。买一大堆网络方面的书籍——比如TCP/IP协议结构啦,计算机安全啦,网络漏洞啦,再下载一大堆黑客软件。看看棋局不行了,就给他发个炸弹什么的,强逼其掉线。不过,你得小心的是——不要留下痕迹——危害网络安全是违法行为。

只要熟练掌握了这8条口诀,你的网络围棋分数一定是8888888。

什么,掌握了这些手段,你还是黄金部队(K)?

你究竟用没用啊?用了也不行?那你改行玩别的吧——比如桥牌,可能适合你。

加强棋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竞争力 篇6

人类能在与大自然的竞争中获得今天的伟大成就, 原因就是人的大脑智力优势。怎样继续保持和开发人的大脑优势, 也成为当今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棋类这项集科学性、艺术性和竞技性于一身的智力运动, 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思维方式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 成为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从2006年开始我校就将“国际跳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作为校本课程引入课堂2011年完成了《国际跳棋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为国际跳棋的普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1~6年级棋类校本课程全面开设现每位孩子都会下国际跳棋, 越来越多的孩子正通过学习“四棋逐步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棋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积极推动“围棋、象棋、国际跳棋”三项活动,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联合下发的文件精神。

1.棋文化的意义。棋类是一项集体育、艺术等学科于一体的高雅的文化和娱乐项目, 也是中国和世界的古老文化精粹。它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通过竞赛等活动, 自然地激发学生潜在的竞争能力。

棋类活动首先要求参与者平心静气地坐下来, 有全盘谋划和战略战术, 能透过棋子的活动, 揣摸对方的心理;要承认对方, 尊重对方, 实事求是, 根据随时变化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思路;要谦虚谨慎, 把克敌制胜的气概付诸一招一式的行动之中;要抓对方破绽, 填自己缺口, 困难时要善于等待迂回, 百折不挠, 顺利时要稳扎稳打, 敢于胜利。看来是游戏和娱乐, 但在对真假虚实的判断中, 在取和舍的决策中, 在进攻退守的行动中, 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就得到了良性发展。同时, 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是课堂说教、集体讨论所远不能比的。

2.传承文明, 弘扬文化。教育应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 “棋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优良传统文化。在活动中, 我校注重提升文化品位, 通过学棋、下棋, 了解中国棋文化的渊源、奥妙和博大精深。在活动课中, 教师让学生了解三棋的有关历史典故、名人故事、民间故事、谚语, 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人文素养, 培养具有民族底蕴的中国人。

3.棋艺展示。学生在了解棋文化后, 积极参加棋类活动课, 向周围的人介绍棋子的名称及棋盘;通过交流、实践活动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棋艺, 并能够向他人介绍我校棋类开展的情况, 寻找自己的榜样人物, 并立志向他们学习, 能当众与人对弈。棋类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的“多元智慧”开发效果明显, 逻辑思维、空间观念显著增强;协调人际关系能力, 反思、内省意识、忍耐能力等心理素质也明显提高。

三、加强棋文化建设, 提升办学品位

建设棋文化, 树立创建特色的意识, 突出学校个性化发展, 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举措。

1.积极探索, 构建“棋文化场”。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规划, 我校构建“棋文化场”, 开辟棋类教学新途径, 从班级文化、教师文化、课堂文化、德育文化和管理文化等折射出浓浓的棋文化气息。一方面通过学校德育战线, 加强对棋类的宣传, 充分发挥班级墙报、黑板报、参加各级各类大赛等途径, 加大对学生、教师进行普及教育的力度,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他们认识棋类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 抓普及与提高工作, 做好学生培训。棋类工作是否有成绩, 离不开对学生的训练。因此, 学校应利用课余时间, 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

幼儿园开展棋文化的启蒙教育 篇7

1.启蒙性。开展幼儿国棋类活动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启迪幼儿的智慧, 促使孩子全面发展。棋兼具竞技、教育、科研、文化交流和娱乐五大功能, 是脑力锻炼的体育馆, 是一根打开孩子智慧的启智魔杖。幼儿在对弈时, 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受冲击、快速反映, 变幻无穷, 从而锻炼大脑, 开发智力, 形成自己良好的个性。

2.发展性。幼儿园棋类活动着眼于幼儿智力与非智力的发展上, 包括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推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抗挫能力等。通过弈棋, 还可以学到生活的规则, 诸如条理性、系统性和客观性, 从而增加人生应有的纪律性、忍耐性、判断力和自我批评精神。

3.现代性。在二期课改精神引领下, 注重与一日活动中其他活动内容的整合, 融目标、内容、环境、材料及方式、方法等活动的基本要素合理组合的、幼儿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充分发挥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并利用多媒体参与活动。

4.操作性。在棋类活动与其他活动的整合中,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供摆弄和操作的材料和充分作用于材料的时间, 让幼儿能积极地运用多种感官来获得感知经验, 在观察、尝试、摆弄、操作中激发他们对棋类活动的兴趣。

5.科学性。棋就如同一门思维科学, 因为它需要客观判断局势, 严密制订计划和精确计算变着的能力, 即数学、军事等科学所必须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幼儿接触各种棋的过程中, 有利于他们科学态度的养成。

二、环境的创设

1.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尊重幼儿, 关心幼儿的需要, 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棋类活动中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这种氛围能使幼儿感到轻松愉悦, 从而发挥更大的学习与发展的主动性。

2.创设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利用幼儿园走廊以及班级墙面, 布置有关棋的相片、名人名言, 给幼儿以暗示和熏陶;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让幼儿在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下, 更主动地参与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如各种材料的棋盘、棋子、供游戏使用的头饰、卡片、美工材料等, 并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时间, 进行摆弄、练习、对弈, 在这过程中, 幼儿与环境、活动器具、教师、玩伴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充分运用各种感官, 获得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

三、目标与内容

1.目标。通过棋类活动的开展, 激发幼儿对棋类活动的兴趣, 促进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有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开发幼儿的认识及判断力, 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养成大胆而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

2.内容。棋的基本内容是棋的基础知识技能, 包括:棋盘、棋子和对弈的规则及基本技能。由于棋本身也是一项游戏运动, 因此, 经过一定的设计, 棋盘、棋子和对弈的规则及基本技能很容易变成为幼儿游戏的内容、方法、环境、材料等游戏要素中, 与体育、音乐、语言、生活等活动要素有机结合, 成为游戏的有机组成成分, 实现真正的活动整合。例如, 故事棋、计算棋、文明礼仪棋、健康宝宝棋、古诗棋、益智棋、识字棋等等。

四、玩具棋的制作方法及主要特点

1.教师自制玩具棋的一般制作方法: (1) 在有色卡纸上打格或划线, 做成棋盘; (2) 选同类废旧瓶盖做棋子; (3) 根据各种棋的内容要求, 在废旧图书上选取画面剪下来, 贴在棋盘上。

2.主要特点: (1) 体现美感要求; (2) 体现游戏的自主性; (3) 能兼顾个别差异; (4) 有很强的教育功能; (5) 能促进非智力因素的提高; (6) 投入少, 价值大。

五、教师重点培养鼓励幼儿做到以下几点

1.失败者主动与胜利者握手, 胜利者为失败者使劲加油。在每次活动后引导失败的一方由发出嘘声变为主动与胜利者握手, 共享胜利的喜悦。孩子们在竞赛中明白, 胜利与失败不是一时的, 也不是永远的, 只要努力便可由失败者变为胜利者;如果不继续努力, 也可使胜利者变为失败者。在活动中, 孩子们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地得到强化。

2.培养对行为的意志。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正确的认识、真实的情感和积极的行动外, 还必须使幼儿具备把良好行为坚持下去的意志品质。作为教师、家长平时要多通过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方法强化幼儿良好行为, 克服消极的行为。长期坚持下去, 幼儿的意志就会逐渐坚定, 良好行为就能养成。

棋文化 篇8

关键词:棋文化课程,教师培训资源,本土化

棋类教育作为园本特色教育,有着独特的办学目标:“以棋益人、以棋益智、以棋益品。”但是,我园会棋类活动的教师并不多,急需培训的教师人多面广,基于此,幼儿园提出课题《基于棋文化课程背景下师资培训资源的本土化研究》。

经过调查分析后发现, 教师们最需要吸纳的是符合自身实际的经验, 最需要学习的是棋类活动与课程相结合的实际操作。我们意识到研究与开发本土化的培训资源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围绕本土化培训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这一重心开展,探索棋文化课程教师培训资源本土化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基于对以上调查情况的分析,我们把研究内容定位在四个方面。

一、组建“土专家”队伍,实现培训者的本土化

课题组于2013年9月份选拔一线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棋类课程的标准学习、教材使用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一批“土专家”培训者队伍。

培训者队伍构成的基本原则是:

1.年 轻化 ,所选骨干教师都在40岁 以下 ;

2.既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又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储备 ,并有一定的棋类活动知识;

3.有 较强的责任感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 愿意承担课题组交办的任务;

4.乐意吸取新的教育理念 ,有终身学习思想 ,乐意帮助别人。

为使该小组成员尽快适应培训者的角色,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派出参加省外棋类活动培训。

2.请本市棋类活动指导专家来园进行重点指导和专题引领。

3.课题组成员与各班教师保持较密切的联系 , 时刻关注小组成员的思想及学习动态, 及时为小组成员提供锻炼机会和最新学习材料。

4.组织教师说课、专题讨论、研讨课例 。

5.进行教师优秀活动评比。

通过以上措施,促使课题组内骨干教师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培训者的角色,胜任园内教师培训任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园内“土专家”。

二、研究和开发教师培训资源本土化内容、途径和方法

1.研究和开发本土化培训内容的基本流程。

(1)分析教师需求。

(2)制订研究方案。

(3)整合培训内容。

(4)落实培训实施。

(5)做好反馈修订。

2.研究与开发本土化培训内容的途径和方法 。

研究与开发本土化培训内容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选择———选择整合国、省级专家开发的课程资源。我们购买了北京棋文化教育教师培训资料包, 以及一些课例光盘和课程书籍等,再结合我园实际,选择、整合一部分内容作为我园教师培训资源。

改编———课题组订购了全国棋文化的专题杂志,以及其他各种棋类活动组织的教学参考书,各参研人员借鉴这些期刊或书籍上的教学理念及国家级骨干教师发表的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方法等,结合我园实际,改编后作为培训内容,在园级培训中做专题讲座, 印发给各班级并发布到红幼网站上。

补充———开发管理者、培训者、骨干教师、被培训者的教育教学资源,主要是开发一批应用性成果。课题组将全园建构棋文化课程中形成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经验、做法、方案、优秀教育个案(如优秀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评价方案和实例、课程资源开发的成功尝试等)加以收集、整理、汇编。还开展了论文、教案、案例评选交流活动,让教师们学会如何从操作层面上提炼概括成功的经验。同时通过教师撰写大量优秀课例、教学案例、课程故事、优秀个人经验等,使之转化为优质的文本资源,形成我园一套涉及五大领域和两类游戏的完整、系统的棋类活动园本课程教材。

3.研究与开发本土化培训内容的组织形式 。

(1)模块式 :按照教师培训的要求和学科知识的领域 ,把培训内容划分为几个板块,如教材分析与建议、教学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评价等。

(2)问题式 :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培训内容,这些问题一般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和疑难性。

(3)任务式 :课题组将教学中急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作为任务布置给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形成一定经验后在暑期集中培训,形成解决方案。

下饼干棋 篇9

回到家后, 我对爸爸说:“我们来下饼干棋吧, 你拿饼干棋子, 我拿真棋子, 我的棋子吃掉你一个棋子, 我就把那个饼干棋子吃掉, 下完后你就把你剩下的饼干全部吃掉, 好不好?”爸爸说:“好的。”说完我们就拿起饼干和棋子摆放了起来。

摆放好后, 我们就开始下。我翻出的第一个棋子是“司令”, 爸爸出的是“工兵”, 我赢了。于是, 我眉飞色舞地拿起饼干吃了起来。爸爸见了, 只有眼馋的份。妈妈在旁边说我们这样的规矩不公平, 我说这是爸爸自愿的。后来, 我又连续吃了爸爸几个饼干棋子。妈妈却在一旁作弊, 偷偷将饼干塞到爸爸嘴里, 我发现了, 毫不客气地从袋子里抓了一把饼干。不一会儿, 爸爸翻出的棋子和我的一样, 于是, 他笑眯眯地说:“我占有主动权, 所以这个是我吃了。”说完就喜滋滋地吃掉了他自己的“棋子”——饼干。

下到最后, 爸爸只有几个不能动的“地雷”了, 于是他伸开大手抓起饼干棋子嚼得咯吱咯吱响。

巧弈“生态棋” 篇10

工程建设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重要影响的一类活动。如何把施工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其沿线景观不受破坏、江河水质不受污染、植被得到有效保护,从而打造绿色环保型工程,是施工企业必须认真破解的难题。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肩负起社会责任,用绿色战略助力转型发展,用自觉行动向自然和社会交出了自己的合格答卷。

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在建设每一项工程时都注重工程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精心打造精品工程的同时也着力打造绿色工程,积极拓展路外重点品牌项目,向水利水电、新能源、环保等新兴领域进军,下好转型发展“生态棋”。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国有建筑企业,建设的是工程,交出的是一份社会责任!”这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郝趁义、总经理彭仕国的一致共识。

在兰渝铁路施工过程中,集团努力下好“生态棋”。为了保护西秦岭隧道出口TBM施工现场一棵千年古麻柳树,隧道公司果断提出改移施工通道的方案,多投入100多万元,更改了施工便道。在西秦岭、范家坪等隧道施工中,人工开掘的隧道就像天然的山洞,紧挨着洞边的植被几乎没有出现被动过的痕迹,这一切得益于项目部采取了“零进洞”的施工方法。在范家坪隧道进口处,有一片近百亩的橄榄园,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他们多投入几十万元将施工便道绕了一大圈,没毁坏一株橄榄树。

锦屏电站是“西电东输”、“川电外送”战略的关键性工程,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工隧洞洞群。集团担负锦屏二级水电站1号、2号引水隧洞等项目。为了打造绿色锦屏,他们将施工便道由明线改为隧洞,使边坡开挖可能造成植被损失减少了90%。在锦屏工地,他们首先对生活生产污水先做二级深化处理,再经过中水处理,不排到江中,用作降尘洒水。他们采用绿色低碳施工换来了骄人业绩,在进军四川锦屏电站7年多时间里,共实现了30多亿元的滚动发展,连续7年被业主评为优秀项目部、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示范单位,获得了“四川省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称号。

集团还积极瞄准环保市场,向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等市政环保施工领域进军。2009年,路桥公司承揽到昆明滇池治理配套工程之一的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施工场地狭窄、工期紧、工艺新、环保要求高。他们通过优化和采用管道明挖开槽埋管、倒虹吸、水泥土搅拌桩、加芯水泥土搅拌桩等施工工艺,项目部仅用不到10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了项目施工,从而在云南市政环保领域站稳了“根据地”。目前,集团路桥公司承揽的4项云南环保市政工程,实现了滚动发展,已成为云南环保“王牌军”。

中铁十八局集团凭着“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环保理念,在施工领域闯出了一条“星光大道”,相继获得詹天佑奖10项、鲁班奖16项、国优金奖4项、全国市政金杯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并获批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责任编辑:李万全)

盘活教育棋激活人生梦 篇11

500 多年前, 在贵阳市修文县龙场“悟道”的王阳明先生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这些卓越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我们, 启迪我们对教育本真的理解, 成为学校教育实践的行动指南。

学校在办学之初就紧紧抓住“活”字做文章, 追求“给孩子一份快乐、许孩子一个未来”的愿景;确立“尊重差异、关注全体、开发潜能、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自主自信、活学活用”的校训, 我们力求通过活的课堂、活的作业实现“尊重差异、关注全体”, 积极开发“活”的课程体系、特色活动, 使学生得以“开发潜能”“和谐发展”。培养“乐学、勤学、善思、求真”的学风和“勤严细实、潜心育人”的教风, 渗透“尚美进取、快乐求学”的校风, 从而探索出了一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打造品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之路。

一、探究“活”的课程———让教育回归本真

教育最终要培养“现代化”的人。“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为教育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提供了最明确的路径。那就是, 开发丰富的教育资源, 创设灵动的教育情景, 引导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 不断地进行社会实践和科学探究, 并经由这些活动发展其多方面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有了这样的思考, 我校沿着教育回归本真的这条路径, 拓展和夯实“活”的课程和特色活动。

(一) “活”的校本课程:培养选择、自主能力

我们认为, 为了培养具有选择、自主能力、兴趣专长的人就必须全面实施国家课程、开好地方课程, 并围绕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 研制和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应该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与拓展, 它以“生活化、实践性、体验性、本土化”为基本特征。据此, 我们开发了“学科拓展课程”和“主题活动课程”两个课程体系。

学科拓展课程旨在夯实国家学科课程, 如:语文的群文阅读课、数学的综合实践课、科学的主题探究课、体育的创编课等。这些学科实践课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充分地挖掘了孩子各方面的潜能, 更促进了他们对各学科知识的融会与贯通, 真正让学生的知识“活”起来。

主题活动课程的开设主要是期望孩子在主题活动中应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规范, 在日常秩序中学会尊重规范、践行规范。如:科技主题活动课“纸飞机”, 让学生综合应用群文阅读的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探究纸飞机, 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应用意识;低碳环保体验课“地球一小时”“文明餐桌—光盘行动”, 教会学生养成节约水电、节约粮食的好习惯;自救逃生体验课“地震、消防逃生演练”, 提高了学生的安全自救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 “活”的特色课程:培养“兴趣专长”

英国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曾说:“游戏、体育运动、业余爱好是否流行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的现代化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 我校在“活”的课程体系基础上, 还开展了四类“活”的特色活动:即科技教育特色活动、艺术教育特色活动、体育特色活动、社会实践特色活动。其中, 科技、艺术和体育特色活动是学科拓展课程的延伸, 社会实践活动是主题活动课程的延伸。

科技教育特色活动倡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激发其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增强其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操作能力与创造能力。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科技活动, 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有机结合, 形成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教育特色活动。

在艺术教育特色活动中, 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设计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舞蹈、合唱、绘画、篆刻、书法、国画等社团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让孩子们头脑聪颖、爱好广泛, 使他们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和快乐成长。

在体育教育特色活动中, 学校通过开展以“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为主题的阳光体育节,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运动我健康, 我健康我快乐”的真谛。

在社会实践特色活动中, 我们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学校、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把自己培养成有责任意识的合格小公民。在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中, 密切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帮助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实践的丰富经验。如“优质教育促进世纪城社区发展的调查”实践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零食探秘”实践活动,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还有“环保小卫士”“身边的垃圾”“节约的金点子”等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参与社会行动能力的发展。

以上的特色活动, 使学生喜欢的游戏、体育活动、艺术特长都有展示的空间与机会, 形成了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与发展的局面。

二、创建“活”的课堂———促师生学力提升

现代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在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关注个体生命的需求、学习生活的激情、灵性和情趣的培养, 还要关注学生学力的不断提升。“学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不断盘活学校教育这一盘棋, 让老师们不断提升业务素质、释放潜能, 让孩子们充分享受阳光教育、茁壮成长。

(一) 创新模式, 成就“活”的教师

“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做人做事的理念 (良知) 和方法。今天做教师的良知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自主。而教师实践工作的思路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基于“知行合一”的行动研究。教学的“行动研究”是基于教学问题的“问题—目标—措施—实践—反思”, 多轮循环的反思性实践活动过程。

考虑到学校教师队伍较年轻, 教育教学能力及专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首先从找问题入手, 针对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学科全员培训, 帮助老师解决在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惑。如对新教师进行课标解读、教材分析、科研素养、信息技术等通识培训, 为教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抓手;另一方面, 对不同老师在专业发展要求上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不同问题, 组织各学科老师进行课例研讨。每一课例都必须包含一个基本的问题, 课例研究由老师以团队为单位承接研究任务, 团队围绕问题设计教学方案, 制定教学策略, 并为其他学科老师或全校教师提供一个现场观摩和评课的机会, 也可以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将教学现场录制成视频放在网络上, 供其他老师学习, 最后进行自我反思或师徒共同反思、研讨, 改进、完善并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将校本教研、自修—反思—实践、网络听评课和青蓝工程, 师徒共进有机结合, 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 自修”教师团队研修模式。“活”的教研方式铸就了“活”的教师, 从而整体、全面地提高了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二) 多元课堂, 生成“活”的知识

我们认为, 热爱读书是学习的开始, 善于提问是思考的开始, 游戏是创新的开始……今天我们应该倡导创设一种能使学生自由表达、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乐于合作的“多元课堂”。“多元课堂”是由多元的教学设计、多元的教学方法、多元探究方法的实际运用以及多元评价等几方面构成, 这样的课堂内容更加灵动、自然。

因此, 我们要求各学科课堂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正确运用评价方式, 还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用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让学生真正能够“活”起来。如, 课内外结合课, 语文学科将群文阅读课引入课堂, 以此培养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的习惯;学科整合课,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合作创编课, 体育课引入小组合作创编课间操活动, 不仅促进了学生肢体、大脑的和谐发展, 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主题探究课, 科学课以“纸飞机”等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了解纸飞机、制作纸飞机、放飞纸飞机、探索纸飞机等手脑结合的实践活动,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入了能量。

教师的“活”、知识的“活”造就了灵动而丰富的课堂, 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真正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促进了学生学力的提升。

三、设计“活”的作业———助学生差异发展

差异是永远存在的, 教育不是为了消灭差异。“尊重差异”, 就是要充分承认学生在学习潜能、发展基础和个性倾向等方面的差异。我们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作业方式, 让每个学生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作业, 让他们的潜能得到体现、个性得到彰显。

(一) 作业设计“活”

要设计“活”的作业, 一是要从作业内容的“活”入手。学校作业布置以思维培养为核心, 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 把各个零散的知识或课文中不同的情境串成一条锁链。为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不把简单机械的背书、抄写等任务留给学生, 把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变课文中抽象情景具体化, 变零散的内容系统化, 变死记硬背为“活”生生的场景。这种创新减少了许多作业负担和不必要的重复环节, 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数学作业“算24 点”, 这个游戏是用扑克牌来玩的, 利用几张牌通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使结果为24。教学“算24 点”之后, 老师就可以布置玩游戏作业, 让学生把学到的本领与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分享, 进行比赛, 看谁算得快。这样的作业大受孩子们的欢迎。二是要从形式的“活”上下功夫。我们的作业不拘一格, 有口头、书面、绘画、制作、观察、调查;有当天的、一周的、短期的、长期的;还有学生个人的、小组合作的、家长参与的等等。如, 科学课的观察作业, 可以是动植物、物质变化、天体运动等内容, 时间有一天、一周或一个月不等。语文的课前预习和课外阅读作业、数学的整理与复习作业, 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 成为学生的特别作业。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可视化的工具, 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归纳能力等, 成了学科教学的一片动感地带。这种不同以往的作业, 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 而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它呵护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作业做法“活”

我们本着“降低起点, 夯实基础, 讲求实效”的原则, 要求教师们不搞“一刀切”的作业, 分层作业分层要求, 由“统一布置、统一要求”转向“学生自主选择”,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 教师将作业划分为全自主、半自主、常规三个层次。“全自主”作业是针对学优生实行“我的作业我做主”, 让学优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半自主”作业是对于中等生在完成保底作业的情况下, 自主选择喜欢的作业内容和形式;而对于学有所困的学生, 教师则会针对其情况帮其选择内容和难度适合的“常规”作业。

分层次设计梯度作业的方法,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创新做法, 提升了作业质量、拓展了作业空间, 使各学科作业每周每天, 环环相扣, 达到了“减负增质”的目的。

(三) 作业评价“活”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找出每一个学生作业的闪光点, 并把这个闪光点发扬光大。因此, 我们在评价学生作业时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 将各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要求教师做到:一是评价主体“活”, 有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二是评价标准“活”, 将绝对评价与发现评价相结合。三是评价的表达方式“活”。如, 教师对自主作业的评价由常规作业的每日一评转变为每周或每月一评;由单纯的教师评价转变为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三者参与作业评价;由以分数为主的评价转变为等级+ 评语、符号、表情等的评价……

上一篇:六环节下一篇:植物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