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道德

2024-07-12

创业道德(共4篇)

创业道德 篇1

1 问题的提出

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将大众创新创业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充分表明了创业和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事实上,全球创业观察的数据也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创业活动一直处于非常活跃并持续上升的态势。

然而,与创业活动持续活跃并存的另一个突出现实是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很短。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欧洲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则为12.5年,尤其以德国中小企业为代表,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有837家,百年老店更是不在少数。截至到2012年,日本存续超过100年的企业有2.1万家,超过200年的企业有3 146家,甚至有7家企业寿命超过1 000年。而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2.9年[1],经营超过150年的企业仅有5家[2]。

由此不难看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中,存在着一方面创业活跃,另一方面却是企业短命的突出问题。毋庸置疑,企业创业维艰,企业死亡更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企业的多生速死对整个国家来讲不仅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会产生许多负面的连带效应,如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安宁等。因此,如果企业在初创之时就能够注入长寿基因,让企业先天优生,无疑会对企业后续的健康成长、基业长青带来重大裨益。

2 文献回顾

本文的研究以企业基因理论、道德领导理论和创业企业家特质理论为基础。

2.1 企业基因理论

企业基因理论是基于生物学原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和解释的一种理论体系。企业DNA的概念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Noel M.Tichy[3]在1993年提出,他认为企业作为一种有生命的非自然生物体,类似生物一样有自己的遗传基因,它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稳定形态和发展,乃至遗传与变异的种种特征。之后学者们沿用这一视角对企业基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两大视角:一些研究致力于企业DNA基本理论研究,另一研究则关注于应用企业DNA理论揭示企业生存发展中的典型现象———性状。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2.1.1 企业基因的基本理论研究

该领域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企业DNA的概念及企业基因组构成的识别确认、企业DNA结构模型、企业基因的作用机理等方面。

Tichy Noel M.认为应该从组织形态上看企业DNA的构成,其构成元素包括决策架构和社交架构两个方面。卫华诚[4]等提出企业文化是一种存在于组织内每一个员工心中的信仰,是企业的基因。K.Baskin[5]认为企业DNA是一个包含流程和结构的复杂数据库,其基本构成是公司程序和结构信息。奥瑞克[6]等认为企业的业务能力要素是企业价值链中对企业产出有独立贡献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的基因。

还有一些研究则不仅识别了企业DNA的基因组构成,还进一步构建了企业DNA的结构模型,如,周晖[7]等学者仿生生物DNA结构建立了一种由双链和四个遗传基因组成的企业DNA的双螺旋模板,两条基本链为:资本链(Capital链)与人力资本链(Labor链);遗传基因假定为企业家、公司治理、技术与文化;企业DNA的两条基本链由遗传基因连接起来。这一视角的成果还有很多,其研究框架基本相同,差异主要在于企业DNA构成的基本链和基因组构成要素各有不同。许晓明,戴建华[8]则以基因为中心,构建了企业基因的(而不是DNA)顺反子系统模型,更深入系统地解释了企业基因三层结构如何决定企业经营状况的过程。

2.1.2 企业基因理论的应用研究

企业基因理论的应用研究关注于应用企业基因理论分析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课题和现象。如,冯俊华,赵剑[9]应用企业基因理论研究了企业并购机理;刘沛[10]应用企业基因理论分析了企业寿命,拥有正确的经营理念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基点,只有那些符合社会规律和人文健康需求的经营理念,才能把企业逐步引上更加宽阔的成功之路。

总之,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各有其所长和解释逻辑,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其中关于企业家被视为企业基因的研究成果直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启示。本文的研究旨在探求创业企业家的道德特质作为企业核心的长寿基因之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创业企业家的道德特质这一企业基因在企业初创期及其一生中发挥作用的机理过程。

2.2 道德领导(ethical leadership)理论

创业企业家无疑是其所创办企业组织的领导,因而领导科学领域关于领导特质和行为的研究成果也构成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领导科学理论中与本文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领导特质理论,而直接作为本文研究基础的是领导伦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范围内由于处于领导地位的大企业高管的不道德行为引发的企业丑闻的不断发生,对领导的道德维度的关注越来越引起了公众和学者的关注。

道德领导的研究关注于领导者在制定决策、采取行动以及影响下属的过程中,如何发挥道德的影响力。道德领导由Enderle首先提出[11]。Brown[12]等人提出了道德领导的两大核心要素,即道德人和道德领导。前者就道德领导者个人的特征、决策及行为应该符合道德规范;后者指道德领导者要规范和要求其组织和员工也应该符合道德规范。文中还从以人为本(平等意识、关心、尊重、发展员工)、具备道德意识、制定伦理标准、透明的决策风格四个维度对道德领导进行了分析,并认为道德领导对提升员工的主动性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道德影响力的传递形式分为高层领导影响中层领导,中层领导影响基层员工。

简言之,道德领导强调了道德规范在整个领导行为过程中的嵌入,包括领导的目标识别、决策及其影响下属的过程。

2.3 创业企业家(entrepreneur)特质理论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创业活动的日益活跃,学者们对于创业领域的研究相应而生。创业企业家作为创业活动的直接发起人和最终负责者,对创业过程的成功实现作用巨大且无可替代,因而也成为创业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些研究中,首先是学者们对创业企业家的概念界定就试图抓住其独有的本质特征;其次,研究者还从创业实践中识别归纳成功创业企业家所具有的共有特征。

2.3.1 创业企业家的概念界定

Entrepreneur一词最早由法国人RIChard Cantillon在1755年提出,其基本含义就是承担风险。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创业研究中对创业企业家的定义主要有:BrockhauS[13]认为“创业企业家是一位有愿景、会利用机会、有强烈企图心的人,愿意承担起一项新事业,组织经营团队,筹措所需资金,并承担全部或大部分风险的人。”Nelson[14]认为“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能否成为成功创业企业家的关键,其他条件还包括运气、时机、资金和毅力。”Stevenson[15]认为“创业企业家是一位希望攫取所有报酬,并将所有风险转嫁他人的聪明人。”Kirzner[16]认为“创业企业家是能够辨识市场不均衡所带来的机会,采取行动从中牟利,并且具有能够正确地预期下次不均衡将在何时何地发生的能力。”Timmons[17]认为“创业企业家是由强力承诺与毅然耐心所驱使的人。”熊彼特从创新、创造性破坏、新组合角度认为创业企业家与其说是不断建立均衡,倒不如说是不断打破现存均衡进行一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等等。

2.3.2 创业企业家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主要解释成功创业者都有什么样的特质。哈佛大学的McClelland认为是渴望成功;Brockhaus认为是控制倾向和承担风险的倾向;美国“卡鲁创业企业家协会”对75位创业企业家所做的研究,将创业企业家的特征大体可以归纳为11个方面:健康的身体;控制及指挥的欲望;自信;急迫感;广泛的知识;脚踏实地;超人的能力;崇高的理想;客观的人际关系态度;情绪稳定;迎接挑战[18]。等等。

综合,上述的研究成果给出的创业企业家特质主要有:勇于承担风险;善于创新;强烈的成就及控制欲望;不畏困难的超强毅力;善于发现、开发机会、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本文的研究认为,上述的这些素质和能力确实是创业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企业家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超强能力,但是如果这些素质和能力没有以道德为基础和约束条件,而仅仅停留在法律约束层面的话,非常可能会导致创业企业家的创业活动偏离社会道德规范,伤害其他利害相关方利益,在企业创生之时就隐存基因缺陷,最终伤及企业一生的健康成长,寿数受损。

3 创业企业家的道德特质———企业的长寿基因

基于上述相关的领域的研究,结合生物学的基因理论,本文的研究认为创业企业家的道德特质是在企业创办过程中形成的并会影响企业一生健康的基因要素,是企业的重要的长寿基因之一。

3.1 生物学基因理论简述

生物学中将基因(遗传因子)定义为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也就是说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遗传信息指生物为复制与自己相同的东西、由亲代传递给子代、或各细胞每次分裂时由细胞传递给细胞的信息。基因按其功能可分为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前者是指某些能决定某种多肽链(蛋白质)或酶分子结构的基因,后者是指某些可调节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此外,还有一些只转录而不翻译的基因。除了红细胞,和生殖细胞外,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还含有全套基因组,都有长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而每一个细胞何时成长、何时分裂、如何和别的细胞联手,构造功能协调的人体组织器官都将受到调控基因的控制,细胞在没有接收到来自调控基因的指令时,处于细胞周期的静止期。

3.2 企业基因的构成及创业企业家道德特质

仿照上述关于生物学基因理论,本文对企业的基因构成做出如下的分析:

3.2.1 创业企业家的内在特质是企业的基因

任何企业都是由人和物(包括资金、机器和材料等)组成的实体,而其中能够携带企业遗传信息的应该是人,而不是物。换言之,应该从组织的角度寻找企业的基因。

如果将企业中的人视为企业生命的机体细胞,那么这些细胞何时分裂成长为什么样的部门,这些部门将有怎样的行为,都要受到其中的调控基因的控制。本文认为在企业一生的寿命周期里,企业会经历若干个关键的成长时期———企业的创业期,包括企业的初创期和后续的再次创业期。在企业的创建和成长的关键过程中,企业组织中处于各部门的人会收到来自创业企业家发出的信息,从而开启其创建和成长模式,重新裂变、组合为新的组织。而创业企业家在企业一生中的不断创业过程中,所发出的信息来自于企业家对企业及其环境的内在分析和判断,而这些研判无疑又来自于创业企业家的思维模式和能力,其中能够自我复制,具有遗传性质的部分应该追溯于创业企业家具有的内在特质。这里隐含的假设是将企业的初创和再次创业视为企业寿命周期中成长的关键阶段,而已有企业的成熟时期视为企业成长的相对静默时期,企业组织性状、企业行为模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对企业寿命的影响相对于创业时期也较小,不构成本文关注的范围。

3.2.2 创业企业家的道德特质是企业的长寿基因

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同理可以说,企业树德必得其寿,即建设有道德的企业才是企业的长寿之道。现代企业利害相关方理论认为企业是众多利害相关方共享的利益载体,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都会影响企业的绩效。企业的任何重大决策都必须对包括顾客、员工、社会、政府、供应商、银行等在内的多方利益加以均衡考虑,而不是仅仅考虑企业的利益、甚至仅考虑企业中高管层的利益。因此说,有道德的企业即是考虑多方共同利益的企业。

而企业道德的建设无疑发端于企业家的道德。企业家的道德代表着企业家的正面价值取向,并且应该是高于社会一般道德水准的行为准则。创业企业家的道德水准自然会作用于其创业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机会开发利用的手段选择、资源整合方式、企业盈利模式等。显然,有道德的创业企业家会在这些环节中考虑多方利益,坚持正向的价值取向,从而使得初创企业的出生既满足顾客需求,又符合员工和投资方要求,还能兼顾国家和社区利益,同时使得供应商等多方受益,这样的企业自然能够健康成长,获得长寿。

因此说,创业企业家的道德特质是企业健康长寿的重要基因。并且,长期关注百年企业的日本财经媒体人岸宣仁的分析也从实践层面验证了这一事实:长寿企业的总裁往往都是坚实、质朴、认真的人。

4 结语

我国的创业活动面临着一方面创业活跃,另一方面初创企业死亡率高,企业寿命短的突出问题。现实中,我国的企业是假冒伪劣产品,特别是有害食品的制造者,还是环境污染源的主要排放者。这些现象都迫使我们企业管理的研究者和企业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企业才是能够健康成长、基业长青的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在最近的TED演讲中提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企业,不可能只靠政府。换句话说,只有企业都以有道德的状态存在运行,这些社会问题才能得以解决。而有道德的企业必然是有道德的企业家创建和管理的,因此说,创业企业家的道德特质一方面是企业健康长寿的基因,同时也是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需。

摘要:近年来,与创业活动持续活跃并存的一个突出现实是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寿命较短。企业的多生速死既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会产生许多负面的连带效应。因此,如果企业在初创之时就能够注入长寿基因,让企业先天优生,无疑会对企业后续的健康成长、基业长青带来重大裨益。而企业家的道德特质无疑是企业最重要的长寿基因之一,应该在企业初创和成长中注入企业,从而使企业能够顺利初创、健康成长、基业长青。

关键词:创业企业家,道德特质,企业长寿基因

创业道德 篇2

作为唐网佳创投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唐滔创业时,中国尚未出现天使投资这一概念。近期,唐滔接受了《投资者报》专访,详细介绍了自己从事天使投资多年的经历和体会。

他的商业头脑是得益于家庭的影响——中学时就帮着做转口贸易的父亲创业,大学时则和哥哥开起小店,卖万圣节礼品。“一些实战经验往往是父传子、子传孙,很难在书本上学到,要吃得了苦。”

唐滔投过几十个项目,成功退出的比例有10%。多年的投资历程磨练了心志,他并不执著于金钱上的回报。相比之下,看到自己投资的企业健康发展,创业者的生活由此得到改善,更让他觉得满足和安心。他坦言:“很多上市公司老总有豪宅跑车,我什么都没有,我所有的钱都投入我喜欢的项目。”

近一年来,他不但开办多场投资沙龙,还独立完成《天使投资》一书,针对创业中投融资的问题,为创业者与投资人提供实战攻略。他希望有一天,天使投资在中国也像在美国一样,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投资者报》:天使投资和PE/VC的区别是什么?

唐滔:首先是投资额度不同,在中国,天使投资的额度一般在几十万到两百万人民币,而VC/PE则在上千万到几亿。天使投资的额度对大公司没什么用,他们做个财务报告都不止这个价。另外天使投资风险更高,大公司有设备、厂房和几千号工人,就算老总走了,换个人接手,企业照样能运转,但对于早期特别是IT类公司,有的只是创业者和他的头脑,如果人走了,公司就一文不值。固定资产是跑不掉的,可以用法律手段锁定,而人说走就走了。因此天使投资最大的风险就是钱被创业者卷走或者浪费掉。人会变,人也会为钱而变。

《投资者报》:乱花钱体现在什么地方?

唐滔:钱到手后创业者会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思维,特别是在买车上,但也不能完全怪他们,毕竟国内是比较看排场的,如果你去见客户时开一辆破车,对方就会看不起你。他们会有很多借口,租很大的地方,弄很大的前台,再招两个漂亮MM。

《投资者报》:怎么约束他们乱花钱?

唐滔:还是应该在投资前就在协议中进行约束,比如签订分段注资条款,基本上就是帮他发工资,每个月或季度按固定进度拨钱进去,这是最好的预防方式。

《投资者报》:你从哪些方面考察创业者?

唐滔:比起IQ,更重要的是EQ。我挑人往往看他最极端的反应。好比夫妻吵架,如果吵得最厉害的时候,他们还能够忍受,那么我就认为这个婚姻能够持久;如果动起手来,则是我要回避的。不能用君子那套论小人。我想强调的是,在对早期公司进行估值时,起码估值的20%是创业者的道德和人品,甚至80%~90%都有可能,这在美国是没有的,美国只考察创业者的能力,而我除了能力还加入了道德标准,是因为在美国道德危机大多可以用法律约束,而国内可没谱。

现在国内的投资人发现不能光识创业者,还要识他的老婆,避免像土豆网因婚姻破裂引发问题。其实美国很早就有“Wife Test”,看其老婆是否刁蛮、奢侈等。

创业者都会伪装自己,但不可能长期伪装,要全方位考察,询问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而不是尽信他给的材料。

《投资者报》:天使投资的项目多是熟人介绍,但资源也有限。

唐滔:熟人介绍非常关键,美国硅谷99%的项目都是熟人介绍。至于扩展资源,从去年1月,我开始在“北、上、广、深”做沙龙,每次和二三十个创业者进行深入交流,现在已经沉淀了一些很好的项目,未来我准备创立“超级天使基金”。

《投资者报》:成立基金意味着压力也更大了,怎么控制风险?

唐滔:以前我都是投自己熟悉的互联网行业,但这个行业风险太大,未来募集资金后,为了分散风险我准备将资金分为四部分投资,互联网、医疗、节能环保以及已经赚钱、有爆发力的传统行业,各投1/4,这样投资人的钱起码不会全军覆灭。

《投资者报》:互联网是烧钱的行业,如果选择不当,投资的钱就被烧掉了。

唐滔:我强烈鼓励创业者自食其力,不要把自己的将来寄望在天使投资人或PE/VC身上。国内的创业者有几百万,和投资者的数量极不对称,难道大部分创业者都喝西北風?成立公司的目的是赚钱。国内少数IT英雄的成功案例误导年轻人要抓很多钱去创业,但初创期钱不是最大问题,钱只是“加速器”。

《投资者报》:项目多了之后,如何管理?

唐滔:天使投资者更多是用时间参与项目,而不是用金钱,一个人确实管不了那么多项目,所以我计划成立基金,并组建一个团队,聘用一些兼职人才去看项目和管项目。

美国有二三十万个天使投资人,大部分是中产阶级,是有其他全职工作的,一般每年投一两个亲友的项目。而在国内专门做天使投资很困难,所以现在也就几百个人做。当中国中产阶级崛起的时候,天使投资才会迎来光辉。

《投资者报》:如果投资的企业不行了怎么办?

唐滔:大部分PE/VC没有创过业,项目死了就是去拍卖,而我是选自己懂的项目,起码是自己有能力捡起来的。在美国,最成功的天使投资者都是连环创业者。

《投资者报》:你如何衡量天使投资的成功?

唐滔:如果光是为了钱,在中国不要做天使投资。我有很大的满足感,这来自于我投资和运作的公司,其创始人和员工成家立业,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天使投资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必然,不能强求。只要定下自己成功的目标,并且朝着这个方向走就行了。但我发现国内很多创业者,无论多么成功,骨子里都想上市,都想以此证明自己。

《投资者报》:最后,请简单总结一下你的投资理念。

创业道德 篇3

关键词:雷士照明,内讧,企业轨迹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这句自古流传下来的俗语, 教导人们万事要和为贵。但是雷士照明事件的当事者显然没有意识到, 更没有理解“和为贵”的意思。照理说创业者与投资人从不认识到互相接触、互相了解, 最终做出是否结合的决定一定是基于某种理念的相同, 但在中国最终却只有少数能够“喜结良缘”“白头到老”的更是凤毛麟角以打得不可开交形成闹剧、以反目成仇作为结局的不在少数。

一、雷士照明风波

2012年5月, 雷士照明有消息传出, 创业者“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CEO及下属所有企业的一切职务。此消息一出, 投资者还未来得及作出反应股价已暴跌三成。从而引发了一次公司治理革命。投资者接任董事长而出任CEO的则是来自另一投资方施耐德。

创业者会如此毫无征兆地从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出局对他而言,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曾经借助资本的力量完美地解决了创业股东之间的纠纷.而今, 却几乎栽在了资本的手上。回顾这一路走来跟资本打交道的历程在这场资本游戏中, 更多的则是创业者的无奈以及与资本博弈的稚嫩。单看这出宫斗戏, 似乎是投资人胜了。然而雷士照明的股价却不尽如新董事们之意从5月25日的开盘价2.16港元.跌至7月13日的1.41港元.并从13日开始停牌数周。股票暴跌, 损害的利益链又进一步扩张了, 这已不再是创业者和投资者的个人恩怨还影响到了雷士的所有员工甚至是整个业界。然而这场具有标本意义的戏剧, 现在看来是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从雷士照明的股权结构来看, 投资人有四席, 而创业者一方仅有两席。失去了对董事会的控制, 也就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权。因投资人夺权而毁掉创业公司的案例比比皆是。

二、双边道德风险问题

回顾雷士照明与投资者之间的合作历程, 究其原因是企业家与投资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出现的双边道德风险。缺乏资金是每个民营企业成长道路上必然碰到的问题, 解决资金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引入风投基金或股权私募基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方式。风险投资既在扶持初创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也能为企业带来人脉资源和发展建议, 完善公司制度规范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但同时也带来企业家与投资方之间的斗争和冲突。

在风险投资过程中, 风险投资家不仅仅需要投入资本, 同时还要向企业提供企业运营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这种双重投入是创业投资区别于一般融资方式的重要特点。一方面, 企业家作为公司的创始人, 在技术研发、人情笼络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他们往往缺乏商业运作、资本运作的经验;另一方面, 风险投资家作为经验丰富的市场中介和资本机构, 对商业运作和资本运作往往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前瞻性, 能够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给予企业更大的帮助。然而, 无论哪方的努力, 都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成本, 这促使双方都有可能为了逃避责任、降低成本而产生投机行为, 这便引发了风投中的双边道德风险。

三、如何化解双边道德风险

契约工具的选择与安排是解决企业家和投资人双边道德风险问题的重要手段。现实中, 创业投资双方关系复杂, 难以完全有效地化解这一问题。与国外的风投案例相比, 国内的风投模式死板, 往往是分阶段现金投入、股份回购和违约补偿协议、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管理、要求企业管理层期权分配, 也有的风投加上对赌协议。缺乏可转换债券、经理人市场声誉约束机制、结合控制权的相应治理机制等相对灵活的制度工具使得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博弈超出了底线, 双边道德风险使得矛盾激化、局面失控。对于雷士照明这样的上市公司来说, 员工罢工和经销商倒逼不仅正常的生产经营被打乱, 市场份额不稳, 高层互曝内幕更让公司形象毁于一旦, 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 普通投资者利益受损, 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也受此影响。在风险投资市场中, 不论是企业家、被投资企业还是投资人, 都存在很大的个人差异, 故在对他们的道德风险防范中, 不能仅仅是各种措施的简单叠加, 还应该根据不同个体的不同情况,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还包括企业家和投资人的博弈和谈判起到的影响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市场环境下, 企业家作为公司创立者和精神领袖的地位并不是投资人用股权就能替代的, 中国这个讲人情的社会也让企业家在与投资人的矛盾斗争中获得更多的支持, 这也是中国工人更容易在领袖和公司之间选择忠于领袖的原因。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家和公司治理结构缺一不可, 认识到这一点, 投资方与被投资方才能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 合作才能更长久。因此, 在风投机构与企业“联姻”之前, 企业家深入了解风投机构的投资风格和案例, 投资人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估, 尽可能消除双边逆向选择;然后订立较为完备的合作契约,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在制度框架内解决双边道德风险困境、约束双方利益博弈行为;投资人通过分期投资、与控制权结合的相机治理机制等制度安排增强对企业家的道德风险防范, 企业家通过股权回购、市场声誉约束等机制对投资人进行约束;双方出现矛盾冲突时, 应通过谈判协商或法律途径来解决, 最大化减少负面影响, 维护各方利益, 这才是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北京商报记者陈维.雷士照明难走出内忧阴影[N].北京商报, 2013-05-16E04

[2]江海波, 曹丹.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是否终结?[N].中华建筑报, 2013-05-17018

创业道德 篇4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简称学院)自1994年创办至今,一直强调敬业爱岗、与时俱进、勤于教学、精于教学、创新创业、德才双馨的教书育人理念。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中心挂靠在该学院。10多年来,艺术与设计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已有近千名本科毕业生在全国各地从事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工程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和教学工作,并有不少本科生荣获国内外或省部级奖项,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校本科生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教育的途径。

1 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引导、鼓励学生创业实践

在本科生的创业教育中,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养和创业人格,还要着眼于学生的人格完善,着眼于学生的人生未来。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创业意愿,鼓励和引导创业实践。不但要让他们认识到创业实践对自己将来成长、成才、成功的益处,而且还要他们明白创业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去创业。

高校本科生要创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很多,最不可缺少的便是创新实践能力,若人云亦云,成为“跟风”族,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院在广大本科生中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教育,鼓励、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克服自卑胆怯心理,通过网络积极、大胆地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创新实践的锻炼中不断强化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结合学院专业特色,成立了以设计为主的鹏翔创业协会,下设鹏翔工作室。以产品设计、平面设计为主,在学院行政领导的协调下,由科研经费雄厚、学术水平高的专业老师提供难度适中的科研项目并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任务的定质、定量、定时分解,除了必要的手把手指导外,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设计。经过不断的努力,学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两届河南省“挑战杯”大赛以及河南省大学生外观设计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与此同时,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要夯实基础,打好基本功,在专业学习上狠下工夫,狠抓成绩,有了扎实的科技知识基础,才能转化成科技科研能力。

2 提供资金保障和政策倾斜,充分激发学生创业实践的积极性

对于创业协会来说,一开始最大的难题当然是创业资金,作为学生自己,根本无力承担,因此作为引导者就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近几年学校已经开始注意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只要经有关专家调查、论证后予以认可的项目,学院在资金上将给予保障和扶持。创业协会凭借在各类设计大赛中取得的成绩和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创业计划,获得了学院领导班子的全力支持,最终申请到创业基金10 000元,解决了创业协会的资金难题。

同时,学院在政策上也予以倾斜,把创业协会定为学院重点指导与扶持的协会,对创业协会的优秀会员,在同等条件下,在奖学金评定和其他评先、评优的推荐过程中予以优先考虑。通过这些措施,鹏翔创业协会的规模不断扩大,成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协会理事会的统一协调下,会员主动与专业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老师联系、完成一些课题和设计项目。通过跟着老师做设计,熟悉了设计流程和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了解了如何收集社会上的项目信息,如何获得项目,并如何招标成功。而且,在鹏翔创业协会的带动下,整个学院的学术研究氛围日渐浓厚,一些其他学院的本科生也加入了鹏翔创业协会,并在该协会理事会的指导下组织本学院的学生成立了鹏翔创业分会、鹏翔创业小组,参考鹏翔创业协会运行的模式,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中去。

资金支持和配套的激励政策,使广大学生的创新钻研积极性得到激发,解决了创新的现实资金问题,既激励了学生的精神干劲,也解决了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工业设计大赛、动画设计大赛等,取得了一定成绩和奖项名次。

3 不断完善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对学生来说,具有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创业欲望以及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为此,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针对本科生的知识结构,采用个性化教学,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以提高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目前,学院正在筹划开设创业课程,以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学院将围绕学生创业要求,整体构建学习课程,增加有关创业的延伸性课程和教学内容。在课程目标上,以新的创业型人才质量标准和培养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努力培养既能就业又能创业的实用型、复合型、创业型人才。在课程内容上,重点加强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着力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创业实务知识的传授。在课程形式上,做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制订具体的学生创业辅导计划。

创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教学内容,高校的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创业人才,更关键的是培育本科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因此,学院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化,增加专业教学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当然,学院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很多管理体制并不十分完善,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学院应把创业教育纳入日常管理中,定期总结,通过不断完善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机制,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其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有的研究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对高校本科生创新教育的规律及深层次问题揭示甚少,有的理论研究对实践总结不够深入,存在玩“文字游戏”“跟风”的现象,没有真正起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这些问题若不及时予以解决,将会严重制约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会对高校本科生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本科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在高校本科生素质创新教育实践探索中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这些观点对新时期高校本科生素质创新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5.

[2]朱中华,陈怡.论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评价[J].江苏高教,2002(5).

上一篇:术后精神障碍症下一篇:文化管理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