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核心能力

2024-06-23

岗位核心能力(共12篇)

岗位核心能力 篇1

摘要:出纳岗位与金融打交道, 其岗位职责要求出纳人员要诚实守信, 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要具备扎实的执业能力与协调能力, 出纳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进展顺利与否, 本文从出纳人员岗位职责所包括的内容进行分析, 探讨提升出纳人员岗位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出纳岗位,职责,职业能力

一、出纳人员岗位职责内容

(一) 及时做出账务处理。

出纳人员在办理银行存款收付以及现金业务的时候要对有关原始凭证进行严格把关审核, 然后根据会计制度的相应规定编制收付凭证, 最后主笔顺序登记银行存款日以及现金日记账, 并结出相应余额, 比便随时提供给银行相应的存款余额信息。

(二) 办理银行结算以及现金支付业务。

出纳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银行结算以及现金管理的相应制度规定, 遵守现金开支的范围, 遵守库存现金的限用额度, 对于超额的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 在现金管理上, 要做到日清月结, 库存余额与账面余额要做到下班前及时核对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同时银行账单与一行存款单也要做到及时核对。

(三) 办理相应的外汇出纳业务。

对于出纳人员来说, 外汇出纳业务是一项政策性相对较强的业务, 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日益密切起来, 相应的外汇出纳也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出纳人员要熟悉国家外汇的相应管理制度, 要严格按照国家外汇管理的规定以及批准文件进行对汇、购汇, 以免国家外汇遭受损失。

(四) 维护经济秩序, 遵守有关结算纪律。

出纳人员不得出借、出租银行账户为其他的单位办理结算业务, 不准签发所谓的空头支票。这也是对出纳人员做出的最基本要求, 也是出纳人员要遵守的基本纪律, 同时也是维护经济秩序防止经济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 出纳人员要严格使用、管理银行账户和支票, 要从出纳这个岗位上将结算漏洞给堵住。

(五) 保管空白收据、印章以及空白支票。

对于出纳人员来说, 空白票据以及印章的保管十分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因丢失印章和空白票据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案例, 因此, 出纳人员要极为重视其保管一般来说, 单位的财务公章与出纳人员的名章要进行分类管理, 各种票据要办理相应的领用以及注销手续。

(六) 确保各种有价证券以及库存现金的完整与安全。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 出纳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进展顺利与否。要建立起适合本单位的有价证券以及现金保管责任制一旦发生短缺出纳人员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进行赔偿。

二、培养出纳人员能力的途径

(一) 培养做人的品质。

依靠专业感知教育以及会计知识不断引导出纳人员认识会计工作的实质, 培养出纳人员对会计工作的热情培养出纳人员集中精力, 严谨的工作态度, 使得出纳人员养成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其绿色低碳环保以及待人礼貌的品格。使得出纳人员之间能够和谐共处, 并有一定的集体观念。

(二) 培养职业道德。

出纳人员要有较好的职业道德水平, 要将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客观公正以及廉洁自律等作为自身的职业道德。对于出纳来讲, 要极为突出强化职业道德以及廉洁自律的培养。

出纳岗位是财会机构基础性、重要性的岗位, 出纳工作也是财会工作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断加强出纳人员的法制与道德教育。要结合相应的会计职业道德违规案例, 采用案例不断提升出纳人员的法律意识, 使得出纳人员通过知识的学习能够维护经济秩序, 遵守结账纪律。

(三) 培养职业能力。

对于出纳人员来说, 在办理银行存款支付以及现金业务的时候, 要严格审核原始凭证出纳人员在工作时要有一定的工作技巧, 比如用电脑、打算盘、填数据等都需要很深的基本功。出纳人员不但要具有一般的财会知识还应当具备较高的处理财会事务的能力。在准和快的关系上, 要将准放在第一位, 要在准中追求快出纳人员要具备很强的运用现代化办公的能力, 能够较熟练地操作相应的办公软件, 并结合电脑制作出报表, 争取做到业务上的精益求精。

(四) 培养协调能力。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出纳人员, 不但要有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会计知识和经济知识, 同时还应当具备相应的协调能力。对外, 出纳人员主要是与金融机构进行打交道, 涉及到票据等有关的业务, 因此要具备相应的表达能力, 有良好的分析、观察和沟通的能力。能够较完善的独自处理好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关系, 担当起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对内, 出纳人员主要是与企业的员工打交道, 从事出纳这一工作应当保持愉快的心情, 应当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在工作岗位上要认真、务实、勤恳并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同事之间在不违反工作原则的前提之下, 融洽相处, 树立起服务意识, 做到为企业服务、为他人服务以及为社会服务, 另一方面还要把好资金支出关口, 合理利用资金政策, 将开源节流工作做好。

(五) 培养创新能力。

在会计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下, 会计工作环境也不断多样化。要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 紧跟时代潮流, 转变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对于出纳人员来说, 要对出纳工作有全新的全面的认识, 并能及时应对出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要对现有的政策和制度了如指掌, 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要树立起安全意识, 不断增强自身的防范观念, 培养防范的能力。

三、结束语

出纳岗位是财会机构基础性、重要性的岗位, 出纳工作也是财会工作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出纳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进展顺利与否。其内容主要包括及时做出账务处理、办理银行结算以及现金支付等业务。要从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出纳人员的岗位职业能力, 使其真正意识到出纳人员岗位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吕兆明.进口出纳岗位职责, 培养岗位职业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10 (12)

[2]陈永琼.财会制度改革后搞好出纳工作的思考[J].内江科技, 2008, 29 (10)

[3]闫静.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做好出纳工作[J].中国外资, 2010 (5)

岗位核心能力 篇2

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我校在教师岗位能力等级评价活动中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我们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评审小组;进行分工负责,实行总体量化要求操作公平、公正。

二、我校的教师能力等级评价渗透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渗透于常规教学的管理之中。我们把听推门课与听汇报课相结合,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授课能力;把平时检查备课和小组集中检查备课相结合,来评价一个教师的备课情况;把每个学期一次的作业展评与期末集中检查作业相结合来评价一个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

我们把教师岗位能力等级评价与校本教研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管是听推门课还是汇报课,我们都要组织参与活动的教师进行评课,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再由所有听课教师逐一评课,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

三、我们把各项检查的数据汇总到教师岗位能力等级评价量化表,每个教师都形成一份评价档案,根据各项分值然后计算出每个教师的个人总分,排出名次,进行公示,公示一周后,教师没有异议再按比例划分等级,领导小组统一签名后上报学区中心校。

四、我们把评价的结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作为年度评优、评模、晋级等的重要依据。

岗位核心能力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岗位能力

一、实施背景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提出: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依据。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必须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岗位能力为重点的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观,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一线技术人员。我校是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我校会计专业也是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以岗位能力为核心,校企合作深化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二、主要目标

(1)课程体系应体现多种课程形态互补,有凸现以任务驱动式的项目课程,有重视知识与原理的学科课程,还有培养职业综合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特别是要突出工学结合、岗位对接的体现工作岗位技能及职业素养要求的课程。

(2)在课程内容方面,以工作任务来引领知识、技能、态度,以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

(3)专业技能课程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企业岗位能力需要,突出岗位技能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

(4)校企合作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提供实训实习平台;强化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

三、工作过程

(一)以岗位能力为核心,校企合作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1)进行毕业生就业去向调研及进行企业岗位能力培养需求调研。对我校近三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就业相对集中的典型岗位群,及时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的培养需求,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角度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工作。通过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和企业用工需求调查,获得就业去向较集中的6个典型岗位:财经文员、会计员、出纳员、销售员、收银员和业务员。

(2)进行典型工作岗位任务分析和岗位能力分析。邀请行业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对典型工作岗位进行工作岗位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重点分析了完成相应岗位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知识构成,进一步明确了典型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对应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为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以工作结构为主线获得课程结构,以工作过程为教学过程的路径,按岗位能力培养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召开由课程专家、专业教师和实践专家参加的课程分析会,由职业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设置专业课程,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专业课程结构。以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课程门类,以工作过程顺序展开课程顺序,以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难度为依据进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4)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为依据制定课程方案,整理修订课程标准。吸收课程专家、行业专家、骨干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开发、编制和论证工作。明确规定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和技能考核等内容,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企业岗位能力的需要。

(二)开发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教材

专业课程教材内容对接岗位技能要求,实行按岗教学、按岗实习、按岗考核,通过企业人员参与,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教材。通过与企业专家的合作,共同将《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涉税业务处理》《企业会计岗位业务》等课程打造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并共同开发订单培养班特色课程等核心课程的实训教材和配套教学资源。

(三)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为主要手段实施教学,全面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按培养岗位基本技能、岗位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要求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核心主干课程要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理论教学环节互相配套、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有机融合。教学过程“做中学,做中教”,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增加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实践教学应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每学期的实践课程教学与相应的知识应用和技能培养有机结合。

(四)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中心,以重技能、重实训为原则,与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考证标准有机结合的会计专业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中心,校企共同参与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岗位能力是关键”的评价原则。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上,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用人单位反馈”等开放式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条件保障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实践能力,使专业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实施。有计划地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课题研究、与企业共建教师培训基地、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或国内外进修、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建立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专家为引领、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具有岗位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2)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改善实训实习设施和环境,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岗位技能的培养要求,校企合作共同科学设计和运用校内实训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根据顶岗实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有效性。

(3)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打造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果。

五、主要成效与成果

(一)会计专业师生参加财经类技能竞赛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每学年我校均举办校技能节,争取绝大部分的学生主动参与校内各项技能竞赛活动,在强化岗位技能实践教学的同时,也为挑选技能竞赛种子选手作好充分准备。2012年和2013年我校会计专业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专业教师技能竞赛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瞩目成绩:在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财经类技能大赛获奖数累计达5个(两枚金牌、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在省部级和地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中也取得优异成绩。

(二)毕业生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对学生的岗位能力满意度颇高

由于学生在毕业前就熟悉并掌握了较强的岗位能力,所以在实习或就业过程中自然深受企业的好评。据调查显示,实习单位或就业单位对学生的岗位能力的满意度高达98%,许多实习生在企业实习完毕就直接转为签定就业合同了。

(三)提高了学生的“双证率”

以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和实施课程体系,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执行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与职业技能标准有机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价标准,使得学生的“双证率”大幅度提高,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红珠.高职会计专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2]李中衡.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匹配性调查[J].中国证券期货,2011(6).

药店岗位职业能力调查 篇4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职高专层次药学服务人员的需求, 了解用人单位对药学服务人员的需求及职业能力要求, 我们对药店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希望为构建我校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从事药学服务职业能力框架和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广州市范围内15家规模不同的连锁药店及单体药店的从业人员。包括海王星辰医药连锁药店、大参林连锁药店、老百姓连锁药店、百源堂药店、一致药业、仁和堂药业连锁药店、万泽医药连锁药店、二天堂大药房、广州中医药大学大药房、健民医药连锁药店、柏康连锁药店、宝芝林药店、博爰药店、晋兴堂药房、广仁堂药店。

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及药学成人继续教育培训班反馈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药学服务人员职业能力要求各方面, 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3 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400份, 收回有效问卷344份, 有效回收率为86.0%。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1 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3.1.1 性别

344份有效问卷中, 有255份为女性填写, 占74.1%;有89份为男性填写, 占25.9%。说明药店从事药学服务工作以女性为主。

3.1.2 学历及专业

学历结构调查显示, 本科及以上占11.6%, 大专占35.2%, 中专及高中占47.7%, 初中及以下占5.6%。专业结构调查显示, 药学及药学相关专业占60.2%, 临床专业占7.8%, 医学相关专业占6.7%, 其他专业占25.3%。由此可见, 药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事药学服务工作的比例较高, 专业对口率较好;中专及高中在学历结构中占绝对优势。

3.1.3 岗位群

调查对象中, 11.0%是店长或经理, 药师或质量负责人占20.6%, 营业员和健康顾问占36.6%, 其他岗位 (收银员、仓管人员、养护人员、实习生等) 占31.7%。344人中有4.7%具有高级职称, 具有中级和初级职称的人员分别占14.5%和39.2%。

3.1.4 执业资格证书

持有执业药师证的占4.7%, 药师资格证的占23.8%, 药士资格证的占13.1%, 药品营销员资格证的占11.9%, 医药商品购销员资格证的占22.1%, 验收、养护管理员资格证的占4.4%, 其他类别证的占20.0%, 说明持有药师资格证的从业人员比例较高。通过走访及问卷调查得知, 其他类别的证书包括:GMP上岗证、GSP上岗证、药品检验员资格证、中药调剂员资格证、美容师资格证等。

3.2 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 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3.2.1 一般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包括一般学习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判断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药店对一般职业能力重要性认识见表1。

由表1可知, 各药店对一般职业能力的要求普遍较高, 认为一般职业能力重要的占较大比例。

通过从业人员工作期间对新药资讯等知识获取的途径调查发现:42.7%的从广告宣传中获取, 41.3%的从网络上学习, 79.7%的从药品说明书中获取, 70.3%的从相关书籍中学习, 64.2%的通过培训等途径不断充实自我。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 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多, 新的药品资讯不断涌现, 单一的信息获取方式无疑会制约药店从业人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药学服务人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新知识, 从而满足各种工作需要。

3.2.2 专业能力调查分析

专业能力主要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 如研发公司的科研工作岗位最看重科研工作能力。

45.9%的药店认为专业能力很重要, 42.7%的认为比较重要, 11.1%的认为一般重要, 还有0.3%的认为不是很重要。走访座谈中了解到, 这些专业能力为:对患者的专业关怀, 用药指导, 采购、验收、保管及养护能力, 销售技巧, 建立用药档案等药学服务能力。7.0%的人认为自身专业能力很好, 35.8%的人认为自身专业能力较好, 51.8%的人认为自身专业能力一般, 还有4.9%和0.6%的人认为自身专业能力较差和很差。调查发现, 从业人员觉得自己欠缺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用药指导方面, 包括药品的功能主治及不良反应的熟悉、药品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常见疾病及慢性病的用药知识、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很多人反映, 学校教授的知识和实际工作脱节, 一些常用知识只能在工作中不断补充和积累。

3.2.3 职业综合能力

主要包括4个方面: (1) 跨职业的专业能力。计算机应用、外语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可以体现出个人跨职业的专业能力。 (2) 方法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 制订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能力, 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能力, 并能有效吸取经验教训。 (3) 社会能力。主要指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能够协同他人完成工作, 具有准确裁定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等, 这是胜任工作的重要条件。 (4) 个人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社会责任心和诚信将越来越被重视, 个人的职业道德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赏, 爱岗敬业、工作负责、注重细节的职业人格会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推崇。药店对综合职业能力重要性认识见表2。

由表2可知, 敬业精神和责任心是企业非常看重的能力, 是专业人员首要的职业能力。责任意识决定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有责任心的人, 一定会对家庭、亲人、朋友、工作负责;会积极主动地理顺各种关系, 处理好各种矛盾, 困难时不屈服, 失意时不自弃, 得意时不自负。企业与员工不是简单的雇主与雇员关系, 而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被动消极、工作懒散、斤斤计较的员工永远不会得到企业的赏识, 要想成为合格的员工, 必须要承担企业赋予的责任。企业就像一棵结满丰硕果实的大树, 如果员工不浇水、施肥、整枝, 只想方设法占有果实, 那总有一天, 大树会枯竭, 果实会干瘪。责任意识决定个人的敬业程度, 有责任心的人, 无论身处何职、位居何处, 都会以明确的目标、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

敬业精神是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个人由于社会、机遇等原因, 可能对当前工作不甚满意, 但这决不能成为不敬业的理由。换言之, 即使不“爱岗”, 也不能不“敬业”。调查结果显示, 344人中有15.7%的人认为自己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不够, 他们在职业生涯中会比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人遭遇更多困难。所以,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 饱满的工作热情, 专业的精神迎接工作挑战;以新的思想、观念, 新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

学校需要构建新的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使药学专业毕业生零距离贴近社会和岗位需求。此次调查为我们今后制订和完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提供了依据, 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未来药学的发展。蒉

岗位领导能力提升计划 篇5

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问题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领导者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知识与能力,才能持续增强自身素质。而只有经常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领导力,才能更好地对教职工施加影响,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我认为不管领导者再忙也要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读书学习。读书看报是最基本的,还要阅读一些理论书籍,读一些有关口语交际的书。不但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现代技能,先学会一些电脑的基本知识,学会发送电子邮件,还要进一步学习一些办公软件的操作。以前总有人说现代人要“三学”,“学说话、学走路、学写字”,听着是玩笑,慢慢的我们都会发现真是大实话。领导者一定要有学习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事业才能进步,领导力才能提高。

二、经常自省,自省是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

经常反思自己的生活、工作中,是否有事情处理的不是很得当,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把事情处理得更好。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认真学习,勤于思考,严于律己;是否做到了言而信,行而果。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和同志们平等交往。有没有发扬扎实深入的工作风格,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发扬开拓进取的作风。大胆探索,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没有树立好的作风,必须切实远离那些不说实话、不干实事、不求实效的不良风气。有没有密切干群关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团结一致做好工作。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比较多,更需要加强工作的艺术性。

三、学会用人格魅力来感染人、影响人

人格魅力是领导魅力中的重中之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古人早已注意到了领导者自身形象对单位成员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注重权力而不修炼人格的领导是绝不会领导好工作的,更谈不上领导能力的提高。领导者一定要尊重单位成员的人格尊严,关心、爱护教职工,给他们以学习、工作、发展的机会。要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实现单位的发展目标,而且要促进教职工的发展与进步。要密切关注单位成员的兴趣、需要和他们所关心的事情,用信任、培养来营造让教职工受到支持的环境。切不可居高临下,目中无人,摆架子,显威风,以发号施令、盛气凌人的“官”自居。更不能片面认为“距离”产生权威,人为地设置感情屏障。在教职工的心中,领导者应该始终是一位工作上的导师,生活中的益友,是一个永远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

四、树立正确的用人观是管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领导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把全体单位成员的思想与精力集中到单位事业的成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上来。

1.注重教育和引导。领导者要加强自身的思想作风建设,率先垂范,这样才有说服力、教育力,才能更好地对同志们施加影响、成为同志们的学习榜样,才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制度的建设。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要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监督与考评。首先是领导者自身要主动接受大家的监督,看起来领导者受到同志们监督,而实际效果却有助于领导者领导力的提高。通过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使领导与同志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监督,打破权力运行的隐蔽性;通过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对单位成员的德、能、勤、绩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忠于职守、廉洁奉献、成绩突出者受到褒奖;工作懈怠、成绩平平者受到惩处,从而匡扶正义,抑制邪气,调动广大者单位成员的积极性。

服装岗位职业能力及培养途径分析 篇6

[关键词]服装岗位 职业能力 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伊红莉(1968- ),女,河南开封人,开封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服装工程及服装教育。(河南 开封 475004)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090-01

高职服装毕业生终究是要为服装企业服务的,为使学生快速与企业接轨实现顺利就业,必须对学生加强岗位能力的培养。面对服装产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已有和新岗位群的出现,高职服装教育要与服装产业的发展相适应,要主动服务于行业和企业,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出符合服装企业生产实际岗位群和专业技术领域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服装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现状分析

把握企业岗位群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会增强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调研、与企业交流及就业信息反馈,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一般服装企业把跟单员视为服装企业的龙头,要求服装跟单员外语要好,能够看懂外单,能用电脑熟练制作出生产制造单和跟单流程。跟单员还要具备综合的专业知识,会看生产图和样版,确认主、辅料是否合适。料到齐还要紧跟生产中的用量是否需要增加损耗,还要跟好生产进度、生产质量和出货日期。

通过对学生就业应聘服装设计师这个“门槛”的调研,就能显示出企业对设计岗位能力的要求。如苏杭地区对设计师的整体水平注重对面料的了解,像秋水伊人、香影等品牌往往给出面料让应聘者进行系列服装的设计;而有的服装公司会测试手绘,要求画出人体着装效果图,检验求职者的绘画功底;也有公司会给出一段文字,让应聘者看后凭灵感设计系列服装,甚至还会要求对海派和杭派服装作出评价,考查设计者的创新思维和对服装市场的把握;处在品牌提升关键时期的温州服装企业则需要既有创意思维又有时装经验的成衣设计师;广东虎门服装基地就业机会较多,企业招聘设计师要考查设计者对市场及流行信息的把握情况,手绘和电脑多是要求画出款式图;福建石狮沿海地带主要是外贸服装企业,来样加工的比较多,要求设计师能够熟练应用电脑,按照样衣进行系列服装延伸设计,并且画出的款式图一律要求标注拉链、纽扣、织带、标等位置和主要的印花、绣花图案。不同地区对服装岗位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服装岗位群工作应具备的主要能力

服装企业岗位群的工作主要有服装设计、制版、生产管理、工艺设计、跟单、质量检验等。要想胜任岗位工作必须具备以下能力:一是服装设计能力,能够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根据流行的趋势熟练运用手绘和电脑软件进行服装设计开发;二是服装制版能力,可熟练运用平面和立体裁剪方法,根据效果图或样衣合理地进行纸样设计,制出工业样版;三是服装工艺设计和工艺标准制定能力,能够选择最佳的工艺手段进行成衣的组合,能够编制指导生产的工艺技术文件;四是成衣流水线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合理设计,能够胜任生产管理工作;五是成衣质量标准控制能力,能够按照国内和国际质量标准规定进行服装质量检验和品质控制;六是企业跟单能力,掌握必备的专业外语,通晓面辅料、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等。

三、服装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1.增加市场调研实习。市场调研实习是通过考察、调研、参观等形式让学生接触社会,结合实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岗位工作领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目前服装品牌众多,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也为服装专业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谓是处处留心皆学问,无论是服装款式造型、流行色彩、流行面料、版型设计,还是装饰工艺,都能够从市场调研中了解和学习。因此,要改变以往脱离市场、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式的培养模式,增加市场调研实习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为了不使市场调研实习流行于形式,要教会学生调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明确调研的任务和目的,设置具体的调研项目。调研后,要求学生写出市场调研报告,开展师生交流和举办图片展览。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定位意识,带领学生考察名牌服装专卖店,捕捉服装流行动向,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品牌设计的环境中。通过调研分析品牌文化、服装风格、消费群体、可接受价格等因素,找准服装设计与服装市场的最佳结合点,进行专门的模拟产品训练项目,强化产品设计意识。通过增加市场调研实习,与市场零距离接触,能使学生感性地认识服装市场,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战性锻炼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能有效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2.加强服装专项技能训练实习。加强服装专项技能训练实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技能的要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技能训练项目。通过训练实习加深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专项操作技能与技巧,具备从事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专项技能。

从服装岗位制版技能训练实习中可以看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制版师必须具备对人体结构的了解,对服装的见识要广而深,对着装效果和平面效果有清晰的认识,对衣料的性能和缝制技术要十分熟悉,既要有艺术天分,又要有工程师的精确和严谨。因此针对制版师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要制订合理的训练实习计划,由浅入深分阶段加强制版技能训练。首先,可组织学生根据样衣进行驳样打版训练实习,要求打出的版与样品吻合,能够做到准确无误,从而具备制版岗位工作中最基本的驳样能力;其次是根据效果图和生产图进行制版训练。教会学生掌握观察效果图的方法,依据服装部位所在的不同位置、占据的比例、服装的造型等进行规格尺寸的设计和版型设计。同时对服装的平面及着装的效果要有清晰的认识,以保证纸样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要开展版型设计研究训练,模拟名牌服装产品的版型进行产品模拟版型研究及版型系列设计的开发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版型设计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必须量化技能训练项目,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不仅要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而且要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自主训练,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及时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加强专项技能训练实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服装生产岗位的实战性锻炼实习。让学生直接进入服装生产岗位进行实战性锻炼,是增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最佳途径之一。随着服装产业的快速升级、模块化生产模式的引进,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等不断涌现。实践教学可利用校内仿真模拟企业建立的具有生产功能的服装生产实训中心,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训,通过承接生产任务,师生以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身份参与到各个生产环节中进行顶岗锻炼,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到服装企业进行职业岗位生产实践:进行服装生产流水线实习,熟悉生产工艺流程,了解现代生产工艺,学会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企业生产;进行质量控制与检验实习;掌握生产技术文件的编制方法,了解服装行业标准的相关内容,掌握服装质量检验及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生产技术管理实习。在工厂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真刀真枪的技术、生产管理等实习。通过分类别、分岗位、分流程的顶岗实习,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在生产岗位的实践能力,从而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4.加强服装CAD应用实习。面对服装产业的科技化,必须在实践教学中加强服装CAD应用的实习,配备品种不同的服装CAD设计软件,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的需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和操作服装CAD系统,开放机房安排尽可能多的操作实习,让学生牢固掌握CAD技术和相关设计软件,把它们作为提高产品竞争能力的有效工具,熟练地应用到服装的生产、管理和营销之中去。

总之,高职服装院校要寻求多种途径,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岗位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我们既要充分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岗位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服装产业发展中对不同岗位能力的需求,又要使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更具拓展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旭敏.服装工程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岗位任职教育学员创新能力研究 篇7

一、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

没有思想观念的先进性, 就没有军事训练的创造性。适应新形势科技练兵的需要, 首先取决于思维变革的广度和深度。因此, 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应把更新观念放在首位。

(一) 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 要着重解决学习方法过死、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 注重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 通过诱导, 使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员的个性, 突出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员在学习上有兴趣, 思维上有空间, 创新上有意识。

(二)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现在院校和教研机构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九重九轻”的弊端。即:重专业, 轻基础;重科技, 轻人文;重智力, 轻态度;重统一, 轻个性;重书本, 轻实践;重课内, 轻课外;重灌输, 轻主动;重知识, 轻方法;重安排平坦的成才之道, 轻自主去克服障碍。这直接束缚着学员的创新思维。因此, 教学改革中, 各级应密切配合, 注重解决这些弊端。机关指导工作中要突出以教学为中心, 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学员为主体, 作为学员队, 应积极疏通指导, 真正使学习兴起来、活动搞起来、思维活起来、学员动起来, 融入到创新环境中去。

(三) 敢于让学员标新立异。

教员在指导教学过程中, 应具有超前意识, 把视点投向科学前沿, 给学员留下较宽的创新空问, 让学员在不受束缚的情况下结合所学知识, 合理设想, 大胆创新。对学员全新的思想和观点要进行辨证分析, 并给予鼓励和引导, 激发学员的创新热情。

二、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

对学员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教学是教育学科的重要课题, 如何适应部队需要, 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一) 坚持启发式教学, 注重开发学员的智能。

启发式教学思想是以承认学员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为前提, 以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为起点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员应运用多种手段, 积极引导, 激发学员思维, 尽量避免以简单的结论方式把知识“告诉”学员, 而是要把学员引入到教员精心创造的情景之中, 使学员处于最佳思维状态, 跟上教员思路, 积极参与教员设计的活动, 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索精神驱动下去活跃自己的思维, 开发自身智力, 从而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

(二) 改革考试模式, 促使学员学习方法的改进。

“怎样考, 就怎样教;考什么, 就背什么”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这种现象的发生, 与当今考试模式不“活”有很大关系。目前考试形式单一, 只注重考知识、考记忆, 却缺少考核学员创造性思维的主观发挥题。在这种导向下, 学员死记硬背、临时突击、考完就忘的现象比较严重, 致使学员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因此, 在新形势下, 改革考试模式, 把学员从封间的、繁重的考试压力下解脱出来, 引导学员创造性地学习, 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 重视课外教学, 开阔学员的视野。

除完成教学任务外, 教员还应鼓励和指导学员加强对课外知识的学习, 以拓展阅读范围, 增加知识储备, 开阔思维空间, 打破书本知识的局限性, 弥补理论基础薄弱、课堂学习枯燥的缺陷。

三、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员能力素质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而创新能力是适应新时期练兵要求的关键。它基本包括自学能力、实践能力、拓展能力等几个因素。因而, 教学活动应围绕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展开, 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一) 重视“学法”的改革, 增强学员自学能力。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强调“教”的作用, 而忽视“学”的作用, 对于学员来说, 教员讲什么是什么, 给多少是多少。久而久之, 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 依赖性过重, 创造能力低下的状况。要真正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 就要鼓励和引导学员进行独立性思考, 主动性学习, 创造性发现, 使其学习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另外, 学员在校学习时间短, 学的知识有限, 要想打牢自身的素质基础, 还必须依靠自学, 因此, 自学能力是衡量能否适应部队、有无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

(二)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所有其他能力都是为实践能力服务的。但是, 从目前状况来看, 学员总是听得多、看得多, 而实际动手的机会却很少, 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因此, 教学应重视培养学员的操作能力, 实现由士兵技能训练向军官素质的转变;演习、实习、战术战法研究由“保姆式”向学员自主操作转变, 多给学员创造自主动手的机会, 使学员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提高。

(三) 改进固定的教学模式, 增强学员的拓展能力。

要适应部队训练、要求, 在教学指导上应灵活多样, 积极研究和实践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和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方法, 使学员突破传统思维的条条框框, 能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得到启迪, 引申、拓展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增强以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在21世纪的军事变革中, 科技已成为当前军事训练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新形势下的科技练兵大趋势, 对学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必须立足打赢, 着眼科技, 注重创新, 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重点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 才能发挥其“酵母”作用。

四、铺就学员的创新之路

为学员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术土壤是任职教育院校提高学员学术创新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必然举措。如何为学员搭好台、唱好戏是教学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 课余时间放开。

目前我军院校, 特别是指挥类院校, 还存在忽视学员个性特点, 课余时间管理不科学, 统多过多、过死的现象。在这个问题上学员队干部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 要尽量少给学员安排公差勤务和义务劳功, 多给学员一些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使学员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鼓励学员按个体兴趣、才能、特长、爱好发展自己, 从而改变我军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一种模式、一个标准, 千人一面的状况。

(二) 教学资源放开。

图书馆、各学科资料室、有关专修室、实验室以及园区网、多媒体教室, 要对学员全时开放, 为学员自学和科研等创造性活动提供充实的“材料”和良好的条件。一方面不能为了严格管理, 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上搞“一刀切”, 搞整齐划一。应允许学员根据需要使用。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学员自学和实验的引导工作, 培养学员良好的科研习惯和严谨的学术作风。

(三) 学术渠道放开。

在军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应该注重培养学员创新的志向, 训练创新的思维, 营造创新的氛围。一是要给学员多创造充分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二是要加强学术研究的管理, 严把学术研究的方向关, 防止出现根本性错误。要帮助学员把学习过程作为学、用、创有机结合的过程, 把学研活动作为书本知识学习的自然延伸和深化, 利用课题研究、开发运用、成果转化等时机, 努力营造学术创新的氛围和环境, 使学员在学术争鸣中受到创造性训练, 形成创造性成果。

摘要:岗位任职教育是培养部队第一岗位任职需求, 是全面打牢能力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观念, 突出对学员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积极创造条件, 以适应部队新军事变革挑战的要求。

关键词:任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俄]萨里莫娃.当代教育史研究与教学的主要趋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岗位核心能力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调查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惠州地区护理教育专家和护理管理专家30人, 其中男性3人, 女性27人;年龄35岁及以下2人, 36~45岁18人, 46~55岁10人;主任护师7人, 副主任护师12人, 教授3人, 副教授8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问卷第一部分主要是专家一般情况调查表;问卷第二部分是查阅有关文献[2,3], 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 》、教育部高教司护理高职毕业生培养目标、卫生部50项护理技能、《护理学基础》教材为依据, 采取半结构访谈方式分别访谈8位临床护理专家, 每次访谈约半小时, 初步形成第一轮函询问卷雏形, 包括基础护理技能、重症急救护理技能及专科护理技能3个一级条目, 20个二级条目及74个三级条目。然后对条目重要性进行赋分, 每个条目提供非常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5个级别, 依次赋分5分、4分、3分、2分、1分。

1.2.2 调查方法2015年3月至9月, 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入选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逐一亲自向专家发送邮件问卷, 函询专家匿名且互不接触沟通, 使专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受他人思想的干扰;收回第一轮函询问卷后对专家意见进行整理分析, 剔除重要性选择率低的条目, 将汇总结果随同第二轮函询问卷发送给专家;接着收回第二轮问卷并综合分析专家意见。第二轮问卷结果有良好的集中性趋势, 因此整理第二轮问卷并统计结果, 最终确定护理核心技能体系。

1.2.3 统计学方法资料收集后, 原始数据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专家的一般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85, 说明专家对条目的一致性程度较高。

2 结果

2.1 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 (见表1)

2.2 两轮函询结果

经过两轮函询后, 最终形成核心护理技能体系, 包含3个一级条目、20个二级条目、74个三级条目。所有专家一致认为高职护生在校阶段应该掌握基础护理技能、重症急救护理技能和专科护理技能三方面的技能, 其中基础护理技能最重要, 重要性选择率 (非常重要+重要) 为100%, 满分率为98%;专科护理技能和重症急救护理技能重要性选择率分别为100%、97%, 满分率分别为92%、90%。

2.3 护士应具备的技能二级项目重要性调查结果 (见表2)

3 讨论

任何一所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的最终判定都要看其毕业生的质量, 学生质量是判断学校教育质量的终极尺度[4]。我国护理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实用型中等护理人才, 结合护理岗位能力对高职护生应该掌握的核心技能内容进行探究, 构建系统的体系对于指导护生的技能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3.1 专家的选取

从表1可以看出, 第二轮函询后, 一级条目、二级条目、三级条目的协调系数较第一轮函询均增大 (P<0.01) 。说明经过两轮函询后, 所有专家对条目一致性认同程度较高, 专家意见趋于集中, 其结果是可信的。

3.2 函询结果

经过两轮函询后, 专家意见达到了较好的一致性, 经过统计分析, 得出3个一级条目、20个二级条目、74个三级条目的核心护理技能内容。对于护生来说, 在进入临床之前熟练掌握护理核心技能, 有助于快速获得全面的岗位技能。所以, 护理专业的教学要求护生必须掌握临床核心技能, 以符合临床护理岗位的需求。

两轮函询后, 除“康复护理”、“疼痛护理”删除外, 剩余20项二级条目均被保留。其中“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技术”、“各种途径给药技术”、“各种置管技术”、“气道管理技术”、“监测和评价生命体征”在重要性排序中位于前五, 且平均得分在4.6分以上, 这与目前临床护士晋升考核的技能项目是一致的, 这些条目所涉及的护理技术比如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常用注射方法、静脉输液、无菌导尿术、鼻饲法、吸氧吸痰法等也是目前护理技能教学的重点。而疼痛与康复护理专业性较强, 专家建议不纳入核心技能[5]。

值得注意的是, 专家一致认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技能非常重要, 其具体技能除了“铺无菌盘”外, 其余6项技能都列入了核心护理技能的范畴。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面涉及的无菌操作一直是技能教学的重点, 这在本次研究中再次被印证。感染的控制预防始终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 护士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军。因此, 学校阶段加强护生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护理技能训练, 强化无菌观念, 对护生上岗后积极落实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意义重大。

“各种途径给药技术”是基础护理学中的核心技能, 这一点各位专家意见高度统一, 除了“输液泵的使用”重要或非常重要选择率为94%、“口服给药和雾化吸入”重要或非常重要的选择率为95%外, 其余包括静脉输液、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等侵入性操作, 重要或非常重要的选择率均为100%, 这与临床实践的需要是一致的。侵入性操作在临床应用广泛, 也正是由于侵入的过程容易对患者安全产生潜在的危险, 故将侵入性操作方面的具体技能如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作为核心技能。因为静脉留置针的出现及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且学习静脉留置针技术必须以头皮针穿刺为基础, 因此函询专家普遍认为头皮针技术和静脉留置针技术同等重要, 两种技术都要掌握。现在临床上应用普遍的输液泵、微量泵应该要提升授课比例[4]。另外, 三级条目“换药技术”是基础护理中没有涉及的一项技术, 但现在临床应用较多, 在函询中, 80%的专家认为应该将此项技能作为核心技能纳入教学重点讲授。在临床实践中, 由护士操作的更换伤口敷料的病例越来越多, 如PICC换药、压疮换药、气管切开换药等。

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各种置管技术”很重要, 比如无菌导尿技术、鼻饲技术、灌肠技术等一直是护理教学的重点, 但如今这几项操作在不同医院呈现多样化趋势, 比如灌肠器具的改变、一次性无菌导尿包的普遍应用等势必导致学校教学时侧重点不同。有专家建议传统的导尿技术和灌肠技术可采用视频教学, 临床所有一次性用物的操作则需要实践练习, 从这也可看出专家认为护生掌握的核心技能应更贴近临床。

“气道管理技术”中吸氧、吸痰技术都很重要, 争议较大的是中心供氧和氧气筒吸氧的教学选择问题。专家提出, 目前大多数医院便携式氧气筒应用普遍, 它与氧气筒类似, 建议在教学中讲授便携式氧气筒技术和中心供氧技术。

在患者的清洁卫生方面, 除“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口腔护理”、“铺床法”外, 其余几项技能包括“晨晚间护理”、“床上擦浴”、“背部按摩”、“头发护理”在经过两轮函询后被删除。这些删除的条目是以往护理技能教学中的重点, 是要求学生作为核心技能掌握的, 但是在本次研究中专家对这些条目的重要性选择率均低于80%。专家普遍认为, 因为护理行业中护工的引入、医院用物的改进、工作流程的改变, 这些以往的核心技能地位逐渐下降。在目前临床实践中, 许多医院已经不再将床上擦浴、头发护理、晨晚间护理独立分开操作, 会将这些技术整合为患者生活护理项目[3]。

关于冷热疗法方面的护理技能, “传统冰帽的使用”、“温水擦浴”、“冷、热水袋的使用”、“冷湿敷降温”4项技能经过函询得分最低, 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用物得到了快速更新, 出现了更为简单、便利、有效的冷热治疗技术。如可折叠式化学制冷袋、制热袋, 多功能微波治疗仪, 冰毯机等因作用迅速可靠、简单方便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 一种可针对冷热部位的不同而选择相应形状的微波冷热包也广泛应用于护理工作中。临床实践的发展提示我们:护理技能教学内容应该随着临床用物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从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 专科护理技能和危重护理技能仍在护理核心技能中占有一席之地, 所以在加强基础护理技能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专科护理技能。

本研究初步探索了专科护理学生护理核心技能体系, 为护理技能教学提供了一定依据, 但该研究的方法本身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后续研究如果时间充足, 应该将研究结果放到临床实践中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华文立, 徐勇.基于关键岗位能力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2, 5 (2) :46-48.

[2]刘芳, 李秋洁.不同层次护生对临床能力培养需求比较[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19) :74-76.

[3]胡晓林, 王世平.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的构建依据及其构成分析[J].护理研究, 2008, 22 (5) :93-95.

[4]邓菲菲.护理职业岗位能力调查分析与思考[J].护理学杂志, 2013, 14 (28) :81-83.

岗位核心能力 篇9

关键词:实践教学,责任意识,岗位能力,临床

护士职业是具有高责任、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而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通过竞聘到基层医疗机构为患者服务,需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责任意识,如果操作技能和责任意识没有被认知并加以提高,将产生难以避免的医疗后果。为了拉近学生与岗位的距离,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在实践技能教学中加强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结合我校的具体做法谈一些体会。

1 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实践技能教学之中

随着新的护理模式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到“整体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人们对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实践操作课始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产生热爱专业,主动操作的动力,还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护士必须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患者的康复。护士的责任心产生于对护理职业强烈的事业心和对患者的爱心,责任心强与不强是护士职业道德修养高低的集中体现,而且责任心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在实践技能操作中要重视和强调护理工作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从学生反馈信息证明,在实践教学中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能使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及责任意识,苦练操作。

2 严格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学校必须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学生从第一次上实践技能操作课教师就强调每次操作前必须提前10 min穿好护士服;戴好护士帽:要求头发前不遮眉,后不搭肩,长发挽起,隔离技术操作必须戴隔离帽;穿好护士鞋;指甲必须剪短、不涂指甲;不佩戴首饰;在操作室不允许大声喧哗,未轮到操作的学生按组站好,操作中不随意走动;站、坐、走,端护理盘,与“患者”交流,治疗护理都必须按护士礼仪要求,塑造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通过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教师以身作则,给学生以表率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增强工作责任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准确而规范地演示,从环境准备—自身准备—用物准备—核对解释—示范操作—操作完交待注意事项—致谢—整理用物,特别是操作中的查对制度都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操作作风去教育和感染学生,这对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会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 端正学生实践态度,要求学生换位思考

上实践操作课时,有的学生认为在模型人身上操作不真实,不是真的,所以可以随意不规范地操作。对操作思想不够重视,态度不够认真,如在正常分娩接生练习时,对分娩机转的操作练习不到位;对新生儿脐部的消毒和包扎处理不认真;对产后产妇的观察内容不全面;操作较随意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临床案例或近年新闻媒体曝光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医疗风险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态度以及责任意识,以此来告诫学生在操作中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且技术要过硬,态度要端正。

作为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职业比较特殊,可治病也可致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患者?如果你是患者家属?你需要怎样的护士来为患者服务?我们要求学生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从而减少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的痛苦。

5 进行角色体验,增强学生责任意识

一直以来,我们在实践技能教学中采用以传统模拟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即讲解—通过多媒体看操作—教师演示—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回示—操作考核。对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无法体会患者心理,无法去感悟理解所学知识,也不能实现真正的护患交流,学生容易养成随意性而降低了实践技能操作质量。为了使学生体验患者、家属、护士角色,真正提高角色认同感,我们以临床案例为基础,设置未来的工作情景,将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护士、医生、患者及家属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自编表演剧,展现临床护理的工作过程及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如对刚入院待产的产妇进行检查设置模拟情景,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产妇”、“产妇家属”,模拟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演变为直观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临床应变能力、护患交流能力和岗位能力。

在情景模拟体验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更真切地加深对患者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我们对有些可行的操作采用真人真做进行角色体验。如产前检查中的骨盆外测量,两个学生互换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操作前的准备到操作结束,“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合作都由学生完成,扮演护士角色的学生能够切身感受患者之所想,体验患者之所需,应用沟通技巧使患者在精神上消除紧张感而配合“护士”的工作。通过成功的仿真操作,使学生从心底产生自豪感,从而增加了对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为临床角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 严格执行考核制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通过以考促学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临床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多与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和责任心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在校就加强责任心的培养和实践技能操作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多年来我们坚持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考试,并对操作技能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评分标准进行多次修改,力求更完善、规范,客观公正,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按考试科目单列,不合格者进行补考。为了提高实践技能教学质量,教师在学生操作中深入辅导,严格要求,好的给予肯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对个别能力有限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以求每个学生都能达标。其次,我们充分发挥实验小组长的作用,让她们充当小教师的角色,促进学生的互教、互学,克服过去多组学生只有一位教师指导的不足,通过操作技能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热情,由被动操作转变为主动操作;学生实习前再进行各项操作的强化训练并进行考核,要求学生达标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我们体会到:严格把好操作考核关和强化训练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对提高学生岗位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7 小结

护患纠纷已经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难题[1]。而培养护士为主要任务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责任重大,培养的学生能否与临床接轨,我们认为只有在各项实践技能操作中严把操作关,将责任意识和操作态度、护患沟通技巧的培养渗透在操作的每个环节,最后通过实践技能考核及实习前强化来巩固操作,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学生进入临床后才能很快适应护士角色。纵观实习医院及实习带教教师反馈情况,虽然这几年生源素质在下降,但实习学生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反而在减少,这跟学校在实践技能教学中加强学生责任意识和实践操作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岗位核心能力 篇10

关键词:图书馆员,岗位轮换制度,馆员素质

吴建中先生在他的《21世纪图书馆新论》一书中指出:21世纪图书馆馆员应是“知识的导航员”。而成为“知识的导航员”首要条件是了解馆藏资源和信息服务体系, 轮岗是使馆员全面了解和熟悉业务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图书馆内部实行馆员岗位轮换制度,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措施, 也是实现以人为本,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1 岗位轮换制的先进性

岗位轮换是指有计划按照大体确定的期限, 让员工轮换担任不同岗位工作的一种做法。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素质。岗位轮换制克服了岗位责任制强调个人职责、固步封闭、缺乏相互协调和共同奋斗的精神, “从一而终”或“一岗到老”的现象, 它吸收了聘任制的打破平均主义、激发馆员内动力的积极作用, 克服了聘任制的论资排辈、人情交易的怪圈, 有利于优秀人才突颖而出。我馆从2007年开始也实行馆员岗位轮换制度, 通过馆员岗位轮换, 我认为:岗位轮换能使馆员全面接触各种业务岗位, 使馆员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本馆各部门的业务工作, 了解图书馆的馆藏分布, 了解各部门工作的流程;能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 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能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使馆员为胜任新的工作岗位, 而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改善知识结构。

2 岗位轮换制的重要意义

岗位轮换制是图书馆培养“复合型”、“全能型”馆员队伍的重要手段, 是馆员开拓视野、更新知识、熟悉各岗位工作情况和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岗位轮换, 迫使馆员在各个新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学习, 掌握该岗位的业务技能和相关知识, 从而拓宽知识面, 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和综合素质, 增强其对不同岗位和网络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适应网络社会对“复合型”、“全能型”人才的需求。从而最终使每个图书馆员都能成为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服务优的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全才”。

岗位轮换制有助于打破高校图书馆部门横向间的隔阂和界限, 有利于馆员和馆员、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有利于馆内各种矛盾的化解, 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部门间的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 往往来自于对其他部门的工作缺乏了解, 以及部门之间人员缺乏交往接触和沟通。通过轮换, 使每个图书馆员在对各自工作获得清晰了解的过程中, 认识了不同岗位工作的内容和作用, 逐渐也体验了其他岗位的甘苦, 从情感深处加深了馆员间的理解, 使馆员间精诚团结, 相互协作, 共同努力, 开创图书馆工作的新局面。

3 岗位轮换的几种方法

3.1 新员工在不同部门、岗位间的流动培训

新馆员到馆后, 在进行基本的图书馆知识培训后, 即进入岗位轮换培训过程, 进行系统的培训, 以期在实践中加深知识学习的印象, 并全面了解图书馆的各项要素, 如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所需要的技能、图书馆馆藏和可提供的信息资源、应持有的服务理念等。

3.2 为熟悉多种技能而开展的岗位流动培训

一个馆员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 会使其思想禁锢, 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既使有完善的竞岗竞聘机制, 由于所掌握技能的有限, 也难有岗位变动的机会。因此, 应考虑有计划地对馆员进行岗位流动培训。应有相应计划确保一个员工至少熟悉两个以上的岗位工作。馆员在一个岗位工作一段时期后, 即着手考虑其岗位流动问题。

3.3 不同岗位之间的人员互换

人员的单向流动培训, 可能使某些部门人力不足;而在两个部门之间, 由于工作内容的交叉, 可能需要获取相互的知识。这是进行不同岗位互换的原因。岗位互换的目的, 是相互学习知识和技能。互换的人员, 仅负有学习的使命, 则不需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如果既负有接受新岗位培训的使命, 又作为向新岗位人员传授知识的指导者, 则需要挑一岗位知识和技能突出的人员进行互换。

3.4 以新项目为契机进行岗位轮换

处在变革中的图书馆, 新的工作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各种小组是应对新工作而频繁采用的管理方式之一。我们曾经设立图书回溯建库小组、特色数据库建设小组、迎评小组等。项目小组招募各部门的人员, 以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小组人员来自不同部门, 面对新的工作任务, 相互之间不断进行探索, 共享成员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经过一段时间, 相互都得到提高。结果证明这种聚集不同部门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是很有效的。

3.5 馆际间的岗位互换

在图书馆馆际之间, 可以选派优秀人员, 进行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同一规模、同一类型不同规模、同一类型同一规模的图书馆进行岗位轮换。可以设计和实施馆长和馆长之间、馆长与部室主任之间、馆长与馆员之间、部室主任与部室主任之间、部室主任与馆员之间、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岗位轮换。通过岗位轮换, 使工作人员能够从不同馆情出发考虑问题, 能够学习其他图书馆的优点和特长, 能够进行有效的比较和提高。这对于整个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实施岗位轮换要注意的问题

4.1 岗位轮换计划的制定一定要科学、合理、周密。

要依据本馆的实际情况, 人员素质、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轮岗计划。岗位轮换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不能影响正常业务, 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人员的相对稳定。

4.2 岗位轮换前一定要做好上岗前培训和岗上指导工作。

使每一轮岗的馆员在上新岗前就已经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上岗后就能迅速进入角色。否则, 馆员在新岗上一时无法适应。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

4.3 换岗时要做好人员交接工作。

图书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 为避免遗留“尾巴”, 避免在轮岗中走马观花, 人浮于事等不良现象, 有必要进行岗位轮换交接手续, 并做好工作交接日志, 以确保图书馆业务工作的连续性。

4.4 在实施岗位轮换前要做好馆员的思想工作。

让馆员理解和支持这一管理制度。

4.5 岗位轮换要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

岗位轮换一经实行要连续不断地进行。而且还要长期执行下去, 不管领导是谁。这是岗位轮换的基础。否则, 大多数馆员都不会赞成岗位轮换。

综上所述, 实行岗位轮换是高校图书馆深化改革的一项内容。通过岗位轮换, 使高校图书馆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分调动了馆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使其挖掘潜力, 开拓视野, 扩大知识面, 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使自己成为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服务优的优秀馆员。从而更好地投入到高校工作来, 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从而提高了图书馆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吴建忠.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 1.

[2]魏争光.以岗位轮换的方式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图书馆员[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 (1) .

[3]吴金敦.浅谈图书馆管理中的岗位轮换[J].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3, (4) .

岗位核心能力 篇11

【关键词】岗位能力;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教学改革

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作为数控专业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实践性。随着数控技术的升级改进,制造业愈发重视数控人才,相关人才需求显著增加,然而,现阶段,大部分院校在数控专业教学中却表现出了不足性,所培养学生与企业的标准存在差距,岗位适应能力不强。

一、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当前的教学问题

(一)教材剥离现有设备

数控编程教材具有通用性和针对性。例如,在企业中,数控机床十分常用,主要讲述数控指令与实际操作。但学校购置的教学设备在型号等方面与教材存在出入,教学实践活动背离教学内容。

(二)课程脱离现实需求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的数控机床与相应系统具有单一性,然而,当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将会接触不同类型的数控系统,产生陌生感,无法满足岗位要求。

(三)数控设备短缺

因经费的制约,数控设备存在短缺的问题,类型单一,学校提供的设备、教材背离企业设备。但因数控系统种类的不同,编程手段和机床操作存在差异。权衡数控车床实训过程的安全性与设备损耗,一般都是在教师的监督下实现实训目标,学生实训时间紧张,在实习过程以及就业时无法完全掌握数控编程,在综合操作中也存在不足,使得学生表现出操作技能不高、综合职业能力低下、不熟练等问题,无法真正胜任现实岗位。

二、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一)围绕岗位能力培养合理设计教学项目

以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实践性和可行性,让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增强实践技能为原则,规范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参照数控技术岗位设立的具体的任职标准与职业岗位群,结合岗位需求,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借助项目与任务,从学生自身的情况与当下的教学条件出发,重新设计课程内容,依托工作过程,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合理渗透理论教学。

(二)采用理论、实践综合性教学

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应用理论、实践集约化教学,可以同步开展教学工作,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改善实践教学,强调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锻炼、培养,全面调动学习积极性,刺激学习欲望。

例如,在数控车削加工与仿真教学中,主要任务内容为:编制基础加工工艺;设计基础的加工程序;可利用仿真加工软件对相应程序进行校验;可合理安装工件,科学布设道具,规范开展数控车床对刀工序;合理导入加工工序实施自动加工;全面检验加工质量。参照任务要求,科学设计实施步骤。

1.编制加工工艺

教师公布项目任务,逐一发放项目任务书,认真讲解,而学生应深入研究阅读任务书、全面分析零件图,广泛查阅资料,规范填写相应的工艺卡片;

2.设计加工程序

教师应完整阐述数控编程格式、清晰讲授加工指标,学生则应以此为基础,规范设计加工程序;

3.仿真加工

教师应直观演示加工步骤,合理讲解,然后学生通过仿真加工软件开展虚拟加工,实施程序调试;

4.操作活动

教师直观演示操作规范,严格检查实际准备情况。而学生应规范安装道具、合理装设工件、认真对刀,最终实现零件自动加工;

5.零件检测

学生借助量具开展零件检测工作,规范填写相应的检测结果;

6.评价概括

教师应全面、系统评价小组操作实践,恰当填写考核结果明细单,通过讨论、分析和概括,得到改进意见,彻底清扫机床。

(三)编制完整的考核评价指标

在考核模式与方法上,深入研究教学目标控制以及过程管理的适宜方法,在原有笔试考核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调整。依据项目进程逐步开展考核工作,达到教学项目的全面控制与动态管理。在课程考核中,灵活应用过程以及终结性考核,并依照适宜比例科学计入整体课程成绩中。

三、教学效果剖析

对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进行教学改革,不仅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还强调操作技能锻炼与实训,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可行性,与现实岗位相符,学生既能学习理论知识,还可进行实习操作,在增强实践技能的同时,提升应用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锻炼自学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另外,该教学改革借助具体的机床操作可培养岗位操作技能,并可通过仿真加工增强学生的认识、开拓视野,使学生利用在校学习时间了解不同的数控系统,掌握各种机床类型。经由多年、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实施教学改革后,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就业质量大幅改善。

四、结束语

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在数控专业教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内容较多,且具有实用性。在当下以及未来,我们应围绕岗位能力培养,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开展教学改革,积极创新,合理优化,切实提升数控人才质量。

【參考文献】

[1]陈文涛.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教学改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9(18):134-135

[2]孟宝星.数控车床加工编程与操作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信息,2013(31):803.808

基于岗位能力的会计专业课程设计 篇12

一、对应会计账务处理工作岗位的课程

对应会计账务处理工作岗位的课程应包括:《会计基础与实务》、《行业会计》、《会计核算手工实训》、《会计核算电算化》、《成本核算实务》、《成本核算实训》等课程。《会计基础与实务》主要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对企业发生的基本经济业务进行规范核算的岗位能力;《行业会计》主要培养学生进一步对诸如商业、工业、服务业等企业发生的具体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岗位能力;《会计核算手工实训》以商业企业经济业务为例,培养学生手工完成制作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的职业技能;《会计核算电算化》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财务软件,完成对企业的记账凭证制作、各种账簿登记和会计报表编制的岗位能力;《成本核算实务》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成本核算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工业企业的成本进行核算的岗位能力;《成本核算实训》以工业企业经济业务为例,培养学生完成原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的归集分配并编制成本报表等的职业技能。

二、对应处理涉税事项工作岗位的课程

对应处理涉税事项工作岗位的课程应包括:《纳税基础与申报》、《税务筹划》、《纳税申报软件实训》等课程。《纳税基础与申报》培养学生能正确计算各税种的应纳税款并完成纳税申报的岗位能力;《税务筹划》培养学生在合法的前提下对企业各税种进行简单的纳税筹划的岗位能力;《纳税申报软件实训》分别以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企业为例,培养学生运用网上模拟报税软件完成纳税申报的职业技能。

三、对应财务管理工作岗位的课程

对应财务管理工作岗位的课程应包括:《出纳实务》、《财务管理与分析》、《财务管理实训》等课程。《出纳实务》培养学生对各种款项的收支进行管理的岗位能力,包括点钞、验钞、资金清查、结算方式的应用和各种票据的管理;《财务管理与分析》培养学生能正确选择资金筹集方式和参与投资项目的决策并管理好企业各种资产的岗位能力;《财务管理实训》以上市公司财务资料为例,培养学生完成投资可行性分析并制定资金筹集计划、撰写投资报告等职业技能。

四、对应基本审计工作岗位的课程

对应基本审计工作岗位的课程应包括:《审计基础与实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审计软件实训》等课程。《审计基础与实务》培养学生运用审计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完成对企业基本的账、证、表进行单项审计的岗位能力;《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培养学生进行内部监督和对被审计单位发生的具体业务进行综合审计的岗位能力;《审计软件实训》以企业财务资料为例,培养学生运用审计软件完成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审计的职业技能。

五、以《纳税基础与申报》为例的教学设计

完成课程的设置仅仅是良好的开始,如何对课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使其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也是关键因素。因此,任课教师首先要明确各门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然后根据各岗位创立对应的训练项目及其训练手段,最后由学生完成岗位能力训练项目。本文以《纳税基础与申报》为例进行基于岗位能力的教学设计(见下表),其他课程的教学设计可参照进行。

上一篇:设备科管理下一篇:借鉴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