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电平有效(精选4篇)
低电平有效 篇1
一、合作交流很必要恰如其分才有效
组织合作学习, 要做到营造气氛, 激励合作学习的兴趣;建立机制, 明确分工, 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与责任;适时引导, 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让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另外, 要因学生, 因教材, 因内容适度展开合作学习, 切不可追求形式主义, 追求课堂气氛, 时时事事地组织合作学习。
二、课堂演示少又简, 加强操作不可缓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对于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 “听过了, 就忘了, 看过了, 就懂了;做过了, 就掌握了。” (美国一家图书馆门前语) 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如二年级“认识除法”中“平均分”的概念, 有位老师这样设计:有6个苹果, 分成几堆, 可以怎样分?你想怎样分?用自备学具———小石子摆一摆。学生热情很高、摆法很多。开放的空间, 促思的问题, 留给了学生充分的动手机会和操作空间, 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分一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老师在一一归类的同时, 趁机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学生在摆摆放放、玩玩闹闹中轻松自如地掌握了概念, 加深了理解。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而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阶段。课堂教学必须协调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这方面的各种措施中, 将操作实验引进课堂教学, 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 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活动,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知识, 乃至数学知识的兴趣, 极其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算理的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说, 学具操作实验教学法要远远优于教具演示教学法。
三、探究学习不可少, 创设情景最重要
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中, 自主探索, 发现规律, 学会知识。
记得冰心老人说过:“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课堂教学中, 只有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 自由摸索的时间, 自由发挥的天地, 他们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 创新意识才能最优化地得到培养, 当然, 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要相信学生自己能学习、能探究, 不能总是“放心不下”而“指手画脚”, 另外, 还需随机应变。因材施教, 关键时刻当仁不让, 大胆点拨, 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呵护学生的探究热情, 指出其中的不足, 促进学生反思, 完善探究成果, 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加深入。
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看, 教师们一改陈旧的教育观, 树立了新的理念, 大胆进行新课程的实施, 教学方法不断翻新, 课堂教学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连云港市灌南县三口镇中心小学)
低电平有效 篇2
1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基本概念
在低渗透油田开采中, 分层注水工艺技术适合用在开采油田的中后期阶段, 或者是在开采中发现油田存在较多的非均质情况, 那么就可用分层注水工艺技术进行开采。油田分层注水技术, 是以对油井中封隔器进行注水为基础, 把油层划分成多个注水层, 在各个层段设置与之开采需求相符的配水仪器, 并借助水嘴注水工艺以合理斜体安排各层之间的矛盾, 科学地将注水分配到各个油层中。
在实际操作中, 分层注水可增加注水力度, 从而不断优化开采效率。实践表明, 将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应用到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活动中, 可大大提高开采质量与实效, 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2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的应用策略
在开采低渗透油田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有效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涵盖分层注水封隔器、封隔器验封技术、井下测试技术、防腐工具集油管技术、堵塞起密封剂配水器技术、注水井伸缩器、双击节流水嘴等, 笔者将其详细分析如下。
2.1注水封隔器
低渗透油田开采中单层注水压力较大、配注量较低, 这就对封隔器提出了新的高要求, 不仅要求封隔器具有很高的密封性, 而且还应确保其具有很高的耐压性,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分层注水工作科学、安全进行。通常情况下, 低渗透油田开采中用到的封隔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型号为Y341-114KA的可洗井封隔器。在实际开采中为了预防洗井通道未完全密封问题的出现, Y341-114KA封隔器可依照洗井活塞盘根来实现对锥度的设计标准, 并预防在洗井过孔环节破坏洗井活塞中的盘根, 从而确保盘根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型号为Y341-114KA的可洗井封隔器配合使用油管下方的放液阀, 可有效降低封隔器在井下作业时发生坐封问题, 从而切实提高分层注水封隔器的密封性, 进而实现洗井排量超过60 m3/h的目标。
(2) 型号为Y341-114的封隔器。该型号封隔器的主要优点, 是将坐封构建设计到了容器的内部, 可有效避免设备在下井时因刮碰而造成中途释放状况的出现。还可将胶筒设计到活塞中, 从而确保胶筒始终处于正常循环状态, 最终提高封隔器的承压能力。另一方面, Y341-114封隔器的优点还体现在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方面。高压水对大活塞发生作用时, 销灯会因简短而释放, 在这种情况下胶筒会因被压缩而变大直径, 并且还会使得封隔器油桃不断增加环形空间。在释放油管压力之后, 在大卡簧的压力下, 胶筒将始终处于环形空间中。当封隔器解封后, 管柱上提, 工作筒小于拉力而被扯断, 胶筒随之恢复原样, 封隔器的封锁也会自动解除。
(3) 型号分别为Y141-117和Y314-117的封隔器。封隔器Y141-117属于支撑类型中的一种, 对其打压后, 斜柱塞自动上移, 并带动小球上移。把斜柱塞扶正外移后, 管柱支撑在井底位置坐封。封隔器在水压变化的情况下能始终保持稳定状态, 胶筒也会一直保持密封、静止状态, 这就会大大延长管柱的使用年限。Y314-117与Y141-117的应用原理十分类似。如果将以上两种型号的封隔器和龙沈2#胶筒搭配使用的话, 它们的耐压性与密闭性也会显著提升, 甚至可超过25 MPa。
2.2双极节流水嘴
与相同孔径的节流水嘴相比时, 双极节流水嘴的注水压力要高很多, 并且单极的孔径小的节流水嘴与双击的在注水量上并无明显差异。在层间差异过大的状况下, 为实现有效提高注水达标率、并科学控制所层注水量这一目的, 双极节流水嘴顺势而生。
在传统的过滤底堵与堵塞器水嘴之间安装上一级水嘴, 并让一级水嘴和原来的水嘴合理衔接, 从而后成了新型的双极节流水嘴。
2.3注水井伸缩器
通常情况下, 注水井伸缩器都设计在保护封隔器的顶部, 和井段底部等各期共同构成平衡悬挂的管柱, 并确保管柱原有状态不变。在伸缩器下移到预设深度后, 有关内压会升高到16~17 MPa, 在高压作用下活塞被迫上行, 然后销钉释放出来、卡瓦也被推出, 从而注水井伸缩器中心管就会变成两部分后停在较为滑动的状态。在油压释放之后, 油管长度减小, 伸缩管内外中心深处, 并可在0~600 mm内正常工作。但是, 需要提出的是, 不管压力大小, 在伸缩器下方, 封隔器始终都保持静止状态, 这就可大大延长封隔器的寿命。
2.4堵塞器与配水器密封工艺技术
在低渗透油田开采中, 有5%的堵塞器与配水器不密封, 为了了提高两者的密封性专门研发出了密封工艺技术。堵塞器与配水器出现密封性不好的主要原因, 是配水器的进水孔将堵塞器的盘根刮破了, 或因粗糙的加工工艺导致堵塞器质量不达标, 因此导致配水器与堵塞器匹配度不高。有关研究数据显示, 配水器与堵塞器盘根的最优过盈在0.07~0.15 mm。在该范围内, 借助倒角的注水孔, 配水器就能和堵塞器较好地配合, 从而有效提高密封性。
2.5防腐工具与油管技术
因为低渗透油田的岩石空隙较小、渗透率低, 这就对注入的税制有很高的要求, 而由于注水管柱长期腐蚀外围油田, 因此在水质的作用下, 沉淀有很多杂质与污垢, 降低了油田投劳。借助防腐工具及油管技术, 可较好地处理以上问题, 从而显著优化低渗透油田的开采率。
2.6井内测试技术
因为低渗透油田的平均单井配注量通常在20~60 m3/d、单层平均配注量通常在6~30 m3/d, 而常用的最小排量是根据150 m3/d计算的, 但是这种计算方式误差过大, 所以很难实现精细注水。在引入井内测试工艺技术后, 可借助120 m3/d、80 m3/d、50 m3/d等多种规格的流量计, 可将计量精度提高为2.5级, 并且还可大大降低启动排量, 一般可将启动排量降为2.8 m3/d, 比原来的6.9 m3/d降低很多, 这就使得分层注水达标率及测试精度都有了明显提高。
3结语
总而言之, 将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应用到低渗透油田开采中, 可显著提高油藏开采成效。因此, 低渗透油田开采企业应全面了解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的重要性与优点, 并依据油田的实际情况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不断改善注水计量及相关仪器, 从而借助先进的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及设备, 促进低渗透油田开采效率的大幅提升, 最终促使我国油田开采技术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商永滨, 王斌, 李言.长庆低渗透油田注水工艺技术[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3, 21:109~111.
[2]李叶鹏, 李珍元, 韩明.低渗透油田有效注水工艺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6, 01:246.
[3]张雷平.七里村油田长6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 2014.
[4]韩刚.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17:104.
[5]桂常胜, 周毅, 刘剑宁.探究低渗透油田分层注水工艺技术[J].中国石油石化, 2015, 14:118.
低电平有效 篇3
渔业是具有生物碳汇功能的重要产业(表1,表2),也是我国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之一。以科技创新引领低碳渔业发展,不仅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和驱动力,更应该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总体战略部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其在控制温室气体存量和增量双方面的关键作用。
1 低碳渔业对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意义
1.1 发展低碳渔业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的有效途径
生物碳汇作为中国维持未来碳平衡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受到了高度关注。但碳汇研究大多针对森林生态系统展开,而我国适合造林的土地有限。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调查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的极限是26.5%,而2010年已达到20.36%[5]。研究表明,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碳汇[6,7],河流、湖泊等内陆水域也是重要的碳汇,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更可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渔业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碳汇方式,也是控制温室气体浓度的科学可行途径。
1.2 发展低碳渔业是应对国际减排压力的迫切需求
我国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每年新增二氧化碳排放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虽然《京都议定书》没有对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强制性约定,但是发达国家一直在用各种手段向中国施压,要求早日承担减排义务。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已经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8]。目前渔业能耗达2000多万吨标准煤/年,远高于大农业平均水平,节能减排任务相当繁重。同时,贝藻养殖可以固定和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为我国换取可观的国际碳排放额度。
1.3 发展低碳渔业是改善能源结构的重要手段
2010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对我国生态安全产生了巨大压力。开发低碳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战略问题。海洋藻类是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生物质能源库,它具有光和效率高、生长迅速和产油率高等优势。而且燃烧时,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生成的污染物较少[6]。我国可用来养殖海藻的水域十分广阔,据测算,利用11%左右的海域就可以满足现在全部的石油需求,并减少1/4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9]。
2 低碳渔业对科技的特殊要求
以低碳促转型,凭科技搏先机。低碳渔业作为现代渔业的新型发展模式,必须从增强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前瞻性和探索性研究,不断提高节能固碳水平;同时应立足我国水产养殖的特色和优势,通过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2.1 低碳渔业强调创新性
碳汇渔业是低碳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我国是率先提出渔业碳汇概念的国家,发展碳汇渔业没有国外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创新是我国碳汇渔业的本质特征,也是其发展的根本驱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创新水平,应用创新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对碳汇渔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不断创新的渔业科技为低碳渔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2.2 低碳渔业富有特色性
作为我国水产养殖的特色,近海贝藻养殖和淡水四大家鱼立体养殖增汇减排作用明显。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将科技与特色产业结合,研究典型渔业水域碳循环特征和水生生物固碳潜力以及关键调控因素,增强渔业碳汇能力,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其生态效应。将科技与特色产业结合,还有助于产业转型升级,运用新原理、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和污染。
3 渔业低碳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
3.1 加强基础研究,夯实低碳渔业发展理论基础
低碳渔业的发展和渔业低碳技术的突破都有赖于基础理论的重大创新。要以陆架边缘海和典型养殖水域等生态系统为重点,针对碳循环特征和关键驱动因子,影响水域碳汇功能和效率的主要因素及机制,各类水产生物的碳汇贡献途径及与之相配套的计量体系和评价模型等关键科学问题[7,10],组织实施跨学科、跨领域协作研究,为我国制定环境外交谈判战略和管理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和数据支撑,为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3.2 重视水域生态功能研究,保护和恢复现有碳库
水生生态系统是吸收温室气体的有效载体,要在保护水域环境健康和生态群落结构健康的基础上,全面协调地恢复和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而保护和不断增强现有碳库的碳汇功能。虽然海洋植物的总生物量只有陆生植物的0.05%,但碳储量却与陆生植物相当[9]。要深入研究海底森林的碳循环路径,重视红树林等海滨湿地整治技术研发,阐明各类生物在生态系统固碳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发提高固碳效率的调控技术,发挥海底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
3.3 发展特色型生态养殖模式,推动新碳库开发
作为中国渔业的重要特色,浅海贝藻类养殖近十年间从水中移出二氧化碳 4415万吨,对减少二氧化碳的贡献相当于造林 500 万公顷以上,节省造林成本近 400 亿元[9]。而四大家鱼立体养殖也可移出大量二氧化碳。大力发展生态系统水平的养殖模式,研究养殖水域的容纳量,探索不同营养级养殖品种之间的合理配比,建立碳的汇集、存储和固定系列化技术体系,实现不同能量物质的循环利用、养殖活动与环境条件的协调和统一,将充分开发养殖水域的固碳潜力。
3.4 以渔船和养殖设施为重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排降耗
渔业能源消耗约占大农业、林业和水利能源消耗总量的28%[11]。我国捕捞渔船每年的柴油补贴达100多亿元,工厂化养殖运行能耗高,因此这两方面是渔业节能工作的关键。应以占主导地位的拖网和流刺网渔船以及流水型工厂化养殖设施为重点,开展船型节能降阻、动力与推进系统优化匹配、节能型捕捞装备、低能耗气体交换、新能源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
3.5 开发生物质能源,以低碳可再生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开发海洋生物质能源,首先要选择藻种,一方面要发挥我国藻类养殖的特色优势,选取适宜大规模养殖的巨藻,另一方面要考虑应对绿潮、赤潮的需要,选取浒苔、硅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构建发酵海藻产燃料乙醇的整套技术体系,实现海藻燃料乙醇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吸收二氧化碳,抑制绿潮、赤潮爆发的同时,保障能源安全。
4 促进低碳渔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4.1 创新思路理念,大力宣传低碳渔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战略地位
低碳渔业,理念先行。大力推动低碳渔业科技进步和相关产业发展,永久性吸收陆地过剩的碳排放,是我国未来实现碳平衡的重要路径。要改变单纯强调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通过举办论坛、建设低碳渔业示范区等多种方式,逐步树立“大碳汇”观,将发展碳汇渔业提高到与植树造林同等重要的高度,像重视节能减排一样重视低碳渔业。科学系统地分析水域碳循环特征,准确测算其固碳潜力,全面评估渔业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在碳汇过程中作用,用科学数据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低碳渔业的重视和关注。
4.2 坚持开放式创新,准确把握以我为主和加强国际合作的关系
发展低碳渔业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构建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由于低碳渔业技术更多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要围绕节能减排和增强碳汇的关键技术,尽快设立专门的国家和行业科研专项,支持科技创新。同时应充分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积极参与低碳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效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在高起点上实现低碳技术的跨越式发展[12]。
4.3 注重制度创新,着力构建促进碳平衡的长效机制
在传统发展模式下,环境资源的市场价格偏低,污染排放成本过低,经济主体缺乏“减排增效”的经济动力,更缺乏促进低碳渔业技术创新的现实需求。因此要以加快建立和实施水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以碳基金和生态补偿基金为核心的碳平衡交易制度,实现生态服务的有偿化。制度创新有利于对渔业企业加强节能减排形成倒逼机制,利用补偿基金开展渔业低碳技术研究,更有利于建立促进“碳源-碳汇”平衡的长效机制。
5 结束语
中国能否在未来走到世界发展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对低碳转型的能力。发展低碳渔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海洋和内陆水域不仅具有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广阔空间,而且是未来发展低碳经济的资源宝库。加快低碳渔业理论创新和技术研发,充分利用渔业在增强碳汇、节能减排、维护生态平衡和新能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将为推动我国经济低碳转型,树立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宋金明.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4
[2]胡敦欣,杨作升.东海海洋能量关键过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3]GAO XUELU,SONG JINMING.Mai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and key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of carb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wa-ters[J].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2006,22(6):1330-1339
[4]解绶启.淡水水体碳汇评估[A]//中国工程院第109场工程科技论坛“碳汇渔业与渔业低碳技术”论文集[C].北京:中国工程院第109场工程科技论坛组委会,2010-143-151
[5]王礼茂.几种主要碳增汇减排途径的对比分析[J].第四纪研究,2004,24(2):191-196
[6]孙加韬.中国海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10,4:19-22
[7]李纯厚,齐占会,黄洪辉,等.海洋碳汇研究进展及南海碳汇渔业发展方向探讨[J].南方水产,2010,6(6):81-85
[8]李旸.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2):56-67
[9]李乃胜.发展海洋低碳技术的几点思考[N].科学时报,2010-06-04
[10]戴民汉,翟惟东,鲁中明,等.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120-130
[11]徐胜,张鑫.碳金融我国现代渔业经济发展支持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0:5(28):11-19
低电平有效 篇4
常规经济评价方法
1. 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是对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 是根据国家和石油行业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 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 编制财务报表, 计算评价指标, 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 以判别石油工业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1]因此, 对任何投资项目进行谨慎的经济评价十分关键。[2]
2.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
经济评价方法按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可分为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两大类。[3]
(1) 静态评价方法主要有, 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效果系数法、追加投资回收期法、追加投资效果系数法和年折旧法等。
(2) 动态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净现值法、净现值比率法、净年值法、净终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外部收益率法和动态投资回收期法。[4]
外围低渗油田效益规模及有效开发对策
1. 奈曼油田外围低渗油田的投资规模
(1) 奈曼区块近三年来总投资呈上升趋势 (见下图) 。
(2) 进入2012年以后, 奈曼油田投资规模将会缩减, 但钻井成本高于其他油田低渗区块 (见下表) 。
目前, 奈曼油田钻井成本为1766元/米, 虽然高于同属于低渗区块的长庆油田和大庆外围油田, 但是对于奈曼油田的实际情况而言, 能够成功地将钻井成本控制在1800元/米以内, 已经属于成功的典范了。我国国内油田钻井成本普遍占油田投资的40%以上。奈曼油田每年的投资规模, 很大一定程度上归咎于钻井成本高, 而钻井市场缺乏竞争是奈曼油田钻井成本高于长庆油田的主要原因。
2. 外围低渗油田的成本费用分析
外围低渗透油田的成本构成与普通油藏存在明显差异。目前, 辽河外围低渗油田成本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运输费用居高不下;动力成本明显过高;化学药品成本偏高;人工成本费用高;井下作业费用高。
3. 外围低渗油田的税金分析及政策
辽河外围奈曼区块的开发历经6年, 税金金额高于辽河油田中心区块, 每年用于税金支出这一项的开支较大。其中占税费支出4.5%以上的项目依次为:增值税、资源税和城建税, 分别占65.7%、26.59%和4.94%。因而, 可以考虑从降低增值税、资源税及城建税的角度来减少税费支出。目前, 国家对西部油气田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值税方面:《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管理办法》 (财税[2009]8号) 第九条规定, 油气田企业为生产原油、天然气接受其他油气田企业提供的生产性劳务, 可凭劳务提供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予以抵扣。但在实际生产经营中, 受各种因素影响, 与企业合作的外协作业单位95%以上是非油气田企业, 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从而使企业对外支付的钻井作业、技术服务等生产性劳务无法进行进项税抵扣。因此, 建议企业在选用外协单位时,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优先选用油气田企业 (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所属企业) 。
(2) 企业所得税方面有: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 第一类第六条“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所规定的内容, 西部油田企业完全符合西部大开发中有关内资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的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石油石化企业办社会支出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0]93号) 规定, 石油集团、石化集团所属企业发生的用于企业矿区所在地市政、公交、环卫、非义务教育、医疗、自有供暖、社区管理等社会性支出, 可以在当期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
(3) 资源税方面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关于印发西部地区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财税[2010]54号) 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免征或者减征资源税:其一, 油田范围内运输稠油过程中用于加热的原油、天然气, 免征资源税;其二, 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资源税减征40%;其三, 三次采油资源税减征30%。为便于征管, 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的纳税人按确定的综合减征率及实际征收率计征资源税。
4. 外围低渗油田的经营管理
(1) 加强油、水井日常管理, 延长油、水井免修期。
(2) 切实加大油、水井的管理力度, 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
(3) 优化工艺技术措施方案, 提高措施作业有效率。
(4) 强化“节约”意识, 减少外委工作量。
(5) 借鉴苏里格气田探索出来的“5+1”管理体制和“六统一, 三共享”的管理体系, 推行“标准化设计, 模块化建设, 数字化管理”管理思路。
所以, 可以考虑从优化管理模式的角度, 通过“三化”, 即市场化、一体化、数字化, 来优化管理方式、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5. 外围低渗油田降低操作成本的对策
(1) 借鉴国内油气田企业控制操作成本的经验, 如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和责任成本管理等。
(2) 借鉴国外油田控制生产成本的经验, 如积极寻找优质资源;在经营方式上, 依靠新型的经营管理体制控制成本, 同时采用各种方式, 如兼并、收购和剥离等方式进行资源的置换优化;重视投资决策, 通过经济评价和优化投资决策防止成本上升;重视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文以奈曼油田为实例, 系统地给出了提高研究区经济效益的对策, 为外围低渗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奈曼油田的投资规模、成本费用、税金支出及经营管理4方面的研究, 得出应该从减少投资、降低操作成本、加强管理强度及实施税金优惠政策四个角度来提高研究区的经济效益。
2.建议
(1) 适度放开市场, 逐步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建议奈曼油田充分发挥市场在油气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建立宏观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创造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和公开、有序、健全统一的市场环境。同时, 开放市场有利于降低费用, 降低工程费用, 提高工程质量。市场竞争机制有助于压缩钻井成本, 可以在目前综合钻井成本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深化管理制度改革。进行市场资源配置合理化改革, 预计可降低15%的井下作业费、10%的设备维护修理费, 提高2%的采油时率, 预计每年可以降低成本达480万元、增加原油销售收入达500万元。共计可为奈曼油田带来年增量效益近1000万元。
(2) 制订优惠政策措施, 鼓励开发难动用储量。经统计, 2011年全年, 奈曼油田向当地税务部门缴费支付的税费金额达到4839万元。奈曼油田作为难动用低效益油藏, 税收费用不仅高于辽河油田中心矿区, 也高于同属于低渗油田的长庆油田。因此, 建议调整不利于低品位油气资源开发的各种税费政策, 建立反映资源品质、勘探开发难易程度及油价变化等因素的灵活税费政策。对品质差异较大的资源开发, 要采用有明显差异的税费政策, 特别要对低品位资源的开发, 提供税费减免等各种优惠政策, 而对于易找易采而且规模较大的资源开发, 则要强调资源品质差异的级差收益, 客观反映开发不同品质资源的真实利益, 体现其合理性和公平性, 积极促进油气资源开发水平的提高, 达到奈曼油田的综合开发、合理开发和最大化开发程度。[5]奈曼油田作为我国陆上石油企业, 增值税税率为17%, 税负过重。国内陆上石油企业既不享受国外石油行业增值税全额抵扣的优惠, 又不享受海洋石油企业5%的税率优惠。比煤炭、电力等其它能源行业13%的税率也要高。因此, 国家有必要对奈曼油田这样的低品位边际效益油田勘探开发给与支持。
(3) 加强技术攻关, 合理调整开发方式和采油方式, 降低开采成本, 实现增量效益。针对外围油田奈曼区块的开发特点,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 应当加强低渗油藏整体压裂技术、精细注水技术与注水调剖技术、以及采用中频加热、智能提捞式采油新工艺、低渗透油藏的低成本开发技术等攻关。同时, 要加强技术储备, 与大学、科研机构和其他油田之间良性互动的科研机制。奈曼油田自2006年开发以来, 实施的一系列先进技术, 效果良好。例如, 压裂措施规模保持在23井次/年, 年投入费用1300万元, 年增油量12000吨, 压裂规模效益凸显。压裂措施为奈曼油田产量稳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压裂措施的实施对于产量、效益的影响巨大。压裂缝监测、区块整体压裂技术、压裂液优选等技术为奈曼油田带来年5000万元的效益。再如注水开发是国内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方式。奈曼油田进入全面注水开发后, 目前注水控制储量占动用储量的76% (570万吨) 。采用精细注水等先进水驱技术试验, 水井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会平均上升8个百分点。油井产量增加, 自然递减率会下降5.6个百分点, 采油速度会上升0.05个百分点, 含水上升率可以控制在1.5%之内。控水稳油效果极其显著, 带来年3931万元的经济收益。另外, 智能提捞式抽油机是大庆油田研发的一种提捞式采油设备, 适合低产低效井的使用。奈曼油田试用1井次后, 年可节电3万千瓦时。缺点是其故障处理比较费时费力, 需要设备厂家由大庆油田来现场维修, 维修费用年增加2万元。随着奈曼油田低效井的增加, 如果扩大提捞式抽油机的使用, 既能降低年1600万元的动力费用支出, 也能降低单井维护维修。其他如中频加热和电热油管加热技术已经在奈曼油田12井次中使用, 效果良好, 大大降低了检泵次数, 减少了降粘剂和防蜡剂的使用, 延长了生产时率。这些节能增产技术为奈曼油田增加效益年8000万元。
(4) 开源节流, 挖掘潜在效益, 寻求百万吨产能投资控制50亿以内。奈曼油田作为油田公司百万吨产能投资控制重点区块, 近年来在投资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百万吨产能投资由2009年的75亿元逐渐下降, 2011年下降至60亿元, 但仍较50亿元目标任务偏高。为实现2012年后百万吨产能投资控制在50亿以内, 公司需从内部挖潜中寻求措施方案, 包括设计、技术、管理、机制和测算五个层面, 达到“两降一提高”的目标。一是通过优化、细化运行, 实现建设单位可控制项目的投资降低。二是通过对标无法降低需要控制的项目, 双方协商寻求部门政策性支持降低投资。三是优化投产方案, 提高油井产能。2012年, 奈曼油田下达钻井投资7口井, 原计划百万吨产能投资达到69.2亿元。为了实现百万吨产能投资50亿元的目标, 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其中包括对地面工程设备利旧压缩设备材料费用;优化组织程序, 控制作业工序, 加强现场监督,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费用;优化洗井井位, 缩短钻井周期, 合理利用老井场, 新井压裂采用单层压裂, 合理设计压裂液量和配比, 减少现场无用消耗。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 建设部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3版)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2-5.
[2] (美) 米安MA.油气项目经济学与决策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5:3-5.
[3]王桂荣等.技术经济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1:71-72.
[4]注册咨询工程师教材编写委员会.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