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体会(共10篇)
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体会 篇1
快速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急症之一, 可导致每搏排血量下降, 心室舒张期时间缩短, 心肌耗氧量增加, 特别是室性心动过速[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快速房颤患者常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 可使患者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晕厥, 甚至危及生命, 故须紧急处理[2]。胺碘酮作为目前已被公认的治疗心律失常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于临床已多年, 作用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笔者在临床工作期间对近年来收治的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对比治疗, 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0例, 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 女24例。年龄19~64岁, 平均46岁, 其中AT 46例, AF 34例。确诊器质性心脏病64例, 无器质性心脏病1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治疗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
(1) 心律在100次/分以上; (2) 呈各种快速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 如各型早搏、阵发性室上速、心房纤颤等; (3) 病程在6个月内, 此次发作时间<48 h, 每次持续时间>1 h; (4) 排除标准肝、肾及肺部等严重疾病者, 除外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明显低血压, 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综合征及碘过敏者[3]。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检查及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胺碘酮稀释缓慢静脉滴注, 剂量300 mg, 时间控制至少10 min, 必要时15~30 min。后用静脉泵持续注射, 速度控制为1 mg/min, 随后调整速度为0.5 mg/min, 用药总量2200 mg/24 h, 心室率达目标值后维持2~4 h, 维持量用法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治疗组给予胺碘酮150 mg稀释缓慢静脉滴注, 时间控制至少10 min, 用法与对照组相同。30 min后加用美托洛尔5 mg稀释后静脉注射, 至少5 min, 若无效可5 min后重复1次, 总量控制在15 mg以下。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及血压、心率改善情况, 用药前后监测观察重要脏器功能、血常规、电解质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疗效判定有效为用药72 h内转为窦性心律, 或基础值下降>20%;未达到以上要求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律转复率及有效率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后, 治疗组窦性心律转复38例, 转复率95%;对照组窦性心律转复31例, 转复率77.5%。治疗组窦性心律转复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39例 (97.5%) ,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32例 (80%) ,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下降程度由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及衰竭、过敏反应等, 对照组中2例患者窦性心动过缓, 停药后自行恢复;治疗组中2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停药后自行恢复, 1例患者发生低血压, 经对症处理恢复正常。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
3 讨论
快速型心律失常为内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 如处理不及时或失治易造成患者死亡, 因此积极抗心律失常至关重要。选取合理、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4]。笔者在工作中对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治疗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后, 治疗组窦性心律转复38例, 转复率95%;对照组窦性心律转复31例, 转复率77.5%。治疗组窦性心律转复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39例 (97.5%) ,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32例 (80%) ,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下降程度由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据相关资料研究报道,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钾离子通道及延长负极不应期的作用;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促进心肌细胞代谢等功效;其负性肌力作用较弱[5]。相对较为安全。但也有一定缺点, 在临床应用时使用方法复杂、负荷期长、心外脏器毒副作用大。而美托洛尔为β肾上腺素阻滞剂, 可减缓心率传导, 无内在拟交感作用, 降低心肌耗氧量, 对心脏有选择作用, 二者联用能够协同对抗心律失常[6], 收到良好效果, 但由于胺碘酮具有一定缺点, 临床应用较为复杂, 而β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能减慢心率传导, 无内在拟交感作用, 对心脏有选择作用。二者联用可有效起到协同作用, 达到抗心律失常效果。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治疗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及血压改善情况, 用药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等, 记录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 治疗组窦性心律转复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39例 (97.5%) ,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32例 (80%) ,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下降程度由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胺碘酮,快速心律失常,美托洛尔
参考文献
[1]王勇.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4) :128.
[2]应明英.实用危重病监测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457.
[3]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84.
[4]赵玉霞.乌拉地尔对高血压合并心功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2 (14) :133.
[5]Frodl T, Schule C, Schmitt G, et al.Association of the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Val66Met polymorphism with reduced hippocampal volumes in major depression[J].Arch Gen Psychiatry, 2007, 64 (4) :410-416.
[6]肖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 (3) :355-357.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40例临床分析 篇2
关键词:心律失常;中医治疗;辩证组方;中成药;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18-02
心律失常属中医学惊悸?怔忡?昏厥等范畴?是因为心脏冲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引起心脏的速度和(或)节律的异常?心率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电解质素乱?内分泌失调?药物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1]?病性有虚证?实证和本虚标实证之分,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因患者体质禀赋有异,发病原因?证候演变不同,故临床症状表现复杂?但分析证候时只要紧扣病机,仍可以找出其规律性的特征?对临床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中医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1~16年,平均7.5年?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胸闷?乏力?头晕?晕厥?
1.2 辨证组方
1.2.1养心益气 甘麦大枣汤加味 炙甘草30克,淮小麦60克,大枣20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黄芪30克,远志6克,龙齿30克(先煎),陈皮6克?
1.2.2滋养心阴 养阴宁心汤太子参30克,麦冬14克,玉竹10克,天花粉12克,生甘草6克,龙眼肉15克,仙鹤草30克,珍珠母30克(先煎)?
1.2.3温补心肾 四逆加入参汤合真武汤加减熟附子10克,干姜6克,党参3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车前子10克(包煎),紫石英30克?
1.2.4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黄连温胆汤 黄连9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半夏15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生甘草6克,石菖蒲15克,郁金12克,天竺黄12克?
1.2.5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加减丹参15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柴胡15克,枳壳12克,桂枝10克,香附10克?
1.2.6中成药 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效?每次1支,每日2次?对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动则加剧,乏力,口干,心烦,苔薄白之房颤及早搏,效果显著?宁心宝为新鲜冬虫夏草中分离的麦角菌科?真菌虫草头孢子,经液体深层发酵所得到的菌丝干燥粉末制成的胶囊剂?每粒含纯菌丝粉0.25克?适应于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尤其对冠心病引起的各种早搏?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效果较佳?每次2粒,每日3次,饭前温开水冲服,1个疗程为2周?
1.3饮食疗法 人参5~10克,朱砂1克,猪心1个?先将猪心用竹刀切开,再放入人参?朱砂置碗内,加水适量,放锅中隔水蒸熟,连汤带肉一起服食?隔日1次,连服3次?茯苓30克,大枣10枚,粳米500~1 000克?将茯苓研成末,大枣洗净破开,与粳米共煮成粥?猪心1只,柏子仁15克?炖烂,吃肉喝汤?有养心安神之功?黄芪30克,鹿茸3克,鸭1只(1.5~2千克)?将鸭剖去内脏后,洗净,与前二味一起文火炖烂?食鸭肉并喝汤?
1.4 疗效标准 显效:动态心电图检查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有效:动态心电图检查早搏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动态心电图检查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小于50%,无变化或加重?
2 结果
40例患者经中医治疗,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 87.5%?
3 讨论
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胸痹?眩晕等病范畴,病性有虚证?实证和本虚标实证之分,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因患者体质禀赋有异,发病原因?证候演变不同,故临床症状表现复杂?但分析证候时只要紧扣病机,仍可以找出其规律性的特征?
四诊中,以切脉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最为重要?中医证候学中的脉象与心律失常类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多数心律失常患者可出现数?迟?结?代?涩?促等典型脉象,可资临床判定病情和预后[2]?促脉:脉来急促,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常见于心率快而不齐如心房颤动?频发期前收缩;结脉:脉来缓慢,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常见于心率慢而有间歇,如各种期前收缩?窦房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代脉:为脉来中止,良久复动,止有定数,常见于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等联律,窦性静止;迟脉常见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数脉多见于快速性心律失常?促?结?代脉多为心气不足,不能鼓动血脉,心律失常所致?
主症特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频发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可有胸痛?乏力?眩晕?视朦等,部分患者也可无不适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厥?搐搦,甚则猝死?
次癥特征分七种特征:①心虚胆怯特征:善惊易恐,坐卧不宁,少寐多梦,舌苔薄白,脉虚数或结代?②心脾两虚特征:面色无华,健忘失眠,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结代?③阴虚火旺特征:虚烦不眠,潮热盗汗,口干耳鸣,舌红质干,苔净或少,脉细数或细结代?④心阳不振特征:面色苍白,身寒肢冷,浮肿尿少,舌体胖,苔薄,脉沉迟或结代?⑤痰火扰心特征:胸闷呕恶,口苦痰稠,失眠耳鸣,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促?⑥水气凌心特征:喘促气短,咯吐痰涎,不能平卧,肢肿尿少,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沉滑结代?⑦心血瘀阻特征:胸闷心痛,痛有定处,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发作常因情志不畅?惊恐?焦虑?劳倦过度?嗜酒饱食等诱发?
看患者是否有心悸?怔忡而不能自主的自觉症状;其次根据症情区别心悸的性质,是实证还是虚证,是心阳虚还是心阴虚,是夹痰还是夹瘀;第三要掌握惊悸与怔忡的区别?惊悸之证,临床常因惊而悸,以实证为多;怔忡乏证,以虚证为多;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为怔忡?此外,亦有虚中夹实的,临证时应予详细辨别[3]?
临床治疗虚证,当以养心安神为主,实证如因瘀血所致,当活血化瘀为法;若因痰热引发,又当清热化痰?若是久病,虚中有实,病情较为复杂者,则宜标本兼顾,攻补兼施?
参考文献
[1] 黄春林.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1,198.
[2] 张水定.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32 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0,(4): 23.
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 篇3
中医对心律失常病症提出规范的辩证论治方案, 始于张仲景《伤寒论》之炙甘草汤症 (心动过速、过缓不在此讨论范围) 。原条文很短, “伤寒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有学者还将仲景所制之真武汤、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等归入可治心律失常之列。依据是这些方剂的主治症中有心悸等症状。但心悸是患者的主观感觉。并不就是心律失常。因而认为这一系列的方剂可治疗心律失常是缺少依据的。事实上, 在仲景所制诸多治疗心悸的方剂中, 有客观证据表明心悸是由心律失常导致的, 只有炙甘草汤。这个客观证据是脉结代。
历代医家对心悸的病因病机、治法用药研究颇多,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方面的学说, 但却始终存在一个缺陷, 就是缺少对同时伴有脉律不规则的心悸病症的研究。有人总结, 传统治疗早搏的方剂有炙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交泰丸。而现代医家自拟的处方则不计其数。事实上在治疗脉律不规则的心律失常上, 除了炙甘草汤外, 其他方剂不是缺少理论依据就是缺少实践依据。
炙甘草汤对一部分“脉结代、心动悸”患者有确切的疗效, 这已是得历代医家的公认。但原文很短, 仲景也未深入讨论。并且, 在反映心律失常上, 脉结代这一中医术语粗浅而模糊使炙甘草汤的适应证很不好掌握, 从而影响了炙甘草汤的应用。
按目前较为统一的意见, 脉结代属脉不规则型心律失常[1]。这一类心律失常在心电图上表现为R-R间期绝对不等。结合现代医学对心律失常的研究可知, 属于这一部分的非危急症的心律失常有各种早搏、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不同房室传导比交替下传的房扑、并行心律, 2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逸搏、隐匿性传导所致的R-R不规则等。这仅只是单一的, 如果是两种以上情况组合的心律失常就更多, 也更是复杂。仅从炙甘草条文来看, 这些心律失常只要有心动悸的症状就是其适应证。但根据西医的研究, 上述心律失常的疗效和预后是有很大的差别。所以, 如不加区别地见脉结代、心动悸就使用炙甘草汤, 必然会降低炙甘草汤的治疗质量。
因此, 要提高炙甘草汤的疗效, 首要的问题是要注意结合西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选择好适应证。这是因为无论是结脉、代脉还是结代脉并见, 都不能准确地说明是什么类型的心律失常, 当然也就不能对疗效及预后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故而要选择好炙甘草汤的适应证, 提高其疗效, 就应该采用西医对心律失常的分类方法。以下是笔者根据西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结合自己对炙甘草汤的应用体会, 对炙甘草汤的适应证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
早搏为首选适应证:早搏 (包含室、房及交界区性) 无论用中药还是西药, 都是最能取得疗效的一种心律失常。因此应作为首选适应证。但早搏要完全消失几乎是不可能的。故对早搏的治疗终点是症状的消失和早搏的数量的减少。从杂志的报道和笔者应用的情况来看, 炙甘草汤对早搏尤其是室性早搏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如非危急重症, 可独立使用。
心房颤动可选用炙甘草汤:阵发性房颤在临床上较少遇见, 常见的是持久性房颤。持久性房颤要想转为窦律很难, 即使转为窦律也难以维持。由于难以复律, 故处理持久性房颤的焦点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是控制心室率, 二是纠正心衰。没有证据表明炙甘草汤在控制心室率上肯定的效果, 至少可能与洋地黄相比。但炙甘草汤仍可应用。此刻其意义不在控制心室率而在于对心脏功能的改善。笔者曾先后用炙甘草汤治疗过2例风心病晚期的心房颤动, 心功已是4级。由于心功的明显改善, 存活时间明显超过了预期寿命。病轻独立使用, 病重则应与西药联合治疗, 注意疗程最好在1个月以上。
其他心律失常用炙甘草汤意义不大:除了早搏和房颤, 其他前述脉律不规则的心律失常都是用药难以治疗或根本就是无效的。有些心律失常即使用西药能临时改善病情, 但也不能取得远期疗效。因此, 对这些心律失常, 不应作为炙甘草汤的常规适应证。
另外, 要提高炙甘草汤的治疗质量, 还要注意用药剂量。炙甘草汤中有两味药的剂量很大, 一是生地黄, 二是大枣, 前面所举医案就属这种情况。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养心复脉汤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篇4
【关键词】养心复脉汤;心律失常;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27-01
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但若使用不当,可诱发心律失常[1]。因此,本次研究采用中医药治疗心率失常,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21例, 女14例,年龄22~ 63岁, 平均(42.3±2.6)岁,病程0.6~16年,平均(5.8±2.3)年。心电图分析:室性早搏16例,房性早搏15例,阵发性房颤4例。观察组35例,男22例, 女13例,年龄21~ 64岁, 平均(42.1±2.7)岁,病程0.4~17年,平均(5.6±2.4)年。心电图分析:室性早搏18例,房性早搏12例,阵发性房颤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律平片进行治疗,心律平片购自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350,口服100~150mg/次, 3次/d,或者遵照医嘱进行调整。4周为1个疗程。
治疗组患者采用养心复脉汤进行治疗,养心复脉汤的药剂包括生龙骨( 先煎) 30克,枣仁30克,磁石( 先煎) 30克,生地30克,鸡血藤15克,炙甘草12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蕤仁10克,阿胶(烊化) 10克,人参( 先煎) 6克,五味子6克,琥珀( 冲服) 2克。共450mL药汁,150mL /次,3次/d,1剂/d。4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身症状变化情况,包括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疼、眩晕多梦等症状;每周进行1次心电图检测,观察心电图演变情况、
1. 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临床评判标准分为3个等级,显效:心律失常症状完全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或早搏减少1/2以上;有效:心律失常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或早搏减少1/2以下,或心动过缓心率提高10 次以上;无效:心律失常症状无变化[2]。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以( X±s)记录计量资料并用t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5.7%高于对照组65.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514(40.0)16(45.7)5(14.3)85.7对照组356(17.1)17(48.6)12(34.3)65.72.2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疼、眩晕多梦症状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n/%)
组别例数时间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疼眩晕多梦观察组35治疗前351220 治疗后30(85.7)9(75.0)16(80.0)对照组35治疗前351222 治疗后22(62.9)7(58.3)12(54.5)3.3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阵发性房颤的总有效率82.9%(29/35)高于对照组54.3%(19/3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时间室性早搏房性早搏阵发性房颤观察组35治疗前16154 治疗后13122对照组35治疗前19124 治疗后10723討论
近年来,伴随着中医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心律异常中的治疗价值日益得到重视。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晕厥”范畴,因此临床治疗的重点在于补气益血。养心复脉汤的药物成分包括生龙骨、枣仁、磁石、生地、鸡血藤、炙甘草、麦冬、当归、桂枝、蕤仁、阿胶、人参、五味子以及琥珀等,具有十分显著的通阳复脉、养心安神、兼以活血的功效。其中,人参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减弱或消除心律失常,减轻心肌缺血损伤; 人参皂苷对顽固性室性早搏并联律有效,且有明显改善心功能的作用[3];阿胶补心血,能够有效地保证机体内的心血的供应;桂枝、炙甘草壮心阳,有助于将心率维持在正常和稳定的水平; 生地具有充养血脉的作用,能够补充心脏部位的血液含量;鸡血藤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可显著减少心脏早搏现象;其中麦冬具有生津、清心的作用;五味子、蕤仁、枣仁具有敛心、安神的作用,有助于维持患者情绪和心理上的稳定;琥珀具有活血化瘀,平肝安神,通阳复脉的作用,有助于患者症状的迅速缓解。诸药合用, 使心气复而心阳通,心血足而血脉充,则心动悸,脉结代诸症自除。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5.7%高于对照组65.7%,且心电图总有效率82.9%高于对照组54.3%,同时观察组治疗后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疼、眩晕多梦症状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了采用养心复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改善心肌供血状态,补充心肌营养,解除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军辉.复脉养心汤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92-3493.
[2]尚百艳.安神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9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9):34-34.
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体会 篇5
关键词:老年,心律失常,胺碘酮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老年人各种疾病日益突出, 尤其是心血管疾病, 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成为了威胁老年群体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首要疾病[1]。其中心律失常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威胁也日益突出。心律失常是老年心脏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病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 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也变得越来越紧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90例, 其中男性73例, 女性17例, 年龄均在55~8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3岁。90例中有27例属频发室性早搏 (平均早搏数>30次/h) , 63例属房震, 其中38例阵发性房震 (房颤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7d, 可自行转复) 25例持续性房震 (病程不超过半年, 患者要求复律) , 90例患者中均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
1.2 基础疾病及症状
住院前, 大部分患者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史, 其中45.1%患有冠心病, 16.7%患有高血压病, 12.3%患有慢性肺心病, 还有其他如脑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脏病等病史。另外据调查发现, 老年心律失常发生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性普遍高于女性。心律失常类型主要有期前收缩和心房纤颤两种, 而室性、房性期前收缩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症, 心房纤颤发生率相对也较高, 还有少部分是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在收治的90例病患者中, 23例 (占25.6%) 出现眩晕、肢体活动障碍、晕厥等症状, 28例 (31.1%) 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症状, 因感染、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及药物而诱发心律失常症状的分别占19%、15%、5.3%、4%。
1.3 治疗方法
给患者每次口服胺碘酮200mg, 每天3次;6~7d后改为每天一次。在服用此药过程中务必要停用其他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服药前一定要记得做心电图, 并检查血尿、肝功能及常规, 保持每周复查1次。住院的患者要每天测心率、心律和血压, 门诊患者可以每周只检测1次。
2 结果
按科学的医学疗效判断标准, 以痊愈或偶有复发现象为显效, 以心律失常发作的概率在40%以下为有效, 以治疗前后变化不大, 发病率减少40%以下为无效[2]。经过治疗, 82.2%显效, 13.3%有效, 4.5%无效, 总有效率为95.5%。临床显效的74例中, 有的在服药后第二天即感觉到, 有的在第3天, 大部分在4~7d, 最迟的在3周后见效。例数分别为8例、25例、39例、2例。在使用胺碘酮治疗前后对比中, 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至 (72.9±6.1) 次/min、心电图QT间期延长至 (432.5±26.4) ms、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增加至 (46.1±6.3) ms, 与治疗前比较均发生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老年人疾病, 其产生大多与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病史相关[3]。心室心律紊乱可以直接导致室性心律的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极危病, 它可以导致室颤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因此, 及时诊断病情, 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判断可能造成的影响, 是确保及时对症抢救、控制病死率的关键。目前, 在治疗心律失常的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中, 胺碘酮是最易于被患者所接受的。该药是专门针对器质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症的, 是被推荐的静脉终止室性心律失常药物, 它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同时该药可起到抗心肌缺血作用, 能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胺碘酮是一种高度脂溶性化合物, 其被肠道吸收的速度相当缓慢, 生物利用率也不是非常高, 仅为20%~80%。但不同个体的吸收功能不一样, 存在的吸收差异可达4倍之多。当服用胺碘酮后, 血药浓度在3~6h内即可达到高峰, 在1.5h后即可从血液中检测出, 其平均见效时间为3~6h, 大概1个月内即可使血药浓度稳定下来。但在静脉应用状态下其生物利用率相当高, 可达100%, 见效速度也非常快, 注射后1~2h即起效。胺碘酮的分布容积最高可达20~250L/kg, 能在心肌组织内快速集聚, 但在部分组织如脂肪组织中却积累得很慢[4]。胺碘酮可以扩张动脉和外周血管, 抑制甲状腺素对心脏的作用, 影响自主神经系统。是一种复合型抗心律失常药。但其电生理作用复杂, 不仅对钾离子、钙、钠通道有一定的阻滞作用, 而且可以抗肾上腺素, 常常被认为是III类抗心律失常药。
个体心脏基础病变的种类、程度、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正常人出现室性早搏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没有任何临床意义。心肌缺血、坏死、纤维化的程度与冠心患者室性早搏出现的危险性成正比, 二尖瓣脱垂患者常常出现室性早搏, 但很少有不良的预后。对于病理性早搏的治疗, 据相关医学分析, 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治疗病因, 如治疗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心脏病, 冠心病, 或纠正电解质混乱, 停用引起早搏症状的药物。 (2) 抑制早搏, 选服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心脏状态和心室率决定了心房颤动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程度, 室率越慢, 心排量程度越低, 心脏扩大和心脏病者越容易导致心力衰竭。室性早搏初犯且室率快者, 发病症状相当明显, 多有头晕、心悸胸闷甚至晕厥、心力衰竭等现象, 严重者可诱发心绞痛。如二尖瓣狭窄者出现以上情况将会诱发肺水肿。若持续性心房颤动, 心室率不快, 就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出现。
心房颤动的治疗药遵循一定的原则, 目前, 关于这这种病的治疗普遍遵循这样的原则, 即对年龄在65岁以下, 初患心房颤动或阵发性心房颤动者, 如果有症状但不是冠心病体征或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胺碘酮或者电转来使窦性心律恢复正常;与以上条件不符者, 应该使用β受体阻滞剂 (索他洛尔除外) 、Ca2+离子通道阻断剂 (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 、地高辛等来控制心室率, 与此同时, 都要配合抗血或抗凝小板与基础心脏疾病的治疗。通过转复心房颤动来维持窦性心律能使心房的活动与生理状态相符, 且能使患者增加运动耐量, 缓解病症, 改善生活, 进而血栓栓塞的危险性降低, 心率相关的心房扩大得到抑制。正常情况下, 转复窦性心律可以由我们自主选择时间进行, 假如心律失常是由低血压、心绞痛或急性心力衰竭等原因引起的, 而抗心律失常药不能立即发生效力, 应该马上使用直流电复率。虽然电转复的成功率相当高, 但大部分患者不愿接受, 所以一般情况下还是使用药物复律居多, 紧急情况除外。抗心律失常常用临床药物分I、III类, 胺碘酮是最早被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症的III类[5]。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证明, 胺碘酮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复发及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很显著。胺碘酮属非竞争性阻断α受体, 并且其负性肌力作用之轻, 因此能够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 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心脏供血, 减少心肌耗氧, 减少对心排血量的影响。不过, 胺碘酮也有一定的负作用, 它会导致肝、肺、神经、皮肤和甲状腺严重的损害, 但其心脏毒性发生率低。其不良反应与药物使用剂量大小、时间长短、途径等有关, 主要症状为心外副作用。
总之,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心律失常已成为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 且其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程度都会相应增长, 一般成年人的房颤、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都低于高龄者。鉴于老年人心律失常的高发生率, 高危害性, 且难以控制的特点, 我们要依据每个老年个体的具体特点及情况来进行治疗, 方能使病情转危为安。对于老年心律失常的治疗, 首先应该从病因或诱因下手, 及时有效地控制住病因和诱因, 如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缺氧, 尤其为低钾、低镁;改善心肌供血;抗感染;消除心外因素。但要有效地控制住病因和诱因, 药物治疗应该是首选。
参考文献
[1]谢剑.老年人心律失常162例分析[J].广西医学, 1999, 28 (3) :592-593.
[2]王俐.老年人心律失常368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 2007, 36 (3) :247-248.
[3]郑淑芳, 陈清启.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病因分析[J].山东医药, 2010, 54 (29) :53-55.
[4]杨桂芝, 王玉芬, 朱学良.老年心律失常152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 2001, 16 (3) :119-120.
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42例, 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53~80岁, 平均58.5岁;排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以及肝肾功能不全及电解质紊乱者, 其中频发室性早搏40例、快速心房颤动30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2例、室上速8例。
1.2 用药方法及结果:5%葡萄糖注射液20 m L加入胺碘酮150 mg在10 min内静脉注射, 15 min后可重复给药, 以0.5~1.0 mg/min速度微泵静脉泵入直至转复成窦性心律。90例患者中, 86例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逐步转换成窦性心律, 占总患者人数的95.6%。3例发生心动过缓, 静脉应用肾上腺素后改善, 4例患者发生静脉炎, 经局部湿敷硫酸镁后好转;2例患者发生血压下降, 应用多巴胺静脉输液或泵入后改善。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惧, 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应该学习心理和人际沟通上的知识, 掌握好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加以实际运用。护士应该尽力回答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疑问, 多和患者进行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言语表达和肢体接触给予患者鼓励, 降低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紧张感, 使得患者能够有信心并且配合治疗达到增强患者信心, 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护士正确的沟通交流和较好的反应力。护理人员应该多鼓励患者, 促使患者重新建立和疾病做斗争的信心, 消除不良心理反应,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用药护理: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持续心电监护, 胺碘酮首次剂量为150 mg加入5%葡萄糖20 m L, 不宜用生理盐水配置, 因为Na Cl溶液中的氯离子将随着苯环上碘离子的离去而取代到苯环上去, 生成苯环上氯取代产物而产生沉淀, 缓慢静脉推注, 时间多于10 min。15 min后如无不良反应, 可以再次重复用药。以0.5~1.0 mg/min速度微泵静脉泵入直至转复成窦性心律, 静脉使用胺碘酮最好不要超过3 d[4,5]。24 h内用药总量一般控制在960~1600 mg。用药时应选择粗直、易固定的血管, 避免胺碘酮静脉给药时对静脉血管壁的刺激较大而造成局部静脉炎, 保持输液管道通畅, 避免药物外渗, 以防静脉炎及皮肤坏死的发生, 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红肿或疼痛应立即更换注射血管[6,7]。
2.3 药物不良作用观察及护理:胺碘酮为钾通道阻滞剂, 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同时兼有I、Ⅱ、Ⅳ类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效应。胺碘酮负性肌力作用较小, 致心律失常作用小, 小剂量副基本无不良反应[8,9]。用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 当心率减慢或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时, 应立即停药, 长期使用胺碘酮易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肺纤维化、肝功能受损、皮肤、神经毒性及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并观察心率变化, 必要时可给予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提升心率。
2.4 饮食指导:患者做到戒烟戒酒, 胺碘酮会导致患者胃肠道不适, 避免刺激辛辣的食物, 宜进食低脂肪、清淡的易消化食物。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最好进食低盐食品, 注意补充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以及微量元素的补充。
摘要:目的 探讨胺碘酮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方法, 总结其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 90例患者中, 86例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逐步转换成窦性心律, 占总患者人数的95.6%。结论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同时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胺碘酮,心律失常,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杨艳敏.静脉胺碘酮的应用价值[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杂志, 2009, 23 (2) :103.
[2]陈长香, 李建民, 吴庆文, 等.静脉留置针局部硫酸镁湿敷效果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2) :360.
[3]王瑞源, 李文斌.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海南医学, 2010, 21 (21) :150-151.
[4]郝开颜.应用胺碘酮治疗急诊PCI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J].内科, 201l, 6 (5) :521-522.
[5]李永泉.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5) :70-71.
[6]覃兵.胺碘酮治疗54例快速心律失常病人的疗效探析[J].医药前沿, 2012, 2 (7) :171-172.
[7]毛艺梅.快速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下半月) , 2012, (1) :23-14.
[8]武红英.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l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3) :318-320.
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体会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诊断确诊,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5.8±6.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23 h,平均(6.5±2.7)h,其中,<6 h 42例,6~12 h 60例,>12 h 18例。
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出现心肌缺血症状;(2)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电图出现动态改变;(3)肌生化标志物升高[1]。
1.2治疗方法:患者于入院之后即行常规治疗,主要措施为:常规镇痛、给氧,同时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同行心电监护,针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予以对症治疗。针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适应证患者于常规药物治疗和给氧处理后行溶栓治疗,抑或急诊介入治疗;针对持续多形性室速抑或心室颤动患者,均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治疗;针对缓慢性且病症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起搏器进行临床起搏治疗;针对合并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且暂不可缓解的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于陷入休克状态的患者行药物升压抑或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以此提升心肌功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状态,其中,升压药物以多巴胺为主。
2结果
120例患者中,20例死亡。其中,4例于将患者送往病房途中患者并发室颤而死亡,6例因急性泵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另10例患者经治疗后由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转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无效后死亡。其余100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病情稳定,住院(10.5±5.9)d后病情好转出院。
3讨论
心律失常为临床常见疾病,也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之一,临床病死率较高。相关数据显示[2],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为75%~95%,可见其频发性。临床诊疗资料表明[3],心律失常发多起病于急性心肌梗死病发后1 h~2周内,但是仍以24 h之内心律失常发病率最高。而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约有1/2的患者因为并发心律失常而于发病后1 h之内死亡,且其中约有56%~78%的死亡患者为可救治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电活动出现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病情进展未能得到及时控制者,可因心室颤动或心室停顿而引发心脏骤停,导致电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更低患者在心动过缓时,血压受心排血量显著,会出现降低趋势,而当心动过速时,心搏出量未能受到限制,心肌耗氧量会渐而增加,且动脉灌注会不断降低,由此加重心肌缺血,引发心律失常。一般情况而言,急诊介入手术过程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极易并发室颤,而于造影时也极易出现心电不稳定的情况。究其根源,还在于造影时健侧血管血流减少,由此造成该区域出现缺血反应,急剧加重了心电不稳定。于急诊过程中,开通闭塞血管也会造成心律失常抑或灌注损伤,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于急诊治疗过程中通常会安置临时起搏器以降低手术风险,但是同时,对于缺血或坏死心肌而言,起搏电极对其产生的心肌负极会不均或加重。
抗心律失常治疗过程中应当重视β受体阻滞剂剂的应用。既往研究证实[4],β受体阻滞中的有效成分可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纠正患者自主神经失衡,并可通过提升颤阈值以降低因心肌缺血诱发室颤的发生率。而为预防急性泵衰竭伴发的房颤,临床应当及早进行灌注治疗,以恢复患者冠状血供,但是应当避免关注损伤和再引发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同心肌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治疗措施等存在相关性,病死率较高。故而,于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提高警惕性,加强心电图实时监测,于常规治疗法上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对症治疗措施,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品质。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为心律失常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之后即行对症治疗,观察期转归情况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120例患者中20例死亡,另100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常规治疗法上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符史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8):3508-3509.
[2]屈百鸣,徐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处理[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4(4):283-287.
[3]田芳,毕会民,朱俊科,等.2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10):726-729.
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体会 篇8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体会
室性心律失常属于临床上非常普遍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症, 若患者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本次研究特就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 对全部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 结果显示42例心功能Ⅲ级患者, 58例心功能Ⅳ级患者, 由于药物、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引发的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患者以及罹患甲亢、高血压并、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和严重肝病、肺病的患者不纳入本次选择范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有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 女21例;年龄42~76 (63.7±5.9) 岁。治疗组中男27例, 女23例;年龄45~79 (65.2±6.3) 岁。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胸片、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心肌酶以及脑钠肽以及心电图方面的检查, 并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以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 在此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 4粒/次, tid, 持续服用1个月[1]。治疗组患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与盐酸胺碘酮片联合治疗, 盐酸胺碘酮片0.2g/次, tid, 持续服用1~2w后逐渐减少用量至0.2g/d, 持续治疗1个月[2]。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率、心律变化以及服药后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和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控制, 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室性早搏减少幅度超过治疗前的90%或者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临床症状得到有所改善, 室性早搏减少幅度超过治疗前的60%;无效:患者病情没有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现象, 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 室性早搏减少幅度低于治疗前的60%[3]。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测,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13例患者治疗显效, 占26%, 26例患者治疗有效, 占52%, 11例患者治疗无效, 占22%, 治疗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27例患者治疗显效, 占54%, 17例患者治疗有效, 占34%, 6例患者治疗无效, 占12%, 治疗总有效率为88%。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1例头晕, 占2%, 1例头痛, 占2%, 2例胸闷, 占4%, 2例胃部不适, 占4%,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治疗组2例头痛, 占4%, 1例胸闷, 占2%, 1例胃部不适, 占2%,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作为临床上非常普遍的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且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几率较高, 心力衰竭的主要引发原因为心肌损伤对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更大的威胁。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首先需要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有效控制, 使冠脉血流量得到有效增加, 使心肌耗氧量得到有效减少, 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4]。室性心律失常属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上通常采用参松养心胶囊、盐酸胺碘酮片等进行治疗, 上述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 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治疗风险。
作为Ⅲ型抗心律失常药, 盐酸胺碘酮片能够使窦房结自律性得到降低, 使折返激动获得消除, 并对这返环发挥阻断作用, 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和长效不应期得到有效延长, 而且不会对动作电位以及静息膜电位高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参松养心胶囊为中药制剂, 具有通络活血的功效, 不但能够对患者的自主神经生理功能进行有效改善, 还能够使患者心肌细胞的代谢功能以及心脏传导系统的生理功能得到改善。将参松养心胶囊与盐酸胺碘酮片联合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能够降低单独药物用量, 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临床疗效非常显著。
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 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参松养心胶囊与盐酸胺碘酮片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欧阳志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J].健康必读杂志, 2013, 5 (30) :143-144.
[2]陈志勇, 李玉华.厄贝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黑帮室性心律市场的临床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23) :112-113.
[3]陈勇, 向琳, 胡玉华.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17 (20) :1047-1048.
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体会 篇9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4-0040-02
心律失常是内科常见多发病,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没有新的发现及突破,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会引起致命性严重的心律失常副作用已被临床医师所认识[1],治疗相当棘手。本于201.3年—201.5年经临床使用中药制剂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年龄1.8—66岁,男1.5例,女10例;病程2月—10 a;原发病:冠心病9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心肌炎1例,风心病1例,肺心病3例,原因不明3例;对照组25例,年龄1.7—64岁,男1.4例,女1.1例;[HJ1.8mm]病程1月—9 a;原发病:冠心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心肌炎1例,肺心病2例,风心病1例,原因不明3例;2组中医辨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2组一般资料及中医证型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及分型[2~3]。
1.3排除标准2组均排除不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均除外心、肺、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者;除外心率小于60次/分的患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常规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劳累、受凉,心情舒畅。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次4粒温开水服用,每天3次。对照组:盐酸胺碘酮(上海九福药业有限公司)1次02 g口服,每天3次。2组以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估。
2.2观察指标观察临床症候及心电图相关指标。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及甲状腺功能。
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TX-3/8]±s)表示。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疗效标准[3] 显效:症候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正常或早搏减少75%以上。有效:症候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心电图有恢复,过早搏动减少50-75%。无效: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
3.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2.2组心电图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2。
3.3.2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甲状腺、肾功能,心率、血压变化2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变化;但对照组心率较治疗组有明显下降且出现Q-T间期延长,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
4讨论
参松养心胶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对多种离子通道的阻滞作用。李宁等[4]观察到参松养心胶囊干粉提取液阻滞IK1、IK,显示类似胺碘酮的多离子通道阻滞作用;该药可能通过延长APD,降低异位心肌的兴奋性,抑制触发机制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李宁等[5]还发现参松养心胶囊干粉溶液对INa峰值电流有抑制作用,同时对Ica,L具有一定程度的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可使2种电流的电流浓度、电压曲线上移,但不改变峰值、激活和反转电位,提示参松养心胶囊在不同膜电位水平对INa、Ica、L均有阻滞作用。冯莉等[6]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参松养心胶囊能够减少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传导时间以及AH间期,表明参松养心胶囊能够改善心肌电冲动在窦房结、心房,房室结间的传导,这可能是通过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实现的。这种多离子通道阻滞药物均可延长各层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长,从而起到了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
中医络病理论认为,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气阴两虚导致心络的络虚不荣和络脉瘀阻所致,尤其前者是发病的关键环节,参松养心胶囊依循中医络病理论,补、养、敛三法并用,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阻断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主要组成包括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酸枣仁、甘松、赤芍、土鳖虫、黄连、五味子、龙骨、桑寄生等1.2味药物,其中人参、麦冬、五味子能够益气养阴,消除气短、乏力的症状;丹参、赤芍、土鳖虫、甘松可以益气养血通络,解决患者胸闷、胸痛的症状;桑寄生、山茱萸、酸枣仁能够安神,消除患者心慌,头昏症状;龙骨重镇安神,黄连清心安神,可消除失眠、多梦等症状,起到“整合调节”的效果,目前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盐酸胺碘酮的化学结构和甲状腺素类似,抗心律失常作用有广谱、高效和长效等特点,脂溶性高,消除缓慢。不良反应表现多方面,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可见约9%的用药者,最为严重的是引起间质性肺炎,形成肺纤维化。部分患者引起Q-T间期延长,心动过缓,可致严重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通过我们一年多观察,总结为:1、参松养心胶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与盐酸胺碘酮相当,且没有减慢心率的负性频率作用;2、参松养心胶囊的副作用目前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至少没有盐酸胺碘酮的多;3、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通常服用时间较长,并且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其窦房结功能低下,所以参松养心胶囊可作为长期使用的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邹建刚,黄元铸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心律失常作用[J]中华心律失常杂志,1.998;2(1);52-55
[2]浦寿月,李志善,冯学敏实用内科学[M](上册)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03
[3]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4]李宁,吴相锋,马克娟,等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07,6(3):1.33-1.37
[5]李宁,霍有平,马克娟,等通络药物对心肌细胞钠、钙通道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95-998
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体会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43例。试验组使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 对照组使用美托洛尔单独治疗。对照组中, 男性24例, 女性19例, 年龄为18~76岁, 平均年龄为 (43.7±3.6) 岁。试验组中, 男性25例, 女性18例, 年龄为19~78岁, 平均年龄为 (45.3±3.9)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 初步使用剂量为12.5 mg左右, 2次/d, 同时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进行密切监测。试验组患者服用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药物治疗, 美托洛尔服用剂量及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 同时服用29 g稳心颗粒, 3次/d, 温水送服。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4周, 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心率失常发作次数、发作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1.3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正常, 心率失常发作次数减少90%及以上; (2)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心率失常发作次数与时间均减少70%~89%; (3)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 心率失常发作次数与时间减少50%~69%; (4)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9.1%, 试验组患者为93.0%, 对照组低于试验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失常发作次数与时间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心率失常发作次数为 (9.8±2.9) 次, 发作时间为 (16.2±3.4) min;对照组治疗后心率失常发作次数为 (22.4±5.7) 次, 发作时间为 (32.6±6.7)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交接性早搏等现象, 从而导致心率失常。针对该类患者, 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主要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 从而降低心肌细胞的自律性, 改善心肌缺血现象[3]。
美托洛尔是β1-受体阻滞剂中的一种, 能够使心肌缺血现象得到适当的缓解, 改善患者的心率失常症状。稳心颗粒属于中药制剂, 其中的黄精可以降压, 明显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现象;甘松可以显著提高心肌细胞缺血的耐受性;党参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 预防血栓;三七可以改善微循环, 降低心肌耗氧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9.1%, 试验组患者为9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心率失常发作次数与发作时间均少于试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有很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石琳.冠心病心率失常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28 (17) :314-315.
[2]钟丽洁.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18 (12) :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