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角色转变管理(精选10篇)
数学课程角色转变管理 篇1
从认识新课程逐渐走向深入了解, 感觉到它的新首先在于理念的新, 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 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的改革方向, 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使自己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 新的跨越, 我认真仔细探讨了数学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在鲜活的课堂教学中对新理念有了些许感悟。
光阴荏苒, 步入新世纪, 随着科技信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 我们教师必须从传统的45分钟传授角色向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教师的角色行为也有明显的变化, 由重知识传递向重人的发展转变, 由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 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定位, 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和课程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 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从事“观察、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数学学习的潜能, 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模仿与记忆”等方式学习数学, 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自我。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应有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一、在教育上以平等者代替权威者
课堂教育首先也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人际关系, 人与人交往的关系。传统的教育理念, 教师充当的是绝对的权威者、统治者的角色, 教师居高临下。师生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人格上的服从、屈服造成长大后人格的缺陷。这种关系也会形成一种压抑氛围, 压制学生创新思维。而新的教育标准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培养敢想、敢干、敢挑战权威、敢打破常规的除旧布新的素质全面的创新人才。新的教育思想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的教与学的关系。其核心是为了倡导教育民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 形成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角色的转变不论是怎样的身份, 核心是爱与尊重。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教师中心论”, 丢掉主宰学生的做法, 放下架子, 去除严肃的面纱。让师生彼此走进心门,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平等地位, 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
二、在教学上以引导者代替单纯知识的传授者
传统教学理念中, 教师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师道尊严”所赋予的传道、解惑、授业, 就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本为中心, 以讲授为中心。这就决定教师充当知识传授着的角色。当今我们面临的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学校教育所提供的知识十分有限, 单纯的知识传授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新的课程保准提供学生新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 教师作为引导者, 应是部分知识传授, 大部分时间放手让学生探索发现,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维, 学会学习, 引导而不是传授, 不把结论给学生, 不替代学生思考。创设和推动学生思考情境, 引导学生会发问, 提问质疑, 培养问题意识, 敢于挑战, 敢于超常规。
三、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学习者代替全能者
传统教学理念中, 教师是全能者, 教师拥有优于学生的大量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 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 有成熟的心理……这与“师道尊严”相适应, 与“知识传授者”、“权威者”相适应, 从而产生“一桶水”论, “蜡烛”论。在当今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知识更新, 信息剧增。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测性与复杂性, 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 保持开放的心态, 将学校视为学习的场所, 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 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 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其实, 某些方面教师的知识并不多于学生, 教师之所以作为“教师”, 主要是因为其阅历比较丰富, 在专业知识上先走一步而已, 更何况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 强调多科间的融合, 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 甚至主动向学生学习, 才有可能走在前面。教与学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教师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自身, 而教师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就发展了学生。
四、角色转变后教师的定位:教师是学习者、教学行为的研究者、使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1. 学习者。从学习中, 从课改学习与实践中, 从教学相长中充实自己。
2. 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下尤为重要。教师的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首先, 找一个起点为端点, 这个起点是教师个人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也是教师个人希望投入精力去追求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行动策略, 然后将行动策略应用于实践。
3. 促进者。
新课程实施中,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需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的促进者转变, 教师作为促进者他的角色行为表现是: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促进者”的教师, 其行为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一是积极的旁观。二是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 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能过自己去实践、观察探究、研讨, 是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新课程昭示了教师角色的一般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履行多样化职能, 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的责任。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着重组织学生学习, 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当地已有的新知识资源, 注重学习的个性化, 改进师生关系, 实现教师之间更为广泛的合作;更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更广泛地参加校内服务于课外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征途上, 我们要做勇敢者, 不断去探索, 去创新。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师不应该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管理者”———严格规范学生在课堂的一切行为, 而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关键词:教师角色,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
参考文献
[1].马复, 章飞.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2].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数学课程角色转变管理 篇2
1、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第一,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那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怎样去做呢?
(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助他们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3)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尔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们教师就必须变课堂上的传授者为学习上的引路人。
2、教师将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是教师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就会有很多教师为学生成绩提高不上去而苦恼。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就不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参与所教内容的探索过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变单一主体为双主体,在当好导演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
引导的价值是无穷的,因为“给”只是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经过教师的努力引导,学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经过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作为引导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以学习者代替无所不能者。“教学相长”,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成长的一面明镜。
(3)鼓励学生培养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
(4)以情绪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部应付考试的工具。
(5)以个别创造性代替团体一致性。重视个人的学习历程与创造才能,激发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
3、教师将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是被动的、学习的奴隶。课程改革中,就要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教师:
(1)建立起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师生伦理关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自由充分发展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并且还要不断地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更要努力加强本身的师德修养,纯化师生关系。
(2)创造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
要建立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首先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4、教师将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师一旦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
而在这次课程改革中,由于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并且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政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
基于这种现状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需要怎样去做呢?
(1)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教材烂熟于心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具备教材开发能力。
(2)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不同层次的课程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采取有效的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最快的发展。
(3)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能力。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哪一个学科,如果仅仅是教那么几本教材,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让学生有更快发展的,那些优秀教师都要自己去开发一部分教材,以此来弥补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锻炼和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4)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教材的开发,是需要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作基础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5、教师将由墨守成规的执行者变为教学创新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无法摆脱一些固定教学模式的束缚,结果是教师成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陈腐观念和制度的忠实执行者,所以有的时候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结果还是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痛苦,难以出现师生都很愉悦的教学情境。而课程改革以后,不管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如果还是停留
在传统教学的桎梏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与教学观念的变化而创新我们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所以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了。
教师的创新要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1)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会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创新。
6、教师将由知识的保管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作为一名想开创出教育教学新领域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要想成为科研型教师,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以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努力去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学生尽快成长的规律,寻找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的规律。
(2)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寻找到解决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经常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澳大利亚有一个曾经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学教师说过:“在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10年,我认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个10年,我认识到我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对自己进行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这位物理教师的话是他实践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就是他不断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智慧结晶。
(3)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按教学进程进程可以把反思划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仔细斟酌一个问题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老师的意思,这种对提问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学前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地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从教育的角度讲,反思性教学能够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可以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树立反思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一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永不满足的意识,不断唤醒自己的内驱力,这样才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
(4)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出现问题后努力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作为自己不断进步的前进动力,这样问题就会成为你一笔宝贵的财富,就会促使你在教育教学领域内拥有更多的研究硕果。
(5)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仅仅做到以上几方面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做一名善于总结经验的“有心人”。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你的教学生涯中都会积累下若干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关键是你会是否把它们整理了出来,你是否把它作为自己资源库里的宝贵资源了,如果还没有,请你马上行动。
教师角色的定位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教学行为方式:做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做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做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做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发展的知心朋友。
数学课程角色转变管理 篇3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根本的转变。新课程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数学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对新型教师的角色进行认真思考和重新定位。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11-01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使学习者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被牢牢地禁锢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教师既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最终评判者。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根本的转变。在新课程中,虽然数学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已不能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要以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自主的探索,数学教师已不可能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是同时扮演着"学习的合作者、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和扶助者"的角色,为此数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必须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要成为合格的数学教师,就应该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做好自身角色的定位和转换。
一、数学教师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缔造者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当前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展开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揭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颖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达到师生互动、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
二、数学教师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者
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教师要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者,首先数学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教育观;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其次数学教师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舞台,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大胆猜想,产生新思想,提出新观点。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的创新,对创新求异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不成功的同学也应充分肯定,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三、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发展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转变自己“讲课”为主的教学行为做起。在传统意义的课堂上,教师是主体、是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赋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愉快成长的地方。
四、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合作沟通、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共同构建知识。教与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居高临下,学生洗耳恭听,而是师生平等地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共创共生的过程,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共同行动、相互作用的教学和谐状态。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可不可以、能不能”等商量性的语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要走进学生们的世界,学会从学生的眼光看世界,与学生进行知识与智慧的交流,共同分享知识与经验,共同分享自己的认识与感受,共同寻找规律与真理,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五、数学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研究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育理念、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师角色作了全新的要求。但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都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按照课标的要求,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量体裁衣”,科学地用好用活教材,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进行研究”。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好重点和关键内容,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选取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并稍加以情感的浇灌,融入自己的智慧,充分有效地将知识激活,形成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数学课程角色转变管理 篇4
教师的角色一直是人们热心研究的问题.从“蜡烛”角色,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到“园丁”角色等等.一方面,对教师的劳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性.鉴于此,笔者在课程改革的数学教学观的指导下,从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出发,对本次数学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师角色转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理念.能否把这种新的理念转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但从理念到实践之间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尤其是对广大农村小学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前不久,《中国教育报》记者在报道中所反映的“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现象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而数学课程改革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也面临全面的现实性挑战.因而,数学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更是重中之重.
1 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分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角色转换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
1.1 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数学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
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数学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再次,数学教师要真正理解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最后,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为关键.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1.2 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不断更新
首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有全新的数学文化观.所谓数学文化,狭义上指的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而广义上则指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其特征是理性文明的火车头.(即,数学是:传播人类思想的一种基本方式;人类所创造语言的高级形式;自然和社会相互联系的一种工具;数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数学具有高度的渗透性和无限的发展可能性)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先进的数学文化推动数学发展,落后的数学文化拖拉数学的进步.其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在课堂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特征,才能有利于数学课堂的“活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1.3 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
首先,新课程对数学内容有新的要求,所以知识结构中也应考虑数学知识的更新.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夯实自身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再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变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最后,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1.4 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
在只有语言的传媒时代,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因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是教师在心理上更要接受的第二个事实.这两种心理上接受的事实,实际上也是一种新的教育观的体现.
2 数学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数学教师教学中角色的转变是课改的迫切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指师生关系、教师自身、课程运作、教师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转变.
2.1 师生关系的转变
从师生关系方面来看,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由重知识的传授者转向为重在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1.1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取向和做人.
首先,培养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首先是培养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做到热爱学习.
其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让你受益终生,不良习惯害你一世”,“三岁看老”.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很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从小抓起,从点点滴滴抓起,常抓不懈,聚沙成塔.
再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习最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够独立学习、进行创造性工作的需要.
最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反思品质.
2.1.2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中国教育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信条至今树立着教师的权威,“传道、授业、解惑”的三板斧总是恪生守道,言听计从.这种传统的教师角色过分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责任,从而削弱了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缺乏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服务意识.“亲其师方信其道”,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角色要由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由解惑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师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真正建立“水乳交融”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各种数学情境,鼓励学生开展讨论,真诚交流各种观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最后,要充当学生学习的欣赏者.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欣赏他的成果,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并激励他不断进取;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成为他的合作者,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2.1.3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首先,真心帮助每个学生.“为了孩子的一切”,教怎样促进学呢?教促进学在于帮助.学生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帮助.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为学生学习导航,为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甘当“脚手架”.
其次,关注弱势群体,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在班级授课中,教师面对的是众多身心发展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中的学生,他们既有共同性,又有个性,所以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又要承认他们的差异,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孩子”.
最后,实行“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传统教学评价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要方法就是考试,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和选拔.对少数学习好的学生“雪中送炭”,而那些所谓的“差生”就是“雪上加霜”.因此,要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实行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一切为了孩子”.
2.2 教师自身的转变
从教师自身方面来看,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由“教书匠”转向研究型的教师.
在我们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每个人都要进行终身学习,对教师而言更是如此.这次数学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如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教师要能胜任教学工作,就必须提前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等,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些都向教师传统的“教书匠”角色提出了挑战.教师应该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和分析、讨论新课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形成研究成果.一方面可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另一方面也可撰写成文,供他人学习、借鉴.
2.3 课程运作的转变
从课程运作方面来看,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向为课程的建设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增加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不再由一纲一本统一全国,这就大大增加了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教师有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权利和责任.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数学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鉴评,对课程实施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2.4 教师社会关系的转变
从教师社会关系方面来看,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由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的、开放型的教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与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学资源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参加社区的一些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向学生开放自己的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数学教师角色要求变革.数学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社区的一员.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从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3 如何实施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3.1 从政府行为方面看,教育管理体系的支持
教师的成长需要建立新的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教育管理体制.一方面,保障对课程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物质支持;另一方面,从制度上,对评价标准和方式进行改革,使其符合新型教师职业的特征.
3.2 从学校方面来看,校领导必须深化对教师角色转变的组织和领导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首先校领导不但要从理念上深化对教师角色转变的组织和领导,而且更应该在行动上体现出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次,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适当的政策倾斜;最后达到双赢,学校教学质量上去了,教师也从教书匠转化为研究型教师,真正做到良性循环.
3.3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必须增强专业化意识和角色转变的迫切性
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研讨会”明确指出:“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是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数学教师专业化是新世纪数学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数学教育现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学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教师在社会生活中作为一种职业存在,特别是随着国际化趋势的推进,职业意识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教师作为传统而又普及的职业更受到人们的肯定.教师要成功扮演其职业角色,就必须接受专门的职业训练,在专业意识、专业智能、人格品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懂得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能.
近年来,我国的继续教育在不断地进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非常符合我国的国情,也是对终身教育理念的支持.在新数学课程的实施中,继续教育的成效将影响改革的进程,特别是关系到数学教师角色转变的进行.更希望有更多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活动进行.这也是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必要条件之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当代的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对于数学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在数学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如镇舟之石,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定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李瑾瑜.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5]曹长德.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理念与途径[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6]杨永青.新课标新理念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3).
[7]杨纯富.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角色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5,(9).
[8]昌国良.新课程实施中数学教师面临的现实性挑战[J].数学教育学报,2005,14(2).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篇5
摘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其对教师产生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旧形式的教育理念使得绝大多数的教师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很不合适的角色,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本文将浅谈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在教学、思想等方面应对新课程理念应该作出的转变。
关键字:
新课程理念教师观角色转变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以前是师道尊严,教师神圣不可侵犯;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因此教师的观念要有大的转变。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教师应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一、传授知识观念
(一)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教师重视的是对知识传授,没有注意到学生是否接受。把所有要学的知识像打针一样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就像硬邦邦钢铁一样不能接受、毫不反映。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的实践体验,理解知识,才能吸收知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也就是要求教师从“讲师”到“导师”的转变,“讲师”与“导师”仅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就是说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情感,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并给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对话氛围。其次,强调双边的参与,积极互动。再次,强调师生之间理论观点的坦诚碰撞、思维方式的交流沟通。所以说,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要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
(二)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师要教学做合一的观点,他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在旧形式的课程教学中,以教师“讲”为中心,是灌输式教学,这种教法使得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影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更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健康、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上“不怕学生胡说,就怕学生不说”,教师千万不能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在一个故事中,师傅只给徒弟鱼,没有徒弟你钓鱼的方法,最后徒弟只会饿死。说明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规律,寻求真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新课程理念之前教育忽略过程的理解,直接告诉答案,使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知识出现断层,思维得不到锻炼,教学达不到根本的让学生具备学习的素质的要求高度。
二、教师自身发展观念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个教师若没有科研意识,则会缺乏发现、创新。新课程理念要求广大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树立科研的意识,把科研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并养成学习、思考、总结的习惯。一方面要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要善于将实践经验上升为有一定理论或实践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教师要经常动笔,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善于将成果发表,得到社会的公认。
另外教师要从学生处学习并改进自身的学习与教学方法,教学相长是教学一个很高的境界,教师边教学、边研究、边总结,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这要求每个教师要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发扬民主,百家争鸣的道德素养。在科研的过程,要进行不断反思,因为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在新课程中,只有进行反思性研究的教师才能真正理解学生,才能不断的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才能在课程改革中与学生一起成长,成为现代的新型教师。
三、教师的爱
一切成功的教育,皆出于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思想情感的自我表现,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
教师的爱具有社会性。教师是受社会委托的实施者,教师的爱反映了一定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成为一种社会的爱。它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公爱”而不是个人利益上的“私爱”。当一个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和民族振兴、祖国的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当他把学生看成祖国的未来、人类希望的时候,他就会在学生身上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精力、知识和才能。教师的爱具有教育性。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从生活上对他们关怀和爱护,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希望的人。因此,教师的爱是一种以教育为主导力量的“育爱”。这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爱的教育力量。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度去爱护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的爱具有普遍性。教师施教的对象是一个学生集体,因而,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就成了面向学生集体的“泛爱”而不是针对个别学生的“偏爱”。教师教育学生的责任,在于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的爱具有稳定性。它不会随便而生,也不会随机而去。它表现为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热爱学生,而不是忽冷忽热,瞬间即变的感情冲动。
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角色转变管理 篇6
一、新课程改革中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当前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展开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揭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颖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二、中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
首先,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英国哲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意会知识。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中的,是情境性和个体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无论你掌握了多么丰富的游泳的明確知识,但从来没有在水中折腾过,那么你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因为你脑中缺乏游泳的意会知识,游泳是在游泳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放弃以前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一种与具体知识相对应的稳定的产生式,即一看到条件信息,相关的活动就会自动产生。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过程教学,让学生参与并体验。
数学课程角色转变管理 篇7
1. 教师进入课堂必须充满激情, 保持最佳精神状态, 让自己对教育事业, 对数学学科, 对学生的爱溢于言表, 以此感染学生的情绪,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应吃透教材, 把握知识的难度。课堂教学时, 巧妙地运用教师的激情、教师的语言艺术, 难易恰当的提问及其他教学手段去调控学生的激情。教师作为“引导者”, 必须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引人入胜的课堂艺术, 灵活地运用方法和手段设置情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作为“主角演员”兴致勃勃地进入角色。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激发学生上进、求知的激情, 营造和谐、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 抓住时机, 因势利导,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高效、高兴地学习。
2. 数学教师应具备专业的数学课程开发能力。因为教师的一个社会角色是“知识的源泉”, 要使流向学生的这股清泉永不枯竭, 新鲜甘甜, 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与素养。为此, 教师必须善于依据特定的教学情境, 根据实践应用, 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践, 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 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 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 如同游泳一样, 要在水中学会游泳。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 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 在教学中还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比如, 教学“周长和面积”后, 我让学生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老师买了一套住房, 要进行装修, 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你们帮忙解决, 你们愿意吗?学生一听有几个问题要请他们帮忙解决, 都跃跃欲试, 学生热情顿时高涨。我把每间房屋的长和宽告诉学生后, 请他们算出每间房屋各是多少平方米, 这套房共有多少平方米, 用边长60厘米的大理石铺地需多少块?每块大理石30元, 一共需要多少元?如果在客厅和餐厅的吊顶四周装上石膏线条需多少米。这些题的设计使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及兴趣。
3. 数学教师要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 就没有交流, 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提问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 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也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 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成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是问号。”疑问和惊奇最容易诱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创设激疑情境, 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好问的心理特点, 围绕知识关键点, 巧妙地创设情境, 设置疑问, 让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 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 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愉快, 成功的喜悦。教师要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问题, 提问要兼顾开放性和指向性, 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课堂提问的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拥有量, 而在于让师生思维火花在课堂这样的一个场所里碰撞。有效的提问不在于“多问”, 而在于“善问”“巧问”。如教学“年、月、日”时, 我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生活的问题:“奶奶去年过第15个生日, 而奶奶的孙子去年过第16个生日, 奶奶和孙子今年各是多少岁?”接着让学生看书思考, 鼓励学生说出自学中发现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 给学生释疑, 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了。
总之,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 成为学生表演时的观众, 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导航者。只有这样, 教学过程才会变得民主, 学生才会乐于学习,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了, 学生才没有拘束感、畏惧心理, 才能放飞自己的思想, 主动学习, 才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数学教师还应更多地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习习惯, 使其终生受益。“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建立科学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数学在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优势,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做出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志明.基于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冷思考.小学数学教师, 2005 (1) .
[2] (美) Carol·Marra Pelletier著, 李庆、孙麟译.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
[3]王晓东.数学有效提问:本真课堂教学的深层追问.教学与管理, 2009 (4) .
[4]宋柏琴.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05.
数学课程角色转变管理 篇8
一、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首先, 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 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 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再次, 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 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 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最后, 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 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 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 方法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二、教师心理观念的转变
在只有语言的传媒时代, 教师有绝对的权威,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文学出现以后, 这时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是主演, 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 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 进而才能自己阅读书籍。到了信息时代, 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 比教师多, 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
现代教学论认为,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 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教师不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 还是学生的榜样, 集体的领导者, 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心理治疗工作者, 学者和学习者, 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 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 只有师生之间互相作用, 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 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二个事实。
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变化必将成为事实, 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三、师生关系观念的转变
教师即促进者, 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 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 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序上,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 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 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 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四、教师知识结构观念转变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组成。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直线化前沿结构。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 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从课程改革来看,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 也有些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的, 为了适应教学, 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 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 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 通过收集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媒体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 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 综合课程的开设, 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 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 等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 还要扩大知识面, 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 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五、教师施教能力提高观念的转变
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中, 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 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脚本, 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能自制课件、能评价课件的质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 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 三角函数曲线周期的变化规律, 探求点的轨迹, 等等, 通过实践探索, 使学生体验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还要能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繁杂的计算, 节省计算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 中学数学教师及早认清未来教育中, 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 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 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篇9
一.教师角色的新期待
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 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的建设, 教师要从系统的角色中走出来, 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 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 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
1.“教师是蜡烛”
肯定:奉献与给予;不足: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快乐。新期待:与其把教师比喻为蜡烛, 不如比喻为长明灯, 为学生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充电, 于人于己都受益无穷。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肯定:工程师——重要的职业;灵魂———关注人的心灵的发展。不足: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整齐划一, 批量生产, 易形成新的机械运动。新期待:教育是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 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 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被“塑造”, 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
3.“教师是园丁”
肯定:田园式的宽松环境;重视学生的成长历程;注意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不足:存在淘汰制 (间苗) 有人为的强制性 (修剪) 。
新期待:教师就像一轮太阳, 为学生的发展播下光和热, 使学生变得自强自立, 完成自身生命的追求。
4.“一桶水”角色:“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
肯定: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不足:灌输式的教学, 学生被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传递的内容和方法单一, 不利于知识的汇通;把教与学看作简单的“倒给”, 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新期待:学生就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 教师就是引导挖掘泉水的人, 使泉水喷涌而出, 永不停息。
教师应该从“倒水人”变成“挖泉人”, 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出一镐之力。
二.教师角色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转型者
1.引导要坚持情境与知识的统一
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 一组美妙艺术的图片, 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一个不经意的调侃, 往往都是通向知识殿堂的门坎。卖羊毛衫与“商品”, 全面取消农业税与“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春天的故事》与“市场经济”, 吃蛋糕与“效率与公平”等等。新课程更加强调引导、发现, 更加注重学生的总结归纳和抽象概括。由设置情境———探究思考———获得知识, 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和普遍接受的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模式。
2.引导要坚持导向与含而不露的统一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没有问题的存在, 教学就无法进行。创设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 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有的引导一点就明, 有的引导则需要适当的启发。不经风雨, 何以见彩虹?更多的“山穷水尽疑无路”, 故意的悬念, 美丽温柔的陷井, 大智若愚的反问, 经过层层启发诱导, “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然是一种境界。
3.引导要坚持知识与做人的统一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 同时也包括做人的道理。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 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 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 引导他正确看待人生。
三.教师角色应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这就要求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可以发现问题, 照顾差异。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 呼唤的是平等、民主, 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既有认知的交流, 更有情感的交流。在这种参与中, 自然会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学效果当然会上一个台阶。参与才能及时调整教学,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
数学课程角色转变管理 篇10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
高中新课程改变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更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发生。教学不是传统的以完成教师的教学为核心展开,而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学生的自主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大大增加或成为将来教学的核心。例如,在讲“面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时,可问学生“为什么教室的门无论开多大角度都始终与地面保持垂直?”这样从视觉上给予刺激,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中发现真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其成因。教师若能善于从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
高中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因此,对教师来说,是否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是十分重要的。随着高中数学难度的不断深化,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在数学阅读中,一定要紧紧抓住数学概念,从概念的内涵延伸应用,通过配套的例题、习题加深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逻辑连结词”这节内容时,要求学生先自学。这一节分四部分内容:命题、逻辑连结词、复合命题和复合命题的判断。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弄清这四部分的内容。在阅读中,可以认识到教材中有关的数学术语,理解领会了数学语言,也就促进了数学语言的内化。通过自学,学生除了对要学习的新课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外,肯定还存在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做一些记号,留到课堂上解决,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者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一个重要而且具体的目标,是要改变至今仍然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足见我国本轮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已经受到了相当的重视。高中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构建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只有通过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才能和学生一道去找寻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想和想法;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导演和主演,而应把学生尊为主人。
总之,高中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传统教师角色的单一性和平面性在高中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远远不够了,应该重新定位教师的教育角色,树立新型教师角色的新理念,实现多元角色的有机整合。
【数学课程角色转变管理】推荐阅读: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09-25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管理06-10
数学课程06-03
数学课程资源07-17
高中数学课程10-15
中职数学课程06-24
数学实验课程08-20
高校数学课程08-25
数学思想课程09-20
高中数学课程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