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指标

2024-08-21

综合指标(通用12篇)

综合指标 篇1

一、引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化, 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投资者和政府管理部门关心的主要问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通过会计报表及一系列财务指标来反映, 但单一的指标只能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某个方面的情况, 不足以客观、合理地对上市公司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综合评价。综合财务指标在现代财务分析中已被广泛采用, 综合财务指标是将若干相关程度较高的财务指标根据一定的权数综合计算而得到的一个评估指标。在现行的财务工作中, 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是依据主观或经验事先设定好的, 这难免会给评价结果带来一定的主观性。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依据财务指标内部结构关系来确定各指标权重, 避免了人的主观随意性, 从而能对云南铜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比较客观、合理地综合评价。

二、综合财务指标构造方法

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构建综合财务指标。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 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主要步骤如下:根据研究问题选取指标与数据;进行指标数据标准化 (SPSS软件Factor过程自动执行) ;进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判定;确定主成分个数m;确定主成分Fi表达式;进行主成分Fi命名;计算综合主成分值并进行评价与研究。

三、云南铜业综合财务指标实证分析

其一, 指标与数据选取。依据上述评价方法, 我们选取云南铜业五年内的财务指标 (见表1) 。具体指标如下:每股收益 (x1) ;净资产收益率 (x2) ;流动比率 (x3) ;速动比率 (x4) ;资产负债比率 (x5) ;净利润率 (x6) ;总资产报酬率 (x7) ;存货周转率 (x8) ;总资产周转率 (x9) ;固定资产周转率 (x10) 。在计算过程中, 原始指标来源于巨潮资讯网。

其二, 数据标准化。将表1中的数据导入软件中, 即可得到标准化的数据, 如表2所示:

其三, 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判定。将表2中的数据导入到spss中, 便可得到Com m unalities (变量共同度) 、Correlation M atrix (相关系数矩阵) 、TotalV ariance Explained (总方差解释) 、Com ponentM atrix (主成分矩阵) 。

变量共同度表, 说明通过主成分分析, 指标信息被提取的程度。其中, 各指标被提取的程度分别是0.991、0.992、0.796、0.529、0.504、0.970、0.999、0.923、0.864、0.882。从中可以看出, 此次分析的效果较好, 除了流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指标分别被提取52.9%、50.4%的信息, 其他指标的提取程度基本上都达到了达到80%以上。

表3是相关系数矩阵表, 从中可以看出, 大多数指标间的相关程度很高, 存在大量的重叠信息。如x1与x4、x5、x8相关性较低之外, 与其他六个指标的相关程度都很高。

其四, 主成分个数确定。通过上面分析, 指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因此我们要根据TotalV ariance Explained表来确定主成分, 用较少的指标来反映大部分的信息。

总方差解释表反映的是提取的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解释程度。通过主成分分析, 我们提取的2个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解释程度为61.778%、22.713%, 一共解释总方差的84.490%, 也就是说, 此次分析具有84.490%的可信度。

其五, 主成分表达式确定。在主成分矩阵中, 各个指标对应的第一主成分系数分别是0.903、0.855、0.860、0.206、-0.666、0.801、0.925、0.925、0.680、0.867、0.834;各个指标对应的第二主成分系数分别是-0.420、-0.511、0.236、0.698、-0.247、-0.573、-0.378、0.678、0.335、0.432。

分别用y1和y2来表示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 根据主成分矩阵, 我们便可以写出主成分的表达式。

其六, 主成分分析与主成分命名。从主成分矩阵表可以看出, 我们提取的第一主成分在每股收益、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六个方面的系数比较大, 分别为0.903、0.925、0.855、0.801、0.867、0.834, 这表明第一主成分是这6个指标的综合反映, 主要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非流动资产的运营能力。尽管流动比率的系数0.860也比较高, 但是速动比率的系数却为0.206, 说明第一主成分不能充分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依此类推, 第二主成分在速动比率和存货周转率的系数分别为0.698和0.678, 主要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流动资产的运营能力。因此我们对第一主成分命名为“盈利能力和非流动资产的运营能力”, 对第二主成分命名为“偿债能力和流动资产的运营能力”。

其七, 综合主成分值计算与评价。将表2中的各指标数据带入主成分表达式中, 我们就可以算得各主成分的得分。再根据每个主成分各自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将2个主成分得分线性加权求和得到主成分的综合得分, 即有y*=0.61778y1*+0.22713y2*其中y1*、y2*、y*分别表示第一主成分得分、第二主成分得分、主成分综合得分。最后进行综合得分排名, 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在盈利能力和非流动资产的运营能力方面, 云南铜业在2008年最好, 其次是2007年和2009年, 其他两个年份比较差;在偿债能力和流动资产的运营能力方面, 云南铜业在2006年、2007年、2008年比较好;在主成分得分综合排名方面, 云南铜业在2008年最高, 其次分别是2007年和2009年。实际上云南铜业在2005年和2006年财务状况不是很好, 但是2007年10月中铝公司以现金出资, 与云南省国资委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云铜集团由国有独资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中铝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资金、资源、深加工技术和行业影响力等方面优势, 统筹考虑中铝公司和云铜集团的发展规划, 实现战略协同, 推动云南铜业的发展, 现在正处于整合阶段。因此我们分析的结果与事实基本上相符。

四、结论

主成分统计分析法是一种客观赋权综合评分法, 它能够包含更多的业务信息, 结果更接近事实真相;同时, 这种方法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有科学的依据作支撑, 反映程度更为准确, 考核结果的权威性更强。从操作层面来讲, 只要能理解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 而且会进行SPSS统计软件的操作, 主成分分析法在企业日常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也简单易行。因此, 主成分分析法, 可以作为综合财务分析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叶宗裕:《主成分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年版。

[2]张文霖:《主成分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 《市场研究》2005年版。

综合指标 篇2

指标要求 评审方法 评审项目 分值

一、基本条件 250

(一)科室设置 60

1、临床科室 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1、查看《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30 中医科。

2、查看卫生行政部门批复文件。

3、现场查看。20 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2、医技科室至少设有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统计(档案)室。

3、行政科室 30 住院床位总数20-99张。

(二)床位设置 60

(三)人员配备 实际开放床位数(或编制病床数,两者不同时取高

1、查看政府人事编制部门批复文件。

1、定员 20 值)与医院正式职工人数之比为:1∶1-1.4。

2、查看机构人员花名册。

3、查看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证书。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之比不低于85%。

2、卫生技术人员 20 至少有1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5名护士和

3、人员职称要求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现场查看土地使用证、建筑许可证。

(四)房屋面积

≧1000平方米。

1、基本设备:心电图机、洗胃器、电动吸引器、呼

1、现场查看。

(五)设备配置 吸球囊、妇科检查床、冲洗车、气管插管、万能手

2、每缺少一样设备扣1分,扣完为止。术床、必要的手术器械、显微镜、离心机、X光机、电冰箱、药品柜、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洗衣机、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 60 系统等。

2、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1张、床垫1.2条、被子1.2条、褥子1.2条、被套2条、床单2条、枕芯2个、面盆2个、痰盂或痰杯1个、病员服2套。

3、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无相应必要设备的诊疗科目将不予批准开展。

二、医院管理 300

(一)医疗组织管 50 理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人员配备合理,查看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1、成立组织机构 5 有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有一位院领导分管业务工作。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抽考部分医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基本

2、学习法律、法

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规 规范》和《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1

3、制定建设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院医疗业务建设规划和工作计查看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5 和工作计划 划,并组织实施。

4、健全岗位职责

1、现场查看各类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8 和工作制度

2、抽考部分医务人员学习掌握情况。

5、完善诊疗操作健全完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查看相关文件制度汇编。8 技术规范 和医疗质量标准。加强门诊和急诊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执行查看工作制度及执行情况记录。

6、门诊和急诊管 5 首诊负责制,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制度的执行情况理 记录。落实《献血法》和《临床输血管理办法》、《临床

1、查看工作制度、保养记录。输血技术规范》,建立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及监测

2、抽查医技科室报告质量。

7、输血管理 8 管理制度,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制定输血管理制度,包括用血申请、登记、报批、输血前检查和核对制度等、提倡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率>90%)。

8、业务人员技术要有培训情况和考核记录,要制定出各级业务人员查看培训计划、考核记录和业务人员 培训 继续教育制度和进修计划,建立业务人员技术档案,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履历、学历、资格证、职称证、职务、论文、继续教育等。

(二)信息管理 20

1、现场查看传染病登记本。掌握人群各种传染病发病情况,建立健全传染病登

2、现场考查工作人员传染病数据网络

1、传染病报告 6 记报告制度,登记合格率≥95%,漏报率0。直报操作。配备综合信息管理专(兼)职人员,按规定及时准查看卫生统计部门工作评价。

2、信息管理制度 4 确地完成、上报各种卫生统计报表,对信息及时收集、储存、分析、反馈与利用。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病案管理与统计工作,逐步现场查看病案管理情况。

3、病案管理制度 6 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管理,要求门诊有病历,按标准书写完整住院病历。

4、图书管理制度 4 有图书管理制度,订有适量的医学图书期刊。现场查看。2

(三)医疗质量

安全管理 90

1、有全院质量管理方案,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全查看相关资料。院质量管理,制定质量管理方案,进行全员质量教育,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定期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评价、1、健全质量管理提出改进意见。体系

2、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列出各成员名单,制定各委员会职责、工作制度,作出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活动记录及实施效果和总结等。

1、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增强全院人员医疗安全意识。

1、统计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和具体责任。

2、加强医疗缺陷管理,制定措施加以防范,及时发

2、查看医疗缺陷管理工作措施。

2、医疗安全预 15 现和纠正差错事故苗头。

3、了解医疗事故、差错的处理、整改情况。防与管理

3、对已发生的差错、事故要及时上报,正确处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3、坚持核心工坚持医师查房、病例讨论、危重抢救病人床旁交接

1、现场查看工作制度执行情况。10 作制度 班等诊疗护理核心工作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2、抽考医务人员核心制度掌握情况。实行技术准入制度,要分析其实施的安全性、有效现场查看新诊疗项目技术的准入审批情况。

4、实行技术准

性、适宜性,在医疗活动中要注意患方的知情、告入制度 知、同意等执行情况。

1、住院病人按标准书写完整病历,病历书写要求清

1、现场抽查上架、运行病历质量。晰、规范、完整、准确、及时,有要点、有分析、2、统计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

5、加强病历质注重内涵质量,完整地记录各级医师查房、抢救、15 量考核 会诊、讨论等意见,不得弄虚作假。

2、建立病历质量检查考核制度,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95%,甲级病历≥80%,杜绝丙级病历。

1、按照1988年卫生部《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

1、查看控感组织工作方案、各种规章制度、抗生素管理办法、消毒供应室达标验收批复。织的暂行办法》的规定成立控制感染组织,有全院性控制感染方案。

2、现场查看,抽考卫生技术人员理论知识 和操作技能。

2、建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与无菌操作规定,有院内感染控制教育制度,医护人

3、统计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医院感染率、6、严格控制医年褥疮发生次数。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和进行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院感染

3、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方法,有特殊区域(如手术室、治疗室、供应室、分娩室等)的保治措施,消毒供应室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

4、要求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医院感染率≤ 3

7%、年褥疮发生次数

0次。

1、坚持卫生技术人员全员参与“三基”训练,“三

1、查看“三基”训练计划。

2、统计“三基”考核合格率。

7、“三基”、基”考核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100%,培养 10

3、现场抽考医务人员徒手 “三严”培训 “三严”工作作风。心肺复苏急救操作。

2、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四)财务管理 25 现场查看人员资质、科室设置情况。设有财务科或专职财会人员,财会人员须持有会计

1、科室、人员 5 资格证书。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符合会计制度。

2、会计凭证 5 现场查看。建立会计档案和管理制度。

3、会计档案 5 查看会计档案及相关管理工作制度。会计监督审计制度健全。

4、审计制度 5 现场查看。严格遵守财经、物价纪律,不乱收费。现场随机抽查价格标准及收费情况。

5、财经物价纪律 5

(五)药品设备 35 管理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加强

1、抽查上柜、库存各10种以上药品。对药品采购、使用、保管的管理,杜绝伪劣药品,2、审查当天的药品发放差错情况。不使用国家淘汰药、过期药及霉变药。

3、查看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精神

1、药品管理使用 20

2、杜绝发药差错,差错率≤4/万。药品的管理记录。

3、严格执行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制度。

1、设专人或兼职人员对全院设备进行管理,有医疗现场查看设备档案和维护记录。设备保管、使用、保养、定期维修制度。

2、医疗设备管理 15

2、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使设备处于最佳技术状态。

3、对贵重设备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1、一般物资实行定额管理。查看相关工作记录、现场情况。

2、采购、验收、入库、发放、报废手续健全。

(六)总务管理 20

3、能保证水、电、取暖、被服、膳食供应。

4、各种设施维修及时。

1、医院建筑符合卫生学要求,对旧建筑有维修制度,查看房屋维修记录、现场情况。

(七)建筑管理 10 对不合理建筑有改造计划。

2、不得使用危房,尤其不得在危房中从事医疗活动。(八)安全管理 30 查看工作方案、检查记录。建立健全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制定平时的和紧

1、安全管理人员 6 急情况下的安全管理方案,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并方案 定期检查。

2、配备必要的消现场查看。6 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定期检查,保持完好。防设备 有对高压力系统、手术室、放射室、配电室等高危查看相关管理措施。

3、高危设备管理 6 设备与区域的特殊安全管理措施。4

4、替代光源、备照明系统发生意外时,有安全可靠的非开放替代光现场查看替代光源和备用电源。6 用电源 源和备用电源。要制定医院发生火灾、水灾等重大突发事故处理预查看事故处理预案。

5、重大事故处理 6 案。

(八)环境管理 20 重视保持院内清洁卫生,有保洁制度及措施,有专现场查看。

1、保持清洁卫生 4 人负责。门诊、病房等医疗区禁止吸烟,保持整洁、安静。

2、禁止吸烟 4 重视院内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有与医院占地相

3、环境绿化 4 适应的绿化面积(包括室内外花木种植、立体绿化)。对污水、污物等医疗垃圾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进现场了解情况,统计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型及无害化处理率。

4、医疗垃圾处理 4 行无害化处理,要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型及无害化处理率100%。现场查看。

1、门诊噪音不高于50分贝,病房、手术室噪音不

5、噪音、照明达高于38分贝。标

2、手术室一般照明为100米烛,工作面积综合照明2000-3000米烛。

三、医疗技术 250

(一)临床科室 180 技术水平

1、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急救人员。

1、查看急诊接诊情况登记。

2、对辖区内急诊病例24 小时应诊。

2、查看有关典型病案了解情况。

3、能对循环、呼吸、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和休克

3、抽考医务人员相关技术知识。

1、急救 30 及其他一般急危病人做出初步诊断和进行维持生命体征的抢救处理,并组织好转诊。

4、卫技人员应掌握相应的应急知识和应急能力,平时进行模拟训练。

1、正确处理常见病、多发病。

1、查看有关典型病案了解情况。

2、并能对疑难病症进行恰当处理与转诊。

2、抽考医务人员相关技术知识。

2、内、儿科 50

3、掌握各种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消毒隔离技术和特殊转运。

1、能完成外科的止血、缝合、包扎、骨折固定、转

1、查看有关典型病案了解情况。运等处理。

2、抽考医务人员相关技术知识。

3、外科、30

2、对急腹症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3、完成普外科丁类手术,开展部分丙类手术。5

1、能完成生理产科、部分常见病理产科的处理,可

1、查看有关典型病案了解情况。行剖宫产手术。

2、提供计划生育指导服务,掌握计

2、抽考医务人员相关技术知识。

4、妇(产)科 30 划生育四项技术。

3、实行住院分娩,严格消毒接生。

4、具有鉴别高危妊娠和及时转诊的能力。

1、能诊断和治疗常见病和部分急症。

1、查看有关典型病案了解情况。

5、五官科 20

2、开展防盲、防龋、防聋等初级保健工作。

2、抽考医务人员相关技术知识。

1、能辨证施治内、外、妇、儿的常见病。查看门诊登记本和中医治疗房屋设备。

6、中医科 20

2、开展针灸、推拿、火罐等中医治疗工作。

(二)护理管理 30 技术水平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查看相关文件制度。

1、责任制护理 2 行责任制护理。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士长负责制。查看相关文件制度。

2、护士长负责制 2 制定并完善相应的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

1、查看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汇编。

3、护理常规和程,正确书写五种护理表格(体温单、医嘱单、医

2、抽样统计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5 操作规程 嘱记录、护士交班、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85%。

4、护理质量管理查看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制定并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1、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理论,做好病房

1、随机抽查护理人员知识理论和操作技术 管理和分级护理,严格执行护理常规、技术操作,掌握情况。基础护理合格率100%,一级护理合格率≥80%,2、统计一级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

5、护理技术水平18 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以上合格标准均为80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分)。急救药品完好率。

2、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急救药品和器械的使用,急救药品完好率100%。

(三)医技科室技 40 术水平

1、了解人员执业资格。

2、考查仪器、设备、试剂等。能够开展一般透视、摄影、胃肠钡餐检查、口服与

3、检查各科报告单、涂片质量。

1、放射科 10 静脉胆系造影。

4、查技术项目登记情况。

5、实地考察医技人员操作能力。

6、查看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相关资料、证书。6

能够开展血液学常规检验、ABO

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凝血系列检查、尿常规检验、尿妊娠试验、粪便常规检验,必要的生化检验,如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测定、血糖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清钾、钠测定、血清尿素测定、血清氨酸氨基转氨酶(ALT、2、医学检验科 20 GPT)测定、常见寄生虫病检查、常见传染病的血清

学检查(如:肥达式反应)、血清甲肝、乙型五项、丙肝检查及HIV初筛、梅毒检查、细菌学涂片检查;应开展室内质量监控,参加市级以上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并达到合格以上成绩。能够开展心电图检查及正确诊断、B型超声诊断、鉴

3、功能检查科 10 别诊断检查。

四、医德医风 65 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院

1、查看相关文件、会议记录。

(一)办院方针 5 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2、查看医务人员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笔记。位。

3、查看各项优质、人性化服务措施。

4、查看廉洁行医措施、防治商业贿赂

(二)职工思想坚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职

长效机制资料。教育 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贯彻《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廉洁行医措施,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奖惩分明。

(三)医德医风

2、提倡敬业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

建设 责。

3、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各项人性化优质服务活动。

4、有健全的廉洁行医措施、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四)满意度测建立健全群众和社会监督制度,辖区患者对医院的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25 评 满意度≥85%。

五、统计指标 135 达标标准 实际情况

1、入、出院诊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5 断符合率

2、手术前后诊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90%。5 断符合率

3、病床使用率 5 病床使用率≥70%。

4、年病床周转年病床周转次数≥30次。5 次数

5、平均住院日 5平均住院日≤9天。7

6、门诊处方书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98%。5 写合格率

7、门诊病历书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5 写合格率

8、住院病历书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95%。5 写合格率

9、设备利用率 5 设备利用率≥80%。

10、甲级X光片甲级X光片率≥30%。5 率

11、特殊检查阳特殊诊断设备检查阳性率≥20%(主要指B超)5 性率

12、围产儿死围产儿死亡率≤10%。5 亡率

13、新生儿乙肝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100%。5 疫苗接种率

14、法定传染病法定传染病漏报率0。5 漏报率

15、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率≤7%。5 率

16、常规器械消常规器械消毒菌合格率100%。毒菌合格率

17、成分输血率 5 成分输血率≥90%。

18、无菌手术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5 口感染率

19、褥疮发生率 5 昏迷、瘫痪病人褥疮发生率0%。20、护理技术操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作合格率

21、护理文书书护理五种表格书写合格率≥85%。5 写合格率

22、基础护理基础护理合格率100%。5 合格率

23、一级护理一级护理合格率≥80%。5 合格率

24、急救物品急救物品完好率100%。5 完好率

25、三基考核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5 合格率 8 9

26、医疗责任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0。5 事故发生次数

电力企业财务指标综合控制力研析 篇3

关键词:报税;财务体系,指标控制,电力部门

一、电力公司系统外实行独立核算并跨地经营的电力企业征收管理

1.对非电力系统独立核算并跨地经营的电力企业销售的电力产品征税应以独立核算的企业为纳税人(不分是否独资、合资、集资、股份制等产权形式)。非电力系统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按照:兼顾核算地和电厂(机组)所在地利益,共同分配,并适当向电厂(机组)所在地倾斜;有利于核算地和电厂(机组)所在地国税部门征管的原则处理。核算地和电厂(机组)所在地对电力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金按“三、七”比例分配。

2.为便于征管操作和计算税款,采取以下规定的比例确定对上网电价分段计征的办法。经测算,分段计征的比例为:

(1)对火力发电厂(机组),在核算地按上网电价的20%计征增值税,其电厂(机组)所在地按上网电价的80%计征增值税。

(2)对水力发电厂(机组),在核算地按上网电价的28%计征增值税,其电厂(机组)

所在地按上网电价的72%计征增值税。

对企业核算地电厂(机组)所在地实际发生的进项税额应分别在各自的销项税额中抵扣。

3.对独立核算并跨地(市、州)經营的外商投资电力企业,其核算地和电厂(机组)所在地增值税的征收,仍依照上述第二条规定的比例分段计征。

4.对核算地和电厂(机组)所在地按规定的上网电价分段比例计征的增值税,与规定的应纳税金分配比例相差较大的,由省国税局调整分段计征比例,从下一年度起执行。

二,电力公司产品缴税销售额的确定

省公司及所属各单位的销售电力产品、热力产品、其他货物和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是指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及价外基金、价外费用和价外加价,但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

省公司及所属各单位的销售额应按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货物发出并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对于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适用税率)销售货物和应税劳务向买方收取的各种价外基金、价外费用及价外加价,在征税时,视为含税销售额,按其所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适用税率,依本条前款规定的公式计算销售额。

实行高峰、低谷和丰、枯电价办法以及代售集资、合资电厂等电量所收取的电费,均应计入销售额。

对用于捐赠的电力产品或其他外购货物,

三,财务软件的管理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数字神经系统。如何建立一个与现代化电网、现代化管理相适应,以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资源有效配置和社会经济效益最优为目标,实现资金流、物流、工作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是电力行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一个普遍存在的困惑。福建电力借助用友进行财务信息化咨询,正是希望解除这一困惑。

通过财务管理的支撑,优化电力企业的两个关键流程:资产价值流和电力价值流。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管理三大转变:财务管理信息从分散到分布集中;财务管理从粗放到集约;从事前计划、事后反映转向参与业务全过程的财务服务。利用IT技术推动财务创新管理实现四个作用:顺畅支持复杂组织架构、迅速反映经营状态和企业风险、有效支持对资源的管理和协作、准确提供信息并进行分析决策。

四、建立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的资金管理制度

通过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得现金流量分析,列示各项现金流入的来源和现金流出的用途,分析企业是否过度扩大经营规范,并可以对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及企业对外部资金的需要状况做出较为可靠的判断。

为了加强对现金量的管理,应完善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按企业内部资金调度的权限和程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控制负债规模,改善债务结构,减少资金沉淀,建立以现金流为核心的资金管理制度。通过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规范的程序和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全面成本管理的前提下,对资金实施集中管理、统一调度,集约经营,实现集中、在控的现金流管理,使资金运作有序进行。

五、电力产品增值税的缴纳

1.电力公司及其所属的发电厂、供电局应在国家规定的申报期内缴纳税款。

(1)预征环节:各发电厂按厂供电量、供电局按全部应纳税销售额(当期应收电费,依照规定的定额税率或征收率计算纳税。

(2)结算环节;电力公司依据其全部销售额和进项税额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并根据发、供电环节预征税款计算应补(退)税额。

2.根据上述办法按期足额纳税确有困难的,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向主管国税机关申请缓期缴纳。凡未按上述规定计算缴纳税款,又未办理缓交手续的,应依法加收滞纳金。

状态估计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篇4

基础模型数据质量是影响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各类应用实用化水平的关键因素。电力系统状态估计作为能量管理系统的基础模块,是反映和提升基础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为电网在线分析和辅助决策软件提供比遥测数据更准确、完整和合理的电网实时运行状态,状态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对其他应用有着很大的影响[1],对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结果的评价是反映电网基础模型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在提高状态估计结果精度方面做了一些研究[2,3,4,5,6,7,8],如不良数据的检测和辨识、抗差状态估计、参数辨识与估计、PMU混合状态估计等。但实际上由于无法知道设备的测量真值,如何对状态估计结果进行合理评价,是进行状态估计研究和完善状态估计应用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对于状态估计结果评价的研究不是很多, 文献[9-10]基于测量不确定度理论,提出了在真值未知情况下状态估计结果的评价指标;文献[11]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熵和零注入失配量的状态估计精度评价准则;文献[12]针对给定的系统,提出了线性函数、平方函数、平方和函数、平方和对数函数、平方和指数函数等不同的评价函数;文献[8]中,状态估计误差的协方差矩阵的对角元素为状态估计误差的方差,用来衡量状态估计的精度;文献[13]用估计误差方差与测量误差方差相比较,当估计值误差方差小于原始测量误差方差时,说明状态估计起到了滤波的效果。以上研究只是针对状态估计的某一方面所做的研究,而影响状态估计结果准确性有很多因素,如电网模型(拓扑关系、设备参数、模型完整性)、量测数据(遥信、量测坏数据、数据时间不同步、测量精度、冲击性负荷)等,当前缺少对状态估计结果的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本文分析了当前状态估计结果评价的现状,以影响状态估计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为基础,提出状态估计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以选择的四个典型的指标为例,并通过实际电网系统的案例,说明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反映电网模型数据存在的问题, 并指导电网模型数据的完善。

1 状态估计评价现状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颁布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实用化要求(试行)》[14]和《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实用化验收办法(试行)》[15]中规定了考核状态估计的两个指标:遥测估计合格率和电压残差平均值。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将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作为同业对标考核的一项指标,该指标主要由估计值和量测值的残差、量测类型基准值、合格门槛 (有功功率≤2%,无功功率≤3%,电压≤0.5%)决定的,这一评价准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国、分、省三级调度的基础数据和基础模型的整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运行和应用水平。现在国家调度控制中心的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数值已经很高,某些省调在某个断面数据质量比较好时,实时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能够达到100%。

理论上评估状态估计值的合格率和精度,应该用状态估计值与真值的误差,但量测真值无法获得, 实际上,只要在没有坏数据和模型错误的情况下,用正确的状态估计方法在计算收敛时,所得到的状态估计值就是可信且可以使用的[16]。

实际上,影响状态 估计结果 精度有很 多因素[17],如电网模型(拓扑关系、设备参数、模型完整性)、量测数据(遥信、量测坏数据、数据时间不同步、测量精度、冲击性负荷)等。因此单一的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评价指标可能会导致出现合格率指标很高但估计结果却严重偏离系统真实状态的情况[11],不能完全满足后续应用对状态估计结果多方面的需求,不具备对合格的数据再进行细化区别的作用,无法反映出电网基础数据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更多反映的是状态估计对电网模型和电网数据错误的粗纠偏功能。

本文通过状态估计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说明了多指标评价方法能够反映出电网存在的模型数据问题,为完善电网基础模型数据和提升状态估计结果实用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持。

2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状态估计多指标综合评价是从影响状态估计结果精度的因素出发,从多个角度对状态估计计算结果的精度做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即按照给定的目标,对状态估计计算结果的精度进行全面的分类和排序的过程[18]。

2.1 综合评价的指标选择

与以往的只单一考虑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的评价相比,综合评价指标方法的优点在于综合考虑了模型完整性、参数准确性、遥测准确性、遥信动作正确性等因素对状态估计结果精度的影响,将评价目标分成不同侧面的子系统,再细分为更具体的指标, 形成多指标体系。评价子系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既能反映系统某一方面的特征,又能一起全面反映评价目的。

将影响计算结果精度的因素分为模型、数据、管理等类,而每一类再进行细分,如模型类有拓扑关系、模型参数、模型完整度,数据类有遥信、量测坏数据、数据时间不同步、测量精度等,管理类有调度所属关系,主要考虑外网或者模型上下级的影响。

状态估计评价层次性结构如图1所示。

2.2 综合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评价指标的优化目的是理清各指标之间的独立性和关联性,完成对单项评价指标逻辑测验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性测验。

对于状态估计结果的综合性评价,主要关注以下两个基本原则:辨识性和冗余性。辨识性是指统计评价指标在区分各评价单位某一方面价值特征时的能力与效果,故又称为“区分性”,是为了能够区分不同地区的基础模型和基础数据的水平,如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受合格率门槛的影响,容易出现多个地区具有同样的合格率,区分性就不高,而状态估计遥测准确度、区域目标函数相对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的区分能力就高些;“冗余性”是表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内各指标之间交叉重叠程度的指标,其计算通常可采用相关系数或相似系数、关联系数等公式, 如母线功率平衡率和支路首末端功率平衡率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指标交叉重叠,冗余性越好表明各指标越独立,就能够从更多角度来反映基础模型和基础数据所存在的问题。

3 状态估计典型评价指标

3.1 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

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是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同业对标考核的一项指标,其公式定义为:

式中:RYCGJ为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N为相应范围内的遥测总点数,包括坏数据;Na为遥测估计合格点数,为遥测数据估计值误差小于由量测类型决定的合格阈值的点数。

3.2 状态估计遥测不准确度

状态估计遥测不准确度表征了区域内状态估计值和量测值之间的偏差程度,状态估计遥测不准确度越低,状态估计结果越准确,其公式定义为:

式中:Ja为状态估计遥测不准确度;xi为N维状态估计值向量的元素;zi为N维量测值向量的元素; σi 为N维量测误差标准差向量的元素。

3.3 母线功率不平衡度

母线功率不平衡度为输入母线的功率与输出母线的功率之差,不仅可以反映测控装置、互感器等是否准确可靠,也是评价供电量和用电量是否平衡的重要指标。而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状态估计严格满足母线功率平衡,因此母线功率不平衡对状态估计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母线功率不平衡度的定义为:

式中:M为计算母线的数目;Sij n为第j条计算母线的输入功率;Sj out为第j条计算母线的输出功率;Sj N 为第j条计算母线的基准功率,由电压等级决定。

3.4 遥信动作正确率

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遥信拒动或遥信误动的现象,成为电网运行的安全隐患。遥信动作正确率反映的是远动装置、开关辅助接点、信号传输通道等方面的问题,定义为:

式中:Nrf为开关拒动次数;Nun为开关误动次数;Nop 为总的开关动作次数,为遥信正确动作与误动、拒动次数的总和。

遥信动作正确率表征了开关遥信状态和设备量测的同步性,开关遥信的拒动或误动都会造成状态估计拓扑错误,进而影响状态估计结果的准确性,遥信动作的正 确性保证 了状态估 计计算模 型的正确性。

4 指标权重设置

各指标对评价对象的影响程度不同,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19,20]。AHP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将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两两比较,形成判断矩阵P,然后求出判断P的最大特征值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则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即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校 验,如果校验通过,则指标权重分配合理,如果校验不通过,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重新计算。

则状态估计综合评价的结果可记为:

式中:wi为根据判 断矩阵确 定的各评 价指标的 权重;yi为各评价指标的结果;n为评价指标个数;y为综合评价的结果。

另外,为了排除由于各指标的量纲不同及数值量级差别所带来的影响,需要先对评价指标做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向量规范法[21]实现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式中:j为不同的指标序号;i为每个指标下的不同地区的指标值序号;yij* 为无量纲化之后的指标值。

5 实际电网算例分析

为了更加直接地展示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在实际系统应用的情况和评价指标的合理性,本文选取了某调度中心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某一个状态估计结果断面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本节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反映出电网模型和数据所存在的问题,将所选取的各项指标的权重均取0.2。

表1中状态估计有功遥测不准确度、状态估计无功遥测不准确度、母线有功功率不平衡度为极小型指标,取值越小越好,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和遥信动作正确率为极大型指标,取值越大越好。通过极大型一致化处理和向量规范法无量纲化处理,并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求得各区域的综合评价指标值。

通过表1的统计信息可以看出,本次状态估计结果遥测合格率中C地区最高,但是其有功遥测不准确度也是最高的,说明C地区具有比较高的遥测合格率但有功估计却是最差的。统计C地区所有有功量测点的遥测不准确度分布,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量测的不准确度小于0.01,实际上分析不准确度发现,其中一个量测的不准确度高达474.84,此量测所在母线的有功不平衡量为87 MW,有功量测不平衡解决后,遥测合格率变化很小,但是有功遥测不准确度降到了0.005,母线有功功率不平衡度降到了2.89。

A地区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最低,有功和无功的遥测不准确度不是最高的,但是母线有功功率不平衡度比其他地区大得多,因此A地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量测上,特别是量测导致的母线功率不平衡。将A地区比较大的几个母线功率调整平衡以后,状态估计有功遥测不准确度下降到0.015,无功遥测不准确度下降到0.003,母线有功功率不平衡度下降到10.672,说明仍有功率不平衡的母线存在。

D地区在有功遥测不准确度和母线有功功率不平衡度都比C地区好的情况下,遥测估计合格率仍然比C地区低,表明了无功估计对D地区的遥测估计合格率影响比较大,问题主要集中在无功量测和电压量测上。同时发现,从综合评价指标上来看,D地区要比C地区的数据质量水平高,但D地区的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却比C地区低,表明了状态估计有功遥测不准确度和母线有功功率不平衡度指标在增加电网基础数据质量水平的区分度上的有效性。

综合以上分析,单纯的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状态估计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遥测不准确度、母线功率不平衡度和遥信动作正确率,为状态估计准确度的评估提供更高的区分度, 更能反映出电网的模型和数据的问题所在。

6 结语

现有的状态估计评价指标比较单一,分析结果不够全面,本文以影响状态估计结果精度的因素为基础,提出了状态估计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标的选取遵循辨识性和冗余性的原则。以选取的状态估计遥测合格率、状态估计遥测不准确度、母线功率不平衡度和遥信动作正确率四个典型指标为例,并通过实际电网系统的案例,说明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在状态估计结果精度评价上的有效性,能够反映出电网所存在的模型和数据的问题,通过对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结果的评价来指导对电网基础模型数据质量的提升。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完善指标集以全面地反映状态估计结果精度,实现对电网基础模型数据质量的评估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摘要:对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结果的评价是反映电网基础模型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结合目前状态估计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以影响状态估计准确性的因素为基础,提出了状态估计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多角度考虑了影响状态估计的因素,所提出的评价指标需要遵循辨识性和冗余性原则。文中以选择的四个典型性指标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实际电网系统的案例,验证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在状态估计结果精度评价上的有效性,能够反映出电网模型数据存在的问题。

“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研究 篇5

摘 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发展追求的全新高级发展形态。从体现“两型社会”建设特征出发,构造经济、社会和制度3个要素,8个方面,61个三级指标的“两型社食”综合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指标的说明对象及其关联性。最后,从指标标准的国际对比、首瞻性和统计推算3个方面说明了指标体系应用的原则。

关键词:两型社会,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一、“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相关文献述评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是准确测度和把握“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与效果的重要工具,是“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但从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将“两型社会”建设作为战略性目标提出以来,直接针对“两型社会”设计的指标体系研究还比较少。2008年4月湖南省统计局在两湖地区“两型社会”研讨会中,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协调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建立了29个监测考核指标。2008年4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南省发改委制订了“两型社会”指引下的长株潭城市核心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社会人文、资源环境和人文建设4个方面共43个指标,其中重点在环境资源方面,指标达22个。曾翔曼等从经济水平、创新能力、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城市魅力5个方面构建了“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29个指标,并对湖北两型社会建设进行了评价。这些“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的初步探索,具有较好参考价值,但其研究仍有待深入和完善。比较相关文献,大部分指标体系对设计的目标不明确,将“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等相关类型的指标混在一起,使其无论研究哪一个问题都可以使用。指标设计的趋同性使文章失去了研究新领域的意义,也反映不了新问题的真实内涵,使研究没有实在的价值。

其他与“两型社会”相关的主题评价研究,更多的是分别从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单方面进行,对“两型社会”指标体系构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文献可归纳为两个方面:(1)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早期具有影响力的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建立的一套可持续发展指标和英国于1996年公布的全套可持续发展指标。它们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是属于菜单式多指标类型,其优点是覆盖面宽,具有很强的描述功能,灵活性、通用性较强,许多指标容易做到国际一致性和可比性等,缺点是指标的综合程度低,从可持续发展整体上进行比较尚有一定的难度。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世界上独立地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系统学方向,依据系统理论和方法设计了一套“五级叠加,逐层收敛,规范权重,统一排序”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现有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大多是偏向于静态评价,没有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与衡量标准应随着时空变化而调整。(2)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研究。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大都是从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支持方面划分为4个层次。如:李桂香等从经济节约指数、社会节约指数、科技支持指数和环境支持指数等4

个准则层建立了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体系;李晖从资源节约水平、生态建设状况、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4个方面建立了包括3个层次42个指标的节约型城市指标体系。同类研究还有肖思思、许俊杰等等文献。

上述研究缺陷主要是没有理解“两型社会”的内涵。“两型社会”是区别于传统经济社会形态、追求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社会。其核心是通过资源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标准测定两型社会建设进程和效果,从而引领城市未来的发展。

二、“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一)设计思路

已有研究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各自独立地作为一级指标纳入体系过于强调约束性指标,而约束性指标与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相冲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需要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机地和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民生改善。因此,在指标体系设计时,要将约束性指标体现在(或寓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中,而不是单独自成一部分,从而可客观、准确测度和评价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进程。

与已有研究思路不同,从两型社会建设内涵出发,提炼出经济、社会、制度3个要素(方面),并从这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从具体表现来看,“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要在经济上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集约化的经济增长方式、科学的经济发展途径(以信息工业化为主体);在社会和谐发展上,具有城乡一体化的一元社会结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谐的社会生活方式(以新型城市化为基础);在制度上,要不断提高政府的运作效能,强调政府和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重视社会安全,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二)基本框架

根据“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设计思路,将指标体系设计为3个要素8个方面,其中经济要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途径3个子要素,社会要素包括城乡一体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城市3个子要素,制度要素包括政府运作效能和社会责任与安全2个子要素。

三、“两型社会”综合指标的选取

(一)经济发展要素指标选取

经济要素由发展水平、方式和途径构成。经济发展水平说明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重点选取四类指标:一是人均总量指标,从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消费等

方面综合反映城市群经济实力。二是生产率指标,它是考核两型社会建设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配置效率的关键指标。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两型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和技术效率的综合指标。工业资金利税率主要用于考察部门或企业资金运用的经济效益,分析资金投入效果,从而反映新型工业化的效果。三是产业结构指标,它主要考察“两型产业”建设状况。四是市场化程度指标。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资源与环境的有效配置。我们借鉴樊纲等市场化指数的测算方法,通过相应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测算两型社会建设市场化指数,以反映两型社会建设的市场化程度。

经济发展方式说明经济发展中的投入产出关系,强调以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循环经济为新型增长方式的重要特征。重点选取三类指标:一是资源消耗方面,主要考核两型社会建设中处于“瓶颈”状态的资源优化利用的程度。指标的比率越低,表明发展经济、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成本越低。二是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方面,反映变废物为资源所达到的水平,其比率越高,表明资源重复利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的程度越高。三是能源结构方面,选取了清洁能源占能源总消费的比重描述两型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相对水平,其比率越高,表明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水平有所提高。

经济发展途径强调在两型社会建设中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通过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外资,改善投资环境,发展优势产业等途径来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选取三类指标:一是科技创新方面指标,用来反映两型社会建设中科学技术的根本性推动作用;二是外资使用效率和对外开放度方面,测度两型社会建设的外资利用效率和对外开放度;三是区域优先发展产业方面指标来考核体现两型实验区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发展状况。

(二)社会要素指标选取

社会要素由城乡一体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城市构成。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城乡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发展一体化,进一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项目选取城市化率来反映城乡的空间分布特征。选取城乡居民收入比、城市与农村恩格尔系数比、基尼系数等7项指标反映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福利的改进或提高程度,如收入差距缩小程度、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状况、教育条件改善等。

环境保护说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重点选取两类指标:一是空气、水等环境状况方面指标,反映两型社会实验区城市群的环境状况;二是反映环保投入与成效。

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宜居、宜业作为新型城市生活方式的重要取向,真正做到为居民提供安身之所、生活之便、创业之需。我们从宜居环境、居民享有的公共绿地、公共服务等方面选择5项指标来反映生态城市。其中,宜居指数是普通居民结合在城市生活的经历和主观感受,对于城市满足其生活需求的平衡性与完备性在各个维度上的综合评价,该指标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综合测算出来。

(三)制度要素指标选取

制度要素包括政府运作效能、社会责任与安全2个方面,政府运作效能说明政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效率、公开度、服务精神等。就两型社会建设而言,关键是形成一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和公共治理体系,依靠相关制度安排实现外部性和内部化。政府运作效能指标包括以下两类:一是政务水平方面,数据可通过专家打分法来获得;二是群众满意度方面,这是通过发放问卷,考察群众对反腐倡廉、政府行政效率、政府诚信的满意度。

社会责任与安全说明了整个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安全可以很好地促进两型社会发展,选取以下两类指标:一是社会责任指标。社会责任是指社会中的个人、企业、政府等组织提供有效劳动,并创造财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在任何情况下,其行为不仅不能损害群体或社会利益,而且还要维护社会利益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对社会责任的衡量,有利于帮助社会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类指标可通过问卷调查、专家打分等综合测得。二是社会安全指标。社会安全是指地区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情况,可以通过社会安全指数来反映,该指数是由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每十万人群体性事件数、万人治安和刑事警情数、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等4个指标合成的。

四、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为客观评价“两型社会”建设效果,便于实际对比,需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指标标准值的确定要把握以下三项原则。

1.既要与国际标准对接,又要体现中国国情。已有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规定的标准值。例如单位GDP的能耗、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排放指标等均颁布了国家标准,在拟定目标值时应首先将国家标准作为第一阶段的目标值,从而树立试验区在全国的示范形象。

2.既要有前瞻性,又不要离开现实基础和建设条件的现实指标。比如设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目标值,国内外发达城市如美国城市、香港、北京该比重已经超过70%,而长株潭2006年仅为41.83%,明显落后。长株潭城市群在设定该指标的目标值时,在有前瞻性的基础上,考虑指标的动态发展性,将目标值进行阶段性的研究和适度调整,把达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值列为第一阶段目标,然后再向高水平看齐。

3.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必要的统计推算。实验区建设既要有一般意义上的“两型社会”要求,同时又要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探索。在针对反映“两型社会”试验区特色(或特有)指标的目标值设计时,由于有的指标已经明显高于先进城市,有的指标可能没有现成可比的数据,在设定目标值时要运用统计方法(如趋势外推法)进行科学推算。如工业资本金利税率,是针对试验区建设专门设计的指标,长株潭2006年为17.7%,已超过国内的一些先进城市,如北京2006年

综合指标 篇6

指标体系。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综合实力 指标体系

随着国家间和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的制高点。当今由于世界范围活跃的技术转让和发展中国家的自身努力等,使得全球的技术水平更加趋于一致,世界范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起来。许多国家都在实施或着手制定以专利战略为主的知识产权战略,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其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竞争力。在这种形势下,深入了解国外发达国家关于知识产综合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对我国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指标体系非常重要,更对迅速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分析评价的指标较多,不同的指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知识产权信息。许多国家和知识产权咨询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分析指标体系,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知识产权领域研究居于世界前列的日本和美国关于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的研究,以此作为借鉴,为我国的知识产权综合评价的深入研究服务。

一、日本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体系介绍

日本作为一个在知识产权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以高度中央集权化的管理、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为特色。1998年12月,日本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制定委员会成立,其成员由企业界人士、代理人、学者、新闻界人士等各界人士组成,该委员会是日本的权威知识产权咨询机构。1999年3月底,日本特许厅公布了《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该指标是日本特许厅总务课根据“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制定委员会”的研讨结果制定的。制定该指标的目的在于统一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的标准,使各企业能更加客观地评价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应用状况,以提高经营者的知识产权意识,从而改善知识产权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日本特许厅的《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由战略性指标和定量性指标构成。

1.战略性指标分为以下五大战略

(1)经营战略:①经营者的知识产权意识;②知识产权业务的经济效率。

(2)技术战略:①推行独创性技术开发;②在研究开发中运用知识产权。

(3)知识产权信息战略:①健全知识产权信息管理体系;②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实施解决纠纷对策。

(4)国际战略:①在外国获得战略性专利权;②培养国际化知识产权工作人员。

(5)法务战略:①确保解决纠纷的人才;②知识产权风险管理。

此外,知识产权评估指标共有100项具体核查事项。其中1~35项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36~56是企业技术战略的内容;57~71是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战略的内容;72~86是企业国际战略的内容;87~100是企业法务战略的内容。

2.定量性指标

(1)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数量;(2)专利收支额;(3)专利实施率;(4)侵权纠纷案的件数;(5)知识产权相关奖金的最高额。

从日本特许厅的《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可以看出,其指标贯彻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可以得到一点启示:我国构建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贯彻知识产权工作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完善的评价知识产权的综合实力。

二、美国CHI Research专利评价指标

美国是当今世界创新能力最强而且也是最注重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国家。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给了美国科技创新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先进的科技也促进着美国的知识产权体系更加充实和完备。美国有许多知识产权咨询机构,比如美国摩根研究与分析协会(Mogee Research & Analysis Association)、美国知识产权咨询公司CHI等。本文主要介绍CHI专利评价指标。

1.CHI专利评价指标介绍

早在1970年代早期,CHI便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一起研发出全球第一个科学成果指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编写出版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了采用CHI的专利指标体系。OECD科技指标系列手册即弗拉斯卡蒂系列手册中的《专利手册》也介绍了CHI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指出CHI的指标最初主要针对公司设计,但同样适用于国家、地区。

CHI专利评价指标包含以下7个:

(1)专利数量(Number of patents):一家公司从1987年到当前年份所获得的专利数量,用来评估该公司所从事技术活动的程度。

(2)专利平均被引用数(Cites per patent):平均每个专利在统计年份里被引用的次数,例如,2002年可以开始统计平均每个专利在2001年中被引用的次数。该指标用来评估一个公司的专利影响程度。

(3)当前影响指数(Current Impact Index):指在技术领域里,一家公司前5年所获的专利在当前年份中平均被引用数,除以在该技术领域里美国所有的专利在当前年份中平均被引用数。用来反映专利质量和实际的技术影响力。如果两者相等,那么当前影响指数即为1;如果当前影响指数大于1,说明该公司的专利在技术上有较大影响;反之小于1,则说明影响较小。

(4)技术实力(Technology Strength):专利数量乘以当前影响指数。通过对专利数量规模进行质量加权来描述公司的专利組合力量。

(5)技术生命周期(Technology cycle Time,TCT):评估公司创新的速度或科技演化速度。如果一项技术的生命周期较短,代表该公司是基于较新技术为基础进行技术创新。TCT具有产业依存性,即TCT会因技术领域不同而有所差距。相对热门的技术其TCT较短,如电子产业TCT约3至4年,而制药产业平均TCT约为8至9年,造船产业TCT可能长达15年。

(6)科学关联性(Science Linkage):一家公司所拥有专利的平均引用论文或研究报告的篇数。用来评估该公司的专利技术的科学前沿程度。该指标也具有产业依存性,会因产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机械领域的平均值可能为0,但是高科技生化产业可能高达15。

(7)科学强度(Science Strength):专利数目×科学关联性。评估一家公司使用基础科学建立该公司专利组合的程度和公司在科学上的活跃强度。

以上7个指标中,除了TCT之外都是正向指标,即计算出来的数值越大越正面,而TCT是一个负向指标,数值越大代表创新速度越慢,即越为负面。CHI Research利用上述七个指标,来分析一家公司所拥有的专利组合质量,并且使用这7个指标作为基础,不仅可以评估公司无形资产的价值,而且更可以评估公司的技术实力以及公司的价值,更进一步的利用特殊公式来评估该公司的未来股价走向。

2.专利记分牌(Patent Scorecard)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企业技术评论》杂志,在CHI专利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取了其中的技术实力(综合指标)、专利数量、当前影响指数、科学关联性、技术生命周期5个指标组成《专利记分牌》。自2000年起,《企业技术评论》杂志根据CHI的数据库和研究成果,每年发表一次名为“专利记分牌”的统计结果。为在美国专利申请量最大的150家公司分为航空、自动化、生物技术∕制药、化学、计算机、电力、半导体和电信共8个高新技术领域按照技术实力(专利数量×当前影响指数)排定名次,把科学关联性和技术生命周期作为参考,以此清晰地分析世界各大公司在美国知识产权市场的竞争态势。

三、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日本和美国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力求为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评价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服务于构建一套成熟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钱孟姗:日本《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介绍.电子知识产权[J].1999,(8):28~30

[2]日本专利厅:知识产权战略指标方案[R].2000年

[3]Arahi H. The Facts behind Japan's Technology Explosion [J].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00, (May):19~21

[4]W Ritchey.The IP Asset and Oracle,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J].2000, (June):45

[5]F.Narin. Patents as indicators for the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research output [J]. Scientometrics, 1995, (Nov):489~496

[6]The TR Patent Scorecard 2002. Technology Review, 2002(May):76~77

港口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因子分析 篇7

1.1 港口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通过对港口经济指标进行分类, 然后收集整理出各港口样本的截面数据, 就可以用因子分析法对港口经济综合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港口经济综合评价指标涉及港口产业链从上游高端服务业到下游低端产业的全部环节,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1.1 港口运营

X1 港口货物吞吐量:体现了港口规模, 并与港航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鉴于港口管理若干指标都与港口货物吞吐量息息相关, 故选取货物吞吐量代表港口的发展运营状况。

1.1.2 经济活力

X2 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的领域包括临港工业园区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 为城市未来经济的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X3 进出口总额:直接反映了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价值, 体现了一个港口临港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体系。

X4 实际利用外资:外资的进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建设资金的短缺状况, 迅速改善了集装箱码头的现代化程度, 特别是集装箱、原油、矿石等码头泊位建设的多元化筹资和效率经营效果比较明显。

1.1.3 产业链上游发展状况

X5 邮电通信

X6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X7 保险业收入

本类指标代表了上游产业的经济状况。港航产业链的枢纽是港口, 其上游包括了信息产业 (以邮电通信业指标反映) , 以及为现代国际航运提供融资保险、海事仲裁、海事规范、海事咨询、国际性航运交易、技术标准等非航运直接经营业务的服务内容, 是现代航运服务产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航运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 在基础设施建设、船舶制造、航运管理与交易等各方面均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金融服务业对航运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5,6]。所以X6和X7反映了经济成分中金融和保险业的运行情况,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样本数据收集和整理

根据上述指标以及可操作性的考虑, 选取了在2008年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前25位的港口, 采用港口所在城市2009年的各项经济数据为样本值。考虑到数据的可获性和港口间的可比性, 这里去掉了排在第22位的芜湖港, 第23位的黄骅港, 第24位的重庆和第25位的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宁波——舟山港的数据是根据两市的统计数字加总而成。具体信息见表1所示:

数据来源:2009年各省市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实证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法中的一种, 是研究如何以较少的信息丢失将原有的众多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有实际解释意义的因子。在因子分析模型中, 共同因子是各个原始变量所共有的因子, 其作用是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原始变量与公共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用因子载荷表示。因子分析模型结构如下:

Zj=aj1F1+aj2F2+aj3F3+…+ajmFm+Uj (j=1, 2, 3…, n, n为原始变量总数)

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因为数据量庞大, 这里借助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计算。有关SPSS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过程, 请阅读参考文献[10]。

2.1 因子分析计算过程

2.1.1 KMO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

KMO是取样适当性量数。KMO测度的值越高 (接近1.0时) , 表明变量间的共同因子越多, 研究数据适合用因子分析。计算结果见表2所示。其中, KMO值为0.832, 用因子分析效果好。Bartlett球体检验的目的是检验相关矩阵是否是单位矩阵, 如果是单位矩阵, 则认为因子模型不合适。一般说来, 显著水平值越小表明原始变量之间越可能存在有意义的关系, 如果显著性水平很大 (如0.10以上) 可能表明数据不适宜于因子分析。本例中, Bartlett球形检验的χ2值为186.792, 伴随概率值为0.000<0.01, 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因而拒绝零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 即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 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1.2 提取公共因子

在总解释方差表的Initial Eigenvalues (初始特征根) 中, 给出了按顺序排列的因子得分的方差 (Total) , 在数值上等于相关系数矩阵的各个特征根λ, 因此可以直接根据特征根计算每一个因子方差百分比 (% of Variance) 。由于全部特征根的总和等于变量数目, 故第一个特征根的方差百分比为80.867, 其余依此类推。然后可以算出方差累计贡献率 (Cumulative %) 。一般情况下我们提取的原则是满足λ>1或是累计贡献率在85%以上。表3中这两个原则的结果有所不同, 所以需要借助下面的碎石图来辅助判断合适的公共因子数目。

从碎石图可以看出, 从第2个因子开始, 以后的曲线变得比较平缓, 最后接近一条直线。所以第2个λ值是一个明显的折点, 这说明选取的因子数目为1比较合适。因此, 本例提取第一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提取出来。

2.1.3 计算因子载荷及因子综合得分

在表4中给出了因子载荷, 每一列载荷值都显示了各个变量与有关因子的相关系数。以第一个变量为例, 0.977实际上是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主成分的相关系数。其他的指标系数值依次递减。港口竞争力得分的因子载荷最低, 为0.788。从因子载荷可以看出我们选取的指标具有高度的内在关联性, 只需要用一个因子就可以反映所有的指标大多数的特征情况, 而且相关度很高。

由上表可以得出港口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模型, 通过SPSS17.0软件自动生成各个港口经济的综合得分。最后整理出各港口的综合经济得分以及排名, 连同已经标准化的货物吞吐量及排名数据一起并入表5。

2.2 因子分析结果

港口经济综合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具有高度的主成分共性, 只需要提取一个公共因子就大致可以反映出所有指标的情况。这充分说明我们选取的综合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而可以被用来有效地分析各港口的经济运行情况。接下来, 根据表5中的港口经济综合得分和标准化的港口货物吞吐量绘制二者之间的散点分布图。

在图2中, 横坐标是标准化后的港口货物吞吐量, 纵坐标代表各港口经济的综合得分。从图中可以看到, 大多数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和港口经济得分排名无显著差异。但也有少数港口的综合经济得分很高, 但货物吞吐量相对不足, 比如南京、深圳。另一些港口经济的综合评价得分对于其货物吞吐量而言相对较低, 比如秦皇岛、营口和日照。

3 结语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影响整个港口经济的因素是多元化的。港口城市在港口规划时不能仅仅考虑港口自身的规模因素, 还必须统筹考虑港口经济的综合指标体系。如果只发展港口企业而忽略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那么港口就会因为缺乏有效支持而停滞不前, 甚至在将来很可能因为种种不确定因素, 面临高风险和更大的经营压力。

上海的各项港口经济指标得分大幅度领先其他国内竞争对手。较之于上海, 其他港口的情况各有不同。像秦皇岛、营口和日照等港口在经济综合指标中的得分不高, 今后应该着力改造和提高港口经济活力和进出口规模, 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保险、通信等现代服务业。而南京等城市虽然经济发展很好, 但是港口货物吞吐量不高, 今后应该加快港口集疏运网络的建设, 促进港口与腹地经济的联系。其他发展较均衡的港口则应该继续合理优化临港产业规模, 加快产业集群的建设步伐, 进一步提高整条港口产业链的整合程度。

参考文献

[1].任娟, 汪传旭.上海港口经济驱动因素和演化过程分析[J].中国航海, 2007, (2) :75-78

[2].李丽, 刘志平, 肖汉斌, 等.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环渤海湾港口竞争力分析[J].物流技术, 2007, 26 (5) :52-54

[3].汪玲, 王诺, 佟士祺.港口与城市环境及资源的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航海, 2008, (4) :410-414

[4].陈红娟, 孙桂平.港口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以秦皇岛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 (4) :15-16

[5].李南, 刘嘉娜.临港产业集群的经济特征与国际经验[J].水运工程, 2007, (5) :35-38

[6].王列辉.高端航运服务业的不同模式及对上海的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 2009, (9) :99-107

[7].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2008年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报告[R].2009.

企业价值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篇8

关键词:企业价值,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一、研究背景

企业价值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管理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默顿·米勒 (1923-2000) 和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1918-2003) 率先提出的。后经阿尔弗雷德·拉帕波特 (1932-) 以及迈克尔·波特 (1947-) 等人的补充, 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很大发展。随着产权市场的迅速发展, 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企业自身也是一种商品, 它的价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西方国家的企业界普遍认为, 企业价值是21世纪的共同语言。伴随着价值管理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其内涵也逐渐丰富起来。

二、企业价值评估相关概念界定

对企业价值内涵及其本质的界定是进行价值评估研究的起点, 企业价值内涵的准确定位对于实现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起着关键的作用。

1、企业——创造价值的组织

马克思认为,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更确切地说是商品生产的产物。“企业是商品生产的物质承担者, 也是商品价值的承担者。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是价值形成、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 而价值规律的作用, 本质上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率。”由此可见, 人们在企业中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因此, 企业在本质上是创造价值的一种组织形态。

2、企业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 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 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等缺一不可。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 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企业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 是这些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相互妥协的结果。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具有与相关利益者利益相一致。

三、企业价值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企业规模大小和行业特点各不同, 企业评估指标体系应有所不同。但是, 企业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指标体系的框架是相同的, 只是基础层面的指标选择上有所不同。本文在构建企业价值综合评估体系时, 是以制造业为代表进行研究的。

1、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指标

企业价值体现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1) 企业经济价值评估指标

(1) 企业规模指标——投资资本。企业所能创造经济价值的大小与企业资本规模和投资收益率正相关。当企业资本规模足够大时, 可以带来由技术、设备引起的生产的规模效益。企业投资资本的大小反映企业的资本规模。

(2) 经营效率指标——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从企业经济价值创造理论来看, 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的大小与投资资本的大小正相关, 还与企业投资收益率正相关。

(3) 资本成本指标——平均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指标的引入, 可以使企业管理者树立“权益资本成本”和企业长期发展的理念, 从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 企业社会价值评价指标。首先, 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在以人为本, 兼顾员工、顾客、供应商和股东各方利益, 在企业实现自身发展同时, 实现人的发展。其次, 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尊重自然, 努力保护环境和节省资源消耗, 实现企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后, 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回报社会。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 创造了就业岗位, 缴纳了税金, 回馈了社会, 提升了企业的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 企业的社会价值评估指标主要有:

(1) 员工满意度。员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 员工满意度越高, 员工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不遗余力地工作, 其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就提高,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 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是指客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程度, 包括对产品的质量、顾客让渡价值的大小等方面的满意度。大量实证经验表明, 顾客满意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3) 股东满意度。随着人们对企业社会价值认识的加深, 改变了过分强调股东价值和股东回报的看法, 认为企业对员工和顾客负有特别的责任, 员工、顾客和股东是所有者利益相关者中地位最高的“平等主体”。

(4) 供应商满意度。当前, 众多企业抛弃了那种从采购、设计、制造到销售全面自行负责的纵向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转变为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共享关系, 结合成利益共同体, 构成了从供应商、制造商至最终用户的供应链。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关系开始转变为合作共享关系。供应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5) 提供就业状况。企业的社会价值还体现在由经济功能派生出来的社会功能, 如企业为社会就提供了广泛的劳动就业机会。企业为社会创造的就业机会越多, 企业的社会价值就越大。

(6) 缴纳税款状况。政府实际上也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中的一员, 企业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 政府则要求企业负担相应的责任, 比如缴纳税款。政府通过向企业征收税款形成财政收入, 来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从而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

2、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指标。

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要求企业不仅在当前拥有竞争优势, 还要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具有竞争优势。在现代市场竞争中, 企业竞争优势是依靠企业技术创新来实现的, 是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的结合。因此, 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体现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

(1) 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评价指标

(1) 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是指一个企业产品在市场总容量中的百分比。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反映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大小和拥有客户数量的多少。该指标越大, 表明本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越大, 对企业越有利。

(2) 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可用全员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全员劳动生产率, 是指企业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产品生产量, 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3) 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企业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国内外成功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 企业是否有正确的价值观,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 企业学习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企业学习创新能力指标表现为:

(1) 员工素质状况。人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最根本的要素, 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拥有较强学习创新能力的根本是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员工。

(2) 培训费用率。对企业员工加强教育培训, 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 对于提高员工学习和创新能力, 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研发费用率。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投入是企业成功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获取行业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将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 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战略要素。

(4) 新产品贡献率。新产品贡献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提供新型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和对新产品的营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荣,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综述, 经济学动态, 2003 (7) .

[2]、梁红凤,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2004 (2) .

[3]、成刚, 利益相关人与企业伦理,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篇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指标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 并且经过了几十年的摸索, 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体系较为完整, 考核方式较为科学的指标体系。但这种企业效绩指标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 总指标体系的设置缺乏科学性, 某些指标计量上不完善, 基本指标与评议指标没能有机结合。且现有的以财务会计指标为主的业绩衡量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对概括性财务业绩指标的依赖, 会妨碍企业创造未来经济价值的能力, 而且也会误导对企业的评价。一个光靠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的体系又是不全面, 不完整的。一个好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多层次的, 立体的, 并且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真实情况的。

可以设计一套通用性强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既体现出资人对企业的共性要求, 又照顾不同的评价主体、不同企业及企业各成长阶段的个性特点, 把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结合起来。最终建立一个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的适应外部评价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二、具体构想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指标共同构成的, 其中财务指标还是包括一些经典的传统的滞后指标, 而非财务指标则是由客户方面, 内部过程方面和员工及信息方面的动因指标构成的。

(一) 财务方面。

财务业绩指标可以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对改善企业盈利做出贡献。财务指标通常与获利能力有关, 其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 资本报酬率, 或近年流行的经济增加值;财务目标也可能是销售额的迅速提高或创造现金流量。财务指标不应是一成不变的, 在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有不同的财务指标, 根据现代管理学的理论, 应把企业分为三个阶段:成长阶段, 保持阶段, 成熟阶段。在每个不同阶段, 设置不同的指标来评价企业。

(二) 客户方面。

客户方面通常包括几个核心的或概括性的指标, 这些指标代表一个深思熟虑和确实执行的战略应该获得的成果。核心结果指标包括客户满意度, 客户保持率, 客户获得率, 客户盈利率, 以及在目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

(三) 内部过程方面。

内部过程就是企业创造价值并用价值换取利润的过程, 每个企业都有其不同的内部过程, 这是由不同企业的不同性质所决定的。虽然每个企业性质不同, 但其目标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在这个目标指导下, 又可以把不同企业的内部过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部分, 从而达到为不同企业设置内部过程评价指标的目的。第一, 创新过程。对于企业创造价值而言, 创新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主要评价指标是:专利产品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在竞争对手之前推出新产品的能力、比原计划提前推出新产品的能力、生产程序对新产品的适应性、以及开发下一代产品的时间等。第二, 经营过程。其主要评价指标是:标准成本、生产周期、对客户需求反应时间、废品率、返工率等, 这些指标都能够很好地帮助管理者控制企业整个经营过程。第三, 售后服务过程。企业希望达到目标客户期望的优秀售后服务, 可以把诸如时间、质量和成本等指标运用到售后服务过程中, 从而来衡量他们的业绩。因此, 反应时间可以衡量企业对产品故障做出反应的速度;成本指标可以衡量售后服务过程的效率。这些都大大影响客户对企业的印象。

(四) 员工及信息方面

财务、客户和内部过程方面的目标确定了企业为获得突破性业绩必须在那些方面表现突出。员工及信息方面的目标为其他三个方面宏大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框架, 是前面三个方面获得卓越成果的驱动因素。

衡量员工的核心指标:员工满意度反映员工士气以及员工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员工感到满意是提高生产率、反映速度、质量和客户服务的必要前提。因此, 如果企业希望达到非常高的客户满意度, 他们就需要用对公司非常满意的员工来为客户服务。

(五) 因果关系

对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这样分类, 并不是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简单地连在一起, 而是通过一种因果关系把这些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 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 就是企业效绩评价。因果关系使这四个方面指标相互联系起来, 因果关系始终贯穿于各个层次之间。例如, 资本报酬率是财务指标, 这一指标的驱动因素可能是客户的重复采购和销售量的增加, 而这两者又是客户高度忠诚带来的结果。因此, 客户忠诚度成为客户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为预计它将对资本报酬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对客户偏好的分析中显示, 按时交货率是左右客户忠诚度的重要指标。因此, 按时交货率的提高会带来更高的客户忠诚度, 进而引起财务业绩的提高。这就是连接这四个方面的因果关系。

三、对于我国企业的应用

近年来, 国内不断出现会计丑闻。这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企业效绩评价系统有关。目前我们评价企业经营效绩、企业贷款融资、公司上市和增资扩股、国有企业的扭亏为盈乃至企业领导人的升迁等等无不与利润指标挂钩。这些都是造成会计假帐的重要因素。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利润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经营活动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但利润是一个可以操纵的财务指标, 企业可以通过财务策略、生产和营销策略人为的创造利润。而且利润也是一个滞后性的财务指标, 它可以告诉你, 企业经营活动获得了成功, 但是, 它无法告诉你企业能否持续获得利润。如果我们将企业经营效绩评价体系主要构建在财务指标上, 就会鼓励企业人为的操纵财务指标, 弄虚作假以获得好的企业评价。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我们过分看重利润指标就免不了产生短期行为, 而这种短期行为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致命的打击。比如企业为了提高利润指标, 大幅度削减研究费用、人力资源投资。这种人为操纵利润的做法对企业的损害在短期内不一定显示的出来。企业依然可以依靠原有的技术、人才和产品储备而生存。但是, 在更远的未来, 它对企业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所以建立一个全面、有效评价企业经营效绩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摘要:绩效评价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正确和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我国企业正在努力跻身于国际市场的竞争, 企业管理水平同样受到严峻的挑战。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评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确定企业管理人员薪酬计划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干层综合指标评判法 篇10

土壤干层不仅严重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和自然演替, 且给后续生态建设带来了困难, 直接影响到区域植被的良性生长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壤干层的存在会切断或减缓水分在土壤上下层之间的交换过程, 进而导致“土壤水库”功能减弱、植被退化甚至大规模死亡、旱作农田产量降低[3,4,5]。土壤干层研究对科学认识黄土高原植被承载力与生产力、低效植被改造、植被建设的可持续性等具有理论与生产指导意义, 也是目前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 (草) 生态工程面临的问题。

土壤干层评判方法是对其深入研究的基础, 目前尚未形成合理通用的评判方法, 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土壤干层形成机制、总结常用评判方法后提出一种通用的评判方法, 以推动土壤干层的研究并指导生产实践。

1 土壤干层形成机制

土壤干层是指位于降雨入渗补给深度以下, 由于气候变化 (降水量减少和蒸发量增加) 、林草植被大量消耗深层储水导致土壤水分负平衡, 进而形成的长期存在的干化土层。目前有关土壤干层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6], 其形成受气候、植被、土壤物理特征和人为因素影响。其中气候干旱化是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人为干扰和植被的蒸腾作用对土壤干层形成起到了激发和促进作用。

2 土壤干层常用评判方法

根据土壤干层的定义, 只要剖面上某一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小于或等于田间稳定持水量, 就可以把该层视为土壤干层, 因此, 土壤干层是可以定量评判的, 常用的评判方法主要有4种, 即储水量法、含水量法、对比分析法和土壤水势法。

2.1 储水量法

储水量法是通过测定土壤剖面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 然后计算一定深度土层土壤有效水储量或亏缺量, 根据有效水储量或亏缺量的多少或有效水储量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土壤干层以及土壤干层的干化程度[7]。其缺点是不同土壤有效水库容不同, 因此不同土壤不能直接比较土壤有效水储量或亏缺量, 不能作为大范围或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的通用判断标准。

2.2 含水量法

含水量法以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 (重量含水量) 为判断依据。其不妥之处同有效水储量法, 可见不同研究人员因研究区域不同所提出或采用标准也不相同, 而且有时差异很大[8,9]。判断标准之所以不同, 除了不同研究者对土壤干层的认识不同外, 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研究区域的土壤不仅田间持水量不同, 而且凋萎湿度也不同, 即土壤有效水湿度范围不同;另一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土壤比水容量曲线不同, 也就是说相等的土壤水势, 有的土壤水势变化一个单位, 其含水量的绝对值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而有的土壤则不然。

2.3 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以低产农田或荒草地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低产农田或荒草地土壤剖面水分与人工林草及天然植被土壤剖面水分对比, 从而判断人工林草及天然植被土壤深层的干化程度;有的也可以通过长期定位试验, 以造林种草初期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 进而揭示深层土壤的干化过程。其缺点是必须测定土壤水分背景值, 增大了工作量, 而且不同地区土壤水分背景值也不同。

2.4 土壤水势法

土壤水势法以土壤水势为依据, 根据土壤水势的高低判断土壤干层及其干化程度[10]。土壤水势的测定较为繁琐, 不常被研究人员运用。

3 土壤干层综合指标评判法

土壤干层及其分级可以用土壤有效水饱和度来判定, 而对于一定区域内土壤干层的分级与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土壤有效水饱和度, 考查土壤干层的严重程度还应包括其厚度、深度以及干层内土壤水分的剖面分布状况。也就是说土壤干层的严重程度不仅与含水量的多少有关, 还与干层的厚度、深度有关。因此对干层进行分级与评判时可以从土壤干层的加权平均有效水饱和度、剖面有效水饱和度的差异、干层厚度、干层深度等四个方面入手, 多指标分析, 以期综合全面的量化土壤干层的干化程度。

3.1 加权平均有效水饱和度

加权平均有效水饱和度是反映整个土层一定深度范围内土壤干层存在与否及其严重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为加权平均有效水饱和度, Di为i土层的有效水饱和度, Wi为i土层的厚度。

3.2 土壤剖面有效水饱和度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可以描述数据之间的离散程度, 土壤剖面有效水饱和度标准差越大, 说明土壤剖面不同土层土壤有效水饱和度差异越大, 即不同土层土壤干层的干化程度差异越大。土壤剖面有效水饱和度的标准差S计算公式为:

土壤剖面有效水饱和度变异系数CV表明了土壤干层剖面之间的差异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3.3 土壤干层厚度

土壤干层厚度越大, 表明土壤水分亏缺越严重, 在有植被覆盖的地区也说明了植被根系利用水分的范围越广。土壤干层的厚度H可用最深深度Lmax减去最浅深度Lmin来表示:

3.4 土壤干层深度

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干层不仅程度不同, 其深度也往往不同。土壤干层的深度L可以用土壤干层出现的最大深度Lmax减去最小深度Lmin的平均值来表示:

3.5 综合评判指标

土壤干层的形成受当地气候条件、自然植被覆盖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 影响因素复杂、多变, 单纯采用其中一个指标对土壤干层进行评判略显片面, 基于评判区的特定条件进行对上述指标进行最优组合得到的综合评判指标可以全面、可靠的评判土壤干层干化程度。通过综合评判指标预测研究区域当前生态环境条件及不同植被建设条件下土壤干层和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特征, 为生态环境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4结论

常用的土壤干层及其干化程度的量化评判方法都有较大的局限性, 不同土壤因判断标准不同亦不具有通用性。在土壤剖面尺度上的多指标最优组合进行土壤干层的综合评判, 测定方便、结果可靠且更具通用性。

通过土壤干层综合评判方法深入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的时空分布格局, 确立其与气候、土壤、植被、地质、地形等因素间的关系, 建立数学模型, 预测预报当前生态环境条件下以及不同植被建设条件下土壤干层和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对于整个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西北水土保持生物研究所土壤水分组.陕西东部旱塬农田墒情调查[J].土壤, 1975, (6) :279-285.

[2]李玉山, 韩仕峰, 汪正华.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性质及其分区[J].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1985, (2) :1-17.

[3]Czerepko, J.A long-term study of successional dynamics in the forest wetland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8, 255 (3-4) :630-642.

[4]陈洪松, 邵明安, 王克林.黄土区深层土壤干燥化与土壤水分循环特征[J].生态学报, 2005, 25 (10) :2491-2498.

[5]Chen, H.S., Shao, M.A., Li, Y.Y..Soil desicc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Geoderma, 2008, 143:91-100.

[6]王国梁, 刘国彬, 周生路.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研究述评[J].水土保持学报, 2008 (6) :156-159.

[7]侯庆春, 韩蕊莲, 刘国彬.黄土高原造林适宜区问题讨论[J].水土保持通报, 1999, 19 (7) :74-77.

[8]侯庆春, 韩蕊莲.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的有关问题[J].水土保持通报, 2000, 20 (2) :53-55.

[9]郭忠升, 邵明安.半干旱区人工林草地土壤旱化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J].生态学报, 2003, 23 (8) :1640-1647.

综合指标 篇11

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与评估

效益是现代社会中应用得比较广泛的一个概念,它的意思是效果和收益。它包含两层意义:一是指效果或进展如何;二是指有多少收益。教育信息化效益与教育效益密不可分,教育信息化的最终效益就是教育效益。教育效益就是教育的效果和收益,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教育价值,包括教育的经济价值和教育的社会价值。价值与目标有关,本文用目标实现程度来衡量教育信息化的效益。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体系包括过程性目标和最终目标,所以教育信息化效益也可分为过程效益和最终效益。

教育信息化效益包括过程效益和最终效益,全面评价教育信息化的效益非指标体系不能完成。概括地说,国内外对教育信息化效益的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和研究均处于探索阶段。国内还没有普遍认可的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已存在的并得到执行的有市级和区级两个层次的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没有国家级的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常州将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纳入了常规中小学教育督导范围内。苏州的评估指标设计比较全面具体,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有很好的导引作用,但关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指标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操作起来也可能会造成重视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数量,忽视质量。现有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评估指标均为衡量教育信息化过程效益的指标,但这些指标还没有涉及有效的常规课堂教学。

教育信息化的最终效益体现为教育系统培养的是否为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最显著的能力特征是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即使只考虑创新思维能力,在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时也会遇到很多不确定性和困难。能力是潜在的,不能直接测量,人们只能通过测量某个人的外在行为表现来推测他的能力。既然是推测,就有犯错误的可能性。较完备系统的能力测量体系意味着时间、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这对于需要随时进行的测量来说显然是不经济和不现实的。由于教育系统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以教师行为为中介,所以笔者认为评价教师行为是效力更高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替代性方案。

本文下面将讨论一个评估教育信息化效益的综合指标——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综合指标。

二、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综合指标

1.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综合指标的内涵及其意义

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行为主要发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时比率能够集中体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创新人才培养施加影响的强度,能够较好地指示学生获得的创新能力水平的增长情况。

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课时比率高意味着信息技术设备有效使用效率高;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条件普遍具备的学校,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课时比率越高则意味着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情况越好。这也同时反映了现阶段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核心效益的获得情况。

学校要获得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课时高比率必须保证有基本硬件设备支持、教师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能力、学校软环境支持(包括制度、组织、激励等)、教学资料获得便利(以学校资源建设和管理信息化为基础)。这些条件正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保障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的因素。所以,这个指标既具有较好效度,也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对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一直重视硬件设备的评估,而且学校内部硬件设备供应不足是主要矛盾,所以追求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课时比率并不会导致学校放弃硬件建设,反倒会使学校改变只重视硬件设备建设的状况,逐步理性考虑如何将硬件建设与教学应用联系起来,把以前忽视的环节(教师培训、软件、资源)重新纳入系统思考的范畴。

因为某一区域的学科建议使用信息技术课时比率一致,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课时比率(R)在区域内部当然具有可比性。又因为它是个相对值,所以,这个指标在地区之间也具有可比性。如果出现地区性的学科建议使用信息技术课时比率暂时偏低也很正常。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区域差异很大,先进区域会逐步影响到其他区域,各地区的学科建议使用信息技术课时比率会趋于一致,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立足于本地区实际才会健康发展。

2.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课时比率计算公式

R(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课时比率)=EC(每学期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时)C(每学期总课时) (公式1)

EC是指每学期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教学的课时数。有效使用是指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提供生动有趣的教科书要求的内容,扩展教科书内容,信息技术设备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交流工具,学习伙伴等参与、引导或辅助学生学习过程,但不包括教师只用信息技术设备展示板书内容的教学行为。EC可以通过学生随堂填写定制的记录表来获得。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已经普遍开设,对学校信息技术课开设情况的评估方法也已经形成,本文认为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启动阶段推进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可以不将信息技术课时排除在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课时外。

当学校提供的信息技术设备不能满足所有常规课使用时,C是指学校环境可以提供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最大课时量( ),减去开设信息技术课时( )。此时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课时比率用于反映现有硬件设备的教学应用情况。

当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条件普遍具备时,C为学校所有开设科目加权总课时之和。某一门科目加权总课时(T )由该学期这门科目的总课时( )乘上本科目建议课时比率( )。j表示学校开设的学科科目。科目建议课时比率由学校所在的区或市学科教研室确定。

3.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课时数据的获得

学校教师在专门教室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数据可以通过专门教室的使用记录和学生随堂填写的定制记录来获取。

学校教师在常规课堂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数据可以通过学生随堂填写定制记录表来获取,并根据学生记录来界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行为是否有效应用。供学生随堂填写的定制记录表可由区或市甚至更上一级具有评估权的组织确定,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在课上使用信息技术教学;2.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生动表现了课本内容;3.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拓展了课本内容;4.教师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解决问题;5.教师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做练习;6.教师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课上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在常规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行为符合2~6中的任何一个,即可视为有效使用。如果表格记录显示教师行为符合2~6中的所有项,多项,或者没有选1就选了2~6项,就要考虑数据的真实性。数据的真实性也可以通过校内的教师互相听课,或评估人员抽查听课来相互验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完成表格发放,数据收集,数据处理。

有限条件下每学期总课时数据可以根据学期教学日程推算得出;条件普遍具备时,每个科目建议使用信息技术课时比率由区或市,甚至更高级的学科教研室给出。学科教研室每学期都会开展常规的教科研活动,主要形式是听课、评课。根据本研究的调查得知,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应用已经成为公开课,示范课,赛课的不成文标准。在已有教科研积累的基础上,教研室已经可以初步给出本区域某学科“建议使用信息技术课时比率。”

以上是从教育的主要功能,培养人才角度出发,来讨论教育信息化的效益。此外,教育系统还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而存在,它由各级教育组织构成,为相当多的利益人提供工作机会。这些利益人的行动目标构成教育信息化的另一个目标集合。所以,教育信息化的效益可以从培养信息时代要求人才和教育系统内各主体目标两个角度来衡量。教育信息化系统中利益主体的效益是另一个值得讨论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陈敬良等.教育成本管理论.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37.

[2] 郭莉,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05(6)

(本文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在站博士后)

(责任编辑付一静)

综合指标 篇12

当前节能降耗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且随着大容量新机组的投产、机组负荷率降低,电厂在节能降耗问题上承担了很大的压力,既要保证安全生产,同时也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机组效能,降低发电成本。因此,电厂对我院的节能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深化发电厂节能工作,在节能降耗方面提高我院的服务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2 锅炉岛能耗综合指标的定义

2.1 现有评价指标的局限性

2.1.1 经济煤粉细度

目前评价制粉系统运行经济性的指标为制粉单耗和耗电率,而如何优化制粉系统运行、降低制粉单耗和耗电率,需要通过调整煤粉细度实现。

对于锅炉燃烧来说,煤粉磨的越细,锅炉的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就越小,但制粉所消耗的电能越多,金属的磨损量也越大。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对于一定的煤种和锅炉设备,入炉煤粉的细度存在一个最佳值,即经济煤粉细度(。如图1所示)在经济煤粉细度下,锅炉的不完全燃烧损失和制粉的电能损失之和为最小。更确切的说,经济煤粉细度应该使锅炉的热损失和制粉的电能损失之和为最小,因为煤粉细度还影响煤粉在炉膛内的燃尽时间,使炉膛的温度分布发生变化,锅炉的排烟温度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锅炉的排烟热损失。通常煤粉细度对排烟热损失的影响相比对于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影响来说比较小,因此一般情况下忽略不计。

在经济煤粉细度分析过程中,锅炉的热损失和制粉的电能损失均可量化,但当两者相加时存在单位不统一的现象。锅炉的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是以入炉热量的百分比来表示的,而制粉的电能损失是以电量来衡量的,若要想得出二者相加后的数学表达式,需要对两种不同的损失按同一标准进行换算,而如何进行换算,目前在应用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2.1.2 最佳氧量的选择

锅炉的运行氧量反映了煤粉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大小,炉膛出口氧量是锅炉运行中最容易调整、变化范围最宽、与其它运行指标耦合性最强、对经济性影响最大的参数之一。运行氧量发生变化时,对经济性最直接的影响来自烟气量引起的排烟热损失变化,同时,它还会引起其它运行参数的改变,包括 :灰渣未燃尽碳含量、排烟温度、送引风机电耗、主再热蒸汽温度和减温水量等。变氧量运行对整台机组经济性的影响是上述参数综合作用的结果。

运行人员对氧量的控制往往具有比较大的随意性,无法使锅炉在经济氧量下运行。运行氧量调整试验的目的就是寻求锅炉在各种负荷下的经济运行氧量,以保证机组在既经济、又安全的方式下运行。

2.2 锅炉岛全效率的定义

如前所述,无论是经济煤粉细度,还是锅炉最佳运行氧量,其调整目的均是实现锅炉整体运行经济性的最优化。但由于各项参数的互相影响,在目前以锅炉热效率最高为调整目标的情况下,确定的优化运行参数并不能保证锅炉整体经济性的最优。另外,在目前的电厂节能技术监督评价中,无论是锅炉热效率,还是制粉系统和各风机的电耗及耗电率,均为电厂锅炉侧的单一设备的能耗评价指标,目前并没有一个能耗指标来反映锅炉侧整体的经济性。因此,有必有提出一个锅炉侧设备的整体经济性指标,既包含锅炉热效率,又能够衡量制粉系统及烟风系统电能损耗。该指标可以作为目前电厂节能监督评价体系及同业对标工作中的一个指标,对比不同机组、不同工况下锅炉整体的经济运行状况,更好的评价锅炉的运行经济性 ;也可以利用该指标开展大型的电厂锅炉侧优化运行试验,综合评价各系统运行参数对锅炉侧整体性能指标的影响,从而给出锅炉岛(包括各辅机)的最优运行参数组合,而不仅仅是各系统独立的优化参数。

式1中,锅炉有效利用热量和锅炉输入热量均按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中的方法计算 ;对于锅炉侧辅机输入的热量,由于辅机耗电量相当于减少了机组的供电量,增加了机组的燃料量,因此锅炉侧辅机输入的热量按辅机消耗电量所需燃料量的发热量计算。

2.3 锅炉岛全效率的计算方法

2.3.1 输入 - 输出热量法

按式 (1) 计算 :

2.3.1热损失法

按式 (3) 计算

式中 :--- 锅炉热效率 , 按式(4)计算 ;

b ---- 电厂发电 标准煤耗,kg/k Wh ;

B ---- 锅炉燃料量,kg/h ;

Qr ---- 每千克燃料的锅炉输入热量,k J/kg;

Psf、Pyf、Pzf ---- 锅炉送风机、引风机和制粉系统的功率。

式中 :Q2——每千克燃料的排烟损失热量,k J/kg ;

Q3——每千克燃料的可燃气体未完全燃烧损失热量 ,k J/kg ;

Q4——每千克 ( 燃料的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热量 ,k J/kg ;

Q5——每千克燃料的锅炉散热损失热量,k J/kg ;

Q6——每千克燃料的灰渣物理显热损失热量,k J/kg。

3 结论

上一篇:骨科术后患者下一篇:扩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