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学

2024-10-26

心身疾病学(共9篇)

心身疾病学 篇1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我国要想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需要拥有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1],而大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2],已严重制约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和途径[3],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已成为国内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改革传统实验教学不能全盘否定,应有所取舍

很多人一提起教学改革就把传统的教学方法说得一无是处,正所谓破旧才能立新。我们认为这种做法过于偏激。传统教学固然有其弊病,但自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当今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大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因此,对传统实验室教学的功与过,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传统实验教学侧重于传授知识[4],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则显得不足,这是应该予以改进的地方。但如果抛弃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一味地强调创新意识,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仪器操作都不熟练,就奢望他去搞科研、搞创新,那么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实验教学改革不能矫枉过正,标新立异。教师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对传统的、好的教学方法应当坚持,而对一些陈旧的、已经过时的教学方法应毫不犹豫地进行改革。我们在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中重点强化实验的课前预习及辅导工作,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在实验之前,根据教师布置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并安排专门的时间辅导。

(一)介绍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及注意事项

实验教师将实验室的内部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实验操作流程等用相机进行拍摄,制成幻灯片。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先观看幻灯片,使学生对实验室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当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对实验室的一切已相当熟悉,教师只要对实验的细节稍加强调,学生就可以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这样可避免学生因对仪器设备、标本的好奇而随意动手,盲目操作造成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严格实验前的预习报告检查制度

教师在每一次实验课前布置学生书写预习报告,并及时批改,以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对预习报告不合格的学生,要暂缓实验,直到预习报告合格为止。教师对预习报告的检查应形成制度,否则,会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影响实验课的质量。

二、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针对教师讲得过多、包揽实验课大部分时间、限制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的问题,进行大胆改革,突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师则定位在“指导”的位置上,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5]。

(一)大胆放手,丢掉包袱

以前有些实验教师担心学生操作不当造成仪器损坏,不敢让学生动手;而一些学生也怕弄坏设备承担责任而缩手缩脚,所以整个实验都是教师在做,学生在看,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被束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先将操作过程进行演示,然后鼓励学生放心大胆地操作,并告诉大家只要按照程序操作,出现仪器损坏属于正常的设备损耗,学生无任何责任,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二)师生主体易位,各司其职

基于前期的预习、辅导,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时对即将开始的实验已经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老师只需对个别细节强调一下,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着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学生之间可以交流、探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只进行场外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学生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多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就更大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6]。

(三)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

理论课所讲的各种疾病的表现、病理改变以及鉴别诊断等比较抽象,容易混淆。为此,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展示病鱼标本,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平时加强与实习基地及养殖场的联系,注意搜集病死的各类水产动物尸体,用相机拍摄,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用于实验课的教学,并对一些体征相似的病种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由于实验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生动、具体,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使理论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四)加强实验课与生产见习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课,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很多水产动物在发病时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甚至和书本上讲的差别较大,使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感到困惑。因此,学生仅仅掌握课堂上的知识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为此,我们进行大胆改革,将实验课与生产见习相结合,加强与实习基地及养殖场的联系和沟通,有病死的水产动物时,及时通知学院,我们将刚刚患病或病死的个体拿到实验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在表现,自己动手解剖,制作病理切片,了解病理改变;然后进行病原的提取和培养,使学生对疾病的诊断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遇到有大面积疾病爆发时,就直接将学生带到养殖场,让学生实地观察水产动物患病时的表现,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全程参与到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让学生提前感受疾病爆发时的实际工作氛围,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大有裨益。

三、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社会需要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实用型人才,市场的需求就是高校努力的方向,我们将实验室的设备资源对学生全天候开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再回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教师予以必要的指导,并对实验室的设备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目标已不单单是锻炼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洞察力,主要包括:(1)注意在细微多变的情况下,如何能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2)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7],善于从多视角进行观察,使其能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这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指导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宽广的知识面,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

四、实行导师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实行导师制,公布各教师的专业特长及科研方向,学生可任选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选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在科研过程中导师要逐步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拓宽视角,增强创新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主要包括:动手操作能力、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献检索能力等,为学生将来成为科研型、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优秀学生可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鼓励学生撰写论文。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革成果已经初步显现,有17名学生的论文在国内的杂志上发表。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社会对人才要求已从注重某一领域知识和工程技能的简单复制转变为更加关注组织领导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高校教师必须着眼于这种变化,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中既获得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所需的技能和智力,又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爱因斯坦说过:“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本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那么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路,而且比起那种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培养内容的人来说,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与变化。”教师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再墨守成规,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为主要目标,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这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远清.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促进高等教育创新,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3, (11) .

[2]黄永琴.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 2001, (1) .

[3]韩小平.浅谈实验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太原科技, 2006, (3) .

[4]陈培森.优化实验室建设的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1) .

[5]刘霞, 黄平.生物学教学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3, (8) .

[6]黄素梅, 周锦鑫, 李祥斌.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5) .

[7]王义遒.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在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第二次全国实验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0, (4) .

心身疾病学 篇2

麻村小学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1 麻村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3 麻村小学晨检及因病缺勤追踪登记报告制度.....................6 麻村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及信息报送.................................8 麻村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7 麻村小学新生入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19 麻村小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20 麻村小学传染病防控宣传培训制度...................................22 麻村小学师生定期健康体检制度.......................................23 麻村小学学生健康体检档案管理制度...............................24

麻村小学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卫生管理工作条例》等,进一步提高师生健康水平,经我校研究决定,成立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一、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任小勇 副组长:郑永明

成 员:马鹏 余建国 王英俊 毛彦民以及各班班主任。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分工情况:

1、组长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负责全校传染病流行应急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传染病疫情,学校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2、总务处和安全办公室:

(1)负责学校教学建筑环境质量及设备、设施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

(2)负责开展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

(3)按照饮食、饮水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学校食堂、校园、饮水卫生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

3、教导处和政教处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和教学卫生工作,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

(2)按照有关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3)负责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和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4)负责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并做好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工作。

4、值周教师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值周教师负责每天对学校室内外卫生的督促打扫、检查评比工作。

5、班主任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每天加强晨检,发现学生缺课,及时与家长联系,确认学生缺课原因。

(2)一旦发现班级内有传染病发生,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并与家长联系,做好教室消毒工作。

(3)每天到校后提醒学生开窗通风。

(4)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各组要按照分工要求,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督促,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由组长亲自指挥并做好工作。

麻村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小学生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易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落实组织领导,强化一把手责任制。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学校校长负总责,确保工作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

2、建立“群防群控”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二、落实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

2、充分利用板报、校报、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

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控制无漏洞。

1、早发现。

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晨检应在统一规定时间,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乡医做进一步检查、确认。在传染病流行季节,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采取相应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

2、早隔离。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根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性强弱,必要时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进行相应隔离。

3、早报告。

政教主任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蓝田县教育局,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

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4、早治疗。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消毒。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可对与病人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所在场所定期消毒。

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室、宿舍、食堂要通风良好;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六、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七、落实督查、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1、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方面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将其工作实绩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2、因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

责任。

麻村小学晨检及因病缺勤追踪登记报告制度

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有效防止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早期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根据相关法规及学校具体情况制定因病缺勤追踪与登记报告制度。

1、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2、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

3、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4、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把班级缺勤人员信息及时上传至校内群,由本周值周员登记。

5、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6、各班主任负责每天班内因病缺课同学的联系工作,密切关

注其健康状况,学生凭医疗机构痊愈证明方可返校。

7、学校疫情报告人对因病缺课情况进行统计,并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8、学校突然出现大量学生不明原因缺课时,要及时上报镇中心校。

9、学校疫情报告人:孙兵。

麻村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及信息报送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流行性

疾病和传染病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

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臵。

三、组织管理

(一)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任小勇(校长)

副组长:郑永明(学校安全工作负责人)成 员:马鹏、余建国及各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人检查,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卫生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应急响应。1.立即启动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的通报。

2.加强对接触人群的跟踪管理,做好教室、图书室、宿舍、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严格执行门禁管理制度。

(二)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学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学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实行学生健康状况晨检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门禁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5.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三)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

4.对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图书室、活动室、厕所等场所每天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天公布校园疫情的防控工作情况。

(四)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

1.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性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对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情况的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教育局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

五、应急响应过程与措施

(一)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组 组 长:马鹏

成 员:孙兵 穆林林

1、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师生健康状况晨检制度和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班主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周围地区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2、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了解和分析传染病疫情进展情况。突发事件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病例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或部门应立即向学校值班领导报告,学校应在2小时内用书面形式(或电话)向中心校报告,并同时向镇卫生院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3、应急预案的启动。

(1)疫情出现后,责任报告人必须立即将情况报告校长,校长掌握情况后通知各职能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由责任报告人将有关情况上报镇中心校和镇卫生院,报告内容包括以下信息:学校名称和地址、报告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时间与地点、患病学生人数、患病学生的临床表现、已采取和准备采取的措施,必要时请求县教育局和县疾病控制中心技术指导。

(2)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别,结合学校的特点,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相应反应。如需要送医院救治,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学生送往医院救治,患病师生较多时,由领导小组成员通知本校教师动用教师私人小车运送学生,确保患病师生得到及时的治疗。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等工作。

(3)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发生什么事故和学生被送往的医院地址,请家长到医院。

(4)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有关疫情进展情况由领导小组发布,其它部门及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准发布。

(二)后勤保障组 组 长:余建国

成 员:杨建鹏 潘为刚

1、组长根据校长通知启动本组工作。

2.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3.根据应急反应的等级,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不准非当事人家长和闲人进入校园,保证校园的治安秩序的稳定。

4.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听候调度。

5.学校后勤人员对教室、阅览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三)学校教学秩序的维护与管理组 组 长:马鹏 成 员:各班班主任

1.学校教务处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学校领导请假,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教务处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按照县疾病控制中心防控要求,必要时学校报请县教育局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好心理辅导,稳定学生情绪。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学生家长来访时各班班主任做好接待和解释工作。

4、应急处臵完成后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六、事件善后恢复与调查组 组 长:郑永明

成 员:毛彦民 王英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同时做好事件的调查工作。

1.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

2.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4.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5.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

麻村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学校卫生室管理员孙兵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中心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

五、学校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晨检应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检结果记录在班级晨午检记录表上。如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麻村小学新生入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

1、新生入学报名时,学校应要求新生家长或监护人出示新生预防接种证或有效接种证明,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提供预防接种证。教师验证时根据接种证上的接种记录,认真逐项填写。

2、如学生的《预防接种证》已遗失,应尽快到预防接种单位根据其预防接种信息补办《预防接种证》。如果学生是外地转学进入,应出示原籍办理的《预防接种证》。

3、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相应疫苗接种或接种记录不完整、不真实或无预防接种证的儿童,应出具书面补证通知发放给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并督促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证。

4、完成开学工作1周内,学校将无证或未完成相关疫苗接种学生的名单向当地的接种单位进行报告。

5、儿童在完成补证后,将补发的接种证交学校验证登记。对于不能及时补证的学生,应督促学生家长尽快完成补证。

6、在完成新生入学验证工作后,学校建立专门资料管理档案,存档备查。

麻村小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为保证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防止学校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特制订本校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隔离领导小组

组长:任小勇

副组长:郑永明 余建国 马鹏

成员:孙兵 穆林林 杨建鹏 潘为刚 房兰兰 陈雪云 张玉桃 李保乐 毛彦民 王英俊及相关任课教师。

二、消毒范围

学校所有教室及功能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等)、走廊、宿舍、厕所以及手可以触摸到的地方,尤其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品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三、消毒时间

每周对校园进行卫生大扫除,确保校园整洁干净。每天应有一定时间(中午12:30时下午学生放学后5:00时)打开教室门窗、寝室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四、异常情况

如发现校内出现类似“流感”等现象的传染病,班主任及教师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学校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进行监控,并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对患传染病学生上课的教室、宿舍及时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情节严重的及时联系家长进行隔离治疗,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五、餐饮具消毒

1、食堂工作人员按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消毒工作。

2、学生应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经常晾晒被子。

六、消毒记录

消毒人员记录消毒情况后由卫生主管领导签字,消毒人员若贻误消毒工作造成不良后果,按相应的教师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七、隔离措施

学校发现传染病人后立即让其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以医学观察日为准,病愈后要有医院传染病科医生证明,由校医检查后方可返校上课。

1、对发生疫情的班级在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内要与其他班级学生相对隔离,停止去公用教室上课,禁止与其他学生共同用餐、共同游戏和活动。

2、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应尽量减少集体活动。

3、学校应认真落实消毒隔离等防控措施,并按要求做好记录。

麻村小学传染病防控宣传培训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县教育局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校传染病宣传培训制度。

一、首先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由卫生室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的收集、报告,认真仔细做好学生的晨检,晨检结果及时与班主任老师沟通,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保健老师做好学生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强对校内食堂卫生工作管理,建立规范工作制度,防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交叉污染,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传染病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及饮用水。每年组织对校内从事饮食、饮水人员进行定

期体检、培训,并做好校内环境卫生工作。

三、做好对学生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教育,积极宣传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季节需要以及正在流行的病种及时做好学生及老师的防病治病宣传教育工作。四、一旦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人,应立即告知校领导和保健老师,并应按规定报镇中心校。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或摄氏38º以上高热必须迅速隔离,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带其去医院看病,并在家休养。

麻村小学师生定期健康体检制度

一、健康检查制度:

入学检查制度:对学生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对有传染病接触的学生必须经过检疫期,无症状方可入学。同时要了解学生疾病史、传染病史、家族史等。

二、定期体检制度:

1、全体师生每年体检一次;学生每半年测身高、体重各一次,测量要准,并做好记录,进行健康分析、评价,疾病统计,及时矫治缺点。每个学生均应建立健康卡片或档案。

2、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

查:有无携带不安全食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全面观察,积极配合班级对学生的一般疾病和外伤给予诊治处理。

3、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国内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治,即使做好隔离、消毒,以及对班级的检疫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麻村小学学生健康体检档案管理制度

1、对每个班级的健康资料做到完善齐全、合理分类,填写规范并及时整理、存档。

2、相关健康资料完整保留,不得遗失,年终分类整理,装订档案。

3、查看健康资料需通过校领导同意方可查看,查看完备后及时归还、归档。

心身疾病学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选择符合以下条件:(1)中华医学会1997年制定的 COPD诊断标准[1];(2)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将符合上述条件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男32例,女18,平均年龄70±11岁,平均PaO252.1±4.2mmHg;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9岁,平均PaO253.6±3.9mmHg。两组年龄、构成和PaO2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抗感染、氧疗、改善通气等)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50mg,口服每天一次,4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除不用氯沙坦外,其他治疗及疗程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和方法 患者入院次日早6时采集静脉血5ml经EDTA抗凝,在3小时内完成以下检测:(1)采用成都仪器厂生产的NXE-1型锥板式粘度计检测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2)微型红细胞压积仪测定HCT;(3)采用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Fg)。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实验数据以x±s表示。

2 结果

加用氯沙坦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切黏度、HCT、Fg下降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只有全血低切黏度下降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相比: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Fg、HCT方面,加用氯沙坦的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0.01)。

3 讨论

缺氧可使COPD患者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和HCT升高。COPD慢性感染和低氧血症可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害,激活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导致凝血物质增加,引起全血黏滞性增高,形成高凝状态。

许多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RAS)与红细胞生成增多呈正相关。有报道RAS活化可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发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有因果关系〔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导致HCT升高,HCT是血黏度的主要决定因素〔3〕.曾有报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降低COPD病人的HCT〔4〕与本次研究相一致。通过降低HCT和血液黏滞性,有利于 降低COPD患者的肺动脉高压,故对COPD患者采取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措施可能对病情缓解有利。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规范(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4):199~203.

[2] Vlahakos DV,Kosmas EN Dimopoulou I,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activation of therennin –angiotensin system and secondary erthrocyt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m J Med,1999,106(2):158~164

[3] 陳槐卿,人血粘弹性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89,8(2):96~101

动物疾病学教学改革的探讨与体会 篇4

1 明确教学目标, 更新教育观念

动物疾病学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临床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世纪人才的需求, 是目前动物疾病学教学的明确目标和根本宗旨。因地制宜地构建适合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 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高素质”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核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 优化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法

2.1 开展课堂讨论, 开设“虚拟诊所”

课堂讨论是促进师生有效交流、提高教师课堂讲授质量及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通过课堂讨论, 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动物疾病学课程学习的内在动力, 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每章节理论讲授结束后, 笔者以课堂讨论的另一种形式“虚拟诊所”对本章节所授相关疾病进行现场模拟、虚拟诊断、防治演练。由学生描述临床征状, 发病特点, 再由其他组别学生进行虚拟诊断, 探讨防治方法。教师只进行总结和指导, 一般不在“诊所”内发言及中断诊治过程。

2.2 丰富教学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主讲教师编写实用、先进、新颖, 能体现动物疾病学课程特色的实验、实习教材;编制现场对某些疾病诊治的录像视频以及在讲义中添加趣味性强、真实生动的病例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使比较抽象、内容繁杂的兽医理论, 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让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笔者还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运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技巧, 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提问, 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笔者通过向学生传授一些书本上没有, 但较为实用的如各种动物采血、灌胃等技术, 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又使学生自信度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2.3 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授课形象生动, 学生观察能力得到培养, 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及知识拓宽, 通过把多媒体课件挂到动物科学教研室教学网站上, 学生点击回看授课内容, 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难点和重点内容。启发式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过程。在本课程的教学中, 注重引导学生对教材结构体系的把握, 对各章节内疾病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关联分析记忆, 并介绍每章节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的放失、重点记忆。实践证明, 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结合与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4 培养兴趣, 拓宽知识

学习兴趣是一切学习过程的原动力, 没有兴趣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学习。因此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时往往比教学内容本身还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地调整知识结构, 强化学习动机及意义, 通过建设良好的学风, 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拓宽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宽、知识结构的完善。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学院图书馆网络资源借阅相关图书, 下载感兴趣的资料, 促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

2.5 开设综合性、开放性实验

综合性、开放性实验的开设有利于实验室空间的利用, 资源的整合, 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完成一次实验内容,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 对时间进行安排。一般以6人为1个实验小组, 按照实验计划分别完成资料查阅、实验讨论、实验操作、结果分析与写作等环节。每环节的任务和目标不同, 既相互学习, 又分工协作,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

2.6 科研促教, 科研促学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院校最基本的两项重要职能, 也是高等院校教师工作中关注的永恒话题。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离不开科学研究。通过科研, 教师可以实时把握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 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同时, 教师与学生教学中的交流沟通, 也有利于科研思维的启迪与创新以及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 使讲授各科疾病的内容更加细化深入、生动详细, 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在教学实践中, 除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参与实验设计、参加任课教师的科研项目, 笔者还通过吸引学生加入课外科研活动, 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及参加地区和国家级科研比赛的方式, 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2.7 强化实践技能, 优化考核制度

充分利用教学实习基地, 利用动物模型和挂图, 让学生在动物发病现场和实验室对动物常见疾病进行诊治和病情分析,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笔者重点对动物疾病学实验课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对于实验课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实验知识考核, 一般采取笔试方式;二是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考核, 一般采取抽签选题, 现场操作进行考核;三是平时考核, 主要从实验到课情况、参与情况、完成情况及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通过加大实验课在本门课程期末总评成绩的分数比例, 强化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促进了临床和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基地实习调研,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笔者经常带领学生到奶牛场、养鸡场、猪场等实习科研基地实地参观、学习, 既解决基地面临和存在的养殖问题, 又使学生拓宽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例如:在一些规模较大的猪场, 为降低生产成本对母猪运用人工授精技术, 从采精、稀释液的配置、精液稀释到输精等步骤, 学生都进行现场观摩、提问和操作。同时, 在周边区县的大型猪场, 发生猪死亡情况, 我们应邀前往诊治, 通过临床剖检及取病料实验室诊断确诊猪病, 学生在诊治的每一环节都积极参与, 并跟踪记录治疗效果, 真切感受到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自觉性进一步提高。

4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综合素质提升

心身疾病学 篇5

宠物外产科疾病学是研究宠物外产科病的发病规律及外产科手术治疗的一门科学, 作为宠物专业重要的骨干课程, 是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 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的关系密切, 是多门专业课程的基础。这就要求授课过程中兼顾二者, 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目标。鉴于该课程的特殊性,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 摸索总结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

2.1 研究对象

宠物专业2009级及2010级共4个教学班, 152名学生。理论课教学采用合班授课, 实验课则以班为单位分成4组, 每组7~8人。

2.2 教学方法改革内容

(1) 精选补充授课内容, 解决课时少的难题针对课堂授课时间有限而授课内容多、知识更新快的矛盾, 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同时, 必须随时增加新知识、新技能。首先, 总论部分只精选2~3个章节, 各论部分挑选在宠物生产实践中多发和常发的外产科疾病, 保证对常见病例有清楚的认识, 在处理及治疗中有“方”可依;能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区别不同疾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此外, 指定部分授课内容让学生自学, 科学地解决了授课内容多、课时少的突出矛盾。

(2) 充实多媒体课件,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 不断收集临床手术病例的视频和图片资料, 丰富和完善课件内容, 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分阶段教学, 夯实基本功将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先观看典型手术录像, 再看教师手术示教, 然后学生分组, 将教师自制的模拟打结、缝合的教具及器械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 特别是课余时间反复练习。第二阶段, 利用离体宠物皮肤、肌肉、胃肠等组织器官, 强化手术切开、止血、结扎、缝合、肠切除与吻合等手术技能训练。第三阶段, 利用活体宠物, 开展犬猫肠梗阻手术、会阴疝手术、肿瘤摘除术、子宫摘除术、膀胱切开术、阉割术等实体手术创伤处理与矫形手术等, 此外, 每天一次的术后静脉输液抗感染治疗, 使学生熟练掌握了静脉穿刺技术。

(4) 加强学生手术素养的培养外科手术素养包括无菌手术素养、爱护组织的素养和使用器械的素养。每次手术实验, 参加手术的人员, 术中每人均按照临床手术要求进行术前消毒、一律穿戴一次性手术衣、手术帽、口罩和乳胶手套, 反复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手术人员之间相互监督, 及时纠正违规现象。在实验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不习惯于应用持针器而习惯于徒手持针缝合, 有些学生执拿手术镊的姿势不正确, 教师发现后立即给予纠正, 并强调使用器械的重要性。

(5) 充分利用实训周, 进一步提高学生外科手术技能除了实验课外, 还有为期一周的教学实习。教师适时为学生开设了吸入麻醉、眼睑内翻和外翻矫正术、鼻饲管插管术、气管插管术、导尿术、肛门囊摘除术等实验, 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6) 开设设计性外科实验,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宠物临床诊疗与外科教学相结合, 结合动物医院的来诊病例情况, 选择典型病例实施诊疗示教, 让学生参与诊治活动。此外, 挑选理论基础扎实,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选临床上某些特定手术 (乳腺肿瘤摘除术) , 结合毕业论文选题, 让学生亲自经历手术计划拟定、手术器械及辅料的准备、麻醉方法的选择、手术中可能出现意外的急救药品器具的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总结、病理切片制作和病理诊断、论文写作等全过程, 锻炼和提高手术工作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

心身疾病学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方式和对象

从2011年4月7日—5月7日,在网上以公开问卷的形式向各界VDT作业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公司员工、教师、公务员、药剂师、居家者等,以及打印店员工、格子铺老板等一些个体户,邮政工作人员等发放问卷,随机进行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67份。

1.2 调查内容

内容包括日均连续计算机作业时间、使用计算机作业时的作业姿势、桌椅配置高度、出现与计算机操作相关肌肉骨骼酸痛的情况、造成肌肉骨骼酸痛的一些原因、缓解疲劳的方式等。

2 结果

2.1 VDT作业导致疲劳或损伤症状严重程度

VDT所引发的最常见的疲劳症状有手指酸痛、手腕酸痛、胳膊酸痛、肩部酸痛、颈部酸痛、背部酸痛、腰部酸痛等[2]。颈部、肩部、腰部、背部酸痛的发生率较高,症状也较严重;胳膊、手腕酸痛次之;手指酸痛发生率较低。见表1。

2.2 日均连续使用时间

调查人群中发现47.7%的作业者日均连续计算机作业5 h以上,其中19.3%连续作业3~5 h,33%连续作业1~3 h,无作业1 h以下的。而且针对作业者在连续作业期间是否刻意休息来缓解疲劳的主观意识的调查中发现,受调查人群中存在49.4%的VDT作业者缺乏刻意休息的主观意识。并对各项疲劳症状发生率与连续使用VDT作业时间的关系作出统计,从图1可见,VDT作业者肌肉骨骼疲劳的发生率随连续作业时间增加而上升。

2.3 致肌肉骨骼疲劳或损伤的原因

对其原因的主观反映:92.1%的作业者认为连续作业时间长是导致肌肉骨骼疲劳或损伤的主要原因;作业量大和作业台设计尺寸不当次之;还有人认为是缺乏运动和自己的不良坐姿也是导致肌肉骨骼疲劳或损伤的原因。

2.4 VDT作业空间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13.5%的VDT作业者认为所使用的显示器高度不适宜,86.5%的作业者认为显示器高度合适;52.8%的VDT作业者认为键盘或鼠标的高度不适宜,47.2%的作业者认为键盘或鼠标高度合适;47.2%的VDT作业者认为在使用键盘或鼠标,它们放置的位置不适宜,在使用时,并不是肩部弯曲并且臂部垂直在身体两侧的,而58.2%的作业者认为键盘或鼠标位置合适;28.1%的作业者认为工作座椅的高度不适宜,71.9%的作业者认为椅子高度合适;达到71.9%的作业者认为椅子靠背不舒服,仅有28.1%的作业者认为椅子靠背舒适。

2.5 骨骼肌疲劳评价

针对VDT作业引发的最常见的骨骼肌疲劳症状如手指酸痛、手腕酸痛、胳膊酸痛、肩部酸痛、颈部酸痛、背部酸痛、腰部酸痛,根据VDT作业疲劳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骨骼肌疲劳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1],局部骨骼肌疲劳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2[2]。

根据调查获得各项评价指标“经常有”、“有时有”、“无”的发生率,并令各项指标的“经常有”、“有时有”、“无”的发生率分别为评判集中疲劳v1、比较疲劳v2、基本无疲劳v3的隶属度[2],由表1可见,即各项评价指标的发生率构造二级指标评判矩阵:

undefined

所以U的评判向量:

undefined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受调查的VDT作业者总体上处于一种比较疲劳的状态,由式(1)可知v1=0.28,v2=0.39,因此,有67%的VDT作业者处于有疲劳状态。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减轻作业者的疲劳程度。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VDT作业空间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VDT作业属于坐姿作业,不良的作业姿势是引起VDT作业者手、胳膊、肩、颈、背等部位骨骼肌疲劳的主要诱因。显示器、键盘,文件架、鼠标、座椅之间相对固定的空间位置关系决定了作业者身体各部位的作业姿势,使作业姿势相对固定化[3]。因此,VDT作业空间的合理设计与布置直接影响着作业者的作业姿势,即符合工效学的VDT作业空间的设计与布置是缓解作业者肌肉骨骼疲劳或损伤的必要前提。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对VDT作业空间(工作台、座椅等)不合理设计进行分析。

3.1.1.1 工作台设计

①显示器高度不适宜。显示器的高度会引起头、颈、躯干的作业姿势的变化,影响相关部位骨骼肌所承受的负荷与疲劳程度。但是至今,显示器的适宜高度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2]。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过高或过低的显示器高度都会使作业者处于一种长时间抬头或低头的强迫体位作业姿势,可使颈、肩,背部的肌肉负荷明显增加,从而会导致骨骼肌疲劳或损伤。所以,显示器的高度要使作业者的头、颈等处于一种很自然的放松状态。②键盘或鼠标高度不适宜。键盘或鼠标的高度取决于键盘托盘或桌面的高度,直接影响胳膊的作业姿势[2]。若键盘或鼠标的高度偏高,则作业者在敲键或操作鼠标时手臂就会靠置过高,形成上肢往上撑起的强迫体位,肩膀微耸,容易导致颈肩腕综合征。如果键盘键盘或鼠标的高度偏低,则作业者在作业时可能会低头,颈部、背部会处于长时间弯曲,容易导致颈腰背酸痛等疾病。③键盘或鼠标的位置不适宜。有的VDT作业者使用的是手提计算机,计算机的布置直接影响着键盘与鼠标的布置;而较普遍使用台式计算机的VDT作业者,鼠标或键盘的放置位置与作业者的肌肉骨骼疲劳关系密切。鼠标或键盘在水平面上放置离身体越远,上臂与躯干的夹角越大,在使用时会增加肩部、胳膊的负荷;若是作业台水平面空间狭隘,导致鼠标的使用位置只能长时间局限在一点点地方,若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将会导致一些肩腕综合征。

3.1.1.2 座椅设计

座椅的不合理设计,对肌肉骨骼疲劳或损伤的影响很大。座椅的尺寸应与使用者的人体尺寸相适应;应尽可能使就坐者保持自然或接近自然的姿势,并且可以使就坐用者变换自己的坐姿;并且还要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即座椅的结构与形态要有利于人体重力合理分布,有利于减轻背部与脊柱的疲劳和变形[4]。椅面的高度应比“小腿加足高”略低,大腿接近平直,小腿自然垂直,使脚完全由地面支撑,而对于身材矮小的作业者,可采用脚凳,这样避免大腿紧压在座面前缘,造成大腿压迫酸痛。如果椅面过低的话,对于那些身材稍微高大点的作业者,腿部或往前伸或往后缩,时间久了会造成腰腿部酸痛等。座椅靠背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作业者的腰背酸痛等。设置靠背的目的是为了人坐着工作或休息时把身体一部分重力压在靠背上,以减轻脊柱尤其是腰椎部的负荷,同时能使脊柱保持自然的弯姿,产生轻松省力的感受[4]。

3.1.2 VDT作业性质

VDT作业属于坐姿作业,与传统桌面作业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而长期传统桌面作业导致的肌肉骨骼损伤,VDT作业也有。由于VDT作业在显示器、键盘,座椅等相互位置制约下有相对固定不变的坐姿,而传统桌面作业有多变坐姿,所以,VDT作业更易导致肌肉骨骼疲劳或损伤。VDT作业属于部分静力作业,工作姿势固定单一,这样易造成强迫性体位,坐姿的保持使腰背部肌肉、韧带和椎间盘承受一定静态负荷,加上缺乏随意活动,使该部位肌肉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及代谢产物清除受阻,易引起肌肉疲劳和损伤[5]。

3.1.3 VDT作业负荷

3.1.3.1 日连续作业时间长

长时间的连续作业导致骨骼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消耗的能量不能及时得到补充,产生的代谢物不能及时排除,容易引起骨骼肌疲劳。所以要有意识地休息,并确定合理的休息时间和休息次数,以此来缓解连续长时间作业引发的视觉疲劳,单调感和厌倦情绪,改善局部骨骼肌血液循环[2]。

3.1.3.2 作业量大

调查人群中有38.2%人认为是由于作业量大引起一些手、背、腰等一些肌肉骨骼酸痛。这是一个发展很迅速的时代,很多公司职员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每天必须完成超负荷的工作量,尤其是软硬件开发人员,最后只能导致一些骨骼肌疲劳,若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导致累计损伤。

3.2 其他因素

3.2.1 作业环境

不良的作业环境易引起工作人员烦躁、注意力分散、疲劳、工作能力下降[6]。作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作业者的生理健康,导致一些不同程度的职业病。

3.2.2 心理因素

大量的工作负荷,由于心理素质的不同,会给不同的VDT作业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由于有些类型VDT作业内容单一,重复性高,作业者很容易产生单调感,从而导致一定的心理疲劳。这些都会使作业者处于一种工作紧张状态,导致肌肉不能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最终导致疲劳。

摘要:目的 了解VDT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疾病的现状及病因,为VDT作业管理提供改善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267名VDT作业人群为调查对象,然后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骨骼肌疲劳进行评价。结果 受调查的VDT作业者总体上处于一种比较疲劳的状态,且有67%的VDT作业者处于有疲劳状态。VDT作业者的肌肉骨骼损伤与VDT作业空间、日连续作业时间,作业量等有关。结论 VDT作业导致的肌肉骨骼疲劳存在工效学问题,相关VDT作业空间设计者应根据相关人因工程学知识设计作业空间,相关VDT作业者应关注自己的作业管理,以保障VDT作业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VDT作业,肌肉骨骼疲劳,人因工程学

参考文献

[1]顾力刚,韩福荣.VDT作业疲劳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31(1):102-107.

[2]顾力刚.VDT作业及其管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6-72,142-145,164-174.

[3]顾力刚.VDT作业对局部骨骼肌影响的研究进展[J].人类工效学,2006,12(3):50-52.

[4]郭伏,钱省三.人因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45-263,265-294.

[5]张巧,崔庆华.电信VDT作业对女工肌肉骨骼系统影响的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0,26(5):265-267.

心身疾病学 篇7

在此背景下,小动物疾病学教学改革如何走出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从而切实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就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1969年,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了PBL教学模式,实施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其研究结果表明,应用PBL模式的学生,其临床推理思维、创新思维、团队精神、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笔者前期采取PBL教学法对小动物疾病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取得几点体会如下。

1 P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PBL法是经过广泛论证和认可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调动了其学习的主动性。PBL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有研究显示,受过PBL训练的学生比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展现出较强的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PBL的小组讨论形式可以使学生主动的进行协商、交流、协作,积极地准备、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小组成员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同时,采用PBL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个表达个性和思维的机会,使学生的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其有一种内在的成就感,认识到主体地位和智慧的力量,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2 PBL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深刻掌握临床技能和知识

PBL教学的方法把明确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逐步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学会学习。在小动物疾病学的教授过程中,为了使PBL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研室的有关教师多次研讨,制定PBL教学的具体方案,专门收集整理并分类编写临床病例,囊括了临床常见的大部分疾病。每个病例都有学习重点,且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涵盖相应的课程内容。每个病例后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了许多相应的引导性问题,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课外的自我学习、资料查阅和准备讨论提纲。可以使学生提前深入了解小动物临床的常见病例,使之更加深刻的掌握这些临床知识和经验。

3 有利于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要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这是自主学习的课堂特征。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将编写的病例课前一周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所提问题充分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课下分组进行讨论,课上教师通过分析病例提出问题,同学以组为单位来回答,回答不足之处,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小结。这样可锻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在临床接诊一例出现咳嗽、流清鼻涕、气喘症状的犬,体温39.9℃。笔者首先让学生分组提出自己的治疗方案,然后进行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个较好的方案,由老师给出建议,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假如经过治疗,效果不佳,则可引导学生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效果最好的药物,如若还不能够痊愈,后期可进行X光检查肺部变化,则可以涉及到兽医影像学的知识。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4 存在的一些问题或建议

4.1 要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

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如何评估学生学习的效果是关键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公正客观的评估体系。建立与PBL教学相应的、能够反映学生真实知识能力水平的评估体系。这种体系既要注重考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注重考察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决策能力等实际能力的培养。

4.2 关于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问题

教师须深刻领会PBL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及学习为中心,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情境和问题。针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我们过多的关注了学生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应用知识和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很多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发生。因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同时,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还要加强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

心身疾病学 篇8

一、病案教学在授课中的应用方式

首先, 可以利用病案导入新课, 在实施目标教学过程中, 展示课堂目标是教学程序的第一步, 也是讲好、组织好课的关键。但是如果仅简单地展示出课堂目标, 可能会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无味, 若将课堂目标以典型病例引出, 就可以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鲜活有趣起来。由典型病例导出新课是临床学科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临床上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概括地点出本次课的主要目标、重点认定, 使学生在教学前形成对课堂目标的整体定向。例如在“急性阑尾炎”一节、先描述病例:某男, 40岁, 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天入院。患者入院前2天, 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腹痛, 1天后疼痛位于右下腹, 呕吐胃内容物2次, 无明显腹胀, 无黄疸和发热。病后进食甚少, 解大便1次, 小便正常。体检:T38.7℃, P105次/分, BP13.6/8.3Kpa, 神清, 腹平, 右下腹肌紧张, 麦氏点压痛, 反跳痛, 肠鸣音稍弱, 心肺正常。血常规WBC1.1×109, 尿常规, 腹透均正常。由此病例引出本次课堂目标: (1) 急性阑尾炎典型症状和体征 (2) 阑尾炎的并发症及最严重的并发症 (3) 阑尾炎的鉴别诊断。

其次, 可将病案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在常规目标教学中, 课堂目标展示后, 按计划有序地进行教学。但临床疾病概要学有些课程内容比较难理解, 可在课堂中插入一些病案, 作为讲授内容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说明解释课中的一些疑点、难点, 就可以起到启发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胆道蛔虫病”一节, 给学生解说该病临床特征时举出一病例:患者, 男, 11岁, 5小时前右上腹突然绞痛难忍, 痛时弯腰抱膝, 大声哭叫, 甚至在地上打滚, 痛后患儿又活动如常, 以后反复出现多次。体检:腹平、软, 右上腹只有深压痛, 肠鸣音正常。此病案可解释胆道蛔虫病的临床特征“病征不符”, 又可解释胆道蛔虫病腹痛性质“钻顶样疼痛”。这样通过该病例把该节重点、难点目标反映出来。

再次, 可用病案来检测目标教学的效果, 在目标教学中, 每一目标内容结束后, 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目标教学本身不能自己说明, 应找到一把评测目标教学效果的尺子, 这就是临床实践。但是中专卫校普遍缺少教学医院, 如果引入病案教学, 可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解决中专卫校缺少教学医院的问题。在每一章或每一单元的课堂目标教学任务完成后, 利用一些典型病例及相应的测验题, 让学生将刚学到的抽象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病案中, 扮演“临床医师”的角色, 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列出诊断依据, 提出自己对该病如何治疗等看法。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病例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还可巩固和加强目标教学。

二、病案教学在临床疾病概要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第一, 病案教学可激发学生兴趣, 加强目标教学。临床疾病概要学在单纯目标理论学习时, 内容抽象, 学生对学习目标 (内容) 的掌握有点生吞活剥的感觉。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形式较为呆板、沉闷,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医学生急于接触实际的心理要求, 将病例带人课堂, 学生们各抒己见, 学生可以从生动的病案中掌握临床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又可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学气氛活跃, 让每位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使以往被学生认为抽象的, 乏味的学习变成积极寻求新知识的一种愉快经历, 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病案教学有其直观性,

第二, 病案教学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专学生尤其是成人中专学生, 由于基础相对较差, 对目标教学中的记忆性、理解性、应用性目标虽然可以达到, 但对分析、综合目标往往较难达到, 而这一目标正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起码素质。针对这一问题, 采用病案教学可弥补。在教学中通过某一典型病例, 让学生在记忆、理解、应用的基础上, 对病例进行分析, 把病案各要素进行综合, 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然性, 使前3个目标上升到更高层次, 成为一种复杂的认知, 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措施。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 又可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 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在学校期间, 没有机会接触临床, 临床经验更谈不上, 对部分症状只有理论上的认识, 学习印象不够深刻。病案教学法模拟了临床工作中处理病人的思维过程, 使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不但获得完整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知识结构, 而且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锻炼临床思维能力, 做到学以致用, 为日后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 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病案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课堂上通过积极思维, 大胆发言, 互相提问, 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 相互学习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第五,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 查阅各种书籍和临床资料, 精心挑选编写有讨论价值的病案, 有利于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 熟悉了当前学科发展的新动向。

第六, 病案教学可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态度, 提高其职业素质, 病案可拉近学生与临床的距离。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参与病案处理, 而且要以严谨的态度去诊断和治疗疾病。在病案分析中, 他们显得格外谨慎和认真, 久而久之, 便形成一种良好的职业态度, 有助于良好医风医德的养成。

心身疾病学 篇9

1 材料

2006级统招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已完成所有专业基础课和相应专业课及小动物疾病学的理论课程学习。

2009年1月12日, 学校动物医院收治一起犬场群发病的病例。犬主介绍, 该犬场犬粪便呈暗褐色、不成形, 有时带有血丝, 腥臭, 但食欲正常。曾按肠炎治疗过, 使用了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 同时补充体液、能量等, 每次用药后症状都有明显减轻, 但停药一段时间后又复发。近期病情日趋严重, 该犬食欲废绝、磨牙、流涎, 已有一犬病死, 症状相似。临床检查:病犬鼻端干燥、龟裂, 体温39.8℃, 呼吸25次/min, 心率116次/min, 可视粘膜苍白。

病死犬剖检:胃粘膜发炎;肠腔充满气体和暗红色稀便, 小肠粘膜内层出现白色结节, 尤以回肠下段病变最为严重, 有糜烂和溃疡, 盲肠尤其是蚓突大量淡黄色结节;胆囊胀大, 肝脏肿大, 肝脏、心脏有出血点;膀胱积有黄色混浊尿液, 膀胱粘膜脱落。

因病例具有代表性, 学校将病犬买回, 供教学使用。学科组教师经系列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确诊病犬患球虫、细小病毒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但这个诊断结果在报告会前对学生保密。

2 方法

报告会前将讨论的病历发给学生, 要求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查阅相关动物医学类杂志、网站等, 并可以到开放性的实验室对病犬进行相关检查, 2周后开展病例报告会。报告会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及相关教师参加, 对学生的表达技巧、对文献综合理解程度及课件制作水平等进行综合评分。并评选出前一、二、三名, 给与奖励。为进一步了解这次活动对学生的帮助和收获, 我们事后还采取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

3 结果

92.9%~98.2%的学生对报告会很感兴趣, 认为很有必要;98.2%认为这种形式对自己各种能力培养有帮助, 尤其是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拓宽了知识面, 使自己在启迪思维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见附表) 。

以上反馈调查结果显示, 通过病例报告会全体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4 小结及体会

4.1 病例的选择应具代表性

本次病例是教学组老师精心挑选的。病犬既患传染病, 也有寄生虫病;既有病毒性传染病也有细菌性传染病;同时犬球虫病又是一种容易被忽视和漏诊的肠道原虫病。这种病例具有代表性, 既具有不同学科的交叉性, 又难易适中。对学生来说, 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有利于拓宽学生思路, 激发他们的探索、研究欲望。

4.2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三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和教学对象是教学过程中最为话跃的因素。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与教师的素质、授课艺术等因素有关, 还取决于教学对象的基础水平以及学习的主动性。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师主导, 我教你学”的思想观念。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处于主导地位, 教学内容由教师确定, 通过教学活动将知识灌输给教学对象;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为克服以上弊端, 我们强调教师作用的同时, 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意识。在小组讨论时,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综合分析、推理、质疑和判断, 并适时地进行启发、提示, 有意识、有目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经验对病例进行推理、反思和讨论, 鼓励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观点, 大胆质疑, 激发他们对推理和讨论的兴趣。讨论中大家发言非常踊跃, 有的组不仅制作了讲解课件, 还画出了临床分析思路图。全体学生对这种密切结合临床的病例报告会都非常感兴趣, 激情颇高。

4.3 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病例报告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 增强他们语言表达和临床思维能力等。以往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被动的, 难得有动手动脑的机会, 自己的思想也往往被教师的讲授所替代。而本次病例报告会, 我们看到学生在寻求问题答案时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内容, 利用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 充分开动脑筋。在激烈的讨论中, 始终占主体地位, 对于这类难度较大的临床问题, 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引导也能得出正确答案, 同时还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方法启发了学生掌握临床逻辑思维方法, 引导了临床思路, 有利于促进智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4 有利于达到临床教学培养目标

上一篇:学校足球下一篇: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