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检测机制

2024-07-25

冲突检测机制(精选4篇)

冲突检测机制 篇1

福建南平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和伤者来到市政府门前请愿

据2009年6月2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6月18日, 福建农民杨俊斌决定去南平市第一医院做手术, 打掉结石。没想到, 此去竟然不回。借着他的死, 潜伏在医患双方胸中的怒火喷发出来, 演变为一度失控的暴力冲突、堵街静坐。6月23日上时7时, 80余名年青医生“不听劝说, 自发组织”, 穿着白大褂到市政府门前静坐请愿。他们打出两条横幅:“严惩凶手, 打击医闹”、“还我尊严, 维护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 要求政府惩治伤人凶手, 出台相关措施, 确保今后医院安全的医疗秩序。南平“医闹”事件遂举国知晓。

一场医疗纠纷最终演变成一场群体性事件, 对于患者和医院来说是“双输”局面——患者失去了生命, 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受到影响。同时, 此起事件背后凸显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缺失。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紧缺, 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 加上医疗机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医疗纠纷发生后, 医患关系往往十分紧张, 甚至出现了“职业医闹”等不正常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也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安定、稳定。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无法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 要破解医疗纠纷困局, 单靠医患双方自发调节机制显然不够, 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来制衡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维护双方的利益。在“南平医闹”事件中, 如果有类似的“第三方”介入调解, 想必事态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

目前, 我国的医疗纠纷处理有三条途径, 分别是医患双方自行协商、卫生行政机关调解和人民法院诉讼。然而, 这三种途径在实际操作中均遇到了种种困难。第一, 医患双方协商解决虽然程序简单方便, 但因医院和患者双方缺乏相互信任, 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反而容易将矛盾进一步激化。第二, 由于人们通常存在卫生行政部门与医院有附属关系的观念, 患者也因质疑卫生行政调解的公正性, 故而不愿去卫生行政机关调解。第三, 通过人民法院诉讼解决医疗纠纷虽被认为是最正规的解决方法, 但始终存在着诉讼成本高、时间长等缺陷, 医疗纠纷的审理时间多以年计算, 医疗事故受害者的损失难以得到及时的救济;而患者往往因病致贫, 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 在时间上也等不起。这些现实情况共同导致许多患者及其家属不愿通过司法途径去解决医疗纠纷, 而是选择了“医闹”等非正常行为。

2006年, 一项对深圳市10家公立医院、6家民营医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6家医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患者及家属聚众闹事, 甚至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医闹”事件。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能有一个既懂专业知识, 又与医疗机构没有多大关系, 可使医患双方均能接受的“中立调解机构”从中调解, 显然不仅能让医院避免“医闹”之苦, 也能及时维护患者的利益, 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调解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项独特的制度, 具有“第三方”主持、调解方中立、案件处理快捷等优势。医疗纠纷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一类民事纠纷, 属于可以调解的范围。在现有法律制度下, 通过由保险公司、公安部门、司法机构、医学会等部门联合组成的“第三方”介入医疗纠纷的处理, 无疑是目前非诉讼解决医疗纠纷的最好方式。由于“第三方”的社会地位中立, 不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之下, 能有效打消患者的顾虑;同时, 在医患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 为双方提供一个沟通、协商的平台, 为医疗纠纷中的弱方提供证据、法律方面的援助。从实践来看, 我国部分地方如浙江省已采取了这种“第三方”调解医疗纠纷的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医患之和, 是社会之福;医患失和, 则两败俱伤。笔者期待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第三方”调解医疗纠纷的制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冲突检测机制 篇2

电视剧《医者仁心》剧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转轨,医患冲突频发,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反响比较强烈的重要民生问题,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医患冲突言语的协商机制分析是本文的研究重心。无论从狭义还是广义来看,冲突性话语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一方话语与另一方话语发生冲突,这种冲突表现为交际的一方反对另一方的言行、举止或观点,继而产生话语冲突。(赵英玲:《冲突话语分析》,载《外语学刊》2004年5期)一方引发冲突性话语后另一方会做出不同的回应:一是作出冲突性回应,进一步使冲突加剧和升级;二是作出缓和性回应,化解冲突。前者对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破坏和谐;后者则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利于冲突消解。Kakav认为对冲突话语的分析可从四个角度展开,即冲突的结构特征、交际策略、冲突的协商与解决、及冲突的意义。(Discourse and Conflict.In Schiffrin,D.Tannen,D.& Hamilton,Heidi E.(eds.),The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Oxford:Blackwell,2001:650-670)本文侧重从动态角度分析整个冲突言语事件的发展过程,旨在分析双方对冲突的协商解决方式,以期进一步推进冲突话语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文将结合结构和功能,即在会话分析和言语行为的理论框架下,对冲突话语进行分析。鉴于冲突的发生难以预料,而且有时内容涉及隐私,为此考虑本文所用的都是贴近真实的非自然语料,即影视剧鲜活的符合实际生活的冲突话语,来进行定性研究。

二、冲突言语事件中的协商机制

广义的话语冲突指一个言语事件。当我们从动态的角度审视整个冲突言语事件的开始、发展和结束时会发现,交际双方并不总是冲突相对的,有时会在冲突过程中采用一些较为缓和的手段来弱化冲突。根据收集的语料,我们归纳出如下几种冲突协商的方式:

1.解释型

解释型,就是双方在交流时,一方引发冲突性话语,另一方从多方面提供自己做事的原由等,期待对方能转变态度重新理解事情。

下面通过对来自影视作品中对白做语料分析:

语料1:

患者:大夫,我都来七遍了,你怎么不管啊你?

医生:是是是,您等会儿,别着急,别着急,来你听我说啊,您大老远来我都知道,啊,按医院的规定您的确不够急诊手术的标准。

患者:他都说了,我这个病反复发作,很快就够了标准了,你们不让我去,我就白等半天了。

医生:您只要够标准,我马上就让你进去,好么!

患者:你们还是医生么?啊,我病轻的时候你们不给治,那非要我反复发作,直到病危才,才治啊!

医生:您看看啊,您看看这病人,您看看就这么几张床,我们就这么多资源,我们是不是得等那些生命垂危的救。

语料选自热播剧《到爱的距离》中的场景,这个场景中患者病痛急于得到救治,而医生按照规定不能接收做急诊手术,因此引起患者的不满,医生为平复患者的情绪向其耐心解释不能马上为其手术治疗的原因希望得到患者的谅解,阻止矛盾进一步升级。

2.妥协让步式

在言语冲突的过程中,交际的一方往往会出于某种原因做出让步,接纳、同意对方的观点,或承认自己的过错,阻止冲突愈演愈烈。常见的句型有“是我的错”、“很抱歉”等等。

语料2:

钟立行医生:这位先生,事情是这样的,原则上说,医生是没有权利向病人隐瞒病情的,今天的事情怪我,是我没有向下面的医生交代清楚,所以有什么问题我来承担。

患者儿子:你承担什么啊,你承担,我们原本就不想在这家医院做手术,要不是陈院长说你是从美国回来的,你手术技术怎么怎么好,我才不上你们这个当呢。自从我妈来那天起,你就是一直不冷不热,咱这也就算了啊,还找什么麻醉医生,关她什么事儿?

钟立行医生:对不起也许我的工作态度让你感到很不满意,您尽可以提意见。

江医生:有完没完,随你们的便,我在这个医院也工作这么多年了,什么病人我没见过,多大的官,多普通的人,我们都是一样对待的,在家里你们怎么宠她哄她,那是你们的事,在这他就是一个病人。医学就是医学,我们医生也是有尊严的。

患者家属:你这什么态度啊?你……

上述的冲突言语事件选自《医者仁心》场景,在此场景中医生们均先采取了解释型的缓和手段向患者家属交代医生向患者说明病情的原由,同时也学会耐心倾听对方的不满,之后做出了道歉,做出了一定的妥协和让步,但是在患者家属不依不饶的情况下,医生发现在解释、澄清、辩白不奏效时,才采取攻击性的回应。现实生活中,交际双方若能在冲突产生时冷静地换位思考,就能避免冲突的升级,使冲突能尽快得到协商和解决。

3.安抚型

安抚型就是冲突一方在意识到冲突发生并有加剧倾向时用以抚慰对方情绪、平息怒气的手段。例如:

患者家属:明明是你们的错,怎么会这样啊?

武明训院长:你们耐心等结果好么!

患者家属:我老婆明明是你们给治死的!你们是欺负人,你们欺负我们不懂是不是!

武明训院长:别这么激动好么,我们还会继续调查的!现在还不是一个结论,好么!你们耐心等待一下。

当患者家属不能接受家人突然离世的现实,认为医院人员不负责任,疏忽大意导致的,便向医院讨个说法,情绪特别激动,武院长代表医院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因为家属情绪不能稳定,院长便安慰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冷静下来,等候最终的结论,避免矛盾升级。

结语

我国法律规范冲突解决机制概述 篇3

关键词:法律规范,冲突机制,立法法

一、《立法法》规定的冲突解决机制的主要内容

立法批准制度。此制度是一种立法程序, 设置此程序是为了事先防止法规与法律之间的矛盾, 维护法律的统一性。该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见于《立法法》第63、66条。在这两条法律条文中, 一就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区人大在何种条件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情况做出了规定;二就有权对前述二者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的主体做出了说明;三就审查机关的审查时间做出了明确限制。这些规定无疑都加快了地方立法的进程, 保障地方管理本地事务的效率。

规范选择适用机制。此机制, 为法律冲突的情形提供如何选择适用法律规范的基本规则以及解决因选择适用所发生的争议的基本制度的机制。

立法审查制度。该制度由有权机关对立法活动、尤其是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此制度主要为事后审查, 旨在对冲突规范的消除, 是解决冲突最为彻底的手段。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立法备案。据《立法法》第89条, 备案的本意是将已经颁布生效的法规报有关机关登记、存档, 解决法律的矛盾和不协调。第二, 规范性文件的改变或撤销。由《立法法》第87条可知, 其是立法监督机关通过对立法的审查, 将根据特定情形必须改变或撤销的立法予以改变或撤销的一种方式。第三, 机关和公民提请审查。《立法法》第90条规定公民以及其他组织请求有权机关对其认为有冲突的规范进行审查。第四, 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主要由立法机关或其它专门机关对以往规范进行系统清查, 并确定规范是否继续有效或是应予修改补充。

二、回避法律冲突的规范选择适用机制

众所周知, 我国法律规范“打架”是常见现象。对此, 法官们难免会碰到选择适用的难题。《立法法》第五章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备的冲突解决机制。其中关于回避法律冲突的规范选择适用机制, 为法官面对冲突规范时做出公正公平的选择有一定指示作用。笔者将此套机制的法律依据简要阐释。

首先, 就《立法法》第87条的规定,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 法官在适用法律规范时应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但除了原则的引导, 法官必须了解哪个规范文件为上位法, 哪个为下位法。清楚的比较和判断之后, 法官才能在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指导下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 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效力等级的问题并不是法官说了算, 而是在《立法法》中有明确的划分。

《立法法》第78、79、80条规定的法律位阶关系包括:一、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任何与宪法相违背的法律规范均无效;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的效力又应高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四、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效力, 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五、上级政府规章的效力高于下级政府规章。

通过对上述位阶顺序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知, 《立法法》对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划分原则:一是中央立法优于地方立法;二是同级权力机关的立法高于同级行政机关的立法;三是同类型的立法根据立法主体的地位确立法律位阶关系;四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效力等级高于其常设机构制定的法规性文件。

然而, 《立法法》对于效力等级的划分并不完善。目前, 如何划分两类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与省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问题存在较大争议。此外, 在《立法法》的相关法条中能找到诸多例如“不一致”、“不适当”、“不相抵触”的措辞, 这些措辞在《宪法》中也存在。众所周知, 我国《宪法》的大多表述是抽象且不具操作性的, 《立法法》可以看作是对《宪法》的进一步具体化。但让人遗憾的是, 《立法法》中诸多措辞也是模糊抽象的, 这给司法实践留下了许多空白地带。例如对于“不相抵触”的理解:不相抵触是指不矛盾, 不相冲突, 不相违背的意思。但具体立法究竟是不能同上位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抵触, 还是除此之外也不能同上位法的具体条款抵触呢?另外, 就“不一致”的内容而言, 有些地区根据本行政区域实际和需要对相关事项加重限制或者增加责任的行为是否算作与上位法的“不一致”呢?这些在《立法法》中都找不到答案, 难免会让法官在面对冲突规范时陷于无奈。

综上, 《立法法》的设置和规定有突破之处, 但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一方面, 《立法法》不仅就法官该如何选择适用冲突规范的原则做出规定, 同时也将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位阶顺序做出系统划分;另一方面, 《立法法》却未对现实中一些复杂的冲突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对此, 应该进一步立法明确, 让法官在冲突规范面前做出有理有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春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释义, 法律出版社, 2000

排课冲突检测的设计及实现 篇4

电大系统生源的种类较多, 有高职生、脱产成教学生、在职开放生、在职研究生等, 各类学生对上课时间有不同的要求, 加上各门课程不同的教学需求, 因此电大与普通高校的排课有所不同, 以宁波电大为例, 排课有下列特点:

(1) 上课时段有重叠, 现有的上课时段有8个:上午1-2节、上午3-4节、上午1-4节、下午5-6节、下午5-7 (13:00开始) 节、下午5-7节 (13:40开始) 、晚上, 另外还有非以上情况的自由设置时段。在上述时段中, 上午1-4节与上午另外两个时段有重叠, 下午的3个时段也有重叠。

(2) 上课周次设置灵活, 周次设置不是普通高校课表中的单周、双周和全周3种情形, 而是形如“1, 3-8”的周次序列, 一个课程安排 (以下简称课元) 的上课周次可以自由设置。

(3) 同一班级同一课程可能由多名教师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教室授课, 因此一个教学班的一门课程安排可能包括多个课元。

由于上述原因, 为普通高校排课系统设计的冲突检测方法根本不适用, 采用全自动排课很难表述这种特殊性要求, 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 宁波电大排课系统采取半自动排课方式, 课表编排手工输入, 而每当更改排课元素时, 系统自动进行排课冲突检测, 当所有课表编排都没有冲突时, 所得课表就是一份没有冲突的有效课表。

1排课冲突检测算法设计

1.1排课冲突介绍

排课问题是满足教学计划和各种约束条件的组合规划问题, 约束条件就是要避免课元的各排课元素之间存在冲突, 排课元素包括课程、时间、教师、教室和班级, 在冲突检测中, 必须要满足的基本约束条件有:①教师不冲突, 同一时间, 一个教师只能给一个班级上课;②教室不冲突, 同一时间, 一个教室不能安排两门不同的课程;③班级不冲突, 同一时间不能给同一班级安排两门不同的课程。

在排课冲突检测中还有一些其它的约束条件也要满足, 例如上课的班级人数必须小于教室座位数等, 本文不做考虑。

1.2冲突检测算法的概念设计

考虑到上课时间可以细分为周次、星期和上课时段, 一个教学班一门课程安排的课表问题空间T可表示为:T=P×C×Z×W×S, 其中P为教师集合, 表示全校所有任课的教师;C为教室集合, 表示学校所有的教室;Z为周次序列集合, 可为任何有效的周次序列;W为星期集合, 具体为“周一”、“周二”…“周日”;S为上课时段集合, 具体为上述的8个上课时段。

课元a对应T中的一个向量, 记做a= (pα, cβ, zγ, wδ, sκ) , 其中pα∈P, cβ∈C, zγ∈Z, wδ∈W, sκ∈S。假设课表P有n条记录, 为了检测课元a与课表P是否有冲突, 那么系统要进行n次检测, 每次检测要考虑排课的5个元素, 而每当排课元素修改后, 系统都要进行冲突检测, 那么系统运行效率会很低。考虑到教师冲突、教室冲突、班级课程冲突都是因为课元所选的教师、教室、班级没有空闲时间, 它们都与时间关系密切, 排课冲突检测的关键就是时间的冲突检测。因此可以采取固定几个排课元素, 缩小问题空间维度的方法进行检测, 具体就是, 固定课元中除周次外的4个排课元素, 从课表中筛选有可能存在冲突的待检测数据集, 然后将课元中的周次和待检测数据集中的周次进行冲突检测, 如果周次有冲突, 则该课元与课表有冲突, 否则, 该课元与课表没有冲突。

在课表P中筛选出与课元a有可能冲突的待检测数据集Y可表示为:

设a= (p, c, z, w, s) , 则Y={t|t∈P, (t.p=a.p 或 t.c=a.c) 且 t.w=a.w 且t.s与a.s时间冲突}, 其中“.”表示向量的分量, t.p表示课元t的教师 (p) 分量, 其余符号意义类似。

有效课表P不冲突可表示为: P⊆T且∀a∈P, ∀b∈P, a≠ b有a与b不冲突。

1.3上课时段冲突检测

在上述上课时段中, 上午1-4节与上午1-2节、上午3-4节冲突, 下午5-6节、下午5-7 (13:40开始) 节和下午5-7节 (13:00开始) 冲突。为了判断上课时段是否有冲突, 对上课时段的编码设计如表1所示:

那么, 对于两个固定时段, 设其编码为s1、s2, 则:

undefined

非固定时段的冲突判断仍需人工判断。

1.4周次冲突检测

设一个学期有20周, 课元的周次设置可以用一个20位的二进制数z表示, z的位数对应周次, z数位上的值表示有无课程安排, “1”表示有课程安排, “0”表示无课程安排, 例如, 周次设置“1-2, 15, 20”的二进制编码为:

表示在第1、2、15、20周有课程安排, 其余周次没有安排课程。

那么, 对于两个周次设置, 设其二进制编码为z1、z2, 则

undefined

判断一个课元a与待检测数据集Y的周次设置是否存在冲突, 可采取下列方法:

a.z∧ (y1.z V y2.z V y3.z V … V yn.z )

undefined

其中a.z表示课元a周次设置的二进制编码, 其余符号类似地表示数据集Y中课元周次设置的二进制编码。

1.5算法流程图

在上述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排课冲突检测算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

2实现

宁波电大排课系统采用B/S结构, 选用Visual Studio.Net 2008开发平台, VB.NET开发语言开发, 系统开发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 数据访问技术选用ADO.NET。

2.1排课页面

排课页面如图2所示, 该图显示经管系对课程“会计”进行课表编排, 该门课程有两个教学班, 教学班各有1、2个课元, 其中教学班1有排课冲突。在该页面中用户可以增删教学班, 教学班中的课元也可增删, 课元的排课元素除了周次和非固定时段是直接输入外, 其余排课元素都为下拉列表, 下拉列表数据来自对应的数据表。如果排课没有冲突, 在总课时栏会显示总的课时, 否则显示冲突的详细信息。

页面中教学班和教学班内的课元由具有主细关系的Repeate和GridView两个控件表示, Repeate控件负责显示教学班、Gridview控件负责显示教学班内的课元, 表格的内容和样式在控件单元格数据绑定的事件中编程控制。每当排课元素修改后, 页面将自动刷新, 重新进行冲突检测, 返回冲突的结果。

2.2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数据表中存储了排课信息和各类排课基础信息, 为了保证冲突检测时排课元素的唯一性, 对排课元素记录进行自动编码, 在课元表中保存的是排课元素的ID号, 冲突检测以ID为准, 教学班与课元是一对多的关系, 通过关键字“教学班ID”关联。数据表关系如图3所示。

2.3冲突检测类

冲突检测由自定义类GetDayFromStr实现, 类中包含用来设置课元排课元素的方法, 在设置了待检测教学班的排课元素后, 调用方法GetCount () 实现冲突检测。GetCount () 方法在不存在排课冲突的情况下, 返回周次序列所表示的课时数, 否则, 将冲突的详细信息保存到类的错误属性 (ErrorMsg) 中, 并返回一个负数, 不同的返回值代表不同的冲突类型, 具体情况见表2。

筛选待检测数据集的 SQL语句如下, 其中以”m_”开头的变量表示待检测课元排课元素的取值:

3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解决上课时段重叠、周次自由设置的排课冲突检测算法, 并在宁波电大排课系统中加以实现, 在2011年春季排课的试用中, 排课系统能准确地检测出上课冲突, 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通过采取缩小问题空间纬度的方法, 将排课冲突检测问题空间的纬度从5降低为1, 能提高排课冲突检测的效率, 并且算法简单, 有一定的通用性, 稍做修改可以应用到多种排课情况。

参考文献

[1]陶滔, 毛宁, 夏石莹, 等.有限维冲突算法及应用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9) .

上一篇:现状调查下一篇:留学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