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创新

2024-10-13

风格创新(共10篇)

风格创新 篇1

1 室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片面追求豪华的倾向

有的家庭装修把某些豪华宾馆中设计手法和材质选择加以搬用, 这样就会使装修效果走了题, 如大吊灯、大灯池、大贴脸等一系列的金碧辉煌的效果, 感觉不到一丝的家庭温暖。因室内装修界甚至有人提出住宅装修要“宾馆化”的错误提法, 因为宾馆是人们暂时逗留的地方, 人流熙熙攘攘, 不可能存在家庭气氛, 因此这种观点只能误导家庭装修的正确方向。受这种错误倾向的影响, 甚至有的家庭一昧的模仿KTV歌厅的装修效果, 把家庭变成了文娱的场所, 也是文不对题的。总之, 这些做法只能说是花了钱, 却买不到家庭温馨的气氛, 因此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1.2 片面追求高档材料的倾向

在家庭装修中, 质量的好坏不取决于材质档次的高低, 而应高超设计质量取胜。例如做衣服的面料有高有低, 笨裁缝用高级面料也不一定能作出款式好的服装, 相反巧裁缝常可利用低档面料作出款式新颖别致的服装。这一例举充分说明了, 在家庭装修中要强调精心设计于用材才是正确之路, 而绝非滥用进口大理石、钦金灯等所能奏效的。

1.3 盲目购买大尺寸家具的倾向

一般标准住宅的开间进深尺寸不会太大, 购买家具时应与室内空间的只度相协调, 决不能让大只寸的家具睹塞了人流的活动空间。有的住户甚至购买了大型办公室专用的老板写字台、大型沙发等, 把起居室挤得水泄不通, 这那里能谈得上气派, 更谈不到有亲切感。因此, 在家庭装修中, 家具配置是至关重要的。除去上述的要与空间尺度成比例之外, 还应注意充分利用上部的空间, 如在适当的位置多做一些吊柜和壁柜,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储藏面积, 而且还可以减少占地面积, 只有这样布置家具才有可能使家庭中的有限面积产生宽敞通透的感觉.在室内设计中依靠数据创立一个主题围绕它形成室内设计装饰的一套手法, 创造出一种意境, 给消费者以深刻的感受和记忆。总之在不盲目购买大小尺寸家具的倾向下, 对各种人为的装饰素材的精心运用不仅能使室内设计方案、风格突出, 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1.4 随意堆砌装饰成品的倾向

在室内装修中, 有时需要一些装饰性的线脚、贴脸、花饰等。但是, 在装饰材料市场上却供应着大大小小是是而非粗滥造的成品, 有的施工单位随意购买其零件, 任意在家庭装修中拼贴, 如大尺度的顶角线、粗菜的门套线、超尺度的园型顶棚线, 因为细部是超尺度和杂乱无章的, 所产生的后果, 既缩小了本来不大的居室空间, 又失掉了典雅大方的气韵, 还丧失了家庭装修应有的温馨品位。所以选择成品时, 需根据设计意图加以审慎的挑选, 方能使家庭装修达到理想的境界。

1.5 忽视使用功能的倾向

在家庭室内装修中, 追求美观应是建立在功能的基础上的。但有的装修安装了7~9的大吊灯, 往往因为奶白的反光灯罩及磨砂灯泡, 造成了昏暗的照明后果, 这种处理办法是既费电又不适用, 且给人以压抑的感觉。又如有的吊柜拉手过高, 使用起来非常不便。还有的家庭装修, 过分追求小趣味, 在地面分割上没有依据功能的要求划分各种材质, 所拼贴出来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 没有起到功能分共的导向作用。尽管有的装修, 注意到了利用材料质感的判别划分室内的空间, 但由于选择材料不当, 也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例如有的用餐区域铺设了地毯, 就会带来难以清洗油污的麻烦。另外在门洞较为集中的地方, 没有注意门的开启方向, 造成了彼此交叉干扰。这些问题似乎不大, 如果处理不当, 依然会给住户带来诸多不便, 为此不可掉以轻心。

2 室内设计在家装中的追求

在家庭装修中追求优美的构思意境, 还有一层意思, 就是它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趣, 甚至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后代的作用。例如在洁白的墙壁上, 挂条幅, 壁画, 再配以阴生植物活, 既能使人的性格文静, 又能提醒人们约束绿色盆景, 在适宜的光照下, 会取得异常典雅大方的气氛, 人们在这样环境氛围中生自己的行为。正如台湾学者社杜文正先生所述的“一个民族的民族性, 包括文化背景, 平均艺术水准, 审美观都和设计有关。

居住空间设计对我们来说是物质享受也好, 精神生活情趣也好, 都还不能显示出设计的重要和神圣。真正很需要的是我们下一代能在优雅的环境中培养出优雅的气质。”杜先生的论说可谓深刻, 好就好在他把装修设计的品味高低、环境优劣, 提高到影响人的气质高度的层次上, 是难能可贵的。这就意味着不能把家庭的室内设计与装修, 理解成为单纯的装饰问题, 而是需要着力于人群、家居、空间的分析, 继而去探索美好的环境。因为当今不少地方流行着追求华丽的时尚和乱贴材料的风气, 多在涂脂抹粉式的“装饰 (DECORATION) ”上做文章, 而没有意识到室内设计工作的重要内涵。要看到优良的家装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 还可以起到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作用, 这应是当今家装的一个具有时代性的特色, 我们绝不可等闲视之。在有些地方, 常昕到这样的论调, 对简洁清新的室内设计, 贬之为“没有设计”, 其意思是非把居室各个界面和角落塞满了装修材料, 才能称得上为“设计”。持这种观点看家装, 必然会导致以实代虚、杂乱无章的后果, 并给那些走街串巷的装修游击队创造了招摇撞骗的机会, 同时也会给某些水平低下的装修公司开辟了乱施工、乱收费的途径, 并给一些不学无术混在装修界的所谓设计师和一些缺乏室内设计训练的青年, 拓宽了单纯追求经济收和粗制滥造的市场, 在客观上降低了我国室内设计的水平。这种现象的存在, 更加严重的是使为数不少的受害者, 使优美的居住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精神污染和损伤, 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当然强调室内设计“虚”的重要性, 并不等于说“实”的方面就不重要了, 在家庭装修过程中应提倡先虚后实、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正确创作途径, 也只有!早持了这样的创作思路, 才有可能创造出较为理想和有一定水平的家庭装修。

现阶段室内装修设计提倡整洁、明亮、对于适合自家条件的家装设计.在总的构思方案确定, 选择装修材料、卫生器具、灯光类型、厨房设备等就有的放矢了。但是由于居民的职业性质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审美观点不同、业余爱好不同、家庭组成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以及经济水平不同等, 在物质与精神要求上, 也会存在着不少差异。在选择木板材质时, 对复合地板和实木地板就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实木地板具有自然真实、木纹优美、软弹舒适、防滑安全等。有的则认为复合地板远比实木地板优越, 主要是它具备木纹质地均匀、耐磨防潮性强、不需涂漆打蜡、安装方便快捷、不易变形隆起等, 一般比实木地板造价低, 符合大众的生活水平, 而且从宏观上看可以节约大量的木材资源, 所以被不少人采用和肯定。因此, “实”的取舍, 应服从于“虚”的要求, 方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 结论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家庭装修所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同时也是较为复杂的。为此切不可轻率从事, 应从实际出发, 加强分析, 借鉴经验, 虚实结合, 或许能够创造出家庭装修的优秀作品来。

摘要:当前在家庭室内设计中, 存在着几种不良的倾向, 有碍于家庭装修体现上述的温馨气氛, 下面分别加以论述.室内设计如何创新, 是一个长期的热门话题, 它主要针对当前建筑室内设计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忽视室内环境特点和要求, 忽视建筑形式与内部空间的整体性, 盲目照抄照搬、盲目追赶潮流、盲目进行材料堆砌、盲目听命于甲方老板、盲目追求效益的倾向而提出来的。

关键词:室内装修,风格,创新

浅析教学风格的改革与创新 篇2

一、教学风格的本原

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教学风格问题引起关注,步入经验总结阶段,围绕教学风格进行的专题讨论逐渐增多;从90年代初开始,研究者们通过研究与争鸣,为教学风格立论,促进了教学风格论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

对一位教师而言,风格的形成,即意味着成熟,此成熟为教学艺术的成熟,教学能力的日臻完美,教学效果获得了成功,是一切优秀教师执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教育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承认个别差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学生个性的养成是素质教育的一大基本特点,而学生个性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个性化的教学。

二、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教学风格当中所蕴含的学识涵养、教学艺术、人格魅力等要素,外化表现为教师的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色,而这种个性特色正是影响受教育者个性和教育成效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与其它教育影响力相比,个性影响力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还影响并支配着其它影响力的大小以及影响发挥的程度、强度。另外,教师的个性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具备立体性的,教师个性特色的丰富内容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能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选材,并认真备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组织严密,但整个课堂教学却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以至于“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已成为不少学生的学习方式,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影响了教学效果。总之,教学风格的形成,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风格的形成

教师教学风格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显著标志,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艺术化程度提高的标志。教学风格形成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和得心应手,而教学的结巴、生硬与艰涩,则表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待形成。在教师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模仿他人、独立实践、自我创造等环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中,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品德修养、个性特征、审美情趣等会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还与学校的教学氛围也有很大关系。在尊重教师创新、强调教学艺术化的学校氛围中,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大体上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入手:

1、舒展个性,不断创新

教学风格是教师因在师生关系、情理取向等维度上的不同赋值而使教学呈现出的总体特征,具有独特性、多样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是教师个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这些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认识前提。教师要对自己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知识多寡、能力高下、品德状况、审美情趣等方面进行深人了解,与此同时,兼顾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和个体的专业追求,并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验证评价,逐步形成独特稳定、行之有效的教学风格。教师在形成自己教学风格时,决不能对他人教学风格进行照抄模仿,也不能对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习惯照搬沿袭,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发挥创新精神,大胆创造,以形成独特的、完美的教学风格。教师教学风格的创造,既体现在教师教学风格个性化与独特性上,也体现在教师教学风格渐臻完美上。善于创造,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首先,教师必须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具有独特性。越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东西,越是能吸引人、打动人,越发具有迷人的魅力,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有“我的”教学风格。就如当今在中国流行的原生态音乐一样,之所以原生态音乐受到人们喜爱,是因为它们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个性是具体事物现实的存在方式,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规定,共性则是对某一类事物的逻辑抽象和理论概括,从本源上来讲,个性先于共性而存在。因此,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立足自我的伟大创造,是教师鲜明个性的生动阐发与形象展示,教师理应在了解自己个性以及教学现实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具有独特性。其次,教师必须让自己的教学风格更加完美。教学风格的形成,要求教师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不断实践;教学风格的发展与完善,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永不驻足,不断超越,追求完美。立足自我,心仪完美,努力把自己的课堂变得至真至善至美,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渐臻完美。“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人为峰”。意志型教师更应该在对专业知识、人生真理的不懈追求中,展示自己顽强品格,来引领学生对科学真理、崇高理想的向往与追求,进而把课堂变成锤炼学生意志的熔炉。

2、善于总结,不断反思

同时,教师教学风格形成不是因时间推移而自然形成的,它需要教师潜心研究,善于反思,把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建立在科学认识、积极反思的基础之上。随着教学的开展,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是必然的,这是因为人都具有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的缘故。人类的诞生,自然具有了反观自身的本领。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专业自我才得以产生与发展。教师专业自我,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调控和体验的“自我意识”,是教师个体的专业灵魂。正是在专业自我的关照下,教师的教学风格才得以形成。善于反思,形成教师教学风格,首先,要求教师明确教学风格的内涵、特點以及基本的教学风格类型,这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认识基础。否则,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将处于自在的状态。

因此,结合实际,科学认识,积极反思,及时反馈,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基础。理智型教师更应该结合自己所教的专业知识,对世界、人生进行深人思考,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把课堂变成启迪学生智慧的殿堂。□

播音员播音风格创新的思考 篇3

1 播音员播音风格不足分析

1.1 播音风格不具备创意性

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大部分播音工作都不具备较好的创新精神, 且播音员自身没有形成相应的风格,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闻节目的发展。

首先, 播音员整体风格几乎相同。现阶段, 一些参与节目创作的播音人员还未意识到播音风格的重要性, 因此在播音风格方面缺少相应的创新精神, 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所有播音人员风格近乎相同, 甚至在节目的组成、播音内容以及节目编排上都存在相类似的现象。

其次, 在进行节目制作过程中不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1]。现阶段, 大部分新闻播报依旧沿用传统的播音方式, 而相应的从业人员自身缺乏创新意识, 使新闻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最后, 播音形式过于相似。在进行新闻播报的过程中, 会存在模仿的现象, 特别是对著名播报人员的模仿, 而这样过度的模仿就使得播音工作者自身丧失了创新意识, 长此以往就会给观众造成一定的审美疲劳, 进而对新闻失去兴趣。

1.2 播音风格不具备特色性

在进行播音时, 播音风格没有特色也是制约播音风格创新的主要问题之一。没有特色就会导致出现问题, 第一, 严重影响节目质量。播音风格是否具有特色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节目整体质量的好坏, 现阶段, 许多播音风格的相类似导致了节目整体创新性的丧失, 节目过于平庸。第二, 降低了节目的吸引力。在一档节目的播出过程中, 其本身的特色性会吸引大量的关注度, 提升节目吸引力水平, 然而特色性的严重缺失, 使节目自身的吸引力不但没有得到增加, 反而会出现降低的现象。而上述问题的存在使节目质量和吸引力长时间得不到提升, 阻碍了播音节目的整体发展。

1.3 播音员自身特色没有被充分展示出来

特色风格是提升播音工作整体质量的关键, 如果较为特色的播音风格缺失就会导致播音工作水平出现下降, 使节目自身吸引力得不到提升。现阶段, 播音人员缺乏特色化的风格主要表现为:首先, 播音员自身不具备特色化理念。在进行播音时, 播音人员依旧使用较为传统且具有固定格式的观念进行播音, 而导致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其自身特色化理念的缺失。其次, 没有掌握构建特色化风格的途径。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很多播音工作者开始树立自身的特色化风格, 但他们并没有掌握构建特色化风格的正确途径, 致使他们在对自身播音风格创新时很难完成, 并且可能还会因为播音人员选取创新的方法不正确而浪费资源。最后, 特色化风格水平不高[2]。播音人员在构建自身特色化风格时, 因为没有得到相应的质量和培训, 致使他们虽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但是在工作效率方面没有得到提升, 严重的还会影响正常的播音工作。

1.4 没有在播音过程中融入情感

想要对播音风格进行创新就一定要在其中融入真实的情感。但在实际播音工作中, 播音人员在播音过程中融入情感时,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 使用情感因素过于单一化。现阶段, 在播音过程中主要使用煽情或者是历史等方法类进行, 在其他感情因素方面还很欠缺。其二, 没有将自身感情真正的投入到播音工作中去。一般情况下, 播音人员不会将自身情感过多的融入到播音工作中去, 这导致感情因素的作用没有被发挥出来, 制约了播音人员播音风格的树立与创新。

2 创新播音风格的有效途径

2.1 加强文化交流, 提升创意水平

在对播音人员自身播音风格进行创新的过程中, 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提升播音人员自身的创新精神, 充分利用其在播音过程中的重要性, 加强文化交流水平, 有效将创意精神引入到实际的播音工作中来[3]。首先, 要对文化交流及创意精神的引进进行良好的管控。在对创意精神引进过程中, 相应管理人员的思想一定要开放, 为创意精神的引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次, 要加强播音工作与实践创新之间的有效融合。在引进创意精神以后, 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创意精神的研究, 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的作用, 更好地为播音风格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结合, 加强节目特色研究

在对播音风格构建以及完善过程中, 相应工作者一定要按照节目及环境因素等实际特点来进行相应的创意研究。而外界环境因素中不仅包含了节目制作以及播放等地域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时代背景等[4]。因此一定要加强节目创新与外界环境的有效融合, 进而提升节目特色水平。例如, 在对体育赛事进行转播期间, 一定要围绕体育赛事的实际特点、比赛地点等因素, 有效对节目特色进行创意研究, 为播音风格创新提供相应的支撑。

2.3 做好节目包装工作, 推动播音员风格的形成

首先, 要根据节目的真实状态来做好相应风格的设计, 且在风格构建过程中, 还要按照播音员的形象气质、自身性格、节目内容及特色等进行包装设计, 使新风格符合节目发展需求, 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其次, 要保证播音风格的独有性。因此在对播音风格进行包装期间, 包装人员要根据播音人员自身的行为特点来设计出独有的风格特点, 使节目更吸引受众。

2.4 在播音风格中融入情感因素

在播音工作中, 播音人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真实作用, 对传统播音中的煽情以及励志等情感因素进行完善和改善, 是节目要表达的主题深入到受众心中;同时, 要使用心灵沟通的方法来进行相应的情感交流, 提升情感因素作用水平, 为播音风格的创新奠定良好基础[5]。

播音员自身的播音风格是根据自身个性而形成的, 因此播音员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形成相应的播音风格, 但是这种风格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和培养来进行改变的, 因此一定要根据节目内容以及自身特点, 对自身播音风格进行调整和完善, 吸引更多听众的关注, 提升节目收听效果。

3 结语

在对播音员自身风格进行创新过程中, 相关人员一定要根据播音员自身的真实特点, 在充分结合现阶段播音风格, 有针对性的对其播音风格进行创新。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 信息时代的到来虽然在一定上推动了播音员风格创新水平, 但是在创新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 一定要对其加以重视, 深入对其进行探究, 为播音员播音风格的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更好地推动新媒体的发展。

摘要:信息化水平和互联网的提升, 推动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打破了原有传统媒体的束缚和障碍, 新闻媒体也在此种背景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这给播音员提出了更高层次上的要求, 而播音员自身播音风格也要根据媒体的发展进行创新, 有效探索出符合大众及媒体发展的创新风格。本文探究现阶段播音员的播音风格, 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播音员对自身播音风格的创新。

关键词:播音员,播音风格,创新

参考文献

[1]苏红.CCTV《新闻联播》播音员播音风格比较研究[J].青春岁月, 2014 (14) .

[2]谷昊.有关播音风格的形成因素探讨[J].青春岁月, 2015 (10) .

[3]王川石.浅谈播音员播音风格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2) .

[4]徐婷婷.议播音个性与播音风格的养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4) .

论朱自清语言风格的继承与创新 篇4

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

一、俗语为主,兼引古语,雅俗交融

朱自清妙用修辞法,以俗词俗语为基础和主干,适当选用古汉语里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的文言词,创造了雅俗交融、风格独特的艺术语言。

(一)通俗口语,明白如话

叶圣陶说:“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朱自清善于使用富有个性化的北京话口语,口语化是他散文语言的显著特色:第一,用纯朴的北京话口语作为基本语言材料;第二,用的是常住在北京的知识分子口语,像“不外乎”“严刑峻罚”“没奈何”之类的文言词语,就是常挂在知识分子口边的,和劳动人民的口语有明显不同。

如《话中有鬼》中引用俗语“打是疼、骂是爱”来证明怒骂是恨,笑骂是爱;《论自己》一文中引用“娶了媳妇忘了娘”、“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久病床前无孝子”等大量俗语来举例、形容,达到言微意丰的效果。他在文中也不乏抄录口语、用方言来表情达意。如《回来杂记》写“北平就是粮食贵得凶”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只有粮食贵得凶,然而粮食是人人要吃日日要吃的。这是一个浓重的阴影,罩着北平的将来。”话不多而且平实,却反映了朱自清在思想上的成熟。最后一句,“芝麻酱烧饼厚,倒更管饱些,然而,然而不一样了。”自嘲,叹惋,暗示……混杂而厚重的味道都夹杂在烧饼里了。《中国散文鉴赏文库》这样评价《回来杂记》:“这语言的确可说是炉火纯青,比起他初期的‘白话美文’来,有了真正的灵魂。”“用北平人熟悉的口语,述说着发人深思的市井图像” 是朱自清散文的一大进步。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句句明白如话,堪称朴素美的典范。他对语言艺术的重视有着高度的自觉和独到的见解,他历来主张用口语入文,朝着言文一致的方向努力。“诗与文都出于口语;而且无论如何复杂,原都本于口语,所以都是一种语言。” 所以,他的散文创作充满着一种口语化的亲切感,口语化正是朱自清散文的又一大特色。

(二)引用古语,与俗语交融

艺术语言源于生活语言,是生活语言的概括和提炼,这种概括和提炼必须遵循“文言一致”的原则。一方面保有生活语言的生气和活力,另一方面使生活语言纯化、雅化,做到雅俗共赏,这是一对矛盾。朱自清作为集学者、诗人于一身的作家,在他的散文创作中做到了雅俗共赏,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活的语言,又不断地从文言以及外来语中汲取活的语言,尽可能地使两者和谐统一,并自然融合。在这方面,朱自清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自觉。他说:“在另一面这‘真’又是自然的意思,自然才亲切,才让人容易懂,也就是更能收到化俗的功效,更能获得广大的群众。”有评论说“朱自清散文文人气颇重。” 这里的“文人气”,显示着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一代文人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联系。朱自清以俗词俗语为基础,引用古典文学里富有美感色彩的语句,使之与现代俗语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风格独特的艺术语言。比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篇,均面面俱到,一丝不苟,富丽典雅。朱自清写景的散文有时引用古诗文点明文中警策之处,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这在朱自清或是一种文人的积习,读者却从中看到了文人笔下的中国风。这特点也可从朱自清散文的遣词造句中看出。”

引用的精美雅语和文中大量俗语自然而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和谐地表现文章主题,创造了“雅俗一元化” (朱自清《论通俗化》)的艺术语言。

(三)恰当运用文言词,使语言精练而富于表现力

朱自清造句,以俗词为主,适当选用古汉语中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现代汉语中依然使用的文言词,是运用炼字修辞格的重要方法。如《“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不但可以知今人,且可以知古人;不但可以知中国人,且可以知洋人。”“知道世界之大,才知道自己之小,所以‘自知’必先要‘知他’。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中,对“且”、“之”、“云”等文言词的恰当运用,使语言精炼而富于表现力。

王希杰先生说:“朱自清散文语言风格主要是典雅风格,《荷塘月色》就是现代汉语中典雅风格的代表。但是朱自清并不轻视通俗风格,他提倡雅俗共赏。” 俗语口语的运用使他的散文接近日常生活,而文言词语和句式

的运用,又创造出一种典雅而庄重的风格,形成风格独特的雅俗交融的语言。

二、灵活借鉴,洋为中用,独特新颖

朱自清在选择提炼口语时并不绝对排斥欧化,而且在作品中有选择有限度地采用了欧洲语言的某些句法和词法。比如,长修饰成分,句法上使用倒装,词法上利用不同词尾改变词性等。在他的《论无话可说》中,第二段“在别处说过,我的‘忆的路’是‘平如砥’‘直如矢’的;我永远不曾有过惊心动魄的生活,即使在别人想来最风华的少年时代砥。我的颜色永远是灰的。我的职业是三个教书;我的朋友永远是那么几个,……”每一个句子都有完整的主谓结构,人称代词作为叙述的中心,动词组织全句。这种文风,明显的是一种欧化的文风。欧化在造就新文学语言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现代小品散文是“世界的近代传统和中国的历史传统同时在起作用的结果。不过它对个别作家影响的程度或方面不免不同罢了。” 朱自清的修辞,不仅做到了古为今用,并能洋为中用。“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阵营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往往带来了西欧世纪末的颓丧气息。朱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一)构词法的活用

朱自清修辞,灵活借鉴外国选词构词法,创造了既保留汉语民族风格,又新颖独特的艺术语言。在汉语中,有两个动词词尾,一个是“着”,表示动作持续,一个是“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朱自清有时将这两个动词词尾缀在其他词类后,达到改变词性的目的。

其一是将“着”缀在形容词后,变形容词为动词。例如:

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船,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如酒的秦淮河的。(《桨声灯影的秦淮河》)

用“着”缀在形容词后表示持续的状态,增强了动感。

其二是把“了”缀在名词之后,变名词为动词。例如《论通俗化》:

然而革命了,民国了,新文化运动了……

“革命”、“民国”、“新文化运动”原本是名词,但在其后创造性地加上作用接近欧洲语言里词尾的时态助词“了”,是名词动化,用词尾改变了词性,相当于英语中“过去完成时”的动作形态。寥寥14个字,就将中国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新文化运动等九年的历史沧桑,精炼地表现出来。朱自清为表现某一特定事物的最佳修辞效果,突破了汉语逻辑和语法的一般规律的束缚,创造了外为中用的新式炼字修辞法。这是他为发展我国的修辞学所做出的一大贡献。

(二)倒装句式的引入

朱自清有时偶尔将西欧语言的倒装句引入他的散文。他既能把握住现代汉语的特点,又能有节制地吸收西欧语言句法以及古汉语中的特殊成分。句式一般使用常式的,有时也适当运用变式句,这样使他的散文句式丰富多变。

如:英语句法中有介词结构如“on—”“in—”,它们相当于汉语中的“在……上”,“在……里”的介词结构。这种结构,英语里常是倒装在动词谓语后,汉语则一般在句首或谓语动词之前。为摆脱行文呆板,朱自清有时采用英语倒装法,把这种介词结构置于谓语动词之后。如:

①好好放心安睡吧,你(《给亡妇》)

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荷塘月色》)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

例①是主谓倒装,主语“你”放在谓语后边,更强调了主语,同时表达出了“终于在此便咽住了”的情景。例②作者没有用常式“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而是把定语放到中心词之后,定语变成了谓语,这一来便更鲜明地突出了路灯光的特点。例③也是定语后置,“嫩嫩的”、“绿绿的”由起修饰作用的定语变成判断作用的谓语,强调的意味更为明显。

朱自清吸收活的口语语汇,采用口语、句式来创新活的语言。他散文的“通俗化”、“雅俗共赏”就是其语言创新的结果。朱自清向古代诗歌学习技法,向古代散文学习技法,向民族文学和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总之,朱自清的散文继承了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建树了他散文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正像他所说的那样:“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朱自清的散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我国散文园地中的奇葩。他在散文创作中,巧妙运用精湛的修辞艺术,对民族语言有继承也有创新,从口语中提取大量活生生的富有表现力的口语语汇,提炼灵活、富有生气的口语化的句法,并运用口语的节调,使之成为艺术化的口语。同时,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适度吸收和杂糅一些富有生命力的文言成分以及西欧语言的某些表现方式,从而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口语化”的文学语言。朱自清先生在散文修辞艺术上的高深造诣,给现代散文创作带来一股纯正朴实的清新之风。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朱德熙.谈朱自清的散文[M].朱德熙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4]巴平.中国散文鉴赏文库[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

[5]吴周文.论朱自清的散文艺术[J].扬州: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79(3).

[6]叶圣陶.朱佩弦先生[J].中学生,1948,27(203).

[7]李广田.朱自清先生的道路[A].朱自清研究资料[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浅谈室内设计流派与风格创新 篇5

关键词:室内设计,含义,风格,流派

一、室内设计的含义及内容

所谓室内设计, 是指将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审美意识相互结合, 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的一项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指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的环境, 运用物质材料、工艺技术及艺术的手段, 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内部空间;赋予使用者愉悦的、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的居住与工作环境。从广义上说, 室内设计便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创造性活动。具体来讲室内设计则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 它既包括工程技术方面即声、光、热等物理环境的问题, 也包括视觉方面的设计, 还包括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个性特色等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创造。

二、室内设计的风格

室内设计的风格, 是不同时代的思潮与不同的地域特色, 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 逐步发展成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成, 通常具有外在和内在的形成因素。外在的因素受自然、社会、科技、文化等大氛围的影响;内在的因素则受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个性喜好及设计者的创作思路、专业水平、艺术素养等影响。内在与外在因素同时互为作用, 互为补充, 并不断发展。除了现代主义风格与后现代主义风格外, 室内设计中还包括以下主要的风格:

(一) 古典主义风格

古典主义风格是在室内设计中的布置、线形、色调及家具、陈设、造型等方面, 吸收传统装饰的“形、神”的特征, 运用传统美学法则, 使现代材料与结构塑造出规整、端庄、典雅、有高贵感的室内造型的一种设计潮流。它反映了身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现代人的怀旧情结和对传统的怀恋, 促使设计师们从历史中去寻找灵感, 如中国的传统风格, 西方传统风格中的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洛可可式, 日本传统风格等。传统风格常给人以历史的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 它使室内环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渊源的形象特征。

(二) 自然式风格

自然式风格又称“乡土风格”、“田园风格”、“地方风格”它提倡“回归自然”。美学上推崇“自然美”, 认为只有崇尚自然、结合自然, 才能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 使人们的生理与心理得到平衡。它主张用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 显示材料本身的纹理, 清新淡雅, 力求表现悠闲、质朴、舒畅的情调, 营造自然、高雅的室内氛围。

(三) 光亮派风格

光亮派是晚期现代主义中的极少主义派的演变, 也称“银色派”。室内设计师们擅长抽象形体的构成, 夸耀新型材料及现代加工工艺的精密细致及光亮效果, 在室内往往大量采用镜面及平曲面玻璃、不锈钢、磨光的花岗石和大理石等作为装饰面材。在室内照明上, 又采用投射、折射等各类新型光源和灯具, 在金属和镜面材料的烘托下, 形成光彩照人、绚丽夺目的效果。并在简洁明快的空间中展示了现代材料和现代加工技术的高精度, 传递着时代精神。

(四) 高技派风格

高技派又称“重技派”高技派反对传统的审美观念, 强调设计作为信息的媒介和设计的交流功能, 以突出当代工业技术的成就, 并在建筑形体与室内环境中加以炫耀, 讲究技术的精美, 崇尚”机械美。如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及风管、缆线等各种设备和管道, 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典型的实例是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三、室内设计在家装中的追求

室内设计在家装中的追求在家庭装修中追求优美的构思意境, 还有一层意思, 就是它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趣, 甚至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后代的作用。例如在洁白的墙壁上, 挂条幅, 壁画, 再配以阴生植物活, 既能使人的性格文静, 又能提醒人们约束绿色盆景, 在适宜的光照下, 会取得异常典雅大方的气氛, 人们在这样环境氛围中生自己的行为。

居住空间设计对我们来说是物质享受也好, 精神生活情趣也好, 都还不能显示出设计的重要和神圣。真正很需要的是我们下一代能在优雅的环境中培养出优雅的气质。”杜先生的论说可谓深刻, 好就好在他把装修设计的品味高低、环境优劣, 提高到影响人的气质高度的层次上, 是难能可贵的。这就意味着不能把家庭的室内设计与装修, 理解成为单纯的装饰问题, 而是需要着力于人群、家居、空间的分析, 继而去探索美好的环境。持这种观点看家装, 必然会导致以实代虚、杂乱无章的后果, 并给那些走街串巷的装修游击队创造了招摇撞骗的机会, 同时也会给某些水平低下的装修公司开辟了乱施工、乱收费的途径, 并给一些不学无术混在装修界的所谓设计师和一些缺乏室内设计训练的青年, 拓宽了单纯追求经济收和粗制滥造的市场, 在客观上降低了我国室内设计的水平。这种现象的存在, 更加严重的是使为数不少的受害者, 使优美的居住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精神污染和损伤, 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当然强调室内设计“虚”的重要性, 并不等于说“实”的方面就不重要了, 在家庭装修过程中应提倡先虚后实、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正确创作途径, 也只有坚持了这样的创作思路, 才有可能创造出较为理想和有一定水平的家庭装修。

四、结论

室内设计如何创新, 是一个长期的热门话题, 这些年在进行室内装修的时候大家更注重对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室内设计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产生、发展和变换, 既是建筑艺术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发展, 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同时也必将极大地丰富人们与之朝夕相处活动于其间时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谢胜利.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2) .

风格创新 篇6

1.1 广播娱乐节目语言风格比较通俗

现在, 我国的广播娱乐界主持者大部分的表现是, 语言风格通俗, 但有的主持人出现口若悬河、哗众取宠和虚假煽情等缺陷, 有的主持者在维护广播节目时出言不逊, 或向听众传播错误极端的思想, 甚至还有对听众的询问带来不合理抵制等, 这类错误都会降低广播娱乐节目的档次, 让节目逐渐平庸, 而最后肯定是被时代淘汰。

1.2 广播娱乐节目主持者缺少个性

这些年, 伴随广播电视业不断加剧激烈的竞争, 广播电台为寻求在竞争中获得好的优势, 设立了很多同种类的广播娱乐节目, 而所聘用的主持者在风格中也可谓基本相近, 缺乏个体风格, 引发节目收听反响的急剧下滑。此外, 现有的广播娱乐节目主持者或是经验不足, 或是主持专业水准较低, 导致其主持节目常常要根据台本生搬硬套, 在接收听众来电回访, 不能依照听众情况进行有效回答, 引发听众给节目的不好印象, 导致节目的收听率迅速降低。所以主持者本身风格的构成与专业水准的提高关于提升广播娱乐节目收视率, 提高娱乐节目反响有着关键意义[1]。

2 广播娱乐节目主持风格的调整与创新

2.1 广播娱乐节目主持者的素养需求

对节目主持者来说, 需拥有五个素养:政治素养、思想素养、职业素养、文化素养与心理素养。在思想素养层面, 娱乐节目的融合性、沟通性强, 因此主持者在遇到不同情况的受众需进行不一样的回复。许多互动型节目中, 主持者会表述自身的看法, 假如主持者缺少一个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就会将受众带到错误的方向。由于主持者的职业效应, 自身有着一种权威感, 因此要对自己讲的话负责, 不可掺杂较多的个人观点, 最关键的还需倾听。在政治素养层面, 广播娱乐节目的愉悦性决定节目主持者更要时时告诉自己, 必须要实现引导正确, 在潮流的轨迹中, 一直能够正确地掌握方向, 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理念, 传达正确、乐观的文艺愉悦信号, 抵制庸俗。在文化素养层面, 关于文艺愉悦型的信息要及时关心, 累积文艺层面的信息, 要拥有足够的文艺鉴析力, 关于多种艺术方式进行掌握。很多广播电台的卓越节目主持者, 都具备充足的知识理论, 在艺术层面有较深的探究。职业素养是评定主持者的一个关键参数[2]。因此, 娱乐主持者言语“度”的调整, 是节目顺利的保障。在身心素养层面, 表现一个积极进步的外在造型。卓越的娱乐节目主持者在节目中要有激情活跃“风趣乐观”, 不但需给听众美的感受, 还需给听众构成欢快的氛围, 这当然也满足节目的目的--愉悦受众。

2.2 广播娱乐节目主持风格的发展形势

在电视传媒与互联网传媒产生后, 广播节目的位置出现变动, 要想保持广播独有的特色, 广播节目就需完成较多的更新。这些年, 娱乐节目成为广播节目里的新生成分发展迅速, 有着无尽的创新可能与开发潜力[3]。在以适应频率定位、成本低、人力资源合理和简单操作等为根基的情况下, 娱乐型节目能够完成较多更新, 节目能够更贴入生活, 更贴合百姓。例如, 现在角色饰演的主持方法正慢慢变成广播娱乐节目主持者的新型发展趋势。此外, 也能把广播和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综合, 完全借助现代传播方式, 利用微博等当今的沟通方法和受众完成沟通, 增加广播媒体的信誉。精准的定位是广播娱乐节目主持者的关键途径, 第一, 广播电台的播音人、主持者, 是用有声语言跟听众进行沟通, 缺少场景、场面、体态言语等视觉效应, 主持者在节目过程, 通常都出现了发挥的主观可变性[4]。关于广播电视节目总体来讲, 主持者不但是老师也是朋友;不但是记者, 也是演员;不但是普通的媒体工作人, 也是公众造型;因此, 在坚守“把关者”的效应时, 还需实现新闻精准、引导清晰、品格高洁。

3 结语

广播娱乐节目主持者语言风格跟栏目品牌有着紧密关联, 节目主持者的言语个性化, 也接关系到节目内容的传播反响。主持者的个性化言语是个体的整体素养与人格的表现和精华, 它与节目的品质和活力密切相关。因此, 电台和主持者个体都要适当重视本身潜力的发掘与关于基础素养的培训, 还有关于其个体个性特点的归纳和提高。

摘要:广播娱乐节目通过特有的轻松节目方式、滑稽搞笑的节目气氛、形式多样的节目内容变成听众用于舒发情感、缓解压力的好方式。而广播娱乐节目主持者语言的风格也变成了推进传播效应的关键方法。在广播娱乐节目非常受欢迎的当今, 一味寻求收听反应与商业利益, 导致盲目寻求“主持风格独特性”的怪圈慢慢进入受众的视野。所以, 这就需要主持者在具备言语特点时, 适度调整, 用恰当的语言传播方法指导自身, 寻找语言风格和广播语言两者相平衡的点。

关键词:广播娱乐节目,主持风格,调整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陆雨晨.电视娱乐节目发展中主持人传播角色的转变[D].合肥:安徽大学, 2013.

风格创新 篇7

关键词:电视节目,主持风格,演进与创新

电视节目主持是一种传播艺术, 主持风格可视为增强传播效果的一种途径, 是节目风格与主持人个人风格的有机融合, 也是节目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主持风格可以从主持人的外在形象、个性语言、整体感觉和受众反馈四个方面去欣赏、感知和体会。主持风格的演进也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传播媒介和传播产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受众结构和受众需求的变化等。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 受众的地位、结构和需求发生改变, 大众文化出现转向, 电视媒介在传播语境、传播观念、传播内容和传播手段上也依时而变, 这些变化促使主持人及其群体在风格样式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媒体风貌。从电视节目的产生和运作过程来看, 节目主持人的选定是依据节目的定位和特点的, 这些确定好之后, 再策划出相应的主持风格。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是依据节目内容制定的, 不可能独立于节目内容而存在, 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必须与节目内容相适应, 这样才不会给观众比较奇怪的感觉, 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观众的兴趣, 能够让观众通过节目了解更多自己平常接触不到的知识, 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观众的满意度也催促着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时代进步的同时不断创新自己的主持风格, 满足观众不同层次的需求。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应该张扬节目特色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特色与个人的主持风格, 在彰显电视节目特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种近乎完美的主持风格, 能形成一个电视节目独一无二的特色, 为节目增添色彩。中央卫视的《焦点访谈》节目自成立以来, 紧跟时代潮流, 趋利避害, 保持其个性, 这么多年以来, 经久不衰, 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究其原因, 除了其自身节目内容丰富多彩以外, 还与主持人别具一格的主持风格息息相关。节目主持人能言善辩、睿智深邃、端庄大方的的主持风格, 充分体现出了节目的内涵与宗旨, 为节目的特色添光增彩。

主持人主持节目的个性化风格往往是形成节目特色化的重要因素, 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若是千篇一律, 那节目的特色化自然无从说起。主持人主持风格的个性化可以凸显出节目的特色化, 让电视节目能够有足够的魅力去吸引观众。节目主持人可以根据节目的特点, 采用风趣幽默、轻快灵活的主持方式, 让观众在开怀一笑中领略节目的真正要义。主持风格的演进与创新, 突出了节目的特色, 为节目增添了新的亮点。

节目要想独具特色, 即要求主持人主持风格走向个性化。主持人主持风格的个性化, 有助于实现电视节目的特色化, 众多电视节目的实践证明, 是节目的特色化孕育了主持人主持风格的个性化, 相辅相成中主持人主持风格的个性化又弘扬了电视节目的特色所在。

二、影响主持风格的因素

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个人的知识储备、自身道德修养、性格特点、参与工作的能力等等。同时节目自身的特色也制约着主持人的主持风格, 主持风格离不开节目内容本身的变化。在众多因素中, 起决定性影响作用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修养。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气质风度、道德修养、知识储备是形成个性化的基础。人与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差异的体现程度不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个人的生活经历, 生活环境, 所接受的教育不同, 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个体, 在这些个体中,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立的情感支配, 都具备各自的特色。作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是要经常在电视荧屏上出现的人物, 经常要与观众打照面, 通常被人们成为“大众情人”等。由于这些主持人的个性化, 也导致他们在节目主持中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 从而使节目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

电视节目的内容表现、性质、收视对象、形式安排不同,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不同的节目有不同的特征, 符合节目内容的主持风格才与节目本身相适应, 否则只会显得不够协调。比如, 新闻类的节目, 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应该显得相对正规严肃, 一板一眼, 语速均匀, 语调也不可有太多变化, 这样才能显示新闻事件的严肃性与真实性。如果在主持新闻类节目的时候, 主持人嘻嘻哈哈, 动作夸张, 用词粗鲁, 无疑会降低整个新闻的可信度, 会令观众产生反感情绪。相同地, 在主持娱乐类节目时, 如果主持人显得过于呆板, 就会使娱乐性节目失去其应有的娱乐性, 从而使其娱乐大众的特性丧失。

三、把握共性的同时张扬个性

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实践和学习两个方面。实践是主持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主持风格, 以及依据不同的节目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作出最为正确的判断。实践是主持人成长的大课堂, 主持人要有胆量去实践,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对于主持人的自我完善, 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前人给我们提供的实践经验, 我们要在总结吸纳的同时, 形成自己的体会, 在实践中成长, 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经受考验。

学习亦是主持人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要向前辈的主持人学习主持风格, 要从书本中获取知识, 自己消化吸收, 形成自己的专业技能, 几十年的电视主持历史, 已经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主持人, 他们所形成的经验, 是年轻一代主持人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因此, 新一批的主持人要从前辈主持人身上汲取经验, 向他们好好学习, 这样可以少走许多弯路错路, 从而在最恰当的前进道路上获取最大的成长, 加速前进的脚步。

在人们大力提倡风格个性化的同时, 也要承认共性的存在。比如说, 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沈力, 她主持新闻类节目, 给人以年轻、端庄、亲切的形象, 这几乎是以后所有新闻女主播的形象。在这之后也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新人, 主持节目各有千秋, 但基本风格与沈力相似。后来沈力主持服务类节目, 主持的时候自然、不做作, 深入人心, 这又影响了新一批的主持人。虽然不同的节目主持风格不完全相同, 但其共性依然存在。主持人将节目内涵、宗旨传达给观众的理念不会改变。

有些电视节目, 变更了传统请专业主持人主持的模式, 而是请一些比较出名的电影明星或相声演员来主持节目。这样一来大大增强了节目的趣性, 可以博取众家之长, 弥补了个别主持人主持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表面来看是件好事, 但是这些非专业人士的加入, 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 使其遵循主持规律,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遵循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共性。由此可见, 主持人只有把握了共性, 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个性, 为节目增添更多的特色, 在变中求发展, 这才是主持人主持风格, 主持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结语: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风格在几十年内有了很大的变化, 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前进, 不断更新, 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观众的各种要求, 在变化中求不变, 万变不离其宗。虽然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是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主持的, 但主持的过程中依然进行了创新, 采取了一些比较新颖比较前卫的主持方式, 同时通过最亲切的话语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保持其共性, 不断研究主持风格的精髓所在。主持人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与道德修养, 不断完善自己的个人品质, 从而在实际节目主持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为观众树立良好、正直的形象, 让观众在扩充自己知识储备的同时, 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奇夫.论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差异性和共同性.[J]主持人天地, 电视研究。

[2]白谦诚.峥嵘岁月:见证中国节目主持25年6,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年版。

风格创新 篇8

一、关于杂志版式设计的创新风格的概念与辩证

1、杂志版式设计的创新风格概念

杂志版式设计是把文字、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巧妙的安排组合在有限的空间内的一种平面设计行为。“创新”一词适用于各行各业,当然对于杂志的版式设计也不例外。纵观设计领域,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够给品牌带来新的生命力,并且不断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当然,这一特色风格的形成,是设计人员长期创造性的智慧结晶,是长期工作实践和探索道路上的积累。

2、版式设计与创新风格的辩证关系

我们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矛盾的双方互相依存,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创意与实践的矛盾关系是设计美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既然版式设计与创新风格是一对矛盾,那么,版式设计的实践一定需要创新风格来做支撑,反之,要想具有创新风格,就一定要经过反复的实践活动。而我们所强调的创新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强调个性化。因此,在现代杂志设计的版式设计中就要求设计师要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敢于突破常规,打破共性,始终走在潮流的最前沿。

3、现代杂志版式设计的美学含义

在本文中我们所论述的美学并不是“美”的表层含义,而是一种更加深层次的形式表达,即“形式美学”。在设计艺术领域里,杂志版式要想具有艺术魅力,就应该注重版式设计的形式美感,这种美感的形成是需要设计师长期的观察和提炼,通过对人们审美规律的研究,从中找到设计的规律和方法,使其具有形式美学价值。

二、现代杂志版式设计的美学要素

1、现代杂志版式设计与色彩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在版式设计中,色彩以一种基本的艺术语言形式存在在现代杂志的版面中。读者通过色彩传递出的艺术语言,达到对事物的认知。在人们看来,色彩的艺术语言形式是我们感受事物的一种有效途径。色彩属于人类的视觉感官范畴,因此在视觉识别的过程中人们的感性和理性应该是共同存在的。在这里,我们从冷和暖两个方面来谈谈色彩的符号表征。红色调构成的暖色系出现在版式设计中给读者带来一种温暖舒适和生机活力的视觉感受,并且会强化版面的视觉效果。

与暖色色调相比,冷色色调则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我们平时所感受到的安静舒缓就是这些冷色色调引起的视觉心理感受,在杂志的版式设计当中一般设置为页面的背景,这样在阅读杂志时会让读者产生放松的心理感受。暖色系和冷色系放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产生强烈的对比。一般我们在版式设计时总是会使用冷暖对比的表现形式,比如:面积对比、位置对比、方向对比等。

2、现代杂志版式设计与结构

版面的结构是通过使用文字、图形和色彩等设计要素在页面中排列组合而构成的版面布局。设计师们常常会使用夸张、比喻、象征的手法来进行视觉效果的艺术表现,这样通过结构的改变不仅美化了版面,又提高了传达信息的功能。传统的以订口为轴左右分布,左右两侧不论从颜色上,还是图形文字上都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主题,有主有次,达到了冲击读者视觉的效果。

随着对称图形这个核心的不断变化运用,便产生了连续之美。构图中的大小、强弱、虚实、反复等变化能够凸显出版式设计的节奏和韵律之美,这是一种统一中变化的美。这种变化是一直延续的,并且不断的反复。当然,在有限的空间中并不能随意的追求其变化,也要关注版面的整体艺术效果,让版式设计达到一种整体和谐的美感。这些形式美法则被广泛的应用在设计的领域里,并给人们营造了丰富的视觉美感。因此,杂志版式设计中要想有创新风格的出现,对这些形式美学法则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三、版式设计创新风格的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

杂志的版式一旦经过设计者的设计,再经过印刷,就产生传播信息、文化的价值。版式设计应该具有承载信息内容、阅读诱导以及促进购买的功能。实用功能的价值是杂志版式设计的最根本的属性,一旦失去了,任何设计都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然而,实用艺术不仅应该功利其物,为杂志的内容的服务,还要表现出其特有的品牌魅力。

当消费者在阅读杂志的时候,不仅可以在视觉上接受文字和图形的传递的信息,同时也能够享受杂志所营造的温馨和美丽,都会被版式设计语言构成的艺术形式美所感染。版式设计中所包含了形式美、内容美和意蕴美。虽然诠释不同的内容,但是三种美不可分割,使三者融合成一个统一体,才能展现出杂志版式设计的审美价值。同时,人们的审美意趣也应该是杂志设计师必须考虑的要素。因为在实用价值的基础之上,能给人带来审美感受的设计才是真正成功的设计,才能被读者所接受。这种审美价值就是求“新”求“变”求“美”求“传承”,从而创造出更大的商业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何见平主编.国际平面设计师丛书——索诺里[M].重庆出版社.2005年

[2]郑军.现代视觉平面构成[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风格创新 篇9

关键词:现代家具;家具设计;明清家具

明清家具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倍受世人的推崇和珍藏,是很值得我们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辉煌篇章。但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技术和文化的源源涌入,特别是受清代维新运动崇尚西学和殖民地文化、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文革时期的破旧立新的影响,中国风格的家具逐渐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封中。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具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就中国目前家具的生产和设计现状而言,中国只是世界家具的生产大国,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体系,更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然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家具设计的区域性和民族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演化成企业生存的根本。故近些年来,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家具?如何创造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现代家具?已成为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家具设计要想在世界家具设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明清家具进行传承并进行创新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开创现代中国风格家具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特色,同时满足家具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要的必要手段。

1 明清家具的地域特征和特点

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明清家具的精髓,首先要对明清家具的特点有所认知,明清家具主要分为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两大体系,根据生产地域的不同,其又可分为“苏作”、“广作”、“京作”、“晋作”、“宁作”等。明式家具指明至清前期造型优美、材美工良的硬木家具,其特点如下:①注意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质的树种,如黄花梨、紫檀、花梨等。②造型简洁素雅,挺拔舒展,比例均匀,尺度适宜。③其在基本沿用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梁柱式结构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侧腿、撑子、攒边、镶板、替木牙子以及各种榫卯的连接,使家具达到所需要的力学强度的同时,又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例如方或圆的腿好似建筑的柱子,横档撑子好似梁,在腿与档交接处用牙子连接并加固,边框则多用卷口,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清式家具则指清代初期到清代中期的硬木家具,清式家具结构上继承了明代家具的传统做法,但造型上趋向复杂,风格华丽厚重,线条平直硬朗,雕饰增多,并以牙、角、竹、木、瓷、玉、琅、螺钿等镶嵌装饰,这一时期的家具显得尺度大而臃肿,同时又具有显示财富、地位的奢华气派。

2 对明清家具继承和创新的几点思考

2.1 明清家具造型的继承

从现存的明清家具实物及文献资料可知,其造型的特征主要受到含蓄、内敛、中庸的中国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礼法秩序观念及西洋文化的影响。在进行现代家具设计时,如能在对传统明清家具进行简化的造型中体现上述的文化特征,并融入现代时尚的精神内涵,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文化上的认同感的同时,还会给人一种时尚现代的视觉感受。这样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给现代家具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可谓是两全其美。但是,发掘传统的、民族的家具造型并不是要完全复古,一味地照搬传统的造型。现代家具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功能主义材料的多样性及制作的工业化。因此,现代家具的造型常常追求单纯线条与完美比例的结合。在借鉴明清家具造型艺术进行现代家具的设计时,必须要对其进行提炼和删减,但原则是保持那种刚柔相济、方圆互补的文化特征,如丹麦家具设计师维格纳早年潜心研究传统的中国家具,他从1945年起设计的系列“中国椅”(如图1)吸取了中国明代椅的一些造型特征,整个设计简洁大方,既蕴涵了东方神韵又体现了现代家具特征,又如意大利设计师马利奥·波塔于1987年设汁的“Latonda”椅(如图2)用了两根金属管弯曲成半环状的椅背,在满足轻巧的同时又保证了椅子的稳固性和舒适度。带有方格网的薄金属板制成的方形椅面棱角分明,与椅背部分的柔和曲线形成鲜明对比,椅腿部分则对传统的收分式做法进行了夸大和变异的处理,产生了莳分后收式的特殊造型,整个设计既体现了明式家具的精神又体现了现代的工业精神。

2.2 结构与材料的创新

明清家具的榫卯结构虽然很科学,但是由于形式复杂已不适应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因此在现代家具结构设计中,或对其进行简化,或采用圆榫、五金件连接,但在明清家具中常出现的牙头、牙条、券口、花饰等结构性部件则是传统风格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元素,可以将这些元素进行简炼和提纯,选择合适的做成家具连接和装饰的标准件,重复运用到家具的设计中,从而生成一系列体现传统精神的设计符号。至于明清家具中所使用的木材虽然纹理优美、质地坚硬,但由于产量逐年减少,根本就无法供应现代大批量生产用料需求,而且价格逐年递增,现在大腿粗细的海南黄花梨市场价已超过400万/m3,就连红酸枝木也已涨到9~12万/ m3,根本就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受的,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有着多重选择观念的现代人来讲,感觉是多了一点端庄淳厚,而缺少了简洁明快。因此,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对于现代材料(如玻璃、不锈钢、金属、皮革和织物等)的使用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其不仅使家具由于材料的变化而体现出时代的精神,而且不同材料的搭配带来家具色彩的变化,更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如图3)。

2.3 装饰纹样的抽象化

中国千百年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明清家具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其独特的装饰与家具本身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尤其是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和多种雕刻手法的完美结合,不仅赋予了明清家具深厚的文化内涵,更赋予了明清家具无限的生命力。明清家具的装饰纹样主要有功能性和装饰性两大类,其题材主要包括山水、花鳥虫鱼、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吉祥纹样等。其可以作为一个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现手法作为功能的或装饰的载体应用在现代家具设计中,以更好地体现明清家具的韵味,这也是开创中国民族风格家具的一个思路。然传统的装饰纹样多数都很复杂不易于现代加工,而且不能很好的体现时尚的现代感,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装饰纹样进行二次加工,运用现代构成学原理和语意符号学原理对其进行提炼和简化,形成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精神又能表达现代时尚精神的形式符号,运用到现代家具产品中去(如图4)。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的家具设计师在了解和掌握明清家具特点的基础上,在现代家具设计中融入明清家具的设计手法和设计元素,是对中国传统家具进行传承的一种可行方法,当代的中国家具设计如果从神韵和造型艺术精髓方面汲取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明清家具的优点,并在承袭前人的过程中保持开拓创新,必将形成一个有现代特征的中国当代家具设计体系,从而促使中国当代家具设计在民族特色和艺术水平上取得飞跃。

参考文献:

[1]叶德辉,王斌辉.中国传统家具造型变化与文化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2):6873.

[2] 王恺.木材工业实用大全(家具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风格创新 篇10

一、全媒体时代的内涵

“全媒体”是由美国一家家政公司于1990年提出来的, 但由于当时科技信息化水平有限, 因而只是“多媒体”的代名词。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 形成了“全媒体时代”。笔者认为,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是以科技信息化为依托并随着科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通过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互联网络“三网融合”, 不断创造新的媒体形式, 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接收任何信息的“五个任何”的要求和目标。

二、全媒体时代对播音员的挑战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传统媒体纷纷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四代媒体”和以手机为载体的“第五代媒体”进行融合发展, 这就给新闻播音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在传统媒体要保持传统的播音网络, 另一方面在新媒体又要进行播音风格创新, 通过鲜活化、个性化、大众化的播音风格影响受众, 否则就会被“全媒体时代”所淘汰。在传统媒体时代, 新闻播音员基本上不参与新闻的采集和编制, 只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播音就可以, 但在全媒体时代则需要新闻播音员熟悉和参与新闻“采编播”的全过程, 由过去单纯以播音为目的向“全能型”播音员转变, 这就对播音员的专业知识、专业素质、职业水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媒体时代下播音员播音网络的创新路径

在“全媒体时代”,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广播、电视、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载体收听收看各类新闻, 在各种媒体交互发展的过程中, 播音员必须通过提升新闻专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播音创新能力来创新播音风格, 使自己的播音风格适应不同的媒体职业要求, 增强自己的吸引力。

(一) 体现播音的时代特色

“全媒体时代”具有自身的时代特色, 新闻资源具有海量化的特点, 获取新闻具有畅通化的特点, 新闻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使受众的选择余地更加宽泛, 播音员的播音风格左右着受众的“选择权”。这就要求播音员在播音风格上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既不能完全放弃传播播音需要遵循的准则, 同时也要不断体现时代特征, 对不同题材的新闻稿件采取不同的播音风格, 比如在播报“民生类”新闻的过程中, 就要突出自然、亲民、无距离的播报风格;在播报“文体类”新闻的过程中, 就要突出富于激情和动感的特色, 总之必须针对不同网络的新闻进行不同风格的播报。播音员在播音过程中要想更好地体现时代特色, 就必须加强对不同类型新闻的分析和研究, 努力使自己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 展现出不同的播报风格。

(二) 提升播音的审美特色

“全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 受众越来越重视新闻播音的审美特色, 在收听收看新闻播音的过程中, 新闻播音员是否具有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直接影响着受众的心理和兴趣。因而播音员必须适应“全媒体时代”对播音员的审美要求, 通过提升自己的气质、素养和情操来体现“社会美”, 通过提升自己的形象、声音、气息来体现“自然美”, 通过提升自己的播音方式、播音模式、表达方式来体现“艺术美”, 切实通过“三美”结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播音的审美特色, 满足受众对新闻播音的审美需求。播音员要想更好地提升播音的审美特色, 就要加强对“全媒体时代”特别是网络新闻、手机新闻、微博新闻等“新兴媒体”新闻平台特点以及受众需求的分析和研究, 抓住新闻亮点, 创造性地融入审美意境, 最大限度地展现播音员“体用为主、华采为辅”的审美化播音风格。

(三) 强化播音的开放模式

“全媒体时代”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特点, 这也为新闻播音改革创新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使新闻播音的生存空间无限扩大, 既可以在传统媒体当中实现传播目的, 又可以在新兴媒体当中体现价值, 这就要求新闻播音员在播音过程中以开放的眼光进行新闻播报。强化播音的开放模式, 首先播音员必须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播报风格”, 形成自身播音的“核心竞争力”, 从“播新闻”向“说新闻”、“讲新闻”的模式转变, 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着力提升自身播音风格的开放性。强化播音的开放模式, 还必须扩大播音员的职业范围, 除了要做好新闻播报之外, 还必须积极介入新闻采、写、编的过程中, 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 学会与人民群众交流, 倾听人民群众对播音风格的意见建议, 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播音风格。

上一篇:高层住宅的火灾防控下一篇:高频电流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