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

2024-09-23

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精选12篇)

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 篇1

电力营销管理是电力企业良好发展的核心任务, 是我国电力企业走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较为单一, 缺乏管理机制的创新力, 严重遏制了我国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如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体制的建立, 早已成为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通过笔者多年电力企业工作经验就目前电力企业营销状况进行剖析。

一、当前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市场营销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 我们对此必须高度认识, 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市场营销的需求是分不开的, 我们必须服从市场以及使用者的需求, 目前电力销售主要受产品、服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二) 营销管理机制与信息化相矛盾。

营销管理机制主要表现在有良好的保障机制, 如:企业内部营业资料、客户档案、人员信息等, 如果这些相关资料不全, 那么势必会导致一些相关文件及资料传递不及时或不全, 那么在整个公司内部网络上就会在业务上脱节。而信息化的主要特点就是方便、快捷, 高效率, 但是由于受到行业类型的限制, 许多电力企业业务流程都是要在电力企业营销体制下制定的, 出现程序复杂、环境多的问题。

(三)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风险与不足。

目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一是技术风险, 由于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上有一定缺陷, 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不安全漏洞较多;二是误操作风险, 误操作风险主要指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无意识的误操作带来的风险;三是违规操作风险, 违规操作风险主要指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 采用隐蔽的技术手段, 蓄意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更改而造成的风险。

二、提高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办法及几点建议

确立新的营销观、建立适合当前市场需要的营销体系是电力企业在新的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首先, 强化全员营销观念的树立、合理设计营销组织体系, 保证各项营销策略落到实处。其次, 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 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 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 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第三, 坚持“电网是基础, 技术是支撑, 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 强化电力营销策略的落实。充分利用目前城网、农网改造的大好时机逐步解决供配电网络的“瓶颈”, 建立现代化安全可靠的配电网络。并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 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 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当然, 要做好电力营销管理工作, 光有市场营销理念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针对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 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才能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具体而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 建立新型的营销管理体系。

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营销管理体系, 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 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公共关系与用电咨询、抄表收费与电费电价等方面, 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的一条龙服务, 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

(二) 完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首先, 具体可以表现为开展调查研究, 可以准确的自我检查出本企业的信息系统中的各类问题, 通过查找出的问题, 抛砖引玉, 对在电力市场中出现的风险及顾虑做深入的研究和判断, 以便未雨绸缪, 准备相应的防范措施。其次, 可以建立预算机制, 具体的细则可以落实到某个人员, 主要是负责营销管理系统的安全, 以便在有超支了能提出预警。最后、要充分预计到风险的问题, 要开展试故演练, 能够使电力营销企业在关键时刻临危不乱, 提高抗风险能力。

(三) 加强服务管理, 深入市场调查。

电力企业要明确当前供电区域的经济发展形势, 准确估算电力需求状况。严格规范电力维护工作流程, 坚持报装环节的技术考核。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电力企业的营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要想长期建立和维护一个富有发展及潜力的电力市场,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抓住机会和市场新形势,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使员工的综合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只有这样才能带动电力营销企业的发展, 使企业带来更优的收益, 从而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的服务社会。

摘要: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良好发展的关键核心。然而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模式仍比较单一, 缺乏有效的营销管理创新能力, 其管理制机制、市场化水平与国际先进的电力企业营销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强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体制, 坚持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真实导向, 早已成为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条件。本文笔者就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基本现状进行粗浅的探讨, 并提出加强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几点个人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营销,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 篇2

一、正确认识循环经济理论

1.循环经济的定义

循环经济是物资流动型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是在人、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将传统的消耗资源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经济[2]。循环经济强调的是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持久发展,不生产或只生产后产生的废弃物较少,这就就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的程度。

2.循环经济理论原则

循环经济对经济活动有要求,也就是经济活动遵守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减量化是指投入较少的原料和能源,实现经济生产目标或消费水平;再利用是反复利用产品、工具、包装等初始形式;再循环是产品能够回收经过处理变成可利用资源[3]。这三种原则是从经济活动的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的可能性,节约了能源,再利用是减少了产品等资源的浪费,再循环是产品具有可回收性。总之循环经济是降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3.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有以下几点,一是改变传统产业模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构建新型企业化道路,发展清洁生产、生态企业等新型经济形态;二是将清洁作为发展方向,创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三是创新技术,改进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寻找可代替的循环利用、无公害的新型能源,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排放,回收废弃物能够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四是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企业设计、管理、生产过程中,在资源循环利用的前提下,延伸产业链;五是加强对重点企业、行业的循环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提供循环经济的咨询服务。

二、给予循环经济体制下发展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思路

1.调整电力产业结构,构建新型企业化道路

调整电力产业结构是实现能源清洁和再利用的主要目的,通过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材料的转化率,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是循环经济的基本手段。电力企业以燃煤为主,随着清洁生产概念的提出,电力部门开发和应用污染小、可持续能源成为了主要任务。传统的燃煤发电方式是我国电力的主体,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4]。由于燃煤发电造成的污染较大,因此,电力企业要尽量更换发电原料,在不能更换发电原料的基础上,提高煤炭燃烧率,进行控制污染源,进行清洁生产,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煤炭燃烧率,减少煤炭燃烧后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二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开发水电、风电发电技术;三是因地制宜利用地热、潮汐等自然技术发电;四是在保证安全基础上大力发展核电技术、天然气发电技术。多渠道拓展发电手段,降低燃煤发电带来的污染。

2.进行技术创新,发电资源再利用

在技术创新、发电资源再利用方面,首先要增加大容量机组,对燃煤发电结构进行优化,其次是提高开发煤炭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或废弃资源。增加大容量机组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清洁生产;开发煤炭技术是将开采出的`劣质煤等用来发电,可以建造垃圾电厂,将城市产生的大量垃圾用来发电,从而降低了城市垃圾污染[5]。

3.基于循环经济体制,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电力企业的发展要与国家的循环经济体制的要求相符。电力企业与社会经济的其他行业息息相关,在发展自身时,不能忽视对周边产业的影响。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不仅是控制污染、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还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这样才能使循环经济能够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要忽视发展后期的影响,各项措施相互配合,才能使发展达到理想的效果。其次,考虑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维持企业生产的根本,是企业发展的前提,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遗留大量问题,如债务多、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等,这些问题对电力企业的开发能源、控制污染产生了制约。因此,在发展中不要盲目的追求循环经济产生的经济效益,要多角度的看待经济效益,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当然,对于循环经济还要进一步的探讨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最后,要尊重科学、尊重实际。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循环经济,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是实际问题,因此,在发展中,不要盲目的开采资源,要尊重科学实际,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三、总结

循环经济体制与现代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这种经济体制是在企业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资源再利用问题提出的综合考虑,是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的一种新型、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对于循环经济体制的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能够改善环境、实现资源再利用,构建和谐的人与环境,实现绿色经济,是发展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郭景玉.基于循环经济理论下的电力企业经济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15(12):79-80.

[2]许会海.基于循环经济理论下的电力企业经济管理[J].中国外资(上半月),,10(11):141.

[3]宋燕麟.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探究[J].城市建设,2012,8(28):61-72.

[4]王莉,孙杰.基于循环经济理论下的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7(22):21.

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探讨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虽两字之差,却蕴涵着管理理念的深刻变革。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电力企业已经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不断自我探索和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并将绩效管理作为改善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加以实践和运用。

从目前实施绩效管理的情况看,电力企业推行绩效管理工作的形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基于目标管理的经营者目标责任制的绩效管理形式。各电力企业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岗位职责特点,开始建立企业对经营者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绩效管理制度。二是基于核心胜任能力考评的员工绩效管理形式。在实施经营者目标责任制的业绩考核办法同时,制订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三是基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形式。在实施业绩考评和目标资任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研究绩效评价标准和体系,制订和实施员工绩效管理制度。

尽管电力企业对绩效管理实践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兴奋之余还应该清醒认识到,电力企业推行绩效管理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有许多困惑,还有许多困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对绩效管理理念认识不足。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和电力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我国电力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企业内部平均主义盛行,部分管理者和员工尚未能完全从传统的观念中转变过来,对绩效管理只停留在概念阶段,不能正确认识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所在,不清楚绩效管理将给企业绩效、给员工自身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以致不少管理者和员工把绩效管理看成绩效评价或者干脆就叫绩效考核。

2.对绩效管理要达到的目的不明确。不少电力企业往往把绩效管理工作的重心不是放在改进员工工作能力、激发人力资源潜能上,而是放在监督、控制、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上;不是放在完善企业沟通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而是局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业绩结果目标的评价上,从而带来了“重过去轻未来、重评价轻开发、重约束轻激励、重考核轻奖惩”的弊端,而一些管理者评价下级员工往往是“以成败论英雄”。在一些电力企业经常看到由于上下级员工之间绩效的有效沟通不足,导致上级与下级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在理解上产生了很大偏差。

3.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战略目标的分解与传递、绩效规划的制定、绩效评估、员工的激励等多个环节所组成的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电力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很多电力企业没有从战略的维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收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

二、推进绩效管理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电力企业实施绩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要推进绩效管理工作,只有不断的潺潺“活水”注入其中,才能激发内在活力,才能形成持续不衰的生命力,针对电力企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推进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当前应着重考虑以下三方面:

1.夯实基础——提升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同时也是行为得以正确进行的思想基础,没有深刻到位的认识,电力企业实施的绩效管理工作一定是“残缺不全”的。那么,电力企业究竟应该如何提升管理者和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呢?电力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实施绩效管理的成败,尤其是企业管理层的认知尤为重要,电力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实施绩效管理的最终日的是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也就是通过绩效管理,使全体员工都自发自觉地围绕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努力工作。绩效管理的本质,是种自上而下传递企业战略目标责任压力以及分解、落实工作岗位目标任务的过程,是激励约束企业员工履行责任和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实施绩效管理,不能把绩效管理当成“摆设”,而是要立足企业实际,积极改变和创新绩效管理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使其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催化剂”,同时,也要使员工认识到,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和员工利益一体化的纽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对员工下达目标责任和工作任务,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以员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者要积极帮助员工订立绩效发展目标,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员工实现绩效目标,而不是通过绩效管理简单的约束、惩戒员工,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同。只有加强绩效管理的理念渗透,把管理者与员工的绩效目标统一起来,并最终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形成企业全员参与的局面,实现团队绩效和员工绩效的共同提高,才能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达成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2.抓好关键——健全绩效管理工作制度。推进绩效管理工作仅靠提升思想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具体明确的运行机制做保证。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小平同志这段话充分说明制度建设对于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推进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探索并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明确绩效管理是由绩效指标设定、绩效指标跟踪、绩效考核评定、绩效评估改进四个环节构成,绩效考核只是管理环节之一,只有使“四个环节”科学高效的循环运转起来,绩效管理才能呈现动态、螺旋式上升的运行态势,推进绩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护航。三是本着合理性的原则,形成绩效管理工作的互动机制。绩效管理是一个员工与管理者双向沟通的动态过程,对管理者来说,绩效沟通有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员工工作状况,针对员工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支持。对员工来讲,能及时得到自己工作反馈信息和主管帮助,不断改进不足,通过绩效互动沟通,及时排除管理过程中的障碍,使管理者与员工能够真诚合作,形成绩效伙伴关系,管理者和员工绩效会大幅度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3.突出重点——完善绩效考核评定的体系。推进绩效管理工作,最终落脚点在于执行落实,如果不落实或落实不好,也是形同虚设,失去约束力和生命力。从电力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实践来看,绩效管理之所以往往流于形式或实施的效果不理想,在很火程度上是未能形成完善的绩效考核评定体系。如在绩效考核评定体系上,没有从本企业的战略规划、发展阶段、业务流程、考评对象等方面考虑实际适用性。又如,绩效考核评定体系的设计上千篇一律,无法体现出不同岗位、不同工作性质以及不同管理层次对于员工的不同要求等。

三、绩效考核评定体系的设计

1.建立与电力企业战略目标相致的,并体现企业的战略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就具体各个电力企业来讲,选择管理方法,不是看其理论方法多么先进,而是看其对自己适用与否,电力企业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绩效考核方式,只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体现绩效管理的宗旨和原则,能够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就不失为电力企业最佳的考核方式,并通过这一考核体系牵引、推动员工,将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

2.建立关键业绩指标管理体系。结合电力企业管理和岗位实际,绩效考核评定不可能涵盖各岗位上的所有工作要求和内容,为了提高考核效率,降低考核成本,并且让员工清楚工作的关键点,考核内容应该选择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核,不要面面俱到,提高可操作性。

3.搞好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在定量与定性之间寻求合理而公正、公平的平衡点支持。考评不是绩效管理的结束,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考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可以建立公示制度,它是让员工了解考核结果的最有效手段,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既可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加评选透明度,又能激发优秀者的荣誉感,满足其获得尊重的需求,也为其他员工树立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目标。

四、总结

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 篇4

1 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的管理策略创新

1. 1 技术推广创新

电力营销体系中的技术推广对于电力营销的效果有着较深的联系, 作为现代化的电力营销管理, 技术推广现代化代表着一个电力企业从电力行业市场分析的透彻性与否, 标志着电力企业对客户服务先进性的体现。因此, 对于电力系统中的技术推广应深入客户群体, 以积极稳妥的方式进行技术推广。充分发挥网络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的优越性, 不断完善电力营销技术的推广工作, 做到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化。

1. 2 品牌创新

企业营销品牌是打造企业形象的第一武器。在电力企业中, 企业品牌就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核心资本。电力企业如果想在电力市场上占有先机, 那么就必须将自己的品牌优势毫无保留地打响在电力市场中, 以提高自己优质的服务在市场中树立品牌, 让品牌效应发挥在营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让电力企业的每个员工都为企业代言, 在社会树立企业形象, 树立新的营销观点, 并能够与客户保持着长久共同发展的关系。电力营销人员在开拓市场时首先就应有创新宣传品牌的意识, 将企业形象牢固地树立在心中。

1. 3 市场拓展创新

拓展市场是电力企业不断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经过程, 而市场现有的营销模式如何进行改革创新则是电力营销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 对市场的拓展也应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在开拓市场前应做好事前的分析统计工作, 包括对电力市场的分析、预测等, 并能够通过完善的网络架构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 以此来扩大公司在电力市场的影响力。并能够通过快捷高效的电力优势, 使电能能够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 享受国家政策的支持, 并能够以人口满意度为导向, 结合市政、商业居民用电的满意度来进行主攻, 稳定拓展市场。

1. 4 创新优质产品

创新优质产品, 提高电能质量, 是电力营销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城网、户表的改造工作, 进而通过对电网结构的改善, 进一步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提高电能质量。同时, 也要结合用电客户的实际需求, 对电网进行超前发展, 以此满足电力客户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并保证电力服务承诺的切实兑现。

1. 5 用电价格创新

科学、合理的电价能够为电力企业攻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 电力企业应该在不违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范围内, 运用灵活的手段, 制定科学、合理的动态电价, 也以此为电力市场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如我们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价格弹性, 以价位为基础, 将市场划分为刚性价格市场、弹性价格市场、敏感价格市场, 并且遵照这个划分, 对不同用电性质的用电客户采取电价差别定价策略, 并且严格执行峰谷电价, 提高电力用户的满意度。

2 电力营销创新的具体实施对策

2. 1 树立企业优质品牌, 创新优质服务

作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力商品, 电力唯有将企业品牌较好地树立在公众当中, 只有直观的外在形象影响了客户, 客户才能放心的将服务交给企业, 因此, 电力营销的重点首先应该放在电能服务和用户满意度调查上, 这是企业外在形象和品牌的表现。企业中电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 提供良好的企业服务品牌则需要高质量的供电服务, 只有服务质量跟上去才能够真正的打动客户的心。

2. 2 服务是电力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

可以说,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代化企业的市场竞争早已由单纯的产品竞争转换为产品本身的服务竞争之上。尤其是针对电力企业而言, 电能的服务价值恰恰贯彻了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环节。因此, 服务才是电力企业不断追求的终极目标。而品牌服务作为优质服务、承诺服务的升华, 更是要求电力企业的所有部门、所有员工, 在面向电力客户时, 都能够自觉进行换位思考, 站在客户的角度, 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 从心底为客户提供最为真诚的服务。同时, 也要加强对电力客户基本需求的了解与调查, 围绕着电力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电力管理工作的改进, 从而保障与电力客户沟通中各个环节的顺畅。除此之外, 还应该对电力企业的相应服务流程进行简化, 以便能够简洁、快速的解决客户所提出的任何问题, 以此不断地促进电力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

2. 3 提供优质电能资源, 加强电网建设

如若我们对电力营销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 则可以看到, 用电工作仅仅只是电力营销的前台, 前台要想做好势必离不开强有力的后方支持, 而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保证电能的质量就是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提供的重要的后方支持。也正因如此, 加强电网的建设与运行管理, 也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的重要手段。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电力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市政建设、电网建设、业务拓建等工程契机, 进一步做好对配电网络、配电设备的整体规划与统筹安排, 从而切实增强供电网的可靠性。

第一, 应该加强对调度、供电、工程施工管理部门的分别统计考核工作, 并将停电用户的数量化加入到各个部门的考核之中, 从而进一步贯彻可靠性管理办法; 第二, 加大对因施工质量问题, 而造成的线路故障, 以此减少因人为故障而造成的停电问题; 第三, 加强变电设备运行管理, 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3 结 语

综上所述, 作为企业业务的根本核心, 电力营销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 更关系到居民生活用电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这些综合起来决定着电力企业在电力市场的长治久安。作为电力企业应建立不断创新的电力营销管理策略, 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创新营销机制, 建立市场新型的电力营销管理理念,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在头等位置, 以服务电力需求者为首要目标, 建立一个商业化、专业化的电力营销团队, 为客户提供优质电力服务的同时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上升空间, 也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 电力营销管理作为企业综合业务的核心, 与企业生存和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也决定着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 现有的电力营销模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这就需要电力企业不断创新电力营销理念, 以市场导向为依据, 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会提供最优的电力能源, 通过建立一个商业化、高层化的营销团队来进行销售服务, 为电力市场营销建立健全的机制。本文主要对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的管理策略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营销,策略,实施,创新

参考文献

[1]董运.信息自动化——电力营销标准化管理的奠基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34) .

[2]李永健.浅谈电力营销内部管理中的保障体系以及监督体系[J].广东科技, 2009 (12) .

[3]何德浩.有关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策略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 (10) .

[4]王运明.浅谈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J].广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S1) .

电力企业管理的特点分析 篇5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生产过程中不仅有与离散制造业相同的信息流和物质流,还包括了连续的能源流,而且伴随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等过程。因而电力企业管理是一个比离散制造业更为复杂的工业大系统,其中生产工艺目标往往不能以独立的数据形式实现直接控制。相对于其他行业,电力企业管理有着以下显著的特点:

1.电力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一体化电力行业由于其生产、消费的特点,发电、送电、配电和变电是同步进行的,电力产品不具有时效性。

同时,电力产品不具备追溯性,电网中的电能无法区分其来源和生产者。这种一体化的特性要求高度的管理信息集成。电力企业管理行为必须覆盖从发电到送电的全过程。这要求MIS将企业各个部分和企业生产过程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体,集成从原料购入和用户需求响应到发电、送电、变电和配电,服务资金结算等企业运行的全过程。

2.企业内外存在复杂的原辅料供求关系电力工业的产品虽然单一,但其生产过程却极为复杂。

比如在发电环节的电厂就需要燃料、锅炉、汽机、发电、热工、通信等众多功能部门的配合,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极为复杂。因此电力企业管理对外存在着燃料、配件的采购供应,存在着面向用户的、具有高可靠性要求的商品化电力输出;在内部,各个生产、辅助部门存在着强耦合的严密的并行协同关系。这要求电力企业管理的MIS具有高度敏捷性,能够建立支持企业间动态联盟的敏捷供应链,以确保上述供与求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的正常。

3.电力行业在不断的改革当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电力行业渐渐地从集权垄断走向市场化竞争

从开始的厂网分离到电力企业管理实体化,以及独立资本的出现,都说明了改革的内容在渐渐深入。然而,每一次改革都使电力企业管理的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电力企业管理的MIS的建设无法逐步完善;一蹴而就的建设方法使得MIS系统存在先天缺陷,阻碍了提供IS的二次升级。

同时,由于长期处于垄断状态,电力企业管理各部门缺乏统一的流程管理标准。除了像财务等极少数的部门具有比较规范的管理和数据处理流程以外,其他如生技管理、用电营业管理、计划管理、物资管理、燃料管理等大多数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都是多年以来自然形成的。既没有通行的规章制度,也不尽规范、合理。这对MIS建设带来了信息控制、开发通用的信息软件的困难。

4.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之一电力产品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往往使其生产、传输、供应和服务的及时性、可靠性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有时甚至具有某种程度的政治、军事意义;因此,电力企业管理还被赋予了高度的可靠性与保密性。这要求电力企业管理thldl.org.cnMIS的构建必须以稳定性、可靠性为前提,同时具备功能扩展能力,以适应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要求。

电力企业管理的特点分析

二、电力企业管理MIS的设计

1.电力企业管理MIS的结构基于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上述特点

可采用系统集成的思想,从总体上把电力企业管理MIS设计为四层:宏观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生产管理层和作业设备控制层。根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结合企业经营、生产和管理的客观情况,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型。

其功能模块结构关系,以及分、子系统功能的具体定义如图所示。

2.电力企业管理MIS的规范化电力企业MIS是一个包括数据采集、加工、存贮、交换、统计、分析等多方面行为的管理信息系统,它涉及国家电力公司、网、省、地(市)等多级,联系到行业内的许多地域。

略论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 篇6

电力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上已把电能占总能源的比重和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一些资金雄厚、技术实力强的跨国公司将进入我国市场,市场经济的效益准则提醒我们,最大的竞争无疑会挑战自然垄断行业。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同样越来越迫切,而电力行业的资本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特性,又给电力以特有的优势,给走向国际经济战略创造出无限的商机。电力企业加快管理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已显得迫在眉睫。

企业管理创新概述

企业的管理创新,就是不断地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重组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经创造满足市场需要,同时达到自身的效益目标和社会整体目标实现的过程。

·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

1、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首先要倡导积极的学习环境,建立学习平台,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将全员学习任务作为制度固定下来,用完善、严格的制度来保证与规范。打破金字塔的组织结构,建立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其次,要建立大家愿意分享知识的文化。组织若要有效进行知识管理,需先充分掌握并汇集组织人员的知识,进而转化为组织知识。个人知识要成为组织知识,需要具有主动积极与胸襟开放的组织成员,乐意传达个人知识并与人知识交流,此外,组织必须塑造出一个有利于互动的知识环境,激励成员开放讨论、深度会谈、经验交流与观察学习等途径,创造新知识与扩展组织知识。最后,要建立企业知识门户和储备经验知识的专门数据库,为员工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提供平台。构建专家网络;进行经验知识管理(即案例管理、工作总结、成果报告、经验体会、岗位自学等模块);创办内部刊物,加强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专门供那些拥有宝贵经验却没有时间和精力整理写成正式论文或著作的专家们,把他们的思想火花概括出来,并与同仁共享。建立企业内部网络(知识库),员工可以利用内部网络阅读公报和查找历史事件,并彼此在虚拟的公告板上相会。

2、成本管理

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也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产品成本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核算,强化成本管理,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在管理上重发电轻供电、重产值产量,轻成本利润,没有牢固树立经济核算的观念。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充分调动被考核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真正发挥这个体系的有效性。同时要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的环节包括预测、计划、决策、核算、分析、检查和考核。实行全过程管理就是要全面开展这些工作,并贯穿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

·管理创新的原则

1、以人为本

当代企业管理创新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创新,人力资源是当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资源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2、服务市场

在企业管理创新上,要考虑自身管理机制怎样、管理方式如何,要弄清楚应该怎么干、有什么措施、达到什么预期水平。特别是生产与营销要紧密地联系起来,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3、集思广益

在新形势下,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分工愈来愈细,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其知识、经验、技能及思维能力等是有限的,领导者在决策中的职能不仅仅是“拍板”,而应该是决策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一旦发生重大决策失误或处事有失公正,将直接引发职工的不满甚至严重的对立情绪。这就对企业管理创新上作出了一个客观要求,即企业每项新决策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精神,在充分酝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电力企业在加强管理创新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国民经济和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从目前看,整体水平还不够高,缺乏深度和广度。比如,公司级的整体管理、企业的战略管理、适应电力企业管理的组织形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及方法等方面的成果还很缺乏。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由于大多数的电力企业长期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适应市场经济,尚未实现与国际接轨;二是电力工业处在转轨时期,面临重大改革,对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特点的认识还不足;三是目前的电力体制缺乏管理创新的机制。主要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认识不足。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未能提高到战略性的高度,不能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才战略;企业未形成自己的文化环境。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方向

一个企业不能适时创新,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墨守成规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因此,电力企业一定要紧密跟踪发展潮流,时刻把握先进理念,不断创新,不断追求,不断前进。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环境管理体系

当前“环境经营”的时代已经到来,企业的环保能力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之一。电力生产是社会环境的严重污染源之一。电力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项公益事业。因此,电力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推行环境管理体系,在于指导企业建立和保持一个符合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不断的环境评价、管理评审和体系审核,使环境管理体系达到不断改进的目的,从而逐渐消除由供电企业生产所带来的以废油、电磁幅射、变压器噪声为主的污染影响,使电力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构筑三种文化理念,形成企业发展合力

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反映了这个企业在制度建设和发展战略上对人的价值理念的一种要求,我们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在于形成一种双赢的理念。古人讲过:“我有利,客无利,则客不存;客我利相当,则客可久存,我可久利。”也就是将员工视为与企业相并列的独立主体,尊重自身的价值观念、发展目标,争取实现员工与企业整体目标的一致,为个体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全体员工形成一种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的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理念,与企业休戚与共、同舟共济、共谋发展、实现双赢。

管理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文化,当前现代企业已进入人本管理的阶段,人本管理就是文化管理,就是要通过提升企业的文化管理,改变思想浮躁,怀念过去、不思进取的劣根性,通过培育团队精神,打造学习型组织,使每个人正确认识在企业中应当完成的任务和担负的责任,通过提升“超越自我”,进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电力企业要构筑三种文化理念,即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和创新文化。安全理念是电力工作的基础,是企业形象的第一体现,电力的安全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电力企业整体水平的高低,安全是电力企业的永恒主题;服务理念是电力企业生存之本,服务文化的建设,是用户感受电力、认识电力、接纳电力的重要条件。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电力企业来说,服务创造着用户,服务就意味着生存;创新理念是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时代在前进,经济在发展,每个电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将面临着变革的挑战,电力体制改革、企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等,都会受到企业人员的文化价值观的制约,并且引起企业员工文化价值的变革。作为企业的管理理念、行为规范、文化价值观的总和,作为企业经管管理先导和原动力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体现创新理念。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管理创新

电力企业改革的趋势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走向市场。电力企业也将面临大范围的重组。因此,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公司,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按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进行;二是研究适合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特别是大型公司,是母子公司、总分公司、事业部制,还是其他形式,要根据各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定,进行科学的研究;三是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要科学化和规范化。既要发挥经营管理层的作用,也要有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四是组织结构要规模适度,向网络化、柔性化和扁平化发展;五是公司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要与公司的规模相适应,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能刻意追求某一种形式。

结束语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电力企业需要采用什么样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模式,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电力企业感到棘手,正在探究的问题。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制胜的关键。企业只有通过管理的开拓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我,找到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今后的发展方向,才能在新世纪的复杂舞台上参与竞争,持续发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武汉常青供电公司)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思考 篇7

一、发电企业物资管理现状

当前, 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基本实现了业务上计划和采购的分开、采购和保管的分开、采购和付款的分开, 岗位上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计、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相关岗位的分离, 在物资管理中起到了有效的牵制作用。但物资管理的内部管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 物资采购运作机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缺失, 导致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提高

1. 采购询价机制运作不完善

供应商的选择是采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按规定, 主要物资的采购应当至少选择三个以上的供应商进行比质比价择优采购 (惟一生产厂除外) 。由于种种原因, 采购部门在询价过程中有时并不能按规定做到向三家供应商进行询价, 而是直接向某家供应商询价后就发出订单。

2. 物资采购管理控制体制不健全

(1) 询价及供应商选择缺乏有效监督。目前, 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从询价到初步确定供应商和价格都在采购部内部进行。一方面, 在询价单发出过程中, 向哪些供应商发出询价由采购部自行决定, 缺乏有效外部监督;另一方面, 询价信息反馈后, 由采购部人员进行分析并初步选择供应商和确定价格, 没有其他部门的参与, 难以形成外部制约。

(2) 物资采购合同范围不明确。目前, 大多企业物资采购合同的谈判多是由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技术性谈判, 采购部与财务部进行商务性谈判。在具体操作上, 由于询价过程由采购部独立完成, 且供应商和价格也已初步确定, 再加上采购信息的不对称, 所以在谈判中仍是采购部门主导着谈判, 尤其是商务谈判。

(3) 合同监督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采购价格的确定缺乏有效制约。目前许多电力企业没有对物资采购制定一套价格标准体系, 采购计划中提供历史采购价格的加权平均价格不具有足够的约束力。而且, 物资采购价格的确定主要由采购部门询价, 并在内部独立完成, 无别的部门参与。

由此可见, 由于物资采购过程各部门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职能的缺失, 极易导致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采购部门一方独裁的现象, 从而使物资的采购价格失去监控, 增加了物资采购成本提高的风险。

(二) 物资管理流程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后续管理

1. 物资采购计划存在多计划、多采购、库房积压的现象

物资采购计划是由物资使用部门 (如设备部或检修部) 因生产使用需要而提出计划, 报给物资管理部门 (如物资部) 进行比价采购。由于物资信息的不对称, 使用部门不能实时掌握所需物资是否有库存, 不能合理计划采购量, 导致某些有库存的物资多采购, 又不能及时消耗而积压库房。超量积压物资不仅提高了物资管理成本, 同时也占用了大量采购资金, 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及使用效率, 不利于企业整体的高效发展。

2. 到厂物资验收把关不严, 致使部分物资不能使用或使用价值有限

目前, 电厂物资验收只是对物资外观有无破损及型号是否与合同一致进行简单验收, 很少对物资的使用性能进行测试。有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存在质量问题, 修理、退货或更换设备既影响工作进度, 又会增加物资的管理成本。

3. 物资仓储保管不当、管理不到位, 导致物资出现过期、变质、生锈而影响正常使用的现象

电厂物资种类繁多, 各类物资对仓储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部分物资还有使用期限制。很多电厂由于库房条件有限, 将物资长期置放于室外, 日晒雨淋导致部分铁制物资生锈、设备零部件失灵;部分有使用期限制的物资 (例如油漆、润滑油脂等液化物资) 采购入库后不能及时消耗而闲置在库房内, 由于长期疏于管理, 导致再次使用时才发现物资过期、变质。

4. 领料出库后, 缺乏有效的后续管理

物资的后续管理向来是电厂物资管理的漏洞。物资出库后没有专人去监督物料的使用情况, 例如出库的备件是否按要求用在了需要的地方, 使用的数量和报领的数量是否一致, 有无剩余, 剩余物资的去向等。出库物资后续管理的缺失极易导致资产流失或浪费。

二、物资管理现代化是解决电力企业物资管理问题, 提升企业效益的有效手段

(一) 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 将内部监督融入物资业务流程, 将物资管理水平提升到企业管理的水平

电厂库存物资构成复杂, 除账内物外, 还有随机备品备件、工程剩余物资等脱离财务监管的账外物资。物资管理制度应规范所有物资的管理流程, 并将内部控制融入物资计划、采购、仓储、使用及后续管理各个环节之中, 使企业物资管理更加透明公正, 为电厂稳定、持续生产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二) 计划管理是物资管理的龙头, 计划应起到组织、协调采购人员、仓储管理人员工作的作用, 对物资管理的全过程实行指导、组织、监督管理工作, 必须妥善处理好库存物资资金占用与保证安全生产之间的矛盾, 真正做到以最低的库存储备来保证安全生产

1. 在进行物资管理时, 确定物资库存规模, 并对繁多复杂的物资品种进行分类排列, 实行资金重点管理。这样, 既能简化管理工作, 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如下表所示:

2. 准确及时地制订事故备品定额及储备定额

物资储备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 依据生产、销售、运输、消耗等实际情况确定的, 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而又是最低的合理的数量标准。

(1) 事故备品定额。事故备品管理在物资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故备品包括配件性备品、设备性备品和材料性备品, 它主要指正常运行情况不易磨损, 平常检修一般不需更换, 但一旦损坏, 将造成发、供电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和安全, 同时必须考虑零部件一旦损坏, 不易修复、购买、制造或材料特殊而对恢复生产又属急需的。事故备品的制订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特点:A、通用的、金额较大的、关键性的事故备品, 要由集团统一储备, 避免重复储备, 积压流动资金。B、各电力企业储备单位的专用的事故备品, 又称为现场事故备品。C、构成事故备品的物资品种、规格、数量应由本企业生产部门制订, 定额规定了标准的实物量, 分类管理, 一经动用, 就必须立即补充库存。

(2) 常用物资储备定额。常用物资储备定额可分为最高储备量和最低储备量, 对库存数量低于最低储备量物资应有预警, 提醒计划人员应进行补充库存。

3. 物资采购的程序和原则

(1) 物资采购管理的原则

(1) 按计划采购的原则, 电力物资部门应坚持按计划采购的原则, 实行采购责任制, 责任到人, 做到谁采购谁负责 (2) 坚持先理库后采购, 直达、短距、批量采购的管理原则, 以达到减少资金占用, 降低库存积压, 降低流通费用, 控制采购成本, 提高行业整体经济效益。 (3) 电力物资采购还应遵守以下原则:适用、及时、齐备、经济。

(2) 采购管理的程序。物资采购管理应制订一个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 对单项物资采购金额的不同来规范物资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 做到凡事有章可循, 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和防止采购人员在经济业务可能出现的不廉洁行为。

4. 物资仓储管理

仓库是物资管理的重要阵地, 是贮存和保管物资的场所。仓储管理是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保持物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 做好仓储管理工作也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重要途径。

(1) 仓储管理工作的内容

仓储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物资的运输装卸、入库验收、发料退料、保管保养、料帐处理。这些基本环节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仓储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直接影响到整个仓储工作质量的好坏, 因此, 加强各个基本环节的管理是搞好仓储工作的前提。

(2) 物资的保管保养

在库物资的保管保养关系到物资质量的完好和数量的准确, 因此, 保管保养是仓储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如备品配件、轴承类的物资应涂刷防锈油脂, 禁止和化学物品存放在一起;高压电器设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点, 并采取防潮措施, 确保设备上绝缘材料受潮而影响其性能, 且应存放在防剧烈震动、能防机械性撞击的地点;橡胶制品存放切忌接触油、硫化物和水分, 避免风吹日晒等。

5. 健全各部室的二级经济核算的管理制度

(1) 对各部室的二级库存总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实行严格控制, 防止二级库超储积压、杜绝浪费现象。

(2) 对各部室二级库的材料进出账实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要求二级库做到账、卡、物相符, 防止资产流失。

(3) 对各部室申报用料计划的准确率规定界限, 对超出规定界限的各部室严加考核, 加强工作责任心, 防止因计划误报造成库存积压。

6. 建立健全物资代保管制度

刍议电力企业的薪酬管理 篇8

1 电力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虽然许多年, 但是国有电力企业的垄断地位至今没动摇, 由于电力是国家所有, 而且又属于垄断行业, 员工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他们缺乏了像其他行业员工一样的工作积极性, 在这种企业里, 员工做多做少都是一个样, 做好做坏也是一个样。如果差距过大, 反而会弄得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不起来, 员工之间争议较大, 最后工作无法开展起来, 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薪酬管理存在着3个方面的滞后, 即企业用人改革滞后、制度改革滞后和收入分配调控制度改革滞后, 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有电力企业基本上还是国家负责, 完全是由国家掌握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 它和其他企业不同的是, 属于国家垄断企业,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国家还控制着企业的各项工作, 使得国有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束缚, 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市场对电力企业的开放性还未能充分体现出来。

(2) 平均主义思想严重。我国虽然改革开放已有多年, 但是国有电力企业的垄断地位至今没动摇, 由于电力是国家所有, 而且又属于垄断行业, 员工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他们缺乏了像其他行业员工一样工作的积极性, 在这种企业里, 员工做多做少都是一个样, 做好做坏也是一个样。如果差距过大, 反而会弄得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不起来, 员工之间争议较大, 最后工作无法开展起来, 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2 企业员工薪酬制度改进措施

2.1 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要继续放手让电力企业自主发展, 其包括权力自主与经营自主, 让他们都成为企业的主人, 员工都有了压力感与紧张感, 自然而然企业内部也就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让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员工的精神面貌也显得很有朝气, 焕然一新。形成员工热爱企业, 企业以员工为荣与员工以企业为家的工作氛围[2]。

2.2 强化薪酬管理基础工作, 奠定薪酬分配的科学基础

一是要形成科学的评价薪酬和用人的体系。可以对勤奋爱岗、压力大与岗位较高的员工给予一些津贴或者是奖励, 尽力使收入向艰苦岗位倾斜。二是在聘用人的问题上, 严格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执行。把工作能力强、业务比较精、群众公认的员工规划到干部队伍中来。三是要提升对员工的考核力度, 首先对普通员工进行考核, 同时对干部也要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通报给每一位员工, 作为各部门人员培训、职务升降和使用与支付薪酬的依据, 真正形成“岗位靠竞争, 收入靠贡献”的薪酬激励制度。

2.3 创建一条形势多种、能升能降的薪酬分配机制

电力企业应该依靠自身存在的特点, 在收入分配上, 尽量向高职称的员工、高技术的员工以及科技人员和能解决企业动作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专家靠拢, 在对他们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精神奖励, 实施定期评比、频发证书的形式, 让他们在企业有荣誉感与成就感, 让他们引以为荣, 这样以便稳住人才队伍。

2.4 建立合理的福利制度

好的企业如果想把薪酬管理好, 福利做得好不好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衡量指标, 福利好的企业, 往往为员工买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这样一方面让员工在企业能享受到一定的福利, 另一方面也是在响应国家提倡的劳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这么一个理念。

2.5 进行有效的薪酬沟通

企业设计出来的薪酬体系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 不仅取决于薪酬设计的是否科学, 还取决于在设计过程中应与员工进行适当的沟通, 好的薪酬体系只有员工接受,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设计的薪酬体系不仅要企业员工理解, 而且也应该成为企业招聘宣传的一部分, 从而达到吸引人才和保留人才的目的。对薪酬的沟通越开放, 员工保持率就越大, 保密和封锁只会滋生猜疑, 而猜疑则会导致员工离职。

3 总结

在深化国企改革已经有多年的今天, 作为国企的龙头企业——电力行业, 也充满着无数的竞争与挑战, 机遇和挑战并存。通过指导员工的理想信念, 将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理想有机结合起来, 必然会激发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 充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效率。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改革后的效果, 正是因为有了很多的矛盾我们才需要改革来解决前进中存在的因素。问题的关键不是电力企业薪酬能否呈现出工资高低靠贡献这么一个理念, 假如制度的规则是合理的, 即使差距很大, 也是值得提供的[4]。可见, 制订公正、合理的薪酬制度, 并且把制度合理化, 体现于实践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吴薇.关于电力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32) :269.

[2]符秀萍.浅谈电力企业的薪酬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19) :24-25.

[3]尹娜.浅谈电力企业的薪酬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2) :69+71.

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 篇9

一、企业管理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部分

最近几年, 我国的经济腾飞发展, 电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中利于不败之地, 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迎合市场的切实需求, 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一家企业, 如果没有科学的成本管理措施, 或是成本管理落实不到位, 将没法满足经济、市场发展的切实需求, 也就没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健康地发展下去。

(二) 成本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

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发展, 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用最低的成本投入, 生产出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一般来讲, 企业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 比如说人力管理、质量管理等等, 这些具体的管理项目和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并且, 成本管理将持续在整个管理实践中。

(三) 成本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核算的前提

企业的重大抉择, 都要经过技术分析、评估, 成本就是评估的结果, 它可以如实映射出企业的消耗、劳动效率。另外, 成本管理也是核算工作的前提。

(四) 成本管理能提升经营实效

企业的管理工作是否科学到位, 可以通过成本管理展现出来, 成本管理落实到位, 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 为绩效审核提供依据, 逐渐改善传统模式下形成的老旧观念和管理方法。

二、电力经济运行中电力企业成本管理遇到的难题

(一) 成本预估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 很多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不科学、不合理, 往往只在乎后期的成本管理, 没有认识到事先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这些实际情况长期存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 日积月累, 使得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解决, 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损失, 原因有三:一是企业成本预算的职能划分不清楚;二是成本预算不合理;三是成本预算监管制度没有落实好, 力度不够。

(二) 成本管理的认知不够

以往的很多传统管理理念制约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不少电力企业对事后成本的重视远远大于成本预算, 而且过于看重短期的收益, 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 还有很多电力企业, 盲目地依赖于建设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增加来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值, 这一方式是不科学的, 和企业降低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背道而驰。

(三) 从事企业成本管理的工作人员, 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笔者通过对一些电力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发现, 从事成本管理工作的员工整体素质, 将直接影响着成本管理的实际效果。而目前, 电力企业的一些员工, 对工作的严谨性非常不重视, 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根本不在乎成本管理的相关规定, 更有甚者, 以公谋私, 使得成本管理的数字收集不及时、不准确, 让企业的成本太高。同时, 还有部分电力企业成本管理人员, 专业素质不过硬, 没法在实际生产中灵活使用先前预设好的核算方法, 更有部分核算人员, 不知道怎样把企业的消耗分配到企业的成本中去, 数据收集不及时、不正确。

(四) 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现在, 虽然在我国的一部分电力企业成本管理中使用了会计电算化, 但是, 整个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还是不够完善, 根本满足不了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部分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财务网络传输是否安全, 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制约着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三、电力经济运行中电力企业成本管理思路

(一) 以市场为导向, 改变以往的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 电力企业发展的步伐, 明显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 逐渐突显出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企业的成本管理。在以前, 电力企业属于国企, 几乎全部依赖于国家政府的扶持, 随着市场发展机制的深入改革, 不断健全, 市场竞争机制逐渐进入电力企业, 这对电力企业的日常经营来说, 是个很大的挑战。所以, 企业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工作, 以市场发展的具体需求为基本指导, 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方法。

(二) 相对成本管理和绝对成本管理要有机结合

成本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相对成本管理、绝对成本管理。相对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管理总产量、生产成本、产品收益几者之间的联系, 让企业的利润到达最大化。相对成本管理, 不但能够知晓企业该怎样将生产出的产品换成企业的最大利润, 还能够反作用与成本管理工作, 让成本管理更加科学, 实现成本、利润之间的平衡。绝对成本管理, 是指把企业的支出, 控制在一个绝对的量化的范围内。绝对成本管理, 将更有效、更直接地控制企业生产成本, 但是这一方式过于死板, 不太灵活, 不适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 企业在实施具体的成本管理的时候, 要做到相对成本管理和绝对成本管理之间有机结合, 努力发挥二者的优势, 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利于企业更长远、更健康的发展。

(三) 成本管理的程序要健全

企业管理, 最关键的核心部分, 就是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否科学, 将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久、健康地发展下去。因而, 就电力企业而言, 要有一套专业的、科学的成本管理程序, 涵盖预算、规划、核算、分析等一整套的步骤, 全面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效, 努力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成本,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四、电力经济运行中电力企业优化成本管理的相应措施

(一) 电力企业制度要健全

企业制度的建立, 要依托于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一个健全的企业制度, 能够切实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长久发展, 有利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 电力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 要处理好如下两个关键问题:一是, 企业产权要明确, 相关产权制度要健全。从本世纪初期, 我国的电力企业开始落实体制改革, 实现厂网分离, 由国家电网, 直接运营电力传输、配电等业务。二是, 推进电力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落实, 最近几年, 市场经济发展迅猛, 电力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定要进行股份制改革, 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 电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要加强

企业全面预算, 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最大决策、战略要求, 使用亏损预计表、现金预算等财会报表, 把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目标明确化, 预估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日常运行情况。电力企业的全面管理, 主要集中在运营费用、物资消耗等方面。另外, 电力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地管理制度, 要务必严格遵守, 制定出的规划和运营策略, 力求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综合考虑电厂及其所属电网的具体情况, 拟定年度总目标, 这一目标包括:效益、成本、生产、技术等各个方面, 再把这些具体的年度指标分散落实到企业的成本管理过程中, 同时还要定制责任的相关制度, 将目标、责任具体落实到位。

(三) 成本管理业绩考核制度要完善

第一, 电力企业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运营规律、实际的发展状况, 借助科学的管理方式, 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第二, 电力企业要预估企业成本、科学分析企业的生产力, 根据企业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投入成本, 将成本控制的目标明确化、责任化, 降低各项不必要的成本, 控制财会支出,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第三, 要将电力企业的可控成本具体列出来, 并想办法落实责任, 同时, 成本控制的绩效考核工作要做好。第四, 成本控制的目标责任机制、成本管理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要同步健全落实。电力企业要把成本控制的目标细分到各个部门、各个员工, 实现成本控制全员参与、全程进行, 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完成的同时, 抓好目标完成的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 在当前电力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下, 电力企业运行时, 成本管理工作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因而, 必须要有一套严谨的、合理地机制来保证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 企业还要科学分析自己的成本, 不断提升管理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从而保障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博.新经济形势下对电力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5 (12) .

[2]周海霞.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电力企业成本管理之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2 (06) .

[3]王艳华.实施成本领先战略, 创建企业效益最大化[J].财会学习.2016 (10) .

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研究 篇10

所谓电力企业劳动用工,广义上讲即电力企业为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化再发展与参与劳动员工个体的权益,企业与劳动者个体签订的关于个体在规模管理下进行有偿劳动的用工合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提出,要严格履行对劳动者的劳动用工与劳动组织的规范要求。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转型发展,我国电力企业规模也在不断发生着巨变,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在潜移默化中也不断承受着市场的冲击与改变,一些新的问题也在日益凸显,久而久之对企业进一步端正形象和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综合我们国家和政府法律法规,目前对企业用工组织还没有足够明确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大政方针是从总体国情出发,对实际工作给予了一定的分析与引导,而对可操作性的实际问题存在某些盲区,这就为我们具体工作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对企业存在的具体实际情况必须深入浅出、有甄别地加以研究。实际工作当中,必须拥有具体而系统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方能达成经济效益措施得力和用工制度建设保障有力的“双赢”局面,以日益完善的成熟条件,紧锣密鼓建立完善制度健全并逐渐规范、自成体系,更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事业规模化、可持续性发展。

2 市场经济潮汐下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的组织管理现状与问题

(1)仅限制度“上墙”甚至用工不合理。在时代市场经济的推促下,要提高用工管理水平、规范用工稳定,就离不开劳动用工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纵观国内电力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没有不统一规范、制度上墙的。我国《劳工合同法》全面实施以后,员工的法律观念愈来愈成熟,企业用工制度是否合理、合法备受员工的关注。而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以往不规范、不合理合法的用工制度却熟视无睹,仍旧麻木不仁:制度制定与公示缺乏基本程序。如企业制度未走民主程序、制度制定仅限于管理层有违法律要求等;制度与法律法规相违背。如保险管理短位、同岗不同酬等;制度笼统、可操作性差。执行过程当中,“弹性”过大,虽然合法但不具合理;制约办法缺位。如国企奖惩办法被废止后,众多企业束手无策,对违规、违纪与违约行为缺乏奖惩跟进。

(2)用工双方劳动关系法律意识缺失。着眼劳动者视角分析,部分些劳动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视跳槽等违约行为为儿戏,以为自己的劳动自己单独说了算,而对劳动合同双方制约关系抛诸脑后。另有相当比例的劳动者只是在寻找生存“跳板”、找临时工作,一旦有心仪的地方则另谋高就,因此不愿意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这种投机性劳动取巧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用工的管理难度。着眼企业视角分析,用工法律政策未引起管理层足够的重视,所制定用工管理制度均从企业单方利益出发,变相贬低、弱化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这种单向倾斜的用工制度缺乏基本公平、合理性,尤其有些条款与国家法律相背离。劳动者在抵触中进行劳动,情绪化的付出可想而知,劳动纠纷时有发生则在所难免了。

(3)劳动合同管理不够翔实规范。在签订合同中,有些员工肆意虚构基本信息,企业又未对填写信息资料核对核实,合同双方不负责任、不严谨的工作态度为日后纠纷维权埋下了“祸根”隐患。而企业对用工合同未设置人员专职管理,工作不讲究章法,尤其对临时工的合同管理,档案管理漫不经心、随意性较大,丢失现象屡有发生。客观造成工作被动,最终使双方利益与权益难以得到有力保障。

(4)“混岗”问题屡有发生。所谓“混岗”,其问题主要表现为岗位的多形式用工:如主营业务的岗位上掺杂派遣制的劳务用工,显然与《劳动合同法》要求不相符合。在临时性、辅助性劳务派遣岗位上违规使用合同制用工,无形造成内部管理的错位。

3 市场发展规模战略中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应对思考

(1)以完善的劳动用工制度促规范。企业在制定与员工利益休戚相关的劳动准入制度之始,应切实引入民主程序予以完善。要充分考虑制度制定主体是针对人与单位的,统筹兼顾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利益与权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基于合法合理的基础之上的,合法是不违背现有的法律法规,遵循的是法律的天平。合理是兼顾双方利益确保未倾斜、不偏重,准确掌控平衡的“度”;制度的制定要与企业集体合同、劳动者劳动合同相互适应协调;制度的制定必须落实到细处,要健全完善且可操作性强。凡事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彻底杜绝事故发生后无规矩难成方圆的乱象弊端;程序设置上,劳动用工制度的制定均须民主表决与集体协商共同来完成,对劳动者进行制度公示与告知是电力企业必须恪守的责任与义务。

(2)以到位的法律意识求共存。实际操作中应通过广泛的社会舆论宣传及媒体的合理传导,不断强化双方的观念、法律意识,通过法律知识的融会贯通,劳动合同双方充分掌握准确的国家政策与规定,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与义务,扶持起电力企业健全完善、科学化用工管理制度,以独到的法律意识境界助推人力资源建设跨入新水平。要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切实强化企业用工工作的实时监督与即时管理,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勇于揭发披露,通过正常工作渠道寻求相关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并依据法律妥善处置。依托此种方式,引导合作双方关系的增进互补,并以大同促共存,为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的组织管理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3)以强化的合同管理化风险。作为企业必须基于法律要求统一规范劳动用工合同文本,应在劳动合同的法律与法规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完善劳动合同细则。应涵盖工作期限、工作岗位、岗位工资分配、考核及奖惩、违约纠错、合同续约及合同解除等具体条目,合同内容详略得当,尤其易争议的条款,必须规定明确详细。应自用工之日起签订用工合同,以书面形式明确合同关系时效,全面防范与化解用工法律风险。

(4)以有序的监管规范保权益。相关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应切实加大企业用工的监管力度,凡属违法、违规的要及时查处,并责令限期纠改,尤其对长期拖欠薪资、劳动纠纷反应强烈的企业要查处一起、整治一起,从而保证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管理更合理科学。通过这种有序监管方式的运用,进一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推促企业劳动用工观念意识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者、企业双方及社会发展第三方的需求,全面稳定社会与市场经济秩序。

4 结论

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相对我国电力企业的作用巨大、影响深远,企业发展与员工利益融为一体,必须科学把握。我们必须建构稳定、和谐的用工关系,要统筹兼顾、持之以恒地将专项工作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李路.浅谈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4).

关于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探讨 篇11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体制改革,电力企业要面对市场的直接冲击和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电力企业 绩效 管理

一、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绩效管理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管理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绩效管理表现在管事,但实质是管人。一是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保证了双方目标的一致性,荣辱以共,共同发展;二是促使管理者对员工进行指导,培养和激励,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和技能水平;三是发现员工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从而使其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四是持续改进员工工作绩效;五是促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有效沟通,增强凝聚力,培育团队意识。

我国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经历了从“注重生产安全”到“兼顾财务效益与行业领先的双重管理”,再到“法人资本金评价”和“国资委主导下的国有电力企业绩效”,最后到“市场化的绩效管理”五种模式的变迁。它们在不同时期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效果仍然不是十分理想,电力企业资产质量不高,盈利水平偏低,资产利润率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

随着电力行业逐步从“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这就对供电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社会对电力企业优质服务、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且电煤涨价、节能减排的推广等多种因素都迫使电力企业需要快速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由此可见,绩效管理是我国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必须直面的问题,电力企业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不仅是提高企业自身市场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深的关键。

二、电力企业推行绩效管理的困难与障碍

在电力企业推行绩效管理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一是员工思想观念难以转变,长期的垄断经营,有待完善的激励竞争机制,已造成部分职工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危机感,弱化了竞争意识,对推行新的管理方式难以接受;二是对绩效管理认识上有误区,开展绩效管理,在某些基层单位,管理层认为是自找麻烦,职工认为是要受约束,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三是怕得罪人心态存在,在某些基层单位,怕管事不敢管事的思想还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绩效考核评估的结果,员工队伍就会有个优劣之分,这必然会触及到少数人的思想与利益;四是推行出偏有可能造成推行工作半途而废,比如指标设置不合理、考评不公正、绩效辅导不正确、评估结果应用不当、太理想化又没结合本单位实际等等,都会造成推行工作的半途夭折甚至引发职工队伍不稳定;五是对员工绩效管理理论培训不到位,点对点辅导不够,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应用适合电力企业的绩效评价办法

绩效管理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很多,有常用方法,比如360度法、关键事件法;有比较专业的方法,比如绩效分布考核法、领导行为效能法;有整体连贯的方法,比如平衡计分卡、经济增长值、目标管理法等。一套真正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绩效管理评价工具应该是一个组合,以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辅助。这样可以规避单一方法带来的片面性。

电力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要视企业的发展战略、绩效理念、绩效系统的定位等多种因素具体确定。对于企业负责人层面的绩效评价,可以应用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办法、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记分卡方法等方法;对于部门层面负责人的绩效评价,可以选择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记分卡方法;对于个人层面的绩效评价,可以选择关键事件法、目标管理法、平衡记分卡方法、关键绩效指标法、360 度评估法、能力素质测评法。

目标管理法是上下级就工作目标、达到目标的方法、达成目标后的奖励,沟通协商形成共识,并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进行辅导和修整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能调动员工主动性,自由度比较大,但是对主管和员工素质要求比较高。适用于周期长,挑战性大,而且不好量化的工作。

KPI(关键绩效指标法)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绩效管理工具,该方法从企业战略出发,提炼与战略相关的关键指标,从企业到部门到员工层层分解,力图将战略思想贯彻到每一个员工,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控考核,实现员工和企业绩效的提升。在理论上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相结合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构想。但具体操作时难度比较大,比如指标的选取,权重的确定,如何建立多个指标之间的联动关系,各指标之间如何有所侧重,如何运行庞大的指标库等等。这种方法要求企业有明晰的战略目标,需要上下一致的理解,在寻找指标的过程需要企业高层、中层、员工全体参与,还需要比较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持,成本比较高。方法的选择时应结合实际,找出最适合本企业的做法。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包括文化、员工素质,做了调查诊断之后再设计较好。另外,单一的应用一种方法难免出现问题,可以多种方法结合应用。这样就减少了纯主观评价带来的缺陷。

四、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考核办法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或改善某一行为,绩效考核就是对工作的过程步骤、组成部分、结果表现、员工行为活动、绩效支持和保证因素等各个方面进行分解,用分解的要素作为考核内容。绩效考核内容包括指标、标准、操作步骤等的确定。首先结合本单位实际,搞好职位分析。它不仅对每一职位的工作性质、工作数量和质量以及职责权限、责任轻重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而且对承担这一职位的企业干部应具备的资格条件也作了明确的规定。考核要突出重点,不能设置过多,考核标准也不能太复杂。

绩效管理的成功推行,离不开一个好的绩效管理环境和绩效管理文化。企业文化通过引导员工思想观念,作用于员工的行动,影响着员工对企业制度的接受程度和执行力度。因此,

推进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只有通过营造高绩效的文化氛围,使员工从价值观上、行为上真正认同绩效管理,并且将绩效管理相关行为作为一种管理常态运作,才能真正使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实施绩效管理文化的核心是团队合作与执行力,而团队合作与执行力来自全体员工对共同目标的有效沟通、深刻理解和真心认同,来自全体员工主动负责的意愿和毫无迟疑的行动,来自相互之间的自觉协同。因此电力企业应对此进行广泛宣传、发动。

五、提高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作为“绩效管理第一责任人”,在整个绩效管理体系的运行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他们扮演着五种角色:合作伙伴、辅导员、记录员、公证员和诊断专家。中层管理人员上对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负责,下对下属员工的绩效提高负责。因此,必须充分调动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他们的全心投入,帮助员工提升绩效,真正发挥其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并且营造一个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和谐环境。

绩效管理的改进和完善是一个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传统考核”到“过程管理”,强调“制度化、常态性”,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将评估及时向被考核者进行反馈,帮助被考核者分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有待于改进。被考核者也要及时将自己对考核的准确性、客观性、公正性向考核者进行反馈,以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公正性、公平性。这个过程是绩效管理不断总结、改进、发展的过程,是承上启下的环节。通过评估、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形成制度和规范。

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篇12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着重点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是老问题又是新问题。新的形势给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新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的着重点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当前形势下,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就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 围绕吸引人才、善用人才、培养人才开展工作, 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 吸引人才, 重点是突破人才壁垒, 树立开放选人的观念

由于历史原因, 电力系统的人才队伍没有很好地融人社会人才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的流动性较差。尽管减员增效已经推行多年, 但电力企业的富余人员更难象其他企业那样向社会分流;尽管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 但引进人才的审批程序复杂, 优秀人才实际上也很难进人。二是人才选拔的民主化程度仍然不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的选拔, 一定程度地表现出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情况。三是能上能下的观念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干部, 一旦上任, 很难“下课”。因此, 电力企业要大胆破除行业壁垒, 让人才有序流动。对企业需要的紧缺人才, 要敢于从社会上招聘:对企业不需要的低素质人员, 要尽可能多渠道分流。通过畅通“进口”与“出口”渠道, 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 增强人才队伍的活力。

(二) 善用人才, 重点是突破重用轻管的倾向, 树立管用并举的观念

人才成长、成熟的过程, 是不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完善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既需要人才自身的主观努力, 也需要组织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特别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企业内、外部新矛盾、新问题, 要求我们的各类人才尤其是领导人才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当前有的企业只注意选人用人, 不注意育人管人。这种重用轻管思想, 表面上给予了人才较大的自由和空间, 实际上可能因为失去应有的监督, 导致不良行为甚至腐败的滋生, 最终害了人才、害了企业。因此, 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管用并举的观念, 在优化配置、合理使用人才和关心爱护人才的同时, 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 加强对人才的教育管理, 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人才, 重点是突破单一培养倾向, 树立综合培养观念

每个企业都有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然而许多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却缺乏系统性, 培养手段单调、走向单一、层次单薄、供需脱节, 严重制约了人才战略的实施。因此, 对电力企业的人才培养, 在观念上要把握好四点。一是纵向上的层次性。既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也要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并形成梯队。二是横向上的综合性。群体上, 在抓紧培养电力技术人才的同时, 着重培养经营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人才;个体上要变“专业对口”为“专业适应”, 注意培养复合型人才。三是总体上的系统性。即在认真分析、把握企业的人才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科学合理地使用人力和资金,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四是手段上的多样性。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拓宽培训渠道, 广泛运用先进的培训手段,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 完善岗位分析制度

电力企业岗位众多如运行、检修、职能、后勤等, 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用人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分析研究, 可以明晰各个工作岗位的任务和性质, 从而能为科学的确定适合于从事这项工作或岗位的人选提供依据。

(二) 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招聘制度

电力企业中的一些岗位特别是一些热门岗位的人员配备, 要采取公开、公正、透明的招聘方法。这是企业内部挖掘潜力的平台, 更是企业广大员工展现能力、显示才华、选优淘劣的舞台。只有公开、公正、平等的选拔人才, 才能使企业中的人才发挥其最大能量, 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获得最好效益。

(三) 观念创新,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投资是第一投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是第一要务”的新人才观。切实增强“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新型人才意识。

(四) 建立弹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人力资源规划的刚性特点, 其实是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致命伤。电力企业由于计划经济时代承担了太多的社会功能。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 电力体制的改革, 负担沉重的电力企业必须卸下包袱, 轻装上阵。这除了需要国家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 电力企业自身也应该抓住电力体制改革的契机, 裁减人员, 使得企业中的人力规划恢复一定的弹性。同时电力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让职工通过竞争上岗, 充分发挥主动性。电力企业通过实行劳动合同制, 正是这种劳动合同的关系割断了计划经济下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模式, 使市场配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契约关系是一柄“双刃剑”, 一方面, 企业通过市场配置, 可以淘汰一些不能胜任工作的落后员工;另一方面, 人才一旦遭到闲置、压抑或浪费, 会本能地利用市场机制“跳槽”, 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问。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要用事业留才, 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最大限度开发和激活雇员的才能, 并积极为他们提供锻炼、实践的机会和舞台, 使雇员的个人收益、自我实现需求在与企业共同发展中得到满足, 使优秀人才进得来, 留得住;用重金聘才, 对一些重要岗位和特殊专业技术人才, 尤其是一些重要工程项目急需的人才, 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 打破常规, 重金聘用, 有效吸引优秀人才为公司经营管理服务;竞争用才, 在企业内部积极倡导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用才氛围, 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用人理念, 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绩效考评、动态管理, 使优秀人才在竞争中施展才华, 脱颖而出。

(五)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只有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竞争策略, 制定人才发展规划, 深入挖掘内部人才潜力, 拓宽外部人才引进渠道, 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人才消费虚热的极端倾向要防止, 而贬低甚至阻碍人才使用的极端倾向, 也要防止。招什么人是由岗位决定, 因此, 只要合适也就足够了。总体上讲, 有较高学历者总是比那些较低学历者在这方面更合适一些, 但不论什么岗位都必须用博士、硕士的情况, 是人才消费上的一种极端做法。用人单位在消费人才上的“合适”标准, 其实是一种十分正常而且应该的标准, 而且这一标准必将进一步普遍化。

(六)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观念。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产物, 是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现实性和迫切性。怎样通过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整合企业员工的行为, 以使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发展的预期目标, 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如果不能整合员工的价值观念, 则企业就形成不了一股合力。因此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要制定以岗位责任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培养企业员工自觉遵守并维护企业政策、制度的习惯和气氛。关心员工, 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以增进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要实施激励机制, 以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和创新精神,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七)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状况, 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成效的大小。因此,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 引进优秀人才, 充实人力资源管理队伍, 并鼓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通过勤奋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以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企业的经济效益好, 企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 电力企业面临新机遇和挑战, 目前电力部门实行的;“厂网分家、竟价上网”的市场经济体制, 能让企业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他的最大的能量, 创造最佳效益.这是企业当今改革的需要, 也是保证企业本身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去身体力行之。

总之,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水平的差异性将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速度。企业的经营成败, 不只是依靠企业具备多少资金和多少设备, 关键是靠那些有效掌握、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的高素质人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 有效地开发、利用和挖掘员工的各项潜能, 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企业才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1]高景松.关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探讨[J].供电企业管理, 2002.2:42-43;[2]王洪亮.浅谈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 2007.21:135-136;[3]王红兵.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广西电业,

摘要:由于经济以及企业经营全球化日趋明显, 21世纪企业将面对剧烈的国际竞争。电力企业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企业, 科学合理地识人、用人是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高景松.关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探讨[J].供电企业管理, 2002.2:42-43;

[2]王洪亮.浅谈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 2007.21:135-136;

上一篇:建筑排烟设计下一篇:桥面铺装维修养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