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时代性

2024-10-19

中国画的时代性(精选12篇)

中国画的时代性 篇1

一、中国画“南北宗论”综述

1、南北宗论的提出

董其昌“南北宗论”的文本来源是他所著的《容台别集》卷四《画旨》中的一段话:“……禅家有南北二宗, 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 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 流传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肃, 以至马 (远) 夏 (圭) 辈。南宗则王摩诘 (维) 始用渲淡, 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噪、荆 (浩) 、关 (同) 、董 (元) 、巨 (然) 、郭忠恕、米家父子 (米芾米友仁) , 以至元之四大家 (黄公望子久, 王蒙叔明, 倪瓒元镇, 吴镇仲圭) 。亦如六祖之后, 有马驹 (马祖道一) , 云门, 临济 (云门、临济两宗) , 儿孙之盛, 而北宗微矣。要之, 摩诘所谓云峰石迹, 迥出天机;笔意纵横, 参乎造化者。东坡赞吴道子、王维壁画, 亦云:“吾于维也无间然。”知言哉”。

2、以往南北宗论研究的缺失

中国画南北宗论所提出的中国画南北特点自唐朝之后在各个朝代都有体现, 但在宋元之际则更为明显和强烈, 其中以山水画尤为显著。以往学者对南北宗的研究大都着眼于各个朝代内部南北宗的对立发展、意义及价值, 对朝代之间的整体发展描绘得较少。本文将主要论述宋元时期南北宗的时代性, 如画工画和文人画的兴盛更替, 题材、技法、风格的变化等。

二、宋代绘画北宗的繁荣兴盛

在宋代, 由于帝王及皇宫贵族注重宫廷装饰, 广纳绘画贤才, 使得宫廷绘画之风大兴。大批的画家服务于皇家贵族, 画家们的绘画风格也主要是为了迎合贵族们的喜好。贵族们喜欢大写实, 注重气派, 望能达到气势恢宏, 形意结合的境界, 以突显出自己的身份。这就不免形成了画家追求极度写实, 精于刻画的画风。

以北派画家李成为例, 它的画风深受荆浩的影响, 多沿袭五代雄浑壮美之风, 他的画忠实于自然, 外师造化, 善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等不同气候环境下的山水变化形态。他创造的卷云皴, 是表现齐鲁风光“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极佳的皴法。再如宋代院体画大家范宽, 他是北方山水画的集大成者, 常年居于雄奇险峻的太华山、钟南山中, 其山水画的风格与李成的风格截然不同, 他着重于壮美气势的意境表达, 多用碎而坚实的雨点皴表现出势状雄伟、峰峦浑厚的山体风光, 使北方山川的壮美有着身临其境之感。而北宋后期杰出的青年山水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长为1183厘米, 该卷兼具精工和神韵两大特色, 大青绿着色, 细致富丽, 呈唐人之风, 画卷表现了峰峦绵亘、幽岩深谷、江河旷远、天地苍茫、宏大雄壮的祖国山河景象。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 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 使画面爽朗富丽。以上三位皆为宋代画工画家的代表, 他们都为院体画服务, 将北宗思想展露得无疑。于此同时, 文人画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比起北宗画工画, 它的力量十分薄弱。

两宋时期, 绘画技法的发展则达到了新的高度, 出现了表现不同山石树木的各类皴法, 有卷云皴、落茄点、披麻皴、雨点皴等。到了南宋时期, 山水画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主的“南宋四大家”成就最高。李唐山水风格“自成一派”, 被认为是院体画的开创者。他在取景时不取全景而作局部, 改变了北宋的全景画的构图方法, 成为绘画史上又一变革的院体。他的代表作《万壑松风图》, 这是他早年创作的作品, 亦受荆浩的影响, 作品把气势浑厚、挺拔雄健的北方山水刻画得细腻真实、淋漓尽致。他独创的小斧劈皴, 没有了李成、范宽整体上呈现出的稳定之感, 而是多了种躁动不安的情绪。

总之, 在两宋时期, 院体画大放异彩, 北宗正逐渐成为画坛主流, 这归功于北派画家, 他们大多居于北方, 所见之景大都为北国风光, 这种特定的自然因素决定了他们的绘画风格、作品格局必定气魄较大、气势恢宏。他们的画风工整、精致、华丽, 精写实刻画, 峰峦丛峙, 雄浑壮美。这些特征都符合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北宗特点, 讲工细精巧、重再现, 传物象之质、骨和自然之真, 可以说宋代绘画是一个以北宗为特点的绘画时代。

三、元代绘画南宗特点显著

元代, 画家不再直接为宫廷服务, 他们的作品转为自娱, 多表现为追求安逸、宁静、恬淡的风格, 正如倪云林所说:“仆之所谓画者, 不过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写胸中逸气, 聊以自娱耳”, 文人画家们追求内在精神的超逸, 以绘事聊述胸臆, 形成柔曲多于敦厚, 平和多于峻险, 笔墨变化多于刻画的写意抒情山水画风格。黄公望的山水画著作《写山水决》, 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黄公望的审美理想。其中有一卷云:“山论山远, 从下相连不断, 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 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 谓之高远, ”他用阔远代替了北宋郭熙三远中的“深远”, 反映了元人对山水画意境的一种新的追求。而此时大众的审美情趣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常年的战乱让他们饱受着战争之苦。这致使文人画家们的作品多表现空灵超逸、疏简恬静的画格。从总体来看, 这些都与董其昌南宗思想不谋而合, 他们师古人和师造化、注重笔墨形式、审美情趣, 这与宋代北派山水画追求雄壮、势大力沉和尚崇高而卑文秀, 重写实的笔墨技法截然不同, 此时的山水画勾画出了纯正文人画的规范图式。

元代前期山水画的题材较两宋有很大变化, 元四家的作品为其中的代表。宋人多是“实中求虚”, 而元人则为“虚中求实”。元画轻刻画, 重写意的风格, 其本质并没有忽视山水的造型结构, 而是与其笔墨、虚实变化相互结合、交相辉映。元代画家们的不同遭遇及文人画的确立, 构图上已完全摆脱了宋代的全景式的画幅, 绘画技法承宋朝而又有创新, 更加多样化。他们更注重笔墨意趣和个人风格, 强调写意和主观情感的抒发, 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如倪瓒的《渔庄秋霁图》, 用素雅的淡墨轻笔描绘对象, 墨色柔和, 清晰淡雅, 给人以简洁明了、恬淡宁静的感觉, 可看出这与宋朝的绘画形式截然不同, 更注重虚和灵气。又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是他最具盛名的一幅巨作, 长达六米, 此画并非虚构, 而是取于自然实景, 他有意识地舍弃了江两岸的高峰、岩石、云体, 而是多取圆润平缓的山体结构。此卷也达到了北宋以来文人们所标榜的“萧条淡薄”、“平淡天真”的最高审美境界。从整体上看, 元代绘画题材较之宋代有了一些创新, 它的取材更广, 构图与宋有很大不同。而元代画风与宋代北宗画则存在更大的差异, 北宗画虽刚猛有魄力, 但不含蓄, 外露而缺乏内蕴。刚硬的线条缺乏弹性, 不易变化, 难以写出其韵致, 乏苍莽之气。南宗画则重情趣, 柔润而有韵致, 笔墨多变化而含蓄, 内蕴丰富。优秀的南宗画, 线条富弹性而有神韵, 潇洒而又风致。

元代, 南宗文人画俨然成为正宗。文人的作品大都有着浓厚的虚无和空寂的色彩, 蕴含着孤傲、清高、达观、恬淡的画品。就像元四家等文人画家的作品大都柔和、婉转、含蓄。这与董其昌的南宗思想很贴切, 南宗讲“禅悦”意趣, 追求虚、淡、幽、雅、崇尚“逸品”的画格;而且南宗主张顿悟、自娱和注重感性, 追求“士气”, 元代的文人画正是如此, 注重写意与自娱, 旨在抒发个人真实情感。

总之, 南北宗不仅表现在各个朝代内部, 在朝代之间的特点也很显著。宋、元山水画就是一个例证, 宋元两朝是我国古代传统山水画发展的两座巅峰。宋代画风偏工整和精致, 重写实、崇刻画、讲法度, 作品华丽、气魄, 格局较大, 构图较满, 基本符合董其昌的北宗特点。而元代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 使宋代的院体制度得以瓦解。画家们的作品直抒胸中逸气, 作品充满生机和灵气。他们的作画态度正如董其昌所说的“以画为寄”、“以画为乐”。综上所述, 宋代绘画整体呈北宗特点, 而文人山水画在元代发展到了顶峰, 南宗特点显著。南北宗论不仅在一个时代内部划分, 其在宋、元实有跨两个时代的划分, 即宋为北宗, 元为南宗。

中国画的时代性 篇2

【课题】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

1、主动了解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创作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并能作出简要的概述。

2、认识几位当代作曲家,了解其主要作品。

3、熟悉音乐作品中出现的音乐主题。

4、感受了解中国新音乐的多 【课 题】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 【学 时】1学时 【教学目标】

1、主动了解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创作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并能作出简要的概述。

2、认识几位当代作曲家,了解其主要作品。

3、熟悉音乐作品中出现的音乐主题。

4、感受了解中国新音乐的多样性风格,并能进一步关注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教学重点】认识当代作曲家及作品、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作品的多样性风格及多元化发展特征 【预习导学】

一、《百年沧桑》之《南海渔歌》

【背景搜寻】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经历了百年风云之后,香港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朱践耳的交响诗《百年沧桑》就是为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它完成于1996年,同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等单位主办的“迎接97香港回归音乐作品征集活动“的金奖。

作曲家在总谱的首页上写下这样的题记:帝国主义的炮舰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给中国人带来了屈辱和困难,由此,激发了人民的觉醒。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坚持斗争,走过了一条从斗争到最后胜利的漫长道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存!这段文字,为我们听赏和理解这部长达22分钟的大型作品,提供了线索和依据。根据音乐的结构和情绪的转换,可以分为入侵—苦难—觉醒— 挖掘你的潜能 铸造巨大的成功 成功源于合作

抗争—胜利、欢庆五个段落。整部作品,用交响音乐的艺术形式,高度地概括了中国近一百多年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音乐分析】这一部分分为引子、呈示部、中段、再现段、尾声。

引子:富于东南沿海音乐特点的十面锣在钟琴、钢琴、竖琴等配合下,敲响了欢庆的节奏,音乐显得清新秀丽。经过浴血斗争取得胜利的中国人民,心中洋溢的喜悦之情表达的真切而美好。

呈示段:乐队激情的演奏出明亮、优美的《南海渔歌》主题。中段:仿佛是对过去的再一次追忆,曲调抒情。再现段:是第一段的移调再现,情绪更为饱满。

尾声:打击乐器奏出行进式的节奏,管弦乐奏出了号角般的不断上升的音调,仿佛象征着中国人民迈着有力的步伐,向着统一和更加繁荣富强的美好明天不断前进。

二、《东方红日》

【背景搜寻】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精心策划下,作为向党的“十六大”的大型交响曲《东方红日》,被委约由中央音乐学院郭文景教授创作。2002年10月17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举办的《东方红日》大型交响音乐会上,由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首演此作品。郭文景认为,他写的是一部“中国20世纪风云激荡的革命斗争史”。他说,在很多人心里都有很强的“英雄情结”。都充满了对英雄的向往、崇敬和赞美,对改变本民族历史和国家命运的英雄尤其如此。这部作品以交响乐的艺术表现手法,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所走过的80多年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光辉业绩,表达了中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抒发了人民群众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表现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在中

弘扬你的个性 描绘不凡的人生 领先来自争锋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豪迈精神。

【音乐分析】这部交响曲,在采用《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国歌》作为素材进行交响乐处理的同时,按照中国人的欣赏趣味,尽量保持乐曲旋律的完整性。交响乐本身是从西方传进来的,是西方音乐的陈述方式。它的特征是以短小的创作动机,如同一枚石子激起水中的涟漪一样,不断的重复、变换、走行向纵深。中国人的欣赏习惯与之不同,中国的乐曲是线性的。这部交响乐中有意表留了乐曲的完整形式,而没有将之揉碎,同时还补充写作了一些别的主题作为扩充,以增加交响乐的厚度及丰富感。

前面三个乐章主要的是歌颂三代领导人。第四乐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 歌颂对象,那就是中国人民。第一乐章《日出》用《东方红》的旋律来歌颂毛泽东;第二乐章《春天》用《春天的故事》的旋律来讴歌邓小平;第三乐章《新时代》用的则是《走进新时代》的旋律来颂扬江泽民;而第四乐章《伟大复兴》,用的则是《国歌》的旋律,以此来表现中国人民的精神。第四乐章在用《国歌》的旋律时做了改变,选择了古典音乐中的经典形式——帕萨卡利亚,把二拍子的《国歌》写成了三拍子的庄严地萨拉班,像巨人的脚步一样。

三、《大漠之夜》

【背景搜寻】在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音乐作品评奖中,我国著名作曲家、吉林艺术学院教授尚德义创作的混声四部合唱《大漠之夜》(邵永强词)在声乐作品中一举夺魁。【音乐分析】作品以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作为艺术形象,刻画了在无边的沙漠的夜晚,一队骆驼在穿行的景象。,这大概是骆驼行进的速度,始终给人以骆驼行进的真实感。钢琴模仿驼铃、或单音、或不同音位的小二度,清脆悦耳,形成不可或缺的音响、意境背景,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引子部分中,女高音悠长连贯的“啊”,男高音唱答句,仿佛漫漫长夜。四个声部混声唱空五度和四度的长音,表现出沙漠的空旷辽远。呈示段:男声部轻声开始,然后各个声部逐渐的加入,音色、音响逐渐的加浓,体现出驼队由远而近的意境。中段:这一段是骆驼的颂歌,钢琴左右手轮流演奏琶音,仍然伴有驼铃声,歌唱的旋律很有光彩,热情的歌颂了骆驼的品质,实际上是借此比喻社会的建设者。女声部演唱空六度或空五度“啊”,男声部唱答句,是沙漠里闪烁的光芒,是对骆驼精神的由衷赞扬。再现段:再现了呈示段的主题。之后,合唱队分六个声部唱空五度和空四度的长音“啊”,音响逐渐减弱,驼队由近而远。

四、《多耶二号》

“多耶”是一种古老的广西侗族传统舞蹈形式,由领唱者喊唱出现编的歌词(曲调与节奏都是即兴的),其他人围成圈慢步舞蹈,并且一齐唱和“呀多耶”。1980年陈怡随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生到广西采风,受到侗族同胞跳多耶舞的欢迎,萌生了创作的契机。1984年,陈怡创作了钢琴曲 弘扬你的个性 描绘不凡的人生 领先来自争锋

----------------------------《多耶》,1985年获得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比赛的一等奖,并被选为1994年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曲目。1985年又创作室内管弦乐《多耶》。1987年,应中央乐团指挥陈佐湟的委约,取原素材再作大型管弦乐队版的《多耶第二号》,色彩更为丰富,气氛更热烈。三部作品在国内首演之后,多次被美国钢琴家、香港交响乐团、英国BBC爱乐乐团等在各地进行演奏,并且获得听众的好评。美国报纸称赞陈怡的大型管弦乐队版的《多耶第二号》“是一部经过深思熟虑与琢磨的充满朝气与表情的作品”;“是远离于怯弱的音乐,它将明快的信息由一条感官的热线传递给每一位热烈响应着的音乐家”;“成功在于它的幽默,创作性和它的无拘无束的自由”。

五、《水调歌头》

【背景搜寻】是陈其钢1991年应荷兰新音乐团委约而作的一首男声与室内乐队的作品。作品中的男声唱词全部来自宋朝苏轼为中秋而作的名篇《水调歌头》,因此,很多时候国内的听众习惯把这首音乐作品叫做《水调歌头》。作曲家在对自己作品的诠释中说,他并不是在用他的音乐再现宋词的情境,而只是借这篇词抒发作曲家个人在当时特殊的生活遭遇中的一些特殊感受。尽管如此,仍然让人感到,这首以鲜明的现代作曲手法创作的音乐表现出的情境与苏轼的词竟然如此相似。【练习】

1、《百年沧桑》这首作品的体裁是,是为 而作。

2、《东方红日》的曲作家是,作品体裁是。挖掘你的潜能 铸造巨大的成功 成功源于合作

3、《水调歌头》是宋朝诗人 词,作品的体裁是。【导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苏轼及其词作《水调歌头》的相关资料以及不同版本的音乐作品。

2、寻找一首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歌(乐)曲,与老师分享。【新课学习】

(一)《南海渔歌》

1、【自主学习】根据预习,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欣赏讨论】播放音乐

1、《南海渔歌》音乐大致分为几部分?

2、乐曲中你最喜欢那段音乐,为什么?

3、乐曲运用了那些乐器来演奏?

4、乐曲反映了什么题材内容?

3、【哼唱音乐主题】哼唱南海渔歌主题

(二)《东方红日》

1、【自主学习】根据预习,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欣赏讨论】播放音乐

1、作品中各乐章选用的歌曲的曲名是什么?

2、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大漠之夜》

1、【自主学习】根据预习,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欣赏讨论】播放音乐 弘扬你的个性 描绘不凡的人生 领先来自争锋

1、听辨合唱的形式

2、找出合唱中最喜欢的一段

3、讨论:《大漠之夜》在合唱与伴奏上有什么特点?

3、【学唱】学唱一段自己最喜欢的片段

(四)《多耶》

1、【自主学习】根据预习,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欣赏讨论】播放音乐

1、谈谈对音乐的印象

2、乐曲中运用了哪些乐器演奏?

3、讨论:乐曲表现了什么?

4、评论:这部音乐作品为什么会走出国门受到外国人民的好评和喜爱?

(五)《水调歌头》

1、【自主学习】根据预习,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欣赏讨论】播放音乐

1、听辨:这首歌曲有什么重要的特色?

2、谈谈自己对词作的理解,想象出苏轼创作时的心境与情境

3、【完整欣赏】聆听体现特色的片段

1、模仿歌曲中最感动你的一句,进一步感受、体验音乐

2、引导评论:“吟诵式”的作品表现了作曲家的个性与哪些方面的创新?

3、谈谈你对词作和三个音乐版本演绎的看法。挖掘你的潜能 铸造巨大的成功 成功源于合作 【活动与创编】

试比较《多耶》中的主题音调在乐曲中的不同音乐性格。侗歌 京调 【布置作业】

中国画的时代性 篇3

关键词:新中国;时代性;石油工业美术

·【中图分类号】J213

我国建国初期,处于各行各业百花齐放的时代。石油工业美术也随之兴起。石油工业美术与传统的美术范畴不同。石油工业美术是在特定的背景、特定的状况下应运而生的。它是新中国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尽管石油工业美术在这时期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它对于我国石油工业美术未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方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笔者将会对新中国时期的石油工业美术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深入的探究。除此之外,笔者也会舉例说明石油工业美术的具体特点及历史意义,并对石油工业美术的历程发展及创作环境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新中国时期石油工业美术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我国经济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进入到了全面的恢复发展时期。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工业的进步发展。为了使人民对于工业发展重要性能够进行充分的了解我国许多艺术研究人员对工业时期发展的美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油画、版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向人们呈现出工业发展的繁荣景象。

1964年1月,中央美术学院教师马常利、温葆等人曾为了石油工业美术作品的创作,深入石油工业的内部体验生活长达5月之久,目的是为了收集素材。这期间,他们还随慰问团下到大庆慰问演出。

1964年2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工业学大庆的号召”,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学大庆的高潮运动。

二十世纪中后期,我国对大庆油田进行大力的开发建设,并提出其它工业行业的建设开发需要借鉴大庆油田的建设经验的理念。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大庆油田的开发是十分重视的。正因如此,大庆油田版画在当时流行开来。

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不仅带动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年我国的石油工艺美术的发展。正是在这个时期,我国石油工业美术处于繁荣发展的阶段。由此可以总结出,我国的工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石油工业美术的发展。正是因为大庆油田的飞速发展,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而促使国家对于大庆油田的成功发展进行推广宣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石油工业艺术才应运而生,并且随着大庆油田的发展而提高自身的发展力度。

从上述的观点,笔者可以得知,石油工业发展是促进石油工业美术发展的催化剂。在我国的发展初期,我国的经济处于全面的恢复和整顿时期,这种条件下,我国政府大力扶持工业,目的是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使全民都能够达到温饱的要求。正是这种大力发展、飞速发展的工业背景,我国的石油工业美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根据实例说明石油工业美术的特点及历史价值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进步,我国的石油工业美术也进入到繁荣发展的阶段。各行各业的石油工业美术都纷纷兴起。这其中,以油画家王丕先生的石油工业美术作品为主流。因此,本小节将会根据王丕先生的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并从中总结出新中国时期石油工业美术的绘画特点以及其内在的历史价值,并对王丕先生的油画作品的绘画背景、绘画技巧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及解析王丕先生的作品与我国工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一)石油工业美术中油画作品中的形式架构

王丕先生的油画作品,大多都以表现石油工人的勤劳、坚毅的形象为主。绘画技巧也都是利用光与影的结合来表现石油工人的正义的、勤奋的形象。赋予普通石油工人的高尚感。在新中国时期,我国经常将人民英雄的形象用立纪念碑的形式,表达人民对其崇高的敬意。因此,石油工人的形象也经常以纪念碑或雕塑的形式表现在人们的面前。

王丕先生的作品正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下,才将自己作品中的石油工人形象设定为高大的英雄形象。他的作品当中,经常以石油工人辛苦工作的场景为作品的主要内容,用极具表现力的手法,描绘石油工人的正面形象。这种正面形象,通常都会令人心生敬畏,甚至对石油工人充满了崇敬感。这也说明了石油工人都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而王丕先生作品中的形式构架通常都是以人物为画面构成的中心,并配以石油井架及钻台以垂直的方式进行绘画,目的是增加整体画面的立体感,使石油工人的形象更加鲜活。

(二)石油作品中的色彩表现

石油工人的形象绘画与普通的人物形象绘画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主要原因在于绘画人物时的色彩处理,以及人物形象的表现。从上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得知,石油工人的形象表现以高大、勤奋的形象为主,令人对石油工人产生一种敬畏感。这种形象的刻画,不能太过于刻意,也要体现出真实的石油工人的工作形象。因此,石油工业美术中的色彩运用是十分考究的。

在王丕先生的作品当中,经常将冷暖色调进行互补,利用暖色中的红色和橙色,冷色调中的绿色和蓝色,将这四种颜色进行作品的绘画,并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利用不同颜色的冷暖色调和,来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三)石油工业美术的历史价值

尽管石油工业美术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但是它却包含了我国时代的变化发展,记录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除此之外,石油工业美术中对石油工人的描画,也是对大众进行正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由此可知,石油工业美术对我国的时代法杖的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三、时代环境对石油工业美术的影响

通过上诉内容的阐述,笔者也针对时代环境对石油工业美术的影响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笔者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都具有该阶段的明显标志。例如新中国发展时期,工业的发展是该时期的时代标志。而政治方向的变化发展,也决定着我国其它行业应该如何发展。而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石油工业美术的发展是必然趋势。由此可以得知,一个行业甚至一门艺术的发展,跟它所处于的时代背景是息息相关的。

四、石油工业美术的现代化发展

与传统的石油工业美术的绘画技巧略有不同。现如今,石油美术作品当中,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对作品进行描画,这种描画方式不仅突出了石油工业的主要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也对传统美学做出一定程度的创新。除此之外,想要使传统的石油工业美术能够融入现在美术之中,并且持续发展,就要保留石油工业美术中原有的绘画意义,再从绘画技巧上做一些适当的改变,以适应现代社会美术的发展。

五、新中国时期石油工业美术画家人才辈出

除本篇文章提到过的大庆石油版画,以及王丕先生的油画,还有许多画家在新中国的石油工业美术领域中有着不小的成就。例如马常利、赵志田、于美成、谷刚等画家,在新中国时期的石油工业美术领域中都有着不俗的成绩。例如于美成的《毛主席、周总理接见铁人王进喜》的美术作品就获得了广泛的好评。石油工业美术不仅体现出来艺术技巧的美感,更是传递了新中国时期的正能量以及切分、正义的人生态度。

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工业美术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还会跟随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做出改变。石油工业美术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通过本文对石油工业美术的阐述,笔者认为,石油工业美术对记录我国的时代发展历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鄂玉梅.新中国石油工业题材国画创作形式发展述略[J].艺术教育,2015(02).

[2]姜震.论知青美术[D].浙江师范大学,2014.

[3]杜薇.新中国石油工业题材版画发展研究——以大庆版画为例[J].艺术教育,2014(09).

[4]董亮亮.新中国“十七年”劳模题材美术初探[D].中央美术学院,2014.

[5]董新杰.新中国石油工业美术的时代性——王丕先生油画作品学术解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01).

作者简介:杨俊锋(1967-),男,黑龙江省依兰县人,副教授,从事美术学与美术设计研究。

浅析中国绘画作品的“时代性” 篇4

一、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时代性

从中国美术的发展演变来看, 每当绘画风格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都会随之出现新的表现手法, 绘画风貌也与以往大不相同, 纵观中国传统绘画的演变历史, 我们会发现中国传统绘画中所体现出的“时代性”其实也是非常鲜明和深刻的。譬如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作品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画家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挥扇仕女图》中来我们看到一些体态“丰腴肥美”的妇女形象, 当时统治者以胖、健为美的审美取向造就了唐朝妇女形象的“丰腴肥美”。这既是现实人物的真实写照, 也是当时社会审美要求的反映, 可以想象当时政治、经济社会的和谐繁荣状况。在初唐大画家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中我们看到, 唐朝帝王稳坐辇上, 威严中流露出和祥的神态, 表现出大唐帝君的英武睿智和对外族使者的友好, 他魁梧的身材体现着早期人物画中“尊大卑小, 主大从小”的创作法则, 画中簇拥帝王的众多宫女看上去也是那样的锦衣华服, 画面设色典雅, 人物特征刻画各显特色, 非常生动, 反映出初唐这一时期人物画的水平和风格。上述画作的风格和形式都突出地反映了唐代繁荣昌盛的国力这一时代性特。到五代、宋这一时期, 画家为了追求水墨的变化, 开始使用皴、擦、勾、点等绘画技法, 技法的进一步发展造就了众多山水画大家, 如五代时期的四位代表性画家“荆关董巨”, 这时期的中国山水画达到鼎盛。到宋代不仅院体绘画达顶峰, 同时又以苏轼、米芾等为代表的文人画以其“平淡天真”的文人画美学标准充分展示着文人士大夫特有的审美情趣, 极大的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形式和表现力, 随后中国山水画从宋元的传承和倡导, 到明代的沈、文的沿袭, 一直到清代“扬州八怪”, 画家们提倡“师法造化”的同时要面向现实生活, 不断创新发展对形式、技法、笔墨语言的革新是主流的创作倾向, 清初画家石涛有过类似“时代性”的理论, 最著名的当属“笔墨当随时代”的论述。总体来看, 这些技法题材、画风、画材和纸本的变化都无不体现出前后时期的艺术发展的承接关系, 对于时代的关注也使得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绘画作品流传至今。

二、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中的时代性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二十世纪初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等一批画家对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坛产生了很大影响。譬如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绘画主张, 他师法徐渭、八大山人、石涛等, 形成其特有的大写意风格, 特别是花鸟鱼虫最为一绝, 他的绘画以质朴的传统文人画法和民间艺术风格相交融的艺术风格呈现出中国当代花鸟画顶峰。进入到20 世纪中后期, 经历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以后, 画家们逐步建立起了民族自信心, 创作思维趋向于理性与从容, 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充分的在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作品中汲取营养分, 极大的丰富了传统绘画形式和技巧, 吴冠中是20 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最具代表画家之一, 其作品兼容中西、个性突出, 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特色。“风筝不断线”理论是吴冠中进行艺术创作的原则, 他将艺术作品比作“风筝”,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好比“风筝”升空要高, 但风筝不能断线, 也就是说艺术创作的生活的源头不能断, 传统不能断, 这充分体现出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哲学。从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的注重写生、深入生活来改造只注重师古的中国画到吴冠中对中国画的传承、借鉴、创新、发展, 都体现出当代画家正确吸收时代精华来发展中国传统艺术, 他们都是时代创新的典范。面对当今艺术全球化的发展现状,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民族化”、“时代性”这些概念。所以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 当代的中国画家应当立足当代努力学习传统技法, “借古以开今”, 但这里的“借古”不应该是概念性、不加思考地照搬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 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更为重要的是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创作上关注时代、深入当下生活, 不断积累更丰富的创作经验, 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面貌, 这也是中国绘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的文化艺术现象, 要求艺术家在创作方面需要着眼当下, 关注时代生活, 总结创作经验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努力促进中国画在当代社会的发展。

摘要:今天, 我们看到众多中国古代的绘画遗存, 无论是任何一个时期都显现出非常独特的艺术面貌, 同时, 每个历史时期下的政治文化背景, 以及民众审美取向反映在美术作品上所显现出的“时代性’的气息, 都体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完全以画家的主观意志为改变。一件绘画作品自身所蕴含的题材内容以及作品的艺术形式应是时代所独有的, 在当代社会, 艺术家需要充分把握大众的价值观念、审美修养和生活追求, 才能够更好地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美术作品。

关键词:时代性,美术作品,中国画,中国近现代绘画

参考文献

[1]贺西林, 赵力.中国美术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63.

[2]王朝闻.美学概论[M].人民出版社, 2005.

感想-《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篇5

徐旭生先生的这部书是对中国上古进行综合性研究的专著。在书中,徐老通过史料与民间传说相结合的方法反复推证向我们再现了传说时代各集团发展的历程,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全书共六章,分别如下:

第一章,我们如何治传说时代的历史。徐旭生先生认为我国民族初入历史时,同其他民族一样,是复杂的、非单纯的。综合材料比未经系统化的材料价值低。综合的、系统化的资料往往掺杂了编者的自身观点,且往往受编者所处社会时代文化、风尚的影响;再者后人在整合零星资料,使之系统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磨灭原有资料中事物的个性和复杂性。因此,徐先生告诫我们,治传说时代历史“对于已经系统化的综合资料必须特别慎重。把零星散漫的资料小心的搜集和整理起来,洗刷掉它那神话的外壳,找出来可信的历史核心”。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三集团考。华夏、夷、蛮三族是中国人的三个来源。华夏集团是其中最主要的集团。我国古代长时间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且我国古代地域广,人口少,所以传说时代各部落之间大约和平相处为常态,战争是少数的。各集团在迁徙过程中接触,“始而相争,继而相安,血统与文化逐渐交互错杂”,最终同一,且在这一过程中华夏集团成为了我国全族的代表。正因此,传说时代的帝颛顼属于何集团、祝融氏族主要是由高阳氏还是炎帝氏族分出之类的问题便很难回答了。通过读这本书我们了解到,研究传说时代时分出三集团是为了更好的反映当时的情形,增加工作的方便。由于各氏族的不断交流,便产生了像祝融氏(与华夏及苗蛮两集团有密切关系)这样与两个或三个集团有交集的特殊氏族。

第三章,洪水解。传说时代交通工具的落后,引水、凿井技术的缺乏,农业生产的需要使人们的生活范围局限在湖泊或河流的附近。通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经验的积累,人们得出涨水的上限。但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人们得出的“上限”也在变化,因此远古时代人们时常遭受洪水的侵袭。古代治水的主要是华夏集团,东夷集团与他们密切合作。共工氏的治水方法为“防治河流,把高地铲低,把低地垫高”,但并没有奏效;在他之后的鲧沿用他的方法,建立提防,但所建提防规模很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之后的禹吸取前人教训,积累经验,采取“疏”的方法,把散漫的主流加宽,使其汇聚,有积水的地方用疏流引水使其干。最终解决水患。治水的过程是不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的过程。我们不能片面评论鲧和共工氏,而应把他们行为同当时的社会环境、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给予客观的评价,他们在初期勇于担当、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可贵的,他们的治水方法是当时生产力、文化状态的反映,失败则是文化前进的前奏。

第四章和第五章则分别讲述了:有关徐偃王的传说资料甚少的状况以及前世资料有误的原因;有关五帝起源的考证等内容。

第六章,所谓炎黄以前古史系统考。传说时代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变化变动很慢,“对人们那些朴素的心灵刺激很浅,所以时过境迁就完全忘记了”。所以传播久远的只有战争、气候剧变之类的使生活严重变化的事。炎黄以前的古史更是如此了。后世对这一时期的论述也各不相同。

小型飞机的“中国时代” 篇6

4月底,《支点》记者见到80后梁储荣时,也有种遇到“骗子”的感觉。他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他的梦想是让人人像驾驶小汽车一样开得起私人飞机。

梁储荣是湖北太航星河飞行器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太航星河”)创始人,这是湖北首家制造飞机的民营企业,公司位于湖北襄阳高新区深圳工业园内。

“太航星河”厂区内,几栋未完工的办公楼正在加紧施工。梁储荣迎面走来,领着记者径直去了飞机组装生产厂房。在厂房里,一架8座美国原装进口的私人飞机摆放在入口显眼处,这是厂房里最大的飞机,另有三架其他型号的私人飞机依次摆开。

梁储荣难掩兴奋地告诉《支点》记者,公司已初步与顺丰速运集团达成合作意向,负责湖北省内城市间快件业务。顺丰速运预计初期在湖北市场投入三架小型飞机,待试运营一段时间,核算运营成本后将逐步向全国推广用小飞机运输快件业务。

与顺丰合作用飞机送快递

眼下,电商下乡势头强劲。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进军农村电商,这让梁储荣看到大机遇正在来临。

4月底,梁储荣在深圳顺丰速运集团总部见到了该公司创始人王卫。这是两人初次见面。午餐时,梁储荣向王卫介绍了“太航星河”经营理念及发展目标,并表示愿为顺丰提供武汉至襄阳、宜昌等湖北省内主要城市间快件业务的空中运输服务。

在初步了解太航星河制造的“ANGEL”(又称“安琪”)飞机性能、运营成本后,王卫提出先研究运营线路及运营方案等商业计划书,再展开实质性的业务合作。

从深圳回襄阳后的第四天,梁储荣高兴地向《支点》记者打来电话,称公司获得了顺丰速运武汉飞省内其他城市快件业务的许可。年内,公司将向市场投入三架小型飞机运输快件业务。

“如果成本合理,顺丰将向全国投放5至20架小型飞机运送快件。用通勤类小飞机运快件的局面将会打开。”梁储荣称。

快递公司,比的是速度。梁储荣认为,目前公司主要生产的“ANGEL”飞机,是航空快递末端环节的分流神器。对于该型号小型飞机而言,“朝发午至,午发夕至”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且能承运近1吨的物品,适用于快件及贵重物品运输。

“ANGEL” 飞机由美国安琪飞机制造公司生产。“太航星河”买断了该款飞机在中国制造的技术专利授权,并独家拥有亚洲区的市场经营权。

以“ANGEL”飞机从事快递为例,梁储荣掐指核算,若从武汉飞襄阳往返,武汉至襄阳距离300公里,只须约1小时飞行时间。每架飞机平均每趟载荷900公斤,每公斤每趟收费按15元计算,每天飞机两个往返共四趟,全年按300个工作日计算,一架飞机一年总收入约1620万元。此外,快递公司购机成本为1380万/架,每年机场起降费、人工费、维护保养费等549万元。

梁储荣称,一架飞机有30年运营寿命。“从航空快递利润角度来看,一架飞机在两年之内完全可以收回成本,甚至还有盈利,从第三年之后利润空间就相当不错。”

在梁储荣看来,未来从事的航空快件业务将成为公司重头戏,占比约85%。

私人飞机有望成商务“刚需”

除了航空快件,太航星河还有另一盘棋。“将用于空中运输快件的飞机安装座椅后,立马可变身小型私人飞机。”梁储荣称。

中国私人飞机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对中国富人而言,拥有私人飞机正成为新的名片和身份地位象征。

4月1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胡润富豪榜与他们的公务机》显示,新晋首富李河君拥有两架湾流G550公务机。当前,G550是世界上最豪华的公务机之一,价格约3亿元。在全国各地排名富豪中,拥有公务机人数最多的地区是北京,8位富豪拥有9架公务机,占总人数近1/3。

2014年度亚太地区公务机机队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现役公务机总共297架。胡润认为,在未来一年中,新的上市公司和股市套现将会带动中国公务机的购买力上升。在腾讯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的同时,香港联交所披露,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腾讯CEO马化腾在当时减持套现逾30亿港元。照此计算,此次套现的额度大概可以买下10架大型湾流公务机。

亚洲商务航空协会主席吴景奎也认为,迅速成长壮大的中国企业,以及看重中国市场的国际化企业,是中国商务机的“刚需”来源。

“我们不仅要学习美国公司的技术,还要主动走出去学习对标瞄准世界一流私人飞机制造企业。”梁储荣称,太航星河不是复制美国的生产线,而是完全承接转移。也就是说,以后全世界的客户想订购这款机型,都将由襄阳生产。

强大的购买力市场,也吸引了众多风投机构的目光。梁储荣告诉记者,目前已有包括赛伯乐中国投资公司、神华投资公司、上海小牛资本、上海申能投资公司及美国SAGA,都前来洽谈过投资事宜。

未来5-7年将迎来产业爆发

从全球看,虽然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通航业持续走低,但中国通航无论在机队还是企业数量上,都保持年均约25%的增长,在投资额、从业人数和飞行量方面也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全球通航市场最大亮点。

2010年11月,国家有关部门出台逐步放开低空空域管理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低空领域(即可以在1000米至4000米的低空领域发展公务机市场及相关业务,俗称“低飞经济”);2011年在吉林、广东、黑龙江三省低空开放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湖北、湖南、广西与内蒙东部扩大试点范围。

nlc202309042314

近来民航局相关人士表态,今年将加大通用航空管理和支持力度,加强协调释放政策红利,确保今年低空空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市场已提前“兴奋起来”。梁储荣介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们热议“低空开放”政策后,通用航空公司出现爆发式增长。在这之前,全国通用飞机公司约有140家至150家左右,“两会”后全国注册成立的通用飞机公司,多达270余家。

梁储荣告诉《支点》记者,一个政策可以成就一批企业,政策开放,肯定有很多机会。在与顺丰成功合作后,更坚定了梁储荣的信心。

在业界看来,低空空域开放将意味着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崛起。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的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将带动超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梁储荣认为,未来5至7年将是整个行业的集中爆发期,通用航空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公司或私人将开得起小型飞机。

“我们的目标不光是生产和销售飞机,而是在此基础上开发通航货运、空中旅游观光、私人飞机驾照培训、省内城市空中出租运营、私人出行、医疗救援、舰载预警机等‘低飞经济’产业链。”梁储荣提供的一份画册上如是描述:“ANGEL”飞机加满油,一次最远可以飞行3000公里,可从北京飞武汉一个来回,而其油耗仅相当于一辆奔驰轿车从北京到武汉的单程耗油量。

著名航空公司庞巴迪公司此前预测,2011年至2020年期间,交付至中国的私人飞机数量将达960架;2021年至2030年期间,该数量将达到1400架。美国《世界日报》也曾预测,中国私人飞机拥有量10年内将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通用飞机33.6万架,其中美国大约有20.9万架,占世界总量的62%,通航机场总量约2万个,飞行员数量超过61万,创造了美国1%的GDP和126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通航产业仍面临诸多瓶颈

虽然我国大多数城市低空已开放,但是受配套政策影响,以及基础保障设施的缺乏,中国通用飞机市场尚未真正启动。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通航产业发展仍存在“两多”、“两少”和“两不足”瓶颈。“两多”,即低空空域限制多、老旧机型多;“两少”,即通航飞机少、专业人才少;“两不足”,即风险抵抗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湖北蔚蓝国际航空学校副校长胡仕水告诉《支点》记者,目前国内通用航空机场有限,严重制约了民营通用航空业的发展。“行业发展太快,若没有足够机场,也就没有足够飞行员得到培训,整个行业将出现人才恶性竞争的局面。”他呼吁,国家应当尽早放开小型通用机场建设的准入门槛。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仅有65个通用机场和300余个临时起降点。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通用航空系主任吕人力亦表达了相同看法。他表示,由于中国适用于公务机起降的通用机场缺乏,商务航空仅能在运输机场起降。

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曲景文说,目前我国通航产业是“市场尚未打开,企业无钱可赚”。他认为,国内通航运营没有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通航产业从制造、运营到服务各环节,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群众消费基础,在产业链整体环节中还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发展模式。

业界人士指出,“飞不上天、落不下地、赚不到钱”,正是当下通航领域的三大核心问题。中国通航产业要破茧高飞,仍需在诸多领域破冰前行。

多位专家也认为,现在并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通用航空的发展亟待从基础设施、人才培养、自主创新等多方面着手,多管齐下,配套发展。在采访梁储荣的几天前,因国内无法培养相关飞机制造人才,他将公司多名技术精英派往美国学习。

梁储荣坦言,通用航空市场是高投资、高风险行业。由于中国公务机运营市场并没有常态化,企业只能做一些体验式飞行。不过随着政策逐渐松绑,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社会资本,正在成为推动和激活通航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梁储荣想在航空快件上打开缺口。他认为,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网络上实现一切购物消费,但最终需要通过一个关键环节——物流运输实现送货上门。私人飞机,将成为影响人们出行和物流运输的革命性因素。

马云,如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企业家。梁储荣的梦想才刚刚起步,他用自信的眼光打量着未来5年后爆发式增长的通用航空市场。

京东CEO刘强东曾说过,完美的企业家都是“骗子”。或许有时候,“骗子”与企业家就一步之遥。(支点杂志2015年6月刊)

(涂玉国、万安丽对此文有贡献)

浅析新时代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 篇7

一、中国画以中国传统美学为理论基础,继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中国画,顾名思义是代表国家的一个画种,扎根于这片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广袤大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具体系,系统完善的重要画种。因为中国画依赖于民族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方式,所以它可代表中国绘画并区别于西方绘画。这就意味着中国画以其独特的审美方式和自成一体的艺术思想成为东方绘画的象征。

中国画生长在中国大地上,历来受到中国各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宗教的影响,而哲学更是对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美学又受到古代各个流派的影响,例如墨家,儒家,道家,佛学等思想,虽然流派不同,但是从美学主流思想来看,它讲求主客二观合一,既要随心烂漫又要尊重事实;它讲求天人合一,既要有内心的写照又要含天地造化。中国传统美学影响着人们内心对艺术的认知与创造,从而使得中国画的内涵更加深邃,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精深博大的文化精神。而这也要求我们,积极继承我国几千年来积累的传统美学,使之得到发展,并向世界展现中国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精髓。

二、继承是发展中国画的前提条件

既然要发展中国画,就必须要先去继承中国画。艺术都具有传统性与继承性,这是发展艺术的自然规律。只要我们中华民族还继续存在,那么我们的传统也就必然存在。一种民族文化,在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变革下,深深印刻在人们的心底,与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水平,社交理念,习惯风俗等等融为一体,以一种特有的民族理念一代代传承下去。而中国画家正是在如此一种深厚的民族底蕴熏陶下进行中国画的创作与宣传。

中国画在世界文化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魅力,那些空古绝今的中国画更是中国文化的集聚体现,具有特别明显的继承性。中国画有着自身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在历史的积累下,融合中华民族本身的文化与生活习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用来绘制中国画的材料和工具,也与其他画种有别。中国画历来惯于使用笔墨纸砚,追求一种笔下传神的境界,在朦朦胧胧之间,凭借着特殊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出一种意境之美。这就很明显的有别于西方画中所追求的科学性,西方画只会在一个固定的角度来描绘一个肉眼观察到的事物,力求对其形与色的真实写照,如此根本不可能达到中国画所追求的境界。相信艺术有其共同性的东西,但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历史差异加之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惯,使得中国画与西方画具有实质上的差异,也因此形成了世界艺术文化的多元化。

在中国画的发展中,其传统并非一尘不变,随着人们的审美水平和社会发展,中国画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接受历史文化的洗礼的同时,继承着中国画的精髓,在前一代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来对中国画进行相当意义上的改变。任何一个中国画家,在继承中国画的同时,都要认识到继承不意味着去模仿古代先辈,而是要继承古代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在现如今的基础上去进行创作,如此才能使得中国画得到更好的发展。若在继承的同时,能够引进外来文化的先进观念,在创作的同时做到融会贯通,使得中国画更加的充实,更加的具有特色,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中国画的发展道路

如何才能正确的找到中国画发展的道路?中国画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理论基础高深莫测,在世界绘画舞台上独具一格。但是现如今中国画的训练还在模仿西方画,自身缺乏一套完善且系统的训练体系,若是仅仅延续传统的训练方法,又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加之有一部分评论家凭借自己的西方艺术思维,用西方的哲学观,审美观来评论中国画,这不仅从根本上扭曲了人们对中国画的认知,还将中国画的发展带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正因为如此,才造成了近几年来,画坛上出现的那些模仿西方画的画作,丧失了中国画应该继承的传统文化,却被认为是新颖作品,且被一些展览会和刊物大肆宣传,反之那些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文化的作品却被贬低。还有现如今对色彩的研究主要依赖于西方色彩学,即使中国部分画家对于中国传统色彩的工艺制作及使用技巧做了大量研究,但基于人们的重视度太低,离进一步建立中国画特有的,全面的色彩理论及使用技巧还有差距。

在中国画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明白,中国画的根是中华民族,它不仅在历史中存在,还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我们要把握住自身的民族性,结合中国画的历史发展走向,使得中国画不会脱离自身的发展方向,不脱离自己的民族。中国画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来为中华民族所喜见并发展至今,是因为中国画独有的民族气息能使得自身在世界舞台上独具一格;是因为中国画继承了古代先辈们的文化遗产。中国画若是脱离了自身的民族性,用西方画的规则来评价,也就不在是中国画了。

一个中国画家乃至一个评论家,应该对中国画持有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在中国画的发展道路上,能够自觉的根据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广大人民生活中挖掘素材,找出韵味,在人民中间找出中国画的特色,用人民创造的价值来充实自己,这也是中国画发展的根本要求。艺术家必须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秉着良好的道德观念,职业操守,契合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用先进的思想观念,融入优秀的外来文化,创造出影响人民思想觉悟,陶冶其情操,净化其灵魂,激励其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同时又反映一个时代特点的优秀作品。如此也可以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

四、中国画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如今社会不仅科技的发展需要创新,艺术的发展也需要创新。中国画家要创造出意境优美恢弘,韵味生动的作品,就必须在继承先辈文化遗产的同时要有所创新,并且力达精益求精。社会在变迁,时代在更替,中国画的创作离不开所处时代的客观生活。如果中国画家只知道一味地守旧,那么中国画的发展也将会停滞不前。若是中国画停止了发展,那么必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我们身处高科技信息时代,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中国画也将会有全新的思维意识,这是中国画发展与创新的基本前提,而既要创新,首先中国画家需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贯彻古今中外文学知识。那些认为文学修养无关大碍的中国画家,他们的作品大多干瘪无味,而那些积累颇深的中国画家,因为其作品韵味深重,最终成为一位位大师级人物。其次中国画家要了解历史。只有了解了历史,才会尊重中国画的根本,尊重民族精神,继承中国古代先辈的文化遗产。接着要熟知小说。诗歌,舞蹈,音乐,戏剧等人文艺术,以便为中国画的创作提供灵感和良好的经验。再接着要了解政治时事。当今社会国情复杂,中国画的创作离不开国家的政治时事的影响,只有了解了政治时事,中国画家才能根据社会的潮流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创新的意义就在于在基于传统时又要做出改变。创新既表现出了中国画的活力,又表现出了中国画的生命力。它继承了中华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传承这种精神的同时,又不被传统所限制,破旧立新,在遇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时,不盲目抵触,在一定程度上吸取其优秀先进的部分,在不偏离中国画根本性质的同时又突破自我,从而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如今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画在创新的同时,既要以民族风格为立场,又要以先进思想为目标,在总体上要区别于之前的风格形态,也要区别于西方画的现实主义,不仅要力争在艺术上达到更高的品味,还要富有现代社会中华民族的艺术风格。

五、结语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上千年来的宝贵财富,融合了本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代表了中国恒古不朽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各国各大民族中别具一格,无论现在将来,中国画都不是一个孤立,守旧的画种,在继承古代先辈智慧的同时,不忘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结合民族时代特色,创造出本民族独有的内涵和特色,以便于中国画的发展永远不会被磨灭在历史中。

摘要:中国画,需要在传承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对于中国画家而言,不仅要对自身文化素质进行严格要求,培养出理性的创新意识,创造出新颖的思维模式,还要改变古老的艺术形式,代替以崭新的艺术形式,从而促进中国画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画,继承,发展,民族文化,创新

参考文献

[1]朱婓翡,张莉.浅析近现代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J].芒种,2014(20):243-244.

[2]李慧民.中国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J].现代交际,2015(09):94+93.

中国画的时代性 篇8

人类的互联网是幸运的, 当它在西方的实验室穿墙而出的时候, 正赶上中国社会数百年来第一次主动地向外部世界开放。从此, 人类事业的发展有了身量庞大的新伙伴, 多了一份来自于东方的智慧和力量。中国是幸运的, 历经农业时代的兴盛、工业时代的落后, 它复兴自身的壮丽崛起, 史无前例地与世界并行在新时代的行程中。在互联网时代, 以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一举登上世界财富舞台的前列, 如果没有互联网, 没有中国数以亿计的网民为基础, 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互联网是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 央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站在人类社会的高度, 以国际化的视野来观察一个时代;全片以宏观的视角、全景式的描绘, 呈现互联网带给人类经济、文化、社会、政治、人性等各个方面的深层变革;互联网引动的变革是时代性的, 该片以历史情怀、时代意识探寻种种改变背后的本质, 探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可能和对人类社会、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这是全球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联网的纪录片, 同名图书《互联网时代》不仅收录纪录片精彩解说词, 更拓展容量篇幅, 详细讲述每一部分背后的背景知识、相关内容等, 比纪录片容量更大。

本书包括时代、浪潮、能量、再构、崛起、迁徙、控制、忧虑、世界和眺望十个部分。作者指出互联网不同于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时代, 它将创新和创造几乎随意地赋予了更多的人, 甚至它正在一个不长的路途上, 铺就了遍及全球的创新人生。创造不再属于系统经验, 创造不再属于成熟和阅历;创造属于随时随地, 属于人生的每一刻。兴趣是创造的母亲, 互联网的出现, 让普通人的兴趣与卓越和辉煌之间再没有沟壑与围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爱好者们灵机一动, 修筑了互联网通往天下的万千路径。软件工程师雷·汤姆林森, 试图通过网络与好友隔空聊天, 于是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诞生了;热恋中的皮埃尔·奥米迪亚为了帮助女友实现搜集天下糖果盒的愿望, 于是世界第一家拍卖网站e Bay问世了。互联网在极短时间里所创造的一个接一个的商业传奇, 点燃了网络所能够触及的每一个角落。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科技、当当网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 就是互联网传奇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绝佳样本。

如同中国人口在全球人口中的规模一样, 截至2013年12月底, 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6.18亿, 超过全球网民总数的1/5, 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8亿。这个全球风景独好的网民集体, 不仅在中国特定的市场上哺育了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 也造就了有显著中国特征的互联网生活景观。互联网激活了一个古老民族孕育已久的渴望, 一旦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国注定是一个互联网大国。但整体而言, 中国仍然不是一个互联网强国, 比如互联网的核心技术计算机操作系统专利就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里。

哈佛大学教授德怀特·珀金斯断言:“中国的挑战不在于互联网的实际使用, 而是在于中国能否成为信息技术的真正创造者。”创新是互联网的源动力, 互联网时代, 大数据, 云服务, 万物互联。传统的商业模式将受到威胁, 而创新则会如雨后春笋。这不是最坏的时代, 而是一个创造新价值的时代, 更是一个创新者开拓进取的最好时代。互联网给了我们无限可能, 就看我们如何把握机遇了。

中国画的时代性 篇9

1978年12月18~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构想,并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于是中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立法时代。3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009年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改涉及59部法律的141个条文。这些修改与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集中废止8部法律的规定一起,被誉为中国集中清理法律的第一次“包裹立法”。这次对我国近70部法律的“集中修改”,特别是对59部法律中的字词修改,标志着中国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与“粗放型”立法时代全然不同的“精密型”修法时代。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1),司法语言建设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部分正日趋完善;中国的法学教育已由“理论型人才”的培养转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法律语言学已被教育部批准为法学的二级学科;新型的法学人才已经上岗。

一个学科的产生、发展,一定是在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中萌生、成长的。30多年来,中国的法律语言研究正是沿着中国社会从“法制”到“法治”的发展轨迹,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不断深入。

一立法时代的法律语言研究

(一)多元化交叉学科的“耕耘”与“收获”

20世纪80年代初,一方面立法数量激增,我国许多法律法规从无到有;另一方面国家迫切需要一支规模宏大、训练有素的法律工作者队伍。政法院校开设的“现代汉语”课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春江水暧鸭先知”,政法院校教语言课的教师们首先感悟到时代使命的挑战,相继开设“司法文书”“法律语言基础知识”“法庭演讲与辩论”等课程,开始了在法学和语言学交叉园地上的耕耘。他们在法律语言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收获了成果。早期(2000年之前)的代表作(包括论文、专著和教材,按时间顺序)主要有:《关于法律语体的几个问题》(潘庆云,1983)、《应该建立法律语言学》(陈炯,1985)、《法律文书的语言运用》(宁致远、刘永章,1988)、《法律语言艺术》(潘庆云,1989)、《法律语言———立法和司法的艺术》(刘素贞,1990)、《法律语言概论》(华尔赓等,1995)、《法律语言与言语研究》(姜剑云,1996)、《法律语用教程》(彭京宜,1996)、《法律语言学教程》(王洁,1997)、《法律语言学概论》(陈炯,1998)、《法律语言学初探》(李振宇,1998)、《法律语言研究》(王洁,1999)。编著者都是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具备一定的法律语言交叉学科研究能力、热爱法律语言学学科建设的高校教师。这些成果从多元化交叉学科的不同视角初步构建了中国早期法律语言学的学科体系,揭示了法律语言的运用规律;这些成果来自于教学和法律实践,用于教学和法律实践,使学生把所学的法律知识转化为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为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做出了贡献;这些成果至今仍能为修法时代的立法语言精密修辞和司法语言规范化服务。

20世纪以后,法律语言研究新人新作不断涌现:《法律语言的文化解析》(彭京宜,2001)、《语言与法律———司法领域的语言学研究》(吴伟平,2002)、《法律语言学》(刘红婴,2003)、《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廖美珍,2003)、《法律语言学研究》(刘蔚民,2003)、《法律语言学》(杜金榜,2004)、《中国法律语言鉴衡》(潘庆云,2004)、《立法语言学导论》(陈炯,2005)、《法律·语言·语言的多样性》(王洁、苏金智、图里,2006)、《法律语言学》(孙懿华,2006)、《古代法律词汇语义系统研究———以〈唐律疏议〉为例》(王东海,2007)、《判词语体论》(刘素贞,2009),显示出法律语言研究成果之丰硕。

新人新作在前人的基础上已有突破和创新,他们是一支有博士学位或者是指导法律语言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是当前建设法律语言学、培养法律语言人才的主力军;而老一代中的陈炯(可惜已英年早逝)、潘庆云、刘素贞、孙懿华仍笔耕不缀,他们的新作更具法律语言研究的学术功底,在向更高的境界迈进。

例如孙懿华(1995)在《法律语言概论》“立法语言表达技巧”一节中,研究了规范性语言表述特征及规律。时隔11年,在专著《法律语言学》(2006)中,她对这一内容又做了细化和完善,具体阐释了这种特殊句式遣词造句的语言规律。

《法律语言学》(刘红婴,2003),该书在研究方法、内容挖掘、理念创新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仅就“立法表述中的特定语句模式”一章来说,对“的”字短语、但书、“或者”句、“对于”句、“是”字句、“以下”句等语句模式在立法语言中的功能、用法、法理逻辑根源等分别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这些具体的研究成果能直接为今天的修法服务。

陈炯(2005)《立法语言学导论》“立法语言属于立法技术范畴”一节中阐述:“严格意义上的立法技术,是指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技术。”又引潘庆云的观点:“对立法技术的考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同时进行。宏观层面即法律体系中各单项法律之间和谐一致,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整体,重要法律和部门法之间形成科学的分类组合和统一形式。微观层面即考虑某项法律乃至这项法律的每一个条文的科学严密性和完整性的统一。”这些结论可以作为今天修法的依据。

杜金榜的《法律语言学》是我国第一部由法律语言研究的博士论文成书的著作,研究视野开阔,研究内容有新意。

《古代法律词汇语义系统研究———以〈唐律疏议〉为例》(王东海,2007)是训诂学、词汇语义学、术语学与法律语言学相结合的交叉研究。该书第一次对古代法律词汇语义系统的面貌进行全面描写尝试,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的创新之处颇多,使传统法律词语的个案考证式研究转入到系统描写的层面。该书的研究方法是法律语言研究现代化、科学化的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板。

这些成果无疑都是构建法律语言学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的重要元素,也是今天具体操作修法时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法律语言的文化解析》(彭京宜,2001)是众多法律语言著述中唯一从法律语言与法文化的视角来讨论许多热点问题的著作,显示了作者把法律语言与法文化打通讨论问题的研究深度和研究能力。

多元化交叉学科的法律语言耕耘成果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们“以语言学理论体系为路径,揭示法律语言的词汇特点,词法特点,句法特点;以观察问题的层次(法律语言与法文化的视角)为路径……展现研究者登高望远的视野和辛勤耕耘的深度;以法律制度的路径,从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两个基本范畴切入,探讨立法语言的总体特点、句法结构和程式化特点,分析司法文书、司法谈话、司法演讲及法庭辩论的特点和方法等。这就使法律语言作为新兴学科一亮相便显现出自己清晰的面廓和容貌”(彭京宜,2001)。

多元化交叉学科的耕耘,虽然角度不同,但法律与语言关系的法哲学逻辑起点相同,归宿相同,基本观点有共识:法律语言作为法律的载体,它是表述法律内容的语言。法律语言和法律之间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法律内容决定其语言形式,一定的语言形式为一定的法律内容服务,从这个法律逻辑起点出发,我们认识到:法律语言学是研究法律语言的科学,它揭示(展示)出为表述法律内容服务的法律语言形式是怎样一套使法律走上经得起无懈可击的推敲和稳定轨道的话语体系。将这个话语体系“写”出来的人,是立法者;将这个话语体系实施兑现的人,是司法者;研究这个话语体系生成规律的人,是法律语言的研究者(钱冠连,2006)。从立法到法律的实施,法律语言以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的语言形式在法律语境中运行。立法语言属于立法技术范围;司法语言属于诉讼活动的语境范围。法律语言研究的对象是系统而又具体的法律语言语料,小到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字、一个词;大到句子、语段、语篇。

法律语言学具有法学和语言学交融的学科性质,它的学科构成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法学和语言学的双重理论方法基础;法律内容对语言表述的要求或限制形成了法律语言的运用规律;语言在进入法律语境时会发生某种变体,也会约定俗成地形成某些特有规律;法律语言是一个既相对稳定又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动态的开放的话语体系,这个体系中的词汇,尤其是法律专业词汇术语体系,会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变化。

这些研究都体现了法律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名实融合关系,既要对法律语言的话语体系做本体的静态研究,又要对法律语言应用做动态的变异研究,既可以借助法律语言语料库,用统计量化、排查聚类等现代化、科学化的方法对法律语言的话语体系进行有目标的“体检”和梳理,也可以从语法、语义、语用的角度,用分析描写的方法对某一具体的法律语言语料做具体研究。

(二)“粗放型”立法语言的状况与法治进程

“粗放型”立法满足了改革开放的社会需求,但也带来了这一时期我国立法语言的瑕疵,甚至是大毛病(硬伤),这应该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经路段。于是国家相关部门才有了“精密型”修法的对应策略出台。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律语言的学科任务摆在了眼前。

《中国当前立法语言失范化之评析》(刘大生,2001)一文指出,中国立法语言不规范的种类有:动宾搭配不当,标点符号错误,逻辑不通,存在歧义,风格不当等。值得赞许的是,文章指出:“立法语言失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轻视对立法语言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他建议在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开设法律语言课,研究生阶段设立法律语言专业方向。就我所知,2010年8月,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法律语言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已考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高级金融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既懂法律又懂法律语言学的新型人民法官、律师已经上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998年开始招法律语言学方向硕士生,2002年杜金榜教授开始招博士生。

因涉及法义性质的关键词使用不当,或因法律内容的修改和完善带来语言表述的修辞斟酌,首先由法学家论证完成,是这一时期立法语言状况的另外一种表现。

从1980年到2010年的法律语言发展过程中,贯串着一条主线:从注重数量到提高质量。这自然会涉及到对某部法律某一条款的内容做补充完善的修改,同时带来对修改内容表述如何修辞的斟酌。以“诉讼法”为例,彭真曾亲自拟定逮捕条件。中国政法大学樊崇义教授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刑事诉讼法立法、修法的全过程,他回顾了逮捕条件30年的历史变迁(2):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规定:“对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人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1997年将“对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改为“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1998年对于“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明确为同时具备三种情形:(一)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二)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三)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查证属实。

这个过程法学家们感悟到的是:“每一次修改逮捕条件,都意味着我们对于强制措施性质和功能的认识更进一步”;这也说明了立法语言由粗到细、由失范到规范的过程。我国立法语言的变迁和新旧法律词语的更替,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产生的,而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语言都有它自己的时代印记。

从“法制”到“法治”,法学家李步云(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为之论证了二十年。从“法制”到“法治”仅仅是一字之差,却是治国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精密修法”要求立法学家提高立法语言水准,在试拟稿的程序阶段消除立法语言瑕疵。立法语言水平标示着中国法治文明建设的进步程度。

(三)“失范”司法语言现象与法治文明建设

从刑事诉讼法条文中的法律专业术语“人犯”到拘留所墙上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标语,是立法语言失范延伸到司法语言失范的例子之一;审判语言失范的一个著名例子是,一起盗窃案中,被告不交代作案时间,办案人员到其家中向被告妻子询问取证,证明被告凌晨2点到4点不在家。再开庭审理时,被告仍不供认作案时间,法官一拍桌子高声叫道:“把他老婆带上来!”旁听群众哄堂大笑。类似水平的讯问语言中,预审员翘着二郎腿说:“你说!说呀,不说照样让你吃花生米(枪子)!”这是法官审判语言和预审员讯问语言失范现象的例子,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时间印记。从“把他老婆带上来”到“传证人到庭”,从“吃花生米”到讯问过程全程录像监控措施的执行,司法语言规范化走过了一个漫长路程。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廖美珍,2003),作者做了大量的法庭语料统计和量化分析。这些语料采集自中国司法改革从“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的审判法庭,但仅就法庭调查阶段法官打断被告人话语的状况说明:“中国的法官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庭审的实体调查,而不是履行仲裁人的职责。在民事审判中,打断行为基本上属于法官;在刑事审判中,打断则主要属于法官和公诉人。这一点表明,法庭互动是不规范的。”(廖美珍,2003)。中国的司法改革要落到实处,司法人员的法治文明素质要提高,司法理念要转变。虽然司法改革已经进入“无罪推断”的法定程序,但司法人员的司法理念、司法习惯仍然在“有罪推断”和“无罪推断”之间徘徊。

《将“狗急跳墙”扫出法律文书》(贺卫方,2002)指出了法律文书语言的失范。法学家的呼吁是针对司法改革进程中法律文书中存在的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发出的:不能用情绪化的不文明的法律文书用语形容犯罪嫌疑人,“丧心病狂”“心狠手辣”“狗急跳墙”之类的有损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和法律地位的语言要统统去掉。“徒法不能自行”,再好的法律要靠人来执行。这就需要法律人拥有一种独立的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用法律的方法、法律的思维、法律的语言来履行职责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习惯。(3)

二“修法时代”的法律语言研究

(一)“精确型”修法的语言“找补”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既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标志着法治发展进入新阶段”(韩大元,2010)。法学界从修法的角度给这个新阶段提出一个说法:“精密型”修法时代的第一步。法律语言研究终于提到国家日程上来了!“找补”是个轻巧的口语词,然而对59部法律的语言表述梳理却是个大工程,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小技”不修,“大法”不通,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部“国家机器”,它的每一个部件和螺丝钉都不能有问题才能有效运转。“找补”工程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如法与法的衔接表述问题、语法语义语用问题、概括与具体问题、歧义问题、语体色彩问题、标点符号问题等等。

以“对、对于”一组近义词在《刑法》中的使用现状的梳理为例,1997年版《刑法》条文共451条,56689个字,其中“对”使用224次,“对于”使用25次,通过梳理我们建议:

1. 一般情况下,立法语言选择用“对”不用“对于”;

2. 删除“对”后,并不影响法意表达的可以不用“对”;

3. 不该用“对”的地方(比如该用“给”“向”)用了“对”,产生了语法错误,应该清理。

4.《刑法》中25次使用“对于”的句子,都可以改用“对”(并不影响法意表达)。

全国人大法工委自成立“立法语言专家咨询委员会”以来,除了领导小组专家为国家每次出台的法律草案审阅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的问题,还积极组织专家研讨立法语言规范化的相关问题,为完成“立法技术规范化标准”项目做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2010年初列出了需要专家辨析的近义词词语有25个项目,每个项目由2~3位专家完成。“立法技术规范化标准”的具体内容在此不便引用,但规定非常具体,已经可以操作了。这个项目出台后,我国立法语言规范化将有具体的国家标准。

(二)司法改革与司法语言建设

2010年6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了《检察机关文明用语规则》,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律师执业行为规范》后,我国司法语言建设进程中的又一大进步。与进入修法时代的立法语言研究相比,司法语言失范的语言现象从形式上看被清除得更快些,规定也很具体。比如《检察机关文明用语规则》第五条:“检察机关文明用语以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为基本载体,同时尊重、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聋哑人语言以及地方方言”;第六条:“检察机关文明用语包括检察业务和综合工作中涉及的接待、询问、讯问、出庭、宣传和群众工作等执法和工作用语。”并在第七至十三条中分别就上述分项用语做了具体规定。

在高法、高检出台的这些法规背后,我们能感悟到我国法治文明建设的进步,国家要求司法人员使用司法语言时,要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和人文关怀。这些规则确实带来了我国司法语言的新面貌:法律文书中的“狗急跳墙”之类用语早就被清除,“人犯”一词在法条中一用17年,一旦被提出,像文虱一样被掐死拿掉。“说理”已成为改革司法文书使用词汇的高频词。在2010年6月3日北京东城法院审理的一起晚辈合谋“算计”房产、姥姥起诉反获支持的案件中,法院提倡遵守社会道德。判决书中引用了《孝经》:

我国早有百善孝为先的古语,“孝”有孝顺、善待父母之意,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儒家经典《孝经》把孝誉为“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本”,由此可见,“孝”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是天经地义、人之美德,在现代的社会应该更加提倡。结合本案,陆老太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张女士作为陆老太的女儿,理当孝顺父母,从陆老太处购买房产后,不给付房款,且在法院判决后拒不执行,违反法律规定,也违背社会道德。(4)

司法语言建设的方方面面,都给研究和关注司法语言的人这样一种启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需要文化支持,尤其是法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法文化源远流长,从来没有中断过。“德育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都是非常注重法、理、情三者一致的。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国的调解语言时,尤其会感悟到中国的调解语言中包涵着这种植根于中国法文化沃土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也应注意不把传统法文化中的糟粕带到今天的法治社会,比如“刑讯逼供”这种司法语言的恶习流毒,有时仍会侵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肌体,这是研究司法语言必须给予关注的。

在法庭审判环节,语言证据的分析认证在审判程序上仍然缺失;从与世界接轨的视野来判断,这既是中国法庭审判程序的缺失,也是中国法庭审判语言规范化的缺失。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与郑州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召开了中国首届言词证据分析认证及司法运用研讨会。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宝生教授到会做了相关报告,现在他的博士后邹玉华教授正在做这个课题的攻关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吴伟平博士的《语言与法律———司法领域的语言学研究》一书是这方面研究成果的权威。就我所知,刘蔚民教授关于语言证据的研究正在深入进行,而且已有这方面颇具影响的文章发表。

(三)新型法学人才的培养与精品教材编写

法律语言学的学科建设、新型法学人才的培养、精品教材的编写、理论联系实际的专项课题研究及其成果的转化等等逐渐形成了本学科相互支撑互为发展的关联整体。就中国的法学教育而言,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已有不同。不少法学家撰文指出:法学专业的在校学生虽然学习了比较系统的法学知识,但作为法律职业人所需要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运用能力却存在着缺憾。因此,应该对法学专业的学生加强法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加强法律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这是法学家们的反思,也意味着语言学和法学联姻与世界接轨的契机。

世界各国法学教育的共性是:法学教育基本上是职业教育,科学知识和人文素质融入职业教育过程之中;法学教育由大学专业学生和职业培训及实习两至三部分组成,在后一两个阶段重在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训练;法律实务界承担职业培训及指导实习任务,因此也是法学教育机构的组成部分。这些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法学院课堂教育的五个“中心”是: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案例分析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中心;以本土制度诠释为中心;以实用主义为中心。

中国法律职业基本技能培训的基本内容是:

为了新型法学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上述内容立项编写一本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法律语言精品教材。项目研究的主要思路是:从法学和语言学的研究视角切入来设计教材体例和内容。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分别按其客观规律进行设计。立法语言部分要加强对立法语言本体规范化、现代化的研究,修法语言技术、修法梳理的内容和方法等内容要纳入教材;司法语言按司法程序可以分为司法语言总论、法庭语言、司法文书语言等多项内容。项目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主要是对法律语言的使用现状做深入艰苦的实际调查研究,用现代化、科学化的方法得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和实用价值的成果,能为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和培训司法人员服务。

三法律语言研究的未来发展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为新的起点,中国的法律语言研究必然要服务于新的社会需求,这使法律语言学科面临新的学科任务。总的说来,立法语言精密化的修改工程任务比较重,法律内容方面所做的调整带来文字上或繁或简或修辞上的改动,可以由法学家和语言学家共同来完成。法律语言学的研究者们应该用现代化科学化的手段,首先对以宪法为核心、以七部大法为构架的法律体系主干分别一一梳理。也只有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语料库的方法建立立法语言语料库,进行有目标的排查检索,才能对法律文本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偏误进行修正;或者就法律语言的某些规律做统计量化研究,对某一特定法律内容的特定语言表述形式得出科学的结论,使其在立法语言体系中的位置和功能固定下来,使整个立法语言体系的稳定规范有据可依。

香港城市大学的邹嘉彦、冼景炬(5)、王培光较早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在法律语言研究方面取得许多优秀成果。如《香港中文判决书的语言问题》(王培光、冼景炬)、《香港法庭翻译研究》(冼景炬、程乐)。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近年来致力于法律语言的定量化与实证研究。中心建立了三亿多字的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语料库,以法律常用词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提取了大量常用词构成的固定表达句式,在此基础上着手编纂《法律常用词词典》,这为立法技术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材料。

当今的法律语言研究队伍中涌现许多新的优秀人才,并有知名的法学家加入,他们具备相当的研究能力,也有研究生人才资源,可以以课题组的团队形式进行法律语言的科学研究。

显然,社会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学科任务是学科发展的生命。“需求”和“任务”已经指明了法律语言的研究方向,一支由老、中、青三代形成的法律语言研究队伍,正以现代化、科学化的研究方法,追赶并实现着中国法律语言规范化的最终目标,为实现中国社会的法治文明作出贡献。

摘要:本文以“立法时代”与“修法时代”为界,从立法语言、司法语言、法律语言教学与新型法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回顾30年来中国大陆法律语言研究走过的路程,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关键词:立法时代,修法时代,法律语言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炯.二十多年来中国法律语言研究述评[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2]李振宇.法律语言学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鲁生.从立法时代跨入“修法时代”的第一步[N].检察日报,2009-08-31.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王东海,王洁.“一库三典”的法律语言研究资源建设[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4).

[6]吴邦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工作报告[R].中国人大网,2010-03.

[7]邢欣.国内法律语言学研究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4,(4).

中国快递的五毛时代 篇10

总之,2015年,中国快递或进入五毛时代,又或者连5毛都赚不到了。

崩溃边缘,中国快递进入五毛时代

或许是沾了电商和马云的光儿,中国快递业于2014年多次登上门户网站的头条,比汪峰牛,单日最高送货量达到100000000件,成为业界广为流传的佳话,而快递哥也一改平庸形象,变身高校女生最期待的暖男,传说中他们能月入过万,羡煞了白领和公务员们。但业内人士对此却不以为然,或者说无心去炫耀,因为只有身处其中才知道快递业只是表面风光。如前文所述,中国快递在2014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过程却充满了枯燥和心酸。

笔者有一位做快递的朋友,他常常抱怨在双十一高峰期疲于奔命,由于业务量激增,加之,电商大佬惯坏了消费者,很多人都要求24小时到货,这位朋友实在想不通,诸如衣服、鞋子类的商品有什么必要24小时到货?但正是这种“过度要求”让整个快递业陷入了癫狂的节奏中。为了满足要求,他们需要扩大仓库场地、增加分拣设施等等,这些都拉高了快递业的日常运营成本 。最难处 理的还是 人力问题,业务高峰期,快递摊主需要雇佣更多的临时工,他们在技能和服务意识方面都显得比较业余,潜在的风险非常大,更大的麻烦则来自于快递哥无法控制的贪欲。众所周知,快递业采用计件支付工资,送的越多,收入也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快递哥带来幻觉,他们主动压缩休息时间,像上了发条一样机械苦干,但却常常因身体过于疲惫,导致送货量仍不尽如人意。在送货高峰期,快递哥每天都上演生死时速,他们恨不得成为哪吒,脚踩风火轮地穿梭于城市之间,嘴里还念念有词,哇呀呀呀呀……好像一停下来手里的快递就会变成手雷爆炸一样。从快递哥的人生经历看,月入万元真不是什么好事儿,交通意外尚不是终极伤害,途中猝死才最值得深思。

其实,快递哥的崩溃也只是整个中国快递业的缩影,更大的崩溃则来自于整个行业恐将进入洗牌时期。随着运营成本的上升和无序竞争的加剧,中国快递业的利润已经一降再降,从最初每件一块钱的利润,到现在不到五毛的利润,2015年很多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亏损,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实力,未来三年内,中国快递公司势必会出现大面积的倒闭潮。显然,国内四通一达可能还扛得住,但大量的二三线公司可能会直接关门,更惨的是,其他行业公司倒闭之后还能寻求收购,但中国快递业因模式单一、业务重合,这些将死的企业连“被收购”的机会都没有,是真正意义上的死无葬身之地。

外狼入侵,倒逼中国成快递强国

中国快递让人担忧,是因为他们2014年的辉煌依旧是由快递员的两条腿和廉价的电动车来完成的。在业务量最大的时候,快递公司的领导还要费尽心思地歌颂基层员工,让他们保持“吃大苦,耐大劳”的崇高精神,最好能有“为中国快递业奉献终身”的觉悟。商业的运作大都如此,每个人都盼望着摆脱劳动,然后反过来去歌颂劳动人民,从而在相对小强度的劳作下获取高额利润,但谁也不是弱智,大家都需要生存和幸福感。当利润下降、工资逐渐降低,赞美之词渐渐失效之时,歌颂群体和实干群体间就会爆发不可调和的矛盾。笔者那位朋友在双十一或者快递哥中途猝死就是这个矛盾最集中的体现。

如前文所述,中国快递没有一个健康的发展模式,这种不健康性最集中的体现就是透支人员的体力和无序的恶性竞争,换句话说,谁能率先解决这个两个问题,谁就能存在下去:

事实上,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由机械取代人工,甚至由畜生取代人工都是一种进步,比如原来由人工拉磨,后来由驴拉磨,再后来人只要按启动键就可以了。快递业自然也要遵守这个规律,笔者认为,哪怕单纯地用骡子送快递也比快递哥要强。当然,现代社会不会再让骡子上路了,更靠谱的手段来源于无人机的配送,这也是中国快递业最该关注的技术方向。事实上,早在去年顺风快递就曾被爆出内测无人机送货的消息,但也仅仅停留在试验阶段,因技术、成本和中国地理环境的复杂度,这个试验没能取得成功,随后也就没了下文。

相比之下,国际上的快递巨头则要深入地多,美国亚马逊公司正在大力发展无人机送货业务,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战略性成功,他们的库房里已经有机器人在进行简单的配送工作,不仅能替自然人完成枯燥之工作,还能缩短订单平均处理事件,最大降幅是从1个小时缩短到了13分钟,更关键的是,机器人从来不会暴力分拣,也不会记录用户的信息并把它们倒卖出去。其实,从技术水平来看,现有机器人已经能满足一些快递行业的需求了,毕竟,货物配送或者运输的指令比起工业机器人、组装机器人要更简单一些,但目前造价仍然比较高,亚马逊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甚至花费8亿美元专门收购了一家机器人制造公司,短期内回本很难,但长期来看,这笔买卖绝对价值连城。而中国的快递企业最缺的就是这种前瞻性,以及长期发展的战略气魄,这也是为什么三家洋快递获得快递牌照之后,笔者隐约闻到一股“狼来了”的味道儿。

另外,中国快递之所以容易进入无序竞争,死拼价格,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服务趋于同质化,这和团购、手机、电信服务如出一辙。事实上,同质化竞争一直是中国商家的重要属性,一旦有赚钱的模式被发现,仅仅一秒钟就会涌现成千上万的模仿者。其实,中国快递业2015年势必会开始血雨腥风的洗牌,最容易留下来的就是那些资本雄厚的企业,而一些小型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就需要比大企业多动脑筋,走差异化服务路线,比如细分的场景快递、走向农村的快递、走向西部的快递等等。此外,本文主角快递哥也有巨大潜力,商家完全可以借助如今快递哥爆红的形象进行明星式包装,想象一下,要是贝克汉姆给女朋友送快递,她会嫌弃其来晚了吗?我想到那个时候,快递哥就是不是马仔了,有可能直接变成马云。当然,这只是一些零打碎敲式的点子,中国需要更系统性的创新,比如城市电子商务系统、大物流系统,同城快递增值服务等等。

总之,在面对行业洗牌飓风和外狼的入侵时,中国快递不能仅仅满足于五毛时代,怎么也得一块五吧,这不是面子问题,而是肚子问题。

摘自科技新发现

中国制造的太空时代 篇1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周晓飞说,“神舟”飞船是我国独立设计和研制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巨型航天工程,需要有许多高新技术的支撑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做保障。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实际上预示着一个国家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发展载人航天,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谢名苞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共组织了5次“神舟”飞船发射,前4次每次直接消耗大约为8亿元人民币;第5次发射,因为是载人飞行,费用稍多,但也不到10亿元人民币。

相较于动辄耗资数以百亿美元计的欧美航天工程而言,神舟五号载人航天的成功,向全球再一次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卓而不群;在举国欢庆华夏圆梦飞天的过程中,一批中国制造的著名品牌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人们增添一份喜悦,比如长城润滑油出色的运行于“神五”之中,比如飞亚达表成为继欧米茄等之后的第三个航天表品牌,再比如蒙牛以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的身份铺天盖地的号召“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

“慢时代”的中国需要精英的责任 篇12

经济慢点不好吗?

人类商品经济史表明, 一国经济难以摆脱发展周期律。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已连续30余年高速发展, 成就了经济史奇迹。但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 2012年后中国经济的下滑趋势终于表明规律难有“例外”。

就经济增长而言, “二战”后任何国家都未能始终独占鳌头。在不远的将来, 人们或许可以看到印度经济增速超越中国, 成为大国经济发展的新领头羊。

经济发展慢下来不好吗?从历史经验看, 后发国家经济发展三部曲 (起飞—巩固—成熟) 是基本成立的, 特别是对于体量巨大的中国经济而言。经历了长期腾飞后, 中国经济循序进入巩固发展期, 既属必然, 也为应然。此时, 放缓步子把把脉, 舒缓一下浮躁、焦虑的心情, 蓄氧充电, 整顿好行装再起航, 当是时下中国的理性选择。

中国应充分利用经济放缓的倒逼机制, 克服经济及政治改革的强大阻力, 以提升经济质量, 增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整体有机性, 在保持适当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 调整一下发展重心, 将国家生活重心转向社会治理, 转向民众的精神需求, 转向国人永世栖居却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毕竟人的发展需求是多重的, 经济发展作为人的物质需求基础, 不能长期取代或挤压其他发展需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30余年后, 适度兼顾其他领域的发展, 实现整个国家诸方面的均衡协调发展, 不只是国家的最终目标, 而且也是当前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深层且基本之途。

如何慢下来?

“慢生活”适逢其时。不过对中国而言, 短期实现并非易事。

追求现代化是后发国家的普遍心结, 而中国尤甚。先经千年辉煌, 后历百年屈辱, 特别是对近代中西对抗中西方坚船利炮物质优势的历史记忆, 成为中国人追求赶超式物质现代化的坚实民族基础。

此情况下, 改革开放后推动中国经济列车长期高速运行的, 其实是政府、民众及整个民族同向合力的结果。如今若要中国全面转入“慢生活”, 就需要主动削弱上述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合力基础。

在民族层面, 在为自身30余年经济辉煌而自豪的同时, 需要逐渐接受低速发展的现实及未来。需要体现大国情怀, 理性控制狭隘民族主义, 习惯接受其他国家在经济增速上的后来居上。要逐渐认识到, 整个国家的发展经由增速, 到增量, 再到增质, 是一种社会进化的表现, 是一种更为高端的发展, 是发展的更高阶段。

在民众层面, 需要对物质财富之于人生的价值意义重新审视, 改变对物质生活的盲目攀比及无止境追求, 转而重视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协调平衡, 更多地寻求精神生命的充实, 适度将个体发展重心转移到追求身心健康, 追求人际和谐, 追求绿色生活环境, 追求丰富人性的实现上来。

谁来拉慢车?

“慢车”并非意味着容易驾驭。对于有着政府主导悠久传统的中国, 执政党仍然是关键。但若要慢生活成为发展“新常态”, 则更多地需要漫长的、和风细雨式的价值重塑工作, 需要有新的社会主体来担当, 这就是社会精英群体。

在此, 有必要对社会精英进行重新界定。广义的社会精英应包括政界、商界、知识界、文艺界以及社会活动等各领域的精英分子。也就是说, 社会精英可以出身于草根, 存在于草根社会, 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上流社会。一个社会精英可以是物质赤贫却精神发达的知识分子, 也可以是既无权力、财富, 也无知识优势的社会活动领袖或舆论领袖。

现时代, 强调精英与大众的二分, 需承担“政治不正确”的风险。但若“不违心”而论, 精英与大众的分殊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尽管时下大众的智识能力已非旧时中国所能比拟, 但社会与国家发展仍不能撇开精英的引领。

但作为社会精英, 不论身居何种领域, 均宜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然而当下中国情形远非如此, 更多地呈现出精英的“强强联合”的情况, 而非为大众代言或为公益担当。这应是当今国人对所谓“专家”的精英阶层普遍缺乏认同, 以及“公知”污名化的原因所在。

因此, 中国精英需要再造, 需要塑造大批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公共意识和责任的精英群体。传统的士大夫阶层或许无须重建, 但传统的“士精神”却必须扎实培育。

结合时代条件, 知识精英 (确切的说是思想和教育精英) 及文艺界精英在引领国家发展转型上至关重要, 知识精英需担当起大众“再启蒙”的重任, 对民众进行思想和价值的重塑, 而文艺精英 (明星) 则需承担起“生活示范”责任, 外在地引导大众生活 (价值) 取向。

当然, 知识精英还需要充分的耐心细致和苦口婆心。因为在日益“民主化”和多元化的时代, 一些知识精英会发现, 在自己真心为民付出后, 民众并非一律“领情”, 网络上的批评、谩骂乃至侮辱也注定是无法避免的, 而认可者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数。此情况下, 需要继承鲁迅先生“韧的战斗”, 不能一遇挫折便打退堂鼓, 或以一点瑕疵为由放弃变革的理想。

文化精英们, 则需要首先重塑自身价值理念, 对于亿万“粉丝”这些给予自身丰裕生活的“衣食父母”, 不宜只以媚俗和煽情放大社会的低级趣味, 从而赢得“人气”, 而应以积极阳光的生活方式引导大众, 作为对社会真正的回报。

上一篇:电工培训下一篇:中职语文课程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