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中的造型元素

2024-10-14

影视艺术中的造型元素(精选7篇)

影视艺术中的造型元素 篇1

一、中国动画形象设计存在的问题

针对中国动画的设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 闭门造车

在迪士尼的动画设计中, 其相关动画形象的设计都是十分形象的, 这种设计的理念归功于动画师们自身严谨的设计观念。迪士尼的动画造型一直都处在造型美观、结构严谨、形象生动的状态中, 在迪士尼动画设计师的设计中, 他们的设计想法都是在实际生活中通过真实感受得到的。与之相比, 中国的动画设计师的思想就比较狭窄, 一般的动画设计公司都会选择在明亮的办公室, 整齐的办公桌前进行动画形象的设计, 这种动画设计的构图初衷就是在网上进行相似图片的描述和变形。

(二) 盲目模仿

在中国的动画造型设计中, 相关的设计方案就是按照外国的设计模式进行编排和模仿的。其实中国的文化特色也是十分明显的, 在动画设计的过程中, 可以按照中国连环画以及民间艺术的形式与传统艺术的融合, 在传统艺术中提炼出具有表现形式的造型语言文化。在现实的动画设计师眼中, 他们已经具有了相关中国文化设计的雏形, 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运用到实际的动画设计中进行展示和呈现呢?

(三) 角色造型的特色以及相关记忆点不足

在美国迪士尼动画设计中不难发现, 在动画设计中, 对相关造型的设计应该具有角色上的记忆理念, 只有将动画人物进行记忆点的呈现, 才能保证角色让更多的观众认可。在动画设计中, 应该在动画造型的直观设计上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这种直观的设计形象会比语言的表述更加让人记得住。

二、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使用方法

在中国动画造型设计中融合进相关的民族艺术元素, 首先可以在动画造型的设计中运用民族传统的图案表示, 这种角色的造型并不是随意想象出来的, 角色的造型应该按照角色在动画中的内容展现进行文化艺术的融合, 在现有的民族艺术元素中进行营养的汲取。我国的民族艺术造型展现形式十分的多样, 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 会挖掘出比较有特征的造型符号, 将这些造型符号进行造型语言的转换, 就会有效地融合到动画造型的设计中, 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动画角色文化的内涵程度。动画角色在民族文化的融合过程中, 观众会看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造型, 这种造型展示也会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十分有利的发展方向。其次, 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 应该将相关的内容进行动画形式的展现, 比如在动画造型的设计中, 使用简单的造型设计, 可以方便人们更好地记住动画造型的特色。并且, 在动画造型设计的过程中, 服饰的颜色也可以进行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国的象征颜色就是红色, 红色本身就带有比较喜庆祥和的颜色特征, 在动画设计中, 使用红色进行动画造型服饰的设计, 就可以展现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最后, 在动画造型的设计过程中, 还可以使用中国的民族图案, 祥云的图案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一种中国民族元素图形。比如在国产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中, 喜羊羊的造型设计就包含着祥云的图案, 这种图案自身就带有中国的民族特色, 给观众呈现的过程中, 也比较有亲和力, 同时, 这种图案的使用也涵盖着吉祥如意的中国传统思想。

在民族文化元素的使用中, 动画造型的设计并不是照搬照抄, 只是将民族文化中比较有特色的点进行合理地运用, 将民族美术的形式在动画制作中进行完整的展现。在动画造型设计的过程中, 假如中国的动画造型不具备中国自身的民族元素, 就会使得中国的动画产业变得毫无意义, 只是模仿外国的动画模式, 也会导致中国的动画没有广阔的发展平台。所以, 将民族元素与动画角色进行融合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这种意义将在今后的动画传播中具有十分明显的展现。

三、结语

在今后的动画造型设计中, 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元素会得到进一步的展现, 这种展现不仅仅可以将民族文化进行传播, 还可以为中国的动画造型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郝昕.浅析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使用方法[J].当代电影, 2012 (11) .

[2]刘松林.浅析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 2015 (04) .

[3]万俊.动画角色造型中国元素设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4.

[4]李丹丹.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 2011.

[5]阮灵丽.解读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 2012.

影视艺术中的造型元素 篇2

关键词:服饰造型设计艺术特质艺术形式美

好的影视剧作品,总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影视作品本身的情节外,还包括给人以震撼力的画面效果。而这种画面除了影片的场景和道具的运用,很重要的还有演员的服饰造型。它不仅可以辅助演员表达剧中角色的性格特征,还是概括影片所在的时代背景最有利的工具,它烘托了影片气氛,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出的丰富的服饰文化形态和内涵。基于影视剧服饰设计的挑战性和梦幻性,许多的知名服装设计师被吸引并加盟其中。他们与演员们一起使明星梦工场增添了更多光彩夺目的形象。作为服饰设计工作者,为了创作出更好的荧幕服饰造型,对服饰造型设计艺术特质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影视剧服饰造型设计的概念

影视剧服饰造型设计是影视作品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镜头语言表达不可缺少重要的内容,属于影视美术的范畴。它需要根据剧本和导演影片的风格,以及演员、化妆、布景、美术设计等因素的共同要求来帮助影视作品创作主人公的典型性格。它主要运用服饰造型手段艺术的来表现剧中人物外型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服装服饰形象与剧中人物能有机的统一起来。影视剧服饰必须整体设计出剧中特定的时代感、地方性和民族性,准确的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背景和性格特征。影视剧服装工作是由服装设计、服装管理、服装制作三方面组成。服饰的整体造型设计是其灵魂。

二、影视剧服饰设计与生活装设计的关系

生活服饰设计和影视剧人物服饰设计在功能、审美方式、造型技巧、时空因素等方面有所区别。前者是后者的创作素材,后者对前者则经过选择和衍变而提升其艺术含量。

我们说生活中的服装设计是为某特定群体来服务的,体现穿着者的身份爱好或某种需要;而影视剧服饰设计是为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剧情的推动而服务的,它依附于剧情的需要而存在。

生活服饰艺术是具有时空复合的综合性的,影视剧服饰艺术也同样具有这一特性。但影视剧人物服饰除了生活服饰具有的现时性以外,还具有历史时空的规定性。

生活服饰是由人穿在身上表现其审美价值的,是人创造和自我欣赏的重合;影视剧人物服饰则是由表演者和服装设计师共同创造的,是为了使观众对其认同,从而体现其审美价值的,其创造与欣赏含有某种分离因素。

对服饰艺术来说,造型因素大于活动因素,空间性重于时间性;影视剧人物服饰的造型魅力,是在人的动作过程中才有充分展示,其空间性和时间性是并重的,要在人物表演动作过程中来检验设计是否合理适用。

生活服饰设计中,设计师会以有限度的造型手段修饰人体的不足之处,如用垫肩修改人体肩部造型,或以鞋跟达到造型的时尚要求。而在影视剧人物服饰设计中,为塑造角色的形象可以使用各种特殊造型手段来改变表演者的装扮。

三、影视剧服饰造型设计在创作中的作用

当银幕上人的角色远离戏剧性和人为性的同时,依靠服饰这一充满符号象征性的外来道具,具有了某种补充、附加意义。我们可以从服饰对角色心理表达与形象塑造上、服饰予人的审美功效、服饰色彩带给人的视觉冲击、服饰对场景的烘托与营造、以及服饰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及社会学意义等方面来分析服饰造型的在影视剧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服饰设计可以反映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渲染人物情绪、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衬托人物处境、可以营造氛围;中国的观众广泛接受的审美形式是现实主义,这种审美取向必然会影响创作者、影视人物及影视作品的风格。影视剧中,在画面问、镜头问、段落之间的呼应、对比、流向,在角色与角色的服色之间,服饰色彩与环境色彩之间,构成色彩关系的配置和变化,成为影片的节奏、旋律、氛围表现的重要元素。影视剧中,服饰造型对历史的回顾展现、对时尚潮流的创造、对文化价值符号的构建、对文化解读视角的剖析以及对社会经济实力的展现都是其对社会形态影响的体现。

四、影视剧服饰造型的设计特性

我们可以将影视剧服饰的设计特性概括为:实用性、唯美性、象征性和再现性。

1、实用性

影视剧服饰造型是根据剧本和导演对剧中人物的刻画描绘而进行设计的,需要忠实于生活。設计的依据就是生活,作品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设计时要到生活中进行社会调查。为了营造超级视觉效果,吸引观众的眼球,在角色服饰设计上,在形象的塑造和角色的心理表达上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功效,我们设计师不能不做出认真的思考。在阅读剧本、了解剧中人物后,首要的问题是要收集剧本所提供的要求的那个时代的服饰资料。从报刊、杂志、文字记载、图片、照片、历史画、出土文物、同时代的影视片或者人物口头采访、调查等各种渠道去收集,越多越好。从而保证设计的实用性和真实感。

2、唯美性

服饰文化不仅是一种形象而直观的物质文化,同时还包含着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此,影视剧中的服饰造型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视觉元素,通过直观化的形象包装来表现一定的内容。设计师大多根据剧本的要求,虚拟现实设计服装,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拍摄电影、电视剧的过程中,服饰作为一种艺术以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精美别致的造型、适时的色彩,为这一视觉艺术添上了一笔重彩。它极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同样也起着修饰画面的效果,所以一个好的服饰造型设计对影视的成功与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侯孝贤的《海上花》中,为了展现当年人们身上的讲究与美艳,艺术指导黄文英参考当时租界洋风盛行的社会状况,在这些服装中还加入了许多混合西洋风味的蕾丝、蓬裙的设计。这些设计,经由手工缝制之后,完全呈现了当年上海在洋风吹袭下的中国情愫,写实而唯美。

nlc202309021053

3、象征性

服饰是文化现象,和民族的历史沿革息息相关的,不同历史时期各具特色。影视作品能反映出时代、民族和社会特征,因此影视剧中的服饰不完全是历史的再现,而是特定时期的符号,服饰本身也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作为电影表现的元素,有时某些服饰道具是导演作为一种象征与暗寓而设计安排的。比如为了体现气氛风格主题,或者角色个性情感等。《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的花棉袄,与家中的辣椒色调一致,揭示了人物的个性既善良又执着;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金色的盔甲表面上看是华丽和富贵的象征;影片《夜宴》的服饰用了比较暗的调子,大量的黑白灰用以表现《夜宴》一个哈姆雷特的主题。

4、再现性

服饰造型在影视作品中,犹如无声的语言,向观众讲解着画面的背景和故事。比如影片《英雄》在服装上,完全是以色彩来表现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内心的情感;电视剧《大明宫词》那绚丽华贵的明代宫廷服饰,给我们展现明朝的昌盛繁荣,朝廷、宫中的权力之争;电视剧《金粉世家》服饰上则运用于华丽的旗袍、考究的西装、洋服,来反映三十年代金融资本家,富商家族的奢华生活以及他们之间利益权贵之争。如《水浒传》的服装设计以独特的造型和恰当的色调,展现出当时的情景,服装色彩选择和搭配对衬托演员的个性至关重要。

五、如何按照人物塑造的需要进行影视剧服饰设计

一名合格的服装设计师要成功的设计出符合角色形象特征的服装,就必须按照剧本的需要,深入分析角色的身份,境遇以及心理历程,才能使效果符合剧情而又有真实感。

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剧本,明确故事发生的历史与时代背景,深入了解人物的身份、地位、兴趣爱好,以及人物形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导演以及演员要及时地沟通,以导演的要求和演员的自身素质为前提条件,确定服装的风格和类型。

其次,按照剧本制定详细的设计计划,深入研究人物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服装特色,从年代、地域、民族等宏观角度全方位,多角度的把握服装特性。在历史資料完备的基础上分析每个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和性格,对每个角色提出明确的设想。并将每个角色的发展变化过程做详细的分期,根据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形象发展期来进行服装设计。在这个过程在中,一定要注意服装风格的总体把握,分清主、配角之别,明线、暗线之分,以强化主题。但是,这些人物的服装服饰还要有一个总体的风格定位,防止使观众产生视觉上的不协调感。

最后,要合理运用服装款式、色彩和面料这三个要素。服装的款式和面料可以直接反映人物的社会地位与身份特征,而服装的色彩则是人物内心情感的最直接表现方式。只有合理地运用好这三个要素,才能最终设计出符合剧情和人物形象的服饰造型。

影视剧中整体服饰造型的水平,是关系到作品能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影视剧服饰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当今的影视剧服饰造型的典型特征是追求形象的唯美、传统与时尚、现代与前卫并存,加大服饰造型的形式感和体量感设计、增强视觉的冲击力,放弃完全重复历史,一切为戏剧影视的整体风格服务,并迎合具有现代审美取向的观众群体。传统审美样式已不具有唯一性,港台剧和韩剧及海外影视剧作品的增多,使影像纷呈而步入多元的传奇时代。作为影视剧服装设计师,需根据新时期观众的审美特点,创造新的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美。一部成功的影视剧的服饰造型设计,要正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可塑元素的发挥,保持设计观念与剧情的协调一致,在顺应市场的同时维护好精英文化与大众趣味的平衡,追求真实感与艺术形式美的最佳结合,是我们的课题。

影视艺术中的造型元素 篇3

1 实验动画艺术短片以及其角色造型

近年来,我国动画艺术短片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验进行的创新发展较为缓慢,其应用的素材以及应用的人物造型都存在相似现象,导致其表达的内容较为平淡没有特色,使儿童对此失去观看的兴趣,进而造成我国动画艺术短片的发展呈下降趋势。动画艺术短片展现的最终成果以及具体内容主要取决于实验动画艺术短片的制作研究创新阶段,实验动画艺术短片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于创新人员以及制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其主要的相关要求是对于制作精度、制作进程、制作内容以及制作手段等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以及能力需求。实验动画艺术短片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是在其中注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以及新的方向,进而使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走向另一个繁荣时代。在实验动画艺术短片制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因素是角色的创造以及角色的形象等,在实验阶段创造人物的具体要求是与之前出现的人物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特征差异,即具有独特性;创造的人物在与时代需求相符合的同时与实验动画艺术短片的内容也相吻合。

2 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角色造型中融入中国绘画元素存在的问题

实验动画艺术短片发展的一个具体方向是在其中合理地融入中国绘画元素,有一个较为细致的方向是角色造型,在其中融入中国绘画元素并不是一件易事,主要原因是在动画艺术短片的角色造型创造过程中对中国绘画元素的使用较为稀少,而受到国外绘画影响居多,导致我国的动画艺术短片失去原有的味道以及中国特色;该方面的制作人员对于国画的了解以及国画的应用极为不熟悉,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生硬不合理的感觉,存在较为强烈的东西方差异感;无法将国画的渲染效果以及意境完美地展现出来,与现阶段主要发展的动画艺术短片所表达的内容较为稳定有关。

2.1 受国外绘画因素影响大

我国近年来不断引进国外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对于我国各阶段人群的影响都是极为明显的,其中有利也有弊,其弊端主要体现在收视率等多个方面,其中自然也包括动画。我国动画制作中逐渐融进一些国外的制作效果以及制作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动画艺术短片的体现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合。我国部分动画艺术短片中强调的艺术失去了中国原有的风味以及色彩,进而导致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无法融入以及发展中国绘画元素,限制其进一步发展。

2.2 制作人员的能力问题

至于制作人员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是由于其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的内容较为混杂,所学的绘画手段较为繁杂,进而导致其在制作过程中受到限制,无法充分融合及发展国画元素,使国画在人物造型上的应用出现不协调性。

2.3 使用与表达的内容有差距

实验阶段的动画艺术短片的制作内容会受到一些具体因素的限制,如社会的热点发展方向以及人们的关注焦点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编排,可能会使我国的动画艺术短片的内容以及含义等出现重复现象,或者循规蹈矩,固步自封,最终导致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出现。这就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全面考虑以及应用中国绘画元素,或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偏差性。

3 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角色造型的中国绘画元素探究

3.1 对中国绘画元素的作用进行肯定应用

国画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国粹,代表着我国的文化底蕴以及文化风采,对于我国而言,其是历史长河中浓重而绚烂的一笔,将之运用于实验动画艺术短片的角色造型中再合适不过,主要原因是动画艺术短片是现今我国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传播途径。在其中添加国画元素的主要手段是在人物的塑造中通过其眉眼间神韵的表达以及神容的幽深神秘,使人物整体不仅美观还具有内涵。

3.2 对制作人员进行全面的要求

作为制作人员,要求认真分析和研究国画,以在创作中可以更好地融入国画元素,且针对动画艺术短片制作中的内容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不断促进制作人员制作的精细度以及工作态度得以提升。具体措施是在实际实验过程中进行人员之间的互相提醒并制定监督制度,以使制作人员进行科学的自我学习以及自我提高,进而在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角色造型中的设定中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中国绘画元素。

3.3 对动画艺术短片的内容进行创新化

动画艺术短片的内容直接决定其设计的人物性格、形象以及造型等。因此,在运用中国绘画元素前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现今,一些动画艺术短片的制作方向没有实际的内容以及实际的观看价值。因此,改变这一现象的主要措施就是在不同方向进行创新,创新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内涵、完整表达并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添加合适的中国绘画元素,使人物的整体画面感得以充实。

4 结语

“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角色造型中国绘画元素探讨”这一课题的主要目的是想在发展动画艺术短片的同时宣扬国画的风采,进行这一探究对于我国文化的继承以及发展有着实际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超淼.传统傀儡戏对现代动画表演的能指的切入——泉州传统提线木偶戏表演艺术在三维动画片中的创造性借鉴和实现[D].北京:北京大学,2006(5).

[2]刘腾.浅析规定情境下的角色性格塑造在动画短片《Me to Me》中的探索与实践[D].北京:北京大学,2013(5).

[3]姚荣菊.浅谈中国元素在动画角色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

影视艺术中的造型元素 篇4

地图能力是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专业技能。 其中, 长时间形成的绘画艺术呈现出色彩纷呈的局面, 将其合理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技能。通常情况下, 绘画艺术处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轻重虚实, 活化地图。将绘画艺术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 其主要是利用绘画过程中线条的虚实、轻重和色彩的明亮度差异, 将部分地理知识所涉及的地图、图表画活, 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 例如:在学习《地形雨的形成过程》《地球的公转运动》的过程中, 利用普通的挂图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便可以利用绘画艺术绘制图形, 让地图更加形象生动;其二是重彩对比, 启迪思维。在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老师将课本地图和板图相结合进行教学, 能够让学生在之后的练习过程中观察得既准确又迅速, 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二、引入语言艺术, 增加课堂趣味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 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 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地理课堂中, 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然而, 由于地理学科知识具有文理综合性、地域性、实践性和空间性等特点, 这又决定了地理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特性[2]。 因此, 将语言艺术融入地理教学过程中, 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修辞是语言艺术中应用较多的一种, 其形象生动、充满情趣的语言能够大幅度增强语言感染力。 通常在地理课堂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包括:其一, 比喻。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对部分教学内容使用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句进行表述, 不仅能够让复杂、深奥的教学内容变得牵线易懂, 而且有利于深度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有效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绪, 开发学生智力。 例如:在学习“我国行政区划分中主要包括省、县、乡三级行政单位”的知识点时, 老师在表述过程中便可以将其比喻成为学校内部的年级、 班级和小组, 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省、县、乡三级行政单位之间的关系。再如:学习《地层与构造》的知识点时, 其一老师可以将化石比喻成为文字、地层比喻成书页, 而整个地理环境的全部演化史则可以比喻成为一部完整著作;其二, 夸张。 使用夸张句将涉及的地理知识夸大或缩小地描述出来, 使语言活泼有趣。 例如:一句“整个宇宙空间中, 地球只不过就是沧海一粟”,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整个宇宙的大和地球的小;另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 准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水的源流状况及整个自然界水循环的规律;其三, 拟人。

三、整合表演艺术, 培养地理情感

(一) 引入歌舞, 激情引趣。

将歌舞引入初中地理课堂,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背景音乐, 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例如, 讲述俄罗斯的文化特征时, 可以播放一段相关背景音乐, 烘托课堂氛围;其次, 以歌曲导入, 唤醒情感。 例如:学习《河流》一节时,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长江之歌”, 以歌曲动人的旋律和气势吸引学生注意力, 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中;再次, 采取歌舞并举的形式, 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我国的民族》时, 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观看少数民族歌舞, 让学生深入感受祖国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

(二) 涉入小品, 自主探究。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表演平台, 有效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中。 其中, 当前初中地理教材中适合编制成课本剧的题材包括巴西热带雨林的保护问题、新城区建设、传统工业园及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策略等, 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点。

(三) 影视播放, 创设情境。

为了将艺术元素更好地融入初中地理课堂中, 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播放影视视频, 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获得不同的课堂体验, 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但是, 老师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应该切忌流于形式, 而是应该结合教材内容, 注意视频播放的频率和音量,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感受空间。 同时, 老师可以在播放视频之前提出相应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例如:在学习《南极洲自然环境特征》时, 老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南极洲景观的视频。 视频中呈现苍茫雪海和冰盖及冰川在雪风吹拂下发出的声响, 这种视听结合的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南极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四、结语

教学在某一层面上被看做是一门艺术, 而地理学科是一门融入生活的综合性艺术。 然而, 通过实践证明, 将绘画、语言和表演等艺术元素合理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中, 从而有效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摘要:教学在某一层面上被看做是一门艺术, 而地理学科又是一门融入生活的综合性艺术。基于此, 作者以活化造型艺术, 提高读图能力为前提, 具体阐述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艺术元素的策略。

关键词:艺术元素,初中地理,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权.现代地理课堂不能忽视“三板”教学[J].地理教育, 2014 (Z1) :120-120.

影视艺术中的造型元素 篇5

民间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街头艺术,与华丽奢华、令人陶醉的宫廷艺术不同,民间主要是以地区化、大众化、个性化作为主要的特点进行艺术表现,其主旨是未来体现艺术中的民间美术造型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而且很多民间美术都以众人皆知,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角色或者源远流长的历史小说作为核心,例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已经被拍成了各种形式的动画影视。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对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对动画影视创作的影响展开分析和研究。

1.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艺术特点

1.1 造型丰富,形象生动

我国民间美术艺术着重于塑造艺术中的形象,从多个角度全面完整地表现形象的特点以及完整的个性,并且写实的风格较多,这也是受到我国民间勤劳朴实的可贵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我国民间美术造型就形象的完整进行不断地改进和修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遵循不遮挡人物的特点,即一些性格、外表或者其他方面的缺陷,而是将形象的优缺点完整地表现出来,从而让造型与现实比较贴近,例如 :剪纸作为我国的一个宝贵的民间艺术遗产,已经流传了上千年,而艺术的本身也是体现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的全身的动作,基本难以见到局部的剪纸手艺,也是为了一个“真字”,这与西方的美术风格是有本质区别的[1]。

1.2 文化传承,富有寓意

我国很多民间艺术的创作都与现实生活有明显的关联,突出中国的文化寓意和文化传承,例如 :在剪纸艺术中,表现人们对年年“年年有余”的美好期盼时,通常都会剪两条鱼,即作为“余”字的谐音,还有“五福临门”,“福”字通常以蝙蝠来表现。这些都是我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当然,这种谐音的使用也被广泛运用到现代社会中,也会被不断传承和发扬下去。

1.3 韵味深刻,装饰完美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除了形态完整,传承文化以外,同时在神情和情态上都有独特的韵味,这也是由于艺术家在进行造型塑造是不但注意到造型的完整和多样性,同时在造型的后期完善和润色上也下了不少的工夫,这也是为了让观众在视觉上能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但是艺术家高超且精湛的技艺表现,更是我国古老且博大的文化体现,而且这些造型由于其装饰性也被广泛运用在民间一些特殊的节日或者场合,例如 :剪纸艺术通常会被用作窗花制作,并且多用于过年 ;而一些刺绣作品也被作为吉祥的象征被用于婚庆送礼等。

2.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对动画影视创作的影响

2.1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对动画影视创作的审美影响

审美观是人们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 :国家文化、社会价值取向以及社会潮流的影响,从而表现出来对作品的肯定和推崇。而我国民间美术造型的审美多取自我国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化,但是也是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导致我国现代动画影视造型都是夸张与写实、狂放又细致、直观又内涵的双重美术形象,也是将两个相互矛盾的特性通过美术形象这一特殊载体,实现统一协调,而借助这也丰富且富有文化底蕴的美术造型进行动画影视创作,将会让动画影视创作达到与观众思想上的共鸣,引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影视作品《猪八戒吃西瓜》的动画中,这个动画的创作是以西游记为背景,通过对人们眼中猪八戒贪吃自私的毛病进行深一步夸张的刻画,并且勾勒出猪八戒肥头大耳,体胖腰圆的特点,并且通过平面剪纸对形象进行活灵活现地塑造,并且进行丰富地背景渲染,富有滑稽的娱乐效果以及深远的教育意义[2]。

2.2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对动画影视创作的表现影响

西方动画的表现形式都是以动作作为主导,而我国早期的动画多数都是以很多民间美术作为基础,除了包含欣赏娱乐价值以外,也包含一些丰富的工艺价值,而且很多动画都是广泛结合了很多民间的美术,像面具、脸谱、窗花、皮影等,这也是人们将精神思想通过现实具体实物进行表达的重要体现,而我国早期动画的大部分设计者也吸收了这点重要特性,例如 :在《济公斗蟋蟀》中,不但运用到了窗花,而且结合了皮影戏的特点,但是造型却偏重于现代,比较饱满。

3.结语

中国民间美术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不但将我国朴实勤劳的精神和语言文化的特色通过艺术的形式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动画影视创作的个性化与文化性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将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艺术运用到现代动画影视领域中,不但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

摘要:美术已经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历史,而民间造型以它独特的魅力历经了无数时代大浪的淘洗,也渐渐流传到了今天,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了解、继承以及发扬。当然民间美术造型艺术也为我国现代动画带来了丰富的活力和色彩,从而让我国诸多的动画人物形象生动活泼,也成功还原了原著作者塑造出来的个性人物,所以研究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对动画影视创作的影响,将对我国动画影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影视艺术中的造型元素 篇6

1 当代影视艺术中中国元素表现的必要性

中国元素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 从中国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单一的、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事物或者艺术处理方式。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海外传播使中国元素成为当代影视作品的宠儿。其一, 中国元素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 出现在当代影视艺术作品中, 能够提升影视作品的审美高度, 使观看者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入手对作品进行定位;其二, 中国元素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是陌生的但是神秘有趣的, 使用在影视作品中, 能够成为观看者的精神兴奋点, 提高影片价值;其三, 影视艺术源于西方, 不断尝试在影视作品中应用中国元素, 是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 寻求文化融合的过程。

2 当代影视艺术中中国元素表现的方式

2.1 意象性表现

中国文化对情感、态度和审美的表达委婉含蓄, 喜欢用意象表达的方法, 古人以歌咏志, 弹奏传情, 都是在用意象进行表达, 这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典型的元素;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对情感、态度的表达往往是直接、具体和客观的。在影视艺术中, 西方式的艺术表现非常常见, 拍一朵花、一个人、一场大雨, 都是具体的表现, 而意象性的表现则比较少见, 虽然意象性表达给理解影视艺术作品带来了困扰, 但不妨碍其成就了一些优秀的影视艺术创作。例如, 在央视广告《水墨篇》在动态展现的过程中, 采用了意向表达的方式, 用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形象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来实现广告创意, 使用长城、鲤鱼、仙鹤、蛟龙、凤凰、和尚、道士、太极和武术等中国古代文明意象;而“和谐号”列车、鸟巢、飞机等代表现代文明进步的意象;同时, 《水墨篇》还采用水墨形变的方式将各种中国特色元素串联起来, 衔接自然。整个篇幅由墨汁滴入水中晕染开来, 经过一系列形象的转换, 最后, 以墨汁凝结收尾, 完整连贯, 一气呵成。这样的表现方式, 时间、空间相互交融, 虚实相互结合, 使广告结构完整,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流动的水墨图在背景的衬托下富有动感, 产生强烈的变化, 反映出深邃的中国文化意境。

2.2 形式性表现

中国文化有具体的代表性项目, 即西方国家没有, 而中国特有的, 这些项目既包括物质方面, 也包括了精神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大发明, 国宝大熊猫, 中国功夫, 中国茶道和古代剑术, 以及中国特有的风景, 经常出现在影视艺术作品中。这些元素以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 给影视作品带来不一样的审美风格, 甚至作为影视艺术作品的主角, 使电影本身成为文化代言人。例如, 《功夫熊猫》系列就是采用中国功夫的形式, 片中最具代表性和表现性的“功夫”和“熊猫”都源自中国, 影片中的角色如猴王、老虎等所演绎的动作、招式无不反映了中国功夫的精深。《十面埋伏》则对中国古代舞蹈和剑术进行了大量的镜头描述, 以此作为观影的审美关键点;还有就是采用中国风景的场景, 如《卧虎藏龙》《功夫之王》《木乃伊3》等优美的场景让人心旷神怡。

3 结语

中国元素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代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诉求, 也是影视作品本身发展的趋势。影视作品的剧本创作者、导演、演员及相关的创作工作人员, 应该对中国元素进行深刻的剖析, 从中国文化的各个角度出发, 探寻各种中国元素的实际含义和应用方法, 只有这样, 当代影视艺术创作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才能进一步提升。

摘要:本文对当代影视艺术发展进行简单介绍, 说明中国元素在影视艺术作品中表现的必要性, 并通过对影视艺术作品的分析, 说明中国元素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方法, 对影视艺术创作提出建议, 希望能够为中国元素与当代影视艺术创作的融合提供帮助。

关键词:当代影视艺术,中国元素,表现探讨

参考文献

[1]冯国栋.论当代影视艺术中中国元素的表现[J].电影文学, 2012 (10) .

[2]何丹.当代影视艺术的审美意境探析[J].艺术技, 2013 (6) .

[3]董永芳.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J].知识文库, 2016 (10) .

影视艺术中的造型元素 篇7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艺术的发展带来或多或少的机遇,有的是扩大了艺术的表现领域,有的是改变了艺术的传播空间,有的则给艺术以革命性的影响,促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之诞生。艺术是用言语、动作、线条、色彩、声音甚至是奇特手段构成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并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载体。科技则为艺术提供了更加丰富广阔的表现空间与想象力。

一,“相辅相成”——科技与艺术融合之现状分析

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科技”与“艺术”早已是耳熟能详的两个名词了。可如果我们来问:何为科技?何为艺术?恐怕没有人能够很准确地回答出它们的含义。科学家用他们理性的逻辑思维进行科技创新:艺术家则是拥有一种感性情感,注重直觉形象思维。

二战以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的重要基础就是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深深地影响了艺术家和公众对艺术的表达与理解。苏珊·朗格说:“一种艺术品就是一种表现形式。”任何艺术作品的出现都是需要一定的载体、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当代各个艺术领域都无时无刻不体现着科技与艺术的关系。下面分别从装置艺术、影视艺术等领域分析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一)装置艺术中的影像元素运用

现如今,对于以表现和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和人类生存境遇为主的装置艺术,开始进一步多媒体化即运用当代高科技的各种手段,从而使装置艺术出现了除富有传统品味的装置形态外,又出现了以多样化传媒手段而形成的装置组合,如视像装置艺术,就是将实物装置与影像技术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装置艺术家在当今高科技的时代背景下对这门艺术的再探索与发现。

2008年9月在上海成功举办的“快城快客”第七届上海双年展中,诸多艺术家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艺术界综合性的视觉盛宴。众多作品的呈现充分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其中来自中国台湾艺术家黄心健的互动装置作品《上海,我能请你跳支舞吗?》(如图1),作家运用科技的手段使其作品的互动机制将高耸的硬质高楼大厦.转化为与人共舞的软性图像。随着观众的参与互动、观众的肢体舞动而改变建筑的面貌,从而表达出作者引导观众重新思考改变城市空间的属性与自身行为的因果关系。再如美国艺术家Mike Kelly (麦克·凯利)的大型装置作品《浮游生态》“(如图2),作家利用雕塑、透镜状灯箱和影像构建出大型的装置艺术作品。该作品涵盖了装置、绘画、声效、影像和雕塑等各个领域。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大量文化的提示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将本土传统艺术与高端科技结合。还有如通过倒置的方式改变视觉习惯,给观众带来一种陌生感和距离感的多媒体综合材料装置作品《风景》(如图3),以及集火车车厢、铁轨,枕木、电视于一体的大型装置《移城》等,都全面综合形象地体现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之现状。

在科技发达的当代,我们会更多地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不同艺术领域之间的形式区别模糊化,比如装置与雕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且与其他门类的艺术形式也多混杂。像当今的电视装置形式,电视屏幕本身播放的图像配合电视的摆设与放置,成为了装置的内容(如图4:影像装置《苏与梦》)。反映了在科技的作用下,人类的审美以及对艺术的理解已经有所变化。由此,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影视艺术中的体现。

(二)影视艺术中的科技元素

电影与电视,我们统称影视艺术。“影视作为艺术媒体自70年代后期得以迅速发展,是与影视技术的发展、应用的普遍化并行的。作为一门新的艺术媒体,它和以往的画面、纸及各种材料的静态艺术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葛鹏仁它是由技术支撑来完成的,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和由此引发的审美体验和感悟都是由于技术的选择和操作导致的。

我们从电影与电视发展史的描述上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对电影与电视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影响。再从掌握技术的人,即影视创作者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影视艺术之所以呈现出丰富的艺术效果和艺术表现力.就在于创作者对技术有着各自不同的选择和操作。作为后期剪辑艺术,可以从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入手,突出影视的魅力来源于科学技术的支撑。而且电影史与电视史上的每一次创新、突破似乎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正是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给影视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依靠科技手段更好地反映内在的文化与社会蕴含。

影视艺术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剪接到电脑合成,以及电影的许多艺术表现手段,如光的控制,镜头速度的变换,音响和特技的运用,都依赖于科技的提高。

我们身边不乏有喜欢科幻片的人们,他们可曾知道科幻片与数码技术及其高科技手段对影视艺术的巨大影响?如果没有高科技的发展,现在屏幕中存在的电影《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哈利波特》等一系列神奇的画面都不可能这么奇幻地出现在屏幕上。那一幕幕反映现实中完全不存在的远古遗迹,巨大的已绝迹的恐龙,任意穿梭于时空的人类以及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沉入海底场景等,这所有的一切只有通过电脑特技进行虚拟制作,才可以使人感觉到就像真实的画面一样,这是纪实拍摄根本无法做到的。在数字化科技时代,影视艺术较好地解决了以科学技术“真实”地表现完全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物和故事的问题。总之,科学技术下的数字化技术将给影视艺术的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翅,为人类带来视觉大餐的盛宴。

二、“添砖加瓦”——科技与艺术的交融之前景

随着科学自身各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加剧,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将日益加强并成为历史的必然。

艺术是表现人类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对自然和社会中人类活动的认识和表现,最终寻求“真善美”的普遍性。科学与艺术都属于创造性的劳动。李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连接它们的是创造性。”同时这个创造需要艺术与科学的想象与灵感,而想象与灵感就是创造与创新的发动机。

正如福楼拜曾预言的那样:“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山下分手,回头又在山上会合。”可以断言,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步伐加快,将极大地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人类会逐渐真正感受到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美妙及真谛,也将有更多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更多的普通人自觉地通过多种途径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殿堂添砖加瓦。

三、“一柄双刃剑”——辩证地看待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受到自然情态、文化背景、科学与艺术普及的程度以及时代经济、社会环境的制约,我们不能把它理想化,更不能认为可以将理想化。但全社会应当重视和大力倡导及促进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科学的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艺术家在科学的鼓励下不断地创新,可艺术家仍然需要具有艺术家的思维,对创新意识的把握,才可以在科技的作用下,不断创造出杰出的艺术作品。

同样,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在肯定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同时,也要意识到科技对艺术甚至是对我们人类生活带来的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用。比如盗版现象,虽然高科技使艺术达到了全世界资源共享的目的,可盗版却引起了版权无法保护等问题。影视领域中,近年来好莱坞电影越来越贪得无厌地追求视听的奇观性,越来越失去内容性。比如一些电影导演在他们的作品中,为了表现特技而特技,使其影视艺术变得相对空洞,仅仅停留于浮浅的技术层面,疏忽影视艺术的思想性等。

科技不仅仅给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对我们普通人,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使我们视野更开阔。比如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等,让人们在一种被动的层面上去接受外界高科技艺术环境中带给我们的一切信息。不论是好是坏,是善是恶,这所有的一切也需要我们去鉴别。

四、总结

首先,艺术家总会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作为表达情感的工具,让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到达世界每一个角落,极大地丰富着全世界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次,科学家用人类从来没用过的语言表达人人都有却不易表达出的情感。艺术家要创造出艺术作品感染人类;科学技术要创造科研成果来为社会、国家创造物质、精神财富。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技和艺术的融合,正成为新世纪的趋势。科学必须改善人类的生活,就像艺术应该滋润我们的心灵,为人类创造完美生活一样。

让科学与艺术携起手来,共同开拓我们人类美好的明天;祝愿艺术为科技插上翅膀,科技为艺术提供技术支撑,让科技与艺术在彼此的进步旅程中自由翱翔。

摘要:艺术为科技产物赋予更加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又影响艺术家和公众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随着科学自身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加剧,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将日益凸显并成为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顾丞峰.中国当代艺术倾向丛书——装置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出版社,2003

[2]贺万里.装置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3]葛鹏仁.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281页

[4]苏珊·格朗.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3

[5]快城快客——2008年第七届上海双年展手册

上一篇:地球大气层的演变下一篇:供应链金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