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司法权(共3篇)
军事司法权 篇1
我国的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在历史历朝历代基本集中统一于王权或者皇权。历史上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的关系是在二者集中统一于至高无上的皇权基础之上来讨论二者的分离和集中。
一、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早期的统一
战争是随着原始社会后期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军事法也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 王权的建立而产生。原始社会末期, 氏族酋长为了驱使氏族成员勇敢作战以夺取胜利, 首先制订了军法。 (1) 相传我国最早的法律《皇帝李法》, 就是军事法;最早的法官士或理, 也是军官的名称, 传说皋陶就兼负执掌兵、刑的双重任务 (2) , 这就说明当时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是统一的, 无论是由国王直接掌管还是赋予权力予将帅, 二者都是密不可分的。
这时的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统一于王权, 夏商周三代的国王都有最高的军权。夏的第一代君王启在讨伐有扈氏的《甘誓》中, (3) 表现出了包含军事司法权和统帅权的绝对的王权。同样在商汤讨伐夏桀的《汤誓》中, “尔不从誓言, 予则孥戮汝, 勿有倏赦”说明王拥有最高的军事惩罚权。
随着西周的版图、人口的扩大和增长, 周王实行分封制来管理幅员辽阔的国家。同样对于军权的使用, 周王不能亲力亲为, 周天子就通过“命卿”制度, 使将军官员代为行使军权。《周礼.夏官司马》记载着周天子设立夏官司马官职, 由司马掌管军政大权, “大司马之职, 以久伐之法正邦国”。表现了出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的统一
二、军事统帅权与军事司法权的初步分离
春秋战国时, 奴隶制纷纷瓦解, 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社会处在大变革、大分裂的时期。周天子不再拥有无上的王权, 以至于军权从周天子手中滑落到诸侯手中, 又从诸侯手中下移至卿大夫。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局面, 以至于出现礼崩乐坏, 战国七雄并立的混乱局面。
随着战争的增多, 将帅逐渐有了更大的军事统帅权和军事司法权。齐国的将军司马曾说:“将在军, 君令有所不受。” (4) 《尉缭子》记述了将军有处死全军任何人的权力。另一方面, 军事法官在这一时期也在各国逐渐出现, 以掌管军政等事务的的司马担任。河曲之役, 赵孟故意使人以其乘车干扰行列, 司马韩献子“执而戮之”。 (5) 从这里已经产生了军事司法权与军事统帅权的初步分离, 虽然将帅在这时还是拥有不可动摇的军事权, 集军事统帅权与军事司法权于一身, 但是司马已经作为执行军事司法权的单独官职而在各国存在。
秦汉时, 除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司法权和统帅权外, 也赋予了将帅以相应的权力。由于军队执行的是作战任务, 军情瞬息万变, 客观上要求统军将领要有临机处置权和对军事犯罪案件的专门管辖权, 以确保战场胜利。 (6)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军功爵赏, 皆决于外。” (7) 就表明了当时将军在战时的司法权受约束极少。对待普通军人违法, 由专门的军法官“军正”进行管辖和执行军法。军正在军中的执法有一定的独立性, 他只能对士兵及将帅的部署实施军事司法权。作为将帅在军法方面的助手, 军正更多的是在行使将帅军权之中的军事司法权。
三、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关系的完善
唐朝的军事法律制度基本沿袭了隋朝, 司法制度日趋完善。但是, 唐代的军事司法系统随着唐代由兴盛到衰微, 从相对独立的地位日趋弱化, 以至于成为节度使军权的一个附属权力。
唐朝初期, 均田制决定了府兵制作为一种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制度存在。这时凡成丁卫士不上番时, 自家从事生产, 上番或教阅时, 才集于京师或所在地执勤, 遇有战争则由中央临时委派元帅、大将统一调动指挥 (8) 。在平时, 都督 (护) 府负责本地区的军政事务, 下设法曹, 以参军事为长官, 辅助都督 (护) 府行使军事司法权。 (9) 而领导和管理府兵的诸折冲府和卫率府因为未射军事司法机关, 故不能行使军事司法权。这就形成了在均田制、府兵制背景下的军事司法权和统帅权的分离。在战时, 军事司法权的行使则由皇帝任命的临时性武官行军大总管负责, 使得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在皇帝授权之下得到统一。
随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均田制难以为继, 随即府兵制得以瓦解。开元年间, 募兵制在全国得到普遍推广, 甚至皇帝下诏允许各个节度使有就地募兵的权力。《旧唐书》就记载“天宝中, 缘边御戎之地置八节度使。受命之日, 谓之节度使, 得以专制军事。”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成为本辖区的最高统帅, 而使皇帝对军权的控制大大削弱。由于皇帝的“赐之旌节”, 节度使拥有极大的军事司法权, 可以“总军旅, 颛诛杀”。 (10) 这种司法权甚至不受皇帝的制约, 掌握本军队的生杀大权。最终导致了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 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渐渐远离中央, 集中于各藩镇之下, 最终导致了唐朝走向终结。
宋代吸收了唐朝乃至五代时将帅握有重兵对中央造成威胁的教训, 通过集中军权于皇帝, 将军权按职能划归到不同部门, 以文治武的方法, 建立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军制。在平时, 军事统帅权和军事司法权是相分离的。在战时, 将帅则有直接处置违法者的权力。战争结束, 将恢复成平时的军事司法制度。
四、军事司法权与军事统帅权关系的最终形成
明清作为我国历史中最后两个朝代, 吸收借鉴了历朝历代军事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形成了固定的军事统帅制度和军事司法制度。明朝军事法沿用唐制, 清朝军事法沿用明制。此时, 皇权对于军权的掌握到了空前的地步。
明朝初期, 平时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掌握在五军都督府中, 都督府五军断事官“总治五军狱刑”, 下设稽仁、稽义、稽礼、稽智、稽信五司, 各理其军之刑狱。 (11) 其下各省都指挥司设有都卫断事司, 主军之刑狱。同样作为最高军事统帅的五军都督府, 在明朝中后期地位逐渐降低, 实权向兵部转移, 后来“所谓五军都督者, 不过空名虚数而已。”这时, 在平时的状态下, 各级的军事司法权与军事统帅权是基本分离的。在战时, 明清两代均采取从重从速, 就地审判, 就地处罚的方式, 体现了战时的特殊性, (12) 皇帝将战时审判的大权赋予了将帅。戚家军的《纪效新书》中记载:“行营排阵间, 将领敢于行伍中抽一人一骑者, 军法从事。”清朝规定, 战时的重大军事犯罪“从总兵官, 量事轻重治罪”。这就说明在战争期间, 将领不但拥有统帅权, 也拥有对下属进行军事审判的权力。
五、结论
从夏商周到清代, 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归属于军事权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军事权又是封建君权的保障和外在表现, 历朝历代的王或者皇帝都从根本上控制着军事统帅权和军事司法权。所不同的是, 在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时, 皇权对军事权控制得较为严格, 这时最高统治者注重对军事权的制约。在平时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往往分属于不同部门不同等级, 随着历史的演进, 这种分权越来越细, 来达到各部门、各权力分工负责, 互相制约, 以至于军事司法权分配于军事行政部门、地方行政长官以及军事监督者的手中, 而将领多为临时派遣, 其统帅权远远大于司法权。战时由于战争的迫切性, 这二者权力则迅速地集中于将领。当地方势力膨胀, 皇权对于军事权控制较为松散以至于军事大权旁落时, 军事统帅权和军事司法权则基本分散地集中于各地方首领和各将领手中。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二元变迁的历史就是军事司法权从统帅权当中脱胎分离的历史。时至今日, 我国军事司法权的配置也受到了历史上平战分开、军事司法权在平时独立于军事统帅权的影响。在平时, 军事司法权的配置相对独立于军事统帅权, 但是实践中还受到来自于军事行政部门的诸多影响;在战时, 对于被赋予临时处置的权力的指挥员, 其权力的行使也应当受到规制和监督, 使之在战场上不被滥用, 从而既维护了军队秩序, 又保护了军人的合法权利。
摘要: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同属于军事权的下位权。在我国军事法制历史长河的发展中, 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所呈现出的集中和分离不同的关系。在平时和战时, 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的关系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又呈现出了另一番景象。无论从纵向的历史中还是从横向的平战状态中, 会发现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这对权力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这对当今这二者权力的发展起到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军事,司法权,统帅权
注释
1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142.
2周健.中国军事法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13.
3<尚书·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 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 怠弃三正, 天用剿绝其命, 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 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 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 汝不恭命。用命, 赏于祖;弗用命, 戮于社, 予则孥戮汝。”
4史记·司马穰苴传>[M].
5周健.中国军事法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106.
6丛文胜.军事法制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1:90.
7史记·冯唐列传[M].
8周健.中国军事法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217.
9徐占峰.军事司法权配置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8.6.
10赵翼.廿二史札记[M].
1111梁玉霞.中国军事司法制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6:19.
1212周健.中国军事法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304.
军事司法权 篇2
1 对于军事法律英语中关键词的翻译
1) 法律英语中不少词和短语在平常的语境中也使用, 但在法律英语中有着自己特殊的含义, 而不懂法律英语, 就不能掌握其准确意思, 因而遇到这些词语, 要注意其在法律英语中的含义, 由于军事法律英语同样使用这些词, 翻译时尤其要注意。
比如第四十一条“回避”中有一句话, 英文原文为“Themilitary judge, or if none, the court, shall determine the relevance and validity of the challenges for cause, and may not receive a challenge to more than one person at a time.”, 原文翻译为“军法审判官, 或者没有军法审判官的法庭应当决定回避的理由是否与本案有关和合法, 但不能同时受理一人以上的回避。”[1:11]“challenge”在普通英语中的含义为“挑战”, 但在法律英语中适用的是它的另外一种意思“提出异议 (a statement oran action that shows that sb refuses to accept sth and questions whether it is right, legal, etc.) ”[2:260]文中将“challenge”翻译为“回避”并不恰当, 其实“challenge”本来的意思是“申请回避”[3:30], 而“challenge”有两种, 一为“challenge for cause”, 要求说明理由;另一为“peremptory challenge”, 无需说明理由。因而本句翻译可以改为“军法审判官, 或者没有军法审判官的法庭应当决定有因回避申请是否与本案有关和合法, 但不能同时受理针对一人以上的回避申请。”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对第五十一条的翻译中, 第五十一条“表决和裁决”第一款, 英文原文为“Voting by members of a general or special court-martial on the findings and on the sentence, and by members of a court-martial without a military judge upon questions of challenge, shall be by secret written ballot.”原翻译为“高等或特等军事审判法庭对决定和判决的表决, 以及没有军法审判官参加的军事审判法庭对争议的表决, 一律应当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1:13]文中将“questions of challenge”翻译为“争议”不当, “questions of challenge”在法律英语中有特殊的含义, 即“有关申请回避的问题”。
又如在第六十条“军事审判法庭召集人的初审”第四款中有一句话, 英文原文为“The recommendation of the staff judge advocate or legal officer shall include such matters as the President may prescribe by regulation and shall be served on the accused, …”原翻译为“军事审判法庭召集人或者根据本条有权审查的其他人的军法顾问助理或海军军法顾问助理对案件的书面意见应当包括总统条令规定的有关事项, 应当有利于被告……。”[1:16]该翻译将“should be served on the accused”翻译成“应当有利于被告”是错误的, 译者在此处大概将“serve”理解成了它的一种普通意思, 即“to be useful to sb in achieving or satisfying sth (对…有用) , ”而“serve”在法律英语中有一种用法是“serve sth on sb”, 其含义是“送达 (to give or send sb an official document) ”[4:1587]现根据英文将全句翻译为“军法顾问助理或者海军军法顾问助理对案件的书面意见应当包括总统条令中规定的有关事项, 并且应当送达被告。”
2) 在法律英语中有许多专用的词汇, 在普通英语中不适用, 即便是国外的一般人也难以了解其含义, 所以在军事法律英语的翻译中, 要掌握专业词汇。如“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是美国刑事诉讼中对证据的标准, 学界一般翻译为“排除合理怀疑”, 这种情况下一般应与学术界通行的翻译统一起来。加之军事法律英语的翻译又涉及到一些军事术语, 如对于不同的军种、军衔、军官的翻译, 所以还要掌握一定的军事常识。
如第五十一条“表决和裁决”第三款第四项, 英文原文为“that the burden of proof to establish the guilt of the accused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is upon the United States.”, 原文翻译为“除合理疑问以外, 证实被告犯罪的举证责任, 属于政府。”[1:14]“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是美国刑事诉讼中证明被告犯罪的证明标准, “In a criminal case, the proof necessary for a conviction must be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because of 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4:98]即由于刑事诉讼中无罪推定原则的存在, 刑事案件定罪证据必须符合这一标准, 学术界一般翻译为“排除合理怀疑规则”。因此正确的翻译应当是“国家负责证明被告犯罪证据足以排除合理怀疑”。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对第一百零六条的翻译中, 第一百零六条 (甲) “间谍活动”第三款, 英文原文为“A sentence of death may be adjudged by a court-martial for an offense under this section (article) only if the members unanimously find,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aggravating fac-tors:……”, 被翻译为“军事审判法庭只有在一致同意、没有任何合理疑问的情况下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时, 才判处死刑……”[1:24]在本句中,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应翻译为“排除合理怀疑”, 其在句中的位置也应调整, 较准确的翻译应是“只有在军事审判法庭成员一致认为, 下列一项或多项加重因素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的情况下, 方可对本条规定之罪判处死刑。”
又如在第三十六条“总统的制定法规权”第一款, 英文原文为“Pretrial, trial, and post trial procedures, including modes of proof, for cases arising under this chapter triable in courts-martial, military commissions and other military tribunals, and procedures for courts of inquiry, may be prescribed by the Presidentby regulations…”, 被翻译为“对于军事审判法庭、军管法庭和其他军事法庭对依照本法受理的案件进行预审、审理以及延期审理的程序, 包括证明手段, 以及军事调查委员会的程序, 总统可以颁布条令加以规定。”[1:9-10]此处将“post trial procedures”翻译为“延期审理的程序”, 意义不当。“post”作为英文单词中的前缀, 其含义是“after后, 以后”[2:1336], 而“延期审理”一般翻译为“postponement of trial”[5:641]同时从前面提到的“pretrial (预审) ”来分析, 此处应翻译为“审判后的程序”。
又如第十五条“指挥官的不经审判处罚权”第四款, 英文原文为“The officer who imposes the punishment authorized in subsection (b) , or his successor in command, may, at any time, suspend probationally any part or amount of the unexecuted punishment imposed…”[1:5]被翻译为“有权实施本条第二款规定处罚的指挥官或者他的授权的指挥官, 随时可以暂缓执行已经科处但尚未执行的一部或者全部处罚。”, 文中将“his successor in command”翻译为“他授权的指挥官”, 而“successor”正确的翻译应为“继任者”, “a person who takes an office or position formerly held by someone else”[6:1056]。
3) 在法律英语的用词中, 有时会故意使用一些比较模糊的语言, 表面上看来, 这与法律英语要求的准确性是相违背的, 但在特定的环境中, 无法使用较准确的语言, 只能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如“reasonable time (合理时间) ”。对这些模糊词语的翻译, 要根据它适用的具体语言环境来把握其意思, 没有固定的方法。
比如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第七项, 英文原文为“The Secre-tary concerned shall, by regulation, define"reasonably available"for the purpose of paragraph (3) (B) and establish procedures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military counsel selected by an accused under that paragraph is reasonably available.”, 被翻译为“各军种的部长应当以条令形式明确本款第 (三) 项第2目“适当有效”的含义, 并且规定被告依照本款选择的军队律师是否愿意接受的界限。”[1:10]查找该条第二款第三项第2目为“The ac-cused may be represented--…by military counsel of his own selection if that counsel is reasonably available (as determined under regulations prescribed under paragraph (7) ) .”其含义为“被告可以选择由下列人员代理……自己选择的可以合理提供的军队律师。 (合理提供的含义根据本款第 (七) 项由条令加以规定) 。”原来的翻译将"reasonably available"翻译为“适当有效”, 难以理解。根据词典的解释, “reasonably”具有“公平合理地, 适度地 (in a fair way) ”[2:1436]的含义。而available的含义为“able to be had、obtained、used、seen, etc.”[6:59]综上所述不如译为“合理提供”恰当。并且原翻译将后半句翻译为“是否愿意接受的界限”与英文含义不通。正确的应翻译为“各军种的部长应当以条令的形式明确本款第 (三) 项第2目“合理提供”的含义, 并且规定相应程序以确定被告依本款选择的军队律师是否属于合理提供。
4) 在翻译成汉语时, 要主要使用法律语言。英语和汉语中的法律术语都各有其特定的法律上的意义与效果, 不可随便改变。为了达到法律上的效果对等, 译者应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原词对等或接近对等的正式用语而不是任意自创新词。
如第一百零六条 (甲) “间谍活动”第一款第一项, 英文原文为“Any person subject to this chapter who, with intent or reason to believe that it is to be used to the injury of the United States or to the advantage of a foreign nation, communicates, delivers, or transmits, or attempts to communicate, deliver, or transmit, to any entity described in paragraph (2) ,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ny thing described in paragraph (3) shall be punished as a court-martial may direct”, 原来的翻译是“凡受本法管辖的人员, 意图或者信仰从事损害美国、为外国利益服务, 向本条第一款第 (二) 项规定的实体, 直接或者间接地联络、递送、转交或者试图联络、递送、转交本条第 (三) 项规定之物品者, 应当依法受军事审判法庭的审判。”[1:24]在该句中, 将“with intent or reason to believe”翻译为“意图或者信仰从事”难以理解, 在我国法学理论中描述行为人的心理状态时, 有“应知”和“明知”的提法。为了便于理解, 不如改为“凡受本法管辖的人员, 应当知道或明知其行为会损害美国利益或给外国带来好处, ……。”
5) 注意英文中关键的介词、连词的翻译。在英文中有不少介词、连词起到连接前后单词和句子的作用。对于这些关键词翻译要准确, 如果理解失误, 也可能导致意思相反。
如第六十一条“放弃或撤销上诉”第二款, 英文原文为“Except in a case in which the sentence as approved under section 860 (c) of this title (article 60 (c) ) includes death, the accused may withdraw an appeal at any time.”, 原翻译为“对于已经军事审判法庭召集人依据本法第六十条第三款的规定批准的包括死刑判决在内的案件, 被告人可以随时撤销上诉。”[1:17]按照该翻译, 对于已经批准的所有案件, 包括死刑案件, 被告人可以撤销上诉。其含义正好与本来的意思相反, 原因在于翻译时没有把“except”翻译出来。该句的本来意思是为了表示对死刑案件的慎重, 除死刑案件外, 其余的案件, 被告人可以撤销上诉。正确翻译应当是“除依据本法第六十条第三款的规定, 所批准的刑罚中包括死刑的案件外, 被告人可以随时撤销上诉。”
又如第七十二条“缓期执行的撤销”第一款, 英文原文为“Before the vacation of the suspension of a special court-martia sentence which as approved includes a bad-conduct discharge or of any general court-martial sentence, the officer having special court-martial jurisdiction over the probationer shall hold a hearing on the alleged violation of probation.”, 原翻译为“经过核准的特等军事审判法庭的判决, 包括品行不良退役的判决, 或者高等军事审判法庭的判决, 在撤销缓期执行以后, 对缓刑犯具有高等军事审判法庭管辖权的军官, 应当主持审讯该犯在缓刑期间的违法事实。”[1:20]文中将“撤销缓期执行以前”, 翻译为“以后”, 意思大变;要撤销缓刑, 应当先审查清楚缓刑期间的违法事实再予撤销, 先后顺序不能颠倒, 原来的翻译没有将“before”一词正确译出, “special court-martial jurisdiction”又因笔误写成了“高等军事审判法庭”。应改为“经过核准的特等军事审判法庭的判决, 包括品行不良退役的判决, 或者高等军事审判法庭的判决, 在撤销缓期执行以前, 对缓刑犯具有特等军事审判法庭管辖权的军官, 应当主持审讯该犯在缓刑期间的违法事实。”
又如第一百三十五条“军事调查委员会”第三款, 英文原文为“Any person subject to this chapter whose conduct is subject to inquiry shall be designated as a party.Any person subjec to this chapter or employed by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who has a direct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of inquiry has the right to be designated as a party upon request to the court.”原来的翻译是“受本法管辖的人员, 自己的行为应受询问的, 是军事调查委员会的一方当事人。受本法管辖的人员或者国防部雇佣的人员, 与询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根据委员会要求, 有权被指定为一方当事人。”[1:27]文中将“upon request to the court”翻译成“根据委员会要求”, 把利害关系人与委员会的关系颠倒了, 如果其原意为“根据委员会要求”则英文应为“upon request of the court”。因而正确的翻译是“在向委员会提出请求后, 有权被指定为一方当事人。”
6) 翻译如同写文章, 要注意前后一致, 对于同一个词或词组, 如果没有不同的意思, 翻译时要用统一的标准, 即便是由不同的译者翻译, 关键的词汇也要统一起来。
如第六十二条“国家上诉”第一款第 (二) 项, 英文原文为“An appeal of an order or ruling may not be taken unless the trial counsel provides the military judge with written notice of appeal from the order or ruling within 72 hours of the order or rul-ing.”, 被翻译为“对上述命令或者决定的上诉, 应当在该案出庭律师在命令或者决定发布后72小时之内向军法审判官提出书面上诉通知之后进行。”[1:17]文中将“trial counsel”翻译为“出庭律师”不当, 在美国统一军事司法典中, “trial counsel”与“defense counsel”对应, 前者指的是代表国家起诉的军事检察官, 后者指的是为被告辩护的律师, 在该法的第27条和第38条中, 译者都是将“trial counsel”翻译成了“军事检察官”, 不知何故此处翻译失误, 应予改正。
又如第六十四条“军法顾问的复核”第三款第二项, 英文原文为“If a rehearing is ordered by the convening authority finds a rehearing impracticable, he shall dismiss the charges.”, 原翻译为“如果下令再审, 但有权召集听证会的人发现再审不适当的, 他应当撤销指控。”[1:18]文中有两个“rehearing”, 一个翻译为“听证”, 一个翻译为“再审”, 应当统一起来, 现改为“如果已命令进行再审, 但召集人认为再审不适当的, 他应当撤销指控。”
2 对句子的翻译
在法律英语中, 由于法律要求概念明确, 逻辑严密, 长句的运用比较普遍, 军事法律英语也不能例外。这里所谓的“长句”, 不单纯就句子的长度而言, 而且是指语法结构比较复杂、从句和修饰语较多、包含的内容层次在一个以上的句子。鉴于法律文件的目的、性质和文体特征, 其长句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文字作品, 这就给法律翻译造成了额外负担。翻译时一定要注意逐层进行分析, 在找到主体结构、确定其主要意思后, 再进行翻译。不然一个从句的理解失误, 可能会导致整句话的意思颠倒。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 还可以调整句子的顺序, 把一句长句变成几个短句, 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1) 注意从句所修饰的是哪一个词, 军事法律英语比较长, 如果在理解时将本来修饰某一词的从句理解为修饰另外一词, 则意思大变。比如下面的例子。
第二条“本法对人的管辖”第四款第五项, 英文原文为“ (5) A member ordered to active duty under paragraph (1) , unless the order to active duty was approved by the Secretary concerned, may not-- (A) be sentenced to confinement;or (B) be required to serve a punishment of any restriction on liberty during a period other than a period of inactive-duty training or active duty (other than active duty ordered under paragraph (1) ) .”, 被翻译为“依照上款被强制转入现役的人员, 非经国防部长批准, 不得受到下述处罚:1.监禁;或者2.限制自由的时间超过参加非现役训练或者服现役期限的拘束。”[1:2], 该项的规定与第一项有关, 第一项英文原文为“A member of a reserve component who is not on active duty and who is made the subject of proceedings under section 815 (article 15) or section 830 (article 30) with respect to an offense against this chapter may be ordered to active duty involuntary for the purpose of-…”含义为“非现役的后备役部队成员, 因触犯本法, 依照本法第十五条或者第三十条的规定, 应受不经审判的处罚时, 应当命令将其强制转入现役…”。对第五项的翻译失误有三, 第一应当是依照“第一项”, 而非“上款”, 第二应是经“相关部长批准”, 而非“国防部长”, 第三相关部长批准的对象是“转入现役的命令”, 而非“处罚”, 即“unlessthe order to active duty was approved by the Secretary con-cerned”。因此正确的翻译应当是:除非强制转入现役的命令得到相关部长的批准, 否则依照第一项规定被强制转入现役的人员, 不得受到下述处罚:1.监禁;或者2.被要求接受在非现役训练期或现役期之外限制自由的惩罚。
第九条“拘禁的科处”第二款, 英文原文为“An enlistedmember may be ordered into arrest or confinement by any commissioned officer by an order, oral or written, delivered in person or through other persons subject to this chapter.”被翻译为“军官可以口头或者书面命令, 亲自交付或者通知受本法管辖的他人拘留或者拘禁士兵。”[1:3], 文中“oral or written, delivered inperson or through other persons subject to this chapter”修饰的都是“order”此处的含义是军官下达命令可以本人交付, 也可以通过受本法管辖的他人交付, 并非通知他人直接拘留士兵, 因此应翻译为“军官可以口头或者书面命令拘留或者拘禁士兵, 该命令可以由军官亲自交付或通过受本法管辖的他人交付。”
第一百零三条“侵害战利品”第二款第 (二) 项, 英文原文为“buys, sells, trades, or in any way deals in or disposes of captured or abandoned property, whereby he receives or expects any profit, benefit, or a advantage to himself or ano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onnected with himself;”, 被翻译为“意图得到或者谋取利润、利益或者好处, 直接或者间接与他人买卖、交易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理或者处置从敌人手中缴获的财产或者敌人丢弃的财产的”[1:23], 在这句话中,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onnected with himself”修饰的是“another”, 原来的翻译错误地将其理解为修饰“buys, sells, trades, or in any way deals in or disposesof”, 导致翻译难以理解。正确的翻译应是“买卖、交易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理或者处置从敌人手中缴获的财产或者敌人丢弃的财产, 而为自己或与自己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他人获得或者谋取利润、利益或者好处。”
第一百零六条“间谍”, 英文原文为“Any person who in time of war is found lurking as a spy or acting as a spy in or about any place, vessel, or aircraft, within the control or jurisdiction of any of the armed forces, or in or about any shipyard, any manufacturing or industrial plant, or any other place or institution engaged in work in aid of the prosecution of the war by the U-nites States, or elsewhere, shall be tried by a general court-martial or by a military commission and on conviction shall be punished by death.”原来的翻译是“战时, 凡在武装力量控制或者管辖的地区、舰艇、飞机、船坞、制造厂、产业部门或者其他部门或者公共机构之内或者周围, 参加从事国家或者盟国作战工作的人员, 被发觉是潜伏间谍, 或者从事间谍活动的, 应当由高等军事审判法庭或者军管法庭审理, 犯罪成立, 应当判处死刑。”[1:24]在该句中, “engaged in work in aid of the prosecution of the war by the Unites States”修饰的是“any other place or institution”, 原翻译将其理解为修饰“any person”, 导致发生误解, 翻译成了“参加从事国家或者盟国作战工作的人员”, 使该罪的主体大大减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战时, 凡在武装力量控制或者管辖的地区、舰艇、飞机、船坞、制造厂、产业部门或者辅助国家进行战争的其他地点和机构、或者任何其他地方之内或者周围, 进行潜伏或从事间谍活动的, 应当由高等军事审判法庭或者军管法庭审理, 犯罪成立, 应当判处死刑。”
2) 注意断句, 在长句中, 有时会使用逗号进行断句, 此时如果把本该断句的地方没断, 相反给连起来了, 在翻译时也必然出错。
如第十五条“指挥官的不经审判处罚权”第一款中有一段, 英文原文为“Under similar regulations, rules may be prescribed with respect to the suspension of punishments”, 被翻译为“依照类似条令和规则的规定, 可以缓期执行本条规定的各种处罚”[1:4], 原文中“regulations”与“rules”之间有逗号隔开, 因此应翻译为“根据类似的条令, 可以制定缓期执行本条规定的各种处罚的规则。”。
3) 在翻译时注意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关系。在英文表述中, 有时为了表示强调有使用被动语态的习惯, 翻译时不能按照汉语习惯理解成主动语态, 否则意思会颠倒。
如第五十九条“法律中的错误;重罪中的轻罪”第一款, 英文原文为“A finding or sentence of court-martial may not be heldincorrect on the ground of an error of law unless the error materi-ally prejudices the substantial rights of the accused.”, 被翻译为“军事审判法庭的裁定或者判决, 不能以法律的错误为由而坚持己见, 但是危害被告基本权利的实质性错误除外。”[1:15], 此处将“held incorrect”译为“坚持己见”不当, 译者大概是将其理解为主动语态了, 其实全文为“may not be held incorrect”, 含义为“不得被认定为不当”。因而正确的翻译应当是“军事审判法庭的裁定或者判决, 不得以有法律上的错误为由而被认定为不当, 但是危害被告基本权利的实质性错误除外。”
第一百零六条 (甲) “间谍活动”第二款第 (一) 项第2目, 英文原文为“the members unanimously determine that any extenuating or mitigating circumstances are substantially outweighed by any aggravating circumstances, including the aggravating factors set out under subsection (c) .”, 原来的翻译是“军事审判法庭成员一致决定, 对被告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实质上超过了法律规定, 包括本条第三款规定之从重情节的。”[1:24]在本句中, “are substantially outweighed”是被动语态, 原翻译将其译成了主动语态, 变成了从轻和减轻情节超过了加重情节, 意思正好相反。正确的翻译是“军事审判法庭成员一致决定, 被告所具有的加重情节, 包括本条第三款所规定的加重情节, 远远超过了其所具有的从轻或减轻情节。”
4) 在翻译成汉语时, 一定注意语言的组织。有时译者已经正确理解了原文的意思。但由于英语和汉语表达方式和顺序的不同, 语言组织不当也会导致误解。
如第五十二条“通过表决的票数”第二款第一项, 英文原文为“No person may be sentenced to suffer death, except by the concurrence of all the members of the court-martial present a the time the vote is taken and for an offense in this chapter ex-pressly made punishable by death.”, 被翻译为“除本法明文规定判处死刑的罪犯以外, 非经全体出庭成员一致投票赞成, 不能判处死刑。”[1:14]此处翻译在语言表述上引起误解, 好像在本法没有规定的情况下, 经过全体出庭成员一致投票赞成, 还可以判处死刑, 这样的理解是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判处死刑需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是法律有明确的规定, 其二是全体出庭成员一致投票赞成。因而正确的翻译应当是“除本法明确规定可以判处死刑并经全体出庭成员投票一致赞成外, 不得判处死刑。”
3 结束语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 英语的翻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 从理论上讲, 没有任何一个译本会是完美无缺的。由张纪孙先生、肖风城、叶峰翻译的《美国统一军事司法典》在诸多地方的翻译都很经典, 符合军事法律的表述, 该书在学术界的广泛被引用也说明了这一点。虽然有一点缺陷, 但“瑕不掩瑜”。笔者对上述内容的纠误也许本身就是错误, 希望以此文能得到交流。
参考文献
[1]萧榕.世界著名法典选编——军事法卷[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7.
[2]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M].商务印书馆,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4.
[3]陈忠诚.法苑译谭[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
[4]牛津现代法律用语词典[M].法律出版社, 2003.
[5]简明英汉法律词典[M].商务印书馆, 1990.
军事司法权 篇3
一、在军队反腐败斗争中, 发挥军事司法的意义
(一) 有利于保持军队党组织的先进性
由于军队建设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党内腐败对执政地位有这着重要影响。因此,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军事人员更应将司法反腐败斗争放在首位, 尤其是在党执政的长时间的过程中, 应全面抓好司法反腐工作, 坚定信念, 要长期进行反腐败斗争, 同时充分运用军事司法的重要力量, 保持党组织先进性, 抓好反腐倡廉工作, 从而有效预防军队腐败的发生。
(二) 有利于不断满足思想政治建设的需要
由于腐败现象不仅影响军事领域的正常运行,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军事机关的公信力, 同时还能干扰内部管理, 对军内内部管理以及官兵权益产生严重影响。针对这些腐败现象, 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和惩治, 就会使腐败现象滋长, 严重的情况下还能引起战争, 影响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因此, 人们应充分掌握和了解这一点, 从而发挥军事司法在反腐败中的特殊作用, 不断满足思想政治建设的需要。
(三) 有利于适应反腐斗争的客观需要
在军队反腐斗争中, 随着职务犯罪的逐渐加剧, 不少党员干部存在腐败现象, 甚至在生活中出现腐化和道德败坏现象, 因此, 这对于军队反腐斗争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所以, 这就要求军事司法人员应清楚的认识到军队腐败的危害, 从而发挥军事司法的重要作用, 不断适应反腐斗争的客观需要。
二、在军队反腐败斗争中, 如何发挥军事司法的重要作用
(一) 加大对职务犯罪的处理和监督力度
通常情况下, 在军队中常出现的职务犯罪包括玩忽军事职守、贪污贿赂犯罪等, 这些职务犯罪均属于腐败犯罪的范畴, 也是当下军队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当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做实, 军事检察院应按照审判的相关规定, 依法向军事法院提起公诉, 并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因此, 职务犯罪是军队反腐败斗争中重要内容。如果保卫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 在这种情况下, 军事检察院应要求保卫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 一旦理由不成立, 保卫机关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进行立案侦查。当军事法院审理案件中出现违规操作, 军事检察院应根据事情情节的严重性, 向军事法院提出纠正意见权利或追究其刑事责任。针对军事法院负责审判军内人员实施腐败犯罪的刑事案件, 若未依法进行判决, 任何军内人员都不能确定有罪。因此, 在军队反腐败斗争中, 如果没有军事司法, 相关腐败犯罪活动将得不到有效惩治, 建立长效反腐机制将不能实现。所以, 军事检察院和军事法院二者相互制约, 相互配合, 才能在军事司法中发挥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作用。
(二) 积极有效地对贪腐漏洞提出合理的司法建议
由于贪污腐败人士都是以私牟利, 利用职权谋取个人利益。因此, 这些很容易在军队管理中存有漏洞, 给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因此, 只有不断完善军队管理和制度的上的漏洞, 才能有效使腐败得到有效预防。另外,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的内容, 军事司法人员应积极有效的对贪腐漏洞提出合理的司法建议,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军队制度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进而提出相应的修改措施, 从而不断完善军队的管理和制度。
(三) 加大司法改革力度
在1997年《刑法》修订中, 对之前的《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作为一章纳入其分则中, 并且正式收入了国家的刑法典中, 从而鲜明地表明了国家对惩治军队人员犯罪的高度重视。同时, 为了有效发挥该法律条例的作用, 为军队司法人员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执行相关法律条文规定, 于2002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又发布了《关于军人违反职责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 (试行) 》。可见, 当前的军事司法已经提高了一个相比高的层度。但是在军事司法实践中, 军职人员严重违反其职责, 逃离部队、玩忽职守、贪污受贿、出卖情报、武器装备肇事等情况时有发生, 需要加大司法制裁, 对有关的司法解释及时加以深化和拓展就显得十分必要。所以, 为了加快军队建设, 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军队, 必须加大军队司法改革力度, 坚决做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这就需要加快军事司法体制、人才培养、理论创新等问题的系统工程研究。
(四) 积极开展法制教育
军事司法机关需要在履行军队政治机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法制教育, 这样才能促使军事司法机关深入剖析案件, 从而查出案件中暴漏的问题, 这样对开展反腐败的警示教育比较有利, 同时还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让相关军事人员更能严于利己, 避免腐败案件的产生。
综上所述, 军事司法是我国军队政治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维护军队的正常秩序, 提高军队的作战功能, 同时还能确保军职人员的自由和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因此, 在军队反腐败斗争中, 军事司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 军事司法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内容, 同时, 军队反腐败斗争是构建军队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键内容, 更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军事司法在军队反腐败斗争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本文就是针对军队反腐败斗争中军事司法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军队,反腐败,军事司法
参考文献
[1]周航.发挥军事司法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0, (1) :41-42.
[2]黄华, 张庭字.当前中国军事司法改革研究述评[J].大江周刊:论坛, 2012, (6) :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