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档案管理要点概述

2024-10-24

电子档案管理要点概述(共4篇)

电子档案管理要点概述 篇1

誚赵明英

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 以数码形式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 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 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其主要来源于业务管理部门的承办人、数据录入员、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技术人员等。而电子档案是由电子文件转换而来的, 是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的总和。随着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办公无纸化不断发展和延伸, 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也应运而生, 这就给档案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 也给档案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针对电子档案的管理问题, 笔者略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电子文件的鉴定与检测

1. 电子文件归档前的鉴定。

因为电子档案是由电子文件转换而来的, 而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范围通常要比其归档的范围大, 所以必须对所收集的电子文件进行鉴定。鉴定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鉴定所收集积累的电子文件是否是真实的、原始的和经过审批的“最终版本”;二是鉴定所收集积累的电子文件是否具有使用价值和历史意义;三是鉴定所收集积累的电子文件是否在归档范围之内;四是鉴定所收集积累的电子文件是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 电子文件归档前的检测。

因为电子文件不能直接阅读, 为了保证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文件是可存取的、可利用的和可理解的, 必须在归档前进行检测。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对存储载体进行物理检查, 查看存储载体有无划痕、矫变, 是否有斑点、霉变痕迹等, 检测在指定的软硬件环境下能否准确地还原显示;二是检测存储在载体上的信息是否符合各项归档要求, 如:管理格式、数据结构、压缩算法等, 若有不符要随时纠正;三是检测记录归档电子文件的存储载体条件是否一致, 若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可存取、可利用和可理解的, 则说明各项技术条件是一致的及文档资料的记载是正确无误的, 否则则说明各项技术条件不一致或文档资料有误;四是检测归档电子文件及其软硬件平台有无计算机病毒, 若有应及时清除。

二、电子档案的整理与归档

电子档案的整理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将收集积累的电子文件进行分类、组合、排列、编号、编目, 使之有序化的过程。首先, 要结合本单位的专业和电子文件内容制定分类方案。按照分类方案的规定对电子文件进行划分, 并给每份电子文件一个固定的唯一的号码, 也就是说对每份文件按照分类方案进行编号, 从而使全部电子文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 要按照编号对电子文件进行登记, 填写《电子文件登记表》。再次, 电子文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角度的整理, 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 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电子文件按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分类、整理、组盘, 不同年代、不同期限定期拷贝, 以延长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寿命。在整理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文件格式重新编排和重新组合。这种格式转换有可能损伤数据, 损害作为证据的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因此归档人员和档案管理部门在整理电子档案时要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三、电子档案的保管与维护

由于归档的电子文件以脱机方式保存, 而电子文件存储载体大多是磁盘和光盘, 易受到保存环境、设备、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对温、湿度要求比较严格, 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 会直接影响其寿命。对于磁盘, 环境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 温度控制在14℃~25℃;对于光盘, 存放的温度宜控制在14℃~24℃, 相对湿度在45%~60%。此外, 防止强磁场和有害气体的侵害也很重要, 最好使用专门的防磁柜存放。并定期对磁盘、光盘进行检测与拷贝, 这是延长电子文件寿命的有效措施。定期检测, 以1年1次为好;定期拷贝, 原则上1年1次, 同时原载体继续保存时间不少于4年, 以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

四、电子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电子档案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允许若干个查询者同步利用1份电子档案, 同纸质文件比, 使用更快捷、更方便, 信息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电子档案的提供利用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提供拷贝。将档案备份向利用者提供, 并将文件转换成通用标准文档存储格式, 由利用者自行解决恢复和显示的软硬件平台。当利用者不具备利用电子文件的软硬件平台时, 也可以向这些用户提供打印件或缩微品。二是通信传输。即用网络传输电子档案。这一方法适合于建立局域网的单位。档案部门可将整理归档完毕的文件材料作为共享信息, 通过网络传递, 提供给本单位的查阅者。还可利用档案管理软件, 进行网上借阅档案, 使阅档者足不出户就能查看到所需的文件材料。三是直接利用。即利用档案部门的电脑, 在档案部门的数据库上直接查询的一种方法。

由于电子档案提供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与所依赖技术的多样化, 导致利用工作的复杂性。因此, 加强电子档案的利用管理特别重要。一是依据电子档案内容的密级层次, 进行有效的管理。一般情况下, 对于内容不是完全开放的电子档案, 不宜用拷贝的方式提供利用, 对于提供拷贝的制作, 必须在有效监控下进行;二是采用通信传输或直接利用等利用方式时, 对有密级的信息内容要进行加密处理, 并对所使用的密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换;三是系统应对利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控, 并自动进行相关记录, 作为对利用工作查证的依据;四是利用的系统应有较强容错能力, 避免由于误操作所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要有对用户及提供利用者的管理、对提供利用载体的管理及利用中安全保密措施的管理等。

-輫1-

概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要点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原因,策略

0 引言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直接相关,施工管理是施工质量的主要部分的保证,因此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上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方面,一个详细的分析在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在建筑施工管理,施工企业在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但现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施工安全问题

目前,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重,据统计,在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人员伤亡,造成施工不仅给家庭带来痛苦,而且极大地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加强了安全问题在建设管理势在必行。有在施工事故的原因很多,其中来自工作安全概念本身不强,缺乏的技能培训,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教育水平不高,安全感不强,工作技能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导致安全问题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对施工安全的影响,施工安全管理往往是对利益的追求,对生产中不安全问题,同时,为相关的法律建设国家,制度还不完善,中国建筑市场的混乱,所有这些导致施工安全和建设项目管理不能良好的发展。

1.2 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

在建筑材料质量的问题方面,如果相关的建筑材料不合格,它将会直接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目前,针对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虽然不断加强控制力,但仍有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现象。据统计,目前使用的材料质量的建设还很不规范,开发商为了谋取暴力,在材料采购买便宜的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导致了“豆腐渣工程”项目的现象,不仅仅是对群众生命安全的危害,同时对施工人员安全方面也是没有保证的。

1.3 施工人员技术能力问题

施工人员技术能力的问题,将在一个大范围内对施工质量,存在非常明显的的影响;在建设的初期阶段,由于施工人员技能的学习不够,工人们没有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导致施工不能与预定的轨道进行施工,因此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在建筑业中,同一时间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在形式上日益多样,在建筑技术方面由于施工人员不能及时的适应时代的趋势;施工人员本身又对施工管理的要求不严格,所有这些导致施工人员在现代建筑方面得不到快速的延伸。

2 解决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2.1 重视安全施工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管理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安全,在建筑设备方面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或解决设备的安全隐患是必不可少的。施工企业不仅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而且要使农民工能有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完善安全生产制度,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按规章去建设,施工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上进行监管与严格要求,以保证施工安全。

2.2 建立质量监督部门

质量在建筑物中是尤为重要的,而建立质量监督部门,可以为国家的建设,发展打好基础,质量监督部门在建材方面严守把关,保证建材的质量和安全。在建设的初期阶段,进行建筑材料时刻检查,不让质量差的建筑材料流入市场。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部门应经常检查施工,发现不合格应及时修改,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施工人员应该做好产品验收,一旦由于自身的懒惰导致产品不合格,应受到严厉的批评。建设项目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该项目的验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对于不合格的应及时的处理,最后具体根据要对工程建筑是否按照图纸施工。

2.3 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管理

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管理主要是对施工项目的内容,程序要有计划的编制,然后将计划付诸实践,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施工进度与实际施工过程保持一致,如果不符合计划及时做出调整,直到该项目的完成,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工程师采取综合措施与管理部门的施工进度进行控制。

2.4 施工中的投资管理

要强加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就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投资管理:

(1)根据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并基于对市场价格的全面调查,再合理的购买机械设备,总之,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成本。(2)在投资项目上标准制定基础设施,合理的预算每个阶段等。(3)在各施工阶段加强项目的投资控制,使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充分发挥,限制投资使得实际投资项目不超过批准的,以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2.5 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

在管理施工中现场管理是通过科学管理的方法在施工现场各种因素的管理进行协调和控制,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力,机械设备,原材料,施工环境和信息等。为了加强施工管理,在施工现场安全第一的精神,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消除会影响到施工现场安全不稳定的因素,以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

2.6 要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在现阶段,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必须通过现代化管理的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传统的手工管理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人员的素质层次不齐,管理效果很难达到尽善尽美。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如信息技术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效率,也是实现施工管理的为空性;实时掌握资源,资本流的输入,施工过程任务调度,工程,材料消耗,废物切割涂层和动态显式不是内容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的管理是精确管理的基础。通过远程控制,可以更好了解施工者在各方面的施工进程。

2.7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和能力

为了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在施工前期,施工企业应在研究建筑施工图纸组织施工人员,技术精湛的施工步骤,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根据现代建筑的特点,建筑企业雇佣的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以保证施工人员的能力建设工作。同时,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技能人员,保证施工质量,技术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地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总之,施工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好坏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而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建设工程,在不断完善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在管理建筑建设存在问题面前,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存在的不足,为国家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从伟.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03.

[2]刘晓龙.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对策[J].神州,2012,12.

电子档案管理要点概述 篇3

1.1 医院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分类

医院信息系统 (HIS) 是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 为医院所属相关部门提供病人医疗信息、财务核算分析信息、行政管理信息和院长统计决策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 具有提取信息和数据通讯的能力, 并能满足所有授权用户对信息的各种需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由管理信息系统、诊疗信息系统和医疗服务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决策、医务与一般事务管理系统, 例如领导查询、门诊挂号、住院登记、财务、统计、药房药库管理、卫生材料和器材管理、人事、后勤保障等等。诊疗信息系统包括专家系统、新药统计系统、放射治疗系统、治疗药物检测、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 (PACS) 、手术解剖虚拟系统、肿瘤组织学等等。医疗服务系统将医院的服务对象从直接来院接受治疗的客户向院外扩展, Internet技术的发展, 使院内医院信息系统向外延伸成为可能, 服务将向更大的区域范围扩展。这个领域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提供的模式。

1.2 电子病历的定义和内容

电子病历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也叫计算机化的病历或基于计算机的病人记录, 它是用电子设备保存、管理、传输和重视的数字化的病人的医疗记录, 取代手写纸张病历。病历是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 它包括首页、病程记录、检查与检验结果、医嘱、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其中有结构化的信息, 也有非结构化的文本, 还有图形图像信息。电子病历含有纸张病历的所有信息。从存储记录的意义上讲, 电子病历是病历信息的又一种记录方式和存储媒介。

1.3 电子病历对医院管理的积极作用

电子病历是医疗信息的核心, 病历信息贯穿于病人在医院就诊的各个环节, 因此, 电子病历绝不仅是病历的电子存储, 它实质上是医疗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取代纸张病历也不是发展电子病历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目标, 更不能用这一目标来衡量电子病历的意义所在。它的作用在于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是计算机应用向临床发展的需要, 是医疗信息的核心。

2 电子病历的技术要求分析

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化较高级阶段所要执行的功能, 也是国内外医院管理者和医院信息开发者所十分关注的问题。电子病历涉及而广, 设计和实施比较复杂。一般而言, 电子病历有以下的技术要求:

2.1 输入或引入。包括从外部数据库

(SQL Server, Fox Pro等ODBC兼容数据源) , 手工/语音录入, 扫描/数字化, 专用端口 (DI-COM接口, VIDEO接口和检验仪器串口等) 进行导入, 数据类型包括文本、数据表、图像、视频、DICOM图像/视频和专用格式数据等。

2.2 显示/打印。

包括文本内容显示 (纯文木/格式文木显示) , 电子表格, 数据表, 图像、视频、检验报表、历史跟踪曲线图, 状态图等显示方式。

2.3 存贮和传输。

能通过局域网、广域网或卫星等方式传输, 能在医院服务器、社区服务器、个人PC机上存贮。能存贮在个人电子信息卡上, 形成一个高效、方便存取的广泛联系的电子病历存贮传输网络。

2.4 安全要求。

由于病人信息属于个人的隐私信息, 也属于医院医疗级的保密信息, 电子病历还需有加密和安全保护功能。还需采用数字证书技术, 保证医师签名的合法性。要保证有权限的医师浏览病历和增加新的病历资料, 还要确保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浏览和修改电子病历。

3 电子病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

3.1 电子病历的归档

电子病历的归档可以采用自动归档的方式进行, 它是根据一张“归档索引表”来进行的。每录入一个新病历首页后, 都对该索引表更新相关字段, 如录入时间字段, 每次自动归档时按照索引表完成。自动归档过程由应用程序定时触发。每次至少完成以下三项操作:查询索引表中各病历的生成时间, 找出需要转存的病历;更新索引表;分级转存。分析以上操作, 可知这实际上是通过查询归档索引表, 自动向三级存储区更新或添加病历数据记录的问题。

利用SQL Server提供的触发器技术可实现。依照上述思路和要求, 在归档索引表上建立一个UPDATE触发器。每次在零点过后输入新记录时自动触发该触发器。触发器内容如下:

检索归档索引表;根据表中数据的最后录入 (或修改) 时间将一级存储区中超过2周的数据记录归档至二级存储区, 并删除一级存储区中的该数据记录;成功删除后在归档索引表中删除该部分数据的索引;在“病历信息存储表”中追加记录, 存储病历号、存放位置等信息, 为以后检索提供方便。

3.2 电子病历的查询

电子病历系统的用户有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及患者与其家属, 因此有两种查询类型。第一种是按指标名称查询, 查询的索引可以是病人、时间、病种等。例如按病人查询, 在给出病历号或者姓名的情况下, 可得到所有的病历信息。第二种是按内容特征进行查询, 即在己知图像、声音和生理信号的特征来查询病人, 前一种比较容易实现;后一种属于基于内容的检索, 涉及面很广, 包括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处理等多门技术, 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不易实现。

按内容特征检索。指通过给定范围、特征的确定值或模糊值来检索各种非格式数据。原理是在采集非格式化数据后, 按照内容进行特征提取, 并进行相关信息的录入, 这些提取出的特征值和相关信息就是查询中将要用到的数据。例如对于医学图像, 首先提取该图像的特征和相关信息, 例如图像的大小、像素、灰度等特征值, 探察部位、扫描方位、诊断结果等是相关信息, 然后将它们存入数据表中。特征提取的方法应与医生的专业表达一致。

3.3 电子病历的信息交换

假如医院A想得到某位病人的病历信息 (存储在医院B) 时, 它先向当地的数据中心提出请求, 经过认证后, 在数据中心查找到此病人的病历索引, 通过字段中相关联的“医院号”就能得到此病历是存储在医院B, 如果A、B医院都是采用同一公司的电子病历系统, 那么在各自医院的应用服务器里加一个中间件, 其主要功能是将另外一家医院所要的信息集成, 然后发给对方;同时另外一家医院只要将所得到的病历信息文档分解, 把对应的数据分别存放在本系统对应的字段中, 很容易就做到了信息的交换。如果A、B两家医院采用的不是同一家公司的产品, 它们采用的数据库不同、数据库中各表的定义不同、所用的平台不同等, 自然给病历信息交换还来麻烦, 甚至不能交换。采用XML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利用XML天生与平台无关性、内容与显示样式分开的优点, 将病历信息集成为大家能“相互理解”的文档, 然后在各目的应用服务器中加一个能处理 (集成、分解并存储到本地的数据库中) 这个文档的中间件就可, 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摘要:文章首先概述了医院信息化管理与电子病历的概念, 然后分析了电子病历的技术要求, 最后研究了电子病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电子病历

参考文献

[1]薛万国.我国电子病历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 .

[2]王建仁, 段刚龙, 基于XML的电子病历集成方法研究[J].陕西工学院学报, 2005, (1) .

电子档案管理要点概述 篇4

有研究显示, 中国民航在未来将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十二五”末中国民航维修市场将达到450亿元人民币, 而新增维修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在2.4万人以上。巨大的市场将得到巨大的收益, 面对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基于国内维修业的发展现状, 唯有努力提升自身实力, 规范发展,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为了提高整个行业的综合实力, 国内维修企业应积极建设国内市场占有量大、地位重要的发动机深度维修能力, 以及市场需求量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各种部附件的维修和检测能力;加强国内维修企业与科研院校、航空制造企业间的合作, 鼓励国内维修稀缺项目和新项目的申请, 减少维修能力的冗余重复建设;应鼓励国内维修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与技术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发展, 引导维修产业积极发展优势维修。同时, 积极鼓励通用航空器和关键部件的维修能力建设。

2 民航维修质量体系的发展

机务维修直接涉及飞行安全, 直接涉及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什么能确保飞机维修的安全?条条规程血凝成。只有依法维修, 只有法律、制度和程序。因为飞机是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精密度高的产品, 需要有严格的检测、维修、维护和放飞的程序, 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或擅自修改制度设定的程序, 以实现安全维修和维修安全。

国航成都维修基地把依法维修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予以强势推进, 制定了《航空安全管理细则》、《质量手册》、《维修管理手册》、《工作程序手册》等系列“内部法律”。建立完善了安全责任、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安全信息等安全保证网络, 制定了自我质量审核、反违章防差错、维修过程和维修品质监控、勤政效能等系列制度。由于维修程序始终反映民航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安全标准的不断提高, 他们结合工作实践, 对制度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 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波音、空客飞机维修制度体系;在中国民航维修业内率先获得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建立了维修质量评估和安全预测体系;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FAA维修许可证并不断扩充取证项目。

3 航空电子维修安全管理

3.1

从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 加大细节管理的力度, 坚持以人为本, 完善安全创新机制, 重视安全文化建设, 抓好工作前、工作中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把任何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排除在安全“门槛”之外, 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或者减少事故及人为差错的发生。安全, 是机务维修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 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 千方百计, 想方设法, 竭尽全力保证安全, 杜绝任何人为差错的发生, 是机务维修工作的首要任务。

3.2 注重安全、重视细节

为了帮助员工掌握制度要求、按照程序操作, 坚持“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把培训当生产来抓”的思想, 按照制度体系和适航标准要求, 开展了大规模的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 (OJT) 、人员资质的取证和技术水平提升培训。凡是涉及到的飞机维修工作, 维修人员都要严格经过授权、资格的认证;对放行人员、检验人员、试车人员周期性地进行审核, 控制了维修人员资格的有效性。这样才能造就一支作风严谨、技术精湛的优秀团队。

3.3 严格执行制度程序

维修基地对依法维修的坚守, 对制度执行的严格, 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有国航公司在民航内率先提出飞机维修安全的“过程控制”理论, 要求维修工作者做按章操作、按章办事的“手册员工”, 通过大规模的全员“反违章”行为来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超越制度设定程序, 不得擅自修改制度。他们因此建立了最为严格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制度。正是这种坚守, 旅客乘坐国航的飞机才更加“放心、顺心、舒心、动心”。

3.4 航空维修差错是诱发或直接导致飞行事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对维修差错进行分类和分析有助于航空安全。航空维修差错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因此非常有必要认真分析研究航空维修差错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模式, 提出控制和预防措施, 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预见性, 必须在前瞻思考上多下功夫, 在周密制定计划、时刻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上多花精力, 在发现未遂先兆和事故隐患的过程控制上多做预案, 是取得安全生产主动权的关键一环。

4 结束语

发展国内维修业, 还要积极推进中国民航维修业的市场化进程。中国民航维修市场目前还是一个不完全和不平衡的维修市场, 市场机制还不完备, 真正把中国民航维修市场建设好, 还需要专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机制的不断运用。不仅要搭建维修市场化的平台, 创建一个好的机制, 同时也要看到周边国家的市场发展形势, 快速推进中国民航维修业发展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建设, 在国际上形成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

摘要:随着民用航空维修技术的发展, 对航空电子维修技术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有民航维修质量体系的要求下, 航空电子维修站应如何进行质量改进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维修部件的持续适航性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分析研究。

关键词:航空,电子维修,技术,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大奇.航空电子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2.

[2]李璇君.航空发动机数字控制器与航空电子综合系统BIT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1.

[3]廖勇.面向新一代航空电子的实时自适应资源管理中间件及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06.

[4]王文峰.装备保障网络优化设计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

[5]王勇.航空电子维修站质量体系完善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上一篇:冷却装置下一篇:电影精神文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