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计算机教学法

2024-09-26

中专计算机教学法(精选12篇)

中专计算机教学法 篇1

计算机普及率越来越高,成为日常工作的必备工具,因此在职业学校内必须教授计算机技术。这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中专计算机的实用性教学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当前中专院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老套,不能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不能跟随时代的要求教授实用的计算机知识;中专院校的计算机知识不能有效与社会接轨,实用性不强,等等。这就对中专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挑战。要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更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厚积薄发。

一、调动中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内容比较庞杂,有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每部分设计的范围又比较广,知识点比较散,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课程“新鲜感”消失后,就难以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实物、形象教材或示范表演,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地感知教材,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充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把书本知识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我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老师以来,使用Power Point演示文稿制作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件,或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后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

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这些学生的意志行动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独立性还未成熟,喜欢模仿,受暗示性影响较大。根据这一特点,可在课堂的学习中让学生上台做演示操作,给其他同学做示范或作品展示,而这些上台做示范或作品展示的同学可得到老师的公开表扬,还可得到平时分。或进行全校计算机打字、网页制作等比赛,分出名次,公布出来,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来激发其他学生追求上进。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对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这就要求我们顺应形势发展,走出去,多进行专业研究,深入企业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多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此外,还应积极邀请一些计算机行业精英参与教学,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增强专业教师的各方面能力。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手段,在培训内容上以落实课程纲要为核心,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针对计算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及时安排执教教师的理论及实践培训,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教出高水平的学生。

计算机教学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如果教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充分发挥其作用,那么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都将是愉快的、积极的,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是最佳的。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充电,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自己过硬的素质、渊博的知识培养学生,从而使计算机教学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因此,在中专教育教学中,必须加强教学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确保中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定期举行信息技术应用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信息化氛围。

现行的苏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在教学时间上是充裕的,在教学中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信息化氛围,促进学生信息技能的巩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 安排班级年级内的活动

在每单元教学结束时可以安排一些活动,用以巩固本单元学习的信息技能。

2. 安排全校性的信息技术周活动

每一学期安排一次大型的信息技术周活动,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是有帮助的。在活动中可以安排一些作品展览,举办一两次信息技术前沿知识讲座,组织一些信息技术应用类比赛等,营造浓厚的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

3. 重视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

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部分学生信息特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我们应认识到信息技术类兴趣小组活动开辟了信息技术第二课堂;其次,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成员是喜爱电脑的,他们渴望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是课堂上一些知识点的延伸、拓宽,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特长,参加一些省市级的比赛;也可以是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内容,到时这些学生就能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4. 经常展出优秀的作品

利用校园网、橱窗等展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给学生以展示才能的机会,在校内也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为学生课外应用信息技术提供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也是十分重要的。适当开放学校的微机室,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便利条件是非常必要的,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有益的。

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内容,营造学用结合的良好氛围;创造信息化学习的机会,营造学生自主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定期举行信息技术应用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信息化氛围;课外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措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信息技术教学会出现课堂上学得好,课堂外用得好;课堂上学得欢,课堂外用得欢的喜人局面。

四、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性思维。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发展的灵魂。我们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多角度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并要求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创造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在给学生讲Excel 2000时,计算某个单元格的数值可有多种方法,他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不止一种的解决方法,有的同学心算,有的用计算器,还有的用公式、函数等,最后,让学生总结出最简便的方法。如此种种,殊途同归,皆大欢喜。

计算机教学也是所有教学活动中的难点,尤其是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情况下,更成为教学中的重点。中专院校的老师必须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为己任,结合社会实际、就业要求,进行高效、高质的教学。

中专计算机教学法 篇2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各类职业中专为了满足信息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存在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我们有必要对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总结思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使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走上一条更加专业化,更加适应人才需求的路子。笔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理论实际化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实际化。如果单一的讲理论知识,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例如:在教excel函数(如函数SUM、AVERAGE等)这部分内容时,就联系实际来讲解。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一张学生成绩表,提问:如何求出总分平均分,最高分及排名,然后由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快速地求出总分和平均分,并完成最高分和排名等操作。学生看到教师操作后,他们都急着想知道教师是用什么方法快速解决这些问题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后,教师再讲解函数的相关知识,学生理解掌握的也就快了。

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职业中专学生综合素质低,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给职业教育带来众多的问题,特别是计算机教学难度就更大一些。培养中职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由于计算机应用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普及,学生或多或少地都有了一些应用基础,例如上网、聊天、游戏等,但能力结构十分单一。中职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学生之间的操作水平差异更为明显。对教师所教的内容理解、掌握程度更为不一样。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好的学生更进一步,后面的学生有信心往前赶,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针对本节内容设计一些不同程度的题目,让学生针对问题操作,题目作完了,本节内容也就掌握了,同时也可以解决学生上机的盲目性。对于完成任务好的学生,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去指导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指导可以巩固学生的操作,也增进了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另一方面,作为对这部分同学的奖励,教师也可适当的给他们一个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加鼓励,个别指导,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把题目做完。而其它想玩的同学,他们在羡慕这些掌握好知识,做教师助手辅导同学又能自由玩的同学的同时,也会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从其它同学那获的帮助,争取尽早较好的完成任务。

3、任务驱动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条捷径

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法的基本特征。运用任务驱动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互相学习不同的技术处理手段,扩宽知识面,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高。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任务,任务选取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体效果的好坏。教师在设计要任务时要注意几下几点。(1)任务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与近期所学的知识要有一定的衔接性,尽量使知识的掌握符合螺旋式的上升,即掌握了新知识,又复习巩固了旧知识,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2)把握好任务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和难度,一个任务涉及的新知识点不能太多,以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

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信心。(3)在每一章节结束后所设计的任务,尽可能把本章节的内容进行一个整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很好的引导。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1世纪的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职教计算机教学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技能为主要内容,实施“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课程培养模式。作为教师,更应该冲破应试教育的陈规,树立创新教育教学新观念,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怎样去学习。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开展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师在讲授幻灯片PowerPoint部分内容之后,安排学生以自己喜欢的事物作为幻灯片的主题,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资料或者去网上搜索素材,制作一个幻灯片,并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包括课堂的时间让他们去做。有的学生喜欢明星,有的学生想介绍自己的家乡,有的想展示奥运知识等等内容多样,他们积极去网上搜索资料。教师可以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展示事先设计好的演示文稿,技能点涉及到动画效果,声音,动作按钮等,供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就比较感兴趣,为了使自己的幻灯片更好看,有的学生就主动地去学习有关PowerPoint的一些知识和技巧。而笔者就适时地给予辅导与帮助,并给他们的幻灯片提点意见,怎样做才比较好看。还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在班级进行评比或挂在学校的网站上,学生从中领略到了成功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也有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学生不再只是模仿,也学会去创新了。

浅谈中专计算机教学 篇3

中专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下面就谈一下我对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索。

一、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中专计算机教学,开始阶段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浓厚兴趣。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很难想象对计算机没有一点兴趣的人能学好计算机,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乏味的DOS 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一下子就难倒了一大片学生,让学生心生畏惧。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简单易学的东西入手,如教学生做精美的卡片、带学生上网冲浪、学习五笔输入法、玩玩打字游戏,等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计算机的构造、信息的存贮及表示等,但其间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有些东西要求学生掌握,但有些东西只要求学生了解。激起学生对电脑的浓厚兴趣,这才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总之,开设的课程以实用为主,少而精;至于教学方法,不必费时讲太多的理论,主要教他们操作的方法与步骤,有些教师本来抱着让学生深入了解的心态,结果理论太多,适得其反。

二、关注计算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现在许多中专学校计算机的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相分离,教师教学几乎都是先讲解理论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在机房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讲解和实际操作的分离,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太少,或者不重视上机练习。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 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 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四、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师生双方面的配合。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领导和指导作用,调动和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地进行学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协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内容和工具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比较,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设想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最优化的结论,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同时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要教好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是很不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五、制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中专生因为相当一部分都是中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少能受到老师的赞扬(甚至于对所有老师缺乏基本的好感),看似满不在乎,实际上自尊心极强,非常“好面子”。很难想象,对一个不喜欢的老师所讲的知识学生能接收多少。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关心、爱护、理解每位学生,师生之间通过坦诚的对话与感情交流,建立起信任关系。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心情愉快、有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时,教师应要给予启发、引导,不能训斥、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把教师当作伙伴、知心朋友,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中专计算机教学策略初探 篇4

一、巧妙设计教学, 构思有效备课

(一) 仔细钻研教材, 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 做到因材施教

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教学构思也能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来达到在课堂上与教师的完美互动。在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构思来把内容分成重点和非重点来进行教学。例如, 上“Office 2000”的“Word”内容中的对“文本框设置”这一节, 怎样的构思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学会呢?在上课之前, 我先编了一张“报纸”, 其报纸的格式中有:文本框、自选图形、表格、剪贴画、字体设置等多方面内容, 并且这些内容都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突现出来。但在上课时, 设置文本框前先要进行文字的输入, 假如一节课都放在输入文字上, 那就没时间设置文本框, 根据此情况, 我事先准备好一篇文章, 课上让学生打开这篇文章 (内容是这节课的操作步骤) , 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复制、粘贴”把这段文字放到文本框里。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 又合理地把这一节时间充分利用好。接下来, 我让学生对照自己编的报纸和老师编的报纸有何区别, 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到文本框的线条和颜色还不够完美。学生就在上课时带着问题, 认真听讲“文本框的设置”, 这是“Word”教学中的一个方面。

(二) 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人施教

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 他们在接受和理解知识时达到的程度也不相同, 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 不能对他们一把抓, 培养成为从模子里出来的人才。在新课改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 获得更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教师就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 给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考虑到一大部分学生, 而是要把全体学生都考虑到, 使每一个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 都能有所提高。所以,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因人施教。教师在学生学习完一节课的计算机操作时, 要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任务,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和操作进行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 虽然学生练习的程度不同, 但他们都获得了提高, 有了收获。

二、从教学策略方面着手构思有效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对教材进行透彻地研究, 不断对之前的备课方法和程度进行反思和总结, 追求备课方面的完善。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要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在学习枯燥的计算机知识时也能感到新鲜有趣。

(一) 重视传统的按部就班法

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机时, 对计算机的操作还不熟练, 这时, 在教学比较复杂的操作时, 可以按照教师进行示范操作, 学生跟随教师一步一步地操作, 在跟随教师的操作完成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 教师要让学生独立进行一次操作。通过独立操作, 学生一边操作, 一边回想教师的示范, 对加深知识的记忆有明显的效果, 经过再次操作, 学生对操作熟练了, 对理论的理解也更透彻。例如, 我们在讲“Windows 98”时, 由于其中包含的知识和操作很多, 不能把这些内容用一节课来讲述, 而是按照课程的安排顺序分单元进行讲解。在教学中, 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 要让学生不仅能理解了本节课的知识, 还要能熟练进行其中的操作。

(二) 采用问答式教学法

孔子曾说:“非学无以质疑, 非问无以广识。”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 要鼓励学生善于提问。只有从学生的提问中才能反映出学生的掌握程度。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才能提出来, 这就促进了他们在学习计算机的思维发展。在课堂上, 教师针对所讲内容向学生提问, 能使学生清楚地掌握学习重点, 在考虑问题的过程中, 把计算机知识快速在大脑中梳理, 使知识更系统化, 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例如, 在“Word”的“文本框插入”过程中鼠标的指针变换尤其重要。针对学习过程中的这一要点, 教师要通过向学生提问来加深他们的印象, 使他们在文本框中进行插入操作时能正确进行。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清楚地理解了指针出现类型时应该进行的操作。

(三) 采用“故错”分析教学法

学生从所学知识产生疑惑, 表明他们对知识进行了思考, 在解决这种疑惑的过程中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解疑答惑的这种能力, 使他们在对教师的讲解和操作时能找到疑惑的地方, 以促进他们深入思考, 究竟是教师所犯的错误还是自己理解上的错误, 解决了这些疑惑之后, 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上会大大提高效率。利用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进行操作示范时故意“犯错”, 使学生进行分析思考, 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例如, 如在学习“Word”时, 我在把所给文本进行输入时, 故意少输入了几个字, 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段话的句子不通顺, 肯定是少字了。”发现的这个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都保持了高度集中, 然后我在进行如何把遗漏的文字插入的操作, 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个操作, 并且对其印象深刻。

中专计算机教学法 篇5

探析自主学习策略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文/蔡 薇

摘 要:随着我国对教育的不断创新改革,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逐渐被新时期的教育模式取代。新时期的教育把创新能力摆在首位,旨在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慢慢适应不断更新改革的教育模式,在新的模式下做到教学相长,达到最佳的效果。对于中专的计算机专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对目前中专学生计算机学习现状的分析,进而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中专;计算机教学;学习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都是老师的主场,采用的都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收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学习计算机知识,但这样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对专业技能的.要求高,所以学生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可见,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实践能力,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计算机比较灵活,这就决定了学生只有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技巧,促进本专业的快速发展。

一、中专院校自学现状

在自主学习观念的推动下,中专院校的教育模式有所改变,但其结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操作能力低

现在的计算机具有娱乐性,在教学中,学生沉浸在电脑的娱乐中,忽视了专业知识及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技巧。对于合格的工作者来说,良好的创造、团队精神、个人素质与职业道德是不可缺少的,在某方面,这些都比专业技能重要许多。有的同学对于电脑系统相当熟悉,对于一些实物模棱两可,这对自主学习也是一个障碍。

2.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中专学生很多都是未能顺利进入高中的学生,在自身来说,内心具有强烈的挫败感,对于专业的学习缺乏成功与自信的体验,

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也就没有了动力。而对于老师枯燥的讲解,学生大多会产生厌烦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学生早就习惯了老师讲解,自己被动接收的教育模式

简单的问题,学生只要稍稍动脑就可以解决。像VB这样难的程序设计,需要学生动手又动脑,学生会嫌麻烦而不愿意思考,学习策略也就很难掌握了。

4.没有充分运用自主策略

在教学中中,计算机老师没有认识到教学是以学为中心,往往对自主学习有疑惑,只是一味的授课,而没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没有给学生自己学习的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老师的充分信任及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看到自主学习的成效,这也是充分自主学习的策略。

二、如何运用自主学习的策略

1.有效安排教材课程

以前的计算机教材难度偏大,而且难易程度没有明显的划分,老师只是讲解没有进行深化,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课程安排中,老师应在了解教材后,结合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补充与删减,使之与实际的教学内容更贴近。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对于计算机而言,教材不断更新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以往完善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做到与时俱进,保证学生有更多的知识补充。每个学习阶段都应遵循先易后难的顺序,所以中专教师在教授计算机时要从简单的开始,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后,方便以后对更难知识的接收,所以在教学中,老师是很重要的,老师要确保教材与课程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恰如其分的做到教学相长。

2.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由原来的灌输教学模式转变为提高学生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教学。在给同学进行知识讲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主学习。在计算机课堂中,学生有各种不同的兴趣,对于学生的喜好,不能用好或坏来评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这过程中要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于那些性格外向,敢于表现自己的学生,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留下悬念,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而那些性格内敛的学生,老师则应该注重与其沟通,让他们感受老师的关怀,从而引起对学习的兴趣。

3.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对于涉世未深的中专生来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的成功事例较少,没有尝试成功,缺乏自信心。计算机专业是他们认为比较难的学科,学生只有带着浓厚的兴趣及强烈的自信心才能把知识学好。所以老师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成长。

总之,自主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良好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对于中专学生而言,计算机的学习需要把学生作为主体,让他们形成自学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开发思维,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梁兵。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卫生职业教育,(01)。

[2]张羽,赵琳,李媛。自主学习策略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13)。

如何提高中专计算机教学效率 篇6

关键词:中专;计算机教学

信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普通的技能。有人说,21世纪不会计算机的人是新的文盲。在中专学校设置的计算机学科适应了社会大环境的需要,也满足了中专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中专计算机学科专业性较强,是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而进行的专向培养。身为中专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搞好教学,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达到培养目的。

一、教学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

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从认知能力、性格、爱好等方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交往。在了解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的基础薄弱一些,但不能说能力差。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方面的了解很全面。这就让我在教学时心里有了底,知道对什么层次的学生进行什么样的指导,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面的学习要求。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我每次进教室时心情愉快,因此和他们相处得也比较融洽。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中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和学生沟通,这样做,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还有助于相互理解,及时减少消极因素并且能很快地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和学生平等、和谐相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二、教学要细化

教师进行教学时要细化,但要有度。否则,教师把东西“嚼”得差不多时再给学生,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然无味,没有多大营养价值;如果教师不先“嚼嚼”就给学生,他们可能无从下口,对有些人来说也许相当困难。至于这个度怎样去把握,还得狠下工夫,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特别是年轻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善于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备课,考虑周全,这样才会游刃有余。当代的学生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信息,还有社会飞速发展等一些因素,给当今教育带来严峻挑战。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教师的职能也要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知识的创造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需要不断地努力,将以前单纯地教学生知识变为教学生怎样学,怎样让学生去学,怎样让他们想学。

三、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好方式,在讨论过程当中,教师起引导作用。所以,在整个讨论活动中,起主体作用的还是学生,不要把学生自主讨论变为教师讲授,如果这样的话就失去了课堂讨论的真正意义。首先,在讨论之前,教师要很好地启发学生寻找讨论的题眼在什么地方,从哪些角度思考,是纵向思维挖掘深层内涵,还是要发散思维有所创新。只有把握好这一点,学生才能顺着教师的引导,准确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环节,教师不仅要启发学生的思路,还要启发学生的胆量,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集体讨论。在讨论中,教师不要忽视了胆小的学生,更不能忽视后进生。这样,讨论课堂才会真正组织起來,才能集思广益,最后合力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最好是询问的口吻来问,从课文主题、作者意图、主要内容着手来提问。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使学生有信心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其次,教师要从讨论的内容,学生的座位,时间的把握上都要有很好的织。有时,一个很好的讨论课题很可能会因为组织不力而夭折,也可能会因为组织失当而使课堂成为一盘散沙,吵吵哄哄,不了了之;有时一堂课安排的讨论内容过多,就会因为时间不够而仓促结束,得不到所要讨论的结果。教师的积极性也会大受打击,从此不再组织这类出力不讨好的工作。所以,最好是要有一个好的班干部组织做基层工作。在小组讨论时,班干部帮助教师组织同学,使他们能有目的地进行讨论,出现问题时,班干部要及时解决,当解决不了时,可以让教师来解决。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話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也要参与进来,做他们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他人好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如果学生程度比较好的话,也可适当采用辩论会的形式进行,双方经过激烈角逐之后,教师加以适当点拨,让学生自己判断是非曲直,从而也就有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最后,就是讨论结果的总结。一堂讨论课,教师从始至终都是一名引导者和参与者,所以,教师不要盲目做总结,有些观点略加整理就行,有些观点学生会有辨别的能力。所以,让学生把这节课的收获和观点以作业的形式整理出来,写到作业本上交上来,那么他在写的时候就会对课堂上的观点经过加工、整理、筛选,作业上反映出的就是学生自己的知识。对于学生得出的任何结论,只要不是与讨论主题相悖的,教师都要加以肯定,对于一些不同的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教师都要适当鼓励。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才会真正成为讨论课的主体,以后的讨论课教师才会收获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才会达到教师设定的教学目的。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创新,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彻底改变过去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从提高中职生的学习效率人手,促使其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技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学Photoshop的溶图效果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几幅由多图组合后具有蒙太奇效果的婚纱照图片,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与疑问进入课堂,然后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溶图方法,并让学生上机操作,亲身体验。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后,教师再分别介绍图层模式溶图、蒙版溶图、羽化溶图、用柔笔橡皮擦溶图和降低透明度溶图等方法。

总而言之,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师要跟上这种趋势,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学习,加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钻研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做到游刃有余,培养出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如何提高中专计算机教学质量 篇7

一、创建和谐的教学气氛

和谐的教学气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我们不难发现, 教学气氛和谐的课堂上, 师生之间配合默契, 课堂教学气氛活跃, 教学活动开展顺利, 教学效率高;反之, 当教学气氛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时, 课堂教学显得僵硬、死板。教师教得不顺心, 学生学得不开心, 师生之间的关系都非常被动, 导致教学事倍功半。创建和谐的教学气氛, 师生关系是关键。经常有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都不好教, 不敢惹”。由于中专生是从初中考上来的, 年龄还比较小, 正处于青春年少的阶段, 自我意识较强, 思维活跃, 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教师严厉的教育和批评, 让学生的叛逆心理加重, 从心底不接受教师的说法。甚至于对所有教师缺乏基本的好感, 看似在学习上满不在乎, 实际上自尊心极强非常好面子。很难想象, 对一个不喜欢的教师所讲的知识学生能接受多少。因此, 教师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是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 如何才能被他们接受, 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只有把师生关系处理好了, 师生之间友好相处, 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沟通, 才能达到教学相长, 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

对学生行使各项管理、提高学生素质, 其任务最终还要落在教师身上。教师素质的高低, 决定着对学生实施各项管理及素质教育的好坏。所以, 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是走内涵发展的关键。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 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岗爱业的职业道德, 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 充实和更新知识, 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 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高级人才。

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为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 也为未来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的开通、多媒体的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构建等都意味着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 不再局限于学校进行学习, 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和书本, 而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获得知识。这也意味着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而教师的地位变为向导。

中专计算机教师不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去开发学生的智能而且要更多地致力于发现和开发学生身上的潜在创造性品质, 以及激励并促进学生在道德、情感、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而实践是理论的升华, 两者密不可分。作为中专教师, 理论和实践应一起抓。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 就应当让他去实践, 检验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往往有眼高手低的感觉。在课上觉得什么都懂, 可一上机就错误百出。有的学生讲起计算机口若悬河, 操作起来却是笨手笨脚;有的学生操作如行云流水, 可问及基础知识, 却是目瞪口呆。另外一种情况, 是学生课上听得如坠云雾, 可一上机, 就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例如, 在上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 讲到“首字下沉”“图文混排”“设置页眉页脚”等, 学生听得是目瞪口呆, 但在上机操作时, 学生觉得豁然开朗。计算机是注重实践的学科, 如果教师只是讲理论, 学生即便记住了, 仍然不会应用, 因此, 要理论联系实践, 才能学以致用。教师要合理安排理论和上机的比例, 在讲完书本知识后, 让学生多上机操作,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 机房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施。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 学生在机房上机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而大多数学生都坐在教室听教师讲课, 甚至有时机房空着没有人用, 教室上课倒是安排得满满的。我们在教改中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机房, 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增加投资, 改善机房环境, 经常更新软硬件设施。在实训教学中, 只要学生不是恶意破坏计算机, 我们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操作, 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

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设施, 可以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既方便了教与学的开展, 又改善了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室给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单一的课本理论讲解, 学生看到的是抽象的文字, 属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而多媒体把书本的文字迁移到画面上, 学生一目了然就能理解。多媒体汇集了图像、视频、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 集中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的过程, 思维清晰, 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师根据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 可以设计相关的课件, 通过感性的材料, 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

五、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

教师课上使用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 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 要发挥促进学生顺利高效掌握所授内容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科不同, 学生水平不同, 知识的形状也不同, 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比如, 当学生对教学内容了解不多, 学习不够主动积极时, 教师要善于提出有趣味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 教师要通过一定方式引导全班同学精神集中, 全神贯注, 力求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问题。如果有些问题学生难以理解, 要采取通俗形象的语言进行类比分析, 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 为学生理解知识创造必要的条件。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 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合作讨论, 大家针对某些计算机技能发表意见,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互相交流分享思想, 探索和解决问题,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教学模式, 变为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大家取长补短, 互相学习, 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促进其良好智力品质的发展, 而且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要大于个人, 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贺卡、图画、自检书等;举办全校范围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总体来说, 一节课不能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 而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 中专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摸索出自己的教学之路, 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提高实践能力, 让他们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走出校门后, 适应工作环境, 学以致用。

对中专计算机教学的思考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抽象思维,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已成为现代人才培养的一个必备要求, 但现今中专计算机教学也面临着一些窘境。高等院校的通信专业、计算机专业不断扩招, 企业对计算机专业的用人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专教育, 能否满足企业的要求与时代的要求, 能否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人才, 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因此我们一定要及时调整中专计算机教学的方式方法, 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能力。

一、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际操作相分离, 枯燥的理论内容造成了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上不认真, 继而影响到实践课上的表现, 这样的授课方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效果不佳。

中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 更注重的是学生实际的技术水平, 那么教师就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真正提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尽量使用更多的媒体信息, 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愉快的学习环境, 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内容, 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知识、实践知识点, 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中真正的主体,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意识与能力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特殊性, 学生的抽象思维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而且有了较为缜密、活跃的思维模式, 还可以促进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力, 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人生观的形成及个人发展都起着很大作用。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基础知识理论与实际应用能力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社会需要具有极强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而理论是实际的基石, 不可忽视。那么在进行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意识与能力, 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把握所学内容的本质属性, 并进行思维的概括。这种思维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但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素质能力与教学水平, 对待学生有耐心, 掌控此教学目标的重点。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学能力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现阶段的学习, 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发展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 我们要对这项能力的培养做到足够的重视, 让学生在这个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 有迅速感知新事物的能力及自我学习能力, 从而学习相关的新技术, 促进自我发展。

现今的传统模式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较弱, 因此我们要打破常规教学模式, 不要让学生过于依赖教师。比如说在进行程序设计内容的学习时, 在进行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讲解后, 学生再进行实践操作时, 就要多给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与时间, 只是适量地进行指导。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练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 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 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与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与创新能力

探索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 其探索意识与创新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因此, 我们在进行中专计算机教学中, 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打破旧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探索意识与自我创新能力的激发。

在中专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有效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掌控自我学习的过程, 从而激发其创新性与创新能力。面对有趣的教学内容或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都会让学生产生好奇心, 并形成探索意识, 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去追求答案, 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好的基础, 提供好的学习空间。

五、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技术运用水平

我们一再强调, 中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 那么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 其用人要求会非常看重学生的专业技术运用水平, 而以上各种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运用水平。

因此, 教师在进行中专计算机教学工作时除了要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实践操作, 还可以多为学生安排一些提升其专业素养与技术运用水平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选题, 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辅助, 让学生自己在完成整个选题的过程中, 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多注意教学方法教授, 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日后的工作中才可以迅速地成长。

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学习能力, 尤其是计算机专业这种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因此我们要认真进行教学上的改革,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 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从而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 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探索研究, 与时俱进, 完善教学。

参考文献

[1].谢璐丹.浅谈如何使中专生学好计算机课程[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2010

[2].冯淑变.对中专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0

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篇9

一、合理定位专业方向

当今, 计算机技术的覆盖面和应用面在社会上已经越来越广泛, 基本上已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社会各界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在一些大中型城市, 许多小城市, 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都在急剧增加。而且,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尤其是需要大量计算机实用型人才。而“信息城市”“平安乡村”“农业信息化”等城乡发展新阶段也需要大量的软硬件及网络维护管理人员投身其中。这些新的发展形势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就业空间, 也为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 要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 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就必须提供更高的教学质量。首要任务就是合理定位专业方向。中专学校与大专院校不同, 在知识层面和教育目的上更偏向于实用人才的培育, 而非计算机领域的高精尖研究开发专家型人才。因此, 中专学校要把握住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方向, 根据中专生就业的岗位特征和学生的特点, 综合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 合理设置课程, 重点做好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应用型、技能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还要看到, 中专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已经向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方向倾斜, 要求学生在进入社会后, 除了在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优势外, 还要能解决工作环境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

二、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要以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基准, 结合中专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 做到尽量精简原有课程的内容。在实践中要特别突出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减少过于高深和抽象的理论知识。目前, 很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安排中, 理论知识的教学所占比例过大, 挤占了实践操作课程的课时安排。同时, 由于计算机教学中的很多课程是相通的, 很多课程里会出现重复内容, 使学生容易感到乏味, 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所以, 在课程设置方面, 既要考虑增加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又要考虑在教学工作设计中, 在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前提下, 避免对同一知识点的不断重复。例如, 在Visual Basic语言、Visual Fox Pro语言、C语言的教学中, 应在教学初期分析相关教学内容, 把具有共通性的知识点进行整合, 进行统一讲解和对比分析, 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节省很多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对教育的创新更不容忽视,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树立创新意识,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如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机房这一教学环境, 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图片和动画都有效融合到教学当中,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提高现场演示等操作性强、教学效果好的时间比例。教师还要利用中专学生好奇心强、探索欲强的心理特点, 在沿着教学大纲方向不变的情况下, 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变不利为有利, 变枯燥为趣味。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以引导性教育、悟性教育为依托, 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 学有兴趣, 学有收获。

四、建立新型教学评价体系

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要取得实效, 不仅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进行改革, 还需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以促进学校、教师不断创新发展, 巩固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建立新型教学评价体系, 重点是引入学生对学习专业、课程设置的评价。中专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术水平, 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求的技术人才。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 在动手能力和技能实践方面表现出的水平, 以及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就业能力和发展潜力是检验中专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 一方面, 中专学校应重视学生对专业教学的评价, 采取定期测评的方法广泛收集学生对学习专业、教学方法的意见建议, 并制订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考核制度, 促进教学工作的提高。另一方面, 课程设置应根据社会就业岗位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在一个时期内, 中专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比例不合理的现象, 大多数课程在进入实用部分之前, 都必须来一段“前奏”, 就是花很大的篇幅去详细阐述基本理论或概述等。中专学校应充分吸纳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把增强技能教学作为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则, 根据中专学生的年龄和基础去设置课程, 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技能, 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阳庆光.对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几点探索.硅谷, 2010 (06) .

[2]陆娴能.中专计算机教学的体会与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1) .

[3]单英为.浅谈现代中专生计算机教学方法.职业技术, 2010 (08) .

[4]李明月.如何提高中专计算机教学质量.学周刊, 2012 (07) .

浅谈中专计算机的教学原则 篇10

一、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 顾名思义, 就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依照教师的教学步骤和思维, 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提问和课业实践活动中, 从而打破教师一味的教, 学生一味的听的固有模式。我们知道, 如果学生只专注于听, 而不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提问思考中的话, 那么学生就很难去理解教师的一些想法, 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 形成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思维, 甚至是学生在课堂中, 出现走神的现象。很显然, 这样的课堂效果是不佳的。除此之外, 计算机的教学往往是极具实践操作性的, 因而它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 将课本中学到的, 教师讲到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的计算机操作上, 从而化理论为实践。这就需要教师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 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学校在这方面也要做好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完善, 从而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和实践提供技术性支持和场所硬件支持。在这样基础上的理论性参与和实践性参与的计算机教学, 是“学以致用”的, 它往往可以让学生在理论的应用和实践上, 学到更多的东西, 从而打破那种“学而无用”的思想。

二、知识性原则

知识性选择, 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完善和全面, 教学方式的多样和具体, 教学效果的高效和实际。我们都知道, 当下的世界是一个“足不出户就能够知天下事, 购天下物”的时代, 而如何去了解这些就是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内容, 这些内容就是计算机学生日常学习的内容之一, 在某种程度上, 这体现了他们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而本文所讲的教学设计选择, 则主要侧重教学方式来进行讨论, 那么, 教师在教学方式上, 应该如何将知识性原则发挥到极致, 其实方法很多, 多媒体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知道, 多媒体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产物, 是计算机链条上的一个内容, 那么, 我们在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时, 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教学辅助作用, 从而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了解到本专业的学以致用和生活化。例如在学习网络层地址及协议时, 学生根据教材, 学到的内容可以有IP地址的概念、分类、结构及其表现方式, 但如果教师能够应用多媒体来将IP地址的应用原则表现出来的话, 学生就能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 学会自主地进行IP地址的设置实践。这样的多媒体应用, 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学习知识内容, 从而在知识点的理论和应用上, 做到双向把握。

三、激励性原则

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 尤其是身边人的肯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 他们所做到的努力无非是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希望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一定的鼓励可以让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激情倍增, 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倍增, 从而在学习的主动性上和兴趣上, 都得到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要做到不吝啬自己的鼓励性词汇, 在日常的课业评价中, 积极的应用一些激励性的词汇, 比如“很有想法”“做的不错”“很满意你的作业”等。这样的词汇, 相比于那些冷冰冰的不带感情的类似于“叉勾”的评价方式, 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从而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 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业活动安排中。

计算机是一门极具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学生在学习它时, 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要通过一定的教学原则来进行教案设计和安排, 从而让学生在学和做中, 学到更多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杭云龙.论中职计算机项目教学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1 (2X) :8433-8434

浅谈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定位;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1

随着我国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市场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各类职业中专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纷纷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经过培养学生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计算机人才,但是我国的职专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于我国职专计算机教学的教学内容定位以及教学方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计算机教学内容定位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有更新的技术替代旧的技术,这使得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是各种专业中知识变化最多、更新最快的一个专业,但是一些老师在知识更新、实践能力上没有适应这种发展,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多年来职中计算机教学基本上是凭一股热情,教学上并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位。教材是陈旧的教材,讲授的技术是90年代的技术,或者是简单的连小学生都懂得的技术,要不就是对于职专学生非常难学弄懂的汇编语言、编译原理、数据结构等等。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的接受不水平不符,与市场对于职专学生的能力需求不符,这使得我们很有必要重新思索职专教学内容的定位。

所谓教学内容定位,实在是课程内容定位,即所选择的授课教材,授课内容。笔者认为在职专计算机教学中要把握以下原则:

1.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匹配。选择的教材要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学懂的,比如可以选择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编程语言可以侧重现在流行的语言,比如java等。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数据库方面知识的学习。同时可以开设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这些都是学生易学有用的课程。

2.与市场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接轨。教师要及时把握市场需求,经常上网浏览把握市场导向,对于新的语言及技术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习。比如现在比较热的jsp技术,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学习,对于平面设计这些使用的技术知识,要多向学生讲授并指导学习。

3.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再好的理论知识也要付诸实践,由教师把关,对于所学的编程语言、技术都要在实际的课后作业中体现,比如学习了jsp技术,则要求学生利用jsp+database(可选的数据库)进行小的系统开发,使学生在实际的系统开发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编程水平。

二、计算机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的兴趣区别,分方向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兴趣爱好要以问卷调查、单个谈话等方式进行了解,对学生的爱好进行归纳,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分方向培养。具体实例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首先对所有学生提出一个共性的基本要求,然后分方向分组进行指导,如有的学生喜欢编程,有的喜欢设计,从而提高教学绩效。

2.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运用任务驱动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互相学习不同的技术处理手段,扩宽知识面,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高。在计算机课中,任课教师要善于捕捉各个学生的闪光点,然后进行总结,就会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与创造欲。对教师而言,教学经验也会有一个飞速提升,并更有助于教学。

3.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

在实验课中,最令教师头痛的是同性的问题。当几个人甚至几十个学生产生同一问题时。由于环境所限,只能每个学生逐一讲解,这样不但教师工作量加大。而且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它可以把普通的微机室变成极具交互性的教学网络系统,大大提高了机房的实用性,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倍增。无论是对学生单一答疑,还是共同解惑,它都具有强大的功能。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可以实现实验课现代化。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全方位获得知识,学习效果与效率也会显著提高。

结论:总之,根据学生的兴趣区别,分方向培养; 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及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对提高计算机教学绩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不同于本科教学,职专的教学首先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用,因此学校和计算机教师要认真负责,积极学习提高自己,在课程内容定位上把好关,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掌握,力争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爱华.谈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5

[2]张雁.浅谈提高职高学生计算机学习效果的途径,成人教育,2005,6

[3]唐全国.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21)

作者简介:

卢毅(1981.10—),男,湖南涟源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工作单位长沙市卫生学校,主要从事中职计算机教学研究工作。

中专计算机教学法 篇12

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医学的教育中, 非常的注重实践。计算机技术涉及到医学中的临床治疗中, 比如:B超、X线的摄影, 还有日常护理中的输液报警器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现在的医学教育也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技术。一些医学的专业机构也越来越重视医学人员的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因为很多医护人员由于没有足够的计算机技术, 致使在工作中出现很多失误, 使得工作的质量水准大大下降。所以, 要加大对卫校这些学医的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教育。使得其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医学信息, 增强自身的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运用, 进而适应医学在发展中的步伐。

二计算机教学教法改革与思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 计算机教学在中专卫校的发展中也在经历着变革。注重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里的实践是现在改革的重要部分。由于卫校的学生所接受的计算机教育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基础, 并不是专业性的课程, 所以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相关技能知识能够运用到医学中, 进而有针对性、选择性、目的性的进行计算机学习。因此, 在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中, 注重计算机技术在学生医学知识中的有效性运用,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适合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时代的要求。所以针对以上的思考阐述, 下面提出在计算机教学在改革时期的新方式:

1. 通过实践进行教学

医学的理论知识比较多, 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 让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的操作, 进而进一步的深化自己所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实践非常的重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的规范性。在实践中,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趣的、实用性比较强的题目, 进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意识, 使得学生的潜力能够充分的发挥, 积极性增强。如果条件允许,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医院参观一些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操作设备, 进而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 发现自身在计算机技术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进行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在医学里运用的学习热情, 也可以使得理论性比较强的课堂教学有一个活跃的气氛, 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实践的快乐。

2. 通过对学生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 计算机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 但随着教学的改革, 其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展示课件以及设置情景等等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结合,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计算机学习中。例如:在教学生删除以及添加一些应用装置时,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安装酷狗音乐装置和卸载这个装置展开教学。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兴趣大增, 主动的参与并发表一些意见和建议, 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和轻松, 使得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信心大增。进而也使得学生的创造意识得以发挥, 好多学生积极探索, 牢固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3. 通过多媒体的有效利用进行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不要在拘泥于教材书本, 要注意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的运用。通过利用多媒体, 使得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相关基础知识, 可以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巧与实践知识, 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得学生通过对一些软件的运用, 为以后的医护工作奠定一个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

4. 通过医学与计算机学的结合进行教学

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清楚卫校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 在教课时能够和医学紧密的结合起来, 进而增加学生所学到的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 教师在讲解一些相关计算机的知识时可以举一些医学的例子, 例如:在讲解关于表格的创建时, 教师可以拿电子病历为例, 使得学生能够在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并知道其在医学中的相应作用。通过医学与计算机学的结合进行教学, 使得生的学习热情大增, 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计算机学习的作用。

三总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医院未来的建设中也越来越信息化, 所以中专院校的一些医学专业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能力, 并进加大了教育的力度。改革过去的教学方法, 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能力, 进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对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教育, 使得学生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技能, 更加符合医学的发展需求。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会更加符合医院的建设要求。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也使得学生了解了医学在计算机中的运用的相关知识, 为医学的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摘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发达。在卫校的长期教学中,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学工作者, 我充分的意识到信息化技术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医院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所以对相关的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懂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进而能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本文针对卫校的计算机的应用教学与医学的结合展开探讨, 以促进中专卫校学生的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中专,卫校,计算机教学,教法

参考文献

[1]冯光辉.浅谈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素质教育[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0, (11) .[1]冯光辉.浅谈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素质教育[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0, (11) .

[2]李林.中专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 (综合) , 2010, (11) .[2]李林.中专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 (综合) , 2010, (11) .

[3]闫晓艳, 刘红旗.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J].新课程 (教研) , 2010, (12) .[3]闫晓艳, 刘红旗.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J].新课程 (教研) , 2010, (12) .

[4]雷艳秋.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J].大众科技, 2010, (12) .[4]雷艳秋.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J].大众科技, 2010, (12) .

上一篇:环境保护管理检查下一篇:“创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