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表达(通用8篇)
行为表达 篇1
0 引言
高性能加工设备是制造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装备。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加工设备正在向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复杂性等方向发展。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内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得设备的性能出现随机、动态的波动,造成设备性能的劣化甚至是故障。生产线上关键设备的劣化或故障将导致生产线出现阻塞、减额运行等情况[1,2]。
设备的可用度是表征设备运行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就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了诸多探索。Dhouib等[3]对多品种生产线在随机故障下的可用度进行了建模,并给出了含缓冲区以及不含缓冲区两种情况下的分析。Wei等[4]采用状态转移矩阵对数控机床的可用度进行了研究。王昊天等[5]利用广义随机Petri网和连续马尔可夫链建立了基本单元的软硬件可用度模型,并通过微分方程求解模块的可用度。文献[6]分析了系统可用度、可靠性以及维护性三者之间的关系。Javier等[7]利用仿真的方法对时变复杂系统的可用度进行分析和预测,分析过程中同时考虑了维修时间和维修策略。生产过程可以描述为典型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8,9],已经有学者对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可用度的计算和预测做了探讨。Petri网[10]是描述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有力工具,可方便地描述设备运行状态的变化,其库所和变迁可表达设备处于正常工作、劣化、故障以及维修等不同的状态。文献[11]建立了基于Petri网的复杂系统可靠性模型,分析了缓冲区可用度对设备可用度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不同状态,给出其可用度定义和计算方法;采用Petri网对设备的运行、劣化和维修过程进行建模;针对设备不同的维护策略,采用行为表达式的方法求解设备可用度和设备各个运行阶段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
1 设备可用度定义
设备的可用度是指设备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在给定时间段内正常工作的概率,取值范围为[0,1][12]。一般而言,设备的可用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MTTRi为平均修复时间;MTBFi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3]。
在工程实践中,常以设备可用度定量分析其可靠性,这比用设备可靠度更合适,可反映设备的维修特性。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运行包括工作状态、维修状态、报废状态,其中工作状态同时也是设备的劣化过程。设备处于劣化状态和维修状态时均可通过维修行为使得设备回到较优工作状态。在此基础上,为了简化模型,作如下合理假设:①设备以工作状态、维修状态或报废状态存在;②设备通过维修行为后实现修复如旧,不能完全处于新部件的故障率水平,其失效率和故障率达到正常工作的范围;③设备维修时间分布是根据实际情况的任意分布,非Markov型的维修过程;④设备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其劣化过程单调递增,仅当维修行为产生才能减轻劣化程度。
将设备的运行过程视为离散事件,可定义设备的可用度是设备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系统稳态概率。假设1,2,…,L为设备的不同劣化状态,最后一个劣化状态L是设备的报废状态,如进入最后的报废状态,则设备已无法通过维修复原。V1,V2,…,VL为相应处在各个劣化状态的时间。Vi为处在第i个劣化状态下维修的时间。则设备的可用度为
其中,V为设备运行总时间。因为系统处在各个劣化状态的时间为扩展时间分布,所以平均可用度也可表示为
2 设备可用度建模方法
为支持复杂设备可用度的建模并充分描述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任意分布的随机过程的特点,本文在随机Petri网的基础上引入了扩展随机Petri网(extend stochastic Petri nets,ESPN)。
2.1 ESPN的定义
ESPN的特点是时间变迁对应一个任意分布的随机变量[13]。
定义1 ESPN是一个七元组,N=(P,T,I,O,H,m,FI),其中P是有限的库所集合,P=(P1,P2,…,Pn),n>0;T=(t1,t2,…,ts),s>0,T是有限的变迁集合,满足P∪T≠Ø且P∩T=Ø;I:P×T→N,I是一个输入函数,其中N={0,1,…,};O:P×T→N,O是一个输出函数;H:P×T→N,H是一个抑制函数;m:P→N,m是一个标识,标识中的第i个分量是第i个库所的托肯数,其初始标识记为m0;FI:T→R,FI是一个矢量,其分量对应扩展分布的点火时延。
点火规则如下:
(1)在标识m中,变迁t∈T被使能,当且仅当∀p∈P,t∈T,m(p)≥I(p,t)并且H(p,t)≠0,m(p)<H(p,t);
(2)若t∈T在标记m下被使能,按照如下激活规则产生新标记m′∶m′(pi)=m(pi)+O(pi,t)-I(pi,t),t=1,2,…,n。
2.2 复杂设备可用度建模
假定一个设备有L个工作状态,分别用1,2,…,L来表示。系统的劣化过程为单调递增,即从状态1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劣化到状态2;状态2经过一段时间后,在不同的速率下可能劣化到状态3,以此类推,如图1所示。
设备进入劣化状态后,可通过维修行为使得设备通过一定的速率返回到劣化程度较轻的状态,本文采用修复如旧的策略,因此不可能回到状态1,如图2所示。
3 基于行为表达式的设备可用度分析方法
设备劣化及维修过程Petri网模型的行为表达式反映了设备的运行过程。根据行为表达式可以求得Petri网模型的传递函数,利用矩母函数思想可实现对扩展随机Petri网的性能分析。
3.1 矩母函数与传递函数
定义2 设x是一个随机变量,则esx的期望值称为x的矩母函数,记为FMG(s)=E(esx)(x为实变数)[8,13,14]。
若x为离散变量,具有概率分布函数p(xi)=P(X=xi),i=1,2,…,则矩母函数
若x为连续随机变量,且概率密度函数为f(x),则x的矩母函数FMG(s)=∫+∞-∞esx·f(x)dx。
定义3 在一个任意分布的随机Petri网中,对于M∈R(M0),t∈T,令Wt(s)=pM,tFMGM,t(s),则Wt(s)为t在M下的传递函数。其中,pM,t为M下t被引发的概率,FMGM.t(s)为M下t的矩母函数。
3.2 基于行为表达式的分析方法
一个行为表达式或者是一个复合式,或者是一个幂级式。根据表达式并借助以下几个定理,可以求得Petri网的传递函数W,再利用矩母函数的相关分析方法便可对任意分布的随机Petri网进行品质分析[8,13,14]。
定理1 设α是一个单项式,α=t1,t2,…,tq,则
定理2 设α是一个标准多项式,α=α1+α2+…+αn,则
定理3 设α=(α)*,则
3.3 设备可用度分析方法
基于行为表达式的分析方法一般为:建立分析对象的ESPN网模型,给出系统的行为表达式,计算行为表达式的传递函数以及采用矩母函数进行性能指标的计算,应用到设备可用度的具体步骤如下。
(1)构造系统行为表达式。
根据图1、图2,产生系统的行为表达式,并将多项式化为标准多项式形式。系统的行为表达式对应了设备从开始运行到最终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运行过程。
(2)求传递函数。
根据所给的分布参数以及行为表达式结构,求出各事件的引发概率及其矩母函数,再根据传递函数定义得到各事件的传递函数。
(3)重新标号行为表达式。
根据第2步的计算结果,为行为表达式重新标号,以区别表达式中具有不同传递函数的同一事件。如模型中存在并发变迁,则变迁的先后激发对应了不同的传递函数。
(4)重新计算传递函数。
根据定理1~定理3计算标号后的行为表达式的传递函数。
(5)计算系统性能。
基于上述结果和矩母函数的有关方法进行各性能指标的计算,获得系统的定量分析结果。如,设备在劣化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维修策略使得设备可用度较高。
4 实例分析
以一条盘形零件生产线的主要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为例,通过建模及分析给出设备在不同维护策略下的可用度指标。
4.1 设备建模及可用度分析
通过对关键设备运行过程的统计,将设备的劣化级别分为L级,L=5。随着L的增加,设备的劣化程度单调递增。采用2.2节的建模方法对上述设备劣化过程进行ESPN建模,具有5级劣化过程的设备运行模型如图3所示。当新设备开始运行时处于状态1,经过一段时间运行磨合后,劣化到状态2;状态2和状态3分别表示良好和一般两种正常工作状态;状态4是指设备必须通过维修才能回到正常工作状态;状态5是指设备已经无法通过维修回到工作状态,即将报废。图3中的库所和变迁含义如表1和表2所示,模型中主要变量的定义如下。
(1)x是设备从状态3经过维护后回到状态2的激发速率,即t6的激发速率为x,且该维护过程符合负指数分布。
(2)y是设备从状态4经过维护后回到状态2的激发速率,即t5的激发速率为y,且该维护过程符合负指数分布。
4.2 基于行为表达式的计算
基于图3所示模型,采用行为表达式分析方法,可得总的周期函数表达式:
α=(t5t6t1+t2t3t4+t2t3t1+t2t1t4+
t2t5t1+t6t1t4+t3t5t1+t3t1t4)/(t1t2t3t4) (4)
上式表示一台设备的全生命运行周期。式(4)中的传递函数为
w1=es/t1 (5)
w2=t2/(t2-s) (6)
w3=t3/(t3+t6-s) (7)
w4=t4/(t5+t4-s) (8)
w5=t5/(t5+t4-s) (9)
w6=t6/(t3+t6-s) (10)
由定理1~定理3可知,其矩母函数为
将式(5)~式(10)代入式(11),对其求偏导数可得
上式是设备使用周期的表达式。
4.3 设备可用度分析
基于上述设备运行过程,根据式(3)分析其可用度。设备处于状态1、2和3的稳态概率表明设备处在可用状态,因此,为了考察设备可用度,需分别计算p1、p2和p3的稳态概率。
(1)求设备处在p1下的稳态概率。
设t1是时延变迁,其他变迁均为瞬态,则传递函数分别为
w1=es/t1 (13)
w2=1 (14)
w3=t3/(t3+t6) (15)
w4=t4/(t4+t5) (16)
w5=t5/(t4+t5) (17)
w6=t6/(t3+t6) (18)
将式(13)~式(18)代入式(11),然后对其求偏微分可得
(2)求设备处在p2下的稳态概率。
设t2是负指数变迁,其他变迁均为瞬态,则传递函数分别为
w1=1 (19)
w2=t2/(t2-s) (20)
w3=t3/(t3+t6) (21)
w4=t4/(t4+t5) (22)
w5=t5/(t4+t5) (23)
w6=t6/(t3+t6) (24)
将式(19)~式(24)代入式(11),然后对其求偏微分可得
(3)求设备处在p3下的稳态概率。
设t3是负指数变迁,其他变迁均为瞬态,则传递函数分别为
w1=1 (25)
w2=1 (26)
w3=t3/(t3+t6-s) (27)
w4=t4/(t4+t5) (28)
w5=t5/(t4+t5) (29)
w6=t6/(t3+t6) (30)
将式(25)~式(30)代入式(11),然后对其求偏微分可得
则设备的可用度为
由式(31)可知,设备可用度是关于x、y的函数,即设备在劣化过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其可用度取决于维修的速率以及不同的维修策略。
根据图3所示模型,设备的可能维修策略为:①设备到达状态3后,还未损坏及进行预防性维修,并维护到状态2;②设备到达状态4后,设备劣化到无法使用必须通过维修回到状态2,才能继续使用;③设备到达状态3和4后,都有一定的激发速率回到状态2。
在采取维修策略①的情况下,取x→0,则
在采取维修策略②的情况下,取y→0,则
在采取维修策略③的情况下,随着x5和x
随着维修速率的增大,设备可用度显著增大。但是当x5的激发速率达到0.18次/天、x6的激发速率达到0.15次/天后,设备可用度的增大幅度变得缓慢,即大幅度提高维护的效率对设备可用度的影响有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企业应该根据特定情况,通过图6找到设备维护效率和可用度之间的平衡点,这样既可保持合理的维修水平又能得到满意的设备可用度。
5 结论
(1)提出了基于ESPN的设备劣化模型,可完整地描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运行过程。ESPN能描述任意分布的动态离散系统,与传统的将设备劣化过程描述为Markov过程相比,本文描述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和真实地反映建模对象。
(2)Petri网的重要分析方法可达图存在状态空间爆炸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一分析方法的缺点,采用了行为表达式的分析方法。行为表达式可方便地得到系统各个性能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及相应的趋势图。
(3)针对一个实例,采用基于ESPN的模块化建模方法建立了设备劣化模型,并采用行为表达式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的维修策略定量地给出了设备可用度与不同维修策略和维修速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为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理论上的分析方法。
行为表达 篇2
【关键词】跨文化;汉日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尽管两国在文化习俗上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但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运用的理念以及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只有通过对交际双方的语言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语用上的对比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中日两种语言在拒绝表达上的差异,减少误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畅发展。
根据Brown and Levinson(1987)的研究,拒绝本质上是一种“面子威胁行为”,需要一定的策略来补救。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拒绝策略有不同的表现,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运用这种策略需要较强的语言能力和较高的交际能力,而如果对这种行为运用或理解不当,就会出现语用失误,导致交际的失败。本论文以接近现实生活的电视剧为语料调查对象,聚焦于“上下”关系,通过中日对比,考察中日拒绝策略的异同。此研究将对跨文化交际、汉日语言对比和日语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前人研究及问题点
近年来,学界从对比研究、语用论、谈话分析等不同角度对拒绝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但其中大部分以角色设定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居多。本文为了获得更接近现实生活,更自然的对话,选取电视剧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中日对比,分析中日两种语言拒绝表现的异同,明确异文化交流的特征。
森山(1990)将日语的拒绝策略分为4类:①采用直接拒绝的方式的直接型②找个借口婉转地拒绝对方的理由型③先口头应允,过后再想办法拒绝的拖延型④笑而不语,不拒绝也不应允的回避型。
日本的社会被称作“纵社会”,至今仍然存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人们的等级按照资历划分。中根千枝(1967)提到,处在同一集团里大家共事的关系,按照年龄、毕业或就任年限的不同,会形成前辈、后辈和同僚 (与自己地位等级相同的人) 三类,因此日本人在与对方交谈时就会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日本社会要求人们必须永远按照谈话对象的地位和等级、谈话双方的相对关系,选用最恰当的表达方式。等级可以说是日本人交际生活中的规范。
本文在“上下关系”维度下, 基于文(2004)将拒绝表达策略细化分为“直接拒绝”“理由说明”“道歉”“犹豫省略”“共同感受”“下次约定”“不满”“责任转嫁”“代替方案”“转移话题”“许可”“博取理解”等多种类别,对中日语言中的拒绝表达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从电视剧中收集的语料来看:①日语中表达自己的拒绝意向时尤其是关系比较亲密、与自己同属“内”集团的人之间,没有采取回避的方式而是使用“直接拒绝”法偏多,明确表达自己的拒绝意向。②日语中相比“亲疏”关系更注重“上下”关系。
二、口语语料中拒绝表达的使用倾向
通过观看中日两国近年来热度较高并贴近现实生活的中日各4部电视剧,收集了拒绝表现用例各56例,从中分析“上下”关系维度下拒绝表现策略的使用倾向,考察中日拒绝策略的异同。本文将电视剧中的出场人物按照“上下”关系的不同划分开来区别各个拒绝表达的倾向。分别分为长辈、上司等“对上”关系,晚辈、下属等“对下”关系。
“上下”关系中的拒绝策略表达使用倾向:
通过考察“对下”关系的拒绝表现使用倾向见下表:
表1 “对下”关系维度下的拒绝表达倾向
从表中可以看出:
①对于晚辈或下属在拒绝表达时无论汉语还是日语最常使用的是“直接拒绝”和“理由说明”策略。其中“理由说明”比“直接拒绝”的使用倾向更高。
②有关其他策略,与日语的“道歉”“下次约定”“责任转嫁”等多种方式并用的策略相比,汉语主要集中在“代替方案”上。而有关“道歉”拒绝策略汉语中没有一例。中国文化中普遍认为没有对晚辈道歉的必要,而日语的“道歉”表达主要使用“ごめん”,不需要用“すみません”“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这样敬意较高的道歉词汇。日语中认为拒绝是威胁对方面子的行为,不应该只使用“直接拒绝”和“理由说明”,还要有一定程度的“道歉”补偿表现。
③有关日语中“共同感受”的表达方式汉语中一例也没有。如果汉语也使用像日语中“行きたいのですが”“やりたいのですが”(“我也想去”“我也想做”)等寻求共鸣的策略,会被对方认为是真的想去而达不到拒绝的目的。
④另外,在“对下”关系时两种语言都没有使用“犹豫”或“省略”的拒绝方法,都直接表明自己的意向,尽量避免暧昧表达使对方产生期待或误会。
⑤在汉语中即使对晚辈也会积极地采取“代替方案”的方法来维持人际关系。相比较而言更消极地维持人际关系的日本人会认为给对方提出代替方案属于侵略对方领地、干扰对方的行为,会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这种策略。
以下是“对上”关系的拒绝表现使用倾向:
表2 “对上”关系维度下的拒绝表达倾向
①从整体上看,对于长辈或上司在拒绝表达时无论汉语还是日语最常使用的还是“直接拒绝”和“理由说明”策略。而且相比“直接拒绝”都优先选择“理由说明”。在拒绝长辈时采用“理由说明”策略,被认为是因为有正当理由所以不会威胁到对方的面子的行为。
②相比日语中“道歉”“犹豫”“转移话题”和“不满”策略的选择,汉语比较倾向于“代替方案”“下次约定”“道歉”和“不满”的表达策略。两种语言都没有使用“责任转嫁”“许可”和“共同感受”的拒绝方式。
③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不满”具有可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危险性,但汉语经常对亲密的长辈使用。例如:
(1)“我已经正告财务了,以后未经我的允许,不接受你的任何借款。我独立的这么辛苦,被你这么一搞,人家还以为我靠爸呢。”
——《欢乐颂》第28集
通过责备对方直接表达不满情绪,体现出正因为是亲密的人才可以使用。而在日语中“对上”关系时为了不威胁到对方的面子尽可能地控制“不满”情绪的表现,在内容上会使用疑问表达的形式比如“なぜ私が……”(为什么我要……?)来表达“不满”。
三、结语
本研究通过考察“上下”关系维度下汉日拒绝表达的使用倾向,总结出汉语与日语在拒绝策略上的异同有:
相同点:中日两种语言在拒绝表达时都多用“直接拒绝”和“理由说明”策略。对于部下或晚辈不使用“犹豫”的拒绝表现。不同点:①日语更常用“先行致歉”“犹豫”等消极策略。汉语则常用“代替方案”“下次约定”等积极策略。②“犹豫”和“省略”策略在日语中使用于对待长辈或不太熟悉的人,在汉语中无论“上下”、“亲疏”关系都不经常使用。③日语避免“不满”的表达方式,内容上倾向选择疑问的形式向对方询问理由表达不满。在汉语中与亲密的朋友间经常使用“不满”的拒绝策略,通过责怪对方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④日语中只对同级使用“代替方案”的拒绝策略,“代替方案”的内容也很暧昧,喜欢把主动权交给对方。而汉语中不论“亲疏”关系会经常使用这种拒绝策略,“代替方案”的内容也更具体、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汉语和日语各自存在于不同的社会文化中,造成了这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既有相同之处,又带有各自浓厚的文化和地方特色。本研究通过对以上拒绝言语行为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将对跨文化交际、汉日语言对比和日语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中根千枝.『タテ社会の人間関係:単一社会の理論』[M].講談社現代新書.1967.
[2]Brown, P. &S. 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森山卓郎.断りの方略——対人関係調整と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J].「言語」.大修館書店,1990(8).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文鐘蓮.「断り表現における中日両言語の対照研究―意味公式の発現頻度を中心に」.『人間文化論』2004第7巻,123-133お茶の水女子大学.
[6]蒙韞.「中日断りにおけるポライトネス ストラテジーの一考察―日本人会社員はと中国人会社員の比較を通して―」.『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研究』2010第22号,1-28 神田外語大学.
行为表达 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传播主体,言语行为
赛尔认为,语言就是进行一种语言行为,语言交流的最基本单位就是各种各样不同的语言行为。奥斯汀将陈述语言行为分为说话行为、取效行为以及行事行为,。电视新闻传播主体进行的说话行为就是对语言表达的字面意思,取效行为就是对受众听完新闻传播主体的言语做出某些行为,行事行为就是电视新闻传播的主体对怎样运用自己的语言将新闻内在的意义表达,以及如何才能让受众群体能够正确理解电视新闻传播主体所要表达的意图。
电视新闻传播的主体在言语上具有的权威地位决定了主体和受众群众之间听话人以及说话人的特定关系,以及言语行为和行事行为。最重要的就是行事行为不仅受到语言规则的约束,还受到了电视新闻传播媒体有关规定的约束,使新闻传播主体的行为具有特殊的含义和形式。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电视新闻传播主体言语行为的选择和表达。
1 电视新闻传播主体在言语行为进行转述的表达方式
在电视新闻等节目中,对于节目做出的预告、串联词以及结束用语都是节目用来和受众交流的原创语言,而节目中的其他内容都采用了直接转述的方式进行传播。电视新闻媒体都是运用转述的表达方式,将新闻内容直接从原来的语境中适当进行分离,并直接引用到新闻媒体的语境中,且新闻媒体还需要进行新语境的创设,以此将原来话语拥有的行事行为的具体类型以及方式进行合理的保留或者是改变,用来作为媒体这个媒介进行新闻传播所需要用的特殊话语。电视新闻传播的主体在进行转述的过程中采用保留原来话语的语言行为,主要是为了还原当时的语境,充分利用引语特殊的语言方式以及语调和句法,有效表达出潜在的内在含义,还能通过转述语以及引语有效地结合起来,在选择转述语使用的词句以及媒体的背景和播音员使用的语气语调等各种因素下,使转述语以及引语能够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语言单位,并且呈现出原有的言语行为。例如:在新闻联播中,中共中央将要举行部分党外人员参与的迎春座谈会。这种新闻播出时,为了更好地起到增强语境的效果,文本设计中就应尽可能多的介绍会议组织的具体情况以及参会人员的相关信息,并且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景别语言以及镜头语言,在描述中再现会议的整个现场情况;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运用近景镜头以及固定镜头主要叙述参与会议的人员具体的言行,利用全景以及摇镜头的方式表现出会场的整体情况以及各个参会人员的座列。在记录的过程中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记录,播音员将整个事件完整地叙述,让所有的观众能够感受到现场的气氛,还可以采用转述语言转述领导人的讲话,还原转述语境。
电视新闻传播主体能够在转述的过程中改变原来话语具有的行事行为,也就是改变原来的语境以及转述语相互调换位置的言语行为。新闻主体这样进行转述的最大目的就是决定了新闻媒体能够经原话的行事行为呈现出来的具体程度,也决定了将原话的行事行为通过何种类型转述出来,并通过这种方式影响受众对于新闻媒体中引语的理解程度。电视新闻传播主题在转述话语的方式上可以分为直接引语或者是间接引语。直接引语主要表现的是同期声,而间接引语主要表现为通过播音员进行表述或者引入记者现场解说的环节。这两种转述的方法采用的手段不同。
2 电视新闻传播主体对于直接引语的表达和原语进行行事行为的修改
直接引语的使用能够让新闻传播的人物语言以及具体的语气、语调甚至是细微的表情以及神态都能够生动地展示给受众,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原话的具体风格特征,再加上画面音响等各种非符号语言的相互配合,采用声音以及画面表达的直观表现方式将新闻的现场客观地表现给受众,能够给受众带来比较完整真实的视觉信息,并有一种面对面进行交流的直观感受,让受众认为新闻的传播媒体是尽最大努力传达最真实的新闻内容。电视新闻传播采用的直接引语的具体表现方式多种多样,第一种是画外音,在电视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只是呈现新闻的画面并没有出现说话人,只是听到了声音,主要包括电话采访或者是同期声;第二种是声画统一,画面和讲话人的声音同时出现,包括人物讲话的声音并略去现场其他声音,主要的声音源就是人物讲话。无论运用哪种形式,共同的目标就是能够再现真实的新闻场景,能够让新闻的传播具有非常真实的效果,呈现出说话人具有的行事行为。
电视新闻传播主体经常会对一些新闻进行后期修改制作,改变原始语境中的同期声,引导受众对于新闻主体内容的理解。这种做法主要是映衬主体的需要,将录制的同期声以及制作好的画面进行精心的剪辑,这种同期声已经脱离了实际的范围,变成了具有某种主观思想的具体声音和画面的结合。以此说明相关的命题或者现象,并回答比较关键的问题,其表达的观念具有权威性媒体的观点也具有充足的例证。同期声的主要作用就是将事情最大程度地还原,通过事件当事人以及事件的目击者向观众直接陈述表现新闻的真实性。事实上,在新闻整个的表述过程中,新闻的传播主体含蓄隐匿地将主观意图巧妙地融合在了事件的报道过程中,这样有效地增强了新闻的客观性,同时使新闻更具有感染力以及说服力。例如:在新闻联播中,记者现场进行同期报道:“新一年的元旦即将来临,天安门广场虽然温度骤降但这里依然聚集了数万民的群众等待2012年天安门的第一次升旗。”市民同期:“今天天气很冷,但是政府全面免除了农民的农业税,我们农民心里暖和。”记者进行同期报道:“清晨7点31分,护卫队开始走出天安门。7点36升旗正式开始。”这种新闻由同期声组成,使受众能够在观看新闻的时候同样感受到现场的气氛。
媒体还会巧妙地通过新闻传播主体具有的言语行为,利用行为的构成性规则从多个视角改变播音员具有的原始行事行为,主要的手段有3种。第一,根据时间的具体规定对话语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电视新闻具体的时间规则主要是要求传播主体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最新的信息,掌握事件的最新动态,并且在播报时应该掌握住时间,用最短的时间将内容传播给受众。媒体主要是根据新闻的具体内容强调时效特征,不能将新闻播音员具有的行事行为全部都展现给受众,提供的是新闻的真实性;第二,根据新闻传播具有的易读性原则将新闻传播中播音员的具体原话进行合理的修改。受众要求新闻的传播应该具有较高的易读性,根据这一特性,受众允许新闻在修改和编辑的过程中改变原话,新闻传播主体根据受众的这一心理将说话人的原话进行合理的修改,确保新闻内容的易读性。例如:在电视新闻利用直接引语的方式引用原声的采访,但原声具有非常浓重的方言口音。为了确保新闻内容的易读性,需要新闻播报中配备同步的字幕,但普通话和各地的方言在用语上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媒体可以改变说话人具有的原始行事行为;第三,在报道现场突发的新闻事件时,一般情况下都是记者在现场进行报道,由记者在现场引出主题,再加上新闻的直接引语。新闻的主体内容都是用播报者的语言引导受众理解新闻的内容,直接引语一般是新闻传播的一种修饰手段。
3 电视新闻传播主体对于间接引语的表达和原语进行行事行为的修改
电视新闻传播主体间接引语就是通过有声语言表达原说话人最初的行事行为,但间接引语会受到形式的限制,很难保留说话人最初的口语特征以及说话韵律的特征,还将受到时间规则的影响。在新闻转述的过程中,一般都要截取小段的片段,导致受众在理解新闻内涵时都要依赖新闻的转述语以及新闻传播主体的引语所创设的语境等,受众只能顺着媒体的设计理解新闻的内容。与直接引语运用的基本目的都是一样的,媒体想要利用间接引语最终目的都是服务新闻主题。但是,直接引语一般都是采用截取的一小段片段作为新闻的主要内容,间接引语主要是根据转述动词以语言为中心,进行创设引语情境。例如:新闻联播中,播音员将这一新闻内容的判断进行转述:“今天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山区孩子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粽子送给了总理,总理非常高兴,一边和孩子包粽子一遍给孩子将端午节的来历。”通过截取片段进行转述的方式,将这一重要新闻传达给受众。转述的动词也就是对说话行为进行描述的动词,一般而言,基本上所有的口头交际用语,都可以运用转述动词进行描述。大部分情况下,言语的方式、目的以及感情色彩这些语言的具体成分都与交际的行为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汉语中,很多动词都能够同时表达出交际的行为、方式以及具体的态度,还能够同时表达出交际的目的,都能够代替动词最终起到转述的作用。转述语就是能够对引语起到引导和介绍作用的一种语言的片段,能描写一些特殊的语言特征,还能直接为引语进行有效的补充和说明。转述动词与主语能够组成完整的转述语,转述语的形式总是灵活多变的,在具体的用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说话人原语的具体行事行为具有的特定交际目标、交际时间以及交际地点等因素的创作行为,新闻传播主体的转述人,应该最大限度描述说话人的语音语调以及语法的关系等,转述人一定要准确的传达说话人的行为意图以及内心思想,在转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加入一些主观的感情色彩,但是媒体会利用语言的表达将主观态度最大程度的隐藏。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传播主体在进行转述的过程中,虽然引语都是来自于其他人的话语,但是他人的原话和具体的应用的引语并不一定存在完全相等的价值。大部分情况下,电视新闻传播主体都会利用电视媒体等一些固有的表达方式,运用完全客观的叙述将新闻的具体内容传播出去,完成传播主体的主要任务。电视新闻传播的主体在传播方式上也代表一个时代具有的时代精神,展现了新的传播理念,能够顺应受众的接受能力,引导受众理解信息,将信息进行优化,最终完成有效的传播任务。
参考文献
[1]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凹[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0.
[2]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说”新闻“传”务求通的思考[D].广东:汕头大学,2011.
行为表达 篇4
水库建设造成的大量移民搬迁活动,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水库移民已繁衍增长至1 700万[1], 水库移民搬迁活动使得移民群众被迫远离家乡, 迁往他地。移民迁移、安置补偿等活动对移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精神产生巨大的影响。
水库移民作为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水库移民利益表达的效果, 除了跟利益表达制度安排的利益表达渠道是否畅通有关之外, 利益表达主体的利益表达方式不同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利益表达的效果。保证水库移民利益表达的充分性, 是减少水库移民社会问题, 保证移民社会稳定的关键。本文从个案材料入手, 借鉴“过程-事件”的分析方法, 对G市水库移民的利益表达方式进行描述与分析, 并探究其利益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意义, 为利益表达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性建议。
1 水库移民利益表达相关研究
早在2003年中国改革报就对河北省桃林口水库的移民上访群体性事件进行了报道, 指出因补偿款不到位, 移民享受不到任何优惠政策在安置区与原住地居民矛盾重重而上访和返迁的事实[2]。面临水库移民的种种遗留问题和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 国内专家和学者对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进行了分类, 并进行了成因分析。但是, 没有提出解决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问题的对策。有部分学者认为要想解决水库移民遗留的问题, 就应该为建立完善的水库移民公众参与和利益表达机制作出努力。施国庆 (2003年) 认为, 在水库移民村级后扶中保证村民的充分参与与利益表达有利于减少移民贫困和其他移民问题的解决[3]。陈绍军 (2011年) 认为, 在水库移民后扶项目中应用参与式发展理论对解决水库移民后扶项目中的问题有很大作用, 并认为在农村发展中, 让人们自主参与项目决策、实施、利益分配及监督评估保证移民利益的必要手段[4]。但是, 移民对后期项目扶持和参与制度大多是被动接受, 自身主动性较差, 后扶项目太多也会造成移民依赖性增强, 很难促进移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胡白如、余文学 (2012年) 在水库移民能力建设路径方面就指出移民在外迁安置过程中存在着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受损的现象, 应该挖掘移民潜力, 实现外源“输血”和内源“造血”并进, 才能促进移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
已有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水库移民安置各阶段的问题, 以及对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 研究者们试图去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参与机制和利益表达机制来对水库移民的正当权益进行保障。笔者认为, 水库移民不是被动的表达主体, 其行为是在制度结构下特有的行动, 利益表达的抗争不仅是行为的抗争, 更是意识的抗争, 移民对其利益表达行为赋予了意义。
2 移民利益表达的行为策略
2.1 事件回放
G市水库是以供水为主的中型水库工程项目, 工程主要任务是供给G市城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水库影响G市W、N区及L县3个区县, 5个乡镇, 10个村, 项目直接影响人口1 620人, 永久征地156.33 hm2, 拆迁居民房屋26 889.92 m2。
根据《G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征地统一年产值和征地片区价补偿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 G市按土地资源状况及经济发展状况实行区片价标准, 分为耕地及非耕地补偿标准, 但L县仍按不同地类实行年产值补偿。项目征收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见表1。
数据来源:G市水库项目的业主单位。
由表1可以看出虽然是受同一个水库影响的耕地, 耕地的补偿价格却存在着差异, 这跟耕地的产值及耕地等级有关。
水库移民征地在国家强制行使征收权的情况下, 以非市场交易方式进行[6]。根据耕地产值、耕地等级及耕地年产值确定的补偿标准在W区P乡与L县S镇引起了移民群众的不满。受影响的W区P乡A村与L县S镇B村地理位置仅隔了一条公路, W区P乡A村的被征耕地按照征地片区价进行补偿, 补偿标准为79.8万元/hm2, L县S镇B村的被征耕地按照同一年产值的16倍进行补偿, 补偿标准是51.75万元/hm2, 相差28.05万元/hm2。两个组的受影响移民纷纷表示不愿意在征地补偿协议上签字, 并在“拒签”后不久, 两个组部分移民群众联合到G市移民局上访, 将事态扩大, 另一部分则在家“干耗” 着, 等着移民干部找上门来, 再理论。
2.2 利益表达的行为分析
“拒签”、联合上访与“干耗”均是移民的利益表达行为, 笔者对G市水库移民利益表达行为进行了观察, 对其行为背后的逻辑进行了探究。
(1) 寻找漏洞将政策问题化:
拒签。“同是一个水库征地, W区是区片价, L县是年产值, 但是我们W区P乡A村与L县S镇B村同是一个寨子 (少数民族村寨) , 我们从来都是一家人, 田挨着田, 土挨着土的, 都是农用耕地, 种植作物和收成都差不多, 一个是79.8万元/hm2, 一个就是51.75万元/hm2, 相差这么多, 我们接受不了。要是按区片价都按区片价, 要是按年产值都按年产值, 或者两者一平均, 都按这个平均价来补也行。虽然跟地产开发商的补偿价格没法比, 但是我们知道水库不是营利性的工程, 就不比较它们的补偿差异了, 但是同一水库为什么补偿价格就不一样呢?这个问题不解决, 我们是不会签字的。”
问题化, 寻找漏洞, 将对水库补偿标准政策的疑问提出来, 使之彰显为一个问题。虽然G市政府专门就补偿标准下发了统一文件, 根据土地的土地的综合产值及保障标准制定不同区县的补偿标准, 但是同一家族、肥力相同、产值一致的耕地补偿标准却不一致, 移民群众有一种相对剥夺感, 这种剥夺感不是水库征地与其他项目征地补偿价格差异比较得来, 而是由同一水库, 相邻地块的不同补偿价格产生。正是这种相对剥夺感, 使得移民群众感觉到征地补偿过程中的不公平存在, 他们也深知在征地补偿协议上签字、按手印就意味“定了案”, “自己就会变得很被动”, 因此, 他们不愿意在补偿协议上签字, 要求政府对此给予可以信服的说法, 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2) 依法抗争将问题暴露化:
联合上访。“跟村里反映情况, 村里说他们就只是配合工作, 不能解决补偿标准差异问题, 镇上和乡里说是按照省里下发的政策在做工作, 区里和县里也没有对此做出解释, 我们两个组写了一份<移民征地补偿标准意见书>, 并逐一签名, 由7名移民代表带着意见书去省移民局上访, 我们一帮人去省移民局, 声势挺大的, 乡里也知道了, 省移民局领导专门给了接见, 看了我们的意见书, 说让们回来等消息, 会给我们一个说法……”
李连江与欧博文提出的“依法抗争”作为中国农民维权活动的解释框架, 指的是以政策为依据进行抗争 (policy-based resistance) , 是农民积极运用国家法律和中央政策维护其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不受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侵害的政治活动[7]。“依法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上访。两村移民群众联合上访是一种有关集体具体利益的抗争, 是一种公开的、准制度化或者半制度化的利益诉求方式。之所以说是准制度化或半制度化, 是因为群众按照我国《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上访的即为制度化合法的正常的利益表达, 既然制度规定了群众可以通过上访表达利益, 那么G市移民群众上访就是制度允许的, 但是他们的上访是把省移民局作为他们诉求的对象, 而不是把区和县里的移民局作为诉求对象, 并且人数超过《信访条例》规定的5人及 5人以下, 则有越级上访与集体上访的性质。但是, 两个村7位移民群众联合上访, 使得移民补偿标准差异问题更加暴露化和扩大化, 无疑引起了省移民部门的重视, 给予了接见, 并承诺给出合理解释。
(3) 暂退一步将行动理性化:
干耗。“上次上访是8月初到现在 (10月27日) , 三个月了, 省移民局说给予答复, 让我们回来等消息, 但是一直没有信儿, 我们就耗着, 没有再次上访。去省里上访不仅要花钱, 更要担风险, 我们总得考虑成本吧。反正政府要征我们的地, 他们早晚要来的, 我们就等着他们找上门来好了, 不解决问题 (补偿标准差异问题) , 我们是不会签协议的, 就在这耗着, 反正我们也没什么损失, 损失的是工程。”在波普金“理性小农”逻辑中, 认为“小农无论在市场活动还是在政治活动中, 都更是理性的投资者”[8], 两村移民拒签以后的“干耗”正体现了农村移民理性投资的一面。到省移民局上访“就去了一次, ……也要考虑成本, 一个来回花三四百块钱”都要考虑成本。在不确定能否争取更多的补偿安置款的情况下, 上访是一种风险投资, 若问题解决则最好, 问题不解决, 花费的成本就没有任何效益, 因此两个村的移民在三个月内只有一次上访, 干耗则是移民群众理性选择下的韧武器, 在结果难以预料的情况下彻底的理性投资, 尽量减少利益申诉的成本。
3 拒签、联合上访、干耗何以产生
在水库移民利益表达过程中, 移民群众的行为即为争利——尽可能的保障自己的权益。拒签等行为虽是因补偿标准差异直接引起, 但是笔者对行为背后的制度原因进行了探究。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认为, 行动是结构中的行动, 行动在社会实践中建构着结构, 行动者的行动改变着自身的社会位置, 从而使得结构重新发生变化。移民群众作为行动者, 他们的行动也是社会结构中的行动。那么G市水库移民群众的利益表达行为实践也不例外的是结构中的行动。左右G市移民群众行为的关键制度结构有两个:水库移民的征地补偿制度与水库移民的利益表达制度。
3.1 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制度
目前, 国内大中型水利水电项目征地补偿按照国务院颁布的471号令《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规定的征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6倍进行, 但是, 这种行政手段干预下的产值倍数补偿, 无疑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此种补偿标准弊端日益突出。将市场引入定价机制的征地区片价作为新的补偿标准被提出来以后, 耕地的补偿价格的测算就变得丰富起来, 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土地供求关系、人均耕地量、产值、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均纳入价格测算的范围之内, 这样一来, 区片价下的耕地价格就比产值倍数高出许多, 但是政府行为下的水库征地又倾向于按照产值倍数进行。在G市水库就出现了两种补偿标准的现象, 一个按区片价, 一个按产值倍数进行。移民群众的相对剥夺感因此产生, 区片价反而引起了社会纠纷, 与其目的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3.2 水库移民利益表达制度
水库移民的利益表达制度除了正式规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司法制度、信访制度等也包括具体项目中允许的向业主单位、移民部门、监测部门、村干部等表达意见和建议。但是正式规定的制度程序较复杂、刻板, 面对强势政府, 移民群众很少会选择这些方式, 具体允许的表达渠道在G市水库移民利益表达中被验证的结果显然是不理想的, 村干部两层包夹, 一边是乡里乡亲, 一边是上级领导命令, 维护一方稳定的责任很大, 但是权利却有限。移民群众掌握的资源有限, 为了减少成本,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拒绝在征地补偿协议上签字, 没有负责人给出合理解释, 于是联合上访把声势扩大, 引起领导重视, 希望以上级政府的权威来对抗基层干部的“枉法”行为, 但是上访三个月以来, 政府并没有对一个水库两个补偿标准做出合理答复, 就耗着等他们找上门来, 以减少成本投入。
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制度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 地方可以按照区片价亦可以按照产值倍数进行补偿, 出现同一个水库两种耕地补偿标准并行就显得容易理解。在现有的利益表达制度结构下, 实践中制度规范远远没有达到其预期的目标, 移民群众不能“照本宣科”就只能“就地取材”的表达利益。
4 结 语
“拒签”是水库移民众多利益表达方式中具有阶段性特征的一个利益表达方式, 在现有的移民法律政策框架下, 原则上是只有移民在征地拆迁协议上签字以后, 征地搬迁才能实施, 进而有水库工程施工的进行。因此, 协议的达成是前期阶段的核心任务, 也是整个水库移民项目进展的关键。
因征地拆迁补偿价格的差异, G市水库移民群众拒绝在征地拆迁补偿协议上签字, 当受影响的区县、乡镇以及村干部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时, 两个村的群众就联合起来到省移民局上访, 采取干耗着的方式, 等着移民干部找上门来再理论, 尽量减少对利益诉求的投入, 从而维护着自身利益。
但是也应该看到移民群众“拒签”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库工程项目施工的正常开展, 延长了项目建设的时间, 无形中增加了项目成本投入, 带来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 只有做到征地补偿标准实施的公平、规范, 征地拆迁补偿政策的公开、透明, 同时, 完善利益表达制度, 移民干部真正对群众的利益负责, 面对移民群众的利益申诉困惑不逃避、不欺瞒,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摘要:通过对G市水库移民在水库征地拆迁中“拒签”事件及“拒签”后两村移民联合上访与“干耗”利益表达行为的分析, 探究水库移民利益表达行为背后的逻辑与意义。指出G市水库移民的利益表达行为是现有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制度与利益表达制度结构下产物, 应该从这两者入手, 为移民群众提供公开公平有效的利益诉求渠道, 从而保证其充分的利益表达。
关键词:水库移民,利益表达行动,拒签,联合上访,干耗
参考文献
[1]赵姚阳, 蒋琳琳.现阶段我国水库移民的法定权利评析[J].水利经济, 2011, (6) :53-56.
[2]李敬.移民上访路——河北省桃林口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报道[J].中国改革.农村版, 2003, (2) .
[3]施国庆, 余文学, 陈绍军, 等.水库移民参与式村级后期扶持规划探讨, 中国会议水库经济论文集, 2003, (6) :59.
[4]陈绍军, 张春亮.参与式发展理论在水库移民后扶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1, (6) :165.
[5]胡白如, 余文学.水库移民能力建设路径——以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为例[J].水利经济, 2012, (1) :51.
[6]赵姚阳.我国水库移民群众权利保障发展评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1, (2) :152-158.
[7]于建嵘.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J].社会学研究, 2004, (2) :49-55.
行为表达 篇5
关键词:胃癌,PTEN,临床生物学行为,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和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机制,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该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与张力蛋白同源、在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是近年发现的第1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研究发现PTEN基因突变、缺失及异常表达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1~3]。本研究通过检测PTE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5年10月~2006年8月我院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73例,另取正常胃黏膜标本(距癌灶边缘>5.0 cm的阴性残端)30例作对照。73例患者中男53例,女20例,年龄21~76岁,中位年龄为62岁。术前均未行放疗或化疗。按“胃癌诊治规范”[4]进行统计分组。
1.2 方法
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液中固定24小时,常规石蜡包埋。行4μm连续切片,每例取1张作HE染色,另取2张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法,一抗为鼠抗人PTEN单克隆抗体(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盒(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已知阳性切片为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为阴性对照。染色过程按试剂盒说明操作。
1.3 结果判定
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随机观察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先根据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数计分:<5%为0分,5%~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再根据阳性细胞染色强度计分:无着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然后根据两者相加所得的总分进行结果判定:0、1分为阴性(-),2、3分为弱阳性(+),4、5分为中度阳性(++),6、7分为强阳性(+++)[5]。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P TEN蛋白在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PTEN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42%,低于在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胃癌组织中P TE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注:1)P<0.05,2)P<0.01
3 讨论
PTEN蛋白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对酪氨酸、丝氨酸/苏氨酸有脱磷酸化作用,又可去除磷脂酞肌醇-3,4,5-三磷酸(PIP3)上的磷酸基团。通过降低PIP3水平,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对细胞凋亡的调控[6]。PTEN蛋白促使p27kip1与Cyclin E/CDK2复合物结合后,显著抑制CDK2活性,并使p Rb磷酸化下调,低磷酸化的p Rb不能释放转录因子E2F,使DNA复制酶表达抑制,细胞停滞于G1期而不能进入S期[7]。研究发现PTEN基因的突变率在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为17.00%,乳腺癌为6.00%,前列腺癌为100%[1];在食管癌和结肠癌中PTEN蛋白呈低表达[8,9];说明PTEN基因的表达异常参与了肿瘤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PTEN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中全部呈阳性表达,而胃癌组织表达的阳性率为53.4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PTEN基因表达异常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把PTEN基因导入缺失PTEN的成胶质细胞瘤细胞系U87MG细胞中,发现细胞生长、侵袭、转移受到抑制[10];PTEN通过调控MMPs而抑制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降解[11,12]。研究发现PTEN蛋白表达高低与胃癌的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有关,预后越差,恶性程度越高,PTEN蛋白表达水平越低[13]。本研究结果显示,PTEN蛋白在长径≥5 cm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3.14%)显著低于<5 cm(77.27%);浸润型的阳性表达率(32.61%)显著低于局限型(88.89%);低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41.03%)显著低于高中分化癌(67.65%);浸润深度T3+T4的阳性表达率(48.44%)显著低于T1+T2(88.89%);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36.36%)显著低于无转移者(79.31%);临床分期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39.13%)显著低于Ⅰ、Ⅱ期(77.78%)。说明PTEN蛋白低表达在胃癌的增殖、浸润、转移等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而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均无关。
行为表达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标本。男性20例, 女性12例;平均年龄42.5岁 (30~86岁) 。病理诊断高分化腺癌为10例, 中分化腺癌为11例, 低分化腺癌为11例。Dukes分期:A、B期14例, C期10例, D期8例。确定该32例患者术前未经放化疗治疗, 同时收集非恶性肠道肿瘤直肠手术标本16例。
1.2 实验方法
石蜡切片二甲苯脱蜡, 梯度酒精水化, 0.01M PBS冲洗, 3%H2O2去离子水室温孵育, 经抗原修复, 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 滴加工作液, 4℃恒温箱过夜。经0.01M PBS冲洗, 滴加工作液37℃水孵育箱内孵育。冲洗后, 加新鲜配制DAB显色、复染、酒精分化、脱水, 二甲苯透明后中性树胶封片, 镜检。p16蛋白阳性表达可见细胞质和细胞核棕黄着色。参照1996年全国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诊断标准化专题研讨会意见[1], 连续观察10个高倍视野, 以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细胞数超过25%作为阳性的诊断标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16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与非癌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
本研究中3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p16蛋白缺失率65.6% (21/32) , 非癌结直肠组织中p16蛋白缺失率16.7% (3/18) , 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p16蛋白在不同临床病理学分型的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p16蛋白缺失率在高分化腺癌中为40.0% (4/14) , 中分化腺癌中的缺失率63.6% (7/11) , 低分化腺癌中的缺失率81.8% (9/11) , 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经免疫组化染色p16蛋白阳性表达可见细胞质和细胞核棕黄着色;p16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阴性表达的未见棕黄色颗粒。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分化腺癌p16蛋白阳性表达棕黄色多, 见图1;中分化腺癌p16蛋白阳性表达棕黄色较多, 见图2;低分化腺癌p16蛋白阳性表达棕黄色少, 见图3;对照组结直肠癌组织中p16蛋白呈阴性表达的未见棕黄色颗粒, 见图4。
2.3 p16蛋白在不同时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A、B期缺失率为33.3% (4/12) , C期缺失率为60.0% (6/10) , D期缺失率为60.0% (6/10) , A、B期缺失率明显低于C期和D期的缺失率,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p16基因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由于基因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基因治疗成为可能[2]。在临床上通过检测p16基因的失活, 可提高诊断率, 获得肿瘤恶性程度的信息, 对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3]。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在人类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Arbiser等[4]报道在检测各种恶性肿瘤细胞系中p16基因的突变率达30%~80%。本研究在32例结直肠癌中有21例没有检测到p16蛋白, 说明p16基因突变缺失导致p16蛋白表达量减少或缺失。进一步研究可以看出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和分期的提高, p16蛋白表达越来越低, 统计分析P<0.05, 说明p16蛋白的缺失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p16低表达可促使有转化潜能的细胞分裂增殖, 进入癌前状态, 并且随着p16蛋白缺失程度的增加, 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也增加。所以, 检测p16蛋白产物表达作为早期诊断及其判断其恶性程度的依据之一, 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 可提高诊断率, 获得肿瘤恶性程度的信息, 对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p16基因的异常改变可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其在结直肠癌中失活频率很高, 不仅是判断其预后的有用标志物, 也是治疗结直肠癌的理想靶基因[5]。
综上所述, p16基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p16基因对结直肠癌有抑制作用, 其缺失可能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结直肠癌的细胞周期实现的[6]。因此p16基因在结直肠癌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成为基因治疗结直肠癌的靶基因。
参考文献
[1]同济医科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主编.外科病理学[M].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00.
[2]Li J Q, Li Y, Shi Y J, et al.Re-expression of p16 gene in myeloma cellline U266 by arsenic trioxide.Ai Zheng, 2004, 23:626-630.
[3]Bardeesy N, Aguirre AJ, Chu GC, et al.Both p16 (Ink4a) and the p19 (Arf) -p53 pathway constrain progression of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in the mouse[J].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 103 (15) :5947-5952.
[4]Arbiser JL, Mann KP, Losken EM, et al.Presence of p16 hypermethy-lation and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in transplant-associatedhematolymphuria neoplasm of the skin.J Am Acad Dermatol, 2006.
[5]李玉林, 叶诸榕, 龚守良, 主编.分子病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78-279.
行为表达 篇7
关键词:胃癌,Cyclin E,P27kip1,临床生物学行为,免疫组织化学
近年来, 细胞周期调控失调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细胞周期受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yclin dependent kinase, CDK) 以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 (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CKI) 所形成的Cyclin-CDK-CKI调控网络协调细胞周期的调控, 其中G1/S时相转换是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点。细胞周期蛋白E (cyclin E) 及P27kip1作为细胞周期G1/S转换的正、负调控因子,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2]。然而, 有关Cyclin E和P27kip1在胃癌中表达的研究, 国内外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检测Cyclin E和P27kip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 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我院1996年6月~2000年12月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100例存档标本蜡块, 另取正常胃黏膜标本 (胃癌切除标本的阴性残端) 30例作对照。100例患者中男75例, 女25例;年龄21~76岁, 平均55.75岁。术前均未行放疗、化疗。按“胃癌诊断与治疗规范”[3]进行统计分组。
1.2 方法
常规石蜡4μm连续切片一式三份, 每例取1张作HE染色, 另2张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法, 一抗为鼠抗人Cyclin E及鼠抗人P27kip1单克隆抗体。以已知Cyclin E、P27kip1阳性切片为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为阴性对照。所有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染色过程按试剂盒说明操作。
1.3 结果判定
选择5个不同的代表性区域, 分别进行细胞计数, 每区计数200个细胞, 计算出染色细胞所占比例。
Cyclin E染色结果:细胞核着色为阳性细胞, 核内呈均匀棕黄或黄色颗粒, 阳性细胞数<5%为阴性 (-) , 阳性细胞数5%~50%为阳性 (+) , 阳性细胞数>50%为强阳性 (++) [4]。
P27kip1染色结果:细胞核着色为阳性细胞, 核内呈棕色颗粒, 阳性细胞数<5%为阴性 (-) , 阳性细胞数5%~30%为阳性 (+) , 阳性细胞数>30%为强阳性 (++) [5]。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1.0版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Cyclin E和P 27kip1蛋白在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Cyclin E蛋白表达在正常胃黏膜为0% (0/30) , 胃癌组织为59% (59/100)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P27kip1蛋白表达在正常胃黏膜为100% (30/30) , 胃癌组织为 (38%) (38/100)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注:1) 与对应组相比较, P<0.05;2) 与对应组相比较, P<0.01
2.2 Cyclin E和P 27ki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见表1。
2.3 胃癌组织中Cyclin E和P 27kip1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
注:覮P<0.01
3 讨论
肿瘤是以细胞生长和增殖失控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细胞在增殖、分化和凋亡方面的异常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 其中细胞周期调控失调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最主要机制。Cyclin和CDK过表达和活性异常增强、CKI表达缺失和检查点异常, 都可能导致细胞周期失控而发生癌变。
Cyclin E是一类核蛋白, 其周期蛋白盒与CDK2形成Cyclin E-CDK2活性复合物调控细胞周期。Cyclin E在细胞周期中呈明显的周期性表达, 正常情况下Cyclin E合成于G1中期, 至G1晚期G1-S交界处含量达高峰, S期内Cyclin E经与“PEST”序列有关的蛋白分解或泛素化降解而迅速下降, 到G2/M期降为零。Cyclin E的表达是有计划、按顺序进行的, 而CDK2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均有表达且水平不变。因此, Cyclin E只能在G1晚期和S早期激活CDK2, 促使CDK2被磷酸化具有酶的活性, 从而促进G1→S转换。异常情况下, Cyclin E由于无顺序、无计划的过度表达而存在于整个细胞周期中, 且表达水平增高。Cylin E可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持续激活CDK2, 驱使细胞超越某些控制发生异常增殖[6]。MUSSMAN等[7]研究表明, Cyclin E高表达可缩短G1期, 引起中心体倍增, 干扰有丝分裂, 形成不稳定的染色体, 从而可诱发肿瘤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正常胃黏膜腺体上皮细胞Cyclin E不表达, 而在胃癌中Cyclin E高表达 (59%) , 提示Cyclin E蛋白的过度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研究显示, Cyclin E在高、中分化腺癌中低表达, 而在低分化腺癌中高表达, 说明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恶性程度的升高, Cyclin E的表达阳性率增加。本组Cyclin E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表明Cyclin E蛋白的阳性表达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原因可能为随着Cyclin E表达的增强, 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持续激活CDK2, 使肿瘤细胞获得增殖优势, 加速G1→S转换, 侵袭力增强、恶性程度增高。现已证实, Cyclin E蛋白的异常表达, 可以缩小细胞体积, 降低对生长因子的需求, 加速细胞通过G1期[8]。
P27kip1为CKI家族中一类蛋白分子, 主要抑制Cyclin E-CDK2激酶复合物的生物活性, 使细胞不能通过G1/S限制点, 停滞于G1期, 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并促进细胞凋亡。在正常情况下, P27kip1的水平随细胞周期进程的改变而改变, G1期水平最高, 主要与Cyclin E-CDK2结合, 抑制CDK2蛋白激酶的活性, 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当细胞受到生长信号刺激时, 此信号传递到细胞内, 并通过多种途径下调P27kip1的活性, 使其与Cyclin E-CDK2分离进而, 失去对CDK2的抑制, 细胞从G1期进入S期, 随着S期DNA合成达到最高时, P27kip1水平降到最低点[9]。研究发现, P27kip1在肿瘤中均表现为下调[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 P27kip1在胃癌中的表达 (38%) 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 (100%) (P<0.01) , 表明P27kip1蛋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原因可能是胃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表达下降, 失去了对Cyclin E-CDK2的抑制, 使得Cyclin E-CDK2复合物活性增加促使细胞由G1期进入S期, 同时低水平的P27kip1使G0期细胞恢复进入细胞周期, 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肿瘤形成。研究显示P27kip1的表达阳性率在低分化腺癌明显低于高、中分化腺癌, 表明P27kip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本组P27kip1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 表明随着胃癌病程的进展, P27kip1表达下降, 失去了对CDK2抑制作用, 使胃癌细胞浸润性强, 淋巴结转移率高, 恶性程度高。同时, P27kip1蛋白缺乏还可导致细胞间黏附力下降, 使癌细胞易于转移[12]。
Cyclin E和P27kip1是细胞周期G1/S转换的主要调节因子, 它们通过激活或抑制CDK2的活性, 在G1/S转换中起正、负调控作用。CDK2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水平保持不变。因此, Cyclin E和P27kip1的活性和水平决定细胞周期是由G1向S期转换, 还是停滞于G1期。在正常细胞中, Cyclin E和P27kip1处于平衡状态。本研究发现, 胃癌组织中Cyclin E蛋白表达越强, P27kip1蛋白表达越弱 (P<0.01) , 提示二者蛋白表达的改变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拮抗作用。正是由于Cyclin E的过度表达导致P27kip1蛋白表达减少, P27kip1不能有效结合Cyclin E-CDK2, 发挥其细胞增生的负性调节作用, 从而细胞无限增殖而发生癌变。目前认为Cyclin E是原癌基因, P27kip1是抑癌基因。
总之, Cyclin E和P27kip1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 并且在此过程中起拮抗作用。二者可作为反映胃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对判断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HAYASHI H, ITO T, YAZAWA T, et al.Reduced expression of p27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J].J Pathol, 2000, 192 (1) :26-31.
[2]LAKIYANA K, LASUIDA I, TAKANO Y, et al.CyclinE overex-pression in transitional cellcarcinoma of the bladder[J].Cancer Lett, 2000, 15 (2) :193-198.
[3]中国抗癌协会.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胃癌分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9:5-7.[3]Chinese Anti-Cancer Association.New standard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common malignant tumor (separated book of gastric cancer) [M].Beijing: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Chinese U-nion Medical University, 1999:5-7.Chinese
[4]YASUI W, AKAMA Y, KUNIYASU H, et al.Expression of Cy-clinE in human gastric adenomas and adenocarcinomas:correla-tion with proliferative activity and p53statu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and Oncology, 1996, 1 (1) :88-94.
[5]SO JB, SAMARASINGE K, RAJU GC, et al.Expression of cell-cycle regulators P27Kip1and cyclinE correlates with survival in gastric carcinoma patients[J].J Surg Res, 2000, 94 (1) :56-60.
[6]GONG J, ARDELT B, TRAGANOS F, et al.Unscheduled ex-pression of cyclinD1and cyclinE in several leukemic and solid tumor cell lines[J].Cancer Res, 1994, 54 (16) :4285-4288.
[7]MUSSMAN JG, HORN HF, CARROLL DE, et al.Synergistic in-duction of centrosome hyperamplification by loss of p53and cy-clinE overexpression[J].Oncogene, 2000, 19 (13) :1635-1646.
[8]RESNITZKY D, GOSSEN M, BUJARD H, et al.Acceleration of the G1/S phase transition by expression of cyclin D1and E with an inducible system[J].Mol Cell Biol, 1994, 14 (5) :1669-1679.
[9]MCALLISTER SS, BECKER-HAPAK M, PINTUCCI G, et al.Novel P27kip1C-terminal scatter domain mediates Rac-depen-dent cell migration independent of cell cyclin arrest functions[J].Mol cell Biol, 2003, 23 (1) :216-221.
[10]NITTI D, BELLUCO C, MAMMANO E, et al.Low level of p27 (kip1) protein expression in gastric adenocarcinoma i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poor outcome[J].J Surg Oncol, 2002, 81 (4) :175-176.
[11]LI JQ, MIKI H, WU F, et al.CyclinA correlates with carcino-genesis and metastasis, and p27 (kip1) correlates with lymphatic invasion, in colorectal neoplasms[J].Hum Pathol, 2002, 33 (10) :1006-1015.
行为表达 篇8
1 实验动物与方法
成年雄性体质量230~250 g的SD 大鼠80只,分笼饲养,动物房内温度恒定(22±1)℃,明暗光照每12 h交替,饲料和水可随时摄取。
1.1 研究对象
选取鞘内置管成功的体重250~300 g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福尔马林组(F组);实验组分为乳铁蛋白1 ug -福尔马林组(F-R1组),乳铁蛋白10 ug -福尔马林组(F-R10组)和乳铁蛋白100 ug -福尔马林组(F-R100组)。五组鞘内分别给予NS 20 ul,NS 20 ul, 乳铁蛋白1 ug, 乳铁蛋白10 ug, 乳铁蛋白100 ug; 10 min后,除NS组大鼠足底注射NS 100 ul外,其余各组均给予5%福尔马林100 ul.经以上处理8只动物在福尔马林处理后30 min取脊髓,另8只动物在福尔马林处理后0~1 h观察行为学变化。
1.2 鞘内置管
大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40 mg/kg,待麻醉满意后,采用Yaksh和Rudy法[3],在枕骨大孔上方纵向切开约1. 5~2. 0 cm的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颈部肌肉,暴露出寰枕膜,用针尖挑破寰枕膜可见清澈脑脊液涌出并随呼吸波动,将已经消毒、一端封闭的充满生理盐水的PE210导管向尾端插入7. 0~7. 5 cm,至脊髓腰骶段,然后固定导管并逐层缝合伤口。大鼠清醒24 h后观察其活动情况,剔除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大鼠。用2%利多卡因10 μl经导管注射来判断导管的位置,如注射后30 s内大鼠出现双后肢麻痹现象说明导管位置正确。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分笼单独饲养,室温维持20℃~25℃,自然照明,自由饮水和摄食, 5 d后即可用于实验。实验时每次给药后用10 μl生理盐水冲洗PE管。
1.3 福尔马林致痛模型
将大鼠置于观察台的3 000 ml烧杯,台下斜放一镜子(与平台成30°角)以便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待大鼠适应30 min后,经导管给予实验药物或生理盐水20 ul,随后生理盐水10 ul冲洗导管,10 min后,用100 ul微量进样器在大鼠足底部注射5%福尔马林100 ul。
1.4 行为学反应
采用缩腿及舔爪时间之和作为行为学反应指标, 在大鼠足底部注射5%福尔马林后立即用跑表记录大鼠1 h内每5 min的缩腿舔爪的时间。
1.5 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动物在戊巴比妥钠(60 mg/kg,i.p)麻醉下,经升主动脉依次灌注4℃生理盐水(100 ml)、4%多聚甲醛(400 ml,0.1 mol/L pH 7.4).取L4-5脊髓节段,并用刀片在非手术侧划一缺口作为标记,置于多聚甲醛后固定3 h,移至30%蔗糖脱水至组织沉底。冰冻横断切片,片厚40 um,收集在0.01M PBS(0.01 mol/L)中。切片经0.01M的PBS冲洗后,依次加入3%H2O2,30%封闭血清封闭10 min后加入一抗(兔抗NOS抗体,1:200),4℃孵育48 h。PBS冲洗3次后,滴加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37℃孵育2 h,PBS冲洗,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37℃孵育2 h,PBS冲洗,DAB显色,贴片,酒精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光镜观察,棕色染色为阳性细胞。阴性对照实验中,用PBS代替一抗或二抗。
1.6 图像分析
选用Nikon E 600研究显微镜,STOP CCD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采集数码图像,应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每只大鼠脊髓背角任选5个视野测定NOS阳性产物的IOD值,取平均值代表大鼠的NOS表达强度。IOD值为阳性产物面积与染色深度之积。IOD值越大表示阳性产物表达越强。
1.7 统计学方法
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各组行为学比较
各组缩腿舔爪时间的比较见图1。由图1可见大鼠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其注射足缩腿舔爪反应表现明显有2期,第1期注射后立即开始,持续5 min,经过约10 min 的间歇期,开始第2期,持续约40 min,非注射足活动自如,无缩腿舔爪反应
2.2 各组第1、2期行为学的比较
结果见表1及图1,第1、2期均无缩腿舔爪反应,F组的缩腿舔爪时间显著长于NS组;在第1期内,F-R1组、F-R10组、F-R100组与F组无显著性差异; 而在第2期内F-R1组,F-R10组,F-R100组的缩腿舔爪时间显著低于F组,且其降低呈剂量依赖性
2.3 脊髓背角NOS表达
见表2及图2,F组于注射福尔马林后30 min阳性神经元的 IOD值显著高与NS组;F-R1组、F-R10组、F-R100组阳性神经元的 IOD值显著地低于F组,阳性神经元的 IOD值降低呈剂量依赖性。
注:与NS组比,*P<0.01.与F 组比较, #P<0.01
注:与NS组比,*P<0.01.与F组比较,#P<0.01
3 讨论
福尔马林致痛模型所致的持续性紧张痛 (tonic pain) 是目前国内外已经公认的能模拟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痛( chronic pain) ,和热刺激与短期机械刺激相比较为可靠 ,被广泛地应用于痛觉生理学和药理学的研究 ,用于检测和筛选药物的镇痛效应 。福尔马林致痛模型的痛反应表现为双相伤害性行为反应 ,Ⅰ时相反应一般认为是直接刺激神经末梢,主要由A纤维介导信息传入而引起; Ⅱ时相反应则多认为是主要通过 C纤维介导刺激传递的继发炎性疼痛[4] ,在两个时相反应之间存在静息期[7]。应用电生理学方法记录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也发现 ,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均可引起两个时相的放电变化 ,其变化规律与大鼠行为学表现相似。
在痛觉调制过程中 ,NO作为一种气体分子信使 ,参与外周神经信息传递 ,脊髓及脊髓以上不同水平的痛觉调制 。当大鼠足底伤害性感受器受到福尔马林刺激后 ,C纤维的高频、持续性传入造成脊髓神经元长时间去极化 ,Mg2+对NMDA受体的阻滞被解除 ,NMDA受体活化, Ca2+进入细胞内[5],Ca2+依赖性NOS被激活 ,催化 NO 生成 。在细胞内 ,NO 的弥散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增加环鸟苷酸 cGMP 产生 ,导致胞内第二信使PKC活化;在细胞外,NO 的弥散能增加神经末梢兴奋性氨基酸、P物质等释放[7];NO还可弥散至邻近神经元或胶质细胞[5] ,其神经毒性作用可能协同谷氨酸破坏胶状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使伤害性神经元的抑制被解除,表现为自发痛行为反应、痛觉过敏、痛感受野扩大等。由于 NO 的弥散使 Ca2+内流增加 ,核内第三信使 C - fos表达增加[8],并由此调节阿片肽等与伤害性刺激有关的基因表达。研究表明增加 NO的合成可诱发痛觉过敏 ,而抑制 NO的生成则可以阻断痛觉过敏的形成 。本实验显示福尔马林组大鼠注射侧L4~L5 节段脊髓背角浅层手术侧的 NOS免疫活性增高,提示福尔马林致痛模型中 ,脊髓背角 NO释放可能是福尔马林致痛的机制之一。福尔马林刺激可能通过兴奋 C 类传入纤维 ,激活 NOS,使 NO 合成增加 ,增强痛觉信息传递。
本实验通过行为观察 ,发现乳铁蛋白可以显著抑制疼痛的Ⅱ时相反应 ,说明乳铁蛋白可能影响了脊髓神经元放电 ,参与脊髓水平的调制过程 ,引起抗伤害性效应。且其抗伤害性和抑制NOS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提示抑制NOS的表达可能是乳铁蛋白抗伤害性机制之一。
本实验证明了乳铁蛋白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抗伤害性效应,仅从影响NOS的表达的角度来探讨其可能机制。至于是否通过调节受体,离子通道以及其他的信号通路还有待于实验进一步证实。自然条件下,外源性乳铁蛋白通常来源于哺乳动物,其本身具有显著的抗伤害作用且不产生耐受, 提示乳铁蛋白对于临床疼痛患者来说, 是一种可以安全使用的天然药物。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鞘内注射乳铁蛋白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探讨乳铁蛋白可能的抗伤害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福尔马林组(F组);实验组分为乳铁蛋白1 ug-福尔马林组(F-R1组),乳铁蛋白10 ug-福尔马林组(F-R10组)和乳铁蛋白100 ug-福尔马林组(F-R100组)。五组鞘内分别给予NS20 ul,NS20 ul,乳铁蛋白1 ug,乳铁蛋白10 ug,乳铁蛋白100 ug;10 min后,除NS组大鼠组底注射NS 100 ul外,其余各组均给予5%福尔马林100 ul。经以上处理8只动物在福尔马林处理后30 min取脊髓观察NOS的表达,另8只动物在福尔马林处理后01 h观察行为学。结果F组的缩腿舔爪的时间和脊髓NOS表达显著长于,强于NS组;预先给予乳铁蛋白能抑制以上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乳铁蛋白明显抑制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痛行为及NOS表达,可能是其产生抗伤害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疼痛,乳铁蛋白,一氧化氮合酶,福尔马林
参考文献
[1] Brock JH. The physiology of lactoferrin. Biochem Cell Biol,2002,80:1.
[2]Hayashida k,Taleuchi T,Shimizn H,etal,Novel function ofbovinemilk-derived lactoferrin on antinociception mediated by opioid re-ceptor in the rat spinal cord.Brain Res,2003,965:239.
[3] Yaksh Tl,Hua XY, KalchevaI.The spinal biology in humans and animals of pain states generated by persistent small afferent input J.ProcNatlAcadSci,1996,96:7680- 7686.
[4]ChenJ,KoyamaN.Differential activation of spinal dorsal Horn u-nits by subcutaneous formalin injection in the cat:an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Exp Brain Res,1998,118(1):14.
[5]Roche AK,Cook M,Wilcox GL,et al.A nitric oxide synthesis in-hibitor(L-NAME)reduces licking behavior and Fos-la-Beling inthe spinal cord of rats duringformalin-induced inflammation.Pain,1996,66(2-3):331.
[6]Vetter G,Geisslinger G,Tegeder I.Release of glutamate,nitric ox-ide and prostaglandinE2 and metabolic activity in the Spinal cordof rats following peripheral nociceptive stimulation.Pain,2001,92(1-2):213.
[7] Peunova N,Enikolopov G. Amplification of calcium-induced gene transcription by nitric oxide in neuronal cells.Nature, 1993,364(6436):450.
【行为表达】推荐阅读:
你要表达什么用英语怎么表达?12-03
所以你想表达什么用英语怎么表达?10-21
做运动两种表达方式用英语怎么表达?06-10
具象表达07-18
时尚表达07-20
网络表达01-17
表达现状01-17
舆论表达01-19
表达障碍05-15
旅游表达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