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情表达

2024-05-21

传情表达(共5篇)

传情表达 篇1

一、民族音乐与民族情感

所谓“民族音乐”, 一般是指“中华民族千百年来, 经先人创造并世代流传的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 符合他们审美标准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和创作音乐的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包括中国幅员内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各族民歌、器乐音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 也包括近现代一些杰出的, 可以传世的代表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音乐作品。就是说民族民间音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具体来说, 民族民间音乐包括民歌、曲艺、戏曲、民族器乐和歌舞音乐五大类。但无论怎么划分,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已经浸润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 有其独特的形式和思想内涵。而民族情感, 在广义上就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主权意识、民族自尊性、民族自豪感和爱祖国、爱人民的意识, 以及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的振兴而献身的精神。

那么, 民族音乐到底和民族情感有没有联系呢?在所有艺术形式当中, 音乐应该是最能够表达情感和激发情感的艺术了, 从美学的角度看, 音乐不是情感, 可它却是情感的最佳载体, 因此可以这样说, 民族音乐是民族情感的最佳载体, 民族情感是民族音乐主题的升华。民族音乐在民族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深刻理解民族音乐传情表达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民族音乐蕴涵着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学习民族音乐, 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习民族音乐,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树立民族自信心。

1、深刻理解民族情感是我们教学的最高境界

民族音乐体现了一个民族精神, 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然而现代社会, 广大青少年的视听领域被流行音乐所包围, 使得流行音乐成为学生欣赏音乐的主流, 原因在于民族情感培养所依托的载体——民族音乐越来越不受青少年的喜爱, 离开了民族音乐这一极具影响力的方式, 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则沦为空洞的说教而收效不大。如果民族音乐背弃民族情感, 那么我们的民族音乐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族音乐的教学, 是把学生民族情感的生成作为最高追求的。

2、深刻理解民族情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它又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国民族文化之中, 并与之互相交融、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在民族音乐的教育中, 民族情感不仅可以更好体现审美教育的规律, 而更具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 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

3、深刻理解民族情感是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

一个人格完善、健全的人, 应该既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人文、科学、艺术) , 又有合理的情感结构 (地域情感、时代情感、审美情感、民族情感) 。这两方面应该是均衡发展的, 任何一方的忽视或缺失, 都将导致人格上的不完善。音乐教育同样强调了人文性和技术性的和谐发展。因而民族情感的教育一方面可以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另一方面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和完善学生品格, 通过特有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使道德、理智等高级情感的形成。

三、对民族音乐的传情表达赏析与思考

加强民族音乐教学中的文化引导。要想对民族音乐进行深入赏析, 就必须充分了解民族音乐所依附的传统文化知识。民族音乐作品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背景, 这些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 不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 就无法想象音乐形象所表现的意义。以《梅花三弄》为例, 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寻找和梅相关的典故与古诗词, 体会梅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象征的意义, 随后让学生感受乐曲中节奏和旋律的特点, 感受全段的泛音技巧及这种泛音演奏带来的轻盈美感, 同时提示学生注意该段乐曲中的递进式发展和附点型节奏的运用, 让学生思考这些演奏技巧所描绘的音乐表象:轻灵、幽雅的梅花在微风中翩然飘落。在初步的欣赏之后, 教师可再引导学生寻找第二次、第三次变奏所在, 并指出变奏中音区和泛音的对比色彩的变化, 使学生通过主动寻找发现:在乐曲的第四段中主题音调出现了第二次变奏, 音区降低八度, 而第三次变奏则是在第六段将同音反复变化成了八度跳跃, 塑造了一种跌宕起伏的音乐形象;三次重复旋律变化带来的美感, 主要表现在音区上的对比, 三次变调是《梅花三弄》最主要的技巧, 也是借以展示梅花高洁脱俗而又灵动傲然的风骨的音乐符号。

领悟民族音乐中的民族特色。各族的文化都具有独特价值, 多元化的民族特色也对民族音乐赏析的民族性提出了全新的需求, 仅仅对民族音乐作品进行纯技术赏析是远远不够的。民族音乐中的民族特色是其区别于其他音乐文化形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民族音乐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领悟民族音乐的民族特色, 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欣赏民族音乐, 更要让他们知道民族音乐的精髓所在, 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挖掘、理解全新的民族音乐作品。

重视音乐教学中地方特色的学习与构建。民族音乐来自于民间, 不同地域的民族音乐往往反映着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社会形态。在赏析民族音乐时, 应当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对民族音乐作品的地方性背景的了解。《采茶舞曲》是流行于江浙一带采茶区的民歌体裁, 据传, 在唐时期就是摘茶时节庆典活动的重要内容。《采茶舞曲》表现的是江南采茶区采茶时节的场景, 保持了民间采茶歌舞的基本风格, 采用民族的五声微调式, 又有调式交替的素材, 曲调欢快跳跃, 展现了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 曾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教师在授课前, 可给学生播放一些江南水乡和茶园的图片, 使学生对该作品的地方性背景有基本的了解。在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乐曲第一段连贯圆滑的演唱技巧所表现出的江南美景, 第二段则音调上扬, 发声时一字多音, 灵巧轻快, 表现的是采茶女热情活泼的采茶动作, 曲终中逗趣性的乐句, 如同一问一答, 充满了灵动之色。通过两个段落的分析对比, 可以使学生发现其演唱技巧和表现内容的不同。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使得音乐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沟通和融合。在这种音乐多元化发展的潮流中, 我们应充分坚守民族音乐的独特优势。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一味地追求西方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 只会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逐渐没落, 甚至导致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上的断层。要想阻止民族音乐的衰落势头, 就必须加强民族音乐教学, 把民族音乐的教学纳入音乐教育体系中。普及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喜爱民族音乐, 陶冶情操, 健全人格, 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还可以有效地保护我国的民族音乐, 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邢丽萍.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J].教育与职业, 2005 (23) :67-68.

[2]梁佶中.民族声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情感教育的意义[J].四川戏剧, 2005 (4) :37-38.

[3]张艳丽.音乐艺术教学与民族情感教育[J].艺术教育, 2007 (4) :64.

借景传情的妙处 篇2

细细品读《青铜葵花》,我突然发现,书中的每一段景,都似乎与上下文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呢?

郭老师曾对我们说过,写作要借物喻人,借景传情,要用侧面描写来烘托正面情节。对了,就是用细腻的环境描写来更好地表现全文的情境。这样不仅能把文章写得更美,还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小木船》这一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只鸟在广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的空阔,它的心更加的孤寂。”这段话给人的感觉就是孤独、寂寞与苍凉,是吧?再看上下文,这时,女孩葵花的心情何尝不是这样?当她一个人穿过芦苇丛走到大河边,此刻围绕着她的,除了孤独,还是孤独。这段话看似在写一只鸟,其实,这同样完美地生动地烘托出了葵花当时心里一片凄凉。

再看,《葵花田》最后一节:“那天下午,太阳被厚厚实实的乌云遮蔽着……一只只失去光彩的花盘,低垂着,面朝满是花瓣的土地……”这段话让人很伤感。联系全文,当时,葵花的父亲刚刚溺水身亡,葵花又发起了高烧,光是这样的情节就很让人同情了,再加上这段伤感的写景文字,用凋落的葵花烘托悲伤的气氛,让人的心中不由得涌起阵阵酸楚。

借景传情的妙处就在于此。不用浓墨重彩的描写,也不用太多华丽词藻的修饰,仅需一段合适的普通的写景文字,就能再好不过地体现出全文的中心情节。由此可见,巧妙灵活地运用借景传情手法,也是《青铜葵花》能被广大读者所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诗词中以声传情表达方法简析 篇3

(一) 器乐演奏

古诗词中通过器乐演奏来表现声音, 屡见不鲜。三篇“摹写声音至文”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则都是通过器乐演奏来描写声音。诸如“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昆山玉碎凤凰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雨”。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和自己的切实感受对声音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摹。

(二) 自然中的声音

鸟鸣, 虫声, 猿声, 雷雨声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所用来描绘声音的意象。如“日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熊咆龙吟殷岩泉”“绿荫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些都是用自然界的意象来写声音, 表现声音。这些声音来自大自然, 不经雕琢, 堪称“天籁”。

(三) 人类活动的声音

古代地广人稀, 山林景色, 春雨秋声, 田园风光等陶冶了人们纯真的情怀。人们耕作时发出的声音, 也成了诗人笔下的佳句,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写道:“新筑场泥镜四面, 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诗中写到了歌声, 笑语声, 轻雷声, 连枷声, 这些带有纯朴风情的声音, 也是声音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古诗词中声音传递的情感

(一) “乐”情 (词有尽, “乐”无穷)

“乐”是人的一种重要情感, 可似乎古诗词中, 用声音来表达内心喜悦的句子不多见。但依旧有不少诗人、词人通过对声音的描绘而达到了词有尽, “乐”无穷这一境界。例如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芙蓉泣露香兰笑”, 虽然“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 但“香兰笑”却构思奇特, 用盛开的兰花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形象, 显示琴声的欢快表达“乐”情, 这种传递情感的方式可谓形声兼备。另外“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 诗句中也充满了喜悦和情趣, 连“虫声”也显得格外亲切。再比如“处处闻啼鸟”, 意味着天晓与晴, 含诗人的“喜悦”之意。可见对声音的成功表述是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

(二) “愁”绪 (怎一个“愁”字了得)

文人多写愁绪, 借助声音本身的特色更是将愁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的《琵琶行》着重想表达的是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这种人生境遇的哀思。“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看似是作者直接大胆地写声音的哀愁, 实际上又是“无声”这一短暂的停顿中延伸出更深刻的情思“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表现出琵琶女对现实与命运的愤懑, 满腹的忧愁宣泄而出。这种传递情感的方式独特而巧妙, 用声音更好的效果表现了琵琶女的愁。从而又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真是将声音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而在另一首诗中, 古琴音色如水“银筝夜夜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王维《秋夜曲》) 这种寂寞的哀怨之情通过声音描绘则是不言而喻的。

(三) 乐中的情感和升华

声音可以传递内心情感, 同时也可以传递另一种“情感”——人生抱负。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抱负, 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 似乎是诗人在声音中的寄托情感, 而情感表达到一定限度时, 便成了对自己人生抱负和态度的一种抒发,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有这样一句“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借助神鸟凤凰不甘与凡鸟为伍, 一心向上, 饱经跻攀之苦之状来描写声音, 无奈却跌得那样快, 那样惨, 本是意在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 但联系下句“湿衣泪滂滂”等句, 原来诗人是在对自己境遇的慨叹。结合写作背景便可知他曾几次上奏剖析政事得失, 希望当局能有所警醒, 从而革除弊端, 励精图治, 结果屡遭贬斥, 心中不免有愤激不平之感, 抱负无以实现, 于是借声音的起伏来表现, 情感升华可见一斑。

(四) 情在乐中交流

不管是在音乐和声音中寄托情感也好, 抱负也罢, 情与乐的交流才是最为动人。高山流水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钟子期从俞伯牙的琴声里听出“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琴声融畅, 心境澄明, 弹者与听者彼此心绪的交流都在其中了, 在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就曾希望借助这种交流成功地表现出了声音的韵美。

三、结语

诗歌在摹写声音的同时, 或示之以儿女柔情, 或拟之以英雄壮志, 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 或富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 如此等等, 无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让人认识到诗词不但可以“绘声”而且“绘情”“绘志”。

我所选择的用来简析古诗词中以声传情表达方法的两个方面, 虽致力达到“一叶知秋”的目的, 但终究还是片面的, 只能叹一句自己才疏学浅“妙处难与君说”啊!

通过以上的分析, 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声音为题材的诗篇中, 以声传情表达方式所达不到的高度与成就, 而这种表达方式将在古代艺苑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彩。

摘要:古诗词中用声音来阐述、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抱负的例子数不胜数, 为诗词的艺术价值增添重要的一笔。本文通过以中国古诗词中三篇“摹写声音至文” (见方扶南《李长吉诗词批注》卷一) 为基础, 其他摹写声音的诗词为延伸, 以声音的表现方法和传递情感这两个方面, 简析以声传情表达方法。

笨手也传情 篇4

纸艺以其简单质朴的风格吸引了不少时尚人士的喜爱。纸花DIY(自己动手做)成了一种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流行时尚,如今在一些大中城市风行起来,也成为不少创业者致富的选择项目。

“笨手”同样“生花”

“没有任何手工基础的人,也可以在半小时内做出漂亮的玫瑰花。”在东门深圳戏院二楼名为“纸情坊”的纸艺馆里,肖小姐很自信地对前来学纸艺的人介绍。

“9月30日是女朋友生日,我想送件特别的礼物给她。”有位姓孙的先生一进店就表明了来意。

孙先生稍显笨拙地拿起剪刀,在肖小姐的指点下,不到两个小时,就做好了九朵玫瑰。

在这间纸艺馆里,记者看到柜台上摆满了手工纸艺作品,有娇艳欲滴的玫瑰、含苞欲放的马蹄莲、栩栩如生的百合、惟妙惟肖的满天星……肖敏说,其中不少是顾客的佳作。

八成顾客是白领

据店主肖小姐介绍,顾客以年轻白领和学生为主,其中白领占了八成,女性居多。

肖小姐介绍,纸情坊以会员制为主要经营形式,即会员在店内学习制作纸艺,店里免费提供原材料。学一种花收费30元,也有数种花组合的套餐系列,如学10种花,价格为280元等。

“乐趣就在自己动手之中。”肖小姐这么解释为什么纸情坊的顾客回头率达99%。而她的店现在已有300多位会员。

除了采用会员制外,纸艺店还零售纸工艺品,店里卖出的纸花价格约10元一支。肖小姐说,零售主要面向礼仪公司、服装公司等大客户,他们每次需求量都比较大。纸情坊现已和几家礼仪公司签订了长期合同,专门制作司仪佩戴的胸花。

节假日里,纸艺店的生意会格外地好,肖小姐透露,无论客人出多高的价钱,她在情人节里只接受一单“999朵玫瑰”订单,因为这样的订单太花费时间。

投资万元可开店

肖小姐介绍,投资纸艺店花费极小,如果自己会纸艺,宣传到位,前期投资只需要1万元,平均每月可赚7000元以上。

据悉,前期投资包括房租和做纸花用的一些材料,包括各色特制纸、包装纸、细铁丝等,另外就是各式新颖别致的花盆、花瓶。据肖小姐介绍,上海、广州纸艺店数量较多,规模也较大,主要的纸藤货源在上海,其他的蕊头等小东西货源在浙江,价格都不贵,平均算下来每朵花成本约1.5元。台湾纸张质量较好,价钱也略贵。

肖小姐说,选址是开店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高档写字楼、社区附近最佳,可靠近目标消费群体。但这些地区租金往往较高,同时娱乐设施相对较多,纸艺店市场份额可能会受到冲击。

千年风雨纸伞传情 篇5

——《雨巷》

在戴望舒笔下,一把小小的油纸伞,写尽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

油纸伞是汉民族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遥想当年,鲁班妻子心痛丈夫在乡间劳作多遇雨淋,“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发明了“伞”。当初古人曾经尝试将桐油涂抹在伞面上,以达到更好的防水和耐热的效果,油纸伞由此得名。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油纸伞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好工具,更因为其造型优美,成为文人墨客,迁客骚人闲来把玩品鉴的艺术品。傲雪的红梅、翩飞的蝴蝶、红楼和三国典故故事,虽然纸伞千年一面孔,但是心灵手巧的手艺人们却都有自己的审美意趣,用画笔在伞面上勾勒出诗情画意。纸伞转动,桃花纸上图案变幻,仿佛混淆了时空。

即使到了现代社会,油纸伞仍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记忆,烟柳画桥、断桥相会、长亭送别……都与那让人难以忘怀的情感有关。但它所承载的,就像那段过去时光,似乎沾上了点旧色,在朦胧的美梦中,也叫人柔肠百转。油纸伞华丽的造型背后其实是数代手工匠人祖祖辈辈心手相传的工艺和精益求精钻研的结果。

一把油纸伞市面价格不过二百多元,做纸伞的师傅们却要为此忙活上数月。

手工油纸伞的制作过程,前前后后要分削伞骨、绕边线、裱纸、上柿子水、收伞、晒伞绘画、装伞柄、上桐油、钉布头、缠柄、穿内线等十几个步骤。所有步骤中最见功力的是削伞骨,因为一把纸伞有短骨和长骨,不但要先把竹子一根根剖开削好,还要再一根根钻洞,相当耗工。挑选原料也很讲究,竹子、伞纸、棉线都要精挑细选,涂料中的天然熟坝子油和柿子水更要依古法调配。

伞骨的制作很讲究,一开春师傅就得出门去寻觅优质的毛竹,锯成大小合规的竹筒,锯的时候可不能冒冒失失地一锯到底,要翻转着来锯,否则容易毛边。毛竹表皮粗糙,因此还得拿定制的刮刀做“刮青”,等竹筒刮得滑溜光净了,才能劈开做伞骨。

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戴上老花镜,踩上吱呀作响的车床便开始在伞骨上锯槽,此时却是做伞的“一大难”,而一把伞的好坏也就全看这一道工序了。等这道工序完成,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会放心地把手里的活交给心细的女师傅们做打眼、穿伞和倒骨的工作,自己躲在一边吧嗒吧嗒抽几口。等女师傅们忙完,伞骨的工作才算完成了。

伞骨做完以后,还要做伞面。余杭纸伞一般选用上好的桃花纸,在柿子漆里浸透,一张一张的黏贴在伞骨上。刚黏好的纸伞不能直接在太阳底下晒,而要在室内吊起来阴干。撑开的纸伞就像蘑菇似的,一朵一朵地开在家里。等伞干透了,就要上桐油漆,桐油和清油一层层均匀地刷上去,纸伞就再不怕风吹日晒了,雨点落在伞面上就会爆掉,而伞面却能保持最初的柔软,坚牢不裂。

制作工艺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一个手法娴熟的匠人,一天也只能做一把伞。制作精良的油纸伞一般以云华、古永等地出产的毛竹和当地的木料为伞柄、伞骨,伞面用界头买来的构皮纸蒙上,涂上坝子油或桐油制成。

最初的油纸伞只讲究实用并不讲求美观,自从有了布伞之后,制作油纸伞的手工艺人开始琢磨加上作画环节来增加油纸伞的观赏性。匠人们往往喜欢点缀梅花、杜鹃等花卉,或是添几笔很写意的山水,每把伞自由发挥,少有雷同处。除了制作小巧的油纸伞,老郑有时候还会制作直径3米的巨伞,露天商铺喜欢买这类大伞,不仅可以挡风遮雨,也可以招揽客人,因此有“照铺伞”之称。

另外,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油纸伞除了遮雨,也因为繁体字“傘”的字形内有四个人字而被赋予“多子多孙”的含义。因此,在中国的传统习俗里,旧时女子结婚嫁妆中必有两把油纸伞,寓意“早生贵子”。在结婚典礼中,新娘下轿时避邪所用的器物,也少不了油纸伞。此外,油纸伞的“油”谐音“有”,所以当地人在女儿出嫁后一个月内,娘家还会带油纸伞、竹凳、鸡笼到女婿家拜访,祝福小两口有子有孙。

上一篇:基层铺设下一篇:趣味课堂教学中职数学